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规范培训心得(共8篇)
参加完本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后,我获益匪浅。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者,学生个体是千变万化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而教育方式体现着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下,学生群体复杂,个性特点突出,我们作为新时期下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传到授业解惑,还需要做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就需要做好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教师要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是一个有知识明道理会做人的鲜活个体。同时教师还需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以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学生,本次培训中有大量的例子指导或者是告诫我们该如何去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我感悟最深的,无疑是习惯带来的力量!俗话有云: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可见习惯对人的重要性,而我们教师则需要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进一步说,人的品德基本上是受习惯影响的。而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人的行动都是由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引导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好的习惯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很多习惯的养成一开始受到教师的习惯的影响,所以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意义重大。
我认为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养成自己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借这些习惯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严谨治学。
年轻的教师总以自己刚步入教师生涯为由,允许自己犯下这样那样的教学上的错误而且轻易原谅自己,教龄长的教师总以自己已经久经沙场为由,觉得这些小失误不重要,不会对抗到自己的权威,殊不知学生在看到教师频频出错而且轻易原谅自己的过程中早已学会了这种不严谨无所谓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或是今后做人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负责,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就算是偶尔犯错也要认真总结反省自己,严于治学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因为自己的教学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多的还需要对学生们负责,对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负责,所以每一位教师实在任重而道远。
二、热情主动。
教师的热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没有学生喜欢冰冷的教师,教师的热情能够融化一切冰冷的学生。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不代表强求、惹人讨厌或者具有侵略性,相反,一个充满热情活力的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忘我中吸收知识,在对教师的喜爱中更好地学做人,积极地思考未来和用行动去创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三、宽容公正。
学生是人,学生会有犯错的时候,有时候甚至经常犯错,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断地责备和否定学生。学生犯错时,他们的思想、心理都需要教师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事件发生的原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到“病因”,用宽容的心去面对,这时宽容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激励和仁慈,能够产生比责备和惩罚更好的治疗效果。
公正的教师才是受欢迎的教师,没有人喜欢活在不公平的待遇中,学生也一样,所以教师应该公平地爱每一位学生,绝对不偏颇任何一个人。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
2011 年12 月23 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首次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确定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敬业爱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体现,是爱国守法内化于心的情感倾向。“敬业”要求高校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干这一行、爱这一行、钻这一行、精这一行。“爱生”指教师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是敬业情感的表达、敬业意识的升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1]。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需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水平的高校教师。因此,敬业爱生就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敬业爱生是教师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储备。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渴望知识、怀揣梦想的优秀青年,他们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 如校内外、课上课下) 、时间( 8 小时内外) 界限,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他们的劳动支出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常常是难以相等的,这就需要有很高的精神境界,方能乐此不疲。毛泽东称赞白求恩同志: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义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2]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活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高校教师优质的、更多的时间段是在职业活动中度过的。尽管办学层次、研究方向、教学手段、学生状况等形成高校及高校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但敬业爱生是不变的主题。职业活动的长期性、宽泛性、深度性,使得高校教师与职业紧密相连,敬业爱生的“他律”常常被渐渐转化为“自律”,并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沉淀下来,他们从容不迫,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取得了不少骄人的业绩。
消极涣散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负能量。人是社会的人,职业活动是从业者参与社会实践、分享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高校教师也不例外。教学、科研是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有踵事增华的追求,只争朝夕。“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3]。
二、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教书育人是敬业爱生在实际工作中外化于行的具体表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神圣使命,“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教书育人就是要做到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关心学生学业与关爱学生成长相结合,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既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要求。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5]。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 要求他们具备全面掌握和善于应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另外,高校教学内容的深化、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学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广大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 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 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6]。因此,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考虑专业特点,又尊重教育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作为他律和自律要求教师处理好几个问题。“人民群众殷切期望大学能够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才,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7]。但一些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师生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 有些教师工作不在状态,上课应付,例会点卯,挤出时间做兼职; 个别教师还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误导学生。针对这些情况要注意四点: 一是在教学实践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二是既要教学生专业知识,又要教他们立志成才; 三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结合起来,因材施教; 四是处理好本职与兼职的关系。
三、严谨治学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诚信要求
严谨治学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诚信态度。它要求高校教师对科研和学术问题实事求是,始终坚守诚信品格。“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8]。高校教师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他们的治学风范会影响学生和社会。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严谨治学是教师搞好科研、做好教学的客观要求。科研和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学习,不停积累和不懈探索。“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9]。严谨治学要求高校教师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抢占专业制高点,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做贡献; 严谨治学要求高校教师勤奋学习,精通所教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名利诱惑,专注于科研,专心于教学,求真务实,始终保持科研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道德营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10]。“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11]。教师的教诲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关系,教师的优秀品格常常让学生永远难忘、终身受益。毛泽东曾盛赞徐特立同志: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2]严谨治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严谨治学要求拒绝弄虚作假、反对急功近利。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周期性等特点。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术界也表现出浮躁现象:沽名钓誉、投机取巧、损人利己; 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出钱请人代写文章; 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出书,篡改、伪造研究数据; 等等。这既反映出高校教师考评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也暴露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缺陷。“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3]。
四、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要求
服务社会既需要严谨治学,又要求开门办学,将高校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不需要考虑社会需求,社会也不直接向高校提出要求,政府成了连接高校和社会的中介;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14]。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是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服务社会是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要把握社会需求,但又不是去简单迎合社会需求,而是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为物质财富的创造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教育本身的理想性和超越性又要求其保持独立,向人们展示崇高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构筑文明健康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高校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高校要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积极开展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15]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象牙塔”式的高校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至今仍有一些高校教师不屑于也不善于与市场打交道,孤芳自赏,自我封闭,缺乏服务社会的动力和能力,徘徊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之外。高校教师要找准位置,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16]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要从经院式的科研思维中解脱出来,围绕实践、围绕民生、围绕企业发展瓶颈等搞研究; 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17]。
社会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过去一说学历教育,就是关上学校大门拿文凭,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 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18]。高校服务社会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为学生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19]。
五、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目标追求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引领学生,以严谨的学识风范影响学生,以不懈的求知探索带动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身正为范”、“德高为范”,都是说教师要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20]。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践行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高校教师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表率。
为人师表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高校缺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大师就是相关领域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是衡量学校软实力的硬指标,一流的高校必定有一流的大师。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 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职业活动去实现的。因此,“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1]。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将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22]。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高校教师的劳动也是这样。各种教学活动将教师与学生结合在一起,高校教师“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23]。新知识的涌现、旧知识的更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等,要求高校教师紧跟时代,率先垂范,成为文明进步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 51—02
中国高校有少数教师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影响了高校学术声誉,其“低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导致了学术上“劣币驱逐良币”和“马太效应”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的学术制度体系不健全有关,也与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不足有关。“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高校教师中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以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具有强烈学术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研究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
一、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方式
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既包含学术内在伦理要求,也包含基本学术规范要求,是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然而,我们在高校的师德教育中,对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却是个弱点。因此,高校主管机构和各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以便取得良好的成效。
1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教育的方式。高校教师也具有社会人、经济人的属性,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教育。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化。市场经济功利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人们的私欲膨胀,导致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蔓延。应该说,当前高等学校出现的学术泡沫、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现象,恰恰是社会上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在高校教师身上的集中映射。因此,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教育教师认识到市场经济特性给学术研究领域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商品交换法则和功利主义观念,防范信念迷失和道德滑坡;要教育教师淡看获得名利和荣耀的结果,而着重审视获得名利和荣耀的过程;要鼓励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宁静致远,走内涵开掘、科技创新之路,而不能急于求成,走外延拓展、低水平重复之路。
2结合师德教育的方式。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职业精神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师德教育来进行。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教育教师自觉维护学术界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回馈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尊重;要置身于科教兴国的伟业之中,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要通过教育,努力使高校教师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二、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的教育。
1学术道德教育。第一,进行学术道德精神的教育。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为保障其学术活动的有效、有序与健康的社会目的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进行经常性、有组织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使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追求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要把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品质的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学术道德诉求,促使严谨学风的回归和科学精神气质的重塑。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使高校教师在致力于学术科研工作时明辨是非,树立以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为荣、以投机性的学术研究为耻的道德观念;通过道德塑造,形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第二,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社会与学术机构、学术人员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也需要信守和践履承诺。诚信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既具有认知的意义,又具有社会道德的意义。西方许多大学深刻地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章程《前言》中写到:“普林斯顿大学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区,这一社区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与信息资源,可供师生们共同追求学术兴趣……从各个方面来讲,诚信是这一知识分子社区的核心道德。”
国内许多大学以前对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必须要加强。我们应该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中设置有关科研诚信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在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中进行诚信品德和“科学研究伦理”的教育。要通过网站、宣传短片和定期出版科研诚信刊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来培养和督促学术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
2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包括学术法律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项目研究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关于学术法律规范:要使教师通过了解《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学术研究的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学术法律意识,承认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钻法制的空子。同时使教师了解国家有关部委颁布实施的学术规范的文件,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并在学术研究中严格遵守以上规范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范。
关于学术引文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学术论著写作中引文的原则和正确方式。了解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人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引证内容不得构成创造性作品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等等。
关于学术成果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教育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
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要了解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关于项目研究规范:要使教师了解项目申请时的真实性要求与项目研究规范,认识到申请课题只重视“拿到”而不重视“完成”项目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在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该依据包括项目申请书、计划任务书与项目预算书等正式承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约定的义务;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应该严格遵守目前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
关于学术评价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学术评价的基本运作程序,以及学术评价中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求;了解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了解学术评价中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等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三、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要经常开展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并使其制度化。要充分利用高校各种资源,以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营造教师严格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其次,重视教育创新。应该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过程中力求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载体创新。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要注意建设学术评论的网站,以提供有关学术道德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内容、重要的学术报告和论文等,并在网上广泛讨论不同学科领域在学术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的特殊问题,深入分析各种介于不端行为和合理行为之间的案例。
我们要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
在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规范》六条,它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学校。”。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已经有十五年了,回想这十五年中的人和事,让我感动的太多太多了。我也常常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而感到快乐和幸福。正因为有了我们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我们这所几十年老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焕发出了如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这里凝聚着我们所有的爱,是我们全体老师用敬业和对教育的执着构筑了我们这个快乐的家园。事实证明,爱与责任,乃师德之本,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用爱心去培育孩子,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经验教训已经告诉人们,要想使教育受到良好的效果,既要讲“言传”,更要讲“身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于,勿施欲人”,反之亦然,倘若己所不欲,却要硬施欲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是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众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加光彩。作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酷爱教育事业,只有布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穷酷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同时,作为一位教师,应当酷爱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气力,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暖和,产生愉快的情绪,激起学习的爱好,感受到他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固然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教师,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等种种人生琐事必定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我心情不好时,假如这时候学生出错,我就很轻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过激,乃至行为上的粗暴,影响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乃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今后我将渐渐地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努力地在师生之间,构成相互尊重、相互爱惜、善于交换、及时沟通的氛围,这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
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重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建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果断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另外,教师还应具有刻苦研究,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实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束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当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努力进步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否则假如我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从物质收入角度看,在我国,目前这一职业尚不尽人意,工资在整体上处于中、低收入之间。可是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上风,职业生活的情感性在当今利来利往的商品社会中已成为教师行当的另外一大上风。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灵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单单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兴奋,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类职业的成绩感是其他职业没法相比的。
王建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 应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志存高远, 对工作高度负责,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当我们面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神圣称号的时候, 就会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 但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一种使命, 一种必须用你全身心的投入, 才能换取心灵的慰藉。。学校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是走向成功的载体。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为集体也是为自己, 为自己实现理想和抱负。懂得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能自觉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 为之休戚与共, 为之夙兴夜寐, 为之甘愿奉献。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 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 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 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真正关爱学生。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 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 敬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 它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个敬畏工作的人, 面对要做的事情, 没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他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 他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自觉约束不端行为, 正所谓“君子之修身也, 内正其身, 外正其容”。
作为一名教师, 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只有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 才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 才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 才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 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 宽恕学生的“冒犯与过错”;才能凝聚学生, 增强士气;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 以激情唤起激情, 以智慧启迪智慧, 以灵魂丰富灵魂”, 收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终身学习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新的事物, 新的理念, 新的思想, 新的知识, 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 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 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 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 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遵守教师培训制度, 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自觉更新教育观念, 完善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庄子的至理名言:“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为师者, 欲做知识海洋的导航灯, 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学生能原谅你教态上的矜持, 却不能接受你教学上的浅薄。糊弄学生, 愧对灵魂。为人师表, 必须用严谨笃学的行为, 潜移默化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教师只有继续学习, 刻苦学习, 对知识“吐故纳新”, 不断探索, 不断反思,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三、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是新时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思想精髓。
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 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之上, 教师正塑造着自己的新的形象。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应遵循教育规律, 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从题山考海中拯救出来。把他们当作“人”来尊重, 而不是当作“物”来管理;当作“人”来开发, 而不是当作“填鸭”来饲养, 新世纪呼唤我们教师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自主学习, 独立创造, 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发挥才智, 谱写事业华章乐彩的舞台, 更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前路阵地。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注入”, 而是启迪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索, 解决问题。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 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者, 而应不时地扮演下列角色:是“模特”——演示正确, 也表现适度;是“参谋”——提一些建议, 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但并不代替学生的决断;是“询问者”——故作不知, 问原因, 找漏洞;是“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意义, 优劣, 鼓励学生创造。
我们生逢盛世,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 除了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教师应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 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 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因此, 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 坚守心灵的宁静, 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一个人抵御不了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 就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 甚至走上邪路。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 应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 以“八荣八耻”作指导, 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为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证明,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经过“十二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 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 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 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动, 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 让它犹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 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 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 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 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 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本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说明,并对新旧规范做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和贯彻实施规范。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39-03
一、规范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是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范,诸如: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法律规范、语言规范等。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是人们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它反映了人民教师的利益和要求,它是具有特定社会内容的行为标准,既不是空洞的抽象条文,也不是教师个人随心所欲采取的个别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道德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调整教师同他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总和。因此,学习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教师实现道德理想。献身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时期的规范及修订原因
(一)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984年10月13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由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发,要求共六条: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3,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精益求精,勇于创新;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5,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6,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二)1991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实践证明,《要求》的颁发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数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遵循职业道德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但是,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总结试行情况的基础上对《要求》进行了修订,作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1991年8月13日进行了颁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
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5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1997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再次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规范》的八条内容,是通过对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及防止出现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规范,确定了每个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则和应该作到的道德行为。
(1)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四)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我国的转型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
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新规范的特点以及新旧规范的对比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数量上由原来的八条减少到六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且新规范有了自身更鲜明的特点。
1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第一条中将原来的“依法执教”改为“爱国守法”,这就要求育人者首先自己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晰的政治方向,依法执教,更符合了“道德规范”的精神层面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2对教师的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条中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在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修养。关于“志存高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去谈一些空洞、遥不可及的志向,而是做一个好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尽力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第三条由“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此条目是变化最多的一项。将原来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改为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项。“5·12”中一批英模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最好地诠释了“保护学生”,我们常说要“爱学生”,那么在危急关头保护学生,就是“爱生”的最好体现。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而且要做学生的益友,此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条“教书育人”和第五条“为人师表”是将原来五至八条融合而成。除了原来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要求外,在第四条里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至少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5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才能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新的道德规范还对目前教师队伍中有偿家教的问题提出的明确的规范。
6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第六条“终身学习”是新增条目,其中提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也应该是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新道德规范的这个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能落后于时代,否则何以教导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何以引领学生去创造未来!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量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完全符合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希望、新标准。
四、规范的学习、贯彻与实施
从1984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到2008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看到它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的演变,每一时期的变化都是依据了形势的要求,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体现了时代性和务实性。《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学习、贯彻与实施,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中小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规范》。通过专题学习、座谈研讨、榜样示范、反例警示等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全面深刻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使学习《规范》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积极认同、自觉领会。
2采取多种措施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中小学校、工会要把贯彻落实《规范》与教师培养培训相结合、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师培训等工作中,要始终把师德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
3贯彻落实《规范》要坚持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各中小学校要把贯彻落实《规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和任务落实,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会和共青团等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
4贯彻实施《规范》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在自律。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自觉践行师德规范,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同时虚心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督促及评价。
5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含教师进修院校)应将《规范》同学校的培养、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奠定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提高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中国教育年鉴编委会_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998,
[4]丰捷,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09-10
[5]权威解读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央政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发布,中国网china.com.cn,2008-09-03
[7]各地各校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掀热潮[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2-10
[8]陈浩,树立新时代教师精神,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愚解[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0-2
【教师道德规范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暑期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10-19
谈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06-0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7-10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05-2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09-16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10-16
2018云南大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7-01
解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后感想07-1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练习题(含答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