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0篇)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和计算器) 。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通过计算探索, 发现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索, 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出发, 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准备,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 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认真准备, 把自己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以外, 学生查到的资料经过教师整理可能有:

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

2.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中国人发明的算盘。

(1) 大约六七百年前, 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它结合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开展四则计算, 一直沿用至今, 被许多人看做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2) 教材呈现两个不同的算盘。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 每颗代表5;下面有5颗珠子, 每颗代表1。后来算盘传到日本, 逐渐演变成右边的样子, 上面只有一颗珠子, 仍代表5 (下面的珠数及代表值同上。)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算盘传入日本后, 采用的是十进制, 所以算盘的上面只有1颗珠子 (每档表示的数是十) 。

(3)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 不仅要用手指不断地拨动算珠, 还要用眼睛看数, 同时要不停地动脑筋, 手脑并用, 能有效提高智力。

3.开创模拟计算的先河———计算尺。

4.开创人类计算发展新纪元———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 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 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当代知识更新的标志是具备信息素养, 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获取信息并进行汇报交流,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认识功能、适当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 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因此, 本节课教学要用好学生已有资源, 使学生能在计算中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实际意义, 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 用实物 (计算器) 做教具, 介绍电子计算器。提出问题:“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一听, 就立刻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接着让学生说说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功能, 同时教师概要说明:不同的计算器都有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 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清除键有两个:“CE”、“AC” (AC有时和ON在一起, 有的计算器只用C表示) 。清除一个数字可以按“del”、“→”或三角形。认识“存储运算键”是掌握计算器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运算键”有:MR表示提取记忆储存, 清除记忆储存用MC, 记忆储存 (增加) M+键, 记忆储存 (减少) M-键, 总记忆储存GT键 (显示几次运算结果之和) , 记住这几个键的功能对于使用普通型计算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同桌相互说说, 在此基础上试着用一用, 在说、用的过程中记忆。

第二, 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教师可以设计两组分别使用口算与计算器计算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比赛体会如何选择用计算器计算的时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 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会比较慢, 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或需要探索某些计算规律时, 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因此, 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不可过分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因为具有一定的计算 (口算或笔算) 能力是必要的。

第三, 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的例题只有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而在实际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需要根据学情酌情补充, 如计算6789-45×32、434970÷ (27×45) , 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掌握“M+”与“MR”的功能。以第一题为例说明:先按“45×32”, 然后按下“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1440”, 按“M+”的目的是将“1440”储存下来, 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然后, 再输入“6789-”, 再按“MR”就把1440调出来参与计算, 这时按下等号键就得到最后结果5349。

三、探索规律, 感受魅力

“数学是美的王国。”要使学生感悟丰富的数学美,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如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计算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感悟数学之美妙。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不说出来, “藏”在心里。例如, 最喜欢数字“2”, 就输入9个“2”, 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只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在这个游戏中, 华老师把大家熟知的:

12345679×2×9=222222222

12345679×3×9=333333333

12345679×4×9=444444444

……

加工成了妙趣横生的“猜数字游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乘变除, 更加巧妙地彰显了计算器的计算优势。

又如, 在同一节课中, 华老师根据“宝塔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加工成了颇具挑战性的“22222222×55555555=?”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3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金工工具;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66-02

1 前言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如果所采用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当,加之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将影响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以及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对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开展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欣赏制品,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而很少为学生积极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加上高中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缺乏学习兴趣,那么课程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实际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不可以单纯地采用理论方面的讲解,而更应该合理运用常见的金工工具和设备来开展教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知识的兴趣,增强课程学习的效果。通常而言,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金工工具和设备比较多,具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械工具以及自动控制工具等设备类型。其中手工工具主要包括台虎钳、锉刀和手工钢锯等;机械工具主要包括钻床、磨床和车床等。金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还包括电烙铁和万用电表等。

上述这些常用的金工工具和设备均可以成为高中教师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该方式学习的效果也要显著优于一般教材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中为学生展示这些比较常用的金工工具和设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这些常用金工工具的特征及其应用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效率。

3 示范操作,深化学生理解

在学生对于通用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应因势利导,采用示范操作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的具体构造及其应用方法,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于这些实用知识的记忆。比如台虎钳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工工具和设备,主要包括底座、摇柄以及固定和活动钳身等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对应台虎钳实物来为学生展示各个具体的组成部分,讲解台虎钳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如台虎钳可以用于导轨的调对以及各工件的夹持等方面,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台虎钳。同时要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如只可以借助手板来对其手柄进行松紧操作,不可借助其他加力工具;要对螺母和丝杠等活动表面进行定期的润滑和清洗操作,以避免其出现生锈问题。

另外,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等来为学生详细地展示金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具体细节,使每一个学生均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操作。如在讲解电烙铁及其应用的时候,由于电烙铁主要用于解决线路板上有关线路的连接问题,该部分的线路显示可能不太容易直接进行观察,因此,学生观察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的投影功能,则可以将那些细小的细节放大,从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有关的现象,增强学习效果。

4 自主探究,提升动手能力

在教师为学生演示各种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之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很多中学配备了数控机床和激光雕刻机等设备,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些设备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利用,闲置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使用数控机床和激光雕刻机等加工工具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或者竞赛来充分提升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金工工具和设备应用的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在学生进行自主应用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适时地指导那些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学生,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的具体应用方式,克服学习障碍。如在讲解万用电表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将其应用于电阻、晶体二极管及电容器等的测量中,提升应用万用电表的熟练度,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前为学生设计一些课题或者问题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来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或者课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5 回顾总结,增强学习效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生接触和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注意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以加深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完善已有的学习结构,优化学习效果。实际上,由于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大多数教师将课下时间分配给学生的高考科目学习,很少鼓励学生在课下回顾和总结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知识,那么相应的学习效果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在新形势下,教师应重视改变这一状况,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下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方面的教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1]。

金工工具和设备应用方面的回顾总结需要建立在教学模拟训练或者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如针对高中通用技术中“螺母螺栓的加工与连接”这一实践课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将铁钉改造成螺丝、将铝板制作成螺母,进行螺母和螺丝二者的连接工作。而就该实践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划线、顿挫、钻孔以及连接等部分。学生通过在课下的动手实践操作,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果[2]。

6 结语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其在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学生技术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开展通技术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何斌.利用和整合教学装备 丰富通用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5(14):50-51.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篇4

设计者:赵莹莹

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1)计算工具的认识:熟悉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了解计算工具发生发展的历史(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验算、探索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基于“大数的认识”上,对大数的读写、组成、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后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和数学技巧的点拨。本节课运用大量的直观图,比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4.我的思考

本节课包含了认识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老师要使学生认识从古至今的几种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最普遍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项内容一个重在分享、听说、一个重在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课前需要老师和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这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两节放在一课时时间稍显紧张,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应适当把握。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接触数及计算相关的内容,比如乘车、买东西等,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对与计算器,由于它本身快速、准确、便携等特点,这已经是各家各户常见的计算工具,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如加减乘除,对本节课对此认识和操作并不陌生,有浓厚的生活支撑。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本节课需要学生收集与计算工具相关的资料,对于一部分没有资源的学生来说,非常被动。

(2)计算器中清除键的使用,由于学生不经常使用,所以掌握稍显困难。(3)运用计算器发现规律比较灵活,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方法,部分学生会感到吃力。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历史的兴趣就像故事一般吸引着他们,特别是未知领域如早期计算工具“算筹”、现代高科技计算工具“星云”等。5.我的思考:

这部分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直观性的材料较多,学生的参与的热情较高,求知欲较强。但学生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并没有那么简单,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准确的把答案写出来,但是却说不出发现的规律,说明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那么在这里,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观察性引导,比如在27页做一做中,先观察被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有什么特点,商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方向性的指引下,才能说出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1.、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2、能明白计算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4、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检验、探索规律

5、体会计算工具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四、教学活动 1.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在交流对话中了解认识计算工具,通过PPT让学生知道计算工具的历史及简单的操作方法,练习使用计算器。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学生和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学习,在可以让学生操作的环节上组织学生比赛,看看谁的计算速度最快? 3.活动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数学文化较多,学生所知道的计算工具或查询的资料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上课时老师要对这些材料做好合理的安排,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识记、理解、感悟。

五、教学效果评价

可以从课堂练习入手,通过使用计算器练习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从学生的操作中获知学生对计算器的熟悉程度,进行全体指导或个人别辅导,或直接教学习题,随后的探索规律即可以进行巩固也可进行拓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23——27,计算工具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2、能明白计算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4、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检验、探索规律

5、体会计算工具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算筹、算盘、计算器的特点,会使用计算器计算;(2)能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四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新授 A认识计算工具

师:现在我们常见的计算工具都有哪些?

生:算盘、计算器、电脑 师:同学们提到了3这种计算工具。(PPT)

如果把时间追溯到2000年前,那时又是怎样计算的?对,用算筹。①认识算筹

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在春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这就是算筹,(PPT)谁了解它?

生:一般是由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用它摆成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不同的数。生:算筹有横式和纵式两种形式

生:算筹根据材料的不同有竹筹、木筹、铁筹、玉筹和牙筹。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PPT)大家来看,算筹摆成这样表示几?【横式的一到五】满5以后,继续往上画线表示六,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时就用一竖代表5,在竖下面加一横组成6,那你会用算筹表示7、8、9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也一起试试吧!

师:让我们检验一下自己做对了吗?这是7、8、9。以上都是用横式表示的数字,你知道用纵式怎样表示数字吗?对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这是3、4、5,那六呢?用一横表示5,横下加一竖表示6,7、8、9也是这样写的。

师:算筹可以表示较小的数,较大的数怎么办呢?和我们现在写数一样,按顺序依次排开即可,比如6728这样写(PPT),6708这样写(PPT)。

师:用算筹怎样计算呢?是,数位对齐就可以了。我们看23+73的例子,清楚吗?可是当计算数额较大,计算次数增多时,还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哪个计算工具会出现?算盘(PPT)②认识算盘

师: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算盘图片。(PPT)同学们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生:算盘上面两颗珠,一颗珠子代表5,下面5颗珠,一颗珠子代表1,上面一颗珠和下面五颗珠合起来是10,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

生:算盘也有上面1颗珠,下面4颗珠的。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中国是最早发明算盘的,上面有两颗珠子,下面5颗珠子的叫中国算盘。后来算盘传到了日本,日本人进行改造,出现了上面1颗珠子,下面4颗珠子的算盘,这个称为日本算盘。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PPT)

算盘外围的长方形架我们称为框,中间的分界我们成为梁,梁以上称为上珠,梁以下称为下珠。连接上下珠的木棒称为档,档越多,所能计的数就越大。从右任意一位为个位,向左依次为百千等等。师:同学们知道这个数是几吗?(PPT)

师:利用算盘可以轻松地加减乘除。只要你熟记这套“加减乘除口诀”,保证你和计算机一样快、准。这种方法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在帮助人们快速计算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现在想学这套口诀吗?为什么不想?对,我们有计算器。

③认识计算器

师:计算器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工具。你知道它各部分的组成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吧!(PPT)这是显示屏、开机及清屏键、数字键、运算键、小数点键、等号键、储存运算键、清除键等。大家所拿的计算器各式各样,他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B用计算器计算

① 选择合适的算法

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喜欢用吗?现在老师有几道提要考考大家,你可以选择计算器,也可以选择口算、笔算,看谁的速度快好不好?

20+35

100-60

0×67 88÷22 999×1

师:算完了吗?谁来读一读答案。55 40

0

999答案正确。

都谁是用计算器算的?谁是用口算算的,大家那么喜欢计算器,为什么不用计算器呢?

看来一些简单的问题口算比计算器要快,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② 用计算器练习加减乘除

师:还敢挑战吗?请看题:386+179

825-138

26×39 312÷8开始 这次大家用什么方法?答案分别是 565 687 1014 39。像这种不易口算或数额较大的题我们就可以选择计算器算。再来一个1234×5678开始,得7006652,像这样4位数乘4位数没有学过,计算器也可以帮我们完成。让我们用计算器验算对错吧,谁来说怎样验算?用再乘一遍的方法,可以,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还可以用得数除以1234或5678,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验算这道题。

③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现在我们进行高难度的训练,有信心比赛吗? 注意:把计算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请看题 9×2= 9999×1= 9999 9×3= 9999×2=

9×4= 9999×3=

9×5= 9999×4=

9×6=(先出示左边部分,再出示右边部分)9×7=(左边问:用什么方法算?乘法口诀口算。观察得数有规律吗?十位和个位 9×8= 的数相加都得9)9×9=(右边问:用什么方法算? 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是五位

数,中间三个数不变,都是9,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正好是一位因数和九相乘的积分开写。)师:根据这一规律,不用计算器,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 师:答案分别是49995、59994、69993、79992、89991,同学们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如果我把4个9改成5个9,99999×5,你会吗?999999×5你会吗?看来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④ 练习做一做:

打开书27页,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先用计算器计算 9÷9= 108÷9= 1107÷9= 11106÷9=

请和同桌说说答案并谈谈你的发现。答案1、12、123、1234 发现:(1)除数都是9,被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被除数是3位数,商是2位数,被除数是4位数,商是3位数,被除数是5位数,商是4位数,也就是说,除了被除数是一位数的,其他的商都比被除数少一位数。

(2)被除数上各个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除第一个式子外,下面的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依次少一,其他位上,不是1就是0,这样1和0相加得到的数做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剩余的数合起来除以9得到的就是商的个位。

(3)从商来看,商的个位是几,商就是几位数。试做:111105÷9= 1111104÷9= 11111103÷9= 111111102÷9= 1111111101÷9= 看答案,你做对了嘛?

有了计算器这个工具,我们的计算变得非常简单、快速,那你知道比计算器还快的计算工具是什么吗? 在2010年6月召开的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中国新近推出的超级计算机“星云(”Nebulae)居亚军,计算速度为每秒钟1.27千万亿次。也就是说“星云”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13亿中国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手持计算器不停地计算500年。从古至今勤劳的中国人在计算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也要加油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课程名称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9课时的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并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两种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目的是告诉学生算盘、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够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纵观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本节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数学课堂中他们喜欢上的一节课,只要认真听讲,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而本节课又是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一体的课,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升教学活动效果。利用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学生课前参与: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介绍计算工具,拓宽视野

(三)算盘的认识与使用

(四)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五)课堂检测

(六)课堂总结

(七)课外拓展

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谈话引入新课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课件动画演示】(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动画】(2)中国人发明算盘:【课件动画】(3)17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课件动画】(4)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机。【课件动画】(5)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 算盘。【课件演示】大屏幕示:(算盘图片)

(1)课件出示:算盘应用情境图(课本图片:中药划价用算盘很方便,在一些银行也使用算盘。)

(2)课件: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3)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4)练一练: 课件出示练习题;计算器。【课件演示】(计算器图片)(1)课件示情境图(25页)

(2)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3)自主学习,同桌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4)计算操作。

利用计算器尝试计算【课件演示】(练习题)课件示: 课堂检测题

根据总洁课件示本节学习主要内容 未来的计算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准备好,把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打交道最多的是什么?(学生:做题计算)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数字越来越大,有的同学都悄悄用什么计算了?(学生:计算器)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一起探究计算工具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教师补充讲解: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

师生共同观看动画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为了计算方便,发明了计算工具,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独特的计算工具算筹。但算筹携带不方便,容易损坏。

介绍算盘: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动画介绍:计算尺 动画介绍:机械计算机

师生观看动画计算机的介绍;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电子计算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图片展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师引导:你还在那里见过算盘?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资料图片展示各种样式大小的算盘图片。讲解: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算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请看:算盘资料拓展【课件演示】算盘图片并介绍;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世界上最长的算盘有10.1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汇报:如:不同样式的算盘;使用算盘计算的口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算盘的知识,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1、大屏幕演示:动画算盘图,可以随便拨珠,填写数字,(师生互动)大屏幕上老师拨数,让学生说算盘所表示出的数;或点名学生拨数,其他学生说(或者填写相应数字)算盘上所表示出的数。

2、课件示:算盘图(课本24页图),让学生写出算盘所表示出的数。生活中人们在算账时通常利用什么计算工具?引出计算器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介绍功能键: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种计算器。(25页计算器图)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自己手中计算器功能键名称及用法。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计算后,再按on/c键,清屏。(1)386+179

互相说说使用计算器的步骤。并尝试: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学生在大屏幕上操作演示。(大屏幕动画演示,计算器上可以操作)试练: 825-138 并点名让学生演示操作。试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学生用自己带的计算器操作)先估算大约得几?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1、我来当小法官(学生集体做)(1)OFF键是开机键。

(2)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3)算盘上的算珠每颗代表一。()

(4)967×89×0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简便。()(5)17世纪中期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2、用计算器计算。(25页做一做第一题)小组比赛 55846+7646

6908×37 13027-8934

111111111÷9 66280×23

395412+10589 这一节课同学们和老师合作学习的非常愉快,相信大家也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计算工具,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知识的话,我们可以上网再查查有关资料吧。

扩充素材,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运用学生喜爱的动画视频加深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探究数学的欲望。运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以及动画视频展现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人类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根据学生课前了解的算盘知识与生活中算盘应用情境图的出示和运用多媒体查阅的算盘的扩展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此部分实物算盘加上课件显示提升学习活动效果。

由多媒体呈现的动画算盘能随意拨珠,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从课件展示生活中以及学生身边列举出计算器应用实例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器上的具体操作,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尝试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恰当合理的在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精心设计练习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据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有一些计算工具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身在农村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虽然在我的精心设计下,教学效果很好,但教学效果还是有所欠缺。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学并交流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课件创设情境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计算工具的认识 篇6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学习教材第23、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

算的计算方法.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 运算键.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教学课时: 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谈话.老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超市里买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后,兴高彩烈

地去结账时,结账处的阿姨是怎样给你您们算账的呢?(利用计算器算账)用计算器算账有什么

好处呢?(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减少了排队时间)想一想,什么地方?那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

计算器或计算机呢?(餐馆 银行 火车 站售票处等地方,会计 审计 售货员等人员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的作业提前布置下去)老师:老师昨天让您们回家调查了爸爸 妈妈小时候商店里售货员算账时所用的工具.谁

能告诉大家?(那时候,售货员算账要用算盘)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

关于算盘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一)探究新知 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人类是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开始对数的认识,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计算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人们用石子、绳子、痕迹来计数。

我国古代采用算筹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叫筹算,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算筹是我国古代的计数和计算工具,春秋时已普遍使用,一般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用它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从算筹上看,无论纵式或横式,1—5各数都是由一个个单根累计组成,是几就由几根摆出,6--9各数则是由一根代表5,在加一根是6‚在加一根是7……采用纵横相间的方式表示多位数;采用十进制.这是很聪明的计数方法,简捷明确,算盘的计算方法是由此发展而来的.由于筹算需要不断改变算筹的摆列形式,很难计算得十分迅速,因此,从公园八世纪起,人们就不断对筹算进行改革,直至演变为珠算.2、珠算.(1)、介绍珠算.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 计算实践中,首创的一门科学的计算技术,是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之一.据记载,十五世纪初期,珠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韩国等,成为东亚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2、认识算盘

算盘各部分的名称:①梁、②档、③框、④顶珠、⑤上珠、⑥下珠、⑦底珠。

3、算盘的计数方法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 ,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各位,定位是用算盘计数的特殊要求,在从各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使用算盘是,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时,表示没有数.4.算盘拨珠方法.用拇指拨上1234.用食指拨去1234用中指拨上5,拨去5;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5.了解计算器的知识.电子计算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速度准确.电子化的计算手段,已经广泛地被采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正在全面取代珠算.(1)、了解计算机的外观.(2)、说一说,生活中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计算机,在那儿见过?做什么用的?(这些计算机虽然大小,功能,形状各不同,但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6.认识计算器的面板.(1)、看一看,计算器上都有什么,是什么用的?(2)、学一学,对照教材第24页,认识各键的功能.7.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介绍介绍.noc开关及清除屏键.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的开始.CE清除键。仅消去当前显示的数据,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用。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OFF关闭键.用于停止使用关闭计算器.(教材中所画计算无此键).M+储存键.用于某些数据的记忆与储存.M-减少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减去.MR呼出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呼出。MC消除储存键。用于消除数据的储存状态。以上这些数是运算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按键。

(三)课堂作业

1、学习阅读资料

2、教材第28页第一题

(五)课堂小结。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本年龄幼儿喜欢汽车较多,结合这一特点为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进行此课程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

2.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谈话的内容,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谈话内容。

3.引导幼儿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激发独创性思维。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时需幼儿大胆想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与玩具若干。

2.平时丰富幼儿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轿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认识的交通工具,教师按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分成若干组自由交谈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儿商量谈话次序,轮流谈话,不抢着讲,也不能光听别人讲,自己不发表意见。

教师轮流巡视指导幼儿的谈话,用插话的方法将幼儿谈话内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话题上。

三、帮交通工具分类。

引导幼儿将交通工具分类,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黑板上划分成三类(运货、载人、特殊用途)请幼儿操作,要求先说出其名称,再将卡片贴在对应用途的分类区。

四、谈话 未来的交通工具。

1.引导幼儿拓展谈话内容,想像未来的各种交通工具。

2.小结:表扬幼儿的创造性想像,鼓励幼儿好好学习,长大后设计更特殊、更有用的交通工具。

五、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用途,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艺术:学习有关内容的歌舞,如:《小小交通警》(集体舞)、《大吊车》(音乐游戏),丰富幼儿对交通工具的认识以及交通知识。

美术:启发幼儿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最新型、最特别的交通工具。

六、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了解其特征,知道其用途。

七、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放置交通工具的玩具,张贴交通工具图片,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并学习讲述。

八、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创设让幼儿观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条件,丰富幼儿的交通知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幼儿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自己有很好的想像,可不敢大声说出来。因在之后的教学中多加入实物及动画,更加调动幼儿积极性。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会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学习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学习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导航:

一、学习准备

1、请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介绍给大家。

二、学习提纲(P23-25)

1、请同学们学习P23。(1)中国人发明()

(2)观察两种不同的算盘(p23图),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2、请同学们学习P24。

(1)了解一个计算器,说说每个键的功能。(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学习检测

1、阅读p25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工具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6页全部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四、教法、学法

合作学习、自学辅导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2、首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让学生了解。

教师再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设计意图: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的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全课总结

六、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板书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椭圆和直线工具来初步认识 “画图” 软件;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椭圆工具的使用,并利用椭圆工具来画小鸡,学习保存作品的操作。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动画的情景,用生动、简洁的画面激发学生运用电脑进行画图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再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师生再共同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工具进行创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学 1.学生是8——9岁的孩子,他们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信息技术课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2、本班学生中绝大部分在一、二年级曾接触过“画图”程序及部分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画图基础;

3、学生的想像与模仿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4.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动手欲望很强烈,对老师的演示及讲解往往没有太多的`耐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会在电脑上打开“画图”软件。 2、认识“画图”程序的窗口组成。

3、认识“椭圆”工具,了解“椭圆”的三种样式。 4、能够恰当地选择适合的椭圆样式进行绘图。

5、至少能够使用“椭圆”和“直线”工具来画出一只小鸡。

l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自主探究过程来完成“直线”工具的学习。

2、2.能运用一定的美术基础合理地安排画面以及色彩使用。

3、3. 3、学生发挥想象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暑假小学老师实践报告下一篇:中小学教学名师培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