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招待费制度(推荐11篇)
(2013年2月16日)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讲求实效的原则出发特制定本办法。
一、费用标准
(一)外来业务人员需要在公司用工作餐的,标准5元/人/顿。
(二)需要在公司外用餐的,原则上不超过30元/人/顿。
(三)经批准的特殊业务招待,部门经理出席原则不超过60元/人/顿,副总经理级别以上领导出席,原则上不超过80元/人/顿。
三、审批程序
各部门接待外来业务人员,需要在公司内用餐的,要提前通知食堂,填写客饭申请单,经部门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签字后交食堂。需要在公司外招待的,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招待费用票据经公司办公室主任审核签字、登记,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四、陪同接待的人数
(一)一般宾客的来访,陪同接待的人员不超过客人的30%。
(二)重要宾客的来访,陪同接待的人员不超过客人的60%。
五、招待费用汇报
财务部负责定期结算,并将每月招待费情况在经营会议上做汇报。发生超额费用时,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说明。
招待费的乱象丛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个别官员无视规定大吃大喝, 顿顿吃鲍鱼、餐餐有茅台, 一顿饭能吃掉几千甚至几万是常态, 甚至一顿吃掉十几万, 纳税人的钱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我们国家好多山区的孩子还在为上不起学发愁, 还在为吃不饱饭苦苦挣扎。国家一直在关注并且出台一系列措施严管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 但有个别官员无视国家政策顶风作案。国家的政策是严厉的, 对于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决不姑息。
打着招待费的幌子用公款大吃大喝已然成风, 这既有个人的原因, 又有制度的漏洞;既有环境因素, 又有现实条件。
在现实社会制度下如果上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下来视察工作, 下属单位无论效益好坏, 哪怕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也要想方设法设宴招待。设宴招待的好坏表达了下级单位对上级领导的欢迎与否、尊重与否, 这反映的是态度问题。下级单位担心如果没有招待好上级部门领导, 以后单位的各种专项资金和个人政治前途会受到不利影响, 因为按照我国的现在的体制和制度, 下级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前途都掌握在上级单位手中, 哪怕招待单位有一百个不乐意, 也得招待, 甚至关键时候还要把吃喝送上门去。
还有就是中国的接待制度存在缺失, 个别官员想吃就吃, 领导在发票上一签字, 就成了招待费, 没有监管部门去核实其真实性。中国一年公款吃喝最新的数字是3000亿元。3000亿呀, 旷世工程三峡大坝也才2000亿, 中国的招待体制太随意了、太落后了。公款吃喝总结起来就是吃喝是自己的事, 付账是国家的事。没有勤俭节约机制, 只有奢侈浪费、歪风邪气。如果把个体老板、私营企业等宴请国家公职人员算上的话, 那就更多了。其实无论是公款还是其他民间招待, 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间接由纳税人买单。
巨额的舌尖上的浪费, 挤占了我们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公款吃喝事实上就是一种集体的腐败, 是官场上的失德。怎样制止舌尖上的腐败?去年年底, 新一届中央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频频出重拳, 并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其中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这项规定的执行确实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也看出中央对于公款吃喝治理的决心和执行力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公款吃喝现象目前又有回潮之势, 某些单位和个人即使在前段时间也只是风声紧了收敛收敛, 而非根治, 要想彻底地治理, 政府就必须从制度上下功夫。
近来, 对公款大吃大喝“人人喊打”, 这类现象却并未绝迹, 变相的、更隐蔽的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悄然抬头:有些公款消费悄悄地转入私人会所, 这些私人会所地处偏僻, 更加奢华, 而且是不对外的, 有保安把守, 入会者感到很安全;有的单位在内部食堂进行招待, 美其名曰“工作餐”, 但大厨是从五星级饭店请来的, 名烟名酒、鲍鱼海参一样都不少;还有的单位把公款吃喝的发票以“会议费”“培训费”的名义入财务账等等。
实际上, 大部分人本身并不喜欢大吃大喝。每天泡在酒桌上, 喝坏了党风, 也损害了健康。可为什么公款吃喝之风刹不住呢?不愿意吃, 却不得不吃;不愿意喝却不得不喝, 归根到底是潜规则在作怪。公款吃喝只是表象, 背后怕是有更大的利益交换。
政府可以加大监管力度, 白吃白喝的现象, 不能禁而不止, 我们从目前的会计制度上对公款吃喝不能放任自流, 而要有所限制。我国财政部规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用不能超过当年的“公务费”的2%, 但绝大多数单位吃喝的招待费已经超过了公务费支出的20%。在我国可以让我们的公众和社会媒体等社会监督的力量发挥强大的作用, 一旦被公众或媒体曝光和举报, 一定要让被曝光单位甚至相应责任人受到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政府还应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让人们认识到追求舒适、贪图享受是可耻的事情。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 但这些传统美德在公款吃喝消费中被无形地夸大应用, 有客人来了, 就要好好地招待, 以为不好好地招待就是不近人情;以为不大吃大喝就是不重视来客;以为不吃高档菜不喝高档酒就对客人没有诚意......这种意识下在接待上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事实上是一种被歪曲了的吃喝文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的发展与蔓延。
【关键词】业务招待费;财务核算;管理;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在业务承揽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来宾接待、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必须发生的接待、用餐和礼节性纪念品等费用。
一、业务招待费概述
1.列支范围:
(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
(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健身会员卡、正常的娱乐活动等开支。
(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门票、土特产品等费用的开支。
(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5)接待用的食品、茶叶、烟酒、饮料等费用。
2.与其他费用的区分
(1)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等,都不得列支业务招待费。
(2)一般而言,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
(3)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列会议费。比如单位召开会议,往往在租用的酒店或宾馆内统一用餐,而这部分餐饮支出,往往被列支为会议费。
(4)业务招待费的消费主体是企业以外的个人,而不是本企业员工,因此,要将业务招待费与误餐费区分开来。
(5)对于咨询业务、审计业务等发生的接待费用通常不属于业务招待费,应与相关的咨询费、审计费等一并列入相关费用。
(6)业务佣金不属于业务招待费。企业对于通过第三方代理开拓的业务,向第三方支付佣金;或为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费用等不属于业务招待费。
二、业务招待费会计核算
1.企业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规范业务招待费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会计制度规定,对业务招待费的核算应列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但对于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应先列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科目进行归集,待企业正常开始生产经营、取得营业收入时停止归集,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细化业务招待费明细核算科目,据实列支,真实反映业务招待费开支状况,不得违规转移、向下级单位分摊费用支出。
2.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但由于其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因此税法对其税前扣除有限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合理运用扣除比例:招待费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8.33‰
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了双重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那么,如何能做到在限额内既能充分列支,又能尽量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从以下数理推断,可以找出二者的最佳比例关系:如果把企业当期取得的销售(营业)收入设为x,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设为y,则当60%y=5‰x时,就有y=8.33‰x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达到销售收入的8.33‰时,就达到了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实际业务中,企业要参考业务招待费“8.33‰”税务筹划点,在预算编制和使用控制中,力争扣除限额最大、最优化。
(2)业务招待费能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是指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和必要的。而且,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交易量相吻合和匹配,否则就会存在潜在的税收风险。
(3)在纳税申报时,对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首先需要确定扣除的计算基数。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业务招待费扣除的计算基数为企业销售(营业)收入。即企业计算年度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之和为基数计算确定。企业将资产(自制或外购)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对外捐赠等移送他人的情形,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上述的视同销售行为,应及时调整为当期销售收入,以增加当期销售(营业)收入额,从而提高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4)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要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若没有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则不允许税前扣除。
(5)以前年度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发票不能在当年税前扣除。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时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业务招待费的管控措施
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制度
好的制度是好的管理的必要途径,有效的制度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应制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实施细则,如招待标准、报销流程、预算制度等,以严肃业务招待行为,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制度的要点应包括如下几点:
(1)界定范围:明确招待对象、招待标准,不同级别、不同业务,区分对待。
(2)业务流程:业务招待费的发生,事先需经部门经理审批同意,并在财会部门登记备案,内容包括:客户名称、招待时间、参加人员、预计金额等,部门经理对招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负责;做好业务招待费证据和证明类资料及文件的准备,也有助于在税务稽查中,纳税人对所申报扣除费用的真实性进行自我举证,从而避免被税务机关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3)有限授权:明确部门经理签单权限,超权限事项必须由分管领导或总经理审批。
(4)定期反馈:结合月度、季度的业务指标,对各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发生的招待费进行定期考核,督促业务部门自觉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提高费用支出的效率。
2.实行业务招待费预算总额控制,量化管理。
业务招待费控制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进行费用预算,如可根据上年的营业额及本年销售目标来预算本年度的业务招待费的计划支出额,报经企业高层决策者批准。同时,做好业务招待费用的统计分析,定期与本年预算、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重大变动原因,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年度预算指标的完成。
企业业务招待费的预算,应分解到各部门,实行分层量化管理。即将预算总额分配至相关职能部门,分核算部门对全年及分季度支出细化预算,并结合业务指标进行挂钩,按季度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执行偏差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同时,要求各部门建立费用台账,定期总结对比分析,由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费用进行控制,切实发挥财务预算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3.提高业务经办人职业道德,避免虚假业务套现
由于业务招待费容易产生公私不分、浪费等问题,甚至滋生腐败现象,因此,企业内部应形成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提升业务经办人员职业素养,避免业务招待费过多过滥,杜绝无效益的、铺张浪费的、虚假的业务招待费用。业务招待活动经办人应对发票的真实性负责,提交的报销发票应符合国家有关发票管理规定,并背书经办人、经办日期,不得以虚假发票、过期发票、白条作为报销凭据。
4.加强财务监督,严把报账审批关,提升效益,防范风险
在业务招待费处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敏感度,认真审核原始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拒绝不合规的发票,如实反映各项经济业务。
主要核查要点有:业务招待费是否执行了“先审后办、超标特审”; 是否遵循了“必需、合理、节约、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否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发生标准;是否根据管理要求附上审批单及发票等附件。财务部门在日常报销过程中要加强审核把关,对审批程序不符合授权权限和内部控制要求的,审批要件和明细单据不齐全、不完备,所附发票未经验证或不合规的,未经特别审批程序同意而超范围、超预算及超定额标准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一律不得报销。
四、结语
综上,在当前经营形势下,企业应强化业务招待费管理、控制间接费支出,提高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杜绝铺张浪费行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以保证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新税法下业务招待费的相关规定解读[J].《新疆财会》2010[05]
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根据《地产集团业务招待费用管理制度》及2012年3月5日会议纪要精神,特制定业务招待费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招待费使用原则
1、工作首位原则:业务招待费的使用须严格按照工作节点要求,把推动工作进度放到首位,以解决工作问题为目的,结果为导向,并提供有效的工作成果。
2、适度招待原则:严格控制招待费的使用,非充分必要活动的不予招待,严格控制招待参加人员及标准。
3、预算管理原则:所有招待费使用采取预算控制的原则,须按照预算分解额度控制执行。
4、月度把控原则:业务招待费采用月度控制为原则,按照财务管理部月度会计记账周期进行控制、审批、使用,超出月度预算不予报销。
二、招待费事前审批
招待费的使用无须在地产集团进行事前审批手续,但必须在各单位进行事前审批,审批流程(试行)为:
1、费用金额(含招待用品)≤3000元:
项目公司、物业公司需招待部门向各单位总经理申请审批;地产集团总部需招待部门向各部门主管副总/总监申请审批。
审批时须填写《业务招待审批表》(附件一)并及时以邮件方式向地产集团总经办报备,邮箱:zongjingban@tianlunfc.com.2、费用金额(含招待用品)>3000元:
项目公司、物业公司需招待部门由各单位总经理进行审核;地产集团总部需招待部门由各部门主管副总/总监进行审核,并报地产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申请审批。
三、招待费报销流程
1、项目公司、物业公司:预算控制额度内由本公司总经理负责审批使用,报销流程(试行)为:
申请人→主管会计→集团财务副总→项目总经理。
2、地产集团总部:
(1)费用额度≤1000元,报销流程(试行)为:
申请人→部门经理→主管会计→财务副总→主管副总/总监(2)费用额度 >1000元,报销流程(试行)为:
申请人→部门经理→主管会计→财务副总→主管副总/总监→常务副总经理
四、招待费报销要求
1、费用报销时需附《业务招待审批表》,并至行政部进行费用登记后,方可
进行报销流程。
2、招待餐费的折扣和消费清单必须符合签约酒店合同规定标准,对于金额在500元(含)以上的招待活动必须刷卡,报销时附POS单据;不能刷卡消费的酒店,必须在报销单上注明。所有招待活动报销时需附消费酒店菜品明细单。
3、业务招待费的发票日期必须是实际消费日期,否则必须作出相关说明后才准予报销。
五、招待用品管理
1、地产集团总部、各项目公司、物业公司招待用品必须在地产集团指定商家自行进行采购。地产总部由总经办统一负责,各项目公司、物业公司由各单位行政部(综合部)统一负责采购。各单位不得长期存积过多招待用品,避免浪费。
2、各单位必须填写《招待用品入/出库登记表》(附件二),及时做好入库、出库登记,并详细记录招待用品名称、入/出库情况、数量、用途等信息,“数量”栏须采用数字大写方式进行登记。报销时附上《招待用品入/出库登记表》,方可进行财务报账。
3、每次招待完毕后未开封的剩余物资必须交还行政部物资管理负责人。
六、礼品馈赠
对业务单位及重要客人馈赠礼品,须进行特别事项审批,严格按照预算控制,产生费用计入本单位业务招待费。
七、其他用餐
对于加班用餐标准,参照《天伦集团总部业务招待费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八、招待用品盘点
每月5日前,地产集团总经办、各项目公司、物业公司行政部(综合部)须和财务部共同对招待用品库存情况进行盘查,并填写《招待用品盘点表》(附件三),盘点双方须在盘查表上签字确认。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如与《地产集团业务招待费用管理制度》不一致的规定,参照本办法执行,未涉及部分参照原制度。
河南天伦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办
业务招待费使用原则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六日
业务招待费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做好公司业务工作,规范对外联系工作行为,提高费用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一、使用范围:业务招待费用于接待、联系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有关单位人员。
二、使用原则: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要遵循“限定额度,有效使用,符合规定,严格审批”的原则。
三、费用额度:根据公司经营活动情况,由公司办公室预算业务招待费额度,经公司批准后,按部门进行分解下达,各部门控制使用。公司办公室的费用额度包含本部门和公司领导的接待费用。
四、管理规定:
1、分解给各部门的费用额度,按季度进行考核,季度末前使用完额度的部门,季度结束前将不再报销该部门的业务招待费。各部门在使用业务招待费时,应掌握好费用额度。原则上不增拨各部门的业务招待费额度。
2、为了指导各部门控制好费用额度,公司规定各类招待参考标准如下:
招待一般业务人员,不上白酒,香烟标准不高于蓝好猫,中晚餐费标准每餐不高于50元/人;
招待重要业务人员、业务单位副总经理以下人员,白酒档次不高于6年西风,香烟标准不高于红好猫,中、晚餐标准每餐不高于100元/人;
招待关键业务人员、业务单位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白酒档次适用15年西风,香烟档次适用红好猫,中、晚餐标准每餐不高于200元/人;
招待非常关键业务人员,招待标准由主管人员请示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视情决定。
五、报销规定:
1、各部门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应及时报销,一事一报,报销摘要应写清事由。
一、业务招待范围:上级部门、兄弟单位、业务往来单位、大型会议。严禁招待本矿部门或下属单位人员。矿属人员赴两井检查指导工作时严禁在两井就餐(含工作餐)。
二、实行费用包干、凭内部代币券招待就餐制度,按定额逐月发放,余额可结转使用。代币券仅限于定点餐厅使用。
三、招待室服务人员凭代币券安排就餐,遇有特殊情况,可先就餐后付券(但必须于次日内付清)。否则,由此而影响招待就餐的由对口接待领导负责。
实行招待就餐旬报制度。每旬末由办公室依据招待室统计各对口接待领导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给各对口接待领导。
四、招待上级及有关业务单位来宾,事前通知办公室登记。中午一律实行自助餐,禁止用酒水。晚间实行工作餐。其标准是早餐5元/人,自助餐15元/人,晚餐10元/人。因对外业务联系,确需用酒招待时,要严格控制标准。招待用酒由办公室统一配置,按统一标准安排,10人以上每桌不超过4斤,10人以下每桌1-3斤,招待用酒水的品种由矿党政办随饭菜一起安排,并做好发放记录。(酒水仅指白酒,其他类酒饮料、烟自备)。
五、矿大型招待指接待上级季、检查和大型会议。与会人员的工作就餐费用,属于政工系统必须经党委书记同意,属于行政系统必须经矿长同意,方可另行结算,不列入分线领导包干费用。大型招待费用使用由矿党政安排。并由办公室现场结算。(月度例行的集团公司部室和本矿各部室参与的各类检查验收活动属各分线领导负责结算)
六、因业务工作需要在市区营业饭店或在外地招待用餐的,事前政工系统须经党委书记批准,行政系统须经矿长批准。所发生的费用,列入其招待费用定额内,按规定程序审核签字,在交对外用餐发票时,同时交纳与发票等额的代币券,或从次月的定额标准中核减,办公室办理登记报销手续。
七、正常情况下,庞庄井月招待费不超过3.5万元,张小楼井不超过1万元,东城井不超过0.7万元。
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起执行。张小楼、东城井依据此规定制定相应规定,报矿党政办公室备案。
附:对口接待范围及承包费用定额标准
二OO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对口接待范围及承包费用定额标准
一、对口接待范围。
1、省、市以上领导、集团公司副总以上领导、集团公司党政办公室、组织部、老干部处、市、县、区公安政法系统来人由矿长、党委书记负责。
2、集团公司纪委、宣传部、团委、人武部、公安处、教育中心、新闻中心、派出所由党委副书记负责。
3、集团公司工会系统来人由工会主席负责。
4、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室、设计研究院、规划发展部、水文地质、通防系统、矿业建设监理公司(不含机电、运输系统)、技术监督处、基建部门来人由总工程师负责。
5、生产技术部、矿业公司来人由生产副矿长和生产副总负责。
6、矿业建设监理公司机电运输系统、通讯计算机处、供电处、机电设备租赁公司来人由机电副矿长和机电副总负责。
7、安全监察部、救护大队、市安委会来人由安监处长负责。
8、劳动工资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物质供销公司、煤炭运销公司、内部银行、房地产管理处、煤款结算中心、投资管理中心、审计处、代记帐公司来人由经营副矿长负责。
9、征迁处来人、矿乡关系、外出创业来人由征迁、外出创业副矿长负责。其中征迁招待费用由征迁费用列支。
10、市、县、区交巡警、收费站、市、县、区、乡对口业务部门来人、上级大型招待由矿党政办负责。
11、凡集团公司以外相关部门和集团公司系统内的厂矿院校来人(含帮助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均由分线对口接待。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业务活动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接待费用。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支付的招待费用, 可以列入管理费用。此规定的实施, 为企业开拓市场、巩固客户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很多企业招待费用居高不下, 既浪费了资源, 又加大了企业税收负担, 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不可小视。
2 业务招待费管理及其引发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业务活动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接待费用。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支付的招待费用, 可以列入管理费用。此规定的实施, 为企业开拓市场, 巩固客户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很多企业的交际应酬费都居高不下, 既浪费了资源, 又加大了企业税收负担。
2. 1 消耗了企业资源, 加大资金成本
业务招待费从用途和性质上讲, 是公款用于个人消费, 但是其目的又是公用目的。因此业务招待费用一直介于合理与非合理之间, 其合法性也是比较落后模糊的, 因为其中势必有一些属于私人性质的支出。所以, 国家一直没有对业务招待费给予一个准确的界定, 对其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对象都很不明确。这是造成企业业务招待费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业务招待支出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对业务招待费集中管理, 实行“一支笔”审批; 二是指定固定场所; 三是包干使用, 超支的部分由部门绩效工资予以弥补。但以上措施都不能很好地控制业务招待支出。
2. 2 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 减少了企业利润
按照所得税法规定, 业务招待费只能扣除60%, 而且不能高于业务收入的0.5%。也就是说业务招待费即使不突破业务收入0.5%的限额, 也只能在税列支60%, 如果突破了0.5%的限额, 则全部不能列支。因而, 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例如, 企业发生了100元的业务招待费, 而且这100元业务招待费没有突破业务收入0.5%的限额, 则其实际成本支出为: 60× ( 1 -25%) +40 =85元; 又如, 企业发生了100元的业务招待费, 假设这100元业务招待费全部突破了业务收入0.5% 的限额, 则其实际成本支出为100元; 再如, 业务招待费全部替换为广告费用, 如果不考虑广告费用结转扣除发的资金时间成本, 则该笔支出的实际成本只有100元× ( 1 -25%) =75元。通过上例可以看出, 业务招待费至少有40% 是税后支出, 而广告费支出全部是税前支出。因此, 从节税意义上讲, 企业一定要控制业务招待费用, 特别是要将其控制在税法允许的限额之内。
3 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措施
如上所述, 从财务政策和税收政策上讲, 业务招待费是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大多数企业只要一看是餐饮费, 就马上界定为招待费, 只要是交通费、住宿费, 就一律界定为差旅费,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这说明了首先需要对业务招待费的概念进行界定。企业应本着“需要、合理、节约”的原则, 建立业务招待费的预算制度和财务审核制度。对于企业来讲, 如果想让业务招待费的列支额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并在税前扣除, 除了保证其真实性外, 企业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申报制度, 对真实性容易出问题的项目加强纳税检查。
3. 1 明确业务招待费的概念
3. 1. 1 明确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和对象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但这是在具体范围和对象上, 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税法都没有给出准确的界定, 给某些企业利用业务招待费满足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某些企业打着纳税筹划的幌子, 将实际的业务招待费支出隐藏于其他科目之中, 行偷逃税收之实。因此, 国家财政和税务机关应该以列举方式对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对象予以明确。
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在税务执法实践中, 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一般为四方面: ①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 ②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 ③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开支; ④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对象。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对象一般是指与企业存在业务关系的客户、供应商, 与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 不属于业务招待的对象, 不能列入业务招待费。
3. 1. 2 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用、职工福利费用、业务宣传费用的划分
( 1) 会议费用。企业所得税法要求企业必须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 不得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会议费。容易与业务招待费混同的主要是会议费中发生的餐费、旅游支出。会议费用是企业员工的公务支出, 与企业业务活动的开展没有直接关系, 不能列作招待费。会议费依据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证明材料作会议费处理。企业可以采用会议费支出包干的办法管理会议费支出, 例如可以将会议中的餐费和旅游支出转化为会议补助。但是, 补助费用不符合税法中的据实扣除原则, 一般得不到税法的承认。因为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议补助标准。税法并没有禁止列支会议中的餐费和旅游支出, 因此, 企业不管如何管理会议支出, 会议中的餐费和旅游支出是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据实列支的, 只要有合法的会议证明。
( 2) 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无论如何, 都是用于内部职工的, 包括个人福利和集体福利。区分职工福利与业务招待费的主要标准是其支出对象, 根据相关性原则, 凡是与内部职工个人相关的支出, 即使其中有餐饮发票, 也不能作业务招待费。有些企业业务招待费指标用不完, 就以购物券的形式作为福利发给员工, 然后列入业务招待费, 从而逃避个人所得税, 是一种非法避税行为。
( 3) 业务宣传费。业务宣传费是指企业为了向外界宣传企业的形象、产品标识而发生的支出, 其中也不乏礼品支出。区分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的关键是从功能上看是否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 如果有则属于业务宣传费, 否则则属于业务招待费。
3. 2 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措施
3. 2. 1 审批控制
由于业务招待费的性质很难界定清楚, 所以其在发生之前, 应由招待部门提出申请, 然后再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核批准, 方可执行。申请单包括: 招待时间、地点、招待对象、公司参陪人员、招待标准、实际发生额、招待原因、超标原因、备注、经办人、审批人。申请单的内容越具体, 越能够为会计人员区分清楚各种费用界限提供依据。
3. 2. 2 预算控制
由于业务招待费与企业业务活动不存在直接的数量关系, 因此, 企业应当将业务招待费纳入预算进行管理。预算编制部门根据公司来年的销售收入, 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及来年的工作任务, 在年初时与各部门沟通、协商后编制业务费预算下达。财务部门也应建立业务费的台账按月向各部门告知业务费的执行情况。另外, 企业还应当将业务招待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部门的绩效工资挂钩。
3. 2. 3 以真实为前提
业务招待费超支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 如何合理区分业务招待与个人消费, 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存在政策盲点。为此, 可以在业务招待费报账时加入一个特别凭证, 需业务接待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 以便于相关部门对业务招待支出的稽核工作, 防止个人消费支出进行业务招待费。
3. 2. 4 会计核算
业务招待费支出比较分散, 但是会计准则规定: 业务招待费一律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中。正确的会计处理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之下设置“业务招待费”二级会计科目, 不允许将其分散在“销售费用”和“在建工程”、“制造费用”及“存货”等科目之下。
3. 2. 5 信息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目前只需要披露业务招待费总额信息, 不利于对业务执行的监督。鉴于业务招待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笔者建议应当要求企业公开披露业务招待费明细信息, 把对业务招待费合理性的监督权交给社会公众。
3. 2. 6 分流控制
按照税法规定, 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销售 ( 营业) 收入的15%, 而且超支部分可以结转扣除。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活动的安排, 将业务招待费分流到业务宣传费中。例如, 企业可以将向客户赠送的外购礼品, 改为赠送自行生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 则这一行为对企业的产品起到了推广宣传作用, 因而可以将原来的业务招待费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参考文献
[1]于文勇.业务招待费的控制初探[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2 (6) .
[2]徐孟波.对业务招待费列支范围的思考[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1 (12) .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管理,规范报销流程,减少不合理支出,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使用范围
业务招待费:是指因业务需要发生的礼金,礼品及因业务需要赠送的烟,酒等。因工作关系招待有关人员就餐,娱乐费用;因公接待相关单位人员发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等;因招待领用的酒水,饮料等实物。
第三条 使用原则
业务招待费使用应坚持“限定额度、有效使用、符合规定、严格审核”的原则。第四条 管理规定
一、公司内部人员一律在员工食堂自费就餐;项目部和分公司回总部办事人员,住宿由行政部统一安排,在员工食堂免费就餐,不再发放每天25元的伙食补助,项目和驻外分公司人员不允许报销西安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出招待费用申请。
二、协作单位办理业务期间,原则上由对口部门申请,食堂工作餐接待;各部门因公确实需要在外安排招待时,需提出招待申请。
三、业务招待费报销遵循谁经手谁报销的原则;各分公司,项目部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经过生产部核准登记方可走报销程序;招待费单笔超过1000元的需报总经理申请。
四、坚决控制例行性接待,做到每笔业务招待费支出前报备申请;公司内部人员回公司本部,在正常时间内选择公共交通,减少公车资源浪费。
第五条审批权限及流程
提出招待申请(单笔低于1000部门负责人审批,高于1000元总经理审批,特殊情况总经理审批)
↓
招待费报销
财务部审核
(会计岗审核→财务负责人审核)
↓
↓
出纳付款
(金额低于1000元部分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后付款,高于1000元总经理审核后付款)
严禁将一次费用分批报销,金额大于1000元需刷卡消费,报销时黏贴刷卡小票。第七条 招待用酒标准 公司内部活动,招待→稻花香
重要客户
→西凤六年或华山论剑
尊贵客户
→茅台,五粮液等(需总经理审批)第八条 财务监控
一、财务部严格审查业务招待费发生的业务是否真实、票据是否合法、单据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完整。
二、财务部有权拒绝不符合业务招待标准、报销流程、审批权限的业务招待费的报销。
三、业务招待费报销遵循谁经手谁报销的原则,不得由他人代报业务招待费。
四、所有业务招待费开支必须在报销说明单上列明事由,招待对象。
五、公司发生的业务业务招待费用,如存在票据本身与业务实质不相符(即代票报销)的费用,需说明原因附后,总经理审核后方可报销。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各类业务接待行为,有效控制招待费用,根据《XXX省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XXX集团本部业务接待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要求公司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对外交往中应热情、周到、谦虚、礼貌。业务接待费的使用本着节约、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支,杜绝奢侈浪费行为。本办法中的接待费是指:接待活动中发生的餐费、住宿费、外事活动礼品费等费用。
二、管理职责
本办法由综合管理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三、管理内容
(一)接待 1.接待适用范围
(1)上级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到本公司检查、指导工作的必要接待。
(2)上级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委托本公司承办的各种会议所发生的必要接待。
(3)各协作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来访所必须的接待。
(5)单笔接待费用2000元~3000元/次,由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后报销。
(6)单笔接待费用超过 3000 元/次,应附接待菜品清单、人员名单,由部门负责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签字确认,经分管领导审核,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或总经理审批后报销。
(7)部门确须增加接待费用预算,须报请示由综合管理部提出意见后报总经理审批。
(三)费用控制与监督
1.综合管理部按季度对公司及各部门费用发生情况进行考核管理,并将执行情况进行通报。
2.财务部门严格审查业务招待费发生的业务票据的合法性。3.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不符合业务招待标准、报销流程、审批权限的业务招待费用。
(四)接待物品的管理
1.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接待用品集中统一采购,各管理部门根据接待工作需要领用,费用不进入各部门控制的业务招待费。
2公司综合管理部一次采购金额超过 2 万元的物资,需事前请示分管领导同意。
3.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接待物品验收、保管,并建立入库和出库台账。
4.领取接待物品必须按要求在领用单据上如实填写相关 内容。经部门负责人签名、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审核后方可领取。
5、XXX市相关部门如有业务招待费用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本规定如与其相冲突的,则以市相关部门管理办法为准。
四、罚则
凡未按本制度规定使用业务招待费用,综合管理部有权提交考核意见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
企业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2013年中国铁建在其2012年年报中披露了8.37亿元业务招待费后, “天价”招待费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也把属于央企的中国铁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网友强烈要求中国铁建详细公布其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的具体构成。当时, 中国铁建新闻处处长告诉记者, 他们将向国务院国资委及证监会提出申请, 如果获得同意的话, 中国铁建将公开8.37亿元招待费的具体构成。后来, 尽管国资委对中国铁建的8.37亿元招待费进行了核查并在国资委系统中通报了核查结果, 也处分了一部分涉事人员, 但最终还是没有公开招待费的具体构成, 中国铁建更是在2013年年报中“雪藏”了业务招待费而不再公开披露。
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后出现了大量的“躲猫猫”现象, 不少企业把部分业务招待费挪到其他会计科目中, 甚至像中国铁建那样索性选择不披露。那么, 国有上市公司到底要不要公开披露业务招待费?如何披露?
二、国有上市公司应当公开披露业务招待费信息
1. 国有企业公开业务招待费的必要性。
杨励、刘美珣 (2003) 认为,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所有制企业, 其所有者不同于非国有企业, 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特殊性即国家 (政府) 是国有企业的主要所有者和控制者, 包括政府凭借其所有权直接控制的企业、政府通过其国有企业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大部分股份的企业以及政府虽持有少量股份但能有效控制的企业。我国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 但实际上国有企业也是由国家来投资并行使出资人权利。
对于公共机构的含义以及国有企业是否构成公共机构等论点, 目前主要有两大观点:公共机构政府控制论和公共机构政府职能论。公共机构政府控制论认为, 公共机构是由政府控制的机构, 据此解释可推理出国有企业属于公共机构, 即国有企业公共机构论。公共机构政府职能论认为公共机构是被赋予政府职能并履行政府权限的机构, 由此则可推断出国有企业不属于公共机构的结论, 即国有企业非公共机构论。根据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特殊性,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属于公共机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汕头大学白巴根教授也认为, 国有企业属于公共机构范畴。因而, 国有企业必须公开支出信息 (商业秘密信息除外) , 不属于商业秘密的业务招待费理应公开披露。
2. 国有企业公开业务招待费的紧迫性。
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企业招待客户的餐饮费、住宿费及香烟、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客户旅游等发生的费用支出。在税务执法实践活动中, 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具体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宴请或工作餐的支出费用; (2)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外购礼品用于赠送或赠送纪念品的支出费用; (3)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招待外单位人员的旅游景点参观费、交通费及其他费用支出。但当前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来规定业务招待费的具体范围, 使得业务招待费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
企业发生业务招待费的目的是维护良好的外部公共关系, 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因而必要且合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无可厚非。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角度来看, 只要能增加股东价值的业务招待费支出都是必要的, 但业务招待费到底花多少才算合理, 这个标准很难界定 (马军生, 2013) 。因而, 业务招待费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其合理性难以界定。由于信息不对称, 现实中业务招待费的背后已经成为企业行贿、官员受贿的温床, 业务招待费的金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商业社会中拉关系的严重程度。为此, 只有增加业务招待费使用的透明度, 公开业务招待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使其接受公众的监督, 才能阻断企业和公权力利用业务招待费这一合法手段进行行贿受贿的肮脏交易, 也才能真正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信息披露现状
本文以归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对其2012年和2013年的业务招待费披露现状进行分析。
1. 业务招待费披露的总体情况。
2013年样本总量为247个, 其中金马集团因处于重组停牌当中至今未披露2013年年报, 天方药业因被中国医药吸收合并于2013年7月15日退市, 振华重工的年报附件找不到因而未有其年报附注信息, 故2013年有效样本为244个, 未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的样本76个, 披露了业务招待费金额的共168个。2012年样本总量为247个, 有效样本总量也为247个, 其中未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的样本58个, 披露了业务招待费金额的189个。
扣除2013年的3个无效样本, 则未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的样本2013年比2012年多17个, 占比为7.38%, 说明包括中国铁建等在内的部分上市公司受到2013年中国铁建“天价”业务招待费事件的影响而不再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
其实, 对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披露, 早在1995年监察部、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中就对其做出明确规定, 要求报告的内容包括业务招待费支出项目、金额、开支是否符合制度、使用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但当前样本公司中对业务招待费的披露与此规定相去甚远, 除了极少数样本公司 (估计占比在5%以内) 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了当期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外, 绝大多数公司仅限于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项下设置“业务招待费”或“交际费”明细项披露当期业务招待费金额, 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披露业务招待费支出项目、开支是否符合制度、使用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等详细信息。可见, 业务招待费信息的充分披露, 任重而道远!
2. 业务招待费披露的详细情况。
表1对样本公司是否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信息分行业进行了统计。
(1)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的披露比例较高, 2013年和2012年均达到66%以上, 即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披露了业务招待费金额。
(2) 采矿业、房地产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披露比例2013年和2012年均低于60%。显然, 垄断行业的披露比例较竞争性行业的低。
(3) 大型企业的披露意愿较中小型企业的低。如房地产业企业共9家, 其中4家较小的公司如中房地产等2013年和2012年都披露了业务招待费金额, 而4家较大的公司如万科A、保利地产等2013年与2012年均未披露;采矿业共12家, 其中7家2013年和2012年都披露了业务招待费, 而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等5家大型企业则2013年和2012年都没有披露;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共21家, 其中2013年披露的有12家、未披露的为9家, 2012年披露的有16家、未披露的为6家, 如长江电力和大唐发电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航空运输业中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两年均未披露。C3中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和中国铝业等大型企业两年均未披露业务招待费。
(4) 土木工程建筑业2013年的披露意愿显著下降。土木工程建筑业共10家公司, 其中2013年全部未披露, 2012年则有5家进行了披露。2012年披露而2013年未披露的5家为中国铁建、中国化学、葛洲坝、中国水电和中国交建, 2013年和2012年均未披露的5家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建筑、中铁二局和北方国际。显然, 业务招待费支出高昂的土木工程建筑业受2013年中国铁建的“天价”业务招待费事件的影响最大, 2013年全部选择了不披露。
注: (1) 此表数据来自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 (2) 此表仅对样本公司是否在报表附注中“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项下设置明细项披露业务招待费金额的情况进行统计, 未统计个别公司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了当期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的情况; (3) 目前还没有公司披露业务招待费的具体构成等详细信息。
四、如何规范国有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信息披露
1. 制定强制性的业务招待费披露规则。
制度的缺失是“天价”业务招待费频出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规定》 (2011年) 中指出, “企业负责人不得安排接待对象到高档的娱乐、休闲、健身、保健等经营场所活动。企业不得向所出资企业转嫁企业负责人业务招待费用, 不得报销企业负责人因私招待费用、个人消费费用”等。但关于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披露的规定, 仅在由监察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三部门于199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中有提及, 而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 对于业务招待费只有一些零星规定, 缺乏对业务招待费具体范围与信息披露的明确规定。
因此, 当务之急是要出台国家层面的关于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列支的具体范围与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范, 即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且要明确核算业务招待费的明细科目的名称统一定为“业务招待费”。
2. 披露业务招待费的详细情况。
(1) 在董事会报告中简要披露。在董事会报告“董事会关于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部分的“主营业务分析”的“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中, 如同“管理费用”一样单列“业务招待费”的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和变动比例, 且如果变动比例增加10%以上则要对此做出说明。 (2)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即在会计报表附注的“管理费用”项中设置“业务招待费”明细项披露业务招待费的本期发生额、上期发生额, 并在后面进一步披露大金额 (如超过500元或1 000元) 的业务招待费的具体构成及占比, 披露的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
本期业务招待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____, 本期业务招待费占营业利润的比例_____。
同时, 在现金流量表附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下披露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 从而可以让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本期应支付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的差额, 以便于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的期末余额进行对比, 发现公司有无乱记账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举例:
1、假设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80万元,20000×5‰=100,80×60%=48,100>48,则在税前扣除48万元。
2、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200万元:
20000×5‰=100,200×60%=120,100<120,则只能在税前扣除100万元。
总结:业务招待费年终会算税前扣除标准:
1、当年营业(销售)收入的0.5%&当年实际发生额的60%, 孰低
2、收入*0.5%<实际60%,则税前扣除:收入0.5%,年终会算需补缴税款额度为:实际发生额-收入0.5%
3、收入*0.5%>实际60%,则税前扣除:实际60%,年终会算需补缴税款额度为:实际发生额-实际60% 目的:
1.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通过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
2.最高扣除额限制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最佳方案:
企业如何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我们不妨设个方程式,设某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X,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Y,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Y,同时要满足≤5‰×X,由此可以推算出,在60%×Y=5‰×X这个点上,可以同时满足企业的要求。对上式变形后得出8.3‰×X=Y,即如果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的比例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
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1.税务执法实践中,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饮、香烟、水、食品、正常的娱乐活动等产生的费用支出。
2.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在业务招待费用核算中要按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如果不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不允许税前扣除。
会计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规定可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税法规定要按一定比例扣除,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即每年1-4月份的年终会算)。
2.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会计制度规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税法规定从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形成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
3.业务招待费的计税基数会计与税法不同,会计上允许扣除的基数是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视同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对纳税人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或从股份企业分回的股息等,不作为招待费税前扣除的基数。
企业如何正确列支业务招待费
问题:
1.“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一直把握不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相关费用,稍不注意就会记错科目。比如,公司举办会议时,经常租用当地的酒店或宾馆的多功能厅,并统一安排午餐或晚餐,这部分餐饮支出该记入什么费用科目?另外,新旧税法都没有明确业务招待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业务招待费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常性业务招待费支出,如招待客人的餐饮费、住宿费、接送交通费、香烟、水果、茶叶等;一是重要客户相关业务招待费,除前述支出外,还有礼品费、娱乐活动费、旅游费用等,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2.“在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情况。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那么,企业今后在列支业务招待费时,是否在满足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合理这三个标准后,对于某些特定凭证如发票的要求会放松一些?”
答案:
第一,合理利用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通过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额限制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那么,企业如何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我们不妨设个方程式,设某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X,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Y,按照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Y,同时要满足≤5‰×X,由此可以推算出,在60%×Y=5‰×X这个点上,可以同时满足企业的要求。对上式变形后得出8.3‰×X=Y,即如果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有了这个数据,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的比例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
第二,把握好业务招待费列支的真实性。
业务招待费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支出,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大,被称为“各国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作为企业来讲,如果想让业务招待费顺利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可并在税前扣除,必须首先保证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性,即要以充分、有效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两个问题:这部分支出是真实的支出,这部分支出是业务招待费支出。
第三,把握好业务招待费列支的合理性。
【业务招待费制度】推荐阅读: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办法10-19
日常招待管理制度10-23
公司招待用品管理制度06-03
申请招待费范文05-31
招待费管理办法06-15
招待费报销管理规定09-15
招待会答谢词11-05
招待会工作总结06-13
我来招待客人的作文范文07-27
在招待会上的致辞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