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试分析总结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优秀率35.29%,及格率58.82%,平均分64.62,合计成绩57.59,从期中考试试卷设计上来看,主要以课本为主,大部分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试卷难度不大,甚至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很容易得分的,但是还是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尽人意,所以在此做个总结分析。
一,试卷分析:
,填空题
考的是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小数的单位换算和近似数;减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减法的意义,都是平时练习的时候讲过的题型,整体做的不错,错的多的就是考小数的计数单位那道题,其实那道题只是换了一种问法,学生都看不懂了,说明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的不牢固,所以还需要对其针对训练。
2,判断
考的是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0的意义;小数的改写;小数的性质,判断题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就是小数的性质学生没有理解透,其实就是把小数的性质概念抠掉“末尾”俩字,学生都看不出来,说明学生对学过的概念知识没有理解透彻,所以下半学期,我会找时间让孩子读读概念,写写,因为通过期中考试前的几次测试,我发现孩子概念中的很多字就不会写。
3,计算
(1)口算:做的还可以。(2)脱式计算: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脱式计算是很大的失分处,我们班孩子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会,还有一些孩子两位数乘两位数都不会,对于这些情况,我准备找时间给他们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找些典型题让孩子练练,我相信会有提高的。(3)简便计算:中上等的学生掌握的还行,学困生是一点都不会,对于这些上课不听课,捣乱,不好好学习的几个学生,我会单独辅导,哪怕他们每天就学会一点,那也是在进步。
4,解决问题
实际上解决问题这几道题都不难,还有一题是我讲过的原题,只是问的问题变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不仔细的学生就按照我讲的做,题都不看,解决问题就这道失分比较严重,对于我们班的7个学困生,解决问题都是胡乱做的,对于他们几个,我会单独辅导,因为我发现几个学困生中,有一个一点就会,所以我准备找时间多辅导他。
5.附加题
做出来的没有几个,能完整做出来的就一两个,失分地方在没有写方案一方案二,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在老师眼中的坏学生,这道题做对了,虽然不是很完整,但是思路很清晰,说明我的方法还是有效的,最起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成果,所以我会继续对他们进行适度的课外辅导。
二,学生分析:
其实我们班孩子笨的没几个,就是懒,马虎。比如马湘,成浩,浩然比较马虎;成林,学辉,龙真,世哼,成硕比较懒,整天作业不写,还要我天天督促才写,所以我对这些孩子还是充满希望的,我觉得他们会越来越好。还有就是,下半学期我准备重点培养高成硕。
三,方法措施:,优等生继续关注,适当给他们做些额外的题
2,中等生,加强培养他们的薄弱的地方
3,学困生,慢慢一对一辅导,另外和家长见一面,谈谈。
1考题总结
1.1考题总量 (见表1)
1.2考题分布 (见表2)
1.3
考点总结 (见表3~4)
2考题分析
(1) 从2011—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相关考题题量分布来看, 试题总量平均为16题, 专业实务所占比例较大, 但呈递减趋势, 2013年基本与实践能力考题量持平。说明自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以来, 试题内容分布在比例上不断调整, 趋向平衡。预测2014年该部分内容相关考题分数为15~16分, 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考题比例约1∶1。
(2) 分析发现, 2011—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传染病概述、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考点所占分值较大 (≥5分) 。其中, 艾滋病相关考题3年共9题, 结核相关考题共9题 (肺结核相关考题为8题) ;儿童常见传染病, 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脑各占1~2分;其他如细菌性痢疾、流感间或出现 (1分) 。值得注意的是, 乙脑近3年来考核零次;霍乱在考试大纲中为非重点, 但2012年考试中出现了3题;传染病概述在考试指导用书中介绍得过于简单, 往往不能体现考核重点;流感在考试指导用书中没有介绍, 但试卷中却出现了相关考题。应注意: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的考点多分布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并被广泛重视的疾病中, 复习时应联系临床实践, 如禽流感、艾滋病等;2不能一味依赖考试指导用书, 应结合教材认真复习。
关键词:台湾地区公立学校;中小学校长遴选;校长专业化;制度分析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自1999年颁布《“国民”教育法》开始实施的,为学校选拔候用校长而制定,是公立中小学校长的准入制度。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由县市政府组织遴选委员会进行相关的组织工作,遴选考试制度包含了遴选条件和遴选考试实施过程两个部分,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校长专业化概念界定
我国校长专业化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很多学者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结合以往学者对专业化的认识,本文认为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这一职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促进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能够有效指导校长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观念体系,并以此形成专业化组织和规范行业标准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制度保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专业化过程的保障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首先从校长的选拔制度开始,其次包括校长的职责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等。相关学者指出,校长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资格制度和激励制度(包括职务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建设。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管理制度中的资格制度,是校长专业化整个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是决定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二、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特点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规定的遴选条件具体包括学历资格与教育管理经历、申请者积分、民族地区照顾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遴选考试实施过程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体现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下文将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特点。
(一)动静结合——保鲜知识体系的基础
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2003年修订版)按照学校的级别分别对“国民”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高级中学校长和职业学校校长的学历资格进行了详细要求。以中学为例,条例对拥有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具有博士学位,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两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对拥有学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其他院、系毕业且修习规定的教育学科及学分,并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六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由此可见,学历要求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第一重关卡。然而,上述条例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论或一刀切,而是对于申请者所任职的学校类型和学历条件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的人投入到校长的遴选中来,也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做好了前提准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一类工作能否成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最主要看该类工作的技术要求和知识背景。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制度在初试和复试阶段的考试均以大量的专业知识内容为主,既包括深刻的理论性问题,也包括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分析台湾地区苗栗县2011年的“‘国民中学与‘国民小学候用校长甄选试题”,我们发现,该套试题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广度上都对校长专业化的知识背景提出了较高要求。知识内容方面涉及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与教师专业自主关系的运行机制问题、学校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中小学信息课程问题,以及特色学校和自我效能理论问题。该套遴选考试试题在知识结构上涉及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能够促进校长群体提升职业活动水平并为校长群体的职业活动提供有效指导的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指能够帮助校长提升职业实践水平的知识,既包括操作性知识,也包括能改变校长思维方式和办学理念的理论知识,甚至是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涉及的知识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专业、合格的校长既要掌握技术层面的知识,即教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
对于申请者学历的详尽要求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的知识要求。校长专业化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应以与时俱进、动态的眼光看待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通过初试和复试对申请者进行考核,并将考试内容与现今教育改革、教育热点和教育难点问题相结合,凸显了构建动态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得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得以保鲜,给校长专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以实为基——夯实技能体系的保障
校长是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校长的管理工作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通过抓住中小学校长工作“实”的属性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实”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工作实际和学校所处的现实社会背景。
第一个层面的“实”体现在遴选试题上。例如,苗栗县2011年遴选初试试题前面的三个问题都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而提出,怎么解决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小学信息课程的实施都是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够反映一名校长的现实管理能力,也就是作为一名校长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提炼与整理能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个层面的“实”体现在“实”的环境上,即对实际环境的考虑是构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外部条件。这其中包括在遴选校长时充分考虑原住民意愿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两个具体方面。校长遴选制度规定在确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资格时要充分考虑到原住民的意愿。为了更好地保护台湾地区原住民文化和充分考虑原住民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公平性,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教育法》(2015年修订版)的第二十五条规定:“原住民族中小学及原住民重点学校主任、校长,应优先遴选原住民各族群中已具主任、校长资格者担任。”规定赋予了原住民参加遴选的优先权,但这种优先权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即规定只是适当降低了对遴选校长的硬件要求,保证了遴选的原住民身份候用校长具有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质,同时能更好地管理原住民教育,兼顾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原住民教育的实际。这种基于现实环境考虑构建的校长专业化发展技能体系是立足台湾地区教育现实的思考和认识,能真正为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服务。
遴选考试委员会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具体组织者。遴选委员会由不同类型人员组成,其中涉及社会公正人士、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原住民委员代表、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育专家等。每一类人员都力争把自身的利益和主要观点更多地渗入考试的相应环节。例如,家长委员会代表主要关心的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因素;教师代表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待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主要关心的是学校、校长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学校整体的发展等;教育专家主要针对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考试过程中,对各方面要求和利益的整合是对一名侯选校长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检验侯选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能力的有效手段。校长选拔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协调、均衡各方面利益的过程。
申请条件中对原住民意愿的考虑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影响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中技能体系的构建。从学校外部因素讲,涉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期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家长对学校教学成果的具体要求等;从内部讲,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和发展诉求、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要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些基本的内外部诉求不断地促进着校长专业化的发展。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实际反馈,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技能体系正不断从中吸取养分,以获得丰富和完善。
(三)遴选制度——深化观念体系的条件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校长专业化的观念体系可以分为知识观念、角色观念和伦理观念,知识观念和角色观念是基础,伦理观念是保障。这种观念体系是一种价值观念的综合体。价值观念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形态,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系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和来源在于它是人们价值生活状况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凝结。专业化的观念来自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积累形成的未必是正确、科学的观念,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对实践进行导向性的引领和制约。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首先是角色观念的形成。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位,而校长是变革的掌控者,其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师教学、科研生产水平发挥的程度,影响着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实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核心,关乎学校的整体建设以及全体师生的发展规划。角色观念是校长专业化的起点,这种关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定位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校长职业的社会认同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其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把校长这一职业定位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不是单一的领导者或者其他。
其次是知识观念的形成。校长专业化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的动态知识体系,这其中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实践知识。关于动态的知识体系在前文中已经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的一种理解是实践知识来源于现实的学校管理工作,这些实践知识得到提炼、整理、凝结后就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学校的实践工作;另外的一种理解是用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对学校实践工作进行总体把控和宏观掌握,是学校实践工作的理论根基,同时理论知识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通过遴选的申请和遴选考试的实施来促进这种知识观念的形成。
最后是伦理观念的形成。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结合体,校长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并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制定不是某一方面利益的表达,而是遴选委员会综合了各方面利益的结果。遴选考试是检验一名侯选校长是否能处理好上述问题的方式。侯选校长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就是梳理、协调、统筹各方利益的一个缩影,这些问题能增加其对伦理观念的认识,更能引发一个立志成为专业化校长的人的深层次思考。
三、启示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校长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性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并以此来均衡以中小学办学为中心的各个方面的利益,通过搭建校长和学校之间的平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改变了人们对校长的根本认识,但仍存在不足。例如,现在的遴选委员会中没有学生代表的实际参与、初试试题的构成类型中纯理论知识偏多、复试环节中口试提问的标准不清晰等因素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校长是一种职业,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的内在需求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校长这一职业的归宿。第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动态的知识体系建构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应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第三,校长遴选条件和遴选过程事关整个专业化发展的质量,对此项内容的规定要严格、科学。第四,校长遴选制度要均衡各方面对学校发展和校长专业化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有的放矢。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为校长专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长专业化发展势必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而继续深化和完善。
期末考试基本情况分析总结
本次考试在紧张而忙碌的岁月中悄然结束,有欣喜,也有心酸;测试结束后,教导处组织各科组对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期末考试情况进行质量分析,重点找差距、寻对策。随后根据本次考试情况总结了一个学期以来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找到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次期末考试试题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具体要求进行命题,紧扣教材,重视基础,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全面能力。
一、基本情况分析
语文科:
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整体上,语文科在拼音、写作方面得分率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较窄、量也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也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习作能力也还处在较低水平上。因此,总体上看,本次语文考试不怎么理想,杀进前十名的只有六年级(1)班重点班,其余均偏中偏后。
数学科:
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偏差,忽视应用,造成审题、漏题、抄错题等失分,理解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胡乱应用。部分观察题、操做题失分高,开放题束手无策,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今后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数学总体来看比语文学科稍好,其中六(1)班取得全镇第二、三年级取得全镇第三的好成绩,其余大部份中等,少数班级偏后,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
英语科: 从考试结果来看,平时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考试基本上都考出了好成绩。从试卷上分析,各年级之间的差距不大,其中三年级学生的基础很扎实考得相对较好。由于试卷的难易度不一样,因而各年级的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差生率都不同。
综合科:
品德、科学和地方课程五心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副科,很不被重视,其实上好这些所谓的“副科”并非容易。科学的教学重在实验和总结,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而品德重在活动与实践;五心教育应该注重生活知识的积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这些副科,不能像教语文一样,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它独有的特点。
二、存在问题
语文:
1、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只注意内容,忽视书写能力是语文一种基本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反而影响语文学习,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
2、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3、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阅读积累量少。教师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
1、审题,漏题现象普遍存在,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判断和选择易失误,理解卷面文字的能力和理清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还须强化。
2、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英语:
学困生没有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掌握单词,语言信息量不足,等等,所以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综合:
综合科主要是任课教师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把它当成了“副科”来对待了。
三、今后的努力措施:
(一)学校管理方面:
(1)、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尤其对考后100分必须科科到位置、次次到位。学校专人跟踪班科各单元成绩的状况与变化,让领导、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制度。
(2)、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情况的了解、指导,让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渠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杜绝费时低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定期或随堂检查教师的常规工作准备情况,杜绝无教案上课、无故拖延作业试卷批改反馈,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
(3)、切实抓好年段质量过关,克服每学期更换教师,争取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小循环,提高教师责任感。要克服教师不足,导致课时不够的困难,按照教学进度去完成各级各科课程。把常规检查、质量监控记录做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和进取意识。
(4)、做好家校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学生每晚应有相应的学习时间,邻近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交流和监督,达到共同进步。家校多联系配合,不让学生沉迷电视、网吧、游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个人方面(1)、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班生实际、教学实际,教学堂堂清,不准无备课上课,克服惰性和随意性。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减缓坡度,分层设计,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及时批改反馈矫正。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3)、自觉主动参与教研、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借鉴优秀教师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在模仿、比照、内化、提升中不断提高自我课堂效率和教学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适宜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小结、完成作业;学习中确定目标发现重点,提出不懂问题与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做好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5)、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阅读、调查、课外活动、综实活动、文体竞赛,提高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增进亲校近师的情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6)、对期末考试成绩下降者,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教师教学质量奖罚制度。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使大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将依靠新课标的学习和引领,不断加深对理解与应用,继续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以前妈妈就经常说我粗心,可我却不以为然,心想又没有什么关系,这下可知道粗心带来的后果。本来这次数学考试我可以得一百分,可由于我的粗心大意,把一道计算题的“答”给漏答一个,因而白白地被扣去了一分。“真冤啊!”我不禁大叫,妈妈说:“以前说你粗心你总是不听,这下好了,总算知道粗心的坏处了吧,看你,下次还会不会粗心。”我今后一定要改正粗心这个坏毛病,让一百分重新回到我的手中。
英语是我考得最好的一门课。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这学期的几次考试都考了班上第一名?我会告诉你,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当然也一样。告诉你一个秘诀:学好英语要多听、多读、多背。比如我每天学完英语课后就抄写当天学的单词和句子,然后写一课英语题目,最后的一项是最艰巨的:每天坚持听半小时磁带,把当天学的课文听到会背、会默为止。再预习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不会的单词查字典,注上音标就会拼了。照我说的做,你的英语成绩一定会有进步!
近几年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少探索和研究,许多模糊的认识得到了澄清。然而,在课堂上依然会发现许多与素质教育思想相违背的做法。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确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制约着他们的教学行为,笔者发现教师在考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学生身心遭受严重的伤害。主要表现在:
1. 考试偏离了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是通过考核,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考试的目的是把学生分成等级进行筛选,筛选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助长了“分数第一”的思想,忽视了全面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盲目地跟在考题后面跑,多考多讲,少考少讲,不考不讲,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标准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频繁的考试,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
2. 学生丧失了兴趣。
频繁的考试,激烈的竞争,成了师生的共同负担,这样必然使得本来应该是欢乐愉快的学校生活变得紧张不堪,毫无童趣。考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从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厌倦考试,畏惧考试,有的学生甚至谈“考”色变。
3. 考试忽视了个性。
数学考试必须关注个体个别学习的差异,不能“一刀切”。而我们现在的数学考试内容共性的东西太多,统一的考题,标准的答案,不管学生的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异同,强调用同一张考卷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果产生的都是“标准件”,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理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初探”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所谓“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是指在小学数学考试过程中,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途径,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初步探索
以上述理念为指导,我们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的初步探索。
1. 考试内容———变“死记”为“活用”。
改革考试内容,我们将过去的考试题目侧重于考查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并重。我们努力尝试着在试卷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使考试成为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艺术,让试卷富有明朗的生活气息,生动的问题情境。我们在数学试卷命题时,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审美角度,使考试内容体现“四化”。
1生活化。数学考试命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使学生在考试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案例】
人在各种状态下眨眼次数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如下:
打电脑游戏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正常状态时的2/5、看书时的2/3。人在打电脑游戏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 ( ) 次,看书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 ( ) 次。
这样的命题设计逐步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人文性。
2趣味化。命题中,我们注重挖掘考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生活情感的体验,在考核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情感。这样的考试,学生的精神轻松,一点压抑感也没有。例如,在“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考查中,可设计这样的题目:
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从高位到低位)
第一个数字既有因数3,又是6的倍数
第二个数字既是素数,又是偶数
第三个数字是最小的奇素数
第四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
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素数
第六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第七个数字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第八个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3问题化。数学命题应注重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前的考试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4活动化。数学命题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在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案例】
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广阔。
2. 改革考试形式,变“单一”为“多样”。
传统的考试形式单一,过于重视书面测试,强调统一考查,采取封闭方式,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考试形式,确保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具体性、可测性。
(1) 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
传统的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忽视小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而这却是小学生今后发展最需要的素质之一。为此,我们增加了口试和操作。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即口算,说算理,说公式的推导,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动手制图、测量、制作等。
1口试。通过口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算、论证、表达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一张试卷永远也达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题目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晓其中的算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有些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计算起来得心应手,但当你问他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却无言可答。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水平上,如果老师不有意识地去引导,则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2操作。在考核中,我们坚持把考核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对制图、测量制作等实践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把书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本领,我让学生根据题目对底面圆的半径和圆柱高的要求,当场做出圆柱。既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又会实际操作,这是一张考卷很难办到的事。通过动手操作的考核,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心更灵,手更巧,脑更活。
(2) 分层考核和分项考核相结合。
由于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大一统的考试显得无能为力,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考核和分项考核。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
1分层考核。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拟出ABC三种不同层次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考试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不管是哪一层次的考试,教师一样承认其成绩。这样,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学生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克服了教学同步化的缺陷。
2分项考核。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有的擅长于计算,有的强于解答应用题,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为了展示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本着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宗旨,从“基础知识” (含填空、判断、选择等)、“口算” (含视算、听算等)、“计算” (含脱式计算、简便计算、估算、列式计算等)、“应用题” (含补充条件及问题、改编应用题、一题多解等)、“操作” (含测量、画图等) 等方面设计考卷,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最喜欢的几项进行考核,更加适应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3) 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
以往的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多,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少,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胆地进行了改革。笔试考卷上只有概念和计算两部分,而对于学生头疼的应用题则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将各类应用题归类后设计成贴近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几道独立完成或与同伴一起完成。如:考题“装璜你的书房”。首先,测量一下书房地面的长和宽,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下来。其次,选择材料,估计用量。现在我们只研究地面的装修。你认为选择什么材料既经济又实惠?算一算,大概要准备地板多少平方米?最后,合理估价。请根据市场行情,提出一种合理化的装修建议。对于这样的考查,学生觉得新鲜而富有挑战,他们积极投入,热情高涨。
(4) 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
以前,考试命题都是由教师“包办”完成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测的地位。消极地应付考试,毫无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让学生自主命题,然后将其中的好的考题收集起来,在考题后注上命题者的姓名统一印发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查资料,懂得了合作与交往。
3. 改革考试评价,变“单向”为“多向”。
传统的应试教育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 自评、互评、师生评相结合。
1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想想自己在考试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并给予改正机会,可以再改一改,做一做,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互评。开展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师生互评。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考试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描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另外,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教学行为。
(2) 采用“等级+评语”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用精确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认为,以模糊求清晰,对学生的评价会更科学、更客观。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分层要求,淡化横向比较,注重纵向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卷面首次批改不出现等级,只在每个对题的旁边打“√”,错的打“”。只要学生能及时订正,就可以算对,这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就可打优。在打上优、良、尚可、需努力四个等级的同时,我们更为注重写上几句激励的语言。对待优等生,要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待中等生,要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使其向更高处努力;对待学困生,要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找到学好数学的信心。
(3) 还学生考试成绩的隐私权,允许学生重考定级。
一、改变考试的方式
我县在考试方式上采取“三个结合”的策略:(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择检测方式。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和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等。这项检测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它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通过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2)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方式,我们把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的结果整合后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不同年级的要求,我们分别进行了口算、听算、笔算(含简算)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单项测评。口算,注重口算的准确性和对速度的要求;听算,注重听题及心算的准确性;笔算(含简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运用和速度的要求;应用题,注重画分析图或线段图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寻找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3)平时测查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在评定学生学期成绩时,主要把平时的单项测评、作业成绩、单元测试与期末的综合测试按一定的比率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决不凭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平时检测也是为了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二、改变考试的内容
(一)语言表达——激励化
传统的数学考卷,语言表达过于严肃、呆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压抑、厌烦、恐惧心理。为此,我们在试题的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巧妙变换题目,精心设计了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试卷的左上角增设了内容不同的导语,如:“小朋友,欢迎你来到小精灵数学收获园,请你把字写得端正,保持卷面整洁,祝你成功!”“辛勤努力换来成功的果实。放松心情,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会满载而归的!”这些亲切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开考寄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暗示了学生要竭尽所能去争创佳绩,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考卷中还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等题目名称分别改为“认真思考,填一填”、“仔细琢磨,判一判”、“反复推敲,选一选”、“细心审题,算一算”、“心灵手巧,画一画”等等,让人赏心悦目、情绪高昂地投入作答。
(二)题材选择——生活化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试题的选材上我们也加大了力度,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题材,或创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如三年级的试题:图书角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平均每层放15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这是学生熟悉的,由此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自然地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三)知识考查——基础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把考试的难度系数定为80∶15∶5,且不出偏题、怪题或繁杂的计算题、死记硬背的概念题。学生通过考卷的完成,较好地展现自我,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能力要求——层次化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能力目标的要求,我们的考卷较好地设计了综合能力的考查题。为了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一些考卷按能力层次的要求分A、B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考卷,较好地体现了“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的评价理念。这样分卷答题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增强了每一层次的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与决心。
(五)解决问题策略、答案——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命题中还注意解决问题策略和答案的开放性。如二年级试题:把下面的算式和口诀填完整。45÷()=9、()×2=14、()÷()=5、()九四十五、二()十四。这样命题,既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从学生的个体出发,让学生进行独特的体验,通过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一、命题工作
本次期末考试343门课程全部命题两套以上试卷(其中有部分课程选用了试卷库中的试题)。从试卷形式方面看,在教务处和学院的严格把关下,绝大部分教师能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模板制作试卷;从试题内容方面看,绝大部分教师能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出题,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适中,题型分布较合理。除外语学院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试卷交教务处,其他学院均在规定时间内将试卷上交。
二、考前组织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证任课教师参加监考,教务处沿用了上学期的做法,由教务处先安排好课程考试的时间、地点,再由学院在此基础上负责本单位开设课程监考人员的安排工作。从整体上看,学院基本上能按要求做好监考人员的安排,但有的学院安排的监考人员数远未达到教务处规定的人数,这一现象在法学院体现较为突出。 大多数学院在安排监考人员时,落实任课教师参加监考的工作不如上学期好。
此外,教务处还要求学院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西南政法大学考场规则》、《西南政法大学监考守则》、《西南政法大学试卷评阅要求》,使教师明确其应履行的职责;要求学院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西南政法大学考场规则》和《西南政法大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严肃考风考纪打好了基础。
三、考场工作
在为时6天的期末考试中,由校领导、教学督导专家、教务处、学院领导组成的校级巡考组及各学院的院级巡考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对考生、监考、考试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对不听从教育、仍在考试中违规的学生,考场办公室在调查情况后及时进行了处理,并于当场考试结束后将处理结果公布,以警示其他学生遵守考场纪律。这些措施有利地净化了考场风气,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率由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的0.19%下降为0.004‰,确保了良好的考场纪律。
巡考组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少数监考人员未及时到位或未较好履行职责的情况。还有个别监考人员着装极不庄重,有损监考教师形象。
四、阅卷场工作
为了规范试卷评阅工作,减少形式上的一些错误,教务处在阅卷场将《西南政法大学试卷评阅要求》发至每一位阅卷教师手中,从阅卷方式、字迹、得分标识、总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同时安排了评估专家在阅卷场值班,解答教师对阅卷要求的一些疑问,对发现的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阅卷行为及时地向教师指出,当场更正,保证了阅卷的规范化。
在试卷评阅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规定评阅试卷,并及时将学生成绩登记表提交教务处。但仍有个别课程的考试试卷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评阅完毕,耽误了阅卷场的工作;另外个别课程(如民法)的试卷主要由研究生承担评阅工作,不符合阅卷要求。
五、成绩登录
为了提高效率,教务处首次要求教师通过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从网上提交选修课成绩,必修课成绩仍沿用上学期的做法,由阅卷教师自行登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成绩提交方式的改革,有极少数教师因未阅读成绩录入指南,而出现整门选修课成绩不准确或无成绩的情况。但绝大部分任课教师能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成绩进行提交。
在教师提交的必修课成绩登记表中,我们发现有少数教师不认真评定平时考核成绩的现象。希望任课教师能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充分体现公平、公正。
六、考场环境
本次期末考试正值炎热之季,有的教室既无电扇又无空调,有的教室风扇在运转过程中噪音较大,还有个别考场出现了因下雨考场积水的情况,这些均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希望后勤等相关部门能及时做好考前准备工作,以保证每位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按照凉州区教育局的安排,我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于元月4日在各校进行,元月5日在张清、蚂蝗小学进行评卷、算分、登分。这次考试学生全员参加,各学校推磨监考,学区辅导站领导到部分学校察看考试情况。由于组织严密,各有关人员重视,使这次考试顺利进行,现将考试成绩总结如下:
本次考试13个级科中,按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关指标计算,我校共有20个级科进入前三分之一,其中前三名的占多数;进入中三分之一的有17个,进入后三分之一的共有18个。与期中对比,期中共有7个级科进入了优科的行列,如四1语、英,六1数,五3数、英,三数、三英。期末5个,四1余语文数学英语、六1数学、闸西三年级英语,我校共有6个弱科,这次只有一科低于全乡平均分5.03分。从这次考试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可喜的成绩。部分级科和期中比有进步,如:一2语、三2英语、四3数,四3英,六4数,闸西二数、四数、三英等。
首先,我们的五年级为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补差效果。语文合格率为100%,数学也只剩一个58分,六4班从期中时十多分的差距缩小到6分,全班从期中的10个不及格到现在的3个不及格,上升幅度之快与教师的全力补差密不可分。
其次,我们的英语有上升的趋势。我们三英、四英平均分全乡第一,五英、六英整体上升。特别是三英与期中相比,进步很大,这与张春红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分不开,与三年级教师的合作分不开,从期中后的进步看,本学期一切步入正轨,我们有信心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本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二、四、五等各科较为平衡和名次靠前的班级,我们几个优势班级形成,班级中三科注重平衡,教师所教的级科也注意平衡。如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二年级的数学,四年级的数学还有我们不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英语教师,一个人带两个科目或两个班级均能同样用力,不厚此薄彼,齐头并进,特别是复习期间很辛苦,很不容易。
第四,我们的新教师有进步。缪培培老师从期中时十几个不及格补了只剩两个,很不容易,王美琴老师所带的五2班英语也从原来均分差距7分缩小到2分多,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提高,另一方也反映了我们补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考试也反映了不少问题:
1、出现了部分边缘科目。
2、年轻教师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努力。
3、部分班级优差生差距在拉大。
4、我们的后进生队伍仍然很庞大,期中时本部共44个级科,只有6科合格率100%,教学点11个级科8科合格率100%,虽然这次补差有了很大的成果,但补差还仍然是重重之重的工作,本次18个级科合格率达到100%,26不达,不及格人次共57人,闸西一个级科1人。数据是大了,但我们要具体分析,这其中有半数是两科、三科均不合格,也有偏科的,刚才几位教师的发言不仅给我们传授了经验、也给了我们大家信心,路是一步步走的,差生是要一点点的补的,本学期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第五、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结合教学成绩,各学校要认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
施,使学校的教学成绩迎头赶上。
2、要召开专门的教学研讨会,帮助教师分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写出试卷分析,帮助改进教学,避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3、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学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难点、重点、考点和教学拓展。
4、要重视教学思想的教学。如化繁就简、图形结合,图形转化、以曲为直等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5、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平时训练规范化,平时考试标准化。
茉茉(化名)失眠整整3天了,因为失眠,孩子显得没有精神,妈妈因此最近几天没送她去学校。“失眠的诱因显而易见是对期末考试的恐惧。”心理咨询师在对孩子启发交流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期许非常高,有很多是不切实际的,孩子说,妈妈希望她考前几名,一想到妈妈的话,她就害怕。
“可以绕过期末考试多好呀。”这是茉茉的话。如果孩子经常在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发烧、拉肚子,放学后情况就会好转,这其实是一种适应能力的障碍,是压力太大的体现。
分析病因:
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主任高峻岭发现,一到学校考试前,前来就诊的学生数量就突然增加,其症状就像是患了“心脏病”。然而,有趣的是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却精神焕发,和同屋的几个小病号上蹿下跳,一点不像有病的样子,等考试一结束,这些“病”就不治自愈。据《健康时报》报道,教育心理学家和医学生理专家指出,这与孩子课业负担重、考试频率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独生子女缺少伙伴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密切关系。权威部门曾对全国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过一项检测,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专家认为,目前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反倒忽略了孩子其他素质的提高,因而导致问题的发生,“孩子怕排名、怕失败、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没能得到正确的锻炼。”
专家良方:
害怕考试的原因:1、因为怕考试成绩差回家挨骂;2、因为考试成绩差会受到别人嘲笑;3、因为考试成绩差心里自卑;4、因为考试成绩差对不起爸爸妈妈;5、因为考试成绩差没有资格当班委;6、因为考试成绩差会被老师批评;7、因为考试成绩差影响升学。
怎样才能做到不害怕考试?一是要树立信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放下一切包袱迎接考试。二是在考试前要认真地复习,全面复习和重点掌握相结合,做到胸有成竹。三是平时认真听课、记笔记,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四是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减轻孩子的压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不害怕考试,才能考出好成绩。
【小学考试分析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10-24
下琴小学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06-11
小学英语考试分析及反思范文07-17
2024小学语文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9-2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0-28
2018年春季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0-24
小学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11-1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07-27
期中考试总结小学语文05-25
小学期末考试总结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