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瞬间定格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 瞬间定格

作文 瞬间定格 篇1

关键词:摄影,抓拍,瞬间,完美,典型

定格瞬间的美好, 抓拍摄影是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生动准确地抓取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美好瞬间, 是摄影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网图时代到来的今天, 形象地表现时代的风云, 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是摄影艺术家应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活的精彩超越任何一个才华横溢导演的想象, 用相机捕捉精彩的瞬间是每个摄影师的期望。摄影作为一门艺术, 是以相机作为纪实、表现生活的手段, 它的艺术特色在于写真纪实, 它的表现手法是快速摄取瞬间。抓拍就是面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景象, 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对现场观察和分析, 果断地抓取典型瞬间。纵观我国摄影史上那些具有巨大感染力和深刻表现力的传世之作, 许多是靠抓拍获得的。当然, 抓拍并不意味着瞎拍, 更不是随意猎取, 而是要求作者对生活有所选择, 抓什么、怎么抓, 是由作者的立场、观点、情趣来决定的。要抓取到生动典型的生活瞬间, 就得依靠娴熟的摄影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要依靠作者对生活所具有的深刻观察力和高度敏感力。提倡抓拍, 就是提倡作者深入生活, 深入实践, 才能从生活的实际出发, 真实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实际风貌。摄影家要反映时代的新变化、新气象、新人物, 要给人们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新的观念, 就要求作者立足时代生活之中, 努力去寻求新题材、新形象, 力求在立意上、表现上求变出新。在创作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都要坚持真实性。抓拍是摄影艺术真实性的最有效的表现方法, 要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瞬间, 以此来表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主题, 使其达到艺术与真实的完美组合。

抓取生活中的典型瞬间, 必须要掌握典型的主要特征。法国摄影家勃列松曾把典型瞬间称之为“决定性的瞬间”。什么时候才是决定性的瞬间, 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阶段。而实践证明, 在这四个阶段里, 都有可供我们抓取的典型瞬间, 关键是作者是否对生活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和对事件的敏锐反应力。

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 而抓取运动中事物的典型瞬间, 是我们表达动感的良好机会。在拍摄发展变化中的事物时, 通过细致的观察, 能够及时预感和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高潮点的出现, 这是对抓拍者的基本要求。高潮点往往带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们拍摄的对象往往在这个时刻会出现最精彩的瞬间, 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另外, 在高潮点出现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事前无法预料的场面, 要能够及时、准确的抓取最富有代表性的瞬间。除了需要作者具有娴熟的抓拍技巧和艺术敏感力之外, 还要具有应付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要能够抓取到最珍贵的瞬间。

高潮的尾声, 也就是说意味着事件的结束,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往往是忽略的, 但对于一个独具慧眼的摄影师来说却能够在这个时候猎取到意味深长的瞬间, 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旦放松了捕捉瞬间的意识, 对生动的事件不能做到首尾如一、有始有终, 珍贵的瞬间就会从你身边悄然流失。所以一个摄影工作者, 要随时随地注意发生或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事情, 要时刻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创作的冲动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动的典型的生活瞬间真实地记录下来。

我们知道每一个摄影工作者所面对的拍摄对象都是活动的, 是具有生命力的, 否则就谈不上抓拍。一幅好的抓拍作品, 不仅可以提供给人们以真实的场景, 还能够通过人物的表情来表达主观意念, 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所以一个真正的摄影家并不以仅仅表现出某些外在的形态而满足, 重要的是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所谓“贵在传神”就是说摄影家要把隐藏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形象的再现在画面上, 让人看到后受其感染、产生共鸣。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往往是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的, 而在面部表情中眼睛和嘴是表现力最强的。法国作者雨果说过:“人的眼睛如同一扇小窗, 透过这扇小窗, 可以看到内心所想到的事情。”由此可见, 只有抓住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才能把人物拍活拍好, 才能使人们看到后回味无穷, 才能使作品具有传神的效果和具有艺术魅力, 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如何才能表现好人物的性格神态, 如何才能拍好人物动态的典型特征?这是每个摄影工作者在面对被摄对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 了解和掌握对方的特点, 做到胸有成竹。我们的任务就是抓住对方最善于表露自己特征的方式来加以表现, 如果我们事先对拍摄对象的情况一无所知、心中无数, 那么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没有生气, 就会失掉神韵, 因而也就称不上是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典型、抓取瞬间、抓住动态, 利用摄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抓拍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抓拍, 是指在被摄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快速地抓取其自然、生动、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形象。这既是它的概念, 更是它区别于其他摄影方法的显著特征。抓拍在一般人眼中多被看成是摄影的一种方法, 其实, 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 它更应是一种观念, 一种立场和一项原则。

新闻摄影记者本身所具备的丰富的生活经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拍摄技巧, 都要综合运用于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摄影是瞬间艺术, 同时又是形象艺术, 但是在所有的摄影创作活动中, 没有比抓拍来得更令人兴奋, 因为它表现的是人们的视觉能力所无法再现的稍纵即逝的生活瞬间。

参考文献

用一生定格“瞬间” 篇2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1908年出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少年时代他就热爱美术,曾师从画家弋登奈和安德烈·洛特,并于1928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专门学习绘画和文学,他的志向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摄影家。然而从1931年起,布勒松离开了绘画,转向摄影。

从1932年到1934年,他肩背相机,走遍了地中海沿岸、墨西哥、美国。收集在作品集《决定性瞬间》里的许多早期杰作,全部是在这一时期里拍摄的。其风格是,巧妙地捕捉到生活中的非现实感。废墟中玩耍的孩子们、站在西班牙土墙边的孩子,这些作品给人以沉醉在幻想中的感觉。

但布勒松开始成名却是在1938年。那一年,在伦敦采访英皇乔治六世登基庆典时,所有的摄影师都把镜头对准英皇的马车和仪仗队,唯独布勒松却把镜头转向看热闹的观众。十分凑巧的是,在现场看台下的报纸堆中躺着一个人,据说此人为了一睹盛况,半夜就前来占座位。但当英皇车队驶过时,他却因精力不支,倒头酣睡了。这真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在后来见报的众多雷同的庆典照片中,这幅照片独树一帜,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从而一炮打响。布勒松也因此成名。后来他曾说过:“在摄影中,最微小的东西也能成为伟大的题材。”善于因小见大,进行独创性的构思,并大胆地抓拍,这便是布勒松成功的秘诀。

布勒松喜欢在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拍摄照片,在对象十分自然的状态中快速地抓取最有表现力的瞬间。他一直使用的是一台旧莱卡相机。他经常将自己相机上镀铬部分缠以黑色胶带,免得闪光影响被摄对象。他善于巧妙地隐蔽起照相机,有时甚至用一条手绢把它包起来,以便在不知不觉中拍摄下极为真实、完整的现场实况。他的很多照片是用一个50毫米镜头拍摄的。他还经常随身带着一个35毫米镜头、一个90毫米镜头、半打胶卷和一个备用的莱卡机身。拍摄时,他完全使用现场光,这对于取得生动的现场气氛和自然的效果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在室内。但这样往往会增加拍摄的难度。我们所看到的布勒松的照片,都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这显示了他过硬的基本功。

整个20世纪30年代是布勒松创业、成功,同时也是备受生活考验的年代。他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墨西哥、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旅行创作。从事过杂志社采访记者、自由供稿人、电影摄影师,以及军队摄影班长等工作,举办过个人展览。这一时期,布勒松逐渐确立了写实的、以拍摄人物活动为主的创作特色和风格,并以纪实派代表的身份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二次大战开始之际,他随电影班从军,之后成为德军的俘虏。3年中,他两次试图逃走,均告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越狱后,他在1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这一时期,他拍下了许多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肖像。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鲁欧、撒尔托尔等人的肖像作为杰作,收集在他的《决定性瞬间》中。

在1944年至1945年间,他参加了一摄影团组,专门拍摄德国占领下的法国,他以摄影为手段暴露了法西斯的罪行,拍摄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记叙了法国人民的欢乐。此间,他还以前线遣返回国的战俘为主人公,导演了电影《归途》。1946年,他在美国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协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个摄影展览。

1947年,布勒松同罗伯特·卡帕、大卫·西摩·奇姆以及乔治·罗杰创办了“马格南”图片通讯社。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个同类组织之一。布勒松于1966年脱离该社,经他本人同意,仍由该社保存和经营他的底片。

1948年至1950年间,布勒松在东方的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度过了3年,在中国居住的一年中,有6个月是在国民党垮台之前,6个月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别是1949年他在中国期间所抓拍的上海抢购黄金风潮和国民党末日等照片是忠实记录蒋家王朝覆灭和中国人民斗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这些作品现已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

“随时随地准备扑过去抓取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是布勒松的艺术信条。抓拍时,他不但注意整个画面的构成,而且特别注意从眼前展开的情景中,摄下最动人心弦的一瞬间,他称之为“决定性瞬间”。1952年,布勒松早期几十幅名作被重新整理出版,他在序言中引用了红衣主教德雷斯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决定性瞬间。”后来出版商抓住了“决定性瞬间”这几个字作了书名。此后,人们就把“决定性瞬间”和布勒松的名字联系了起来。布勒松担心人们可能会对这句话产生片面理解,因此他在后来曾解释说,他不愿别人把这句话仅理解为一种技巧,应该承认它是一种观察事物的方法。他认为,世界上经常会出现决定性的瞬间,经常会把各种形态和谐地拼凑成一幅幅奇异画面,只是我们对发生在面前的东西视而不见而已。

对布勒松来说,决定性的瞬间意味着用1/125秒进行创作。他说,拍摄一幅照片就是在一刹那认清实况,并把视觉感受到的形体加以严密的组合。这意味着为了做到对准目标,思想和眼睛同时都需要瞄得准。

对于布勒松来说,拍摄技巧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他说:“思考一张照片,要在拍摄之前或拍摄之后,而不是在拍摄的过程之中。秘诀就是不要着急,不能走得太快。要让被摄对象觉得你不是在为他拍照。然而,拍摄的动作应当很快,因为,假如你没有拍下,你就再也拍不到了,那可怎么办?”

布勒松虽然不重视技巧,但对所看到的现实却十分尊重。他对拍摄的景物从不加以变动。在室内拍摄甚至不拉动窗帘以调整光线,当照片一经拍下,从不进行剪裁。他坚信:“照片的好坏,在相机拍摄的瞬间就决定了的。”布勒松在摄影上属于这样的学派,即只管拍摄,不问冲洗印相。他所拍摄的底片在冲洗与印相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加工与剪裁,总是在相机的取景器里一次完成创作的。他认为:“对一幅好照片进行剪裁,无异于将正确的比例关系抹杀掉。况且,构图差的照片,能够透过暗室放大机将其剪裁而改为成功的例子,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样一来,当时视觉上的完整结合已不复存在了。”

一个成熟的摄影家,他的创作往往是其艺术观念的反映。每个摄影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布勒松在表现各种人物的活动的宗旨则是严格的真实性。他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写实摄影等,这类摄影是直觉的,来源于摄影者的修养深度,要真实的,它不是拿来骗人的。”他还说:“重要的是真实,生活,却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事。”因此,他反对在拍摄这类内容时进行任何摆布或导演,他忠于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宁可耐心等待时机,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抓拍,决不让被摄对象故作姿态。从布勒松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拍摄照片从不喜欢组织画面、摆布拍摄对象。1947年他访问美国时,曾拍过一张“裹星条旗的老妇”,至今广为流传,为世界许多出版物所推崇。画面上一位神秘地裹着美国国旗的新英格兰老妇女。她骨瘦如柴,穿着褴褛的衣衫,脚蹬大得出奇的破靴,左手指向右前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什么。这奇特的行动、莫测的神态,使观众产生揣测,甚至产生怜悯之情。据说这是布勒松偶然碰上,没加任何摆布迅即抓拍下来的。

布勒松很少拍摄代表人类成就的静止纪念物,他更关怀的是人的生存状态,是人可以在刹那间被捕捉或就此消失的形貌表情。印度的饥荒、西班牙的内战、解放前的北京、十月革命的苏联等等不一而足,他因而被称为社会历史的“书记官”。

1954年,布勒松作为东西方关系解冻后被苏联接纳的第一个摄影家访问了苏联。1958年至1959年,正当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之际,布勒松应中国邀请访华3个月,其间拍摄了大量照片,并以《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为名出版了一本摄影画册,这本画册一如他坚持的完全尊重生活真实的作风一样,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两个社会两重天的面貌。此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摄影画册和著述,在世界影坛上确立了牢固的地位,1958年在美国《大众摄影》杂志组织的活动中被评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家之一,名居第三。

1973年以来,布勒松重探绘画艺术,并声称自己从未喜欢过摄影。然而这个“不喜欢摄影”的摄影大师却成了“摄影师上的一道门”。

如今大师离开了人间,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却将永远留存,并继续为后世新闻摄影人所遵循和仿效。

参考文献:

1.重森弘淹〔日〕,《西方摄影艺术流派及其大师们》中国摄影出版社。

2.《卡蒂埃—布勒松摄影作品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国外摄影名家的经验与技巧》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

定格的瞬间的作文 篇3

每每到了美好的时刻,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让这一瞬间的快乐定格,存至永恒。

在我走过的十六个年岁里,有多少的定格,多少的欢乐,又有多少的悲伤,数不清了。亘古不变的一切在瞬间后就流逝了。而内心却慢慢品味着……还记得书橱里那一本本厚厚的小相本。在黑暗的屉子里它孤单地记载着保护着一切的美好。生活的繁琐和时间的冲突洗刷了这些本该留在脑海中的记忆。只是不经意间,想要翻一翻,看一看。

(一)无知天真地在保护下不知为何。

自己在婴儿时期的照片总是少到可怜;而至终,到底还是有的`。我是个女孩,没有自卑,更没有抬不起头的沉重。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所有人,我是奶奶所有孙儿中唯一的一个长孙女。也许就是如此,爸爸一直说我没有长大。相片中亦是。小小的双眼,扁平的鼻子,歪一边的嘴巴,吮着手指满足地躺在恰似摇篮的强壮亦或温柔的臂弯里。而属于幸福的人,眼中充满了无限的爱意。没有任何印象的自己,看着这些少之却又真切的照片,自己是那么地幸福。纵使是无知的时候,在保护下成长,再定各种感动。

(二)灿烂的笑,温暖的拥抱。

一张同样没有印象的照片,两个相拥的孩子,脸上挂着灿烂的没有夹杂着任何杂质的笑容。瞧,那笑意似乎都从眯成缝的双眼中溢出。青青的草坪后,留下的是一串新鲜踏过的脚印。龙凤胎似乎真的不太相似。可是那两个孩子的笑容却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定格出来的,是一张让一看着都会不经意上扬嘴角的孩童们的纯真。那个时候,我和弟弟一定很温暖吧。那个让人笑出来的定格。

(三)成长的印迹,弥漫的爱的味道。

不知从何页起,不再有他们的臂弯,不再有指向镜头的手势,不再有被抱起的定格。替代它们的,是沉着的笑容,尽管依然稚嫩。身高的变化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成长,定格着的是父母对我们的观注。并不多的全家福。从两个人到了四个人……

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 篇4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1

在我相册里有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发生在小男孩身上的那一瞬间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要说这件事,那是在一年以前……

那一天,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世纪公园玩,那时我突然发现了一座假山,假山的一个面突然喷出水来,实在是太漂亮了。我便拿起了相机,准备和小伙伴合影。就在这一瞬间,一位小男孩正在追一张糖纸,我便停下手中的工作,可能小男孩追糖纸是要集糖纸吧,我以前也集过,挺好玩的。伙伴们说:“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在追糖纸吗?”

这时,糖纸好像在跟他捉迷藏似的,越跑越快,而小男孩紧追不舍,我更好奇了,便想看个究竟。只听见小男孩的爸爸说了声:“别追了,脏死了。”可小男孩还是不听劝告,继续追。“扑通”一声,小男孩摔倒了,可是他不顾疼痛往前跑。不知怎的,我想上去帮小男孩一把,免得他费那么大力气,于是我便上前去,一边追他一边对他说:“我来帮你吧!”小男孩摇摇头说:“谢谢姐姐,不用了,我自己来。”说完,便又朝着糖纸的方向追去……

顿时,我被小男孩那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继续向前。

终于,小男孩追到了那张糖纸,他捡起那张糖纸,扔进垃圾箱,我迅速按下快门,把这一瞬间定格下来。

后来,这张照片被我放进了相册。这一瞬间,让我感悟了很多很多。

面对这一张照片,那一些乱扔垃圾的人是什么表现呢?是后悔?是愧疚?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习惯。

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2

语走在满是灰尘的街道上,鞋子脏得跟地面一样脏。头发蓬乱得遮住了前额,脏而蓬乱的头发遮住的是一双无神的充满了倦意的黯淡的双眼。双手插在裤兜里,手紧紧地握成一拳――是很冷了,也是太烦恼,太愁闷的缘故吧。

她是刚从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出来的。老师说:“你要下次月考再下降了十名,你就得换到更差成次的班级去了。”她想:“我早就不想在这个班受罪了!”可是她却并不愿意离开,尽管她很讨厌现在这个班,很讨厌她的班主任,很讨厌她的同学,但她是不愿离开的。只因为在她心中藏着一个叫枫的人。那是第一个关心她的同学,他是她心中最纯净的一片暖白。可她看来还是得努力了,为了可以继续和他在一起。

一路上她就计算着这个月要“损失”多少的网时,“损失”多少小说时间来补习功课。“唉!”她在心里默叹着。“这校门口啊,开通了一条公路,车吧就总在这外面乱跑。”语摇了摇头,正要走过街道,却过来了一辆车。于是只好站在道旁的车边让道。

背着背篓的妇女在语的前面,似乎没看的正要过的车,“埋头”地要走过去。一只从不记笔记的手伸了出来,似要把妇女拉回;而车却减速绕开了。于是那么一只手,生硬地搁浅在半空――两秒钟――语不自然地收回了欲拉未拉的手。于是时间定格在这一刻,因为一只伸出去的手。

语仍低头走着,全然不在乎那一刻时间为她而沉淀。她只是一个坏坏的看小说上网早恋的即将被班主任赶出本班的叛逆的女学生。

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3

哎,又和父母吵架了,烦……

清晨,在广场上漫无目地走着,走着。风,凉丝丝的;云,灰蒙蒙的,看不见一丝阳光,仿佛周围的万物被抽去了灵魂,没有生机,无论是花,是草,还是树……目光突然被吸引,定格在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个小女孩托起下巴,笑眯眯地向天空望去。顺着她的视线,心中不由一惊——那不是风筝吗?

在我七彩斑斓的童年,也曾有一只风筝在天空自由的翱翔。儿时的我,也常像小女孩一样,趴在草地上,天真的幻想,假如我能像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和清风作伴,和白云谈心,和鸟儿歌唱……那该有多好!

原以为风筝是自由的,而现在才知道它也被一条细细的线牵引着;原以为风筝是无忧无虑的,而现在才知道它和蓝天、白云、小鸟间有一层膜脂。也许风筝也想走自己的路,可身上的线不允许它那样做。也许风筝也不知道身上的线到底是善意的指引,还是恶意的束缚。望着风筝,我想到了自己。成长真的意味更多的烦恼?

起风了,女孩的父亲用力地拉着风筝线。“爸爸,线要断了。”女孩心急地喊着。我心中不由一喜:风筝要自由了。线终是断了,而我却无法开怀。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乱窜,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任由风的摆布,它不知如何是好!

看着看着,我突然明白了什么。风筝身上的线是一根导向线,当它迷失方向的时候,它会带它走上一条光明的路。我的一头是自己,另一头是充满温馨、关爱的家。一时间我仿佛长大了,懂得许多。

风渐渐小了,风筝缓缓地落下,被一双关爱的小手捧回了家。云渐渐散了,露出一片湛蓝的天……

目光向四月转移,寻求新的`“风景”……

定格在那一瞬间作文4

不知不觉,都12月份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星期天,我起了个大早,打算出去晨跑。

天还蒙蒙亮,隐隐约约中,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个环卫工人!没想到她这么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阿姨穿着环卫工人特有的服装,剪着齐耳短发,戴着白色的口罩,露在外面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她正拿着一个大扫把,一丝不苟地把树上掉下的枯叶扫成一堆,没一会儿,她身后就出现了几个小堆。接着,阿姨就转身拿起畚斗,把枯叶装进畚斗,再提着装满树叶的畚斗向垃圾车走去。突然,一阵风不合时宜地吹来了,把阿姨好不容易聚在畚斗中的枯叶全吹散了,飘落在各处。

阿姨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又拿起扫把重新开始扫枯叶。这次她吸取教训了,只见她一手拿着畚斗,另一只手拿着扫把,并把扫把压在枯叶上,这次总算让枯叶平平安安地落入垃圾车了。阿姨真聪明,我暗暗替阿姨喝彩。

一阵凉飕飕的风迎面吹来,我打了一个寒战,好冷啊!我缩缩脖子,再回头看看阿姨,发现她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工作服,这么冷的天气,这么早的时间,她不冷吗?为了这座城市,她每天都早早的工作,周而复始。无法想象,要是没有阿姨这样的环卫工人每天的付出,我们的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啊!

历史瞬间因他们定格 篇5

穿越枪林弹雨的“巴纳克”

布列松的所有照片都在遵循这一标准,而帮助他达到这一标准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一直陪伴他的徕卡相机:“当我买了第一架徕卡时,它变成了我眼睛的延伸”。

与布列松一起创立马格南影社的罗伯特·卡帕和乔治·罗杰同样青睐徕卡相机。那张“共和国战士之死”是卡帕在1936年9月的西班牙内战中科尔多瓦前线用徕卡拍摄的。罗伯特·卡帕是有史以来最为著名的战地摄影家。“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炮火不够近”他的这句名言成为所有后辈战地记者敢冒生命危险勇赴前线报道、揭露战争罪恶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抓住“决定性的瞬间”还是要离得炮火更近些,都要求摄影器材既小巧轻便,又可靠耐用。而徕卡以其完善的设计,扎实的用料,精细的加工和装配工艺,优良的成像品质,成为当年满足上述要求的为数不多的几种相机之一。

徕卡相机的设计发明人奥斯卡·巴纳克年轻时就是一位摄影发烧友,经常远足旅行,但当年的摄影器材非常笨重。为了减轻负重,巴纳克创新地设计了一台相机,让胶卷横向输送,把两个18×24mm格式合并扩大为24×36mm,这就是Ur-Leica,是Leica相机的原型,也是135相机的鼻祖。

出于个人爱好,巴纳克在1913至1914年间只做了两台Ur-Leica。1923年,巴纳克说服老板徕兹博士生产31台预生产型做测试。这批相机就是Leica 0系列,保存下来的有12台,是除了Ur-Leica以外最有收藏价值的型号。

1924年,巴纳克已经把产品改进到可以投入量产的水平了,有关是否值得冒险投产这种非传统的小相机的讨论广泛展开,“专家们”都不乐观。值得庆幸的是,徕兹博士在一次会议上决定,“将巴纳克的小型相机投入量产”,并命名为“LEICA”。在1925年莱比锡春季交易会上,Leica相机正式面世,引起了轰动,这就是Leica A。由此一直到1965年的40年时间跨度内,徕卡推出了十几款“巴纳克”型相机。罗伯特·卡帕的成名作“共和国战士之死”就是用这系列中的一款徕卡相机拍摄的。

还原《拯救大兵瑞恩》

卡帕另外一幅摄于诺曼底战役的照片更加著名。1944年6月6日清晨6点30分,卡帕随美国第一步兵师第16团在法国诺曼底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根据卡帕在《Slightly out of focus》一书中的回忆:“当登陆艇放下前置跳板时,原来印象中美丽的法国海岸已显得破败,德军机枪向着我们的船疯狂扫射。同船的士兵端着枪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奋勇抢滩。以冒烟的海岸和钢制鹿砦为背景,我站在跳板上正要拍摄第一张照片,而急于开船离开这个鬼地方的水手长看到我拍照的姿势,以为我在犹豫,他随即很准确地从后面一脚把我踹了下去。海水很冷,海岸还有至少100码远,密集的子弹尖啸着钻到我身边的海水中。我尽力在最近的一个钢鹿砦后隐蔽起来。一名士兵也同时赶到这个鹿砦,他撕掉步枪上的防水袋,不怎么瞄准就向着海岸射击。也许是受到他自己枪声的鼓舞,这名士兵离开这个暂时掩体,继续冲锋。这样我就有了一些安全空间可以继续拍摄。”

当卡帕朝岸边一辆美军故障坦克前进时,胶卷拍完了,“莫名的恐惧向我袭来,我觉得从脚趾头到发梢都在颤抖,脸都扭曲了。”卡帕用狂抖的手艰难地给相机换了胶卷,一边不停重复着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学到的句子“Es una cosa muy seria”(意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危急时刻,有一艘登陆艇开过来,卡帕将相机高高地举起,向那艘船跑去,他被拉到甲板上,终于离开了德军火力杀伤区……

卡帕那次拍摄了3个胶卷共106张。他火速返回伦敦,把这些珍贵的胶卷送去冲洗。暗房技师匆忙中把烘干温度设定得太高,绝大多数底片的感光乳剂都由于过热脱落了,仅有10张底片幸存。这10张照片成为“最长一天”中,对奥马哈海滩那场腥风血雨战斗的最真实记录。1998年,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关奥马哈抢滩战斗的情景,就依据了这些照片。有意思的是:早期文献认为这些照片是徕卡相机拍摄的,新近发现的资料显示卡帕当年登船时携带的是两台Contax II相机。

没有M3,就没有“格瓦拉”

1936年,蔡司推出改进型的Contax II——全世界第一款把取景器和测距器合并到一起的相机。蔡司凭借强大的镜头设计生产能力,为Contax旁轴推出了一系列镜头及附件,组成完整摄影系统,阵容壮观,对徕卡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Contax机身比徕卡螺口系列的体积更大,而且重一些;Contax机身的快门故障率也稍高。卡帕当年同时拥有徕卡和蔡司Contax相机,可能也是因为两者各有优势,难以取舍吧。

面对蔡司Contax的竞争,以及日本Nikon、Canon、Minolta的紧追不舍,徕卡于1954年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M3相机。

M3一经推出,就受到摄影界追捧,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是M3的用户。M3被如此广泛使用,自然有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和经典照片都是用M3拍摄的。比如切·格瓦拉那张著名肖像照。

在1960年3月6日的一次集会上,阿尔伯托·寇达用他的徕卡M3偶然拍到了这张格瓦拉的肖像。由于古巴的杂志编辑对这幅肖像毫无兴趣,寇达本人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而当意大利出版商向他购买格瓦拉肖像时,寇达竟将这幅照片免费奉送了。直到1967年,格瓦拉死于玻利维亚,这张照片才在意大利被首次印刷。自此,格瓦拉成为全球青年的偶像。

哈苏帮人们“走上”月球

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月的历史时刻,阿姆斯特朗用经过特别改装的哈苏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照片(左页图)。看似简单的照片浓缩了很多信息:可以看到高科技宇航服的诸多细节;奥尔德林的面罩映出了阿姆斯特朗和“老鹰号”登月舱,以及类似鱼眼镜头效果的月球图像;在松软的月壤上,留有婴儿学步般小心翼翼挪动的脚印。那一刻,奥尔德林蹒跚摇摆的一小步,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步。

据记载,阿波罗11号任务组携带了一台Hasselblad electric camera,两台Hasselblad lunar surface superwide-angle cameras,一台Hasselblad 500 EL Data Camera,都使用70mm胶卷背。前两种相机分别在指令舱和登月舱内使用,而航天员出舱行走时用的是另一种Hasselblad 500 EL Data Camera。为了在月球120℃到-65℃的真空严酷环境中正常工作,并方便穿着臃肿宇航服的航天员操作,这种相机经过特别改装:外观喷涂成银色以减弱阳光的暴晒避免温度过高;胶片背有防热和防辐射保护层;相机焦平面前安装有刻着十字栅格的玻璃屏,这些十字栅格会成像到底片上,以此为参照,工作人员可以测量照片上被摄物体的相对角度和距离。

据说,根据之前的几次阿波罗登月试验得出的经验值,专家建议航天员使用1/250快门,在日光下用f11光圈,阴影中用f5.6光圈;机身带镍镉电池驱动的马达,自动过片并上弦,靠底部手柄上的扳机释放快门;机身带支架,可以安装到宇航服胸前的卡座上,方便航天员腾出手来做其他工作;由于宇航服巨大头盔的限制,无法使用,就干脆取消了传统取景器。

作文 瞬间定格 篇6

(一)7月19日,青岛科技大学赴广饶县大王镇调研团为使在职业教育项目调研工作中有完美表现,特组织本次资料搜集与整合等前期准备活动。

早晨6点,调研团全体成员集合完毕。早会上,调研团成员田相琪同学提出,如调研工作开展前期不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了解,恐难以将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经过全体队员精心讨论后,由调研团团长安排,分成三个组分别对五年一贯制、3+4以及春季高考等三方面进行搜集资料以及资料整理。搜集工作持续40分钟,在大家精心的搜集下,资料已初步成形。在调研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各个资料整合完毕。调研团团长黄超同学强调一定要对资料达到记忆的程度,能够脱稿交流与询问,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黄超同学并就调研过程中沟通技巧进行了细致的要求,他强调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一番准备后,黄超同学组织调研小组进行了模拟调研工作,并就模拟活动中出现的部分不当之处做了详细记录与纠正。模拟调研工作的结束后的总结会议,标志着本次对职业教育项目的调研工作即将拉开帷幕。

定格的作文600字:时间的定格 篇7

夕阳的余晖把天边染成了一片灿烂的红色,映在翠绿的草丛上,那娇羞的栀子花脸上泛起阵阵红晕……

我刚走到草坪上,微风撩起我的发丝,几缕暗淡的光踩着绿浪,迎着微风照在我脸上。虽然只是几道残阳,但照在脸上十分暖和。风儿夹杂着一股清香,朝我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随之侵入肺腑,顿时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我朝散发出香味的地方走去,那道残阳挂在天边若隐若现,天空中偶而有几只白鸽飞过,绯红的天映着洁白的鸟儿,煞是好看……我走到草丛前,一朵,两朵……栀子花呈现在我眼前。它们犹如一个个俨然不可侵犯的少女,洁白的身躯是那样的柔美,那白白的,亮亮的花瓣似乎在牛乳中洗过一般,还不时发出阵阵清香,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要摘下她们,但一想到她们的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也只好“忍痛割爱”了。还有几朵静静地躺在草丛中,似乎偎依着亲切的母亲。天边的霞光渐渐的淡了,栀子花脸上的红晕也渐渐消散了,天空中绯红的颜色已变成了浅红。我陶醉在这清香中,流连忘返,我抬头望了望那高而远的苍穹,微微笑了笑,心中难免不会留有遗憾,还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拾起一朵藏在我的书中,藏在我的心里……

定格在瞬间中的永恒 篇8

影像艺术对人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手机照相普及后,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师,iPhone拍摄的照片甚至拿了普利策奖;陌生是因为人们对真正的大师作品不甚了了,以为拍照就是快门一闪那么简单的事,影像艺术收藏的市场方兴未艾,距离发展成熟尚且遥远。

9月,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的冲击,更是对市场的培育和引导。香港国际艺术展的联合创始人、蒙哥马利会展公司及世界摄影组织主席Sandy Angus先生说:“由于察觉到中国艺术摄影收藏市场发展的空白,我们于去年打造了上海艺术影像展。摄影作品收藏是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切入点,上海艺术影像展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收藏家与东西方最为出色的早期及当代大师杰作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上海展览馆的展厅现场,人们将看到的不仅是荒木经惟、森山大道、艾略特·欧维特、奥古斯特·桑德这样耳熟能详的大师经典之作,还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时尚摄影,如出身显赫世家的Giovanni Gastel,为碧姬·芭铎、奥黛丽·赫本、索菲娅·罗兰等传奇女星拍过肖像的Terry O' Neill,拍过梦露、派克、达利和英国女王的威利·里佐,还有前卫的X光摄影师Nick Veasey等。中国的摄影师则更多将目光投向关注现实,力图表现原生态的生活,展现巨变中的社会生存状态。

上海艺术影像展自2014年创办以来,迅速确立了其作为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的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及亚太地区几乎尚未开发的艺术影像收藏市场。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上,50家来自亚太和欧美地区的知名摄影画廊齐聚上海,从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高古轩画廊,到伦敦、纽约的Flower画廊,香港的刺点画廊(Blindspot),柏林的Camera Work画廊,上海、巴黎的MD画廊,北京的艺门画廊,新加坡的香格纳画廊……从古董级早期摄影到当代艺术影像,众多作品都在精心策划的展会中得到呈现。相比去年,今年的上海艺术影像展规模扩大了30%,参展画廊中欧美和亚太地区各占一半,亚太地区有70%来自中国。目前确认展出的作品价格,最低在4000元人民币,而最高价格在200万元人民币,基于上一届的观察,时尚摄影、经典摄影原作、以及大尺寸的摄影作品较有销路。

自2014年首展以来,上海艺术影像展已成为国际收藏家挖掘亚洲本土新晋艺术家作品的主要平台,也是中国收藏家收藏顶级国际艺术摄影作品的最佳机会。此次除了展览外,展会期间还将举办收藏家论坛、博物馆峰会移动影像项目、东西方大师级摄影艺术家书籍签售活动,以及特别的VIP活动。

相对于人类的艺术史,摄影的历史虽然很短,但璀璨星河中,依然大师辈出,布列松、卡帕、勒内·布里、奥古斯特·桑德、艾略特·欧维特、荒木经惟……大师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的是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带着本雅明所说的微妙“灵光”——“这是微弱的灵光,美丽而细致……到底什么是灵光?时间和空间奇异交织:远方的奇异景象好像近在眼前。”

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这样评价奥古斯特·桑德:“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土地孕育了他,他为各个阶层和职业的观众拍照,上至文明的最高表率,下至智障者……他的观点……具有歌德宣言中的那种脆弱和敏感:‘有一种敏感的经验论,以内在的经验来认同客体,进而成为真正的理论。’”经典之作不仅是美,还凝结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它们需要驻足欣赏,更需要细细品读,去体会它们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Part2 时尚先锋

在时尚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摄影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大幅的广告牌,《Vogue》、《Vanity Fair》、《时尚芭莎》这样的时尚杂志,而是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艺术观念。时尚摄影以符号化的语言、夸张的形式来表达一种产业化的流行元素。比如,吉格利的《窗中女孩》整个画面仿佛一个巨大的橱窗;而德雷宾则将夜间的城市作为背景,通过玻璃窗的倒影,打破室内与室外的界线,倒映出豪华居室中身着红色晚礼服的女子,性感、孤独、冷漠、紧张……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拍过无数名人和明星的泰瑞·奥尼尔的镜头有种穿透力,他能剥开那层笼罩的光环,将名人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镜头前,无论是狂野不羁的碧姬·芭铎,还是伊丽莎白·泰勒、玛丽莲·梦露和奥黛丽·赫本,还有披头士乐队、弗兰克·辛纳特拉以及纳尔逊·曼德拉,泰瑞·奥尼尔谈起他的秘诀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你通常只有三十分钟时间,在酒店房间里进行采访和拍摄。而在我那个年代,我们常跟着主角工作两周以上。”

Part3 现实关注

也许是这个巨变中的社会,有太多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摄影师的镜头常常对准那些强烈反差的画面,人性中的迷茫,矛盾、疼痛与荒谬感,造就一个又一个充满张力的瞬间。曾经拍过“活熊取胆”的摄影师冯立说:“我的所有照片都有一个基本点,你会觉得总有哪里不对,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好像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该发生的,但确确实实发生了。荒诞也好,戏剧性也好,都不是我刻意摆拍的,是我看到的一瞬间。”

作文 瞬间定格 篇9

星期五的上午,老师突然说要带我们去照毕业相片。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哈哈,照毕业照罗!我可要照好。”一个同学笑着说。“是啊!这相片非比寻常,是要留给大家做纪念的,一定要照好——你帮我看看我这头发乱不乱?”“不乱不乱。”“衣服脏不脏?”“不脏不脏。”“恩,那就好!”我见状,笑出了声,男生也爱美?看来大家把这个看得比考试还要重要啊!连平时学习不认真的也重视起这毕业照片来啦。在大家讨论完毕后,我们已来到教室外排队了。我环视了一下大家,笑,笑,全都在笑!那一个个笑容是如此的真诚,如此的让人陶醉。我第一次觉得那些平时调皮的同学,也这么善良。队排好了,我们大步的向小花园里走,然后精神抖擞的站在了台阶上。老师们就坐在我们的前方!一切准备好后,摄相师开始数一,二,三。我的心“咚咚”直跳,我要把我最真诚的微笑留给老师,同学!我微笑,同学们都微笑。而随着相机的“咔嚓”声,我们把大家最美的笑容定格,也把大家最真诚的心定格了。

微笑,被我们定格,我们把微笑变成了永恒。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像照毕业照那样,把微笑留给别人,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

【必备】定格作文(大全) 篇10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定格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格作文 篇1

阳光,依旧温和的照在窗台,轻舞的窗帘漾起深秋瑟瑟的凉意。

自从九月末离校之后她就没有再回到那个属于她的座位了。她,休学了。由于体育课上的事故,一切嘎然而止。她不断地问自己:我的青春怎么了?就这样定格在了那虽然溢满了阳光却无法驱散阴霾的房间,还有,那张床?只是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停下匆匆的脚步,于是开始了每天一样的生活,惟一能做的就是躺着,腰椎的损伤只是她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她怀念那个伴随着铃声起落充实着每分每秒的自己,怀念在操场上自在奔跑的自己,特别在每次不远的小学响起上下课铃声的时候,随着篮球的起落声一同袭来的是那些足以让她落泪的画面,怎能想象如今的自己曾经是个篮球爱好者?她思索着,伤感着,怀念着,但心中那一点小小的希望之火依然能折射出光芒,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在心中生根发芽……

母亲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照顾着她的起居,母亲不曾知道自己眼中的担忧早已被她看得一清二楚,她们时常交流,交流过往的校园生活。母亲为了消磨她无聊的时间还特意翻箱倒柜找出了她读书年代的相片,她认真的翻阅着听着母亲讲述着她青春年代的故事,她那闪烁光芒的眼眸以及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无一不印刻在母亲心中,房间里时而传出阵阵笑声,那一刻,她仿佛忘记了所有的伤痛和哀伤,青春与青春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桀骜绽放着……她觉得她们离的更近了,像挚友。

每天中午都需要全家出动,爸爸和姑父会合力将床倒抬垫高,母亲和姑姑则负责帮她“全副武装”,牵引——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不知道何时令她了然于心,并接受了这样的治疗。每次治疗持续约半小时,短短的半小时确实如此的难熬,腰椎犹如万根尖针不停的刺入,她强忍着,终于有一次眼泪冲垮了她坚强的最后防线夺眶而出,第一次在全家面前流泪了……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受挫似乎令全家看不到任何光明的迹象,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一起坚强的面对。她不觉得孤单,即使有离开了学校的落寞却还有那么多关心她的家人,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此刻留在了她的人生扉页。

这天,她早早的就醒来了,心情异常兴奋,从早上7点等到了10点,终于,班主任老师和一位校级领导来了,带来了一束鲜花和一个精致的米色方盒子。只见她忐忑的从班主任手中接过那个盒子,小心翼翼的打开,她几乎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将近60个“爱心”,满满的装着同学们对她的祝福与想念。她打开了第一个爱心,是她的同桌,她的休学唯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她的同桌,因为以后这个可爱的女生只能一个人坐了,但同桌似乎了解她的心情,用她那熟悉的口吻巧妙地消除了她的顾虑,眼前是她们讨论题目,谈笑风生的场景。她笑了,仿佛能闻到一阵芬芳;当她小心翼翼按照折痕折回去再打开下一个爱心的时候,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对于她,一个聊的最多小摩擦也最多的朋友,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感情,她们曾一起为五月歌会而努力,为班级的失利而一起抱头痛哭,她们也曾在交流中争吵冷战过,这样激烈的相处过后让她们都懂得在彼此间放一点距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当那独特的称呼印入眼帘,心中油然升起的暖流就释怀了曾经一切的不愉快,过往的点滴历历在目,而今都化作了云烟,惟有那一份心情依旧澄澈无暇;她拭去泪水又打开了另一个爱心,这是她们班一个出了名的捣蛋鬼,他有很多搞笑的“丰功伟绩”时常逗得她们全班哄堂大笑,是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一道点缀的彩虹,而此刻他的一则笑话就成功地让她破涕为笑了……就这样,她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所有的“爱心”,时而感伤时而感动时而又忍不住大笑起来。直到拿出最后一个爱心,有一个惊喜出现在眼前,一张全班的合照。他们每一个都在,这就是她心心念念的集体啊,她捧着照片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每一张脸,还兴奋的跟母亲一一介绍他们的故事。

不知不觉,这难忘的一天即将过去,收到了那么多颗心,那么多的鼓励与祝福,我还有什理由不坚强的走下去呢?她这样想着,倏然间,上帝关门开窗的道理更加深刻的呈现在她脑海中……

回忆就如放出长线展翅翱翔的风筝,而此刻她正一点一点收回了长线。她一回到熟悉的校园,进入了一个新的班级重新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她并没有怨恨命运给予她这样一次伤痛的定格,相反的,她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或许人生中就该有那么些定格,让我们停下来反思我们之前走过了路,才能教会我们去创造更好的人生。

而今的她终于能回答当初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她的青春并没有定格在那个房间那张床,而是那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定格在了长长的人生画卷上,那收获的成长中的喜怒哀伤将定格在叫做青春的.纪念册。

阳光依旧灿烂着,她在那一片土地上抬起头闻到一阵花的芬芳,我坚信,她将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定格作文 篇2

下午,我们班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让我们开怀不已。

走进教室,那漂亮的装饰,仿佛进入了快乐的世界。看到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着“欢欢乐乐大联欢”几个大字,还有五颜六色的气球随风飘动,窗户上贴着漂亮的蝴蝶结,还有四周喷的雪花,还有圣诞老人趴在窗户上观看我们的节目,哟,还有一棵圣诞树在闪闪发光,上面写着许多同学的祝福。

联欢会开始了,吴睿涵的吉他弹唱让我们大开眼界,《童年》这首歌让他弹得好似我们都身临其境的感觉,优美的旋律让我们心旷神怡,我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随着他一起合唱起来,让我们大家为他热烈鼓掌。沈星为了这次的双簧表演特意请来了五(三)班的丁仁俊来当助阵嘉宾,他们的表演让我们笑声不断,活跃了我们整个会场的气氛,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张昊星他们的歌赢得了阵阵掌声.......该我们上台表演了,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站在台上大声的唱着”每天站在高楼上,看着地上的小蚂蚁.......”,我们唱着,同学们热烈的鼓起掌来,我唱的更起劲了。同学们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

联欢会结束后,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大合影,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镜头,我们的快乐都定格在这个开心的瞬间。

家里其乐融融,场面好热闹!家是我们依靠的大树。我爱我家!

定格作文 篇3

我永远忘不了20xx年正月十一的晚上。福清电视台综合频道爱心帮帮团栏目播出一个《春暖人心》的节目。屏幕上出现了三个人:

主持人大姐姐、我和爸爸。

上电视录节目,我和爸爸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我俩紧张得手足无措,眼睛不敢朝台下的观众看。主持人看出我俩的窘样,赶忙缓和气氛,微笑着说:“你俩别紧张,我们就当是拉拉家常,说说话”然后,大姐姐就向观众介绍我家的情况,此时,我们的心才平复下来,认真倾听着主持人的讲述。这时,大姐姐转向爸爸问:“林叔叔,你是在这些孩子多大的时候发现她们被遗弃的?”当主持人把话筒递给爸爸时,爸爸的脸突然红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我知道,此时爸爸又紧张了。不过,爸爸还是顺利地回答完大姐姐的问话。接着,大姐姐又问爸爸是怎样把我们五个姐妹抚养长大。这次,爸爸从容不迫地讲完抚养我们的整个过程。我在一旁静静地听者。

突然,大姐姐问我:“佳琳,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你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的近况?当大姐姐把话筒对着我的时候,我心慌了,脑袋一片空白,原本说话挺流利的我,此时回答得语无伦次。那短短的三分钟我是怎么过来的,我到现在还是蒙蒙的,想来可真好笑。

定格优秀作文 篇11

这让我又想起了那个老人。那幕定格的场景。

也是这样漆黑的夜晚,也是那样安静得让人害怕,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漆黑的道路上。我看到了那座古老陈旧的石桥,我看到了那座桥上提着灯的疯癫的老人,还有他那破旧的自行车。那座石桥真的很老很老了,他身上的锈迹和老人脸上的沟壑一样多;那辆自行车真的已经很旧很旧了,像极了老人。

我实在迈不开腿,不是怕破坏了这幅和谐的画面,而是怕老人突然站起来开始胡言乱语。我内心不断挣扎着,可这条路是必经之路。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没事的,他就是一个疯了的老人。

我的心快要跳到嗓子眼了,我紧紧捏住书包的两条带子。果不其然,老人又站起来了!他高高地举起手中的灯,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我害怕得拔脚就跑,整个人开始微颤起来。跑到桥的尽头,我忍不住回头望向老人:老人的脸在他手中暖黄色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可怕;老人脸上的千沟万壑像极了电视里的巫师,头发乱得像来不及收割的蓬草,衣服也像布满了灰尘,嘴里像是在念着夺人魂魄的咒语。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走向回家的路。

回到家里,我开始向妈妈讲述刚才的惊险故事。妈妈叹了一口气,告诉我:“不用怕,那个老人怪可怜的,他的儿子因为在没有路灯上的道路行驶,以致于人和自行车一同摔下山坡。那老人啊,是怕有人重蹈覆辙,他想保护好你们。”

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老人在灯光照耀下的脸。我突然觉得老人的脸在暖黄色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温暖明亮,那脸上的千沟万壑竟然开始变得亲切起来,嘴里只不过是反复叨念那些让我们小心看路的温暖语言……

这一幕,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上一篇:关于语文考试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下一篇:镇扶贫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