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教师培训规划(精选8篇)
(2009-201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校创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的迫切需要。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牢固确立终身学习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国家、省、市区的要求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为了实施、配合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小学发展规划,全面扎实的推进我校新课程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我校的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和专题教学,特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及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并学有所精、符合我校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革新培训模式和内容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素质、业务素质及环境教育意识、能力,并积极提高广大教师的环境素养,为教师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师创造条件。
三、主要目标:
全体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师德高尚,敬业爱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育能力、教学及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及学校创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的需要;全体教师环境意识、素养均有大幅提高,并乐于、善于与学生交流、协助,积极在教学中体现环境教育特色,创建我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环境意识、素养,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环境教育能力强的教师。
四、培训形式
1、校本培训与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及各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相结合;
2、校本培训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
3、学校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4、学习、研究与应用相结合;
5、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校优先为学习意识强并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并就学校具体情况积极为教师创建外出学习机会。);
6、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7、提倡并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自学;
8、通过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教师学习和提高。
五、具体措施:
1、抓师德教育,建树师表形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邓小平“三个代表”教育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学习参考书目:《现代教育思想专题》、《新时期师德修养》、《师德启思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新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认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认真抓师德建设工作。在全校开展以“三爱”(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通过召开思想汇报会和座谈会、树立典型、请优秀教师作辅导讲座、进行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加强考核等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从教,廉洁从教。
2、抓素质提高、提升业务水平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拥有“源头活水”。为此,要立足于师资的培训。
一是强化新课程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培训,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应采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参考书目:《新课程热点问题探究与校本学习》、《教师与新课程》、《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在实践中学会教学》、《教育新理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等。
二是实施“青蓝工程”。继续做好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培养工作,签订培养协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积极试行结对双方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捆绑”考核,力争“青蓝工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3、教育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培训
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项通用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参考书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课件制作系统操作快速入门》、《教师学科基本功》、《现在教育信息技术教程》、《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教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要逐步树立教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学习参考书目:《教育科研专题》、《小学教育科研及教育实验》、《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导写》等。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管理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习参考书目:《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教育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等。
6、环境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中小学阶段,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小学教育的社会作用更加重大。抓好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保征了未来的全民环境教育,而且,儿童、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在对环境发生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教师在我国的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目前仍未有好的经验供借鉴参考,广大中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我校教师首要的任务是逐步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素养,对环境教育有系统的认识,对“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国策要有深刻认识和体会,逐步提高自身环境教育的能力,总结环境教育的模式、方法,认真开展好我校的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和专题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逐步形成我校办学特色。
学习参考书目、资料:《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可持续发展论》、《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健康密码——人与环境之和谐》、《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等。
六、抓措施落实,确保培训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负责计划的实施、检查、督促工作。
临颍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康继浩;副组长:刘中平、钱席;组员:刘峰、白春涛、李景阳、吴金保。
(2)实行全员培训。
牢固树立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关心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由校办公室、教导处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按照新课程改革和新形势下不同岗位的职务要求,对教师实施校本培训。
(3)优化培训内容。
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谐统一的原则,结合校情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班主任岗位、现代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开展校本培训。
(4)完善评估体系。
成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评估小组,通过“看、听、测、评”等手段,对教师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通过上交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召开读书沙龙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聘任、评优、晋升和年底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七、培训方式
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本着有利于教师的自学活动,学习成为教师浓厚兴趣。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读书笔记,学校应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习成为教师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3、小组讨论: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网络自学:学校为教师提供网络知识学习的培训,并定期根据学校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大环境指定研究内容、主题,要求教师通过网络查阅、浏览、学习相关知识,逐渐建设学校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和网络提供的相关平台进行交流、探讨、展示活动。
八、相关情况说明
1、学习资料:学校图书馆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关书籍,可借阅,但请及时归还。鼓励教师购买参考书目中提供的及相关书籍,作为个人书籍收藏,如确需报销,学校会予以积极配合,但请及时送交学校图书馆登记,作为个人借阅。
2、继续教育书籍和相关费用:教师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并积极、认真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继续教育书籍和相关费用将有学校承担,否则由个人承担。
3、网络学习能力:学校将创造机会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网络学习能力,如有个别年纪较大教师确有困难的可与学校信息技术组的教师联系,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将为其提供帮助。
4、环境教育:学校鼓励广大教师以各种形式、结合各个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渗透、专题教育教学,并在经费、技术等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优先考虑。
临颍小学
一、两个小调研
1. 第一个小调研
该调研的问题是:你将怎样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请描述出你的现状及你理想的状态, 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参与调研的43位教师中, 仅有4位教师认为现状与理想状态基本吻合, 他们工作的时间大概在40%左右, 其余时间用于休息、娱乐、家庭。39位教师认为现状与理想状态相距甚远, 认为现在的状态是工作时间占到50%以上,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占到60%甚至70%以上, 还有一位教师说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工作。所有教师都认为理想状态是工作时间为30%~40%。
看到这样一个调研结果, 笔者不禁在思考:教师们把这么大量的时间用于工作中, 甚至没有了休闲, 没有了学习, 没有了人生的其他乐趣, 他们是否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时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有规划?他们是否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们将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
2. 第二个小调研
该调研的问题是:你认为什么是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你认为小学教师有必要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吗?请为自己设计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1) 参与调研的57位教师中, 100%的教师认为小学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2) 对于“什么是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这一问题, 教师们的理解主要有三种类型:
计划型——职业发展规划就是个体对自身职业发展作出的预设或计划。
目标型——教师在自己工作的年限中的个人发展目标。
方向型——在本岗位中的发展方向和达到的程度。
笔者认为, 所谓职业发展, 就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 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规划, 就是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 包括一个人的学习, 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但是个体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仅从定义来看, 教师们对职业发展规划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 它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预期与计划。尽管职业发展规划侧重于对“职业”的计划, 它却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一个人的职业必定要与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存在密切关系, 而教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仅仅把规划的目标集中于工作岗位上, 这一点也可以从教师们为自己拟订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得到印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这也是教师们觉得太忙, 没有休息和娱乐时间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他们在制定个人规划时就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
(3) 笔者把教师们给自己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回答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笼统型:指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也没有时间期限, 仅仅说明自己要从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进行学习。
案例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 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如参加集体备课、优秀教师授课及讲座等。
技能方面:通过听课、集体备课、外出学习、读书看录像课等形式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观念方面: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与时俱进, 正确认识并重视教育的意义, 重视终身学习的作用, 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阶段型:指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划分几个不同的时间段, 并说明在每个阶段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案例2
毕业工作第一年后转正定级。
7年后评定小高。
第10年评为区级骨干。
工作第15年评选市级骨干。
工作第20年争取市级特级教师, 这一时间有可能延长。
自我分析型:能够在对自己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为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
案例3
个人情况分析
年龄:34岁
教龄:16年, 16年的教学中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
优点:没有太多的爱好, 做事比较专一、执著, 而且能吃苦。
缺点:不善于进行人际交往, 研究意识比较差, 不善于总结。
生活情况:目前自己生活负担比较重, 孩子正在上学, 每天需要辅导功课, 而且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他们的年龄比较大, 需要人照顾, 针对这种情况自己的精力也会比较分散。
工作目标:两年内成为校级骨干;五年内成为区级骨干。
学习目标:2009-2010年完成本科学历;每学期阅读两本专业书;每月听一节名师的课 (可以网上下载或看书中的课堂实录) , 并写出听课反思;每学期要精心备一节课, 并在本教研组或学校与其他教师交流。在上课之前想好自己准备研究的点, 并根据研究的点写出一篇小论文。
二、小学教师撰写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分析
小学教师制订恰当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增强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既能使他们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 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 可以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 也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 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从上述两个小调研中, 我们发现, 尽管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恰当、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含义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但是他们自己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尽管一线教师都意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但是还不会自己设计规划
从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 大部分一线教师对职业发展规划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发展规划应该包括的内容以及设计规划的步骤都不了解, 因此即便认识到设计规划的重要性, 设计规划仍然非常笼统和片面, 缺乏可操作性, 进而也就难以达到, 难以完成。
2. 缺乏对自身现状的分析
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个人现状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在57人中, 仅有3人 (5.3%) 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其他人则直接设计发展目标。在仅有的设计规划时进行了自我分析的几位教师中, 也都是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龄、职称等内容的罗列, 而没有进一步对自己的剖析, 这种缺失导致不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3. 只提目标, 不提过程与具体措施
从调研中我们还可以发现, 教师们设计的规划多数只重视自己要达到的阶段、目标与要求, 而很少提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具体途径、办法和实施方案, 因此就会比较空泛, 也没有目标达成的保障, 这些都会影响到规划的实效性。
4. 忽视对工作以外各方面因素的分析
个体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此, 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 还要充分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家庭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学习、休闲的时间。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一线教师们大部分认为工作时间太长, 但是在设计规划时却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只是提到了工作目标, 这种缺乏统筹考虑的方式必然会影响计划的实施与执行, 这也是小学教师在学习和参加培训时常常感到“累”、感到没有时间学习, 甚至把专业发展当成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1. 调研结论
所有的教师都认为理想的时间精力分配是工作时间占30%~40%, 其余用于家庭、学习、休闲和娱乐。
从工作、生活状态来看, 通过调研发现, 大部分小学教师对现状不满意, 只有不到10%的教师基本能够接受现在的工作时间分配。
从对职业发展规划的价值判断来看, 所有小学教师都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从对职业发展规划内涵的理解来看, 主要有计划型、目标型、方向型三种类型。
从小学教师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类型来看, 可以划分为笼统型、阶段型、自我分析型三种类型, 其中阶段型是教师们设计发展规划时最多采取的类型, 其次是笼统型, 自我分析型所占比例较小。
2. 给教师培训工作带来的启示
(1) 教师学习应是“自我导向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因素, 包括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学校的学习研究氛围等;二是内部因素, 包括教师的学习动机、职业承诺、学习准备度等。很多研究者认为, 作为成人学习者, 教师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 而“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广义的自学, 它强调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 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自行确立学习目标, 自行寻找学习资源, 对学习策略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2]由于我国教师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 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和进行自我专业发展时存在着严重的工学矛盾。一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是不现实的, 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培训者, 我们要帮助一线教师在心理上做好适应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社会变革带来的诸多挑战的准备, 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学到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方法, 为他们做一个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2) 培训者应帮助小学教师设计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我们以往的培训中, 较少有涉及帮助教师撰写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参加调研的教师们也都谈到, 不是很清楚职业发展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也不太知道应该如何为自己设计职业发展规划, 因此在培训中笔者为学员构建了如下职业发展规划的框架:
首先, 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 并给自己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又有挑战性的定位。
其次, 进行具体的目标设计, 包括工作目标、生活目标、进修与休闲目标。
最后, 成长阶段的设计。包括了解自己现在所处的成长阶段、设计以后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大体时间、提出和解决成长中需要的条件和措施保障。
在此基础上, 要求参与调研的教师重新撰写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们在培训之后大部分都能够对自身状况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评价, 并为自己设计出恰当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我们对一位教师听课前后撰写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该位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撰写的发展规划尽管在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办法上仍然比较空泛, 但是相对于她在课前提出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这样一个既没有期限也没有标准的目标和“学习—发展—成熟”这样大而空泛的三个阶段来说, 听课后所撰写的发展规划能够深入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规划目标和措施办法, 并将工作、学习与生活目标整体考虑, 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课后在与这位教师交谈时, 她说在学校里校长也会要求写个人发展规划, 但每次都不知如何下手, 怎样确立目标, 因此每次都是当做任务来完成, 写完后就放置一旁,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毫无用处。通过这次学习, 一是知道了该如何撰写发展规划, 撰写发展规划不仅仅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更重要的是全面审视和调整自己, 并为自己设计专业发展的整体计划和方案;二是有机会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分析, 以前还从来没有这样剖析过自己, 这次给自己制定了三年成为区级骨干和校级学科带头人的目标, 一定要努力达到。
因此, 在教师培训中, 培训者应该有意识地安排“如何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内容, 并帮助一线教师制订出对专业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99.
摘 要 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是落实生物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实验能力培训的针对性,本文从教师实验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实验培训形式三个方面对250位中学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实验需求。结果显示:实验方案和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师最为需要的;当地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验试剂配制、实验教学组织是教师在操作层面急需熟练的实验技能;培训形式希望以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为主。
关键词 生物教师 实验研究能力 实验教学能力 需求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继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后,实验教学已从辅助角色转变为生物教学的中心[1]。但教师实验能力的滞后成了阻碍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提高生物教师实验课程开展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可目前专门为教师开设的实验培训课程较少,且成效不高[3],为了提高教师实验培训的针对性,本文对生物教师实验培训的需求做了问卷调查,以期为教师的实验培训提供实践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1.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检索法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与确定;其次采用自制问卷经过预测筛除不合理选项完成问卷编辑,并随机抽取了海南省所管辖的18个市县250位初中生物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0分,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6%,有效率为94%;最后调查所得数据采用Excel软件和人工核查方式进行统计,结果用图形来标识,并对图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样本
本次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男女教师比例接近1∶1;教龄一般都有5年以上,其中15年以上的居多,占43.6%,5~15年的34.9%;教师职称集中在中学一级和中学二级,占调查人数的82.9%;生物专职实验员只占2.7%。
3.调查内容
教师的实验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其中实验研究能力包括教师自身对实验材料的采集、实验仪器设备的认识与使用、实验玻璃器皿的规范操作、实验试剂配制、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实验教学组织、实验教学指导、实验教学评价等合理组织各种类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所以本问卷设计主要以教师在日常实验研究、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师在实验研究、实验教学以及培训形式方面的需求。
二、结果分析
1.生物教师实验研究能力需求
教师要完成实验教学的前提是个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上课前要清楚即将可能完成实验的原理、设计、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等,只有在对实验了解比较透彻的情况下才能掌控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是对实验的设计(10%)和对实验的操作(56.6%),针对这两项再深入调查分析(见图2),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的选择(53.3%)和在实验操作中实验溶剂的配制(43.1%)方面的困惑显得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以往实验条件的不完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纸上谈兵,很少有机会到实验室当中进行动手操作,渐渐这方面的能力就开始退化模糊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实验教学量的增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验研究中较凸显,如何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当地资源进行实验材料的重新选择,并制定出新的、可行的且能适合当地实验开展的方案,教师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2.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需求
实验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充分理解掌握实验操作的过程,在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教学环境整体情况分析后制定出最为优化的教学方案,并以这个方案为蓝本进行教学实践的诠释。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是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44.00%)和实验教学的组织(44.00%)。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背后凝聚了教师丰厚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对教材、实验目的、学生、教学环境综合准确的分析。实验教学的组织则更多体现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比如课堂教学环节节奏的掌控、学生心理变化的洞察、教学的应变等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综合技能的灵活切换。
3.生物教师实验培训形式需求
图4显示教师以往实验能力的获得途径主要为学生阶段专业的学习(43.00%)、工作研究中自我的摸索(35.00%)、同行学习交流(13.00%)、短期培训(9.00%),可见教师在工作后能参与相关的实验能力培训的机会很少或从参与的培训中获得实验能力提高的成效不高。
图5显示在这种实验能力培训过程当中,受训教师最希望出任课程培训的师资团队依次为大学实验教师(65.60%)、一线的中学教师(51.37%)、学科教学论教师(45.00%)。大学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研究,比较能满足受训教师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指导要求;中学一线优秀教师相对比较熟悉中学教学的实际,相同的背景在教学培训中能为教师提供比较切合的案例示范;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能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
图6显示受训的教师最希望采取的培训方式依次是实验操作(74.77%)、课堂观摩(69.72%)、案例分析(59.17%)。受训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的成年人,随着课程改革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变化也学习过新的课程理念,单项内容的学习比较容易,但如何根据实际教学综合运用则需教师内化知识来分析,所以教师更希望从操作层面去分析感悟,提升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培训需求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能力提高方面,方案的设计是教师最为需要的。其次,当地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验试剂配制、实验教学组织是教师在操作层面急需熟练的实验技能。最后,教师职后从培训中获取实验能力提高的机会少,希望理论向实践操作运用能力转化的案例分析、课堂观摩与实验操作的培训模式。培训教师希望由大学实验教师、中学优秀教师和学科教学论教师来担任。
针对中学生物教师的需求,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增加教师实验培训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职后实验能力。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改革实施推进的保障,教师没有具备一定的实验开展能力,就是再理解教学改革的实质也无法顺利开展实验,所以要在生物教学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验培训的内容,组建一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实验开展经验的平台,例如,当地政府教育培训机构对当地生物教师学习小组的搭建,有利当地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之间的利用。
另一方面,培训内容与形式遵循成人学习规律,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教师实验知识的内化与运用。教师职后的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面向在职岗位教师的学习,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教学中都带有各自的想法,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实验培训内容形式的设置方面更应侧重于教师实验知识的内化与运用,不是帮助教师解决“是什么”,这些教师通过发达的网络都可以搜集与理解,更多的是“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怎样去处理”,这才是教师比较迫切想获取的内化运用知识,而不是单单一节课的教法。所以在教学培训过程中我们只是以“一个案例”“一节示范课”“一个设计方案”为载体让教师感悟背后的为什么,并在多次的尝试操作运用当中去领悟提高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桔红,马瑞君.新课程背景下粤东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
[3] 刘天学.欠发达地区中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刍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 韩素兰,王全乐.教师培训需求转化为培训课程的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
[作者:陈坚(1970-),女,海南琼海人,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史宏晖(1966-),女,湖北武汉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学校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着力素质提高,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办好让黄峪管理区群众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构建奖优罚劣机制,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师德为先,优化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岗位责任与服务意识,提高学校中层教干人员素质;实施活动保障工程,切实通过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频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工程。
1、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建设。深入开展以“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突出学用结合,切实做到行为规范。针对本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制定师德教育规划,确定学习内容和主题,开展师德大讨论,使广大教师在讨论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教育形象。
2、排查问题,落实整改。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排查行风、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突出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达到整改要求。
3、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展示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行业形象。
4、强化典型引路。通过评选校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举办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示范,激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
5、强化师德考核。在完善考核细则的基础上,对教师受奖励情况和师德违纪情况如实记录,把师德档案制度落到实处,凡师德存在严重问题的,在晋职、晋级、评优、评先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加大对教师的管理、督查、责任追究和违纪处罚力度。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
1、广泛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按照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要求,开展以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核心的“读教育名著,做学者型教师”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新课标、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深教师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每学年要组织教师精读两本以上的教育专著。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定期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及教师论坛,引导教师交流读书经验、体会,促进读书学习活动扎实持续深入的开展。
2、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教师在自身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建构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研究,理解校本研修的内涵,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通过课案会诊、案例研讨、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师互助、专题辩论、专业引领、教学反思、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要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课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并形成本校特色。在活动组织上,以教导处安排为主抓好落实。
3、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完善教育科研制度,要围绕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立课题。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及调研力度,引导教师进行科学的探索与反思,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开展“深化课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活动。全面落实市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环节、方法;抓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常规工作,认真贯彻“以考定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深入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一方面锻炼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营造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7、加强名师的培养、管理和使用。要注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学校要制定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评选和培养方案,明确责权利,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档案,完善跟踪制度,确保对骨干教师全程性指导。
(三)实施“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1、高度重视班主任选聘工作,建立班主任选聘制度,严把班主任入口关,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吸收到班主任队伍中。
2、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精神,切实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指导,要利用月例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培训班、外出学习等形式,使班主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3、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评、表彰和奖励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落实并尽最大努力提高班主任津贴。对优秀班主任在评先树优、评定职称、晋级提干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真正将“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活动开展、督查、评比。
踏上这三尺讲台已有两年年了,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看到做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不容易,做好一个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老师很难。对于我来说,要一心投入到教育的事业中去。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事业,只有努力为它付出才能对得起国家给予我的这个称号。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教师生涯的成长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岗位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我不能轻易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待工作、学习都是同等要求,这是我必须做到的最基本要求,我如果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就谈不上今后的工作规划。
一、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勤于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勤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探讨,勤质疑,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自己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教师的才能将影响学生的一身,所以在平时我要积极参加各级赛课,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组织,精心备课,查阅资料充实课堂。课后及时总结,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得失,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本册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本套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任务。
三、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教材要吃透,教案要熟透,重点难点要讲透,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什么样的老师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是很有道理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还要善于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成绩。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
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训规划
2014年7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州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方案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位残疾儿童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并要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方案中对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作了具体要求。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特殊教育教师有着很大关系,这也是向特殊教育教师要教育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教师其中就包括新教师,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新教师更应快速成长。为此,我校制定了新教师入职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背景与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新教师必须较快熟悉、适应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教研的各项要求并能进一步懂得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新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规范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以便能够快速成长,更好地胜任所担任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训目标
1.提高新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提升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2.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终生学习观,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
3.帮助新教师优化知识结构和拓宽专业知识,初步了解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身教育教学素养。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去年任教我校的5名新教师。
四、培训形式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新教师培训的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以外出学习培训和师徒结对为主要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
学校组织新教师集中培训,将从“职业常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课例评析”五个方面安排课程。2.自我培训
自我培训要求新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教法上要求新教师积极探索,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3.师徒结对
新教师刚一进校,安排好新教师的生活起居,让新教师有了归宿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在安排新教师的教学任务时,安排一位老教师做师傅,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新教师在师徒结对帮教的基础上,完成观课议课、评教评学、反思总结等作业。这种“师徒结对”的方法很好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4.外出学习培训
在外出学习上,我校给予新教师机会很多,让新教师多走、多看、多听,这也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方法。
五、考核方式 1.年终量化测评表 2.主管部门领导的评价
会前, 组织与部署工作井然有序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总工申军霞早早来到这里。言简意赅地给同事布置完具体的会务工作后, 迅速打开电脑, 再次审阅电脑中的演示文稿。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之一, 申军霞除了要主持培训会外, 还要具体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各区县信息中心的负责人, 以及首批2 9所实验学校的校长陆陆续续地走进会场, 随即各自浏览刚领到的一本厚厚的《数字校园数据互操作系统规范》。《数字校园数据互操作系统规范》积聚了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多年的发展成果及整个工作团队的集体智慧。书中不仅详细解读了数字校园的应用互操作框架, 而且重点列举了学校建设数字校园平台过程中所有可能涉及的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实验校下一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在专家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订建设方案。在修订的过程中, 实验校既要重视统一的身份认证和统一的数据规范, 创设开放与共享的数字空间, 避免成为与世隔绝的“信息孤岛”, 还要注重对学校各个层级使用者的应用需求分析, 注重新建项目与已有软硬件的整合, 注重学校个性应用与市、区统一应用的整合。
/本刊记者阮滢
培训会前, 一切准备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如北京数字校园项目实施的组织与部署……
2004年, 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确立了2 0 1 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
2 0 0 7年底, 全市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对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至此, 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08年初, 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的要求。
2 0 0 9年7月, 市教委召开全市会议, 下发文件, 正式启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工作。北京市正在组织征求意见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建设的优先领域, 明确提出“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其实早在市教委部署全市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之前, 部分区县及中小学已经开始从不同角度尝试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建设。2 0 0 5年, 朝阳区在陈经纶中学试点数字校园。2 0 0 8年, 西城区启动了“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门头沟区、东城区也先后将数字化校园的研究与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海淀区推行了以校园“一卡通”为典型应用的数字化校园模式……各个区县前期的“试水”, 为全市数字校园项目工作的统一规划与整体推进,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会中, 思想在这里激荡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是项目专家组核心成员之一, 他以“教育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数字校园建设”为题, 强调数字校园要“从面子工程走向务实工程,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提高;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推进整体区域的规模质量效益;从自上而下建设驱动转变为自下而上应用需求驱动”。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承担了项目中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的研究工作。他在报告中谈到了评估指标体系三个层次的初步考虑:一是建设层面, 二是应用层面, 三是效益层面。制订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评估规范, 是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三大目标之一。这项工作需要各实验校在具体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 带着问号开展工作, 不断思考总结学校的建设和应用需求——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推进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是什么?现阶段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先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比较显著的差异性特征是什么?结合北京市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 数字校园评估的重点在哪儿?评估规范的作用是引领, 还是诊断?评价是否只需要一把标尺?
朝阳实验小学和望京实验学校虽然并未列入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 但这两所学校在朝阳区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使用效果。在会上, 朝阳实验小学李颖副校长回顾了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历程, 用真实的案例, 总结归纳出三段式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模式——建设前, 分析目标, 细化需求;建设中, 确立建设理念和框架, 有层次地改进系统;建设后, 关注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和全面使用。望京实验学校王雪梅副校长在报告中同样强调将“需求调研”作为决定数字校园成败的关键点……
记者在培训会间隙, 与一些实验校代表交谈的时候, 注意到不少学校尽管已经对市教委关于数字校园项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内涵界定等多次研读, 但落到具体实施环节, 仍然困惑于如何迈出建设的第一步。培训会上, 专家和先行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将“需求分析”作为建设前期的重点工作来强调, 但对于实验校来说, 如何具体地在本校内调查师生应用需求、从哪几个方面开展需求分析的工作, 仍然不甚明了。数字校园建设不单纯是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 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和制度问题。有的实验校校长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在准备一场不同以往的‘整合’战役”——数字校园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整合”的思路, 数字校园各个应用平台的完善需要“整合”的思路, 师生基于数字校园平台生成各项信息后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需要“整合”的思路。相信, 在随后紧锣密鼓开展的建设工作中, 除了“需求分析”外, “整合”是所有人提到最多的又一个关键词。
会后, 头脑风暴将继续演绎
培训会结束后, 为了在平时更好地、随时地开展数字校园的工作, 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还专门设置了“数字校园实验校”Q Q群, 所有实验校将在这里分享经验, 沟通工作, 交流思想, 释疑解惑。
记者全程参与了此次培训会, 有感于沿袭着“专家引领、调查研究、专业团队、试点实践”的工作模式指导,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项目正在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 有阶段地、有重点地、分步骤地实施。市教委、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各区县信息中心、各实验学校都为此付出了努力和智慧。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 在市教委的领导下, 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负责组织和协调, 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专家组, 对实验校的选择以及建设方案的规划与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 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组, 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各区县教委按照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做好本区实验校的推荐与初审工作, 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本区的数字校园实验工作, 承担与市级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组的日常联络及对本区实验校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验学校组建由学校“一把手”领导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小组, 负责本校的数字校园规划、管理、实施及后期应用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实验校也正在逐渐转变观念, 不再盲目地追求上新设备、用新平台, 而是利用建设数字校园这一契机, 认真梳理思考如何应用数字化进一步延展学校发展的空间。
融资规划师培训基地总部设立在北京。该项目自2010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新职业以来,前期经过充分筹备,已在总部基地建立了较为严谨、科学的组织体系并多次开办初、中级融资规划师培训班。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引起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在校大学生的特别关注。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培训业务,方便全国各地学员就近学习,基地总部拟在全国部分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便形成系统而又科学的组织架构。广东培训基地的建成,将为其他地区基地建设形成示范作用。
学员经考试后发放CETTIC证书,该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签发,属于国家《职业教育法》规定的新职业资格认证,可以作为毕业生应聘职位的从业凭证,也可以作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时相关职业资格的证明。证书序列号为全国唯一编码,有效性可通过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www.cettic.cn查询。
【实验小学教师培训规划】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11-23
2024学年双语实验小学校本培训方案05-29
启东实验小学07-18
上海实验小学入学12-05
小学科学实验室标语_实验室标语06-23
温州实验小学语文试卷05-24
兰溪市实验小学07-12
实验小学安全疏散演练10-20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学习11-07
实验小学德育汇报材料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