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教学设计(精选8篇)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 孙稳稳 2011年8月2日 15:27 导入新课: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消耗了大量的原料和燃料,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工业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高新技术产业)
学习新课:
1、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出示资料和图片
学生讨论
1、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有哪些作用?
2、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与钢铁等传统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1、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
2、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大。
3、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等。
2、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出示补充材料:(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至2000年底,高新区内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252家,其中超十亿元企业已有143家。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高新企业在园区迅速发展。截止2000年底,据统计国家高新区内有企业20796家。高新区聚成了56万科技人员,吸纳了52103名硕士,9358名博士和5615名留学人员,建立了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250余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批批经过拼搏创业,专业技能强、有创造性、有经营管理经验、志向远大的复合型人才和职业企业家在高新区茁壮成长。)
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出示“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图
观察
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密集地带(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高新技术产业区多建在什么样的城市?(省会城市)
3、高新技术产业区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等)
总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出示“北京中关村”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中关村主要高科技企业分布图”分析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
总结,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
思想教育: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寄托在我们大家身上,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力量。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价值及绩效进行判断, 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是由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范畴内各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是研究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重要基础。本文拟在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 并系统设计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内容, 以及与评估阶段特征的相契合的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估要素。
1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动因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第一个基本动因就是要衡量这些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而制定并实行的政策的效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力的最直接产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对预期的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差距。制定具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时, 会根据对政策效力的预测和判断设定政策的预期目标, 一般体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在政策期内发展程度直接体现着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能否有效运行以及效力的高低,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重要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第二个基本动因就是判断那些制定并且执行的政策是否使资源配置的有效率, 这里的效率指的是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经济效率指的是一种资源配置如果达到不使一方受损情况下就不能使另一方受益, 那么就说这种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这种效率也叫帕累托效率。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 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是符合帕累托最优配置的, 也就是说, 如果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那么政府可以不制定和执行任何政策, 市场自身就会调节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反过来, 如果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政府就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 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本身也是一种资源, 这种特殊资源能否有效配置直接体现在行政效率的高低方面, 即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能否完全为社会所接受、能否顺利地被执行等。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的评价也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另外一个基本动因就是考察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是否削弱了高新技术产业中经济主体的外部性, 及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相关效应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很大的投入, 需要相关政策对研发者进行合理保护和补偿, 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它的发展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 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直接或间接产出, 对其评价也是全面评估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重要方面。[1]
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系统分析及体系构建
2.1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系统分析
评估也称为评价, 通常是指根据一定得标准去判断某一特定系统的整体, 或系统内部诸要素和环节的结构与功能的状态, 以及判断系统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及与预定目标的差距等基本情况, 从而得到特定信息的过程。目前, 学术界对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对政策评估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第一种观点认为, 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或政策计划的评估。胡雷 (Joseph S Wholey, 1970) 指出, “政策评估是评估一项国家计划在符合目标方面之总体影响, 或者评估两个或更多计划在符合共同目标方面之相关效能”。[2]理查菲尔德 (N. Lichfield) 则认为, 评估是一种“描述各种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 陈述各种方案的优劣点的过程"。[3]显然,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目的在于分析、比较各种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相对的优缺点。从现代政策科学的角度看, 这仅仅是一种政策执行前的评估, 属于预评估的范围, 是整个政策评估的一个环节。第二种观点认为, 政策评估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即“政策评估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4]托马斯R·戴伊认为, “政策评估就是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 就是试图判断这些效果是否是所预期的效果的过程, 就是判断这些效果与政策成本是否符合的过程”。[5]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狭义层面的评估, 他虽然突出了政策效果在政策评估中的重要地位, 但却忽视了政策评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使政策效果作为公共政策评估的唯一内容而凌驾于整个系统评估之上。第三种观点认为,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既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也包括对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斯图亚特S·内格尔认为, “公共政策分析可一定以为一个过程, 即依照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备选的公共政策或政府方案中, 确定一个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一系列既定政策目标方案的过程。[6]与前面两种观点相比,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扩大了评估的范围和视野, 超越了仅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的局限, 使政策评估更为全面。但与此同时, 这种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政策目标、政策评估标准, 以及政策过程评估与整个评估系统的关系强调不足等方面的局限。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 首先,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系统应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即从政策周期的角度, 把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分成3个阶段: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其次, 高新技术产业评估系统应强调系统的观念,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既是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也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要素的界定与分析。[7]因此, 我们应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阶段及其评估要素进行系统整合, 构建系统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 即针对评估不同阶段, 界定出契合评估阶段特征的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评估要素。
2.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构建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按政策评估周期可以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 同时它也是由评估要素构成,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如图1所示。[8]在体系中, 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按政策评估周期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3个阶段是主体框架;评估要素及评估内容要与评估阶段特征相契合, 融入评估主体框架, 从而形成系统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本文下面将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的评估内容, 以及契合评估阶段特征的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评估要素进行系统设计。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构成undefined
图1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构成
3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过程分析
3.1 事前评估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事前评估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出台或执行之前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方案进行的评估。通过事前评估, 我们能够有效避免政策评估与政策决策的分离, 即在政策被执行之前就通过评估判断其优劣性来决定是否予以实施;也可以是通过评估发现政策方案的缺陷, 对政策方案做出相应的改进, 为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保障。在事前评估的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的必要性进行评估, 考核政策是否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政策资源实现帕累托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对政策的预期运行效果进行预测, 来考核政策本身的合理性。
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即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某一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的必要性。对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而言, 由于其自身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 同时又具备高投入、高风险、高溢出的特征, 使得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调节十分必要, 即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而言, 政策调节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程度来说,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分析可以通过评价政策客体是否适当来实现, 即政策调节的对象是否是必须需要政策调节。
政策的合理性包括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考核政策的可行性是事前评估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把政策评估和政策决策联系起来的重要因素。在可行性分析时,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政策执行环境, 判断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而这种判断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就取决于我们对政策环境的把握是否准确, 或者说对政策环境的考虑是否准确。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科学性表现为政策本身所追求的政策目标必须顺应社会产业发展规律的, 通过这种政策倾斜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社会中的非均衡发展, 而且在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发挥类似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 带动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从政策标准来看, 政策的合理性就表现为政策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应。
3.2 事中评估
事中评估也称执行评估, 是对政策执行中的情况进行评估, 即根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的政策执行效果及政策对象的发展状况等信息及时调整政策的方案来改善资源配置。事中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过程的跟踪评估, 目的就是保障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防止政策执行的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在评估过程中, 如果发现政策偏离, 那么评估工作也包括寻找政策失效的原因。在考核或者评估政策成果时, 我们可以从政策的目标达成度来进行衡量。
政策的目标达成度是把政策成果与政策目标相比较而言的。在评价目标达成度时不仅要关注这种相对达成程度, 还要关注政策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这里的合理性包括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 类似于事前评估的评估内容。
政策偏差是事中评估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通过考核偏差达到纠正偏差的目的。政策偏差包括自然偏差和人为偏差, 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 自然偏差突出的表现为政策环境偏差, 人为偏差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客体的行为偏差。在考核偏差纠正偏差的时候, 我们强调的是环境偏差, 即由于政策的原因造成的偏差;由于人为偏差是执行方面的原因, 不作为政策评估的重点, 可在政策管理体系研究中得到系统控制。
一般来说, 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通常有两方面的原因: (1) 政策本身的原因, 可能是政策目标的失当, 政策方案不合理等; (2) 执行方面的原因, 即政策执行者未能严格按政策方案付诸执行。由于政策环境是动态变化的, 在事前评估时我们判断政策的合理性是通过对政策环境的预测模拟来实现的, 而这种主观模拟很可能本身就是失真的, 或者随着现实政策环境的变化已经失真了。此时对政策合理性的分析可以从现实政策环境与事前的预测环境差异入手, 来判断政策是否仍然合理, 即政策能否适应现实政策环境。
3.3 事后评估
事后评估是政策有效期结束时, 通过衡量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及政策效率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来对政策的整体绩效做出的最终评价。在政策已经执行之后, 原来在事前预测中、执行中只能部分体现的政策效果都将以更完整的形式出现, 此时对政策效率、效应也能做更全面的衡量评价。我们通过对政策的事后评估来决定是否结束原有政策周期开始新的政策周期, 同时通过事后评估也能总结出前项政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指导新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工作。当然, 这里也不排除通过事后评估得出原有政策仍具有适用性而延长政策周期的可能, 或者是对政策做出一定调整后继续执行。
政策成果可以从政策效果、效率和效应3个标准来考核。政策效果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在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取得的经济效益,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效率是相对指标, 即在完整考核政策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对政策效率的评价;效应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动扩散效应。必须注意的是, 在考核政策效果时我们关注的是政策对象, 即政策直接调整对象的发展水平, 或者说最初政策问题的解决程度。而在考核政策效率时, 政策收益是包含政策效果的更广泛的效果总结, 既包括直接政策对象所达到的效果, 也包括相关产业取得的连带效果, 即效率中的产出包括效果和效应;政策投入也遵循类似于配比原则来考核。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效率分析是符合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原理, 体现科学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而言, 这种“全面损益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高投入就意味着高机会成本的存在, 那么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配置大量资源去引导其发展时的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其他产业具有广泛的联动作用, 那么全面考核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也是有必要的, 尽管这时的工作量可能也是巨大的。
4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要素分析
4.1 评估主体
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过程中, 价值主体是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代表——政府, 而决策主体是政策部门的专职人员, 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和政策的执行者。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是否合乎客观规律及符合自身的需求程度, 而评估客体是政策及政策成效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因此,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主体采取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相分离的组织形式更符合现实需要, 不仅可以降低组织运行成本, 同时对于保证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和避免评估工作中非正常现象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联合进行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过程中, 评估专家是评估主体, 承担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实质性工作, 而评估机构由于其人员组成等条件限制, 只能起到评估工作的组织和辅助作用。
决策主体委托评估主体进行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评估, 在决策主体和评估主体间又形成了新的委托和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与代理关系中, 评估专家是否会按决策主体的目标和标准进行政策的客观评估, 需要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保障。从评估委托方的角度,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专业性和评估过程的主观性、隐蔽性, 评估委托方监控评估过程是不现实的, 而且成本相当高。因此, 评估委托方只能采取分析评估结果, 或听取社会对评估结果的异议并展开调查等方式来保证评估效果。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联动结果, 该特殊性决定了其政策评估工作应该由科技、经济、政治方面的专家和从事政策评估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由于他们本身就是价值主体的一部分, 所以评估专家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符合价值主体需求的判断不是一种认知行为, 而是一种评估行为。
4.2 评估客体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属性的认识和对客体属性满足价值主体需求程度的判断过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客体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与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中, 作为评估客体的政策最重要的属性是满足价值主体需求的属性。对于评估客体, 政策的价值是客观的, 然而价值的评价则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过程, 需要由评估主体对政策属性满足价值主体需求的程度进行判定。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评估, 其评估的内容是政策是否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 但在政策的不同阶段, 对客体的属性要求有所不同。
事前评估的准则主要表现为政策方案预测结果的成效以及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事前评估中, 评估客体表现为抽象化、概念化, 而且未知因素较多, 不确定性较明显。事中评估的重点转向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执行是否符合政策方案中规定目标的判定, 以及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重新判断政策是否符合规律性, 政策的基本属性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由概念转为实际, 主观成分不断减少、客观评价增加, 其评估对象既包括已转化为实际的客体, 也包括概念客体。事后评估的客体是政策执行结束后已经取得的所有成果, 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产出和政策价值, 评估要素以客观评估为主, 其评估方法也以客观评价为主。
4.3 评估环境
一般来说, 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对政策评估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社会环境对政策评估系统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重要。但是, 无论是哪一种环境都具有如下3个基本特征: (1) 复杂多样性。政策评估系统的环境内容庞杂、无所不包, 有自然的, 也有社会的;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有国内的, 也有国际的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了特性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从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 巨大差异性。从共时的角度看, 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政策评估系统面临着完全不同的评估环境, 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区别, 也有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既是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也是不同政策评估组织产出及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 (3) 动态变化性。从历史的角度看, 政策评估环境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 由此引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必然相应的发生变化。
政策评估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政策评估过程绝不是单纯的技术运用过程, 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社会过程;巨大的差异性要求我们要重视评估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注意发展自己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动态变化性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从动态发展的视角不断改进评估策略、技术方法等, 以适应变化了的评估环境的客观要求。
5 结束语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经济学原理及政策分析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 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应划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3个阶段, 评估内容及评估要素要与评估阶段特征相契合, 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体系;并系统设计了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的评估内容, 以及与评估阶段特征的相契合的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估要素。本文的研究为研究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綦良群, 舒春.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理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 (3) :95~97
[2].转引自丘昌泰.公共政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99:167
[3].N.Lichfield:Evaluatio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Ox-ford:Pergamen Press, 1975:4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240
[5].托马斯R.戴伊[美].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203
[6].斯图亚特S.内格尔[美].政策研究:整合预评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3
[7].杰.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4~25
2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来到省科技厅,视察了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省委常委、秘书长易炼红等领导参加视察。湖南省科技厅全体厅领导陪同视察。
清洁发展机制(CDM)技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2月24日,由科技部社发司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湖南省科技厅承办的清洁发展机制技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孙成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等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南大学以及有关省(区)CDM中心的30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一种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转让与获得机制。本次研讨会的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核查技术。温室气体核算、报告、核查技术研究项目已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主要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工业生产过程及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报告、核查技术研究。
我省成立心血管病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2月21日上午,湖南省心血管病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湘雅二医院进行。
我国每年有近300万人因心血管病致死,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其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为了促进心血管疾病现代临床诊治技术水平提升,助推相关产品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心血管病现代临床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为基础,联合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通过国内国际优势资源,致力于降低我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降低其致死致残率。
80名省级新派科技特派员踏上创业征程
2月17日,2012—2013年度省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动员会在长沙召开。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邓群策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治平主持会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邵阳4个市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以及80名新选省派科技特派员参加会议。
生物质成型燃料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启动
2月24日,由省科技厅推荐并获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研合作资金支持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省林科院举行,来自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省经信委、省发改委、湘潭市人大、湘潭市高新区以及省林科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上,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相关理论及设备的研究开发情况;省林科院、中南大学与湘潭互创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接受了其赠送的生物质制粒机及生物质锅炉设备。
袁隆平院士获马哈蒂尔科学奖
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于北京时间1月31日,在吉隆坡为袁隆平颁发马哈蒂尔科学奖。该组织认为:袁隆平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热带主要作物水稻育种中,培育出创新型成果杂交水稻,给全球带来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亲自为袁隆平颁发奖章和证书。
常德
召开产学研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会
2月7日,常德市召开了市产学研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市委副书记宋冬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小明,副市长万成贞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副市长万成贞主持。
衡阳
首座水稻温室育秧工厂动工
近日,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一座占地面积10多亩的现代化水稻温室育秧工厂正在火热施工中。这是衡阳县首座智能温控水稻集中育秧工厂,建设面积6400平方米,设计育秧能力为每季4000亩,该工厂建成后,全年早、中、晚三季供秧能力达12000亩。除水稻育秧外,还可以培育蔬菜、花卉、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种苗,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岳阳
攻克世界性难题
以岳阳市农科所研究员李海平为主的科研团队经过8年的研究、筛选,成功培育出棉花雄性不育系6001A,解决了以往人工去雄授粉制种费工费时、成本过高、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大面积应用等技术难题。
株洲
南车电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南车电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直驱式风电机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及产业化”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项目完成大型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电磁方案及机械结构优化、防腐及永磁材料的选型与应用、发电机定子防潮湿和抗盐雾的绝缘结构设计,线圈的全数控自动涨型技术研究,发电机的总装与试验以及发电机满负载试验平台建设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株洲市4项成果受到表彰,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方砂梨种质创新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供用电系统谐波的有源抑制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郴州
自主研发农业技术
http://news.fznews.com.cn 2010/7/13 23:15:04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13日获悉,福州市拟在闽侯上街南屿沿江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选址建设福州市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日前,《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已经专家评审,现在征求公众的意见。8月12日前,市民若有意见,可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镇村规划指导处反映。
按照初步设计,产业园规划范围北至金上路,南至大漳溪,东至乌龙江,西至乌龙江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涉及上街镇的建平村、厚庭村、新洲村和马保村的一部分;南屿镇的马排村、晓岐村、六十分村和甲岐村、高岐村的一部分等,面积约2000亩。
产业园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一主一副、两区三园”。“一主一副”指的是环高岐湖形成的综合公建服务中心和围绕管理中心形成的行政生活服务中心。“两区三园”指的是上街安置小区和南屿高尚居住小区以及三个集中的产业园区。
据了解,产业园是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9年04月26日 星期日 上午 10:1
4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仲恺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5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惠州市区西南面,距惠州市区约5公里,面积309平方公里。仲恺高新区南靠深圳,西接东莞,区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和京
九、惠澳铁路通过,交通非常便利。
行政区划
镇办: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潼侨镇、潼湖镇、沥林镇。
工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落户企业和产品
建区16年来,仲恺高新区吸引了索尼、西门子、LG、住友、施奈德、可口可乐、加拿大铝业等世界500强和TCL、德赛、华阳、富绅、亿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490多家企业落户,主要产品有彩电、手机、音响、激光头、激光视盘机、汽车导航系统、高能环保电池等,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仲恺高新管委员会
仲恺高新管委会是惠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对区内开发建设事项实行统一管理。高新区管委员在土地审批、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审核、工商税务、劳动人事、出国人员审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外经外贸、对外科技交流、治安等方面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享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区内建立了公安、城管和劳动监察等执法队伍。管委会实行“一个窗口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企业从立项、报建到投资,所有手续都由管委员统一审批或代为办理,投资程序简便,办事高效、快捷。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省、市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大事记
2001年以来,仲恺高新区陆续被认定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惠州)视听产品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惠州仲恺激光头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高能环保电池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广东省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环境建设试点示范区。
2007年,惠州仲恺高新区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40亿元,总收入720.5亿元(含第三产业),工业总产值681亿元,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出口总额63.8亿美元,净利润18.7亿元,税收总额11.8亿元。仲恺高新区以惠州市千分之一的土地,实现了惠州市接近1/3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接近1/2的出口创汇额,成为惠州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基石和中坚力量。
2008年,全区创造工业总产值624亿元,占惠州市的2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亿元,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占惠州市的23%,出口总额56亿美元,占惠州市的31%,税收总额12亿元。建区16
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409亿元,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30亿美元,税收总额80亿元,是惠州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基石和中坚力量。
目前,高新区正在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区、仲恺大道商业区改造、科技创业服务中心、TCL液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总部经济区投资4.7亿元,将按照“企业总部区、科技孵化区、商务服务区、„一站式‟服务区”四大功能区规划建设,建成集行政、科技、文化、金融、信息、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40多家,是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TCL液晶模组项目是国内彩电行业独立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完备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是TCL集团实现彩电技术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项目,是高新区乃至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惠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科技部对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要求,提出“一区四园”管理模式,即在惠州仲恺高新区的旗帜下,统领惠州市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广东惠州工业园(原数码工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规划控制面积由原19.7平方公里拓展至103.37平方公里。到2011年末,仲恺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将达1600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达300亿元,年均增长24%,成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自主创新力、产业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与龙头企业聚集的高地。
2009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6亿元,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0亿元。两个开发区产值加起来,大体上占了全市工业的一半。国家级开发区已经成为推动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引擎和后劲所在。
2010年,根据《中共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和4个工业园区揽入怀中,并且扩大管理权限,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改制后,仲恺区面积扩大16倍,人口近50万。根据《决定》,仲恺高新区扩大管理范围,将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划入仲恺高新区,将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纳入高新区管理,将惠州工业园区(原惠州数码工业园)更名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后纳入高新区管理,保留高新区内原有的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仲恺成立新区
由于当年划定的范围只是靠惠城区陈江、惠环一带的不到20平方公里地域,经过17年的发展,仲恺高新区已无土地可用,除了产业升级转型外,土地是其继续发展的瓶颈。5个镇(街道)的干部人事、资产和债权债务,随财权事权一并划转仲恺高新区管理;5个镇(街道)和4大园区现有党政机构和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整体划转仲恺高新区管理。新的仲恺区成立后,级别与大亚湾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样都是副厅级。
将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纳入高新区管理,将惠州工业园区(原惠州数码工业园)更名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后纳入高新区管理,保留高新区内原有的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由于当年划定的范围只是靠惠城区陈江、惠环一带的不到20平方公里地域,经过17年的发展,仲恺高新区已无土地可用,除了产业升级转型外,土地是其继续发展的瓶颈。这次并入仲恺高新区的4个乡镇,环绕仲恺高新区周边,行政上却属于惠城区。
纳入5镇扩大16倍
根据《中共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赋予仲恺高新区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建立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体制,扩大高新区管理范围,将原属惠城区的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划入仲恺高新区,将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纳入高新区管理,将惠州工业园区(原惠州数码工业园)更名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后纳入高新区管理,保留高新区内原有的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5个镇(街道)的干部人事、资产和债权债务,随财权事权一并划转仲恺高新区管理;5个镇(街道)和4大园区现有党政机构和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整体划转仲恺高新区管理。今后,仲恺高新区管辖5个镇(街道)、4大园区,面积由19.7平方公里扩至309平方公里,扩大了近16倍,人口近50万人。而随着面积大幅扩大,人口增加,企业众多,仲恺区经济实力势必超越惠城区。
意义
首先,近50万惠州人民将直接受益。仲恺高新区原来的人口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自不用说,其他新“仲恺人”也将受益匪浅。原属惠城区管辖的人口转入仲恺高新区管理范围后,从短期看可能会面临过渡时期一些管理上的不便,但从长远看又将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诸多便利,治安、交通、卫生、就业等民生问题将有更大改观,生活水平质量肯定会提高得更快。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体制机制改革后的仲恺高新区将为整个惠州作出方方面面的重大贡献。仲恺高新区是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外惠州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以占惠州市不到1%的土地,实现了接近全市1/3的工业产值。体制机制改革后,仲恺高新区将一举突破土地资源、行政管理、财政体制等“三大瓶颈”,其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资源优化配置、优势共享互补、区域城市化进程、城乡协调发展等均将有一个飞跃。惠州的企业家投资兴业的空间将更大,惠州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和发展将会有更多选择。这和广大惠州人民息息相关。此外,仲恺高新区要完成角色转变,必须在“大部制”管理体制、城市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这将为全市提供新鲜宝贵的经验。一些人未必非常看重仲恺改革必然带来的GDP增长,但相信服务型政府、生态型城市建设是广大惠州人民热切向往的。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本文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和布局要求出发,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何添锦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刊 名: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HAL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年,卷(期):14(1)分类号:F424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点 战略布局 产业地区结构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如果你是一个城市人,相信你一定会对“安检”这个词耳熟能详。 没错,或当你拎着包包进入地铁站中转,或当你进入候机楼开始期待已久的旅行,或当你要为远处的朋友邮递一份硕大的物品,抑或是年末乘坐高铁一路返乡,无一例外都会通过一个叫“安全检查”的流程,其中用到的设备,就是本项目———同方威视安全技术产业新区的产品。
本方案位于北京市密云县西统路中段,距离密云县城区8.6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94970 ㎡,约为142亩,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项目北侧为二期产业园;东侧为水厂及消防用地;东南方向为大辛庄村;东侧为西统路X013中段, 南侧为西统路西段。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交通条件良好。基地地势平坦,现状为荒地。
从这些基本概况可以影射出,和大数多工业类厂区有着相同的建设现状特点,因而很容易陷入这么一个怪圈:周边为荒地,但用地范围内, 土地资源要求高强度开发、经济功能需要高度集聚布置、不经意间形成一种单调乏味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外观,造成园区建筑个性化的部分丧失。因而设计出具有独特品质、 新颖当代、绿色生态的创意园成为本项目设计的一个最大出发点。
经过分析,我们会更注重厂区内部自身功能布局的自我协调,使之有着完整的功能、交通、 景观、运作系统;另外一点就是应对高容积率需求,因生产设备是该厂区主要功能,限定了不会有大量的人流和大景观需求,因而更适宜以精简尺度为原则,讲究细节,在趣味小品、自由空间和人性化设计上多做文章。
首先是“聚”——整体层面,要追求一个典雅大气的园区形象。我们尊重现有城市规划框架, 规划功能布局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然后将各满足功能的建筑单体通过组合、错位、合并等手法排列布置,结合中国风水习俗,主入口朝向正南,一条景观脉络贯穿起整个园区,并在最体现建筑群整体风格形象的入口主楼处,做一定的退让关系,形成半开放的企业景观广场,作为园区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展示窗口, 美化了城市环境的同时提升整个厂区的形象,以削弱以往工业厂区封闭自我的形象;同时亦可为外来参观办事人员提供驻足停车的等候场所,带来更多便利。
聚,会也。所以并不是单纯的集中布置,而是将各功能单体建筑尊重该厂区生产需求,按照生产、贮藏、生活服务、办公培训这几类功能分区疏密有致的布置,使其彼此相邻、功能联系; 聚曰序,即强调布置需有一定的序列。我们将主要功能生产、培训、办公三角关系布置,使之能够相互间直达,再将生活服务设置于的中间, 作为公共区域,同时起到纽带作用,便于各部分使用。
在建筑的单体形象方面,结合本厂区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厂区,因此要更多地体现一些科技现代感。我们用白色铝板墙面与深蓝色玻璃协调搭配,形成虚实对比并富有韵律的电子生产类厂房立面;同时,将工业建筑的部分立面公建化设计,使厂区能够更加整体统一、符合本项目的定位。同时标准的模块化立面元素也体现了快速发展的工业科技及效率。
建筑细节功能方面,我们将厂房建筑方正规矩设计,这样作为工业类建筑,将来会适应性更强,可满足各种生产需求;园区内对货运及办公车流进行分流设计, 道路系统简洁明了,互不干扰;另外,通过在厂区生产楼间设置空中连廊,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绿色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趋势,该厂区也同样考虑其内。我们将基地内部的绿化布置以中央景观轴作为主要的空间形式,作为最重要景观中心,贯穿于整个园区,使各个相邻区域都能够享有,同时设置有较多的植被,以富有激情的色叶树种、郁郁葱葱的常绿树种、生长茂盛的花灌木为主,搭配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景石小品,形成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为整个园区提供微生态的环境品质。
此外,作为对员工的考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所,愉快的工作。我们将厂区布置为一个“类似小型社区”,力求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所,一个属于所有员工的新天地。体现为在建筑间通过连廊连接, 园区内汇聚活动中心,满足员工生活、交流方面的各项需求。比如办公区设置六层中庭, 使得整个办公空间更显通透开敞,内部的绿化也使得办公的品质得到改善,丰富了内部层次,增添了活力;而中庭的“烟囱效应” 可带来自然新风,有效地实现办公空间新鲜空气的获得,使中庭也成为一处充满阳光的休息场所。
目前国内的建筑节能方式,可分为“高技术”和“适中技术”两类,高科技主要依赖新材料、新材料来创造新的保温节能模式, 如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双层呼吸式幕墙”; 而适中技术节能,则主要依赖建筑体型系数, 适当的采光面积,充足的开窗比例,可靠的保温材料来实现节能保温,这种方式较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手段。
在本方案中,侧重采用了“适中技术”。 建筑形体方正,没有大的悬挑,里面凹凸造型少,有效的减少了建筑表面积,体型系数较低,有利于节能;竖条窗立面中,窗与墙的间隔距离比为1:1,属于中小窗范围, 同样有利于节能;再对墙体做保温处理,窗料型材做段热处理,玻璃采用双层热反射low-E玻璃,将保温节能落实到每一处。
于是,简约现代的外在形象、自然通畅的生态景观、开敞规整的工作环境、技术适中的节能处理、紧凑协调的构图布置作为本次方案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有机的“聚” 在一起,烘托出一处富有现代感的电子类生产厂区。
地 区:山西
地 址:太原高新街19号
行业:综合
成立时间:1991.7
区位优势
高新区包括新建区(学府园区)和政策区两部分,总面积24平方公里,位于山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产业集中,科研人员密集、工业基础和城市设施良好的坞城小区和下元小区。从1991年来,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基础建设为重点,招商引资为龙头,艰苦创业、勇于探索,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新建区1.1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全面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煤气、热力、通讯等的畅通,区内绿树成行,芳草如茵,配套生活小区:灯光球场,娱乐中心,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入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孵化器特色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太原高新区已经成为太原市率先发展的先导区,成为山西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之路。目前全区共有入区企业2200余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86家,占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近70%。园区内有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共24个,总面积90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共拥有自主创新项目545项,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园、新材料园、E—制造园、数码港为载体,以电子信息与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2006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利税49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的位次大幅前移。
官方网站:http://www.tyctp.com.cn/
联系方式:03517033788
【高新技术产业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07-09
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09-07
高新技术研发费用06-28
高新技术申报流程11-04
高新技术企业思考11-16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05-27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处理05-29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流程07-0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附件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