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汇报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课题汇报(通用8篇)

本课题汇报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讲到的知道学习,没有讲到的不学。面临着素质教育,本着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从而改变过去“传授——承受”的教学模式。因此制定了“五步教学法”的研究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目的根据新课改的统一要求确定理论目的:

1、探索出五步教学法的适应程度;

2、探索出适应五步教学法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

3、开发出与五步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4、探索出与五步教学法适应的教师培训方式。

通过课题实验要达成实践目的:

1、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明显改变,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

2、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提高。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8-2008.1)

学习理论、查阅资料、制定方案、选取对象

2、实施阶段(2008.3-2009.7)

第一阶段(2008.3-2008.4)

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学方式、学习改变为重点,在课堂上初步采用有选择的“五步教学法”: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启发阅读——提炼精神——练习巩固

第二阶段(2008.5-208.12)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所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及交流较为融洽,在课堂上大部分采用五步教学法: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启发阅读——提炼精神——练习巩固,利用试卷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第三阶段(2009.1-2009.7)

系统规范课题的操作,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五步教学法。使学生自主熟练的掌握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提高

3、总结阶段:

(1)整理材料,查缺补漏。

(2)对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3)以论文的形式形成教研成果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对五步教学法的适切性。

2、探索与五步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方式以及适应五步教学法的中学物理、语文、地理教学方式。

3、开发适应五步教学法的课程资源。形成文字课程资源、多媒体课程资源以及实验室资源。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我们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实验教师、制定了实验方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请使用过五步教学法一段时间的教师谈体会,提出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认识到课题与课改的密切关系,顺利进入实验研究角色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对实验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个别指导的方式,引导教师进入实验轨道。

(一)扎扎实实地进行五步教学法对学生适切性的研究。

将五步教学法与老教法做比较,发觉五步教学法的优点,制定出较详细的实施计划

实验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反应进行记录,对照五步教学法与老教法验证其适切性

(二)探索适应五步教学法的中学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方式

(1)设计自学思考题,自学练习题,把握好课堂40分钟,尤其注意时间的分配。学生自学的时间一般为5到10分钟,教师讲解及学生问题的解决一般在20到25分钟,剩余时间为自学练习的解决。在这其中一定要注意教师讲解一定要少。五步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死板硬套它的模式,而在其中也可以渗透其它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上午的这堂课中就把探究式教学运用在其中,使课堂效果更理想。

实施五步教学法以来,被提到高度重视的程度,而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的所有程序时,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如课堂时间不够时,可以把自学思考题提前下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但是这的等到学生已经适应这种模式,都会自己去做的前提下。

(2)改变教师培训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现状。将教师作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牵动,增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征集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师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师主动学习。通过改变教研方式的实验操作,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另外,通过教师教师拉链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给教师搭设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在交流互合作中共同提高。让教师领会到交流合作是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从而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觉地运用到平日的教学当中。

(5)每周都会听课,开展教研课题的反思,每位老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可行的办法。

(三)探索开发与五步教学法的课程资源的途径

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巨大的,物质资源的开发需要人去完成。所以,从开发人力资源做起。

有了一批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他们就能自觉地开发物质资源。教师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解决一些课堂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实验前期为什么在课堂过程中经常性的完成不了课时内容,互相发表意见或在网上查找资料,例如:单从凯院长“异步教学法”的论文、教师专业成长五步走、王贵民老师自己撰写的《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张启芳老师关于《刘颖教师五步教学法简析》、这样就可以寻找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第三阶段:提炼总结阶段

由于课题时间未到,所以本部分内容暂时未进行

五、主要研究成果

1、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

由课题主办人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写出了“五步教学法课题实施方案”

并确定实施人员曲瑞云、王永亮、冯海英、郑忠祥

2、探索出改变教学方式的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教师课题研讨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训、教师走进学生中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活动展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要求上,将教学方式的改变放在有形的操作之中。

3、开发出与五步教学法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开发文字资源

单从凯院长“异步教学法”的论文、教师专业成长五步走、王贵民老师自己撰写的《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张启芳老师关于《刘颖教师五步教学法简析》、这样就可以寻找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在我所任的二(4)班中,全班学生由原来的差生不注意听课,到现在的只要上课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听讲,并且都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学思考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课堂中,并且在断考中全班的平均分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的20、30分已经不在出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有了一定的雏形。

六、困惑

1、整个研究一直在组长曲瑞云老师和校长王贵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为还是非常成功的,研究也比较透彻,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但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存在者一些死角,如:教师的能力素质不一,认识层次不同,导致教师发展不均衡。

2、五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几门课同时进行,才能更快的出效果,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在本校中只有曲瑞云、王永亮、冯海英、郑中祥这四位老师采用,还有自学思考题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去制定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完成,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还要把握学生在10分钟之内完成,还有就是要把以前40分钟讲解的内容压缩到25分钟讲解,对教师的要求又高了一个台阶。

本课题汇报 篇2

在外请专家分析幼儿园实情的基础上, 根据专家的建议, 我们首先向原先条件与我园相似的姐妹幼儿园学习它们的教研经验, 了解其研究课题的思路和特点、课题研究开展的步骤和方法;其次, 在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确定了“找准优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层层提高、形成特色”的研究思路。

一、寻找自身优势, 确定研究课题

在寻找自身优势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我园有着自身独特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

1. 我园位于江苏省农科院内, 院内流水环绕, 繁花似锦, 鸟鸣四季, 鱼游清流, 蔬菜丰盛、水果飘香、农作物繁茂。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正是我园进行课题研究可资利用的别具特色的重要条件和独特的教育资源。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是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 设有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等13个专业研究所。全院现有在职科技人员1200余名, 其中高级科技人员495人, 博士 (含在读博士研究生) 160余人。这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或是我园幼儿的父辈, 或是祖辈。有效利用这支队伍, 将为我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后盾。

3.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 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国内外许多幼儿园也十分注意利用幼儿园周围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并将相应的教育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之中, 逐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我园在前期的教学研究中, 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积累了相关经验。

基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 我园初步确定将“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园本研究的课题。

二、厘清研究价值, 确立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后, 我们首先成立了由幼儿园和农科院相关人员 (家长、科技人员) 组成的专家资源库。在学习相关理论及专家的指导下, 我们通过多次教研活动, 逐步厘清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该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所在农科院自然、人文、科技的诸多资源优势, 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 通过自身直接经历的、体验性的活动, 主动探索、学习, 积极交往、思考, 实现主体性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 不断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特质的理解, 以及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 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丰富、有效的环境。为此, 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1.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 》和陈鹤琴教育思想指导下, 积极对农科院相关资源进行广泛的收集、筛选和积极利用, 为形成我园“将农科院有益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奠定基础。

2. 通过课题研究, 改变教育模式, 将幼儿园课堂拓展到田间、地头、实验室中, 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直接经验, 实现和谐发展。

3. 通过课题研究, 提高我园教师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研究、开发、实施课程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明确研究内容, 明晰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 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并依据研究内容的性质、特点明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1. 调查分析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方法, 广泛了解农科院的丰富资源,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幼儿园课程等理论, 综合分析, 梳理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效的教育资源, 初步确定适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等。

2. 案例研究法。

各年龄班利用农科院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并开展将农科院教育资源逐步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将设计和实施的新的活动融入原有综合主题教育的课程中;二是如何根据现有教育资源建构和实施新的主题, 丰富现有课程的内容, 逐渐形成课程特色。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典型案例的资料收集、分析, 包括影像资料、案例反思、教育笔记等过程性资料等, 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材料和佐证。

3. 观察研究法。

尝试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将孩子的学习活动拓展到田间、地头、实验室中。观察、研究幼儿在利用农科院教育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中的亲身感受、情感、表达表现情况等, 探索并积累适合幼儿参与研究、发现的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等。

4. 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实践精神, 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研究计划和策略, 将研究工作引向更高的层次, 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在反复研究中总结经验, 寻找规律。

5. 经验总结法。

在广泛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的情况下, 运用有关的教育理论分析、综合、鉴别、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经验。

四、反思研究过程, 总结研究经验

通过实践研究, 我园不仅丰富了原有综合主题教育课程的内容, 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更可喜的是, 通过研究强化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 提高了我园教师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提高了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而幼儿在自己生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感知、探索、研究、交往、体验……也获得了更自主、自信的发展。

反思研究的的过程, 我们发现, 我园的课题研究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的实效, 与以下几个因素不无关系:

1. 研究课题的适切性。

我园地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内, 在具备和其他城市幼儿园一样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 还拥有其他幼儿园并不具备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教育资源, 利用自身的优势确定研究的范围和路径, 不仅保证了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的适切性, 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2. 课题研究借助外力。

民办幼儿园因为种种原因, 在师资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上常常需要一个培育的阶段和过程。但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的帮助和照顾, 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提高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而借助外力, 为我所用, 则是一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至少借助了两种外力, 一是利用姐妹幼儿园及其他幼教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外力;二是利用幼儿园的家长资源和农科院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外力。这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我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3. 课题研究的规范化。

以前我们也开展过相关园本课题的研究, 但由于缺乏对研究规范化的认识, 不仅难以抓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更谈不上如何保证研究的系统性。在开展“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中, 我们一方面强化幼教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园课题研究的指导, 另一方面让幼儿园的有关家长和农科院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全程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 强化对研究过程的诊断、修缮。因此, 无论是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过程的实施, 还是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都尽量做到规范化, 体现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关于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 2011, 6.

[2].吴璐.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园本化课程[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0, 11.

[3].陈宛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增强园本课程内容的适宜性[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1, 2.

[4].张海红.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课题汇报 篇3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主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我园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幼儿喜欢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1.日常生活中的四季变化。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这是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最美好的爱恋。孩子们在春暖花开里喜欢花香,在烈日骄阳里喜欢绿荫,在金秋硕果里喜欢果香,在寒冷冬日里喜欢白雪。我园基于孩子的内心需求,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充分运用四季的季节特征,开展“春之舞、夏之歌、秋之果、冬之韵”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在观察发现、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中不同季节的特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季节文化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我园秉承“生态环境中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二十四节气中孩子们易于理解、与生活贴近、可实践运用的节气,如“春风、谷雨、立夏、冬至”等开展节气主题活动,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风俗习惯中,让孩子们知道春分表示昼夜平分,组织幼儿在自然角、种植园中种植一些花草等;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按照习俗组织幼儿包馄饨、剥咸鸭蛋等实践体验活动;谷雨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组织幼儿听雨、观察记录谷类作物的成长;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按照习俗组织幼儿包饺子、搓汤圆等实践体验活动。

(二)着眼幼儿的自然成长,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课程资源,是实施园本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结合我园自身及周边社区特有的环境资源,着眼于幼儿的自然成长,不断构建改造课程内容,在多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

1.利用学校文化,开发实践体验课程资源。

我园在课题研究的长期浸润下,推崇文化办园、文化育人,用长期积淀下来的绿色文化理念引领课程建设,开发园内自然课程资源。我园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绿色幼儿园,虽然硬件上不如新建园所现代、豪华、气派,但我园有着充裕的自然空间资源,以“生态环境中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为核心,在我园的南草坪开辟了果园,有橘树、梨树、苹果树,孩子们亲手种下果树,在一天天的呵护中,体验与小树同成长的快乐;开辟了种植园,各班孩子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培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校园的中间开辟了班级盆栽展示区,在红枫园、绿竹园、柿子园开辟了生态体验场等,满足孩子的成长发展需求,促进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2.利用地方文化,开发游戏体验课程资源。

“后塍”,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镇,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政策的改变,现今它只是金港镇后塍街道,但它百年积淀与流传下来的独特的后塍地方文化,是不因时代政策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它依然是每一个后塍人心中值得骄傲与传承的百年文化老镇。我园遵循课程开发的本土性原则,搜集了后塍老街、抗日将领茅学勤、后塍特产、后塍典当行、崇真文化等资料,现场考察旧址、新貌,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创设体验式游戏环境,如:“后塍老街”游戏体验街、“百年老字号”后塍糕饼实践坊、“学勤”后塍名人事迹墙、“后塍典当”区角游戏等,幼儿在特定的游戏环境氛围下,深入游戏主题,了解地方文化。

3.利用社区文化,开发志愿服务课程资源。

我园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多次邀请钱爱萍、朱仲贤等课题研究专家亲临指导,针对我园的研究进度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可适当向园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建议。因此,我园在当前“社区教育联盟”的社会大背景前提下,与后塍中心社区、新塍社区、塍丰社区、高桥社区成立了志愿服务共同体。我园组建的“一抹馨香”志愿者服务团队,目前有教师、家长注册志愿者100多位,这样一个强大的队伍带领着孩子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如:推广全民阅读、给老人送温暖、文化节目展演等,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社区服务体验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小小志愿者礼貌、热情、大方、细致的优秀品质。

(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俗话说:一日生活即课程。游戏、学习和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具有灵活性、生活性,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培养幼儿的品德、学习品质和动手能力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1.游戏活动,注重幼儿的品德培养。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常态性游戏内容。我园将角色游戏的重点落在幼儿的交往能力;区域游戏的重点落在幼儿的学习能力上。从不同的层面开发适合幼儿的、满足幼儿兴趣爱好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区角游戏活动,主要体现在小班自我服务、中班友好交往、大班动手实践上,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如角色游戏有天天快递、梦幻舞台、温馨家园、客服中心等,区域游戏有水果拼盘、美味茶吧、科学探索、生活小制作等。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我园编印了园本的《角色游戏案例集锦》、《区域活动案例集锦》。

2.学习活动,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

基础性渗透活动:我园以《渗透式领域课程》为蓝本,开展基础性教育活动,充分挖掘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所蕴含的实践、体验活动内容,创设实践、体验个性化游戏环节,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特色性体验活动:我园在主题活动的引领下,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开发了本土性、园本性特色体验活动,汇编了《实践·体验》园本教材,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学习。

3.生活活动,重在幼儿的能力发展

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有机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能在一日生活中随机展开。如来园时的轮流制晨间接待,培养幼儿微笑服务、礼貌待人;盥洗环节的节水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点心环节的分发餐具,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游戏结束后的物品整理,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午睡时衣服叠放整齐,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等。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源源不断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升课程资源,才能为课程改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幼儿园园本课题专题培训心得 篇4

杨文影

提起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大家总是会深有感触:难,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一,幼儿园教师忙,每天忙于投入教学活动、忙于照顾幼儿的生活,哪里还有精力搞科研,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能照顾好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安慰了;第二,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水平有限,又不是专家学者,难以搞出成果;第三,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缺乏指导,研究方法、操作措施及过程管理粗糙不实,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手忙脚乱,没有头绪„„所有这些给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与自我提升确实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却是学校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些日子听取了我们杨老师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讲座,杨老师以专项课题工作为抓手。深入浅出了讲述了课题的重要性,如何开展一个课题,在工作中如何保持教科研的敏感度与坚持,平时的工作中及时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及时整理自己的困惑。这次培训后,我心里也有不少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也来谈谈。

一、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与积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为我们明确了教科工作的目标之一,那就是要促进教师有效地发展。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实际与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反思和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以目标激励教师向着专业化这一方向前进。学习和实践是教师发展的两大任务,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我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途径地组织。学习方面有:参加培训、网络学习、自学读书、参观观摩、参加会议、相互交流、集体研讨等;实践方面有: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特色建设等。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实践或课题研究中所碰到的问题、难题。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科研学习,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鼓励教师上网学习与获取信息。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与自身的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教研活动每学期公开一堂能体现自身研究特色的实验课。

二、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抓好教科工作的日常管理

园本教研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我很高兴单位能给予我这次机会,同时也认真的学了四天,的确自己在早教方面欠缺的还很多,以下就说说学习中的一些小体会吧!最初我认为早教就是父母在幼儿生活上给予更好的照顾就可以了,等宝宝懂事了再教育也不迟,其实不然,大多数的年轻家长对幼儿0—3岁的教育知识不了解,从而不能给幼儿适时适度的学习机会而失去了教育幼儿的关键期。

例如:孩子早期的三翻、六坐、八爬,这些大部分家长知道,但是在其中如何正确的对待幼儿关键期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家庭父母老人包办代替的越来越多,从而使幼儿失去了许多自主学戏的机会,父母正确育儿态度和观念的培养才是重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早教中还有一些技能、教育策略要注意那就是游戏学习和沟通的结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和孩子做互动,多交流、多游戏给孩子,更要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来丰富他的感知、从而提高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本课题汇报 篇6

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1)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校本文化: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中华美德经典诵读

(3)行为文化: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对校园具有影响的师生家庭成员及有关社会人士开展“感动大家新闻人物”的评选活动。

(4)显性文化:面向社会、家长、师生征集特色办校建议,多方筹集资金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9年12月

(1)落实研究方案,引领实践活动。

在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如低年级的“五每”,即:“每日一句古训”“每周一个故事” “每旬一次欣赏”“每月一次评比”“每学期一个主题”; 中年级的“五小”,即:争做“小故事家”、“小画家”、“小作家”、“小制作家”、“小演说家”;高年级的“五大”即:美德故事大家讲、中华美德格言大家诵、中华美德精神大家谈、中华美德人物大家评、中华美德行为大家传等。

(2)定期对实验教师的实验进程进行指导。

(3)做好实验过程跟踪指导和阶段成果定期梳理汇总工作。3.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2)课题成果汇报展示。(3)结集出版课题研究纪要。

采取二项措施。

1、加强领导,行政推动。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局领导相当重视,教文体局副局长、课题组负责人张刘祥不但对开展活动提出了指导,还亲自设计有关活动。我们还以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并规定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可利用班、团(队)、校本课程教学或其他活动时间进行;授课教师以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为主,并在校长、书记牵头的基础上,由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导主任或政教主任负责组织落实,安排好讲课和教研活动以及学生活动等。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全区今后若干年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是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新尝试,也是我们第一次较系统、长时间的德育活动,将作为局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旧的模式,大胆创新,创出特色,抓出经验。

2、精心部署,形成合力。根据《秀州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我们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策略和教育队伍等全方位进行系统研究,以增强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课题我们用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加以研究。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认识,并组建主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制定出“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方案。第二阶段,选定子课题,要求各学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个主课题,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优势,确立相应的子课题,统筹学校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面推进课题的实施。这一阶段全区共申报子课题26个,做到每所中小学有1个。如:新城中学制定了《学生责任心培养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负责;磻溪小学制定了《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通过对我们中华传统中的美德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其它如栖真中学的尊重教育、新塍镇中学的感恩教育等。第三阶段,研究实施,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策略和方法,逐步构建秀洲区学校德育模式。

做到三个结合。

1、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因此,落实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围绕“三个一切”,体现全方位的传统美德教育育人模式。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确立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当今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因此,学校要确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并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负责。这不仅是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其次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各校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成立德育领导机构,从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以教导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教导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从少先队总部——各少先队大队部——各中队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避免了工作走过场和踏空。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国情,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升旗仪式。丰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逐步形成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化、时代化、特色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第三,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校德育领导小组,主抓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如:新生入学,学校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国防军事、前途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少先队总部,主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年年如一的“学雷锋活动”。依据小学生的思想素质特点及德育工作要求,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各年级中队将“学”与“创”结合。“学”,既以英模、劳模为榜样,又以优秀同学、伙伴为目标。“创”既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同时,高度重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学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单位,是积极、活跃、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各校充分发挥校团队基层组织的教育优势,开展多渠道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各校着重从行为训练入手,与养成教育结合,抓好育人环境的创设。学校以班队为组织单位,以创建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为契机,使传统美德自然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根据中小学生好动,易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班级为核心组织学生从小事开始,从身边做起。

2、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各校非常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的应用,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小学生心理单纯,可塑性大。因而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主题、确定目标,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在教育内容上以小学生心理发展为依据,既保证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序、合理,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步骤地熔铸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学校采取培训与提高,咨询与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学校组织心理教育积极分子进行心理测试的培训,并在部分班级进行AAT学习适应性测量的实验,目的是使班主任学会定量观察学生的方法,将直观评估法改变为定量观察法,产生评价学生的新观念和新方式,完善传统美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要重视心理咨询与教育成效的关系,变“堵”为“导”,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针对传统美德教育中一时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又无法排解隐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妥善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一副健康的体魄和一颗美好的心灵,开辟了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3、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各校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

1、走进新课程,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许多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把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机渗透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接受者。因此,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盛知识的“容器”,而应重视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在方式方法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此,学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装备的育人作用,组织教师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件制作及电教多媒体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教育的力度。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的要点“首先在于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文明风范,体现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有责任自觉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礼仪风范。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学生道德和谐发展的空间。

提出六点要求。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工作,需要从教育观念、内容、途径、目标、方法、队伍、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六点要求。

1、教育观念时代性。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采用疏导方针,即由过去的强制性工作,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疏导性工作转变;由单纯灌输向形式多样、因人施教转变;由我讲你听的被动型方式向引导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型方式转变,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感人,以事明理,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需要(内化),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二是要树立效益意识。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空洞说教中脱离出来,深入青少年中间调查研究,做青少年的朋友,及时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教育内容层次性。首先要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设置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逐步扎根于学生的思想深处。其次要把握好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注重中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道德品质教育,如尊重、责任、诚实、守信等观念和规范,把中小学生首先培养成为具备基本道德素质的合格的人,继而再以更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之。

3、教育途径整体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立体网络模式,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应。一是要发挥学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各门学科的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整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二是要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学校要通过组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劳节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三是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功能。社会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通过社区的途径来实施。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提供阵地资源、智力资源和经费。

4、教育方法多样性。一是仍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正面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系统、持续地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灌输”,使教育内容从无到有,逐步印记在中小学生头脑中。(此处的“灌输”是一种教育意识,并非“填鸭式”的空洞的政治说教。)其重点是解决中小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二是坚持实践育人的手段。通过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访谈、社会实践等亲身参与的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增强中小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矛盾纠结中,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剔除消极的部分。三是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解决中小学生思想深处的道德问题,从而达到“解惑”的目的。四是要运用影视、漫画等文化形式来增强工作的艺术性和吸引力。要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通过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要重视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教育手段的时代感,提高工作的效率。

5、教育队伍示范性。教育者一是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汲取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始终保持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二是要具备一定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会运用心理学等多种手段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它不同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育者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要身体力行地带头实践传统美德,以身立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中小学生自觉树立以传统美德为美的审美情趣。要带头学习传统美德和各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以“示范群体”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课题汇报课的反思 篇7

这堂课是复习课:九年级历史上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众所周知,讲好历史复习课是最难的。首先,内容太庞杂,需要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学习。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则更高。第三,需要时时刻刻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一项一项都是是比较乏味的。

另外长期的传统教学课堂使学生多半不敢言、不敢动、不敢思,或不想言、不想动、不想思,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懒惰,依赖心理特别强的被动、压抑的状态。而且世界近代历史的呈现方式是以点、面为单位,缺乏线,造成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不能形成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内在的联系。

为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无论是情境导入、目标的展示,还是合作探究、构建框架、拓展提升,都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方面:1.形成质疑——问题——探究——解释——再质疑——再探究——再解释的模式教学。2.通过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梯度化,使学生能基本把握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脉络。3.艺术地把握引导时机,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生学习,形成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具体到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处理:

第一、以现实带历史,以历史鉴现实

运用当今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的政界名人的照片(奥巴马、伊丽莎白二世、奥朗德、普京、安倍晋三)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通过老师的预设问题和思绪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层层构建新知识、新体系,提高了学生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

一、宏观感知,把握单元体系

出示两个问题引导:世界世界近代史开启了什么时代?你能说出“那个时代”世界都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吗?用幻灯片播放了5组那个时期重大事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分析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知识归类,深化理解

设计了两轮归类,先是让学生根据刚才归纳的历史事件去分类,这次分类的标准都是平时做题经常看见的,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完成的速度快,质量也高。第二轮分类是要求根据这些历史事件的过程去深度挖掘,这时候我注意观察到学生的眼神——困惑,我就以屏幕上两次改革为例子进行引导:两次成功的改革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改革,使学生豁然开朗,然后进入合作学习。这两轮归类都是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去设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探究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最终目的不是一定要解决问题,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产生新疑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构建框架,深化理解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一定认识,可是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又设计了构建框架来引导学生理清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四、链接中考,反馈提升

节选2012年和2013年的中考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注重学生审题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1. 教学内容设计容量过大,授课时间过紧,有些内容草草带过。

2. 合作探究时,有些学困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不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

2.复习课涉猎的历史年代长、区域范围广,教学设计要选取恰当的历史线索。

3.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要注重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课题汇报 篇8

Internet(国际互连网)的出现更是在这场信息化浪潮中推波助澜,人们在感叹世界日益变小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要想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高效的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源自Internet的Intranet(企业内部网)技术主要面向企业,为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提供服务,它的出现解决了过去企业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长期存在的建设周期长、使用周期短、重复投资多、系统维护复杂、子系统间互连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自1996年Intranet推出以来,使用Intranet模式建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已得到全球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据权威调查显示,全球大多数知名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并且其中的多数跨国企业通过Internet将它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办事处)的Intranet进行了互连,从而实现全球范围的协作、管理、经营等运行和发展战略。

加速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社会与国际经济的大融合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加速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指出:“振兴我国经济,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倍增器,是实现能够发挥作用最大、渗透性最强的新技术,要进一步把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倍增器的作用。”全国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的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信用社日常业务的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信用社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东方美食广场消费管理系统应用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用社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信用社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期的消费管理系统都是靠人工采用纸质的资料来管理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数据存储的时间不够长,如果资料库发生意外,大量资料的毁坏将对信用社来说是致命的。这些资料的管理不仅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占用更大的空间,出错率也比较高,总之效率低,不易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从信息系统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出,原来的人工管理阶段都慢慢地转变为计算机管理,这样做可以更快,更多,更安全,保存时间更长地处理日常的业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社的业务更加繁忙,如果还用人工纸质的方法来管理日常的事务,一定会速度很慢,还要投入更大的人力,花费更多的时间。

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管理很多,这种系统的偏重点和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但相同的就是都是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只不过这些东西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实现方面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国外很多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餐饮管理方法,融合了现代餐饮行业的特点。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的管理流程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系统,规范了餐饮行业管理标准,降低了服务成本(节约人力财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本餐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对企业运行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萃取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本系统具有超强的适用性、灵活性、通用性及安全性,已在各种需求下的餐饮行业(酒楼、火锅、茶楼以及咖啡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好评。采用本餐饮管理系统,将使您的企业紧跟科技信息时代的步伐,在行业中的发展步步高升、一帆风顺!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早期的消费管理系统都是靠人工采用纸质的资料来管理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数据存储的时间不够长,如果资料库发生意外,大量资料的毁坏将对信用社来说是致命的。这些资料的管理不仅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占用更大的空间,出错率也比较高,总之效率低,不易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管理很多,这种系统的偏重点和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但相同的就是都是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只不过这些东西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实现方面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本餐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对企业运行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本系统具有超强的适用性、灵活性、通用性及安全性,已在各种需求下的餐饮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好评。采用本餐饮管理系统,将使您的企业紧跟科技信息时代的步伐,在行业中的发展步步高升、一帆风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普及,餐饮这样的传统行业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业务,市场上餐饮管理软件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其中餐饮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近两年来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仍普遍采用手工管理方式,整体科技含量低。随着餐饮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手工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人员成本还是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制约了整个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餐饮软件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也有部分餐饮软件考虑到版权的问题,采用LINUX操作系统;又比如,系统数据库,有ACCESS、SYBASE、MYSQL、SQLSERVER等,对于餐饮系统来说,采用什么数据库与餐厅的规模比较相关,较小的餐厅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数据库如ACCESS,这样使用维护都可以做的比较简单,而规模大的餐厅就应该用SQLSERVER这样的数据库,可以保障数据比较安全、系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要求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来维护。还有,数据的录入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普通电脑,二是基于触摸屏,三是采用无线点菜系统,而无线技术又有基于红外技术和基于无线网络的技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餐饮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触摸屏,而无线技术正在逐步成熟起来。

在国内,餐饮软件的发展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如北京天良软件,它是一家以软件开发、销售为主营方向的技术开发型企业。天良软件立足于餐饮及酒店客房管理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及服务,企业下设市场拓展部、产品研发部、公关策划部、客户服务部等主要职能部门。

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软件有龙腾触摸屏点菜系统,“龙腾餐饮管理系统”软件采用了独特的组网技术,以Window为操作平台,全32位应用软件系统,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网络系统是以Windows搭成的对等网络,简单实用、稳定可靠,保证企业非常迅速地把信息传递到各个点。这个系统适用于快餐企业、西餐、火锅有勾划式菜单的餐饮企业,中高档中餐可以配合其他点菜设备一起使用这个系统。

网上订餐主要提供饮食信息、商铺信息和优惠信息的浏览和产品的订购、订单确认及付款、产品配送等。顾客可以通过订餐系统实现店铺浏览、饮食资讯浏览、网上预定和付款、送餐服务、消费折扣等;商家可以实现店铺展示,顾客需求信息搜集,发放广告等;网站管理员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打印等。

本研究课题重点主要包括了五大模块: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网站管理和用户管理。这五个模块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用户管理模块具有对商品管理模块和会员管理模块的管理权限。

商品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商品更新、商品添加、商品修改、商品删除等功能。对商品进行分类,更新商品的排序,还可以录入一些新的商品,还有一块是促销的商品。对商品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操作,这样能够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各种商品的最新信息。

订单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对订单进行查询管理,在订单管理中可以查看会员预定的商品,预定日期,以及付款的状况,找到联系方式,及时把会员所需的商品送到目的地,保证及时性,让会员能及时享用我们所提供的商品。

会员管理模块是消费者用户可以实现会员对商品的选择以及在规定期限内的商品退换与重新选择商品,同时,商家用户可以实现各种留言的上传与查看等操作,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流。可以查看会员信息,录入新的会员信息,对会员的信息进行管理。

上一篇:坚持民族团结 建设美好新疆下一篇:金蝉脱壳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