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导游词(推荐7篇)
随着东正教徒在哈尔滨的急剧增加,据哈尔滨主教区监理局统计,1922年哈尔滨大主教区的的东正教信徒已达30万人,圣索菲亚教堂原有规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1923年9月27日,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重新设计的圣索菲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1932年11月25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从此,圣索菲亚教堂成为远东地区规模的教堂,是众多东正教徒神往的圣地。
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富丽堂皇、典雅超俗,教堂通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多可容纳多人从事宗教活动。其建筑风格深受拜占廷建筑风格影响,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中部突起很高的、带拱券长窗的16面体鼓座,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棱锥式、大坡度的四个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结构组合。教堂正门上方为钟楼,上面有一大六小共七座铜钟,七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七个音符,那么过去每逢盛大宗教节日,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把钟锤的绳子系于身体的不同部位,手足并用,就会敲出抑扬顿挫的响彻云霄的钟声,据有关材料记载,每当敲起大钟时,远在28公里外的阿城也可以听到。讲到这里不知道您是否发现,我们这座教堂的十字架在十字上方还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它表示记录主的姓名和“圣迹”,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表示信从主遵从主则可随主升入天堂,不信主背弃主则会被打入地狱。这也是东正教教堂与__教堂在十字架上的一点小小的区别。
至于教堂里面我们虽然看不到它的原貌了,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教堂主体分四个楼层,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共有四个出入门。教堂内有“一主两辅”三处唱诗台,它的拱形墙壁上也绘满了俄罗斯著名画家的壁画,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如今的教堂里面已经面目全非了,只是展出着哈尔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图片。
1 介绍哈尔滨历史沿革中常犯的错误
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的旧石器时代, 所以在带团过程中, 对哈尔滨历史的讲解是一个重头戏。但本人在英语导游实践中发现, 有很多英语导游在用英语介绍哈尔滨历史时, 会犯一些不必要的翻译错误。如“哈尔滨”这个名称, 在英语中有专有名词“Harbin”, 但一些导游仍生硬的把“哈尔滨”翻译成“Haerbin”, 听起来很不舒服。当介绍哈尔滨历史时, 一定会从女真谈到“满族”, 在翻译“满族”时, 有很多英语导游从经验出发, 将“满族”翻译成“Man Na tion ality”, 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在意思表述上不是完全错误的, 可是, 如同“哈尔滨”
(1) 课题来源:本论文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哈尔滨特色导游英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研成果, 为本课题服务。
一样, “满族”在英语中也有对应的单词, 即“Manchu”。当与外国人谈论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允许俄国人到中国修建“中东铁路”时, 一些导游将“中东铁路”翻译成“Chinese Ea stern R ailwa y”, 然而, 在国际上, 习惯将“中东铁路”翻译成“Middle East Railway”。这几处翻译上的错误, 虽然不影响外国人对哈尔滨历史的理解, 但涉及到英语的规范性, 作为导游, 还是应该多注意。
2 介绍哈尔滨特色动物时常犯的错误
本人在带团的过程中, 发现很多导游在介绍哈尔滨特色动物时, 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例如, 哈尔滨最有代表性的动物时东北虎, 很多导游在为外国客人介绍“东北虎”时, 直接翻译成“Northeast Tiger”, 听起来似乎“东北虎”是中国东北的特有动物。实际上, 东北虎是八个虎亚种之一, 学名为“西伯利亚虎”, 所以应该翻译成“Siberian Tiger”或是“Manchurian Tiger”。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中, 有一个园区叫做“狮虎园”, 是将老虎与狮子混合散养, 可是在园区名词被翻译成“Liger Park”, 导致客人以为园中的狮子老虎都是“狮虎兽”, 这个园区的正确翻译应该是“Lion and Tige r P ark”。哈尔滨有国内唯一的深水白鲸表演, 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人前来观看, 可有的导游将“白鲸”直接翻译成“White Wh ale”, 而这种翻译方式传递给客人的信息是“白色的鲸鱼”, 实际上“白鲸”应该翻译成“Beluga Whale”。这几处翻译上的错误, 直接导致外国游客对所见动物的误解, 甚至使游客无法理解导游词的确切含义。
3 介绍哈尔滨特色菜肴时常犯的错误
哈尔滨的菜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尤其是著名的“飞龙宴”, 虽然现在已经不能品尝到地道的“飞龙宴”, 但“飞龙宴”主菜的奇异选料和烹调手法仍会给外国客人留下非常新奇的印象。在介绍“飞龙宴”的四道主菜时, 一些导游没能很好的将菜肴正确的翻译出来, 使外国客人对哈尔滨饮食文化的印象大打折扣。传统上来说, “飞龙宴”的第一道主菜是“飞龙火锅”, 有的导游直接翻译成“Flying Dragon Hotpot”,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飞龙”是指“榛鸡”, 也可以称为“松鸡”, 所以这道菜的正确翻译应该是“Hazel Grouse Hotpot”。“飞龙宴”的四道主菜中有一道菜叫做“犴鼻”, 是用“四不像”即“麋鹿”的鼻子为原料的一道独特菜肴, 有的导游把“犴鼻”翻译成“Deer’N os e”, 没有正确译出原料的实际情况, 这道菜的正确译法应该是“Elk’Nose”, 不然客人会理解为“鹿的鼻子”。
4 介绍哈尔滨景点时常犯的错误
哈尔滨旅游景点众多,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 很多导游对景点的英语解说没有仔细推敲, 导致在景点介绍常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坐落在斯大林公园正中的哈尔滨地标性建筑“防洪纪念塔”, 有的导游将其翻译成“Flood Monument”, 使之失去了“防洪抗洪”的含义, 所以应该翻译成“Flood Control Monument”, 来突出人民控制洪水的努力和成果。还如哈尔滨另一著名建筑“中央大街”, 应该翻译成“Center Street”, 可有的导游却将其翻译成“Middle Street”。又如哈尔滨著名的“马迭尔宾馆”, 很多导游都音译为“Madieer Ho te l”, 而正确的翻译是“Mo de rn Ho te l”, 再如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 很多人将其翻译成“Sophia Church”, 实际上正确翻译应该是“Saint Sophia Church”。
以上是本人在导游英语教学和导游实践中所发现的一些哈尔滨导游词中常见的错误。本人认为, 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 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导游词, 要勤于查阅字典, 合理利用网络工具, 尤其是要善于总结带团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完善导游词, 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化使者。
摘要:哈尔滨的旅游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保持原有的旅游资源的同时, 哈尔滨大力发展新兴的旅游产业。在这个旅游大发展的时代, 哈尔滨的旅游业必将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在这种形势下, 高素质的英语导游人员已经成了哈尔滨旅游业的急需人才。本论文从作者教学经历和导游实战经验出发, 通过对当前哈尔滨导游从业人员常犯的错误出发, 力图从导游词的角度规范哈尔滨旅游业, 并为旅游英语学习者指出并纠正哈尔滨英语导游词中常犯的错误。
关键词:英语导游词,旅游业,翻译错误
参考文献
[1]向萍.旅游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华.黑龙江英语导游教程[M].中国旅游出版社.
[3]薄喜如.北国风光美在黑龙江:黑龙江导游词[M].中国旅游出版社.
关 键 词:冰雪旅游文化 哈尔滨 作用机制
1 哈尔滨城市旅游形象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1.1城市建设
1.1.1城市公共景观
在特有的寒地气候条件、北方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哈尔滨的城市公共景观显著区别于我国其他城市,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俄罗斯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影响方面,特别是南岗区、道里区与道外区,按照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手法进行统一建设,如城市道路的方格网与放射结构,这些元素对今天哈尔滨的城市公共景观塑造仍然有深刻的影响。
1.1.2城市建筑
哈尔滨享有“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包括欧式建筑,中西结合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以及现代建筑,这些丰富的建筑是哈尔滨历史上中西文化共生现象的重要见证。哈尔滨建筑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哈尔滨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要素。
1.2城市冰雪文化
1.2.1传统冰雪景观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全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冬季漫长,半年可见冰雪。气候特点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无处不在,建筑、景观、园林方面无处不体现着与冰雪相关的设计,其中最典型的是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发展到现代,形成了以“冰雪节”为核心的冰雪景观体系,结合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地域文化大力发展冰灯、雪雕艺术,逐渐在国际冰雪艺术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1.2.2时尚冰雪景观
随着时代发展,新兴城市文化也逐渐融入冰雪文化,是冰雪景观逐渐呈现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两条发展脉络。时尚冰雪文化包含了现代技术措施手段处理后的冰雪形象与展示内容。一方面,展示内容具备时尚特征,如冰雪景观的形象是当前流行的动漫、影视以及时尚形象广泛的出现在冰雪作品中;其次当代技术的使用,使冰雪景观具备了更强的表现力与视觉张力。
1.3城市冰雪节事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见图1-1),每年 1月5日开幕的冰雪节成为哈尔滨人和冰雪爱好者的盛大节日。冰雪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在松花江上修建的冰雪大世界、举办的雪雕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冰灯游园会等。冰雪节期间举办冬泳比赛、雪地足球赛、国际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雪摄影展、冰上婚礼等,创造成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黄金旅游季节。
(1)冰雪赛事 冰雪运动发源于哈尔滨,曾纪承办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8 年齐齐哈尔全国冬运会以及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多项大型冰雪赛事。哈尔滨每年还举办与冰雪艺术相关的比赛,包括国际冰雕比赛、国际雪雕比赛(见图1-2)。
(2)冰雪商贸 哈尔滨是城市历史较短,气候条件较差,既没有自然山水也缺乏历史名胜。冰雪资源,为发展哈尔滨商贸提供了条件,促进以冰雪为依托的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冰雪旅游业。通过对哈尔滨市冰雪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以冰雪艺术经济、冰雪旅游经济、冰雪饮食经济、冰雪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冰雪经济体系。
2 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2.1冰雪旅游形象内涵
冰雪旅游形象是指在我国东北城市,以冰与雪元素为主要营造手段的景观,并以此作为卖点形成的城市旅游形象,即为冰雪旅游形象。冰雪旅游形象既可以依托冰雪作为主体构造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也可以是借助冰雪开展的各类活动,具有特定地域性,文化性及艺术性。冰雪旅游形象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2.1.1地域性
由于冰雪景观所在的区域或城市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地理位置,并且受到特定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其相应的景观形态的形成及发展中,地理气候上的客观条件是其景观特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其形成发展的最根本条件。
2.1.2文化性
冰雪景观是中国北方城市特有的气候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的艺术类型。寒冷的冬季被冰雪覆盖着,形成了无处不在的自然冰雪景观,自然冰雪景观经过人工雕琢与加工,逐渐发展为人造冰雪景观,成为哈尔滨文化生活及艺术生活的一部分。在以冰雪文化,冰雪元素为主题的城市形象中,重视冰雪文化形成的基础,创造出特色的冰雪城市景观和冰雪景观文化氛围,进而成为一种城市文化。
2.1.3艺术性
冰雪城市的形象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人文冰雪景观的打造,如冰灯、冰雪雕塑都是市民与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与参与的景观元素,与砖瓦石材、金属、塑料等材质带给人的感受不同,具有自然的感官感受。冰雪景观一般放置于室外空间,大尺度的空间感加之独特的造型与氛围,使得艺术感受更具唯一性。
2.2定位综述
哈尔滨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冰城夏都”,定位主要根据哈尔滨独特的气候特征。而其中的冰雪文化是形成“冰城夏都”旅游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城市冰雪旅游形象具有历史形成的多元性,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可塑性。冰雪旅游形象应突出季节特点,以“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哈尔滨冰雪节”为旅游文化品牌,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旅游形象。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地气候特征使得哈尔滨具有独特的冰雪文化。除了塑造冰雪景观和开展冰雪活动以外,更应注重与冰雪文化相关文化特质的拓展,使得城市居民和游客可以从更广泛的文化元素中认可哈尔滨城市冰雪旅游形象。
3 冰雪景观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机制
3.1再现城市建设
3.1.1规划冰雪旅游景观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线路,布置点线面结合的冰雪旅游景观体系。如在斯大林公园、中央大街、兆麟公园遥相呼应,可达性强,易于形成哈尔滨市最主要的冰雪景观带。选定哈尔滨重要公共空间重点打造冰雪景观节点,发挥公共空间文化传达作用的作用的同时,塑造冰雪旅游形象,更加有利于强化游客对于哈尔滨文化的深入了解。
3.1.2特色建筑的冰雪再现
冰雪文化要长盛不衰,就要体现哈尔滨地域文化资源,哈尔滨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前文所提的哈尔滨建筑文化,因此应该将哈尔滨城市的特色建筑作为塑造的重点。例如以开发哈尔滨教堂为核心,保护原有的建筑风貌,赋予建筑新的文化功能,冬季时可以将冰灯冰雕作为点缀、组织冬季教堂活动例如平安夜等,形成中西合璧的、具有异域文化色彩的建筑,成为培育哈尔滨城市冰雪形象、和提升哈尔滨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方法(见图3-1)。
3.2凸显城市文化
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是冰雪景观与冰雪旅游,而冰雪旅游形象又要吻合哈尔滨城文化的整体特征。冰雪旅游形象的塑造,应有针对性的选取哈尔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使其塑造的冰雪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凸显哈尔滨的文化特征。
3.2.1打造文化品牌
依托哈尔滨文化特质,以冰雪景观为载体,打造极具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色的冰雪作品,是强化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内在需求。首先要丰富与深化冰雪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外来游客对哈尔滨冰雪产品和服务持有良性的体验与评价;其次打造与冰雪相关的标识系统。
3.2.2体现民俗风情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展示也是冰雪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份。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二人转和秧歌表演是东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观赏这类表演可以作为游客领略冰雪风情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游客了解哈尔滨冬季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紧密联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创作具有冰雪文化符号的艺术作品是传播哈尔滨旅游形象的动态元素。
3.3强化活动参与
在利用现有冰雪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冰雪旅游资源,拓展冰雪旅游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体系,做到一站式娱乐,加大冰雪旅游的丰富程度。如提升冰雪娱乐项目的类型并以此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延长冰雪娱乐活动的参与时间、参与地点与参与群体。
3.3.1冰雪主题园的建设
哈尔滨冰雪旅游现有游园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娱乐需求,具有相对固定的游客群体,而在目前体系完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主题园的文化内涵。
冰雪故事园 打造多个冰雕故事组成的游览线路,形成点线结合的冰雪园区,这些故事应该突出东北地区特色,使游客作为主体角色之一参与其中,结合形式多样的冰上活动,向游客与市民展现哈尔滨的冬季风情与生活场景。
冰雪主题游园 是旅游类冰雪景观的重要体现,是面向世界展示哈尔滨冰雪旅游独特魅力的又一窗口。可以与一些知名品牌联合打造冰雪主题,冰灯、雪雕等艺术作品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结合各种冰雪相关的项目,创造不同主题的冰雪体验游园。
冬季冰雪博览会 举办冬季冰雪博览会,利用现代科技对冰雪文化旅游、体验以及相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方式进行集中展示,实现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充分融合,赋予冰雪文化新的形式与内涵,可以极大拓展冰雪相关产业的规模,实现产业发展与冰雪文化发展的双赢。
3.3.2冰雪比赛
比赛本身就蕴涵着多重属性,融合了教育、竞争、参与,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会增强城市的凝聚力。通过承办区域性和国际性大型赛事,推动哈尔滨城市发展,并为哈尔滨市的冰雪产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开展冰雪比赛,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提升冰雪比赛文化品位,加强冰雪比赛相关的产业建设,例如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咨询业、体育用品、新闻与媒介、体育广告、冰雪旅游等。哈尔滨市应组织一些特色的冰雪赛事,例如冰雕比赛、雪雕比赛、体育赛事等,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冰雪品牌的影响力(见图3-2)。
3.3.3市民参与
哈尔滨市民的行为代表着城市的人文历史、民族特性等特征,是旅游形象的塑造者和体现者。很多历史名镇中当地居民的“角色扮演”模式,将历史名镇与其所代表的时期的典型生活场景、生活方式甚至居民的饮食与着装都采用所表现的时期,能够生动而鲜明的展现特定文化特征。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同样需要塑造典型时期、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生活场景,并鼓励市民参与,通过不断增强和更新其旅游体验以吸引游客,从而切身体验到冰雪景观的“真实性”。
4 结论
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需要通过实物、文化以及活动参与三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形象提升。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形象的塑造中,三者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强度,因此不仅要关注旅游项目建设,更要体现冰雪旅游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具体设计方而,要关注冰雪景观及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提升设计,注重冰雪活动及其上下游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此提高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的提升。
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助编号:HIT.NSRIF.2012 057)
2、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C061
3、2013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 专项项目批准号:13D018
4、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B001
5、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IT.HSS.201124
参考文献
[1] 毛振华. 中国北方冰雪景观艺术在北方社会中的经济作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23) : 35
[2] 刘丹. 寒地冰雪景观的继承性研究——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公园规划为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04): 32-36
首先我代表__旅行社及全体哈尔滨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现在为大家开车的司机师傅是___,我们东北的司机驾驶技术都没得挑,无论黑道、白道都吃的开,可以保证大家游览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大家尽可以放心!我的名字叫做刘美琳-----美丽的美,琳琅满目的琳。因为我是女孩子嘛,所以我爸妈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想让我做个美女!说到美女啊,想必大家都知道,哈尔滨的姑娘漂亮、小伙帅气是全国出了名的。大家可能要问了,为啥哈尔滨的姑娘都那么漂亮呢?这就得从哈尔滨的历史讲起了: 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城市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谈不上悠久。但也就是这不算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哈尔滨只有100多年的建城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5303535史,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刘导、刘导”说白了就是领着大家溜达、溜达。因为哈尔滨的冬天是旅游旺季,这人一多啊,无论是吃、住还是游玩,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我会尽力避免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互相谅解,多多支持我工作,有什么意见要求尽管和我提出来,我会尽力满足大家。有个歌儿不是叫“东北人都是活雷峰”么,从现在起,我就是大家雷峰啦!
前面我讲过哈尔滨的建城史很短,但是历史悠久,这里曾经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另据考古证实,早在2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哈尔滨一带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约在距今50前后哈尔滨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哈尔滨已发现10余处史前文化遗存。大约距今3000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依傍在松花江旁,由少数渔民、手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小渔村今后的命运。18,对我国东北地区凯觎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据合同第六条规定,铁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铁路全线建成时,俄方共占铁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称为铁路附属地。俄国在18将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19,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也成为沙俄控制下的“国中之国”。日俄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俄国的后方基地。俄战败将势力退出南满后更把哈尔滨作为其向中国经济掠夺的前沿。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冒险家纷纷来哈投资、投机和淘金。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领事馆,20余个国家侨民在此居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阻隔,哈尔滨经济得以几何级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中国小巴黎”,哈尔滨成为外国官宦、富商的乐园。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哈尔滨,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尔滨人的境况是悲惨的,电视剧《黑太阳731》就是历史再现。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想必很多人都听过王刚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吧,那里描写的就是哈尔滨人顽强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赵尚志》、《赵一曼》等电影、电视剧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在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国际都市行列的哈尔滨,虽然从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个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哈投巨资,将其建成了重工业基地和科技城。苏联援建的156大项目中有13项在这里,各种大学大所也纷纷落户哈尔滨,如赫赫有名的哈军工、哈工大、黑大、哈师大、哈医大、哈商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出现了二次辉煌。但在改革开放后,相对来讲,哈尔滨有些落后了,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中船大掉头难,再加上政策倾向沿海地区,这些都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又站起来了。现在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及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尔滨国有工业已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于两年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良好态势。如大家熟知的哈药集团、哈啤、哈飞、三大动力厂等都实现了再次腾飞的目标。权威人士判断新世纪里,哈尔滨将在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尽管前面的路很长,但我们充满了信心。
今天的哈尔滨已不再是当年的小渔村,她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近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三百多万,下辖8区11市县。
关于“哈尔滨”的名称由来,众说不一。一说蒙古语“平地”;一说满语“晒网场”;一说女真语“阿勒锦”,是“荣誉”、“声望”的意思。
哈尔滨第三产业发达,对外经贸、金融保险、交通邮电、房地产业、旅游事业和各类社会服务业,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和1991年,哈尔滨建立了高科技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1990年起,每年一度召开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客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哈尔滨交通方便,水、陆、空四通八达。哈尔滨机场是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哈尔滨火车站是中国东北北部铁路干线的枢纽,松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港是这条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艺术家纷纷前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还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灯艺术博览会”汇集了冰雪艺术精华,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经济贸易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风韵,蜚声中外,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年来又建设了许多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对我们哈尔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让大家记忆深刻,我想为大家唱首我自己改编的歌,如果我唱的好,那掌声是一定要热烈的,如果我唱的不好,也请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谢谢!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那里有条美丽的江,阿妈拉说那是松花江,那是我们的母亲,小鸟在这里轻轻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歌曲结束)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那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到达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必须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之后,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那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一、哈尔滨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哈尔滨会展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发展于90年代以“哈洽会”、“冰雪节”、“雪博会”为代表的一批节庆展会。以2003年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落成为标志, 哈尔滨会展旅游业开始作为一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从2010年会展活动统计来看:全年共举办会展活动百余项。其中:节庆、会议活动30余项, 占30%;展会活动60余项, 占60%, 总展出面积50余万平方米, 创历史新高。在全部定期会展活动中, 国际性、国家级总共占10%左右, 总展出面积约18万平方米, 约占全年展出面积的30%。全年会展活动接待国内外参会参展客商和专业观众共近80万人次, 其中境外客商、嘉宾、知名人士3万余人次。
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会展城市, 其会展业发展较快。展览项目由少到多, 展览规模从小到大, 展览主题由单一到多样, 展览类型由综合到专业, 哈尔滨的会展业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近年来更是在上规模、上档次, 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方面下工夫, 自主举办的重点展会的区域和全国性品牌程度都有了新的提高。“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国际汽车展”、“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哈尔滨美容美发展”、“哈尔滨家具展”的规模和区域影响力大幅度提高, 正在成为国内同业中名列前茅的专业展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动漫周”、“哈尔滨冰洽会”以及“俄罗斯中国哈尔滨商品进出口交易会”等活动项目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和规模档次也有了新的提升。哈尔滨会展活动频频举办, 形成了连带的经济效应, 不仅推动了会展产业的发展, 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首批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节庆城市, 哈尔滨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支撑, 所以, 哈尔滨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二、哈尔滨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 区位条件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 被誉为欧亚大陆桥上的一颗明珠, 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和交通要道, 有明显的东北亚区域中心优势;同时, 哈尔滨也是东北亚与太平洋之间全程最短的大陆桥枢纽, 有5条铁路连通国内外;松花江黄金水道经黑龙江直达俄罗斯;对外是日本、韩国等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之一, 对内是各省入俄的重要桥梁, 是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
(二) 经济条件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心, 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城市。
“一五”、“二五”时期, 哈尔滨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当时, 主要产品达3000多个品种, 覆盖全国, 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电站设备、工具量具、飞机和发动机、亚麻纺织、铝镁加工、精密仪表、轴承、电缆、继电保护装置等产品,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哈尔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医药、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十五”期间, 工业发展的目标是,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努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医药4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环保、焊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5个优势产业, 积极调整改造机械、纺织、冶金、建材、石化、轻工6个传统产业, 构筑工业经济新格局。
改革开放促进了哈尔滨市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五”期间, 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将继续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 重点发展对外经贸、金融保险, 房地产业、城市交通、旅游观光, 以及科技教育、信息咨询、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构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初步测算, 2010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5.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 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6亿元, 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8.6亿元, 增长13.5%。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6:36.2:51.2调整为11.3:37.8:50.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2%和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961元, 比上年增长13.9%。
(三) 交通条件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 哈尔滨的交通事业也迅速发展,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已成为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5条铁路连通国内。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 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 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 东出鞑靼海峡, 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达到443.7万人次/年, 已有23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投入运营, 开通国内、国际航线82条, 通航城市47个。已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 辐射国内重要城市, 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空港。
2010年,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128.9万吨, 比上年增长8.1%。其中, 铁路2033.0万吨, 增长6.0%;公路7682.0万吨, 增长8.4%;水运412.0万吨, 增长13.5%;航空1.9万吨, 增长18.8%。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3068.0万人次, 增长3.0%。其中, 铁路3839.0万人次, 增长5.2%;公路8864.0万人次, 增长1.7%;航空365.0万人次, 增长10.6%。
(四) 邮电通信条件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 可以办理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 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 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 联结全国, 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
哈尔滨的电信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六五”以来, 经过30年的快速建设, 哈尔滨市已经形成了立体化、高效能的通信格局。哈尔滨市通信分公司是经过改组之后的中国网通集团黑龙江省通信公司所属大型通信骨干企业, 网络覆盖8区10县 (市) 5.31万平方公里。
2010年,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1.2亿元, 比上年增长19.0%。其中, 邮政业务总量7.8亿元, 增长7.3%;电信业务总量253.4亿元, 增长19.4%。
(五) 旅游资源
哈尔滨地处富庶的松辽平原, 松花江沿岸, 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同时也是一座风光旖旎、独具特色、充满欧陆风情的国际旅游城市。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 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 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萧红故居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 凭借这些优势, 哈尔滨市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 格调鲜明。人文历史悠久, 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 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 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 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 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 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 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 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
2009年,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72.8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4.9%。其中, 国内旅游者3748.8万人次, 增长25.4%;入境旅游者24.0万人次, 下降19.2%。旅游业务总收入310.2亿元, 增长26.2%。其中, 国内旅游业务收入300.3亿元, 增长28.8%;国际旅游创汇1.5亿美元, 下降19.4%。
(六) 基础设施
1.会展、会议场所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63公顷, 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坐落在哈尔滨最具现代城市风范和魅力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周边人文环境优雅, 经济辐射力巨大。是全国惟一将展览、体育合二为一;会议、酒店互为一体;休闲、购物相辅相成;展览、洽谈有机结合、互补生辉的超大型综合性场馆, 以其宏伟的气势、完美的设计和精良的设施成为哈尔滨市的城市标志, 开创哈尔滨城市经济新时代, 为哈尔滨市乃至东北亚经济圈进行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哈尔滨国际会议文化中心是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国际会议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 拥有风格迥异的大中小型会议室27个, 可同时满足5000人规模的会议要求。环球剧场, 计算机网络中心, 新闻制作中心, 新闻发布中心和多功能签约厅, 一应俱全, 所有会议室及演出场所均采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音响、声控系统及配套设施, 可提供语音扩声、视频会议、同声传译、电视直播、多媒体演示、宽带网络、会议表决、新闻发布、舞台演出、影视放映、宴会客房等服务, 可满足宾客的各种会议需求。
2.配套服务设施
哈尔滨星级宾馆酒店众多。目前有哈尔滨福顺天天大酒店、哈尔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3家五星级酒店及哈尔滨新巴黎大酒店、哈尔滨勃莱梅大酒店、哈尔滨华旗饭店、哈尔滨华融饭店、松花江凯莱花园酒店5家准五星级酒店。另有十余家四星级酒店和众多家三星、二星级的宾馆。其规模、设施、装修、设备具有国际水平, 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档次齐全的旅游接待网络。有旅行社近300家。
参考文献
[1]张英.大连会展旅游发展策略分析[J].企业经济, 2007 (3) :12-13.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53-57.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市场监管等方面情况,剖析了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原创与特色不足、发展规划滞后、销售渠道不畅、专业人才匮乏、宣传不到位、市场经营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突出原创与特色、制定发展规划、拓宽销售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宣传推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原创特色 旅游商品 深度开发
一、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一)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的主要类别
一是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主要包括木制套娃、俄式工艺品、麦秸画、鱼皮画、桦树皮画、版画、冰雪画、烙画、东北民俗剪纸、木雕、绣品、黑陶、玛瑙制品、邮票、纪念币、各景区特色及旅游节庆纪念品等。二是绿色食品和保健品:主要包括绿色农副产品、特色食品、俄式食品、山特产品、中药材等。三是特色服饰和用品:主要包括冰雪文化服饰、貂皮服饰、亚麻服饰和家居用品、木兰挂毯等。四是旅游装备和用品:主要包括登山、滑冰、滑雪装备及用品等。五是文物古玩和复制(仿制)品:主要包括铜坐龙、古铜镜、仿古陶瓷、仿青铜器制品、仿古玉器等。
(二)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情况
目前,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开发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手工作坊为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公司、哈尔滨航科文化艺术公司、阿城市青铜制品公司、哈尔滨当代亚麻文化研发中心等也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生产规模。此外,尚志市现有木制工艺品加工企业100余家,年产套娃1800多万套,占领了国内外90%以上的套娃市场,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创汇超千万元。同时,哈尔滨市从事剪纸、鱼皮画、木艺、陶艺等民间艺术的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手工艺人约有200余人,其中,8人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荣誉——“山花奖”。
(三)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的销售情况
从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布局来看,哈尔滨市的旅游商品销售店主要分布在中央大街商圈、太阳岛、冰雪大世界、龙塔、虎园、伏尔加庄园、中华巴洛克、关东古巷等景区景点以及4星级以上宾馆,以中央大街的旅游商品经销店居多。还有部分土特产品和俄式工艺品等经销店分散在市区。外地游客比较喜欢购买的主要是哈尔滨市的土特产品和俄式工艺品,其销量占哈尔滨市旅游商品销售总量的90%以上。
二、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深度与广度不够,原创与特色不突出
一是旅游商品品种不尽丰富。哈尔滨市主打“冰城夏都”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湿地旅游发展较快,但与之匹配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步伐缓慢,体现冰雪文化和湿地景观的旅游商品较少。二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较少。三是一些原创特色的艺术创作没有融入到旅游商品中。
(二)发展规划滞后,政策扶持有待加强
哈尔滨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一是缺少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对旅游商品开发的规划引导不够,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未对旅游商品开发做出相应的规划。同时,缺少专业的旅游商品服务与指导机构,全市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基本情况尚不明晰。二是缺乏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扶持政策。对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品牌培育、宣传推广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三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不够。哈尔滨市虽已成立了旅游协会、工艺美术协会和礼品行业协会,但受资金、人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其信息交流、服务指导、行业自律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匮乏
一是旅游商品专业生产企业少且规模普遍偏小。哈尔滨市缺乏有实力的旅游商品专业化生产龙头企业,现有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其研发能力不足,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不佳。二是缺少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哈尔滨市缺乏专业设计研发机构和优秀的工艺技术人才。除哈尔滨学院、民族学院少数几所职业学校中开设了与民间民俗艺术相关的专业外,其他高校尚未设立相关的专业。三是优秀的民间手工艺人才流失严重。受资金、市场等因素困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开发受阻,艺人们纷纷转行。
(四)销售渠道不畅,缺少展示平台
一是缺乏大型综合性的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平台,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哈尔滨市大型商场、机场、车站、宾馆、超市等缺少旅游商品销售专柜。景区景点内的购物店多为个人承包经营,规模小、品种少,与景区的特色联系不紧密。二是缺少现场制作及与游客的互动。哈尔滨市旅游购物很少通过表演或与游客进行互动来展示,无法进一步激发及挖掘游客的购买愿望。三是缺乏网络销售渠道。哈尔滨市没有开展网上旅游商品销售,而国内其它地区,如云南有“旅游商品网”,山东有“旅游商品在线”。四是旅游商品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哈尔滨市的旅游商品销售店很少开展物流配送服务,大多没有开展代储代运业务。
(五)商品经营不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
哈尔滨市旅游商品销售市场经营不规范,相关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市场信誉度不高。一是旅游商品鱼龙混杂,质量堪忧。由于旅游购物的特点,导致一些只图近利的经营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来欺骗游客,大大挫伤了外地游客的购物积极性。二是市场定价混乱,行业自律不足。哈尔滨市个别旅游商品经销店存在价格欺诈现象,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建立,同时给市场监管带来较大的难度。部分旅游商品经销店靠给导游高额回扣揽客,从而抬高旅游商品价格,扰乱了哈尔滨市旅游商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三、对策建议
(一)深度开发旅游商品,突出原创与特色
哈尔滨市是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为开发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传统与现代兼具的原创特色旅游商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依托哈尔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开发。目前,哈尔滨市共有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项,可对其中尚未开发的项目进行深度挖掘,既增加特色旅游商品品种,又保护哈尔滨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依托哈尔滨市冰雪文化和黑土文化进行开发。三是依托哈尔滨市时尚文化进行开发。endprint
(二)制定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制定开发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成立哈尔滨市旅游商品开发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全市旅游商品信息库,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制定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二是实行更优惠的扶持政策。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重新进行定点挂牌,对定点生产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三是设立旅游商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设计开发、技术创新、宣传促销等。
(三)培育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规划建设哈尔滨市原创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改变目前哈尔滨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小、散、杂的现状,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对尚志市套娃生产企业进行整合,打造“中国套娃”品牌。以哈尔滨工艺美术公司为核心,将周边的龙绣、玉雕、牛角画和抽纱等老字号工艺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组,使哈尔滨市传统工艺品生产再创辉煌。二是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旅游商品研发投入,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与创新能力。开发高端旅游商品,提升哈尔滨市旅游商品档次和附加值。同时,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三是定期举办“哈尔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评选出代表哈尔滨市地域文化、反映城市风貌的原创特色旅游商品,重点宣传推介。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哈尔滨市高校设立旅游商品设计、民间民俗艺术等专业或增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对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老艺人授予终身成就奖,并聘请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培训年轻技术骨干,使民间艺术后继有人,不断传承。
(四)拓宽销售渠道,搭建展示平台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东北亚著名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一是规划建设大型综合性的旅游商品展示销售中心。中心选址在A级以上的景区或景区附近。二是开辟固定场所展示旅游商品的制作过程。邀请民间艺人现场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演示。三是开展旅游商品“五进”活动。组织旅游商品进驻大型商场和超市、进宾馆酒店、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机场和车站、进旅游景区等。四是创新销售方式。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站,设立网上品牌专卖店。
(五)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战略
加大旅游商品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旅游期刊以及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一是制作《哈尔滨特色旅游商品购物指南》宣传册,制作专题宣传片;组织生产企业参加全国性的旅游商品展销会;在举办中俄博览会、农博会、寒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期间设立旅游商品展销专区。二是对哈尔滨市旅游商品整体形象进行宣传。主打“哈尔滨礼物”品牌,并邀请市籍文体界知名人士作为哈尔滨旅游商品的形象大使,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和专利保护意识,做好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工作。四是加强导游和现场销售人员旅游商品和民俗文化知识的系统培训,使其能够更全面更专业地介绍哈尔滨市的旅游商品。
参考文献:
[1]陈昕.国内旅游商品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3(5)
[2]龚迎春.对开发湘西州旅游商品的思考[J]. 民族论坛,2012(10)
[3]郭福娜.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4]邹梦璐.旅游纪念品的现状与开发[J].经济学研究,2013(9)
[5]田开春.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保障研究[J].区域经济,2013(6)
【哈尔滨旅游导游词】推荐阅读:
哈尔滨旅游景点导游词06-05
哈尔滨旅游计划10-10
哈尔滨概况导游词07-28
导游词哈尔滨600字07-24
哈尔滨师范大学旅游论文06-06
黑龙江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06-28
哈尔滨考察报告12-30
哈尔滨引进人才落户07-18
哈尔滨建筑考察报告09-09
哈尔滨拓展训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