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四单元(精选8篇)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哀悼(dào)上溯(sù)蜕变(tuì)安土重迁(chóng)B 瑕疵(cī)敷衍(fū)解剖(pōu)根深蒂固(tì)C 诅咒(zǔ)矫情(jiáo)俯瞰(kàn)弹冠相庆(guān)D.濒临(bīn)愤懑(mân)慰藉(jì)肆无忌惮(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厘定 编纂 朝三暮四 直接了当 B.兑现 国粹 心悦诚服 冠冕堂皇 C.真谛 降格 遗世独立 与世常辞 D.排场 发详 愤世嫉俗 纷乱至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 是多方面的,诸如打篮球啦,下象棋啦,唱卡拉OK啦等。②.他们照料小王出了医院,搬回原处,好了,才带着行李回到故乡。③.他经历坎坷,一生辛劳,从未享受过一天 的生活。A.爱好 安顿 安逸 B.嗜好 安顿 安乐 C.爱好 安放 安放 D.嗜好 安放 安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陪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甘情愿,恭颂太平的盛世。B.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C.看到这些洋字码登堂入室夹在方块字中间,老祖宗仓颉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感吧!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畏首畏尾。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巴尔扎克葬词》是雨果在安葬巴尔扎克的现场宣读的这篇文章。B.鲁迅是我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创作颇丰,一生著、译作品近千万字。C.本杰克•富兰克林这个名字对中国青年并不陌生,他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D.在《灯下漫笔》中,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2分)
(一)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 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7.对本段首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有人却认为,这些军阀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因此作者难以辨明“现在”到底“入了哪一时代”。B.当时战乱纷呈现,老百姓或则迁进租界,或则避入教堂,他们到底是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还是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者也很难区分。C.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战乱纷呈,广大人发深受官、兵、匪的欺压,处于“下于奴隶的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作者有意含混,意在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D.当时中国北方虽然有军阀混战,但南方的革命势力却正在蓬勃发展,广大人民做奴隶的时代即将结束,作者有意不明说,意在引起人们思索。8.对画“ ”句子引号用法及“暂”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引号表示引用;“暂”讽刺了复古主义者鼓吹的“固有文明”。B.引号表示强调;“暂”揭露了军阀混战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C.引号表示引用;“暂”批判了老百姓安于现状,不思反抗的精神状态。D.引号表示讽刺;“暂”批判了老百姓愚昧麻木,不思反抗等国民性弱点,警示人 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同时也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鲁迅,还没有充分 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 甲,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 ① ”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 乙 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 丙 ;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 ② ”,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 ③ ”;没了官做则又 丁 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④ ”,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 不无牢骚,„„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9.文中甲、乙、丙、丁处应填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组是()(3分)A.名副其实 传诵 竖立 傲然 B.名至实归 传颂 树立 傲慢 C.名至实归 传诵 树立 傲然 D.名副其实 传颂 竖立 傲慢 10.辨别下列诗句的含义,填入文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第Ⅱ卷(共70分)
三、(6分)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 城 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忆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①这首词的关键字眼是哪一字?这一字包含了那些情感?(3分)答:
②这首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3分)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8分)最 诚 挚 的 纪 念
①1999年是举世闻名的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尽管巴尔扎克讲述的都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他的人物都穿着19世纪的古怪服装,可我并不觉得他和我们距离遥远。也许因为巴尔扎克和我们同样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转轨时期社会总有它的某些共同之处,加之他对人类本性挖掘得如此深入,以致他所写的人物和故事总让我感到地球其实并不怎么大,200年的距离其实相当短。在我们周围,高老头还在溺爱子女,葛朗台还在琢磨钱怎么生怎么死的秘密。拉斯蒂涅、吕西安等还在生存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贝姨还在受看嫉妒心和报复心的折磨,赛查·皮罗托还在破产中挣扎,戈迪萨尔还在口若悬河地推销商品„„ ②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一样,属于世界文坛上罕见的天才。莎士比亚把戏剧的容量和艺术表现力发展到巅峰,巴尔扎克则将小说的容量和艺术表现行为发展到巅峰,这位洞察幽微的观察家,人性的伟大探秘者,与其说他是作为小说家来记述社会风俗史,不如说他是以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写小说。他那充满睿智的观察和无比壮观的人物群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至今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③真正使巴尔扎克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的,首先应归功于博雷先生的译本。傅雷先生毕生从事法国文学翻译工作,译作达500余万字,其中巴尔扎克的作品就占了220万字。傅雷先生法汉两种文字功力深厚,译文生动传神,1949年、1950年先后出版的傅译《欧也 妮·葛朗台》及《高老头》,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和翻译界的瞩目,巴尔扎克思维复杂,语言厚重,要尽传其精神而又不损及汉语的简洁纯净,确系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一大难题。傅雷先生将文学翻译视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刻意求精,在吃透原著精神、保持原作者的风格和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再创造,终于使巴尔扎克的作品通过汉语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中国人首先是通过朱生豪先生了解了莎士比亚,那么也可以说,中国人首先是通过傅雷先生了解了巴尔扎克。12.本文共三段,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每段大意。(6分)13.文中画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与第二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4分)14.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5.傅雷译文的特殊魅力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五、(6分)16.提炼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名片”下定义。(3分)(1)名片是一种比较小的硬纸片。(2)名片主要起自我介绍作用。
(3)名片上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4)名片一般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使用。答: 17.请从下面的文字中,提炼出一个观点。(3分)在校园里,无人监考是个热门话题。对于严格自律的学生来说,其实在哪里考试都是一 样的。不想作弊的人就算没人来监考,也不会去弄虚作假。相反,想作弊的人,就算有人监 考,也会想方设法去抄袭。无论有人监考还是无人监考,考生做的都是两份相同的试卷:一 份是文化考试卷,一份是人格考试卷。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说真的有差别,那也只是无人 监考的诱惑更大一些,比有人监考时作弊稍容易一点。毅力差的人会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 傻事。答:
六、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青春的本质,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热情,鲜明的个性。请以“青春与个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二
1、C(安土重迁chóng 应为zhòng,根深蒂固应为dì,慰藉应为jiâ)
2、B(A截;C长;D祥)
3、A 4、B(心甘情愿:心里愿意(吃亏、受苦);登堂入室: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喻疑虑过多)
5、B(A “这”应改为“一”;C、“青年”后加“来说”;D、去掉“从„„中”或“在„„ 中”)
6、C(主要考虑前后照应)
7、C
8、C
9、C
10、D.三、11、①愁(忧、恨)(l分)。一是离别之愁,二是思人之愁,三是青春不再、岁月如流之愁。(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共2分)②比喻,反衬(衬托),化静为动、化虚为实。(l分)(答对两个即可)分析示例:(1)比喻。将自己心中无穷无尽的离愁比喻成流不尽的满江春水。(2)反衬(衬托)。“碧野朱桥当日事”回忆昔日同游之乐,以往昔双飞之乐,衬托今日影单之悲。(3)化静为动。“西城杨柳弄春柔”的“弄”字化静为动,将景点活。春风吹拂,柔条万千,款款起舞,婀娜多姿。(4)化虚为实。“愁”是一种虚的,抽象的感情,而“春水”是实的、具体的事物。词人将心中的“愁”化为绵绵不断的飞无穷无尽的江中春水。(2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12、(l)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意义;(2)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魅力;(3)傅雷先生的独特功绩。
13、作者与读者的感情息息相通。第二段中和它照应的句子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至今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14、写莎士比亚,是为了映衬巴尔扎克的伟大。
15、在吃透原著精神、保持原作风格和思想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特点再创造。
五、16、名片是上面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作自我介绍用的硬纸片。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熟读成诵 知人论世 意象入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49-02
一、读 ——利用早读 熟读成诵
在我学校,历来都重视早读课。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语);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更应充分利用早读课这一黄金时段了。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早读课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达到强记效果。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读准音,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在教学中,再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知——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两个问题互相独立而又紧密相联。知人必须从作家的家庭、身世、个性把握入手,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思想風格的作品,才能更好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明白表现出来的思想以及隐含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而作家在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轨迹又不能脱离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这个大背景。
而本单元的四位词人创作风格与他门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可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例。她生于名宦书香之家,自小便有诗名。十八岁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切磋诗文,研究金石,情趣相投,生活美满。四十四岁靖康难起,夫妇南渡避难,明诚途中暴病身亡,所带古玩珍藏亦丧失殆尽。她孑然一身,在辗转流离中度过了凄苦的晚年。这一切都可在她的词里得到印证。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写少女少妇生活,反映了她对理想和情愫的追求。 词中事、景、情融为一体,全词活泼明快,风趣横生,洋溢着欢愉的情韵。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后期的词反映了词人饱经风霜的凄苦和坚韧不屈的生活意志,且或隐或显地寄寓着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最值得注意的是《声声慢》。但若你不了解李清照此时正值国破、家亡、夫死、物散等不幸的变故向她袭来之时,你是不能准确理解开篇连下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如泣如诉,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形态。接着通过把酒、望雁、看花、听雨等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描绘,具体地展现她的凄苦情怀。结句煞得非常之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抒写的愁,虽然是个人的愁,但如果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来看,其典型意义就在于个人遭遇与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苦难息息相通。
同样讲辛弃疾,你不了解他,读他的词,很难得味。
而这些时代背景需要学生预习时,应做好积累。老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 、悟——意象入手感悟情感
“诗言志”,从而确定了诗词的基本功能即是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又往往离不开“情景交融”,这里必然涉及外在的“景 ”、“物”,我们统称它们为“物象”。实际上,“物象”除了自身的特征外,并无多少特殊的含义,只有当它们落入诗人的眼帘之内,它们才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们才能被称为“意象”,于是进一步构成了诗词的基本元素,成为我们体察诗人情绪、情感、情怀的一座桥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在本单元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意象入手感悟情感。课后要求归纳意象象征义。本单元出现的意象: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长亭、 酒;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残月、 鸿雁、莼羹鲈脍、楼头、佳节重阳;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流水、大江、水、落日、黄昏、暮蔼、烟波、西风;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黄花以及吴钩、风雨……
当然意象寓意理解后,还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赏析,否则给人支离破碎之感。就像一个故事所说的:太子丹认为荆轲是刺秦的最佳人选,因而太子丹对荆轲可是够好的,他听曲子,歌女弹的好,只说了句“好一双玉手啊”,转身,太子丹就派人把那人手砍下来,端给了荆轲。那是极为恐怖的事。
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应有的放矢,了解诗词内容结合学生的鉴赏水平,有效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在可以肆意的畅游。
参考资料:
[1]《千秋一寸心》(周如昌 著 中华书局).
[2]《名家读唐宋词》(西渡编).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0年9月27日在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博览交易会推动了孔子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了山东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加快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C.优秀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山东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选A;B不正确;C说法也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的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经济。2.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 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 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 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会徽本身的设计融入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亚运会会徽将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①亚运会会徽是世界文化遗产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为全世界留下宝贵的亚运遗产不等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材料信息。3.已故大师钱伟长先生在讲到中国文字的简约性时说:“未来文字向符号文字发展,中国汉字有极大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解析】选D。汉字和史书典籍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答案为D。
4.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主办了“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展览中既有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热贡艺术、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也有北京玉雕、端砚制作技艺、东阳竹编、雕漆技艺、钧瓷烧制技艺、苏绣、藏族唐卡等近百个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
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 ④书写了新时期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以“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为切入点,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可知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
5.以“中国的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文化节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奥斯陆大学法学院隆重开幕。鲜艳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喧天的中国锣鼓声、活泼可爱的狮子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挪威人驻足观看。外国人对中国及中华文化越来越有兴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析】选B。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华文化越来越有兴趣,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故选B;A、C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6.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下列关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B.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中心环节 C.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灵魂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选D。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故D正确。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之间不存在谁决定谁 的问题。A错误;B、C本身说法错误。
7.为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等225个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授予王玉虎等330名个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追授松尕等4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表彰抗震救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实际上更注重表彰抗震救灾英雄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响时代的主旋律,故②③说法正确;表彰抗震救灾英雄更重要的是发扬他们的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故①的说法错误;表彰抗震救灾英雄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的说法错误。
8.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再一次感动了人们。这说明()A.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必须发挥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
【解析】选B。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是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表现,应选B。A、C、D不符合题意。
9.沈浩带领小岗村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自己却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2010年1月13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说明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④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把报告会的召开看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错误的,①舍去。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③错误。
10.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选D。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B、C都能体现这个核心,均不选;D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没有体现爱国主义这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选。11.漫画《仅差一字》启示我们()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重 D.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的一切传统道德思想
【解析】选B。关注“二十四强”表明部分青少年高度关注体育事业发展,对“二十四孝”茫然不知表明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漫画提出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问题,B符合要求。A不符合题意,C、D观点错误,应排除。
12.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一直都保持在前几名,《天天向上》、《背后的故事》、《鲁豫有约》的反响也不错。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是()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 B.传统曲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解析】选D。《快乐大本营》等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是其成功的原因。A、B、C与其成功有关,但材料体现不明显。
13.在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违法违规网站被关闭。这些网站以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为主,违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述材料表明()
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提倡多样化原则 B.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适应
【解析】选C。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关闭违法违规网站是对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重视,因此排除B;A与材料主旨无关;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14.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多读好书()①是个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④能使人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书籍能够充实人的头脑,使人们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人的认识就是在书籍文化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选①④。②③观点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定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观点的辨别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②③是错误观点,故选A项。16.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古训。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影响到青少年的终身发展 ③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有利于科学文化修养的教育 ④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文化修养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训的准确把握。“士皆知耻„„;士不知耻„„”,显然是表明思想道德修养对国家的重要。其余古训则是强调对人自身的重要。③④材料没有涉及。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 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2)我们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0分)
【解析】本题以漫画《给互联网打扫卫生》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在审题时要注意“启示”,要根据“启示类”答题要求,重点解释解决问题的措施。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我们要整顿互联网的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空间。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压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不良文化的污染。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又要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从“5·12”地震到舟曲救灾,从北京奥运会到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们以亲历者的角色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游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你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志愿者服务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是开放式的,可以就其中的任何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和谐文化的建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答案一:
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志愿者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答案二:
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志愿者的奉献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逐步培养奉献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
19.(20分)2010年9月20日是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公民道德建设,中宣部宣教局特地举行两场“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活动,邀请道德楷模、行业标兵、专家学者等围绕道德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座谈。“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第一场于9月8日在中国文明网正式开始,主题为“激励善行义举 汇聚道德力量”。
(1)举行“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活动有何意义?(8分)
(2)道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关于我国公民道德的现状,建设公民道德的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这些看似庞大的问题,答案实际就在你我的一言一行当中。这对我们有何启示?(9分)
(3)在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某中学深入开展“汇聚道德力量”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策划一下活动的主要形式。(3分)
【解析】本题以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及其加强道德修养的措施要求,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找准知识点,结合要求组织作答。
答案:(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②举行“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①青少年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我奔向外面,水珠滚着落下的嘀嗒声恰是好听,一切噪声都消失了,只有这细雨所生的音符在跳跃着,歌唱着,留下这片安心之地。园中的桔子树上布满它们所奔跑的痕迹,像灯光般彩耀,干净透明,晶莹剔透让人想到水晶和珍珠,它却比它们柔软,纯洁。它们一个个旋放花一般的笑脸,桔子还未成熟,至今还是绿的,它有一般酸而诱人的嗅觉,那么好闻,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下来,想尝一尝,却害怕酸,一定是雨的滋润让它那么香吧。
我想着,一颗水珠顺着我的嘴唇流进嘴中,凉凉的,它跟泪更相似,它应当是无味的吧,可我却尝出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秋天的雨是咸味的,带着凉凉的味道与悲伤,是秋所流的眼泪和不舍,像极了那个用锄头把花瓣埋在香泥中的痴情女子,正是那个没有伪装,就是她,没有虚假爱哭的女子。
也许秋雨就是林黛玉那《藏花吟》的泪,在她死后留她所唯有的在世间的眷恋,秋雨所泡的清茶都会有股咸味呢,那就是她所流的泪啊。
雨在水中荡漾出的涟漪,颇像用墨渲染出的梅花袅袅香气的水墨,打湿了宣纸,却未曾有那点点墨梅,雨流尽了,却未曾有画,那被诗人所写的书墨,犹如秋雨之味。
墨与雨勾勒成画,染点点墨梅,当年最好的青梅酒怕是用秋雨所酿吧,点点忧伤被寄托在酒中,谁又能品出那种滋味。朦胧了视线,遮挡了前方的路,却有对将来的向往,勇向前去,“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看不到前方,却有希望永存,有对未来的期待在充满诗意的意境之中,峰回路转中,能品味此景的,怕只有画中人吧。
看那秋雨点点落下如蝴蝶翩飞起舞,想想李清照的诗:“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怀有秋的悲伤,却有那种心境。正如秋雨的节拍,随一点点的旋律,打出属于它自己的节奏,正如《雨的印记》看似普通,却扣击人心,打出印记,将它收藏在心中,在记忆脑海里存档。秋雨没有属于它自己的浮华,却跳出自己最轻盈的舞蹈,不知有多少前人为她陶醉。
蜀河中学
陈艳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人物传记。本单元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明:蔺相如大智大勇、胸怀宽广;廉颇勇于改错;苏武充满浩然正气与民族气节;张衡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一、单元特点
本单元所选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为精读课文,《张衡传》为略读课文。这些传记中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他们的故事行迹以及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但都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科学和文学成就享誉后世,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写的人”。
写作技巧上,基本上按正史列传常用的写作手法写的,但每篇又各有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重点叙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苏武传》以叙述为主介绍苏武出使、被拘匈奴十九年,最后终得回国的全过程。《张衡传》概括记录了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方面的诸多成就,记叙全面,有条不紊,却又重点透出。
二、单元课文具体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它原是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合传,选作课文时,只节录了廉、蔺两人的主要事迹。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勇于改过、英勇善战为辅。蔺相如的胸怀广阔、才干卓绝,廉颇的心地正直坦荡、勇于改过,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 过氧化氢分子分解, 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故为化学变化)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子裂变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 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 (质子数) 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
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 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层序数, 第一层n=1, 第二层n=2) 。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5. 元素的种类:
(1)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2)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 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He为2个) , 为相对稳定结构。
6.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 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 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 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7.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 (氢是0)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8.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 (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 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 1可以不写。如Na+ (钠离子) 、Ca2+ (钙离子) 、H+ (氢离子) 、Cl- (氯离子) 、O2- (氧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 没有宏观含义。
9. 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1 0.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1) 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2)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相反电荷引力结合形成氯化钠。
(3) 非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结合成分子。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 1.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元素就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 (质量分数) 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 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 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5.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 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 微观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6.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 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 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H2O) ,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 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 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 如使用“中水” (生活污水处理后, 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课题二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 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 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 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 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 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 (Cl2) 、二氧化氯 (Cl O2) 等。
5.自来水厂净水时, 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 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 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过滤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保证过滤效率) 。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 使滤液浑浊) 。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 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 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 再过滤上层清液时, 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 影响过滤速度。
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 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 滴加等量的肥皂水, 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
4. 硬水的危害: (1) 用硬水洗涤衣物, 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 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 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 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3)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注意:
(1)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2) 加热前连接好装置, 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3)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4)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收集到10m L左右蒸馏水时, 停止加热。
课题三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并有水珠产生。
在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 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 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 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 (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 , 以免发生爆炸。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 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水的组成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 Pa时, 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4℃时密度最大, 为1g/l。
二、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1) 通电后,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 体积比约为1:2, 质量比约为8:1。
(2)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 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反应前后, 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3) 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1) 通电时, 必须使用直流电。
(2)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 (如H2O) 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宏观意义)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 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1) 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写在前, 数字写在后。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 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Ⅰ. 单词拼写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或汉语注释,在句子右边的横线上写出该单词的正确形式。
1. It was a long journey, but we_______(终于) arrived.
2. The learner of a second language has many difficulties to_______.(克服)
3. Owing to the heavy snow, many passengers on the way home_______(遭罪) a great deal from cold and hunger.
4. A mother will_______(牺牲) her life for her children.
5. The country was in a state of_______ (动乱)during the civil war.
6. A number of_______(潜在的) buyers have expressed their interest in the building.
7.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has turned out to be _______(有成果的).
8. To steal money from a blind person is a _______(可耻的) act.
9. Everyone can _______(参加) in the game.
10. As a teacher, she knows love is the key to_______(激发)her students.
11. These documents are not _______ (可利用的) to the public.
12. Uncle Wang is applying for a _______(专利) for his new invention.
13. Lisa was good-looking, rich and intelligent;all the girls_______(嫉妒)her.
14. The president_______(宣布) that the meeting was over.
15. Such a responsible teacher is_______(值得的) of our respect.
Ⅱ. 在横线上写出下列短语的汉语意义。
1. serve as
2. leave alone
3. take a chance
4. put out
5. get around
6. participate in
7. break away from
8. keep track of
9. pay back
10. in vain
11. on sale
12. trial and error
13. have mercy on
14. tear up
15. get down on ones knees
16. as far as I know
17. dig up
18. lend a hand
19. after all
20. go about
Ⅲ. 选择下面方框中所给的短语并用正确形式填空,其中有两个为干扰项。
1. This journey usually takes 3 weeks, but you should _______delays caused by bad weather.
2. The truck_______the mud, and couldnt move.
3. He is a miser(守财奴,吝啬鬼) who thinks_______of everything _______money.
4. Anyhow, the customer complained about the poor service and_______seeing the manager.
5. The child was abandoned in the forest,where he was_______ wild beasts.
6. The teacher asked a difficult question, but finally Ted_______ a good answer.
7. He didnt seem to_______ the coldness of their attitude towards his proposal.
8. Each student_______ got up and spoke in the discussion.
9. People_______get fat when they grow old.
10. Taking stolen goods is a crime_______the law.
Ⅳ.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介词或副词。
1. She doesnt dare to speak_______public.
2. The body quickly adjusts itself_______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3. The story you have just told reminds me_______an experience I once had.
4. George would like to have a hand_______arranging the outing.
5. Everyone, rich or poor, should have access_______education.
6. His view is similar_______mine.
7. This shop supplies us_______all we need.
8. Im tired _______the same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9. They are cruel_______animals.
10. A neighbor may accuse a man_______playing his radio too loudly.
11. Langlang, a well-known pianist, is gifted_______playing piano.
12. The Chinese youth volunteers are determined to make a contribution_______society.
13. No medicine can cure a man_______discontent.
14. We left our baggage and made straight_______the shipyard.
15. Many native Americans were driven _______their land by European settlers.
Ⅴ. 单项选择 。
1. As we all know, the White House is_______to ordinary visitors.
A. accessibleB. available
C. reasonableD. acceptable
2. We_______to live comfortably in the peaceful village, but now weve_______ to_______the busy life in the city.
A. used; usedB. was used; got used
C. used; got usedD. got used; used
3. The invention of the cell phone is a great_______to commun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 contributionB. construction
C. connectionD. devotion
4. The researchers are_______a survey to find out what people nowadays think of violence on TV.
A. puttingB. conducting
C. creatingD. arranging
5. The tailor_______one and a half meters of cloth from the roll.
A. cut inB. cut up
C. cut offD. cut down
6. Most of the roads were covered with thick snow, _______made our journey more difficult.
A. oneB. itC. which D. that
7. I prepared carefully for the mid-term examination so as to pass it on my first_______.
A. intentionB. attempt
C. purposeD. desire
8. Mr. Smith usually_______his business by telephone when he is away from his office.
A. keeps contactB. keeps track of
C. keeps away fromD. keeps touch with
9. When washing the clothes made of wool, be sure to_______the temperature of water.
A. pay forB. answer for
C. account forD. allow for
10. It was several minutes_______ I was_______what was happening.
A. after; knowingB. before; realized
C. before; aware ofD. after; prepared of
11. The criminal_______the two policemen and ran away.
A. broke away fromB. broke off
C. broke in onD. broke into
12. All of us are extremely tired._______, we have been walking on foot with heavy bags for 12 hours.
A. After allB. As a result
C. In allD. Above all
13. _______youve got a chance, you ought to make full use of it.
A. Now that B. After
C. Although D. As soon as
14.We might as well_______ a little longer for them.
A. to waitB. wait
C. waitingD. having waited
15. Living alone, the little girl felt as if her parents had_______her.
【高二语文四单元】推荐阅读:
细节语文作文高二06-22
高二语文教学06-28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06-30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07-02
高二语文期末模10-17
高二语文作文讲评11-16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考题06-29
高二语文作文期末预测07-13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7-18
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