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计划(共11篇)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沟通起来很容易,既能解决问题,又让彼此都感觉很亲切,也能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进一步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1.老师尊重家长:
尽管在形形色色的家长群体中,有的家长有礼貌、有的家长配合、有的家长小肚鸡肠、有的家长财大气粗等等,但作为老师我们的教育是公平的,是全纳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个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当觉得一个家长很无理取闹时,请记住“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怎么看别人的时候别人就怎么在看你。
2.家长尊重老师
a.主动、热情、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有效的传达感情的方式,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不要觉得咱是老师就应该有老师的“架子”就应该等着家长主动、热情。老师有着示范作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都不能丢掉“范儿”。这既是一种职业修养也是一种人格魅力,长期以来必将会影响周围的人,得到大家的尊重。
b.教育的专业性
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增强、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育儿知识、专业水平等等。除了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例如:身边有孩子的同事的育儿经,家长之间交流的育儿感受„„都是我们收集的资料。你的经验越丰富,家长对你的信任值就越高。同时,他也会越尊重你。
c.感官的刺激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你的穿着打扮会渗透着你的内涵和修养。大家可能知道在一些公司里,会要求女职员穿着套装,男职员打领带。除了是一种整体形象问题,也是象显示自己公司的员工素质比较高。例如:现在有个地方邀请你去演讲或者工作指导,你会选择那套服装?为什么? 在生活,我们也会不自然透过一个人的服装去猜测一个人的职业。因此,你的穿着打扮是否让家长觉得你是专业人士呢?还是觉得你更象街边那些低级趣味的没文化的人呢?你觉得家长会比较尊重哪种人呢? 老师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不能败给打扮。3.使用普通话: 作为老师,工作的方面面应该体现自己的专业性,而使用普通话,既是体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示范性,也是体现自己的素质。有的老师误认为讲地方话家长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容易理解。其实不然,关注细节的家长会觉得,我把孩子交给满口四川话的老师我的孩子将来会说什么话呢?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老年人看电视都能听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话普通话说好,肯定不会有沟通问题的。
二、怎样有效沟通
1、爱孩子是基础也是关键
与家长的沟通要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那就是爱孩子,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时刻体会到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及关注,这样能很快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和他沟通的目的是争取家长的配合,更进一步的教育好孩子。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开始,某某家长,你好,某某小朋友以前吃饭很好,不挑食,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吃饭总是挑食,我也给他讲过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觉得这样沟通家长会立刻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这样的前提下的沟通应该是很顺利的。
2、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交流方式和地点。
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这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家长,如果家长一副急匆匆的样子,这时候我们就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因为家长或许有事要急着上班或去做其它事情,即使家长耐着面子和你说话,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就可以以后再找时间,如果是简单的交流与沟通,比如说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可以用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自己心里要明白我们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几分钟以后没有达到共识,那老师要先行结束谈话,可以这样说:“某某家长,这样吧,您先去上班,等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老师可以和家长预约下次谈话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时间都很充裕的时候,沟通起来能更从容、彻底一些,这样处理能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体贴入微,甚至联想到老师对成人都如此体贴耐心,那对孩子就会更好了,这样对今后开展工作更有利。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是家长理所当然觉得应该有的,那么电话、网络、信息、视频能让你的沟通效果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好是每个孩子的家长在每个月都能接受到一次出面对面的沟通以外的沟通。因为那就预示着你用的是自己的业余时间在为孩子付出,家长会不自禁的认为这个老师是关心我的孩子的,从而对教师更喜欢。
再者是地点的选择。如果是谈论孩子的优点,那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如果是和家长沟通要改正孩子的缺点,那地点的选择就十分的重要。第一、要避开其它的家长,给家长以充分的尊重。避免当着其他人的面让家长难看、尴尬,下不来台,老师也会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因为有的家长会尽量的避免和老师接触,如果是这样还怎么进行家园沟通达到共识呢?第二,要避开孩子,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避免孩子产生老师在向家长告状的误会,这样孩子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产生良好的师幼关系,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不利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产生威信。第三,要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3、谈话方式的选择,谈话方式要因人而异。
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以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在家里喜欢做什么事?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等等。这种做首先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还能让家长体会到老师会孩子的关爱。
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或者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
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优点,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缺点不要一下子都提出来,每次提一两个,这样家长心理上能接受,其它的缺点要等下次再提出,否则提出太多的缺点他难以接受。其次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的问题,在家长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与其进行沟通。
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让家长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提高家长的认识。、4、掌握非言语技巧。
掌握非语言技巧就是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一个研究报告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这说明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
1、与家长交流事要保持目光的平行交流,就是平视家长,避免用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目光游离说明你不自信,所以你的语言也就不具备说服力,也不要目光炯炯的,不要走两个极端。)眼神要和蔼可亲。
2、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善意的表情、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他的话题很有兴趣(要记住,咱不打无准备之仗,谈话之前要做足功课)要让家长感觉到你对孩子的重视及你对解决问题的决心。
3、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要始终用温和的眼神注视着对方。(要让家长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让他感觉到目前他及孩子身上的问题是你当前工作的重点)
三、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1.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方式
语言是人类心灵交流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例如“XX小朋友,他的表现欲特强,时时、事事、处处都想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树立自己的威信,可因为他年龄小,把握不好方法,常常误认为欺负小朋友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把握好沟通的时序
在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
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尽可能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个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如果家长情绪过于激动,这不是交流的最好时机,我们不要急着给家长更多的意见;等待时机成熟后(建立一定的情基础后)在做进一步的交流,家长会更乐于接受。
3.多给家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不足。我们常常与家长沟通时,都希望家长能配合教师,帮助孩子改正不足。但我们知道,家长的素质有高有低,都能自觉达到我们的愿景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听家长处理的意见时,对于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观点,能针对孩子的问题,多向家长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如:“你看,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做„„”、“我们试试这种方式?”等。
4.根据不同的家长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确切的语言可能会成为沟通中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措辞并组织
信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确表达,易于家长理解。不仅要简化语言,还要考虑到信息所指向的听众,以使所有的语言适合于听者。在访谈中,不少教师都认为与幼儿的爷爷奶奶沟通比较困难,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这是因为幼儿的爷爷奶奶与教师在年龄、经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双方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因此面对这样的听众,教师要尽可能简化语言,并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思,这样才能使双方的沟通障碍尽可能减少。
5.多给予赞赏和鼓励
赞扬孩子、赞扬家长是与家长交流的法宝。我们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家长的意见,当家长谈到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时,我们要及时或适时地给予孩子赞赏,给予家长良好教育方式的肯定,以激起孩子和家长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更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艺术。
首先,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其次,良好的倾听家长的语言能及时了解家长的意愿、家长的看法、家长的情绪能有效的把握家长的需求,针对需求进行进行合理的交流,不仅能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更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对他的孩子是上心的,是有爱的,家校合作关系会更好。
五、“假如我是家长”换位思考,赢得家长的心声。
当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产生不满时,老师不应该激动,而是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正当发泄,接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说出让家长觉得有道理的话,从而转变家长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情绪激动,嗓门很大,则自己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讲话的就越要温和语速也要越慢。
在交流技巧上要注意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
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即使你很愤怒,也要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千万不要抢着说话,你只要做到三个字:让他说!还有,要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要面带微笑说:我还有别的事。今天就先到这里,以后再谈。
往往家长在发泄一通以后会担心:老师会对他的孩子不好,记住千万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要让家长惭愧,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
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为为了孩子,沟通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的更好,照顾的更好。我们要理解家长,体会家长,从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变家长,达到共同进步。
一沟通对象的情况不同, 沟通方式不同
1. 针对不同性别的家长进行合理沟通
众所周知, 男性与女性在对待问题时会存在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男性比较理性, 而女性往往比较感性。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 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所以, 教师在与男性家长沟通时, 应该把切入点定位于比较理性、长远的一些观点。如:面对幼儿哭闹不肯上幼儿园的事情, 教师可对男性家长说, 应该坚持送孩子来园, 这是培养孩子的原则意识。作为男性家长都很能理解这一点, 会更注意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整体把握。而女性家长往往比较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如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吃饭、穿衣、睡觉等, 也同时关心孩子学习、兴趣爱好等。所以, 在碰到上述问题的时候, 她们往往会比较着急, 一般情况下都会主动地来找老师咨询。这时, 教师可以直奔主题, 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 如何安抚幼儿的情绪等。
2. 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现在幼儿园中的孩子, 往往是一个孩子身边围着6个大人, 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所以, 教师在面对家长时, 也就出现了各个年龄层次的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幼儿的父母亲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针对年轻父母的教育观念, 他们一般更重视孩子与他人在能力上的差别,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要多向家长介绍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发展之类的话题。然而, 由于父母一辈的家长工作大多较为繁忙, 教师更多地面对的是隔代的家长。而这一类的家长, 由于自身小时候一般都经历过苦日子,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 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孙儿, 往往只注重幼儿的吃、穿和身体状况。对孩子百依百顺, 忽略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久而久之使幼儿形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等不良行为。所以, 在与这类家长沟通时, 除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之外, 更多地要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心理发展趋势、社会行为等, 让家长形成一些关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3. 根据家长对孩子期望的不同而展开沟通
每一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每个家庭中的家长所受的教育水平是不同的, 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往往不同。因此, 不同的家长会对各个孩子有不同的期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平安成长, 学多学少无所谓, 对孩子期望过低, 甚至是放任不管。面对期望高的家长时, 在沟通上教师应该从孩子的各方面评价, 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建议家长从自己孩子的长处出发, 不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 以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更不可以把大人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逼着孩子去完成大人没达到的目标。而面对要求过低的家长, 在沟通时, 教师可以更多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优点, 同时, 以诚恳的态度指出家长的不足之处, 让他们明白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从而, 让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二沟通内容不同, 沟通方法不同
1. 针对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时的沟通
在家长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情况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辞, 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要就事论事, 切不可对家长泛泛而谈, 让家长感觉作为孩子的老师, 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孩子, 不了解他孩子的情况。也不要一味只说孩子什么都好, 或说孩子什么都不好, 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 告诉家长一些细致的事情, 让家长了解到点上。在告诉家长孩子的缺点时, 要注意措辞, 语气要缓和, 用委婉的语句与家长沟通, 让他们了解孩子的不足就可以了。切忌咄咄逼人, 伤到家长的自尊, 更不要在其他家长的面前批评孩子。反映幼儿缺点的同时, 还可以向家长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孩子的真切关心。
2. 针对孩子在幼儿园出现意外时的沟通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却又是天真烂漫, 正是喜欢疯玩的年纪。所以, 在他们玩耍、游戏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遇到这种情况时, 教师无可避免地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时教师首先要冷静, 对事情过程要了解清楚, 同时要及时把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 联系家长共同面对, 诚恳表达歉意, 勇于承担责任。要把事件的详细事实告知家长, 减少家长的猜测与担心。同时, 教师还要说明在孩子受伤期间会进行特别照顾, 如果情况严重, 要主动安抚家长的情绪, 理解家长的埋怨, 并在后续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孩子的最新健康情况。
3. 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的沟通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经常会碰到需要家长配合的情况。要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难免会影响到家长的时间、精力等。因此, 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就要多下工夫。除了开家长会以外, 很难把家长像幼儿园一样把教师召集起来开会布置工作, 所以教师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选择通过短信、QQ群等方式简单明了地和家长说明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果面对的是全体家长的工作还需要在班级门口张贴相关通知。不管选择何种方式, 教师都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委婉, 不能让家长感觉这是教师在逼迫他们完成的任务。
三沟通的环境不同, 沟通方法不同
不同的环境给人不同的心境,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沟通环境的因素。
1. 来离幼儿园接送时的沟通
家长来离幼儿园接送孩子, 与教师的接触较多, 但时间比较短。因此, 这时与家长的沟通以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以及向家长大致介绍幼儿在幼儿园情况为主, 不宜与家长进行长谈。
2. 把家长约来幼儿园时的沟通
这种沟通情境, 一般发生在个别幼儿出现某些不良情况之后, 如孩子在幼儿园犯某些小错误 (打人、咬人、弄坏别人东西等) 。这时, 教师要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场所 (如办公室) , 避开其他孩子。最好, 牵涉到两个孩子的, 还要把双方家长分开交流, 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之后再商量处理方法。
3. 到幼儿家中进行家访时的沟通
这种情况下的沟通相对较为轻松, 而且沟通的内容也可以更丰富一些, 涉及的面可以更广一些, 与家长探讨的问题也要有一定深度。可以更多地与家长讨论他的孩子, 以及一些相关的育儿知识和经验等。
四总结
总之, 教师要意识到, 想要与家长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一定要考虑到沟通的各种要素, 如对象、内容、地点的不同, 那么沟通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而且, 为了达到更好地沟通效果, 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能做到随机应变。多以自身的实际经验与家长沟通, 不可以对自己不清楚的观点, 过多地进行阐述, 以免产生错误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骆志琴.理解、沟通、支持——浅谈新时期幼儿园的家长工作[J].贵州教育 (半月刊) , 2006 (20) :17~18
[2]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中国教师, 2006 (8)
[3]王华武.学会沟通办家长满意的幼儿园[J].云南教育视界, 2006 (10) :45~46
一、用微笑接待每一位幼儿
每天,当朝霞映红朵朵云彩,晨曦中,我班两位老师便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位来园的孩子。孩子从家长怀里走来,又蹦又跳着飞奔进我们的怀抱。因为我们的微笑让孩子感到亲切,我们的微笑也让家长放心。幼儿园一天有节奏的生活,就从这微笑中开始。
二、教师应注意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自从入园后,家长就会经常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的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
三、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
为了纠正某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往往要和家长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通常我们是在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的与家长交谈。由于家长太多,来去匆匆,时间短暂,不易取得有效的沟通。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在家园联系栏里开设了一个“知心话”(给家长的信)小栏目。用委婉、温和的口气和家长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与教师配合的要求,并附上适当的教育方法供参考。知心话栏目开设以来,家长反映强烈,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还把家长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本栏目进行宣传。如我班有个小朋友,由爷爷奶奶照看,受到娇惯和宠爱,严重偏食,身体瘦弱。我多次向家长提到此事,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在“知心话”栏目中这样写道:××小朋友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聪明好学,诚实可爱,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如果能适当的控制零食,每餐都吃饱,不偏食,他一定能长成一个健壮的小男孩。现附上一文《怎样纠正偏食习惯》供参考。这位小朋友的家长看到后,非常感动,孩子比以前吃饭好多了,老师和家长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四、以诚相待、宽容大度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一些工作失误或因家长不理解而产生一些矛盾。如果责任在教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去理解家长的心情,主动与家长交流,消除误会。如我班有一位家长,一连几天来接孩子时,一改往日的热情,显出不满的脸色。原来,因孩子在班上打人,他妈妈遭到别的家长的指责,被弄的很难堪。可作为教师的我却不知道这件事,这是我工作的失误。因此,我向家长做了自我批评,家长被我诚恳的态度所感动,我们的关系恢复如初。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听之任之,不愿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对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宽容大度,以诚相待,切不可与之产生对立情绪。我班有这样一位女孩,不知何故,一度整天啼哭不止,做游戏时哭,用餐时哭,午睡时也哭。为了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我平时注意多接近她,多关心她,多引导她,与她建立感情。可家长误认为孩子爱哭是教师对她不好,竟躲在路边窗后窥视教师的行动,好向园长报告。我没有计较家长的态度,而是主动多次与家长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当有一次我把生着病的孩子送回家时,家长终于被感动了。从此,孩子的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小班孩子因为大便后不会擦屁股,导致孩子裤子上有大便,家长找到老师说事。
首先教师在常规培养时就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有事要主动给老师说,在家给父母或大人说。不会擦屁股要给老师说,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擦屁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与幼儿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幼儿教师,但在与家长沟通时会显得十分困难。这是由于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而面对家长时却并不那么自信,有时容易因紧张而产生一些不当情况发生,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其实,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这些家长有爸爸和妈妈,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可以说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幼儿加上多位家长。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掌握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2、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
1、合适的时间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进行个别交谈。这种形式最普通也最灵活。譬如,要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时都应与教师打招呼,以便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情况。当有些幼儿无法记住这一点时,教师就应站在班级门口作必要的提醒,并请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养成这种习惯。教师可以借此注意辨认每位幼儿的家长,主动与各位家长打招呼,同时观察幼儿与家长间的举止、言语,用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从而做到因人施教。
2、合适的方式和态度
通过访谈法对来自成都市区不同幼儿园的2名小班主班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出幼儿小班教师与隔代家长沟通时可采用的一些实用性有效沟通技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发展原因,选择把孩子留给家里年老的父母看管照看。这种现象在当下的中国十分普遍,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隔代教育”,而这些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了一个新称号“隔代家长”。
家园联系是保证幼儿能够全方位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而在家园配合的问题上,许多老师认为和隔代家长打交道非常困难,隔代家长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他们对孙子疼爱有加,过分关注,甚至事事代劳,处处迁就,根本容不得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任何的在他们眼中看来过分的要求。这样,幼儿园老师就面临着和隔代家长的沟通问题,特别是需要对幼儿生活细节照顾得较多的小班教师与隔代家长的沟通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幼儿园小班教师访谈案例
1、某幼儿园A老师访谈内容:
我:A老师您好,据我了解您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班教师,您平日跟爷爷奶奶这样的隔代家长接触多吗?那您平日里跟他们做家长工作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A老师:现在年轻父母都忙着挣钱,基本每天都是爷爷奶奶来幼儿园接送孩子,坦白讲跟他们沟通确实比跟年轻父母沟通要困难一些,因为他们可能不太会听得进去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我们老师给出的意见。
我:那您能跟我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吗?
A老师:幼儿园的孩子都要在幼儿园吃三餐两点,早餐又尤其重要,我们都鼓励孩子们按时来上幼儿园吃早餐,不要迟到。可是东东就是每天都要迟到,每天全班的孩子都等着东东一个人慢慢吃完早餐再出去活动,这对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整个在园状态都不好,可是我已经跟他奶奶委婉地说过很多次明天要早点来哟,他奶奶每次都说好好好,一定不迟到,可是第二天依旧迟到。
我:那怎么办呢?
A老师:有一天早上东东奶奶送完东东,我在教室门外单独和她聊了一会,我说:“东东奶奶,您每天送东东上下幼儿园挺辛苦,您也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想让孩子多睡一会,您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但是奶奶您看,每天东东最后一个来,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玩具了,他还在吃饭,他为了赶上别人的节奏,吃得很快,这样对孩子身体也不好,等他吃完饭就到了我们出去做早操的时间了,您想孩子刚吃饱就运动,肯定不行啊,但是不让他出去活动,他的心理上又难以接受。奶奶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孩子睡不够,我们中午都有2——2.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的。”这样东东奶奶一听,第二天开始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了。
2、某幼儿园B老师访谈内容
我:B老师您好,据我了解,你们班的孩子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在接送,那您跟隔代家长的接触中会遇到一些让您觉得棘手的问题吗?
B老师:是的,在与爷爷奶奶接触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毕竟他们是老一辈,很溺爱孩子,很多观念会与我们的教育观念产生冲突。
我:您能跟我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吗?
B老师:幼儿园明确规定了幼儿不能把零食带进幼儿园,可是我们班的一个孩子每天书包里都带一些吃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有一次我发现以后就告诉他:“老师先帮你放好,等放学了我再还给你。”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又哭又闹,好不容易给安抚下来,下午离园的时候爷爷来接,爷爷问孩子:“宝贝今天的糖是自己吃的还是跟小朋友分享的?”孩子立刻大哭起来,说:“糖在老师那。”爷爷当时就有点生气地问我:“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天表现是不是不乖啊?你就把糖给他没收了。”我把糖还给孩子,然后对爷爷说:“爷爷是这样的,糖我并没有给他没收,是先帮他放好等放学了再给他,因为幼儿园是不能带东西进来吃的。”爷爷很不理解,理直气壮地说:“孩子还小,吃个糖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整得孩子又哭又闹的。”尽管如此,我还是面带微笑,语速低缓态度诚恳地跟爷爷讲:“是这样的,爷爷您爱孩子的心情我真的非常能够理解,但是孩子还小,他如果在没有成年人的照看下,自己吃糖,很容易会卡住,当然没有出事很幸运,但万一孩子卡住了出现了更严重的后果怎么办呢?我们幼儿园和老师要杜绝任何一切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东西。希望爷爷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也请您配合我们,因为我们都是为孩子考虑。在离园的时候,有您的照看,所以我才会再把糖还给他。”
我:从那以后孩子还会带糖来幼儿园吗?
B老师:我没有再发现过了。
二、案例分析
1、与A老师的访谈结果表明:小班教师在与隔代家长沟通时首先要承认他们照顾孩子的辛苦,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其实特别理解他们对孩子的爱和照顾,是真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把所有沟通问题的`解决点放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明白真正地爱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并不是事事都依他,而是依从科学的育儿方法,遵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求,这样隔代家长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并且配合老师。
2、与B教师的访谈结果表明:对于长辈型的家长,要用尊敬的态度、较缓慢的语速以及先报喜后报忧的方式对待,隔代人对幼儿一般都比较骄纵、宠爱,而且长辈型家长思维一般较为保守、固执,完全逆反于他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换位思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要一味地去指责隔代家长在科学教育经验上的缺失,采用建议式的口吻娓娓道来,并着重强调事情后果的严重性,不要急于让隔代家长认可自己的观点,给他们一点的思考时间,然后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你答案。
三、幼儿园小班教师与隔代家长有效沟通技巧
1、尊重隔代家长,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
彼此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保证,而隔代家长本来就是长辈,幼儿园小班教师更是应该以一种晚辈的态度跟他们沟通。
2、语速放慢,音量放大,语调放缓
隔代家长本来就是老年人,各种身体机能也在退化,幼儿园教师应在给他们交代事情或者沟通的时候考虑一些小细节。比如书写通知单时把字写得稍微大些,与他们沟通时,语速放慢一点,音量放大一些,让他们能够完全听懂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意思。
3、将事情具体化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具备的素质
在幼儿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与幼儿教师争吵理论。有些善于沟通的教师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 但是不善于沟通的教师却能把幼儿家长的情绪引领到新的高度, 导致教师与幼儿家长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不仅给幼儿园造成负面影响, 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循环。因此教师此时必须具备几下两点素质。
1. 教师要有耐心、倾听家长诉说。
耐心的让幼儿家长把话说完, 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随意打断幼儿家长的话。然后想尽办法提醒并让幼儿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幼儿家长面前大吵大闹, 造成幼儿心理恐慌, 影响其他幼儿家长情绪波动。
2. 对症下药, 缓解幼儿家长情绪。
在幼儿家长表述情况的过程中梳理幼儿家长的情绪, 与之产生共鸣, 继而与之共情, 对幼儿家长的一些合理的观点表示赞同, 让幼儿家长相信你可以公平合理的处理事情, 可以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慢慢地引导平缓语速, 在幼儿家长情绪稳定的情况下, 此时教师应该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幼儿家长之前不合理的观点也要委婉的指出来, 但语气要缓和, 仔细分析利弊。
二、幼儿教师评价幼儿发展应以赞扬为主, 并加以适时引导
当被问及幼儿的现实表现时, 比如教师与幼儿相处, 幼儿与幼儿相处, 幼儿上活动课时发言情况, 平时活跃度, 幼儿的接受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以赞扬为主, 并加以适时引导。
1. 教师对幼儿评价以赞扬为主。
主要从纵横两个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纵向上, 从幼儿自身发展进行比较沟通。首先教师先把幼儿刚进幼儿园时的表现与发展说给家长听。其次把开学以来幼儿的表现笼统地说一遍。但是要以对幼儿的肯定和进步。让家长知道他的孩子存在的不足点和进步之处。每个幼儿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家长要听的也就是幼儿最真实的表现。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就是说话的技巧了。一定要说的让家长可以接受, 褒贬结合起来。再次叮嘱家长配合教师平时的工作, 在家不要疏于管教, 要做到家园共育。
2. 教师应适时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幼儿家长在家与幼儿交流在幼儿园情况时遇到阻碍, 幼儿不愿意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或学到的知识。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幼儿什么都不会, 便会跑去向教师说说。希望教师能给出一个说法, 幼儿这样是怎么回事。是真的不会, 还是不愿意说。幼儿家长迫切想知道答案。此时, 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与家长进行尝试性沟通交流。
一方面,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确实不太主动, 而且平时也不怎么发言, 提问也确实回答不上来, 而教师也确实错过了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最佳时间 (在幼儿家长主动找教师之前先找幼儿家长进行沟通, 这样不至于教师被动, 而且这也是教师的失职, 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解决) 。教师在幼儿家长面前要让幼儿家长知道此时已经开始关注幼儿了, 并且跟幼儿家长说清楚, 先观察几天, 找出具体原因, 然后再与家长进行交谈。
另一方面,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的都很积极, 不像幼儿家长所描述的那样。教师就要把幼儿在幼儿园所表现的样子说给幼儿家长听。然后帮助幼儿家长找一找幼儿不愿意与幼儿家长交流的原因。
三、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艺术的实践反思
第一, 加强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过硬是幼儿教师自身的优势;除此之外, 还要关注幼儿发展心理学, 教师要读懂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阶段和需求;了解幼儿家长的心理, 一旦教师掌握了幼儿家长的需求, 那与之沟通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二, 了解掌握幼儿的基本家庭状况及其喜好。要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 对教师的期望值, 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 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处理幼儿问题的态度。这些信息的掌握最佳时间就是新生家访、新学期家访、报名阶段, 开学前教师就应当把这些信息一一登记在册, 随时翻看, 铭记于心, 平时与幼儿一一对应起来, 便于教师跟踪幼儿的发展变化。
第三, 教师要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现在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年轻教师, 很多都没有结婚, 不能深切地体会到幼儿家长的内心需求。与幼儿家长沟通时不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视角, 难与通家长产生情感共鸣。
第四, 加强幼儿教师间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规定固定的时间进行沟通, 相互间传授经验, 交流自己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 效果以及迷惑的地方。大家共同讨论哪种方式沟通起来效果更好, 更易于幼儿家长接受。
第五, 要多观察留意幼儿的发展变化。不仅要适时的进行幼儿间的横向比较, 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对于幼儿自身纵向发展要时刻留意。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幼儿的发展变化, 这样与幼儿家长沟通起来, 自然底气十足, 并且有理有据, 使幼儿家长信服。
第六, 让微笑成为教师的招牌。人的幸福和快乐是可以传染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每天与幼儿相处。每天都要处理争抢纠纷, 要想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尽管如此, 也要经常微笑, 幼儿家长每天一见到教师就是微笑的、快乐的, 幼儿家长也会身心愉悦。给他们以心理安慰。
与人沟通是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善于沟通的教师说起话来悦人悦己, 不善言辞的教师说起话来损人不利己, 往往“好心办坏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 用行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沟通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情感也淡了,不利于人身心的发展。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教师和家长去重视。然而,因为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年龄一般都很小,身心发展不健全,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却很想去探索,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危险。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幼儿教师要经常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性格,多与小朋友们交流,掌握他们自身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教学,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避免危险的发生。当然,通过沟通,家长也可以适时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举两得。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沟通策略的探究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一、学会尊重家长
(一)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家长的社会角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从事较好的职业,社会地位也好,而有些家长可能是下岗工人或是普通的农民或是農民工,这时候,好多幼儿教师就会有选择的去关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年龄稍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们,他们缺乏一定的诚心和内心去为他们讲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个具体情况,只是草草的说说,然后扭头走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幼儿教师要有爱心,对每位小朋友都要关心,因为每个孩子自都有他们的优点,只有在孩子们的相互玩耍中才会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在与这些家长交流时,幼儿教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为他们讲解,具体告诉他们如何去做,有时可能要多讲几遍,但要尊重他们,不可转身就走。只有在得到家长尊重的同时,你才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向成功。
(二)对于那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他们表现的热情,有时会过分夸奖孩子,是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在校的情况,也不利于孩子的建康发展。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学生的优点,也不隐藏学生的缺点,而是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时间里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样时间长久了,家长才会更加愿意把孩子交给你,你也会得到他们的敬重。
(三)家长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孩子自己所无法选择的,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别就对孩子差别对待,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些时候要格外关心他们,帮他们走出心理的不平等,拥有很欢乐的童年。
二、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
(一)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孩子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来接送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很多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接送的,然而,爷爷、奶奶等对孩子的爱往往又都是过分的,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他们都会尽量去满足,担心孩子受到委屈,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在面对这类家长时,要内心为他们讲解其中的厉害关系,多从孩子的饮食、睡眠、玩耍等细小的方面去沟通,同时也要提醒他们不要一味的迁就孩子,这样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利于他们的建康发展。
(二)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作为幼儿教师,要把沟通的重点放在对孩子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上。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同龄的孩子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有时就会过分要求孩子,这时幼儿教师就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再去决定孩子应该怎样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意愿加载在孩子身上,可以使孩子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发展,拥有一个欢乐而充实的童年。
三、学会体谅家长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为了生计打拼,免不了偶尔会忽略到别人感受,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多些理解会更加美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去体谅学生家长,尽量去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不能太过直白,时间久了,家长也会体谅你的,都是在人心换人心,没有什么过分的仇怨。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一次外出教学课上,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总是在跟老师互动,而那些胆小害怕的孩子总是默默地呆在一边,作为幼儿教师觉得这很正常,但从家长的角度看过来,就感觉你老师可以叫我的孩子加入到你们当中,你什么也不做,只是在教学,不免有些家长就不高兴了。通过角色互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加了解家长的内心,会更好的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让他们在幼儿园里也更好的体会师如母的美好感觉。
四、要耐心交流
现在很多家长多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孩子只要送到了学校,那孩子的一切就都有老师来管理,当个舒心的甩手掌柜,对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不管不问,只管自己的生活。有写父母甚至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每月打去生活费用,偶尔和孩子聚聚,出去玩玩吃吃,也不和孩子进行交流,更加不关心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情况。这样是不行的,只有学校和家长互相沟通,才会促进孩子的建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幼儿教师要频繁的联系孩子的家长,请他们抽空到学校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为他们耐心讲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邀请他们参与亲子活动,体验家庭欢乐。
五、借助幼儿园平台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幼儿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提供平台。比如,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等具有一定意义的节日里举行大型亲子活动,既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也为家长和孩子相处提供时间。教师在活动期间可以与家长促膝长谈,就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来引申到孩子平时在学校的情况,既轻松又高效的和家长聊天。当然,教师也可建议学校做宣传画册为每位小朋友,把他们在学校的点滴记录下来,请家长观看,教师还可以为他们讲解,了解孩子的情况,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小结:幼儿园承担着使幼儿健康发展的责任,但是要完成这一任务仅仅靠幼儿教师那微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园只有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不断掌握孩子的特点,才会更好地培养他们。在一个有良好教育观念下生活的孩子,他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好,只有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肖玲;;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1期
[2]陈虹;幼儿教师创设教育环境能力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这本书主要有十章,主要从介绍沟通的基础知识、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性格的家长、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难以沟通的家长、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这十大方面展开讲述。本书的作者晏红,是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儿童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咨询和亲子教师培训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深受家长和老师们的欢迎。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它所讲述的个个都是现实教育中的案例,作者自始至终都用案例来告诉幼儿园老师沟通之道,让我好好学到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书中的案例对我帮助很大,其中有一篇《与小班幼儿的家长沟通》对我帮助很大,因为今年我接任了小班的班主任。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与不安,就像晏红老师列举的案例一样,经常有“探头探脑”的家长,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晏红老师在书中所教的方法利用早入园、放学和发飞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放松心态,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期,并列举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实例,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育策略,像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一些方法:有的家长会采取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离开,或者放下孩子转身就走等不辞而别的方式,这样不但不能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对分离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其实,妈妈可以蹲下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看见妈妈离开会很难受,但是妈妈必须要上班。如果你难受就哭一会儿,你是想哭5下,还是想哭10下?妈妈陪着你。”对于孩子来说,不让他哭,他做不到,让他少哭,他做得到。孩子的情绪压力得到适当释放,有助于降低分离焦虑的程度。还有就是让孩子带上心爱的小物件到幼儿园和家长避免说一些“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之类的话等。
读了这本书后我还知道了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沟通对象的充分了解与尊重,要依据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每一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家长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在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我们不能正视他们的差异而采取单一、雷同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不能对每个家长进行过于主观的猜测和推断,我们必须整体把握家长的基本特征,来解决自己面临的沟通问题。晏红老师在书中根据幼儿教师经常遇到的家长群体,分门别类的概括了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沟通策略。其实想取得家长的信任必须先重视情感沟通,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也就赢得家长的信任,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家长也就越信任你。
——西新小学2012年教师校本培训资料周伟华
我先从我们学校的一个沟通案例聊起:几年前的一次聚会,我遇到了一位阔别多年的朋友。闲聊中,我问及对方的孩子多大了,在哪儿上学。他说,原来在你们西新小学上的学,后来转到别的学校去了。我起先误以为是他嫌弃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而转学,他说原因不在这。我好奇而追问得知原因:他的孩子学习不突出,他知道老师都很关心他的孩子,很希望提高他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把他叫到学校办公室交流。他说自己在单位也是有头有面的人物,来了几次学校,老师近乎都在数落训斥他,感觉都很不好,他觉得老师这种责备式的沟通方式他接受不了,况且待孩子毕业还来日方长,于是就转学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到,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沟通方式真的有点问题。熟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一种修养。我们不要让我们灵动的智慧和高尚的修养在一时的情绪中模糊了,应更多地注重讲究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咱们都知道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今天我们拎出来重温一下:
1、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论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我们要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我们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气势汹汹是要孩子好,温文尔雅也是为孩子好,我们何不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呢?这样,我们自己心境也好。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
与学生家长交流首先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语气是否合适。
其次,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讲出学生的优点,再提问题。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肯定自己的孩子。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减少只是一味“告状”的情况。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言的技巧,有时一句很普通的问候,一种愉快的语调,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对不同类型家长应采取不同的接待策略,后面的附件材料里,有对理智型、溺爱型、放任型、蛮横型、“后进生”的家长如何沟通,这里不再细述了。
3、与家长联系沟通要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培养一个孩子,也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自身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4、与家长联系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居多。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要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这样才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5、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注重虚心“倾听”。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另外,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注意善于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教育观,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视了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懂教育,认为自己比家长高明。如果家长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根本就不是交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可以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以便我们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对学生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经常同家长联系,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威信,而且对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
6、创新家长会模式,让家长会多元化。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很多,如家访、电访、书信、家长会、建立班级与家庭联系练习本等都是。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家长会的模式创新这个话题。
龚自珍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我可以理解成是多元化。以往的家长会大多是在学生成绩、在校表现上兜圈子,形式单一呆板,班主任介绍、任课老师讲,会后个别交流。新时期我们要更新理念,走出传统藩篱,让家长会形式多样化,围绕“实”、“活”、“新”三字展开,实就是实在,不空洞;活就是灵活,不死板,新就是创新,与时代节拍相吻合,有时代气息。那么,可采用哪些形式呢?
(1)把家长会开成“学生才艺展示会”
可让全体学生每人都展示自己最突出的一项才能,或文艺,或体育,或科技;或演,或讲,或制作;展示文艺才能,展示体育专长,展示科技智慧,展示生活技能,面对所有同学,面对所有家长,每个孩子都登台献艺,每位家长都能欣赏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每一个家长都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认识自身的独特价值,自信的更加自信,自卑的看到优势,改变心态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这种全班齐参与的展示方式,对学习成绩偏差,又自卑消沉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既在全体同学面前,又在自己父母和众多家长面前展示出他(她)以往不为人关注,或不为人知的优点,如果教师鼓励帮助学生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每个人都能很好展示的话,无疑会增每位同学的自信,并给班级今后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旺盛的活力。关键是所有学生要在下面积极准备,台上大胆展示,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教师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心理工作,树立学生信心,敢于展示自我。
(2)把家长会开成“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请专家学者针对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方式、学生情感道德等问题作专题讲座。从生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给家长以正确的引导,使家长能开阔视野,更新方法,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请班中家教成功的学生家长作经验报告,现身说法,最好按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各类中请一名家教成功者作心得交流,因是身边事,身边人,学生年龄相同出现的问题有相似之处,这样的经验更便于各类学生家长从中受益。也可采用家长自由对话,座谈等形式,就家教中的困扰及经验教训,畅所欲言,以便彼此借鉴提高。
(3)把家长会开成“亲情互动联谊会”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大人们忙于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家长与孩子每天交谈的时间,可能大多集中在餐桌上,而往往交谈的话题又都围绕着学习,每天仅有的几分钟对孩子学习情况的问答可能是现今大多数家庭所经常采用的交流形式,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这样势必造成孩子与家长心灵之间的疏离。家长会应采用恰当的形式让亲情互动起来,可组织家长与学生联欢,共同表演节目,做游戏;可组织家长孩子一起郊游,参观,访问;可让学生、家长以书信或演讲或面谈形式真情对白,真实地诉说各自的苦恼、心愿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与家长都能更深入地体会对方,理解对方,增进感情,而这种情感的增进,不是说教而是寓于活动中,这样的教育作用就是潜移默化的。
(4)把家长会开成“学习总结会”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学生毕竟以学业为主,而学习情况也是家长最为关注重视的,但孩子资质不同,基础不同,努力程度不同,因而学习成绩也有高下之分,而每个成绩偏低的学生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明显地公布于众。公布的方式可以给每个家长发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各自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简短的学习评价,这样就照顾了低分孩子家长的情绪。但学生在班中所处的大致位置也应该让家长知道,教师在整体学生家长会上还
应就班中学生总体学习情况,各科各分数段人数作以比较分析,表扬优秀者,进步者。另外,召开家长会的结果应是促进家长更加主动地引导好孩子的学习,家长带着信心而去就尤为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表扬肯定学生,力争能表扬到每一个孩子,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加以积累,家长会作以展示,如把“最好的小测验成绩”,“正确率最高,最工整清楚的作业”等(自身纵向比)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进步,并为孩子的进步欣慰,同时又带着希望与孩子共同为新的目标而努力,这才是召开成绩总结会所应达到的效果。
(5)把家长会开成系列的家长沙龙
学生要“因材施教”,家长也要“因材施教”。我们就按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定期不规定人数的方式召集一些情况类似的家长前来探讨交流。例如:学生干部家长沙龙,学习困难学生家长沙龙,纪律较差的学生家长沙龙等
(6)把家长会开成“家长座谈会”
在家长会之前,先以校讯通短信、致家长公开信、邮箱、书信等形式尽量多渠道向家长了解意见和建议,征集大家一致比较关心的问题,然后可以由家长委员会或班主任为责任主体,以不定时不定量地组织一批家长来探讨一些大家认可度、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我们知道围绕家长会的目的,家长会的召开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拘于形式,不应拘于内容;不受地点限制,可请进来,亦可走出去;不受身份制约,可是专家、班主任,亦可是学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让家长会真正地丰富生动起来,使其真正成为联系家长、学生的有力纽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
至于家长会后的反馈、答复和调整工作。家长会开完后,班主任还要注意家长会的反馈意见,收集家长的建议,对家长不明白、不理解的一些学校措施要进行必要的解释,以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家长提出的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足,要及时进行调整改进,以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化与完善。
附:对不同类型家长应采取不同的接待策略
1、对理智型的家长:教师应将学生的实际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虚心地征求他们对教师所采取教育措施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实际上很多家长的文化修养、理论水平、生活阅历和教育手段是教师可借鉴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很多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的。
2、对溺爱型的家长:沟通时,针对家长关爱孩子的特点,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放任型的家长:教师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看到,孩子是有发展前途的,从而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自流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后进生”的家长:教师最头痛的就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真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蛮横型的家长:遇到这样的家长,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要以理服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宽容、大度。对待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
绝。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以
挖苦讽刺学生来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方法 策略 理解尊重
交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需要技巧,需要用心研究,确保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承担着最主要、最关键的角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教师要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教育幼儿。
1 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1.1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期望不同。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期望是客观的,他们希望每个幼儿都能进步,茁壮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具体的,有一定指向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1.2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评价上的不同。幼儿教师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一般经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对幼儿的评价也比较切合实际,而家长的素质和修养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对幼儿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的评价,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可爱的,看到的都是优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无瑕的,而幼儿教师看孩子却觉得只是一般,并不出众。
1.3.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关怀照顾程度不同。在家庭中,特别是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没有与同伴交往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及矛盾。而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需要照顾全班每一个孩子,而不是某一个,难免照顾不周,顾此失彼,而孩子由于在家和在园所得到的关怀照度程度不同,也可能表现不同。
1.4.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有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多识字写字,多学知识,看到孩子在读书写字,就很高兴。看到孩子在做游戏,开展艺术体育等活动时,就不满意。而幼儿教师从教育出发,注意孩子智力开发、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开展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师如何转变家长观念,这就需要沟通。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看法上存在着差异,需要及时地交换意见,进行沟通。
2 在沟通中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2.1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面,家长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远多于幼儿教师。因此,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幼儿教师最好不要自认为是教育专家,采用平等的身份来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对家长进行教育或者责备,尽量少出现“应该”“必须”等词语。更不要出现打断家长说话的情况,多听取家长的建议,让家长本身乐意与幼儿教师交流育儿经验。
2.2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
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根据家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个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特别关心,这时候幼儿教师应该委婉地告诉家长情况的重要性,让家长有所认识,配合好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
在与家长交谈中,幼儿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会感到教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孩子的,都期盼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对教师不信任。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幼儿毕竟是幼儿,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幼儿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采取丰富的沟通方式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仅限于接送时的问候或者是简单的家访,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平常幼儿在实际成长过程中的情况来灵活运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能够很好地加强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不仅能够让家长对学校的幼儿教育模式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所在。不仅如此,参加亲子活动还能够加深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探讨更加科学的育儿方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流方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对于家长,我们还可以通过信箱、班级QQ群、校信通等与家长进行交流,不受时间约束,交流的空间也比较大。
3 以家长的心态关爱孩子
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感情有基本的认识。在家长看来,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甚至孩子犯了错,他们也认为孩子只是调皮而已,甚至是可爱的表现。我们要以家长的心态来看待问题,以求更加客观公正。
幼儿教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必须真诚地对待孩子,同时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感情。在家长眼里,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多多理解家长,从家长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就能够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并让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理解尊重和体谅对方,当前的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常会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幼儿教师应体谅家长的亲子之情,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尊重家长,在理解尊重和体谅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友好沟通。家长也应体谅幼儿教师,站在教师的位置想一想,看一看,就能理解尊重和原谅幼儿教师的一时工作疏忽,并对其提出宝贵意见,改进教师的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很多影响因素,但只要双方彼此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就能够配合好对方的工作,解决孩子在学校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波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考试周刊》 2009年 第27期
[2]戈柔 《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 《幼儿教育》 2003年04期
[3]浅谈家园合作的技巧[EB/OL].家园共育网.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计划】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06-16
与幼儿园家长沟通后的反思06-03
幼儿教师沟通技巧10-20
幼儿园班级家长资源的利用与开发09-23
中班幼儿教师工作总结与计划10-26
幼儿大班代表毕业感言与幼儿家长会讲话资料10-17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计划10-23
浅谈民办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06-16
幼儿教育与家长工作反思05-29
幼儿园2017年秋学期家长工作计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