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精选8篇)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篇1

08中文1班20083021003吴娟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为我们描绘了宋末官逼民反起义英雄的壮烈悲歌。整部作品中不乏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不管是一百零八个英雄豪杰中的巾帼之才,还是作为反面形象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形象刻画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思想观念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女性形象 传统思想

一、男人世界中卑微的女人

男人依照自己的需求去规范女人,女人则遵照男人的期待去创造自己。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男子成为生产的主要劳动者,是社会和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女子从事无足轻重的家庭劳动,日渐沦为男子的附属物,这直接导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许多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是以男人为主角,女子为配角附庸进行创作。

如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创造了一个男人的世界,精雕细写了108将的英勇威猛,豪放不羁,浪荡不拘,侠肝义胆。他们是一伙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绿林豪杰,是一伙闯荡江湖、替天行道的男儿好汉,其中描写的只有三位女性,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另外还描写了像林冲娘子、阎婆惜、王婆、潘金莲等这些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烙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施耐庵创作的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而从这三类中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着鄙视女性、带有封建阶级烙印的妇女观。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类,一是被损害欺辱的形象,二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三是淫妇荡妇的形象。

二、花不堪摧残人何以堪

凄风苦雨,花不看摧残人何以堪? 古代的中国不乏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貌的女子,而这些女子的下场基本上都是殊途同归的,人言常道:红颜祸水,误国误民。古代文学小说中的故事题材经常都是以貌美女子为开端,或是卖身葬父,或是被恶霸看中,或是嫁为人妇,或是守寡多年,或是守闺带出等等,而发展不过同样会经历被恶人所欺侮,这个发展是必然的,社会现状女性地位的低下决定了女性的命运,只是男性的附庸,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被摆布的命运。

同样,不落俗套的在水浒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被损害被欺辱的女性形象,典型人物的代表是林冲之妻张氏。

张氏在《水浒传》一出场时,便遭到了高衙内调戏。其时,林冲陪娘子来岳庙烧香,正好看到隔壁大相国寺里鲁智深在使禅杖,便叫娘子与女使锦儿到岳庙里还香愿,自己却看得入了神,因此而与鲁智深结义。二人正在叙谈之际,却得女使来报,娘子与人在庙中和人合口(吵嘴)了。林冲奔到庙里时,看到娘子红着脸说:“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从这句话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林娘子是一个恪守妇道、行端言正的良家女子。这句话寥寥十多字,没有带半个脏字,须知这是林娘子在被人轻薄时候盛怒之下说的话,要按一般的人,还不破口大骂,脏话连遍了。林娘子却只把大道理来讲,而且语言不多,这说明林娘子根本就不善于和人吵架,说她和人合口都有些言重了。而且说这番话时还是红着脸。红脸,一是林娘子因怒红脸,二是林娘子因羞红脸。在林娘子看来,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调戏,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故而红了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林娘子是有很好的教养和修养的,她平时也是断不会和人吵嘴的,就是在又气又羞的情况下说出的话也是那样有涵养,有分寸。仅仅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林娘子与泼妇、荡妇无缘,她是一个性情温和,能谨守妇道的贞洁女性。

林冲放过高衙内,高衙内贼心不死,却定计叫林冲的朋友陆谦赚林冲出来吃酒,然后诱骗林娘子到陆谦家,再肆机骗奸林娘子。陆谦到林冲家,故意对林娘子说请林冲到他家喝三杯酒解闷,林冲出来时,林娘子赶到布帘下叮嘱了一句:“大哥,少饮早归。”这话是说给陆谦听的,意思是不要劝自己的丈夫多喝,让他早点回来。一片爱夫之情溢于言表,也说明二人感情很深。出来后,陆谦又说别回家去了,不如就到樊楼上喝两杯。二人喝酒之际,高衙内依计派一个叫富安的闲汉冒充陆谦的邻居跑到林家对林娘子说林冲和陆谦吃酒时,一口气不上来,便倒下了。林娘子爱夫心切,更兼陆谦来林家时说过就在自家喝酒,因此林娘子带上锦儿和富安直奔陆家。上到楼上,不见林冲,却见高衙内在楼上相候,方知中计。却得锦儿跑下楼去,寻到林冲,林冲奔至陆家,却见楼门紧闭。只听得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这和第一次受侮时的话如出一辙,再一次表明林娘子是一良家妇女。林冲大叫开门,林娘子知是丈夫来了,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吓得跳墙跑了。林冲问被这厮点污没有?林娘子说没有。林冲痛恨陆谦,砸了他家,并拿了一把刀要找陆谦算帐。林娘子劝他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林冲不依,林娘子苦劝,怕他惹事,还不肯让他出门。可见,林娘子是一个息事宁人的人,这与她温和善良的性格是相符的。

高衙内得不到林娘子仍不死心,高俅又定计陷害林冲,使他误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行前,林冲觉得自己已是犯罪之人,而娘子正值年少,怕误了娘子的青春,便狠心写下一纸休书,任从改嫁。林冲写完,正付与岳父之际,林娘子号天哭地而来。林冲见了,将休妻之意对她说了,林娘子说:“丈夫,我不曾有半点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的岳父张教头劝解说,他写归写,我是不会让你再改嫁的。这事由他放心去,他便不来时,我也安排你一世的终身盘缠费,只教你守志便了。两相比较,林冲是爱妻而教妻改嫁,张教头是爱女而教女守志。由此可见,这一家人感情是何等融洽,何等真挚。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张教头家教是很严格的,故张氏能严守妇道也是很自然的事。“好女不嫁二夫”在今天来说是有些封建残余思想,但在当时来看,还是值得称道的。林娘子当然是好女,她怎么可能再嫁二夫呢?故而她听得说,心中哽咽,又见这封书,一时哭倒,声绝于地。半天才被救醒,也自哭不住。这一幕生离死别的场景就是铁人也垂泪。我们既为林冲的有情有义而敬服,更为林娘子的贞洁刚烈而称叹。

最后的结局令人扼腕。林冲自刺配沧州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还屡遭人陷害,终至忍无可忍,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在初上梁山的那段日子,他由于受到王伦排挤,本想搬取妻子上山,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就把这事给耽误了,家里的情况也无从知晓。到火并王伦时,他才一吐心中闷气,想派人下山搬取家人上山。得来的消息是娘子被高太尉威逼成亲事,自缢身亡,已故半载。张教头忧虑过度,上月前也染病身故,只有女使锦儿招赘丈夫在家过活。林娘子威武不屈,以死维护自己的贞洁,称得上是一名贞烈女子,令人感佩。这也是《水浒传》中难得一见的贞妇烈女形象。但同时也纰漏了当时社会对女性不公的待遇,没有人肯为这位可怜卑微的女子做主,任由其在在凄风苦雨中凋谢,可悲可叹。

三、巾帼不让须眉

所谓须眉是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含义就是女子当仁不让不输于男子,这一方面体现出了女子的气魄英姿,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封建传统歧视女性,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所要提及的《水浒传》中第二类女性形象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典型人物代表:孙二娘、扈三娘。

孙二娘是张青的妻子,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在武松发配路过险些槽毒手,最后被武松生擒,孙二娘之后随着张青上了梁山开西山酒店,迎来送往,负责打探消息,人称母夜叉。招安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阵亡。孙二娘艺高人胆大,粗鲁野蛮杀人成性,却也精明豪放,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被雄性化的女性形象。总的来说,孙二娘呢,她是一黑道行走的老板娘,做不正当的生意。她是家庭的主子,丈夫在很大程度要听她的,但她决不是对丈夫不讲理的那种女子,对于张青“不抢囚犯,不杀僧戒,不掠粉头”的建议她还是很赞成的。对待江湖豪杰,她绝对是个热心肠的好嫂子。对武松极好,这在《水浒》中为数不多的好叔嫂中,被描写得十分入胜。她是个侠女。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惨死在敌人刀下,不由的令人为之惋惜。

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但是我认为她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扈三娘功劳显著。扈三娘高挑美丽,她武艺高强,她出身富裕之家,可是嫁给了矮脚虎这样好色丑陋、品行不堪的人。而这一切的源头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宋江的乱点鸳鸯谱。宋江把扈三娘当成一只羊羔,送给了王矮虎这只色狼。而梁山和扈三娘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李逵将她家上上下下杀个干净,就剩下她哥哥扈成逃走。因为在梁山英雄里边阵前交战,当场活捉敌将,数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但是就是这样的赫赫战功,扈三娘的待遇不高,不公平。排座次的时候她居地煞第二十三位,整体排名五十九位,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在她前边第五十八位。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第四十一位,在她前面十六位。彭玘,第四十位,也高她十四位,所以她的待遇不公平。我们只能说是梁山对扈三娘的不公平,换句话说是作者对扈三娘的不公平。

扈三娘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人最终死于江南。是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被郑魔君的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我们说死得不值。为什么作者对梁山战死的五十九位好汉里边,五十七位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能征惯战,美貌佳人。所以呀,连她的死都写得如此潦草,那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

四、风花雪月奈何天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最后是淫妇荡妇的形象,典型人物代表:潘金莲。

潘金莲作为一个淫妇的形象,这是社会的公认,罪名怕是不好洗脱了,但我总是在想,是谁制造了潘金莲,潘金莲悲剧背后的黑手是什么,假如潘金莲嫁了武松,结果又会怎么样?

还是从潘金莲的际遇说起,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就被卖到清和县的张大户家做使女,岂料长大之后,穷人家的女儿,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羊肉落在狗口,可怜金莲是个怀春的姑娘,我想彼时的她一定也有梦想,有自己中意的情郎,但作为一个使女,运命由人,有自己的爱情又能怎么样?好女不吃眼前亏,潘金莲应该顺着张大户才对,说不准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聪明,将来还极有可能“转正”,享一世的荣华富贵。然而,遗憾的是潘金莲是个个性的女人,暗中答应了张大户,却又偷偷的告诉主人婆,适时拿奸„„我们亲爱的张大户,狐狸没捞着,反惹了一身骚,他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一定得想出一个最恶毒的法子报复,最终,张大户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武大郎,张大户欣喜若狂,于是倒赔一些嫁妆,一文钱不要,把潘金莲白送给武大郎。这是潘金莲悲剧人生的第一幕。

武大郎是个丑陋的侏儒,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老百姓常说,武大郎显魂,就是说这个人一点人样也没有。这也罢了,关键的是武大郎没有性能力,连“爱情”一下的能力都没有,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肉体,也不能满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护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常常受到无赖的戏弄,肉体、心灵、精神上都疲惫不堪,真是窝囊透顶了。

我不知道潘金莲是如何忍受别人歧视的目光,如何煎熬新婚过后的一个个漫漫长夜,但我确乎知道,在夫贵妻荣的风习之下,潘金莲有一颗多么受伤的心!潘金莲是一个使女,她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但她是女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过正常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红杏出墙,也选择了她人生的悲剧。

潘金莲在追求武松未果的情况下,终于鬼使神差的撞上了司门庆,在王婆的唆使下,司门庆闯进了潘金莲的芳心。一开始,潘金莲也不是没有顾虑,但那司门大官人是何许人?那是烟花巷里的祖宗,风月场上的班头,潘金莲如何不上钩,一番云雨,百般恩爱,两个贼男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但潘金莲并非不知廉耻之人,也知道给武大戴的帽子,颜色不对。所以,对武大越发尽心尽意。要知道,此时潘金莲并没有接受司门庆的钱财,我们就此推断,潘金莲自愿红杏出墙,决非为了钱财,这也决非妄断,那她为了什么?也许她是为了填补苍白的爱,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的完整。我甚至认为,是武大成就了潘金莲的“淫荡”,尽管这个推断有点残忍,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武大郎越是无法满足潘金莲的性,潘金莲越是对性热衷,欲望加上欲望,欲望无限膨胀,可怜的潘金莲终于有点性饥渴,终于有点变态,终于成了人尽可夫的“淫妇”。至于以后武大捉奸招打,武二完差将归,司门庆买药,潘金莲毒夫,那已是箭在弦上,欲罢不能了。因为以武松的秉性,决饶不了两个贼男女,不是武大死,就是自己忘,潘金莲不是傻子。潘金莲终于被吴松凌迟剖心,并留下万世的骂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悲夫!

如果潘金莲当初果真嫁了武松,使美有所养,色有所归,潘金莲不但不会成为淫妇,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第五大美人,供我们怅望低徊。

五、女性形象的分析

在罗贯中笔下,不管是被损害欺辱的形象,英雄女豪杰的形象,还是淫妇荡妇的形象,都是带有着负面的形象特征,负面影响。在水浒传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是有着相同的悲惨境遇,是美貌出众而惨遭欺辱,是逃荒逃难孤苦无依,是家仇灭门悲惨痛苦。而最后的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死于非命。这不得不说是作者对于女性狭隘的偏见。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屡见不少,而在水浒传中就深切的袒露了这一思想观念,甚至是加深贯注了。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得不说它有着深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但是在刻画女性形象这一方面,却存在着偏颇。

被损害欺辱的形象可以接受,毕竟在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被男人当做了一种附属品,名门出身的小姐都尚且被约束管制,成为联姻的牺牲品,更何况是平民出身的女子,其命薄命贱可想而知。当时英雄女豪杰和淫妇荡妇的形象就令人费解。

首先是英雄女豪杰的形象,母夜叉孙二娘,作品中是这么形容她的“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一个凶残妖艳,故作姿态的女子,行动野蛮,举止粗俗,杀人成性。在作者笔下就是一个雄性化的女人,性格形象描绘的生动犀利,但也蕴含了对其的嘲讽。女子的形象,或是温婉娇弱,或是贤良淑德,或是优雅大方,或是俏丽动人。而孙二娘却是一个极端的反差,令人叹为观止,望而却步,大家在看这个形象的时候,一笑了之,心里也有些许惧意。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创作是对传统形象的离经叛道的挑战,也是对女子正面形象尖酸刻薄的侮辱。

其次是一丈青扈三娘,这个美丽睿智的女子是矛盾的,她出身极好,原本可以有着幸福的生活,有英俊的丈夫,或许还会有着可爱的儿女,她与祝彪可谓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但是作者不允许,于是祝彪死了,祝家庄灭门了,扈家庄也惨遭灭门,她被梁山抓去许配给了猥琐不堪的王矮虎,在梁山她履立功劳,却始终不得重用。最后随宋江出征惨死。作者刻画的扈三娘是令人费解的,当年出国灭亡息国后,美丽的息夫人被俘虏,纳入楚王后宫,三年后连儿子都生产下了,可息夫人为了表示对故国的怀念,表示自己的迫不得已,从不开口说话,从不欢笑。后人感慨,千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连如此文弱的息夫人尚且无声的反抗,而能上马杀敌的扈三娘却甘于被灭门仇人驱使?

淫妇荡妇的形象更不言而喻了,阎婆惜,潘金莲无一背着丈夫做着出轨的勾当,但是她们的处境也是令人同情了,潘金莲的貌美如花,却嫁给卖烧饼的武大郎,心有不甘出轨试图谋害丈夫。阎婆惜与父逃荒,父死卖身葬父,嫁给宋江也是出于以身相许的报恩,带着些无奈。她们在背负毒妇荡妇的同时,身后的凄苦却也是明显的。谁不愿意嫁个儿郎,本本份份的过完一生,奈何命运不由人,身不由己随人,于是不折手段的抗争,这是对传统赤条条的挑战。最后终是落得声名狼藉,香消玉损。

三、总结

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列,其艺术价值是世人所公认的,然而作者在其中有 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蔑视妇女等的封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书的思想价值。观照书中仅有的几位女性人物,不是淫妇、长舌婆,就是男性化了的女性,基本上都是脸谱化类型化了的人物,没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个性,充分可见作者的封建意识之深。引发读者在阅读该书时的思索。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篇2

一、女性形象男性化

《水浒传》里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女英雄的形象。但是三人与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生活内容截然不同, 她们不是足不出户,操持家务,也不是温柔贤淑,恪守为妇之道。而是泼辣凶猛,富有江湖豪侠之气,学得一身武艺。 由此,很多人都认为“是把她们当做男性来塑造”(《试析〈水浒传〉中暴露出来的女性偏见问题》),没有女性特点的。

首先,女性的男性化这种提法就并不科学,女性男性化本就是对女性的一种贬低。为什么就不允许女性有那种阳刚的性格,难道女子生来就只能是娇滴滴的性格?还是我们本就是站在大男子主义的视角上评判,女子就应该 “生来拈针线”,舞刀弄枪就不是女性?不管她长的怎样,性格再怎样, 她终究是个女性。我想施耐庵在这里是不是为了颠覆人们对女性的定向思维,塑造出这三位有性格的女英雄,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我们今天在谈到80后女生男性化时,从女性挑起生活的重担等等加以阐释,那么我们在面对《水浒传》 里三位男性化女性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说是作者表达了一种在男权时代,女性可以做到和男性一样事情的宣言?

其次,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之间的性格对比很明显, 扈三娘虽然作战英勇,但是在生活中却很软弱,她一家都基本被杀光,还要委屈的嫁给王英,她是一个没有反抗的女性。 同是女英雄,性格对比如此明显,作者显然是不赞成扈三娘这种软弱的性格,软弱只能导致女性命运的悲剧,而像顾大嫂、孙二娘那样的性格却能改变女性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 文章没有在这二人身上体现“男尊女卑”,在顾大嫂和丈夫孙新的夫妻关系中,顾大嫂“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 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不敢想象的 ;张青夫妻款待武松时,“武松便让两个公人上面坐了,张青、武松在下面朝上坐了,孙二娘坐在横头”,这孙二娘没有回避陌生人,而且张青还坐在下面。作者在这里表现出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命题,他更希望女性要通过性格上的自强来改变命运。

二、女性的反抗

程朱理学的观点是女性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性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而且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话, 官府就可以判刑(“诸女擅去 ( 其夫 ),徒二年”),那个社会大力倡导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要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作品里,烈女被推崇,作为榜样。很多女性在没有爱的婚姻里耗尽了生命。

在《水浒传》里,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被当做“淫妇”, 因为她们违反了封建道德观念,但是我们应当追问为什么她们会违反封建道德观,因为她们受到封建社会的迫害。她们所谓的“淫”,不过是对生命最原始的需要(“食色,性也”), 只不过在那个受迫害的社会采取了不正当,但也是唯一可能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视角去看,她们确实是荡妇,杀之而后快。但是读一部作品,我们应当从当时社会的视角去看问题,这样才能看得真。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作品里几位女性面对社会的反抗,但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总是要受他的阶级立场、经济地位以及他所生活时代社会状况的制约,因此尽管施耐庵是他那个时代思想比较进步的作家,却也摆脱不了礼教的束缚。所以作者虽然塑造出了几个敢于斗争的女性形象,却摆脱不了社会的枷锁。作者在这几个女性身上体现出来的对“情欲”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社会,已经带有资产阶级女权的味道,是超现实的,所以不可能为那个社会所接受,所以作者不得不安排了斗争死去的结果。她们虽然死了,但她们是斗争着死,而不是苟活着。

潘金莲的出身是个“使女”,因不肯依从大户的调戏, 才被强迫嫁与武大。她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带有反抗精神, 不肯与大户苟合,说明了她并不“淫”,但是嫁给武大可谓是断了她追求自己爱的路,武大虽然能满足物质上的温饱, 但是精神上带给潘金莲的只有空虚,面对长得帅,又有钱, 又会哄女人的西门庆,很多女性都会动心,何况正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潘金莲?但是后来在“长做夫妻”诱惑下毒害武大引起了人们对她的申讨,这种盲目、极端的追求爱情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但是也正写出了她反抗的决绝性。

阎婆惜是被当做感恩的礼物送给宋江的,但是宋江“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只爱学使枪棒,根本没把她当回事。 面对她与张三偷情,更是这般寻思,“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什么。我只不上门便了。”嫁给这样的男子,有哪个女性受得了?张文远的出现, 使阎婆惜走出了反抗的第一步,而发现招文袋的秘密让她做出了更大的反抗,借此提出了要宋江休了她,任她改嫁。索要黄金,则带有贪婪、仇恨、报复的味道,有点像现在的青春损失费。

潘巧云倒是嫁了个“好表人物”的杨雄,可是“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平日也只顾应酬官府。可怜一个刚刚新寡的潘巧云虽然又嫁,可还像守寡一般。“一竹竿打到底”已经不可能了,当然要追求一下情感的归宿,对比杨雄的冷漠,面对裴如海的热情,她自抵挡不住。

在《水浒传》的语境中,“情欲”成为这三位女性对现实反抗的手段,片面的表现为欲望对封建伦理的僭越,这在当今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当时男权社会里无疑是走出了一大步,使她们成为有个体意识的女性,只是这种模糊的主体性被具体化为情欲。她们的生活态度已显现出与传统观念的悖逆,同近代以来妇女解放思想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

三、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死

很多读者认为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死的场面过于残忍,从这里出发谈到作者对女性的随意践踏,贬低。《水浒传》 被定性为现实主义文学,而现实主义文学很大程度是就是要反映现实,在封建时代,女性是没有地位的,生杀予夺皆由别人掌握。这里三个女性的惨死,让读者触目惊心,不正揭露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残忍,更加深了读者对那个时代的批判?如果轻描淡写,反而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另外,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她们的死,既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又构成了几位好汉上山的诱因。这反映了农民起义的不自觉性,纵观整个古代史,没有农民起义是自觉的,他们基本都是被迫的,更多的是迫于生计,不得不而为之。在倡导“忠”的封建社会,没有愿意主动去造反的人,何况是还当着或大或小官的几位“英雄”,如,宋江、 卢俊义、林冲、武松、杨雄。所以在《水浒传》里几位主要人物如何上山就是施耐庵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官逼民反” 在这里行不通了,他们自己就是做官的 ;自己主动落草?也说不过去,怎么办?作者不得不借助于当时处在生活最底层的妇女们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既反映了女性受迫害之深,又使几位英雄得以“成功上山”,可谓一石二鸟。

纵观《水浒传》一书,作者在对女性的问题上所体现出的思想观点,既有消极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 既有封建伦理道德的糟粕,也有新的人性自由、解放的民主观念的萌芽。作者在女性观上的这种二重性,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其著作体现的封建性是难以避免的,但其中又体现了一些新思想,所以《水浒传》中体现出的妇女观有一定的复杂性,甚至对立性,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其定性为反女性。

摘要:古典名著《水浒传》不仅刻画了大批鲜活的梁山好汉形象,还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女性形象的把握,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做是一部反女性的著作。笔者对此不是完全赞同,认为书中体现的妇女观有一定的复杂性,特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商榷。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篇3

关键词:《水浒传》 女性 文化内蕴

一、忠与义的交织

《水浒传》最早名曰《忠义水浒传》,杨定见曰:“《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全书围绕“忠义”思想奏响了一曲英雄悲歌,而忠义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地位昭彰。朱熹曰“忠者,诚实无欺之名”,孔子曰“臣事君以忠”,忠代表着尽心为人、尽己为国的处事原则;朱熹曰“义者,天理之所宜”,荀子曰“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义代表着合乎正道、情分的价值取向。“忠义”是梁山好汉共同遵循的大义,他们力除贪官污吏,除暴安良,保社稷清平,百姓安宁;他们肝胆相照,置生死于度外,两肋插刀为朋友,拔刀相助济贫弱。

(一)违忠义者死 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体现着忠义思想的积淀,违背忠义原则执行的女性往往身死受戮。刘唐代表梁山好汉致书宋江,赠金百两,感戴私放晁盖一众性命,宋江不慎将送来的书信遗留在阎婆惜处。阎婆惜扣留了书信,把它当作宋江通贼的证据进行要挟,要求得到黄金百两;宋江直言已拒收赠银,愿日后变卖家产抵金。于此,阎婆惜的贪财好利与宋江为义气救晁盖而不求回报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唯利是图把恩人逼,一个义薄云天将私欲抛,私欲对抗忠义只能失败,其步步紧逼终被宋江两刀结果了性命。潘巧云被杨雄醉后大骂,惊觉偷情被石秀泄露给杨雄,于是趁杨雄酒醒后佯哭,倾诉被石秀多次轻薄。眼泪攻势使得杨雄怒火攻心,忘了石秀的解祸之恩、结拜之情,关掉石秀坐镇的肉铺意在“驱赶”;石秀主动离开杨家,杀掉与潘巧云偷情后遁逃的裴如海,与杨雄谈心解开嫌隙。尽释前嫌的手足顺理成章地同仇敌忾,将潘巧云杀掉,“挖出舌头”“取出五脏”“分开七事件”。潘巧云凄厉的死状、阎婆惜无可挽回的死亡都是陷害忠义豪杰的必然结果。

(二)得忠义者名 书中不少女性形象奉行忠义思想,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事原则,作为正面人物被颂扬。梁山女将顾大嫂,武艺高强,“三二十人近他不得”,为救兄弟,舍生忘死;为梁山事业,披肝沥胆,义气深重,金圣叹曰“胆智胜一丈夫”。得知解珍、解宝入狱,当夜便要营救;得知劫狱后只能落草梁山,当即立誓;不愿大伯孙立受己劫狱连累,拔刀威胁同上梁山。性烈如火,也能屈能伸,为营救史进而假扮乞婆,沿街求乞,对着年老公人又哭又拜,“只可怜见引老身入去”。在攻打高俅的战役中,协同孙二娘火烧船厂,使其延误战机;在攻打辽国的战役中,与张青等里应外合,杀散重重兵士。扈三娘亦是忠于梁山革命事业的女将,对保下自己性命的宋江也报之以义,“女辈忠良传此人”。梁山诸将在攻打祝家庄的战争中取得绝对胜利,连带扈太公一门老幼尽遭屠戮,为保扈三娘全身而退,宋江将其送至老父处照料并结拜为兄妹。扈三娘为报达义兄的救命之恩,归顺了梁山,同意了与王英的婚事;在梁山的对外战争中表现得勇毅非凡,捉彭■、灭呼延灼威风,一马当先力战辽天寿公主。扈三娘、顾大嫂是忠肝义胆的巾帼英雄,引人为之击节而歌。

二、侠与色的对抗

高日晖认为至宋元起侠与色变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戒色是侠的本色,又是侠的准则”;元代罗春伯的《任侠十三戒》规定“色不亲二,酒不染面”;明代《警世通言》中的赵匡胤解救被强盗困在庙宇的赵京娘,为义气步行千里护送其还乡,一路上以兄妹相称,赵京娘先后提出结为夫妇、一夜云雨以报恩情,赵匡胤断然拒绝,重申不乱于美色的英雄之志;清代《三侠五义》中的白玉堂对美女不假辞色以至砍掉向自己进献美女的胡烈的胳膊,由此,不沉溺于美色成为了衡量英雄豪侠的重要标准。《水浒传》许多内容反映了江湖儿女的豪侠之风,诸多人物具有侠士之范,对女子的美艳视若等闲,甚至将美色视为不祥之物。

(一)无情必是真豪杰 书中许多女性形象作为英雄豪杰的衬托而出现,面对美女,越是岿然不动,越是冷心冷情,越见英雄本色。“浪子”燕青风流无双,是吹弹唱舞无所不通的“艺苑领袖”,面对美女却也是进退有度,从未沉溺期间。身负游说使命的燕青试图用“色、艺”打动李师师,李师师果然情难自禁,或言语撩拨,或唱曲传情,甚至轻抚臂膊;而燕青要么“紧紧的低了头”,要么“慌忙穿了衣裳”,以至于结拜为姐弟避免逾越之举。武松,两只铁拳打遍四方,不识人间风月,余象斗眼中不“以色为念”的真义士。令西门庆一见便去了三魂七魄的潘金莲自是妖娆袅娜,对武松伏低做小,服侍洗脸,捧茶端水,三餐款待,借酒表白,被当场泼酒斥骂为辱没了“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美貌多情的潘金莲、李师师正是豪杰英雄的“试金石”。

(二)绝色红颜必致祸 书中许多女性形象作为英雄的负累出现,使英雄遭受磨难、九死一生。史进作为宋江攻打东平府的“内应”,携带大量金银潜入老相好李瑞兰家寻求庇佑。李瑞兰一面收了金银,一面去官府告发,使得史进被打了一百多棍,险些死去,其贪生好利导致了史进身陷缧绁。雷横与白秀英父亲发生争斗,知县听取枕边人白秀英的教唆令押解雷横于勾栏院示众。白秀英一面观看雷横在自己地盘儿受辱的“丑态”,一面痛打为儿抱不平的雷横老母,激得雷横怒发,持枷将其打死,被知县衔恨断成死罪,其泼辣刻毒使得雷横受辱负罪。宋江发现王英劫掠的妇人是花荣同僚刘高之妻,一跪二劝说服王英将刘恭人送回家。刘恭人当时拜谢救拨恩情,日后却向刘高诬告宋江乃劫掠自己的山贼,一力要求痛打宋江,其薄情寡义使得宋江受刑身危。在英雄禁欲的文化心理下,李瑞兰、白秀英、刘高妻都被赋予了寡义狠毒的面孔,促成豪杰受苦受难。

三、情与理的对立

告子曰:“食色,性也。”人们对情爱与情欲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就像人对食欲的追求。远溯先秦,先民们就毫不掩饰对爱情的渴望,“心悦君兮君不知”;魏晋的繁钦更是直接道出了情浓时对情欲的思慕,“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襟”;唐代的鱼玄机长吟“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将爱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随着封建礼教秩序日趋严明,男女大防愈加不可逾越,尤其是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情爱、情欲愈加不被允许存在,处于社会弱势的女子愈被挤压到情与理的边缘苦苦挣扎。喻进芳认为女性丧失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只是男性“婚姻的填充物”“情感的安慰剂”“收罗人心的有效手段”;女性也失去了情欲的诉求,“女性的身体欲望是不被认可的”。

(一)爱情岂可求 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无法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被父亲、兄长、主人、强人决定婚姻。英姿飒爽的扈三娘先被生父扈太公许配给祝彪,祝彪死后,又被义兄宋江许配于王英,既实现了对兄弟的“义气”,又兑现了为王英娶妻之诺言。身为大户人家使女的潘金莲,不愿委身主人,竟被主人报复,送与懦弱丑陋的武大郎为妻。花荣的妹妹“甚是贤惠”,宋江假扮秦明造反害得秦明妻小被诛,为拉拢秦明入伙,花荣自愿将妹妹嫁给秦明赔罪。程太守的女儿颇具姿容,董平求亲遭到太守拒绝,便杀尽太守一家抢来太守之女,了夙愿,逞闲气。扈三娘等女性的婚姻被作为拉拢人心的手段、报复的筹码、使气的利剑,其情爱意愿被忽视,以至无法实现。

(二)万恶淫为首 书中女性的欲望往往得不到满足,其性需求被自身压抑、被丈夫漠视,转而向外界寻求释放,成了千夫所指的“淫妇”,落得身死魂散的下场。杨雄,一个月中有半月在衙门值夜班,使寡妇再嫁的妻子形同无夫。遭受冷落的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暗度陈仓,借口在寺院还愿成其好事,趁杨雄夜赴官府在家中共赴巫山,事发后被其夫挖舌、剖腹、取五脏。武大郎“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是个“不会风流”的性无能者。有着正常欲求的潘金莲先殷勤照料武松、借酒挑逗,遭拒后应许了处心积虑设局引诱的西门庆,情浓后药死捉奸病笃的武大郎,孝期内恣意取乐,最终被查明真相的武松剖腹、挖出五脏、割下头颅。阎婆惜是宋江的外室,被华衣美食地供养起来,然而也仅限于此,“只爱学使枪棒”的宋江十天半月才去看顾一次阎婆惜。正当妙龄、会唱曲儿、识“诸般耍笑”的阎婆惜心系同样俊俏年少、懂丝竹的张文远,鱼水情浓,不避人耳目,为长相厮守用梁山书信紧逼宋江写休书、赠百金,坚决迫切的态度激得宋江两刀结果了其性命。由此,“礼”的禁锢与“情”的需要发生冲突,潘巧云等女性的情欲猛然挣脱,被深深地打上了“淫妇”的标签,死亡成为其最终的归宿。

《水浒传》是一曲英雄的悲歌,未尝不是一曲女性的悲歌,传统文化重压下的女性,一举一动都背负了沉重的心理期待,戴着镣铐起舞。笔者试图探索这些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心理,然只见冰山一隅,愿后来者探骊得珠。

参考文献:

[1] (明)施耐庵,罗贯中.新评新校水浒传[M].陈家琪,曹水阁评校.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2] 董阳.《水浒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J].重庆大学学报,2004(5).

[3] 喻进芳.《水浒传》:男性英雄视野下的女性观[J].理论月刊,2009(7).

[4] 高日晖.《任侠十三戒》与《水浒传》的女性观[J].中国文学研究,2015(2).

作 者:郝姝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水浒传李逵形象分析 篇4

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兵头领。他长相粗犷且黝黑,在江湖上人送外号“黑旋风”。当宋江被官府发配到江州的时候,军师吴用写信要江州两院节级戴宗对其多加照顾。而此时李逵正是戴宗手下的一名小卒,在此期间李逵和宋江结识,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戴宗传梁山假书被人识破之后,与宋江一起押往刑场处死,李逵大打出手,最终救下了戴宗和宋江二人。此后,三人无路可走,只得投靠梁山。上山之后,李逵非常思念自己的老母,最后决定独自回沂州接自己的老母。怎奈回去的时候李逵发现老母的眼睛已瞎,在过沂岭时由于李逵的疏忽被虎吃掉,一气之下,李逵怒杀四虎。李逵加入梁山之后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后来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招安之后,李逵被朝廷任命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南征北战之后,高俅给宋江送来了毒酒,这一点宋江心知肚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会造反,为了不让李逵坏了梁山的忠义之名,宋江命李逵与其一起喝下毒酒,双双身亡。

李逵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十分复杂,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李逵之所以会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所致。

李逵是一个生性十分莽撞之人,他做事的时候往往是随心所欲,通常不会考虑后果,只要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会坚决去做。比如,李逵为了能够更好地招待宋江便去强讨鲜鱼,由此便和张顺发生了争斗。在争斗的过程当中,李逵莽撞地跳上了船与张顺进行打斗,没想到最后却被水性极好的张顺弄得狼狈不堪,喝了一肚子水,还差一点被水淹死。幸亏宋江及时赶到,劝说张顺将李逵救上岸来,不然李逵早已一命呜呼。之所闹到如此地步,主要是由于李逵的生性莽撞所致。李逵明明知道自己的水性不如张顺,却执意要上船与其打斗,最后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李逵的莽撞还体现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当李逵手持双斧去搭救宋江和戴宗并成功救下之后,李逵不是赶紧带着大家逃离现场,而只顾挥斧砍杀,还想着杀入城中将知府蔡九一并砍杀。他的这种表现弄得宋江、戴宗等人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当时张顺等人及时赶到并救下了大家,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李逵怒杀韩伯龙也是他生性莽撞的一个重要体现。当韩伯龙欲投奔梁山且还未真正成为梁山一员的时候,便声称自己是梁山好汉。这一点让李逵非常恼火,也正因为这件小事情李逵便将其杀死。也正是因为李逵生性莽撞,才给他带来很多不小的麻烦。

虽然李逵生性莽撞,但是他却是一个极为孝顺之人。李逵和宋江等人投奔梁山之后,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母亲,甚至是寝食难安。当李逵听见公孙胜将自己的母亲接来梁山之后,他立即抱头痛哭,急忙要回家将自己的母亲接到梁山享福。从这一点来看,李逵是一个极其孝顺之人。李逵回家之后,发现自己的老母由于对自己过分思念而哭瞎了眼睛,李逵非常难过。在接老母回梁山的路上,李逵对自己的老母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一路上嘘寒问暖,怕老母累着便背其前行;老母渴了他想尽各种办法为其寻水。也正是因为李逵的疏忽让老母命丧虎口。看到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李逵悲痛欲绝,追逐四虎并最终将四虎杀死。李逵之孝是一种真心之孝,他的孝也让很多读者为其动容。李逵对于母亲的孝是我们现代人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好好学习的。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李逵的身上得淋漓尽致的展现。

按说李逵忠孝,理应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李逵是及其残忍的人,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多处详细描写,李逵在与他人对战的时其作战方式非常残忍,只要是杀红了眼,他经常会敌我不分,见人就杀。除此之外,他不管是投降与否,不管对方是敌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往往不顾一切,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斧过去将其残忍地杀死,这一点在江州营救宋江和戴宗一段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他见血之后他往往会失去应有的理智,说他是天煞星下凡一点也不为过。又如,在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逵明明已经知道扈家庄业已投降梁山,但是他却仍然不依不饶,一斧便将扈成杀死。后来他又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引起了梁山众好汉的强烈不满。

毫无疑问,在梁山诸位好汉中,李逵对于宋江是最为忠心的。但是在忠心的背后,笔者更多看到的则是李逵对于宋江的依恋。在《水浒传》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逵和宋江总是形影不离,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说到李逵对于宋江的依恋要从江州的时候说起,当李逵第一眼看到宋江的时候,他欣喜若狂。因怕饮酒耽误照顾宋江的饮食,李逵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李逵一直以来非常仰慕宋江,宋江似乎就是李逵的精神之父。反观宋江,他对于李逵也非常照顾,如慈父一般对待李逵,甚至对他的缺点。例如,宋江见到李逵之后,听说李逵需要银子还债,便送给李逵银子。害怕李逵用小碗喝酒不痛快便要求店家给李逵换上大碗。怕李逵吃鱼吃不饱,又专门为李逵多要了两斤肉。纵观梁山诸多英雄好汉,唯有宋江对李逵最好。在李逵与宋江的关系上,李逵最初是仰慕,慢慢变成依恋,最后变成忠心。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李逵是一位极富反叛精神之人。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贫苦出生的农民,在他的一生当中无疑会受到很多欺凌和压榨,由此产生较强的反叛意识并不奇怪。诸如,在大闹江州劫取法场之后,宋江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便提议上梁山聚义。李逵听到此言,立刻跳将起来说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逵对于宋江的这一看法非常赞同,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在李逵心中根深蒂固的反叛精神。李逵在上水泊梁山之后,便提出反皇帝的目标。李逵说道:“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他加入梁山之后,曾经多次提出这样的主张。当晁盖死后,众英雄便要推选宋江做大当家,宋江碍于情面故作推辞。看到此种情况,李逵又直言不讳地说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个大宋皇帝却不好。”卢俊义投靠梁山之后,宋江便要让位于他,看到二人推来推去,李逵大为不悦,说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从李逵的语言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心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总之,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莽撞却不失孝顺,残忍却不失忠心,反叛却归于无奈,堪为梁山第一好汉。

水浒人物形象分析——燕青 篇5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这首《沁园春》所赞美的人物是浪子燕青。燕青是北京大名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由卢家抚养长大,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他遍体花绣,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而且多才多艺,吹弹唱舞、各路乡谈、诸行百艺,无有不精。一提起燕青,很多读者就会想起他与李师师之间的一段风月佳话,其实燕青不仅是人帅,可以称得上是梁山108位英雄的颜值担当,而且为人仗义,侠肝义胆。

一、燕青对主人忠心耿耿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为壮大梁山声势,派军师吴用去赚卢俊义上山。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混入卢府为卢俊义算命,称其将有血光之灾,需去东南一千里外躲避,方可脱难。卢俊义深信不疑,便欲带着管家李固前往泰安州经商,以避灾祸,并留燕青看管家中库房。燕青极力劝阻,认为前往泰安州必经梁山泊,路上不安全。他还指出,算命先生便是梁山中人,是要诓骗卢俊义上山。卢俊义不听。燕青又要随行前去,卢俊义仍旧拒绝。

卢俊义经过梁山时,遇到埋伏,最终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山。宋江留卢俊义小住,将李固放回,并对他谎称卢俊义已在山寨落草。李固与卢俊义的妻子贾氏早有私情,便借机向官府告发,与贾氏霸占卢家家产。卢俊义在梁山住了两个月,告辞回家,在北京城外遇到被李固赶出家门沦为乞丐的燕青。燕青将实情告诉卢俊义,卢俊义不顾燕青再三劝阻,执意入城回府。结果被李固以“勾结叛匪”告发,屈打成招后被打入死牢。燕青救下卢俊义,背着他投奔梁山泊而去。中途在客店安歇时,燕青外出打野味,卢俊义却又被追捕的官军抓走。燕青见卢俊义又被抓走,因无军器,无力相救,便前往梁山泊求援,途中恰好遇到下山打探消息的杨雄、石秀。杨雄与燕青回梁山报信。石秀则到北京城中打探消息,得知卢俊义即将被斩,便只身劫法场,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擒。梁山军三打大名府,终于救出卢俊义和石秀。李固与贾氏出城逃难时,被燕青、张顺擒住。燕青对卢俊义的忠心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这一点是燕青忠肝义胆的最好体现。

二、燕青对招安建有奇功。

卢俊义获救后,杀死李固、贾氏,与燕青同上梁山落草。东昌府之战时,燕青用弩箭射中张清战马,救下郝思文,后又用箭射丁得孙,使得丁得孙被吕方、郭盛生擒。梁山排座次时,燕青排第三十六位,星号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宋江东京观灯,燕青与李逵扮做伴当,随同下山。宋江去见李师师,想通过她达到招安的目的,也是由燕青先行探路安排。徽宗来见李师师时,燕青在李师师的引见下得以见到徽宗,并通过吹箫、拨阮、唱曲,得到徽宗赏识。他假称自己曾被梁山掳劫三年,请徽宗赦罪。宋徽宗便赐赦书,并询问梁山备细。燕青趁机将高俅征讨兵败之事奏知徽宗,并称宋江“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次日,燕青又去见太尉宿元景,转达宋江之意,请他促成招安,并与戴宗定计,从高俅府中救出萧让、乐和。最终,宋徽宗下诏招安,命宿元景到梁山宣诏。由此可见,燕青在招安一事上堪称功不可没,由于他的努力,才让宋江等人实现了“招安的梦想”。

三、燕青征战后急流勇退。

梁山受招安后,燕青随宋江南征北战,隶属卢俊义麾下。征讨王庆时,燕青在龙门关之战前劝谏卢俊义,让他不要亲自临阵,被拒绝后又调五百步兵,在平泉桥附近砍伐树木,搭建浮桥。卢俊义交战失利,平泉桥被乱军压塌,全亏燕青搭建的浮桥,方使大军得以保全。

征讨方腊时,燕青假扮吕师囊帐前虞候,与解珍、解宝一同混入扬州城外定浦村,杀死勾结叛军的陈观父子。后化名云壁,随柴进诈投方腊,以为宋军内应。清溪之战时,燕青协助柴进,阵前倒戈,杀死敌将方杰,引宋军攻入帮源洞。

梁山军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燕青私下去见卢俊义,劝他急流勇退,隐姓埋名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燕青又以汉高祖杀戮功臣之事劝谏,仍遭卢俊义拒绝。他只得拜别卢俊义,并留书给宋江,当夜便离军而去,从此下落不明。

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 篇6

——以新浪新闻为例

摘要:新闻媒体作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工具,对新闻报道时是选择性的,需要向大众灌输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这时新闻内容必然和客观的社会现实不对等,片面的反映社会现实。但是以新浪新闻为例的新闻媒体,在没有政府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行业里生存,一方面要传到主流意识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不能脱离大众全体,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女性形象出现在新闻中的频率愈发的高。新闻对于女性事件报道的时,不仅兼顾主流意识和大众群体,还要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只能反映主流意识下的女性形象,与实际的女性形象不相符。

关键字: 新闻媒体 主流意识 女性形象

我们从字面上了解的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前发生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①当今的的新闻已经越来越偏离“事实”的概念了,即便如此新闻媒体的确构建了一个社会现实,传达着统治阶级倡导的主流意识。在这个媒体构建的社会现实中,媒体没有均衡女性对于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是以一种弱势群体提现出来,表现为传统女性形象、家庭暴力、色情行为等等。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权社会的通俗文化是一面歪曲的镜子,所反映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比如女性的刻板形象(性对象和家庭主妇等),而绝不会反映真实的社会状况,比如女性的真正状况与多元形象。女性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呢?下面通过五月份的几则新闻来分析一下主流价值观下,新闻媒体定位的女性形象。

2012年05月16日新浪网社会新闻《儿子结婚前遇害身亡 母亲为凶手求情称其还年轻》 一文中母亲梁建红的儿子被工友杀害,但是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宋晓明刺死马刚案公开宣判时,梁建红赴京出庭为凶手求情,老伴拒绝与她同来,她告诉记者,老伴拗不过她,一直不肯原谅她。法院认为,梁建红在未获任何利益补偿的情况下,请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义举应予褒扬,法院据此对被告人宋晓明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正如一位法官所言,伟大母亲梁建红,以其博大的胸怀,为杀死儿子的凶手求情,使其免于一死,在庄严的法庭上写下了慈爱的一页。这位母亲的悲悯情怀足以证明,人心底色是温暖,是善念,是爱如泉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这位善念满怀母亲,却为杀人凶手求情并挽救了凶手的生命。“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好做对就该赏,做坏做错就应罚。母亲梁建红原谅了杀人犯,死刑变判处有期徒刑12年。那么以后再有杀人的,只要被害者家属原谅是不是都不要判死刑了?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我们的亲人去世之时,身心交瘁还要为凶手求情,99%的人会站在法律的角度,要求法律制裁犯人。但是1%的人会出现在新闻上,这足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新闻媒体向大众传达传统的母亲善良的本性的的同时,亦是主流价值观想要构建的“要有爱,要和谐”的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时间中的任何一个特定点在一个社会里流行的文化,都可以解释为霸权的一种结果和体现,是从从属集团在舆论上接受统治集团的观念、价值标准和领导的结果与体现。母亲作为传统的女性形象变成了新闻媒体的主要宣传对象,使得女性在新闻媒体变成了刻板形象,将女性特征归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发展不会成为每天媒体新闻的主要目标。

新闻媒体在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人民大众和主流意识的平衡木,维系着既有性别统治秩序,片面反映两性的不平等关系甚至掩盖这种不平等,将女性形象予以扭曲塑造符合主流价值关的女性形象。2012年05月22日新浪网社会新闻,题为《广州离异富豪五星级酒店选妻指名要处女》报名人数竟然多达2800多女性。广州11位富豪与一家5星级酒店选妻,其中一位离异的富豪选妻准则为年龄在20-26岁之间,女方为处女。富豪们提出了“五项原则”。“第一,门当户对原则。这不是封建观念,也不单单是势利眼,而是因为,两个家庭出身以及受教育程度都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更容易沟通,并且日后的婚姻生活也更容易相处。第二,能力相当原则。对于很多富豪精英们而言,贤妻的定义不仅仅是主内而已了。如果能跟老公一起披靡商界,那真是锦上添花的般配了。第三,安分守己原则。在他们眼里,女人照顾好家里才是最大的责任。一般这样的人的太太都是全职太太,不需要在外东奔西走便可享有不尽的财富,也是许多年轻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婚姻状态。第四,名气相当原则。大款娶女明星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女明星的名气也能够直接地为大款的生意带来宣传,对于大款而言,与女明星的婚姻是最好的广告。但嫁人前,女明星还是得漕擦亮眼睛,省得嫁了个假大款,还得为人家充当免费的代言人。第五,娶妻娶美原则。当然,在富豪的婚姻中,这并非是主流的原则。除非这个女人美到能够让这些富豪神魂颠倒想立马娶她们为妻不再允许其他男人占有她的一丝一毫。”② 大众传媒在对于新闻传播时,自然而然的站在男权社会的角度,对于女性进行排挤和压迫。中国是男权社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对于完美女性的要求从古至今一直未中断过,虽然西方思想传入并影响中国百年之久天,在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很大进步,但是这种破坏女性形象甚至压迫女性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始终没有根除。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中国的女性受西方女权主义影响,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和法律政策,缩小了与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但是这种变化值是存在于表面现象,女性仍然不可能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被动局面。仍然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贞洁大于生命”等思想的束缚,反映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动的形象。男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女性成为男性的眼中的审美对象和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女性欲望的对象。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男性会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投射到女性形象的素质中。符合男性审美标注的女性美,则会成为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并且不断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认识观。“豪富选妻”即便是个例,但也透露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贞操的的要求,看不出新时期女性应该具有的多元性,看到的只能是被男权社会命名、解释的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在中国方兴未艾,但是在中国社会现实中起到的作用远远不足,新闻媒体对于女性家庭暴力问题的的报道,反映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一直是压迫和暴力对象。新闻媒体通过对于这类问题的报道,不是向大众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暴力问题,而是选择性的报道,从另一个方面强调现在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宣传的一种空话,备受压迫的仍然是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浪新闻国内新闻三则女性遭遇暴力的新闻:《56岁母亲不堪毒打雇凶勒死37岁吸毒儿子》(2012年05月18日03:05 亚心网)、《女子疑遭强吻咬断对方舌头被砍死》(2012年06月19日14:33 信息时报)、《一男子疑女友有外遇将其脱光暴打长达四十分钟》(2012年05月23日08:46 重庆商报)。家庭暴力问题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压迫,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女性是男权的附属品,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正如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都曾有过贬低女性的言辞。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毕达哥拉斯则说:“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③对于女性形象的贬低,实际就是对于男权社会的赞成,女性的确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地位,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表现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当然,不发新闻媒体为了盈利,蓄意的制造和传播这种歪曲的女性形象,只有这样制造出符合男权社会处于弱势的女性形象,才能迎合大众的口味,使得处于尴尬位置的新闻媒体得以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① 百度百科 《新闻定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25.htm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篇7

关键词:男性视角,水浒,女性形象,建构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的男权社会, 女性只能生活在男性世界的附庸下, 存在男性规定的范围内。《水浒》里边塑造了许许多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 但是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是男性视角下下建构起来的。本文并不想重复施耐庵的男尊女卑及其仇女情结, 而是试图从男性凝视的角度探讨女性形象生成的机制。

一、“红颜祸水”的人格定位

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 最典型的就是“女色亡国”的谬论——妲己、褒姒、杨贵、西施不胜枚举。同样, 在《水浒》中漂亮的女人们全都成了英雄的祸害。仔细分析一下英雄们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就会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的英雄是直接或间接地为美人所害。林冲、宋江、武松、杨雄、鲁智深、雷横、卢俊义、朱仝等则都是间接被女人所害而被迫上梁山的。林娘子, 是《水浒》中唯一长得美丽而未遭作者贬损的一个女性形象, 她温柔貌美、聪慧贤达。对丈夫忠贞不贰, 面对高衙内的纠缠, 她为了保持清贞的节操不得不以死抗争, 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的女性标准。但是, 林冲屡遭迫害、九死一生, 最后被逼落草为寇, 却都是因她的美貌所致。最终也难逃“红颜祸水”的诟病。

其实, “红颜祸水”并不是什么传统“偏见”, 而是男性话语权下女性人格的社会定位。古代社会一向重男轻女, 为的是维护其封建次序, 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女性一旦进入男性的社会, 其真正的人格就注定被粉碎。

鲁迅先生曾无情地指出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 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 ;也不相信妲已亡殷、西吴沼施、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认为在男权社会里, 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力量的, 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 大抵将败亡的大罪, 推在女性身上, 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出息的男人。”

女性的这种社会定位, 也是出于对男人的警告, 封建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是“学而优则仕”, 事业有成方能“光宗耀祖”。虽然“性乃人生之大欲” (封建社会鼓励生育) , 但是同时, 过分追求女色又会迷人心智, 影响男人的前程, 所以, 反证了男权社会对“红颜”特别是对不受父权体制控制的力量的恐惧。所以, “红颜祸水”实际上是男性把对自己欲望的恐惧, 投射到了女人身上。

二、“美”与“善”的双重标准

在“不近女色”的价值导向下, 《水浒》中凡是容貌美丽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是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在施耐庵的笔下, “美”是有着双重标准的。对于女人, 凡是美的必是恶的 ;凡是善的则必是丑的, 而对男人则美和善却是完美统一的。

(一) 、即美必恶、即善必丑的女性形象

在男权社会里由于男性拥有话语权表达的是男性的体验和意愿从而女性处于社会的边缘, 她们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里, 完全是男人的意愿。

1、美丽多情的“淫妇”“毒妇”形象

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 是《水浒》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有美丽的外貌, 但都生性淫荡狠毒。美是她们“淫”与“恶”的根源。正所谓 :有美色者必有淫心, 有淫心者必有歹意, 有歹意者则必将害人。

潘金莲“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 “纤腰袅娜, 拘束得燕懒莺慵 ;檀口轻盈 , 勾引得蜂狂碟乱”;阎婆惜“花容袅娜, 玉质娉婷, 髻横一片乌云, 眉扫半弯新月。金莲窄窄, 湘裙微露不胜情 ;玉笋纤纤, 翠袖半笼无限意 ;杨雄之妻潘巧云也是“黑鬒鬒鬓儿, 细弯弯眉儿, 光溜溜眼儿, 香喷喷口儿, 直隆隆鼻儿, 红乳乳腮儿, 粉莹莹脸儿, 轻袅袅身儿, 玉纤纤手儿, 一捻捻腰儿, 软脓脓肚儿, 翘尖尖脚儿, 花蔟蔟鞋儿, 肉奶奶胸儿, 白生生腿儿……”, 只“乔素梳妆”便使得一堂和尚“都七颠八倒起来”。另外, 清风寨刘知寨的夫人, “云含春黛, 恰如西子颦眉 ;雨滴秋波, 浑似骊姬垂涕”。还有白秀英不仅美貌, 且色艺双绝, 她“罗衣迭雪, 宝髻堆云。樱桃口, 杏脸桃腮 ;杨柳腰, 兰心蕙性。歌喉婉转, 声如枝上莺啼 ;舞姿翩跹, 影私花间凤转”。然而, 就在男人们亵玩女性的美色, 将普天下最美丽的辞藻赋予女性的同时, 又把“毒蛇”、“祸水”“淫荡”等最恶毒的语言泼向她们。于是, 在一番看似极尽褒扬的描绘之后, 作者开始慢慢细数与她们的美貌相对应的极其丑恶的品行。

潘金莲是《水浒》中最美的女性, 当然就是“淫”与“恶”的化身。她先是勾引小叔武松, 之后又通奸西门庆。一部《水浒》直使潘金莲名扬天下成了“淫荡”的代名词。与潘金莲一样, 阎婆惜也是生的貌美且性情淫荡, 一见到眉清目秀的张文远便主动“以目送情”, “把言语来嘲惹”, 很快地就“与他打得火块一般热”。其他如潘巧云等貌美女性, 也都是以“淫”为其标签的。而“淫”与“恶”总是统一的, 潘金莲毒杀亲夫就是最典型的, 可谓“恶不可赦”。由此可见, 在男性社会里, 美并不是对女人的褒扬, 而是狠毒、邪恶的代名词。

2、彪悍凶猛的“女英雄”形象

在《水浒》中“, 美”与“善”是对立的, 但“丑”和“善”, 却是统一的。《水浒》中也有被男人肯定的女人, 如孙二娘、顾大嫂, 她们名列一百单八将中, 应该算得上男人眼中的好女人, 无疑当得起一个“善”字。但是, 两个人都生的极丑。一个外号母夜叉, “眉横杀气, 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 棒棰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 , 遮掩顽皮 ;浓搽就两晕胭脂, 直侵乱发”;另一个号称母大虫, 也是“眉粗眼大, 胖面肥腰”。她们都力大如牛, 麻翻过往客商做人肉包子眼皮都不眨一下。这样的女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没有丝毫的美感。但有一个例外, 就是扈三娘。扈三娘非常美貌, 她出场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 :“雾鬓云鬟娇女将, 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竖甲衬红纱, 狮蛮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 玉纤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 也算的一个美人, 在一百单八将中总排名第五十九。但这个人物非常不真实——被梁山好汉满门抄斩, 亲人们的尸骨未寒, 就嫁给王矮虎为妻。只能说是一个被男人招安了的女人, 招安以后她的性别特征就淡化了。

在这里, 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楚, 美貌能使女人成为既淫且毒的恶女人, 只有那些容貌丑陋、毫无女性特征的女人才能成为好女人。因为这些女人不会对男人构成任何的危险, 才能在男性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

(二) 、《水浒》中人物形象都是作者的心灵折射

在《水浒》中, 对与男女形象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女人“美”与“善”是对立的, 但对于男人“美”与“善”则是完美统一的。像林冲、史大郎、小李广花荣、武松、燕青等等, 都是品德高尚、武艺高强而又形象俊美的好汉。对他们作者既极尽能事地渲染他们的勇武、侠义、正直 , 也不惜笔墨描绘他们健美的体格和英俊的容貌。如写武松 :“身躯凛凛, 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 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 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话语轩昂, 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 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 如摇地貔貅临座上”;浪子燕青是 :“唇若涂朱, 睛如点漆, 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 凌云志气”, “六尺以上身材, 二十四五年纪, 三牙掩口细髯, 十分腰细膀阔”。且有“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刺了遍体花绣, “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再看小李广花荣 :“生得一双俊目, 齿白唇红, 眉飞入鬓, 细腰乍臂, 银盔银甲, 善骑劣马, 能开硬弓, 掌中一条银枪, 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 射得一手好箭, 能够百步穿杨, 人们爱其武艺, 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 因此, 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水浒》中美男还有许多, 如卢俊义目炯双瞳, 眉分八字, 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 仪表似天神。义胆忠肝贯日, 吐虹霓志气凌云, 朱仝也是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等等。

由此可见, 对于男性视角下的男人, “美”与“善”是可以高度和谐统一, 美貌是男性英雄气概的有机部分, 只是这一原则绝不能同时适用于《水浒》中的女性的。由此可见, 《水浒》的男女形象都是男人的心灵折射, 带着男性作者的主观印记。

三、“不近美色”而近“酒”是英雄的重要品德

(一) 、“忠义”与“情欲”的对立

在西方, 雄救美人是最浪漫的事情, 美女配英雄是最完美的结合。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恰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 英雄与美人的关系是绝对对立的, 所以我们在《水浒》中绝对看不到像西方骑士那样的英雄救美人的浪漫情节,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英雄杀美人的残忍画面。

在中国, 传统的英雄好汉都患有某种程度的“恐女症”, 因为美貌会诱惑男性, 从而会造成类似“忠义堂”的理想父权机构的分崩离析。所以, 在中国, 传统的英雄好汉都患有某种程度的“恐女症”, 不但不近女色, 而且极端痛恨奸夫淫妇, 对于那些肆情纵欲者, 莫不“割腹剜心, 凌迟处死, 抛尸弃首”为快。英雄好汉只有被塑造成“无欲”的个体, 将女性带来的潜在危机摒斥在外, “忠义”才能通行无阻, 理想的男性社会才能建立和维持。

在“忠义”与“情义”的选择上, 中国英雄只能坚定不移地取“忠义”而舍“情欲”, 方能显示英雄人物的高尚伦理道德。

(二) 、“酒”与“色”的对立

一部《水浒》章章都有酒事, 回回都写到酒, “大块吃肉, 大口喝酒”, 喝酒情节几乎贯穿全书, 无论是林冲的一饮而尽, 鲁志生醉后“倒拔垂杨柳”, 还是武松的“十八碗酒过岗”和“醉打蒋门神”, 都演绎了英雄与酒的完美配合。梁山108个好汉, 个个能喝善打, “无酒不英雄”是《水浒》塑造英雄形象的最有特色的手段。

在古代文学中, “酒”与“色”是对立的, 因为作为一种欲望的满足物, 酒与女人是具有同等功能的, 是考验英雄意志、人格的最佳方式。酒中方能逞英雄, “千杯不醉”表明犯错误的机会也不存在, 酒精对他都不起作用, 更何况是女色了, 所以,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大凡使酒的英雄, 多不好色。“醉酒”是侠义故事中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好酒不仅不会减损英雄形象, 还是塑造英雄丰满形象和可爱“缺憾”的优先选择。“酒”成了英雄的重要标签。

“酒”与“色”相比, “酒”是无害的, 对“酒”的颂扬, 大大分散了英雄对美人的注意力。这对其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张一《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命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2]宁檬雨《漫话水浒》[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篇8

【关键词】女性主义 贺岁剧 刻板形象 男权意识

一、女性主义者对影视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批判

女性主义运动发端于19世纪末,伴随着“自由”、“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女性开始了自我解放的探索。女性主义发展至今已进入到第三阶段,对于大众流行文化的批判一直是女性主义者的应有之义,而电影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更多女性主义者的抨击和批判。“回顾百年影视文化史不难发现,在20世纪以来的岁月里,影视文化不仅没有消除传统文化当中男权话语至上的沉疴;相反,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氛围下,影视文化又制造了新一轮的男权话语,加剧了社会文化中两性话语不平衡的态势。”①

贺岁剧这个概念的流行在中国不过十余年,1997年12月24日,冯小刚带着首部内地贺岁影片《甲方乙方》进军贺岁市场,开创了贺岁历史的先河,使“贺岁片”这个概念真正意义上广泛流传起来。影视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贺岁档电影,因其档期特别,吸引着众多的电影观众前来观影。庞大的人群接受了影视产品传达的观念,必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笔者以2013年最为卖座的两部贺岁剧《泰囧》、《十二生肖》为研究文本,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笔者发现影片中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的“被看者”地位仍然成为贺岁档电影的主流。

二、贺岁剧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演进发展,女性主义者认识到了电影对于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泰囧》中,女性再一次被刻画成为“纸人”形象。她们被定义为漂亮、年轻、温柔、身材苗条。同时镜像中的女性被赋予诸如秘书、清洁员、导游等这样的社会角色。

以下是笔者对《泰囧》中出现的女性人物所做的统计。(被统计女性出现时间在10s以上,且以画面主体交代。)

从上表可以看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依旧没有逃脱固有的刻板形象。从外貌而言,女性被定义为年轻貌美、身材苗条。这样的形象刻画只在于满足男性的审美需要。从女性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女性只被安排在秘书、导游、家庭妇女等这样的社会期望角色位置上,而一旦女性没有了年轻和身材上给予的吸引力,女性则只能被安排在酒店清洁员这样的角色上。

贺岁档电影将女性的形象标准化,而这个标准就是父权制统治下男性幻想的需要。影片中女性被赋予最不起眼的角色,对女性气质的界定抹杀了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研究结果显示,电视加强了性别特质、家庭角色、消费习惯和特征的社会刻板塑造。也即是说我们的符号世界或文化产物对社会的影响比现实世界更大,文化产物的生产与自我生产不断扩大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②

三、贺岁剧中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

电影将女性置于三个男人观看的尴尬境地,这三个男人分别是男导演、男主演和男观众。女性作为消费的对象被置于客体地位。

“许多女性主义者认为色情产品把妇女物化为男人愉悦的客体,这促成暴力和权力的性欲化,因此而建构了通过权力与暴力寻求愉悦的父权性欲形式。”③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女性不可避免的被定义为性的符号,她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偷窥欲望。而当下的影视环境更是将女性身体消费作为最大的噱头来号召市场。

贺岁档电影中充斥的性暗示很大程度上是对女性的降格,甚至是侮辱。电影以展示裸露的女性身体来博得市场,以充满性挑逗的画面来赢得受众,这是男权社会中无法回避的文化歧视。

电影《泰囧》本是一部轻松诙谐的贺岁片,但导演却还是没有绕开对女性身体的“观摩”情结。影片中大量充斥着性的暗示和对女性身体欲望的诉求。

徐朗与宝宝在电梯偶遇一位身着豹纹服饰的美女,而镜头则一直在交代这位美女的苗条大腿以及傲人身材。电影中还有一段赤裸裸的色情展示。徐朗误入酒店一房间,却发现两位美女正在取悦一位男性。这两位身着比基尼,拿着羽毛,伴着音乐的节奏在床上挑逗一位男性。而镜头则以徐朗的视角交代了女性脱掉内裤的场景。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镜头在美女挑逗场景与宝宝给高博推油的场面进行切换,音乐的节奏和面画符号的背后都暗示着一场性爱的进行。而到了最后,画面以徐朗仰视的视角交代了两位美女裸露的身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面画左边的这位女性甚至是出现了露点的画面。

在《十二生肖》里,虽然没有诸如《泰囧》中直接关于女性裸体的展示,但导演同样花了心思带领观众对女性进行围观。Bonnie的出场充满了性的暗示,短裤下苗条的双腿特写用于抓住男性受众眼球,而一个劈叉更是完美的展示了女性身体的柔软。另一位女主角的出场自然也逃脱不了被看的命运,外国古玩收藏者后代在与JC团队一起探险的旅途中被导演狠狠的调戏了一把。首先是对其在帐篷里换衣服画面的交代,接着导演将男主角JC的手伸到了她的屁股下。Coco与她关于紫色内裤的争吵自然也是一种性的暗示。到了电影的最后,朋友送给她的礼物居然是一套紫色内衣和内裤,受众在尴尬之余也有着一种暗爽吧。

男人对女性身体的重视“实质上主要是从实用主义而非审美的角度,把女性身体看成是可以消费和可以控制的私有财产。”④

四、贺岁剧中男权意识形态的垄断

电影“是一个想象的所指,一个语言和一个语言实践,是不断地根据梦中女而建造的,为把‘女人’监禁住的表现活动,在这座城池混乱的空间里,就像在电影话语的构造中一样,女人既缺席又被监禁:作为理论主体缺席,作为历史主体被监禁。”⑤贺岁剧同样如此,剧中影视符号背后的男权意识主导着剧本的价值观念。贺岁剧《泰囧》中的主角是三个男人,女性被排除在关键的角色外。徐朗的妻子出场仅有几分钟,而高博的妻子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整部剧中表现的女性形象虽然形形色色,多达10余人,然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出场时间仅仅是维持数秒。女性被再一次的“象征性歼灭”。

《十二生肖》给足了女性演员出场时间,但是她们的出场仅仅是为了体现该剧的真正主角。JC才是这部电影想要塑造的英雄,而女人只是在英雄战斗的时候傻傻观看。Coco这个麻烦制造者引出了JC的最终登场,而当男主角JC置生死于不顾争夺国家文物时,女性只能在一旁进行现场直播:“这个神秘人,已经没有降落伞,他拿到龙头又怎么样?”男人的英雄行为得到了电视的直播,而干这事的正是女人。女性见证了英雄的诞生,同时为这样的英雄所折服。

糟糕的不是男人标榜自己的价值,而是女人接受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女性自己在面对电影塑造的男性英雄时同男性一样,怀着敬畏与感激。“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个体被支配性的意识形态所召唤;换句话说,个体不可阻挡地置身于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之中。”⑥女性的反叛意识在影视文化的轰炸中越来越模糊,她们很有可能为男性所折服而心甘情愿的接受降格的女性地位安排。

结语

“建构理论认为:媒介不仅反映现实,而且塑造现实。大众媒介在倡导一种人们渴望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一种连贯的故事叙述方法使观众达成对其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媒介的再现支配了真实的生活’”。⑦电影作为大众最为喜爱的大众媒介之一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男性主导价值观念。贺岁剧不止要为大众提供影视娱乐的消遣,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①李东,《当代影视文化的“男性话语”批判》,《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②冯应谦:《电视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性别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6

③[荷]L.van Zoonen 著,曹晋、曹茂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④⑤⑥[美]玛丽塔斯特肯、莉莎卡特莱特 著,周韵 译:《看的实践:形象、权力和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2、8

⑦汤林森 著,冯建三 译:《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2

(作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小学教师给学生的临别寄语下一篇:组织行为学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