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高二数学组池振原
一、调查目的本学期开学初,听取了北师大韩立福教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理论,经过一学期实践,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本人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上课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6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学生的座谈,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任重道远,很多尚不到位,使合作学习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48.6%,偶尔回答的占40.5%,几乎不回答的占10.9%。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组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36.6%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以及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34.4%,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60.2%,选择不了了之的占5.4%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⑶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从“你组合作学习后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处理?”选择在全班交流评价的占55.3%,偶尔交流评价的占36.5%,就此结束的占8.2%和第10题选择每次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都有评价的占
33.2%,有时有的占48.0%,没有的占18.8%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⑷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教师有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认真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⑴老师和学生都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从我这里讲,对小组合作学习还没能谙熟地把握,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具体的设计上,都不够充分。从学生角度讲,有部分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只是轻松好玩,而距它真正的意义却在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还相差甚远。
⑵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⑶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39.9%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⑷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五、思考与改进计划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化学,发展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试验性的开展,但许多教师没有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图,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人云亦云的工具,没有仔细去分析或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机制等等,最终出现了各种无效和低效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也无例外,出现了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每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研究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包括选择题15 题和问答题5 题,总分计100分,同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对象为作者所在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5 年11 - 12 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 份,收回答卷293 份,有效答卷287 份,问卷回收率为97. 66%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 66% 。所有数据都合作统计学软件SPSS17. 0 进行计数与统计。
二、调查结果
( 一) 大部分学生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理解并接受小组合作学习。调查中有85. 5% 的学生回答“合作学习就是几个人一起分工,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有8.5% 的学生容易将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混淆;有10. 5% 的学生不能恰当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接近50% 的同学回答“在课堂上,你有没有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经历?”。这些数据都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走进高中化学课堂,但因学生的差异接受程度不同,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合作学生正在对他们的学习、未来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二) 有些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明显
调查发现,有些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强,主体意识不明显。调查中有51. 5% 的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学习兴趣一般”; 有10. 5% 的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竟有40. 2% 的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题目与课程无关”; 有38.6% 的学生回答“参与小组合作害怕出错被别人耻笑”。这些数据都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色定位和分工意识还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明显。
(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调查中有65% 的学生回答“教师开展小给合作时间5 分钟以内”; 面对“老师是否引导大家深入思考,是否给大家足够的时问讨论、总结,你本人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明确”这个问题时,有12. 5% 的学生回答“深入引导”,有10. 5% 的学生回答“一般没引导”。这些数据都说明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它的实效性,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 “学困生”容易被忽视
调查发现,“学困生”容易被忽视。调查中有30. 5% 的学生回答“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没有发言权或因学生成绩较差不愿意发言”。大多数优等生自觉成绩较好,不太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表现欲望强。另一方面,“学困生”觉得自己成绩不够理想,生怕自己的回答错误,经常错失回答的机会,感觉自己像是局外人。
三、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策略
( 一) 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调控能力是一堂的灵魂。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而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必须能进行辨别、分析和处理,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防止学生因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跑题,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
( 二) 鼓励学生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和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些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问,并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以保证合作学习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展开。这也就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时问,合理安排一节课的节奏,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
( 三) 小组合作应该更加科学
学生之问的智力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应该尽量搭配好生与差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小组成员的性别、学生水平、性格,个人特色等。另外,注意不同的小组之间的差异,尽量做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均衡各组的实力,成员一般不超过五人。落实小组责任人负责制,让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协调、组织等工作,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体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但目前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有些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明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学困生”容易被忽视等问题。只有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现状调查 对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形成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能力,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学会有效地自我表达,并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對象为伊宁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6个班级的302位同学及初一年级的任教教师12名。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采取当场作答的方法,发放问卷302份,回收问卷302份(有效问卷为28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在被调查的280个学生中,有男生123人(占样本总数的44%),女生157人(占样本总数的56%)。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兴趣程度、满意程度及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设计了问卷。问卷上提出的问题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间、小组合作人员分配、小组合作次数情况、小组成员发言、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缘由情况、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小组长角色分配、合作学习对自己的作用、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影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因素,等等。
2.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访谈中,有几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用与不用没什么区别,抱有这样的态度,合作学习的作用必然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只有模糊的认识,导致上课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适合小组讨论学习,甚至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当,产生了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
(2)合作学习目标模糊
大部分课堂中,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汇报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是实现了学习目标,有的教师觉得制定目标太繁琐,只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就好。这样的问题如果就算是不通过合作,教师想要的答案也会出现,教师给定的学业目标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不用“伸手”就能够到,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便是“跳起来”也够不到,久而久之,这两类学生都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
(3)合作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前没有备课,导致讨论的内容不清晰,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安排讨论的方式与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学习指导,造成了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缺乏
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强调给每名学生独立思考和平等发言、表现的机会,给定一个目标后实现目标,而不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担负起责任,最终完成任务,教师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导致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不完整。
(5)小组合作时间把握不当
教师留给学生合作的时间过分充足或短暂,部分教师担心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没有得出答案,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果。有的教师给予的讨论时间过长,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6)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
课堂上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已经有了论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教师不能随意拿来一个学习内容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在课堂上要选择那些更适合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可言。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思考,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思考就进行了合作,这样做会导致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无形中被延长了。
3.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师生间文化互动的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这一反思过程伴随着不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而推进。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自我多方面的发展,最后形成自我同一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
(2)正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选择,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的合作时机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
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通常4—6人一组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4)教师要做好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前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对合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比如确定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预测讨论情况,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测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情况或问题,合理安排讨论的方式与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学习指导,有效避免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设计交流反馈方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的交流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精心设计反馈方式,避免总是选一些优秀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估测,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小组成员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合作,这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成效。让学生学会合作,不仅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小组由于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致在讨论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视野。
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交流、讨论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在互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燕.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年(11).
[2]伊大猜.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9).
[3]王振涛.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统计与管理,2012年(8).
[4]刘勇.新乡二中小组合作学习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 1
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1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2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需要;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
第一步:(2012.2——2012.3)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步:(2012.4-2012.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上机课中的应用。
第三步:总结阶段(2012.7-2012.9)对相关的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论文。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端正了学生上机课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上机课操作成绩的提高。
实验研究进展报告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坦、高艳、裴娣娜等,但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几项研究也是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对英语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而且很多研究者都是教育科研人员,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线教师的行动研究,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和影响进行探索。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呼唤合作,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社会准则。现代社会尤其强调如何与人合作来促进社会和个体自身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有必要为他们适应新的社会而发展他们的合作技能,使他们真实地体验合作学习。
三、研究假设
(一)、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生在英语学业成绩方面有所提高。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生在同伴关系方面有所改善。
(三)、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生比未使用该方式学习的小学生相比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更加积极。
(四)、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学困生在学业成绩和同伴关系方面与实验前相比能有所改善。
四、实验方法
(一)、实验法。在实验班,采用斯莱文教授的小组分层计分法,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每单元进行一次测验,计分方式采取提高分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只要努力都将对小组做出同等的贡献。
(二)、同伴关系问卷调查。同伴关系问卷的编制是将全班同学的名字列出,让学生从“喜欢”、“说不准”、“不喜欢”三个方面进行选择,最后计算出每个学生喜欢他人的人数和被他人喜欢的人数,从而计算其接纳度和被接纳度。
五、具体实验操作
(一)小组构建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小组制定了自己的小组标志和小组公约,还建立了统一的组内评比表和组间评比表,目的是用公约督促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并以此来增强小组凝聚力,让小组成员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主义观念。这样,既有组内评比,明确个体责任,又有组间评比,通过竞争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小组更加团结更加上进。
(二)、创建合作学习课堂常规。
(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细致的指导,定期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四)、学期末进行特色小组评选。
六、实验结果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愿意继续参加这个学习小组的理由:
(1)小组成员对我帮助很大,使我的成绩有所提高。
(2)喜欢和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小组成员关系融洽。
(3)在小组中大家互帮互助,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小组活动很有意思,充满欢乐。
2、不愿意继续参加这个学习小组的理由:
(1)不喜欢小组中的个别成员,这些个别成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问题,或者脾气暴躁,或者太闹,或者老爱欺负人,或者成绩太差。
(2)个别同学认为小组成员不帮助自己,组长在管理时态度太凶。
(3)有的组长认为组员不听话,有时闹矛盾,甚至争吵。
(4)有的同学认为帮助别人,有一点顾不上自己的学习。
七、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尽管合作学习有一系列的优势,但重要的是不要把合作学习看作对传统的全班教学的全部取代。合作学习如果能系统地使用,它就是一个最有利的教学策略。
在教育中,会误用并经常过分使用合作学习:没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把它交给合作学习小组,这就是“误用”;对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过程,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练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分组练习,这就是“过分使用”。
十、对下一步合作学习的研究展望。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下列的问题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如何将合作学习扩展到其他的学科,以达到合作学习在各学科的广泛应用?
(二)分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例如可以尝试根据多元智能、学习风格等进行分组。
(三)对于个别学生例如个性太强的学生或者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继续跟踪,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研究。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形式、忽视、处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1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意义重大。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目前,课堂上教师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存在着“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的形式化,表演化。在公开课时,经常看见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还有的是老师宣布“讨论”后,学生便热闹的讨论起来,可仔细一看,这热闹的背后存在的只是“作”,而不是“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或搞“一言堂”,优等生包办、代替了“学困生”的发言;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当讨论结束汇报时,有些小组说得有条不紊,却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这种有“行”无“质”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合作学习中职责分工不明确,忽略小组带头人的作用
组织形式依葫芦画瓢,“拿来主义”运用于表面,忽视了“领头雁”的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的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没有明白小组合作的真正含义,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或按照座位就把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不随机变换小组成员,在看似热闹的合作下对问题的探究草草了事,没有进入到深入讨论阶段,更不重视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里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协调发展,合作学习更不能深入。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是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好学生总是等不及其他同学发言,就自信满满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学习略有困难的学生只是附和几声,不但争不到发言权,反而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四、小组合作中容易忽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整个小组成了他们多动的舞台,学困生静静地听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显然是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局外人,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这样的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常见,这种合作没有一点时效性,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引导真正的合作学习。
五、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马上叫学生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再加上农村学生本来知识面就窄,对问题的了解容易浮于表面;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实际探讨,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合作学习在本质上来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探讨的问题多元化,促进学生取长补短,但是所有的结果一定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得已实现。在合作学习之前应让学生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才会对问题认识的更加深刻、到位,同时可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才能真正让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由顺平县实验学校数学组承担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11年4月份申报,与10月份开题被确立为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开题情况
2011年10月19日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召开,县教研室王长福主任作了重要点评,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的研究信心。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了,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数学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11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数学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做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做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2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6各班的324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问题4、16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喜欢“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但还有一小部分学困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很喜欢,第9小题结果显示一些学困生由于学习差,不敢发言,怕说错了被同学耻笑,第16小题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兴趣,说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参与者”“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绿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反思自己的研究: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 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以后的研究中小组评价机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才采取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同时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分组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4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根据班额大小,分成10—15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中设有一位组长,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三人当组员,再近半年来的研究发现有时结果很多,学生回答是会记不完整,于是这学期我们又在每组中设了一名记录员,记录探究结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感觉效果较好。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在小组评价方 面,我们采用的是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主要的奖励是发绿卡,因为我们学校有发绿卡表扬学生的习惯,在每学期期末评优评模中以绿卡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奖励方式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绿卡的发放是以组为单位的,组长在根据组员的表现进行支配,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合理的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4)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荣辱与共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在合作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①学会倾听②学会讨论③学会表达④学会评价
(5)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想合作”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 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③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探究图形性质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性质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的,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的认识与理解。
④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⑤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研究的收获
1、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逐步的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①合理分组②创设问题③独立思考④小组合作⑤成果展示⑥教师点评⑦升华导行
2、初步的理论成果:论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内 容详见档案资料)
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1、注重了“合作学习”,弱化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2、注重了“个人评价”,弱化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七、下一阶段的任务
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2.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开题报告
莲花塘学校 任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学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应该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相结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 1
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
鉴于此,我们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在校领导的亲自指导和鼎力支持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学习在集中授课制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创出一条新路子,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意在“两减两提”: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三)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二)“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四)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3
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重点)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1)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4
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2)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3)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4)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5)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合。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1)在课前预习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2)在预习反馈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3)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4)在当堂检测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5)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1)在预习反馈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2)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3)在当堂检测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4)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5)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
(二)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法。观察学习个体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研究。
(四)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对研究的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归纳。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4—2016.6)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行政主持人: 曾小英 学术主持人: 任 帅
课题小组成员:罗卫军 王月朗 李 静 胡 伟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3、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6—2017.12)
1、调查阶段(2016.6—2016.10)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016.10—2017.3)(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7.3—2017.12)(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8.1—2018.5)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 8
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一)莲花塘学校地处沅江市市区,设有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及校史展览室等。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十一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二)莲花塘学校教研风气浓厚,有一支教学教研成果显著的教师队伍,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充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三)本课题组成员全在教学第一线,小组成员年青化,思想新,干劲足,科研经验丰富。
(四)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明确要求保障好本课题调研所需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效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有深刻地认识,对“小 9
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
2、教师掌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掌握科学的评价机制。
(二)学生方面
1、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团队意识增强。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改观。
3、学生学会小组讨论的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得到增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能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对已完成的任务能进行再加工和初步的评估。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07-28
小组合作学习的缺点11-07
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12-29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07-11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的意义07-21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09-16
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的感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