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案设计(共7篇)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感受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这一主旨自然地生发开去。基于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本文时,我将重点定位在从美入手,借助网络环境设置一个特定情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积累美,将这种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这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真美啊!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槐乡去细细地欣赏那里的美景吧。槐乡是因为槐花多而得名“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孩子们的季节。”(出示)
二、整体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1.指名朗读、齐读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谁来告诉老师?(1、2~3)
(一)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1.课文中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朗读哪一个句子?(自读段1,画)并说明原因。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有感情的读 ②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教师相机板书:多、美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2)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出示句子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边读边想象,把句子读美
(4)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象描述。(形: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珠子的大吊灯)
过渡:槐花还美在哪?谁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3.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4.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哪些词语写出槐花的香味?(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还有一个“浸”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芳香扑鼻)
6.齐读
7.多美多香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1)、指名读一读。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8.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过度:槐花真美呀,难怪,一到五月,孩子们就要高兴地喊起来——五月,洋槐开花了!
9.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
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师: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了美丽的槐乡,你最想干什么呢? 生:我想采一些槐花带回家做槐花饭。生:我想美美地吃一顿香喷喷的槐花饭。生:我想拍一些照片。
生:我想用录象机把槐乡录下来。
师:那就让我们抓紧时间行动吧,请你读读课文2、3小节,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2、3小节。
师:吃槐花饭的同学请站起来,我要来采访一下。你吃的槐花饭好吃吗? 生:好吃。
师:你吃的槐花饭是什么味道的? 生:我吃的是甜的槐花饭。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我吃槐花饭的时候,在槐花饭上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师:(采访另一位同学)你吃的是什么味的槐花饭,也请你向大家介绍介绍。生:我吃的是咸的槐花饭,吃的时候在槐花饭上浇上麻油、蒜泥、陈醋。
师:你来到了槐乡,受到了槐乡孩子的热情款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呀?生:我想,槐乡的孩子真热情呀!生:槐乡的孩子真善良呀!生:槐乡的孩子真好客呀!
师: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远不止请你吃一顿槐花饭吧!
生: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给客人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师:你们真幸运呀!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大饱了口福,得到了礼物,槐乡的孩子呢,不仅可以吃到盼了一年的槐花饭,还能用槐花来招待客人,他们多么快乐呀!(板书:孩子快乐)师:我想问问刚才想拍照的同学,你拍到了哪些镜头? 生:我拍到了蜜蜂在嗡嗡嗡地采蜜。
生:我拍到了一个孩子卧在槐树下,他被槐花熏醉了。生:我拍到了槐乡的孩子在拉客人到他家去吃槐花饭。生:我拍到了孩子们在采槐花。
(反思: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用自己的镜头拍到了各种各样的镜头。在这些镜头中,就是没有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的小姑娘或者是大大咧咧的小小子。他们才不管你老师需要什么镜头呢,就任由自己的思绪畅游在美丽的槐乡。但是课堂上课时间有限,不能无休止的“畅游”。)
师:刚才有同学说他拍到了卧在树下的孩子,拍到了在采槐花的孩子,还有谁拍到槐乡孩子的镜头的?
生:我拍到了槐乡小姑娘的镜头。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师:你知道“俊俏”的意思吗?是什么让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师:老师也在你的衣襟上别上花,你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 生:我很高兴。师:高兴得怎样呢? 生:高兴得心儿蹦蹦跳。
师:是的,槐乡的小姑娘用花打扮自己,他们的心儿也是快乐的,高兴的,高兴地飘了起来。(点击:飘)师:小姑娘们,五月,是你们的季节,快把你们的喜悦告诉大家吧,齐读。女生:齐读句子。师:小小子呢?快乐吗?为什么?
生: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师:有口福,当然高兴。快把你们的快乐也告诉大家。男生:齐读句子。
(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可快乐了,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呢?让我们来比一比。
生:(男、女生赛读)
师:五月,可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出示: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槐花的美,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由衷地赞美槐乡吧!
生: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描写槐乡的五月,下面老师出一段话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从所填的词中,谁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几个吗?或选用一个叠词说一句话。
白茫茫 白生生 香喷喷 甜丝丝 喜盈盈 傻乎乎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一片()。勤劳的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的槐花,心里装着()的满足。他们不时朝嘴里塞上一口()、()的槐花。小朋友去了,准会()地不想回家。
2.是呀,小朋友去了不想回家,老师去了也不想回家呢!老师去了,你会怎么招待我呢?(交流)
板书设计:
槐 乡 五 月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好客 俊俏 口福 孩子的季节
槐乡五月教案设计(市级公开课)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感受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这一主旨自然地生发开去。基于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本文时,我将重点定位在从美入手,借助网络环境设置一个特定情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积累美,将这种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这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真美啊!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槐乡去细细地欣赏那里的美景吧。槐乡是因为槐花多而得名“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孩子们的季节。”(出示)
二、整体感知课文,直奔中心
1.指名朗读、齐读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谁来告诉老师?(1、2~3)
(一)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1.课文中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朗读哪一个句子?(自读段1,画)并说明原因。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有感情的读 ②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教师相机板书:多、美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2)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出示句子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边读边想象,把句子读美
(4)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象描述。(形: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珠子的大吊灯)
过渡:槐花还美在哪?谁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3.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4.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哪些词语写出槐花的香味?(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还有一个“浸”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芳香扑鼻)
6.齐读
7.多美多香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1)、指名读一读。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8.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过度:槐花真美呀,难怪,一到五月,孩子们就要高兴地喊起来——五月,洋槐开花了!
9.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
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
师: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了美丽的槐乡,你最想干什么呢? 生:我想采一些槐花带回家做槐花饭。生:我想美美地吃一顿香喷喷的槐花饭。生:我想拍一些照片。
生:我想用录象机把槐乡录下来。
师:那就让我们抓紧时间行动吧,请你读读课文2、3小节,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2、3小节。
师:吃槐花饭的同学请站起来,我要来采访一下。你吃的槐花饭好吃吗? 生:好吃。
师:你吃的槐花饭是什么味道的? 生:我吃的是甜的槐花饭。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我吃槐花饭的时候,在槐花饭上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师:(采访另一位同学)你吃的是什么味的槐花饭,也请你向大家介绍介绍。生:我吃的是咸的槐花饭,吃的时候在槐花饭上浇上麻油、蒜泥、陈醋。
师:你来到了槐乡,受到了槐乡孩子的热情款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呀?生:我想,槐乡的孩子真热情呀!生:槐乡的孩子真善良呀!生:槐乡的孩子真好客呀!
师: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远不止请你吃一顿槐花饭吧!
生: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给客人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师:你们真幸运呀!不仅看到了美景,还大饱了口福,得到了礼物,槐乡的孩子呢,不仅可以吃到盼了一年的槐花饭,还能用槐花来招待客人,他们多么快乐呀!(板书:孩子快乐)师:我想问问刚才想拍照的同学,你拍到了哪些镜头? 生:我拍到了蜜蜂在嗡嗡嗡地采蜜。
生:我拍到了一个孩子卧在槐树下,他被槐花熏醉了。生:我拍到了槐乡的孩子在拉客人到他家去吃槐花饭。生:我拍到了孩子们在采槐花。
(反思: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用自己的镜头拍到了各种各样的镜头。在这些镜头中,就是没有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的小姑娘或者是大大咧咧的小小子。他们才不管你老师需要什么镜头呢,就任由自己的思绪畅游在美丽的槐乡。但是课堂上课时间有限,不能无休止的“畅游”。)
师:刚才有同学说他拍到了卧在树下的孩子,拍到了在采槐花的孩子,还有谁拍到槐乡孩子的镜头的?
生:我拍到了槐乡小姑娘的镜头。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师:你知道“俊俏”的意思吗?是什么让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师:老师也在你的衣襟上别上花,你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吗? 生:我很高兴。师:高兴得怎样呢? 生:高兴得心儿蹦蹦跳。
师:是的,槐乡的小姑娘用花打扮自己,他们的心儿也是快乐的,高兴的,高兴地飘了起来。(点击:飘)师:小姑娘们,五月,是你们的季节,快把你们的喜悦告诉大家吧,齐读。女生:齐读句子。师:小小子呢?快乐吗?为什么?
生: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师:有口福,当然高兴。快把你们的快乐也告诉大家。男生:齐读句子。
(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可快乐了,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呢?让我们来比一比。
生:(男、女生赛读)
师:五月,可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出示: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学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槐花的美,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由衷地赞美槐乡吧!
生:齐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描写槐乡的五月,下面老师出一段话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从所填的词中,谁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几个吗?或选用一个叠词说一句话。
白茫茫
白生生
香喷喷
甜丝丝
喜盈盈
傻乎乎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一片()。勤劳的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的槐花,心里装着()的满足。他们不时朝嘴里塞上一口()、()的槐花。小朋友去了,准会()地不想回家。
2.是呀,小朋友去了不想回家,老师去了也不想回家呢!老师去了,你会怎么招待我呢?(交流)
板书设计:
槐 乡 五 月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好客
俊俏
口福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 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 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 花与人交织在一起, 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 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 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 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 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 因孩子的乐而沉醉, 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 而教师所需要做的, 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 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 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 细节品析美, 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学会整体把握, 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 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丰富审美体验, 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 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 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 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 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 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 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 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 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抓住了词语的训练, 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 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 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 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 点明了文章的线索, 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 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 逐个解决。
(1)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 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反复品味朗读, 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 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 同样也是细节之美, 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 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 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从整体出发, 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 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 信马由缰, 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 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 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 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 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 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 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 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 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 文字与画面相交融, 加上音乐的渲染, 槐花的美丽, 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 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 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 当你漫步在花海中, 你听到什么呢?
(2) 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 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启发学生读透语言,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 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 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 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 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 在文字间穿梭徜徉, 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 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 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 此刻, 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 “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 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 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 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 围绕问题, 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 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 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 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 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而在共识层面之上, 仍需要向纵深发掘,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 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 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 让孩子融情于景, 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在语言内化的同时, 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 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 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 让孩子乐在其中, 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 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 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 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 今年, 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 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 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 交流。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因孩子的乐而沉醉,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细节品析美,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会整体把握,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抓住了词语的训练,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 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逐个解决。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品味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同样也是细节之美,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从整体出发,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信马由缰,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文字与画面相交融,加上音乐的渲染,槐花的美丽,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当你漫步在花海中,你听到什么呢?
(2)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启发学生读透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在文字间穿梭徜徉,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此刻,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围绕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在共识层面之上,仍需要向纵深发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让孩子融情于景,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语言内化的同时,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让孩子乐在其中,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 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今年,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交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槐花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21、槐乡五月
教学设计:滕州市级索镇后王晁小学 杨文静
一、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五月槐乡特有景致、风情的描绘,表达了爱花更爱人的情感。读此文的感觉如品茶,越读越有味,那浓浓的花与饭的香味,那融融的人与花的趣味,还有那暖暖的主与客的情味都渗透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回味无穷。读罢,不禁感叹槐乡五月真是槐香五月,更是令人怀想的五月。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自主探究,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引导点: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的方法,深入体悟课文的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香味、趣味和情味。(第一课时重点感受香味)
3、情感态度渗透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重、难点: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对话,感受槐乡飘香的五月。
第二课时重、难点;继续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品味文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人情味,品味这属于孩子的季节。
四、教学评价设计:
1、儿歌导入,奠定诗情。
这篇课文的语言极富特色,不仅遣词造句优美,而且句式多样,有些语句充满了诗意。开头用儿歌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奠定了整篇课文教学的基调。)
2、品鉴文字,课堂飘香。
因为是第一课时,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在让学生与生字新词、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让他们的语言和情感协调发展,让课堂飘出文字的“墨香”。
3、内化语言,再现诗意。
情感的积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给出了一些句式,为学生搭建平台,1 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意的文章、诗意的课堂。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吟唱儿歌,走近槐乡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拍手歌,想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吗?出示拍手歌(见下),让学生与老师合作吟唱。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槐花飘清香。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蜜蜂把蜜酿。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人们把歌唱。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孩子用嘴尝。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清香传四方、传四方!
2、今天学习的课题就藏于其中,你能找到吗?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课题,学生与老师共书写生字“槐”,读课题。
4、给“槐”扩词(相机出示槐花、槐树、洋槐等图片),像图上所表现的那样,到处都是槐花,才可以称为──槐乡,引导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品课文,识字积累。
1、槐乡的景致究竟如何,一起随作者去走一遭吧。(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2、出示生字,自主识写。
(1)按读音规律排列并出示生字。
A、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认读。
B、带字入词,再次认读。
(2)按书写规律重新排列并出示生字。
A、启发学生寻找规律并交流。
B、相机引出四个写字结构“左窄右宽”的动词,用动作区分“挎、摆、拌、炒”,书写这四个字。
3、出示二类字及难读的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以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形式进行)。最后,引出“山山洼洼,嗡嗡嗡”这两个结构特殊的词。
4、指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再找找文中出现的其余结构特殊的词语。
5、组织学生交流初品文章后积累的结构特殊的词语,相机指导:
(1)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A、老师板画“山、洼、坡、岗”,让学生接着板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B、请学生结合眼前绘出的景象和脑海中出现的景象读好这两个词。
C、带词入句,读出自己的体悟(引导学生从范围之广感受槐花之多)。
(2)文中几个ABB式的词语。
A、学生汇报,出示这些词。
B、读着这些词,你都有什么感受?是用什么感受的?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香味)
(三)、再品课文,文字飘香。
1、其实这香味不仅可以用鼻子闻出来,还可以用心看出来,不信,自己到课文的字字句句中找一找香味吧。(学生读文勾画)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预设三种情况,教学时根据学生汇报随机进行相应教学)。
(四)、作业:
1、谈了这么多,槐乡的五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畅所欲言)
2、结合学生发言,出示──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运用所给句式说一说。(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槐乡的五月,咱们一起写课题。孩子们上节课的槐乡之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怪不得文章的结尾这样说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课文,感受飘香。
1、五月,洋槐开花了。来到槐乡,你们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一小节,用横线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4、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读哪一句?并说明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有感情的读。
②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多、白)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槐花“多”的?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能读好这两个词吗?指名读(是啊,槐乡到处都开满了槐花,你真会读书!)
④从哪儿可以看出槐花很白呢?出示“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雪是什么颜色的?“白” 是呀,白茫茫的一片,你关注了“白茫茫”这个词语了吗?你还能说出像白茫茫这样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吗?随机指名说)
⑤谁想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槐花的“花多色白” 指名读(2)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3)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指名读(斜线处注意停顿)谁再来读读(4)读完了以后,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写得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抱”字用得很生动,“挂”字也用得恰当。两个比喻也都很贴切、合适。)(生交流)(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和比喻的巧妙,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用词精当和比喻巧妙的方法,在平时写作中加以运 用)。
(5)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把句子读美。
5、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珠子的大吊灯)
6、多美多香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听:蜜蜂、孩子们)(1)、指名读一读。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3)、“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7、是呀,小蜜蜂的收获可大了,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的收获是什么呢?(孩子用篮儿挎走的槐花做成了什么呢?)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用一个字来形容槐花饭——“香”)
是啊,难怪说“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花都浸在香海中了。”
8、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师配乐范读再请学生读)
9、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
二、品读课文,感受孩子
1、精读第二小节: 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1)生自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
(2)生交流。(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能干。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3)槐花饭如何美味?指导朗读。出示“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2、说说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用下列句式说话:槐乡的孩子真 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 ;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
(2)、多香的槐花,多好客的槐乡孩子呀,沉浸在花香中,感受着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怎能不让人陶醉!
所以,我们会说:“(出示)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 感悟“醉”的第一层意思:槐花香太浓
感悟“醉”的第二层意思:沉浸在槐乡孩子的热情中,我们游客也醉了。(4)、让我们再去槐乡感受一番。齐读第二小节。
3、五月,槐花开了,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洋槐开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绝美的风景,做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让他们感到了无穷的欢乐。
4、精读第三节。
(1)、洋槐开花,还给他们增添了什么乐趣?指名读第三节。
(2)、女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读第二句)。男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读第三句)(3)、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作者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了吧。
因为,五月,因为槐花盛开的季节,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他们打槐花,吃槐花饭,尝槐花蜜,用槐花打扮自己„„在槐花飘香的季节里有这么多有趣、快乐的事情,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丰富啊!多么令我们羡慕,让我们向往啊!
(4)、所以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回归整体,感受认识方法。
1、口头训练:回家后向你的父母家人介绍槐乡槐花的美丽芳香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2、小练笔:模仿课文第一小节写槐花的手法试着写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字数要求在100字至200字之间。
五、课外作业:
五月的槐乡是迷人的,是美丽的,就让这美景,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希望大家课后把课文背下来。板书设计;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可爱 花美
花香味甜 21.槐乡五月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淳朴可爱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能够借助多媒体,给予学生直观的图片、录象,给学生以鲜明的感受,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本课时如能辅以更多的美读就更好了。朗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我想是包括学生与文本的无声的对话,潜心会文,用各自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情感智慧揣摩文本,碰撞文本,塑造出文本中达到形、景、意,发现文本中的情、智、理,产生个性话的阅读感受。这才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和直观的教学资源,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槐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去哪里旅游?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们一般去旅游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有一种旅游,我们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我们一样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我把它叫做——“文字之旅”。今天我们就去作一次这样的旅游。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旅游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学生交流:照相机等等)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起去五月的槐乡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记录下你的发现,留下最美的镜头
板块二:读、品、悟,走进五月的槐乡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随着这段文字,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有照相机,你会拍下哪个镜头呢?”
学生交流(据学生的交流,随着“喀嚓”一声,一幅图,一段文字就出现在屏幕上)。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你为什么拍下这张照片,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3、学生交流(花多)。你从哪里感受到?学生交流(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群山图)
这里有两个词语。(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和坡同学们都知道,洼是槐乡那里低下去的地方,岗是槐乡那儿低矮的小山或土坡。作者没有说山、洼、坡、岗,而说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槐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槐花可真多呀)板书:多:茫茫一片。你从这话中还感受到槐花怎么样?(板书:白:瑞雪初降)
那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槐花的多、白。
欣赏槐花图。诵读句子,加上动作。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多么可爱呀,远看就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就像——“维吾乐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板书:圆球、辫子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谁再来读读。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4、(点出“抱”)大家看,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5、指名交流。
6、点拨: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
7、不同的比喻写出了槐花不同形态的美,(课件出示)引读:有的是“抱在一起”的,作者想到了……;有的是“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的,作者想到了……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样的美。谁再来读这个句子。
读得更美些?(指名读)
师:(出示槐乡图片,配乐)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槐林处处,遍布山岗。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洋槐吐绿,槐花飘香;盛夏,浓荫蔽日,处处清凉;秋日,槐米串串,造福地方。这里就是槐乡。让我们一起走进尹黎的散文《槐乡五月》。齐读课题。
【点评:美文需要美的体验。教师借助多媒体,用诗一般的语言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槐乡,走入散文所营造的意境。这无疑是一种无痕的引领,一次轻轻的唤醒,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槐”是本课的生字。(出示田字格中的“槐”)观察一下,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槐”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写前读帖能帮我们准确把握字的结构。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 :(在田字格 中范写“槐”)“木”字苗条是形旁,“鬼”字舒展粗又壮。注意穿插和避让,和谐相处字稳当。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卡的写字区书写两个。(巡视书写情况,并提醒写字姿势)
师:本课生字中还有几个生字与“槐”字结构很相似,书写时也要注意左窄右宽与穿插避让。(课件提示其他五个字的结构。)
二、分类认读,有效积累
(一)追根溯源,字理识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同桌先来检查,读不准的地方互相教一教。
师:怎么样,来场男女生接力读,行吗?
师:仔细看,其中有几个字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
生:醋、酿、醇。
师:这三个字哪儿长得像?知道这个偏旁的名字吗?
生:是酉字旁。
师:非常棒!跟老师一起读———酉,酉字旁。
师:(出示“酉”字甲骨文)这是早期的酉字。根据字形,你能猜到它的意思吗?你来试试。
生:很像一罐酒。
生:好像是关于酒的。
师:大家猜对了。“酉”是象形字,本义就是酿在坛里的酒。酉字旁的字多与酒有关。你看,美酒“酿”好了!快来闻一闻,它发出什么样的香气?
生:“醇”香。
师:可要是酿成酸的,就成了“醋”了!
师:像这样带有酉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生:醉、醒。
生:还有酷。
师:(屏幕出示:醉、醒、配、酸、酝……)一起读读记记!
师:汉字是有根的。追根溯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字义,快速识记更多的汉字。
(二)认读叠词,归类积累。
师:(出示“白茫茫、喜盈盈”等)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ABB式词语。
师:本课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使语言更加生动。预习卡中提示大家注意积累,谁来读一下?
师:同学们有了这么多发现。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上几个吗?
生:亮晶晶、红彤彤。
生:黄澄澄、金灿灿。
……
师:在阅读中注意分类积累词语,是个好习惯。请大家整理到阅读笔记中。
【点评:中低年级识字量大,在认字识词的同时,适时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自主积累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散文,厘清主线
师:大家再读课文。要求每个自然段都读到通顺流利。读完想一想,槐乡五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约3分钟)
生:槐乡的槐花很多,很香。
生:槐花真美。
生: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
生:槐花开了,槐乡的孩子非常快乐。
……
(师相机板书:美、香、好客、快乐……)
师:你看,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就像一颗颗珍珠(将“美、香、好客、快乐”等分别圈起,呈珍珠状)散落在文章之中,看似很零散,但实际上有一条“红线”把它们串了起来。这条线是一句话,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话。到文中找找看。
生:(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同意吗?拿起笔,把这句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师:你看,(画一条红线串起“珍珠”)就是这条线,把这些美好的事物串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漂亮的“珠链”,一篇完整的美文,这就是散文。它内容零散但主线始终清晰。
【点评:精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槐乡,这是“读进去”;而让学生交流读后留下的印象,就是“读出来”。在这“一进一出”中,学生对槐花的“美”、孩子的“乐”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中年级学生擅长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思考,给他们讲解概念,不如让他们鲜活地感知。因此,在学生阅读散文,有了初步印象后,让他们找出“文眼”,教师再适时以他们熟悉的图画形式,深入浅出地揭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令“散文”在孩子们眼中一下子亲切熟悉起来。对散文的这些感性认识,如同一粒粒阅读的种子,静待春风的唤醒。】
四、漫步槐乡,品赏语言
(一)妙 解“ 比 喻 ”,赏 花悟情。
师:这条线又是怎样串起这些画面的呢?在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描写槐花美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文中哪些语句写了槐花的美丽呢?
生:(读)“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小辫儿。”
师:(大屏幕出示语句)你发现了吗,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比喻句。
师:作者分别把槐花比作什么?
生:比作玉雕的圆球。
生:还比作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比作瑞雪初降。
师:请同学们在心中反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脑海中渐渐地出现了怎样的槐花?
生:很美的槐花。
师:能具体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是怎样的吗?
生:它是白色的,形状有圆球形的,也有一条一条的。
师:你读出了形状美。谁继续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花有大有小,姿态不一,一串一串的,真的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花像雪一样洁白,山坡上一片白茫茫。
师:作者连用三处比喻,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槐花的美。会读书的孩子不仅会用语言描述,更会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美美地读起来!(音乐起,生读)
师:读散文就要这样,带着情感,读出画面。作者尹黎曾经一次又一次来到槐乡,槐花的美让她魂牵梦绕。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吗?那是一份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对五月的槐乡非常喜爱,这些美好的画面总是在她眼前浮现。
(师板书:爱槐乡)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尹黎正是把这种情融到槐乡美景中,又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来。比喻这种写法在散文中经常被用到,它让语言文采飞扬,它让情感自然流淌。如此美妙的比喻,快快背诵下来吧!
师:背会了吗?带上我们的积累上路,到槐乡看一看。(播放槐乡槐花开放的美景,情境中引导背诵)
师:你还想看槐花吗?仔细看,用心想,你眼中的槐花还像什么?(欣赏不同姿态槐花图)
生:槐花似一串串珍珠项链一样。
生:槐花像一个个身姿曼妙的白衣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好一个“身姿曼妙”,这个形容词简直把槐花写活了!
师:提个建议。请三名同学像作者那样,分别用上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共同完成一段美文。谁来?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
生:有的槐花似一只只轻灵的鸽子在绿海中翩翩起舞。
生:有的槐花像一条条珠链挂在树梢,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生:有的槐花如一串串白色的风铃,在绿叶丛中奏起了美妙的乐曲。
师:简直就是一群小作家!你们把更美的画面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点评: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应该重视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挖掘各种文体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比喻的妙用,先关注内容,再聚焦语言表达形式,然后积累语言,最后在优美的情境中赏槐花、赞槐花,可谓功到自然成。】
(二)笑品动词,体验童趣。
师:沉浸在这么美的花海中,槐乡的孩子又有怎样的乐趣呢?(出示第三自然段)默读,思考:哪个动词用得不一般,让你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
生:我从“塞”字中,感受到了小小子们的大大咧咧。
师:小小子们,你们怎么塞的?(生做动作。师随机采访一个“塞”得很开心的男生)好吃吧?开心吗?
生:嗯,好吃,开心!
师:这么香甜新鲜的槐花,还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当然快乐了!还有哪个动词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不一样的快乐?
生:“戴”。我觉得它表现了槐乡的小姑娘把槐花戴在头上当头花。
生:“飘”。我感受到了槐乡小姑娘的漂亮。
师:不光是漂亮啊,再想想,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
生:槐花是白衣仙子,戴在小姑娘的发辫上、裙子上,看着就像仙子在空中飞舞一样。
生:是说香味也随着她们的身影,向我们飘来。
师:你们真是作者的知音!这些动词用得多好啊!作者用这么新鲜有趣的动词,把孩子的快乐写得活灵活现。她曾这样说过———(屏幕出示)
生:(读)“在我心中,孩子永远是最宝贵的。”
师:你又品出一份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非常喜欢小孩子。
(师板书:爱孩子)
师:作者尹黎把这份对槐乡孩子的喜爱融入笔下,写进了动词中。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班一个孩子写的一篇作文,名叫《斗蛋》。他是这样写的———(屏幕出示:“最近,我们班兴起了斗蛋风潮。一时间,我们男生手里拿的是蛋,兜里装的是蛋,就连桌洞里都会时不时地滚出几个蛋……”)
师:大家都乐了。这样写挺好玩是吧?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什么东西也让你或者你的家人这样着迷?静静地想一想,也来说上一段。
生:我最近迷上了足球,手里拿的是足球,头上顶的是足球,做梦也会梦到足球。一有时间,我就会和好朋友去踢足球。
师:动词用得太妙了!
生:我最近迷上了《查理九世》这本书,书包里装的是它,课间看的是它,连和朋友讨论的话题都是《查理九世》。
师:真是个小书迷!
生:最近我们班兴起了玩陀螺。我们男生的兜里装的是陀螺,书包里藏的是陀螺,连桌洞里都直往外滚陀螺。那天把数学老师气火了:“谁再拿到学校玩,我就没收喽!”
师:哈哈!孩子,老师说得对,玩陀螺可以,但要有节制。看到了吗?语文就在身边,阅读中你觉得特别的句式、有趣的动词,拿来用一用,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点评:本环节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学用“动词”。可贵的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注意积累运用语言”,而是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带领孩子亲身经历外化表达的过程,用成功的言语实践告诉孩子们,好的语言随时可以拿来用。掌握了诀窍,孩子们的变化立竿见影,语言迅速变得丰盈起来。这一环节,为我们落实课标“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引人深思。】
五、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师:从漫山遍野的槐花写到香气四溢的槐乡,再到槐乡孩子的热情与快乐,从中,我们读懂了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心。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生:(齐)爱槐乡,爱孩子的心。
师:由景及人,情景交融,这就是散文,这就是———(指课题)
生:(齐)槐乡五月!
师:伴着槐花的清香,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尹黎的另一篇散文《槐乡的孩子》。用上本节课我们学过的“厘主线、品语言、悟情感”的方法阅读,相信你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点评:首尾呼应,回扣主旨;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槐乡五月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主管五月总结09-06
五月雪美文10-20
五月加油的句子07-06
五月初五过端午10-31
五月心情说说唯美句子06-05
五月份工作小结06-29
五月的乡村抒情散文07-06
迎接五月唯美心情说说07-19
自管会五月计划07-23
五月天所有歌词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