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中小城镇低碳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
二 级 院 系:社会工作学院
专 业 班 级:殡仪A120
3学号:0205120317
姓名:田洋
指 导 老 师:刘炼
关于重庆中小城镇低碳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田洋 牟震华 许春阳 陈建军 石思玉
(社会工作学院殡仪A1203)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产生导致人类遭受了很多很严重的损失,成为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所以逐渐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国际碳减排形势与国内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我国能源问题正面临着必须确定未来战略方向的路口,低碳战略势在必行。低碳战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碳捕获技术。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碳捕获技术大规模实施太不现实,而新能源的应用也处于初期阶段,效果有限,唯有节能减排是当下最可行、最切实的途径。“节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还应对能源供应安全。节能目标同时也是实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利抓手。就目前状况而言,大型城市的节能减排问题正在逐渐得到改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中小型城镇,如何发展中小型城镇的低碳经济,实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将成为近年来的重点。重庆身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小城镇的低碳发展很是吸引关注。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低碳经济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问题,我们将针对其中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一些问题来更全面的了解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上网群众。调查方法是网上统计调查方法。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将在网上发放调查表,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来进行调查。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网络调查问卷法为主,人工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三)研究目标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善环境成为了目前社会日益关注的重点。调研中小型城镇目前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环境破坏问题是否严重、如何更有效的促使中小型城镇向低碳生活发展可以很好的得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好的方式与方法。并从而加强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与重视,以促使人们在生活中有效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碳排放量,低能源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幻的今天,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低碳技术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的严峻考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表象化,人类急于寻找新的能源模式即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来实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具备广泛社会性的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技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部门,在这些领域,低碳技术的应用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
(二)低碳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二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低碳生活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以下几问题涉及低碳:“3.你从什么地方了解到“低碳”一词的?” “5.你对重庆低碳城镇的建设了解多少 ” “6.你觉得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有必要吗?” “9.关于低碳城镇建设,你希望政府方面做些什么?”
其中第三个问题15%的调表人选择A.从网上看到,60%的填表人选择B.从电视新闻或报纸报刊,剩下25%的填表人选择C.从社区宣传了解,没有同学选择D.从未听说,由此可见国家在低碳上的大力宣传。关于问题五,15%的填表人选择A.基本了解,80%的填表人选择
B.不是很了解,5%的填表人选择C.一点都不了解,有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重庆政府在关于重庆低碳反展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大力宣传和加大重视。问题六,100%的填表人选择了A.有必要,由此可见大家在低碳这个问题上持一致看法,都支持低碳生活与经济。在问题九上,50%的填表人选择了A.从政府部门做起,低碳行政,20%的填表人选择了B.加大社区低碳宣传,提倡低碳生活,30%的填表人选择了C.监督城镇低碳企业,加强管理,发展低碳经济,这样的情况表明了大家希望政府起带头作用,同时加大对企业低碳的管理。
(二)对于低碳发展的建议
我们问卷的最后一题是这样的:“你认为如何才能让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由于大家的回答多种多样,且很多重复的,所以经过了我们的整理得出了以下这些建议:1.增强环保意识2.推行林业汇碳3.养成低碳习惯,从若干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将废水循环利用 ○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
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可以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
纸的香气
4.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
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电力。○
9.尽量不使用冰箱、电扇、空调,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
调至室温25~26°之间(最好26°以上),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也可以盛放一些豆类)○
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
四、对此次调查的总结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了解了重庆中小型城镇的低碳发展还不是尽如人意,不过人们对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是大力支持的,不过由于不知该如何进行低碳从而导致低碳发展不如人意,政府应加大如何低碳的宣传,怎么从生活的小事开始低碳。以推进对低碳生活的发展,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不法企业的打击,以防止一些企业不按规定办事,危害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12).[2]姬宏伟.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实现的讨论[D].山西理工学院,2011.重庆中小型城镇低碳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你好,为了解重庆中小型城镇低碳发展,并作进一步分析,我们特组织了本次调查,此次调查采取本记名形式,希望你在空闲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意见。
1、你的性别:
A男B 女
2、你来自的地方是:
A大城市B中等城市C小城镇D乡村
3、你从什么地方了解到“低碳”一词的?
A从网上看到B从电视新闻或报纸报刊C从社区宣传了解D从未听说
4、下列行为你能做到哪些
A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B少开车C用节能电器
5、你对重庆低碳城镇的建设了解多少?
A基本了解B不是很了解C一点都不了解
6、你觉得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有必要吗?
A有必要B没有必要
7、你了解到低碳的理念后,还会支持吗:
A赞成B不赞成8、你觉得低碳生活使你感受到切身利益吗
A是的,极大提高我的生活水平B一般,变化不大C没有,一切只是官方说法
1 成绩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 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 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1) 基础设施建设。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重庆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高楼大厦和在建的高楼鳞次皆比, 随处可见, 高架桥飞天横架, 无一不显示着重庆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描述道:“在重庆, 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 很多时候, 新的景象倒不会让你感到惊奇, 反而是很偶然地见到城市旧貌的痕迹时, 你会吃惊。”重庆的基础设施一个很大的特点还体现在交通上。二十年前中国有一路流行的话叫做“要想富, 先修路”。道路的确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先行条件。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来看, 重庆是一个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的直辖市, 市域通达时间需要8个小时, 远远超出了主城的直接辐射范围, 时空距离大, 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就会递减。鉴于此, 重庆市提出了“一小时经济圈”的构想。指以主城为核心, 通过兴修高速公路, 在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 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的西部地区最大城市群。 “一小时经济圈”由24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县包括:主城9区、双桥、长寿、合川、涪陵、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潼南、铜梁、武隆。 “一圈”是实现“加快” 和“率先” 的“火车头”, 着力打造“一圈”, 是从根本上解决“两翼”问题, 加快建设“重要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需要。重庆将发挥大城市对大农村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培育和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核心经济区域。做好“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 把“磁场”扩大, 增强聚合辐射能力。在从重庆到铜梁的路上, 笔者看到货车来来往往, 一片繁荣景象, 这明显是一种大城市对小城市的带动。有了畅通的道路, 货物才有了出厂的条件, 农作物也才有更多的进入市场的可能, 城乡交流的容量也将随着道路的宽敞而扩宽。
(2) 城乡区域功能建设。
重庆在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进程中, 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明确, 东部都市区以提升城市形象, 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 领先发展;西部新城区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城市化进程为重点, 加快建设。对城乡一体化重点区域进行科学布局, 统筹编制杨谢石黄都市区, 华岩新城区, 九龙园区, 西彭园区, 白市驿花卉示范区“五大片区”规划。
我们参观了号称“农村建设试点”, “都市后花园”的白市驿镇。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的这个契机使得白市驿镇发展很快, 积极搭建着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的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突出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争创一批特色品牌, 不断壮大花卉苗木, 名优水果等优势产业规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 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入商社集团所属超市。白市驿成功审创了一个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区, 引入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大力建设花卉城和农科城, 着力搭建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 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 巴渝风情园, 陶然居, 天赐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 (农家乐) 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参观时还不到周末, 但是农家乐度假村里的热闹景象以足以证明都市后花园的魅力, 显示着这个原本远离城区的地方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度假人群, 越来越多的财富也将随着人流的到来而来到这里, 都市后花园影响日益扩大。
除了农家乐, 白市驿镇还有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居住区——清河村。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起来的这个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子, 是一个以明清风格的古城建筑为特色, 看起来非常干净清爽并且整齐的居住区。在这个百姓自己出30%, 国家出70%的钱建成的新农村居住区里, 老村长告诉我们:清河村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人均纯收入由3年前的1100余元增至3960元。新修公路1.8公里, 人行水泥便道10090米, 集中式垃圾坑10个, 集中式污水处理池8个, 铺设下排管道820米, 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6万多平方米, 2550人饮用自来水, 普及率达90%, 完成改厕580户, 其中沼气池式卫生厕所50户, 60%以上农户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 建设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同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加大卫生宣传力度, 提高村民卫生意识, 形成群众自觉关心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村容村貌大改观。参观末了, 老村长还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这里将会一年比一年好, 明年大家再来还会再变一个样儿。”
(3) 企业参与的公共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 在人们的印象里提供公共设施服务, 那是政府的责任, 似乎与企业无关。就算企业建立一些公共设施也只是在自己公司附近, 以吸引顾客为目的。重庆出现的美心洋人街似乎打破了这种惯例。美心洋人街面积4万平方米, 由美心集团出资6亿人民币打造。集小吃街、酒吧街、游乐园、休闲公园、欧洲风情园等功能为一体。进入美心洋人街好像走进了一座神秘美丽的童话王国, 充满着异国情调。还有以清明上河图以题材建成的宋朝小镇。多元文化汇集, 让人饱览众相, 大开眼界。是一个让市民们休闲娱乐, 特别是小孩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的好地方。在洋人街消费很便宜, 吃一个小碗凉面才一元钱。不过最重要的是洋人街风景区是完全免门票的!这很重要, 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以来观光游览, 旅游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享受。穷人经济学似乎在企业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回馈社会, 造福社会的完好典范。而且企业也更加名声大震, 赢得了好声誉, 人们心中都记住了这个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好企业。对于政府, 企业和市民来说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修建公园不再只是政府的负担, 企业赢得声誉, 市民获得福利, 政府赢得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4) 新型城乡合作医疗。
在我们参观的和城乡民生问题有关的地区和单位里, 南岸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是比较有意义的。在重庆南岸区是一个人口多, 财政比较宽裕的区。2007年7月1日, 南岸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 (简称“新合”) 率先在全市启动, 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以及农村居民, 每人每年交纳10元, 就可加入“新合”, 符合条件的这部分人的孩子、老人也都纳入了医保范围。这一举措扩大了参保范围, 把以前没能纳入医保的边缘贫困人群也纳入其中, 参保居民全年累计最高可补助15000元。参合居民因病需要就诊的, 必须先到镇级定点医疗机构 (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治疗, 需要转院的严格按照就诊流程, 实行逐级转诊。如果不按照此程序的, 其医药费用不予补偿。据悉, 2007年南岸区将力争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以及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共20余万人受益。南岸这一做法为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宝贵参考。南岸区政府拿出1000万元, 对贫困居民进行医疗补贴。为贫困居民提供免费或优惠医疗服务的是南岸区政府, 医院是政府实施救助的平台。并且通过公开招标, 实行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模式, 在全区划出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通过区红十字会, 每季度定期与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结算, 补足医院为贫困居民付出的减免医疗费。不断改革创新, 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据南岸区区长介绍, 南岸区还将通过信息技术把社保、医疗、卫生、民政四大机构的职能整合, 形成一个平台, 将所有居民情况纳入数据库, 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各部门的联络, 降低政府办公费用。南岸区区长坚定地告诉我们, 虽然在新合实施后的半个月里所有的医院都出现了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但是新合仍然要坚持下去。并且城乡统筹尽量靠近, 城乡不必分开, 不必两套。也许只有一套做法在实施的时候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别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站里, 一个躺在青竹椅上挂吊瓶的老奶奶微笑着告诉我们:“卫生服务中心进入社区真是好啊, 方便还便宜。”希望不久之后, 不管在城市的社区还是农村的社区, 都能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踪影, 在服务中心里能看到居民们满意的微笑。
2 问题
城乡统筹, 做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确实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在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也听到看到了许多的无奈。
铜梁县民政局局长的无奈:虽然我们尽了力, 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铜梁县财政收入不多, 我们的社会保障还是不够, 离市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南岸区政府的无奈:有很多农民农转非以后, 就拿着政府补给的钱开始闲着, 游手好闲, 不去工作, 如何劝说这部分人去工作, 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行路难, 行路难!城乡二元发展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延续了多年的难题, 中国国情特殊, 要实现城乡统筹, 改革任务非常艰巨, 改革任重道远。重庆亦是如此!诸多的问题摆在重庆政府和重庆市民的面前, 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等待着所有人的努力。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我们感慨良深。不过正如《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中所写“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我们既不能坐等中央优惠政策的照顾, 也不能依靠中央部门资金项目的支持, 唯有直面挑战, 在统筹城乡的体制和制度上攻坚。”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重庆城市繁华的建设和交通, 农村欣欣向荣的生产劳作, 医疗保障的进步, 产业的飞速发展, 市长向全世界公布的纳策邮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重庆的活力和希望。希望重庆不负众望, 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摘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引领下, 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通过对重庆试验区的调研, 看到了探索的成功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单元 教学程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其中大力强调改变农村现有的落后局面,加大农村教育投资,以教育的发展带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中小学新课标的提出和逐步深入,农村教育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其发展和完善已迫在眉睫。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用以完成体育教学单元目标而设计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它还包括课程内容、教材性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许多因素。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大量的特征和功能是成功完成体育教学必备的程序。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的解释、预测、调节和反馈所进行的教学内容。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力度最大的是中小学,且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因地制宜制定出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制定体育教学模式目标的理论依据。它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安排。即可理解为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将产生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思想呈现多元化,通过对长寿地区10所农村中小学65位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1 长寿地区10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统计表
从表1可以清晰的看到:长寿地区被调查的10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有5种,分别是体质教学思想、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技能教学思想和全面发展教学思想。其中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占有主导位置,其次是体质教学思想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是以健康和快乐为核心,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不同的教学思想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体质教学思想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体质,要求学生在遵循运动负荷规律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通过练习和运动,使机体产生疲劳,并通过必要的休息和营养之后,达到“超量恢复”以增强体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基本技术动作,并能够经常参加练习,实现终身锻炼的目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关注的是学生在健康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近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技术教学思想则寻求的是通过系统的技术教学来掌握完整的运动技术,并严格按照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进行教学,以图学生能在必要的学时内掌握准确的技术;全面发展教学思想要求学生能够得到身体多个部分的综合锻炼,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追求身心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增设了一定的选用、选修教材,即学什么教材,主要由体育教师来组合,国家不限。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学内容等具体实际情况来使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育教学条件较为复杂,但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方面尤显重要。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选用的体育教学条件不同,但同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由于选择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组合形式不同,也会产生迥异的效果。体育教学条件已成为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和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许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已严重影响正常的进行体育教学。对长寿地区10所农村中小学体育师生比例调后发现,师生比例在1∶350~1∶300的占总数的30.4%,其他比例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体育教师与学生应为1∶280的比例相差不远,这说明了被调查的10所长寿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生比例以基本达到国家规定,为顺利的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对长寿地区10所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68.1%的学校所配备器材处于刚够用和缺乏状态,这对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提出了要求,比如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要求的外部体育教学条件是具有充足的场地与器材,以便供不同群体学生使用。在教学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此种体育教学模式便不宜使用。同时,本研究对这些农村中小学也进行了场地器材分布是否合理的调查,从中可以看出:31.1%的体育教师认为场地器材分布不合理,认为非常合理的体育教师没有,这也充分说明了固定的体育教学设施在配备、分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体育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方法是为目标而设立的,并无好坏之分,只有产生的效果不同。长寿地区10所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其中示范法和讲解法使用最多。反映出的问题也很多。传统教学方法依然起主导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主要以讲解法和示范法为主,在本次调查结果中使用频率分别达到了65.2%和74.1%,成为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启发法和探究法则体现着学生自我学习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是现代教学中所大力提倡的方法,在调查结果中虽有出现,但仅有4.4%的使用率。这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启发法等典型方法,虽然使用率还较低,但已为学生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探究思维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查在指导思想上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占有主导位置,其次是体质教学思想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的体育教学思想主要是以健康和快乐为核心,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即使有一部分,也存在着场地拥挤、场地和器材设置离教室太近﹑场地多是很硬的水泥地或泥土地等问题。体育与健康课不受重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认为体育与健康课不是统考科目,经常会受到其他“主干课”的排挤。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方法依然起主导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主要以讲解法和示范法为主,而现代教学方法很少采用。为了适应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选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应尽量靠近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情景体育教学模式、体质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等。根据本研究中被试验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特征可知,长寿地区这10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应注重快乐教学和增强学生体质。本研究中被试验的10所农村中小学应加大教学条件的投入和分配,以便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运行奠定基础,尤其是在学校重视的前提下,要逐步增大师生的比例,并引进现代教学设备。同时,对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目前是不现实的。 应进一步加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农村的辐射力度,并更好的把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程,增强体育课程在当地的亲和力和适应性,强化校本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在多民族地区的重要性。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能够适应当地的文化特色提供必要条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和创造力的开发,并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从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在相同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作者简介:
蒋艺(1980—),男,重庆大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赵永耀聂道彬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类型,生物、水力、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野生动物300余种、野生中药材480余种,水力资源蕴藏量32.6万千瓦,已初步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银、铜、铁、铅、锌、锰等金属矿14种,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19种。我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现状
一是绿色、低碳经济示范项目逐步建立。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重点,策划启动了一批绿色、低碳经济项目。利用铅锌尾渣生产水泥项目成为全县低碳经济示范企业,恒泰木塑项目已成为我县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免烧砖、彩砖彩瓦等项目已投产,并取得了明显效益;创盛肉食品公司利用养猪粪便作为菌床生产菌丝养殖、生产沼气的生态环保型养殖项目正在建设,尧柏集团利用工业废渣2500t/d熟料水泥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工业园区利用尾矿生产微晶玻璃、铁红等产品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已完成初审,即将付诸实施。
二是绿色、低碳型企业迅速成长。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路,尧柏集团、创盛肉食品公司、恒达公司、天坤恒泰塑业等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成为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典型。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提高。将传统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矿渣、余热、废水等,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以金矿、铅锌矿的尾矿渣作为水泥、免烧砖、彩砖彩瓦的原材料,节约了粘土、石灰石等资源,大大减轻了尾矿库的压力,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有效缓解了环境污染。尧柏集团一年利用尾矿渣18万吨,可节约粘土15万吨,节约用煤3500多吨,节约用电350万度,直接节约成本资金400多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县上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1.0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42%;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98吨标准煤,低于任务0.02吨标准煤。
二、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了发展定位。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镇安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全面阐述了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保障措施,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了促进机制。改革了考核制度,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监测机制,准确把握。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和各种政策、方案的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三是制定了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动,形成促进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点项目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搭建了科技平台。鼓励和帮助企业引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所需的科技和人才,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绿色、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共识,少数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二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三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科技水平落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步子不够大。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必须提高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定期会商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对全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专题研究,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降耗专题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专题规划》等;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
三要加快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要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为手段,着力促进园区内各类产业、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资源逐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引进入园项目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关联度,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求环保达标,而且要看项目的科技含量、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特别要注重引入具有“补充链条”和“延伸链条”作用的项目,形成一批相互对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为
依托、互为供求、综合利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发展、“三废”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型工业园区。
四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要逐步完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主体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建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同时,对于发展前景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政府给予重奖,促进企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主体行为,并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逐步形成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低碳经济统计制度和科学评价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促进我县低碳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五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水电等新能源。力争到2015年,全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80%的乡镇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绿地率达到5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作用,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和天然林的保护,实施能源林建设工程,建成陕西省低碳经济示范区。
六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我县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我县重点领域低碳经济发展。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要以项目为依托,推进低碳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通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改进和管理进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
目录
1、前言、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基本概况 3、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调查所面临的问题 3.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认识不充分 3.2公司资金流动链条不灵活 3.3公司管理制度缺乏
4、中小企业的特点
5、中小企业的地位
6、分析2014年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现状
7、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7.1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足 7.2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7.3公司不注重企业文化的艰涩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7.4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7.5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8、建议
9、总结
10、参考文献、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民营企业的不断兴起和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在转轨初期,它们比国有企业机制灵活、效率高、发展快,优势比较明显。但是,经过一段发展,当国有企业经过改革激发活力之后,申小企业的固有弱点就逐渐显露出来。这部调查报告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揭示了目前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不被人重视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然而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出现种种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象,如侵犯消费者权益、侵犯员工权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为了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小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基本概况
长沙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的影视传媒公司。公司承接电视广告片、企业专题片、产品宣传片、三维动画 片、FLASH动画片、大型文体活动、大型晚会录制、婚礼电影、婚前爱情小电影、婚纱MV、平面广告创意、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画册、海报等视频和设计的制作。
三、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调查所面临的问题(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认识不充分
瑞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员工人数较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角色未受老板的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公司员工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公司员工压力比较大,工作种类比较繁杂,以至于工作丢三落四,本职工作的工作效率不到提高(2)公司资金流动链条不灵活
公司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公司管理财政支出集中在公司总经理手中,没有一定的财务支出权利,而且员工费用不能及时得到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报销。在公司拍摄较大项目时,公司领导没有预留部分资金,将资金全部投入到拍摄新项目中,以至于公司资金一时周转不灵,资金链条中断,员工工资拖欠。(3)公司管理制度缺乏
公司管理制度“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考勤、奖励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限制,而不是从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尽管员工心存不满,但由于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现实,大部分员工只得接受各种条件限制。打压了公司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的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五、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 生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六、分析2014年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现状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取得长足进步的公式,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与挑战。
“经营健康度”主要是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好转,还是在变坏;企业的赢利能力,是在提升还是下降;如果没有收入来源,现金流是否能够维持企业存活更长时间。
中小企业的经营健康度指数为49,具体来看,“税前利润额增减”指标为 63,“营业额增减”指标为 54,“经营状况”指标为 51,这说明 2013 年中小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并不算差,总体经营状况也在合理范围内。事实上,2014 年,中小企业呈现出整体回暖的态势,营业额和利润相较上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生存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加工定制业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最大,有 89% 的受访企业这样认为;其次是服务业(81%)和工业品(81%)。这与加工定制业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用工需求大、用工人数较多有关,且员工工资相对偏低,企业直接感受到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每年上调的压力。相对应的,高新技术人才集中的专业服务业,由于人员工资相对较高,对每年最低工资上调的感受不明显。
原材料行业(63%)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最小,其次是专业服务业(74%)。原材料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加依赖资源。
劳动力成本上升,给各地区中小企业带来的压力都很大,均在 60% 以上。特别是黄河中游(83%)和南部沿海地区(82%),最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而大西北地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63% 的企业比例比黄河中游地区 83% 的企业比例低出 20 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这一结果与南部沿海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一致,而大西北地区的人工供给量相对充足。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劳动力成本上升(77%)仍然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外因,而且这一影响因素,远远大于其他。
排在第二位的是“市场秩序混乱”(46%),这与市场监督不规范,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甚至恶性竞争有关,不少企业不得不卷入“价格战”。一方面企业都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督,进行规范。而“税费负担过重”(31%),并未被视为最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外因,仅与“社会诚信不足”并列第三。
此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28%)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有所降低,在2013 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仅次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排在第二,但在今年,这一影响因素下降到了第六位。
总的来说,前两年出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还将继续,中小企业能做也必须做的是,不断提高单位人工产出,提高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七、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1)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足
近几年,世界经济和国内整体经济情况复杂,中小企业更是感受明显,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也显得非常谨慎。有63.94%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并不乐观,50.72%的企业对自身未来一年的总体运行状况表示并不乐观。同时,有69.47%的企业表示,不会在未来一年里继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购买,企业扩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有76.68%中小企业认为贷款供应偏紧张,46.39%中小企业认为资金周转困难。目前中小的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为主,占比分别为34.29%和33.97%。企业认为最大的问题分别是利率水平太高占比28.57%、缺乏融资渠道25.81%、政府扶持政策缺失占比22.93%、缺乏担保占比18.17%。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等隐私限制,很难及时提高自己员工队伍的能力水平、聘请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数员工的素质较低,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稀少。许多生产型企业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量用地价格、大数量的劳动力代替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一定限度,很多人不能很好的适应其所在岗位的需要。即使少量员工素质较高,但由于发挥空间有限,能力限制和浪费现象也很严重。企业大多是“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因此便忽略了员工本身的作用和需要。这种管理方式把员工看成是企业附属,从而导致员工在工作上表现为不积极主动、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越位讨好上级领导、结成小集团、随意破坏团结的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员工的不到应有的尊重,就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很多人只是将眼前的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士气得不到提高。
(3)公司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需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以及由此形成企业环境来影响和感召企业的员工,并最终使企业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因此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却仍然处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阶段,多以宣讲灌输为主,这样就难以形成合力,营造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就容易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背离,所谓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4)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5)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目前,虽然许多中小企业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在行使部门职能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第二、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第三、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而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在这些综合因素中,有很多不是通过正规教育过程所能获得的。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是靠认证也不是靠理论培养的,需要的是其对工作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否则,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的培训造就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无异于纸上谈兵。鉴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正在向中小企业渗透的现实,随着各家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加深,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一定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而能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关键的是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的政策。
八、建议
(1)人力资源方面: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坚持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公司经营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部门则专门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编制,从职务分析,工作设计到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协助各部门经理作好人员管理工作为主。
(2)提倡创新思: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47.7%;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35.2%、33.6%和31.5%;另外还分别有20.8%和19.6%的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2.7%和1.7%,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九、总结
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式下,对中小企业来说,哪个行业更有优势,可能都差不多,关键一点是需要中小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过去单纯性依靠劳动密集性、低成本生存模式逐步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甚至成为障碍。这就需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其实,我我中小企业的很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 12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所占的优势逐步丧失,必须在产品和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发展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十、参考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1)杨颖:“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经研2007年第10期,第56页。《人民论坛》(2009-11-11 第04版))(2)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3)摘自:《2014 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30项关键指标调查报告》
(4)摘自:搜狐理财频道与华夏银行联合推出“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28日 调查地点:临清市青年办事处
调查对象:学校教育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一、调查原因及背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在农村;我国已逐步实现了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本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我首先设计了几个调查问题及谈话话题,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访问,以期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与培养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调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我到临清市青年办事处辖区8所中小学发放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及一些硬件设备和对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时,有43.7%认为是比较重视,31.2%认为是一般,仅有6.25%认为是非常重视;当他们被问到“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有43.8%认为是一般,31.7%认为是理解;当问到他们“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说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只有37.5%;当问到“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居然有37.5%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获得的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我对青年办事处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个基本的认识。
青年办事处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中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xxx镇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4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xxx镇村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xxx镇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合并学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中心中小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xxx镇村小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中师、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xxx镇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教学技能方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农村中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然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xxx镇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 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xxx镇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不足,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都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xxx镇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无计可施。四,综合调查结果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看, 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分享教育资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 也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上。但是,不可否认, 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 1,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 因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校舍情况看,虽然许多农村学校已经新建了一些教学楼。但是, 仍然有不少农村学校还在使用破旧不堪的教室, 学生整天坐在危房里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从教学条件和办公场地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办公楼和老师活动室与休息室, 同时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使得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提高;从校园环境看, 许多农村学校还很难谈得上整洁、美观、宽敞、舒适、优美、漂亮,与城里的同级学校相比, 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2,办学的软件条件比较差因农村较穷, 生存与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农村学校教师收入较低, 待遇较差。所以,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 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 代课教师普遍存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反映到以教学与管理为核心的软件条件上就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缺乏新手段、新教法;教师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3,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反差比较大
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合理的办学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其在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上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所谓的星级学校或样板学校又远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巨大反差, 严重挫伤了某些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也导致该类学校教师因不满现状而纷纷寻求改行或调离,以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学质量日益变差。4,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 教育成本成倍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 在有些学生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 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 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 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执行的是以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人为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受该政策影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根本满足。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被迫打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旗号,强迫农民自己出钱办教育, 这种做法直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导致农民支付教育经费的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现状。2,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机制。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实现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 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逐级下移, 乡镇财力已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两基”教育达标,乡镇一级政府就把教育经费负担转嫁给农民。据调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反响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育集资”与“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引起的。如果这种带有甩包袱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再不加以有 效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举步维艰。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因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老师也要生存和消费。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师相比,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差甚大。这种差距又不是仅凭一县、一镇之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 党和政府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扎根农村, 扎根边远、落后的山区, 献身教育, 而不是想方设法从提高教师的收入着手。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4,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层面上,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部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治标, 更需要治本, 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持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治本之策。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 地方财力雄厚, 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问题的许多精辟论述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 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 即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2,逐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该决定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所需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就全国范围而言, 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 的教育投资法规。目前可采取以下过渡性措施:①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②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的额度, 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 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才能得到按时足额拨付,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其办学条件的优劣程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这包括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教师居住房等;新增教学必需的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与图书资料等;添置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危房等;配齐配全各科教师与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软件条件。包括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教学、教法研究;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4,加大舆论宣传, 强化执法地位
新闻媒介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个学期开学前, 地方政府应协助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 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 把好入学关, 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 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 一旦发现有在校生辍学的情况, 应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 责令其复学。对未满16周岁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 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 《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环保意识较高的群体之一, 其结果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反映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折射出相应的问题。
一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 先后对重庆大学 (虎溪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的垃圾分类状况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2. 研究方法
第一, 实地调查法。对上述13所高校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并编制了实地调查具体细则及记录表, 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回收标志设置、垃圾分类状况、垃圾主要成分等指标。
第二, 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编制的《关于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问卷》, 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垃圾分类态度与行为实践、垃圾分类知识了解渠道及掌握程度、对学校垃圾桶设置的满意度、现状原因调查及责任意识等六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第三, 深入访谈法。拟定了《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调研访谈提纲》, 并抽取部分学生及学校基建后勤处相关领导及老师进行访谈。学生访谈主要侧重于其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及行为, 通过渐进式的问题, 挖掘出其态度与行为是否背离的深层原因;老师的访谈则更多地侧重于目前高校是否出台系列垃圾治理的措施、对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是否做到很好的宣传、目前工作的进展和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如何高效地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
二实地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 各高校是否设立分类垃圾桶
在13所高校中, 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有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及四川外国语大学, 其中仅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师范大学在生活区及教学区中均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则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医科大学。
2. 垃圾桶分类标准是否细致
观察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后发现, 大部分高校垃圾分类仅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项, 仅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增设了“有害物质”一项。
3. 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如何
调查发现, 在垃圾分类方面, 绝大部分有分类的垃圾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 形同虚设;在回收方面, 仅塑料类得到较好的回收, 并且回收工作主要是由处理生活垃圾的物业环保人员进行。
4. 垃圾桶设置是否合理
通过整理归纳后得出, 目前各高校垃圾桶存在“口径相对较小”“投掷口高度较低”“垃圾清理不便”“设计单调, 易坏易锈, 有损校容”“容量相对不足”“无分类标识”“摆设地点不合理”等问题。
三问卷调查
1. 被试基本情况
结合实地调查问卷与网络问卷,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72份, 有效问卷356份, 问卷有效率为95.70%。其中男生188名, 女生168名;年级:大一92名, 大二152名, 大三76名, 大四16名, 研究生学历以上20名;专业:人文社科类152名, 理工科类204名;居住地:城市119名, 乡镇110名, 农村127名。
2. 垃圾分类必要性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 有91.01%的学生回答必要, 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60.67%, 认为有必要的占30.34%;另外认为垃圾是否分类无所谓的占总体的6.74%, 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占总体的2.25%。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垃圾分类具有其价值意义,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3. 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在提及“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时, 有44.66%的学生表示从不进行垃圾分类, 而表示仔细分类后投到相应垃圾桶的仅占总体的1.40%, 另外, 令人欣慰的是有53.94%的学生表示会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处理。结合垃圾分类意识与本题数据情况易得,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4. 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以表格形式给出, 给出八个常见垃圾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垃圾类别。题中所给的废纸、塑料制品、易拉罐、废旧电池均属于可回收垃圾, 其余的均为不可回收垃圾。我们规定, 每个选项1分, 满分8分, 总分为7~8分的为优良, 5~6分为一般, 3~4分为较差, 3分以下为差。统计结果见图1、图2。
由上图可知,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 但不够完备, 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5%, 而剩余的85%中有3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较差, 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5. 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
在问及“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时, 电视与广播、网络等新媒体、课堂教育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68.54%、58.43%、51.69%, 另外通过报纸杂志等纸媒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占43.82%, 而经高校宣传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3.48%。由此可见,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主要获取渠道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课堂教育, 而高校宣传活动在这方面做得仍不足。
6. 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对于垃圾实施分类困难的原因, “嫌操作麻烦”“分类意识薄弱”“无分类垃圾桶”这三项位列前三, 分别占总体的79.78%、70.79%、60.67%;有57.30%的学生表示不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 即便是看到分类垃圾桶也不会对其进行分类;另外, 表示自己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倡导的占总体的24.72%, 认为回报少的占总体的29.21%。
7. 责任意识
多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较清晰, 有58.43%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当是公民的责任;有23.60%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但还是有17.9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环卫人员的责任。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认识较为到位。
四宏观、微观环境下的解读——基于设计行为理论
1. 理论概述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行为。而社会公民是该行为的执行者, 也是整个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中的起点。因此, 对公民行为进行分析, 创造行为的有利条件, 是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加拿大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证明一种社会心理模型——设计行为理论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对促进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这个理论, 作为结果的行为是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和个人准则”以及“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所导致 (见图3) 。“态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该行为的重视程度, 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行为本身具备的价值含义及受教育程度等均会综合作用于此。“主观准则”依赖社会影响, 如朋友或家人进行或支持该项行为。“个人准则”基于先前经验的个人喜好, 亦可称为个人习惯。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在适当的周遭环境下, 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垃圾分类行为亦是如此。“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是人们进行某项行为时对周边环境因素、成本和便捷性的预计,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进行某项行为时的周遭环境, 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等都会影响个人进行该项行为的意愿。因此, 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培养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居民主观个人的行为准则并提高居民对这一行为可感知的行为控制。
研究认为, 通过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设定目标和社区间竞争等方法可以逐渐将目标行为成为个人的行为原则。上述三个因素一起作用, 加上一些人为的“激励”, 诱导行为的产生, 将行为慢慢变成习惯, 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2. 宏观环境的解读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大学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即理论中“态度”与“可感知的行为控制”间的抵触而造成。从宏观环境下窥见, 我国垃圾分类着实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 教育不重视, 宣传不到位。调查显示, 高校学生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群体仅占总体的15%, 可见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缺失;加之, 社会中缺少提倡和宣传垃圾分类的活动, 也会导致社会民众无法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这也是导致“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
第二,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诸如垃圾桶摆放位置、容量设置、是否设置回收标志等问题, 都使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负担, 使公民实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成本上升, 便捷度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同时, 通过访谈了解到, 即便是公民对垃圾做了较好的分类, 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作业中也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的分类处理, 因此大大降低了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欲望。
第三, 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乏约束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 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 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 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 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结果一致的条件下, 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的。
第四, 垃圾再生利用处理技术相对国外落后, 致使分类回收处理收益低于成本。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垃圾填埋法和堆肥法, 这种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率低, 发达国家虽然也采取此类方式但仅仅处理不到15%的垃圾量。
第五, 我国混合式垃圾收集方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国民整体素质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政府与公民缺少沟通的桥梁。2005年, 我国西部第一座BOT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投产。然而不久之后, 很快濒临破产。事后调查发现, 由于垃圾分类程度低, 致使发电厂发电效率低下, 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有甚者, 一些公民为谋求利益, 往塑料瓶中添加石头添重, 导致发电机经常故障, 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另外, 由于初期政府缺少与垃圾发电厂当地居民的沟通及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地居民认为垃圾运输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其进行强烈的抵制。
3. 微观个体的解读
第一, 个人主义盛行。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可以用鲁迅先生口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做较贴合实际的描述, 个人主义的盛行是微观个体中导致垃圾分类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 责任意识的模糊。调查表明, 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环卫人员的职责, 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位, 也是致使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责任意识的模糊,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仍有部分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 政府倡导的“垃圾分类,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实践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 缺少针对性的教育, 缺乏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塑料类的分类情况好于其他类别的垃圾, 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够, 塑料类已是广为人知的可回收垃圾类别, 但是对于纸类、金属类、玻璃类、医药用品等垃圾类别却无法区分是否能进行垃圾分类,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践行。
第四, 嫌操作麻烦, 缺少相关人为“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即垃圾分类实行者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成本小于其收益, 换句话说, 就是边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因此, 增加经济利益对驱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有效的诱导因素。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饮料瓶罐收集和回收”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项目用来收集和回收省内一次性的饮料容器。消费者在购买饮料的同时对饮料瓶罐支付一定的押金和环境处理费。消费者可以将饮料瓶罐交回到省内71个指定回收点中的任何一个, 并收回押金。该项目在实行的一年时间内, 共回收237亿个饮料瓶罐, 占全省指定饮料瓶罐总量的87%, 足见成效。
五反思与建议
1. 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再到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各地方规定, 它们的法律效力在逐级递减, 而实际有效性却在逐步提高。面对垃圾分类处理, 我们不是无法可依, 而是法律还不够健全。垃圾分类相关法规不仅要确保其广度, 还要保证其深度。例如, 对垃圾分类标准的确立、设立垃圾分类机构、制定相关垃圾收费制度。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情况及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共性与特性问题, 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垃圾分类法规。
2. 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从宣传形式上看, 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 可以加入新媒体元素, 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展“病毒性”宣传, 无论从成本开销及宣传效果来看都是不二选择。从宣传内容来看, 应该包括: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等。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小区垃圾分类游戏竞赛活动, 让广大老百姓在游戏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 同时对垃圾分类付诸实践。对高校大学生可开展以“垃圾再利用”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 高校可适当开设环保任选课程,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于垃圾处理的工作人员, 应当加大其培训力度, 对垃圾处理流程做好标准化的管理与规定,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在实践调查及民众反馈中,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单位, 应当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展开实际的调查。对于垃圾桶摆放设置、垃圾桶大小规格、具体分类标志等应结合该地区人口容量、垃圾产量及垃圾回收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民众意见的反馈, 对设置不合理的相关设施予以更换。
此外, 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运行机构, 建立系统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管理的运行体系。对于垃圾的分类投放, 可以借鉴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设置不同颜色及标志的垃圾收集容器, 由群众做好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可根据是否可回收做分开的收运, 对不可回收的垃圾由环卫部门按现行方式进行运输处理, 对可回收的垃圾用特殊标记的垃圾车进行逐一回收;对于回收到的垃圾, 将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管理站进行人工分类, 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将分类后的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
摘要:研究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三位一体的调查方法对高校垃圾分类做全面的剖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仅少数高校采用了分类垃圾桶, 分类标准简单, 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且在垃圾桶口径、容量、高度等设计及位置摆放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垃圾分类“知行不合一”的现象等;理论研究方面, 从行为设计论出发以宏观、微观两个视角予以阐释。因此, 应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加大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科研力度。
关键词: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反思
参考文献
[1]贺俏毅、陈松.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9
[2]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6)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7-2
1 蓬莱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蓬莱市实有市场主体17958户,同比增长16.47%,其中,企业4704户,个体工商户12472户,专业合作社782户。2014年,蓬莱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74户,同比增长19.35%,其中,企业875户,个体工商户1901户,专业合作社98户。总体来看,我市企业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在烟台市排第十二位,不到第一位芝罘区的四分之一。二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在烟台市排第六位,仅为第一位龙口市的三分之一强。三是龙头骨干企业不够强,缺乏像龙口市南山、丛林、玲珑、杰瑞、恒邦、龙大这样的明星企业引领。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5%,比值排名位列烟台市第六位,比第一位的开发区低36个百分点。五是全民创业热情有待提高,2014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在烟台市排第十二位,仅为第一位芝罘区的六分之一;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速排倒数第二位,比第一位招远市低323个百分点。
2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成本持续攀高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融资成本高,市场销售疲软,期末借款余额和产品库存数量上升较快;同时,用工成本上涨,职工工资待遇持续提高,社保、医保等费用相应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用工成本涨幅达20%,利润空间受“多重挤压”,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缩小。
2.2 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因出口市场下滑造成部分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停产、倒闭。我市外向型中小企业比重虽然很小,目前暂未出现大面积中小企业关停、倒闭现象,但因对市场和投资预期把握不准,部分中小企业已出现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等状况。
2.3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未得到缓解
中小企业贷款时通常会在规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左右,仅房产土地抵押登记费、担保费、会计审计等中间费用,就占贷款成本的20%左右。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基本在百分之十几,有的甚至高达20%,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抵押资产,且有效担保不足;同时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行为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健全,依法经营、诚信观念不强,导致银行贷款意愿不高和“惜贷”。
2.4 劳动用工困难仍未缓解
虽然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持续提高,但辞职率高、招工难仍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蓬莱市中小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率达27%;1-4月份企业招工计划完成率为75.8%,其中普通管理岗位为91.2%,普通操作岗位为75.1%,研发设计等技术岗位为63.9%。低薪岗位无人肯干,高技术岗位薪资相对较高却无人能干,素质稍微高点就要求坐办公室不愿下车间。并且随着新生代工人对权益保护及工作环境诉求等意识的提高,现在企业用工问题已不是单纯提高工资就能解决的,涉及企业生产环境、管理文化、劳动者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盈利水平能否容纳高工资,劳动者素质能否创造出足够效益支撑起高工资,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又能否满足员工薪资以外的要求等,都是提高工资背后隐藏的实际问题。
2.5 转型升级之路依然艰辛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往哪儿转,怎么升的问题。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小微企业受资金、人才、产品结构等制约,大多没有余力进行创新升级;有余力的中小企业又往往因为站不到产业前沿,找不准创新转型的方向;还有的企业在创新时存在求大、求洋、赶时髦的心态,走了不少弯路。
3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为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切实落实各级促进政策,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提高创业发展热情
对各级确立的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等政策的落实工作要作为刚性任务来抓。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打折扣、搞变通,确保政策切实得到执行落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宣传发展中小企业重大政策举措和守法经营、文明诚信、科学发展的中小企业先进典型;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帮助排忧解难;健全完善激励表彰机制,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尊重”。
3.2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全民创业”和“转型升级”并重的环境下,我市中小企业现状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大上”,不是每个创业者一上来就可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也绝不是简单的杜绝所谓“低端产业”,我们在鼓励发展“高精尖”产业之余,还应适当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就业容量大、创业门槛低的产业,快速膨胀市场主体总量和经济总量。这就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高中低端产业协同发展,构建“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并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以产业聚集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者依托产业聚集区的资源聚集效应,不用自己找项目、找原材料、找市场,照着葫芦就能画出瓢,不同能力的创业者可以选择不同层级的产业聚集区,选择不同的创业项目,实现便捷化、差异化创业。
3.3 强化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便利,实现创业热情的实际转化
目前,经营场所的局限是影响创业热情转化为实际创业的重要原因,解决场地、用地问题是当务之急。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可有效缓解此问题。一是推进专业创业基地建设。蓬莱市小企业与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工业企业100家,服务业企业150家。下步,要加快推进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争取尽快建成,实现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各项创业服务和生产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创业服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现有土地、场地、设备等资源,成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创业服务。三是依托资源优势鼓励网上创业。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鼓励自然人网上创业,开办水果、海产品、葡萄酒等“网店”;支持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研究“淘宝村”电商创业兴业模式,探索“淘宝村”建设试点工作。对申请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市场主体,允许利用有合法使用权的住宅作为经营场所。
3.4 多渠道开展融资服务,化解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输氧供血
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活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增加贷款额度。充分发挥助保金贷款平台作用,力争助保贷款额度逐年上升。积极协调担保公司开展融资担保工作,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动产、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多种债券。中小企业在授信、评级、信贷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企业破除观念障碍、体制障碍和股权障碍,实现我市中小企业上市的新突破。加强培育指导,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分类辅导,实现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境外上市分类培育,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可利用场外市场挂牌转让系统,实现多层次融资。
3.5 多途径拓宽劳动用工渠道,缓解用工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于重庆中小城镇低碳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重庆市中小学教育现状07-13
关于重庆导游词500字10-13
重庆市潼南县文化产业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7-26
重庆旅游发展规划06-16
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11-01
论重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06-05
重庆××酒店实习报告07-16
关于怎样营造低碳社会的实践调查报告10-13
重庆渝北区环评报告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