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推荐12篇)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1

本人适应能力强,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能吃苦耐劳。属学习,实干型的职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善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有较强的精力投入工作。富有工作激情,乐业敬业。有良好的交际技能、沟通交流谈判技巧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热情、性格活泼开朗的我,心理素质好,对待生活、工作乐观向上、为人真诚、坦率,善于人际关系,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干扰。

谦虚谨慎、做事有耐心、踏实稳重、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活泼开朗,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独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能力强且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新事物;“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2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方式片面而单一

小学语文的教师本质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 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 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拥有基本的交际能力, 等等。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荼毒, 其教学核心仅仅放在了“句读”的学问上, 人文关怀严重匮乏, 这就造成学习评价立场偏颇, 形式单一。 诸如在讲解古诗词如《鸟鸣涧》 (北师版小学语文七册) 时, 部分教师把课文的背诵视作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课堂中还时常抽同学进行背诵, 如果背诵不全抑或不够流畅就全盘否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学习评价不仅片面否定个体差异问题, 而且是剥离人文关怀的应试化评价。 这样的评价忽略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理解“月出惊山鸟”的动态美或许比生硬背诵更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不遗余力的背诵效果不一定比理解后循序渐进的记忆效果好。 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 也需要注重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二) 学习评价缺乏自省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 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影响的, 撇开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缺乏科学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首先应该对教学效果做客观评判。正所谓师者有传道解惑之责, 道传得不够精准科学, 那么学生自然只能学到模棱两可的知识, 传道的态度散漫就没有资格苛责学生怠慢学习。因此, 正确的、合理的学习评价必须是基于客观的教学评价之上的, 如果教师尽职尽责地做好了教学工作, 就能够在学生身上找缺点。例如在讲解《田忌赛马》一课时, 教师如果仅仅注重字词的教学和文章精句的分析, 就不能责备学生思绪飘飞不知所云。 因为此类型的课文本身是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 如果教师只注重表面不深入开发其趣味性的话, 难免将文章分崩离从而丧失其教学价值, 同时使教学缺乏乐趣, 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此时科学的学习评价就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三) 鼓励与批评尺度拿捏不准

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 自然会涉及鼓励跟批评的问题。但是鼓励和批评本质上都存在双面性, 过度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骄傲自矜, 而逃过严厉的批评也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个问题正是目前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能准确把握好鼓励与批评的度, 使得评价效果适得其反。 譬如在课堂提问环节, 教师普遍会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 但显然这样的对比是不对称的,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讲学习能力都较强, 因此对老师的问题通常可以轻松回答, 但是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自然学习吃力, 那么回答问题必然也会存在纰漏, 教师将二者进行不对称比较得出的学习评价, 就是将好的放在放大镜下却将差点放在缩小镜下对比, 这样的学习评价显然不合理。

二、小学语文学习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从学习态度入手

学习态度是学习评价的核心内容, 因为这是在正确认识个体差异下客观的评价标准。 在学习中, 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总结归纳知识;而消极的学习态度, 则使得学生学习漫不经心, 学习效率低下。 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 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 以古诗词学习为例, 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的记忆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记忆力不佳的学生虽然态度极其端正, 一丝不苟地记忆, 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并鼓励其坚持学习。 再如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及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 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的文章会提出不同见解, 诸如《游园不值》一文时, 由于题目的诱导部分学生认为作者表达的思想是拜谒好友叩门不开后赏花的失落, 而细心的学生结合资料便获悉诗人真实的情感, 那么在学习评价时, 我们既要肯定前者勇于探索的精神, 更应该赞扬后者务实求真的品格。 总的来讲, 小学语文评价中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是关键所在。

(二) 评价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甚至可以说, 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方法正确性的外显。 因此, 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 自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譬如在背诵文章方面, 有的同学喜欢用死记硬背的笨办法, 而有的同学则是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从理论层面讲后者肯定是较为高效的, 但从习惯层面讲两个学习方法究竟孰好孰坏, 我们绝不能盖棺定论。 因此, 在学习评价中, 对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 但是也不能强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惯性, 这样或许会适得其反。

(三) 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 因此在学习评价中, 对学习效果的评判, 必须结合教学效果而言。 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不存在关键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粗略判断, 在教学环节中一定出现了问题。 从本质上讲, 学习效果的评价从某种角度讲是通过信息反馈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机制, 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全面评估, 从而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 目前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评价方式单一、鼓励批评过度、教师缺乏自省等。 为了改变现状, 教师应该克服以上问题, 从学习态度入手, 正确审视学生学习方法, 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燕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

如何看待历史中对帝王的评价 篇3

关键词:历史;帝王;评价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081-01

1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

有的学者说,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双声话语”,既要历史的真,又要艺术的美。这样说自然是对的,但还不够。实际上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三声话语”,除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之外,还必须有作家或编导的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应如胡风所说的“主观战斗精神”。我还认为这第三种声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剧本的内在的灵魂。诚然,我们看重历史的真(可信),艺术的美(好看),但是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如何才能达到呢?这就有赖于作家的自身思想情感介入与参与。历史的真,不是现成的东西,尽管有各种历史著作作为依据,但那是后代的历史学家追忆的东西,其中的偏见几乎到处可见,有意的增添,刻意地忽略,甚至故意的歪曲,都是可能的。所以有的学者把原本原貌历史的叫做“历史1”,而把历史著作中所展现的历史叫做“历史2”。作家不可能面对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历史1”。在我看来,就是大家一致称赞的司马迁的《史记》,其中也有不少的虚构和假定,美化和丑化,选择与摈弃,增添和忽略,隐藏与突显,否则那些人物对话他是从何得来的?难道司马迁真的听到了几百年前他笔下人物的对谈了吗?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尽可能(我只说尽可能)接近历史的本真原貌呢?这就要靠作家主观思想情感的介入与参与,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做人物之所做,选择那些应该选择的,摈弃那些应该摒弃的,补充那些必须补充的,删改那些必须删改的……,这样,也许更能接近历史本真。艺术的美更要作家主观思想感情雨露的浇灌,如果没有作家思想感情雨露的浇灌,如实地描写,或巧妙地描写,不论描写手法如何创新,都不可能把读者需要的艺术美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力量重于历史的真与艺术美的力量,它不能不是历史文学中的另一重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在写古代帝王生活的时候,也要有主体意识的介入,即对帝王及其生活进行评价。把某帝王的所谓千秋功罪做平列式的罗列,堆砌各种资料,拼凑各种细节,虚构具体的场景,东拉西扯,万般铺陈,这都是无济于事的,或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主体意识的灌注,给帝王一个中肯的评价。把某帝王的真实还给历史。这种经过作家主体意识参入的历史,我们似乎可以叫作“历史3”。帝王的真实不在“历史1”,因为这样的历史本真无从追寻;也不在“历史2”,这仅是历史家的历史。唯有具有作家主体意识参予的“历史3”,才是历史文学所需要的历史真实。

2帝王形象需要“最现代的思想”的评价

马克思1859年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谈到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弗朗茨•冯•济金根》创作的得失。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对于济金根贵族们隐藏着的旧的帝国和强权的梦想,描写得太多,“占去了全部注意力”,而“农民和城市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背景。这样,你就能够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马克思这段话对我们是有启发的。特别他要求历史剧“用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尤其精辟。如何来理解历史剧表现“最现代的思想”呢?是不是像正在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那样,汉代的人们说着现代的白话,加上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类清代才有的警句,就表现出“最现代的思想”呢?当然不是。让古人嘴里充满了如今才流行的话语,这是作家或编导无能的表现。让古人做现代的事情,讲现代的革命道理,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向现代人说教,把一切现代的都强加到古人身上,这是反历史主义。马克思要历史剧表现“最现代的思想”,绝不是指这些反历史主义的种种做法。

马克思的意思显然是作为现代的剧作者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这个“最现代的思想”去掌握和选择历史资料、去分析历史事实、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最终让人对于今天的社会有所“感悟”和联想。例如在拉萨尔的《济金根》的剧本中,马克思认为:以“最现代的思想”,分析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力量,不应该把全部的兴趣放在济金根们这些贵族的身上,“农民和城市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背景”,特别要有农民的参与,这才更具有历史真实。

How to View the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mperor

Luo Dan

Abstract: Evaluation of the emperor should have three main points: We need to quit this kind of view that these emperors are born as and history will not be able to move forward without them; Our authors should place the emperor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ee if he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trend, or goes against the historical trend; What we really want is to write their ideology and psychological complexity. 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 need to write their paradoxical tragedy.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4

英语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之洲,是一种很重要的交称江具。我国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教育部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的综合能力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把书上的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兴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可供学生“浸泡”的英语环境,使之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育运用之中,即锄的有幼耘达到这个水平;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评价形式,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自我,改善自我,并勇于超越自我,通过这些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英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从少年儿童自身的探至愿望出发,为他们营造一种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氛围,实现“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语言,并从中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愿望和自信心。

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在日常的课堂教授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内容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前者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学习阅读的内容掌握语言;而后者强调的是通过运用语言交际所完成的学习任务。

在内容型教学中,学生的各项语言运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而且,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这种教授的方式都能适用;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把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话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且与基础的社交语用技能相联系;而对于学习程度相对高一些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材料往往具有叙事性或描述性强的特点。内容型教学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渴望,不是纯粹地从学习某个语言点出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某件事物或事件有了或多或少地了解,这让学生感到开心快乐,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记单词、背短语总是记得快但忘得更快。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稍加指导,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来看部分,即把单词或短语放进句子甚至是文章中去理解和消化,而不是孤立地记忆没有生命力的个体。这样,不仅记得牢固,而且也学得轻松。同样都是记忆,但是效果却大相径庭。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设计或创造一种与实际社会活动相仿的语言学习任务。通过各种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中实现了真实化、生活化,学生的语感也进一步形成了。

例如,在6B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布置这样一个活动化作业:给在国外的笔友回一封信。学生开始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去图书馆、书店查阅有关英文写作的参考书,或上网查询,也可以问别人。在下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小组讨论,话题为“怎样向笔友做自我介绍和书信的地址格式和写法”。小组活动后,老师抽查几个组做全班展示,然后对与此练习相关的语言点和难点进行归纳解释。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在其中得以展现,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形成了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够在同一时间最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总之,无论是基于内容型教学还是任务型教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不足之处:

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我班学生对一篇英语小短文却读不懂,应该是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了解和观察,发现目前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生没有阅读匀惯。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听和说,不注意看文字。有很多学生可以熟练的“读”或背课文和对话,但如果从文中拿出一个单词让学生认读,学生却不认识。这说明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的看单词,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2、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即使是符合拼读规律的单词,有一大部分学生也不敢自己尝试按照拼读规律读出单词,而是等着老师教。

3、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时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遇到生词就产生放弃的心理,不肯根据上下文尝试着猜测词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4、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进一步反映出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由于学生对词汇与句子结构熟悉程度较差,使大脑注意力较长时间停留在理解的过程中,迟迟无法获取句子语义,以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由于学生不能够熟练的进行句型转换,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常常不能够得心应手。

存在的困惑或困难:

1、小学生的词汇量少。

2、很多学生不愿或不敢开口说英语。

3、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

简历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篇5

简历是能否得到面试的关键。简历的写法有多种,在此不想赘述。只是提醒新移民朋友不要去抄一些所谓标准简历上的段落或句子(都成标准了,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早就烦了)。最好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对IT人士来说,一般要写上SKILLS一节,这一节用词一定要精确,精通什么(pROFICIENT),熟悉什么(FAMILIAR),要分开,不要混为一潭。

目前不少公司都有专门的数据库用于管理简历,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查询,查询最多的恐怕就是一些专用术语了,所以在写简历时,应写上通用的缩写和术语。譬如,在通信行业,GSM,GpRS,CDMA是要懂的;在通讯行业,X.25,TCp/Ip等是少不了的;在嵌入式系统领域,VxWorks等RTOS是要了解的。一旦查询到你简历上的这些缩写和术语,你的简历就会被选中,或许就是一次面试机会。针对不同的职位,一定要对简历做适当的调整,这是一种重点和非重点的调整。譬如,你申请开发工程师,简历上应侧重于你的开发经历;如果申请测试工程师,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测试工作经验上。另外,针对申请的职位所在的领域(DOMAIN)要对简历做适当的调整。例如,你过去开发的项目跨越两个领域:通信和嵌入式系统,那么,当你申请的职位是在通信领域,就应该在简历中介绍这个项目时,浓墨重彩通信的部分;对嵌入式系统部分只做总结性的描述;反之依然。

来源:chan-yond.com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6

摘要: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赏识性评价,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赏识性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赏识性评价理念;

2、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

3、赏识性评价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赏识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赏识性评价

认识理念

使用

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人生观、世界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一句话、一件事,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评价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赏识性评价把握不准,有过于注重表面化的赏识表扬之嫌。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赏识性评价的理念,遵循赏识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

一、正确认识赏识性评价理念

笔者认为,所谓赏识性评价是指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实施的一种评价行为。它是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激活学生内心需求的一种评价方法。只有教师的赏识性评价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产生教师预期的结果,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向上动力,才能使学生产生的自信、自强的信念不断的保持下去。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性评价中的成功评价与不足评价的辨证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赏识性评价中既有对学生成功之处的肯定,又有对学生不足之处的引导。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指出引导不足,揭示不足成因,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二者都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表扬肯定,而忽视对学生必要的指出不足,和加以引导。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成功的同时,引领学生在不足中找原因,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亮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与不足矫正之后的快乐与享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赏识性评价中的成功评价与不足评价的辨证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赏识性评价。

二、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

在充分认识赏识性评价的基础上,在正确赏识性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1、掌握学生是正确实施赏识性评价的基础 要想正确实施赏识性评价,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做什么。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学恰当的评价,才能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预期效果。

2、恰当的切入点是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赏识性评价最忌讳切入点盲目,目标性不强。要想抓准评价的切入点,教师必须倾听学生的回答,认真观察学生的形体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和形体语言迅速做出分析,把握要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学生以恰当的赏识性评价。所谓恰当的赏识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互动中明白受到赏识的确切原因,让学生心领神会,体会成功和纠误后的快感,进而产生自信自强的信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不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律做出简单的、表面化的肯定性评价,如:“很好”、“非常好”、“正确”、“非常正确”、“good”等等,结果学生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所谓赏识性评价也就落不到实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效果甚微,或说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必须抓住切入点,给予学生公正、客观、激励的评价,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

3、明确的目标是正确使用赏识性评价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必须做到目标明确,没有明确目标的评价,是效果甚微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教师的评价活动必须明白,教师的评价强化学生的那些做法,想法,肯定了学生的那些行为。弱化了学生那些行为、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那些良好的习惯等等。

三、赏识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7

一、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兴趣

兴趣, 是人们对某种活动、技能、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习得的心理倾向。它会推动我们追求某种目标, 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一个成功的教师, 在教学中会利用交流式的课堂评价优势, 帮助学生培养提高学习兴趣的情感倾向。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抓住点滴的闪光之处, 给予肯定,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赏识每一位学生, 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 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努力生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 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没关系, 至少你思考了, 你参与了, 很棒!”“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 什么事都难不倒你!”等等。用这样的激励声、赞誉声, 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在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环境中成长。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 或拍拍学生的肩, 摸摸学生的头, 这些小小的动作, 在成年人看来, 可能会觉得很庸俗, 可学生会感到无比温暖和欣慰, 他会领悟到老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 感受到老师与他心灵的交流, 传达了一份关爱和鼓励。这种润物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 这种激励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三、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的发展方向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 只是因学生的个性差异, 显示出来的智慧方面不一样而已。”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时常会显露出来。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 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 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兴趣、爱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继而适时地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对存在不足的学生, 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实施纵向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通过激励性评价对其进行鼓舞, 让学生产生“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内部归因。这种评价效能的优势是其他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 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征做到了如指掌, 心中有数, 适时、适度、适人地对他们的特长、爱好以及不足用激励性评价进行鼓励, 促进其个性的张扬和全面发展, 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促进学生形成技能与方法

按照评价的功能区分, 课堂评价可分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的评价, 往往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的评价。在教学情境中, 通过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以及分析学生如何回答, 可以考查学生的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例如:师生在共同探究问题时, 当学生思维放开, 积极探索, 努力寻求用更合适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时, 我们就要及时点拨, 并进行归纳总结, 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学生就会掌握新的技能。

五、促进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的发挥, 将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持续发展,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 参与实践机会不断增多, 不论是书本上的还是书本以外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不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产生的爆发力, 都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评价, 可以实现由促进学生的学习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飞跃, 可以实现学生从在学业上的成功发展到最终走向社会的成功, 这个过程也是体现发展性评价的自身价值的过程。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8

一、坚持新的评价原则

1.尊重评价主体

对数学学科来说,要注意强调个性的理解。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我们不要也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该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数学教学的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培养了学生自信的个性品质。

2.鼓励评价主体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目光,从各个方面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够缩短师生间的差距。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进行这样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好,把掌声送给他(她)!”“你真会动脑筋,想得真多!”“你听得真仔细,我们向你学习。”“你知道的真多,平时一定喜欢看书吧。”“你的回答真棒!”……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宽容评价主体

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要使学生发展,首先要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了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行动上、胆量上、语言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该细心呵护他们幼小、脆弱的心。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了,我就对他说:“如果你能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一定会给你发一朵小红花。”有的学生发言的声音小了,我就对他说:“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全班小朋友就都能听见了,相信你肯定能行!再说一遍?”有的学生由于胆小或激动,老师一叫他,他竟把要说的话忘了,我就对他说:“别慌,等会儿想好了再说,好吗?”……在小班教学中,由于人数较少,因此教师更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多鼓励那些胆小的,成绩跟不上的,让他们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4. 对评价主体要动情

现在,特别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许多都成了打拍子、喊口号,哪个学生说的好了,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喊:“棒!棒!你真棒!”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当一个学生发言特别精彩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把掌声送给他,并和他握握手;当一个平时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积极发言时,我会欣喜地对他说:“今天,你真棒!你看听的多认真啊!”他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这激动来源于老师动情的评价。

二、 对具体评价方式的思考

1. 可以利用教室空间对小组进行评价

我认为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对小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它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小组的评价,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在我们班的教室墙壁上就贴了对各个小组评价的情况:有小组合作、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几个方面,每节课都对合作好的、纪律好的、发言好的小组及时给予评价,贴五角星或小花、小苹果,让孩子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些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评价方式,学生肯定十分喜欢。

2.可以让学生对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利于他们养成倾听的好习惯,通过评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想不到的观点,学习自己不会的东西。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被评价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探究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中,我经常会这样引导学生评价:“你同意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更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在评价的同时共同进步!

3. 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家长来评价学生,无疑也扩大了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班建立家校联系本,让家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每周同老师书面联系一次。经过持续不断的评价、反馈、提高,使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

4.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要相结合

我认为可以把兴师动众的期末考试改为“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让部分项目在舒缓的气氛中结合日常教学进行。如:口算、操作等,由学生、家长、老师各自写一句激励性的评语。如:平时做完口算综合练习,可以写上:你算得太好了!恭喜你得到了一个红苹果!这样做,就能全面辩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有一个评价,期末的评价对学生形成日后的自信、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热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评价不当,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为了使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我认为可以把期末评价改为等级加评语的形式,评价结果由本人、同伴、老师共同参与,从笔试、口算、操作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等级制,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对学生的评语设计“老师对我说”这样的栏目,由老师采用有针对性的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语要有生命的活力,富有人情味,尽量减轻学生对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在实施主体评价中,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及同学的优点,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就可以肯定,同时允许自己有再次争取是机会。对考试效果不满意的学生,按自愿的原则允许重测,并按最佳成绩记录,这样就能较好地引入平等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个人简历显自己的价值 篇9

个人简历显自己的价值

一份个人简历最重要的是能顺利通过筛选,简历通过才会有面试的机会,进而才能求职成功。怎样编写个人简历才能顺利通过?可从HR入手,了解HR的特点以及筛选简历的习惯,根据其特点来制定对方喜欢的个人简历,即可提高简历通过了率。 首先,要知道HR在筛选个人简历的时候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很多HR们都有非常丰富的招聘经验,并不是说你在个人简历上写什么对方就信什么。他们能很容易的看穿简历上的谎言,因此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写虚假的内容,简历要保持真实性才能让对方信服。 第二,要知道HR们都非常忙,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并不只是负责人事招聘,还负责员工的一些绩效考核,在企业招聘期间他们会更忙。因此,如果是HR来招聘,那么筛选简历基本上都是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平均一份简历的.时间只有15s左右,那么求职者所写的个人简历一要简单化,二要点突出化,最好能多利用关键词。 第三,HR筛选简历会进行对比,很多时候一个岗位会有很多求职者来应聘,有众多人供选择,HR必然会就各个求职者进行对比的选择,在比较下选择最优的一个。那么,求职者所编写的个人简历要能脱颖而出才能提高简历的通过率,简历不仅要具有求职优势,还要让简历有自己的特点。 最后,求职者还要清楚的知道一点,在当下社会上求职是招聘公司占主导地位,对方并不一定非你不可,因此,求职者所写的个人简历必须要能打动对方愿意录取你。可以在个人简历上凸显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有利的一面。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10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喜欢采用同伴评价这种方式,但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却又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认为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一下,议一下就算是进行过同伴评价了,蜻蜓点水式的肤浅,使得同伴评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信息技术的课时为每周一节课,时量为40分钟,一堂课基本只能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加之学生人数多,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展开团队活动,同伴评价的步骤往往被简化乃至省略。其二:虽然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仍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还是扮演被动服从的接受知识的角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这导致同伴评价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其三:在同伴评价中,学生容易出现保守或不合作的态度,或者只对同伴给出一些模糊或空泛的评价。学生之间对各自能力的不信任,也会导致评价多限于表层,影响到学生参与同伴评价的积极性。

同伴评价是指在评价时利用同伴的力量,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互助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精神,通过观察、模仿、评价同学的作品,实现学习目的的一种评价方式。在同伴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并希望以此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同伴评价过程中,被评价的对象要静心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管对同伴评价的内容是否认同,都不得在次此阶段发表言论,以便评价者能畅所欲言、大胆评价。学生 倾听他人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如果评价意见是表示赞扬的,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而批评性的意见则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类似情境中加以改进。对不能认同的批评性意见,静心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格、心理耐挫力、人际合作意见和能力的一种训练。

同伴评价的实施步骤:

1、指定评价标准:

在进行同伴评价前,教师和学生应首先共同商议并制定出一份评价细则,细则标准越充分越好。目的是使师生之间的评价标准达成一致。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细则来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和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规范学生的评价标准,使他们的评价更加客观和有效。

2、展开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小组集体同伴评价,也可以是个体同伴评价,将被评的学生作品展示给评价者,要求他们按照既定的评价标准采用某种评价方式对学习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可使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利用细则深切体会教学活动的意义。

3、反馈评价结果,修改作品:

浅谈美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篇11

关键词:美术课程;评价;作业;活动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这对教师来说不需花费什么,但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作业、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还要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积极的评价将会影响学生终身,使他们奋进。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在原有水平之上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我们在评价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分几个部分:一是看作品是否有创新意识,二是看画技是否好,三是看作画的态度是否端正。三者都好的当然是优秀;但只要态度端正,作品有创新也可以定为优秀。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去完成作业,不给学生施加任何思想负担。有时可以让学生去自己评定作业,这样评定作业可以当面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价有助于他们将美术课程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发展。许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忽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评价自我。

除此外,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让学生参与对作业的评价,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学生不但是被评价的对象,而且是评价主体。集体评价可分为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一般是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评价,这比单纯地进行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要全面、要公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希望,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改变学生消极等待的心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评价中学习知识,直到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到达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对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学习是一个过程,最后的成绩不能决定学生学习的优劣。我在对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果以结果评价学生,就制约了学生展示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表现他们通过学习过程所增长的能力的机会。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通过观察学生的态度及行为,及时掌握学生在情感宣泄、感知觉发展或表现技术方面的信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调整。这一过程通过个人、小组、全班进行评价,根据情况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但在这里给学生反馈时要注意多以鼓励的形式。特别对那些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宽大政策”和更多的激励机制,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他们的信心。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可以展示作业,也可以比较几次作业,看他的进步,发现有进步的地方要及时给予鼓励。如在上“写意山水”中,学生对这个内容觉得难度有点大,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从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入手,只要能画上那么一两笔就可以,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方法能掌握,会对作品进行基本评价,就可以评为优秀。

总之,美术课程中对学生评价以学生、教师以及课程本身的发展为核心,具有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它具体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强调的: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和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和多样化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发展性美术课程评价应该以学生、教师和学校为主要对象,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体系,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促进美术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席卫权.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红雁.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梁桂平.论基础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简历中对自己的评价 篇12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误区,原则

古今中外, 只要是对某个国家或者对某个时代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都会提到关于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人的一生, 尤其是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 会参与很多事件, 提出很多思想和见解, 也可能犯过很多错误。对于中学生而言, 在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 究竟应该如何评说才算客观公允, 又有说服力呢?

诚然, 每个被评价的历史人物, 都有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 都有其代表的不同阶级, 受过不同的文化教育, 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于评价者来说, 也可能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 国家不同, 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而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产生完全不同, 甚至相反的评价。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都有自己评说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也是历史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人物, 进而可以使学生以人物为线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所谓历史人物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 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对社会历史进程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影响较大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他的作用推动或者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精选了22位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 在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 “通过学习, 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 进行具体分析, 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 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误区

从前的历史教学, 都是通过事件来讲人物, 而新的历史教材打破了以时间顺序讲授历史的传统模式, 而是分模块进行。其中更是将历史人物评价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 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对于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但是, 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评价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在他们中存在的关于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误区。

(一) 低估或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有的同学认为, 既然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那么, 历史人物在历史中完全不起作用或者只起了很小的作用, 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力量。还有的同学认为, 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或者说是英雄人物的功绩, 因为有了他们的直接参与, 历史才朝着相应的轨道发展。比如, 有人认为, 华盛顿缔造了美国, 拿破仑缔造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毛泽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由于他们的直接参与和突出贡献, 才使得一个新的国家诞生。

(二) 带有主观色彩评价历史人物。

有的同学由于从小以来接受的部分信息, 已经在脑子里面形成了固有的深刻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观印象, 因此在评价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 往往不是从客观情况出发, 而是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来评价。比如有的同学一提到秦始皇, 就说是“暴君”, 焚书坑儒, 立法严酷, 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 却没有或者较少看到他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积极影响。

(三) 简单地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历史人物。

“某某是个好人”或者“某某是个坏人”, 这是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词语。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 他们常常会说“李鸿章是个坏人”, “慈禧太后是坏人”, “谭嗣同是好人”, “孙中山是好人”, 等等。往往仅凭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情, 就给人下“好”与“坏”的定论。

(四) 以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古人。

常常有中学生会说, 清朝气数将尽, 清朝政府已经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还要保皇呢?康熙是清朝最圣明、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可是他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 中学生往往难以注意到人物的历史背景和阶级背景, 而只从历史事件上来评价人物。

(五) 受影视文学作品影响来评价历史人物。

现在的中学生, 大多数较历史课本, 更喜欢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 并且受后者的影响更多更深。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中学生不知历史课本怎么讲, 却牢牢记着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样子。比如, 他们会认为, 影视文学作品里的清朝皇帝那么好, 那么爱民如子, 善用贤臣, 惩罚贪官污吏, 为什么孙中山还要领导革命推翻清朝呢?对于明朝的灭亡的原因, 影视剧大多描写的是因为吴三桂领清军入山海关导致的。而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军入关, 是因为一个叫陈圆圆的美丽女子。甚至崇祯皇帝、吴三桂及李自成和这个女人都有关联, 为了这个女子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改朝换代的原因被简单描述成“红颜祸国”四个字。

(六) 片面评价历史人物。

有的同学由于对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不够, 掌握的史料不够丰富, 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 因此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片面的评价。有的历史人物的一生, 分为几个阶段, 有的同学往往只了解一个或部分阶段, 就急于下结论, 对该人物进行评价。比如伟大领袖毛泽东,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他的功绩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但是他在晚年犯的错误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文化灾难。

复旦大学的金重远教授在《两个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兼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文中指出了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政治气候的影响;时代背景的作用;历史资料的制约;文艺作品的误导。的确, 一个社会的政治观点, 会左右人的思维, 而造成对历史人物的不同看法;而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 也决定了他所参与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由于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距今已经久远, 没有原始资料的证明, 因此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只能出于自己的猜测和推论, 这无疑会产生对历史人物评价上面的偏差;文艺作品出于艺术考虑, 作者会对历史细节进行渲染加工, 甚至是捏造, 这些都可能误导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二、原则

虽然有这么多因素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造成障碍, 但是在指导中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 我们依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社会背景, 应将其放到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判断。

历史人物都有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评价历史人物, 不能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 不能以今天的人的眼光来衡量古人的思想和行为, 更不能苛求古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是它破坏性的一面, 但是在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对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虎视眈眈, 封建势力随时准备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卷土重来。从法国大革命直到第一帝国结束的这些战争, 起初带有捍卫法国国家主权和保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性质。不仅如此, 拿破仑战争还把大革命的思想带到了国外, 使其在欧洲得以传播。“大军所到之处, 《拿破仑法典》也随即在那里扎下根基, 深入当地社会, 起到了破坏封建制度的作用”。所以拿破仑不仅是个征服者, 他在欧洲很多人眼里, 更是“革命的代表, 是革命的传播者, 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我们在评价拿破仑的时候, 不能用现在的眼光, 认为只要是战争就是破坏性的, 而一味指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而应该从当时整个欧洲的局势来分析拿破仑战争的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除了有破坏性的一面, 还有其合理、正义的因素。

(二) 要考虑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任何阶级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 在阶级社会中还受到其阶级的制约。《论语·子路》中记载有这么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也!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孟子也鄙视劳动,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被他说成是“天下之通义”。孔子和孟子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 因此他们会轻视劳动, 轻视劳动人民, 这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他们不可能说出不符合他们阶级的话, 做出不是他们这个阶级的人做的事情, 这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我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言语。

(三) 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 看其一生的主流。

无论哪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两点论, 既要看到功绩, 又要看到缺点和错误, 切忌片面, 以偏概全, 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有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但也犯了一些错误, 但是功绩是主要的;有的历史人物, 他参与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有损于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虽然他也在某些方面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但是在评价他的时候, 还是过大于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功过前人已经悉说, 总体来说, 他是功大于过, 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尊敬的。再比如评价袁世凯, 他出卖了戊戌变法,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签订了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扼杀了刚刚开始的民主, 尊孔复古, 复辟称帝。但是他也是推行清末新政的有力人物, 力废科举, 大办学校, 创办商会, 发展实业,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并且顺应潮流, 逼迫清帝退位, 实行共和。但是这些成绩也不能掩盖他复辟称帝、卖国求荣的倒行逆施, 对他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否定为主。

(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人物只能影响历史, 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欧洲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胜利, 主要都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正如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贫民, 单单资产阶级绝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也绝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 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不可否认英雄人物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 在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 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就曾说:“没有毛主席, 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但是这绝不代表把中国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毛泽东个人的功劳。广大人民群众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 最终才取得了民族独立,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 尤其是选修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部分省市的采用, 学生将更加期待能够学会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利用历史比较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演讲法等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平时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打好基本功, 逐步掌握好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避免进入误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出版社, 2005.

[3]齐渝华, 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钱家先, 太俊文.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调度工作概述下一篇:育婴师开班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