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一散文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初一散文(推荐12篇)

我的初一散文 篇1

小时候的我,是个喜欢追梦的孩子。

那时,与父母游历过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心境自也宽阔,自恃自己能寄情山河,如古贤人一般,肆意心情,放任洒脱。我去看上京那车水马龙,繁华绝世,走近八大胡同体味老北京的悠远古肃,渴望自己也能从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脱颖而出;我到那细雨氤氲的江南水乡,在雨夜,伴着野鸟的啼鸣,轻轻踏上苏堤,与瘦弱西湖细细低语,与古穆的雷锋宝塔遥遥相望,一时心中彷徨,只觉莫不静好;我又行至繁华亮丽的大上海,遥望一片灯红酒绿,浸染了不夜天,穿梭在城隍庙,与旅人擦肩而过,品味特色小吃,回应老上海的热情…

年少张狂,心思也如同这飘摇不定的脚步,走走停停。我知我梦,我渴望得到更美好的风景,渴望攀登更陡的高峰,只是灵魂尚未安定,怎来现世安稳?不久,我便放下了追寻风景的脚步。

我的`梦,不曾短缺,可追梦的脚步,却不曾迈出,自说自话有何用,只有心灵行至,不见切实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抱负,黄粱美梦。于是,我与未来约定,赐予我五年光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待到我足够成熟的一天,再许我寻梦。

我永远忘不了远处山寺的钟声,河畔水波荡漾,山林的静谧恬然。

我心中怀有一梦,不大,不多,不重,但正是此梦敦促我迈开前进的第一步,真正触摸高远的天空。或许,我的行进路上险阻重重,我梦不灭,仍披荆斩棘,攀登盛有无限风光的险峰!

我的初一散文 篇2

学科/领域:英语

年级:七年级英语 (7B) 第三章

所用教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版/广东教育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为有效课堂做好出乎意料的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英语看图作文教学实践中, 即使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 但整个教学过程也要融入师生共同参与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也要充满着美丽的想象;在祥和活跃的氛围中,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淋漓尽致地张扬。

(二) 内容分析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 它是英语写作训练的最佳途径, 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思维能力和富有条理的语法组织表达能力。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 而且比较单调, 只要通过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也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

(三) 学生分析

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惧怕看图写话。在看图写话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知从何下笔, 抓不住要点, 词不达意, 语言单一, 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在自我意识上, 学生易受师说感染, 习惯依赖“拐杖”蹒跚学步。以往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 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和知识的传授和单一的技能培养, 很少关照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 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这是一个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比较集中的班级, 学生每人都拥有一部供学习专用的电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资料, 想像中描绘恐龙。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提振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易到难, 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提高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

3.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想愿景。

(1) 现实生活中没有恐龙, 学生要认识它们, 只能通过标本, 图片, 资料和想象, 与真实情境中的实物相比, 信息技术更为安全、经济, 而且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信息源和经验等。

这节英语看图作文课, 不仅仅以写作为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英语写作入门过程中难免会有畏难的心理, 下笔作文时难免会缩手缩脚, 缺乏自信心。因此, 紧凑的教学环节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方法、内容运用得当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2) 个别同学也很有可能会趁此机会浏览其他的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 或者上QQ与他人进行聊天, 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以课的导入要新颖, 环节要紧凑, 让学生即兴参与, 全力投入, 无暇顾及其他, 效果自然会好。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上写作课之前, 我刚刚教完“Dinosaurs”课文中简单描述的几种恐龙的形状。趁着学生们还有一点点印象之时, 我决定从画恐龙入手, 把看图作文的技巧轻松地教给学生。一上课, 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画画。“上英语课画画?不会吧?!”“老师, 你原来是不是美术老师改行教英语的啊?”学生们好奇地问, 我示意他们保持安静, 然后打开电脑, 在程序-附件-画图里画起恐龙来。学生们也饶有兴致地看着我的动作。

我画了一只奇特的恐龙:大大的头, 尖利的角, 锋利的牙齿, 彩色的翅膀, 又长又细的尾巴……学生们都笑出声来, 我问他们:What's this?他们马上会意地回答:It's a dinosaur!我高兴地称赞他们聪明。然后, 我又问学生这只恐龙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侃谈起来:a big head, two sharp horns, sharp teeth, colourful wings, long and small tail…之后, 我立即动手组织段落文字, 并借助投影展出下列英文。“This is my dinosaur.Its name is Thunder.It has a big head and two sharp horns.Thunder looks like a bird because it has two colourful wings.It has sharp teeth, but it only eats mice and fish.It has a long and small tail, it'so nice!”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看, 有的还跟我念了起来。这时, 我故意问:“This is my dinosaur, what about yours?”我要求他们画出自己设计的恐龙来, 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大家兴奋地在自已的电脑上画起恐龙来, 不会画恐龙的学生则在网上找到了现成的恐龙的图片和文章。

我在教室的四周巡视了一会儿, 很多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老师, ‘粗脖子’的英语怎么说?”“‘公主’怎么说呢?”……我便趁此机会告诉他们要养成查英语字典的习惯, 这样便可以增加词汇量。平时比较懒惰的学生这时候也变得很有兴趣。

片刻之后, 很多学生便完成了作业。我利用“网上邻居”的共享功能把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几个学生的作品, 用投影仪放出来, 他们的画法虽各有特点, 但不失可爱, 英语用得虽少但有自己的词汇, 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便赞扬这几位同学的描述很有创意, 平时较少受到关注的同学高兴得脸都红了。我不断地展示着部分同学的作品, 指出他们各自精彩而有创意的地方, 比如“eat mud”“drink milk”“run fast”“look after babies”and so on。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我从不吝啬赞美。大家受到鼓舞, 纷纷主动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课堂沸腾起来了。

最后, 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提纲 (短语) 连成一段文章。大家一气呵成, 我在投影仪上一边批改一边评论。尽管有很多语法错误, 但我告诉他们不要紧, 只要勇于表达, 坚持下去, 错误会越来越少, 英语学得会越学越棒。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 我问学生对今天的英语课感觉如何, 同学们十分响亮地回答说很有趣, 我顺势告知他们今天上了一节看图作文课。啊?!他们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都说平时看到作文就害怕, 今天怎么……我微笑着说:“平时给同学们的是别人画好的图, 今天是给大家机会画图, 自己作文, 两者之间的角色调换了一下, 但方法是相通的, 都要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以课程创新为目的。而课程的创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中心位置的确立, 要求教师不应是督促者, 而应是促进者或合作者。教师必须与学生真诚对话, 提出富有想像力的思考题, 鼓励学生借助一切教学手段寻找信息源,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我的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研究 篇3

短短一段话,是我将风格相类、追求相当乃至地缘与文缘较为相近的白马湖散文家加以综合考察时,所获得的一种作家群的观照。1989年发表在《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2期上的《朱自清在宁波事迹考——兼及上虞白马湖》,即是一篇把朱自清在宁波省立四中与上虞春晖中学综合起来探勘的一篇文章。该文涉及《我们》这一撰稿人的共同风格,那时我说:

(文学研究会)宁波分会为活跃文学创作计,办了同人刊物《我们》,由朱自清、俞平伯主编、叶圣陶、刘延陵、丰子恺参与其事。刊物的第一辑《我们的七月》,在一九二四年七月,由宁波编定,上海亚东书局出版。内载朱自清散文五篇、诗二首、信三通。《我们》形式如书,三十二开本,厚达二百余页,实际上是一本文艺丛刊。刊物出刊后,朱自清于同年八月四日在宁波收到亚东寄来三册,他欣喜地说:“甚美,阅之不忍释手!”十五日,作如斯记:“我说,并不随便,但或因小品太多,故你觉如此。因思‘小品文之价值’,应该说明。我们诚哉不伟大,但自附于优美的花草,亦无妨的。我觉创造社作品之轻松,实是吸引人之一因: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后者是不可强为,不是可及的。前者则自成一体,可否独占优胜,尚难说定也。”在这里隐约折射出朱自清的散文观——他为求小品散文纯正朴实的民族风格,即便认为感情冲动乃是小品文写作的缘由,也要写得真率和出自情致。他所企及的自成一格说和他早期散文创作实践,倘以社团、刊物、风格及时代、地域诸因素考察,他和夏丏尊、丰子恺、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等,简直可构成小品文的“白马湖派”。

这里又一次提出了现代散文“白马湖派”说。这是我审察《我们》散文创作和“我们社”文学活动后给以的一个直观印象(这是一种印象的直观感觉。然直感与直观经验的批评有时倒能引出精准的论述,至少我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社”的活动地域和《我们》的编务地,即在宁波省立四中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这点为许多学者所忽略,而我恰恰关注了它。许多立论由此找到了根据。我觉得在新文学散文创作还是荆棘丛生的野径时,为数不多的拓荒者中,周作人是其中重要一位。与他有关的便是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俞平伯等作家了。钟敬文的《浅谈小品文》表达了这一意思。阿英的《现代十六家小品》的作家排序中也折射了这个看法:周作人小品为第一卷,接下去为俞平伯小品,朱自清小品等。赵景深的《现代小品文选》序言更是说得相当直白:周作人的清淡,永远是那样淡如水。除周氏外,最努力的要算是朱自清和俞平伯了。赵景深特别指出:他俩的“我们社”以及《我们》两本年刊,初期的散文创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讲到小品文,断然不能忘记《我们的七月》和《我们的六月》。叶圣陶和丰子恺也都与“我们社”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让我从朦胧的印象中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我们社”作为文学研究会宁波分会的核心组织,它的同人刊物《我们》所发的散文,特别是朱自清在该刊物上发表的散文,我以为,在追觅精神生活中的理想人格,在执著地表现着人格品藻,并以此通过创造意境,抒写自我方面,不啻生成漂亮与缜密的文风,而且蕴含着清淡的美学特征。朱的这种新颖而出的风格特征,实际上代表着“我们社”同人所共持的思想倾向、文化选择、创作立场与艺术风貌。以《我们》为标识的这群同人,或者说作家群,从宽泛的眼光审视即是白马湖派作家。他们的散文内涵着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美学境界。这是白马湖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淡泊,以及各人恬淡的人格所促成的。这当中,彼此的情致所至,大为要紧,诚如朱自清所说,“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徜徉其间,那才真正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情致所致,每每导致于同人刊的创办。同人刊物,往往又成为一些文字流派的摇篮。从“我们社”的同人刊《我们》,以及《春晖》半月刊所发的散文看,其间在散文创作上,似已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这包括对《春晖》半月刊的散文考察,也包括对白马湖散文家这个群体离开白马湖后,仍为白马湖情结所驱使而写的一些白马湖人文事的散文的考察。诸如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白马湖》;俞平伯的《诗的方便》《忆宁波白马湖旧游——朱佩弦兄遗念》;夏丏尊的《春晖的使命》《白马湖之冬》《长闲》《猫》;丰子恺的《山水间的生活》;朱光潜的《无言之美》等。这些篇什皆属清淡之体,内涵着一种清淡的共同性的神韵风骨,一种清淡美的基本形态,显示出大体一致的美学趋向,一种共同的美学追求。有的篇章看似浓郁,骨子里还是清淡。如朱自清、俞平伯两人所写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着墨较多的景色渲染,诗情画意,表现了外形的绚丽,但是内涵仍蕴含着素朴:秦准河夜色朦胧而又清淡的诗的意境,作者感情的淡淡的真挚之美。——这是我此时思索所得的若干思绪。

有了这般认识,我就用心思考,潜心研究,精心结撰而成了《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研究》,揭登于1991年《宁波大学学报》第1期上。这是一篇实际意义上的探求白马湖派形态之存在的文章,是就散文“白马湖派”研究展开具体论证的拓荒之作,建立起基本的论述结构。因为此前之文,仅止于提出构想,而并未有翔实的论证。有了它,便有了以后发表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九州学刊》(1993年秋季卷)的《论现代散文“白马湖派”》,也有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白马湖散文十三家》一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朱金顺教授来函时说,1994 年,沪上友人曾为我购到《白马湖散文十三家》,读后感到您的立论有开创性,是有学术价值的。台湾学者石晓枫对此书颇多推崇,她在《白马湖的辉光 —— 丰子恺散文研究》中有中肯、客观的评说,认为能对白马湖风格作家做系统整理,并详加论述者,则首推朱惠民于 1994年选编的《白马湖散文十三家》。并云 1995年台湾报刊发表的有关白马湖诸文,大抵都是以朱书为主要参考资料的。图书评论家徐雁教授很早(1997 年)就对此书有过绍介和评论,说:白马湖是一时的“文人荟萃之地”,此话不虚。我面前这部18万字的《白马湖散文十三家》就是白马湖荟人萃文的明证(见《雁斋书灯录》,徐雁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9 月版)。南京大学倪婷婷博士的《五四作家的文化心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在论述五四时期蜂拥出现的文学社团和流派中,其中不少明显地与地域胎记、风土感化与人文风致有关,作者以“白马湖作家群体”做了例证。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嘉良教授主编的《浙江文学史》(2008 年 12 月版)与《浙江 20 世纪文学史》(2009年 9 月修订版),乃至《辉煌“浙军”的历史聚会 ——浙江新文学作家群体透视》(2009 年 12 月版)的专著,皆提及《白马湖散文十三家》的选编后记。王教授以“本土作家群:白马湖群体”与“白马湖作家群”的专章作了这一社团流派的论析与确认。

我的《白马湖文派短长书》,是2012年10月参加“白马湖文学论坛”全国学术交流研讨会后,趁着余兴写出的。包括新作与旧论,新作多为急就章,但由于此前厚积而今薄发,倒也不乏可读之作。比如,论述周作人与白马湖散文的关系,涉及周关注乃至指导白马湖派散文家的创作,并以周氏与俞平伯通信为例证,实是我的一大发掘。我运用《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1期)上孙玉蓉《试论俞平伯藏〈苦雨斋〉书札》有关信函,结合我掌握的《我们》背景,考述出周作人之希望抒写“白马湖水色”的意念,以及“我们”诸人受着周关心与照拂的细节,进而揭示了白马湖派与语丝派的联系:两者南北呼应,携手并进,引领着早期现代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又如,指出白马湖散文内涵具有不同程度的禅意。散文家的中华文化接受中,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标记:与佛教的结缘。这些识见早在1991年就发表过,对后论者发生一定影响。这些自认为是有些见地的。它得益于资料的挖掘与运用。我的白马湖散文专论,总共写了四篇,一是1991试作,二是1993年所写,三是1994年所作,四为2006年所撰。后者较前者均有新的阐发,虽有重复之处,可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求索,尖新的创见终会铸就。

学界对于现代散文“白马湖派”,并非都表认同,持有歧见也是有的。比如有人认为白马湖散文无“清淡”可言。如说夏丏尊“以‘清淡’概括他的散文,以‘恬淡’标识他的品格,是以偏概全的肤浅看法”。又说,“多数作家都写过篇把可称清淡的散文,我们当然不能据此断定这就是他们的风格特征”云云。窃以为,白马湖派散文家皆洋溢着一种淡远、宁静,但又不乏洞彻的文化品性,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文化品格和积极的人生参与态度,这便是白马湖文化精神。夏丏尊既有“清淡”文,又不乏格调激越之作,而且这些文字敢于直面黑暗的现实而给予有力的抨击,但不影响到他平淡致远的总体风格。事实上,中国现代散文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一个是鲁迅式的激越,一个是周作人式的清淡。当年,“周氏兄弟”并称,被誉为“文坛的两大权威者”。在较长时期里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可相融在一起互用的。白马湖派散文家为文便是如此 ——“亦剑亦箫”。时而激越,时而清淡,流贯于“剑”与“箫”之间。在他们眼里,两个传统是并行不悖的。他们的精神深处即流动着激越与清淡的意象,他们的文字在两种韵味里游动,在两种笔意里舒展。其刚柔相济的文化品格即在这里,“白马湖文学”精神即在这里。说得形象一点,便是既有水的热情,又有山的风骨和海的胸襟。自然,他们更多的是传承了周作人“清淡”的文风,即郁达夫说的“散记清淡”。走的也是一条从绚烂转向平淡的道路,而且其绚烂是最华丽的绚烂,其平淡也是最岑寂的平淡。虽则他们的“趣味”(一种审美情趣)有别于周作人,然像周作人一样考究散文的语言。这群作家语言散淡,即平稳、清顺、自然。无论叙事、议论、抒情、状物,皆以散谈之方式向你吐露内心感受,袒示真挚意绪,不事掩饰,不事雕琢。即使稍事雕饰,亦作“清雕琢”,让散淡美在一种极其和谐自然的文势底下娓娓流淌。这种“散淡”的共性,便造就了他们统一的风格与体性。

说到《白马湖文派短长书》的下编,我试图用散文随笔来做白马湖派的研究。我一直以为,读严正的论文,往往能得到一派理性的印象,而运用学术化的随笔笔法,它的作用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资料、观点、例证,一切都须眉毕现。散文随笔式的研究文字,最适宜将自己的思想、性格、感情大胆地热情地泻入其中,使之具有强烈的个性。诚如吴泰昌所撰的《艺文轶话》,史料性很强,然他把自己的思想、性格、感情注入文中,把自己的见解化入文中,成为独特散文样式,即“史料性随笔”。写这类文章需要博学和识力,博学者,作者见闻要广,涉猎要博,而又要将自己博学广闻所得,以简约而缜密的行文出之。识力者,要有独到的见解,甚或思想的闪光。博学识力兼备的,吴泰昌算一位,陈子善也是出色的一位。还有吴福辉,他的《多棱镜下》便多收学术化的随笔。如果溯源,白马湖派散文家正是写这类文字的高手!吴(泰昌)、陈、吴(福辉)(以及前辈如黄裳、邓云乡、谷林、李君维)等人的散文皆有白马湖散文的影子。这种文学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赓续到当代的散文创作,包括别出心裁去寻找表现方式,去曲径通幽,石破天惊地去创造一种艺术胜境,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自己心向往之,也曾尝试之,《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即是此一文体的试作,自然也是对《白马湖散文十三家》的增订与导读。书中所选非皆各家代表作,而是取能体现“白马湖派”特色者,是流派的精选本。书的“文话”部分,力图客观、公允、精到,能统制在“白马湖文学”精神中,凸现其散文独有的审美性。表述则用读书随笔体(或曰书话体),融入鉴赏要素,使之荡漾着书卷气。这本书是写给大中专学生阅读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老师与研究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文本。

初一抒情散文雨 篇4

我相信,相信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心,因为我了解雨……

雨,一个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要好好珍惜。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雨的点点滴滴吧。

绵绵细雨,给我们舒服的感觉,仿佛掠过我们的不愉快,抚平了我们的心,给予我们平静、舒缓,让我们的不快心情,抛在脑后。它来了,我们会想抒情,想要释放平时的紧张。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雨的点点滴滴吧。

微微小雨,它挂在小草上面,小草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因为,它给了小草美丽——晶莹剔透,它让受伤的小鸟能再次在天空展翅翱翔。我希望它经常,它是那麽的温柔,一定是在慢慢得安静

地等待,一个真正在乎它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雨的.点点滴滴吧。

倾盆大雨,“啪嗒啪嗒”落在屋檐,像命运的交响曲,落在大地上,好像在亲吻着大地,人们并不是很喜欢它,所以它孤独,只希望有人知道它的孤独,并且能够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仅此而已。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雨的点点滴滴吧。

狂风暴雨,它热情、奔放、好爽,不要以为它只会破坏,它也有独特的一面,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清爽的新鲜空气。它来了,我们会想出去淋淋雨,享受一下这些时光,不要那麽拘束。过后,雾散了,天晴了,一道彩虹桥横挂天。前面的狂风暴雨,后面的雨过天晴,才能显现出极大的对比。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雨的点点滴滴吧。

初一抒情散文 篇5

冷酷无情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

紫藤花雨中,难得的温柔点滴流露,

萌发于心的微妙情感却连自己也无法厘清……

没有找到另一半的翅膀,

都只能被称作孤单的漂泊,

而不是完美的飞翅……

在善良的她看来,所有人都如她一样单纯透明,

却忘了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背面”……

当恶之花在心中悄然绽放,

曾经美好的容颜也将被内心侵染……

爱是难以言说的痛楚,

只想将樱花般柔软的你用性和呵护……

一同醒来的美好早晨,

轻声问你,梦中是否有我?

用最后一天时光享受着的千年前最平凡的幸福,

却在命运齿轮的无情碾压下化作了风中破碎的花瓣……

怀抱也无法温暖的寒意,

是临别是心底最深的伤悲……

初一抒情散文 篇6

或不爱

青春就在那里

与你我一样清纯

你想我

或不想

岁月就在那里

与你我西西作伴

你感念我

或不再

欣赏就在那里

面对书本,曾经的焦急、窃喜、伤感

玩味的怒气配衬着脸上傻傻的笑

你我有太多无奈

你伤

我伤

或不伤

童年里阳光下的追逐

印在石板路上的斑斓倩影

痛楚只是短暂

你哭我哭

或不苦

朝落潮汐钟表上一分一秒的转动

紫色的丁香花

迎着碎雨,开出嫩嫩的花绿绿的叶

红色的飘带连成凤凰徐徐摇曳

蓝色的水粉在我们衣服上的画

你思

或不思

毕业时的合照

铭刻住的

不是我

不是你

是……

你记我

或不记

眼睛、手指、个子

对过什么话

遇过什么事

梦中的城堡上

仙女的叶子

我宁愿你记不住

这样

我就可以永永远远地把你记住

情记心记

你爱我

或不爱

风雨就在那里

你挥挥衣袖

我就可以

轻易地看见你

看见我

梦想的花火

未来的星宇……

初一抒情散文作文 :小丑 篇7

一张满是油彩的面庞既吓人又令人发笑

呵呵……

小丑,丑陋的丑,一看就知道会被人唾弃

唉!天天逗你们开心,不高兴时一脚踢开

他就那么卑贱吗?

你开心是对她好,不开心时一脚踢开

别说你有钱

这年代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叫事

小丑有义务要逗你开心吗

你有权利去欺辱小丑吗

我想应该都没有吧

别看小丑只会玩些杂技和魔术

如果把他培养成杀手

应该更好吧

没有人爱开始孤独寂寞

渐渐变得无情冷血

冷血无情这应该更适合杀手吧

灵活的技巧,转化为精湛的杀人手法

敏捷的身躯,转化为灵敏的逃跑

呵呵

这是不是叫物有所值

小丑是孤独的

因为没有朋友

小丑是愤怒的

因为所有人都把他当玩偶

你以为你高兴了小丑就会开心吗

你错了

小丑逗你们开心的是什么

是他的笨,是他的愚蠢

呵呵

是,他拼进全力只是为逗你们开心

只是让人们笑

但是你懂他吗

我想应该不懂吧

你们认为小丑只有逗人开心的义务吗

但,他没有那样的义务

他的义务是让自己开心的

但是他把那种义务都转换给了你们

他真的很无私,呵呵

人类,能对小丑好点吗

他很孤独,却没有说

他很愤怒,却没有发泄

他很孤独,却没有表现

他真的很棒

请你们对他好点不行吗

他不是玩偶,他也会痛的

的钱,小丑也是恶魔的代表

但是如果他还能忍的话会是那样吗

呵呵

对小丑好点

因为他很孤独

小丑,别怕

我会在你身后

一直呵护你的

初一寒露节气的散文 篇8

穿不完的长长旷野,一处比一处荒芜的秋草上,站立着苍黄时光。让人欢庆之余,总要感叹光阴似箭。山坡上那一丛丛纵横交错的森林,此刻到是热闹极致,红彤彤的枫叶自然还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被赋予人间最真挚情感的红叶,毫无顾虑地举着热辣辣的思念在阳光下招摇。让人喜爱之余,又禁不住羞愧于人类的怯懦。白桦树金黄色的叶子倒是所剩无几了,但这不妨碍它们的美丽。它们白色躯干上,那一只只渴望的眼睛,因为失去叶子的掩饰而更加清晰。它们脚下,前后不一坠落的叶子,层层叠叠铺天盖地地延展开去,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温暖光泽,让人心生缱眷。云杉依旧是青翠的,这四季不肯轻易变化的挺拔的英姿中无法窥视它几百年沧桑的痕迹。

站在峰顶四顾,这里一丛红,那里一沟黄,间或又有一坡绿一坡白,上苍赋予大自然瑰丽无比的色彩,这样的斑斓带给人们心旷神怡,不时有惊奇的声音喊醒旷野的沉静。快乐的声音传到苍天之上,于是,时不时有白云从天际缓缓地探出头来,懒散地拖着松软的身子滑过树梢和山峦。漫山漫野的色彩,一会被云拢在身下,一会又被穿过云层的太阳艳艳地照射着,这自然界最自然最纯情的水墨,如梦幻般恣意地涂抹着流淌着跳跃着漫向天际的另一边。

沿路农田里的玉米棒子都收仓了,地里半截棒子杆默不作声地裸露着被刀锋割断的伤口,不知道是在炫耀收获,还是在缅怀葱郁火红的生命。如果说,没有了鲜花绿草的田野,就像诺大的舞台没有了舞者美妙动人的舞姿,那么,没有了虫鸣的旷野,就像一支优美的舞蹈少了动听的曲调伴奏,因而,少了许多的乐趣。

连绵山峰纵然壮丽,没有水也就失去了灵秀。“斜晖脉脉水悠悠”,水是诗的泉眼,有了水,这苍天之下的风景才活了起来。幸好遇到一湾清晰见底的泡子弥补了季节的荒芜。岸边几株青松白桦各自临水而妆,浮云柔柔地落在清清的水面上,随着水流慢慢地涌向远方。此情此景,喧嚣的都市淹没在恬静间,利欲得失皆淡然于山水之遥。忽觉人世负累萧索,真想永驻于这恬山静水之间。

天气好的,的确不像是真的。这个十一长假,天气一天比一天晴朗,晴朗的让人恍若又回到了初夏时光。气温不断回升,连那恼人的秋风,也知趣地讪讪躲藏到阴山背后的某个旮旯去了。流云悠闲,秋阳艳丽,风和日暖,整个假期竟然是入秋以来最明媚的一段时光。

此刻伏案写字,偶尔抬头,却见繁星灿烂,枝头一弯新月如钩。

然而,今日“寒露”。从今而始,露水更凉,遍地凝霜。

初一抒情散文:枫叶250字 篇9

枫叶之美,并不仅仅是在那如痴如醉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那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气质。

我走在黄昏的小路上,慢慢而又悠闲的欣赏着着一副夕阳西下图。夕阳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朴素而又华丽的衣裳……

落日映照着枫林,那样的酡红如画,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些清冷的凉意,却又包含着一丝温暖。枫林随着暮色的侵染,衬托出不经意间微微的粉红,好似那羞涩的少女一般。

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美,那么艳,却又那么柔…..

初一抒情散文:雪250字 篇10

雪,飘飘洒洒,飞飞扬扬。

就像《世说新语笺疏》言行第二中的谢道韫所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

雪意曰纯洁无暇,干净得像潭清澈的水。你可以肆意探清它的底,哪怕起风,湖面微波粼粼,想要探摸它的内在依旧轻而易举。

雪的白,血的红。

雪的白是圣洁神圣的,任何人侵犯不得;

血的红是威严森然的,任何人触犯不得。

素手轻轻上扬,玉掌内准确无误飘落一枚雪花。素手回收,默默注视着。

冬风吹拂着青丝,漾开圈圈涟漪。

雪花如鬼魅,附在青丝上,苍白耀眼,如洁白圣光。

雪,带走了青春。

初一抒情散文 :血祭200字 篇11

找不到任何事可以做。

她,慢慢起身。

去了厨房,拿了水果刀出了厨房。

继续蜷缩在沙发上,

不同的是,手中多了把水果刀。

她,盯着手中的水果刀发呆。

忽然,嘴角多了一抹笑意。

将水果刀放在了自己左手手腕处。

犹豫着。

她一咧嘴角,划了下去。

她似乎感不到痛,

只是默默地看着腕上的血滴落在地上。

从开始的一点,到一滩。

她不管腕上的伤口,用纸巾拭去刀上的点点血迹。

回到厨房放好。

再用纸巾拭去腕上伤口处,和地上的血。

她笑言“游戏”

初一抒情散文 :懂得600字 篇12

若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一次相遇,那便是前世的份,今生的缘,此时的相遇。

我留恋那其中或悲或伤的心怀,更喟叹那千里之外动人的篇章,于是我悄悄地走来了,如风一般透入麦格,不带来一丝呼吸,只有一片爱恋。

第一次在麦格结识一位女子,她或是温柔婉约,或是清秀玲珑,或是平凡,我不曾知晓,常常想着,她的模样,她的语调,她的哀愁。她总是一波三愁,即使我每每逗弄她笑,她也只是淡淡的,未曾看见,我也能感受她的故作笑谈。我视她为姊妹,哪怕在这个虚浮的网络里,我固执的认为她是真实的,彻彻底底存在的,哪怕后来她无缘无故的不见了,我也只是自我安慰,她只是忘了,怎么来我身旁罢了。

其实我也清楚,她不曾将我放在心上了……只是我还不曾断绝心底的期望,执着每一份在意。

还有他,暖阳一般,直直的洒进心间,他的模样我也未曾知晓,仍然在心底刻下了痕迹,校园时他的眸,他的笑,他的味道,我时常幻想,或许是懵懂的青涩在那时就攀上了枝头,而我一无所知,又是后来的消失,仿佛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寂静,抽离了我的所有。终是淡然了,与其说是淡然了,不如说是懂得了。

执着于当初,不如望眼于现在,麦格带给我的成长,不是所有,却给了我足够,世界太大,懂得欢,就要懂得悲,懂得相逢,就要懂得离别。

我不再是当初来时的那阵悄然的风,而是走时的那场雨。

上一篇:建筑业企业资质新办下一篇:2022年建军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