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精选8篇)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篇1

矿 井 灾 害 预 防 及 处 理 计 划

2014年31

总 则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有效控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必须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编制永兴煤业上鹅湾煤矿2014年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全矿各级部门、各现场管理人员、全体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 矿井简介

第一节 矿井概况

永兴煤业有限公司上鹅湾煤矿始建于1978年,1980年投产,位于永川城南西33公里处永荣镇红河村, 2008年增划资源后,批准井田面积: 1.036平方公里,生产规模:6万吨/年,在册人员256人。已经布置三个回采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现在+280m水平南北及+168m水平车场掘进工作面掘进作业。

第二节 可能发生各类事故的自然条件

1、瓦斯因素

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的瓦斯含量和涌出量不是很大,但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为了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加强对通风、瓦斯、机电设备及其爆破等方面的管理,防止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煤尘因素

当采掘工作面或巷道中的煤尘堆积较多时,沉积煤尘受震动和冲击重新飞扬,当悬浮煤尘达到爆炸界限时,如遇火源就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3、火灾因素

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和要求、放炮管理不善、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短路、静电、明火等都可能造成外因火灾。另外,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如不及时密闭或密闭不严,漏风造成采空区煤炭自燃,煤层巷道因暴露时间过长而自燃,引起内因火灾。

4、顶板因素

2014年上鹅湾煤矿计划4个掘进工作面(+280双连北掘进工作面、+280水平双连南掘进工作面、+245水平火夹掘进工作面、+210花连掘进工作面),3个回采工作面(+280水平双连采煤工作面、+280水平花连采煤工作面、+280水平火来件采煤工作面),部分巷道需要修复,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如不能按照规程和措施进行施工,放松管理,可能会出现顶板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 矿井种类灾害事故的预防 第一节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1、在主井、风井、工业广场的四周修筑排水工程,疏通水路,防止地面降水汇聚于工业广场或地表水涌入井下。

2、选用合理的开拓、开采方法,将巷道远离积水区;井下留设防水煤(岩)柱。

3、利用钻孔探查前方的水情,然后有控制地将水放出,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4、采掘工作面有下列情况之时,必须停止工作进行探放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小煤矿时。(2)接近水文地质重要条件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3)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陷落注时。(4)打开隔离煤柱,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大型水井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可能出水的钻孔时。(6)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5、向老空区打钻时,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应加大探水点供风量。探水的所有设备的性能必须有良好,出现危险情况立即停止打眼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6、如采掘工作面出现挂汗、挂红、水叫、空气变冷、出现动雾气、压力增大、异味、洒水增大等现象,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及时上报,进行处理。

7、矿井防治水必须实行“疏、探、防、堵、排、放” 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节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一)矿井内因火害防治

1、正确选择开拓方式,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如有自燃发火现象的尽量将服务项目时间长的巷布置在岩层中。提高回采率,回采工作出决定面少留残余煤炭。加快回采速度,在发火期到来前采结束,并进行封闭。

2、矿井通风网络合理、风流稳压、漏风量小,尽量增加漏风风阻,降低漏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3、将水、浆材按适当比例混合,配电制一定浓度浆液,借助输浆管路送往可能发生自燃的地区,隔绝碎煤与空气的接触,增加采空区的密闭效果,并对已升温的煤有降温作用。

4、利用阻化剂喷洒在煤层壁上,使煤与氧气接触减少,降低煤的氧化能力,同时可降温度,可预防煤炭自燃。

5、向采空区的残余煤炭注入惰性气体,由于惰性气体较稳定,不助燃降煤的氧化速度,预防自燃。

6、向高温点以及有发火危险的地点打钻,然后往其内注水,如空隙较大可先注入河沙,然后再注入泥浆或其他阻化剂。

7、如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可直接将火源或高温炽热挖出来,以根除火灾隐患。

(二)矿井外因火灾防治

1、防止出现明火。严禁使用明火、电焊、抽烟或用火炉取暖。

2、井下使用的电器设备性能要好,电缆敷设符合规定。严禁使用灯泡取暖或使用电炉。主井口、风井口20米内严禁烟火。

3、爆破器材符合要求。不准放明炮、糊炮,不准用明火或非放炮器放炮,炮眼封泥符合要求,并使用水炮泥,严格按规定装药、联线、起爆。

4、防止机械摩擦和物体碰撞引燃可燃眉之急物,井下应配备足够的防火砂、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5、如发生火灾可采取直接灭火、隔绝灭火,联合灭火等方法进行灭火,消除隐患。

第三节 瓦斯预防措施

1、首先对本矿的瓦斯涌出量进行等级划分,确定矿井瓦斯的等级,根据矿井的等级制订出相适应的预防管理措施。

2、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任何作业点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打眼,爆破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了处理。

5、防止瓦斯积聚,杜绝体积超过0.5立方米,瓦斯2.0%以上的死角。切实搞好背帮接顶工作和充填工作,消除瓦斯爆炸的条件。

6、加强通风管理,采用分区通风,有效排放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局扇必须安装在距回风口10米以上的新鲜风流中,全风压的供风量必须大于局扇吸风量的25%,风筒布置出口到工作面迎头不能大于5米。

7、临时停工地点不能停风。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必须停风的地点要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栏或密闭,挂好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

8、控制风流的风门、风桥、风墙、风帘、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瓦检员每班至少检查3次以上,严禁瓦斯检查空班漏检、假检、少检。

9、因特殊情况停电停风造成瓦斯浓度大量超限时,必须编制瓦斯排放措施。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0、任何不作业点必须按规定安装瓦斯探头,做到有效监测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必须汇报给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暗藏严格执行者行瓦斯“三对口”制度。

11、必须按煤矿的生产能力安装相匹配的主扇和备用主扇,满足井下的供风要求,有效排放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12、必须按煤矿的生产能力安装相匹配的瓦斯抽放泵和备用功泵。以便支井下瓦斯有效抽放。

13、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禁止放明炮、糊炮。必须使用煤矿合格的爆破器材。禁止使用明接头和裸露的放炮线。

14、局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使用阻燃电缆、阻燃起风筒,减少可燃物,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凡是入井人员必须配带自救器。

第四节 矿井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

1、落实好顶板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工作面支护和采面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如采面顶板不易垮落,应采取强制的放顶措施。

2、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岩层的重量,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应采用木垛支护。

3、工作中随时敲帮问顶,顶板必须背严、背实,如在做其它工序时弄倒支架就立即恢复。

4、掘进上、下平巷时不破坏复合顶板:控制采高使岩层冒落后超过采高;尽量避免上、下平巷与工作面斜交。在工作中切眼附近空顶区内要支护完整,灵活地应用戗棚,使它们迎着岩体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5、支护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在采掘过程中要及时有效地支护顶板,维修巷道时,要从外向里逐架进行。无论掘进还是维修都江堰市必须搞好前探梁超前支护。

6、根据岩石的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随时处理好危岩。严禁空顶作业。必要时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关键时还要打丛柱以突然来压。

7、随时更换断梁折柱的棚架,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最适应。

8、注意选用棚架材料质量与规格,保证棚架有足够的强度。

9、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必须随时敲帮问顶。

10、采煤工作面不得留伞檐,并且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使用和备用的材料型号性能必须相同。还必须定期校检,校检后的使用时间不能超过8个月。

11、工作面的浮煤应清理干净。严禁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如遇底板松软支护单体支柱时应采取穿鞋措施增大与底板的接触面。

12、在回柱放顶前必须对安全工作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第五节 矿尘防治措施

1、煤层注水,利用钻孔将压力水注入即将回采的煤层中 增加煤体内部的含水量,从而可以先湿润煤体,减少开采时产生的浮尘。

2、湿式作业,在工作面使用电钻和风钻打眼时区,将压力水经过钻杆中间的水孔送到煤眼底部,将煤粉或岩粉湿润后从炮眼中冲洗出来,达到降尘的目的。

3、水炮泥,在炮眼中装填特制的水炮泥,放炮后起到降尘、降温、净化空气等。

4、通风降尘,用清洁的风流不断的稀释和排出空气中的粉尘,从古到今防尘角度出发,最佳排尘风速16—2m/s。

5、喷雾洒水,安装防尘水管,将空气中的浮尘降下来,降水量低空气中粉尘浓度,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6、冲洗煤尘,用水经常冲洗煤尘容易沉积的地点。包括巷道帮、顶、底,工作面、回风巷道等地点。

7、加强管理,提高防火意识,防止放炮火源,严格爆破协程,防止电气火源和静电火花,防止摩擦和撞击火花。防止一切火源,杜绝煤尘爆炸。矿井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

第六节 矿井爆破事故防治措施

1、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煤矿许用的炸药和电雷管。严禁穿化纤衣服的人员接触爆破材料,炸药雷管必须分开运送,分别储存,坚持领退制度。

2、装药前认真检查爆破点,如发现空顶距过大、支架有损、20米内瓦斯超限,巷道堵塞3分之一以上、炮眼内有异 常、温度变化大、煤岩松散、可能穿老空区等情况时严禁装药。

3、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地点爆破时。20米内应进行洒水降尘,装药前运出爆破点的电器设备,切断电源、放炮线和电缆必须分开悬挂,雷管脚线严禁和任何导电物体接触。

4、严格执行放炮制度,在交叉口或其它可能进入爆破点的巷道内设置警戒,放炮结束后方能撤除警戒。

5、按规定装药连线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脚线纽结成短路。煤眼封泥应用水炮泥,剩余炮眼应用粘土作炮泥,严禁用可燃物品作炮泥。

6、装药、联线、放炮必须由放炮员一人操作,放炮前必须清点齐人员后,方可把钥匙插入放炮器。并发出放炮警号5秒后才可起爆。

7、放炮后,必须待炮烟散尽后方能进工作面。首先检查顶板、支架的完好情况后,方可进行其它作业。

8、如出现瞎炮,先取下钥匙,将回线摘下扭成短路。瞬发雷管5分钟,延期雷管15分钟后,方可沿线检查。确认属瞎炮后,原瞎炮眼0.3米外重新平行打眼装药放炮。严禁采用其它不正确方法处理。

9、巷道贯通放炮时必须检查两处的瓦斯情况,通风情况、支架情况符合规定方可放炮。并且两处都要安置警戒,当贯通距离只有20米时,必须停止一头的作业。

10、穿老空区放炮15米前必须查明老空区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贯通老空区时,所有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点,放炮后查明“老空”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才能恢复工作。

11、接近积水区放炮时,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排水措施,方可放炮。

12、石门揭穿突出煤层进行震动爆破工作,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畅通的回风系统,爆破前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其他人员作业或通过。在进风侧巷道中,必须设备两道反向风门。震动爆破应一次全断面揭穿或揭开煤层,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必须按震动爆破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第七节 矿井电气设备故障防治措施

1、严禁违章带电作业、安装、检修、搬运电气设备。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必须安装“三大保护”并且保护装置要可靠有效。

2、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配电室做任何事情,在处理电器设备的故障时必须挂上警示牌。

3、不能使用超过127V的手持电煤钻,远距离控制线路和额定电压不超过36V,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严禁直接接地。

4、电缆悬挂高度必须高于矿车0.2米以上,禁止与通讯 线、信号线混挂,并且悬挂要整齐。任何线路的接头严禁出现“鸡抓子、羊尾巴、明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接线合。

5、维修电气装置时应使用保安工具,穿戴绝缘服、绝缘帽、绝缘手套、绝缘鞋。

6、电气设备的配套装备应相互匹配,并且定期检查、维修、预防保护装置失效。

7、防止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进水、老化造成绝缘能力下降;防止电缆受到挤压、砍砸、过度弯曲、铁器划伤而出现裂隙;防止电器设备超期或长期过负荷运行;防止在操作过程中人为造成短路或导电体遗留在设备内;防止电缆接头不牢固等原因造成漏电。

8、煤矿井下必须使用矿用防爆性电气设备。禁止操作过程中造成人为失爆。

第八节 矿井运输提升事故的防治措施

1、严禁机车上或任何车辆之间搭乘人员,严禁吊车、爬车、跳车或放飞车。

2、人力推车时必注意前方,发现有人或接近岔道、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必须发出信号。同方向推车坡度在5‰以内,两车间距不小于10米,5‰—7‰不小于30米,7‰以上严禁人车推车。

3、机车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擅自离岗,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岗位责任制。定期检修机车的各个部位,严禁带病 运行。

4、设置可靠的防跑车装置跑车防护装置实现“一坡三档”。

5、钢丝绳的净拉力应在实际拉力的2倍以上,每班绞车工必须检查3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次下放之前必须检查连环、插销是否到位,安全系数不得少于6,矿车之间连接和矿车与钢丝绳连接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装置。

6、严禁超挂牵引车数;严禁先打开挡车装置后进行挂钩操作;严禁矿车未到安全位置就提前摘钩;严禁在绞车松绳的情况下把矿车推到变坡点。严禁用不合格的物件代替保险作用的插销。

7、必须做到“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轨道、岔道质量要合格,安装要合理,道上无杂物,滚筒上钢丝绳头固定牢固,绞车工操作要准、稳、快。特别注意防止松绳冲击现象。

8、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矿用绞车和符合质量要求的钢丝绳,绞车工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第三章 处理计划

第一节 灾害处理组织机构 总指挥:廖安禹 副总指挥:徐廷述

成 员:杨代兴、唐益华、李世荣、官朋军、王真学、姜通华、谢纯高、叶世全、王孝成、王安模、王安刚、邓宴辉、杨成六、彭永超、唐祖江、谢顺才

第二节 各类事故的处理程序

1、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法定代表人、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协助抢救。

2、在处理事故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法定代表人、总工程师、县安监局和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技术矿长: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3)县安监局:在不影响矿长有效工作的原则下,参与抢救事故的指挥工作,并根据需要采取的措施,联系各矿、各单位抽调人员、设备、器材和物资等。

(4)副矿长:根据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

(5)救护队长:对救护队的行动作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的人员,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 事故处理。

(6)采掘队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对入井人员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

(7)通防队长: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通风有关措施。

(8)机电队长:根据矿长的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主要工作,并保证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和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9)矿值班员:负责记录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详细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总工程师,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有关人员到矿办公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灾害地区的人数。

(10)考勤和矿灯发放负责人: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的矿灯、自救器编号,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姓名,并迅速报告矿值班室,对没有持有指定的副矿长签发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放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

3、灾害处理组织机构的全体人员必须随时检查和掌握矿井的“五大灾害”变化情况。

4、在采掘生产过程中,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若有自己不能处理的大隐患,必须及时向矿长或技术负责人报告进行处理。

5、矿井某地点若发生透水预兆或透水时,现场人员必须利用附近的电话报告调度室或矿长,矿长必须及时组织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先将所有受水威协地点的人员按避灾线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撤到安全地点。

6、矿井某地点一旦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必须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材及时进行灭火工作,同时应利用附近的电话及时报告调度室或矿长安排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7、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的管理密度,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和瓦斯事故的发生。

8、井下某地点若出现瓦斯超限或局部瓦斯积聚,值班矿长,安全员和瓦检员必须及时进行排放和处理,若确实不能处理时,必须及时报告矿长或技术负责人到现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瓦斯排放必须按照分级管理的制度进行,瓦斯浓度在3%以下,由矿组织人员按照矿井瓦斯排放措施进行排放,瓦斯浓度在3%以上时,必须由救护队人员进行排放。

10、排放瓦斯工作必须有电工参加,先将整个排放瓦斯回风系统的电气设备切断电源,工作面和回风系统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到安全处。同时,必须在所有通往该回风系统的巷 道交岔点往外5—10米进行站岗、截人后方可进行。

11、排放瓦斯时,必须均匀送风和进行点排,严禁一风吹,要确保在全风压第一交汇排放出来的瓦斯浓度在1.5%以下。

12、瓦斯排放结束后,必须观察半小时,并经安全员、瓦检员进行检查,确认工作面和回风系统的瓦斯浓度和其它有害气体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以下时,所有参加排放瓦斯的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13、加强顶板的管理,各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顶板压力增大或顶板突然变破碎时,必须及时报告当班安全员和值班矿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14、若矿井内某作业地点有冒顶预兆时,现场指挥的安全员和值班矿长,必须先将该作业地点的所有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后,及时报告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15、各采掘工作面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支护质量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不能空帮和空顶作业,避免片帮和漏顶事故的发生。

16、强化防尘工作的管理,在风井口建一个水池溶量不小于200立方米,以满足矿井内各采掘工作面和洒水地点的用水量。

17、矿井内采掘工作面的防尘管必须安设到位,回采工作面的机头、机尾和装车点等都必须安设喷雾,随时进行洒水降尘。

18、定期对巷道进行冲洗,巷道内不能有2毫米厚的粉尘堆积,连续长度不能大于5米。

19、采掘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都必须配戴防尘口罩。20、岩石巷道掘进时,必须定行湿式凿岩,严禁打干眼子,掘进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21、矿井所有采掘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职业危害检查,随时掌握职工的身体健康情况,有无职业病的发生。

22、避水路线:

+280双连北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80水平双连南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45水平火夹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10花连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80水平双连回采工作面→采面回风巷→+320水平回风巷→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280水平火夹回采工作面→采面回风巷→+320水平回风巷→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80水平花连回采工作面→采面回风巷→+320水平回风巷→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3、避火灾、瓦斯灾害路线:

+280双连北掘进工作面→+280运输平巷→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280双连南掘进工作面→+280运输平巷→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245水平火夹掘进工作面→+280运输平巷→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210花连掘进工作面→+280运输平巷→+280车场→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280水平双连回采工作面→采面运输巷→+320水平回风巷→总回风上山→安全出口→地面。

+280水平火夹回采工作面→采面运输巷→+280运输平巷→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280水平花连回采工作面→采面运输巷→+280运输平巷→吊挂人车上山→下鹅湾行人平硐→地面。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篇2

关键词: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迁移式影响

地质灾害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文针对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愈发突出的边坡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探讨。自1999年至今,南京市连续多次发生了工程边坡失稳滑坡地质灾害事故,如燕子矶太平小区山体崩塌滑坡、古平岗滑坡、水西门市民广场防洪墙段滑坡、广州路与宁海路交界位置高层建筑工地深基坑坍塌、江浦区某边坡下滑导致上部建筑破坏等等。

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边坡的防治工作,保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和谐发展。

1 工程边坡特征

1.1 边坡分布特征

南京市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由削坡、岗地开挖等方式形成的路坡、河坡、深基坑等永久性或非永久性工程边坡,具有分布较广,数量众多且规模不大等特征。

1.2 工程边坡特点

天然边坡在长期的剥蚀、搬运后一般都处于平衡状态。而在目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为了扩大建设用地,会采取高位削坡的措施来达到目的。这就势必会打破天然边坡的原有平衡体系,使得坡体坡度变得更加陡直,临空面进一步增大,稳定性大大降低,如果不加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容易发生坍塌事故,特别是遭遇雨水冲蚀和浸润时,危险性更大。

1.3 边坡结构特点

南京地区工程边坡多数是单一结构的土质边坡,仅少数为土质和岩石组成的二元结构混合边坡。土质边坡由下蜀土组成,近水平产出,厚度数米到数十米不等。而下蜀土主要矿物组分是蒙脱石、高岭石等亲水矿物和石英、长石、云母等轻矿物。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土体的物理性能发生很大变化。夏季炎热干燥,使土体层龟裂,形成柱状节理,遇暴雨沿裂隙渗入,边坡土体湿化、膨胀,粘聚力、抗剪强度降低,重量增大,边坡的稳定性差。混合边坡上部为亚黏土、下部为岩石的二元结构和顶部土层厚度小、底部岩石层厚度大的特点,边坡的稳定性较高。

2 滑坡特征及类型

在南京市的工程边坡失稳事故中,所涉及的滑坡多数是土质边坡,且雨季是易发、多发时期。边坡失稳一般都是以势能释放为主。

在边坡事故中,很多影响是连锁反应所致,即迁移式影响。原来稳定的边坡在开挖一部分后,由于开挖部分未进行加固或未及时加固,开挖部分产生变形或破坏,产生的变形或破坏逐步转移,对临近边坡造成稳定性降低并产生变形甚至发生破坏的现象。边坡开挖造成的迁移式影响是由开挖部分影响的变形、破坏逐渐发展,并逐步对临近边坡造成影响。由于开挖坡体呈现局域性的应力应变集中,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时,其状态不能稳定,必然造成局部破坏使坡体发生应力释放、应力转移和应力调整,在临近区域所受到的影响最大,该临近区域超过强度值又发生破坏,破坏面不断延伸,这种过程继续进行,最后将有两种可能性:1)破坏面完全贯通,直接造成临近边坡也形成贯通面,坡体发生大规模破坏;2)破坏面没有完全贯通,在伸展到临近边坡某一区域后就停止扩展,其前方区域的应力应变均未超过强度值。考虑迁移式影响,对于滑坡特征及类型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3 影响工程边坡失稳滑坡的因素

3.1 自然因素

降雨是影响工程边坡失稳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雨季是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季节。大量降雨渗入土体裂隙,使土体软化膨胀,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自重和土体上建筑物荷载对边坡产生很大的侧应力,对滑坡可起到诱发和促进作用。

3.2 人为因素

不良工程作用是导致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1)高位切削坡脚,形成陡立的工程边坡,边坡的临空面增大,边坡失去平衡后失稳。

2)在陡立的边坡上或附近大量兴建构筑物,给边坡增加荷载。

3)边坡岗地上生活区没有合理的排水系统,使生活用水、降雨不能及时排出,长期浸泡土体,强度降低。

4)防范措施不合理,工程建设开挖斜坡时,没有按有关技术要求放坡,护坡墙位于滑移面之上,防滑作用不明显。

4 工程实例

4.1 实例一: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学斜坡地质灾害治理

燕子矶中学处在丘岗凹谷地中,南、北、西为岗地,地层主要由上更新统下蜀土粉质黏土组成,植被发育,岗面起伏不平,校区岗前段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坡,局部地段切坡后坡面陡直,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致使学校周围部分岗地斜坡在雨季常有小型滑坡发生,对坡下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保障学校及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色华东局华建总公司于2005年,通过针对性采取排水、毛石挡土墙及混凝土挡土墙、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和锚杆等方法对斜坡进行了加固处理。图1为现场挡土墙照片。

4.2 实例二:江苏科学宫一期工程A挡墙工程

江苏科学宫A挡墙工程位于石头城路江苏电视塔西侧,西临秦淮河,地处古林公园西侧的山坡上。该段边坡治理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南段15 m为原塌方段。该区护坡工程由预应力锚杆、混凝土挡墙、人工挖孔桩及树根桩等组成。华东局于1999年9月对此护坡进行施工,于2003年3月结束。图2为施工现场照片。

5 工程边坡防治措施及对策

首先是经济效益方面。在工程边坡防治中,对防治方案的选择,一般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作为择优标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工程边坡不放坡,采取高位切削坡脚,留下陡立的工程边坡。由此引发的事故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合理方案的费用,此类教训已经不胜枚举。其次是重工程地质勘察,轻地质环境评价误区;重地质灾害治理,轻地质灾害防治。各有关管理部门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非常重视,抓得及时,监管力度大。而对防治地质灾害的监管力度不够,在工程边坡防治方案的审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工程验收等重要环节上管理不严,出现了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防治方案说了算的被动局面,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措施。第三是管理误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完善组织架构,构建专业骨干网络;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这是加强管理必须要加强的方面。最后是技术方面,技术措施一定要科学合理、系统规范、针对性强。既要重视对边坡现状的分析研究,又要重视研究对边坡可能产生潜在影响的各种因素。工程边坡防治工程要纳入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之中,统筹安排。建设布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边坡的影响,边坡的防治措施也一定要满足工程布局对边坡的要求。

6 结语

工程边坡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后果也是严重的,甚至是长久的,但它是可以防治的。随着市场运作的规范化,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程度的提高,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地质灾害将被有效地防治,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将能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瑞.江苏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5):54-56.

[2]2007年度江苏省地质环境公报[R].南京: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7.

[3]刘国恩.南京市区工程边坡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江苏地质,2000,24(4):229-231.

[4]崔志勇,李为民,钟鸿.青海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预防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56-257.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篇3

关键词:娄底;开采沉降;滑坡;瓦斯爆炸;矿井突水

娄底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享有“江南煤海”之美誉,约占湖南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2011年全市煤矿开采企业全年产原煤1375.3 万吨,首次突破原煤销售产值百亿元大关,采煤业的持续发展,为娄底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娄底市保留矿井248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煤炭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娄底市多年来的粗放性、高强度开采、生态保护却未同步进行,导致生态破坏严重,打破了地质环境的原有平衡, 使地质环境所受影响和压力日渐明显, 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防治等有关问题愈加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其它环境问题[1]。煤矿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性是制约娄底市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能有效地反映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 是目前地质工作者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1 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类型

娄底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因此煤矿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也很多, 主要有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滑坡、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矿井突水、采矿废弃物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严重的危及到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

1.1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

开采沉陷是指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等破坏现象。

在娄底丘陵山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塌陷和裂缝,将诱发山体滑坡。而在村庄下方采煤,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致使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倾斜,甚至倒塌,从而危及村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开采沉陷会破坏地下水源,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為了防止矿坑涌水而进行的顶、底板疏水,使顶、底板承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二是开采后采空区塌落,使上覆地层产生位移,产生导水裂隙,破坏各隔水层。据有关资料统计,娄底市因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面变形极为严重,截至2011 年底,全市共产生塌洞(坑)约15000 处(个),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累计达到5200余亩,地裂缝22 条,地面沉降现象极为普遍。煤矿地面变形以冷水江、涟源及娄星地段最为集中,双峰、新化局部发育。据统计,冷水江市共有采空区1750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采空区地面塌陷有4000 多处,受损面积2900 公顷,造成1500 多栋房屋开裂,受灾人口达7000 余人[2-3]。

1.2 滑坡

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是产生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诱导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娄底市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百万元计。如冷水江市城西南约1.5km 处的浪石滩滑坡,1987年以来,浪石滩之上的侯家岭山体向南东(资水河床) 缓慢运动。同时,伴生地陷裂形变滑坡后缘形成一条长约2000m,宽5~100m,可见深度5~12m的大规模地陷裂带;严重危及冷水江市的安全,并对数家大中型厂矿和湘黔铁路构成威胁。

地面的塌陷不仅破坏了城镇和乡村建筑物、交通和水利工程设施等,而且改变了土地条件及其资源价值,使得大面积的土地丧失使用性。如新化县温塘崩岩山1942 年由于采煤活动淘空坡脚,使斜坡失稳,悬崖崩落造成12 人死亡和20 间民房全毁;煤矿排放的废渣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内,这些松散物质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区改变了区域的地表水系格局,破坏地表覆盖和山体,加剧水土流失,大量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坡面山体,裸露和松动的土壤、岩屑极易遭受侵蚀,因此造成的土地破坏、农田被压、河流淤塞和交通受阻等问题突出。全市各类煤矿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10667 公顷,水土流失总量约64 万m3,其中农地流失占28%,林草荒地占72%。

1.3 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

煤矿瓦斯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沼气。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沼气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井巷、设备的严重破坏,并会扬起煤尘,形成连续爆炸,随之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发人员的继续伤亡,是煤矿事故中破坏性很强的重大灾害事故,如娄底市1993年晏家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2人,巷道摧毁严重,现场惨不忍睹。

另外娄底市保留248对矿井中,突出矿井128对,占矿井总数51.6%,灾害非常严重,可以说瓦斯突出事故娄底市煤矿“第一杀手”,如2005年资江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0多人,突出煤量达1000多吨。随着娄底市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强度的加大,突出灾害程度越来越大。无论是从经济上看,还是从人民的人身安全来看,瓦斯灾害的防治都是刻不容缓的[4]。

1.4 矿井突水

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 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迅猛、瞬时涌水量大、损失巨大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如2008年冷水江市金胜煤矿突发涌水,死亡6人,事故非常惨重;另外娄底市晏家铺矿区一些煤矿井下存在大量溶洞水,且矿井大都是带压开采,严重制约煤矿安全发展。

1.5 其他灾害

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废水的排放等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有抽放瓦斯、燃烟煤气和烟尘污染等对井筒破裂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 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如开采深度的增加, 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底鼓; 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 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乱挖乱采等, 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 有的煤矿片面追求利润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 摈弃常规, 如开采保安煤柱、求近避远, 结果会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

nlc202309010801

2 预防对策

2.1 高度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关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关爱职工生命的理念,真正把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 加强查明矿区地质状况预防

地质状况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采掘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動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认真开展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谋划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做好灾害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2.3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地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监测技术日趋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地质灾害的位移监测方法均可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监测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检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对促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2.4 加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是相当严重的, 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达到预防减灾的目的。矿区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与许多地质采矿因素有关, 如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开采深度、采区尺寸、采煤方法、松散层厚度等。不同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往往差异较大, 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亦有区别。因此, 各矿区应积极进行开采沉陷预测预报,在已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 定期、重复地测定观测路线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对观测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所在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预计、预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及设施的破坏程度。根据待采区域开采沉陷预计数据及其破坏程度,可综合采用减缓地表沉降技术来减轻地表下沉和破坏。减轻地表下沉的有效开采技术主要有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冒落条带法、充填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 同时地表有建筑物的可辅以地面建筑物维修加固。

随着矿区煤炭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塌陷、破坏的土地日益增多,矿区土地的大面积塌陷,不但给矿区带来严重的环境灾害,而且使农田荒芜,农民少地或无地,因此必须对采煤塌陷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治理时应根据现场的塌陷状况及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对塌陷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措施。

2.5 加强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预防

为了防止瓦斯聚集引起的爆炸,首先要加强通风管理,增加有效风量,“以风定产”,降低瓦斯浓度,避免其达到某一浓度时引起的爆炸,各采区和各工作面都应该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对于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还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对于瓦斯突出的预防,矿井要严格执行“煤与瓦斯防治突出管理规定”,加强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优先开采保护层,强化“预测预报、抽采达标、管理有效”的瓦斯防治体系。

2.6 加强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主要指的是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是煤矿重要的灾害之一,不容忽视。因此对其预防要做到详细调查、充分准备、细心观察、坚决处理。首先要对井田周围的老窑及采空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将获得的开采范围、积水量、警戒线等数据准确地标注在图纸上;其次要注意出水的征兆,当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巷道出现雾气等出水征兆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在对井筒的位置选择上要避开河床及受洪水影响的地段,为了防止河流及洪水灌入井下,要在工业广场设置挡水墙、构筑防洪沟等设施。

3 结束语

煤炭作为娄底市的主要能源,随着娄底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向深一步发展,由此带来的地质灾害也将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防治,保证娄底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梅,曾勇.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3):29-32.

[2]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 2000.2.24.

[3] 殷国华.娄底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2011,23(5):149-154.

[4] 郑颖平,赵志根.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经济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5(8):243- 244.

[5] 韩子夜,薛星桥.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38- 141.

2017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篇4

沙吉海煤矿2010年(初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沙吉海煤矿处在基建时期,2010年三个井筒掘砌工程、工广建筑等地面工程将全面展开,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到水、火、冰冻、机械、电器伤害、煤气中毒与中暑等灾害的威胁,为了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到事先控制,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及时地进行救援工作,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一、救援组织

矿井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王金良 副组长:赵术江 成 员:矿班子及全矿各部室专工以上管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安监部,马玉兴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组织工作。

另外,各施工单位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组织,具体成员由各单位拟定,报沙吉海煤矿安监部备案,应急救援以各施工单位为主,沙吉海煤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起辅助、协调、组织作用。

二、管理规定

1、矿井必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救援模拟演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向上级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如何使用各种防护用具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灾区人员如何撤退;如何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工作等。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2、救护工作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能起到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并一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抗险救灾,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

3、为了确保发生事故顺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级救援组织必须按照预案要求,对指挥人员、各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和职工进行应急救援相关

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现场指挥人员的培训、操作人员的培训、救护人员的培训及灾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等。

4、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应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矿技术负责人、安监部经理及与抢险救灾有关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对事故灾害的后果预测和评估。

5、事故应急救援单位在总指挥的调动下立即赶到救灾事故现场,迅速完成各自的职责和抢险救灾任务。

6、应急救援行动中,听从总指挥部统一调度,各有关单位相互协调,救援工作迅速而有秩序,杜绝相互影响和干扰事件的发生。

7、应急救援中各单位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等必须及时到位,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8、在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要以保护生命和重大财产损失为主要任务,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9、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10、任何人必须听从指挥中心的决议,不得擅自主张改变救灾方案或擅自行动,一旦有问题,必须征求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实施。

11、汇报事故时要把矿井的名称、详细地点、事故性质、遇险遇难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详细说明。

12、事故救援工作结束后,在公司及上级主管安全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恢复现场生产工作。

13、必须配备救护车,司机专人值班。

三、灾变事故处理组织及反馈顺序

(一)、灾变事故反馈顺序

事故发生地点人员或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安监部及矿有关领导汇报。

第一、安监部接到事故汇报后,要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救护队、副总工程师。

第二、矿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公司总经理及有关领导。

(二)、灾变事故处理指挥系统

1、指挥部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副矿长、副总工程师

指挥部成员:根据灾害类别由矿长指定。

2、前线指挥部

根据事故具体情况,设在处理事故的安全地点,具体成员、地点由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指定。

四、处理灾变事故有关人员的职责

1、矿长:是处理灾变事故的全权指挥,在矿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和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指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变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3、副矿长: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事发地点出入人员数量。

4、矿山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

5、安监部经理: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计划,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6、工程部经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7、矿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及时下达指挥部命令,随时统计掌握灾害处理情况。

8、综合部及各部门负责人都应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负责完成各自的任务。

五、矿井建设情况

1、总体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1)2010年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集团公司总体战略,以井筒建设为中心,土建、机电安装工程全面展开,以科学现场管理为保障,力争超额完成公司部署的各项目标。

(2)2010年工作思路:全矿积极参与矿、土、安工程,开展“保全程安全、创一流工程、争一流速度”的工程竞赛活动,全面推进沙吉海矿井建设。

六、危险源评估与监测

1、危险源评估

我矿目前施工的均为煤矿建设工程项目,由于煤矿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各种自然灾害较多,危险源在各个施工项目均不同程度存在,一般危险源各项施工目普遍存在,重大危险源(能导致火灾、爆炸、水害、坠落、片帮等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在各个项目中存在的程度不一,有的项目存在2-3种,有的项目存在5-6种重大危险源均存在。

2、危险源的监测与管理

(1)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与应急计划,各施工项目部每月组织由领导、安全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业人员三结合的危险源调查小组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2)固有危险源监控管理可采用消除、控制、防护、隔离、保留和转移等方法。

(3)对人为危险源监控管理要采取防止人的行为失控的技术措施(如用机械代替人操作、人机环境匹配、冗余技术、连锁装置等)和防止人的行为失误的管理措施(如警告标志、教育培训、标准化作业、管理失误的控制等)。

(4)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定人、定责、定源”的原则,对不同地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分别确定监控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危险源在哪个岗位,其岗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就是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检查;危险源不是一个岗位管理的,由所属班组、车间负责日常管理和检查,责任人就是相应的班队长、车间主任;重大危险源有项目部主管领导为定期监督检查的责任人员。

七、具体措施

在预防和灾害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积极配合,采取以下措施。

(一)火灾

油脂库、钻塔、电气设备、电焊场所、生活区、办公区、仓库等易发生火灾。

1、预防措施:

(1)、易发生火灾的部位,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2)、严禁将易燃物品存放在车间内。

(3)、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易发生火灾的部位,严禁在易发生火灾的部位点火和吸烟。

(4)、车间内和生活区域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灭火工具(如砂箱、灭火器、消防栓、消防锨等)。

(5)、防火部位要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以免温度过高。

(6)、防火场所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安全的有关规程规定。

(7)、定期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并做好记录。

2、应急措施:

(1)、任何人一旦发现施工现场着火征兆时,应采取最快的传报办法汇报有关领导,并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附近的条件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 5

接灭火。

(2)、设法侦察火区,确定火灾的性质与规模,以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尽量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火势大且无法控制时,要立即拨打“119”进行救援。

(3)、通过广播、电话、喊话等方式,向受火灾威胁区域内人员发出警报。尽快疏散人员,组织抢救人员和物资。同时,要维持好秩序,防止人员拥挤,如人员自身着火时,要尽快扑灭,迅速撤离火场。

(4)、具体灭火方法:电气设备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灭火或用黄砂灭火;油脂火险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黄沙等物资灭火,不可用水灭火;生活设施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灭火;其他火灾应在搞清火险类型后采用适当的方法灭火。

(二)水灾

沙吉海矿属低山丘陵地貌,主要水灾是在井筒掘砌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在在5-8月份的降水也将直接威胁我矿的生产安全,因此,应预先制定水灾预防应急处理措施。

1、预防措施

(1)、在雨季来临前,要成立以矿长、总工程师为首的防洪领导小组和以机关、机电科组成的防洪抢险小组,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

(2)、勘探施工现场周围的地势情况及其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确定突发水害的撤离路线。

(3)、将有关的生产施工设备垫高,在条件允许,必要时可修筑临时挡水围堰,已备临时内涝水害。

(4)、设立防洪抢险工具专用库,备足各种防洪专用工具和物资,并指定专人保管。

(5)、对地面排水沟要彻底清涝,损坏的盖板要及时修复,确保汛期畅通无阻。

(6)、检查防雷电设备,维修好通讯和供电线路,施工现场要安装水泵,已备急需时排水。

(7)、雨季到来之前,避雷器、高压电缆、高压电机等机电设备必须按《煤 6

矿电气试验规程》的要求做好试验。避雷器必须按期服务,排水设备要保证达到规定要求。

(8)、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必须排专人检查井筒周围是否有渗漏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9)、在井筒掘砌时,井口要备齐足够的黄泥袋,必要时井口周围应构筑挡墙和防洪水沟,以确保井口安全。

(10)、在井筒掘砌时,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筒。

2、应急措施

(1)、各施工单位接到地方政府或相关方的有关降雨或水情灾害通知或预报时,应及时报告沙吉海煤矿的有关领导,说明降雨或水情灾害的通知内容。同时,做好抵御灾害和撤离现场的准备工作。(2)、沙吉海煤矿的有关领导接到通知后,要尽快通知应急领导小组,迅速调集防洪抢险小组,携带抢险工具、设备赴灾害现场组织抢险。

(3)、施工现场如遇大雨、洪水淹没,无法正常生产时,现场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按照预定的撤离路线撤离,可以携带的贵重物品应携带转移。(4)、撤到安全区域后,应清点人数,确定所在位置,并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及当地政府或相关方。

(5)、撤离前应做好以下工作:切断电源、关闭运行设备、施工钻具、孔内的全部钻具提拉到孔外等。

(三)、机械伤害事故

1、预防措施:

(1)、新工人、实习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方可单独操作。

(2)、严格交接班、岗位责任制度。现场作业人员着装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做到“三紧一严”,严禁在运转的皮带附近穿脱更换衣服,不准穿拖鞋、凉鞋和赤脚。严禁酒后上岗、班中喝酒。

(3)、机械设备启动前应组织作业人员对机场安全设施认真检查,合格后方 7

可启动。机械设备启动时,必须事先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设备运转时,不得进行部件拆卸、修理、更换和擦洗,不准站在机体上作任何工作。

(4)、传动皮带应连接牢固,不准戴手套摘挂皮带或打皮带油。严禁跨越皮带,禁止用铁棍、木棒或其它物件摘挂皮带。传动皮带运行时,禁止将工具或其他物件放在传动皮带和防护罩及活动工作台上。

(5)、为防止泥浆泵安全阀打出伤人,安全阀位置应尽量安装在工作人员活动量少的地方。操作人员分水时,必须避开安全阀打出范围。

(6)、钻机钻进时水接头应设有导向垂直装置,不得直接用手扶持水接头及高压胶管。泥浆泵工作时,禁止拧卸接头。

(7)操作升降机,思想要集中,不准离开,不准东张西望,不准与别人谈话。与机前、塔上作业人员密切配合,注意提引器的运行状态,以防碰挂台板、栏杆、摆管器、水接头等,下降 提引器时,防止伤人。

(8)、在扩孔、扫孔、扫脱落岩心和在溶洞、松散复杂地层钻进时,必须由机、班长亲自操作,应用升降机吊着钻具,在松卸卡盘或导杆时,要刹住升降机。(9)、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一个扭矩内的断丝数不得超过22个(如扭拧方向一致,则断丝数不得超过11个)。缠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得少于5圈。(10)、打锤者应立于扶钎者的一侧,不得面对面的操作。锤子的起落处禁止站人。

(11)、在传递工具时,严禁随意放置、禁止投抛。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造标、拆标作业中严禁攀登横梁,所用的绳索要结实,禁止使用断股或未经检验过的绳索,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停止作业

(12)、处理供电线路故障时,严禁供电,故障排除后,应与故障处理者联系确认安全后方可供电。进行漏电检查时,作业人员不得触及导线裸露处和电极。雷电时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13)、工作场所夜晚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所有电器和仪器均须有接地装置,并保持插头、插座周围干燥清洁。

2、应急措施

(1)、施工人员伤亡的发现和报告

施工现场发现施工人员伤亡时,发现人员都应立即将人员伤亡发生地点、伤 8

亡程度、伤亡人数等,详细地报告给施工单位及沙吉海煤矿有关领导,同时拨打专业救助机构电话求助。施工单位及沙吉海煤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援。(2)、现场急救

1)、迅速使受伤者脱离致伤源。如肢体被卷入机器,应立即停止机器转动,将肢体小心移出,必要时立即拆卸机器,移出受伤肢体。

2)、积极防止休克。受伤者遭受损伤后,应注意是否出现休克,根据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估计到可能会出现休克时,就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以防休克的发生。防止发生休克尽量减少搬动,使之静卧,给与适量的止痛剂及镇静药,保持呼吸道畅通控制大出血。包扎严重开放性伤口和固定骨折等简单处理。已发生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积极进行防休克及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等抢救措施。

3)、现场止血。按出血量的大小,性质和部位的不同,进行暂时压迫止血。4)、现场止痛。严重损伤,剧烈疼痛,应及时给与止痛剂及镇静药。5)、骨折和脱位处理。骨折现场处理在于预防休克,防止再损失,减少感染,为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6)、现场创口处理。以防止再污染为原则,用消毒敷料或卖钱清洁布料进行包扎。

7)、根据伤情轻重,经现场处理后,迅速转送医院,途中应保暖,注意防止休克密切关注受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创口等情况,尽量减少途中颠簸。

(四)、触电事故

(一)人员触电事故的处理

1、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即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护自己。

2、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掉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用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着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脱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3、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用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4、伤员脱离电源后,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醒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5、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6、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1、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如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停送电制度、倒闸操作制度等。

(2)、加强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查,使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工作。(3)、对容易接触到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防护罩或架围栏,使人体不能接近。(4)、带电裸导体应按规定安装在一定高度,防止人身触电。

(5)、加强对电气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6)、各施工单位的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7)、挂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连接要可靠,不准缠绕,拆接地线时程序与此相反。

(9)、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

(10)、电缆应敷设在水沟中或深埋地下,以防砸碰,并在地面有明显标志。(11)、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2、触电事故的紧急处理

(1)、发生触电事故,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关闭电源开关,以断绝电流。

2)、切断导体,以断绝电流。若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或根本无电源开关,可用绝缘物握住刀柄或剪刀把,切断电线。

3)、抢救触电者离开电源。如找不到电源开关,又无绝缘锐利的工具切断典型,可用干燥的木棒 竹竿 拐杖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使其脱离电源。注意不要将电源线挑到别人身上。

4)、如果上述三种方法无效,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干燥的草绳 布带等套在伤者的身上,将触电者从电源拉开;或用干燥的厚衣服去直接接触伤员干燥的衣着部分,将其拉离电源。

5)、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要注意不要使伤员摔伤,尤其在高处触电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6)、救护人员切勿用手直接与触电者肉体接触,以免也发生触电。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及时果断地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使受伤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

1)、脱离电源后,立即使之凭卧,迅速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异物,解松衣扣,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 心跳停止,应迅速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2)、在急救中不可滥用强心剂,应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途中要继续进行急救处理。

3)、局部电灼伤,可按热烧伤进行处理。

4)、如合并有其他损伤时,应根据情况同时进行处理。

(五)、煤气中毒与中暑急救

1、发生煤气中毒时应迅速组织抢救

1)、应将房内门窗尽快打开,并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对患者注意保暖。

2)、中毒轻微者,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卫生所急救。3)、中毒较重者,如有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

4)、中毒已停止呼吸者,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想办法通知医生到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应做到医生认为可以停止为止。

5)、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急救。6)、对抢救中毒者的环境应保持清静。

2、中暑急救

1)、先兆中暑,首先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和阴凉处,安静休息,擦去汗液,给予适当的凉茶、淡盐水或其他含盐的清凉饮料,也可适当选服人丹、解暑片、霍香正气丸、十滴水等。

2)、轻症中暑,除按先兆中暑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预兆的,要给以补充水和盐损失的措施。并迅速通知医院人员进行急救。3)、重症中暑,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急救。

(六)、立井防突水

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过含水层时,必须进行超前探水,在井筒穿过含水层时,采用如下方案:

1、当井筒施工距含水层位置10m时,进行打钻探水施工,钻孔深8m,一探一掘。

2、通过探水孔判断涌水量,当涌水量大于30m3/h,则需要工作面预注浆施工。在探水孔位置装孔口管和高压阀,通过探水孔注浆。

3、必须配置大流量、高扬程排水泵,严防井筒突水淹井。

(七)、立井防坠

(1)立井提升与防坠是矿建施工安全的关键,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负责。

(2)立井井口必须用栅栏围住,人员进出口设栅栏门。封口盘和井盖门必须坚固严密,并采用不燃性材料。封口盘上所有的缝隙均应用橡胶板或麻袋封严,盘上的洞口要加盖。

(3)提升装置各项保护必须齐全并按规程要求定期试验,其中脚踏制动、防过卷、限速保护要每班试验并记录,保证灵敏可靠;提升绳及其连接装置必须每天检查并记录,要保证绞车司机双人双岗。

(4)乘吊桶或随吊盘升降时,蹬高作业、在吊盘上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保险带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使用的工具必须拴留绳和防止掉扔物料。保险带必须定期按规定试验,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发现损坏时,必须及时更换。

(5)绞车司机、井上下信号工、把钩工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作业。

(6)冬季施工进风井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除冰防坠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7)井口棚内、吊盘上要保持清洁,不准堆放杂物。封口盘、吊盘上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留绳,各种管线、电缆要敷设牢靠。

(8)加强吊盘管理,吊盘周边及各种孔洞必须封堵,吊盘连接螺栓要定期检查,每次放炮和浇灌砼后要及时清扫吊盘和模板,防止坠物伤人。

(9)吊桶提升到地面,待井盖门关闭、吊桶停稳后,人员方可进出吊桶。严禁使用底卸式吊桶升降人员。

(10)使用临时罐笼提升时,临时罐笼必须装设可靠的防坠器,并要采取断绳保护和防止蹲罐的措施,井口、井底设安全门。

(八)、立井防片帮

(1)先用小断面掘进再开帮的方法,减少井帮暴露时间。(2)对于积水较多的工作面采用挖掘超前小井的方法来通过。(3)对于片帮较严重的井帮采用挂井圈、背板、喷射砼来通过。(4)井筒施工要根据岩层稳定情况合理选择掘砌段高,尤其在立井深厚粘土施工时,空帮时间不得超过18小时,防止发生片帮事故。

(5)在工期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施工速度,待井帮壁达到要求强度厚度后再恢复正常施工。

(6)人员进入工作面首先要安排专人找掉活岩危石,工作中也要注意观察,经常检查;套壁时必须清理外壁冰块,严防掉冰砸人。

(9)打眼放炮必须按爆破图表施工,多打眼、少装药,以减少对围岩的破坏,保证井筒成型规整。

(九)、地面事故

矿井建设期间,地面建设高处作业及脚手架事故也是经常发生。

1、高处作业防护措施

(1)、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外脚手架和工具式脚手架的高处作业防护。凡高度在4米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固定3米宽的水平网(高层建筑物支固定6米宽双层间),网底距下方物体表面不得小于3米(高层建筑物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每隔四层还应固定一道3米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米,并且外沿明显高于内沿。无法支搭水平网的,必须逐层设立网全封闭。支搭的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2)、建筑物出入口防护。

建筑物出入口应搭设长3-6米,宽于出入通道两侧1米的防护棚,棚顶应铺满小于5厘米的脚手扳,非出入口和通道两侧必须封严。

(3)、临近施工区域的防护。

临近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威胁的地方,必须搭设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

(4)、高处作业用凳及脚手扳要求。

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应牢固,两凳间需搭设脚手扳的,间距不得大于2米。

(5)、高处作业严禁投掷物料。

(6)、高空作业坚持佩戴保险带、保险绳等防护用品。

2、脚手架事故征兆及处理

(1)、早期征兆及处理

1)、征兆:一侧立杆基础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立杆上部明显向一侧倾斜,连墙件有初期的拉压或剪切变形。

2)、处理:a、设专人并采取可靠检测手段对发现的征兆进行日夜监视,尽快确定其是否在向前发展的速度如何?b、认真研究征兆的发展情况,确定需要采取的处理措施,并立即安排实施。

(2)、中期征兆及处理

1)、征兆:早期出现的变形迅速扩大,架子上部出现晃动、立杆根部明显脱离其支垫物或位置。

2)、处理:a、确定排险措施和保护措施,并立即实施。b、在确定不能有效制止征兆继续发展时,应安排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以及设备和物品。

(3)、晚期征兆及处理

1)、征兆:上部急剧向外倾倒,并伴发异常的响声(多为杆件、连接件破坏时的伴发声)。

2)、处理:a、发出紧急警令、信号。b、停止一切排险人员,迅速撤离人员。

(4)、事故处理

一旦出现有人员、设备被埋、压等现象时,应迅速发出紧急警令和信号,14

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由外及里,由上及下,尽快救护伤员,抢救财物,确保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十)立井提升与防坠

(1)立井提升与防坠是矿建施工安全的关键,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负责。

(2)立井井口必须用栅栏围住,人员进出口设栅栏门。封口盘和井盖门必须坚固严密,并采用不燃性材料。封口盘上所有的缝隙均应用橡胶板或麻袋封严,盘上的洞口要加盖。

(3)提升装置各项保护必须齐全并按规程要求定期试验,其中脚踏制动、防过卷、限速保护要每班试验并记录,保证灵敏可靠;提升绳及其连接装置必须每天检查并记录,升降人员时要保证绞车司机双人双岗。

(4)乘吊桶或随吊盘升降时,蹬高作业、在吊盘上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保险带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使用的工具必须拴留绳和防止掉扔物料。保险带必须定期按规定试验,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发现损坏时,必须及时更换。

(5)绞车司机、井上下信号工、把钩工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作业。

(6)冻结段施工要经常检查,清除井壁冰块;冬季施工进风井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除冰防坠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7)井口棚内、吊盘上要保持清洁,不准堆放杂物。封口盘、吊盘上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留绳,各种管线、电缆要敷设牢靠。(8)加强吊盘管理,吊盘周边及各种孔洞必须封堵,吊盘连接螺栓要定期检查,每次放炮和浇灌砼后要及时清扫吊盘和模板,防止坠物伤人。

(9)吊桶提升到地面,待井盖门关闭、吊桶停稳后,人员方可进出吊桶。双吊桶提升时,井盖门不得同时打开。严禁使用底卸式吊桶升降人员。

(10)使用临时罐笼提升时,临时罐笼必须装设可靠的防坠器,并要采取断绳保护和防止蹲罐的措施,井口、井底设安全门。

(十一)一通三防

(1)认真落实总工程师“一通三防”责任制,总工程师要亲自负责突出煤层施工的防突工作。

(2)井巷施工时,要配置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设备、设施要满足施工需要,风筒要按规定悬吊或悬挂,风筒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符合要求。要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瓦斯检测、预报制度和瓦斯检查牌板,配齐专兼职瓦斯检查员,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加强瓦斯监测检查工作,严禁空班、漏检,做好通风日报、月报工作。瓦斯矿井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必须每日审查瓦斯日报并签字。

(3)加强机电设备防爆管理,杜绝电器失爆现象。严禁随意停开局扇,防止无计划停电、掉电。石门揭煤及瓦斯矿井煤巷、半煤巷施工必须设置风电、瓦斯电闭锁。

(4)井巷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写防治突出措施,经上报审批后严格按措施组织实施,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施工队干部、工人贯彻并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突出预兆和防治突出基本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揭穿突出煤层时,必须成立处和项目部两级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按安全措施或应急预案备齐各种防护设施和救援设备。施工时,工作面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必须坚守岗位,时刻检查瓦斯,掌握突出预兆。当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检员有权停止作业,并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同时报告有关领导。

(十二)井帮管理

(1)严禁空顶作业,架棚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锚喷支护必须采用一掘一锚一喷,支护紧跟迎头。

(2)打眼放炮必须按爆破图表施工,多打眼、少装药,以减少对 16

围岩的破坏,保证巷道成型规整。

(3)人员进入工作面首先要安排专人敲帮问顶,找掉活岩危石,工作中也要注意观察,经常检查。

(4)严禁打穿皮锚杆,严禁将活岩危石用喷浆覆盖;

(5)过断层破碎带或巷道来压,要及时更改支护方式,加强支护。(6)井筒施工要根据岩层稳定情况合理选择掘砌段高,尤其在立井冻结段深厚粘土施工时,空帮时间不得超过18小时,防止发生片帮事故。

(7)各施工项目必须备有两个以上鸭嘴式千斤顶,以备大块矸石压人时顶石救人。

5、火工品及放炮管理

(1)炸药库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火工品帐目要健全并长期保存,帐卡物相符,台帐规范,做到日清、月结。

(2)库房必须按要求设置防盗门、报警信号,双人双岗。(3)井下炸药、雷管临时存放地点要符合安全要求,炸药、雷管分别装箱上锁。严禁私自携带火工品上井。雷管发放必须按编号记录到人。

(4)放炮工作必须由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5)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杂散电流,预防早爆、拒爆、缓爆,处理瞎炮必须按规定进行。

(6)放炮警戒距离、贯通警戒,装药联线、验炮等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十三)安全用电

(1)制定安全用电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非专职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2)使用的电气设备及其附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电气设备及线 17

路的安装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各类电气设备必须按规定放置。按要求加设防护罩或加栅栏隔离,防止人员接近,设置设备标识和警示牌。(3)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在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符合防爆要求,杜绝失爆现象。

(4)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身触电和引起其他事故,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安全电压。

(5)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停电检修时,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悬示牌,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制度。

(6)加强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查,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下工作。

(十四)防治水害

(1)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加强对水文地质资料的预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2)配备的排水设备必须满足井巷最大涌水量的排放要求,并要有完好的备用设备。

(3)井巷通过含水层前,要制定安全措施采取有效的治水方案。注浆堵水时,其管路必须安设防喷装置。

(4)地面变电所、绞车房等主要车间要在雨季来临之前,提前做好防雨、防龙卷风工作,排水沟要保持畅通,要备足排水设备和管路,保证排、泄水能力。

(4)基地老旧房屋在雨季前,认真检查维修,防止房屋漏雨和倒塌造成损失。

(十五)防火

(1)井口棚及其附近20m、井下杜绝使用明火,井口棚内、井下确需使用电焊、气焊、喷灯等明火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审批 18

后严格按措施作业。

(2)井口棚、要害车间、库房按规定设置水池、砂箱及消防器材。(3)井架、变电所、炸药库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起火。(4)严禁在井口、车间、库房、宿舍使用电炉,做好更衣室防火工作,值班人员不得脱岗。

(5)加强用电管理,供电线路、设备要安全可靠。(6)地面车间、办公室、库房布置要符合防火要求。

(7)井下口、主要机电硐室、井底车场及掘进工作面附近巷道应备有灭火器以及黄砂等消防器材。

八、雨季“三防”

为认真做好今年的雨季“三防”工作,确保矿井施工期间的安全渡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作规定:

1、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赵术江 副组长:刘景河

成 员:王道贤、马玉兴、曲延锐及全矿专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工程部,曲延锐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组织工作。

2、公司成立六支抢险队:(1)、井口抢险队 队长:赵玄栋 副队长:中煤一建经理 队员: 中煤一建员工50人;

(2)、机电抢险队 队长:任东远 队员:矿机电专工及各施工单位电工等50人;

(3)、综合抢险队 队长: 副队长:李斌 队员:68处员工100人;(4)、技术服务队 队长:杨森 队员:矿技术专工及各施工单位技术员;

(5)、物质供应抢险队 队长:侯明坤 队员:单身宿舍楼施工单位员工50人;(6)、保卫医护队 队长: 队员:保安队员及医护人员20人。

3、具体工作要求:

(1)、各单位、各队员要认真组织学习上级及公司、矿制订的雨季“三防”文件精神,把雨季三防工作落在实处。(2)、各专项抢险队必须根据实际拟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处理各类险情。

(3)、各施工单位必须6月25日前将有关电气、避雷器测试完毕,并将测试结果报雨季“三防”办公室。

(4)、各施工单位必须配齐排水泵,尤其各井筒施工单位更应落实好排水泵的到位情况,同时,准备好备用泵。

(5)、生产技术科在汛期期间对井筒涌水量测量工作,掌握好降雨量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6)、物质供应抢险队必须按时保质、保量购进各种防洪物质、器材,各种防洪物质、器材必须于6月30日前购进。实行专库存放,专人看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洪物质不准挪做他用。

(7)、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抢险队长在汛期期间,八小时以外,有事要请假。

(8)、经常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在灾害天气到来之前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9)、加强对电话及线路的维护,确保能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电话的联系。

(10)、矿井在主汛期之前举行一次防洪抢险演习,使抢险队伍明确集合信号、集合方法、集合地点和具体任务,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站之能胜,以确保安全渡汛。

九、其他

(1)做好综合防尘工作,井巷掘进必须采取湿式凿岩、放炮喷雾、出矸洒水、风流净化、潮拌料喷浆、放炮使用水炮泥、冲刷岩帮、个人防护,配备数字式测尘仪,定期检测粉尘并上报。(2)定期对职工进行灾害防治与救援知识教育。

(3)本收尾工程,在后期拆除搬迁阶段,要制定详细有效的拆除、搬迁安全措施,以策安全。

(4)本另接新工程,另行编写补充灾害防治计划。

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现场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在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根据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难:如通道被堵其他原因无法撤离时,遇险人员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构筑的临时避难硐室避灾,等待救护人员的援救,切忌盲动。

二、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

(一)发生火灾事故时

1、初期火灾火势较小,易于控制,且无瓦斯积聚、无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时,现场人员要充分利用灭火器、水或其他可能利用的条件进行灭火,并迅速用电话汇报矿调度室。

2、如果火灾规模较大,不能直接扑灭时,灾区人员应尽快将火灾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用电话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切断火区电源,构筑隔离墙等),防止火灾、瓦斯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并迅速用电话通知受威胁区域人员,如果附近或受威胁区域没有电话,必须派人跑步通知受威胁区域人员,在本班班长(班长不在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代理)的组织和带领下,灾区和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迅速从灾区和受威胁区域撤出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

(二)矿工互救:当灾变事故发生后,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称为矿工互救。

互救行为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第二节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现场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急救关键在于“及时”。方法包括触电、溺水、中毒、外伤等急救处理。现场伤员急救,要分轻、重、缓、急,争取主动。

一、人工呼吸:借助人工的方法,用外力使伤员的胸廓扩大、缩小,使其恢复自主性呼吸。

(一)适应症: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性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

(二)准备工作

1、尽快在安全环境中实施抢救;

2、伤员平卧,胸部暴露,并注意保暖;

3、使伤员偏头,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4、清除口腔、鼻腔异物;

5、及时进行通畅呼吸道操作。

(三)通畅呼吸道方法

1、头后仰、抬颈法:托伤员颈部,推前额尽量后仰,使下颌前 22

移,呼吸道打开,口微张。

2、头后仰、抬颌法:用食、中指抬下颌向前,使下牙超过上牙,同时向后推前额。

(四)操作方法

1、口对口吹气法:此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法。一手捏鼻,另一手抬颈;口对口吹气(800-1200ml);吹气后侧头吸气,放开伤员鼻孔排气。每分钟14-16次。

2、仰卧压胸法:使伤员偏头、垫高肩背部;两手平放胸部两侧乳头之下,按压形成呼气;放松形成吸气。每分钟16-20次。

此法不能用于胸部外伤或SO2、NO2中毒者。不能与心脏挤压同时进行。

3、俯卧压背法:伤员俯卧,抢救者两手掌放于伤员下背部,按压胸廓形成呼气,放松胸廓扩张形成吸气。每分钟16-20次。

此法适用于溺水及触电的伤员。

二、心脏复苏:用人工方法代替心脏自然收缩,达到心脏恢复跳动的目的。

(一)适应症:适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严重创伤等。

(二)操作方法

1、心前区叩击法:用拳捶击胸骨下端3-5次(高25-30cm),使

心脏复跳。无效时,立即改用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法:

伤员仰卧位,解开衣扣、腰带;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双手重叠掌根放于按压区;有节奏地按压下陷3-4cm;放松时掌根不要抬起,每分钟60-80次。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前首先应畅通呼吸道。

2、按压力量应因人而异;

3、心跳呼吸都停止时,要胸外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单人操作,按压心脏10-15次,吹气2次;双人操作,按压心脏4-5次,吹气1次。

4、检查效果,坚持抢救,不能轻易放弃。

三、现场止血

(一)现场止血方法

1、手压止血法:是现场最简单有效的临时急救方法。用手指、手掌、拳头将出血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压于骨头上,阻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头顶部止血—压耳前上方颞浅动脉 头枕部止血—按压耳后动脉、枕动脉

头颈部止血—按压伤侧颈总动脉 额面部止血—压迫下颌角前下窝面动脉 前臂与上臂止血—压上臂内侧肱动脉 手部止血—分别压尺、桡动脉 下肢止血—用指、掌、拳压迫股动脉 足部止血—压迫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用干净的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适当加压包扎,起到止血作用。此法适应于静脉出血。

3、止血带止血法:当上肢或下肢出现大出血时,可以使用止血带、胶皮管、布带、毛巾、绷带等材料,绑扎出血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注意事项:

(1)使用止血带前,应把伤肢抬高。(2)扎止血带处,应该加垫,并无挤压伤。(3)止血带位置:上臂上1/3处或大腿中下1/3处。(4)止血带压力:既能阻断血流,又不损伤组织。

(5)止血带持续时间不超过1h,配明显标志,记录绑扎时间,25

每0.5-1h放松一次,每次1-3min,再在稍高平面绑扎。一般不超过2h。

4、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没有骨折或脱位的前臂和小腿出血。

5、绞紧止血法:在没有止血带时,可用三角巾、毛巾、衣服边等代替,在伤口近心端绞紧,达到止血目的。

(二)止血急救要点

1、动脉出血用压迫法、止血带法止血。

2、静脉出血用加压包扎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包扎伤口即可。

4、因内伤而咯血,取半躺半坐位,以利于呼吸和预防窒息。

四、现场包扎:包扎的目的是止血、止痛、防止污染。现场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毛巾等。

包扎注意事项:对伤员包扎时,应做到快、准、轻、牢。

1、注意保持伤口清洁;

2、使用消毒或干净物品包扎;

3、伤口表面异物应清除,深部异物不取出;

4、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5~10cm;

5、包扎松紧应适度;

五、骨折固定

(一)骨折的特征: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肢体畸形、假关节运动、骨擦音等症状出现。后三种为骨折专有特征。

(二)骨折抢救要点

1、扼要检查和判断(休克、骨折、内脏损伤、血气胸);

2、开放骨折,先止血、包扎再固定,错位不复位;

3、受挤压肢体不得按摩、热敷、绑止血带;

4、就地取材;搬运要轻、快、稳。

(三)固定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的继发性损伤(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内脏、皮肤),以利功能恢复。

2、减轻疼痛,防止休克的发生。

3、便于伤员的搬运。

(四)担架搬运注意事项

1、对窒息、出血、骨折伤员按急救原则搬运。

2、抬送伤员时头在后方,便于观察伤情变化。

3、抬担架轻、稳、快,上下坡保持担架平衡。

4、脊椎、骨盆骨折禁坐立,尽量用硬板担架。

5、颅脑、颈椎伤避免头晃动,保持呼吸道通畅。

6、昏迷窒息者采取俯卧或侧卧位,取出假牙。

六、触电、中毒及烧伤的急救

(一)触电者的急救

1、尽快使触电伤员脱离带电体。

2、检查伤员的呼吸、心跳,如停止,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

3、同时检查是否有其他合并伤,如出血、骨折、烧伤等,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二)中毒的急救

1、立即移送到空气流通且环境安全地点。

2、迅速清除口鼻粘液及杂物通畅呼吸道。

3、根据心跳及呼吸情况,实施心肺复苏术。

4、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

5、联系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或急送医院。

(三)烧伤的急救

矿工烧伤多因火灾、瓦斯燃烧或爆炸引起,急救要点是:

1、灭:扑灭伤员身上的火,脱离热源。

2、查:检查呼吸、心跳,有无其他伤。

3、防:要防休克、窒息、创面污染。

4、包:用干净衣服包裹创面,防止感染。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篇5

第一节 灾害原因分析及危害

一、煤尘爆炸的原因分析

1.井下巷道、硐室不能按规定定期灭尘,致使浮尘、落尘达到煤尘爆炸浓度;

2.主要产尘点,防尘设施设置不足或不使用、放炮不使用水炮泥极易使煤尘达到爆炸浓度。如主要进风回风巷、转载点,卸载点缺少水幕或使用不正常等;

3.由于井下照明和机械的电源、电气装置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产生的电火花是引起煤尘爆炸的火源之一。如设备失爆、漏电、电缆明接头等引起电火花;

4.煤眼炮泥装填不满、放明炮、接线不良及炸药不合要求引起的放炮火花可引爆煤尘;

5.井下吸烟、施爆、煤层自燃发火,也可引燃或引爆煤尘。

二、煤尘爆炸的预兆

(1)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可能是爆炸前爆源要吸入大量氧气所致,这就是与其爆炸前的预兆。

(2)可燃性气体燃烧生成的热又使煤尘加热而燃烧,煤尘燃烧生成更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以分子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煤尘。这些煤尘受热后气化,放出可燃性气体,使燃烧能循环地进行下去,氧化反应越来越快,温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便形成剧烈爆炸。

三、煤尘爆炸的危害

(1)产生高温。煤尘爆炸要释放大量的热能,其瞬时温度可达2300~2500℃,可引起矿井火灾、烧毁设备、烧伤人员,也是引发连续爆炸的主要热源。

(2)产生高压。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可达735kPa,但实际发生爆炸时往往超过此值,而且爆炸压力会随着离开爆源距离一定范围内呈跳跃式增大。可损坏设备,推倒机架,造成冒顶,人员伤亡。

(3)产生冲击波。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可达2340m/s,使设

备、支架、人员遭受损害,扬起落尘,被随之而来的火焰点燃,造成煤尘的连续爆炸。

(4)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煤尘爆炸后要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尤其CO浓度一般为2%~3%,最高可达8%~10%,造成人员中毒。同时爆炸时大量耗氧,痒浓度迅速降低。

第二节 煤尘爆炸的预防措施

一、减尘和降尘措施

⑴合理分配井下各地点风量,利用通风方法排除浮游煤尘; ⑵采掘工作面坚持使用湿式打眼作业;

⑶严格执行矿井灭尘工作制度、井下各巷道硐室按要求定期灭尘;

⑷主要产尘点设置喷雾。且灵敏可靠,如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侧、转载点、卸载点等处设置喷雾装置;

⑸掘进工作面附近20米内坚持炮前炮后洒水灭尘制度; ⑹井下作业人员要求佩带防尘口罩,以减少职业病发生。

二、防止煤尘引爆措施

⑴防止放炮时产生时火源。不使用非煤矿安全炸药和不合格的劣质炸药;放炮坚持使用水泡泥;炮眼封泥材料、长度及炮眼深度严格执行《规程》中有关规定;严禁放明炮、糊炮;处理卡在溜煤眼的煤矸必须严格执行《规程》中有关规定;

⑵消除电火花。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要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电气设备必须防爆性能完好,发现失爆必须当天处理完毕;加强电工、设备使用维护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责任心,杜绝违章作业;

⑶加强明火管理。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烟用具入井;禁止井下打开矿灯;井下进行施焊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长审批同意后,认真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⑷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以防工作中产生静电火花。

三、防止煤尘爆炸扩大的措施

1、矿井必须采用分区通风,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报废的巷道要及时密闭。

2、坚持每年一次反风演习,反风演习必须制定反风演习计划,反风演习计划由通风科负责编制,矿总工程师审批。

3、反风演习时,由矿长和总工程师指挥并下达反风命令。

反风演习后必须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4、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在通风系统未恢复正常前,除救护队人员外其它人员严禁入井。

第三节 处理煤尘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则

1.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抢救遇难人员,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

2.在证实确无二次爆炸的可能时,应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进一部创造抢救与处理事故的条件。保证工作区域中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程》规定要求;

3.如果在爆炸以后,发现仍有明火、残火或隐蔽火源时,应按灭火的要求进行慎重处理,防止在抢救中再次发生瓦斯、煤尘爆炸;

4.在抢救人员的同时,救护人员必须掌握:

⑴爆炸地点,破坏程度和范围;

⑵爆炸产生威胁物流动方向及影响范围;

⑶随时观察灾区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情况,掌握爆炸周期,防止二次爆炸,进一步扩大事故。

第四节 事故处理

(1)煤尘爆炸后,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迅速恢复通风系统,使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2)爆炸后产生冒顶,造成巷道堵塞,影响救护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考虑清堵塞物的时间,若短时间内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尽快恢复通救人的方法(如用压风管、水管等供水方法),同时恢复堵塞区外的通风;

(3)煤尘爆炸后,若主扇风压升高、风量减少,瓦斯浓度继续升高,并存有高温热源,则产生连续爆炸。指挥部分析判断认为有连续爆炸的可能,可派救护队利用两次爆炸的间隔时间进行抢险救灾,但必须严密监视通风和瓦斯情况,并认真掌握连续爆炸中时间的间隔规律,考虑在灾区的往返时间,当间断时间不允许时,不能进入灾区抢险救灾;

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 篇6

与处理计划》的通知

公司各部室、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完成了《xx煤业2014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该《预防与处理计划》已经集团公司审核通过,为落实相关条款内容,切实提高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现将《预防与处理计划》下发至各部室、各单位,由安质科制定学习规划并监督落实,请各单位认真传达贯彻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确保学习实效。

XX煤业有限公司

雷电灾害事故情况分析及预防对策 篇7

1 雷电灾害事故定性

对雷电灾害事故的定性, 可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对地理环境、地质状况调查资料的分析, 利用滚球法理论, 结合地理、地质状况对落雷概率的影响, 分析事故点的落雷概率;二是通过查阅相关气象资料、云地闪闪电定位资料, 了解闪电的生成时间与方位, 确定事故点是否具备落雷的天气条件;三是通过证人调查资料, 了解落雷时的现场情况;四是通过对雷击点的状况分析, 了解实际落雷情况。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就可确定所发生的灾害是否为雷击事故。

如:2009年6月5日傍晚, 金山区普遍发生雷电及大风天气。位于石化四村的多栋居民住宅发生因雷电造成家用电器击坏。金山区气象局于6月6日下午接到该小区雷电受灾报告后, 立即派防雷办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灾情调查。

经现场调查, 造成该小区雷电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石化四村455#、456-457#等居民楼屋面避雷带敷设方式、施工工艺均未达到我国有关防雷技术标准, 是造成本次雷电灾情的原因之一。2) 该小区居民楼为上世纪70年代老式公房, 无有效的内部防雷措施, 是造成本次雷击灾情的原因之二。

由此判定, 该火灾事故是由雷击引起的雷电灾害事故。

2 关于做好小区防雷安全的建议

为确保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按照国家、上海市和金山区防雷管理的有关规定, 对该小区防雷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1) 石化四村等周边老式居民小区处于杭州湾沿岸, 小区内有高杆树木, 居民用电线路为架空线, 以上因素均加大了小区内居民住宅遭受雷击灾害的概率。出于自我保护, 小区内居民应尽量多了解防雷知识, 增强防御雷电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 最大限度地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2) “平改坡”改造工程所涉及的避雷带, 只能尽可能保护建筑物本体免遭雷击, 并不能完全保护居民家中的用电设备不受雷击灾害。防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牵涉到外部防雷 (如避雷带、引下装置、接地装置等) 和内部防雷 (如等电位连接、电源综合布线、电磁屏蔽、防雷击电磁脉冲等) , 只有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均做到位, 才能有效地防雷。为有效防御雷电灾害的发生, 建议该小区在此次整改过程中将内、外部防雷装置一并考虑, 具体防雷整改工程应由我市具有专业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公司实施。

3) 按照我市现行的防雷相关法律法规, 小区物业管理部门 (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应由小区居民共同) 负责对小区内物业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及保养, 定期委托具有相关避雷装置检测资质的部门进行防雷装置的检测, 以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同时, 对小区物业防雷设施的改建应报区气象局防雷办审核, 经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 施工完毕后应由区气象局防雷办进行验收。

3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对防御农村雷电灾害加强规划, 并加强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的管理, 从源头上解决房屋防雷问题。

2) 加强对农村新 (改、扩) 建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防雷装置设计、施工管理, 推进先进的地埋技术。

3) 切实加强各类线路、电子电器设备的防雷。对人室的线路应按规范布设, 最好不采用架空方式, 而采用埋地铺设。各类管线应做好接地连接, 对各类贵重的电器设备的电源进线处、信号进线处安装相应避雷器, 做好各类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等, 特别是天面的金属构件 (如太阳能热水器) 。

4) 加大防雷装置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强防雷科普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 加强农村防雷安全教育, 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 树立雷灾可防意识。让农民了解雷电常识, 掌握救护方法,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雷电科普进村、人户。

5) 加强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监测仪、雷达、卫星遥感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 发展完善雷电预报预警分析方法。想办法解决雷电监测预警信息传播问题, 通过农村广播电台、电视、公共显示屏、乡村喇叭等多种传播手段使雷电预警信息人村进户, 尤其是要覆盖到偏远落后的山区。

6) 构建农村防雷减灾体系, 编制农村地区雷击风险区划, 制定不同地区防御雷电技术标准, 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村雷电灾害。

农村雷电防御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但农村受资金、思想认识的影响, 还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农村雷电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 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配合, 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要汇集社会各方面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 依法科学防雷, 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亚丽, 杜继稳, 鲁渊平等.雷暴灾害及时空分布特征[J].灾害学, 2005.

[2]王洁, 曹继军, 杜建忠.雷电天气气候分析.陕西气象, 2007.

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篇8

【关键词】晕针;愿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25-02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发热门诊输液注射 1864人次,晕针26人次。其表现为视力模糊、耳鸣、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甚至面色苍白,有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晕厥。其中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

晕针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发展为生理现象的过程。由于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称为晕针。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其发生原理是一种疼痛刺激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反应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其发生过程一般为:针痛刺激→脉搏加速、血压上升→周边血管扩张→代偿性功能失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脉搏下降、血压降低、周边血管阻力迅速下降→脑部血流不足,造成意识障碍→晕厥[1]。

晕针反应的临床表现: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1晕针的原因

1.1心理因素: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痛觉生理所致。

1.2生理因素:疼痛是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的威胁所发生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较易发生晕针。

1.3体位: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注射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注射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强力低,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1.4年龄: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全而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觉迟钝,对疼痛敏感度也降低,因此,晕针发生率低于青壮年。

1.5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主要是由于使用型号不适的针具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致。

1.6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晕针患者大都是首次接受注射治疗。注射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很容易在注射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痛苦等感觉。如果此时护士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动作粗暴,就更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再加上疼痛刺激引发晕针。

1.7环境: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晕针的预防

2.1注射前必须与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注射时护士应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2.2尽量避免患者空腹注射,和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防止发生晕针。

2.3对于情绪紧张、身体虚弱或以前有晕针现象的患者,尽量避免站位或坐位注射,采取卧位方式,可使患者身体放松,注射完瞩患者静卧2-3分钟再站立,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生晕针及时处理。

2.4采用无痛注射方法。

2.5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3晕针的处理

对已发生晕针的患者,应立即置患者平卧位,通知医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安抚患者情绪,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揭开患者衣服最上面的扣子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注意保暖。患者一般在3-5分钟即可恢复。经上述处理无效,患者出现昏迷虚脱,立即按压人中,使患者尽快回复。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或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液体灌装机操作规程下一篇:读书怎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