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课前要求(共9篇)
教学目的1、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课前,课堂上以及作业的要求,养成自觉遵守遵守课前,课堂上的纪律,以及如何规范地写好作业
2、增强规范行为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 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应提前2分钟进入教室!
一、做好物品准备
上课前应该把上课所要用的一切用品整齐的摆放在课桌上,课本、笔记本、练习本、教辅资料、文具等等---不能在课堂上要用时才去找,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在预备铃响后,老师会来候课,如果老师还有其他要求,要尽快的完成准备工作。
二、做好知识衔接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多和下节课有联系,课前应该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如果有遗留问题,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下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做好课前预习老师一般都会发学案,在完成对新课内容的预习后,以学案自主预习预习题纲(或问题)为线索,对新课内容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做预习练习,明确新课的重难点和核心问题,在课堂听讲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学懂,有的内容看一遍没看懂,这样做有利于自己从一上课起就能很好的进入状态,不会出现思维跟不上的现象。两遍还是似懂非懂,或者存在一些疑点,应该把这些地方标注出来,作为课堂听讲关注点。如果老师没有布置预习,自己至少应该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做好思想准备
不同的科目知识特点不一样,不同的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一样。因此,在不同的课堂,就应该有不同的听课策略。要根据不同的科目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想好自己该怎么配合老师的教学,怎么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
五、做好问题准备
一是要做好被提问的思想准备,把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问题再熟悉一遍;二是自己有没有需要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有,先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课堂上要求
课堂上必须保证的纪律:
一,不迟到,认真听讲,不私自说话
二,回答问题要举手,经过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上课不能随便接老师的话。三,记好课堂笔记
除此之外课堂上必须做到
课前
预习课本并完成自主探究(导学)部分 具体要求:
1.预习时用蓝色圆珠笔标出重、难点;
2.认真仔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
了的疑问用红色笔标出或进行记录; 3.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学案的自学指导。课中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8分钟)具体要求:
1、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均要积极参与讨论,禁止“拉大锯”式讨论和假讨论;
2、全体起立,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小组内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A同学向别的组的A同学请教,只要是你学习知识可以串桌讨论;
3、错误的题目要改正错误,找出错因,总结做这类题目的规律、方法和易错点,用红笔写在题旁边。
4、提前讨论完的小组可以先坐下改正自己的错题 高效展示(10分钟)具体要求:
1、口头展示,声音洪亮、清楚;
2、书面展示要书写认真、规范,要分层次,要点化;
3、不展示 的同学对自己预习和做练习出现的问题改错,找出错因; 精彩点评(15分钟)具体要求:
1.微笑面对大家,阳光点评,全员参与; 2.声音洪亮,有激情,无口语,语速适中;
3.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不能只讲答案,要点明注意事项,并总结方法和规律;
4.不点评的同学对自己预习和做练习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改错,找出错因; 5.听讲的同学要极度专注,随时质疑、追问,严禁小动作,并注意坐姿; 完成当堂检测(5分钟)具体要求:
1.认真审题,作答要准确; 2.独立完成,不准看课本;
3.下课前小组长收齐,交给学科班长。作业要求
学生作业规范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记清每天各科作业内容及相关要求。
2.备好做作业的用品、资料,用笔采用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不使用铅笔。
3.学生的作业应在早读课前交,科代表应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作业情况 4.养成有难必问、有问必思、有错必纠的良好习惯。
5.日清周结,学会反思总结,建立典型错题集。
6.作业本要保存好,试卷应装订成册,便于复习。
二、预习作业:
1.根据教师教学进度和要求,认真预习、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2.预习过程中,要做到刻苦钻研,认真思考边看、边想、边写,或在书上适当勾划,写批注。学会借助工具书或手边资料,分析新课内容,力求自已解决问题。
3.动脑、动手,试做书上思考题和练习题,把经过自己努力而弄不懂的问题,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三、晚上作业及课堂作业:
1.书写规范、认真,字迹端正、清楚,书面整洁,避免错别字。2.每次作业之间应适当留出空行,以便老师批改。
一、合理设计“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吸引学生兴趣最重要, 在安排某次“课前三分钟”活动时, 以“Whether puppy love should be ad-vocated? (早恋是否应该提倡) ”为活动主题,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是被活跃起来了, 学生的讨论也有模有样, 但是在这节课开始之后, 学生依旧沉浸在刚刚的讨论中, 甚至不顾课堂秩序, 用汉语进行讨论, 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不利于教师知识教学的展开。所以单靠话题吸引学生, 不能算作一个好的“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主题。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应注意, 要平衡好学生兴趣、课堂知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样, 针对中学生早恋的问题, 教师如果通过一篇阅读材料, 再通过题目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 还能进行一次很好的阅读训练, 最重要的是教师能更自如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 不会因为学生的无序讨论影响课堂进度。
二、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内容需要尽量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相关, 需要有教师提前做好设计, 进行限定, 但活动形式不拘于规定, 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 类似演讲、辩论、讨论、知识竞答等各种形式都可以搬到“课前三分钟”来。当然教师也应根据活动内容, 来进一步调整活动形式。例如在一次听课时, 有位教师在准备White pollution这一话题的课外阅读课时, 提前布置了一个课外任务, 并说“下节课会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进行检查”, 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上, 教师提问有关plastic products的发明、发展、危害, 并让学生用关键词来回答,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问题, 一边阅读材料, 一遍积极记忆、思索, 课堂气氛很活跃。在课堂教学开始时, 学生已经看了文章好几遍, 后面阅读训练也很顺利地进行, 学生理解很快速, 教学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活动流程, 重点分析活动结果
在活动开展之前, 教师就应该设计好大体的流程, 使活动不至于“偏题”或者“跑题”。同时, 要重视活动结果分析。教师要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但“课前三分钟”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便于调整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授课方式, 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失误、错误,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等。教师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英语知识, 通过活动结束时的总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准备江苏牛津版9B第一单元Life on Mars的课前三分钟时, 考虑到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想象力的话题,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先让学生课前寻找关于Mars的有关资料, 如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人类已有的探索经历等, 然后用英语描述两点在火星上生活的内容,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用已学的英语来表达。通过精心准备, “课前三分钟”先以问答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火星的有关知识, 其次通过学生交流, 表达了火星上的生活情景 (内容基本和课文相一致) , 引出了课文内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多种评价方式并存,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有很大一部分目的应该是调动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大多数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 并不单纯是因为对英语知识不感兴趣, 大多是因为自己的英语成绩不好, 看不到短期的成效, 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 多样的活动形式, 即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 引起他们的兴趣, 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课前三分钟”,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进行综合评价, 比如有的同学记住的生词多、用对一个高级句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等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加分, 并有专门人员负责记录, 让学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和自己的优势方面, 逐步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英语, 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摘要:任何课堂的教学中,一旦学生掌握主动,将会对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有着利好帮助,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而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创新教学理念,以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环节为教学切入点,不断的丰富课堂內容、拓展英语学习资源,多渠道扩宽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最后采取激励机制的赞扬与评价,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理念;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感并积极的主动学习之后,随着英语课堂内容的不断加深,单词词汇量的不断加大,文章理解越来越难,加之传统教学手法的禁锢和约束。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降低,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应付。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高中英语的教学应从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资源实践,适时的做出改变,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起点,转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学习,这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和教师本身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深有感触,语言类学科光只有教师讲解是不够的,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必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单一化被动化的学习抓变为多样化、主动式的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到了这一点,英语教师要主动的进行角色转变,建立学生以能力发展为前提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和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的思维、身体、情感都动起来,参与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创新的过程,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到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1.课前驱动
课前的教学铺垫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采用即设法拍布置学习任务,以驱动学生在英语课堂开始之前就动员起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是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组内的成员对准备开始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从预习中寻找内容的疑难之处,并让每个成员对准备开始的英语教学内容出一道题目,大家一起对所有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积极的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这样既能让课堂中不必要的损耗减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高效率的学习内容,明确课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听课中又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知识点,从而获得更好地课堂教学效果。
2.课中激“动”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实际的具象化的教学手法,丰富教学内容,或是让课堂气氛更加具有生气,让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之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讨论、合作。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都是利用多媒体资源模拟情境、带动气氛,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埋下线索,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索乐趣。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模拟情境对话,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模拟各自的角色,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换,除此之外还引入一些英语歌唱教学、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戏分组竞赛活动和我来描述你来猜的小游戏等。这样直观的教学和一些具体的英语情境的荣誉,使得学生真正的将学习到的内容都用于实际,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带动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著名的戏剧类题材,如威尼斯商人,首先由教师来引领学生管卡一段有关文章内容背景的片段,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对剧本的结构、人物形象、故事主线等进行解析,对重点的词汇、语法、词组进行讲解,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导排演剧本,并让学生自己体会剧本中的台词,了解到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最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表演。这里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根据需要和人物特征展开表演,其中可以引入一些肢体的动作表达,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将十分显著。在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教学后,随后的课程教学中,有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学生都能积极的进行改变和表演,将英语学习融入到实践运用中,大大的提升网络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班集体中也形成了一股良好的英语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另外,高中生群体都是一群青少年,具有强好胜心、强荣誉感、渴望获得认可的心理特征.针对这样的一种特点,在英语实践中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来引导学生参加。在竞赛中往往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竞争,这样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充分调动起来,并促进学生在竞赛中互相合作。
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不应单单只从教材出发了,学校的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多媒体学习资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为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形成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从而获得学习经验,提升信心。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一点,自己讲授过的知识点和内容掌握的最为扎实,这一点同样对学生适用。当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讲解的时候,其印象最为深刻,因此在课堂中可以创造出这样的一种环境,让学生一对一的学习,在学生之中简历一种“教”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一次教学过程。这样不但将课堂活跃起来,也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3.课后的促“动”
课堂教学的终止并不是学习的终止,对课堂教学之后的反思过程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让教师及时的查漏补缺,也可以进一步的巩固课中教学的效果。但是学生往往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不够,不足以做到课后的反思,因而教师就要从中加以引导,在笔者个人的实践教学中,向学生们制定了三个要点,归结为三个“一”。一是每月一测验,由每个学习小组轮流出题,以测验的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英语的知识水平,二是每周一板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星期的重点学习内容形成板报形式,并进行评比,对优秀小组进行奖励,提升小组的学习合作意识。最后是每天一反思,每个人都要将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将学习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查漏补缺。
4.结语
在个人的英语实践教学总结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评价,帮助学生自主的调控学习,建立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彻底的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解放思想,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巩固效果,教师配合激励机制的评价,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进而让英语学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军平.新课改背景下西藏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与优化路径[J].西藏教育.2015(07)
[2]哈斯格日勒.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7)
If you have been on your feet all day, sitting down for five or ten minutes can be a huge relief.When you sit down to take your break , forget about the work you will have to get back to once the break is over.Put your feet up, if you can.Relax those stiff muscles.A good way to relieve stress is by relaxing your body.Don’t Think
Many people use their breaks-----.They think about all of the things they have to do after work, or once the kids are off to school.Or they think about how they will deal with the problem that came up before their break.Typically, thinking about things like work-related problems or your busy schedule isn’t very relaxing.During your break, try occupying your mind with something that won’t add to your stress.Read a romance novel or an entertainment magazine.Or spend the time playing with a stress relief toy.Rethink Those Errands
The purpose of a break is to give you some time to relax and reenergize, so you can face the rest of the day with renewed energy and pip.However, if you spend your breaks running errands(差事), you aren’t giving yourself time to relax or reenergize.So, before you spend your break running errands, reconsider.Are these things you absolutely have to do during your break, or can you do them at another time?
[导读] 什么叫课前准备?顾名思义,课前准备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
什么叫课前准备?顾名思义,课前准备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课前准备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进行教学、进修和科研的综合活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与教材有关的文化背景、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可分为整体把握教材、单元备课、课时教案编写、教学反思四个层次。
一、注意整体把握教材,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
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是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中学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这一层次的备课。
1. 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别提出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弄清各个年级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所提供的具体教学案例去领悟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 通读和浏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
以牛津8A教材为例,本册教材由两大板块组成:Teenage life 与Nature and environment.第一板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这三个单元感觉有话可说,而且还能学到许多日常用语,所以我在这几个单元分别围绕话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讨论话题:My best friend, My ideal school, An interesting trip.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口动手,而且还在情感上得到了提升——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学校和我们身边的朋友。在这一模块,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几个单元后能自由谈论朋友、学校方面的话题,同时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策略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第二板块也有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都是关于自然与环境方面的。在这几个板块的学习中可以设计“我为社会做些什么”的话题让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并让他们积极去做。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要让学生具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注意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这一层次的备课是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备课,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过渡。这一层次的备课要求教师将宏观的、总体的教学要求化解成为相对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过程去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这一层次的备课既要求教师能从宏观上驾驭教材,又要求教师能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模式,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材料,合理安排课时等。牛津初中英语都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编排的,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结构项目,因此教师备课离不开整个单元的主要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板块进行调整,以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具体说来,这一层次的备课应包括以下步骤。
1. 仔细阅读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弄清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本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联系,理清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进一步理清单元教材的结构,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阅读相关背景材料,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3. 根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教学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方案等。在重难点的选择中,一是要做到具体,应该具体到像词汇、短语、句子这样的层面;二是要做到全面,力争不要遗漏任何重难点;三是要切合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难度与教学的重点。
4. 准备好配套的媒体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好幻灯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材料。
5. 准备好配套的单元练习、单元测试与单元课外活动。
下面以牛津8A第一单元为例分析单元备课要注意的方面。本单元的话题是Friends,中心任务是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围绕这一话题来准备。本单元中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好朋友的品质方面的形容词,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朋友具有哪些品质最重要。
Vocabulary部分是谈论人的外貌特征。这两部分都是为以后的话题作铺垫的。Reading是以阅读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围绕话题写作的范例,同时学习与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Grammar部分是对已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系统介绍并围绕话题进行运用。Integrated skills部分是把前面所学内容付诸实践,是话题的展开。Main task是一个单元的最终成果,前面的各项活动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都与实现这一目标有关。Check out部分比较简单,它体现本单元的基本要求。所以,本单元的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注意确立课时内容编写教案
这一层次的备课是对上一层次备课的进一步细化与具体化,是教师理念、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这一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师从非常细微的、具体的知识点入手,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去组织和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由于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英语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所以初中英语备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具体语言知识及其相关内容的准备,()又要重视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编好一个课时教案,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步骤。
1. 分析教学对象,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本课新知识有联系的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好学习的起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困难,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态度、自信心、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智力水平的估计,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分析学生生活经历、年龄特点、学习时间及社会、家庭对其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2. 分析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这一步骤是教师编写教案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量,重点突出,难点要适当分散。
3.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的选用与设计。教师应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之间的协调统一。
4. 设计教学步骤,编写课时教案的具体内容。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编写出具体而详细的教学步骤。在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每一个教学步骤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5. 备作业与习题。作业与习题的准备也是课时教案编写的内容之一,教师要精选作业与练习。作业与练习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考虑其有效性和科学性,体现能力发展要求。
6. 备板书与课堂教学用语
讲课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是对备课的输出。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同时,还要求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用语,根据教学的条件要求,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媒体,包括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具。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过程。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反思可以是教学札记、教后感。做好教学札记,以便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写好教后感,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巧设预习任务,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兴趣。”可见,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英语课前预习也不例外。因此, 教师布置英语课前预习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要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 又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如在教授NSE11 Book 11 Module 7 Unit 1 Pandas love bamboo前, 我就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Pandas eat for twelve hours a day.Why?”这一问题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有的马上猜测说是因为熊猫太胖, 有的说是因为竹子太硬, 熊猫吃起来很费劲。这时我进一步提出我的预习要求:请大家上网查找有关熊猫的资料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资料 (身体颜色、喜欢的食物、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等) , 为课堂“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任务做好准备。
二、鼓励合作预习,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障碍, 为了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提高预习的效率, 我鼓励学生合作预习。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 可借助家长的力量, 采用亲子预习的方式。教师可布置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读课文、做手工、表演英语歌曲和韵律诗以及亲子角色扮演等。如在教授NSE Book 1 Module 1 Unit 1 Hello前, 我就布置学生和家长利用家中的小公仔进行角色扮演做自我介绍, 有的说:“Hello, I’m Xi Yangyang.”有的说:“Hello, I’m Kitty.”在家长的帮助下, 一年级小朋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自我介绍”的预习任务。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教师可鼓励学生逐渐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采用“一帮一”的“伙伴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在“一帮一”和“互助合作”的预习活动中, “小老师”为学困生答疑解惑, 进一步梳理和巩固知识,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三、指导预习方法, 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就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
1. 听一听, 读一读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 因此在课前预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词”“读句”“读课文”。在日常的预习作业中, 我都会布置学生听音跟读单词和课文, 并用录音软件制作成录音文件, 以“班级+姓名+课题”的方式命名, 然后上传到班级QQ群。新授内容学完后, 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孩子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让大家比一比, 谁模仿得最像。有时, 我也会在课堂上教授完新的知识点后, 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以“开火车”的形式, 每人读课文的一句话, 现场进行反馈。每位学生读完后, 教师马上点击光盘中相应的句子进行对比, 看看学生模仿得像不像, 选出每课的模仿之星。长此以往, 学生们都爱模仿, 乐于模仿, 在语音语调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 查一查, 晒一晒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 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 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在这一方面的积累较少,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 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授NSE Book 10 Book 6 Unit 1 We’ll see lots of stones时, 我就布置学生查找关于“Stonehenge”的相关内容, 通过浏览大量的图片, 学生很快就能直观地感受课文关于“Stonehenge”的描述:It’s a very old place.The stones are very big.They are in a circle.Some stones are on top of others.Why did people build this?It’s a mystery.我还鼓励学生资源共享, 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图片发到QQ群上晒一晒, 和同学一起分享。
3. 找一找, 画一画
学生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 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预习的重难点, 并作相应的记号。首先, 学生们应该找出本课的新词和本课的重点句画出来, 明确新课要听讲的重点内容, 同时给新词、句标上中文意思, 以便语篇的理解和阅读。其次, 外研版英语教材每模块Unit 1的Activity One都是“Listen, point and find…”要求学生找出本课的重点语法或语言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应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画出来。再次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和句, 我让学生在预习时画出来, 明确本课要听讲的难点, 争取顺利解决问题。最后是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有用的短语和词组, 用彩色的记号笔画出来, 并抄写在英语的采蜜本中。指导学生做好日常词汇和短语的积累, 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4. 练一练, 说一说
预习是学生家庭作业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新课前都会布置学生“预习Module××Unit××”, 但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往往让孩子在预习时无从下手, 大多数学生都是听录音跟读几遍, 走走过场, 草草了事。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 指导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预习。例如, NSE Book 10 Module 1Unit 1 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依据题目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我在批阅学生预习作业时, 都会给较好的作业盖上刻有“Good!”“Super!”“Cool!”等词的小印章, 学生课后可以凭借小印章到科代表处换取相应分值的点卡。此外, 我还选择一些优秀的预习作业粘贴在我校的“博雅园地”, 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平台。我也常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在听音、跟读课文时, 对于模仿得很像的学生我都会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并奖励学生一些小贴纸以换取点卡, 学生的点卡积累到一定的量, 就可以和老师兑换奖品。教师的不断鼓励与表扬, 促使学生预习的热情日益高涨, 动力越来越足, 为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提供有效的精神保障。
关键词: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起跳板”
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教阅读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信心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前预习就像“起跳板”一样,起点高,跳得就高。在上每一单元的阅读课前,我经常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初中英语课文篇幅较长,新单词较为集中,句型结构变得复杂,如果只是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授课过程就会非常缓慢,而且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学生先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细化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牛津版英语教材每篇阅读后都有习题section C1, section C2, section D和section E, 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属于基础习题。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习题,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才有实际意义,才不会使学生养成拖拉的习惯。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小部分时间对这些题目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重点讲解有疑问的部分和重点内容。省去的阅读课文和做Reading练习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拓展和提高性的练习。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既练习了基础内容,理解课文,又达到了一定层次的提升。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敢疑、多疑,如:这篇文章主旨大意是什么?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课文是否有其他结尾或标题等。这样的发散思维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找出答案,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文中单词的预习,我不提倡学生先看生词表,我向他们强调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联系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以及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猜测词义的能力对学习英语非常重要,遇到句子中的生词,不能迫不及待地翻字典,要用大脑思考,形成不用工具书的阅读定势,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实际考试中是非常需要的。
初中英语课文除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要理解文化背景。课前,我通常鼓励学生搜集并广泛阅读与新课文有关的信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学生查找资料也越来越方便。每上一篇新课文,我会根据每单元的不同话题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获取相关信息),以备课上积极参加讨论。纵观历年中考英语试题,我们会发现纯语法的试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试题融和了语用和语法两种知识,尤其在听力和阅读方面,注重考查真实语言的应用和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在阅读中,考查英国人见面时的寒暄用语,美国人吃饭的餐桌礼节,西方饮食文化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这些知识,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所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把其中的文化背景深挖一点,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以后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将我们的文化和目的与西方文化进行类比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比如,在初一下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一文中,其人文主题是“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 其中举例人物有国外的体育运动明星、艺术名人,这些都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能介绍或者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我国的科学文学艺术巨匠的资料,再让学生用英语发现、总结中外名人的不同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那么学生总会被我国名人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刻苦精神有所触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由于学生预习时往往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乐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学生的预习调整自己的预设,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Iam a rich girl, because I have a lot of treasure.
Friends are my treasures. Whenever I am sad and down, I know they would hold my hands and warm my heart. They show me how amazing the friendship is.
Families are also my treasures. Whether time find us far apart or it keeps us close together, they are always standing by my side. They tell me how wonderful to be loved by people you love.
Experience is my treasure. Whatever good or bad situation I have to face, it would show me the right way. It helps me to know more about life.
Ibelieve I will be richer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 way of life is just like a journey of finding treasure .You never know when and where you can find them. You just keep going and they will be found in some time at some place. I will cherish what I have had and keep finding with my curiosity and passion .
Ifall in love with reading, because I can get the treasure of knowledge .
Itake part in activities, because I can find the treasure of cooperation.
Ienjoy music, because I can find out the treasure of beauty.
Life is precious ,isn’t it? How can we get so many beautiful and valuable things without life?
Dear friends, Let’s feel the world with heart, carry the sun inside you, and reach out for the dreams that guide you where you want to go. You will have what it takes to make our path of success. That is the treasure of life!
生命的财富
我是一个富有的女孩,因为我拥有着许多的财富。
朋友是我的财富。当我伤心或者低落的时候,我知道他们会握着我的手并温暖我的心。他们告诉我友谊有多么美好。
家人也是我的财富。无论时间将我们分开或者让我们靠得更紧,他们总是陪伴着我。他们让我知道被自己所爱的人爱着的美妙。
经历是我的财富。无论我将面对的是好还是坏,它总是指引给我正确的方向。它帮助我更多地理解生活。
我相信我在将来的日子里会变得更加富有,因为生命之路就像一段寻宝的路途。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你们找到他们。你只需停下脚步,便能在某事某地找到他们。我将珍惜现在所有,并满怀好奇心和热情去追寻。
我爱上了阅读,因为我能在其中找到知识之宝。 我积极参加活动,因为我能在其中找到合作之宝。
我享受音乐,因为我能在其中找到美之瑰宝。
生命如此珍贵,不是吗?没有生命,我们如何能感知到如此美好而有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用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的培养。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创新是重要内容。创新教育要从根本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一名大学的英语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呢?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有灵活机敏的创新思维。在教授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创新行为,从而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高校教师的创新思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否定以前的常规想法才有可能打破常规尝试一些新的内容,而独立性是批判性的前提,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才有可能批判固有的思想或方式,而后又所创新。二: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要懂得归纳总结,通过想象概括本质,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预测出结论,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还能通过对知识或经验的概括,重新组合所教材料,标新立异。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随机应变,有灵活应对课堂的能力,能够根据课堂发展的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场景对话,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纠正错误的认识等等,比如在使用教材这一方面,我们就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某种知识相对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所谓“理论总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敢于超越教材的雷池,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把它看成是一种变量。第一: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教育学的需要,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书面文字改成口头语言或文字改成图画,图表等。比如说在讲述和地名有关的英语单词时,我们完全可以把地图画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 我们可以把教材重组,根据教学需要归纳总结,特别是在学生复习的期间这种方法非常受用。第三: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充新内容,教材是固定的,在使用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跟新课堂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是课堂充实有趣。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创新思维,他们自己才会有创新的念头。
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的前提。课堂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自我约束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则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氛围中感受到激励和鼓舞; 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力量。 尊重个性差异,为学生营造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他们少说no,多说ok, good, wonderful 等称赞语, 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兴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第三,积极营造创造气氛,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的课前十分钟总是在紧张,生动和掌声中度过,因为我为学生们布置了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是演讲,高年级的学生来表演话剧。这样的话,学生们在课下都会积极的寻找材料,做准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会在看过的电影或世界名著中截取一个片段改编一下,表演出来,其中的许多都颇有创意,让人难以忘怀。这样的话,学生们不但盼望上英语课,而且在上课过程中还能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导疑,学生质疑。教师应该根据材料特点和教学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教学目标 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比如说,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话题,使学生经过思考,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学,用, 思结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寻求不同答案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们才能不畏艰难,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条件,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第四,向学生讲述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注重个体差异,总体讲授或个别点播学习方法。是每个同学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 读, 学能力,把他们的耳,口,手, 脑全都调动起来,、使他们会听,会想,会说,会做,从而能够标新立异,擦出创新火花。
第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发散思维。实践证明,讨论式和疑问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开拓独立见解,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教材中所含有的创新因素,通过社设疑创造情景,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培养锻炼发散思维。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合上课本运用一关于Tom买东西图片,图中,Tom推着购物车,脑海里牛奶(milk)和蛋糕(cake)的想象图片,我向学生提问:What is Tom going to do? 学生们都知道去购物(go shopping)。然后我问道:What does he want to buy? (他要买什么东西?) And how does he memorize the things he wants to buy?(他怎样记住要买的东西的?)。学生知道通过在大脑中形成图像可以加深记忆。然后我问: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memorize things? ( 还用什么方法能促进我们的记忆呢?)学生们都积极的讨论了起来,比如说:repetition(重复记忆),chunking(分割记忆)等等。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起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新颖别致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相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造,比如说,在讲完某一课文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自己组织对话或短文,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六,建立良好的测评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对学生的测评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包括结果和过程。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要步入社会,要适应社会的环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仅有好的试卷成绩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全方位的培养人才,而不是只能应付试卷的“书虫”,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测评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学生的测评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所谓“全面的”是指学生要即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综合的”是指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包括结果和过程”是指,对学生的测评结果应该是“质”“量”并陈。素质教育的测评方式应该是质与量并重以质的方法为主量的方法为辅,保持测评过程中质与量的适度张力。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增加质,不过,我们也要有量的评价,而且也必须有量的评价,因为它是一个最低保障。所以,作为大学教师在测评学生时,要看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要看学生的试卷成绩,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说,教师在设置一个论题之后,不同的学生是如何对待它,是置之不理?是独立思考?还是相互商讨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默不作声?是应付了事?还是积极回答?問题的答案是平平淡淡?还是标新立异?这些表现都影响教师都学生的测评,我们不能忽视 。只要教师对学生提前公开测评方式,进行多方面,细致的公正客观的评价,公开评价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很大程度上得到激发。来进一步实现我们素质教育中的创新要求。
总之,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研究与探索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要实现按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统一,才能使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452.
[2]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