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控管理办法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购内控管理办法(精选7篇)

采购内控管理办法 篇1

一、制定材料采购计划

1、项目部及成本预算部根据标后预算,合同价款结合工程实际需要 进场一周后、两周内编制该项目总体采购计划。

2、项目部按照总采购计划结合现场施工进度,详细、全面分解“月计划”以及10天一个周“询计划”。

3、零星采购计划要总体控制,月度不超5次,特殊情况除外。

4、项目部要提前10天送交采购计划表到采购部。

二、执行材料采购

1、采购部接到采购计划后应认真审核采购数量、品牌、质量标准、到货日期,并考虑库存情况,着手在已建立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如采购计划有不可执行性项目,应以书面形式反馈项目部,以便及时调整计划。

2、采购人员将可执行的采购计划报分管总经理审核后,确定供应商,拟定采购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施工项目名称对应的供货商、厂家、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和到货日期等。如货期不能满足需注明新的约定时间,同时积极联系第二供应商,确保及时到货。

3、采购金额达1千元以上,需对公转帐(及时提供发票及清单冲帐)或签订采购合同(特殊情况除外),经合同会签盖章后视为有效合同,可执行合同,并负责跟进,督促供应商按期到货。

4、采购部签订合同后,编制资金申请计划,报总经理审核,董事长审批;财务部按照资金申请计划提供资金,采购部进行材料采购(现款现货)。

三、采购决算规定:

1、各供应商结算材料款时必须开具发票,提供公司仓库开具的入库单,作为结算凭证。

2、月结材料款的结算期截止到25日/月,财务部在26日-27日/月对各供应商的进场材料汇总,并打印月结材料清单交采购部与供应商核对,无误后采购部填写资金申请,报总经理审批,经董事长批准,财务部付款。

四、材料入库程序:

1、采购人员组织材料进场需首先办理入库手续,库管根据收货清单逐一核对材料数量、规格、型号、品牌。

2、由项目经理或指定的质检员,按照采购计划质量要求对入库进行质量验收,并对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资料统一保管。

3、经库管、质检员检查核实无误后填写入库单并需2人共同签字方为有效结算凭证,其中一联交财务、一联回单、一联留存。

4、不合格材料,严禁办理入库手续,一经发现严重处理及相应罚款。

5、财务部会同项目部、库管要保证仓库帐物相符,帐帐相等,一月一盘点。

五、材料的质量、领用、退换货及废旧物资处理

1、采购人员对进场不合格材料,达不到采购计划质量的或发错货的,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组织退换货,查明原因,对供应商故意行为,要停止其后一切经营往来,列入黑名单。

2、对仓库材料目前不需使用的采购人员积极要进行物资调配或是退换货处理。

3、施工单位领用材料,必须办理领用手续,由库管填写《出库单》 项目经理签字后方可出库。

4、施工现场造成的废旧材料,由项目部统一落实安排入库保管。

5、库管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废旧材料情况,项目部向总经理汇报处理意见。

6、出售废旧钢材由项目经理、库管、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出售现金由财务会计接收,交公司财务部。

采购内控管理办法 篇2

我国在2002年6月颁布的《政府采购法》中, 对政府采购的定义是:“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区县级政府采购不仅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且是国家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区县级政府采购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采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 在上海正式试点之后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执行活动。随着《政府采购法》的施行,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 政府采购的范围、内容、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在政府采购方面,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2009 年到2010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从 7 413.2 亿元增长到8 422 亿元。与此同时, 诸多缺陷与问题也在区县级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逐渐浮现而出。例如, 在区县级政府采购中, 因为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致使政府采购和供应商处于不平等地位, 所以部分供应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 采用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采购执行充斥着权利金钱交易, 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公众效益, 破坏社会风气, 致使腐败现象增生, 激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或者是区县级政府采购执行中存在任意采购、重复采购、虚假采购等, 造成采购费用高昂、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而且供应商方面还存在着供货速度慢、质量上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保障性低等。目前, 我国颁布的《政府采购法》《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均在政府采购方面做出了硬性规定, 政府采购将会贯彻“透明化、科学化、合理化”的主要原则, 引导区县级政府采购的方向。

2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区县级政府采购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区县级政府采购以采购的流程、程序、招标、方式、架构、合同等为重, 缺少对采购物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的预算。因此, 导致在政府采购预算中目的性差、约束性小、随意性大的盲目、虚假采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政府采购预算中对于采购项目的目标不能真实确定, 采购预算随意性、盲目性严重。而且政府预算机构在政府采购预算时, 因为时间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采购预算的编制不科学、不合理, 在实际执行中采购根本不需要的项目, 而且还需加购未编制的预算项目, 致使政府采购效率低, 浪费采购资金、人力、物力。②采购项目的数量、质量、价格的填报缺少实地的市场调查, 大部分采购机构只是随意性的填报预算项目采购的金额。③在预算审批过程中, 审批流程不严格, 不能做到认真的审核和调查后再审批, 不根据实际情况就批准的现象并不少见。上述采购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均会造成采购执行工作效率低、采购资金浪费的现象。

2.2 区县级政府采购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区县级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①采购方式的问题。我国在《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以及国务院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等”。但是, 在区县级政府采购中存在着采购机构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的项目, 或者是倾向于邀请招标等手段确定中标单位, 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益。②招标文件的问题。区县级采购执行中部分招标文件存在招标主题不明确、招标公告发布范围小、随意更改招标评分标准和方法的问题, 然后再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方式, 政府采购机构有意规避或者暗中指定了某些项目的供应商, “阳光”招标不再“阳光”, 供应商待遇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③评标问题。评标过程中并未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致使评标监督审核机制不完善, 加之评标过程中保密措施不当, 易受外界干扰, 在采购执行过程中, 采购机构 (采购代理机构) 、评审专家、供应商之间存在暗箱操作、黑暗交易, 权责制约并未平衡, 严重影响评标的公平性。

2.3 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其他方面的问题

政府采购内控其他方面的问题:①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达到系统化、完善化、科学化。 虽然颁布了《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只是规定了政府采购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采购方式等, 在具体采购执行的环节仍缺少可操作性和真实的规范性。②政府采购组织机构设置问题。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本地的政府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不得直接参与和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商业活动。”但是, 在实际的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 财政部门都科学、协调、合理地处理采购预算、采购执行、发放资金等方面的关系。③采购人员综合素质问题。我国政府采购起步晚, 大部分业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职业素质整体偏低。在市场调查、招投标过程、草拟签约合同、商业谈判等方面经验少;在采购项目确定后的调查、搜集、分析、综合市场信息的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制定、执行采购政策, 随着而来的是各种不规范的采购行为。④国库集

中支付制度, 造成政府采购资金不能及时、快速、足额支付, 损害了供应商的经济利益, 打击了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规范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的措施

3.1 健全采购预算管理机制

健全采购预算管理机制。①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机制的基本架构, 建立采购预算、审核、审批、监督的预算流程。②明确采购预算管理机制中各环节权责和工作协调目标, 避免造成重复预算的问题, 拖延预算进程。③建立采购预算管理机制的控制措施, 即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 规定控制依据、程序、方法等内容, 加强对采购预算执行的管理, 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 而且在预算考核中做到奖惩分明, 使考核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公平化, 确保采购预算管理机制的工作效率。

3.2 规范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活动

规范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活动。①制定并完善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制, 建议颁布《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等其他法律法规, 同时, 区县级政府采购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地方性法规, 规范本地区政府采购执行活动;②建立协调合作、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政府采购机构, 保证采购预算、采购执行、采购管理、采购支付、采购监督的高效流程;③适时进行网络采购, 保证采购执行的快速、高效运行, 同时须规避网络采购的风险, 保证网络采购的安全。

3.3 提高采购业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采购业务人员的素质。①在采购业务人员招聘时, 必须注重招聘人员的职业道德, 审核其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行政处罚的前科等;还要考核其专业能力, 调查、审核其从业资格证书;②在人员培训方面, 必须先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作用效力高、可操作性高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职业道德、政府采购业务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结束必须及时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员工业务优劣的奖惩依据。③制定人员考核标准, 以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素质、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成绩。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降级、评优、奖惩等的依据。

4结语

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 不仅具有遏制腐败、保障采购执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作用, 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是引导政府采购发展方向、规范采购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宏观调控和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区县级政府采购, 是实现各级政府采购公平、公正、公开的第一步。

摘要:目前, 我国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 政府采购内控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造成了采购执行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的金钱交易丑闻, 不仅激发了群众的不满心理, 而且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简析了区县级政府采购内控现状, 提出了采购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规范措施。

关键词: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现状简析,主要问题,规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夏烨.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设想[J].中国政府采购, 2002 (6) .

[2]卢传峰.完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08 (20) .

[3]刘涛, 郭涛.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5 (12) .

内控管理报告 篇3

一、全面整合内控案防体系,推进内控管理方式转型。一是成立支行内控管理部。全面整合信贷、财务、综合三大系统内控资源,强化其检查监督管理考核考评职能,实现内控管理由部门管理向联合管理转型,财会监管员、信贷风险经理、坐班主任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坚持有分有合、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内控网络。二是明确内控职责。内控管理部对全行内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风险评价、跟踪整改落实负主要责任;各业务部门对各子系统的自律监管工作开展、方案制定、问题反馈、整改落实负主要责任;各处、部对本网点内控管理工作质量负全责。三是全面落实内控管理分层负责制。在内部控制管理总体目标下,分管行长对各子系统内控管理负总责,管理质量严格纳入其业绩考核;业务部室经理对系统自律监管工作负全责,其职责履行纳入业务经营评价指标考核;内控管理部经理对财会基础工程质量和子系统自律监管的再监督负全责;分理处主任对辖内内控管理负全责,达不到等级目标,纳入业务经营专项指标考核;坐班主任对辖内财会内控负全责,对一线柜员的违规行为负主要责任;坐班会计对所监督柜员的违规行为及规定事项负全责,坐班主任、坐班会计工作质量实行等级挂钩考核,职责履行不到位,出现重大责任事项,一律撤换或分流;监管员对包片网点的财会监管负全责,其包片网点财会基础管理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分流;一线柜员对岗位职责和相互制约监督职责履行负全责,违规违纪的,实行永久和捆绑责任追究制。四是分层签订责任状。支行在全行的内控安全工作会上与业务部门经理、分理处主任签订内控管理案防合同书,内控管理部与坐班主任、监管员签订财会安全管理责任书和包片监管责任书,坐班主任与一线柜员签订柜员职责告之书,柜员之间签订相互监督责任书。通过落实内控管理分层责任制,继续深化八个层面的监管力度。

二、全面梳理流程,规范操作行为。该行将以“风险就在我身边,防范风险人人有责”为主线,通过对全行前、后台业务职能部门操作、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解剖,找出风险点,及时地从操作环节、管理措施上予以控制和完善。一是规范前、后台部门业务拓展与操作环节的处理流程,对业务前台开发每项业务品种,认真分析前、后台管理与操作过程中风险控制环节,从交接流程、操作流程、管理监控、信息反馈等环节予以全面规范,防止管理与操作的控制环节分离;二是进一步规范前台一线柜员日常业务操作流程。签订《柜员业务受理范围与工作职责告知书》让每名柜员明确自己的业务受理范围和工作职责,对柜员相互监督过程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举报者经核实,支行给予奖励。今年还结合柜面业务操作模拟产品计价的考核办法,将一线临柜各业务操作环节全面梳理,把握风险控制要点,整合规范流程;三是规范会计主管日常监督职责,严格按市分行提出会计

主管日常监督“十必做”的规定及“7+3”的重点控制环节逐项剖析,明确实时监督要点,强化柜面监督执行力;四是规范内控评价工作组织实施流程。内控评价组织程序严格执行发出内控综合评价通知书――编制计划收集资料――拟定内控评价工作方案――现场评比――评价单位反馈发现问题――汇总确认评定等级――下达整改通知书――奖惩评价――风险提示报告的操作程序。

三、建立内控案防评价体系,将内控监督执行力渗透到全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内控评价体系设置。该行内控控制评价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办法》的规定对各分理处内控管理水平、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票据中心及全行自律监管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评价计分方法实行百分考核,依据得分确定内部控制等级,全行内控评价等级分为两类:一类处部:评价分值在90分(含90分)以上属于控制正常处部。二类处部:评价分值在75分(含75分)以上90分以下,属于控制一般处部。二是明确各层次评价内容。对分理处主要评价财会一线操作子系统制度执行、贷款发放收回、质押物止付处理手续、内部安全综合管理三个方面内容;对前、后台部门依其岗位职责和自律监管内容确定其评价内容,力争将全行经营管理所有领域纳入内控监督范畴。

四、进一步抓好业务部门和内控管理部的配合,形成防案、控案的整体合力。一方面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律监管职责,其检查的周期、频次及内容要达到自律监管的相关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业务自律监管责任制,发挥业务主管部门在内控管理、防范案件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内控管理部要按照复控的要求,抓好对业务部门履行自律监管职责的再监督检查,适应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变化,延伸业务监督检查的覆盖面,充分体现监督检查的实效性、权威性、独立性,任何人、任何经营行为和操作行为必须受内部控制制约,内控的所有环节必须在实时监控之内,在坚强的执行力下,内控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得到及时发现、反馈和纠正。进一步改变监管方式,以序时常规为主,专项突击为辅,循环反复进行,防止出现“真空”。通过对造成事实风险责任人的查处,达到惩一儆百的目的,把好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增强内控案防执行力。第一,制定《员工对违法违纪行为负有抵制和报告责任的暂行办法》、《内控检查发现违规问题责任认定和处理及整改跟进办法》、《内控风险提示报告制度》;第二,对坐班主任履职情况实行台帐监测。坐班主任每日坚持按照《坐班主任日常工作“十必制”操作流程》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支行对坐班主任职责履行情况实行台帐管理,并不定期对营业网点的坐班主任坐班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对营业网点同一问题连续两次拒不整改的或自身不坚守岗位、不履行职责当年受到市分行及以上单位通报“点击”两次以上的坐班主任一律就地免职。第三,堵塞漏洞,有针对性地

抓好内控案防工作。2006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控案防工作必须及时把握业务发展方向和风险薄弱环节,及时掌握案件隐患的新部位、新特点、新规律,不断制定防范风险的新制度、新方法、新措施,做内控案防工作前置化。把握“六大重点”即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帐户、重点时段、重点业务监控防范工作。具体而言,支行有重点强化银企对帐、自助银行及设备管理、帐户及现金管理、票据贴现审查、信贷业务贷前贷后管理、银行卡申领、业务合同文本管理、网银业务案防措施。重点突出对“数据上收后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员工业绩考核、中间业务收入核算、票据贴现业务、财务管理、银企对帐及系统内资金往来、新业务品种”等八个方面进行渗透式专项监管。第四,着重建立风险认证预警机制。对风险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按分理处和部门为单位建立台帐,按评价对象下发内部控制综合评价通知书,要求评价对象在规定时限进行整改,并书面回复,督促整改到位。按柜员建立问题台帐,对同一柜员连续两次问题不整改或继续发生类似问题要加重处罚,彻底根治屡查屡犯问题。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反馈报告,加大对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力度。

六、以实施基础管理工程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创“三铁”活动。

一是该行成立“三铁”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处、部成立由主任牵头,坐班主任、包片监管员和全体会计人员共同参与的“三铁”创建专班;二是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从每一柜员、每项业务抓起,各处、部要将前期问题进行排查梳理,严格按照会计基础规范化等级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细管理,从起点做起,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力推动“三铁”目标实现;三是该行将按季对各分理处的“三铁”创建实施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七、加强信贷管理,从严控制信贷经营风险。一是进一步完善信贷授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授后管理联动模式,积极开展授信后评价,重点考评客户用信,到期信用处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实现风险精细管理,落实全程的风险管理,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预警能力,纠偏能力和化解能力,使风险关口有效前移,提早化解风险;二是着力化解存量风险。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对现有存量授信客户的风险特征、变化状况、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分类,确定退出存量授信客户对象及退出额度,对潜在风险客户实施主动退出策略;三是加强放款环节的风险控制。从2006年起,所有信贷业务的都要实行“双核准一通知”制度。“双核准”就是法律审查人员对条款和合同文本的核准和风险经理对限制条款的核准,“一通知”就是在“双核准”基础上签发上帐通知书,通知各户经理发放贷款;四是做好信贷管理“五抓”工作。即抓信贷资产结构调整、抓信贷客户准入及退出管理、抓预警反馈机制、抓客户经理素质培训、抓信贷责任追究。

八、深化考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全行内控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一是实行

案件“一票否决制”,凡是发生30万元以上案件的分理处,主任、座班主任就地免职;发生重大差错责任事故的,部门经理、监管员、风险经理降职下放,座班主任免职,具体经办人员进入待岗库。二是坚持“捆绑式责任追究制”,坚持责任追究处罚机制,对屡查屡犯、应查未查、应发现未发现、应报告未报告、应处理未处理、应纠正未纠正的责任人一律从重处罚,严格实行“五追究”,即从严追究当事责任人责任、从严追究相关平衡制约岗位责任、从严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从严追究业务主管部门责任人责任、从严追究上一级责任提高风险控制效率。三是推行黄牌警告制和问责制。对一线柜员根据违规率、业务技能达标情况予以黄牌警告,由分理处予以问责;对坐班主任、监管员、风险经理根据监管职责履行情况予以黄牌警告,由分管行长予以问责;对内控部经理根据支行管理水平和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予以黄牌警告,由市分行予以问责;分管行长根据内控评价情况予以黄牌警告,由市分行分管行长予以问责。四是2006年全行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在按季综合考评、阶段性目标分步推进、专项活动促动的工作模式下,实行“费用切块分配、分层依质考核、模拟产品计价、体现奖优罚劣”的考核管理机制。本匹配的内控管理工作的专项考核费用划分为三大奖项:单位综合评级奖占30%、柜面业务操作模拟产品计价奖占50%、专项活动评先奖占20%,依其考核结果据实兑现。第一、按季依据《县支行经营机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操作规程》标准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级。全行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确定为两个等级:即一类分理处,评价分值在90分(含90分)以上;二类分理处,评价分值在90分以下。一类分理处,评价分值在95分以上,奖励1300元,评价分值每降低1分扣减100元,即评价分值90分奖励800元;二类分理处,评价分值90分以下85分(含85分)以上,奖励500元,评价分值85分以下不予奖励。第二、柜面业务模拟产品计价奖。通过对一线柜员日常业务操作流程全面梳理,将柜员业务操作交易类型和业务理论知识模拟核定成产品种类,分项目、分层次、分阶段确定考核标准,根据柜员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操作效率、业务理论水平进行分项计价,来推进全行员工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柜面工作服务效率。第三、本根据各个时期内控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从不同层面,采取不同方式组织坐班主任评比现场会、员工业务知识竞赛、会计骨干层对手赛、优秀客户经理评比四次专项活动,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设立单位和个人先进奖,对单位、一线柜员、会计骨干层、信贷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分层次予以奖励。五是持续推行各层次等级管理。支行将结合去年各层次的考核情况,对各项考评办法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从严考核。第一、对坐班主任、三级主管按照资格认证、部门专管,工资上收的要求,实行“绩效评价、依级取酬、等级管理、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第二、对一线柜员等级管理量化四项硬性考核指标,即“产品营销业绩、业务技能、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将星级员工管理办法落到实处。通过加大考核力度,真正落实三级监管体系的监管力度。

内控管理 篇4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宜宾金沙江支行紧紧围绕内外部最新监管趋势和监管要求,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当前内控防案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不断加大落实和执行力度,提高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合规文化,进一步提高了内控防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落实内控三道防线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内控检查与监督职能,确保各项业务合规有序开展.加强规划、协调,组织开展各项内控检查工作。2010年以来,中行金沙江支行内控检查以“促进依法合规、降低操作风险”、“提升整改效果、巩固检查成效”为目标,按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重点整改了营业机构的内控薄弱环节,落实了屡查屡犯专项治理工作及问题整改情况,完成了监管部门案件风险排查,有力促进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措施落实,推动了业务合规健康发展和营业网点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充分运用一线自查系统的运行工作。一线自查流程是实施风险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流程,中国银行对系统运行情况辅以日常持续监控、提示和通报,确保了自查工作与总行保持同步,自查质量不断改善,操作程序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实现了全行内控一道防线的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和自我评估。

二.进一步抓好内控整改工作。内控检查是中行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重要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中行十分重视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去年以来,建立了基于检查发现问题的问题库系统,将通过一道防线自查、二道防线检查发现的问题录入问题库,并以此为基础跟踪和监督整改进程。同时,还以问题库为基础,定期对内外审检查发现问题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内控整改工作。

三、加强对内控重点环节的控制,有效防范案件风险。近年来,针对中行历史上的发案特点,在接受历史沉痛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重点环节的内控防案工作。“屡查屡犯专项治理活动”、“账户风险排查活动”以后,今年以来,我行又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重要活动:

(一)组织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根据总行《关于开展案件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中行于4月19日至6月30日期间在全行组织实施了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排查的重点是当前全行的内控薄弱环节、案件易发环节。本次活动中,排查对公存款账户70户,个人存款账户155户,尾箱叁个,ATM机 2台,形成排查报告,通过对案发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排查,继续保持了对案防工作的高压态势。

多年来,中行以“一把手”抓内控工程为着力点,坚持合规经营、从严治行,使合规文化深入人心,内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中行金沙江支行在创造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实现了连续五年零发案和未发生重大差错事故的工作目标

金沙江支行

浅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控建设 篇5

关键词: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控建设

政府采购法是国家为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确保采购活动能够在“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原则下实施的国家级制度。它不仅包括对各种采购方式的界定和规范,也包括对整个采购过程核算、审核、分析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由于政府采购涉及的范围广、资金大,特别是2014年,财政部对“财政资金”的概念做了重新的定义后,2015年1月,《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政府采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面也更广。因此,及时梳理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和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1 目前政府采购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3年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由于认识不够充分,对操作流程也不熟悉,在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采购预算执行效率低、偏差大、采购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采购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执行单位普遍存在因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够明确,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不清晰导致的政府采购预算不全面、不细化,或计划与预算脱节、执行与预算有偏差、采购监督不到位等情况,因而,难以有效规范政府采购活动。存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由于内控制度缺乏操作性,内控制度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对采购活动的实施产生阻碍,导致采购活动无法顺畅执行或存在较大风险。

(2)由于没有将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在采购执行过程中,由于责任难以划分多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3)由于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可能导致对政府采购政策性的理解不到位,采购活动计划性不强、行为不规范,未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批的临时采购、化整为零等规避政府采购行为现象大量存在,给政府采购执行带来风险,难以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

(4)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过粗,或与实际脱离,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困难。

(5)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不够严谨,采购带有主观随意性,执行偏差较大。

2 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控为切入口,加强对各关键点的控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综合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实施相应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实物保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可使政府采购活动得到进一步完善。

2.1 建立职责明晰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职责明晰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明确采购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利于工作的开展,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应首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采管分离、用购分离,管理与操作相分离的,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严格职责划分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采购、付款、验收三权分离;招标人、使用人与定标人相互分离;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人相互分离。

业务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起点,应该本着超前谋划的思想,根据单位和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实际业务需要,提出采购需求,同时提供拟采购物资的详细配置标准、技术指标、服务要求和需求时间等基础资料,参与采购计划的执行及验收,并对该采购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和价款的公允性负责。

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负责对各业务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汇总,根据各部门现有资产存量状况、使用效率、配置情况,对拟采购资产的配置、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评估、审核,出具采购意见,还要主持整个采购计划的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的编报、管理、编制并上报政府采购执行进度报表,进口采购申报,参与验收、并将所有记录整理归档。

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执行部门,采购供应部门负责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采购意见,对拟采购物资的市场供应情况,以及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对于需要进口或需要执行特殊采购方式的物资应做出特别说明并附相关依据,执行采购并参与验收。

作为经费和预算的管理部门,财务预算部门负责编制初步项目预算,并严格按照政府细化采购预算的要求,上报政府采购预算。对政府采购资金的来源、付款条件、方式负责,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合同列明条款办理付款,并在合同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同时,定期向合同执行部门反馈预算、合同执行情况和金额等负有审查责任。

审计部门对整个政府采购行为的程序的合法性、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以及内控的有效性负有监督职责。

2.2 加强各关键点的授权管理,规范政府采购流程

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针对政府采购业务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环节较多、涉及金额较大、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等特点,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对各关键点的控制,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设计出规范整个业务流程和每个关键控制点的规定、方法、措施,并规范内控的执行,严格监督,认真考核,使采购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2.1 加强和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有效实施政府采购的前提和基础。政府采购预算须由财务预算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采购供应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编制,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双向结合。同时也使物资需求的业务部门从预算申报环节即参与到所需物资的采购过程,以保证“所购即所需”,使资金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效果。

各业务部门应根据资产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以及采购供应部门的市场调研情况,结合单位项目库规划,按照需求的紧迫程度,提出项目库调整建议及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经单位年度预算会审核通过后,即可由财务预算部门汇总并上报部门预算及政府采购预算,申请资金安排。同时,由资产管理部门对确定需要报批的项目以及需要进口的物资及时组织报批,给采购的实施留有足够的时间。

预算的编报应特别注意切合实际,不能为了争取资金而盲目扩大预算,在预算执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资金积压,或因赶进度而“不得不”违规采购的情况发生,给预算执行带来困难和风险。

2.2.2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及流程执行采购计划

政府采购预算一旦下达,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批复及时向采购供应部门下达采购计划,并协同采购供应部门编制实施计划和控制依据,并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执行采购。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物资到达后,由业务部门、采购供应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验收,资产必须落实到具体使用、保管人,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作卡片和入账管理。

2.2.3 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的管理

作为执行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必须重视和规范政府采购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签订之前的律师把关制和联合审签制,使用通用合同模板,既提高了合同编制和审核的效率,也减少了因合同条款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4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政府采购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政府采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全面提高。主要从采购是否必要,总额是否适度;采购方式是否适当,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投入产出之比是否实现最大化等几方面对政府采购的效益评价。采购必须严格控制采购标准,配备能满足适当的物资、服务等,避免浪费;注重政府采购的成本分析,既重视其显性成本,又不忽视隐性成本。

2.3 加强内控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有效监督

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保证。由财务、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的政府采购监督机构,应全程参与项目的立项、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信息的公告情况、招标评标情况、合同签订、货物验收、款项支付等各个重要环节。对采购活动是否有预算、是否按计划实施、实施是否有记录、有验收,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以及款项支付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监督检查。由资产、财务、审计通过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申报、采购执行、履约验收和资金支付等活动进行控制,将内部控制融入具体的采购活动。

2.4 应完善政府采购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内部政府采购活动中,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以及采购目标是否实现,来完善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并对整个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独立评价。对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2.5 加强对政府采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

依据政府采购法,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种采购方式下的采购程序,注重信息的来源、反馈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预算部门应及时掌握和反映政府采购物资的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及时发现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提高采购效率;建立风险分析程序,完善政府采购风险管理技术。

2.6 对政府采购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采取必要的绩效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各项目参与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控执行考评机制,把政府采购内控执行纳入对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评,以此督促各项目参与部门及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保障项目预算的最终执行。

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能够正确引导、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优化操作流程,使政府采购得到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保证。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采购成本最优化、采购过程透明化、采购结果合理化,是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促进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志荣.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2010(5).

[2]姚美琴.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及启示[J].会计师,2011(11).

内控体系,管理规定 篇6

Q/SY DS G 21 QGB 007-201

2内部控制体系管理规定

(第1页,共5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独山子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管理规定》

独山子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程序》

3职责

3.1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由公司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是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其职责是:

a)审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及实施计划。

b)审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测试和评估方案,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安排。c)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d)审查批准对各部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考核方案。

e)审定需要提交石化公司解决的重大事项。

f)督导、督促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运行。

3.2企管法规部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日常管理部门和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职责是:

a)负责制定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b)负责根据石化公司风险管理相关标准和方法,组织建立完善公司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公司风险数据库并进行维护更新。

c)负责根据石化公司控制环境建设相关标准、方法和相关工作程序,组织公司业务流程控制设计与维护,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文档。

d)按照石化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程序》,每年定期组织实施公司内控体系自我测试,编制公司自我测试评价报告。

e)负责根据石化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规范,组织进行缺陷认定、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检查,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

f)负责组织公司管理层测试、验收评价测试,编制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报告》。

g)负责监督公司各部门内控手册的建立和执行,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h)负责与石化公司企管法规处内控的对口衔接工作。

i)负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培训和宣贯工作。

j)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完善和维护更新工作。

3.3公司审计监察部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对体系运行状况实施测试、监督,其职责是:

a)配合石化公司管理层测试、验收评价测试;

b)建立和完善反舞弊工作机制,负责开展舞弊审计。

c)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对体系运行状况及测试进行监督;负责建立和完善反舞弊工作机制。

3.4公司办公室负责在用及新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信息系统总体控制(GCC)的执行工作,并负责在用系统升级、变更的报批或审批。负责组织电子表格文件服务器的管理和存放权限设置管理。负责内控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3.5公司各部门负责本专业信息系统应用系统(AC)的应用控制管理。负责专业电子表格控制措施的执行与管理。

3.6 公司各部门按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内控体系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配合企管法规部开展公司自我测试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体系建设、运行和维护

4.1.1实施方案

企管法规部根据石化公司下发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及体系管理文件,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管理文件,经公司领导审查,报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

4.1.2控制环境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公司实际和本部门职责,从职业道德、员工胜任能力、管理理念和经

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以及反舞弊等方面,结合控制环境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检查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约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1.3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4.1.3.1企管法规部根据风险数据库及公司风险控制情况,结合自身实际,组织讨论并确定公司风险数据库,报公司领导审查,并经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4.1.3.2企管法规部根据业务流程目录和描述规范、风险控制文档模版和编制规范以及关键控制管理文件,结合公司实际,确定公司业务流程目录,组织开展业务流程描述、建立风险控制文档和关键控制管理文件,报公司领导审查后实施。

4.1.3.3公司办公室明确内控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管理员,对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进行技术支持,协助企管法规部做好公司业务流程的管理工作。

4.1.3.4财务部按照石化公司财务分析管理规定,开展财务分析,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营情况。

4.1.4信息与沟通

4.1.4.1企管法规部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工作计划,安排编制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实施,定期向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4.1.4.2公司各部门应规定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和方法,以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得到识别、收集、处理、交流和反馈,在满足信息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的同时,满足相关岗位、监管机构和外界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

4.1.4.3公司办公室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开展公司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和应用系统控制文档的编制工作。

4.1.4.4信息系统应用控制中财务信息系统的升级由财务部报石化公司财务部审批;信息系统应用控制第二等级系统的升级或变更,由公司办公室报时候公司信息中心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4.1.4.5对于所有纳入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的系统,特别是财务及相关联的信息系统,要严格实行权限管理的相关控制要求。

a)用户账号以及权限的新增、变更和撤销,必须经过有效的审批,完整填写各项表单和实施证据。

b)在系统中实际分配的权限,必须与审批的权限一致,不得在设置时随意增减。c)临时权限应严格管理,按规定的范围和使用时间,经批准后进行分配使用,到期及时收回,并注意收回过程中履行相关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d)对特殊功能权限,不应超期授予任何人员,在实际工作需要时,要按照规定程序,由系统超级用户临时授权,使用后按申请时间及时收回。

e)公司系统管理员每三个月对权限进行定期检查。要对系统中用户访问权限按照《不

相容通用角色清单》和《关键权限与通用角色对照表》的标准进行严格检查,重点关注对照表中的用户与系统中实际存在的用户是否一致,并保留定期检查的实施证据。

4.1.4.6除参加石化公司统一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培训外,企管法规部根据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培训纲要,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

4.2体系监督、评价与改进

4.2.1日常监督

4.2.1.1为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针对体系日常运行情况,企管法规部负责不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实施的检查工作。

4.2.1.2公司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工作进行自我检查。

4.2.2自我测试

4.2.2.1企管法规部依据《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程序》,编制公司自我测试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我测试,建立并保留完整、规范的测试记录文档。

4.2.2.2企管法规部组织公司各相关部门成立自我测试小组,对相关业务部门及所属各单位进行测试,分析例外事项、确认缺陷并向被测试单位出具测试意见,编制公司自我测试评价报告。

4.2.2.3企管法规部收集汇总日常工作中及自我评价测试报告发现的例外事项,确认控制缺陷,汇总分析,出具内控整改方案。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测试意见和整改方案实施整改。

4.2.3管理层测试和外部审计

公司各部门配合石化公司组织的管理层测试和外部审计。根据出具的测试报告和审计意见,企管法规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在公司范围内通报。

4.2.4缺陷报告、认定和改进

4.2.4.1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在日常执行、从外部各方(包括客户、供应商等)提供信息中发现的例外事项,由企管法规部负责收集、记录、统计、汇报。企管法规部将例外事项信息报告给公司相关部门或主管领导(至少向公司副总会计师报告)。

4.2.4.2在日常控制执行中发现的零星问题,虽然不属于例外事项范围,但对于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对问题的整改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各部门和单位应该向企管法规部传递。

4.2.4.3由公司企管法规部、公司办公室、审计监察部和财务部相关人员组成公司缺陷认定小组,对日常控制例外事项和自我测试发现的结果,依据缺陷认定规范,初步认定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并向公司内控建设委员会及时汇报。

4.2.4.4对于一般缺陷,由企管法规部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措施整改,并编制缺陷整改情况报告,报石化公司企管法规处备案;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跟进测试和再评估,并组织整改发现的问题。

4.2.4.5根据自我测试情况,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编制《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包括:自我测试发现、缺陷改进、体系运行状况以及评估结论,并由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签署声明。

4.3考核与评价

4.3.1企管法规部结合自我测试报告、管理层测试报告、外部审计结果、缺陷评估结果和日常工作考核情况,对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内控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报公司内控项目建设委员会审核确认。

4.3.2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结果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各部门进行业绩考核、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公司各部门应开展对本部门人员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考核,并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结合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5相关记录及保存期限

《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报告》(书面记录,保存三年)

6检查与考核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效规避和防范公司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及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机构。公司各级机构财务人员均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是公司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财务系列具体内控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财务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第四条财务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

1.确保公司日常财务运作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的要求;

2.保证公司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方针能够贯彻执行;

3.识别、计量、控制各项经营风险、资金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的运行;

4.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告、统计数字的真实和完整;

5.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

2.从公司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3.覆盖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和流程;

4.保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避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5.具有良好的预防性,能够有效避免、防范或减少公司经营风险;

6.符合相互制衡的原则,任何人、任何岗位、任何环节都必须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既定程序或要求规范运作。

第三章 财务内控管理内容

第一节 财务架构及岗位设置

第六条分公司和各分支机构计划财务部架构及岗位设置,应当符合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总公司计划财务部制定全公司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基本职能规范,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财务岗位,相应制定所属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第七条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在设置岗位时应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岗位监督机制。

第八条各级机构计划财务部应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各级机构出纳岗、资金管理岗的持续任职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节财务管理控制

第九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总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及财务内

控要求,制定分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分支机构围绕分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要求,制定并落实分支公司各项财务管理细则。

第十条公司实行全预算管理制度。各级机构的预算编制、执行、修正必须在分公司标准的整体预算框架范围内。

第十一条分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分支机构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各分支机构应当在上级机构授权范围内进行财务经营管理。对超出授权范围的事项,不得擅自进行决策。对于财务重大事项,应执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

第三节会计核算控制

第十二条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总公司为一级核算单位。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必须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反映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成本及利润,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财务人员不得随意改变资产、负债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不得虚列、隐瞒或提前、推迟确认收入,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费用成本,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条会计帐务处理必须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帐帐、帐证、帐实三相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不得设置帐外帐,不得提供虚假会计报表。

第十五条各级机构应定期核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保证其一致性,发现问题应及时核对及更正。

第十六条各级机构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和变更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

第十七条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岗位的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一人不能身兼不相容的两个(及以上)岗位。

第十八条会计资料应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在规定的保管期内,任何人都无权决定销毁。

第十九条会计核算管理具体要求按《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执行。

第四节 资金管理控制

第二十条公司资金管理原则为“限额控制、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

第二十一条公司银行帐户管理实行“事前申报、事后报备”制度。

第二十二条公司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资金调拔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调拨。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加强财务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第二十四条各级机构对于网银授权证书(开展网上银行的机

构)、保险柜钥匙应专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交与他人代为保管、使用。

第五节重要有价单证控制

第二十五条重要有价单证由总公司统一组织设计和印刷,未经总公司授权,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印制。单证编码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并纳入单证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单证变更、作废必须书面通知相关部门和下属机构。

第二十六条重要有价单证领用应实行限额管理。调拔、领用时,需由单证经办人员填制调拔、领用申请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批。

第二十七条单证管理人员应按单证管理的规定做好单证申请、印刷、领发、使用销号、回收、返库、销毁等工作,按月向计划财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准确反映单证的入库数、发出数、使用数、注销作废数、库存结余数、销毁数,做到使用的有效单证与业务签发的单证数相符。对连号已使用的作废、注销的单证,应将其正、副本与有效单证一同连号装订、归档入库。

第二十八条兼业代理人领用的单证要定期核对。核对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第二十九条各分支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单证保管安全。若发现单证短缺、遗失等情况,应及时书面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六节 财务会计系统内控

第三十条分公司应构建以满足财务日常核算为基础,服务财务

管理为目标的财务会计系统。

第三十一条通过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各级人员的财务职责、权限等。

第三十二条建立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任分离制度。

第七节财务内审

第三十三条分公司应设立财务内审岗位,编制财务内审计划,建立财务工作现场常规检查及专项检查的制度。

第三十四条各级机构应当每年对辖内机构财务管理执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第三十五条分公司应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采用合适的方法及管理工具,通过对分支机构财务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及时的发现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并予以更正。

第三十六条中心支公司以上(含中心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任职期满或任期内办理调动、免职、辞职、退休等手续前,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稽核,并在作出稽核结论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由分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土地使用证纠正申请下一篇: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