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陈述报告(推荐11篇)
思想方面: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在大学的这一年里树立“坚持学习,学习是首位”的学习思想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习理念,在刻苦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奥妙。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己,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在本年度获得院级学习成绩优秀奖。
生活方面:我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各方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大学的这一年里,我参加了院学生会,在工作中热情负责、任劳任怨,勇于开拓进取,和成员团结一致。
纪律方面:在校这一学年期间,能规范的执行学生手册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关心国内外大事,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品德优良。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音高;调域
[中图分类号]H1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67-06
本文基于石锋“语调格局”的理念,以量化的方法考察汉语母语者和韩国留学生的汉语陈述句语调的音高表现。语调作为语音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石锋先生曾提出过语调格局的想法,“语调格局就是指语句调型波状曲线的起伏格式及其所表现的各调群调域本身的宽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本文将沿着这种思路考察具有高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习得情况。
一、实验说明
(一)实验被试
本实验共有6位发音人,2位汉语母语者,4位韩国留学生,为了避免生理因素差别的影响,选取的发音人均为女性。她们都是南开大学的在校学生,年龄在25到31岁之间。4名韩国留学生均说标准的韩国语,来华时间为3年以上,汉语水平均为高级。为叙述简便,下面将把“汉语母语者”称为“母语者”,“韩国留学生”称为“学习者”。
(二)实验语料
本次实验的语料是在石锋等同声调组合的实验语句的基础上适当修改而成。实验句中的词均是比较常见、学习者容易理解并且不会发生歧义的词。具体的实验句如下:
金西天天喝咖啡。
田才常常来韩国。
李小五点考法语。
范丽正在看电视。
李京五号到法国。
第一句均为阴平,第二句均为阳平,第三句均为上声(考虑到上上连读变调的情况,设计第五句作为参照),第四句均是去声。句子的韵律节奏采用“2/2/3”的模式,这也是汉语韵律中常见的模式,而且读起来比较省力。每个实验句中,第1-2字为句首韵律词;第3-4字为句中韵律词;第6-7字为句末韵律词。第5字是单音动词,与句末韵律词构成动宾结构的韵律短语。
(三)实验过程
录音设备使用笔记本电脑,外置麦克风,采用Cool Edit软件录音,格式为11025Hz,16位,单声道。实验句连续说5遍,每句中间间隔2-3秒,最终取相对稳定的中间三句作为考察对象,一共得到3×5×6=90个样品句。
(四)数据测量与处理
首先,使用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软件对样品句进行声学测量和统计,提取每个音节9个点的音高赫兹数值。然后,把所得到的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采用如下公式将赫兹值转换为半音(semitone,St):
St=12×lg(f/fr)/lg2
其中“f”表示需要转换的赫兹值,“fr”表示参考频率,女性设为64赫兹。
半音的换算以对数为基础,与人的听感是相对应的,半音标度的数据在音高分析中具有优势。在分析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时,主要借助半音来分析。
起伏度的计算以调群调域的百分比为基础,具体计算方法见下文说明。
二、实验结果和分析
语调在声学上主要表现为音高的变化,而语调音高的起伏程度具体表现为语调上、下线的变化。下面我们将分别考察语句调域、调群调域以及起伏度等方面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差异。
(一)语句调域
前面提到,本文的语料分为句首、句中和句末三个调群。各调群调域中最高的上线就是语句调域的上限,最低的下线则是语句调域的下限。以上限减去下限,就能得到语句调域跨度。表1是母语者和学习者半音值的语句调域平均值数据:
从表1可以看到,学习者的语句调域上限比母语者低,下限比母语者高,造成调域跨度差异最大。调域上限两者相差1.3个半音,差异度为5%,调域下限两者相差2.4个半音,差异度为17%,下限的差异比上限大近1倍,调域跨度母语者比学习者大3.7个半音,差异度为24%。母语者和学习者语句调域的比较见下图1:
从图1可以看到,母语者的上限比学习者高,下限比学习者低,且下限的音高差异大于上限,最终导致两者之间调域跨度的差距最大。由此可以推断,学习者尚未习得汉语陈述句语句的上、下限以及调域跨度。并且,鉴于上限的差异较小,可以进一步推论,学习者的调域跨度小于母语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下限造成的。
(二)调群调域
本文的实验句均分为句首、句中和句末三个调群:句首调群的两个音节,表主语;句中调群的两个音节,做状语;句末调群由一个动宾式韵律短语构成,做谓语。分别计算出每位发音人三个调群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上线和下线,上线与下线之间的差距就是该调群的调域。表2是母语者和学习者半音值的调群调域平均值数据:
在句首调群中,学习者的上线比母语者低1.3个半音,差异度为5%左右,下线比母语者高1.2个半音,差异度为7%,下线的差异更大;在调域跨度上,学习者比母语者小2.5个半音,差异度达到22%。同样在句中调群中,学习者的下线比母语者高,调域跨度比母语者小,分别相差1.5和1.7个半音,差异度为9%和17%左右,两者之间上线仅相差0.2个半音,差异度为0.7%。在句末调群中,学习者的上线比母语者高0.1个半音,差异很小,下线比母语者低2.4个半音,差异度为17%,造成调域跨度比母语者小,相差2.3个半音,其差异度等于下线的差异度。可见,在各个调群中,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上线的差异比较小,而学习者的下线则要比母语者高,因此下线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调域跨度。此外,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后调群的差距大于前调群。母语者和学习者调群调域的比较见下图2:
nlc202309051152
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母语者与学习者之间上线的差异很小,而下线的差异较大,且按照句首到句末的顺序差距逐次变大,可见,下线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另外,从各个调群调域上、下线的音高关系来看,母语者和学习者的上线和下线均以降为主,且下线下降的幅度大于上线,尤其是句末下线下降的幅度最为显著,这说明句末调群调域是陈述语气的主要负载者。在句中调群调域的上、下线上,母语者和学习者均出现上升的情况,表现出浮动性,但是上升的程度都很小。
(三)字调域
语调的音高特征与字调密切相关。曹建芬曾经指出:“汉语的语调与声调作为各自独特的音高运动模式,既相对独立,又同时并存,其内在本质就在于,它们是音阶的相互叠加,而不是调形的相互叠加。”下面将重点考察音节在语调中的音高表现,在统计各声调在语调中的音高数据时,分为四个声调(连读变调除外),以每个音节的平均音高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表3是母语者和学习者各类字调音高上、下线的总平均值数据:
首先,从音高上线来看,母语者阴平的上线最高,为24.6个半音,去声次之,比阳平低0.7个半音;音高上线最低的是上声,为21个半音;阳平的上线与上声很接近,仅比上声高0.3个半音。同样在学习者方面,音高上线最高的是阴平,为24.7个半音,其次是去声,与阴平相差0.9个半音;音高上线最低的是上声,为20.1个半音,阳平比上声高1.2个半音。可见,学习者各类字调的音高上线的表现与母语者相似,习得较好。
其次,从音高下线来看,母语者阴平的下线最高,为23.4个半音;上声的下线最低,为14.6个半音;阳平和去声居中,分别是17.7和19.6个半音。学习者也是阴平的音高下线最高,上声的下线最低,分别为23.8和16.6个半音;阳平和去声居中,分别是18.4和19.9个半音。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上声的下线差距最大,学习者的下线比母语者高2个半音。
最后,从字调域跨度来看,母语者阴平调域最窄,为1.2个半音;调域最大的是上声,达到6.4个半音;阳平和去声居中,分别是3.6和4.2个半音。学习者调域跨度最窄的也是阴平调,为0.9个半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调域跨度差距较小,介于2.9-3.9个半音之间。在调域跨度方面,学习者和母语者之间差异最大的仍然是上声,学习者比母语者小2.8个半音。母语者和学习者上声字调域的比较见下图3:
前面提到,学习者的语句调域以及调群调域跨度均小于母语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下线造成的。通过字调域的分析我们发现,决定下线的是上声,因此可以说上声调是学习者解决调域问题的关键因素。从上图中我们看到,学习者上声调的上线比母语者低,下线比母语者高,且下线的差距大于上线。可见,上声调调域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字调在语流中的音高模式不完全等同于它们孤立单念时的情况。关于字调在语调中的表现,我们将另文讨论。
(四)起伏度
起伏度是语调量化分析的重要指标。语调起伏度的计算以调群调域的百分比为基础,百分比数值可以过滤掉发音人的个性差异,使不同发音人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计算方法如下:
Ki=100×(Gi-Smin)/(Smax-Smin)
Kj=100×(Gj-Smin)/(Smax-Smin)
Kr=Ki-Ki
其中“Gi”代表调群调域上线半音值,“Gj”代表调群调域下线半音值;“Smax”为语句调域上限半音值,“Smin”为语句调域下限半音值;“Ki”为调群调域上线百分比,“Kj”为调群调域下线百分比,“Kr”就是调群调域的百分比数值。
语句起伏度用Q值序列来表示,Q值的计算方法就是前一调群调域的百分比数值减去后一调群调域的百分比数值所得的差值。从句首到句末,依次进行,上、中、下线同样处理。表3是根据上文的半音数据计算得到的母语者和学习者的起伏度数据:
其中,Q0表示句首调群调域的起始点,Q1是句首和句中调群之间的起伏度,Q2是句中和句末调群的起伏度,Q为全句起伏度。正值为降,负值为升。依据表4列出的数据分别做出母语者和学习者的语调音高格局图,可以直观地观察语调的起伏状态,见图4和图5:
通过表4的数据以及对比图4和图5,我们发现:学习者和母语者除了句中调群的起伏度出现负值以外,其它均为正值,前面提到,起伏度的正值表示音高下降,可见,陈述句中音高下倾占主流。
学习者与母语者语调起伏度的表现非常相似:两者的句首调群起点的上线均接近上限100,分布集中且稳定,下线在25左右,中线减半;句中调群表现出浮动性,母语者的下线和学习者的上、中、下线均有负值出现,但是上升的幅度都很小;句末调群的音高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较大,尤其是下线,达到26以上,这既是陈述语气的体现,也是边界调效应的结果。学习者和母语者所有的Q值都是正数,说明音高下倾是陈述句语调的特征。
总体而言,学习者的陈述句语调格局与母语者非常相似,句首调群上线接近上限100,句末调群下线均为0,是全句调域的下线,整体呈现出音高下倾的趋势,习得较好。
三、结语
以上通过韩国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陈述句语调音高的对比,考察了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习得的情况。在语句调域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学习者的上限比母语者低,下限比母语者高,造成学习者语句调域跨度相对较窄。这与刘艺的研究结果相似,她指出:“欧美等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其语调特征是高调域的音高过低、调域过窄。”通过调群调域的对比,我们进一步发现,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上线的差异较小,而下线的差异从句首到句末依次变大,由此可以推断下线的差异直接影响调域跨度的大小。从各个调群调域上、下线的音高关系来看,学习者和母语者的上线和下线均以降为主,上线起伏平缓,下线下降的幅度较大,尤其是句末调群下线,边界调特征明显。字调域的分析表明,决定学习者和母语者下线的均为上声调,且学习者的上声音高下线明显高于母语者,因此可以说学习者和母语者的语调音高差异主要是由上声的音高下线导致的。学习者其它三个声调的上、下线与母语者相似,习得较好。最后,起伏度Q值序列显示,学习者和母语者一样,除了在句中调群出现负值以外,均为正值,表明整体呈现出音高下倾的趋势。
总而言之,学习者和母语者的汉语陈述句语调音高差异主要是下线的差异,也就是负担调域下线的上声调的差异。石林、温宝莹提出声调对于语调调域的负担量的概念,认为:“汉语四个声调在语调中的调域负担量不同,即单个声调对于决定调域上下线的贡献不一样。因为调域上线由三个声调决定,所以每个声调各自的调域负担量为1/3。调域下线只由上声一个声调决定,所以上声的调域负担量为1。”可见,调域下线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尽管存在音高下线上的差异,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整体呈音高下倾趋势,基本习得陈述句语调。实际上,音高下倾也是韩国语陈述句语调的典型特征,金熹成采用实验的方法考察韩国语陈述句语调的音高表现,最后指出,“韩国语首尔话的陈述句语调中存在音高下倾的趋势”,因此韩国留学生可以利用母语语调的信息,轻松掌握汉语陈述句语调音高下倾的特点,这是受到正迁移作用的影响。由此可见,语调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韵律迁移的影响,学习者汉语陈述句语调的表现,既受到正迁移作用的影响,也受到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而成句的关键条件是语调,因此,语调的习得非常重要。鉴于学习者调域下线过高的情况,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降低上声调的下线,可以采取示范法、夸张法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难点。本次实验只是初步的尝试,今后还需要做更多这方面的语调对比研究,扩大实验样本,提炼出更多有效的参数,使汉语语调教学更加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杨昊]
作为长沙市这所优秀学校的学生,我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学生守则的各项要求,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团组织靠拢。自从上初中以来,在我身上,从未发生过旷课、迟到、早退的事,即使碰到生病,我也会努力坚持。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我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对待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我尊敬有加,心存感激。对待同学,我真诚友爱。对待学习、生活,我乐观向上。
我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我热爱我所在的班级,对于班上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并且希望尽自己的能力,为班上争得荣誉。记得在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了多项竞赛,尽管没有为班级取得名次,但我并不遗憾,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我会不断坚持。
我是一名学生,我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初中三个学期以来,我每次的期中、期未考试成绩都能保持在班上的前10名,并多次获得学习标兵、英语单科王等荣誉。在我所在的学习小组中,我喜欢和小组同学积极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作为小组长,我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还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在老师、父母的培养和熏陶下,我特别喜欢阅读、音乐和体育运动。从小学以来,我读过的长篇小说已经有几十部,我的吉他弹唱也让我有了几个“粉丝”,我每周一直在坚持羽毛球和篮球训练。为了锻炼自己更多的能力和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之余,我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积极走出校门,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真实的社会,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父母和亲友的眼里,我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尊敬长辈,爱护幼小,有时也在学习之余帮爸妈做些家务。
我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力求上进,参加了青年党校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生活简朴,是非分明,谦虚诚实。
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好问,有较强的钻研精神。思维较严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断鉴定和探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常与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
【关键词】 图像时代;视觉文化;漫画;视觉元素;流散
一、引言
“图像时代”这一说法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在《世界图像时代》一文中做出了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20世纪60、70年代,“图像时代”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法国哲学家德波宣布了“景观社会”的来临,他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 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的高度聚积, 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1]60丹尼尔·贝尔明确地指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念。……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2]154-156
而当今活跃在世界美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许多专家,如美国学者W.J.T.米歇尔、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等人则致力于“图像转向”后,“图像时代”的种种视觉文化问题的研究。
这里论及的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而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当前文化呈现出的“视觉转向”的倾向,不仅仅表现在当代文化结构中“形象”已经构成了对“语言”的绝对霸权,更在于其所带来的文化深层次的调整。“视觉转向”消解一切的后现代视觉文化随着商品观念的渗透,打破了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模糊了雅俗文化之间、纯艺术与大众艺术之间的界限,审美主体由过去贵族式、精英过渡到为数繁多的公众;同时审美对象作为视觉艺术符号,融入到公众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大量“图像化”的审美对象比比皆是。审美的过程“突出地强调了超负荷感官、审美投入、消解主体中心的梦幻知觉,……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这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3]35 由于极其广泛的大众的加入,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参与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视觉文化转型与漫画
“视觉文化”并非是指与“语言”毫无关联的由纯“视觉形象”构成的文化,而是由“语言”和“形象”所共同组成的并经由“语言文化”这一历史语境而走向提升的一种新型的文化范式。这是“审美现代性”的体现,“作为现代性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学与艺术领域对人的灵性、本能和感情需求的强调,……是从感性生命的角度对人的‘主体性’的直接肯定,……”[4]5
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漫画是具有特别意义的类别。漫画(caricature)是以简练的手法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绘画,习惯采用夸张、比喻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美术教育专家从美学的角度把漫画定义为以有目的的顺序来并列放置的图片或者其他的形象,准备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或者让读者产生审美的反映。作为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体,漫画很好地呈现了媒介—形式—文化观—接受美学的链条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让审美主体能够充分地享受在话语与图像之间、概念与感受之间、整体和差异之间、确定与偶然之间、推论和体验之间的游走。
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用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 试图给世人呈现一个真实的伊朗。作品赢得了包括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剧情奖,美国Harvey奖(美国最佳外国出版物)以及法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诸多奖项。“有人把玛赞·莎塔碧的漫画比作鲍勃·迪伦的民谣,鲍勃·迪伦用吉他呼吁民权与反战,玛赞·莎塔碧用漫画和动画谈战争、谈政治、谈宗教、谈共产主义,而且谈得妙趣横生,催人泪下,荒诞中有幽默,戏谑处有悲哀,悲哀里又有温暖。”[5]
三、漫画的视觉元素对流散主题的阐释
“任何语法都是由字母表开始,字母表是符号的集合,这些符号对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若把视觉传播限制在二维范围:画画、印刷、照相等等,可以说他们都是由线条、颜色和形状组成。我把这三个现象以及它们更多的结合称作为视觉元素,它们创造出成千上万的不同形象。”[6]15伊朗女画家玛赞?莎塔碧正是用生动的线条、颜色和形状编织出了她的流散经历,即异境中的“失语”;无根的漂泊感、沧桑感;文化冲突中的困惑、痛苦与失落; 故国回望的心态和文化身份的追寻。
(一)线条的粗犷朴素、或折或曲与异境中的失语、迷惘
“线在平面构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线有不同的感情性格。”[7]23比如,粗直线有敦厚、结实、豪爽的感觉;锯状折线有焦虑、不安定感,但方向变化丰富易产生空间感;曲折线具有不安定的感觉;曲线用于表现静动;自由曲线有自由、潇洒、韵律感、有弹性和女性之美。总之,线的长短、粗细、疏密、形状等线形组合,光滑的、犬牙般的、凹凸边缘的线形轮廓,都会唤醒观念中的某种感觉。漫画家用线条这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的视觉元素阐释她的精神世界,表现她的创作风格。
粗略地看,《我在伊朗长大》中人物线条朴素简洁粗犷,不在意细节的刻画。莎塔碧没有选择详细的描绘方式,一方面因为这种有点笨拙稚嫩的画风,能成功将读者带回到她回忆当中的童年时代的伊朗。借给读者她的视角去观察她呈现的伊朗。而另一方面,涓涓细流般的线条无法表达她心中强烈的感情。她有失去文化母体而飘泊到异地他乡的“沦落者”的生存体验。前途未卜、寄人篱下,她成为淡出主流文化的“失语者”。不仅如此,当她决心回到伊朗,伊朗已经面目全非,而昔日的好友也变得无法沟通。她还是感到万分孤独。“我以为回到伊朗,一切就会好起来。我就会忘记过去的日子。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些往事。我的那些秘密沉甸甸的压在心头。”[8]23莎塔碧本想在原文化中寻求慰籍和解脱,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原文化中也“失语”了。失语的痛苦,使她坐立不安,彷徨不定,只有粗犷笨拙的线条能帮她发泄和呐喊,同时线条的简单朴实,给她平静和慰籍。但细细看来,我们又可以发现她在粗略的笔法之下,线条变化的多样性。锯状折线有焦虑、不安定感,但方向变化丰富易产生空间感。莎塔碧也用这种最带有紧张感的锐角的锯状折线来表达强大的力量和失语时的压抑情感。
在第二册《安息日》中,画家将变形后的锯状折线来描绘炸弹爆炸的场景。折线和锐角在黑色背景下凸现,它们带来的焦虑和紧张的感觉瞬时传遍全身,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爆炸的强大威力,火花四射,震耳欲聋(图1)。除此之外,少女莎塔碧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探究就是从自己的形象改变开始的。柔顺的长发变成了蓬松冲天的短发,而画家也是用相同的锯状折线来展现自己的新发型,表现自己心中的疑惑、叛逆、矛盾和冲突(图2)。
单纯的折线不足以表达画家心中复杂多变的情感,曲线的加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异境中的迷惘和彷徨无助。“……对曲线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紧张潜入弧里,锋利的角消失了,从而变得缺乏攻击性,另一方面,弧里包含了许多隐藏着取代它的忍耐性力量。……应该说是十分自觉而又成熟的能量。”[9]103 而曲线呈现出的是流动性,不确定性和弹性。
莎塔碧喜欢用变幻和不确定的曲线来描绘她的彷徨无助和虚幻的世界。在莎塔碧的梦境中,树上的舒展的曲线和螺旋形曲线既勾勒出了树木的外形,而曲线的包容流畅也告诉读者画家的好梦,图像如涓涓细流流进梦里,卷曲的曲线在心里展开,得到无限的延伸(图3)。画家还用曲线描绘了一条条维也纳的电车车轨,一条条的曲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叠加,如画家一天天在陌生城市的徘徊和流浪,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告诉画家这条轨道不可能带你到任何地方,而电车也不是你的归宿。交叉的轨道,单独的电车,都让人强烈地感觉到莎塔碧的孤独、无助和迷惘(图4)。
(二)色彩对比、图像矛盾与文化冲突和身份寻回
黑白是一般印刷漫画的主要构成色,也是《我在伊朗长大》的主色调。白色对于我们的心理的作用就像是给一片毫无声息的静谧,如同音乐中突然打断的停顿。但白色不是死亡的沉寂,而是一种孕育着希望的平静。白色的魅力犹如生命诞生之前的虚无和地球的冰河时期。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它被表现为深沉的结束性的停顿。在这之后的旋律,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诞生。黑色像是余烬,仿佛是尸体火化后的骨灰。
但此书的黑白用色是与众不同的。不同于在白色的纸张上用黑色的线条勾勒轮廓和图像,画家充分利用了黑白的对比效果,用黑色的背景突现白色的狭长空白,形成线条和图形。黑色无时无刻冲击着读者的眼球,提醒着漫画的基调是沉寂的、压抑的、冲突的、彷徨的。画家用黑白来表述战争、政治、宗教、共产主义,荒诞中有幽默,戏谑处有悲哀,悲哀里又有温暖。黑白也是回忆的颜色,自传似的漫画讲述了莎塔碧的成长经历。而黑白抽象简洁的特质,使成长故事更具有一种普世的味道。正如莎塔碧所说,她讲述的不是政治,而是爱、家庭、放逐与青春期。
康定斯基说过:“……在黑、白两色当中,颜色本身具有了可对比的可能性,如果与构思相结合,它可以产生伟大的绘画性旋律。”[9]30莎塔碧用奇特的构思和平面结构谱写出了独特风格的绘画性旋律,形象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
严格的宗教信条和思想前卫的家庭观念给儿时的莎塔碧带来了诸多的困惑,画家用黑白的反衬,图像左右结构的对比体现出生活在夹缝中的莎塔碧的迷惑和矛盾(图5)。画面黑白两色在纸张上的前后呈现,仿佛是画家外表和内心的不同表现,外表上身着伊斯兰国家的黑色长袍,头戴面纱,但从小受到前卫的教育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让她对宗教的某些限制产生了怀疑。图像左右的分隔,可以看作画家的徘徊在宗教信仰和现代文明之间,想坚持自己的宗教信条,但现代的教育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让她对某些信条的合理性产生了疑惑。正如莎塔碧自己所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看待面纱。从内心深处讲,我对宗教十分虔诚,但作为一个家庭,我们生活得十分现代,思想非常前卫。”[10]6
除此之外,在图像构成上,莎塔碧将相同元素重复层叠。“重复结构和重复排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一个整体。由于强烈的规律感具有强烈的震撼感,因此能够加强观众对对象的视觉记忆作用。”[7]71 两伊战争中,大量的伊朗士兵阵亡,学校每天要列队两次让学生们哀悼烈士。他们举行丧葬游行,学生们要求行拍胸礼(图6)。画面基本形整齐的排列,一样的穿着,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表情,让画面有着强烈的规律感;加之黑色的主色调,给人以更强的视觉震撼。但在感觉到震撼之余,单调感也随之而来。相同和一致抹杀了个人色彩,使读者能够强烈感受到莎塔碧幼年时代,专制统治对于个性的压抑和摧残。
再回到颜色中来。黑白混合产生的灰色,是沉默和静止的。静止的灰色显示出一片荒凉、萧条。灰色越暗,凄凉和沉闷的情调愈明显,愈浓重。当灰色被减淡一些时,它就像是恢复了生机,仿佛有了新的希望。莎塔碧在强烈的黑白间,东西方间寻求着她的生存空间。但纯粹的黑或白并不能符合她的生存需求,当她将黑与白,东方与西方很好的糅合,慢慢的减淡混合后的灰色后,她有了自己的生存定位。
正如颜色是可以混合的,冲突也是可以缓和和适应的。流散者要在历史、地理状况的改变、文化的错位、 情感的疏离、哲学的思考、 语言的转换等方面不断地在母国与寄居国之间协商、调整,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
在新的国度,莎塔碧的民族和身份对她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难以做到“永远保持自己的尊严,忠于你自己”。[11]41终于在一次爆发后,莎塔碧明白了只有自己感到内心的平静了,才能够忠于自己。她决定回到伊朗。但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昔日的好友也变得无法沟通。她还是感到万分孤独。“我以为回到伊朗,一切就会好起来。我就会忘记过去的日子。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些往事。我的那些秘密沉甸甸的压在心头。”[8]23画家本想在原文化中寻求慰籍和解脱,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原文化中也“失语”了。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莎塔碧无法生存。她只有再次离开伊朗,将德黑兰的每个角落,海边的独特空气,亲人的面孔和回忆深藏心底。她深爱故土,却无法在那里生活;她欧洲成名,却无法真正归属。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两者之间的协调中重建属于自己的家园。
四、结束语
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个人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个人学生自我陈述报告一: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叫**,今年十八岁,是来自河南省**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
我来自**高中理科实验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我的学习成绩总能略占上风。
这样的成绩,让我稳稳扎根于全校学习成绩前列中。
事实上,我的潜力还很大,我的分数还有升值空间。我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我的卷面上。
有很多时候,我的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并没有被阅卷老师所理解。
有时候,过程明晰,但结果却因一个微小的错误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我选择贵校,正是认为贵校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人才培养方式。我认为我个人很适合在贵校接受教育。
我是学理科的,做事讲究有理有据,我不只是重视智商,在开发大脑智力资源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情商的发展,同时我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对我而言,贵校就是我心中的长城,我想,只有进入贵校,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吧。
期待您的认可!谢谢!个人学生自我陈述报告二: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
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高中生自我评价500高中生自我评价500。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
学习上,我自知高考很重要,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就每天都拼命的学习,因为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每天都会做很多的试题,通过做题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帮助自己更好的把基础打好。我很勤奋,也努力,不敢去松懈。早上很早起来背书背英语单词,中午也会争取时间做题,晚自习过后,回到宿舍也会学习,总之三年来,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高考的时候能够拿到很好的成绩,让自己高中毕业去一个好的大学。现在高三就要结束,更让自己明白要去刻苦学习,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生活上,每天都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开心的面对所有的事情。三年里,有苦有甜,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我都会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宽松的内心。生活热气,做事有条理,喜欢做规划,把所有的事情都规划好了再去做。待人真诚友善,做事耐心很足,同学在生活上有困难,我都会尽量帮助他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尊重老师。保持了一个很好的习惯,从不打破自己的生活轨迹。
工作上,高三我成为了班上的劳动委员,分管着班级卫生,因着大家注重学习,所以我做了每个人详细的劳动分工,尽量顾着学习,但是也没有落下一天的劳动。我带领大家把班级卫生搞得很干净,从来没有不负责过,都是安排好每天的`值日,让我们的教室成为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也让这个学习环境是良好的。我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赞同。
本星期五,在伊斯坦布尔我度过一生的地方西西里,恰好对着我外婆独自一人生活了四十年的一幢三层楼房的对面法院,我将面临审判。我的罪行是“公开诋毁土耳其身份”。公诉人将提出判我入狱三年。也许土耳其一亚美尼亚记者丁克曾在同一个法庭上,根据第301条同样的法令所受的审判,同样会落到我的身上。尽管有此担忧,但我还是保持乐观。就像我的律师一样,因为我相信对我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我不认为自己会锒铛入狱。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对我的审判的夸大,多少令人感到不安。但我十分清楚,我的不少伊斯坦布尔良师益友过去仅仅因为一本书,仅仅因为他们曾经写下的东西,便受到过分的严酷拷问,在法庭上耗时多年、被判入狱。我所生活的国度是一个荣耀总是属于帕夏、圣徒和警察的国度,而这份荣耀,作家只有在法庭上、监狱里煎熬多年后才有可能赢得,因此把我投进监狱,我也不会表示惊讶。我明白为什么朋友们会笑着对我说,我终于成了“一个真正的土耳其作家。”但是,我并不是为了这份荣耀才说出那些会给我带来麻烦的话。
在一篇发表在瑞士报纸上的采访中,我说:“一百万亚美尼亚人和三万名库尔德人在土耳其被杀害了。”我又抱怨道,讨论这些事情在我的国家里是一个禁忌。在世界上严肃的历史学家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千上百万奥斯曼亚美尼亚人,因涉嫌反对奥斯曼帝国而遭到驱逐,其中许多人在路上被屠杀是一个常识。土耳其发言人,尤其是外交官继续声言死亡人数极低,不能把大屠杀归为种族灭绝,因为它不是有系统的,战争期间,亚美尼亚人也杀死了许多穆斯林。但不管怎么说,今年九月,尽管受到国家的反对,但还是有三家极受人尊敬的伊斯坦布尔大学,联合举行了一次公开针对不见容于官方土耳其阵线观点的学术研讨会。从那时候起,九十年来第一次有了对这个主题的公开讨论——尽管萦绕着301条款的鬼魂。
如果国家执意要扩大不让土耳其人民了解奥斯曼亚美尼亚遭遇的范围,那么这就说明它是一个禁忌,而我的言词也引起了暴怒:各种报纸发起仇视我的活动,一些右翼(并非一定是伊斯兰教主义者)专栏作家竟然说我最好“住嘴”;一些民族主义极端分子组织会议、游行抗议我的变节;公开焚烧我的著作。像我长篇小说《雪》中的卡一样,我一时感受到了由于政治观点而被迫离开自己心爱之城的感觉。因为我不想扩大论战,甚至不想听到它,起初我保持沉默,含垢包羞,远离公众,甚至对自己也默默无言。接着,有个省长下令焚烧我的作品,而等我一回到伊斯坦布尔后,西西里检查官便公开起诉我,我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国际关注的对象。
诽谤我的人并非仅是仇视我个人,其恶意也并非只针对我一个人;我知道我的案子值得在土耳其境内外讨论。部分原因是我相信,玷污国家“荣誉”不在于讨论它的历史污点,而是根本不许讨论它。另外,还因为我相信在今天的土耳其,禁止讨论奥斯曼亚美尼亚人就是禁止言论自由,两者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人们对我的困境表示关注,给予慷慨的支持,这使我感到安慰,但也有一段时期,发现自己已陷入我的国家和外面世界之间,这使我感到不安。
最令人费解的是如何解释一个公然想进入欧盟的国家,竟会想到把一个在欧洲声名显赫的作家关进监狱,为什么它非得(康拉德也许会说)“在西方的注视下”演完这出戏剧呢。这种悖论不能简单地把它解释为无知、嫉妒或者不宽容。它不仅仅是悖论。对一个坚持认为,土耳其人(不像他们的西方邻居)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民族、不可能搞种族灭绝的国家,我能做什么?而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政治团体却正在对我进行死亡威胁。一个抱怨其敌人在全球范围内对奥斯曼遗产散布虚假报道,同时又接二连三地起诉、关押作家的国家,如此在世界上宣扬“可怕的土耳其人”意象,在这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当我想到国家要一个教授提出其对土耳其少数民族的观念,而教授所写的报道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时便遭到了起诉,或从我开始写这篇随笔起,到我着手写你现在正读到的句子期间,有新闻报道说超过五名作家和记者受到第301条款的指控,这时候,我想象福楼拜和内瓦尔这两位东方学教父会说这些事件是“奇异”的,当然是!
据说,这出我们所看到的正在上演的戏剧,我想不只是土耳其特有的古怪的、令人费解的一幕,毋宁说,它表达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现象,我们对它才刚开始认识,尽管缓慢,我们现在却必须开始去学会说它。近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国家令人眩目的经济起飞,从这些国家中,我们也看到了中产阶级的急速膨胀,虽然我不认为在读到反映他们私生活的小说之前,我们能真正了解这些人的部分转换。不管你称这些新精英为什么——非西方的资产阶级或者富裕官僚——他们像我自己国家里西化的精英一样,为了使他们新获得的财富和权力合法化,不得不追随分离的、显然是矛盾的行动路线。首先,他们必须采取西方的方言和态度来证明他们在财富上的急速增长为正当;随着这种所需要的知识被创造出,随后他们会开始指导起他们的同胞来。当人民指责他们忽视传统时,这些人会挥舞起致命的、偏狭的民族主义来作出应答。福楼拜式的旁观者或许会把它叫做“奇异”的争论,也许仅仅是那些政治、经济项目和他们所创造出的文化热情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急剧地加入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则是把真正的民主和思想自由视为西方的发明的愤怒的民族主义。
V·S·奈保尔是首批描述后殖民地时代无情、残忍的非西方主流精英的作家之一。五月在韩国,我遇到了伟大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我听说,在他表示其国家军队侵略韩国和中国时所犯下的丑恶罪行应该在东京公开讨论后,也受到了民族主义激进分子的攻击。
从高一入学,那时我还是什么都不太懂得的孩子,在这里我渐渐地成长,慢慢地适应;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在学习之中经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这个校园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伙伴,同他们一起去迎接学习里的挑战,一起在课间之余分享一下各自内心的秘密。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人生的精彩。
三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回顾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猛然发现自己成熟了不少,成长了不少,由以前的懵懂幼身份证变得睿智成熟。当看到一个个难题被自己攻克,当看到试卷上满意的分数,不免心中有份快乐。不可否认,高中三年我也遇到不少挫折,考试的失利,朋友之间的矛盾也是有过的,但在我和同不的努力下,老师的帮助下,那最终成为我成功的埑石,使我变得更成熟。
总之,在这所大学里的一切,都将永远是我值得珍藏的记忆。
在大一,刚来到我们大学的时候,看到如此简陋的宿舍环境,看到一间宿舍要睡十二个人,并且都还没有书桌,没有空调,也没有独立卫生间,我们要洗澡都要去公共澡堂里洗。我都不能够接受,并且我们学校里也不像其他大学,有着庞大的篮球场,不像其他高校里拥有环境优美的池塘小院,也没有类别丰富的图书馆。这和我想象中的大学相差甚远。但这是我在高中不努力的结果,我又能怪的了谁。所以,我只能说服自己接受。也开始慢慢学着去适应,虽然条件是很艰辛,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也能够促使自己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班级里,我争取获得表现的机会,成功的当上了我们班级的`学习委员。作为一名学习委员,我要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至少我得保证自己每一堂课,我都有认真的听。为了让自己的成绩达到优秀,达到班级的前几名,我在大一那一年里,一直把自己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中,终于到大一的最后一学期里,成功拿到了我们专业成绩的第一名,并且也拿到了多个奖学金。有了大一的坚实基础,我大二大三的学习也就没有那么吃力。在大二大三,我开始注重自己在社团里的发展,我开始参加各种社团里的活动,开始频繁的和社团里的人打交道。和他们一起出去旅行,一起见世面,一起编排节目。在大二的平安夜里,我还带领他们组织了一场校园卖苹果的活动。这场活动让我们收获到了满满的金钱回报,也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和和成就感。
关键词: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欺诈市场理论;因果关系
一、适用一般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规则之困境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法律性质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属于侵权责任。原告欲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必须证明侵权行为与其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原告能否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每每成为能否胜诉的关键。
对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重:一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否因为信赖虚假陈述而作出,我们把这称为交易的因果关系(Transaction Causation);二是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是否因为虚假陈述而导致,我们把这称为损失的因果关系(Loss Causation)。前者主要侧重于虚假陈述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不考虑虚假陈述是否为损的原因;后者侧重于虚假陈述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不考虑投资者是否因为信赖该虚假陈而作出投资决定。
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若适用一般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规则,投资者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首先,为证明交易的因果关系的存在,投资者须证明其投资决策是因为对虚假陈述的合理信赖而作出。然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并不会也没有专业能力自己分析研究相关信息,就无从形成了合理信赖,也就难以证明投资是因为对虚假陈述的合理信赖而作出。
其次,由于证券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为证明损失的因果关系的存在,投资者需要将虚假陈述造成的影响从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剥离出来。证明损失的因果关系对他们来说也是极难实现的。
有鉴于此,在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欺诈市场”理论应运而生。
二、“欺诈市场理论”
“欺诈市场理论”(Fraud on the market)是在1972年的Affiliated Ute Citizens v. United States案中被提出,经过不断发展,最终在1988年的Basic Inc. v. Levinson案中由联邦最高法院正式采纳。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当被告有虚假陈述或其它证券欺诈行为,而原告遭受了损失时,只要原告能够证明他有权信赖自己买进或卖出的证券的市场价格的真实性,就满足了证明自己是受到欺骗而实施了交易行为,他所受损害与被告虚假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法律上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该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在一个开放而且发展良好的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反映了关于证券发行人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错误虚假的信息。既然所有不真实的和具有欺诈性的信息都反映在证券的市场价格上,那么,所有接受了该证券的市场价格从事交易的投资者都可以被看作是信赖了所有信息。虚假陈述行为欺诈的是整个证券市场,投资者因相信证券市场是真实的以及证券价格是公正的而进行的投资,其无须证明自己信赖了虚假陈述行为才进行投资;只要证明其所投资的证券价格受到虚假陈述行为的影响而不公正,即可认为投资者的损失与虚假陈述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应予以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最高法院最终采纳了“欺诈市场理论”,但并没有完全把原告信赖这一要件取消。只是建立了一种可以推翻的推定(rebuttable presumption),把举证负担在当事人之间做了重新的分配——举证责任倒置。如果被告能够提出充足的证据,该推定即可以被推翻。
另需注意的是,对于“欺诈市场理论”仅仅涉及交易的因果关系的推定还是也涉及损失因果关系,美国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大部分判例都要求原告须证明损失的因果关系。鉴于原告证明损失因果关系的困难,美国法院在某些情形下采取举证责任转换的方式,但却无统一的标准,主要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我国并不存在一个有效市场,并不能当然适用“欺诈市场理论”。但在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领域适用宽松的因果关系规则已成为各国普遍趋势,也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制度追求.
三、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因果关系的立法
(一)我国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因果关系的立法沿革
我国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因果关系的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迁:1986年制定《民法通则》时,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未形成,因此,在制定侵权方面的内容时未涉及证券侵权的内容。1993年《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11条没有规定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1998年制定的《证券法》对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没有明确规定,该法第63条仅仅是规定:“……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到损失的,发行人、承销的证券公司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该条文字上面可以看出,行为和损失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但是否要受害者证明因果关系就不得而知。2002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若干规定》的第18条,规定在一定事实基础上推定因果关系的成立,《若干规定》的第19条,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因果关系推定的推翻。
2005年《证券法》修改未在因果关系部分取得突破,《若干规定》实质上成为确定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标准。
(二)对《若干规定》第18条和第19条的分析
《若干规定》第18条规定:“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①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②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③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 第19条规定:“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①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②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进行的投资;③明知虚假陈述存在而进行的投资;④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⑤属于恶意投资、操纵证券价格的。”
由此可以看出《若干规定》未完全照搬“欺诈市场理论”,而是参照其思路,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确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若干规定》将“重大性”标准作为产生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前提,作为合理信赖的推定基础。我国尚未形成有效市场,股票的价格并不是所有信息的反映,因此不符合“欺诈市场理论”的金融基础,不宜僵化套用。“欺诈市场理论”的产生是为了实现对合理信赖的因果关系的推定,这一推定可以通过“重大性”标准来实现。如果投资者能够证明虚假陈述所涉及的事实确属重大事实,那么就推定交易的因果关系成立。
如此规定既参考国外先进制度,大大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又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值得提倡。但是不能否认,该规定仍然存在诸多缺陷:
1.《若干规定》没有对诱空型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作出规定
有观点认为要将诱多型和诱空型两种影响力方向完全相反的虚假陈述行为,一并在《规定》条文中确定与投资人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损失计算,技术上是相当困难的。同时,目前证券市场上做空操纵行为较多,而诱空虚假陈述极为罕见,且未有一起受到行政处罚。今后如发生了诱空型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诉讼,一方面法官可依据《若干规定》进行因果关系的认定,并可以据此调解、当事人也可和解;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个案批复再行解释,确定其因果关系和损失计算等。
nlc202309041114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是不成立的:首先,虚假陈述当然包括诱多和诱空两种行为模式。我国《证券法》第24, 59, 63条和《若干规定》第17条均未为排除诱空的适用。《若干规定》不仅违背《证券法》的规定,而且自身也前后矛盾。其次,不能因为立法技术困难就置之不理。从《若干规定》的产生背景来看,其现实需要的急迫性导致该缺陷的产生尚属情有可原,但是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补充和改善。再次,以诱空虚假陈述极为罕见为由而不作规定也是不合理的。即使当时诱空虚假陈述罕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必定将会出现。
因此,笔者建议在第18条中补充诱空虚假陈述的规定。“诱空虚假陈述中,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①投资者所投资的是与该虚假陈述直接相关的证券;②投资者在虚假陈述日之前买进或者持有证券;③投资者在虚假陈述揭露日之前抛售该证券。”
2.在诱多虚假陈述中,对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更正日之前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无法保护
该规定是基于这样理想化的考量:在诱多虚假陈述中,在虚假陈述被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相关证券的价格因虚假陈述的影响而被人为抬高,投资者卖出证券的价格一般会比没有虚假陈述时的正常价格要高,投资者没有损失,反而会因此获得利益。
然而这样的考量却与现实相脱节:《若干规定》第20条把“虚假陈述揭露日”界定为“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把“虚假陈述更正日”界定为“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的媒体上,自行公告更正虚假陈述并按规定履行停牌手续之日”。然而在此之前,证券市场上往往已经开始对虚假陈述有所传闻,有关证券的价格往往已经开始发生波动。部分投资者听信传闻而在卖出股票;部分投资者尽管不知道原因,出于“止损”的目的正常的反应也可能是在揭露日或更正日之前卖出股票。把这些投资者排除出去确有不尽公平之处。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缺陷的途径是放宽对虚假陈述“揭露日”的定义,以“虚假陈述为市场和投资者广泛所知之日”这样一种灵活标准取代“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这样僵硬的规定。
四、结论
《若干规定》第18条和第19条在借鉴国外先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的具体情况,明确了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大大减轻了广大投资者的举证责任,使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可以得到落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于其中的缺陷,有如下建议:
(1)在第18条中增加诱空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推定:在诱多虚假陈述中,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①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②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③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
在诱空虚假陈述中,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①投资者所投资的是与该虚假陈述直接相关的证券;②投资者在虚假陈述日之前买进或者持有证券;③投资者在虚假陈述揭露日之前抛售该证券。
(2)对“揭露日”认定依“虚假陈述为市场和投资者广泛所知之日”这样一种灵活标准进行。
(3)引入专家证人的机制,由证券行业专家出庭作证,为法官正确理解 “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等专业术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东方主编:《证券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陈甦主编:《证券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邢海宝主编:《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5]胡基:《证券法之虚假陈述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第1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贾纬:“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之发轫——解析《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律适用》,2003年第3期.
[7]盛焕纬,朱川:“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因果关系论”.《法学》,2003年第6期.
[8]焦津洪:“欺诈市场理论”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奚晓明,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证券法律评论》(第3卷).
[10]高西庆:《证券市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根据》.《深圳证券市场导报》.
[11]潘华:“论证券投资损害诉讼中的信赖和因果关系”.《商业研究》,2004年第9期.
[12]王利明:“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3]郭锋:“虚假陈述侵权的认定及赔偿”.《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中学生的陈述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中学生健康的调查报告10-20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06-25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09-21
关于中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报告11-22
关于农村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12-01
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2-27
中学春季开学的自查报告06-20
关于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01-12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10-26
悦来中学自查自纠的报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