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七年级说明文练习题含答案(通用8篇)
①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兵败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朱元璋吃。不料味道竟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问到“这是什么美食?”,随从顺口答道“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转败为胜后,朱元璋下令随军厨师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汤”,犒赏三军。自此,这种“汤饭”(稀饭)的做法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翡翠的主要原料是白菜,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16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特征。(4分)
18.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9.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直线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 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my /her /his name is„ 2.i’m „ 能力目标:
2.greet people 问候他人
3.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s 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难点:
be 动词的用法
(一)三、知能提升:
(一)重点单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概念】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形容词的特性,表示与后面名词的物主关系。【词义】„„的 my 我的
your 你的,你们的 his 他的 her 她的
【使用】常放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不能单独使用。my name is gina.我的名字叫吉娜。her friend is tall.她的朋友很高。【拓展】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单数复数
第一人称myour 第二人称youryour 第三人称her / histheir 【强化】
(1)adj.好的,美好的,令人愉快的(2)adj.漂亮的
(3)adj.友好的,好心的 3.look [luk] vi.vi.看;望;看起来 vi.=不及物动词
看某物、某人,要用look at sth./sb.=动词+介词+某物/某人 4.telephone n.(1)n.电话,电话机
tele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
—my telephone number is 123456.我的电话号码是123456。(2)vt.打电话
我知道你的电话号码。我可以给你打电话。(1)n.答案,回答(2)vt.回答 6.first(1)adj.第一的
this is my first song tonight.这是我今天晚上的第一首歌。(2)n.第一
你真聪明。你是我们班第一名。
(3)反义词:last [la:st] adj.最后的 first name 名字 last name 姓氏
英语中姓名的顺序是:名字+姓氏 汉语中姓名的顺序是:姓氏+名字
my name is zhang lan.zhang is my last name.lan is my first name.7.family 家;家庭
(1)family name=last name 姓氏(2)复数形式:families there are three families in the room.房间里有三个家庭。(3)family 作为一个整体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i have a big family.我有一个大家庭。
family作为家庭成员,指代个体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all his family are very tall.他的家人都很高。
(二)重点句型
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的代词,称为疑问代词。
英语中用于提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句尾用“?”。(1)询问姓名
(2)询问是什么东西(3)询问颜色(4)询问号码
进入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时必会的句子。(1)回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my name is „ 缩写形式:my name’s „ i am„ 缩写形式:i’m„
(2)更为礼貌地询问别人姓名的表达方式
may i ask your name, please? 请问我能问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吗? 3.英语问候语
(1)—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下午好!—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晚上好!—good evening!(2)—hello, bob!你好, bob!—hello, bill!你好,bill!—hi, peter!你好,peter!—hi, frank!你好, frank!英美人见面打招呼时的问候语。用来询问对方的心情和身体健康情况。—i’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s.反问对方
—fine.and you? 初次见面相互询问或经介绍与人相识后的问候语。用于初次见面,是非常正式的打招呼用语。
(三)重点语法 1.be 动词的用法(1)动词原形:be(2)一般现在时态中be动词的形式:am ,is, are(3)词意:“是”(4)使用方法:
① 第一人称单数作主语+am:
i am„ i am jim./ i am a student./ i am eleven.② 可数名词 / 不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作主语+is: 人称代词he, she, it+is ③ 复数 / 表示复数的词作主语+are: they are students.2.be与其他单词的缩写形式
be 动词在某些名词、代词和极少数副词之后可用缩略形式。① i am → i’m i am a student.= i’m a student.② my name is → my name’s my name is tony.= my name’s tony.⑤ is not → isn’t / are not→ aren’t it is not right.= it isn’t right.they are not english.= they aren’t english.⑥ 不能缩写的情况:
this is, am not, those are, these are 在一般疑问句的简略答语中,作肯定回答时,代词不能与 am, is, are缩写。如:is this a bus? yes, it is.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is that his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二、预习点拨
思考问题1:看看自己的书包,想想你能用英语说出哪些物品?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5分钟)ⅰ.请根据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做1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作,若设甲一共做了x天,则所列方程()
A.+=1 B.+=1
C.+=1 D.++=1
3.要修一段长1210米的路,由甲乙两施工队从两端同时施工,已知甲队每小时修130米,乙队每小时修90米,则修完这段路需()
A.5小时
B.5.5小时
C.6小时
D.6.6小时
4.某土建工程共需动用15台挖运机械,每台机械每小时能挖土3m3或者运土2m3,为了使挖土和运土工作同时结束,安排了x台机械运土,这里x应满足的方程是()
A.2x=3(15-x)
B.3x=2(15-x)
C.15-2x=3x
D.3x-2x=15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则剩下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还需要的天数是()
A.9 B.10 C.12 D.15
6.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者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多少时,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
直接设法:设安排加工杯身的工人为x人,则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每小时加工杯身____________个,杯盖____________个,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____.
间接设法:设共加工杯身x个,共加工杯盖x个,则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故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__________人.
7.限期完成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乙队则需10天完成,现甲队工作2天后,余下的由乙队去做,正好按期完成,问原计划需多少天完成?设原计划需x天完成,则甲队完成了________,乙队完成了________,由题意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x=________.
8.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
9.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
10.一个水池,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乙是入水管,丙是排水管.单开甲管16分钟可以将水池注满,单开乙管10分钟可将水池注满,单开丙管20分钟可将全池水放完.现在先开甲、乙两管,4分钟后关上甲管开丙管,问又经过几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11.一项工程,甲独立完成需要10天,乙独立完成需要15天,现在两人合作,完工后,厂家共付给450元,如果按完成工程量的多少分配,则甲乙两人各分得()
A.250元,200元 B.260元,190元
C.265元,185元 D.270元,180元
12.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粗烛可燃烧4小时,细烛可燃烧3小时.一次停电,同时点燃两根蜡烛,来电后同时吹灭,发现剩余的粗蜡烛长度是剩余的细蜡烛长度的2倍,则停电时间为________小时.
13.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14.用正方形硬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由3个长方形侧面和2个等边三角形底面组成,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A方法:剪6个侧面;B方法:剪4个侧面和5个底面.
现有19张硬纸板,裁剪时x张用A方法,其余用B方法.
第14题图
(1)用x的式子分别表示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的个数;
(2)若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问能做多少个盒子?
15.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为了修建在地震中受损的一条公路,若由甲工程队单独修建需3个月完成,每月耗资12万元;若由乙工程队单独修建需6个月完成,每月耗资5万元.
(1)请问甲、乙两工程队合作修建需几个月完成?共耗资多少万元?
(2)若要求最迟4个月完成修建任务,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既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又最大限度节省资金.(时间按整月计算)
参考答案
1—5.CCBAA
6.(90-x)12x 15(90-x)12x=15(90-x)50
+=90 600 50
7.+=1 7
8.设从第一组调x人到第二组.依题意列方程x+22=2(26-x),解得x=10.9.设x张制盒身,则(150-x)张制盒底,依题意可列方程:16x×2=43(150-x),解方程得,x=86,故150-x=64.答:用86张制盒身,64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10.设又经过x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得++(-)x=1,解得x=7.答:又经过7分钟才能将水池注满.
11.D
12.2.4
13.设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85-x)名工人加工小齿轮,由题意,得3×16x=2×[10×(85-x)],解得x=25,∴85-25=60(名).答:安排25名工人加工大齿轮,60名工人加工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14.(1)侧面:6x+4(19-x)=2x+76,底面:5(19-x)=95-5x.(2)由题意可知:2(2x+76)=3(95-5x),解得x=7,(2×7+76)÷3=30.答:能做30个盒子.
15.(1)设甲、乙两工程队合作需x个月完成,由题意,得x=1,解得x=2.(12+5)×2=34(万元).答:甲、乙两工程队合作修建需要两个月完成,共耗资34万元.
(2)设甲、乙合作y个月,剩下的由乙来完成.则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
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班级 姓名 分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舜 B.尧 C.禹 D.启
19.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3.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25.《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30.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列举题(18分)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请在右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五、各抒己见(共14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也可列其他)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实力(颁布“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3、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秦陵兵马俑
三、1、(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3)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齐、楚、秦、燕、赵、魏、韩
五、秦始皇、汉武帝.(1)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你把伞拿错了这把才是你的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2分)
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是按照
顺序写的。先写,再写,最后写。(5分)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进行描写。(1分)
A:肖像B:动作C:语言D:神态E:心理活动
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
品质。(2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
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意思的转折
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1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春钟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最早种植粟的我国古代先民是 ( )
A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
A黄帝 B炎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4.你认为“公天下”到“家天下”是 ( )
A历史的倒退 B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C是历史的进步 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期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6.周灭商的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场战争是 ( )
A.涿鹿之战 B.鸣条之战 C.牧野之战 D.殷 之战
7.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 ,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哪一项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 ( )
A建立县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下犯之” D “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夏商二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统治者没有治国经验 B.后期的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酷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所致
9.战国时期,在岷 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
A大运河 B都江堰 C 灵渠 D郑国渠
10.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
① 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
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敢于同旧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350年的关中地区,在你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你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由于你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了,政府免除了你的徭役
C.后来,你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数年后,你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官府的奖励
1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晋国
13.秦始皇时期设立了三个主要官职来管理朝政,其中御史大夫 ( )A.负责监察百官 B.负责政事 C.负责起草诏书 D. 负责军事
14.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在处理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
A.国家统一问题 B.儒家思想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D.外族入侵问题
15.相传黄帝死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 )
A.尧舜禹 B.舜尧禹 C. 禹舜尧 D.禹尧舜.
16. 汉 光武帝在位时期 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 “ ”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布衣将相”之局 D.贞观之治
17.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他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他的治国思想来源于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8.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对当时的国家有什么积极影响 ( )
①巩固国家政权 ②促进民族融合 ③发展社会经济 ④促进学习教育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 率 领起义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的人是 (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0.西汉时期在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汉武帝 ②汉景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两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 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 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国的哪一时期?当时的国君是谁?(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这个历史事件的哪两项措施?(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历史事件有何影响。(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请问:
(1)请分别写出“汉武”、“秦皇”名称;(2分)
(2)请分别说出“秦皇”和“汉武”统治时期的货币的名称。(2分)
(3)请分别写出“汉武”、“秦皇” 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分)
(4)请分别简要概括“秦皇”和“汉武”的历史功绩。(5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B C C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A B C D C A
21.
(1)商鞅变法;(1分)战国时期(1分);秦国(1分);秦孝公(1分)。
(2)①建立县制(1分);②奖励耕织或鼓励农民开肯荒地,(课本原话也可)(1分)。
(3)变法使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使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3分)
22.
(1)、汉武帝刘彻或汉武帝 (1分),秦始皇嬴政或秦始皇(1分)
秦始皇是半两钱或秦圆钱(1分) 汉武帝是五铢钱(1分)
(2)、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1分)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独尊儒术(1分)
(3)、秦始皇他的功绩是:① 统一六国(1分) ②建立中央集权(1分)③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1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8分,将所选答案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观察如图所示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应在什么位置()
A.B.C.D.3.距今 年左右,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5.涿鹿之战是我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B.C.D.6.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禅让时期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可以出现的情节包括()①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②年老的尧走访各部落,选拔继任者 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
④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7.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8.《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1.某班手抄报设计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句子()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2.《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A.春秋和战国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1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1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7.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A.显示功绩 B.抵御匈奴 C.控制思想 D.统一六国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 B.起义后,吴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 C.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中灭亡
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1.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B.以少胜多 C.灭亡了秦朝 D.争夺皇位
22.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参观,那么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西安 B.南京 C.咸阳 D.洛阳
23.公元前 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24.《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二、辨析题(10分)
2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
26.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陈胜、吴广能按期到达,就不会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三、读图简答题(12分)
27.识读如图所示图片: 请回答:
图1所示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朝代青铜器的代表?该文物反映了当时哪一行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这一文物的出土地由此得名“鼎都”,你知道这一文物的出土地点吗?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两幅图片,想一想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有何特点。
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
材料一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材料一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卫鞅的观点对我国今天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中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 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材料四 全国设 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请回答:
这些变法措施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是由谁主持实施的?
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 和 分别指的是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声?
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解答】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 故选 .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知道生活在距今约1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处距今约1 万年. 不符合题意. 故选 .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解答】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已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故选 .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 .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涿鹿之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故选 . 6.【答案】C 【解析】本题以拍摄反映传说中禅让时期的电视连续剧为依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 【解答】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在拍摄反映传说中禅让时期的电视连续剧中可以出现的情节是②③. 故选 .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迭.
【解答】约公元前1 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 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商汤、周武王、周文王都是的历史上贤明的君主,商纣王则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故选 .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
【解答】题目中的四项制度出现于不同的时期.禅让制出现于原始社会,被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取代;郡县制出现于秦朝.可以排除 .分封制的内容、作用符合题意.结合“西周”这一要求,再从“封建亲戚”看,应知是分封制. 故选 .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解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故选 .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解答】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故选 .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故选 .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东周.
【解答】公元前 年,周平王迁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 年-公元前 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 5年-公元前 1年). 故选 .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故选 .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 .
15.【答案】B 【解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解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人应具有诚实的态度,是孔子思想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内容. 故选: .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内容,应理解把握法家的思想和主张.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法家的代表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故选 .
17.【答案】B 【解析】本题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解答】秦朝建立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主持修建了万里长城. 故选 .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识记.
【解答】由我国朝代更替及兴衰的史实,可知公元前 1年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 .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的暴政.公元前 年陈胜吴广等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他们在大泽乡起义.
【解答】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公元前 年陈胜吴广等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他们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 故选 .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解答】公元前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 .
2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巨鹿之战,知道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以少胜多. 【解答】发生在公元前 年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以少胜多. 故选 .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建立秦朝.
【解答】公元前 年至前 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 .
2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解答】“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公元前 5 年和公元前 5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故选 .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礼乐制度.
【解答】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量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到春秋时,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故选 .
25.【答案】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公元前 5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了封建统治.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故答案为:
错误: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理由: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26.【答案】不同意.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即使不是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迟早也会爆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评价理由.史论结合得出观点.
【解答】“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陈胜、吴广能按期到达,就不会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这种说法不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即使不是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迟早也会爆发.
27.【答案】 1 司母戊鼎;商朝;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河南安阳.;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业精湛.;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象征着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青铜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 1 依据图片可知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朝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以此作答即可.;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青铜器在这一时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业精湛,据此作答即可.;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象征着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28.【答案】 1 商鞅和秦孝公.;主张按现实的需要改变传统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曲折和反复(言之成理即可).;统一度量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解析】 1 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本题以《战国策》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
【解答】 1 由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因此材料一中“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商鞅和秦孝公.;由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卫鞅按现实的需要改变传统治理国家政策的主张.卫鞅的观点对我国今天的启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曲折和反复等.;由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知材料二中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的是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决裂阡陌”指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措施.
29.【答案】 1 公元前 5 年.商鞅.;改革前,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土地公有.改革后,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解析】 1 本题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本题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知识.;本题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影响的知识.
【解答】 1 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 5 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题干中的材料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确立起封建制度.因此说:商鞅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由奴隶主阶级转变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土地公有制转变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0.【答案】 1 :大禹; :李冰.李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结合的方法.;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 1 本题以“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大禹治水和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本题以“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和这项工程的作用.;本题以大禹治水和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本题以大禹治水和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几十米,体重一百吨左右,相当于十几头大象或三十多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_____(竟竞)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五十五千米;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从静止不动,立_____(即既)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_____(棵颗)拉长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这样就给舰船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
他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已以)_____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妨)_____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用选择文中的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________(竟竞)是立________(即既)一________(棵颗)
(已以)________往模________(仿妨)
(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望尘莫及”的意思是:________。“这些本领”指的是________(多选)
A、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
B、捕食技巧。
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D、伪装能力。
(3)选择正确的说法________①鲸的体形适宜游泳。
②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③鲸有蓝鲸、白鲨、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5)舰船设计师从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请你再举出一例人们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得的启发。
【答案】(1)竟;
即;颗;以;仿
(2)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AC(3)①②
(4)鲸的游泳本领和体形特征。
(5)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蝙蝠受到启发,发明飞机。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望尘莫及”的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这些本领”指的是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立即“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蝙蝠受到启发,发明飞机。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德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作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读的寓言故事很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德米待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
德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走,屠格涅夫的妈妈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能在刚才这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能道叫我做一个说谎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气消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好孩子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认真——________喜欢——________佩服——________(2)把下面的“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
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把下面的“把”字句变成“被”字句。屠格涅夫把母亲给气坏了。
(4)选择正确的答案。
A.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爱读寓言的故事。
B.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的事。
C.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的故事。
(5)仿写。例: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我高兴极了,________
【答案】(1)马虎;
讨厌;鄙视
(2)屠格涅夫把母亲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来。
(3)母亲被屠格涅夫给气坏了。
(4)C
(5)拿着录取通知书一顿狂吻。(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
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佩服:钦
佩;信服。所以“佩服”的反义词是“鄙视”。
(2)“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3)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
”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短文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
误。(5)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
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
要求。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
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
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3)掌握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5)仿写答案丰富多彩,要做到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3、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破万卷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
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
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
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
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
(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
(3)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写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4)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因为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非常多,而少年要用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馆长非常吃惊。
(2)馆长虽然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但看着少年文弱的样子,对于他挑战这一平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还是表示怀疑。
(3)边读边记。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
(4)“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是正面描写,“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是侧面描写,都表现了蔡尚思读书勤奋刻苦。
(5)略(从蔡尚思的苦读、多读等方面谈读书与成功的关系。)【解析】【分析】(1)、(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答案,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因为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非常多,而少年要用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馆长非常吃惊。
(2)馆长虽然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但看着少年文弱的样子,对于他挑战这一平常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还是表示怀疑。
(3)边读边记。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
(4)“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是正面描写,“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是侧面描写,都表现了蔡尚思读书勤奋刻苦。
(5)略
【点评】(1)、(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看鸟的神奇表演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森林公园中的鸟园。那里的鸟真多,天上飞的、树上站的、草丛中钻的、地上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到处都是鸟声鸟影,我真是应接不暇。
不知谁叫了一声:“赶快去观看鸟的表演啰!”我和妈妈随着叫声,跟着导游小姐来到了鸟的乐园。哦,观看的人真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你瞧,一位抹着口红、衣着漂亮的红衣少女宣布:“鸟的鸣声表演开始!”首先是乌鸦以它那动听的歌喉“呱呱呱”地唱着,好像在对观众说:“我的鸣声多么好听啊!”接着是长着金黄色羽毛的小黄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紧接着是猫头鹰拍打着翅膀,张大嘴巴鸣叫着;最后是聪明的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更有趣的是观看鸟的智力表演。黄莺学拉车子一摇一晃;鹦鹉爬天梯,步步升高;画眉鸟学算术,计算准确无误。最吸引人的是杜鹃辨认人民币。台下三位观众手中分别拿着壹元、伍元和拾元纸币,聪明的杜鹃飞到手持拾元钱的那位观众手中,把拾元钱衔到嘴里再回到台上。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写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鸟的鸣声表演的顺序词语。
(3)文章重点写“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部分,“鸟的鸣声”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5)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答案】(1)叽叽喳喳;
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鸟的鸣声表演;
鸟的智力表演;乌鸦;小黄鸟;猫头鹰;八哥鸟
(4)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那里的鸟真多……我真是应接不暇。
(5)略
【解析】【分析】(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描写声音的词语:叽叽喳喳;
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2)把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圆明园的建筑融汇了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和精华。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考查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点评】(1)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
6、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
19春天,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没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欧斑老师读完了信,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往返路费。
【杭州市七年级说明文练习题含答案】推荐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试卷06-30
天堂杭州小学四年级作文12-07
美丽的杭州五年级作文03-13
游杭州萧山三年级优秀作文06-20
2018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07-13
杭州市爱国卫生条例05-30
杭州市劳动合同09-20
杭州市中级职称评审06-20
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