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切的缅怀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深切的缅怀(精选4篇)

最深切的缅怀 篇1

也许许多人都已经渐渐淡忘了,少年时年年清明集体肃立在烈士墓前,含泪鞠躬,听老师介绍烈士事迹,内心涌动崇高情感,立志要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生时的感动。今天的我们要真正保证烈士陵园万古长青,仅靠一代或几代人的情感是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要守护并涵养我们民族珍重历史真实、珍重理想信念的精神信仰,这样故去的历史和生命,崇高的精神和理想才能在我们的心底永远长存。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在今年清明节到来之既,我们又来到了令人景仰的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看着眼前的巍巍丰碑,听着关于烈士的故事,我们心潮起伏,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里长眠着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长眠着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战士们,也长眠着在和平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功臣们。一个又一个烈士的英名在我们脑海中涌现,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们又怎能忘记?是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这些伟大的人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一切,爱国就是要卫国和兴国.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那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和艰辛历程应该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里,而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

作为一名团员,我们青年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着在开创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我们青年团员在新形势下,应明确共青团员绝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政治标签,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源泉,我们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与时俱进的学习风气,开拓与时俱进的局面。这正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完善自我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团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缺什么,补什么。用行动去学习“三个代表”,去践行“三个代表”,用我们年轻人的激情去工作。

深切缅怀彭冲老会长 篇2

彭冲同志戎马生涯十余年,政坛高层经历几十年,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对人民革命事业无限执著。他盛名贯耳,功高传世。他的英雄业绩、传奇人生和实事求是、儒雅豁达、宽厚博大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和学习。

1933年面临着中国工农红军连续遭到国民党军第四次、第五次围剿,白色恐怖遍及全国,形势极端恶劣之际,时为福建漳州龙溪高等师范学生的彭冲(时名许铁如)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地下党支部书记。不久党组织遭到破坏后,他勇敢地参与恢复中共漳州工作委员会,并担任组织部部长,显示了他勇于追求真理、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

他在做地下工作中,发现漳州有个进步团体叫“虹桥文艺研究社”,遂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和团员加入该团体,不久便把它改造成为一个合法身份进行公开活动的革命文艺团体。为避“虹”与“红”谐音之嫌,改名“芗潮剧社”。其“芗”字是取芗城第一字,“潮”字是取新潮第二字。有了这个“护身符”,他们便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走街串巷、深入农村和工厂,登台演出,还到国民党部队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足见彭冲胸怀全局、足智多谋、斗争艺术之巧妙。

1937年10月,彭冲同志率领“芗潮剧社”加入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政治部秘书长、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主任、中共当(涂)芜(湖)县委书记、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等职。20岁刚出头的他,头脑灵活,性格随和,善于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受到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的欣赏。一天,张鼎丞安排彭冲到国民党的模范区大官圩去开辟抗日根据地,当面交代说:“大官圩的老百姓对我党我军缺乏了解,到那儿去可是白手起家了。”彭冲毫不畏难地说:“白手起家,工作起来才更有劲呢。群众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只要我们拿真心待人,不信老百姓不和我们一心去打鬼子。”他带领工作组在庄村湾住了下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渐渐地,老百姓由躲着工作组到主动亲近,由不欢迎到结朋友,青年小伙子们还唱着顺口溜:“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流亡当地的复旦大学学生朱昌鲁闻风,率领“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参加了新四军。不久,彭冲成为当涂县各界抗战总动员委员会秘书长,一期接一期举办抗日骨干培训班,发展共产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中共当芜县委员会成立后,他任县委书记。由此,一块新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了。

彭冲同志的出色工作成绩引起日伪军的忌恨。10月的一天,驻宣城、新乡、芜湖的日伪军600余人,突然袭击中共当芜县委驻地桃园荡。由于多个群众通风报信并提供小划子渡河,彭冲及县委全体人员得以安全转移。张鼎丞司令员赞扬说:“这次你们成功转移,是新四军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团结一致的典型事例。”在以后漫长岁月里,彭冲每念及这段经历,总是无限感慨地说:“群众是我们的根本啊!没有群众的支持和支援,我们什么事都难做成,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过去是这样做的,现在是这样做的,将来必须这样做下去,坚持下去。”

1940年8月1日,国民党顽固派煽动横山一带大刀会组织暴乱,围攻中共江(宁)当(涂)溧(水)县委,此时驻小丹阳和博望一带的日伪军也出动拦堵退路。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新三团团党委书记兼政治处主任的彭冲,与团长巫衡通、参谋长傅狂波临危决断,率领主力连前往营救。在横山一带与暴徒相遇,彭冲和傅狂波分别指挥战士占领三个山头,先是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共产党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稍见成效之时,反共顽固派县长再次出面煽动,致使数千暴众冲将上来,威胁着彭冲等人安全,连长王伟率部奋勇抵抗,打退了暴众进攻。彭冲见县委人员已冲出包围圈,目的已经达到,遂令部队乘夜渡过秦淮河返回郭庄庙根据地。战后,人们议论说,彭冲在危难之际英勇无畏,指挥果断,是经受住血与火考验的革命知识分子的榜样。

抗日战争后期,彭冲同志从县委书记调任苏中军区特务五团政治委员,跟部队见面时,他自谦缺乏野战部队工作经验。他说:“我们要无愧于一支名副其实的野战部队,担当起艰巨的战斗任务,在思想观念上要立足华中,想到全囯,以解放全囯为己任。”在以他为核心的团党委领导下,这个只有五六百人的小团,很快发展到3000多人,成了大团,武器装备换上了缴获来的自动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和火箭筒。在苏中战役中,他和团长率部攻破泰兴城,立下首功;海安东伏击战,歼灭敌新七旅旅部及一个团;丁堰林梓战斗,追歼敌交警获胜;分界遭遇战,首当其冲,堵截敌人,歼灭敌第九十九旅。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中,反击敌王牌第七十四师,夺回了西门外大堤。莱芜战役获大捷,率团俘敌6000余人,保证了整个战役首长意图的实现。在孟良崮战役中,他和团长身先士卒,圆满完成攻击战斗任务,当抬出张灵甫的尸体时,全团指战员欢欣鼓舞。在沙土集战役中,他倡导学习兄弟部队使用炸药包搞爆破的经验,既减少了自身伤亡,又显示了攻击威力。在豫东战役中,率部生俘敌第九兵团司令区寿年,这是我军当时活捉的囯民党军军衔最高的将领之一。战争年代,彭冲任政委的这个团,打硬仗、恶仗、胜仗之多,担负任务之重,不仅居全师之冠,而且在全纵队也是首屈一指的。

彭冲同志善于总结战斗经验,领导部队打一仗进一步。每次部队战评会议,他都仔细听取大家发言,尔后把作战实践上升到理论。有一次战评会上,他说:“肯向兄弟部队学习,肯向敌人学习,才是聪明人,才能多打胜仗,不打败仗。”又说:“打胜仗,既要靠军事才能,又要靠政治勇气。才能和勇气来源于信心,信心来源于决策,决策来源于对敌情的明了。所以说,情况明了才会产生正确决策,有了决策才会产生信心,有了信心才会产生无畏的勇气,有了勇气指挥员才会身先士卒,战斗员才会拼命杀敌。”

nlc202309051550

在火热的军旅生涯中,彭冲同志一身正气清风,善于做好内部的团结工作。他曾经同四位团长和三个旅师级党委班子共过事,个个都团结得很好。他多次重申:“政治工作者不能争指挥员的指挥权,而且应当千方百计保证指挥员实现决心。要打好仗,指挥员唱主角,这是不能含糊的。只是在指挥员伤亡情况下,政治工作者应勇敢担当起指挥员的指挥权。”他又说:“军政干部都要着眼完成作战任务,夺取战斗的胜利,别的都要服从这一点。”

彭冲同志也善于调解同志之间的矛盾。一次,团长看到一位营长的发言记录,上写“团长怕死”,便大发雷霆。彭冲觉得这位营长一向实事求是,从不随意给任何同志乱扣帽子,这里肯定有原因。经过调查,原来营长发言说“团长不怕死”,是记录人漏了一个“不”字,造成一场误会。情况挑明后,团长向营长当面赔理道歉,言归于好。后来,彭冲先后担任旅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众人称赞他是好首长、好兄长、好老师,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每个岗位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

1999年4月18日,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叶飞同志不幸逝世。彭冲同志被推举为第二任会长,他时年84岁。在任会长五年间,他凡事注重调查研究,着眼大局,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彭冲同志继任会长之初,正遇上研究会编写《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一书,他认为这是研究会的重头戏,要下大力气研究好、编写好、营造精品。他在听取汇报后说:“写书一定要谨慎,不要误人子弟。第一位是准确,要以史实为依据,决不能戏说历史。”他又说:“研究会就是要搞研究,只有研究好才能把书写好。新四军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特别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回归,对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决不能拘泥于历次政治运动中形成的某些结论,决不能受一时社会思潮所左右,决不能以过废功,也不能因功掩过,而是要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到当时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把以往搞错的或搞不清的历史问题逐步澄清,准确地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这是研究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一书于2001年3月编成,他亲自作序,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受新四军老同志及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的一部学术专著。

彭冲同志出于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深厚感情,在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抗日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他说:“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一样,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在民主政治建设、廉政制度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军事建设、法制建设、财政制度和工商税务制度建设、文化工作制度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十分可贵的经验,无论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都为新中国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在他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一书于2003年5月编成,他又亲自作序,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继《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一书之后的又一部学术研究成果,实现了第一任会长叶飞同志的多年夙愿,均成为研究会的镇会之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彭冲同志十分关心研究会办好《铁军》杂志。《铁军》杂志1997年6月出版试刊号,内部发行三年。彭冲说:“《铁军》杂志是研究会对外的窗口,要办成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0年12月28日批准《铁军》杂志公开出版发行。后历经十余年的努力,越办越好,由双月刊到月刊,至今月发行量达6万余份。

彭冲同志十分重视研究会的自身建设。在讲到研究会《章程》修改时,他说:“章程是研究会的行动准则,要规范化,要简明扼要。我们研究会的名称既然是国家民政部规定的,就应遵循国家民政部制订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精神,在此基础上体现本会的特点。”在他主持下,增补了多位较年轻的副会长和常务理事,拟聘请多位新四军老领导担任顾问,还拟聘请若干热心新四军历史研究的学者为特邀研究员。

彭冲同志十分重视继任会长的推荐工作。他鉴于自身年高和身体状况,很早就准备辞职,但要找一位合适的人来继任会长,他是费了心思的。他亲自出面与新四军老领导张铚秀、万海峰、傅奎清、韩培信、梁灵光诸同志沟通,由他提议、五同志一致赞成,推荐新四军老战士、年龄较轻、在社会上有很好影响的总政原常务副主任、总后原政委周克玉为继任会长,得到14个省、市、自治区新四军研究会的一致拥护。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周克玉为第三任会长后,研究会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大家都说,彭冲同志和其他五位老同志推荐周克玉出任新一届研究会会长,是对新四军研究会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对研究会未来充满期望的表现。

彭冲同志辞去研究会会长后,依然对研究会的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2007年9月20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联合,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铁的新四军大型图片暨书画展”,时年92岁、身体欠佳的彭冲同志,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参观指导。他郑重地说:“过去宣传新四军太少,很多人对新四军不太了解,今天你们举办图片展览,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是件好事,但宣传要把握一个度,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们还要记住,八路军是老大哥,在宣传新四军时,不要忘记宣传八路军的太行精神,不要忘记八路军对新四军的支援啊!”他的教诲,令工作人员和观众感动不已。

尊敬的彭冲老会长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 徐君华)

最深切的缅怀 篇3

周士良老师的讲述是最真实、最朴实的,它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汇成这四个大字:师爱无痕。从中我深深感受到周老师的人格魅力。

周老师的一切都为了身边学生健康的成长。每天作息时间的安排、如走亲戚的家访、用自己孩子做学习英语的实验、不看美丑只重能力„„所有的一切都具体展现了“用心就什么工作都做得好”的内涵。“周爸”的称呼、成人后回校看望老师是对周老师教育成功的奖励,是周老师给予学生如父亲般的爱的最好回报。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美国一个教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预测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90%的人都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的另一批学生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结果200人之中虽然有的搬走了,有的已经死了,但最终却只有四个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哪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纪录?通过一番调查,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女教师教过的。究竟那个教师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教师?女教师在回忆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时,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不管是女教师的故事,还是周老师的案例,都说明这样一条真理——爱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就是用自己无私的爱,践行着作为班主任的工作目标:给学生带来发展、给家庭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和谐、给国家带来人才。

曾记得老师窗前的灯光,曾记得老师期待的眼神,曾记得老师耐心的叮咛……谁没有过老师?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福。现在,做一名像周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是我努力的目标。我要始终不忘“爱与责任”,以“四个带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外十分希望能有机会更深入地学习周老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感受周老师的人格魅力。

福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 篇4

福字在民间可不是一般的字,这一个字——意蕴深远。

它包含了很多很多,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事事如愿,此中有机遇也有意外,乃至旦夕祸福,这便加重了人们心中对福字的心理依赖。福是好事情,也是好运气。再没有一个字能像福字纠结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心怀的梦想。它是广大民间最理想化的一个汉字。平时,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里,待到新的一年——新的一轮空白的日子来临的时候,禁不住把心中这些期待一股脑儿掏出来,化为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板、照壁和屋里屋外最显眼的地方。这叫我们知道,人们年时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对生活的盛情与企盼。

节日是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于贴福字的起源传说很多,但我相信的还是民俗学的原理,它是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约定俗成、集体认同的结果,它作为一种心灵方式,深切而无形地潜藏在所有中国人的血液里,每到春节,不用招呼,一定出现。它不是谁强加的,谁也不可能改变它,谁也不会拒绝它。于是,福字包括贴福字的民俗就成了我们一种根性的文化。

近年来,不断有人想设计春节符号。显然,持这种好心的人还不明白,节日的符号更是要约定俗成的。它原本就在节日里。比如西方圣诞节的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中国春节的福字、端午的龙舟、中秋的玉兔、元宵的灯笼等等,早已经是人们喜闻乐见、深具节日内涵的象征性的符号。节日的符号不是谁设计的,是从节日生活及其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只要人们需要它,它就不会消失,还会不断被创造。记得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天津天后宫前面年货市场上采访我,他想了解此地老百姓怎么过年。我顺手从一个剪纸摊上拿一个小福字给他看,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这记者问我这么小的福字贴在哪儿,我说贴在电脑上。平日电脑屏幕是黑的,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上一贴,年意顿时来了。这种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没有的,但人们对它的再创造还是缘自对节日的情感,顺由着传统。

再有,民俗都是可参与的,就像写在红纸上的这个福字,真草隶篆怎么好看怎么写,任由人们表达着各自的心愿。因为福字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是一种自我的慰藉,自我的支持与勉励,也为了把自己这种生活的兴致传递给别人。

中国人对生活是敬畏的,对福字更是郑重不阿。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就是讲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还有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见一位长者写福字,他写好了看了看,摇摇头不大满意,但他并不像写一般字——写坏了就把纸扯掉,而是好好地压在一摞纸下边。他说福字是不能撕掉的。这种对生活的敬重、对文化的虔诚,一直记在我心里。这是多美的生活情感,多美的民俗,多美的文化方式与心灵方式。中华民族不就凭着这种执着不灭的生活精神与追求,在东方大地上生生不息了五千年吗?

上一篇:建设银行营销策略分析下一篇:毕业十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