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铺作业队目标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摊铺作业队目标(通用7篇)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1

一、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ABC) , 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 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 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 由于作业消耗了资源, 产出消耗了作业, 因此, 资源应该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 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在这种方法下, 通过多种分配标准, 对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使产品成本的“扭曲”现象得到了控制。

从管理角度来看, 对成本加强控制要比单纯进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 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了解成本的实际水平, 更要了解这样的成本水平是否代表或接近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经营水平, 以便能及时地对成本加强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是以ABC信息为基础的成本控制, 是ABC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延伸。作业成本控制就是将企业看成是由顾客需求驱动的一系列作业组合而成的作业集合体, 在管理中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效率, 消除或者减少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改善。其以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 采用从“资源”到“作业”再到“最终产品”的归集模式, 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法下的成本信息与实际脱节、与管理要求脱节的缺陷。同时, 作业成本控制实现了管理重点的转移, 把管理的重点从“差额”转移到“作业”上来, 通过对增值作业进行改善, 对非增值作业想办法消除, 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目标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成本而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本增值效益, 增加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整个控制过程是围绕目标的设置、分解、实施、分析和考核进行, 即通过合理设置成本目标及对其目标进行分解, 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 直至全体员工, 连成一个有共同努力方向的指挥保障体系, 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企业的目标总成本。进行目标成本控制, 一般可分为目标的预测、决策、分解、落实、控制、管理、核算、分析、评价等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是一个周期, 周而复始, 以至存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这里可以看出, 目标成本控制和一般成本控制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成本控制是先设计出产品, 再计算出成本, 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有市场销路;而目标成本控制则不同, 它是基于最可能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来计算目标成本, 再运用价值工程等手段来确保生产, 使得最终生产的产品, 既满足顾客的需求, 也符合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

三、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缺陷及两者的互补性

(一) 作业成本控制的缺陷。

作业成本控制虽然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 但它仍是一种内向型的管理, 着重于战术型的成本动因及生产领域的改善控制, 未能将成本控制扩大到企业的外部领域;其忽视了从总成本的高度考虑因素。作业成本法的工作流程是先设计产品, 再计算成本, 然后估计产品是否有销路;其降低成本的目标是模糊的, 实施效果是有限的。而且作业中心多、过程复杂、工作量大, 相对应的计量成本高。对信息化的要求也比较高, 一般企业很难完全实施作业成本控制。

(二) 目标成本控制的缺陷。

目标成本控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 即以产品作为分析对象, 按产品成本的实际数与计划数, 比较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且较多地注重对变动费用的分析。这种差异分析由于对制造费用的分解过于浓缩, 费用分配基础过于单一, 使得成本分析不能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业绩报告失去了真实性和可比性。目标成本控制虽然面向市场, 根据市场允许的价格来决定市场允许的成本, 并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 通过实施价值工程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但成本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项作业, 这些作业对目标成本的最终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而目标成本法对这些作业链运用的管理与控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具有互补性。

我们知道, 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两者的成本控制特点来看, 作业成本控制的缺陷可以由目标成本控制加以解决;而目标成本控制的缺陷也可以由作业成本控制加以解决。我们在成本控制中, 如果同时贯彻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的思想, 即“作业-目标”成本控制的方法, 那么成本控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现代管理会计的鼻祖Robin Cooper和Robert S.Kapla指出, 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整合后, 产品的设计者就能够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间达到很好的均衡, 这种均衡是单独运用作业成本控制和目标成本控制所不能达到的。通过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结合, 公司就可以利用更好的机会来开发既能以低成本生产、功能和质量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四、“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虽然是一种新的成本控制方法, 里面包含新的成本控制理念, 但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 是作业成本控制和目标成本的综合, 其本身并没有新的独特之处。其实施过程, 可以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开展。

(一) 建立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它既是目标成本的汇集中心, 又是责任考核中心。根据建立作业中心的原则, 在“作业-目标”成本控制中, 作业责任中心就是作业中心。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实际成本的计算、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以及业绩考核都是建立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的, 因此划分作业中心是一项基础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而言, 企业作业的数量较多, 我们需要把相关的多个作业进行归集, 建立作业中心。在建立作业中心时要考虑两个因素: (1) 各作业的生产工序和重要程度。一个作业中心应能完成一定的作业, 通常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些主要作业, 然后将其上下工序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作业与之归集建立作业中心。 (2) 在作业繁多时, 可以将性质相近、所引发的成本能够用相同原因加以解释的不同作业或作业中心合并为同质作业, 同时还要根据企业最为迫切的需要进行作业合并, 从而建立作业中心。综上所述, 作业的划分应该粗细得当。划分过细, 就会使作业总数过多, 由此必然导致作业成本计算工作量过大, 企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势必过高;反之, 如果作业划分的过粗, 一个作业中含有多种不相关的业务, 必然会使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 在划分作业中心时, 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熟练了解产品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程序后进行划分。

(二) 用ABC计算预期成本。

在“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下, 在确定目标成本之前, 必须先用ABC来计算预期成本。预期成本是指在现有生产程序、供应商、生产率水平以及原材料条件下, 用作业成本法所估算的生产客户所要求产品的成本。预期成本有两个特点:第一, 考虑了企业现有生产经营条件, 因此是一种“生产能力”成本;第二, 预计成本是按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来的, 与传统的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而言, 更能准确合理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在确定目标成本之前, 用ABC来计算预期成本, 先进的思想理念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目标成本控制法下最终确定的目标成本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因为目标销售收入减去目标利润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并不一定能作为成本管理的目标, 在本文中, 它只是被定义为“可允许成本”, 表明的是产品成本发生的最高限额, 是从企业本身的经营发展策略和财务愿望出发, 结合市场情况所得到的一种成本, 没有考虑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等条件。实际上, 目标成本的确定需要考虑企业的预期成本, 也就是在现有生产能力条件下, 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生产顾客所需的、在特定质量或功能方面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所需的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计算预期成本时使用的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其计算的准确性值得怀疑。而“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在确定目标成本时考虑到了用ABC来估计预期成本, 使得成本估计更为准确。

(三) 确定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是指产品市场价格与公司所要求的利润之间的差额。产品价格由市场驱动, 并不受公司管理者的控制。当企业确定了一定的利润率或利润额时, 目标成本就被“锁定”了。要想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必须使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之内。在目标成本控制方法下, 计算目标成本的方法很多, 有倒扣计算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无论运用哪种方法, 都需将其与用ABC计算的预期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当计算完目标成本后, 需将其与预期成本进行比较。目标成本和预期成本之间可能存在差额, 如果差额为负数, 则表明企业拥有成本优势, 应使产品成本和其价值主张之间合理匹配;如果差额为正数, 则表明必须降低成本, 通过成本分析与改进, 重新设计产品和生产, 识别不增值作业和低效作业, 同时进行成本动因分析, 利用目标成本法的价值工程法优化成本动因, 运用价值和功能相比, 通过工艺流程分析等对成本动因进行选择、优化、控制、革新、消除、减少不增值作业, 提高增值作业效率, 改进现有成本状况, 最终达成目标成本, 并确定最优作业链, 为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作业层次做好准备。

(四) 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确定后, 企业成本控制有了明确目标。如何科学地把总目标落实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人是“作业-目标”成本控制的关键。所以, 目标成本的有效分解成为“作业-目标”成本控制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目标成本的分解主要有两种意义上的分解:一是管理意义上的分解, 使目标成本成为全企业上下每层都要管理的对象;二是责任意义上的分解, 使目标成本成为全企业每个人都要承担的指标和责任。传统的目标成本的分解方法有按管理层次分解、按管理职能分解等。但在“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下, 传统的分解方法都不适用。笔者认为, 在此环节, 应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运用作业成本控制的思想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图1)

(五) “作业-目标”成本控制计算与控制。

“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方法以作业中心为基本单位, 将落实到该项作业的目标成本作为这一中心应完成成本的指标, 当实际成本发生后, 企业还须编制反映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责任报告。按照“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 把核算期内发生的所有资源费用按照实际发生作业的资源动因及其数量分配计入作业成本;确定产品生产所经过的各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按“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把作业成本分配至各产品, 并与目标生产作业成本进行比较, 找出差异, 寻找原因, 及时进行控制。如发现差异, 首先检查各项指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在保证计划合理的前提下, 如果是单位作业成本偏高, 就要努力挖潜;如果是作业量增多引起的差异, 就要看该项作业是否产生产品价值增值, 是否有无效作业的发生;如果是产量增加导致的差异, 就要看增加的产量有无造成存货的积压和浪费。总之, 针对成本动因, 成本分析可做到有的放矢。可通过编制“作业-目标”成本控制卡片来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和事后分析评价功能。 (表1)

(六) 业绩评价与考核。

业绩评价是指企业对作业业绩指标的确认和计量, 是作业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由于企业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员工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完成目标成本。因此, 必须充分调动各个作业中心员工的积极性。作业业绩考核包括作业效率的计量、完成本作业所需时间以及所做工作质量的计量。作业效率是由作业产出量和作业所耗资源决定的, 体现了一定资源投入完成作业量的多少。利用作业成本分析和考核结果, 发现差异产生的原因, 控制并调节各作业中心的活动, 督促并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修正目标成本计划, 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从而使得“作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式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其控制方法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五、结语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2

部门主责

1.负责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技术文件编制、评审;牵头编制项目经营策划书,并组织内部评审。2.负责施工计划管理,编制月度、周施工进度计划;

3.负责设计图纸审核、编制工程量总控台账并及时更新分发至各部门; 4.负责信息系统填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数量信息系统、成本管理系统2.0、调度系统等);

5.负责施工过程控制,对各工序质量负责组织自检、互检工作; 6.负责编制施工技术总结工作;

7.负责各种工序资料的填写、收集及归档工作;

8.负责牵头进行项目现场施工调查,并编制整理施工调查报告; 9.负责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等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 10.负责现场的技术服务管理工作,解决施工现场技术问题,跟踪技术方案、措施的实施并验证,实现持续改进;

11.负责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量及相关物资机械计划的编制、并提供给相关部门;

12.负责编制主体结构材料和其他临建材料采购计划,报项目领导批示后提交物资部;

13.负责现场变更签证工程原始资料(文字数据、影像等)收集、整理并形成相应的工程量签证单; 14.完成项目部领导交代的其它工作。部门辅责

1.牵头组织现场施工调查,编制施工调查报告; 2.配合工经部做好进度计划考核;

3.配合工经部做好工程量清单审核修正工作;

4.配合工经部进行合格工程量现场验收及结算、计量工作; 5.协助工经部做好工程分包的策划与立项工作,负责分包工程的技术管理,参与合同的起草、评审工作;

6.积极配合、协助工经部作好因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原因、施工条件变化等引起的索赔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7.配合工经部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

8.参与内部结算(所有劳务协作),做好合格工程量的审核,严格履行现场技术人员、部门负责人层层审核及签字手续; 9.配合物资部编制物资总控计划并参与每季度物资盘点;

10.配合物资、试验部门做好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编制材料验收报告;

11.参加安全质量部安全、质量大检查并监督整改落实; 12.参加重要部位工程的验收工作;

13.参加安全、质量事故分析会,提出合理意见及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过程至处理完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工程管理部工作目标

1.每月(暂定一日、十五日)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作业人员至少2次技术培训、教育(学习规程、规范及标准、工艺等);

2.分解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总体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计划、技术方案评审会,按时提供工程年、季、月及阶段进度计划和材料计划; 3.收到设计文件时,一天内进行复核,并保存复核记录,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使用;对设计修改及时进行复核、标注及上报总工程师; 4.工程开工前,编制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文件及重要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控制工程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超前性,并组织相关部门、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及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批复后当天上报开工申请; 5.及时对项目部所使用规程、规范进行识别检查,对识别情况作出标识,每半年普查1次,确保使用规程、规范为有效版本;

6.深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指导,掌握施工动态,严格履行工程质量、安全三控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7.每周一召开一次本部门工作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及作好工作总结; 8.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归档,每月25日进行部门内业检查; 9.正确使用、保管好劳保用品,正确使用、维护公共设施、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

11.及时策划施工用电、用水方案及场内施工道路的规划设计;及时制订防汛、渡汛计划、措施; 12.做好与项目部内部各部门、各协力队伍及外部监理、设计、建设、质检等单位的沟通交流工作,确保良好的工作关系; 13.积极参与项目部组织的各项质量、安全、文化娱乐活动。

工程管理部对劳务作业队全过程管理要求

1.各协力队伍应积极组织相关作业人员参加工程技术部组织的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技术文件的宣贯,使作业人员作业水平满足项目部技术管理要求。

2.协力队伍必须配备具有一定技术能力、人数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员、资料员、架子工长等),要求能看懂图纸、及时对所施工范围内材料进行提报、能参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完成对工序的自检并配合项目部技术(质检、测量、试验)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进行工序报验。

3.服从项目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对技术人员提出的相关管理要求应服从,如存在不合理的不得与技术人员发生冲突,可向工程部长、项目总工反映。

4.施工作业队人员必须尊重项目部、监理、业主、质检站等相关单位人员,不得无礼顶撞,如发现对当事人根据情节轻重处罚50~100元,并对作业队处罚200~500元/次。

5.每一道工序完成作业队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工序检查,经项目部检查验收合格(包括监理、业主、质监站等)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未经项目部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强行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工程部技术人员有权对此分项工程不予计量。6.作业队施工过程中积极贯彻工程技术部管理要求,工序质量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且采用新方法、新工艺促使工程实体质量较好的部分,项目部技术人员有权对该部分进行经济奖励,奖励金额视现场情况予以500~2000元/次.点的奖励。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过程中提出表扬的部分工程项目部技术管理部将视情况给予1000~2000元的奖励。7.作业队自行采购的辅助材料(模板、脚手架、止水带等)必须经项目部(质检、技术、试验、物资)技术人员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8.对项目部工程部所发的任何通用函件、整改通知、施工措施、方案、图纸等各种资料和通知,作业队应指定管理人员签收并及时转达给施工作业队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熟悉并积极落实。作业队不得拒收、拒签项目部工程部所发的任何函件、整改通知、施工措施、方案、图纸等各种资料和通知,否则200元/次罚款。

9.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要求作业队对施工图纸、技术要求等有不理解清楚时,需及时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沟通,作业队无权更改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如需变动,事先征得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同意且经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否则视为管理混乱、野蛮施工,对作业队现场负责人处以200~500元/次罚款,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后果及后续处理费用由作业队承担。

10.本项目混凝土工程实行“开盘通知单”制度,在浇筑砼之前,由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填写混凝土开盘通知单并报项目部测量、技术、安质、生产部门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并签字后交给生产部门,现场满足混凝土开盘条件后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混凝土浇筑。

11.对作业队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图纸、规范、项目部要求进行施工的情况,工程管理部将进行口头、书面通知要求进行整改,如若作业队仍不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工程管理部技术人员有权不进行验收,将严格按照项目部质量管理处罚条例对作业队进行经济处罚,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后果由作业队承担。

12.现场所有的施工环境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如若因为作业队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工程部技术人员有拒绝现场检查验收的权利,待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后进行检查验收。

13.作业队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并自检合格后报工程部技术人员及监理、业主检查时,必须安排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配合,对工程部技术人员、监理、业主提出的整改措施及要求详细记录并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14.作业队应按项目部工序资料填报要求完成过程工序资料的填写,每道工序完成后,报请工程部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前,应上报该项目工序的有关资料,工序资料检查合格后再进行现场实体检查验收。15.作业队在领取到施工图纸后3天内,应按要求提报物资、材料(由项目部提供材料)计划,经工程部技术人员审核后上报项目部领导审批,如因不提计划所造成的工期延误由作业队承担。

16.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生合同外及现场签证变更增减工程量,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应及时与现场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确定实际发生工程量,如若作业队不及时参与工程量确定,最终结算以项目部技术人员审核合格工程量计量。

17.根据项目部计量结算要求,作业队进行计量结算前,应积极配合项目部做好的现场工程量收方工作,合格工程量签认单需经项目部工程部有签字权利人员审核签字。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技术部人员有权利暂不予计量,待按项目部要求整改修复完成并经工程技术部验收合格后予以计量。

18.为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及外观质量,施工作业队从事现场各分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组织监督施工,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对此人员项目部进行月累计,如每月有3~5次不在现场参与管理,处罚100元/人,如受到3次罚款的管理人员,请退场,施工作业队立即补足技术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必须达到项目部的要求。

19.所有实体工程模板拆除后,如发现漏振和超标准的蜂窝、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作业队应及时通知工程部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由工程部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作业队严格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外观质量修饰工作,严禁作业队瞒报、漏报及私自处理,违反一次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500~2000元/次罚款。

20.当两个和多个作业单位之间需要进行交接程序时,应做到以下要求:①应由上道工序施工作业队向项目部上报相关的自检资料和数据;②在交接验收过程中,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有关管理人员都必须参加进行验收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③如在交接验收过程中,发现任何影响下道工序施工的情况,上道工序施工作业队必须按要求进行返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次报检;④如在交接验收时,未提出任何异议,后续因上道工序缺陷原因导致发生的的任何问题及费用,全部由下道工序施工作业队承担。

21.成品保护的责任:各作业队(分包单位)的现场负责人是成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作业队要有专人检查成品保护工作,成品保护的时间从进场到合格交验给项目部。作业队对已完成的成品如不加以保护或保护不到位,或对他人成品有损和破坏的,对作业队进行质量处罚,由此造成的一切修复或者返工费用由作业队承担。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3

《标准》中 10 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我对“数感”这一核心概念理解得最深刻。

《标准》对数感的表述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标准中对数感的表示是一种外延的表述,即描述了数感的若干个表现,而没有用内涵概念界定的方式,从而避免了相关概念的混淆。

从两个方面理解数感,首先是数的理解与表示。数是数量的抽象,而抽象出的数如何表示不同的数量,这就涉及到了数制即数表示的方式;其次要恰当地运用数解决问题。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数感与个性是双向交流的。一方面,学生总是对心灵世界直接相关的对象特别敏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对数学对象作出选择和反应;另一方面,数学教学完全可以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美化和感化学生的数感心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 数的概念,构建数感。基于此,本论文将从数感的涵义、教学价值特别是培养策略等方面作出相关论述。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4

浅谈公路工程中摊铺机摊铺施工技术

(论文)

姓 名 赵 磊 旭 工作单位 保山总段隆阳段 主管部门 云南省公路局 职称系列

公路工程

申报职称 工程技术员 专业名称

公路工程

提交时间 2015年6月

浅谈公路工程中摊铺机摊铺施工技术

(保山总段隆阳公路管理段 赵磊旭)

摘要:文中结合我段在省道S311线K186+000~K190+000云保线公路建设中摊铺机摊铺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等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摊铺机

准备

参数

施工

工艺

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公路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要求日渐严格,常规的施工已经很难达到进度和表面平整度要求,采用机械化摊铺施工已势在必行。在此结合我在省道S311线K186+000~K190+000云保线的实际施工经验,谈谈如何合理运用当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基层、底基层摊铺施工。

一、摊铺施工的准备工作

1.1按稳定层(底基层、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安装调整摊铺机的工作装置包括:a.按路面稳定层各层宽度要求组装摊铺机的熨平板,熨平板安装要确保平直。如果一台摊铺机摊铺宽度不够,可采用两台或三台并机摊铺,以消除稳定层纵缝。b.按路面稳定层各层的横坡要求,调整熨平板的拱度。调整时考虑熨平板在摊铺过程中的变形量及两端部粒料粗细,根据经验可将两端调整稍高些。试验段摊铺时,对摊铺完成的路面进行横坡测量,如有偏差,重新进行熨平板的拱度调整。c.根据摊铺厚度的要求,高速螺旋输送器及前侧挡板的位置,螺旋输送器的离地高度将直接影响摊铺机的工作负荷及摊铺速度。离地距离高,摊铺机的阻力大;离地距离太低,摊铺不能连续进行。对螺旋输送器离地距离调整,要视摊铺层厚度而定,一般情况下,螺旋输送器离地距离为摊铺厚度加5cm为宜。

1.2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摊铺现场的准备工作a.为了保证稳定层的纵坡和横坡,根据标高设计的要求,采用双边挂基准线法进行施工。相邻支撑桩的距离一般为10m,钢丝选用53mm的钢丝线做为基准线。如路幅较宽,采用并机摊铺时,为了加强接缝处横坡控制,采用前机一端用基准线控制,一端用临时加设滑道控制;后机一端用基准线控制,一端用滑靴控制,较好地控制了稳定层的纵坡和横坡。对架设的钢丝线每100~150m采用紧线器拉紧,一般拉力为80~100kg。对完成架设的钢丝线,要经过测量复核。b.为了保证稳定层与路肩、中央分隔带结合部位的压实质量,中央分隔带填土及路肩填土应在摊铺稳定层前分层施工。施工前按每层标高挂线,采用人工堆填找平并初压,然后按设计要求稳定层宽度用人工进行切槽。c.为保证各层结合面有良好的结合强度,在稳定层摊铺之前,要彻底清洁结合面并使用洒水车在结合面喷洒适量的水。d.为保证摊铺机行驶稳定,要求在摊铺前设行驶标线。

2摊铺机试铺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2.1整机空运转,检查各工作机构是否工作正常。

2.2进行稳定层试验段摊铺,完成摊铺参数的确定。摊铺速度的确定: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铺筑稳定层的速度应与稳定土拌和站的生产

能力、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的匹配、摊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稳定层摊铺时,最佳工作速度一般为2m/min。b.摊铺机的振捣参数的确定:摊铺机的振捣参数是通过摊铺机振捣液压系统的压力表显示来调整的。为了保证稳定层摊铺的平整度,摊铺机振捣液压系统压力应调大点,但摊铺机的附件不能产生剧烈振动。c.初摊铺松方系数的确定:摊铺的松方系数(压实系数),视不同的稳定材料级配而不同。同样的摊铺条件下,骨料的含量越大,选择系数越小;反之,选择系数越大。试验段摊铺时,一般初摊铺系数选择111~112左右,或根据经验选定。d.选择初摊铺仰角A:确定摊铺仰角前,需对熨平板的初始安装进行实测。即摊铺机及熨平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两边仰角刻度指示于0或5处(一般摊铺机初始仰角的出厂调整值为5)。e.此时测量并调整摊铺机的熨平板为水平位置。运输车辆的确定:一般来讲,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往往高于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因此确定运输车辆数量时,参照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及运输距离而定。

3试验段的摊铺

摊铺稳定层试验段时,就摊铺工序而言,主要是为了总结确定出准确的技术参数,以便指导正式施工:如初摊铺的垫板厚度、摊铺初始仰角、摊铺的松方系数、熨平板的拱度值、螺旋输送器及刮料板料位参数、摊铺机的最佳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试验段摊铺100~150m为宜。

3.1确定初摊铺的垫板厚度:垫板厚度等于松铺厚度。垫板用15m长硬木料制做,每台摊铺机初摊前垫4块垫板。

3.2摊铺初始仰角值的确定:摊铺行驶5m后,测量摊铺的厚度,用此时仰角值与所测厚度值进行比较,即可确定仰角值与摊铺厚度之间的计算参数。

3.3摊铺松方系数的确定:对摊铺完成的稳定层进行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测量实际摊铺厚度,用实际摊铺厚度与未经碾压的摊铺厚度进行比较,即得出摊铺松方系数。

3.4熨平板拱度参数的确定:用水准仪测量摊铺完成的路面拱度,如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就进行熨平板拱度调整。

3.5摊铺机最佳行驶速度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机的行驶速度以2m/min为宜,同时要结合试验段摊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6螺旋输送器及刮料板料位器的调整:在摊铺过程中,调整螺旋输送器及刮料板的料位传感器,以保证熨平板前的拌和料连续均匀。

4摊铺过程中的工艺要求

4.1为了保证摊铺稳定层的平整度,人工用拌和料对接头处找平。

4.2自卸车应在摊铺机前20~40cm处对正摊铺机停车,以避免撞击摊铺机,同时卸料要连续稳定。如果卸料发生撒料时,要及时清洁摊铺机履带处的拌和料,以免影响平整度。

4.3摊铺机各执行机构的开关应放在自动状态。

4.4摊铺机要按行驶标线行驶,特别在弯道处,要保证连续稳定地转向。

4.5摊铺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熨平板前的拌和料堆积状况。如果

堆积拌和料较少时,采用手动操作螺旋输送器及刮料板开关,以便及时输送拌和料。必要时使摊铺机停机,待熨平板前拌和料饱满后再进行摊铺作业。

4.6摊铺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基准线是否被碰掉,同时要保证传感器的搭脚在基准线上移动。

4.7要组织好施工过程各环节,尽量避免停机,确保摊铺机以最佳的行驶速度进行摊铺。

4.8摊铺横向接缝:已经摊铺完成并碾压完成的稳定层用3m直尺对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切除不合格部分,以便进行接缝摊铺工作,所切的缝横向要平直、竖向垂直。

4.9摊铺纵向接缝:a.采用双机并铺消除纵缝(前后相距15~20m);b.接缝一侧采用滑靴找平,滑靴在未经压实的摊铺表面滑动,另一侧采用挂基准线找平;c.对单机摊铺时,视天气状况确定摊铺机掉头摊铺第二幅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摊铺完成第一幅2h后,摊铺机掉头进行第二幅摊铺;d.对摊铺完成的第一幅进行碾压时,在第一幅与第二幅结合部位要留出宽度为40~50cm的摊铺层,以便进行纵向接缝摊铺工作。

4.10摊铺时,有时因集料离析,摊铺表面骨料堆积,这时应使用人工将堆积骨料挖除,换填合格集料补平。

4.11并机摊铺时,应选用相同机型摊铺机,各技术参数调整相同,这样对摊铺的稳定层平整度控制较好。

5结束语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5

一、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一)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的特点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统一,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的特点是由目标管理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封闭的严密的管理过程。

目标成本管理“确定目标, 层层分解”;“实施目标, 监控考绩”;“评定目标, 奖惩兑现”, 这三大环节形成一个紧闭联系的封闭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样的连续封闭体系, 为目标成本管理取得高效能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2. 未来型成本管理。

它要求目标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控制指标, 把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未来成本的降低上, 围绕成本的降低扎扎实实地开展成本经营工作, 通过对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 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 全面性成本管理。

它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在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加的成本控制网络上。因为产品成本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 它的形成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与企业所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质量有关。

(二) 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评价

1. 目标成本管理的优点。

(1) 由于从目标成本的计算确定开始, 到企业日常成本管理工作都是围绕实现目标利润这个核心任务, 目标成本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总目标并提高经济效益。 (2) 目标成本管理扩大了产品成本管理的范围, 以往的成本管理往往局限于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 而目标成本管理的管理范围扩大到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几乎整个价值链过程当中。从而便于企业实现全过程的管理。 (3) 目标成本管理法强调了成本与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 有利于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的落实和实现, 同时, 目标成本管理的推行使企业责权利紧密结合, 促使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和责任制的不断完善。

2. 目标成本管理的缺陷。

(1) 成本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项作业, 这些作业对目标成本的最终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目标成本法对这些作业的控制显的不足。 (2) 目标成本管理法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成本分析法, 即以产品作为分析对象, 按产品成本的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且较多地注重对变动费用的分析。这种差异分析对于制造费用的分解采用的分配标准往往比较单一, 成本分析的对象本身就不准确, 不利于管理。 (3) 目标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的, 它的最大的局限性体现在忽视了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费用的责任归属。

二、作业成本管理理论评价

1.ABC/ABM的优点。

(1) 在成本计算上ABC采用多种成本库, 然后选择不同的成本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 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采用单一分配标准对产品成本的扭曲。 (2) 这种成本管理模式的控制方法以“价值链”思想为背景, 强调成本动因的分析, 揭示了资源耗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指明了深入到作业水平进行成本控制的途径, 从而有利于消除一切可能形成的浪费, 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整体的经济效益。 (3) 通过对作业这一中介的分析, 可以发现什么引起作业, 作业实施的效果怎样, 这样可以从过程角度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有利于企业全面的分析在特定产品、顾客或服务上的成本, 从而更好的用于决策。

2.ABC/ABM的缺陷。

(1) 该成本管理思想虽然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 但它仍属于内向型管理, 未能将成本管理扩大到企业的外部领域。 (2) ABM主张在空间层面进行成本管理, 忽视了时间层面及相应的时间成本, 使其难以从长期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成本管理。

三、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互补性

两种方法的市场属性都是竞争优势导向的企业战略。作业成本法以市场上竞争对手为标杆, 专注于作业成本动因寻求降低成本的对策。而目标成本法设定目标成本意味着低成本战略的确立, 实现目标成本的过程则是低成本战略以集中方式具体落实的过程;两种方法的过程属性从思想特征本质上看是一致的。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管理的静态特征, 而发展成为动态业务过程的管理。

通过对以上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的评价研究, 能够总结出两者除了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外, 也存在局限性, 从而在成本管理模式的改进方面留下了空间。在作业成本会计中, 作业实质上就是一种责任中心, 作业成本也是一种责任成本, 作业这种责任中心是与生产工艺过程紧密结合的。由此, 通过作业成本的计算, 既达到责任成本控制成本的目的, 又实现了财务会计核算、监督成本的职能。而目标成本管理能按照市场需求, 在产品开始生产前确定目标成本, 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 但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不是很得力。两者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

四、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集成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其互补的基础和可能, 我们可以找到一种两者相互集合的模式。此模式由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两部分组成, 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包括目标成本确定、制订目标成本计划和对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作业成本管理过程包括成本分析与改进、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核算分析考核等, 两者通过成本分析与改进将目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作业层次, 以此来控制作业成本, 用作业分析与考核的结果修正目标成本计划, 使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该图的小虚线框为目标成本管理部分, 大虚线框为作业成本管理部分, 两者重叠部分为两者集合部分, 现将该模式主要内容描述如下:

1.成本分析与改进

通过价值工程与价值链分析, 对成本进行分析, 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

2.目标成本计划

通过市场需求、企业经营战略和成本分析及作业分析结果反馈的信息综合制定的。包括目标利润的预测分析、目标成本的确定和分解以及成本计划的编制等等。

3.作业成本计算

通过分析作业, 有针对性的计算作业成本, 以便有效进行作业成本管理。

4.成本分析与反馈

包括产品成本分析和作业成本分析并反馈, 可以运用差异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并将结果反馈, 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5.成本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面向设计的成本控制。通过分析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工艺成本和成本动因, 来确定最终的设计和工艺方案, 达到预防性成本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 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销售过程的成本进行成本控制。

五、结论

新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信息, 同时也输出必要的成本信息给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很好地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支持, 当然本系统也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文彪.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5, (8) , 184-185.

[2]杜勇, 陈建英.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 2007, (2) :66-70.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6

一、关于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中国近代历史的落后与挨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力没有跟上世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以致当时的国家装备制造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为此吃尽了苦头。2012年起,一股“制造业回撤”的风潮在西方国家弥漫开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需要重振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使得全球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纵观全球,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保持霸主地位,它们身后的国家无一不是装备制造的强国。大企业间的竞争其实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国家整体工业制造实力的比拼。目前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里面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之一。如今的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早在数年前,中国就已经提出并实施重大装备国产化,在重大装备领域,如果中国不能够拥有核心技术与生产,即使在某种数量上的生产能力全球第一,也依然谈不上是装备制造业强国。今天,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和经历着一场转型和升级,这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国际路径。

在此背景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首先面临的就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产品发展方向确定之后,定价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日益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由资源控制引发的原材料价格垄断,使得中国制造逐渐失去成本优势,而国外高端产品的打压,同样给装备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品开发初期,目标成本法就成为了决策者首选的成本定价决策手段。在避开了专利壁垒、技术封锁等障碍之后,国际同类别、同功能、同档次产品已经有了明确的报价和市场地位。要想取胜,只有寻找有效降低和压缩成本的途径,才能以价格优势争夺市场。

目标成本法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从“收入=成本价格+利润”转变到了“收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它的出发点是以大量市场调查为基础,根据客户认可的价值和竞争者的预期反应,估计出在未来某一时点市场上的目标售价,然后减去企业的目标利润,从而得到目标成本。依据此目标成本,确定供应和制造链上每个采购成本的构成,来实现最终的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法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产品的研发及设计阶段设计好产品的成本,从工艺和采购角度设定目标成本,在成本不能满足利润要求时,重新回到产品设计阶段,重新进行产品规划。

让产品装备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当然是其核心价值,因此,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必须保留产品核心的制造能力。

而对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显然不具备监控和降低成本的条件。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自制环节,作业成本法更能够发挥出优势,有助于总体成本的管控和降低。

作业成本法同样成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作业成本计算法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它不仅局限于多元分配基准,而且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这种量变和质变、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基础,由于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能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举例来讲,一个车间加工几种产品部件,其拥有的加工设备包括了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和普通车床。作为传统意义上制造费用的折旧,在按月归集汇总后,统一分配至当月产出的部件上。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使用普通车床产出的部件会分摊部分来自高档数控加工中心的折旧,从而增加其制造成本。同样道理,使用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完成的部件,会因为平均分摊而错误的降低其成本金额。作业成本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针对产品部件进行专门的作业研究,确定其成本动因,然后对消耗的资源进行有效计量,即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能够相对准确的确定部件的加工制造成本。

二、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根据新品计划和目标售价编制新品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新品样式规格、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应考虑市场变化趋势、竞争产品情况、新品所增加新机能的价值等因素。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往往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类似功能的产品,受其打压,基本可以确定产品的最高限价,从而进入制定目标成本阶段。

2.寻求最佳产品设计组合。进入开发设计阶段,为实现产品规划的目标,以产品研发部门为中心,结合其他各部门一些人员加入,组成跨职能的成本规划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设计、生产技术、采购、业务、管理、会计等部门的人员,是一个超越职能领域的横向组织,开展具体的成本规划活动,使整个产业链上的组成部分共同合作以达到目标。成本规划活动目标分解到各设计部后,各设计部就可以从事产品价值的构成分析。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在分析各构件是否能满足性能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如果成本的降低能够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就可以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要重新加以调整,以达到要求。

进入基本设计阶段,运用同样的方法,挤压成本,转入详细设计,最后进入工序设计。在工序设计阶段,成本降低额达到后,挤压成本暂时告一段落,可以转入试生产。试生产阶段是对前期成本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分析与评价,致力于解决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一旦在试生产阶段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最后的生产。

三、设计阶段的成本差距分析

目标成本与公司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尚未积极从事降低成本活动下产生的成本相比较,可以确定成本差距。由于新品开发往往很多都是借用件,并非全部零部件都会变更,通常变更需要重估的只是一部分,所以目前相关产品成本可以现有产品加减其变更部分成本差额算出。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的差额就是成本差距,它是需要通过设计活动降低的成本目标值。

四、转入生产阶段后,运用作业成本法,持续改善成本,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成本

新品进入生产阶段后,采用作业成本法定期检查目标成本的实际达成情况,进行成本规划实绩的评估,确认责任归属,以评价目标成本规划活动的成果。

至此,新品装备的目标成本规划活动正式完成。进入生产阶段,成本管理即转向成本维持和持续改善,使之能够对成本对象耗费企业资源的状况更适当地加以计量和核算,使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目标成本处于正常控制状态。

摊铺作业队目标 篇7

1 采用加宽熨平板液压调宽装置和低速大扭矩马达螺旋驱动装置实现大厚度基层问题

齐泰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为宽度为11.25米、厚度30厘米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为了实现改善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成本的目的, 通过选用高性能摊铺机实施了整体性一次性摊铺工艺。即通过摊铺机的加宽熨平板液压调宽装置保证了全宽摊铺的实现, 采用高压低速大扭矩马达驱动螺旋的传动方式, 这种传动固有的低速及启动高效率, 可提高螺旋带载启动的能力和低速工作稳定性, 与传统的高速马达加减速机方式相比, 更能适用于螺旋工作的需要, 提高螺旋改善离析的能力和减小密实度差异的能力。并解决了大宽度、大厚度粒料传送功率问题。这一技术在意大利玛连尼、比泰利 (卡特匹勒) , 国内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摊铺机上均有应用, 通过工程实例进行的摊铺试验表明, 高功率配置、高压低速大扭矩马达驱动、螺旋满埋物料工作的摊铺机, 是适应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新型摊铺机械。

2 采用抗离析螺旋分料器, 解决离析问题

2.1 混合料离析与机械性能的关系

摊铺机产生离析的主要环节在螺旋分料过程, 在作业过程中功率消耗最大的环节也在螺旋分料过程, 约为整机功率的50%至60%。国内的各种摊铺机目前主要延用一、二十年前国外摊铺机的设计思想, 即考虑功率因素, 使螺旋分析器中的物料表面位于螺旋直径的1/2至2/3位置。按照这种方法, 当用于大厚度、大宽度的稳定土摊铺时, 输料量很大, 而螺旋只有位于物料内部的部分才有输料能力, 因而螺旋输料率低。为满足输料量要求, 不得不将工作转速增高。高速旋转且部分暴露在空间中的螺旋向螺旋顶端 (外侧) 和物料层上部的空间中抛扬物料, 这是形成机械学离析的主要原因。不少工程机械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观察和录像资料分析, 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攻克离析难题, 成为国内外许多摊铺机械技术工作者的主攻课题。

2.2 抗离析螺旋布料器设置

齐泰高速公路施工用摊铺机的抗离析螺旋布料器, 包括装有左、右侧驱动机构的驱动箱, 左、右侧螺旋叶片轴对称安装在驱动箱两侧, 且左侧螺旋叶片轴的内端经左侧传动机构同左侧驱动机构连接, 右侧螺旋叶片轴的内端右侧传动机构同右侧驱动机构连接, 左、右侧螺旋叶片轴的外端分别同相应的左、右侧固定装置连接, 左侧螺旋叶片轴上装有左侧变直径变节距螺旋叶片而右侧螺旋叶片轴上装有右侧变直径变节距螺旋叶片, 该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它能使混合料得到再搅拌, 减少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出现的骨料离析现象, 使所摊铺路面的平整性、光滑性显著提高, 提高沥青路面的摊铺质量,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3 工艺原理

摊铺所用设备应采用具有大厚度、抗离析、全铺摊铺机摊铺, 全宽范围内一次性摊铺成型的方法施工, 摊铺速度控制在1.0~2.0m/min。摊铺过程中每10 m左右采用“挂线法”检查一次摊铺的混合料的标高。在摊铺过程中派专人跟随摊铺机每摊铺5m就分左中右检测其松铺厚度并详细记录。摊铺后碾压前应测定铺筑层的标高, 其位置与测定路基顶面标高相一致。通过严把材料关, 控制好粒料级配;控制运输车装卸环节;控制摊铺速度, 减小传送离心力;改变布料器结构, 反向安装反向拨料等方法控制混合料离析的产生。

2.4 抗离析设计理念

这种大功率摊铺机主要基于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即让物料满埋螺旋输送。物料满埋螺旋可以提高螺旋输料率, 降低螺旋工作转速, 减小不同容重物料颗粒之间的惯性差异;螺旋埋藏于料内, 位于摊铺层底部, 可以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 改善物料在前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机械学离析;位于物料底部的螺旋向两侧沿整个断面挤出物料, 而不是由上向下倾推物料, 可以减小不同宽度位置上的左右离析和物料颗粒上下滚动产生的上下层离析;螺旋上部不在空间暴露, 无上抛产生的面层离析。总之, 物料满埋螺旋可以有效解决摊铺材料的上下、左右离析现象。物料满埋螺旋的另一作用是整个摊铺层均在螺旋搅拌挤压下进行作业, 因而可减小摊铺层的密实度差异, 使之在碾压后表面平整。物料满埋螺旋必须增加摊铺机的功率配置及螺旋驱动系统的动力元件容量, 整机功率将相应增大20%至30%, 螺旋驱动系统应选用更高压力容量的液压元件以提高工作可靠性。

3 结论

实践证明, 通过摊铺机性能的改进, 大厚度基层整体摊铺离析控制施工可以大幅加快施工速度, 摊铺后的基层将形成一个整体的板块结构, 只要密实度达到要求, 相对于两次分层摊铺来说, 其抗拉伸, 抗冲击强度可以提高80%以上, 可以有效的避免和推迟早期路面的下沉, 车辙形凹陷、分裂脱落、坑洞等常见病害的产生。对于提高公路路面质量,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帮助。既有利于国家, 也有利于业主和施工单位, 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怀新.高等级公路摊铺工艺与摊铺机技术发展方向讨论[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 8.[1]姚怀新.高等级公路摊铺工艺与摊铺机技术发展方向讨论[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 8.

上一篇:b2b实验指导下一篇:以坚持为话题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