让理想扬帆远航(精选12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理想的航行航行。
总有一种精神,它使我们流泪;总有一种力量,它使我们有信心;总有一个个性,它驱使我们去寻求自我完善。
当我们采取梦想,进入四十一个中学时,许多学生都渴望知识,追求理想的学校,决心做某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学生没有学习的信仰,但盲目地困惑:类看小说,漫画,放学后没有完成的操作等。也许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比其他学生更舒服,没有压力。然而,当你做这些事情,可能想到他们的父母整天硬的形象,关注眼睛和希望成龙的焦虑。你有没有感到?愧?有些学生在几次考试后失败,他们认为他们没有希望,失去信心。但你可能以为,在这个时候你需要自力更生,而不是放弃。
一千英里从一个步骤开始。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建立新的目标,新的理想,努力培养自己的学校纪律和纪律,遵守自己的行为规范,发展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品格,几年后,我们将取得新的成功。
年是不重,一天困难早上再次及时鼓励,多年不对待人。同学们,现在不努力工作,什么时候努力工作?这时候不是行程吗?如果你是一匹马,你应该徘徊,不管暴风雨,永不扔毛巾,永不放弃!
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野心是人的灵魂,有志向,人才有斗争的力量,只有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不理想的人,生活不会有方向,从平庸的不作为,空无聊的通过他的生活。相反,一个有着崇高雄心,崇高品质的人在他们身上,无尽的力量会从他们的身体爆发,理想的光会照耀他们!
一、教育评价制度是素质教育的“罗盘”和“航标灯”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 认准方向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罗盘和航标灯。教育评价制度就是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罗盘”和“航标灯”。如果教育评价标准不改变, 教育就难以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素质教育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为此, 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快招生和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切实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为人才的成长铺架“立交桥”。要建立科学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 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不以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尺度。同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 学生的在校成绩与将来在社会上的成就大小并不成正比;知识并不是一个人素质中特别重要的因素, 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去认识、评价每一名学生, 努力去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 指导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成才的优势和路径。
二、教育思想观念是素质教育的“风帆”
在航海中, 调整帆的角度可以使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教育思想观念就是素质教育的“风帆”, 如果不把帆调整到正确的角度, 船就会原地打转。
首先, 教育管理者必须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去指导各项制度的指导和落实, 用素质教育的标尺去衡量学校和教师。只有教育管理者率先转变思想观念, 才能引导素质教育向纵深处发展。如果教育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转变, 就会出现大张旗鼓地宣传素质教育, 实际却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的怪现象。这种用素质教育去包装“应试教育”的短视行为, 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正因为如此, 教育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试想, 如果没有当年李希贵校长的远见卓识, 怎么会有山东高密一中教改的成功呢?
其次, 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教学工作, 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而且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不仅要关注优秀生, 更应爱护后进生, 努力为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真正站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去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最后, 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转变思想观念, 要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去看待学校和教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顺利地得到实施, 才会富有成效。
三、勇于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是素质教育的“螺旋桨”
实施素质教育, 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这就如同船有了动力, 还得配上一个有效的推进器使船动起来, 产生推力的推进器就是螺旋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教师的素质如何, 决定着素质教育是否富有成效, 勇于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是素质教育的“螺旋桨”。当前, 素质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而且要敢于创新, 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 积极创造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的“起航点”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 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不提高, 那么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教师争先恐后地给学生加班加点, 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换取暂时的所谓“好成绩”, 那么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加班加点不是“万能钥匙”, 高效率的课堂是教师的追求。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 学生就会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特长才能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可见,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起航点”, 只有从此入手, 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当然,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多种因素, 其中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所以,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创造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让知识的增长变成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使每一名学生都以较高的素质走向社会, 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可以相信, 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合力, 就一定会使素质教育之舟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1.山东省莒县长岭中心初中2.山东省莒县三中)
一、校本管理——给生命护航
学校的发展主要靠校长的引领,校长的引领靠理性的思路、刚性的管理、柔性的服务。校本管理的最大差异在于关注人的生命质量,体现个人的价值。
培植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事业观——把本职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集体观——学校是每个师生的命运共同体;教育观——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教育;质量观——每个人得到适宜的发展;服务观——学校一切工作立足于为师生成长服务。学校大力弘扬“两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逐步形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学校精神。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在学校管理中力争做到四个“一点一多”:柔一点,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多一些宽容,使广大师生保持阳光心态,构建和谐简约的人际关系。
提升文化力。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突出我校的特色与文化底蕴。学校的走廊文化布置以“国之脉”为主题。以“传承炎黄文明,古训今为的‘脉’文化”为学校环境文化的人文坐标。在国之脉主线的基础上把走廊及教室布置分为五个主题,走廊主题按楼层分别是:“国之脉络”、“国之脉搏”、“国之脉冲”、“国之脉动”。教室主题为“脉脉含情”。采撷炎黄文化精髓,沿袭了书中得到的启示,看似简单的几组图片凝结着数百本书的精华和教师脉脉含情的提炼感悟。
二、校本培训——为生命领航
培训就是再学习,学习是新世纪教师的终身义务。校本培训是由学校自行发起、规划和组织实施,旨在满足管理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内学习活动。黑河小学自建校以来,结合校情、师情、学情开展适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校本学习,为每个鲜活的生命领航。
针对校情,实施骨干教师任课制。我校建校初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语文、数学学科在班级授课上实行“骨干教师年级任课制”,骨干教师在任课时,青年教师必须集中跟踪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修改已经备好的教案。同时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傅和徒弟明确责任,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关注细节,加强基本功练习。黑河小学倡导教师“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夯实教师的基本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聚焦课堂,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领导推门听课、领导走课、教师主动约课、组内研讨课、师徒同上一节课、全校同上一节课、青蓝工程汇报课、教学开放日、教师展示课、各级赛课选拔课、对外交流课……借助公开课这个平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开展活动,展示教师风采。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校本课程研讨会、教师自我反思交流会、读书汇报会、教育叙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网络教研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注重引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校建校以来,先后派领导、教师远赴俄罗斯及国内的上海、北京、衡水等地学习,不断汲取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先后邀请教育部、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校视察指导工作,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
实施名优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导教师制定自主发展规划,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校本课程——替生命导航
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如果说国家课程是传授间接经验的话,校本课程更多的是直接经验,是从学生兴趣和需要而开发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我们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研发两类校本课程。
第一类是提高类课程——校本读书课、校本英语活动课。首先,师生共同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建“书香班级”、“好书交换站”,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丰富了师生的书籍资源。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诵读经典,诗话人生 ” 背诵活动,“ 相约好书,牵手美文 ” 读书交流活动,开展“与好书交朋友 ”手抄报制作比赛等,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内容。确定年级阅读主题,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乐趣。低年级的“亲子共读”,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中年级以“班级读书会”为载体,以“向您推荐一本书”的形式引导孩子读自己喜爱的书;高年级以“文学与人生”为主题,以著名作家为专题,让学生在书海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设立“小书虫”金、银、铜奖,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全面性。
校本英语活动创设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通过营造“活动为主,学科渗透,环境烘托”的英语学习氛围,英语晨读、英语活动课及选修课等课程的建设,使英语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单词默写、课文朗读、儿歌诵读、短剧表演等英语活动;利用好英语墙报、英语角、作业作品展、英语购物街等宣传阵地;利用学校的电子屏和一楼的小黑板,每日学习一句英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去学、去说、去用英语,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第二类课程是个性化课程——选修课。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周三下午是选修课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合唱、器乐、舞蹈、创意画、书法、国画、手工制作、篮球、田径、轮滑、摄影、儿童英语等选修内容。学校师生将发扬 “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校训,结合大型活动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感恩节等活动,突出系列化、童趣化、群体性、参与性的显著特点,凸显活动育人的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德育和艺体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切实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智能的健全发展。
四、校本研培——助生命起航
校本研培是密切结合管理工作实际,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课题牵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施课题牵动战略。学校申请立项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探索小班化的办学模式,申请立项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 ”规划课题《边疆欠发达地区小班化教学方式研究》,注重在小班教学中推进个别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具有浓厚兴趣、自学能力、良好习惯”为目标。
常规研培。实施从大班化到小班化教育的常规转型。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开拓,备课到每个学生。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切实抓实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有效教学;引领教师从自己学科的特点和小班学生的个性差异方面,将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强化小组学习,进行分组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质疑教学。精心设计,体现作业的多样化、选择性和弹性制。加强辅导,个别学习指导的同时重视课外的延伸,实现分层管理。适时评价,注重过程,实现引领。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学习名师,但不做名师第二,而做最好的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引领学生。新课程呼唤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教育,引导教师实施着眼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学校倡导教师做个有心人,尽力去亲近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足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以及与同伴、与亲友、与社会交往的生活世界,打开每扇心窗,为孩子们搭建成长的舞台。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一人一岗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注重学生成长记录,使学生在班级乃至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让他们在班级、学校管理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教育回归本然。
研读教材。鉴于我校新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系统备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到通读教材,注重对所教学科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梳理,使教师对整套教材了然于胸,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具体做法是以点带面、两步走的策略。所谓的“以点带面”就是一个学科先行一步,在前面摸索经验、探索做法,进行可行性的验证,然后其他学科在后面跟上。所谓的“两步走”是分两个学期进行梳理,第一学期要求教师先学新课标,然后通读教材。第二学期所有青年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充分准备下,独立把自己所教年级的知识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成知识点,然后通过假期培训,由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课件播放、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成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梳理,形成浓浓的教研氛围,使教师们心中明确每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学期课程统整,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学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指定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参考其他教科书等多种教学资源,对学校一学期的整个教学做系统设计,形成体系,以此指导教师有效备课与上课,解决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在学期课程统整构建的基础上最后实现学科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黑河小学的广大教师将以此为座右铭,踏实工作,潜心研究,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成长,为实现“校园——让生命扬帆远航”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观《筑梦中国》有感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坚强,屹立不倒。她是从三座巨山的挤压下爬上来的,是在发展落后西方几百的贫境下赶上来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一直以来都有着一股意志支撑着我们——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而观看《筑梦中国》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历史,或许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我们曾经的努力、奋斗、牺牲、沉思与追求,我们的前行之路,就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会更加坚定我们永不退缩、快马加鞭的信心,让我们“筑梦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稳、坚定、有力。记入史册的宏大叙事与分秒闪过的昔日细节,终将成历史不灭的记忆。回顾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让我们今天追随中国梦的脚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弯路,不走错路。同时,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未来、实现梦想之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因此,当下的踏实前行、努力奋斗,就是创造历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与过程,这是筑梦中国的基石与根本。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12月12日下午,政法系在2教113教室举行了“励志青春 扬帆远航”主题班会,刘文娟老师作了发言,本系优秀贫困生代表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一次温馨励志的交流。
交流会上,优秀的贫困生代表首先同大家分享了进入大学以来的学习感悟和生活感想,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小到课堂笔记,大到人生规划。他们还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其他同学解答疑惑和指引方向。各位优秀贫困生代表用自己在逆境中成功的实例鼓励同学们要放下心理包袱,并激励他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好每一步。
“考得怎么样?”“怎么可能这么低呢!”“不会是满分吧?”一句句疑问、感吧、设问甚至是反问,在临近小学毕业之际,潮水般涌来,连日都被毫不留情地抹上一层修辞,浓烈的文学风味更让莘莘学子感受到肩负着的重大使命。
我居然已是临近毕业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了!题山题海的压抑,的教诲,父母的催促,如狂风骤雨般,猛烈地击在正驾驶着行驶的我的心里。紧张了、恐惧了,要退缩吗?不!坚决不能!心底里有个念头支撑着我——前方是辉煌,彼岸有花开!
虽说成绩排名较前的.我深得大家的尊重,但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曾经迷茫过——五年级的时候欠因为不理解老师的唠叨,开始拒绝听课,抵触考试,开始不断地请家长,我拿这些都不以为然,但令我颇有些惊讶的是,每逢父母开完“”,总是乐滋滋的,不象是开了“特别教育”。后来,我忍不住跑去问老师事情的原因。“孩子,老师知道,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就是叛逆期,老师不生气,只是希望你能健康成长,找回那个优秀的自己!”找回优秀的自己!我一遍遍默念着,泪水流满面颊。从那起,我开始认真听课,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努力把做到最好。每当我幼稚的目光与老师慈爱的交集,我就愈加坚定了“找回优秀的自己”的信念。
如果让我们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刚刚走过的2013年, 我选择的是:高度、深度、速度、 广度。这一年, 当“嫦娥三号”携“玉兔号”登临外太空遥远的月球并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 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蛟龙号”通过三个航段21次下潜, 在深蓝海底镌刻上了新的中国深度;“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 超过第二名美国“泰坦”速度近一倍, 全世界都惊讶:这就是中国速度;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的广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向全世界描绘了中国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宏图。2013年的全国物流业, 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1~11月社会物流总额为182.2万亿元, 同比增长9.4%, 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接近200万亿元, 同比增幅10%左右;预计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左右, 同比增长8%左右, 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做出了新贡献。
就在不久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山东物流企业视察, 并对广大干部职工说:“要继续努力,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 多元发展, 向现代物流迈进, 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赞美之词, 而是表达了党和国家对物流业高度重视, 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切期盼, 也是对广大物流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展望2014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并明确粮食安全、 产业结构调整、防控债务风险、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六大任务。六大任务中每一项都与物流业紧密相关, 对物流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物流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保障国民经济“稳中求进”为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为动力, 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地位。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最终带给孩子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是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思维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关系到学生将来成长的质量。数学课的精彩,除了表现在教师的独到设计、睿智引导等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积极探究、巧妙回答和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的呈现。
但是,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宣讲,学生倾听,俨然成了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了。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发展的体验过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创设趣味情境,令思维“动起来”;利用生活经验,让思维“飘起来”; 敢于放手研究,使思维“飞起来”;加强问题意识,促思维“扬起来”,让孩子的思维“扬帆远航”。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以闪现,思维得以发展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结合学校“同课异构”中不同设计的两节《千克和克的认识》教研课,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趣味情境,令思维“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A教师和B教师同上三年级上册内容《千克和克的认识》,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理念成就不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始,A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的体重是多少,能告诉大家吗?多名同学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千克”就是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
B教师则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生胖,一生瘦。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抱一抱,要抱10次,你们猜猜谁会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说抱瘦同学的那位会赢。教师顺势提出,为什么你这么想?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的重量?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浓烈,教师适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反思】B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变静态的导入为动态的演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更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从心底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
二、生活经验,让思维“飘起来”
生活问题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最佳导火线,利用好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问题和经验,可有效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飘起来”。
【案例】A教师在让学生体会1千克的重量时,为每一组孩子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孩子们依次传递,体会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在反馈中,孩子们回答收到了准备物品的约束,答题时答案都集中在教师准备的物品上。
B教师也设计了体验1千克的质量这一环节,不同的是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家准备1千克的物品,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互掂一掂所带1千克物品的质量。相信课前准备1千克物品时,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苹果要几个,香蕉要几根,多大包的味精是1千克。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在汇报环节提出,想要知道物品的质量,有时候不需要称,可以观察食品外包装上的标记即可,这可是一个多么让人惊喜的意外的收获啊!
【反思】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把它改造成数学的学习材料。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这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
三、放手研究,使思维“飞起来”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最好的钥匙”。学生大胆地质疑,这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表现,是学生思辨的开始。我们暂且不论学生的猜想是否合理,面对问题学生有了猜想,其思维已经启动,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入,他们对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体验就更深刻,其学习数学的“建模过程”就更完善。
【案例】A教师在教学“1千克=1000克”时,问学生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联系?生回答1千克=1000克,教师立即决定一起验证一下,教师拿出5个苹果,让一生上台用盘秤称一称从而验证了1千克=1000克。学生没有异议。
B教师则设计了一下环节: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联系?生回答1千克=1000克,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陷入沉思,一生说“我是书本上看来的!”教师表扬他会读书,课前预习过了。一生说“因为1千米=1000千米,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教师赞扬他温故知新,很会总结和迁移。一生说“我是看盘秤知道的,因为盘秤过了900后就是1000,旁边写着1千克。”教师为他的仔细观察的精神感到骄傲。一生则说“我知道一袋味精500克,两袋味精1000千克,然后用盘秤称一称,肯定是1千克”,教师对孩子的大胆猜想进行了大力的表扬。虽然为什么1千克=1000克这个环节花了好几分钟,但是学生似乎完成了一套思维体操训练,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反思】案例中,聪明的B教师将棘手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这不是一种推脱,而是对学生的一种充分信任,是想用问题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然而学生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况且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学生的思维在飞速运转,感受到课堂成了学生思维的殿堂。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提高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问题意识,促思维“扬起来”
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题,就要为学生建造民主的平台,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案例】A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侃侃而谈,概况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教师带着满意的笑容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
B教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后,似乎不是很满足,她提出“你还有什么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还真是有问题:老师,还有比克还小的单位吗?是不是微克啊?老师,1克的东西还有哪些啊?老师,为什么天平能称出这么轻的物体?第一个规定1克重的人是谁啊……教师没有一一作答,课虽结束,但孩子们意犹未尽,思维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设计啊!
【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心中没有疑问,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吗?所以,给学生创造疑问,让学生勇敢质疑、大胆猜想,是锻炼思维的优良平台。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大家下午好!我是工程学院0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潘旺,很兴奋也很荣幸参加这次“励志之星”的评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放飞梦想扬帆远航》。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勤劳、朴实,我也秉承了他们身上的特点。父亲因腰间盘突出已多年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天天还要靠药物来止痛;年老的爷爷奶奶更需有人照顾,而今我在外求学还要给家里带来一笔很大的开支,家里的重任只能靠母亲一人辛劳支持,因多年的劳累也有了明显的驼背,显得更加苍老,但母亲历来没有过怨言,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持着整个家的生活。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给自己挣点学费,高考结束后我只身一人往了饭店打工。在那里由于刚往脏活累活都让我一个人干,天天凌晨8:00上班,晚上要等客人走后整理房间才能放工,有时候零点以后还得继续工作。在酷热的夏季,天天穿梭于三层楼之间给客人上菜,汗水渗透了衣衫,两腿累的发胀抽筋,还要忍耐管理职员的蛮横态度和其他员工之间的钩心斗角,所有的委屈我都默默忍耐着,当父母问及时我没有说过一个苦字。在打工时得知了高考的失利,我面临着复读和高职这两条路的选择,为了尽早给家里减轻负担,我选择了后者,带着为自己挣的那点学费,离开打工的地方,来到了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来到学校后,我竞选做了班长,既要学习还要忙着参加班级和学院的活动,周末还往发传单,有时还要忍耐着路人不屑的眼光,这些历练我都默默地接受着,生活中不往攀比周边同学奢侈的花消,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努力下,取得了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并取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在迎新工作中被评为“迎新温情使者”的称号,仰仗个人努力和创新才能取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也有了相应的成果,这些成绩给了我更大的前进动力。
在外求学的每个日子里,父母流淌着辛劳的汗水,默默地支持着我的选择,他们唯一的希看就是我能发奋图强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期待着我用自己的双手往创造更美的生活。在亲人眼前,在那些关心我的人的眼前,我岂能荒废自己的青春?我要通过辛劳学习,努力拼搏履行肩上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
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固然经历了挫折与磨难,但在“厚德博学求精创新”的校训下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进步,短时间人生目标也得到了实现:我光荣的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中铁十四局定单班中的一员。欲穷千里,需脚踏实地。更上层楼,便埋头苦干。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学习生活中投进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勇气,让青春飞扬,让父母不在失看,在毕业时,没有平淡,没有遗憾!带着希看,放飞梦想,扬帆远航!
王大学,男,中共预备党员,1993年11月9日出生于贵州遵义,我院矿业工程系2013级地质工程班学生。先后任我院广播台副台长、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副主任、大学生就业发展协会会长、矿业工程系学生会副主席等。曾荣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社团干部”、“优秀读者”、“优秀青年志愿者”等20余项荣誉。
座右铭: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慕之,则立示;梦之,当立行。
他的梦,求学梦。勤奋刻苦,笔耕不辍,就是他最大的特点与特长。穷困的生活让他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练出他独立自强的性格。但是他从不会因此而低头,自信和阳光才是真正的他。他深深地明白,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要想让生活臣服在自己的脚下,唯有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唯有用自己的自强不息去战斗。进入大学以来,他从未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时时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奋发争先、勤奋笃学的心。他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课下他本着多学习多进步的向上精神,始终积极投入到专业课和各门基础课的学习中去。与此同时,他自觉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课外长期坚持自学,在空余时间里经常在图书馆或通过上网的方式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熏陶自己的文化修养。他时刻扬起风帆,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 他的梦,中国梦。感恩社会,积极入党,就是他崇尚的道德素养和人生追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好一句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歌词。他说,是党给了我们自由,给了我们幸福,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于是,他期盼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热血沸腾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国家、为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他在高中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过努力,他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决心,在2014年12月通过党组织的考核,光荣地成为一名入预备党员。但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工作路线,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同时,作为学生干部,他积极鼓励并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团校培训”、“党校培训”等一系列党团学习活动。
他的梦,自强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就是他最突出的意志品质。怀揣着梦想,他前行在大学的道路上,书写着自己的奋斗生涯,舒展着人生的美丽画卷。一直以来,他志向高远,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他先后任我院广播台副台长、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副主任、大学生就业发展协会会长、矿业工程系学生会副主席等学生干部职务,从稚嫩到成熟,从彷徨到坚定,从青涩到稳重,一路的坎坷辛酸,一路的成长经历,无法细数,他经历过多少个挑灯奋战的夜晚,背负过多少沉重繁琐的工作,跨越过多少身心的挑战。他说:“与同学们在一起,为同学们服务,立足本职岗位,奉献青春年华,是一件到八十岁想起来都会微笑的事,是一件不管面对什么都会觉得很踏实的事。”两年多的学生干部经历充分地锻炼了他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梦,爱之梦。诚挚之心待人,坚毅之心处事,就是他坚定的人生信仰。谈及人生感悟,他微笑着说:“挚爱生命,努力活得丰盛,做一个心灵富足的人。”他深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他平常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使自己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在2014年暑期,参加了学院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残疾人运动会志愿者服务;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曾多次参加勤工助学——周末的街头,会有他发传单的身影,拥挤的公交车上,会有他去做家教的身影;假期的超市,会有他做促销员的身影……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青春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
在这尽情燃烧的岁月,他用满腔热血印证青春无悔。在这尽情燃烧的岁月,他的青春烙印着对党的忠诚。
一个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他,一个永不服输敢于承担的他,一个孝顺正义充满正能量的他。所有的艰难困苦都磨灭不了他奋发图强的志向,正是因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他始终有着努力拼搏的信念,才让他在逆境中不断乘风破浪,不畏艰险,勇敢前行,用乐观自信的态度,用坚强不屈的品质,担起一个又一个的责任,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虽然无法改变家庭的出身和命运的考验,但他坚信只要自强不息,终有一日,舞剑倾城,雨定风情。他励志用一个个精彩的未来树立烈火中的青春丰碑,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承担起个人和社会的责任,去感恩,去奉献,去追梦,做一个如向日葵一般的憧憬阳光、满怀理想的强者。
面对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在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40%左右、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3左右的中国,粮食生产如何在“八连增”的基础上挖掘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5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的现状下,如何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开新空间,推进“三化”同步的国家战略。作为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必须坚定地高举农民教育大旗,始终保持“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始终弘扬“品格高尚、行为规范、思想活跃、目标同一”的农广文化,在新的时期作出新的贡献。
面对重托,我们义无反顾。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农广校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5亿人次,使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对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重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资源整合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基础能力与条件建设工程、制度与机制构建工程等五项培训工程。面对艰巨的任务,全国农广校系统要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坚持胸怀全局,着力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吸引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坚持巩固提升,着力在提高农广校系统战斗力上下功夫;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在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竞争力上下功夫;坚持合作共享,着力在提高农广校系统凝聚力上下功夫;坚持深入研究,着力在提高农广校系统创新力和号召力上下功夫。把教育培训办到广阔的田野间,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让农民喜欢、让政府满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面对未来,我们破浪向前。农民教育培训既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道历史性难题,具有基础性、长期性、艰巨性、多样性、边缘化和软性化的特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忧患危机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斗志,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状态,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从全局出发看工作、想问题,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坚持教育与培训并重,坚持远程教育与现场实践并重,坚持农民的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并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不断提升媒体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实训能力,搭建功能强大、服务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大舞台,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百年品牌,走出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之路。
风劲帆满催远航。农民教育培训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广校体系正站在新的历史平台上,借政策之劲风,载农民之期盼,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扬帆远航!
本刊编辑部
一、中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
1.沉溺于网络游戏, 厌恶学习
青少年是“网络一族”的主体, 已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 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 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 或上课用手机聊天、听歌, 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游戏机室, 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 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几天。这种上课消沉、下课精神的状态, 是因为网络上的新鲜事物对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再加上某些中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 这样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耽误学业。
2.学生在网络上言语放纵, 缺乏社会责任感
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上, 谁也看不见我,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很多学生, 不但利用学习时间上网, 而且在聊天时谎话连篇, 在微博上、贴吧上发表议论毫无顾忌, 甚至有些言论严重越轨, 给他人名誉带来损害。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 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 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忘却了社会责任。
除上述之外, 还存在因不良网络诱惑犯罪或利用网络犯罪, 沉迷于“虚拟世界”, 出现“网络孤独”症状。当今社会, 纷繁复杂, 各种不良因素侵蚀学生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
二、贯彻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的具体做法
1.课堂上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课堂上, 不仅要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更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 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
2.课下和学生及时谈话, 进行思想沟通
课下, 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交流, 对他们进行上网心理辅导, 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会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 还经常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上网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 并对此进行疏导, 利用网络来进行网德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在网上和我推心置腹, 遇到网络道德方面的困惑或者是其他人生困惑, 都会首先和我沟通。
3.介绍并引导学生浏览优秀网站
积极向学生推荐学习网站, 如《环球雅思学习网站》《CCTV中学生频道学习网站》《中学生在线》等。我除了指导学生了解有关网络安全和道德的相关知识外, 还让学生搜索有用的信息, 如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在我县举行, 以此为契机, 我让学生搜索董振堂将军事迹及图片, 红军将领的英勇事迹, 高尚的品格, 会给学生树立一座精神丰碑, 这样利用网络学习, 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 也会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1.教师以身作则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坚决不浏览黄色网站,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自觉遵守好网络道德规范, 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 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 可以利用教师的权威言传身教, 掌握德育主动权。
2.学生严格遵守
要求中学生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 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 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3.家校紧密结合
(1) 在学校, 理性看待, 适时引导
目前, 青少年的步伐与网络紧密相连, 他们根本离不开网络。在这种情况下, 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管理, 不应一味地制止, 更要理性看待, 适时引导。
(2) 在家里, 密切沟通, 强化监督
为了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每逢寒暑假期, 和学生签订《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原则》的协议书, 并由家长监督签字, 并且每个假期会和家长通电话, 询问学生的上网情况。家长、老师紧密结合, 双管齐下, 就能有效地防止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让理想扬帆远航】推荐阅读:
放飞梦想,扬帆远航励志演讲稿12-18
扬起理想的帆远航12-10
花季扬帆作文10-20
为梦想扬帆12-12
向着扬帆起航作文12-02
扬帆起航------我的大学梦10-17
新学期扬帆起航手抄报10-30
扬帆托管中心学生托管协议书11-28
让信念点亮理想人生12-14
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