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精选7篇)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1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参考提纲)

一、基本情况

试点县地形地貌、耕地面积与有效灌溉面积,试点核心区面积、作物类型、种植结构、农业供水成本、改革前后农业水价等情况。

二、组织实施

试点工作组织机构设立、职责分工及履职等情况。

三、任务落实

(一)农业水权分配。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明晰农业水权、确权发证、水权交易等情况。

(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供水成本、改革前后执行农业水价标准(说明执行水价与成本的关系,是否达到运行成本、全成本水价或适当盈利水平),以及农业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落实情况等。

(三)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系统梳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情况,包括奖补对象、奖补方式、资金来源及规模等情况,对奖补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对奖补的可持续性进行论证(说明试点区折合每亩或每方补贴多少,全县推进需多少资金,是否有相应资金来源等)。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四)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登记注册、建章立制、履行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协商定价、水费计收等职责情况。

(五)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程产权主体、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

(六)工程建设。计量设施配套、末级渠系完善、节水设施建设、农业节水措施推广情况等。

四、资金筹措和使用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资金来源及规模,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预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预算执行是否与批复一致等。

五、政策措施

梳理试点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说明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六、存在问题

试点推进过程中及今后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难点。

七、政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政策建议。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解决农业灌区水利民生问题,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多年来, 农田水利工作围绕推进水价改革, 进行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 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是,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1) 农田水利工程老化破损不配套。我国的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设计标准低, 工程质量不高, 建筑物及设施配套不全, 大多数灌溉工程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工程破损严重, 运转十分艰难。末级渠系老化破损、不配套更为严重, 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堵”、“肠梗阻”等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由于工程设施损坏报废等原因, “十五”期间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20.73万hm2。

(2) 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 以户为单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完全建立, 乡镇、行政村等基层管理组织的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没有纳入农村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 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 处于“农民管不了, 集体不愿管, 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由于缺乏管理主体, 农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工投劳量急剧下降, 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的损毁, 使原本落后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加破旧。

(3) 农业水价改革陷入困境, 水费实收率下降。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水价改革难以推进, 水费实收率不断下降。水费收入锐减使许多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欠发, 职工队伍不稳定, 人才流失严重, 基层水管单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2 改革措施

当前农田水利运行机制中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用水管理体制和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等体制性改革严重滞后;三是农业水权制度尚未建立且未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 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积重难返、管理主体缺位、用水浪费和水资源配置效率低[2]。解决问题的思路要以农民用水自治为核心, 以完好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 以科学合理的终端水价制度为保障,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减轻农民用水生产成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 推行农民用水管理自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 进一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能力建设, 明晰权利和义务, 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真正培育成末级渠系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

(2) 建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把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明确归其所有。利用财政投入, 引导广大农民有组织地对末级渠系工程进行节水技术改造, 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组织、水费计收等与末级渠系有关的用水事务由组织起来由农民自己管理。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在体制改革和工程改造完成的基础上, 慎重分析农民经济承受能力, 按照兼顾节约用水和降低农民水费支出的原则, 逐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建立并逐步实行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 推行计量收费, 整顿末级渠系水价秩序, 减少农民用水成本[3]。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实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 推动农村水权制度建设, 逐步形成节约转让、超用加价的经济激励机制。

(4) 同步推进体制改革、工程改造和机制创新。改革农业用水管理体制, 推行农民用水自治。通过明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主体, 划清政府与农民、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义务, 既有利于调动和鼓励灌区农民兴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也为政府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明确了对象。完好的工程体系是基础, 要解决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用水短缺和浪费并存、农民用水成本沉重、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就必须建设配套完善、状况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这是灌区和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障[4]。水费是农民用水自治和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和重要保障, 没有水费的保障, 建好的工程将因为缺乏运行维护经费而再次陷入困境,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也会因为缺乏工作经费而难以运行, 农民节约用水的观念将难以确立, 水资源紧缺和用水浪费现象将难以消除。

摘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 以为建立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价,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延禄.浅议乐都县农业水价改革措施[J].陕西水利, 2009 (8) :139-140.

[2]杨进伟, 朱焕丽, 周和平.农业水价经济杠杆及其综合作用的发挥[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 :226-228.

[3]李鹏, 汪志农, 李强.大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4) :6068-6070.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3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水价;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水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农业灌溉是最大的用水户,自然被列为改革的重要领域。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2015年黑龙江省选择五常龙凤山灌区和庆安柳河灌区作为全国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将为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探索有效途径。

一、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改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并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列为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督导重点之一。汪洋副总理就农业水价改革问题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从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拓宽资金渠道、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技水平等方面,统筹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四部委共同推进、对口联系,深入开展试点,探索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形成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节水除了工程和技术措施外,水价杠杆调节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均有效地使用了农业水价杠杆调节机制,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不仅减少了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有效抑制了不合理的水需求。目前,黑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8,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在我国农田灌溉过程中,有42%的水资源是被浪费的。因农田灌溉而造成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十分突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使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同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标准的两倍多,农业灌溉排水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

通过农业水价改革,激励农民群众在农田灌溉中节约用水。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和用水户的积极性,利用水价杠杆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既高效用水又能用得起水,保护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内在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无法良性运行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农业水价总体偏低。目前,全国平均农业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0.26元,而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0.09元,仅占供水成本的35%,即便如此低的水价,全国农业水费的实收率也只有76%。黑龙江省水价在0.04元左右,全国最低。过低的水价导致供水成本补偿缺口较大,造成工程运行难以为继、老化失修严重。农业水价低水平长期存续,是充分考虑了农民群众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这一特性,没有按照既有办法进行成本核定。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的水商品意识淡薄,没有把灌溉用水与种子、化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同等对待,对用水收费不理解、有疑虑,近几年更有少数地方宣布取消农业水费,但财政补助又没完全到位,造成用水户协会解散、末级渠系无人管护、工程加速报废等一系列“后遗症”,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群众的利益,教训十分深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表明,只要精心设计、综合施策,就能够在促进节水、减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上找到平衡点,真正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田水利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明晰农业初始水权。明晰水权是水价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要真正节水首先必须让用水户,包括灌区管理单位、用水合作组织及农户等,知道有多少水可用、在什么条件下能用。主要包括在不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前提下,科学核定本区域农业水总量,并细分到各种水源。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定用水上限,加快推进水量分配,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用水户,明确农业初始水权。

(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

1.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农业供水价格至少达到不常运行费用水平,力争达到成本水平;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农业供水价格达到成本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达到适当盈利。充分利用渠系改造节水腾出来的空间等,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在农业内部区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其他用途,区别地表地下水源,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

3.探索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明确用水总量封顶的前提下,区分不同作物和养殖产品,合理制定农业用水定额。充分考虑田间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对定额用水探索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4.完善地下水价格政策。合理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用水限额,对超限额部分的农业生产用水征收水资源费。对超采区的地下水成本提高到高于地表水的水平。

5.创新水价定价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实行政府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及社会资本投资的工程实行政府指导价,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协商方式确定。

nlc202309081309

(三)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1.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的基础上,研究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重点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水户给予补贴,以调动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在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探索利用超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地下水提价收入、高附加值作物或非农业供水利润、财政安排的维修养护补助资金、水权转让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采取节水设施、调整生产模式促进农业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给予奖补。

3.推行水权转让。鼓励用水户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转让。

三、黑龙江省改革试点进展情况

黑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五常市龙凤山灌区和庆安县柳河灌区,经过试点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灌区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已陆续启动。

(一)试点项目区已确定,实施方案已批复。五常市项目实施地点位于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卫国干渠友好四队支渠至常堡乡东南支渠控制范围内,灌溉面积2.1万亩。区内骨干工程已彻底改造,工程完好率高,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的输水和排水能力,支渠以上建筑物基本配套。庆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选在柳河水库灌区,实灌水田面积2.2万亩。现有干渠1条,支渠38条,斗渠22条。两个县市的试点实施方案已经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批复,试点县市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实施。

(二)农业水权已明晰,指标已分解落实到用水协会。五常市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哈政办综〔2014〕42号)和《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要求,结合试点区的实际,确定项目区农业用水水权总量指标为1575万立方米,其中小石庙子分会825万立方米,常堡分会750万立方米,并以水务局文件印发。绥化市分配给庆安县地表水可用总量为2.7062亿立方米,每亩水田可用地表水量580立方米指标。庆安县水务局核定了柳河灌区用水总量为1276万立方米,其中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管理面积1.738万亩,用水总量为1008.04万立方米;柳河农场支渠用水者协会管理面积0.462万亩,可用水量为267.96万立方米。目前农业水权分配方案已制定,水权证书已发放。

(三)末级渠系工程加紧建设,配套的计量设施陆续安装。五常龙凤山灌区已完成灌溉渠道护砌32条,总长度19.42千米,新建支渠7条,长度6.2千米;斗渠25条,长度13.22千米,新建排水支沟10条,长4.93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62座,其中:分水闸6座、节制闸5座、路涵6座、渠下涵13座,渡槽4座,跌水3座,斗门25座。项目区内设置了28个水位、水量计量监测站点。支渠口设置超声波监测仪、微功耗大容量压力式水位自记传感器和RTU智能仪表计量,斗渠口采用流速仪、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方法计量,土洋结合、经济实用为原则。庆安县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对柳河水库灌区80%以上骨干及田间工程进行配套建设,现已落实到位。部分支斗渠末级渠系,通过此次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全灌区内建立60个计量点,安置在支、斗渠口,56处采用自动计量设备,4处采用人工计量设备观测。

(四)水价测算工作已完成,农业水价机制基本建立。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目前已完成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测算工作,国有骨干工程供水全成本单方水价为0.092元/立方米,供水生产运行成本单方水价为0.062元/立方米;末级渠系完全成本水价为 0.021元/立方米,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水价为0.012元/立方米。国有灌区水价拟实行政府定价。拟对项目区内东方集团公司执行全成本水价,对项目区的农户执行运行维护水价。实施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即用水量在442立方米/亩以下的,按第一量级计收,用水量在442~500立方米/亩,按第二量级计收,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亩以上的,按第三量级计收。一、二、三级用水量水价比例按1∶1.5∶3计收;末级渠系探索实行群众协商定价制度。

庆安县柳河水库灌区,国有骨干工程供水全成本单方水价为0.1778 元/立方米,供水生产运行成本为0.127元/立方米;末级渠系完全成本水价为0.020元/立方米,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水价为0.0077元/立方米,拟按运行成本定价。

拟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用水量在436立方米/亩以下的,按第一量级计收,用水量在436~536立方米/亩,按第二量级计收,用水量在536立方米/亩以上的,按第三量级计收。一、二、三级用水量水价比例按1∶1.5∶2计收。

(五)用水合作组织相继组建,协会的章程基本建立。龙凤山灌区于2003年成立了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下设27个分会,于2004年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2007年、2011年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任期已满,对所有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顺利如期完成。项目区为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小石庙子分会和常堡分会。目前,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已建立《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章程》、《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灌溉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奖惩制度》、《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执委会正副主席职责》等。

庆安柳河灌区于2005年成立了庆安县柳河灌区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和庆安县柳河灌区柳河农场支渠用水者协会,其中新胜支渠用水者协会由灌区管理人员和乡镇、村及受益农户组成;农场用水者协会由灌区管理人员和农场代表组成。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其主要业务范围是负责所属支渠以下清淤扩渠、构造物维修及水费收缴等工作。

(六)精准补贴机制已建立,节水奖励政策已出台。五常市补贴对象:一是对用水户协会进行补贴;二是对灌区管理单位进行补贴,对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以协会为补贴对象,单位面积补贴标准为5.90元/亩,项目区应补贴协会12.39万元;以灌区管理单位为补贴对象,单位面积补贴标准为22.46元/亩,项目区应补贴灌区47.16万元。补贴方式:一是在终端用水户环节,可在灌溉周期结束后发放补贴,或年终算总账;二是在工程运行维护环节,根据工程运行维护资金缺口,对工程管护主体实行补贴。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4

扬州市水利局 李章林 王 洁

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决策,江苏省物价局、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江苏省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办法》),规定今年开始试行新的农业用水收费制度,凡之前与《办法》相抵触的管理规定一律废止,新《办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水费收缴制度,从政策上取消了按亩收取水利工程供水水费的政策,是策应国务院水价改革的关键举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性强、要求高、时间紧,特别是丰水地区节水难度大、技术难点多,工作中矛盾复杂阻力大。因此,如何强化水利部门的农业供排水服务职能,倒逼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实施管养改革,成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败的关键。

为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帮助基层水利部门卓有成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扬州地区情况,推荐采取以下步骤,实现水价改革目标:

一、按照“谁供水谁收费,谁用水谁缴费”的原则,分级成立农田水利管护组织。在组建村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同时,按灌区或乡镇成立乡镇(灌区)用水合作组织。乡镇水利站实行事企分开,分别明确水利站管理督查职能和乡镇(灌区)用水合作组织供排水服务职能,合理配置相关技术人员,形成乡镇(灌区)与村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共同负责农业供排水和管护工作的组织体系。乡镇水利站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要建立区域内管护人员档案,按照统一编发的管护内容、设备操作、安全生产工作手册,开展用水合作组织管护人员业务培训,监督用水合作组织做好供排水服务和规范收费、规范开支工作。

二、合理划分水价收费单元。水价收费单元是指供排水条件相似、有利于核定水价成本、方便实施水费收缴的区域范围。目前大多数小型灌区是以村、组为水费核算单元,大型灌区为独立的核算单元。随着《办法》的实施,以乡镇供排水区域或灌区为单元,进行水价核算和收缴比较合适,既避免水价核算过多过繁,又避免不平衡性过大。对于使用集体所有水塘中的水和拥有独立排水水系的用水户,可以单独进行水价核定、收费。

三、建立供排水设施档案。农业供排水设施包括河道、泵站(引水闸首)、渠道及配套工程、排涝站等。考虑到今后发放取水许可证,县级以上河道暂不列入供水档案。按照水价收费单元,对供排水设施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开展产权登记并用于测算运行维护成本。对于整合后的供排水单元,要不断优化供排水工程布局和运行调度方案,充分发挥供排水工程效益,着力节省运行维护成本。

四、调查农民现状水价负担。农业水价改革政策性强,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前提,准确统计农民现状用水水价负担,关系到财政精准补贴的测算和水价改革的成败。农民现状水价负担包括农业灌溉负担、排涝负担、养殖用水负担等,一些地方农民灌溉除上缴有关水费还要自己买水泵、缴电费,以及本应由农民承担,现状是由村级经济组织承担的也应当进行调查统计,纳入负担范围。统计还包括灌溉面积和作物品种,通过调查统计,确定农民现状负担的隐性和显性最高水价。如果前三年农民负担不一致,应当取三年平均作为农民负担的上限,统计结果还要有农民代表、村级基层组织签字盖章确认。

五、及时核定灌排周期支出。乡镇(灌区)用水合作组织,在一个灌排周期结束后,要及时统计实际支出,包括用电、维修、购买原水及人员工资等,开展水价核算工作,核定水价超过农民现状负担的部分,就是财政需要补助的部分。对于各类收费主体,按规定应当将核算的水价,以及向农民实际收取的水价报经县级物价部门核准后才能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先按农民现状水价负担进行预收费,灌溉结束进行水价核算,如果核算水价低于实收水价,则在下年度预收费时扣减,如果高于实收水价,则超过部分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对于受特大自然灾害影响而增加的供排水支出,应当作为公益事业由财政负担。小型灌区、使用集体所有水塘中的水和拥有独立排水水系,供排水组织与用水户之间可以直接按协商水价收取。

六、丰水地区树立水权意识。推进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乡镇或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对象核发取水许可证,在取水口安装计量装置,通过抄表计量开展节水奖励。现阶段针对取水泵站多、流量计价格高,全部安装困难大的实际,在取水泵站已经安装流量计的基础上,再安装开机时间累加器简称计时器,实测不同泵型机组开机时间与取水量的线性关系,再对未安装流量计的泵站,直接安装计时器,通过上述率定的线性关系,推算出类似水利条件和机泵条件的各个泵站的取水量,用于水价核算和节水考核。

七、落实“两证一书一台账”,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乡镇区域范围内农田灌排运行和管护,鼓励用水合作组织通过招投标或协商委托,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工程日常运行维护,做到工程处处有人管护,层层有台账档案,村村有公示专栏,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行阳光建设、阳光运行、阳光管理。同时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管理权全省应当使用统一的“两证”格式和管护台账表式,使之规范简洁并具法律效力。水利站负责用水合作组织行业管理,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用、维护、管理的监督工作。

八、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平台和“一张图”数据库,统一开发水价收缴机打发票凭证及远程传输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护及统计上报效率,实现数据统计科学可信、规范精准,同时加大以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一事一议”、“先建后补”政策落地,近几年农村水利项目应当优先安排用于农业水价改革的地区,多渠道促进农业水价改革行之有效、持之以恒、不断完善。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5

一、河灌区供水管理现状

2002年,河灌区作为全疆的试点灌区,制定并执行由国有水利工程水价0.054元/立方米和末级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0.02元/立方米构成的末级终端水价的试点工作。2004年河西岸的三工镇相继成立三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形成了国有水管单位与用水户协会的供水管理模式。

二、市河灌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河流域管理处《关于确认市河灌区用水比例和用水总量的复函》(新水头函〔2014〕64号),明确市2015年在河灌区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7610万立方米,2020年7040万立方米,2030年6880万立方米。

三、改革内容

(一)确定初始水权

登记核实农户二轮承包土地面积和二轮承包土地10%的机动地面积,2015年按照市综合灌溉用水定额425立方米/亩赋予农户初始水权,并发放水权证。

(二)执行差异化水价

二轮土地定额内收取0.074元/立方米(其中0.02元/立方米为末级渠系维护费),二轮土地超定额用水和非二轮土地用水执行2倍水价,即0.128元/立方米(其中0.02元/立方米为末级渠系维护费)。

(三)征收水资源费及水资源补偿费

从2015年起,对农业灌溉用水从量开征水资源费。

1.地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二轮承包土地定额内用水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征收水资源费;二轮承包土地超出定额的水量和二轮承包土地以外的用水,2015年起按照0.1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2元/立方米征收。在执行过程中,如自治区颁布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2.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二轮承包土地定额内用水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征收水资源费;二轮土地超定额用水和非二轮土地用水,2015年起按照0.25元/立方米征收,2020年起按照0.5元/立方米征收。在执行工程中,如自治区颁布水资源费征收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四)水费的收缴及票据使用

水费收缴到户,二轮土地定额内用水水费由河流域管理处按目前立方米式收缴,开具河灌区水利工程供水专用发票;二轮土地定额外及二轮土地以外用水由协会或水管站收缴上交市水管总站账户,开具市地税部门提供的水费票据。

(五)超定额加价水费和二轮土地以外耕地用水水费留存

超定额加价水费及二轮土地以外耕地用水水费,50%留存市财政水费专户,50%返还河流域管理处,作为河灌区骨干工程的维护建设费用。

(六)地下水管理

三工镇和六工镇地下水管理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落实井电双控控制取用地下水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市政发〔2014〕66号)执行。

(七)供水管理模式

河灌区在控制乡镇用水指标的前提下,供水计划、用水需求、水量调度等管理工作由河流域管理处和乡镇水管站按照既定供用水关系运行,模式不改变。终端水价管理形式也不发生变化(即:河流域管理处供水到乡镇水管站,由乡镇水管站给村组和农户供水;河流域管理处供水到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给农户供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发改、经信、水利、财政、农业、电力等有关部门和三工镇、六工镇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力做好我市河灌区乡镇农业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化配套政策制定等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6

政策促进节约用水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省各地缺水情况日益严重,地表水不断减少,地下水大幅下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

一、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充分认识水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我省水价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各地开征了城市污水处理费,逐步提高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了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的价格水平,部分城市居民用水实行了“阶梯式水价”等,对促进节约用水,减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终端水价偏低,不利于提高用户节水意识;各类水价比价关系和计征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反映我省水资源紧缺状况;水利工程水价仍低于供水成本,致使工程老化失修;没有建立和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等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水价改革力度,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水价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水价改革的目标:全面征收水资源费,优化供水结构,提高“引黄入晋”工程供水量;工业和农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水型社会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改革的原则:调整水价和理顺水价结构,按照不同用户的承受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供水价格体系,自备井水价高于城市公共供水和回用水价格,回用水价格高于污水处理成本和低于城市公共供水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用水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关井压采”,调整供水结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治污力度,促进污水再生利用;有利于推进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强化水价对供水单位的成本约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政策

(一)调整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和标准,运用价格杠杆优化供水结构,遏制超采地下水的行为

1.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的规定,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对城市公共供水、水利工程供水等征收水资源费。对从事农业生产(不包括经营性林场、苗圃及养殖),以及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及水利工程供水企业直接或间接供居民生活用水取水的,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2.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并大幅度提高擅自超采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要综合考虑我省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使城市供水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自备水费高于自来水价格。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区,应加大水资源费调整力度,以限制地下水过度开采,促进再生水的利用。对超采地下水的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水资源费标准按加一倍以上标准征收。

3.加大水资源费的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征收率。水资源费征收难度大,征收率较低,欠缴、漏缴、甚至拒缴的问题非常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备井的“关井压采”工作。为此,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征收手段,制定各项配套办法,各级价格、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成立专门的征缴稽查机构,确保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

4.加大水计量的监督管理力度,科学、公平、合理地征收水资源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大水计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于贸易结算的民用小口径计量器具,实行安装前首次检定和周期检定制度,从技术上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维护社会公平。

(二)制定有利于节水的喷灌、滴灌等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政策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政策的制定,要在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同时,区别地下水和地表水供水水源,认真测算各种灌溉方式的用水量,制定各地农业用水定额,对用水量大的漫灌逐步实行差别水价,对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等用水实行优惠的价格政策。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将农业灌溉用水纳入管理范围,合理核定到农户的最终水价,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提高水费管理透明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

(三)对工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

对我省的火力发电、钢铁、纺织、化工、造纸、酿酒、炼焦、洗煤等行业中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或上述行业的企业中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部分,以及高污染企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即:在现行水资源费、城市公共供水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加价的基础上,限制类企业或企业中限制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加一倍;淘汰类企业或企业中淘汰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加三倍;污染严重的企业在限制类、淘汰类水价的基础上加一倍。

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名单,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提出,省物价局下发执行限制类、淘汰类水价的企业名单。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由省环保局提出,省物价局下发执行污染严重水价的企业名单。

(四)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

“阶梯式水价”是节约城市生活用水的有效手段。“阶梯式水价”计量分为三级:第一级水量基数,根据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则制定,每人每月不超过3吨,执行基本水价;第二级水量基数,根据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原则制定;第三级水量基数,根据满足特殊用水需要的原则制定。具体用水量基数(按户或按人计量均可)、价格基数以及水价级差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提出意见,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是实施“阶梯式水价”的前提,各地要加快这项工程的改造步伐。工程改造所需费用,由市、县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用水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其中居民用户分担比例不得超过30%。已完成“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的居民用户,应当全部实行“阶梯式水价”。

(五)对其他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在定额范围内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超计划部分实行不同水价:超出定额和计划用水不足20%的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一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20%及以上、不足40%的,加二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40%及以上、不足60%的,加三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60%及以上的,加四倍征收,并强行限供或停供。

具体用水定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六)大幅度提高高档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

高档洗浴、洗车等行业是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特种行业,应当执行特殊的行业用水价格政策。各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特种用水行业的范围和用水价格。

太原市特殊行业用水价格由现行的每立方米14元提高到50元以上,其他市、县不得低于30元,以促进特殊行业采用先进节水设备和技术,实现循环用水。

(七)对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等公共设施用水按实际用量和水价收费

在2007年年底前,对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按实际用量和水价收费。

(八)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的价格政策

各市、县应当根据再生水企业的水处理能力、水质状况以及与水质相适应的用途,本着补偿成本、合理盈利、适当低于自来水价格的原则,确定再生水价格,并积极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

同时,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尽快制定相关办法,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

(九)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价格政策,以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费标准由现行的平均每立方米0.33元提高到0.70元左右。

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缴力度,所收的污水处理费要优先保障污水处理企业的正常运营,使污水处理企业能够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同时,要尽快制定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量与经费挂钩的办法,促进污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营。

(十)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水利工程的运行费用应当区别性质,分类补偿。用于防洪等社会公益性的各种费用开支,应当通过财政和征收的各种水利规费支付;用于供水等经营性的费用开支,应当逐步做到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补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当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类用户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水价政策。水利工程水价应当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十一)建立对供水企业的成本约束机制

对供水企业实施定期成本监审制度,建立多层次成本约束机制,促进供水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性水耗。在成本约束制度中,要审核确定供水企业的合理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要严格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企业人员数量,人均工资标准;要正确划分过度超前建设投资和正常投资成本的分担比例;要正确核定企业有效供水量;要合理核定自用水率和漏失率。通过成本核算,严格控制供水企业产销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增强供水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能力,保障我省经济社会的用水需求。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保证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推进水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搞好此项工作。价格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研究和综合协调,准确把握水价改革的力度和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并加大对水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建设部门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改革,加强对城市供排水行业及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的监督管理,加大城市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工作力度。水利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加强和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积极推进供水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环保部门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做好污水排放的监测和执法监督工作。

(二)做好水价改革与节约用水宣传工作

要大力宣传水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全省人民充分认识山西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水价改革对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建设“节水山西”、“绿色山西”以及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节水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对节约用水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对严重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事件要及时处理并予以曝光。同时,跟踪了解社会动态,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对“差别水价”收入实行专款专用

在价格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9号令核实成本、核准企业新增合理支出和收益的基础上,对“差别水价”收入由企业设立专项账户,价格、财政、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使用,主要用于供水工程建设、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等项开支。

(四)科学制订水价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各级价格及有关主管部门,在充分考虑水价改革对社会稳定,特别是对普通群众日常生活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工程供水等不同情况,尽快制定各类水价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各项配套办法。列入价格听证目录的,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听证,实行科学决策,尤其要执行好对弱势群体的价格优惠政策和各项补贴措施,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确保节水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水价综合改革总结 篇7

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在保障粮食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增强农民群众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兼顾公平与效率,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 长受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山东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水权划分、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5],但是山东省水资源匮乏、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种植结构多样、农田灌溉水源条件差异大、开展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1农业用水状况

1.1水资源

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m3,占全国的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98.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65.5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212亿m3,加上分配给的引黄指标65亿m3、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可调水量15亿m3,全省最大水资源可利用量292亿m3。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m3,水资源量3 945 m3/hm2,远低于全国水平。不仅水资源总量少、人均少,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020年和2030年山东省在现有工程和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份将缺水49和58亿m3,特枯年缺水会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1.2农业灌溉用水

2004-2013年,山东省平均总用水量为222.74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129.73亿m3,占用水总量的63.58%[6],如图1所示。全省农田灌溉年用水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178亿m3下降并稳定到当前的140亿m3左右,年节水量达到30多亿m3。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灌区渠道衬砌长度达到1.0万km;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约25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1%、总灌溉面积的46%;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则由先前的0.45提高到当前的0.62;作物水分生产率由不足1kg/m3提高到1.5kg/m3;平均灌溉定额由先前的4 500m3/hm2下降到当前的3 000m3/hm2以下。

1.3农业用水水平

受水源条件差别及农业节水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全省农业用水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 从亩均灌溉定额来看,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各地级市中灌溉定额较大的有济宁、淄博、莱芜等市,均大于3 750m3/hm2;较小的有青岛、威海等市,在1 500m3/hm2左右。

2农业水价改革优势条件

山东省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及产权划分、水价改革试点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开展农业水价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1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状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节水、实施农业水价改革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等项目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成效。截至2013年,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约767万hm2,其中灌溉面积达到550.3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2.30万hm2、实际灌溉面积达到451.8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和实灌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率分别为65.78%和59.18%,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全省节水灌溉面积257.47万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99万hm2[7],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比率分别为46.79%和31.07%。

2.2供水计量设施

供水计量是实施水费征收、节水奖励等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市场条件作用、保障农业水权转移的关键环节。供水计量设施配套是所有项目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任务之一。山东省农业供水计量设施配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由于大部分现有灌区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均未配套量水设施。此后,结合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在干渠上配套了相应的量水设施,干渠以下仍没有计量。2009年以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大部分配套了一定控制级别的计量设施, 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奠定了基础。2014年,国家四部委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山东省有5个,按照试点要求均配套了供水计量设施,基本实现了终端计量。

2.3农业节水奖补机制状况

有效的农业用水奖补措施,可以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和节水收益。省财政及部分市地财政则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需求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例如,从2000年开始,省财政对千亩以上节水工程按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带动各级财政每年投入6亿元;对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的节水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级财政奖补比例由最初的30%提高到50%, 每年奖补总额达10亿元。

2012年,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办法》(济政办发[2012]42号),每年市财政拿出1 000万元用于各县(区)农田水利工程管护。2014年,山东省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5个试点县在项目区内初步建立起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奖补资金来源、 对象和标准。

2.4工程建管机制状况

有效的管护组织是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追求的目标。截至2013年底,全省155个县(市、区)建立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制度建设、运行保障“六到位”。在此过程中,1 585个镇设立了水利站,每个行政村配备水利员1~2人;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 819个,覆盖率达80%;72个县建立了水利“116”服务热线。

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村集体、个人承包、租赁及用水者协会管理等类型。其中,大中型灌区大多采用水管单位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分级管理的方式,灌区管理局(处)负责总干渠及建筑物的维修养护,县(市、 区)水务局负责县域内的干支渠的维修养护,支渠以下末级渠系由乡镇、村社或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井灌区以村集体、井长负责制或者电工为主管理方式。2014年,按照《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水农[2014]287号)有关要求,山东省进一步选择6个国家级、 24个省级试点县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工程建管机制。

3存在问题

目前山东省具备了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本条件,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计量设施不配套

目前,全省还有近293.33万hm2的灌溉用地需要实施节水工程改造。1998年以前,灌溉排水的骨干工程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比重很小,地方往往以 “投工投劳”折资。1998年后启动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只有极少数地方的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当前山东省大中型灌区几乎没有能力自主进行农业供水工程的维修、更新与改造。现有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建筑物普遍完好率不足40%,末级渠系工程普遍配套不全,一些灌区 “引不进、灌不到”的现象仍然存在。 丘陵地区的小型水源工程比较分散,控制面积较小,灌溉保证率比较低,维护困难;平原区的机井设施完好率仅为50%,需要进一步更新配套。

灌区现有水计量设施无法做到准确计量、合理配水和满足 “计划用水、定额供水、按方收费、超量加价”的要求。基础设施薄弱,计量设施不规范、不配套、不完善,使得水量损耗严重,分水不准,用水不清,给灌区用水管理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制约了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推行。

菏泽市东明县河、沟、渠全为自然状态,没有衬砌或硬化处理,渠系利用系数低,水的平均利用系数一般在0.6左右,低的不足0.5,目前全县河渠没有1处量水设施,供引水无法计量, 不能统一进行计量收费,难以调动农业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3.2现行农业水价偏低,水费征收不到位

目前,按照《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鲁政办发〔2006〕90号),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统一政策、 分级管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据统计,全省大中型国有水利骨干工程一般为0.05~0.1元/m3,平均供水价格为0.07元/m3,仅占全成本的43%。其中,引黄灌区国有水利工程的平均水价为0.05~0.07元/m3;水库灌区国有水利工程平均水价为0.06~0.10元/m3。两类灌区普遍存在水价与成本倒挂的矛盾。

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少数地区实行协议价,但均无法达到成本价格。在井灌区,大部分只收取电费, 而不再收取水费;小水源灌区,多通过小白龙将水从骨干渠道输送至田间,用水成本除生产资料的损耗外不再缴纳水费,大部分农户也没有形成水费概念。

与此同时,全省水费征收在计费方式和收取方面也存在困难。一方面,因骨干工程以下实现计量的较少,既无法按方计费也不能计量到地块,按亩平摊收费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致使农户水费承受能力、交费意识等也极不均衡,全省水费实收率不足70%[8]。

3.3农业节水奖补机制未建立,节水积极性不高

未来农业发展依赖的水资源只能是“零增长模式”或“负增长模式”,增加的水资源只能是工业、城市生活。大部分水库灌区转向工业供水,其水价要高出许多,巨大的水价差异对于正逐步走向供水对象多元化的水库来说,对农业灌溉没有积极性,灌区灌溉面积萎缩严重。这种农业水资源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业水权,农业不得不靠投资节水农业来实现其增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利益奖补机制未建立起来。 节水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公益性事业,投资的主体不能是农民,城市与工业必须向农业进行补偿,否则是不公平的。缺乏有效的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机制。

灌溉供水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用水量。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后,节约的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利益,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粮食作物补贴力度小, 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激励效果有限。精准补贴机制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近些年,国家惠农政策推出较多,山东省人均补贴125元左右,群众满意度较高,水价综合改革从总体上讲利国利民,但对群众个体灌溉而言,无疑要增加农业生产费用,抵触情绪较大。

3.4农田灌溉和工程维护的服务水平较低

农民用水户协会、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模式虽然灵活多样,但在实际运行中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并没有理论依据,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按照相应管理模式的要求运作,致使许多管理组织运行管理不规范。例如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虽然在山东省有10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实践经验,但大多运行管理仍没有按照用水者协会的模式要求运作。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留守人群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没有能力开展农业灌溉和工程维护。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部分灌区、协会缺少必要管护经费,基层水利工作者、水管员的劳动补贴无出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水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松散、管理粗放,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灌溉和工程维护的需求。

4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做法

为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决定农业水价的机制,引导水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节约用水,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根据山东省农业水价改革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4.1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建设

在骨干水利工程和灌排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仍相对薄弱的地区,如鲁西、鲁南等地,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村统筹规划,夯实农田水利工程基础。 农田水利工程相对较好的地区,应突出抓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配套建设适宜的计量设施,为农业水价改革提供硬件支持。

4.2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合理确定农业水价

按照有关规定,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综合考虑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农民水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对群众基本需求用量部分的水价保持基本稳定。区分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等不同水源类型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分类水价,对超定额用水实行梯级水价和累进加价,采取政府指导或用水户协商等方式最终形成终端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社会资本投资和群众自筹的工程,鼓励采取协商方式确定供水价格。

4.3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

各级财政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落实农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重点对末级渠系工程维修养护、“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等进行奖补,充分调动各级投入节水工程建设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4.4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管理机制

以农村基层组织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成立易于农民接受、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依法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作为工程使用、管理维护、用水计量、协商定价、水费征收、水权转让等的责任主体,实现农业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鼓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资本化运作、新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实行市场化和物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价格听证、发布、公示等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价格权益保证平台,畅通价格维权渠道,健全价格诚信体系,完善价格纠纷调处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摘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水价改革试点、水权划分、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若干问题。开展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建设;二是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合理确定农业水价;三是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势条件,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柳长顺.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2):16-20.

[2]丁杰,万劲松,康敏.推进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基本思路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5):10-11.

[3]李亚飞,梁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5,35(2):52.

[4]张允良,王绍民,王雷,等.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水利,2015,(6):23-26.

[5]刘建基,陈健.山东省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做法与成效[J].山东水利,2013,(1):6-8.

[6]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04-2013年)[R].山东省水文局.

[7]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水利统计年鉴(2014)[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4.

上一篇:【教案】第1课时 什么是面积下一篇: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