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精选10篇)

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1

美,是一种品性;美,是一种涵养;美,是一种气魄。如《淡之美》文中所指,美是一种境界,而淡,则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淡之美,又在何处呢?

夜晚的城市,虽没有白天的车水马龙,却依旧繁华热闹。在高楼大厦与购物中心,到处闪烁着灯红酒绿的浓丽景象,随处一望,都可见霓虹流转,华灯四起。疯狂而劲爆的音乐依旧不知疲倦地响着,好像永远都不曾停息。在这样的气氛里,人们的心里仿佛都燃烧起了猛烈的蓝色火焰,在兴奋中却有一股难以压抑的躁动。

而这样的躁动过后,又能留下什么呢?

在静谧的月夜里,独自来到水塘。几株清荷在纯净的月光下呢喃,萤火虫如散落的星子,在柔和的轻风中浮动着。水草轻轻摇曳着,好像在与蛐蛐的吟唱声相合。柳枝在水面上划动着,使得碧水微微荡漾。鸟雀偶尔从巢中发出一两声天籁般的梦呓。夜空与池水是一样的纯净,纯净得就像一首诗。沉醉在这水墨画般的夜景里,再躁动不安的心都会散发出山谷幽兰一般的芳香。

淡之美,清新而自然。

而茶,则是淡之美中的一种代表。

茶的种类实在是很多,红茶,绿茶,铁观音,白茶,青茶,碧螺春。然而,无论是什么茶,都透露着一个“淡”字。细品一盏香茗,就如同读一本书,看一个人。只有在淡中品茶,才能品茶之淡。愈是略带苦涩的茶,就愈难品其中味。然而若是使心境清淡,则茶的清淡,自然就流露出来。品茶,就如同啜饮花朵上的甘露,山间石缝中的清泉,嫩蕊舒展,水色微碧。

这样的淡之美,是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饮料和啤酒远远不能及的。那些带有冲击力的烈酒,刺激味蕾的畅快感,使人飘飘欲仙的酒精,在麻痹人大脑的同时,也麻痹了人的心灵。经常在这样的饮品中浸泡的人,不仅造成的是身体伤害,也破坏了心境的平和。

淡之美,纯净而滋润。

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2

主角毫无疑问是占据绝大多数篇幅的老渔夫桑提阿果。除了一个相濡以沫、与之结下忘年交的孩子,文中难觅其他人物的身影,要不只在二人口中顺便提及,要不如路人甲般一闪而过。很难想象,这样的故事搬上荧屏或舞台,在节省演员的同时,寥寥数人又如何撑起宏大的故事主题?真非一般导演、一般演员所能驾驭。

也正如此,一个已经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老人,在跟他最亲近的孩子因父母反对都未跟船的情况下,孤身一人毅然出海,与各种困难单打独斗,才有了让人起初惊愕、继而叹服的阅读感受。一叶孤舟,驶向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大鱼上钩的情形下顺鱼而行,最终远离陆地,看不见人影,望不到灯火。不入深海,焉得大鱼?

看似蔚蓝平静的大海,此刻危机四伏,这对平日不在海边生活、却看过一些海难故事的我们来说,只会充满畏惧,实在无法展开浪漫的遐想。因为这注定了是场孤胆老英雄的危险之旅、悲壮之举。

海面下强大而神秘的大马林鱼,历经数日的缠斗终露真容,比渔船还大、只能绑于船侧的巨无霸体形印证了这是场“大海相逢勇者胜”的强者对决,老渔夫甚至不禁与其惺惺相惜;随后接踵而至、哄抢胜利果实的鲨鱼,霸道而嚣张,老渔夫以一敌多、战斗到底,使遍了船上一切能作为武器的用品,用尽了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可谓有心杀敌、无力护鱼,真是场不对等、不公平、不人道的惨烈战斗。

尽管最后无奈拖回的是一副空空的鱼骨架,前功尽弃、遍体鳞伤的老人终于可以瘫软下连日来绷紧的身体,感叹着“它们打败了我”,但是老人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早已让书内、书外的所有人肃然起敬,那空空的鱼骨架不正像胜利者的旗帜一样高昂着头颅,向世人着宣示着“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生活信念吗?

海面是故事中对立双方的分界线。如果只看到海面上的老人的活动,整个故事确实有些索然无味;实际上,海面下暗流涌动,小鱼、大鱼、恶鲨,甚至那些浮游生物、藻类植物,都是故事中的配角、反角或是跑龙套之类的。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老人的心理描写,以其所见所想串联起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把海面上下结合在一起欣赏,才能慢慢咀嚼出老人是孤单的人,但绝不是孤单的角色,他与海下的各类活物为我们上演了精彩的好戏。

飘读后感1500字左右 篇3

郝思嘉富有魅力、热情奔放、敢作敢当、重信守诺,同时也爱慕虚荣、冷酷无情、不讲道德;继承了母亲娇美与端庄的淑女仪态,同时也具有父亲的北方粗犷气质。她是含着金匙出生的富家千金,是公子少爷们狂热追求的情场高手,生活看似一帆风顺。她会不择手段地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却不懂得珍惜已得的幸福;她接受人们对她的爱,却把这种爱当做攻击对方的武器,刺痛每一个关心她的人。

她具有她的家庭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她就是凭着这种精神,“永远把下巴高高翘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这是出自《飘》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这句话,激励着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岁月里沉浮的女主角——郝思嘉,也直抵读者之心。而这个被我品味数次的故事,也在这句结尾话的余香中令人倍感回味。

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令她头一次体会到了命运的残酷。首先是她心仪的对象、她以为会与她结为连理的卫希里的闪电订婚——新娘不是她。然后是终于爆发的南北战争夺走了她为了跟卫希里赌气而与之结婚的査理。她带着儿子背井离乡去了亚特兰大。那之后,战争的蔓延又逼迫她回到家,冒着生命危险。然而,母亲病亡,父亲先疯后亡,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她的肩上,生活天翻地覆。并且,她允诺照顾卫希里的妻子美兰,只因卫希里的恳求。战争的灾难还让她差点失去了父母遗留的农庄,她拼了命地把农庄保住,而后因为生活窘迫再婚,丈夫却又身亡了。她顶住悲伤,努力赚钱,生活逐渐有了好转,然而她做为一个女强人却为人们所唾弃。当视她为最亲密战友、最可信任朋友的美兰死后,她才惊奇地意识到,原来始终追求的卫希里,从来都不是自己的真爱,她“爱”他只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他。

瑞德由于自身经历而玩世不恭,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但是精明成熟,他支持南部邦联,在南方战败前夕毅然参军,但也认清了那场战争南方必败的结局,并利用乱世获取财富。他藐视一切道德的框架,因此也爱上了没有南方“淑女样”的郝思嘉,他总是讥讽嘲笑思嘉,却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甚至为她甘冒生命危险。他一直等待思嘉的心意能从卫希里转而投向自己,却始终没有等到,最终“爱枯竭了”。思嘉最爱的人原来是美兰和白瑞德,这两人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她,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但她却从来没有对他们付出自己的感情,当她因美兰的死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瑞德对她的最永恒的爱也终于枯竭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读完之后,我掩卷沉思。郝思嘉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她是用什么力量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呢?白瑞德离开她之时,她在文章末尾想准备用那个老法宝——暂时不去想那些,先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这一点是郝思嘉的老法宝,不也正是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方法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有太多太多。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我们唯恐与之照面的恶魔,我们只有从自身心态调整去冲破这些挫折。

不要害怕失败,我告诉自己。要像郝思嘉那样在重担、在劳累、在天大的打击前面依旧把下巴高高扬起,因为生活仍在继续,因为明天的太阳依旧普照四方,因为我们还享受阳光的恩惠——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转过身去看看那轮红日,我们并非只拥有脚下的黑影。昨天已成为过往,何苦留这过眼云烟在心中降下大雨、弥漫大雾?拨开云层,光明相迎。郝思嘉暂且没能留住白瑞德,但她自己为自己挽留住了希望,而明天,她又能用这最后的一点点找回失去的一切。

飘读后感1000字精选 篇4

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一段离奇的感情经历,一个耐人寻味的悲苦结局,这是我读了几遍《飘》之后的大体感受。

有人讨厌斯嘉丽,讨厌她的自私,孤傲与虚荣,讨厌她抢走妹妹的丈夫,讨厌她看不起贫苦的农民,讨厌她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的丑陋姿态。但我并不讨厌她,事实上,她令我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坚强勇敢,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种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承担,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时,她却选择了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不管她面临着什么,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然而她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却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斯佳丽爱的是艾希里,可是,艾希里却不要她。就像瑞德说的,艾希里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艾希里,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德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艾希里。她认为她所欣赏的优点艾希里都有,实际上只是她人为的加诸在他身上的而已。这就如同她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艾希里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她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然而当她明白时已经太晚了,唉,正如文中所说“期待的心经不起太久的等待”,思佳丽从来都不敢正视她的情感,一直以为自己爱的是艾希里,实际上呢,直到她的他离开的那一天,她才发现,那个一直守护着她的人原来才是自己最爱的人,可是人去不再,她能上哪里去寻找?她又怎么追回他这么多年的爱?她已经把他伤害得那么深了,还会追的回来吗?人,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呢?从来不会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这就是人吗?期待的心经不起太久的等待啊,千万不要等失去了才发现那个他(她)是那么重要啊!!

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5

最初对这本书感兴趣,是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作者一篇文章,对他有了些兴趣,知道了这本书,在看到这段话时瞬间被秒,当即决定买下。之后在看的时候也没有一气呵成,时断时续,但它却总能神奇的戳中我的泪点,欲罢不能。

在别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眼泪。是的,我为管春、毛毛的感情流泪,我庆幸在这繁华匆忙的尘世,他们没有转身就此错过,兜兜转转,所有的繁难,到最后竟简单到点点头就好的地步。我为荔枝和茅十八的分离流泪,不为他们没有在一齐,只为他们曾那样真挚而热烈地想着今后要永远在一齐。我为骆驼和他的姑娘流泪,为他以味蕾纪念她的方式心酸庆幸,还好,在所有一切和她有关的记忆变得模糊之时,他还有办法记得她。我为小玉和马力流泪,她为他和另一个女生拼酒,喝遍了大半座城的酒吧,最后栖息在他肩头撒娇流泪的人却不是她,只能说句好累来掩饰伤悲。我为“我”和姐姐流泪,为她逼着“我”学电脑,为她假扮别人和我聊天,为她在死前敲出的“我爱你”。我为王慧流泪,这是我真正觉得在唱独角戏的主人公,她飞蛾扑火般的一场感情给她带来一个未婚先孕的身份标签,除此之外和一张十万块的支票,可她到底是以末等兵的身份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一等生。

实在不是我泪点太多,而是这样的故事真实又虚幻,这样的结局心酸又完满。我想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样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身上散发出的无所畏惧的光芒,快意恩仇,颇有江湖儿女的风度。生活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与无奈,相貌不佳惹人烦,身材不好惹人烦,工作不顺心惹人烦,恋情坎坷惹人烦。你不知道下一个烦恼是什么,可它总能冒出来。那要怎样,掩面痛哭还是自我了断?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的人生是要活出自己的光彩,在理智无法告诉你怎样做的时候,就坚信直觉。相貌不佳就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也只是一个花瓶而已。身材不好就减肥,减不下就找适合自己的穿衣方式。工作不顺心就去充电,做自己喜爱的才能喜爱自己做的。恋情坎坷就放手,让你觉得累的是坏掉的感情,去找一个对的人。

温暖的高中作文1000字左右 篇6

“佳佳,这张票千万带好了,不然明天你就去不了了,你们一人一票,别丢了……”

想到明天开始的假期,我的心就不禁飞跃起来,想到能见到昔日一起的玩伴,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洋溢着喜悦,匆匆整理一番,最终,还是将票根落在了桌上。

在去的路上,我坐在车上,留了心翻翻书包“咦?票呢?”我的心不由自主的怦怦跳了起来,“天哪,真没带啊!”我的心顿时搅成一团,紧紧地揪了起来。怎么办,好好的一场旅行的计划被我毁了,毁在这张小小的票上。我心中一阵慌乱,焦急地不免烦乱了起来。旁边的伙伴似乎发觉了我的这份浮躁,正想找我聊天,也硬生生的吞了回去,最后,只换成一句安慰的话:“佳佳,你怎么了?”

我没理她,没有再搭她的话,只是略显烦躁地摆摆手,撇开了目视前方的眼睛,看向了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却平添了一丝烦躁。想起昨晚,你还在贴心得为我整理一切,不忘嘱咐我千万要带着票,我却没当回事……

“嗯,我猜,看你一副焦急烦躁的样子,应该有大事吧,是不是因为票丢了?”她装着一副大气派的样子,眼里带着几分戏虐的笑,眉眼间,是满满的笑意。我惊奇地转过头,轻挑了挑眉,诧异的将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什么时候她这么“神算”了,她怎么知道我票忘带了。我心中五味杂陈,最终还是放下了架子,挑眉询问:“你怎么知道的?什么时候脑子这么好使了?”

听着我明是表扬,暗是讥讽的话语,不怒反笑,笑眯眯地拿出右手,在口袋里抽出一张票,在我眼前晃了晃。我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票,那就是我的票!本该落在桌上的票,一模一样的形状,同样的数字地点,怎么就出现在她手上了?我皱起眉,不解的看着她。看到了我的心思,她才肯开口:

“这是你爸今天早上给我的。刚刚我迟了一会还不是因为你啊。你爸刚好在我快到的时候赶到了,看到我就把票给我,让我交给你,然后又匆匆地走了。”

我的眼睛有些酸楚,鼻头一酸,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声知道了,便拿着帽子盖在头上,泪水却早已不受控制,涌上心头,夺眶而出。我的爸爸啊,你开着车,不在乎上班迟到,在路上驰骋,不在乎闯红灯,不怕超速,扣分,也要为我送这么一张小小的票,你已经很忙了。这点小事,你也有心去操劳?我的手中紧紧攥着票,那上面,似乎还带着你手残留的余温……

童年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7

《童年》一书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续写的一部书,从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小事里,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

整本书看完后,我简直自愧不如,书中小主人公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能勇敢、自信地面对挫折,他的童年是那么的无趣与辛苦,反过头来想想自己,虽然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却还不知足,父母叫干点家务不愿意,老师多布置点家务就喊累,就连有时被父母批评几句,都还要嫌他们凶。现在想想,自己还真是无知。没挨过打不知什么叫痛,没干过活不知什么叫累,没受过穷不知什么叫苦。

也许,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由于父母过多的宠爱,变得很娇气。很多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略其中的滋味。我不否认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了解到生活的艰辛。那是一个双休日,我和表弟表妹们一起去外婆家玩,凑巧,那天外婆和外公要去田里种菜,于是,带着一股新奇,我们拿着小锄头来到了田里,等外婆给我们分配好工作,大家便忙开了。我是负责把一篮子菜苗种完,一开始,我“玩”得正起劲,心想:“原来种菜那么容易,不就是挖一个洞,把菜苗的根放进洞中,最后用土盖上吗!”不到五分钟,表弟表妹们就种得不耐烦了,一个个都忙着捉青蛙去了,嗨,看他们那么悠闲,我还真有点儿羡慕,可是,我都这么大了,怎么能像他们那样轻松呢?为了保全颜面,还是得坚持到最后。

不过干了一会儿,我就坚持不住了,脚发麻,背也很酸,再看看自己的鞋子,粘满了泥土。“唉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以后我再也不会干这种苦差事了……”我心里不停地抱怨着。大约种了大半篮子,老天仿佛听见了我的诉苦声,下起了小雨,外婆见此情景,就叫我们立即回家避雨,听了这话,我如鱼得水,心情一下子愉快了不少,可我刚要走,却看见外婆和外公戴上了斗笠,披上了蓑衣,依旧干了起来,看着雨中外婆外公那一起一俯的身影,我心中突然一酸,尝到了又咸又涩的味道,我不知道这到底是雨还是泪,可我深深地体会到,外婆和外公是那么的不容易。雨依旧下个不停,那雨声仿佛在诉说我的浅薄无知。以前外公拿蔬菜来给我们吃,我总觉得不直一提,可我想,当我下一次再看到那些充满泥土气息的蔬菜时,我一定会感到这比金子还珍贵,因为这是外公外婆用汗水换来的。

高中《飘》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8

“思想纯洁者”概括地来讲,就是无条件地听从顺从服从“老大哥”的话,不许有自主的思考能力,不许对“老大哥”质疑。他就是信仰,他就是正义。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匕首一般,直直地刺向太阳穴。在书出版后的69年后重新翻读,英国的左翼作家,嘲讽似地写下掩盖在社会主义下的权权主义。

历朝历代,古来圣贤者皆如此。《山居笔记》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幸运的是,我们处于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和平时期;不幸的是,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在逐渐泯灭思想,麻木情感。

现代人似乎失去了对“真”的认知,社会上各种冷漠随大流的现象层出不穷,七旬老人摔倒在地到底扶不扶?校园欺凌是应该袖手旁观还是帮一把?事后诸葛谁都会,但真正敢在那一刻挺身而出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它不对,宁愿手握真理不说话,漠视一切,也不愿站出来制止。所有人都在一瞬间选择了沉默,毫不犹豫地以最大可能限度趋避危害保护自己。

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最爱自己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自私可以盖过仅存的真理。

那么我们所拥有的是谁的真理?我们什么也不说,即使社会的阴暗面被深度挖掘出来,表达我们态度的地方,仅仅只存在虚无的网络上。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给在楼底看热闹的群众只全举着手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更有甚者,朝那位脸色苍白的姑娘大喊一句“要跳快点跳!不跳拉倒,做给谁看呐?”那一瞬间,你能发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我作为在楼下仅仅是一名过客,我真的想劝阻她,好友拉住我耳语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家又不会把你当观音菩萨。”那又如何?难道所有人都愿意眼睁睁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香消玉陨吗?消防员的到来最终也无法挽回她。纵身一跃,留给家人的是悲痛,留给陌生人的却只换来埋怨与遗憾。

中国人经常在关键时刻选择缄口,如果大家都不说,那我也不说。恰恰与《一九八四》中被改造成“思想纯洁者”的温斯顿一样,举起四根手指头,党说这是五,温斯顿欣然认为这是五。

真的可悲的,无思想的人啊。究竟从何时起,中国人变得如此两面,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这是在怕什么?我们这儿没有“老大哥”,也不会将人改造成“思想纯洁者”,我们究竟在怕什么?当真理就在自己手中,却不敢使用它的权利,为什么?

我们在怕自己,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怕提出不同见解后他人的耻笑,所以把自己的思想藏起来,越深越好,只需要跟着大流一起点头摇头,做一个和他人一模一样的瓷娃娃。害怕异样,害怕被耻笑,害怕失败,此乃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但也正因为摆脱不了这固执想法的枷锁,我们永远只能淹没于大众,被限制在囚笼中。

仿佛你手中握着钥匙,只要转动门把便会有新的世界。可是所有人都呆在囚笼中,于是你也对自己说,这样挺好,我就呆着吧。然后你放下钥匙,重新回到人群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囚笼中的人只增不减,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拿着钥匙打开了门,并走了出来,囚笼中的所有人都或怀疑或惊异,很快地另一个人也出去了,陆陆续续,许多人都出去了。你环顾四周,也跟着出去了。出去后你发现,囚笼外的世界十分精彩,大部分人都对第一个离开囚笼的人表示了赞赏,你突然想起,如果当初你迈出那一步,那么结局可能就不同了。于是你便和大家一起,说着些羡慕的话语,也和大家一样,暗自后悔。

《我不》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9

把这句话放在经营公司和业务上去体会,发现如出一辙,所谓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就是朝九晚五,一日三餐,你要耐得住这种条条框框,有朝一日变成一种无意识行为,慢慢的遇见同行的人,再不需要坚持,这就是最朴素的生活,所谓有伟大的理想,就是要给团队画饼,给自己画饼,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就是要用尽所有的力量(天时地利人和)来勇敢飞走进这时代的漩涡,为自己当初吹过的牛逼奋斗。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这本《我不》,平行世界下的多元生活,就和平常一样,人吃五谷杂粮,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那就要去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前提是有权利去选择,然后负责任。并非一心要去辍学去流浪,一心朝九晚五。这都是自我的放弃。

最讨厌被什么《逃离北上广》事件营销,操纵大众,最终还不是乖乖的上班,然后被洗脑了。

灾难和奇迹的同时发生是命运的考验,文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入人心,当祖国一片繁荣的时候,发现,西藏地区的有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有一群有理想的老文艺青年在西藏支教一年,败光所有家当收留更多的藏民,让他们继续去读书,为他们点燃命运的前行之灯。为之感动的还是平凡的人。

我不知道是哪位大神曾今晚说过,社会还是平凡的人在支撑,这句话的本意是,几十亿人,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做了他们认为的善,点燃了一个有一个发善的心,而非平庸的人,平庸的人没有权利去谈理想。如果你觉得我的是错的,你可以去看看书中每一个故事的主人翁,他们在像自己的命运说不,抗争。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与所谓的命运的挑战。

我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不,是叩响命运大门的高贵之拜。

我不,是朝九晚五和浪迹天涯的高级抉择。

我不,是我用故事温暖你,你用自己开先河。

我不,不是倔强,是像操蛋的世界的通缉令。

我不,是疼痛感和无力感的一股温暖你我的心头暖流

我不,我不,我不,我就是不……他们用本来要告别的生命向世人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有你不够坚持和认真来过。

棋王读后感1000字左右 篇10

《棋王》里的主人公棋呆子王一生让人印象深刻,文章一开始,在喧闹杂乱的车厢里,他刚一坐下就直接来一句:“下棋吗?”并且气定神闲,安心下棋,不得不让人惊奇,后来知道他是学校大名鼎鼎的“棋呆子”也就不足为怪了。或许,“棋呆子”这个称号还不足以比喻他,应该叫“棋痴”还差不多。他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一位绝世高手,以棋会友,在棋艺的武林里大杀四方,名震天下。他从自己的生产队,一路找对手下棋,一直下到我们生产队,也未曾遇到真正的对手,有种独孤求败的孤独感。就连到最后对阵在地区棋艺比赛中获得前九名的高手,自己以一敌九,最终打败前八名,与获得冠军的老者打成平手,握手言和。即使不懂棋艺的我,看到这里,也能想象得出来比赛的精彩。每个人都有英雄主义情结,我相信他也如此,他是棋艺武林中的大英雄。在饥饿年代里,下棋或许是穷人玩得起的唯一比较高雅的活动了,因为他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钱去看电影,没有钱去干别的,唯有下棋。他自己遇到不快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何以解忧,唯有下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或许,象棋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在上山下乡的过程中生活会经历很多磨砺和挑战,但棋呆子靠着对下象棋的热爱,把枯燥的生活变得趣味横生。对他来说,只有沉浸在象棋的世界里,所有的烦恼才能抛诸脑后,没有饥饿,没有烦恼,只有胜利的喜悦。

我很欣慰棋呆子有一位懂他的母亲,虽然她在棋呆子上初一时就去世了。她也和很多母亲一样,有点迂腐,认为下棋、玩游戏玩得再怎么出息,到底不是饭碗,只会误了孩子的学业,但听到街坊邻居都说自己孩子聪明,下棋厉害,还是给他保留了一项自己的爱好。临终前还给棋呆子留了一副亲手打磨的无字棋,因为她不识字,想留给儿子自己刻字,这成了母亲留给棋呆子的遗物,也成了他最宝贵的东西,他的非凡棋艺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母亲的支持。我觉得爱好是一种难得的东西,特别是在孩童时候,它可能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如果后天能好好培养,很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既定的路线培养,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是他的特长,最终适得其反,甚是可惜。

捉蛇捉老鼠,光着屁股去游泳的乡村生活是知青们上山下乡时期的生活写照,也是我们的童年写照,有苦涩也有美好,是永远回不去的记忆。我很难理解当时的一些我们现在看来愚昧无知的行为,但是我能理解作者阿城,他也很难理解这种愚昧的行为,但是当时的他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他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他只为自己保留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在这个精神世界,他才找到快乐的自己。

上一篇:安全生产例会记录下一篇:六级作文写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