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天龙八部》读书心得

2025-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庸的《天龙八部》读书心得(精选6篇)

金庸的《天龙八部》读书心得 篇1

岂知朱颜终薄命

“这些刀头上拼命的勾当,我的确过得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挂,当真开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来瞧我不瞧?”

“我不是说放牧么?你驰马打猎,我便放牛放羊。”如此寻常百姓,平淡生活,也是奢望。谁让萧峰是个大英雄呢,这个英雄注定是个悲剧。纵深江湖,达济天下。真爱之下,竟错杀阿朱。从此萧峰再无二心,萧郎是畸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大悲大喜,转眼成空

虚竹一家,二十四年分离,相见不相识,日日思念挂怀。一日得见,父母天伦,虚竹还来不及享受,父母顷刻惨亡。二娘保全情郎,玄慈担当。方丈对二娘一句,痴人,我已双目含泪。而二娘从当年美貌端庄却痴痴狂狂做了第二大恶人,有夫不能认,其中之苦无人能知。可却对情郎说,我不苦我不苦,你有苦说不出才是真苦。我泪滂沱。当日铸成大错,情非得已,可如此命运,造物弄人。

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萧峰是大英雄,一生多舛。悲剧人生造就英雄本色,盖世武功,大仁大义。雁门关一役,堪破生死,舍身取义,荡气回肠。以己之死,成全百姓安康,侠之大也。金庸老先生,力道深厚,不甘如此,阿紫殉情,英雄美人,自古已然。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我问沙沙,天龙八部,女眷甚多,你最爱哪一个。王语嫣啊,神仙姐姐。我不甘,那康敏呢。他嘿然一笑,老了。是啊,世间男子只爱那温婉少女,谁会爱一个孀妇做梦中情人。可我还是黯然,硬是喜欢那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康敏。段正淳身边嫔妃三千,又有美女无数甘心为他销魂,为什么一日得空,还去看他的小康,这女子,断然不是一般。姿色超然,柔媚入骨。就算什么长老,什么德高望重,都在小康面前成了大色鬼。世间男人多滥情,我只知道,康敏却只在乎自己在乎的。况且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心思缜密,工于计量,不在男子之下。只是世间之人,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死也死了,我却最爱,咬那段郎的肉,也只有小康,让人拍手。哪怕她三十五六,也曾年少。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游坦之,铁头人,阿紫给他无数折磨冷眼,最后死也不欠他,挖掉眼珠还他。可这游坦之一直爱着阿紫,甚过自己的生命。其实我知道,看书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里有这样一个铁头人。你可以打他骂他轻蔑他疏远他不爱他,可是他还会爱着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即便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也不珍惜,并不是我们心狠,阿紫心狠吗,她的心都给了姐夫。即便你知道这样的人一直在,又能如何,你爱不上他。如此说来,这爱多诡异,多吊诡,让世间的痴男怨女即使做了冤魂野鬼也堪不破。

天龙八部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由段誉、乔峰、虚竹等豪杰闯荡江湖的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段誉来到山洞里见到一尊石像,石像下方写到:磕首千遍,供我驱策。而段誉就真的磕了一千个头,当他磕到一千个头时,那个给他磕头的蒲团,寸寸断裂,显现出里面的武功秘籍的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段誉待人真诚,有一颗诚实的心。

说道诚实,我就会想起我不久前做了一件不诚实的事。那一天晴空万里,阳光温暖的晒在地面上。我刚刚上完课,迈着轻快的脚步回了家。在公园门口,一个小妹妹拦住了我,说:“哥哥,我想请你帮个忙。我的十块钱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帮我找一下好吗?”我嘴上答应了,可心里却想:十块不见了,谁见了谁都会拣起来拿走,再说了,公园这么大,找不找得见还是个问题,我还是跑吧。所以,我草草找了找,就趁她不注意,溜了。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 篇3

《天龙八部》中有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段誉。在段誉年少时,他就饱读四书五经,甚至连一些让别人读不懂的佛经也烂熟于心。他的父亲段正淳会一阳指,而在大理国会一阳指的人也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种武功可称得上是绝技了。段誉却怎么也不肯学,生怕出手伤人。于是,段正淳与段誉发生了争执,段誉独身一人,离家出走了。先后遇见了许多有着高强武功的人,长时间的交往,段誉也误打误撞地学了许多武功。

我十分佩服段誉,他在学武功的过程中,吃尽了不少苦头。有些是皮肉伤,读文章让人都觉得疼,有些则是心灵上的刺激与打击,听了让人觉得心酸。这些困难,把段誉的意志磨炼的十分坚强。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 篇4

这一次,想多跨越几回,从《天龙》第二本后半部分写到第三本前半部分,包括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

因为重读时偶然发现,这段书中嵌着两个人物自己讲述的童年旧事,先是乔峰,后是康敏。

2

先说乔峰。

引几段他自己讲述的故事:

“从前,山里有一家穷人家,爹爹和妈妈只有一个孩子。那孩子长到七岁时,身子已很高大,能帮着爹爹上山砍柴了,有一天,爹爹生了病,他们家里很穷,请不起大夫,买不起药。可是爹爹的病一天天重起来,不吃药可不行,于是妈妈将家中仅有的六只母鸡、一篓鸡蛋,拿到镇上去卖。“母鸡和鸡蛋卖得了四钱银子,妈妈便去请大夫。可是那大夫说,山里路太远,不愿去看病,妈妈苦苦哀求他,那大夫总是摇头不允。妈妈跪下来求恳。那大夫说:‘到你山里穷人家去看病,没的惹了一身瘴气穷气。你四钱银子,又治得了什么病?’妈妈拉着他袍子的衣角,那大夫用力挣脱,不料妈妈拉得很紧,嗤的一声,袍子便撕破了一条长缝。那大夫大怒,将妈妈推倒在地下,又用力踢了她一脚,还拉住她要赔袍子,说这袍子是新缝的,值得二两银子。

“那孩子陪在妈妈身边,见妈妈给人欺侮,便冲上前去,向那大夫又打又咬。但他只是个孩子,有什么力气,给那大夫抓了起来,掼到了大门外。妈妈忙奔到门外去看那孩子。那大夫怕那女人再来纠缠,便将大门关上了。孩子额头撞在石块上,流了很多血。妈妈怕事,不敢再在大夫门前逗留,便一路哭泣,拉着孩子的手,回家去了。“那孩子经过一家铁店门前,见摊子上放着几把杀猪杀牛的尖刀。打铁师傅正在招呼客人买犁、锄头,忙得不可开交,那孩子便偷了一把尖刀,藏在身边,连妈妈也没瞧见。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说什么也睡不着,又听得妈妈轻轻哭泣,想是既忧心爹爹病重,又气恼日间受了那大夫的辱打。

孩子悄悄起身,从窗子里爬了出去,连夜赶到镇上,到了那大夫门外。那屋子前门后门都关得紧紧地,没法进去。孩子身子小,便从狗洞里钻进屋去,见一间房的窗纸上透出灯光,大夫还没睡,正在煎药。孩子推开了房门……”

……

“……那大夫听得开门的声音,头也没抬,问道:‘谁?’孩子一声不出,走近身去,拔出尖刀,一刀便戳了过去。他身子矮,这一刀戳在大夫的肚子上。那大夫只哼了几声,便倒下了。”

――引自第十八回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3

再看康敏。

引几段她给段正淳讲述的故事:

“我七岁那一年上,我爹爹说,到腊月里,把我家养的三头羊、十四只鸡拿到市集上去卖了过年,再剪块花布,回家来给我缝套新衣。我打从八月里爹爹说了这句话那时候起,就开始盼望了,我好好的喂鸡、放羊……”

“好容易盼到了腊月,我天天催爹爹去卖羊、卖鸡。爹爹总说:‘别这么心急,到年近岁晚,鸡羊卖得起价钱。’ 过得几天,下起大雪来,接连下了几日几晚。那一天傍晚,突然垮喇喇几声响,羊栏屋给大雪压垮啦。幸好羊儿没压死。爹将羊儿牵在一旁,说道这可得早些去将羊儿卖了。不料就是这天半夜里,忽然羊叫狼嗥,吵了起来。爹爹说:‘不好,有狼!’提了标枪出去赶狼。可是三头羊都给饿狼拖去啦,十几只鸡也给狼吃了大半。爹爹大叫大嚷,出去赶狼,想把羊儿夺回来。眼见他追入了山里,我着急得很,不知道爹爹能不能夺回羊儿。等了好久好久,才见爹爹一跛一拐的回来。他说在山崖上雪里滑了一交,摔伤了腿,标枪也摔到了崖底下,羊儿自然夺不回了。我好生失望,坐在雪地里放声大哭。我天天好好放羊,就是想穿花衣衫,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我又哭又叫,只嚷;‘爹,你去把羊儿夺回来,我要穿新衣,我要穿新衣!’”

“我爹爹说道:‘小妹,咱们赶明儿再养几头羊,到明年卖了,一定给你买花衣服。’ 我只是大哭不依。可是不依又有什么法子呢?不到半个月便过年了,隔壁江家姊姊穿了一件黄底红花的新棉袄,一条葱绿色黄花的裤子。我瞧得真是发了痴啦,气得不肯吃饭。爹爹不断哄我,我只不睬他。”

“……那天是年三十,到了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悄悄起来,摸到隔壁江伯伯家里。大人在守岁,还没睡,蜡烛点得明晃晃地,我见江家姊姊在炕上睡着了,她的新衣裤盖在身上,红艳艳的烛火照着,更加显得好看。我呆呆的瞧着,瞧了很久很久,我悄悄走进房去。将那套新衣新裤拿了起来。”

“我才不是偷新衣新裤呢!我拿起桌上针线篮里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条裤子剪成了一条条的,永远缝补不起来。我剪烂了这套新衣新裤之后,心中说不出的欢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还要痛快。”

――引自第二十四回 烛畔鬓云有旧盟

4

两人讲的都是自己七岁时的故事,而且都记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说明这两件事在他二人的心里的确是难以忘怀。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七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些他们从小的性格,再结合后来他们三十多岁时候的人生经历,又仿佛真的印证了这种从小时候就延续下来的性格特点。

出身贫困农家,父母没有武功也没有权势,七岁,虽已渐渐懂事,怎奈人小力弱,对人对事都缺少手段,能够想到的对待命运不公的办法,很单一。乔峰是偷刀杀人,康敏是剪人衣衫。乔峰杀人的缘由作者交代了,一方面是气愤母亲被大夫殴打,另一方面是父母误解他偷拿了看病钱去买刀做玩具,他受了冤枉。他说“他生平最受不得人冤枉”。我觉得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就是对大夫对他父亲的病不闻不问,还嫌弃、欺负他们母子产生了仇恨。乔峰年幼,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抱负,只知道去直接行动――杀人。康敏是个穷家女孩,她更加缺少手段,她自己也说“小时候使的是笨法子”,看到邻家姐姐有新衣,自己家里却因羊圈遭狼袭击、没钱给她换新衣,除了大哭和叫嚷,她还有什么办法?原来,自己获得不了好物事,把别人的破坏掉也可以得到满足,甚至是更大的`满足。

乍一对比,两人还真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家境贫穷,又突然遭逢困境,父母的困苦波及到自己,一个受人冤枉,一个美梦破碎。两人采取的也都是极端的破坏手段,直接针对的是“敌人”,就是要破坏“敌人”,而没有想到要利益自己,乔峰没有在杀人之后拿钱拿药,康敏没有去邻居家把新衣服偷回来自己穿。最后一条,两人在二十多年后回忆旧事,仍然没有觉得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见二人对于自己小时候的处事方式,是认同的,甚且是一以贯之的。

不过,不同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乔峰杀人,针对的是确实恶意伤他的人,康敏剪人衣衫,针对的却并非与她有仇之人。论产生的破坏性,自然是人命关天,而且大夫之死还连累一大家子人的官司并最终家门败落,乔峰这仇报的真是牵扯甚大,“防卫过当”,连阿朱都不禁说出“这样凶狠的孩子,倒像是契丹的恶人”;康敏呢,剪坏邻居的新衣服,虽然可恶可憎,却也难把这罪过牵扯到多么大奸大恶。

5

那么,再把时间拉远点,看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乔峰得玄苦大师亲授武功,又得丐帮汪帮主提携锻炼,一路披荆斩棘,却又大致风平浪静地走了过来,学成一身绝世武艺、继任帮主之后,行走江湖惩恶扬善,又能立身持正,直到契丹人身份被揭出之前,可能都没有再遭遇太多小时候那样的屈辱不甘。但随后的疾风骤雨,痛失父母和恩师,遭遇千古奇冤,追寻不到真相,更在这过程中,连刚刚得到的爱人阿朱也被他一掌击毙――这一连串的生死重击,让乔峰一下又回到了七岁那个孤立无援、咬牙切齿的暗夜。他最受不得冤枉,但偏偏要被人冤枉,先是被人冤枉为契丹人,冤枉他为掩盖真相杀害副帮主马大元,然后被冤枉弑父弑母弑师,再被冤枉杀害其余的雁门关事件知情人灭口,最后,阿朱也是乔峰自己失手打死的,这笔账又成了他头上挥之不去的冤案。乔峰是个粗豪汉子,流血出力不怕,脑筋也不傻,甚至还很机智,三槐公夫妇对他慈爱有加,少林寺高僧对他谆谆教诲,丐帮上下也都和他相亲相敬,可以说,他从小到大并不缺少爱,所以随着年龄增长,他小时候的那种戾气逐渐消减了,他学会了以德服人,发自内心地匡扶正义,严以律己,做群豪的表率。受到天大的冤屈后,他没有去乱杀一人,而是要求得真相,只是在聚贤庄“英雄大会”,众人不义在先、群殴在后,他被逼无奈,终于才开杀戒,而到后来,他甚至为救阿朱,甘愿舍命同死。读到此处,确实感受到乔峰偶尔闪现的佛性。我想这与他多年领受的教育是有关系的,玄苦大师是真正的得道高僧,整部《天龙》应该鲜有人能超越。乔峰从小不会转弯抹角,不会动那些歪邪心思,加上后来接触的人与事,使他长到三十一岁,本质也没有什么改变。对于不明白的事情,他力求直接地去查明真相,可世易时移,当得知他是千夫所指的契丹杂血之后,这个社会却变了,所有人都不容许他去直接追问,这个社会在掩盖真相,也同时向他揭露出他这么多年来没有看明白的世道和人心。直接的回击,直接的追索,得到的,不是死亡,就是骗局,最终,全都是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再看康敏。七岁时的花衣衫没穿成,十七岁时认识了段正淳,这真是“一见段郎误终身”,她意图和段正淳做长久夫妻,原本没错,可偏生碰上的这人是大理段二,此人年轻时到处留情、与谁都情真意切,但终究没能把任何一位情人明媒正娶回家,可恨耽误了不少女子的婚姻乃至一生。康敏无奈,嫁给了丐帮副帮主马大元,心心念念想当个正帮主夫人,可马大元并非雄心勃勃之人,只踏踏实实一心辅助乔峰、处理帮中事务,康敏对他很不满,后来她设计害死马大元、阴谋揭露之后还大骂“我就是看不惯你这副脓包样子!半点大事也担当不起的胆小鬼!”康敏心气甚高,对自己的相貌自负,对地位也看得重,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得到所有人认可甚至膜拜。与段正淳的一段失败的感情,或许更多地激起了她的一种恨意,求而不得的痛苦,伴随了她短暂的一生,尤其是在结识乔峰却勾引不得之后,更加体现出这种不甘。小时候那种毁人好物的心性,或许大部分是物质匮乏导致,但随着年岁增长,经历渐多,反反复复因求不得而着恼,更使她逐渐认可、并放大了她这种脾性,甚至早已总结出了这个性格特点,她对段正淳说,“段郎,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故事?我要叫你明白我的脾气,从小就是这样,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运气好得到了,那么我说什么也得毁了这件物事。”可见,这是她从小到大、经历如此多的世事之后,逐渐确立起来的性格。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马夫人恶狠狠的道:“你难道没生眼珠子么?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的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的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你是丐帮的大头脑,天下闻名的英雄好汉。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的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引自第二十四回 烛畔鬓云有旧盟

年少时无论看电视剧还是读书,都那么地讨厌康敏。她私通、拉拢多名丐帮长老,谋杀自己的丈夫,陷害乔峰,到最后死在手段更毒辣的阿紫手上,看到这里的时候竟然很是快意。现在再看,却也觉得康敏的一生也是一场悲剧,她家境贫寒,女孩儿没能富养,本就先天不足。青春年少时遇人不淑,难托终身。后来好不容易嫁入叫花子堆里,有了副帮主夫人的身份,也衣食无忧了,但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精神世界,这个圈子都满足不了她的高要求。按照她的做法,得不到的,就去毁灭,所以,悲剧就此发生了。但,终究,还是不能容忍她对乔峰的恶毒,不能原谅她看似精明实则鱼死网破的报复手段。

康敏是个悲剧,但我也无法同情她。没办法,这是真心话。

6

《天龙八部》心得体会400字 篇5

这就说到情节和内容上来了。这种武侠小说本身就是以情节见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的武功以及帮派、国家、个人之间的仇恨,因此在我真正接触武侠小说之前,想到武侠小说,便是“秘籍”、报仇之类的了。

再说这《天龙八部》的情节,以读者的观点来看当然是引人入胜,环环相扣,欲罢不能,但它真正的妙处,在我看来,是在于通过人物心理的描写精确刻划出了人物的个性,同时给人物以特定的背景来推测出人物的动作,于是整个故事便十分和谐。

当然,这部书并不是无懈可击,它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的表达上,不具备大师级的水准,所以,也难以令读者对文章有太多对于精神上的回味,同时本书的主旨也只是中华各族统一和谐,影射人性中卑劣的品质,只是这些方面并不是作者留意的,故表达的不够充分。

金庸逝世一周年心得体会随笔精选 篇6

今天,金大侠逝世一周年。其影响了几代人的皇皇巨著,在未来必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像金庸一样在华人圈子内产生如此大的当量,上至社会名流,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不对金庸小说推崇备至、击节叫好。

上世纪80年代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大陆“解禁”,一纸风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里,《红楼梦》哀婉凄绝,《三国演义》奇谋叠出,《水浒传》豪气干云,《西游记》舍生取义。而金庸的十几部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成为经典,每一部都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最脍炙人口的几部小说,在长篇小说领域被奉为圭皋。

而金庸的影响力,又何止在文学方面?如同蜘蛛侠、钢铁侠之于美国人一样,金庸的小说就是华人文化圈的超级大IP,带动了影视、歌曲、游戏等多个领域的繁荣兴盛。

金庸的小说创造了影视剧中的初代偶像。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射雕英雄传》,在大陆、香港、台湾等地都带来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尤其是在彼时娱乐业不发达的情况下,黄日华版的郭靖、翁美玲版的黄蓉,更是成了万千少年的偶像。那个时候的学生,有谁没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贴过那些剧照的贴纸呢?

随着《射雕英雄传》的大获成功,更多经典的金庸剧被创造出来。而古天乐、李若彤等一大批港台演员,至今被奉为剧迷们的心头好。

金庸的小说一再被改编,就是因为其故事讲得好,而主人公的形象更是在长篇巨著中被摹画得栩栩如生,几乎要从书页中飞跃而出。在中国导演普遍被诟病不会讲故事的情况下,直接改编金庸的小说自然成了影视界的“保命秘籍”。

随着影视剧一起诞生的,还有剧中的主题曲。龚先生记得,在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午后,一个男生在宿舍用收录机放着《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随着高亢激昂的音乐响起,奔腾的马蹄声犹如撞击在心间,罗文的男中音和甄妮的女高音,瞬间点燃了一个宿舍楼的激情——“嚯!”“哈!”几乎一整栋楼的男生都在随着音乐嘶吼。那样美好的午后,那样昂扬的青春,都在音乐声中肆意挥洒在了大学校园里——而这一切,都拜金庸的小说所赐。

不管是影视、歌曲,还是游戏,带上“金庸”两个字就能火,这最终都要归结到金庸小说的超级魔力中来。

金庸的小说,不激烈、不过火,主人公身上从来都附着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侠义、坚贞、善良等美好品质。而在武侠之外,金庸小说更是将爱情刻画得荡气回肠、令人神往。郭靖和黄蓉、杨过和小龙女、令狐冲和任盈盈,无不是经历千般险阻,最终得以结成神仙眷侣。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人压力山大的当下,金庸的小说不啻是提供了一个快意恩仇的精神高地——在那里,“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儿女江湖老”,哪还管得三五斗米的烦人琐事?

上一篇:蜗牛初二作文550字下一篇:高中理科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