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训练综合教育论文(精选9篇)
一、掌握从失败到成功的真谛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对这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重和关爱,更没有理由轻贱它,忽视它,让它经受贫穷、苦难、困惑、挫折的折磨和煎熬。如果说,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先人祖宗曾经穷因潦倒过,那不是他们本身的过错,因为他们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们还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把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人生抱负的宏图远志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虽然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么一个中华经济振兴腾飞的可能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富翁的时代,但这不是拍一拍脑袋就能成功的。我们置身的依旧只是在一个迈向成功的起跑线线上,要想成功,我们还必须在这一场智慧、心态、意志、勤勉的竞技场上是一个强者。只有强者,才能捷足先登,才能先人一步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么,在这一场竞赛中,有没有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呢?在从零到亿万之间的的漫漫长路上有没有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终南捷径呢?当人们面对那些拥有很高声誉和巨大财富的同类同种的成员时,往往把他们成功的原因解释为机遇或命运使然。但心理学和创富学的研究者对创富心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富的成功者无一不具有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创富冲动,他们几乎都有着极强的自律能力,也十分善于运用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才得以培育成自己发达的经济
头脑和有效的创富行为能力。这些研究者进行分析的结果还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为什么总是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呢?答案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成熟的个性,即自信、勇气、冷静、自律、毅力、独立性思考等。所以,一个人想在充满竞争现代商业社会获得成功,就必须切实掌握一些成功的原则,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只要一个人不断致力于超越自我,就必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竞争的世界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二、 人人都可以成功
在美国纽约,有一位卖糖果的小贩,他每天都固定出现在某一个市区小孩子聚集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小孩没有不认识他的。每当生意欠佳的`时候,他就会放一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气球升空来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前来买糖。孩子们往往看到那些红的、白的、黄的以及黑的气球升空,都感到十分兴奋,都纷纷鼓掌叫好。这时,有一位黑人小孩站在一旁,眼睛望着气球,心中觉得很纳闷,于是他就走过去问小贩一个问题:“叔叔,为什么黑色气球跟其它颜色的气球一样也会升空呢?”小贩不懂他的意思,就反问他说:“嘿,小朋友,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黑人小孩回答说:“因为从小在我的印象里,黑人象征着穷、脏、乱、苦和无知。我看到白种人,黄种人甚至印第安人都辉煌腾达、成功致富,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我从来就没有看到一位黑人出人头地。所以当我看到红色气球、黄色气球、白色气球升空。这点我相信,可是我原来就不相信黑色气球也会升空的。真的我刚才看到了它也能升空,所以我想来问问你。”小贩了解他的意思,告诉他,“啊,小朋友,气球能不能升空,并不在它的外在的颜色的问题,而是内在是不是充满了气,只要充满了气的话,不管什么颜色都会升空,同样的,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跟他的肤色、性别、国籍、种族都没有关系,要看他的内在是不是装满了勇气和智慧。”
1.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必要基础
1.1成 功 的 必 备 基 础 是 目 标 的 制 定
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与付出,实现既定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与结果就是成功。每个被训练的学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有着自我学习发展目标。不管目标是大还是小、长远还是短暂,只要能够实现,就会让每个实现者有着强烈的满足感,产生成功的美好的心理体验,进入愉悦兴奋的心情状态。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心情状态无疑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然后对制定新目标实现情况的乐观自信,通过不断实现目标,收获成功的喜悦,这种良性循环对提高素质、开发潜能、掌握知识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功心理训练正是根据成功心理学原理进行设计的训练手段, 在训练中通过使学生体验到目标实现的美好感觉, 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1.2帮 助 学生 制 定 正 确 的 奋斗 目 标
大学生一般在大一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就有一个目标制定的过程, 学生们为考取大学而奋斗的目标经过高中阶段的努力得以实现,在来到了大学的新阶段,就需要制定新目标。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融入了解环境,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树立目标。有问卷调查显示,高校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大一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茫然无知,此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成功心理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 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实现自我完善。在大一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是一个艰巨的工作,需要大一辅导员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动情况, 适时采取集体管理与个人管理的模式, 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成功心理训练,帮助每位学生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2.从目标到成功的中间过程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关键
2.1大学生的自 我效能感 是影响学业成 功的主要因 素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求获得的,显而易见,成功代表了获得许多美好的事物。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 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当一个人的内心渴望成功,这种渴望成功的强烈程度,应该说是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成败命运。很多情况下成功是产生在具有非常强烈成功欲望的人身上的,当人在心底开始有接受失败的思想时,就已经开始走向失败。每个人都树立过目标,这种树立的目标就是一种意识行为,而人的旧心态、习惯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目标的实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在自身的学业上有出成绩,为自身未来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那么掌握一些成功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2.2 成 功 心 理 训练 要 求 学生 在大 二和 大 三 阶段 落 实 到 实践当中
树立目标之后,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将目标逐步实现,这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关键环节。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基础知识扎实、学识渊博、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而且需要具备诸如情绪自控能力、社交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独立工作与合作能力、分析发现问题能力等能力的人才。总的来讲, 这些品质与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自身, 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基础, 为以后的就业工作铺好道路。
3.在成功心理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
3.1采 用 经 典案 例
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经典的案例进行培训。例如现代西方财富潜能开发大师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等人的成功心理训练案例,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成功的观念、社交沟通的技巧、改变观念与思维的哲学故事、成功者的心理素质,等等。听、看、练三者结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了游戏性趣味,得到了充实的体验效果。
3.2阶 段 性 地 进行 “恳 谈 会 ”
在实际中,学生要不断提升成功心理,鼓励自我设计,使新思维与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利于学生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在进行培训过程期间,间隔一段时间就召开“恳谈会”,鼓励每个人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分享,既谈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又进行自我批评并提出建议,必要时以讨论的形式开展,或者结合轻松愉悦的游戏进行训练,“恳谈会”的间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3个 别 谈 话 与 交 流
个别谈话指的是前文中提到的个人管理手段, 之所以采取个别谈话,是因为学生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实践所取得的效果是良莠不齐的。采取个别谈话的目的是针对那些在集中培训未能达到一定效果的学生,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进行个别谈话时, 教师与学生首要的是相互理解,平等对话,以制定什么样的现实目标为核心内容,借谈话引导学生构想未来,以长远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同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消除消极的心理情绪,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持续奋斗。
4.将成功心理训练巧妙地贯穿到学生工作中
塑造学生成功心理的具体环节是学生工作。在工作中,学生要认识自身,不仅要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之处,而且要明白自身的长处所在。工作中多鼓励、多表扬、多建议,使学生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懂得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多给学生提供能够实现自我目标和挑战自我成功的机会,在公开场合表扬所有同学都很优秀,更加信任他们能够按要求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训练过程中,管理要有科学,授权要显得彻底。例如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倡导主动发言,这无疑比指定人选发言好, 因为主动发言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挑战自我的机会;分配工作任务时,考虑学生个性特长,这就给学生机会发挥特长优势,强化成功心理;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弥补学生的不足。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培养人本人必须是一个具备强烈成功心理意识的人,其在一言一行中都需要做出良好表率, 这样才能起到模范引导作用。
总的来讲,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加以摸索,多对学生工作进行思考总结,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在工作中始终贯彻成功心理教育理念,是高校学生工作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一个成功的心理训练,首要是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基础。从制定目标到实现的过程就是成功心理训练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训练过程中采用经典的案例、“恳谈会”和个别交流课堂教学等方法,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巧妙地使成功心理训练贯穿始终。
关键词:拓展训练;心理发展;开发与设计
拓展训练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极限运动。现在这项运动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各级学校所喜爱,并有了专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在校青少年进行针对性的求生意志、信念、欲望的训练,帮助受训者克服恐惧心理、坚定求生信念、建立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以无畏精神更好地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拓展训练给学校体育改革以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在野外生存训练受到很大限制的情况下更具意义。它借助于身体练习达到促进心理发展的目标,使身体练习原有的隐性功能“显形化”,其效果显而易见,而这一点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之一。正在试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等。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很好实现体育课程在心理健康领域制定的学习目标,深刻认识和理解拓展训练在促进心理发展方面的特殊价值和实现这种价值的条件,具备设计、创编拓展训练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North etal,1990)。因此,本文认为,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危险度、合作度、趣味度是引起心理负荷的主要外部条件。训练对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协同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正如Sonstrotm所说:“锻炼可以提高自信心,降低焦虑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者能够胜任某中任务。”这一观点与班杜拉的自定效能理论是一致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对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锻炼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他们能够使自己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抑郁、焦虑以及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困难和危险的拓展训练手段,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和有趣的训练方式能引起较强的心理反应,能对训练对象在动机、情绪、意志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只有在承受负荷的情况下才能逐渐成熟并得到发展。如果训练对象在心理上无任何负荷,无法引起较为强列的心理体验,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动作,那么,这种练习就失去了其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拓展训练对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
从上述拓展训练促进心理发展的条件可以看出,没有一点困难和危险,不需要合作和缺乏趣味的练习,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但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却不会太高。身体练习只有具备适宜的困难度、危险度、合作度和趣味度,才能引发心理负荷,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1.拓展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自觉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意志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意志具有不同的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应指向与进步的方向和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意志品质应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组成: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以及精力与毅力。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有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可增强训练对象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但如果难度太大,超出了练习者的能力所及,就会挫伤练习者的自信和积极性。因而,只有练习的难度略高于练习者的现有水平,才可获得较好的参加内心理发展的效果。
2.拓展训练可以培养训练者的勇敢精神。训练的危险度是指训练对象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脱手、跌落等危险性的程度,它对训练对象的勇敢精神是一种挑战[1]。拓展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器械或其他障碍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容易产生恐惧感,这就要求必须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勇敢精神。但训练者战胜恐惧,完成了一个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他会有信心倍增、重塑自我的感觉,有危险的动作还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当然,选择和设计具有危险度的练习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练习有危险性但却不会产生危害。
3.拓展训练可以培养训练者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说,自信心是最为宝贵的,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懈努力的基本保证。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消极对待、怀疑自己。真正的自信心不仅仅表现在认为自己是一个胜利者,也不是只有在成功时才具有,在失败时自信心是最宝贵的。真实的、稳定的自信心就是在这种成功和失败中培养和形成的。拓展训练以其独有的形式,使训练者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从而使训练者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从而使他们建立在从事任何事时都要始终充满自信的坚定信念。
4.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团队协同精神。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令人愉快的社会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际交往离不开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精神。拓展训练的大部分项目如直体后倒、攀天梯、互相攀岩等都强调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团队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都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使自己的活动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这样就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活动感到满意,并彼此产生好感进而互相信任。因此拓展训练对协调人际关系,培养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作用。练习者会在集体中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愉快并增强相互信任感。
三、怎样开发和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在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学习目标上是有差异性的,并非所有的拓展訓练内容都具有等效的价值。如果我们有侧重地确定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心理健康领域的内容,我们就应该有侧重地选择那些有一定困难度、危险度、合法度和趣味度的拓展训练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创编具有促进心理发展价值的拓展训练内容。
1.创设合作情景。拓展训练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创编拓展训练的内容时,对训练者提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动作的要求,创设合作练习的情景,可以有效提高练习的合作度。如要求全组同学相互配合用自体或器材组成某种图形,在特定的约束下共同通过一段距离;两人一组在合作下完成某种动作等。
2.增加情景暗示。有些拓展训练只要增加一些情景暗示,会使训练者充满兴趣或产生某种新奇感觉,从而使训练更为惊险刺激。如进行攀天梯或互助攀岩以及在平梯上作悬垂行进等内容的训练时,训练者暗示训练对象:你们现在是在通过万丈深渊,一旦失手就会粉身碎骨。此时,训练对象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训练所具有的心理负荷会有所提高。
3.设计的训练内容应具有非常规性。所谓非常规性动作就是不符合人们日常动作习惯的动作,如手倒立等。非常规的身体练习会使训练对象产生恐惧、刺激的感觉,从而对训练对象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发展产生影响[2]。如在单杠上做“挂膝倒悬垂”、“跪撑”,在跳箱上做“跪跳起向前跳下”以及“拓展练习”中“向后背摔”等。需要注意的是,非常规动作并不一定难度很大,“向背后摔”一点也不难,却能引起练习者强烈的担心和疑虑,产生较好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4.变换训练的形式。变换训练形式可使训练对象产生兴趣。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探求的欲望,有兴趣可以使练习者注意集中,情绪高涨,产生愉悦的心情。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队形变换、跑步的路线、徒手操的动作、练习器械的特征、游戏的规则等。变化可以出新,出新才有魅力,一成不变的训练是不会让训练对象有兴趣的。
作者单位:高彩琴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赵超君 .开封市教育局体育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纲.拓展运动介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5—36.
[2]黄文汇.国外拓展运动介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3—28.
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学习原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人才竞争还将更加激烈。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我们造就千千万万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要实现这样一个历史重任,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从而缩小同其它发达国家的差距。
早在2002年3月28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国“青少年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恒彬伟业本着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以增强青少年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了协调互助的团队精神 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少年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向社会推出走向成功------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营
这种训练至今已发展成为培养现代人和熔炼现代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以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的激发和升华为宗旨,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设的特殊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挑战极限”性质的活动,帮助组织激发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提高团队绩效的目的。
它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博采国际社会流行的素质拓展训练方式,是一套密切结合中国大陆实际,结合日、美、欧等发达国家“磨难教育”“挫折教育”的先进经验,经培训及心理学专家精心整合、设计的训练体系,是激发和增进个人及组织的系列优势的现代型学习和训练方式。它着眼于受训者的基本面的全面改进,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团队形成的目的。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A、团队熔炼合作篇:
教孩子明白与集体的巨大,领悟合作精神带给自身的重要性,克服排他情绪和性格孤僻心理,培养与人沟通融合能力,感受分享带来的无穷菽水乐趣。项目组合:独木桥、梅花桩、有电车、铁甲战车、信任倒扑、生死电网、金字塔、托力接运、队列队歌名队训竞赛、扎营帐露营、篝火晚会等。B、生存意识训练篇:
培养孩子生存意识,竞争意识,逆境自救能力,学生克服自然险阻和障碍的技巧,通过内化,举一返三。项目组合:丛林探宝、登山攀岩、攀绳网、扎伐、陷阱、野炊、绳结技能、救伤护理、自我保护。C、积极进取人生篇:
培养孩子上进心理,增强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使个性变得坚强而富有韧性。项目组合:扎帐折睡袋比赛、摘旗、花开应有时、情智寓言、市长竞选。兴趣小组辅导、领导才能训练、组织策划能力训练、心理突破训练。D、潜力自我发现篇:
救孩子认识自我潜在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管束能力,完善人格。项目组合:命题对白(思辨能力)、命题拼版(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索、缅甸桥、吸纳(颂诗)。训练方式
训练营采用启发内化方式开展每一项活动。这里没有讲授与被接受的学习模式,一切尽在“玩”中解决。孩子们在完成规定的项目前,只须了解游戏规则,然后在训导员的启发下去完成游戏即可。训练营由领队、训导员和队医组成,领队和训导员在活动中只担任项目指导、鼓励和保护者,他不是教官,更不会用严厉管束方式确保活动完成,他们是孩子的“大朋友”。因此它有别于军训和其他夏令营。预期效果
1、更为通情达理。
2、学会关心人,体谅人,善解人意。
3、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4、懂得尊重和珍惜,理解父母的辛勤,独立意识增强,对生活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多元化的活动可培养孩子
1、充实知识、学习技能,探索新事物;锻炼强健体魄,增进个人智慧和才能;发展潜能和创造力;懂得自主、自信、自律及自发能力;体验群体生活的意义和团队精神;关怀别人,服务他人;培养德、智、体、群的均衡发展。
2、培养领导才能;提高办事组织能力;丰富个人常识及经验;充实人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3、培养责任感。极具特色的体验式活动
包括:露营、野炊、定向、绳结、登山攀岩、天文、植物、地质、地图阅读、指南针使用、扎筏、铁甲战车、梅花桩、缅甸桥、独木桥、无线电通讯、水上活动。个人兴趣辅导:科普、摄影、绘画、英语、演讲、写作、戏剧。
生活教育:领导才能训练、组织策划能力训练、环境保护、家居常识、救伤护理、自我保护、心理突破训练。
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适合青少年的兴趣。安 全 保 障
1、凡参加以上活动的成员,由活动组织机构 每位营员办理3万元个人意外保险。
2、每10至12名营员为一个活动小队,配指导员一名、教练一名,24小时伴随营员,并负责营员的学习、训练、安全、生活起居等。
3、医务室配备医生两人及各类常用药、急救药品。
4、营地设有24小时安全值班员。
活动装备军用野营帐篷、普通野营帐篷、睡袋、睡垫、急救药箱。野营炊具、发电机、无线电通讯设备、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指南针、野营GAS汽灯、攀岩探险器材、天文望远镜、水上设备、游戏道具等活动设备由主办单位提供。注 意 事 项
1、个人携带用品包括:双肩背包、换洗衣裤长短各三套,内衣三套,棉袜四双,雨衣、水壶、饭盒、电筒(准备三对电池),洗漱用品,穿运动鞋及凉鞋。
教育
10月15号,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功举办2013级心理专业学生入学教育。本次座谈会邀请了心理教研室主任王丽萍老师主讲,2013级全体心理专业学生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王老师结合学术理论与现实事例,就心理专业就业前景发表了看法。她认为通过个人专业知识地努力学习,心理专业就业途径将会十分广泛。之后,王老师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心理专业考证、考研等问题作出仔细回答。最后,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我,完成思想的新跨越。
【来源:大师教育】
2月份,校园里开始有了新一年的活力与生机,备考2008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的朋友们,也要从思想上紧张起来,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的“持久战”。尤其是专业课的复习,准备得再早也不算长。 那么,在2月份这样一个时间,如何使考研这项系统的工程有个良好的开始呢?
一、明确目标,鞭策自己
考研不仅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更是一种坚定的人生追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考研作为人生中的重要一环,一开始就要明确目标,目标名确,下功夫时也就胸中有数,笼统、不具体的计划是很难起到指导作用的。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的,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订得越详细越好。最好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时刻鞭策自己,坚定考研目标,树立必胜的信心!
二、确立方向,选择学校和专业
在确定所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之前,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心理学的大致发展情况,研究方向分类,自己对心理学的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
2、了解中国有心理学系的大学有哪些,各院系水平,特色,导师情况,学术氛围,国际交流机会等;
3、对各心理学院系考研招生人数、比例、难度、专业科目等情况要心中有数。相关问题可以参考各校往年的招生简章(2008年的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请大家及时关注)。
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眼光要宽广一些,比如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还有很多的研究所都可以考虑。请朋友们全面权衡自己的能力和学校的实力,慎重地做出这次重大抉择!
三、搜集信息,越多越好
考研信息的充分占有是心理学专业课考研成功的基础,所以对心理学专业信息了解得越多越有利。搜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
1、招生办。与所要报考学校的招生办联系(其具体联系方式在招生简章上都有)
可了解到培养方向、学科具体建设等,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特别对于跨校生来说,不管能获得多少信息,都要勇敢、主动地去联系。
2、网站。要注意浏览权威性考研网站(如中国考研网、中国教育在线、心理学专业网―兰心网)、BBS论坛,尤其是在所报考学校的论坛上,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还可以与众多研友交流经验,一举多得。
3、导师。大家如果能与导师联系上,得到一些指点,做到知己知彼,对自己可
谓“如虎添翼”,大有帮助。
4、往届研究生。尽量向考上该学校该专业的`师兄、师姐好好讨教一下,间接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并且要和他们经常保持联系,你会受益匪浅的,少走很多弯路!
5、最新的考研形势讲座。最近,各个学校都会有关于2008年考研形势分析的讲座,大家有必要亲自去听一听。
四、教材和资料的选择
1、教材――心理学统考,难度加大的方面体现在考试范围扩大,但是并没有指定的参考书;容易的方面可能在于深、偏、难的题目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选用权威的出版社的本科经典教材和一些重点高校往年心理学专业考研的指定参考书,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些书都比较系统地体现了本学科的基本框架。
2、历年真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2007年心理学统考很多知识点在历年真题中都多多少少出现过。这说明虽然各招生单位不再自主命题了,但往年的心理学专业课试题的重要性仍不可小视。历年真题集中体现了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该专业导师群关注的研究方向。通过纵向比较历年的专业课试题,横向比较不同院系心理学专业的历年真题,大家对专业课考试的试卷题型、考查范围、出题规律和重点内容等会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当然,要选用本专业综合实力最强的招生院系的历年专业课真题(如北大、北师大、华东师大、浙大等),这些一定要想办法弄到手。这些历年真题可以从学校(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销售历年真题复印材料),统考辅导机构(如上海大师教育收集了一些),考研网站等获得。
3、心理学专业笔记。当然,能借来本科专业的笔记就更好了,没有自己也可以做笔记,这样对基础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更扎实。
此外,首轮复习可以选择一个打基础的统考辅导班,帮助自己建构合理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搜集一些心理学期刊杂志、导师论文和论著等,阅读这些材料有助于开阔专业思维能力。
五、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盲目的复习是考研的第一大忌讳。因此,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按时完成,系统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制定计划时,要从“大出着眼、小处着手”。具体来说,就是要从长远着眼,来规划个门课程索要达到的进度与水平;从具体的每一天来着手计划每一门课程的复习进度。按季度、月、周、日分别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想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只要想着把完成当天的计划就可以。当执行每日的计划,甚至执行每个时间段的计划时,都时刻保持着这种想法:不把这件小事做好,就上不了××大学。按质按时完成计划,一步一步向理想中的大学接近,这是考研成功的战术条件。
六、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研究总是枯燥的,所以不像有人想像的那样神秘有趣,要有心理准备。首先,注意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应对困难和抵抗种种诱惑的心理准备;再次,考研贵在坚持,要做到有恒心、有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很艰苦漫长而又至关重要的过程,大家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师教育预祝所有考生走好考研的第一步!
作者:王孝明(心理学教改特约评论员 心理学统考辅导专家)
(责任编辑:刘建伟)★ 中学心理学复习笔记
★ 教育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 考研数学基础复习解读
★ 江苏音乐专业统考工作全面展开
★ 考研心理学专业备考指导及院校
第一把“金钥匙”:拥有健康的体魄
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美好的未来,这是家长都明白的道理。但张梅玲却指出,如今的家长比较贪心,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于是,在这种“健康”思路的指引下,他们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结果“补”高了成绩,“补”坏了身体。对于这种情况,张梅玲用了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今,许多职业都不招近视眼,所以,忽视孩子的身体,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所以,在张梅玲的教育理论中,保证孩子获得成功的第一把“金钥匙”,就是健康的体魄。
在一次访谈中,张梅玲曾提到: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24%的青少年营养不良,有7.5%的身体肥胖,两个数据加起来,就占了青少年总数的近15%。张梅玲据此推测:中国现在的青少年总数大约是3.65亿,这意味着,有5500万的孩子身体不够健康。而且现阶段,中国青少年的平均体重每年都在上升,虽然身高也有所增加,但青少年的体质却一直在下降。所以,张梅玲提出,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锻炼健康的体魄。
身体健康的基础就是营养。家长应该为孩子们安排合理的饮食,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对于许多孩子的偏食行为,家长要耐心纠正,比如向他们讲述每种菜的营养与好处,比如偏食会导致什么情况……长期的偏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偏食的孩子大都缺乏兼容和共享的品性。除了充足的营养,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练就健康的体魄,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恒心与毅力。
第二把“金钥匙”:积极快乐的心态
张梅玲提出:“快乐是一种情感。”所以,家长们应该送给孩子的第二把金钥匙,就是积极快乐的心态。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心灵健康也不可忽视。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孩子当然也一样。“想让孩子快乐,首先就要研究一下,快乐来自哪里。”张梅玲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快乐,就是需要得到了满足。所以,家长应当适度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孩子想看动画片,家长如果适时适度地让他看到喜欢的动画片,他就会感到快乐。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快乐的心态,并非要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但张梅玲指出,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就算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也不应当马上否定,不如尝试用另一个角度来向孩子解释。家长可以用“虽然……但是……”来回答。比如,三伏天,孩子想出去玩耍,家长就可以说:“虽然你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外面很热,万一中暑了怎么办?”这样,一方面肯定了孩子的建议,另一方面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未必都是正确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家长的拒绝而产生逆反心理。
张梅玲还指出:家长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带给他真正的快乐。关于这一点,张梅玲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有一次,她买了一些鸡蛋回家,她大女儿的孩子刚两岁半,看到鸡蛋便仰着小脑袋说:“外婆,我帮你把鸡蛋放到冰箱里吧?”张梅玲听了,马上表扬她:“宝宝真不简单,能帮外婆做事了!”因为张梅玲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那就是特别希望得到肯定。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仅仅当成“孩子”,而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比如,假期计划旅行时,家长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说想去北京或上海,还可以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有什么好……如果他早有准备,一定回答得头头是道;如果没有准备,当他们的意见不被看好时,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他们的意见被采纳,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非常自信。
第三把“金钥匙”:一个良好的习惯
张梅玲一直提倡,在家庭教育中,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她提出,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张梅玲认为,送给孩子的第三把“金钥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都各自有着好习惯和坏习惯。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养成良好性格。
当然,小孩子总是很难听得进大人们的大道理,所以,家长们不必费心去解释好习惯的作用。习惯的养成靠培养、靠督促,时间长了,好习惯自然就形成了。张梅玲提出“被动——主动——自动”的习惯形成公式,这种方式的采用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向孩子提出好习惯的养成要求,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进行训练。第二,进行激励与强化。第三,表达欣赏。
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拉,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花15分钟列出当日的学习和娱乐计划,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先完成,时间长了,习惯也就养成了;暑假要读的书,要做的作业,指导孩子都挨个做好计划,如果前面一项没有做好,就不要做第二项。这样,半年下来,孩子就能慢慢养成“先学习后娱乐”的好习惯。这对孩子做人也有帮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耐心。
第四把“金钥匙”:灵活的思维方式
世间总有是非对错,所以家长们总喜欢用“正确”的模式来教育孩子。比如从小就告诉孩子:小白兔爱吃萝卜和青菜,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却从来没想过:培养其灵活的思维方式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成功。张梅玲就此提出:看事情看问题,千万不要绝对,家长们要送给孩子的第四把“金钥匙”就是灵活的思维方式。
其实,孩子的思维方式大都比家长更灵活,看问题也更全面、更创新,因为他们尚未形成思维定式。所以,家长们不要约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家长们讲故事,不要一气呵成,晚点揭露谜底,让孩子多提问,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天马行空地思考,让他们为自己创造出多个选项来。比如做数学题,不要总是问“5+3等于多少”,张梅玲建议家长们多换一些问法,比如问“8是怎么来的”、“几加几等于8”,这时,孩子的思维就会开拓一些,比如“1+7=8”、“4+4=8”等。
有了灵活的思维方式,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最渴望的就是家长们的肯定,当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不管是绘画还是手工,不管是玩橡皮泥还是堆积木,家长都不要说“乱七八糟,不好,不像”。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问孩子:“宝贝,你画的是什么,你做的是什么?”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许当他们说完自己的想法后,你会情不自禁夸赞他们:“宝宝真是天才!”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天不一定必须是蓝色,夕阳不一定必须是红色……总之,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束缚孩子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方式,对孩子未来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绝不能禁锢孩子们的思维。
第五把“金钥匙”:给孩子一个多彩的舞台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所以难免有时会因“盼子成材”而强行将孩子们固着在某个舞台上。对于这种做法,张梅玲提议,给孩子一个多彩的舞台,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的方向,这也是家长送给孩子的第五把“金钥匙”。
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只是天赋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才会真的感兴趣,真的开心,真的觉得适合与快乐。如果是他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领域,他也很难积极地去学习。所以,张梅玲指出: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舞台,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挖掘潜力,找到自己合适的舞台呢?答案就是:给孩子一个多彩的舞台,让他参加更多的活动,以此来发现孩子的特长。
张梅玲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加歌唱、跳舞、朗诵、体育等各种比赛,支持并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多接触新鲜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慢慢发现他们的潜在才能。不仅仅在比赛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潜在才能。比如,带孩子去逛商场,让他们自己挑選与搭配衣服,就能发现他们的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带孩子整理房间,让他们自己收拾屋子,就能发现他们的条理性和秩序性。
应用心理硕士2011年开始全国统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专业综合涵盖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教育部发布命题指导意见,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目前在关于心理学专业综合参考书版本比较多,让考生很难选择,博仁教育根据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指导意见给出的知识点,结合考研辅导经验,向参加应用心理硕士的考生推荐以下书籍:
一、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胡佩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五、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知识点基本在以上参考书中都可以找到,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两本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冯忠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然,同学们还可以看一些心理学专业期刊等。
“考研成功系于专业课”,这句话道出了专业课在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其一,是因为专业课总分300分,占考研总分数的60%,专业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研的成败;其二,专业课也是提高分数,拉开档次,在复试中占得先机,获得奖学金或者公费名额的关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从现在开始备考,强烈建议同学们从教材开始,因为心理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命题的趋势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比较和运用,更需要大家对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的优越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努力钻研的态度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也能得到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学科教学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育,过于抽象,而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更多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其次,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教育的直接性。第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普遍性的问题,内容比较固定,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具有动态的生成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各地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善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的心理素质。它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学生勇敢自信、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它意味着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
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共同合作,从而培养自身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认真钻研、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等等。另外,学生肯定要面临困惑和失败,在挫折面前,如何勇敢面对困难、耐心地总结经验教训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劳动与技术教育改变了学生原有单纯的认知学习模式,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性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在亲自参与体验劳动的活动过程中,凭借个人、小组或集体的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获得学习和成功体验,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心。在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与人交往,这种交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调行为,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睦、信任和尊重。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学空间,把学习场所从室内扩展到社区,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究和发现,增进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了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逐渐增强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会认识到服务和关心并不仅仅是给予,它更能带来心灵上的收获,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体验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充实与喜悦。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生存体验,舒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四)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到了网络教学,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进了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成功心理训练综合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成功心理训练10-28
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09-07
心理咨询专家:成功是一种心态11-15
二年级上册成功训练教案10-29
小学六年级上册成功训练教案12-12
火场心理训练06-16
综合我自信会成功教案01-04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12-17
国防生心理训练初探10-22
吉林省小学二年级成功训练上册教学计划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