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诊断补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斟酌(zhēn)词藻(cāo)倒涎(xián)索然无味(suǒ)B.婵娟(chán)尺牍(dú)付梓(zǐ)咬文嚼字(jiáo)C.凝练(yínɡ)下乘(chénɡ)胸襟(jīn)锱铢必较(zī)D.岑寂(cén)蕴藉(jí)圆晕(yùn)清沁肺腑(xìn)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A 援引:引用

不求甚解:很深刻

咬文嚼字:比喻斟酌 B 尺牍:书信

一川烟草:一片平地

付梓:刻字

C 蕴藉:含蓄

拘礼:限制

游离:不确定的 3.辨析词语:

①斤斤计较——锱铢必报 ②顺畅——通畅 ③简洁——简练

学习导航

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一)阅读分析第一层(1、2段),并思考: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分析第二层(3.4段),并思考: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分析第三层(5段), 并思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知识总结

《咬文嚼字》一文,第一个值得借鉴的是这篇文章就具有“简要清通”的特点。朱光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就写作技巧说,好文章的条理都是一样,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致枯涩,高华不至浮杂。”他还曾提出要为“中国文创造一种新风格和新组织。”他要求自己在写作时,要做到“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条理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总是小心提防它。„„我爱好法国所推尊的明晰。”《咬》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一主线,因为“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第一位,“语言”是为它服务的,“思想情感”也要不断的提升和陶冶,“不致落入下乘”,而要达到臻于“完满”就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通篇文字简要清通,明澈可见。

《咬》文第二个值得借鉴的是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理到笔随。作者对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例子,分析透彻,入情入理,令人首肯。为了剖析“是”与“这”二字的区别,先后引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是单纯的文字之争,而是涉及到了“思想感情”的意味。接着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对举,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是由于“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这个典型例子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苟简”是必须反对的。我们要注意从《咬》文中学习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的方法,逐渐做到行文时理到笔随。

《咬》文第三个值得借鉴的是写文章要善于选取新视角,遵从文贵新的原则。清代赵翼论诗绝句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是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他还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他在《论诗》中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他的《删改旧诗作》说:“诗文无尽境,新者辄成旧。”《咬文嚼字》一反过去以咬文嚼字为陋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对咬文嚼字的新意进行了阐释,入情入理,使人们的耳目一新。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下乘(chéng)婵娟(chán)锱铢必较(zī)

B.尺牍(dú)付梓(zǐ)中石没镞(mî)

C.岑寂(cén)憎恶(è)深恶痛绝(wù)

D.垂涎(xián)携带(xié)咬文嚼字(jiáo)

2.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凝练 蕴籍 含糊 索然无味 B.哕嗦 玩索 斩截 套语滥调

C.涵义 斟酌 拘礼 自在无碍 D.搅扰 胸襟 流弊 清沁肺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________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②这段文字________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③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________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A.逐步 因缘 简捷 B.逐步 姻缘 简洁

C.逐渐 姻缘 简捷 D.逐渐 因缘 简洁

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他把张教授的一番演讲转述的历历在目,使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B.今晚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C.张林教授平时博览群书,著书立说,真可谓学富五车。

D.王二强虽然家里有上千万的钱,但平时锱铢必较,注意节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B.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个公民乃至我们高中生都不应忽视,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养成。

C.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D.由于团市委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附近学校的学生都来参加这次义务劳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B.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C.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科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D.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合理恰当的一组是()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审判认定林世元犯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事实清楚,________林世元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判处死刑。

A.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理,定罪准确,证据确实、充分。

B.定罪准确,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理。

C.审判程序合理,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定罪准确。

D.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刑量适当,审判程序合理。

8.下列诗句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虞美人》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居》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二)课外阅读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和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无援。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试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

9.理解第1段中加横线的语句。

①“正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一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这里的“不即不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不即”是指________,“不离”是指________。

10.从第2段的内容看,作者认为诗的境界是由哪两个要素构成的?

①第一个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第3段的论述中可以概括出诗的境界有哪三个特点?

①诗的境界能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的境界能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的境界能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用本文关于诗的境界的观点分析文中所引《长干行》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维《鹿柴》描写了夕阳返照下鹿柴附近山谷和深林的寂静幽暗景色。第一、二两句写山谷的寂静,第三、四两句写深林中的幽暗。试分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衬托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诗不是对人生世相的照搬,也不是对人生世相的简单模仿。

B.读诗的时候,人们会因陶醉在诗境中而感到“孤立无援”。

C.欣赏者的性格与情趣,影响着对诗歌境界的理解。

D.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有时是由若干片段组合而成的。

E.文中所引两首诗都有原诗作者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

答案

诊断补偿

1.B 2.B 学习导航

(一)1.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二).1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3.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三).1.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达标测试

一)

1.C2.A3.D4.C5.C6.B7.D8.A(应是李商隐的《锦瑟》)

(二)9.①自然和社会(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答作品或艺术作品均可)②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10.①生动的画境、戏景②钩摄神魂的情感

11.①刹那成为终古②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或片段成为“小天地”)③无数心灵复现形象与精神(或使无数欣赏者从中吸取新鲜生命)

12.答案不惟一,围绕文中所讲“诗的境界”的观点,讲得有道理即可。例如:这首诗抓住了人生片段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给以永恒的表现,用的是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作开掘了女主人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天真、憨厚、孤独、大胆。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只是片面的要求成绩,看重应试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数学本来就是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得课堂更加无味,教学效果更低,所以,现在高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学生按照老师编制的导学学案当中设置的问题,对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进行思考,老师只为学生引导学习方式和提供学习思路,学生在独自学习教材的时候,就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并详细探寻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意义。

(二)重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之后,老师还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交流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革新的基础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小组探讨,最后扩展到班级探讨,实现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目标,进而强化学生的集体感,也增强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认知能力。

二、数学课学案导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教学要求

教师编写导学学案的时候,应该将教材作为基础,使得学案中的内容主次明显,进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计的学案要具有下列特征:(1)紧密结合教材;(2)设计的数学题具有层次性。设计的学案要针对性强,学生可以在老师设计的学案中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使得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导学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首先要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老师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便学生更易学习课本内容。高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掌握内容难度太大,因此学生就要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标记,让老师帮忙,因为在数学的逻辑性太强,所以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具备足够的耐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点拨

在学生完成学案之后,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现靴子成果,还要求学生总结学案的核心内容、设计思路,最后使得学生对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达成共识,在共同使用资源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加强训练,拓展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加强训练是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实践步骤。在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前提下,学生之间互评、互议、互批、互改,老师讲解知识的重点。同时,老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意布置一些发展性的作业,使得学生在学习之余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案例编写

学案编写:高中数学正弦定理课程。

(一)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会使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自学:(1)正弦定理的内容?(2)正弦定理能解决哪些三角形问题?(3)正弦定理的变型有哪些?

(三)课堂测验(1)已知:在△ABC中,A=135°,B=15°,c=1问题:在△ABC中最大边长是多少?(2)已知:在△ABC中,A=26°,C=47°,b=16问题:求a,c,B分别是多少?

(四)典型例题,分组讨论(1)在△ABC中,求证:a(sin B-sin C)+b(sin C-sin A)+c(sin A-sin B)=0变式训练:在△ABC中,a,b,c分别作为与A,B,C相对应的三角边,化简(b-c)sin A+(c-a)sin B+(a-b)sin C(2)在△ABC中,B=30°,c=23,b=2,求△ABC的面积。变式训练:在△ABC中,B=45°,c=3,b=2,求△ABC的面积。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典型例题中存在的疑问,组长记录问题,然后对整体存在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

(五)教师总结评价

老师在学生完成讨论之后总结学习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总之,导学学案的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和质量较高的方式。对于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采用导学学案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数学,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吴静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1).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篇3

专题17常见的碱碱的共性

一、中考复习要求

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简单了解潮解现象。

2、正确描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某些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知道碱的共性和某些不溶性碱的特性。

二、基础知识回顾

1、氢氧化钠和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所以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变,使红色石蕊试纸

(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 + CO2=NaOH + SO3 =

Ca(OH)2+ CO2=现象:(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等。(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NaOH + HCl =NaOH +H2SO4=NaOH +HNO3=Ca(OH)2+ HCl =Ca(OH)2+H2SO4=Ca(OH)2+HNO3=Fe(OH)3+ H2SO4=Fe(OH)3+ HCl =Cu(OH)2+ H2SO4=Ba(OH)2 + H2SO4=Ba(OH)2 + HNO3= 请你描述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和

NaOH + CuSO4 =现象:NaOH + FeCl3= 现象:

Ca(OH)2+ Na2CO3 =现象:(利用此反应可制取氢氧化钠)Ba(OH)2+CuSO4 =现象:Ba(OH)2+Na2CO3 =现象:

要求:反应物碱和盐都必须是可溶的,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不溶性碱(如Fe(OH)3、Cu(OH)2)的特性 ① 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不与酸性氧化物或盐溶液反应③受热易分解。

例:Cu(OH)2 = CuO + H2O2Fe(OH)3= Fe2O3 + 3H2O 

1、氢氧化钙的制法

工业上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制得,而生石灰又是由煅烧石灰石获得。

煅烧

CaCO3= CaO + CO2CaO + H2O =Ca(OH)

2△

三、重点疑点讨论

1、氢氧化钠固体的潮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2、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为什么要将其放在烧杯中,且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

3、长期堆放在空气中的块状生石灰为什么会变成白色粉末,时间再长,白色粉末表面又会变硬?

4、请你谈谈对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理解?

5、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举例说明。

6、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它能否干燥CO2等酸性氧化物气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做干燥剂?说明理由。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产生一层白色物质,如何除去这层白色物质?

思考:这层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根据这种物质的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题2把一块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中,在空气里放置一段时间,再将它配成稀溶液,向此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直至过量,请指出上述过程中的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抓住氢氧化钠的特性和碱溶液的通性,问题会迎刃而解。



五、知识能力训练

巩固知识

1、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类的是()

A、硝石灰B、纯碱C、火碱D、生石灰

2、将下列物质放于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能变红的是()A、食盐B、生石灰C、氢氧化铜D、氧化铁

3、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Na2CO3 和Ca(OH)2B、FeCl3 和KOHC、NaSO4和Ba(OH)2D、CuCl2和NaOH

4、下列物质与盐酸、氯化铁溶液、碳酸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A、石灰石B、苛性钠C、氢氧化铜D、消石灰

5、关于溶液呈碱性的正确说法是()

A、能使pH试纸变红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pH小于7D、pH大于7

6、能把稀硫酸、石灰水和烧碱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A、Na2CO3溶液B、NaCl溶液C、盐酸D、BaCl2溶液

7、对下列物质的用途符合实际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稀硫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烧碱用于制取食盐D、盐酸可用于制造漂白粉

8、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水蒸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SO2气体B、HCl气体C、氧气D、CO2气体

9、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两种溶液里所含溶质质量比约为()A、1:1B、2:1C、4:5D、2:3

11、一位同学把一份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发现产生了不少气泡,对这一现象合理解释是()

A、气泡是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形成的。B、气泡是Na2CO3和HCl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C、气泡是溶于NaOH溶液的空气形成的。

D、气泡是NaOH和HCl的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形成的。12、20%的盐酸加热蒸发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pH;20%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时,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pH。

13、固体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是①,②。

+HCl+NaOH△

提高能力

14、在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X所代表物质是()A、MgB、CaOC、Fe(OH)

3D、Na2O

15、将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硫酸(图中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稀硫酸的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16、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PH()

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钙与稀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PH()。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判断

17、质量为Wg的NaOH与一定质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若改用等质量的KOH则反应所得溶液的PH(),若改用等质量的Ca(OH)2则反应所得溶液的PH()

A、PH>7B、PH<7C、PH=7D、无法判断

18、在柠檬汁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滴入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此推断柠檬汁()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酸碱性不确定。

19、将6.2gNa2O固体和8gSO3气体同时,加入(通入)85.8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8%B、9.8%C、17.8%D、14.2%

20、氢氧化钠中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用方程式表示除去的方法。

21、取50g氢氧化钠溶液与20mL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密度1.1g/cm3)混合,所得溶液pH恰好等于7。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2、写出用纯碱、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备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1)(2)(3)。

23、写出以Cu,NaOH,盐酸,空气为原料制取Cu(OH)2的化学方程式:

(1)(2)(3)。

24、把3.1g氧化钠,溶入6.9g水中,求(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若使溶液PH为7,需加入20%的稀H2SO4多少克?

25、已知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铝)生成。当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消失,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Al(OH)3 + NaOH = NaAlO2(偏铝酸钠)+ H2O

现欲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AlCl3杂质,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某学生设计

FeCl3溶液

试回答:(1)B溶液的名称是。

劝学学案2 篇4

编写:刘晓蓓

《劝学》学案二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效果

二、朗读课文,注意语气与节奏

三、文本品读

1、归纳课文的内容要点,列出结构框架 第一段:中心论点: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四喻)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五喻)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一喻)

2、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

正反对比论证:

3、思考交流 :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4、积累梳理(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①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非能水()也。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3)特殊句式

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法指导】

一、利用注释疏通文意

二、常用的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提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而需要通过阅读文章,让考生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答案。这种方法,就叫“提取法”。这是归纳技巧中比较难且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2.合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抽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合取法”。示例略,下同。

3.舍取法。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回答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加辨别,把所有内容都概括进去,也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舍取法”。

4.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段落)的首、尾或中间。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摘取法”。

5.复取法。这是相对于前面几种方法而言的。所谓“复取法”,是指在归纳过程中要运用到多种方法,或归纳时要借助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要一级一级地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

与语文同行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

与语文同行,我们便开始了上下求索。诗无达诂,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洁,更激发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们这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簇拥而至,无论是鲜花盛开、蝶飞凤舞,还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我们一样沉勇而执著。

与语文同行,便是与快乐相拥。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美丽富饶的文字之中,与纯真的心灵沟通,与古圣先贤对话,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树,矗立在古风河畔;明天,你可能与领袖一起伫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明天,你可能走近巴尔扎克,涵咏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鹜于秀美的庐山,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韵;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维纳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断臂给人类带来的美的遐想。

与语文同行,我们的生活便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与古今文明同在,我们与中外风流同在,我们与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是语文;大浪淘沙、沧海桑田是语文;婉约缠绵、犹抱批评是语文;关东大汉、豪迈洒脱是语文;千里莺啼、万种风情是语文……于是,我们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与语文同行,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语文是母语,是孕育学科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学科中的美丽仙子。同时,在大江东去的波涛中,在怒发冲冠的凭栏处,在金戈铁马的遥想中,他又是学科中的伟丈夫。语文是鲜活的,这鲜活的生命中蕴涵着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和希冀。

语文是个性,语文是风骨,语文是真诚,语文是善良,语文是美好。与语文同行,我们展示个性,我们突显风骨,我们拥抱真善美。

我们钟爱语文,我们与语文同行。

典型素材

(1)一副有关劝学的对联: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灯,五更鸡;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论语》中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学习累了,对孔子说:“希望老师允许我休息一会。”而孔子却对子贡说:“生无所息。”荀子在《劝学》中也说:“学不可以已。”而今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每个人都需要长期学习,终身学习。

(3)在学习方面,我们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善问善疑。但是古人说:“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说明,有时不能“疑”,有时又必须“疑”。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

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活动单导学学习心得 篇5

一、教案与学案一体化设计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创设“活动单”时,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语文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两个要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的依据。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网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在课堂上,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说小组活动,一个小组的同学马上面对面开始讨论,根本没有给学生准备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师提出的活动任务,学生总是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头脑空网空,对问题还未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拿什么去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往往思维跟不上,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活动”一般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基本要素,“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重要的活动。表面上的静悄悄,思维上的轰轰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帮助,才能在活动中切实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题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讲解与辩论,相互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分工明确,全体参与,鼓励合作

可以看到,在活动中,总是那些成绩好的、性格外向的成了活动的主角,而那些学困生,性格内向的,不敢发表意见,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成了“强者”的课堂。教师也总是关注那些敢于表现的学生,往往冷落了小组中的“不活跃”者,久而久之,这部分形式就失去参与的信心。这就造成了真正参与活动的只有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不过是起陪衬作用。

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采取“兵练兵”、“兵教兵”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采用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这样在以小组成员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鼓励对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这样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四、多向反馈,即时调整

“活动单导学”这种模式下,课堂上经常发现教师束缚于预先设计好的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总期望学生按活动单要求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课前预先设计的活动的角色,这是教师的悲哀,是学生的悲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课前设计的活动只能是预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向反馈,即时调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波助澜,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理想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状态,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篇6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导向作用的表现

3、新时期的正确价值观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变植树英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二:

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 煤窑非法开采,禁而不止,以致矿难频发,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关闭非法不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小煤窑主说:“我们按时缴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到头来却被关闭!” 矿工说:“我们除了挖煤之外只能靠种庄稼,而一担谷只卖几十元,远远没有开采煤矿来钱容易。”

一个乡镇领导说:“我们县里没有大的企业,全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都来自小煤窑,如果取缔小煤窑,很多乡镇就发不出工资.” 遇难矿工家属说:“非法小煤窑没有安全保障,不该为了几个钱送了亲人的命,国家关闭,我们理解、拥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为:“人命关天,全国各地凡是证件不全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一律关闭。” 1、材料中不同行为主体各自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2、你赞成哪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

探究三: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中国高铁第一人李东晓说:“我觉得我能够为我们中国高铁事业做了一些贡献,能够带出更多的高铁司机,让我们高铁司机队伍更加壮大,这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的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③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据《光明日报》报道,被人们称为“爱心天使”的福建省屏南县医院护士包著琼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却用平常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先后救济了100多位病人,资助了39名贫困学生继续升学。据统计,多年来,她先后为他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超过了20万元。包著琼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A.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B.每个人都要过勤俭节约的艰苦生活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2岁的妞妞从十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她缔造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吴菊萍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网事·感动2011”评委会打破常规,特授予她“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二季度特别提名奖。这表明()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舍己为人

③评价人生价值时,应只关注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 ④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A.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5.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D.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9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选择题

1.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启发我们()A.要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B.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出发点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类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在认识和处理自身与动物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颂扬“打虎英雄”到滥捕滥杀再到保护野生动物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和谐发展。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这表明()A.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主观世界 B.哲学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非选择题

6.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问题: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体验高考】

1.(2009上海,12)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7北京文综39)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风貌。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篇7

课题

猴子的烦恼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铺垫

1、我是口算王!

400÷4=

90÷3=

8÷2=

100+20=

300+40+6=

500+7=

2、用竖式计算我拿手!

248÷2=

896÷8=

二、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三只小猴子吃桃子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画的内容。

提问:第三幅图的小猴子能吃到多少桃子呢

生:一个桃子也吃不到。

师:那么这三只小猴子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引出课题:猴子的烦恼

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利用计算复习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小猴子吃桃的情景故事引出课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看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提问题,列式计算。

第一幅图: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列式:6÷3=2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列式:0÷3=

想一想:

0÷3等于几呢?

明确:从图意上看,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树下的猴子不可能分到桃子,每只猴子分到0个桃子。所以0÷3=0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1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2只、3只、4只、……、100只呢?你有什么发现?

师:看到这些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讨论:0除以任意一个数,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0÷1=

0÷2=

0÷3=

0÷4=

0÷5=

……

0÷100=

……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出示“你知道吗?”

当0是除数的时候也就是把被除数平均分成0份,所以让0做除数没有意义。

另外,如果0是除数,0×1=0,0÷0=1

0×2=0,0÷0=2

0×3=0,0÷0=3

0×4=0,0÷0=4

……

0做除数确定不了商是几,所以0做除数没有意义。

二、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1、出示例图:

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306÷3=

你能帮助它们分一分吗?

请同学们在题纸上写一写,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做的?

①口算,拆数法:

(1)300个

平均分给3只,300÷3=100;

(2)6个

平均分给3只,6÷3=2;

(3)每只

分得:100+2=102

②竖式计算

师生共同计算,课件出示:

想一想:除到十位上,该怎么办?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3得多少?

继续写下去:

师:这个竖式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3、师:有谁能叙述一下这个竖式的含义吗?

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3除以除数3,得到一个百,在商的百位上写3;再用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除数3,商是0,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最后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除数3,商是2,在商的个位上写2,最后的结果为102。

小结:像这样上中间不够商1的写0占位,表示十位没有,再接着除。

5、你喜欢哪种写法呢?为什么?

0-0省略不写使计算简便。6-6这一步省略不写行吗?

三、探究末尾商“0

”的除法计算方法

1、师:刚才大家做的很认真,答案也很正确。不过猴子们还有一个烦恼。

出示:840

÷

=

师:想一想我们该怎么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情况,选择指名说或是同桌交流。(算法略)

师板书:

2、小组交流(5分钟):下面该怎样算呢?

0除以6等于几呢?

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先用除数6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8,商是1,在商的百位上写1;8减6后余下2,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再继续除以6,商是4,在商的十位上写4;没有余数,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0除以6还是0,直接在商个位上写0占位。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生1:可以进行估算。

生2:因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生3:被除数百位上的数8比6大,商的最高位应该在百位。

学生交流,并尝试独立计算。

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生:如果没有猴子来吃桃子,就没法分桃子了。

生:0除以3得0。

生4:中间的0可以省略掉。

.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把已有的“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迁移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理解“0

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后,继续延续猴的情境,把分的过程与横式相对应,同时讲解他们的算理。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先分“百”,再分“十”,最后分“个”。

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教师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绝对不可以漏写。

通过观察对比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最后学生自主探索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利用展台和聚光灯等展示学生作品。

课堂练习

1、选一选。

(1)604÷6=()

①1……4

②10……4

③100

(2)下面各数除以3,商末尾有0的是()

①302

②321

③6052、判断并改错。

3、学校购买了一些鲜花,9枝玫瑰花,6枝百合花,4枝康乃馨扎成一束。

六年级毕业典礼时,要送给50位老师,够吗?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拓展提高

(1)5

5÷5商是()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里最大填()。

(2)63

÷7商是()位数,要使商末尾有0,里最大填()。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练习形式设计具有层次感,且形式多种多样,有了前面算理的支撑,还应讲究严密的笔算过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并且展示,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生生问、答,全班汇报互动,让做数学与说数学融为一体。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多呀!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做题又快又准确。还发现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和末尾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板书

猴子的烦恼

306÷3=102

(千米)

840

÷

上一篇:迎春花我的最爱作文下一篇:实用英语口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