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共9篇)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1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二:

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连续5天的学习,我像一名刚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好、理解好老师的每一句话。听着老师的讲座、听着老师唱着的德音雅乐,感受到了自己心灵从未有过的震撼,记得第一节课前,老师示意所有学生和老师全体起立,共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我是伴着眼泪唱完国歌的!工作三十年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大型的党、政机关特殊会议开模式上有唱片放出、参会人员随着唱的,我只是觉得很庄严、严肃,但是从未感动过,那么今天为何感动流泪呢?是因为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小学生、大学生、中年人、老人、工人、农民、有职业、无职业、企业家、国家干部还有来自各个层面的自愿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组成的群体,唱的是那样真挚,那样充满激情。我感到我们的人民都是爱国的,对国家都是充满无限期望和爱戴的!我感到我们的国家是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几天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弟子规》《孝经》《女戒》,并结合实际讲了“涵养女德幸福人生”、“夫妇相处之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母教”、“如何做一名好女人”等课题。我深深的被感动着、被震撼着。多次流下眼泪。

我是60年代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上从未接触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父母没有读过书,只是从父母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当中去体会、去学习做人要善良、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和公正。如今已是天命之年,已做了女儿、妻子、母亲、儿媳。回顾自己走过人生路程,过去自我感觉做的很好,但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对自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觉得自己很渺小,与孔圣先贤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学唱《跪羊图》歌曲时,觉得自己对父母亲的尽孝流下了终生遗憾。父母亲已经去世,只能与二老梦中相见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当前处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引起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发生冲突,引起道德危机;人与自我发生冲突,引起精神危机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非常及时必要。要加大力度弘扬我们的孝心、感恩心、善良心。让国民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百恶淫为首”;“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的道理。大力弘扬敦品立德,文明向上的家风,家是国之本,国是天下之本。家和谐了,国就和谐了;国和谐则天下就太平了。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感谢一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付出的人!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三:关于中国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四:学习中国文化心得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我想谈几点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五: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2

为此, 真正领悟新课程理念,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 给他们让出一片天地, 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本文以《木兰诗》为例, 谈谈让学生学的点滴体会, 和同仁们交流。

一、预习什么, 学生说了算, 促其会学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年,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得到凸显,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下, 学习、探究、讨论、交流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模式, 但说到底, 这仍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限, 何不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番, 或许有精彩绽放。带着这一思考, 预习任务自己定、预习什么学生说了算的想法初步形成, 于是, 在教学北朝民歌《木兰诗》中, 进行大胆尝试, 真正放手于学生, 让他们自己做主, 预习内容、预习重点、预习难点等自己定、自己发现、自己总结, 从而真正实现“要我学什么”到“我要学什么”的根本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学《木兰诗》之前, 特意上了一节《如何学习古文》的主题课, 使学生明白、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授之以渔”, 为学生自己决定《木兰诗》我要学什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埋下了伏笔, 种下了即将生根、发芽的种子。

于是, 学生自己制定的《木兰诗》的预习提纲在《如何学古文》的引发下, 新鲜出炉:

(1) 反复诵读《木兰诗》, 熟练背诵;

(2) 人物赏析, 花木兰的形象;

(3) 了解、掌握字词的用法、古今的不同

(4) 总结、归纳中心思想, 体会写作方法。

看了学生自己的预习提纲, 我不由暗暗佩服, 不得不令我对这些孩子们刮目相看。在惊讶、欣喜之余, 没忘给予建议性的指导:如果能对《木兰诗》进行表演, 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们的眼睛一亮, 似乎得到启示。

二、谁主课堂, 学生做主, 实现善学

如果说, 预习提纲的设定令我震惊的话, 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更震撼了我, 只要给学生一片蓝天, 他们会振翅高飞, 翱翔于蓝天。学生的精彩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查阅资料, 析题精确, 背诵声情并茂

课之伊始, 值日生同学的“开篇”报告就植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彻底改变以前值日生报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她的报告内容是:《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 花木兰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是我们女同胞的榜样和楷模。花木兰安徽亳州人, 古时战乱纷繁, 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 花木兰又没有兄长, 花木兰毅然代父从军, 驰骋疆场10年, 奋力杀敌、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后《木兰从军》被收录到南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全诗以记叙、叙事为主, 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后安徽亳州建有木兰像, 全诗被刻录在纪念碑上, 诗词是: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但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可见, 值日生同学的精彩的开题、析题、声并茂的诵读, 赢得一阵阵掌声, 把课堂首先推向高潮。

(二) 预习精细, 掌握字词, 人物鲜明

值日生同学的精彩表现带动了其他同学, 诗歌的朗诵话音一停, 掌声未落, 手逐渐高高举起, 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一位同学不待老师点名发言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诗歌朗朗上口, 不难背诵。但重点不在背诵, 重在对诗理的揭示和诗词的理解, 这才是学习古诗词最值得关注的。全诗名词动用的字词很多, 你们注意了吗?比如说“愿为市鞍马”中的“市”现在是名词集市、城市之意, 但在文章则是“到集市上去买”, 类似的谁还能找出来?

这位同学嫣然像老师在启发教学, 我感到自己的“多余”, 静静看“演出”和不时地给予掌声和喝彩。同学们一个个把古今用法不同的词全都“挖”了出来, 诸如“木兰当户织”的“户”“阿爷无大儿”的“爷”“军书十二卷”的“十二”等分析得淋漓尽致, 说得头头是道……

都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都说学生不学习、不会学, 原来并非如此, 学生是没给时间和空间发挥其潜能, 创造力、创新能力没得到充分发挥所致, 让学生主宰课堂才是课改的主旋律。

在我“插嘴”给予总结和评价之际, 有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认为字词的理解固然重要, 但诗歌的诗理即主题也不容忽视, 诗歌的写作更值得重视。全诗详略得当, 人物刻画深刻、形象鲜明。如“愿为市鞍马”的“愿意”刻画了花木兰的“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在这位同学的引导下, 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又“跃然纸上”“浮出水面”……

(三) 诗歌拓展, 丰富课外, 再创高潮

不知不觉, 下课的铃声响起, 同学们言犹未尽, 感叹时间过得快, 一位同学似乎对铃声听而不闻, 娓娓而谈:历史上, 女中豪杰很多, 除了《木兰从军》还有《红娘子起义赴疆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穆桂英挂帅》《女驸马》《孟丽君》等都是千古传唱的历史女英雄。紧接着, 两位男、女同学同时站起, 自告奋勇, 演唱了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 将这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并产生绕梁三日之奇效。

纵观这节课, 教师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真正放手让学生“学”, 给学生让出一片天地, 学生会张扬自己的个性, 彰显自己的魅力, 描绘出光彩照人的美丽图画, 继而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肖红.读文绘图品木兰——《木兰诗》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案例[J].语文天地 (初中版) , 2013 (9) .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邃,是一个宏大的精神宝库。习主席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立身做人的思想精华,争做品德合格的表率: 一是忠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对党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遵守党的章程,践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时刻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让忠诚成为自己最闪耀的品行。

二是为民。不断强化为民意识,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多为群众谋利,始终同群众保持亲密的 “鱼水”关系,让为民成为自己最动人的品行。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4

近期,学习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我个人深受教育,很受鼓舞,习主席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向全国、全世界昭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通过学习习主席的讲话,我深深体会到要干好工作必须做到:

一是要真抓实干,树立良好形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作为环卫所支部书记,要主动履职尽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工作。要坚持“老实、踏实、务实”的“三实作风”。要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努力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结合支部工作实际,突出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依法按程序办事与克服形式主义的关系,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搞攀比、不坏规矩,在长期实践中孕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我所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增强党性,坚定政治信仰。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和习主席的权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习主席指挥。要切实铸牢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关键时刻不含糊。要深入抓好习主席重要指示的学习贯彻,着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作为一名从事财政监督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和修养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端正态度,将学习精神深刻领会,落到实处。通过这次学习,真正做到完善自我,改造自我,讲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四风”思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

三是要主动求知,增强本领技能。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坚持“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担当起支部管理工作重任。可以说,有效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干部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5

建党95周年,总书记做出重要的讲话,一时间在全国都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热潮,仅仅在短短的3天时间,总书记的讲话单行本在全国发行即突破160万册,全国的党员干部学习热情是如此高涨,真正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

党员干部如何学习才能够做到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呢?做到不忘初心?党员干部需要做要以下四点:

一是在思想上坚持对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坚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从打江山到今天守江山到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和谐社会,走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心系百姓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让共产党人的本色也从不会改变,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为上坚决做到不动摇。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是拿来主义,对国外的生产方式照搬照抄,更不是墨守陈规式的,在发展中畏缩不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做到与时俱进,要做到师夷长志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并且自己能够改革创新,做到经济发展有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全体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做到耳聪目明,做到开拓进取,让自己成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潮流中的弄潮儿,让责任领航,让发展领航。

三是必须坚持“两个务必”,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两个务必”能够让党员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坚持清廉务实谋事干事自谦的本色。“两个务必”能够让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沾沾自喜,都能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作风,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乃至普通党员,都是从群众来的,既然是从群众来的,就要能够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在行为上不能高于群众,在思想和个人素质上要做到与群众不同,并且让将党和自身责任真正在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在为群众的服务中体现出来,让党与群众始终是一家人,做到密不可分,体现出党员干部与广大百姓鱼水情深的感情来,并且共产党从始至终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

四是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自身责任。这责任是什么呢?就是在鲜红的党旗前所做出的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只有随时将自身的责任牢记,党交给的任何任务都应该能够完成,这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怎么不会从理论达到行动上的转化呢?

习主席建党95周年的讲话,激励每一名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奋发进取,相信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拿出实干精神来,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忘初心的本色,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永远能够在党员干部的身体体现出来,这领导干部的时代之美,如何不会创造出一个新时代呢!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2】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四个坚守。

一要坚守理想高地。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共产党人对理想的认识和态度。这个理想,就是对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和不懈追求。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支撑他们的就是这个理想;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吴天祥,一个个把全部力量乃至生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共产党人,靠的还是这个理想;我们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要靠这个理想。

二要坚守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根植于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不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打败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不会跨越艰难困苦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我们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要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像离开了水的鱼儿一样一刻也不能生存。因此,全体共产党员必须铭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而必须把“人民至上”刻在心上、融入血液里、体现到行动上。

三要坚守事业第一。理想靠你怎么干,人民看你怎么干,没有“干”字当头,理想就是空想,人民就会离你而去。陈毅同志说过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老百姓为什么舍生忘死去推车?就是因为共产党、解放军是为老百姓在打仗、在牺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要靠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实现理想。

四要坚守清廉本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在于她的清廉。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穿打了补丁的衣服、吃小米饭,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着用降落伞做的背心,他断定共产党是无法被打败的。现在,我们党执政了,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有一些人在糖弹面前吃了败仗,于是有的人悔悟: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倒了,一切都归0。成为共产党人,就意味着选择了清廉奉献,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守下去。如果经不住诱惑和考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脚踩两只船,最终势必落得个船翻落水的下场。因而,党员干部时刻要铭记:越是生活好了,越不能忘掉艰苦奋斗;越是灯红酒绿,越要保持清廉本色。【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

我们都知道,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暨“红船精神”作为我们党领航中国的精神之源,其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从源头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和气质,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经过血雨腥风洗礼、千难万险磨砺,最终成就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伟业。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我们从哪里来。纪伯伦有句名言:“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对于一个已经走过95年历程的大党而言,我们尤其要提防这一点。对此,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执着于自己不变的理想,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要求共产党人要牢牢记住,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做到理想不能忘,立场不能变,宗旨不能丢。“初心”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精神纽带,不忘初心,我们党才能找到根、寻到魂,永葆生机活力,带领人民继续前进。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铭记出发时所许下的梦想,铭记奋斗渴望抵达的目标,纯净自己的内心,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自觉,是共产党人内在的气蕴所在。不忘初心,才能给我们一双澄澈的眼,找对方向,坚定追求,抵达初衷。全党同志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永远牢记为什么出发,永远不忘走过的路,把思想“总开关”拧得更紧,始终与人民心声相激荡,在时代浪潮中从不迷航,为理想信仰的奋斗矢志不渝。

【学习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心得体会4】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简单的一句话不仅强调了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要不忘为什么工作、不忘怎么开展工作,更坚定了我们所应该取得的伟大目标。简单数语,却铿锵有力!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纲领,坚持各项工作原则,才能守住工作底线,才能深得民心,等到更广大群众的支持,为推进“五位一体”全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群众支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现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就要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吗,争做新世纪“四有”干部,坚持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一个一个新台阶。

继续前进。更是强调“实事求是”,虽然我国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都叹为观止的伟大成绩,但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要求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地领导干部,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锐意进取,奋勇向前,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6

一、《炼焦学》课程中“一核心”的内容分析

《炼焦学》课程紧紧围绕“焦炭”这个核心展开学习,不仅阐述了焦炭基本性质(如: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机械力学性质、热性质、显微结构等),而且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说明了焦炭成熟过程的机理及反应特点,从多角度理解焦炭成熟的特性,并分析了焦炭转化的反应场所,即炼焦炉的结构特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始终把握“焦炭”这个“魂”,就可以将零散繁杂的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实践表明,这种核心知识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学一节忘一节,前后知识联系不上的问题,提升单位时间学习效率。

二、《炼焦学》课程中“一主线”的科学分析

《炼焦学》主要传授给学生炼焦安全可控生产、炉型设计及应用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等关键知识[2],涉及的概念抽象且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章节前后连贯性差,难以将整本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有效把握内容发展脉搏,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依据“一条主线”思路进行教学,主要是指在讲授过程中按照来煤接受、储存、倒运、粉碎、配合、混匀、储煤塔存放、炼焦、推焦、熄焦、筛分最后至成品焦炭这个完整的处理工艺主线进行教学。首先阐述焦炭的“前世”,即煤炭在转化为焦炭前的预处理工艺;然后描述焦炭的“今生”,即炭化室炼焦的过程、机理和主要特点,最后说明焦炭的“未来”,即红焦熄焦、筛分等处理工艺。这种以处理工艺为主线对知识点进行分步解析教学过程,可以将关键内容有序深入地传授给学生,不仅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把握煤炭处理工艺脉搏,而且利于熟悉企业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炼焦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点繁杂、抽象且连贯性差的问题,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科学研究思路,以焦炭为“核心”,处理工艺为“主线”,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材脉络,将杂乱知识有序条理化,有益于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提高快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该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对优化《炼焦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还力争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拓展新途径。

摘要:《炼焦学》是以讲述焦炭性质、转化原理及特点、炉型结构及热工评定等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在培养新型炼焦人才和推动钢铁行业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炼焦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杂、抽象且前后连贯性不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兴趣不高,同时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提出“一核心一主线”的科学研究思路,以焦炭为“核心”,处理工艺为“主线”,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教材脉络,将杂乱知识有序条理化,有益于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该研究思路还力争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保障。

关键词:炼焦学,教学改革研究,焦炭,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1]姚昭章,郑明东.炼焦学(第3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7

学习习总书记庆祝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心得体

学习习总书记庆祝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2016年7月4日在我局三楼会议室全体政治学习时,党组书记、副局长马zz同志传达了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组副书记、局长多xx及本局多名同志畅谈学习感言,听后感触颇多。总书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动员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充满信心地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话从头到尾贯穿一条明晰的历史脉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今天,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讲话的鲜明主题。讲话明确提出 “八个就要”:第一,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第二,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第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第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第五,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第六,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第七,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第八,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讲话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强调认识真理、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讲话深化了对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认识,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讲话把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第一次提出四大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讲话对改革开放作出了新定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要以总目标为导向,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讲话提出了“人民立场”这个重要概念,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讲话号召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凝结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体现了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篇8

心得体会(二)5月20日,XX区政法委(司法局)组织观看了《中央政法机关光荣传统教育报告会》。认真学习***书记在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倾听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董占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戚发轫、江苏省信访局原巡视员张云泉和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郭韶翔等同志在会上所作报告。四位英模诠释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报告分别结合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时期及自身工作实际,深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荣历史;历史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抉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作为共产党人的付出与骄傲。他们是精神旗帜,是时代楷模,是民族精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光辉典范,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体现了中华人民的光荣传统,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灿烂光辉。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实践者,其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新入门的工作人员,我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这次“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无疑给我一次学习良机,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也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认真对照工作,进行了反思,体会如下: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88岁的老英雄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浴血奋战,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崇高理想。78岁的老院士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戚发轫,从新中国第一颗导弹爆炸,到神舟载人飞船升空,在新中国科技战线,他几十年如一日,回报祖**亲;江苏省信访局原巡视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二十六年,为了信仰和理想,他用一身正气,实践着共产党员的宗旨,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驾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连心桥;福建省龙岩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全国公安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郭韶翔,他是群众贴心人,坚持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他对人民的忠诚始终如一……也许他们各自的事迹不一样,但他们都有大义凛然、无私奉献等共同特点。行动来自于思想,而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必定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古以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引导一个人走正道,有大爱、树大义、留英名;而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则往往害人害己,导致悔恨。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这样,平凡人才能真正理解英模精神,也才能真正学英模、见行动。

二要用心热爱工作和生活。一个人活得有热度、有深度,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学习英模,不仅要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用智慧、鲜血维护国家尊严、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英雄举动,更要学习他们在干事创业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清贫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面对困境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司法所人员,在司法所所长的领导下,完成好岗位职责。协助指导管理辖区内人民调解工作;落实辖区的社区矫正、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落实辖区依法治理、普法宣传及法制教育工作任务。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告别小学生涯“最后一课”学感恩 篇9

“过去我不懂事, 经常顶撞爸爸妈妈……认真回想过去12年爸爸妈妈对我的照顾, 尤其想到妈妈生病仍然坚持陪我上课, 我真的很惭愧……”上周, 一场特别的书信交换仪式在府学小学美术馆后街校区举行, 70余名六年级学生与父母互换书信。在信中, 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和父母相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并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行了反思。父母们则表达了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 一些家长还就自己缺乏耐心、脾气急躁向孩子道歉, 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孩子们简单朴实的文字令家长欣慰;父母深情的叮嘱, 平等的交流, 也感动着孩子们。学校负责人介绍, 小学毕业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学校希望以这种方式增进他们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在景泰小学, 老师们将“最后一课”的讲台交给学生——该校5名六年级学生为170余名同学上了特别的“最后一课”。孩子们讲课的主题包括气球、航拍、机械、篆刻、折纸, 他们在业余时间做了充分准备, 不少内容连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说。该校副校长王慧瑾表示, “最后一课”给孩子们搭建展示平台, 是希望他们升入初中后继续关注自己的兴趣发展, 真正快乐地学习。此外, 孩子们在讲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同时, 也深刻体会到讲课的不易, 教师的辛苦, 他们感谢老师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

灯市口小学六年级全体教师还为学生们创作了毕业长诗, 毕业生们也为母校准备了礼物, 他们合作手绘了一幅15米长的油画, 用画笔记录自己难忘快乐的小学生活。艺美小学六年级学生将老师的笑脸、同伴的笑脸和难忘的校园一景画到t恤衫上, 老师和同学人人有份, 以此纪念小学生活。织染局小学则组织毕业生到北京邮电大学“游学”, 与大学生座谈, 做好迎接初中学习的准备。

上一篇:学位申请书下一篇:暑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