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通用12篇)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篇1

广州南越国史迹导游词范文

一)南越国史迹1.南越国宫署遗址[赵佗与南越国]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赵佗,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

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国,是一个地方性政权。是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其后又臣属西汉,接受汉朝封王。都城设在番禺(今广州),广州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古都。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中原陷入战乱。这时,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与北方的冒顿并称北强、南劲。赵佗按照任嚣关于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的临终嘱咐,封关,绝道,筑起了三道防线,聚兵自卫。任嚣所说的番禺负山险阻主要是指横卧在江西、湖南和广东、广西边境的五岭。所谓五岭,就是江西大庾县与广东南雄县联界的大庾岭,湖南郴州与广东交界的骑田岭,湖南蓝山县与广东西北交界的都庞岭,湘桂交界的萌渚岭,广西兴安县和湖南交界的越城岭。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倚山临海(古代珠江河面宽阔,称为海)是广州的山形地势。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

赵佗洞悉广州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断绝4条新道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湖南入广东连州一路,湖南入广西贺县一路和湖南入广西静江一路;构筑了捍卫番禺的三道防线:乐昌仁化南雄防线,英德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

公元前208年,赵佗封关、绝道;3年后,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南越国的疆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大体上东接泉州,北以五岭与江西、湖南交界,西北至广西西北部的南北盘江(红水河上段),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如何对南越国的广大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是摆在赵佗面前的关键问题,这方面,赵佗是有独创性和取得成功的。

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文化上,首先是汉文字的使用,《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发现不少汉字。百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越舞和汉式舞。

还有编钟、铜乐器和各式饰画、壁画等。在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贩⒄勾蛳铝思崾档幕?BRgt;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历五代,共93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宫署遗址是广州三宝之一。

另外两宝是秦代造船工场厂遗址和西汉南越王墓。这三宝中的许多文物都是中国之最或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级的文物,所以是够宝贝的了。读过广州历史的人都知道,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时,一把火烧了南越国都城赵佗城,地上的建筑荡然无存,令人十分惋惜。至20世纪70年代发现广州三宝之前,除了应元路的越王井之外,有关南越国的遗址,已一无所有了。史学家研究南越国就只有依靠史料记载了。1974年底,广州市文化局职工在挖防空洞中发现了秦代造船工场遗址;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基建工地中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1995年和1997年在基建工程中,分别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大型石构水池和南越国王宫御苑,这些发现,被认为是岭南地区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2000年在市儿童公园发现南越国宫殿遗址。这些重大发现十分重要,致使广州的南越国史和全国的秦汉史都要改写,甚至每块砖都可改写中国的建筑史和园林史,更显得这些文物的珍贵,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特色历史导游词

最新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大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我是**旅行社的**,大家可以叫我小*,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就由我们陪您度过,您在旅行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将竭诚为您服务,朋友们,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首先,我们乘车游览天津博物馆、五大道、利顺德大饭店,乘船游览海河,古文化街,然后前往马可波罗广场,意大利风情区,而后参观梁启超故居和意大利兵营车现在行驶的位置是梅江居住区,它位于天津市南部友谊路的延长线上,是天津市政府统一招标建设的大型安居居住区。

现在我们行驶是这条路就是友谊路了,这条路是天津市政府迎宾的主干道,北起马场道,南至黑牛城道,比邻快速路,全长3.5公里。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气势雄伟的天津博物馆,它坐落在银河广场上,从外形上看酷似从湖面振翅欲飞的白天鹅,总体造型简介流畅、极富时代感和艺术性。天津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在原天津历史博物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基础之上组建成的,是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和天津历史发展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馆藏各类文物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雪景寒林图》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范宽的传世真迹,还有堪称国之瑰宝的西周太保鼎也收藏于此,相信天津博物馆将呈现给您中国艺术的璀璨殿堂。

车行驶的右方是水晶宫大饭店,是著名华裔设计师吴乡设计的四星级酒店。

下面我们游览的是五大道,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共有22条道路,五大道原为英国租界,这里有2000余所风格不同的花园式洋房,说是五大道,实为六条道,它们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而非五条,但流传久了,俗称成了一种官称,而今五大道成为了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行驶的这条就是马场道了,它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道路,全长3516米,因通往英租界跑马场而得名,这里曾是近代天津大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繁华道路,这里还云集了许多名人故居,大家请看这座正面有大时钟的法国罗曼式风格建筑的就是著名的天津外国语学院了,它建于上世纪20年代,校园内的建筑均为法式建筑。

现在我们拐上的就是河北路了,大家往右前方看,这座具有非常浓郁的意大利风情的4层小洋楼就是粤唯鲜酒楼了,俗称疙瘩楼,内部装修极为考究,特别是收藏了清道光年间的圣旨、各种石雕、古代兵器,有上至春秋下至民国的近4000件文物,被誉为能吃的博物馆,更令人叫绝的是,该房305房间曾是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旧居。

前面的这条道就是泰安道了,它是我们天津的又一迎宾主干道,这座希腊古典复兴式的建筑就是天津市委所在地,这里是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这边是原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故居,现在是计生委的办公地点。

大家请看我们正前方的这座饭店就是利顺德大饭店了,它始建于1863年,是由英国牧师殷森德出资修建的,故而得名,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取自儒家孟子志士名言理顺以德而得名,店内文物不胜枚举,因此,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将乘船游览海河,我们现在就要上船了,为了确保您的安全,请您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以免损坏和丢失,并注意船上的卫生,不要乱扔果皮,带小孩的乘客请您看护好您的儿童,为了他的安全不要让他在船上单独活动,不要将您的头和身体探出窗外,最后提醒您,每个座位下面有一个救生衣以备急需,好,大家注意脚下,请上船!海河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72公里,蜿蜒流经天津市内多个城区,是天津的母亲河,承载着天津600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奔流不息,孕育着天津古代和现在文明,哺育着热情好客的海河儿女。船停泊的位置就是国家5A级景区古文化街了,请大家拿好行李物品随我下船,注意脚下,请!

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天后宫,是世界三大天后宫之一,是我国北方妈祖文化的研究中心和北方最大的妈祖庙,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古文化街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其中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魏记风筝最有名气。

现在我们就驶向意式风情区了,它坐落在河北区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历史上意大利租借的中心区,是亚洲唯一也是我国国内最大的意大利历史风貌建筑群。这里就是意大利风情区的中心马可波罗广场。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梁启超的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了,梁启超是近代唯心派领导者之一,他和康有为倡导唯心并称康梁,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国,在其书斋饮冰室内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著作,后又把在饮冰室里完成的著作并称《饮冰室合集》。

朋友们,现在大家参观的是意大利兵营,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八国联军派兵驻扎天津,1902年,意大利在租借内建立了兵营,请朋友们随我一同参观。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有什么服务不周到的地方请您留下宝贵意见,祝您万事如意!期待与您再次相聚在我的家乡,天津!

谢谢大家!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锦集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习惯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3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自敦煌以西分为两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将的重要停息站。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篇2

“导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游”角色,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参观历史的“知识景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发现、研究、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要上好一节历史“导游”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慎选“景区” 精挑“景点”

历史课的内容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适合“导游式”教学,如汉代儒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缺乏具体的实物供学生观赏和分析,不适合“导游式”教学。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景区”时须慎重小心。适宜使用“导游式”教学的“景区”,里面应有足够的“景点”供学生参观欣赏,且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特色能供师生分析。例如,笔者选取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就具备大量的文物、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内容涉及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多个领域,且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而学习兴趣浓厚,乐于自由发言。

由于上课时间短而教材内容多,每个知识点都旁征博引、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找到了合适的“景区”以后,还要对其各个“景点”进行筛选,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陪衬,“导游”心中都应一清二楚。重点、难点的“景点”应放慢语速详细讲解,而一般性“景点”则可快速带过,不得顾此失彼、随意展开。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前,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欣赏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为一般性知识点,而将重、难点定位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上,并要求学生在欣赏“景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总结。在前期游玩“景点”时,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小组,要求按照年代顺序用表格记录下陶瓷业、纺织业和冶金业方面的具体“景点”,为后面讨论古代手工业发展 的基本特 征做好准备。

二、策划路线 多管齐下

“景点”选好以后,怎样才能让“游客”走得方便、快捷又玩得尽兴?这就需要“导游”精心策划旅游的路线和方法,引领学生自然而又快速地进入“旅游”状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除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的内容外,主要涉及了“纺织业发展”“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陶瓷业的成就”三个子目,我们可以分别将其视为“纺织业展区”“冶金业展区”和“陶瓷业展区”。为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导入部分特意安排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附上相应的瓷器图片和歌词。此举果真有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自发地哼唱了起来,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先从“陶瓷业展区”的“陶瓷业的成就”入手,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的教学安排,打破了教材中本节课的原有框架,思路正确,一气呵成,效果显著。

为了让学生在“旅游”时能积极投身其中,快速地把握各“景点”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时,笔者主要选用了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和情境再现法。小组讨论法按“分头游览”“成果分享”“讨论概括”的顺序进行。“分头游览”主要是在课前对“陶瓷业展区”“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三个展区,以朝代发展顺序列好学案表格;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搜集“陶瓷业展区”的主要成就并完成学案表格,第二组负责“纺织业展区”,第三组负责“冶金业展区”。“成果分享”则是将三个小组完成的表格依次呈现,由第四组成员对照课本进行快速纠正,其他学生观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仔细分析三张表格,并结合相应文字史料,让学生讨论概括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显然,通过这三张表格的记录,在分析总结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时,学生手中就有了一份较为直观的材料。对照这三张表格,学生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通过这三张表格的题目可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行业类型比较多,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学生2:通过这三张表格的具体内容可知,不管是陶瓷业、纺织业还是冶金业,其技术发展都是越来越进步。

学生3:通过汉代丝绸之路,大量中国丝织品远销到罗马等地中海地区,长期受到推崇并当作奢侈品享用,中国甚至被称为“丝国”。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技术是长期领先于西方国家的,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

发言学生的总结相当准确,可见学生在游玩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将各展区的“景点”记录下来,再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就轻松自如了。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地总结其发展特征,仅仅三张表格还远远不够。于是,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出示相关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分析。

材料一:《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问题:根据材料一,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材料二:明代主要商业城市及其主要手工业分布

材料三: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情境再现法。笔者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附以相应的历史纪录片,如《国宝档案·司母戊鼎》等。为了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演变发展有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游览”每个“景点”时,笔者都展示了相应朝代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实物图片,冶金业就有商周时期的司母戊鼎、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东汉时期的水排装置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游览”时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师生互动法。主要就是解决学生“游览”时产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游览”陶瓷业展区时,笔者呈现一幅“鬼谷子下山”瓷罐图片(见图1)。“鬼谷子下山”瓷罐是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件珍品,当时拍出的价格是1568万英镑 (约合人民币2.3亿元)。许多学生得知后都发出惊呼,对如此高的价格表示难以置信。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告诉学生,“鬼谷子下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图案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武被敌方所擒,其师父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图画生动形象,鬼谷子乘坐一辆由一虎一豹拉的两轮车,跟在两个“步卒”后,齐国使节苏代骑马殿后,两人之间有一少年,英气勃发,策马而行。所以,该瓷罐作为一种古董,承载着一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丰富信息,所以除了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等等。

学生听完笔者介绍,心中豁然开朗,纷纷点头赞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甚至对古代手工艺品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了较高的认识。

三、寓教于乐 事半功倍

在旅游途中,导游大多会给游客留下风趣、幽默的印象。同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游式”教学时,也应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欢快的“旅游”场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中增长知识。

例如,当讲到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的炼钢技术时,学生对其意义的认识并不深刻。于是,笔者就刻意穿插了一则历史趣事。

笔者告诉学生,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都是熟铁制作,过于柔软,每次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还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了不可,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刺一下、踩一下的奇特景观……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故事简短但不乏风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容易通过这种幽默故事加深了认识: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炼钢术,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冶剑技术和军事实力。

又如,在讲到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见图2)时,笔者也不乏幽默地对其进行了描述:此款素纱襌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总重量才49克,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酷若女神下凡。而且针对此件素纱襌衣,到底是外衣还是内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管是哪种,想必女子穿上肯定都万分性感。

话音刚落,学生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通过笔者耳目一新的教学,他们对历史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原来历史课上起来这么有意思。

高中历史的“导游式”教学 篇3

“导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游”角色,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参观历史的“知识景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发现、研究、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要上好一节历史“导游”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慎选“景区” 精挑“景点”

历史课的内容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适合“导游式”教学,如汉代儒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缺乏具体的实物供学生观赏和分析,不适合“导游式”教学。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景区”时须慎重小心。适宜使用“导游式”教学的“景区”,里面应有足够的“景点”供学生参观欣赏,且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特色能供师生分析。例如,笔者选取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就具备大量的文物、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内容涉及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多个领域,且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而学习兴趣浓厚,乐于自由发言。

由于上课时间短而教材内容多,每个知识点都旁征博引、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找到了合适的“景区”以后,还要对其各个“景点”进行筛选,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陪衬,“导游”心中都应一清二楚。重点、难点的“景点”应放慢语速详细讲解,而一般性“景点”则可快速带过,不得顾此失彼、随意展开。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前,笔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欣赏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为一般性知识点,而将重、难点定位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上,并要求学生在欣赏“景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总结。在前期游玩“景点”时,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了小组,要求按照年代顺序用表格记录下陶瓷业、纺织业和冶金业方面的具体“景点”,为后面讨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做好准备。

二、策划路线 多管齐下

“景点”选好以后,怎样才能让“游客”走得方便、快捷又玩得尽兴?这就需要“导游”精心策划旅游的路线和方法,引领学生自然而又快速地进入“旅游”状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除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的内容外,主要涉及了“纺织业发展”“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陶瓷业的成就”三个子目,我们可以分别将其视为“纺织业展区”“冶金业展区”和“陶瓷业展区”。为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导入部分特意安排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并附上相应的瓷器图片和歌词。此举果真有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自发地哼唱了起来,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先从“陶瓷业展区”的“陶瓷业的成就”入手,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的教学安排,打破了教材中本节课的原有框架,思路正确,一气呵成,效果显著。

为了让学生在“旅游”时能积极投身其中,快速地把握各“景点”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时,笔者主要选用了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和情境再现法。小组讨论法按“分头游览”“成果分享”“讨论概括”的顺序进行。“分头游览”主要是在课前对“陶瓷业展区”“纺织业展区”和“冶金业展区”三个展区,以朝代发展顺序列好学案表格;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搜集“陶瓷业展区”的主要成就并完成学案表格,第二组负责“纺织业展区”,第三组负责“冶金业展区”。“成果分享”则是将三个小组完成的表格依次呈现,由第四组成员对照课本进行快速纠正,其他学生观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仔细分析三张表格,并结合相应文字史料,让学生讨论概括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显然,通过这三张表格的记录,在分析总结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时,学生手中就有了一份较为直观的材料。对照这三张表格,学生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通过这三张表格的题目可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行业类型比较多,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金业等。

学生2:通过这三张表格的具体内容可知,不管是陶瓷业、纺织业还是冶金业,其技术发展都是越来越进步。

学生3:通过汉代丝绸之路,大量中国丝织品远销到罗马等地中海地区,长期受到推崇并当作奢侈品享用,中国甚至被称为“丝国”。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技术是长期领先于西方国家的,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

发言学生的总结相当准确,可见学生在游玩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将各展区的“景点”记录下来,再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就轻松自如了。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地总结其发展特征,仅仅三张表格还远远不够。于是,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出示相关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分析。

材料一:《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问题:根据材料一,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材料二:明代主要商业城市及其主要手工业分布

材料三: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够看出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情境再现法。笔者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附以相应的历史纪录片,如《国宝档案·司母戊鼎》等。为了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演变发展有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游览”每个“景点”时,笔者都展示了相应朝代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实物图片,冶金业就有商周时期的司母戊鼎、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东汉时期的水排装置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游览”时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师生互动法。主要就是解决学生“游览”时产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理解概括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游览”陶瓷业展区时,笔者呈现一幅“鬼谷子下山”瓷罐图片(见图1)。“鬼谷子下山”瓷罐是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件珍品,当时拍出的价格是156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许多学生得知后都发出惊呼,对如此高的价格表示难以置信。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告诉学生,“鬼谷子下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图案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武被敌方所擒,其师父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图画生动形象,鬼谷子乘坐一辆由一虎一豹拉的两轮车,跟在两个“步卒”后,齐国使节苏代骑马殿后,两人之间有一少年,英气勃发,策马而行。所以,该瓷罐作为一种古董,承载着一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丰富信息,所以除了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等等。

学生听完笔者介绍,心中豁然开朗,纷纷点头赞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甚至对古代手工艺品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具有了较高的认识。

三、寓教于乐 事半功倍

在旅游途中,导游大多会给游客留下风趣、幽默的印象。同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游式”教学时,也应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欢快的“旅游”场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中增长知识。

例如,当讲到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的炼钢技术时,学生对其意义的认识并不深刻。于是,笔者就刻意穿插了一则历史趣事。

笔者告诉学生,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都是熟铁制作,过于柔软,每次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还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了不可,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刺一下、踩一下的奇特景观……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故事简短但不乏风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容易通过这种幽默故事加深了认识: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炼钢术,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冶剑技术和军事实力。

又如,在讲到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见图2)时,笔者也不乏幽默地对其进行了描述:此款素纱襌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总重量才49克,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酷若女神下凡。而且针对此件素纱襌衣,到底是外衣还是内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管是哪种,想必女子穿上肯定都万分性感。

话音刚落,学生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通过笔者耳目一新的教学,他们对历史这门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原来历史课上起来这么有意思。

大理历史导游词介绍 篇4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理历史导游词范文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理历史导游词范文介绍1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门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洋人街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古朴、别致、优雅。

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大理古城鸟瞰图古城第一门——文献楼。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1公里的文献楼,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20___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洋人街——护国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大理古城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五华楼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从南诏开始,五华楼多次烧毁,又多次得到重建,也越建越小。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

大理历史导游词范文介绍2

来到大理,古城是必去的,虽然它没有丽江浪漫多情,也没有凤凰大气有名,但是它繁华却不喧闹,宁静悠闲,适合晒晒太阳、发发呆。从桃源村步行到大丽路上搭班车就可以去,只要去下关的车基本都要路过大理古城,几分钟就能看见一班。如果是从下关到大理古城,可以乘坐4路或者8路公交车。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景点及街道介绍:

1、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法人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拜堂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式结构,外面双层皆偷心,顶施彩绘藻井,大门斗拱挑檐歇山顶,二门与教堂相连。堂前为门楼,双层,中间高两头低,采用白族实木结构建筑形式,由狮、象、龙、凤等瑞兽斗拱挑檐。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博物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以西,玉洱路以北,是云南省首家专题电影博物馆,中国国内首家专题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3、复兴路

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道。

4、洋人街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5、人民路

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主干道,全长1200米。1943年称为“中正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成“人民路”。

6、红龙井

澳门历史城区导游词 篇5

我们首先到了妈阁庙。妈阁庙建在面向大海的山坡上。这天,来庙里祈福的人非常非常多,我差点走丢了。不过这座庙与灵隐寺比,那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我们出了妈阁庙,沿着山坡似的马路走呀走。经过了港务局大楼和亚婆井前地,参观了圣老楞佐教堂和圣奥斯定教堂后,终于来到了议事厅前地。“前地”就是广场的意思,那里人上人海。广场的地面是由黑色和白色的小方石块铺成的,这些石块全是从葡萄牙运过来的。

我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妈妈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我们随着人流走过了两条小巷子,终于看见了“大三巴”。“大三巴”其实是天主之母教堂的正面前壁的遗址。教堂已经被大火烧毁了,只留下了前门,就是现在的“大三巴”。“大三巴”两边低中间高,壁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人像。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登上了“大三巴”边上的“大炮台”。这里有一门一门的大炮正对着山下的海港,古时候用来保护澳门。站在这里,整个澳门尽收眼底,风景美极了,我的劳累一下子全没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篇6

一进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参差不齐的青铜乐器,整齐地摆放在展示架上。有12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每件都包含了朝代背景和文化礼仪。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青铜器是祭祀礼器——朱尊。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凹凸不平的线条。它创作于西周,虽然只有腹部刻有醒目的八卦。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猪敬22。4 cm,长39 cm。也许文卓国王和博学的姜子牙在崇拜天地之神时用它来斟酒。他们一边洒酒,一边向天发誓:“绝不帮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精致的鸟雕像。巨大的壶身闪耀着历史有趣的龙弓和引人注目的酒杯。

就在学生们边走边往教室走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幅西周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画面。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懒洋洋地抬起下巴,想象着男人在犁地,女人在织布,老人和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微笑。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篇7

小说作品中内容价值无需怀疑, 但也要注重小说语言载体的研究。小说的发表和阅读是要借助于语言媒介, 脱离语言环境将会影响小说艺术展示。菲尔丁被誉为当时的“小说之父”, 他具有极高的小说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技法运用功力。在小说首卷序章中他通过比喻解释语言技巧的核心作用, 小说题材成为小说内涵的重要支撑, 更是需要作者精心巧妙的使用语言。所以, 了解小说语言内涵成为品读小说真谛的最根本途径。

在对《汤姆·琼斯》进行评论时, 柯勒律治认为菲尔丁具有独特的健康魅力气息。迪奇恩用灿烂阳光形容菲尔丁的幽默文笔, 哈索尔称赞菲尔丁创作的《汤姆·琼斯》为最灿烂小说。在菲尔丁的作品中, 他用天才的语言构思创造出宛如正午太阳般的壮美场景和无以复加的精神力量。这一切效果正是体现在《汤姆·琼斯》的词语运用中, 也是需要读者或研究者细细品读。

菲尔丁为了让小说充满迷人的魅力, 借此让读者能够让读者在品读时赏心悦目。他喜欢选择使用前置词作为修饰方式, 可以体现出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 譬如苏菲亚表达对父亲维斯顿孝顺感情时, 使用4个形容词和副词表达程度, 包括“really”、、“well”、“all”、“most”等, 其中后两个词汇分别用了2次, 通过此种用法表达出顺心如意的含义。对此亨利·詹姆斯用厨艺比喻文学, 认为糖代表形容词, 盐代表副词。菲尔丁喜欢二者混合使用, 展现出更好的修辞效果, 譬如作品中“most ample”、“most inviolable”的使用。

除此之外, 勒特韦克称书中表现出典型的英国18世纪文学作品中正式且完整的句式结构, 成为特征显著的遣词技巧方式。

可以将菲尔丁创作方式和理查逊撰写的《克拉瑞萨·哈尔萝》进行对比分析, 会显著发现菲尔丁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更加高超。他们两人均是同时代的著名作家, 对当时英国小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各具创作特点, 并都擅长对人物内心进行描写和创作。菲尔丁经常批判理查逊作品中出现的封建主义伦理道德思想, 也经常对其作品进行批判。迪奇恩发现这两位作家虽然创作理念差异巨大, 但却存在着紧密的文学交流。譬如《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批判《帕美拉》, 《汤姆·琼斯》抵制《克拉瑞萨》, 《阿米丽亚》有针对性的抨击《查尔斯·格兰迪森爵士的历史》, 此部著作为理查逊的封闭之作。这其中体现出两个文学天才之间的博弈, 二者最激烈的文学碰撞体现在《汤姆·琼斯》和《克拉瑞萨》。

两个英国文学小说巨匠因为创作理念的巨大差异, 直接影响作品风格。如果将《汤姆·琼斯》和《克拉瑞萨》进行对比分析, 能够鲜明的了解菲尔丁的语言特点, 并深入了解语言风格。《克拉瑞萨》采用日记体单一风格, 例如在小说338页中的叙述, 其中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频率不高, 在文字中略显单薄, 这也体现出理查逊创作的风格, 更注重内容的介绍, 不喜欢使用华丽的语言。在他的创作理念中认为小说是阅读的工具, 而不应该成为简单的文字消遣。理查逊的创作风格适合观念的宣传, 但会影响小说阅读的兴趣和内容的后续普及。柯勒律治认为菲尔丁的创作风格截然相反, 能够更有特色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并增加作品阅读的赏析度。

在菲尔丁的作品中, 能够更全面的发现程度修饰语所体现出健康、光明和完美的修辞效果, 并凸显出夸张的效果氛围。譬如描写苏菲亚深爱父亲, 苏菲亚自身特别迷人等。通过此种达到极致的描写刻画出《汤姆·琼斯》含有散文气息的喜剧史诗。喜剧史需要有冲突的元素, 夸张的手法成为突出情节的有效方式。菲尔丁正是通过程度修饰语的方式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生动的展现出作品的人物形象, 凸显出苏菲亚的正面内涵, 讽刺其姑妈维斯顿女士, 给大众带来强烈的感官震撼。

如在《汤姆·琼斯》的第254页中的描述, 主要通过程度修辞“perfect”、“considerably”、“very”、“all”、“excellently”等使用, 描绘出知识渊博的女性形象。会先入为主的让读者认为她和织女一样完美, 但在小说的后面则会发掘实际上她只不过是爱慕虚荣的女性, 凸显出滑稽的反衬效果。

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发掘一个现象, 这就是修辞的适度性问题。很多问题学家重视修辞的妥当性, 并尊重斯威夫特的观点, 认为要把恰当的词语放到适合的位置。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可以看到, 上面的修辞不满足这个条件, 因为用描绘知识渊博的词汇来形容学疏才浅者。

菲尔丁最初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概述里表明他的现实喜剧主义理念。喜剧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度观察, 能够洞悉人性中的缺点, 并因为要掩饰这些问题才会显现出喜剧的效果。当人们营造的形象和自然本真截然相反时, 这种强烈的反差会带来喜剧的效果。对此哈索尔认为喜剧的功用是揭露出人性的虚伪和虚荣, 它能够透过表面的假象而察觉出行为产生的动机。由此菲尔丁的程度修辞方式便符合喜剧效果的产生, 在《汤姆·琼斯》有很多的喜剧技法桥段, 能够让阅读者产生忍俊不禁的笑感。

菲尔丁对喜剧的理解以及选择反语讽刺的灵感来自于英国14世纪伟大诗人乔叟, 在他创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鲜明的使用此种措辞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乔叟描绘的大修女副院长和维斯顿女士有着共同点。可以将《汤姆·琼斯》看作是乔叟文学理念的延伸, 但后者具有创造性的发挥。乔叟注重此手法的讽刺效果, 菲尔丁关注其体现出的语境氛围营造。菲尔丁用“erudition”讽刺维斯顿女士, 其效果要远高于讽刺房东所使用的“sagacious”、“w isdom”、“wise”等词汇。“honor”表示女性的贞操, 却被用来形容勾引男主人公的沃特尔太太。哈索尔认为菲尔丁对语言潜力的发掘, 已经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在《汤姆·琼斯》中有着丰富的句法结构, 根据勒特韦克的观点, 可以在《汤姆·琼斯》划分出三种文体, 不同的文体也对应着不同的句法形式和特点。

菲尔丁运用的第一类句式体现出叙述性散文的风格, 可以将其称之为松散句。它的特点是将主要信息放置在句首位置, 将从属信息放置到句尾。它的形式具有随意性, 会在客观上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方便读者对内容的了解, 不会产生阅读的理解性障碍, 也便于作者的创作, 更好的直入主题, 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晦问题, 这也成为菲尔丁叙事的主要创造手段。对此安德鲁·朗认为读菲尔丁小说会有种跟着感觉走的效果, 体现出自然的文学气息。

涵盖着潜在戏剧性也成为松散句具有的特点之一, 因为主要意思在句首出现, 所以从句的创作更是体现出高度的自由性, 在此之中也是可以出现二者对抗的状态。这种修辞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作者现实喜剧主义的创作风格, 也能够将其进行理论上的深化。在品读《汤姆·琼斯》作品时, 会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句子结构出现。下面对此举例分析, 这是描绘维斯顿女士的松散句, 其有着很多的从句形式。

她非常擅长恋爱, 精通恋爱学问, 因为她对消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消息灵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对爱情的专注。没有恋爱的感觉是因为她自己不想, 或者没人产生追求的互动。究其原因是因为她长得像个男人, 使其没有追求者。作者这段描写的句式很长, 有着很多的从句构成原因后置的状态从句以及定于从句, 不断的对其描写也让大家对维斯顿女士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使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位具有特殊气质的贵妇人, 以及更本真的了解这位贵妇人。

正如前面所生活的18世纪小品文具有正式完整的句式机构, 松散句正好与之相对。圆周句是在句子的结尾才交代主要的信息, 其从属信息需要知道主要信息之后才能了解, 这种创作方式会带来理解上的难度。里奇认为圆周句违背句子结构的固有规律, 客观上会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菲尔丁察觉到期存在的问题, 所以只在作者旁白或者作品序章环节中使用圆周句。

菲尔丁在作品描写中采用“荷马体”句式, 通过模仿展开对英雄的描写。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借助于华丽词汇达到强烈修辞的效果, 其中有很多矫揉造作的句子描绘日常生活事件, 这种史诗化的处理凸显出滑稽的含义。

从总的层面进行探讨, 菲尔丁在作品中采用突出叙述效果的写作风格, 其他的两种方式体现出装饰点缀的效果, 或者采用英雄的描写体现出幽默的已经。菲尔丁创作《汤姆·琼斯》时, 主要采用叙述性散文方式进行描写, 它是通过自由松散句来表现。他在作品第18章序章中, 将小说阅读比作旅行。通过松散句为旅游者提供舒适的道路, 避免因旅途漫长产生困倦的结果。

在《汤姆·琼斯》中深刻的反应出英国18世纪社会风貌, 它内含丰富, 场面宏大, 景观壮丽, 从各个层面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 勾画出形象丰富的社会画卷。菲尔丁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出小说创作的多样性, 并将各种各式的修辞方式应用于小说的创作环节中。可以这样认为, 菲尔丁对英国小说风格的改变, 起到重要的跪进作用, 使小说成为具有多方面内涵的综合性文艺作品。

本文主要探讨菲尔丁创作的语言现象以及其采用的句法结构, 这也是对《汤姆·琼斯》中的文学价值进行深刻的全新解读, 之前诸多学者忽略语言研究这一领域。该文也是起到初次阐释的探索作用。通过研究表明, 语言研究对小说作品的解读起到深化的作用, 同时也是欣赏和理解小说的有效途径, 更是探析作者创作才华和创作风格的有效方式, 成为小说品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这也有利于提升自身语言修养, 丰富大众的语言赏析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悦.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的写作特征[J].飞天, 2012 (6) .

[2]周文妮.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及在《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唐扣兰.《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人性写作原则[J].常熟高专学报, 2003 (5) .

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特色述评 篇8

1.文综高考模式异化。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虽然没有使中学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潜移默化中催生了新课程实验。而10年间的褒贬不一,终使这一模式在2009年高考分省命题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浪潮中出现新的异化现象。全国文综卷I、全国文综卷Ⅱ、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北京文综卷等保持了大纲版高考文综卷的命题特色,山东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宁夏文综卷、辽宁文综卷、海南历史卷、江苏历史卷逐步形成新课程特有的“必修+选修”和“必考+选考”模式,而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安徽文综卷则形成了“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相互融合”并且政、史、地三科“各自为政”的新模式。而浙江文理第一层次以自选综合“18选6”的形式又可谓一枝独秀。可以断言,文综高考综合题模式已经在浙江、天津、安徽、福建等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名存实亡。或许是学科考试评价难以操作使其难以为继,抑或是综合试题命题质量乏善可陈,文综高考模式目前这种不伦不类的格局,使人不禁会产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

2.乡土地域色彩鲜明。最早开始实施单独命题的上海历史试卷,以清风扑面的上海地域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广东历史卷、天津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亦步其后尘、纷至沓来,或多或少地渗透了本地的乡土历史风貌。以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为例,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江苏历史卷第10题(“江苏常熟白茆乡山歌”题)、山东文综卷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福建文综卷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题)和第19题(“福建日报”题)、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第5题(“天津《大公报》”题)和第6题(“天津某企业商标”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五尺道与康藏公路”题)、重庆文综卷第20题(“重庆开埠”题)等,都是乡土历史地域特色试题的典例。高考历史试题中渗透对乡土历史的考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亲切感、真实感,对学生立志从事家乡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3.命题多元生动活泼。高考上海历史卷坚持自己的命题思路,业已形成“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特色。分省单独命题范围的“扩军”,则使历史高考命题进一步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从2009年高考各地历史试题来看,可以总体概括为“图片、表格、文字齐上阵,真实、虚拟、假设都表现;热点、焦点、重点联时政,难度、效度、梯度求合理”。从命题情境营造手法来看,报纸通讯报道、人物场景照片、人物言论摘录、诗歌谚语民谣、曲线图表数据、英文俚语典故、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方式层出不穷,试题既体现了历史的广博与深邃,也将历史的厚重内涵赋予灵动与鲜活的生命力。这些“不入流”的命题手法就技术层面而言,难免有“品说”、“戏说”历史之嫌,然而不可否认这些方式却是莘莘学子所喜闻乐见的,它们是解放中学历史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佳药良方。笔者将这些数据进行了粗略统计,列表如下: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除漫画作品没有在试题中“露脸”外,其他类型的情境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呈现了。由此可见,当前高考历史试题情境营造多元化、情境化试题占绝对主流的格局已初步确立。

4.渗透新史学研究理念。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新史学研究理念,要求考生运用这些史学研究范式正确观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历史现象。如: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第1题(“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制度”题)、广东文科基础卷第19题(“‘考字演变”题)、福建文综卷第20题(“雪莱评论希腊文明”题)、浙江文综卷第23题(“历史文献电子化”题)等考查学生运用文明史范式来看待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问题。广东文科基础卷第22题(“马克思评论鸦片战争”题)、浙江文综卷第39题(“英国工业革命与蒸汽机发明影响”题)、江苏历史卷第7题(“蒋廷黻近代化论”题)、全国文综卷I第18题(“李大钊评论孔子”题)、全国文综卷Ⅱ第18题(“印度总督本丁克在印度渗透欧洲文艺和科学”题)、安徽文综卷第35题(“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和近代化主要差异”题)等考查学生运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江苏历史卷第20题(“反全球化运动”题)、全国文综卷I第23题(“拉尔夫·达伦道夫论经济全球化”题)、全国文综卷Ⅱ第23题(“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论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相似处”题)、重庆文综卷第22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题)、四川文综卷第23题(“近年来大量出现公益广告图片”题)等要求学生从全球发展进程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历史现象。重庆文综卷第13题(“汉武帝时期朝鲜半岛见闻”题)、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桥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安徽文综卷第15题(“清代剪发革命”题)、江苏历史卷第22题(“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题)等主要考查学生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变迁史。尽管试题中革命史观仍然占据主流,但不可否认,新史学范式的运用昭示着历史研究方式和考查方式的急剧转变。

5.重视人文素养考查。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考查,而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试题则进一步增多。如:全国文综卷I和全国文综卷Ⅱ第12题(“姓氏起源”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年与‘有年含义”题)和第35题(“实迹、史料与主观因素”题)、福建文综卷第13题(“楚河汉界与公元纪年”题)和第23题(“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山东文综卷第11题(“重庆商务总会楹联”题)、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第8题(“世界银行英文”题),等等。这些人文素养题除考查历史基本常识外,还与语文、英语、政治、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高考历史试题关注人文素养考查,是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是时代意识的体现。

山西历史文化导游词 篇9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是建立完善遗产保护体系的需要,对于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 历史、文化、建筑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搞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利用,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省政府对名镇、名村的公布,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具体体现,将有力地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镇人民政府申报,县(市、区)、市人民政府审查推荐,专家实地技术审查,省文物局和省建设厅共同组织评选,最后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而产生的。

山西省自 第一批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截至 9月14日第三批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布以来,共产生了 10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 名镇共 38个, 名村共 73个。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作文 篇10

西安闻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月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栖身糊口,泛起出多元化的文化气氛,具有奇异的汗青与文化代价。

回民街一样平常指的是鼓楼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不外偶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尚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到了西安的旅客一样平常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仅是由于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肆,更是由于这条街道深挚的文化内在。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特色 篇11

首先,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教学语言所表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真实,教师的语言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具有时代特色。不恰当的类比,脱离历史的讲解都是不科学的。如把古代的“赋税”说成“交公粮”,把19世纪70年代前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把沙皇时代的“俄国”说成是“苏联”等等,这都是不准确的教学语言,有损于历史的真实性。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不仅可以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代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执政者变法的决心,教学中引用《史记·秦本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公元前316年,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改革,下令求贤。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秦国变法前的状况,同时对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深刻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要做到语言直观,通俗易懂:

历史知识的具体性与系统性特点要求我们讲授历史一定要从历史发展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根据其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系统地、条理清楚地讲授历史发展全过程,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揭示历史规律,使学生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告诉我们,要“再现”历史,单靠对教材的平铺直叙,仅仅注意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辅以直观教具,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较真实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进而上升到规律认识。通俗易懂,这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首先应该让学生听懂。如果教学语言用语只求文学修饰,哗众取宠,或刁钻晦涩,词不达意,学生就会越听越糊涂,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距离感,失去学习兴趣。历史教学用语通俗化与口语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书面词语,缩短历史与现今的距离,使学生对整个教学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去品味历史,接受知识。这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有宽广的知识面,教学中能脱离课本,超越课本,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描述时声情并茂。

第三,精炼准确,具有科学性:

精炼准确指要言不繁,惜话如金,富有精确性。这是历史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历史教学内容博大,不把教材弄懂吃透,在叙述时用词就不可能干净洗炼,确切肯定,就会出现罗罗嗦嗦、多次重复、不得要领,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学生是最厌恶的。语言精炼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欢多讲,唯恐学生不懂。其实有的难点特别的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有的教师对此把握的很好。如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概括为“民穷”、兵弱”、“国困”六个字。民、兵、国指出了危害的三个方面,穷、弱、困揭示了危害的三个后果,简明扼要,直观明了,可谓六字破的,字字落地有声。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的实质。

第四,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已被普遍采用,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展他们的智能。反映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启发式教学其首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即言近旨远。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随教师的语言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例如,我们讲西安事变中共对蒋介石的处理时,设疑提问:“杀蒋好还是放蒋好?”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自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到西安事变的近十年间,他们屠杀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罪大恶极。这次擒获了蒋,如从中共自身利益出发,可以讲把蒋千刀万剐也不解恨。但从民族利益考虑,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出发,杀蒋必然引起内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求之不得的,也是全中国人民不愿看到的。教师进而点拨,中共是一个伟大的党,她是把全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她不会以党派恩怨来影响到全民族利益,蒋介石只要抗日,中共可以不计前隙,从而使学生得出“放蒋”这个结论。对这个问题启发分析,不仅解决了教材中这个难点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正确性。

第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上课时应随时接受学生情绪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机动地酌情改变教学语言,力求使学生接受听讲的内容。教师在语言上要善于创造一个振奋学生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情境,并能与学生的心理始终保持一致。如用轻松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新颖的教具、提问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即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知识渊博,且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学灵活,能根据班极差别、课堂变化,当机立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或描绘,或概述;或通俗讲解,或进行文学修饰等。在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美妙的意境:教师讲课的注意中心不再是教材的内容,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水平可谓达到了质的飞跃。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 篇12

一、编写原则

考试内容的编写坚持的总的原则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并对课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提炼。

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学业评价方式,其考试内容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学业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1](P31) 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考试内容的编写主要是以课标为依据。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P296),而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则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P6)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要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还必须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而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提出要求,显然比课标要求的内容更加具体,是在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内容进一步提炼的结果。从这部分考试内容的其他三方面和其他各部分的考试内容来看,都是在坚持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的进一步提炼。

在考试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坚持了教材目录(包括教材的总目录和课文中的子目录)为主线的原则。如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P298),而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单元目录则是:“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3]。通过对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和考试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最大的区别是考试内容中具体指出了要考查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具体到教科书的子目(即课文中的子目录)中,第9课的子目是:“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3],这样的子目和考试内容就基本一致。再把各部分考试内容和教科书的目录进行对照会发现,它们之间在具体编排上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考试内容在具体的编排上是围绕着教材的目录来展开的,教材的目录是考试内容编排的一条主线。

二、时间特色

考试内容的编排在时间安排上由古到今,兼有通史的色彩。考试内容将必修内容分为三大块:古代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这三部分将模块式的知识体系打破,贯通古今,每一块知识体系的内部又分中外历史两部分,由远到近(距离现在时间的远近)进行编排。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部分要考查的内容有:“1840到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P297)。这种编排方式在时间上由远及近,把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重要的民主革命活动以时间线条贯穿起来,是一部简明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同时在时间上贯通100多年具有通史的色彩,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这种时间安排上的特色在世界史部分同样可以体现,如考试内容在现代世界部分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这样编排的:“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P299)。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罗斯福新政,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时间上是由远及近,同时通过这些大的历史事件将这部分历史贯通起来,给人以通史之感。

三、内容精选

考试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了必修加选修的模式,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同时注意了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和对选修模块的选择。

考试内容包括了4个部分,即必修3个模块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点是对3个必修模块的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选修只占总分值的10%)。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同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紧密相连,因此,在考试内容中选择了选修一作为考查的对象。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但与课标建议的是不相吻合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在选修模块部分,只考查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即“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2](P300)。很明显埃及的阿里改革没有选入,这可能是因为阿里改革的影响和埃及在世界的影响要小于其他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发生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的影响。

在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上无论是古代部分、近代部分还是现代部分,都依据课标的要求对中外历史知识进行了选择。如在近代部分对近代中国的考查内容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以及思想解放的潮流”[2];对近代世界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科学技术”[2]。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代部分既注重考查中国近代史又重视考查世界史的近代部分,这使得中外历史知识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好的体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在编写原则、时间的排列和内容的选择上均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提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在深入研究课标的同时要关注我们正在使用的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年代感的培养;重视中外历史和与3个必修模块紧密相连的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M].合肥:黄山书社, 2009.

上一篇:基于Java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出版社编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