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发展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关乎着广大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因此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各级干部必须要坚定信念,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乌兰哈达苏木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
到乌兰哈达苏木工作后,我切身感受到:贫困地区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确实很难。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金人才短缺是很重要的发展制约因素。为了实现年底集体经济“清零”的目标,乡村两级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到今年八月底,10个嘎查村中7个嘎查村已有集体经济项目启动,其中已开始运营,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项目有3个,其他项目预计10月底前有望全部实现运营。剩余3个嘎查村正在积极招商引资,盘活存量,年底可基本实现“清零”的目标。
二、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落后的原因较多,原因既有外部的,又有内部的,既有近期的,又有远期的。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信心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乡村领导片面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必要,也没办法。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氛围不浓;二是发展意愿不强。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三是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缺乏创业的精神,缺乏一种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四是考核激励不够。村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但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余、激励不足,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
2、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少,缺少科学规划,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存在项目少、缺少规划、盲目投入等现象。一是行政村多数在千方百计规划和包装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争取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在实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求得部分劳务盈余,补充村级运转经费的不足。二是村干部或者部分村民急于求成、见成效,盲目开展建设,未对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收益周期等进行估算,未对项目布局、流程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造成项目建设成本高、收益低。三是开展的项目未做详细的市场调研,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产品的档次、品质过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运营模式落后,缺乏先进的运营模式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农户承包”的模式,规模较小,缺乏主观能动性,更多的是被动发展,与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也较低;二是有的村干部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4、集体资产管理不完善,缺乏制度保障
一是个别村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二是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三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三、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举措
1、选优配强,解放思想,夯实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建设一支优秀的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注重培养选拔敢于担当的干部。要注重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选拔成村干部,注重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里,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注重培训教育。围绕提高农村干部政策理论、经营管理、金融法律、技术服务等水平,发挥街道党校、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等载体,更新村干部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三是注重考核激励。完善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提高集体经济项目的质量 一是按照市场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一个乡镇拥有一个附加值高、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二是在项目建设上,预先规划,提前布局。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选准项目。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运转规范。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拓宽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 一是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因情制宜,因村制宜,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二是围绕瓜菜、畜牧、后旗红等支柱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和提升“农家乐”、“牧家游”旅游,推出一批果蔬采摘、休闲体验、民俗度假等形式的旅游项目,多方拓宽收入渠道;四是积极走出去吸引部分客商来兴业办厂,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稳定脱贫。
4、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是发展合作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收入;二是给特殊政策。对贫困村要在政策上给予特殊厚爱,要在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土地整理方面给予特殊政策,要采取财政注资办法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是要优化经营方式,改变主要依靠集体自有资金求发展的方式。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项目高效运作持续发展。
5、加大扶持,政策支持,保证集体经济发展的稳定 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市政府要设立村级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展建设的经济项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经贴息或专项补助的方式给予必要支持;二是在土地政策上,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明确归所在村集体所有,获取的建设用地折抵指标部分留于村集体,用于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三是在金融政策上,市财政要加大对农信担保公司的注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实行优惠利率,促进项目及早落地。
6、科学管理,完善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二是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进行规范管理,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净吃光,培植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三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防控。坚决遏制村级债务的增加和蔓延,积极稳妥地清理化解村级债务,严格防范发生新增债务;四是要细化考核,加强督查指导。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压实村主职干部的责任,始终绷紧发展集体经济这根弦;五是村务公开要透明。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特别是在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上,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
在实施上述《制度》和《办法》过程中, 我市以原面向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零户统管”班底为基础, 组建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 即统一设置账簿、统一会计科目、统一微机管理、统一资金专户、统一报账汇审、统一财务公开, 对全市16个乡镇251个村全面实行代理服务核算, 实现了村组合并前后、税改前后会计核算内容的有效衔接, 有效地防止了账账、账款不符和票据混乱等现象。对《制度》和《办法》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 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致认为, 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应对下面几个问题加以完善。
一、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村级固定资产核算目前仅限于与“实收资本”相关联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它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原始积累的表现形式。出现村民委员会合并等可能引起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情况时, 没有履行严格的固定资产清理处置程序, 而是将变动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简单相加, 作为新主体固定资产的价值, 这种做法没有反应固定资产变动后的真实状况, 也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不全。
调研组认为, 村级固定资产的核算, 应该把握好范围界定、金额确定及实物管理三个方面。其中, 村级固定资产的的范围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村级活动场所的全部价值, 具体包括房屋及围墙的建造成本、占用土地的评估价值、景观设施以及永久性公告公示牌等的建造费用等等。
一事一议项目形成的各项资产, 如通村公路、田间操作便道、排灌沟渠、照明线路、蓄水池、堰塘等。
原有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的评估价值, 即第一轮承包时未分配到户的集体财产、公共设施等。
其金额确定和实物管理, 应该按照现行“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建好固定资产台账, 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增值潜力, 发挥“开源”作用, 管好村集体积累, 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二、关于林木资产的核算
对于林木资产的核算, 《制度》要求设置“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个二级科目, 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入或营造的林木的成本:借方核算林木资产的购买价及相关税费、经济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培植费用、非经济林木在郁闭前发生的培植费用;贷方核算摊销、出售、结转等应减记林木资产的金额。
据此建议: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及林木资产的核算中, 村级公共场所绿化、观赏苗木的购买与栽种费用, 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确认情况分析确认, 未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 作为林业资产———非经济林木入账核算;沿沟渠、沿通村通组道路栽种的树木, 应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未分配到户的集体林地、村组公用绿地上的林木, 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由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林业血防等项目形成的林木资产, 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上述林地取得的收入, 除收到的征用土地补偿费及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使用权收入, 计入公积公益金, 用于对荒山、荒滩的开发治理外, 应当按实际取得的金额计入经营收入
三、关于耕地经营权、林地使用权的确认
对于集体所有、由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的耕地、林地等农村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有关的政策性文件都要求,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登记造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形成耕地、林地承包及承包经营合同, 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乡 (镇) 人民政府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管理。
这两种权利要不要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予以反映、如需反映又该如何反映, 现行的法律规范尚无指导性意见。我们的想法是:为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耕地保护政策在村一级的贯彻实施, 有必要把土地 (耕地、林地) 承包经营权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范围:对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 按保护区设置明细账备查登记;对保护区外的土地 (耕地、林地、水面等) , 按村民小组设置明细账备查登记。在其金额的确定上, 一种思路是借用税务部门已实施的“零申报”办法, 在备查登记时只登记面积不登记金额;另一种思路是按土地承包合同和林权证等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证明文件中载明的面积, 参照村组所属城镇建设规划级次及相应的地价标准, 汇总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入账金额。
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长江防浪林、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林业血防、森林生态效益、小流域治理等使用国家投资实施的项目,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办理会计核算。
四、关于“专款专用”原则在补助收入核算中的运用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 在会计核算上表现为“补助收入”, 目前的做法大致有三种:对粮食种植户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 、牲畜养殖户 (生猪规模养殖) 、农机具及家电下乡受益户的补助, 经核准后通过国库直接划转到农户个人“一本通”账户;对项目性资金, 实行项目报账制, 依项目的完工程度办理会计核算, 所需资金直达在建项目账户;对按工作的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性补助的资金, 由有权核准的部门审核批准后, 发放到该工作的完成方, 如通村公路和“一事一议”奖补。这三种做法中, 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理会计核算的, 实际收到补助资金时记入补助收入, 期末转入本年收益。从其核算流程考察, 很难体现财政资金“专款专用”这一通行的原则。为此, 建议增设241号“专项应付款”:收到上级部门下拨的补助收入时, 贷记本科目, 使用或分解相应的财政资金时, 借记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该项财政资金的超支或结余。年终结账时, 将已使用或已分解的补助收入, 转入本年收益。期末余额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办理, 需返还的结余, 借记本科目;需弥补的超支, 按后续资金来源进行核算。
五、关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我们村以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金注入合作社,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发展。”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支书杨炳兴在村集体经济竞争立项答辩会现场的“施政方针”,获得专家组认可,成功入围村集体发展资金试点创建村。
为进一步发挥“村两委”的带头致富作用,把财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雷山县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到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在全县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开展2016年“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公开竞争遴选,最终评出40个村为试点村,每个村获得100万元的发展资金。
“近年来,投入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基本上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且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县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借鸡生蛋’方式,使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加快发展”。雷山县财政局局长李光祖说。
据他介绍,雷山县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抓好本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雷山县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在省州安排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开发建设集体项目,积极搭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涉及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养殖、茶叶加工、中药材种植等。同时,对首批已经确定发展项目的40个村,要求确保扶持资金安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如何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县政府主要是搭平台、强造血,有了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的支持,将有效架起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发展的致富金桥。力争在2020年全部消除空壳村,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全面脱贫。”雷山县委书记黄清发对未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信心十足。
(贵州省雷山县财政局梁定华供稿)
责任编辑:欣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意义重大。为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现就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以创先争优争做为动力,以增强村级班子活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规范农村干部管理、规范村级工作运行为重点,大力实施“强村固基”工程,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创新,努力实现村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有保障”目标,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新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目标任务。到2013年底,使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积累明显增长;到2013年底,经济薄弱村得到全面转化,基本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5万元以上的村逐步增长;到“十二五”末,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具体措施
1、立足自身优势,经营集体资产增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村集体通过招标拍卖、重组置换、出租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各类闲置资产,依法、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完善集体产权有偿使用形式,实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2、培植主导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增收。引导村集体围绕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规划,积极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展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增收。大力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适当提取管理服务费用。
4、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增收。鼓励村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发展企业,采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通过税收返还、利润分成等增加集体收入。精心筛选惠农项目,积极对上争取,通过扶持资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体实力。
5、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增收。积极搞好腾空土地的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提升自我发展水平。
三、组织领导
1.落实职责任务。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乡组织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制定扶持政策,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规划编制。各村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立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乡“强村固基”办公室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3.严明考核奖惩。把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和党建专项述职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村级班子,作为衡量村支部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和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兑现奖惩。
一、项目总论
镇脚位于福旺镇西南部,东邻宋家洞村,南邻太白洞村,西临郴仰公路,北距郴资桂高等级公路12公里,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农户364户,1767人,土地面积1760余万亩,村民以农业、畜牧业、外出务工为主。镇脚村交通便捷,景色宜人,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是种植特色产业和生态养殖的绝佳之地。村三委将以点带面,打造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土地资源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为行动目标。重点围绕(良种杂交肉牛)养殖来打造,地址位于中仙扩村农田及山上旱土。前期扩充土地250亩、投入资金380万元,2016年再增加300亩现在正在动工实施种植打造生态牧草基地。按照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我村实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公司带技术+管理,群众投工投劳打造,通过这种模式让群众学技术到懂技术会管理的村级发展模式,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18年见效、预计产值500余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为了解决我村集体经济零突破,镇脚村组织村、支、监及群众代表多次到浦北县思蓝生态养殖基地的实地考察。深入农户请教、听取种植户的讲解。敬请杂交肉牛生态养殖有一定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我村实地查看、讲课。技术人员一致认为镇脚村海拔、气候适应皇竹草生长和栽培。通过种植皇竹草是肉牛养殖资金投资高、劳动力投入比较大、收入比较高。和我村种植其他农作物作对比,杂交肉牛养殖回报高,群众务工收入高、对生态环境和土地改良都是很好的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我村农业竞争条件增收致富、解决空壳村群众能增收致富的好品牌。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该项目建设落成将覆盖饱和镇周边地区,销售情况将重点围绕项目周边城市供应需求。“镇脚生态肉牛”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标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镇脚村将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规模,创新耕种牧草和养殖管理模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优化产品质量,规划项目设施建设,让消费者愿意来、留得住的发展理念,确保占据市场的实力。加之地理位置优势,进县城18公里,离镇政府4公里,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景色宜人,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健全,电、讯流畅全覆盖。加上土地资源数量大,为今后生态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该项目在镇脚村中仙扩,建设用地规模250余亩,种植皇竹草。通过规划后期人工鱼塘、生态养殖、花草绿化,田园风光等。
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组织一批农户到外考察学习,请专家现场辅导学习,增强农户种养殖技术。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该项目建在镇脚村中仙扩,前期建设用地250余亩,投入资金320万元。建设项目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水(水池2口20立方、水管3200米)电(抽水、照明)共需要架线1600米、20根电杆;路(人行便道500米),拟建沼气池3个,以上”预计费用60万;
2、种植生态皇竹草200亩,单价600元吨,预计购买费用93.925万(一次性投入);
3、挖沟、挖坑、起拢:一次性投入(40万元);铁丝网每亩1100元、合计41.8万)共计81.8万;
4、土地流转费按每年每亩350元,流转土地380亩(按三年计算)共39.9万元;
5、聘请技术人员费,按每年7万元计算,三年共需要支付21万元;
6、人工工资(翻土、栽种、除草、施肥等费用)预计29.07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申请村级集体补助资金20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三年见效、年出栏300头,市场价初步按12元每斤算,一个肉牛产值1.5万元,肉牛年收入预计450万元。皇竹草年亩产12吨,市场价初步按200元一吨算,牧草年收入预计139.2万元。除开投资费用,年利润预计589.2万元。投资利润率预计40%以上。
(二)社会效益
通过产业运转、每年可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务工10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余人;计划每年解决群众务工费达80余万,年带动38户村民增收;三年扶持一个自然组,九年实现镇脚村全覆盖; 该项目重点围绕打造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以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的再巩固。
七、结论
实施生态杂交肉牛基地建设,使我村经济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生态牧草多年生植物的特性,可以极大的改良土壤结构,防沙固土,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户不利于水土保持的粗放经营方式,从而减少和遏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区域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作用。生态杂交肉牛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高投入、高产出产业。我村人口流动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小,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有效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通过实施生态牧草有机标准化栽培,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杜绝化肥和农药施用,从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环境污染,促进我村生态建设,实现全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特向上级申请集体经济项目申报工作,为感!
钦州市浦
北县福旺镇镇脚村委员会
2016
牡丹江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位于市区北部的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现有耕地930亩,林地总面积1500亩,人口2287人,村民894户,全村党员145名,村集体累计48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900万元,人均收入10061元。村党委多次被评为区、乡先进党组织,村委会连续被评为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先进村。
北安村凭借紧靠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产品销路畅快,运销成本低,努力发展各项特色农业,区、乡各级党委政府为北安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优惠条件。使北安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虎添翼,迅猛发展,农业畜牧业、食用菌、花卉、野生动物养殖都已经形成集体化、规模化。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挥能人效应,选准项目,带动群众,形成规模、产销两胜。提起北安村的食用菌和花卉两大产业,远近闻名。食用菌发展在北安村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史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安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农牧产销公司就从亚布力请来了种植蘑菇的能人杨国凡,通过他的悉心指导,现在北
安村已经有60多户种植蘑菇,年产量120万斤左右。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主要品种有平菇、榆黄蘑、香菇等。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流通领域的经纪人,转业收购和批发的经纪人已有十余人。由于食用菌和花卉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一大批城市下岗工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高启雨、卢培梅为首的花卉产业大户更有着传奇般的发展史。如今他的花卉产业总值已经达到1000万元。他的花圃品种已达到700余种。通过近20年的奋斗创建了高效日光照温室15栋。前来买花的顾客络绎不断,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目前北安村由于城市建设动迁原因,迁走了几户,现在还有5户,但是规模可观,总面积仍然有40余亩,年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巩固发展菜篮子工程,为市民提供优质蔬菜、肉、蛋、奶是北安村多年来一直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一项稳妥挣钱的产业。北安村的菜田就在市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是北安村的强项。这些种菜能手靠科学技术、精打细算、勤劳苦干获得了高收入。年收入几万、十几万的农户比比皆是。同时靠传、帮、带引领一大批菜农走上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不仅保障了市民的需求,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发展畜牧业,在北安村的养猪大户的带领示范下,养猪大户出现十余户。猪舍的选址和建设都实现了现代化、标准
化。随着省、市发展生猪奖励措施的落实,北安村养猪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经过数次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波折,养猪户也掌握了科学发展规律,决不能再走过去价格低就宰杀种猪的愚蠢之路,在科学饲养、科学防疫、节能成本上狠下功夫。切实保证全村生猪存栏保持6000头以上。
二、搞好管理服务,走保障发展之路
村两委班子竭尽全力,为民服务,确保各项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多少年来,北安村党委、村委会牢牢抓住这一主线,始终不渝地支持村民发展产业。从项目的选定开始,北安村出资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取经、学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条件。畜、禽养殖场都需要科学选址,北安村把远离市区的羊草沟林边地租给养猪户,减轻了养猪户的防疫压力和成本,同时还为他们修通道路,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生产条件。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北安村已经把原来的城乡交叉地猪舍大部分都转移到了羊草沟和麻花沟、碾子沟。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也为养猪户提供适宜生猪生产的一片净土。目前500头以上的养猪户、万只以上的养鸡户、十头以上的奶牛户全部转移到三条沟里,并且为养殖户打了机井,修好了水泥路面。近几年来,北安村在种植、养殖园区共打机井3眼,修筑水泥路面2000延长米,维修铺设供水管道1800延长米,铺设田间道路1580延长米,维修加固病险小水库一座,架设通往三条
沟的输电线路44米,为村民无偿提供松木杆一万余根建大棚温室。
发展生产资金是最重要的,村领导千方百计为村民联系贷款,协调村民之间融资、拆借。并且在产前、产中、产后时处处提供服务。今年的贷款已基本到位,目前正组织村民参加科普学习班,同时做好计划,准备十月份前修通羊草沟
3.5公里水泥路面,使羊草沟成为养猪、养鱼、粮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造优良的发展生产条件,为村民铺平道路是我们的工作宗旨,也是人民群众一生所期盼的生产生活大事。
回顾多年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的开拓进取,永葆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饶的顽强斗志,绝不安于现状,更不能小富则安。村级党组织永远牢记一切以人为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满腔的热情管理好村务、政务,为村民开创更新的、更美好的产业和事业。发挥好集体的力量扶持好新兴产业。要尊重能人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的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更要发挥全体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要不断开阔眼界,展望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勇于拼搏、勇于开拓。村级财务支出公开透明,一切精打细算、勤奋节俭,把村级积累的资金全部用在产业拓展上来,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精、气、神投身到新的征程。让北安村的各项
事业保持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我们的村民早日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的愿望。
牡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
关键词: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对策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管理好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年来,珠街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确保了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切实维护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珠街街道“三资”管理工作的状况,笔者对珠街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珠街街道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1.全面实施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珠街街道于2011年成立了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和工程项目委托代理中心。全街道11个村(居)委会、66个村(居)民小组的集体资金全部纳入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代管,村(居)委会的账由街道经营管理站做,村(居)民小组的账由村专业会计做,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使用报批制;委托代理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村(社区)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
2.村组财务电算化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核算效率。村组财务电算化率达100%,现已全部进入麒麟区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大部分村专业会计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做到记账及时、准确。
3.严格资金管理。(1)统一资金保管。每个村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村集体小额票据收支和零星结算业务,村(社区)的备用金不得超过5 000元,村(居)民小组不得超过2 000元,并于每年的6月30日村集体“三资”清查日和每年年底做账日时存为零,且不得以白条抵库。各村(社区)、小组在现金收入实现的当日送存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在两个工作日内送存。(2)统一开设账户。每一个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只允许在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开设一个代管户头,做到一村一账户,严禁多头开户,严禁公款私存,严禁私设小金库。村集体所有的现金收入、各种拨(转)入款项应及时送存、转入“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发生支出时,应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核后方可支付,禁止坐收坐支、白条抵库。村集体账户内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不允许透支。(3)转付款管理。对外经济交往中,超过1 000元结算起点的,应通过转账支付,转账确有困难的,在备用金限额内支付。对村民的款项支付,原则上转账处理。(4)工程项目资金支付管理。村集体工程项目,无论金额多少,都必须取得正式发票,一律转账支付。
4.严格费用开支,规范控制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村集体资金在使用前,应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费用开支实际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并在凭证正面粘贴由街道“三资”委托中心统一印制的费用审批表,在审批表上写清楚报销时间、事由、金额及大小写,经办人签字、证明人签字,会计主管审核后,交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由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审核):一次性支出在2 000元以内的,报村(居)委会主任审批,书记审核后方可入账;一次性支出在2 000元以上不足5 000元的,还需报经街道“三资”委托中心、挂点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入账;一次性支出在5 000元以上不足10 000元的,还需报经街道主任审核同意后方可入账;一次性支出在10 000元以上的,经村(社区)审批(审核)同意、街道“三资”委托中心、挂点领导审核同意后,经街道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由街道主任审核同意后方可入账。
5.搭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村集体“三资”处置。一是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珠街街道自2013年7月开展资产资源竟价发包工作,2013年发包两件,2014年发包9件,其中房屋两件,山林1件,土地8件;二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2012年33件,2013年26件,2014年24件,主要涉及道路、组级活动室及卫生室等工程。
6.实施财务公开,加强监督。珠街街道每季度定期检查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财务收支是否按时张贴公开。
7.统一票据管理,明晰收、支往来。规定了村组集体收入票据使用《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对经营性收入项目,应使用税务发票或财政专用票据。对一般性支出,自制的单据必须使用街道“三资”委托中心统一规定的格式,加盖村(社区)公章,并明确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从外部取得的支出单据应是正规发票。
8.规范档案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完整有序,会计档案移交做到程序手续规范。村集体经济合同交街道经营管理站登记备案,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实行公开竞价制,工程项目建设和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制,统一进入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处置。
二、当前“三资”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街道经营管理站有名无实,工作难以开展。在上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经营管理站下划管理,取消机构名录,无机构代码证和法人证,一是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情绪。二是银行开户难。街道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是依托经营管理站组建的,因为经营管理站无法人证,到银行去开不了户,只能用街道的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去开户,造成管理混乱。
2.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3.“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资源土地(机动地)、鱼塘、“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4.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部分村干部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存入“三资”管理中心,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三资”管理中心只能被动记账。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三、加强珠街农村“三资”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近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解决机构、人员编制和身份问题。一是建议区委政府下文确认街道经营管理站,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并由相关部门协调办理法人证书和机构代码证,统一核定街道经营管理站管理人员编制(按现有工作,街道应不少于5~10人,目前只有4人);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文件和相关法规政策,按照“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的要求,为便于管理和工作的监督检查,建议将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归口垂直管理,并在下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列入行政类或公益一类。
2.进一步统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
3.加强监督检查,完善监管机制。一是要强化村组集体经济收支两条线管理,发生的收人统一交街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集中管理,使用时实行申报审核制。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充分发挥好村级专业会计的监督作用,账务实行以村(社)集中统一入网做账,街道纪工委和经营管理站实行适时监控和跟踪检查。三是规范财务收支申报审批程序,加大审批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监督和票据使用的清理和监督检查,理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机制。
4.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好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好《麒麟区珠街街道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跟踪监督检查,形成长效机制。
关键词:会昌;乡村集体经济;建议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为了解掌握江西省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笔者近日通过深入乡村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表格统计等多种形式,对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重点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调研,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一)乡村集体经济资产情况。目前,会昌县19个乡镇资产总计1976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695.09万元。共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43个,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354.91万亩,村集体资产总额19641.7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484.16万元,农业资产1816.1万元,长期资产13023.69万元,其他资产183.08万元。
(二)乡村集体经济债务情况。全县19个乡镇负债总计7910万元(2014年底统计数)。243个行政村共负债总额5207.79万元,其中经营性负债259万元,举办公益事业负债1917.03万元,当年新增负债70.5万元,经营性固定资产原值299.8万元。
(三)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2014年,19个乡镇经济总收入因种种原因未作汇总,仅统计了烟叶税收补助收入1684.9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基金补助收入4561.2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67.16万元,其中经营收入684.45万元,发包等收入165.1万元,投资收益8万元,补助收入1879.00万元,其他收入830.61万元。当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126个,占53.85% 。
乡村两级收入渠道大体相同:一是资源性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的林、地、水等自然资源和撂荒地、空闲地、机动地和集体林地,通过建办种苗繁育基地、引资开发、出让承包等方式增加的集体收入。二是资产性收入。主要是有效利用闲置资产,如通过出租、出售闲置厂房和生产设备等方式创收。三是其他收入,主要是通过土地征收获得的补偿款、社会抚养费返还款、烤烟生产奖励等收入。
二、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从调研走访的乡镇了解到,大部分乡村干部都能客观地认识到乡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一现状,同时对这种现状习以为常,大都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变乡村集体经济目前的状况。个别乡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却感到力不从心,认为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有想法没办法,有上级财政拨款、烟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也能够维持正常工作,缺乏主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举措。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历史、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也有主观上不努力、不作为的原因。因此,从思想上改变乡村干部的态度,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前提。
(二)乡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村级集体经济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集体经济中的个体所占份额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人没有”的怪象,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以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三)发展不平衡,收入来源少。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村的资源优势明显,收入较高;有些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县城周边、交通便利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状况普遍好于偏远、交通落后的行政村。2014年底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显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最高的筠门岭镇与最低的洞头乡相差91倍。大部分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依赖政府补助和政策性补偿。由于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单一、层次低、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市场要求,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资产运营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控制权由村干部掌握,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相关监督机制又不规范,致使民主监督很难到位。一些村干部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不作为,怕作为,集体资产管理混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一些村干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随意挥霍,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受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发展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行政村的资产收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但受财政实力的影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个体农户,往往忽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项目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很少,集体经济的实力无法增强,长效增收机制无法建立。
(五)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大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理念滞后,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薄弱,能力不强,思路不清,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整体素质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加上大量劳务输出,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素质高、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六)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100个,占41.15%。在3567.16万元收入中,补助性收入1879.00万元,占52.67%;投资收入仅为8万元,占3.29%。加上村集体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部分有山林的乡村又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没有创造经济效益,乡村两级基本上入不敷出,更谈不上有资金发展集体经济。
三、加快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一是提高乡村干部的认识。乡村干部要增强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摒弃“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思想,要有领头羊的责任和担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实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nlc202309032052
二是增强乡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要通过考核激励措施,提高乡村干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要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乡村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二)明晰产权,管好用活乡村集体资产。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乡村两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
一是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要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水域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对农户长期放弃管理、粗放经营甚至荒芜的承包项目,由集体收回后实行招投标承包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加强资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建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根据有关政策,保护好、发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对使用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和公益事业费。
三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化解乡村债务。严格收支审批,控制不必要开支。进一步完善财务代理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并将控制和化解债务纳入对乡村两级的考核内容,积极探索并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三)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现有资源。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要大力培植“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近郊和偏远乡村,应根据各自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群众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1.国省道沿线乡村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特别是像周田镇、西江镇、筠门岭镇这样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的乡镇,更加适合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利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三是兴办各类服务实体。要为本地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四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供、销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2.山区乡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要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增值。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立足自身优势,选准产业路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加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统一推销本村特色农产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强化管理,保障乡村集体资产收入。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现有集体土地、集体林场、山塘水库等发包经营项目,依法补充完善承包合同。要强化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组织成立以村民为主的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五)做好培训,强化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扩大民主,选用一些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选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要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优势,大力引进优秀大学生包村驻队,充实基层组织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培训和基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增强新形势下驾驭市场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切实提高他们服务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乡村干部,尤其是乡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走出去,选择基础条件相似且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参观学习,借鉴其成功做法,因势利导,强身固本。
(六)倾斜政策,加大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灵活使用国家政策,结合精准扶贫,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适当的形式,重点发放给集体经济“空壳”乡或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降低贷款的门槛,专门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允许乡村以山林、固定资产等抵押贷款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出台激励措施。要出台操作性强的激励措施,为引进的企业或大户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的乡村,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制订出台《会昌县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奖励措施》,使各部门有章可循,方便操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村集体发展思考】推荐阅读:
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07-23
村集体经济发展章程07-23
供电集体企业发展09-29
集体经济发展经验09-1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06-01
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0-29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6-10
工作计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11-01
轮台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和对策07-05
村集体股份林场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