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工作和休息休假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五章工作和休息休假(共5篇)

第五章工作和休息休假 篇1

第三十二条 审议规章草案时,由起草单位作说明;市政府法制机构对所起草的规章草案作说明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并根据需要对有关问题作补充说明。

第三十三条 规章草案审议通过后,起草单位应当根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作出的决定,对规章草案进行修改后,报请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对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未通过的规章草案,市政府法制机构应督促起草单位按照会议决定及时办理。

第三十四条 规章以市人民政府令发布。

公布规章的命令应当载明制定机关、序号、规章名称、通过日期、施行日期、市长署名及公布日期。

第三十五条 规章签署公布后,中卫市人民政府公报、中卫日报及中卫市人民政府网站应及时予以刊发。

在中卫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三十六条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章工作和休息休假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联系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用具]

电路示教版、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多媒体播放天安门、鸟巢、东方明珠夜景图).

师: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奇妙的灯光下五彩斑澜;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霓虹灯照耀下,妖娆灿烂,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板书课题:串联和并联,)

[评析:通过欣赏天安门等美丽的夜景,提出问题,为学习串联和并联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出示示教板:一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一只开关.)

师:请一个同学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

师:要使两只灯泡都发光,有哪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电路图,并画在纸片上.(学生设计并画电路图.)

(搜集8位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纸片,视屏展示.)

师:是不是说有8种或者有更多种连接方法?

师生:只有两种连接方法.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评析:在连接一只灯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接两只灯泡,通过分析全班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得出,只有两种连接方式,逻辑严密.]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请大家分析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

师生;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首尾顺次相连,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3.训练

师:(多媒体展示6幅电路图)请大家识别这些电路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评析: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紧接着进行电路识别练习,巩固训练及时.]

4.实验探究A:两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师:请大家用实验验证,两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坏了,会不会影响另一个用电器?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实验探究B: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师:在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评析:通过实验,研究两种电路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无关系等,探究细致,全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路基本特征的认识.]

6.分析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师: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学生讨论,填表)(多媒体展示表格)

[评析: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区别两种电路.]

(三)知识应用

1.分析路灯的连接方式

师:街道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并联,一盏路灯坏了,其余的灯照常发光,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师:那为什么所有的路灯晚上会同时发光,早上又同时熄灭呢?

生:因为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2.分析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师:(示教版展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闭合开关,让它们发光,)这些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怎样检验?依据是什么?

生:取下一只小彩灯,如果其余的灯亮,是并联;如果其余的灯不亮,则是串联,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评析:应用举例典型,分析判断中,引导学生紧扣翠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突出重点,落买教学目标.]

3.分析天安门前电灯连接方式

师: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我们再来问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总体来说,是并联,因为一只灯坏了,其余的灯仍然会发光,但有些局部的灯可能是串联,如,勾画天安门城楼轮廓的小彩灯.

[评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首提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附:板书设计(见多媒体展示表格).

第五章 清理、修改和废止 篇3

起草司局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适应性、协调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继续有效、修改或者废止的清理意见及理由,报送政法司。

政法司对起草司局提出的清理意见进行审查,在公开征求意见后形成清理结果,经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将清理结果以农业部公告形式公布。

第二十四条 起草司局应当跟踪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发现规范性文件在合法性、适应性、协调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或废止的建议。

第五章 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篇4

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 计划课时:3 ★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本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股份公司成为各国企业的普遍存在形式,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繁荣发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集资、融资的重要渠道,是资本市场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发展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课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我们企业改制、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环节。参照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普遍认同的标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7日)。这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证券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现代股份制企业,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主体是多元的,股权高度分散,出资者把自己的资本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交给经理人员进行经营,为了实现理想的目标,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而且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一、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简述

1.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涵义。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于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产权制度。它是以资本集合为基础、产权关系明晰、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不论是具有人合因素、资合因素的有限责任公司,还是纯粹资合因素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它不是像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那样,由资本所有者直接进行经营管理,而是由一个职业企业家组成的群体来管理的,即由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和经营,并形成一系列的督导机制。这就为公司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高效运行,提供了组织制度上的保证。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世界各国的叫法不完全一样,西方国家一般称法人治理结构,日本称企业统治,澳大利亚等国现代企业理论称公司督导机构(机制),我国称企业领导管理体制。综合起来称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比较好些。

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概括地说,是指在现代公司中资本的法律上的所有权与资本的经济上的所有权(即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出资者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合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为连接方式并规范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职工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运行规范。“组织结构”主要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等,构成完整的有机的科学的组织系统。“运行规范”主要指各经济主体在责、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法律规范、激励、监督、制衡机制。

不管世界各个国家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何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架大体相近。主要有四个层次机构:一是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二是董事会,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三是监事会,公司的监督机构;四是经理委员会,是公司执行机构。

2.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实质和要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作为公司管理的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公司权力的制衡。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公司内部各经济主体及其权力处于分立和整合状态中,保持有效的联系、制衡和监督,使各个经济主体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严格受到相应责任的制约,从而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规范、高效运行。

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其精髓和要义,集中起来有三:

其一,它有一整套科学的组织机构,并且依法行使职权,相互联系、依存和制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权责明确,权力、责任、义务对称。权力受责任制约。

其二,现代公司制企业,不是靠一个能人治理公司,而是靠一个职业企业家群体来治理公司,不是靠“人治”,而是靠“法治”,靠制度,靠法律法规按程序来管理和运行,对物、对事、对人依法治理。

其三,它有一套规范的控制、激励、监督、制衡机制,有序运作。激励机制内在有效,公司内部的监督、制衡机制与社会的监督、制衡机制相结合。

二、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动因 现代公司制度,是由股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相结合的产权结构、分权制衡的组织机构及有限责任制度、法人制度等基本内容构成的。它作为一种科学的企业制度,为经营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但是,现代股份公司不会使高效率和高效益自然而然地产生。

现代公司是社会资本的集合体,是公司资本所有者、公司的经营者和劳动者的集合体,各个经济行为主体在利益的获取、权力的行使、责任的承担、义务的履行等关系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调整矛盾理顺关系,才能使各方责、权、利得到均衡,才能使现代公司制度的功能和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公司高效运行。这就是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深刻动因。

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第一次使公司的出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分离,从那时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怎样使经理们对公司对股东更尽职更负责任这一课题。

1.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新课题。从理论和现实需要来思考问题,股份制企业,特别是股票上市公司,具有一种体制资源优势。它把股市的社会集资功能同企业自主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结合起来,把规模经济与企业的综合经营和优势企业扩张结合起来。要使这一体制资源优势变成现实,使股份制集中的巨额资本得到有效的利用,给投资者以理想的投资回报,必须在代理理论、组织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原理和现代激励理论的指导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代理理论,要求处理好代理关系,明确委托人、代理人的权、责、利,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组织经济学,主要探索组织结构配置,追求完备、科学、效率。交易成本经济学,注重研究企业资产组合,筹资融资渠道的选择,探求以较低的监控成本文出,取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实现代理、组织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追求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激励理论的“激励相容”原理设计的激励手段,使董事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

2.资本的两权分离,出资者与经营者分立,信息不对称,各自追求的目标存在着矛盾。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社会分工的发展,又出现形成了出资的专门投资者,和懂得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投资者资金的职业经营者。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大公司的资本来自千千万万股东,股权分散使资本所有权趋向弱化,公司由职业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股东一般不参加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对公司所面临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没有经理人员知道得清楚,这就造成了高层经理人员与股东信息的不对称性。两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给解决两者的矛盾增加了困难。信息不对称的事实,提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制度调节的要求。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经营者都会竭尽全力把企业经营好,不负委托者所望。实际上,很少有经营者会故意管理失当,也很少有经营者有意滥花投资者的钱。但是,这不是全部,矛盾还是在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利润驱动的,个人是利益驱动的,经营者企业家也不例外。经营者滥用职权谋私利,甚至犯罪是存在的普遍现象。俄罗斯3M公司事件,酿成社会和政治动荡;阿尔巴尼亚的金融诈骗案导致一场内战;捷克一批基金管理人被捕;许多中外大公司财务造假案发生就是证明。

股东与高层经理人员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股东追求的目标是股本最大限度的增值和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的目标是建造个人帝国(社会地位、名誉、影响、收入报酬、公司规模扩张等);股东的目标与经理人员的目标往往不一致,高层经理人员滥用资产、荒唐决策、应变能力差、利用公司款消费膨胀的倾向更是普遍存在的。

总之,公司是股东的,股东不能容忍经理们亏待他们,只有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才是正确的出路。因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资本所有者将巨额资本委托给经营者经营,经营者的权力又有膨胀趋势,为了维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是非常必须的。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望都要落空。’西游记中的唐僧深懂这个道理。唐僧这个出家人,慈悲为本,但他牢牢地掌握着对孙悟空的控制权,他为孙悟空移去五行山的重压,解放了孙大圣,但若不跟着套上一个金箍,孙猴子就无法无天,移山解放孙猴子的初衷就无法实现。

3.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权力、责任、义务的要求。现代公司制度是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它的基础是社会资本的集中,产权明晰、产权界定清楚和有限责任制及法人制度。这就决定了现代股份公司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公司的资合性,二是委托代理关系。股份公司的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东拥有资本,经理人员拥有人力资本,两者是通过委托代理契约关系结合起来。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产权制度权利分工,目的是提高资产权利的运用效率,分工本身就是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代理经营带来的效益大于自已经营,必须寻找能具有承担资产责任能力的代理者,并要保障剩余索取权和实施有效的控制。受托者应该获得他人资产自主的支配权,并承担法律规定的资产责任。在具备了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条件下,便自然存在所有者如何实现监督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所有者是否委托,必须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作出制度安排。实现监督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外部监督方式,主要是所有者通过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对公司进行评估、投票的过程,实现所有者对公司对经营者监控,当然并不排斥通过股东大会贯彻所有者的意愿。但多数情况下,所有者的监督转化为市场选择行为。所有者作为股权持有者,通过股市上的投票,来不断地转移风险,并选择代理者,约束经营者。二是内部监督方式,机构法人大股东,主要通过资本进入和管理投入,采取内部控制方式,3 对公司和公司经营者实施监督、控制,以便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期望值。董事与股东的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即建立在股东对董事信任的基础上,把股东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委托给董事去经营。因此,董事是股东的代理人。这就要求,首先要赋予董事以充分的代理权、经营权,同时与权力相对称董事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在法律上称为诚信义务,其要点是董事要以股东的利益为惟一的行为难则,并且要有法律条款加以保障和具体化,使股东能根据这些法律条款对违背诚信义务的董事提出诉讼,法院能根据这些条款对违背诚信义务的董事进行判决。

从以上看,董事经营的财产,不是自己的财产,而是作为代理人经营股东的财产。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尽职尽责呢?这里有两条根本原因:第一,法律上有诚信义务的约束;第二,董事等经理人才是通过市场竞争选聘和淘汰的。有了这两条,能干的经营者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并被选聘到领导岗位上,平庸者就会被淘汰。

按《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属于股东的,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行使所有权,通过法规和法定程序选举董事会,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员,按委托代理契约全权经营股东资产,董事和经理就要对公司、股东承担民事责任。按民法原理,民事责任是以民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从我国《公司法》的第63、l12、118、123、214、215条等的规定,公司资产的受托人(董事、经理人员)有以下的义务规定:

第一,董事负有忠实履行职务和依法执行职务的义务。董事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地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第二,董事和经理人员,负有竞业禁止的义务。董事、经理人员作为受托人应该谨慎、勤勉,必须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第三,董事和经理人员,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以公司资产为他人担保。

为保证委托代理关系顺利实施完满实现,使受托人完满履行委托代理责任,从法律上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司、股东的民事权利,明确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民事责任,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董事、经理人员在公司中处在决策和经营的中心地位,他们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忠实、诚信、勤勉,直接决定公司的绩效、成败兴衰。

4.现代股份制的大公司中,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分散化,众多的中小股东权力很少,经营权有膨胀、失控的倾向。在现代大公司中,投资主体是多元的,股权高度分散化,千千万万的股东,不能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股权分散,公司股权结构出现法人机构持股比例增大的趋势,机构大股东成为公司投资的主体,公司的权力集中在大股东手里,操在董事手中,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成不了大势力,处于无权地位,他们无权、没必要、也没有动力干预公司。与公司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第三人也不干预公司。现代大公司的实权,实际控制在大股东、董事手中,为了维护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维护第三人的利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极为重要。正是从这一动机出发,一些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监事会的规模,内部董监事与外部董监事的比例,不同代表的数额等作了制度安排。使大股东不能垄断一切,使中小股东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中,有自己的代言人。

这一制度安排,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司、股东、第三人的权益,而且有利于真正保障社会的交易安全,还有利于规范董事、经理人员的行为,并且进而造就出真正合格的企业和企业家。

5.在国有资本的公司中,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更有必要。从理论和现实的一般情况看,在私人资本股份制的条件下,私人股东的权益易于维护,私人资本能不断地保值增值。但是,在公有资本、国有资本股份制的条件下,公有资本、国有资本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不断地保值增值就有难度。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4 首先,从资本利益的归属来看,在私人资本股份制条件下,私人资本利益,就是私人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的私人资本利益,也就是最大化的私人资本所有者的自己的利益,利益具有直接性排他性。这是资本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就不同了,在这里资本不属任何人私有,是由其代表人行使所有权,代表所有者(全民)进行管理,因而国有资本的利益,并非国有资本管理者的利益。国有资本利益是否能最大化,要看国有资本利益最大化同时,能否使国有资本管理者利益增长最大化。

其次,从资本的损失角度来看,私人资本的所有者,会出自内心地关注、维护资本及其权益,而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和代表管理者(代表董事)就不同了。我国国有资本所有者是全体公民,这个国有资本的真正所有者(最终所有者)和原始委托人,实际上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所有者),因为他们既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决策、签订契约,也不能决定收入分配。国有资本管理的代表者,是代人理财的,不可能像关心自己资本利益那样关心他人资本。例如,一个私人股东或私人股东董事会,绝不会接受有损其资本及其权益的贿赂。因为受贿者从贿赂中获得的利益,总是小于行贿者从贿赂中所得到的利益。否则,就不会有行贿者。

再次,从决策来看,在私人股份制下,私有股东或股东董事会,是绝不会批淮任何一项有损股东权益的决策的。但是,国有资本的管理者或管理委员会,就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为了某些少数人的利益,作出有损国有资本、公有资本利益的决策。

最后,从代理关系和奖惩权力的实施来分析,私人资本无论经过多少级代理,终究是私人所有,所有权的行使一般情况比较有效。当私人资本所有者,发现其代理人没有,或者不能很好地为其资本谋利益,他们就会马上采取措施,直接更换代理人。但是,国有资本的各级代理者包括最高管理者也是代理者,不是真正的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国有资本的真正所有者全体公民,对国有资本的代理人,根本无法像私人资本所有者那样,对其资本代理人行使选择、监督和奖惩权。

三、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定位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对充分发挥现代公司制度的优越性,完善公司制度、创造高效率、高效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构造科学、管理科学,公司内部控制权的配置,经营活动的监督机制,对经理人员和职工的激励机制,要求科学、合理、有效。它通过广泛的社会集资,形成巨大的财产,实现规模经济和综合经营,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和扩张的空间。现代公司制度由于资本两重化、两权分离,促进了法人制度的确立和职业企业家的成长。现代公司制度又通过有限责任制和委托代理契约关系,把出资者与经营者,把资本与经营才干结合起来,使其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在公司实际运行中出资者与经营者由于各自的性质和目标不同,在责、权、利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这就要求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进行调节和均衡,达到协调组合,高效有序运行。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合理,机制有效、有力,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所在。

2.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公司科学管理、正确决策的制度保障。现代公司是由股东(出资者)、董事会、经营者、劳动者共同组成的,是一个多方利益的共同体,企业决策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意志,不是哪一方的意志。公司财产的出资者是财产所有者,在公司中行使财产所有权,具体通过股东大会行使选举权和管理权,选出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全权经营公司资产,董事会拥有法人财产权,独立自主行使法人财产的经营决策权,再聘任经理人员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经营者在现实生活中处在实际支配财产的核心地位。劳动者以其独有的特殊的人力资本投入公司,公司的兴衰与劳动者直接相关,劳动者有权有责任参与公司管理参与决策,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在公司实际营运中,都要依法按章自主地行使其权利,同时又必须受法律规章的限制,即都有限制的权利,都不是随心所欲 5 的权利。出资者行使所有权,不得侵犯法人财产权,受法人财产权的制约;行使法人财产权,不得侵犯出资者所有权,受出资者所有权制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探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最佳关系,从而实现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上科学合理,在激励、监督、制衡机制上规范有效;达到科学管理,正确决策,创造辉煌的目的。

3.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利于造就高水平的企业家。决定企业业绩优劣、兴衰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才干和工作的勤奋。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在造就企业家方面有以下功能:其一,为有作为的企业家创造了一个施展才智的广阔天地;其二,有利于保证资本所有权、资本所有者选贤任能,选择有经营才能的经营者;其三,有利于保证有才能的经营者占据经营决策的岗位,并谨慎、勤奋工作,无能者、平庸者会被及时地撤换和淘汰。

4.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维护公司、股东、第三人的利益所必需的。在现代股份制度下,股权分散,中小股东、第三人(债权人),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理人员在公司中拥有完全的决策权,居于核心地位。忽视出资者的意愿,损害出资者的利益,运用公司款项消费的倾向,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偏重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忽略甚至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只要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管理经营信息的不对称,这种现象就会产生和存在。在大股东绝对控股的条件下,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破坏股东平等原则的现象到处都有,所以应有制度限制。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把积极探索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作为现代公司制度建设的主攻方向。

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一个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让经营者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要能保障经营者运用自主权为了股东的利益管理经营好企业,并且能有效地使有才能的人占据高层经理的位子,即有选能让贤的机制。

其次,要有效的维护股东的利益,经理们应懂得股东们的期望值,不能亏待股东,当股东的期望不能得到满足,他们有权对经营者采取断然行动,或“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即运用两票(股票和选票)有效地行使所有权,表现其意志。

第二节

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模式

现在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都非常重视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研究和建设。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各国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形成了不同模式。哪种模式最好,难作定论,没有统一的模式,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所短。总的情况是,有共同的东西,也有鲜明的特色。

一、不同公司管理模式的成因和条件

1.影响和决定形成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条件。世界各国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各不相同,各有其特色的。这是因为各国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所有制基础不同,金融体制融资方式不同,公司的资产组合股权结构等不同,因而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在组织机构配置,职权赋予和限制,成员资格与组成,激励、监督、制衡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等方面都有各国的构架及特色。

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是从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制意识等方面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创建的。政治制度从方向上决定企业管理权力结构设计构架及其性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的结构,是企业存在和运行的环境,企业资产构成组合的方式,是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的出发点。金融体制、融资方式以及公司资本的构成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控制机构、运作效果有直接影响。各国不同的条件,决定了各国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同。尽管各国公司模式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本质上主要的基本方面仍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即又具有共性。

2.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同类型。由于世界各国的情况、环境、条件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各具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两大类型。

市场导向型,也称外部控制型。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这种类型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公司立法对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的利益、职权、责任作出了标准的规定,以规范其行为,减少交易监控成本,保障运行效率。社会的发达活跃的富有竞争性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力市场的存在,对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施加压力,进行社会性的监督,激励其勤奋经营,使经理们按股东的意志办事。

银行导向型,又称内部控制型。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这种类型的公司管理体制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在公司立法上对公司管理机构的职权、责任作了详细规定外,银行的作用具有主导性,银行通过贷款和持股或代表客户行使表决权,银行通常向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派驻代表,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控。银行等法人机构通过资本渗透和管理投入控制企业和经营者。

二、市场导向型的英美的公司管理模式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力市场为基础的典型的市场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公司股东主要依靠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充分运用产品、资本、经理市场的竞争性机制,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激励,使其尽职尽责,管好经营好企业。其主要特点是:

1.美、英在金融体制上,主张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一些相关的法律限制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向公司渗透。美国的银行只经营7年以下的贷款,企业主要靠证券市场筹资(股票占70%,债券占30%),银行对公司管理体制的影响,没有证券市场直接、有效。证券市场的发达,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流通性,股东们通过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活动来行使所有权对经营权的制约,实现对经营者的控制、监督,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让经理们按股东的意志经营好公司。如果公司经营不好,股价下跌,股东会“用脚投票”,聪明和高明的经理们,会通过股市股票的流动情况,获得股东的信息,保持警惕性,勤奋、谨慎、竭尽全力地把公司经营好。

2.经理人力市场与证券市场相结合,对沟通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制约机制是其他方式不能达到的。首先,通过经理人力市场,股东能够选择合格、有才干的经理人员;其次是经理人力市场的竞争性,会产生内在动力,竞争选聘,竞争淘汰;再次是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竞争性、兼并、收购等,既是压力又是竞争性的动力,时时牵动着经营者,保持饱满的经营积极性。尤其是“敌意接管”是淘汰平庸无能者的绝好方式,如果你经营无方,一个虎视眈眈的局外竞争者,随时会将你淘汰出局,取而代之。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证券市场的“用脚投票”和并购接管,经理人力市场的竞争淘汰等市场压力是强有力的,这是美国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大特点,依靠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3.从公司立法到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的职权、责任作了全面、详细标准的规定,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利,又作出了相应的制约。股东在行使出资者所有权时,要受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制约,股东不能直接支配、处置公司法人财产,不能直接干预公司经营者的具体经营活动等。经营者行使法人财产权时,要受出资者所有权的制约,经营的重大决策,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奖惩,收益分配,增资减资、债务规模、抵押等,要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和股东的同意批准。美英等国家实行单一董事会制度,股东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董事会选聘高层经理,借助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力市场,董事会成为沟通、平衡、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桥梁。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制约和监督,董事会又代表股东制约、监控经理人员。公司董事会居中心地位。

4.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股权社会化、分散化的程度高,证券市场发达,股票的流动性很强。在美国直接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达1,33亿人(约占人口的60%),多数分散的小股东,难以监督经理们,要付出高监督成本;社会个人投资者为防避风险而采取组合投资,购买多家公司股票,不大可能集中关心一家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活动来行使控制、监督经理的权利是最方便的。“用脚投票”对小股东来说,成本最低,又最有效。既避风险、获利,又施加影响。为了从制度上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1978年美国证券车易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设非执行董事,英国1992年也有同样的规定,吸收社会专家、名流参加董事会,一方面可以制约大股东,防止垄断;另一方面中小股东有了代言人。这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积极作用。

产品市场、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经理人力市场发达,富有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对经理人员充分有力的影响、制约、激励的同时,股东、董事会还可借助中介机构行使监督、控制权。

美国等一些国家各种共同基金发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高(美国各种共同基金持股达40%),通过大机构与经理对话,有效的反映股东意志,监督经营者。

三、“全能银行”导向的德国公司管理模式

德国公司的管理体制是设置双重委员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监事会的地位高于董事会,银行对公司除股本参与外,还代表客户行使股东权力,银行向公司派驻代表对经营者进行监控,而且职工参与管理,共同决策。其主要特点是:

1.德国在金融体制上,实行的是银行、证券、企业融合,银行是综合性、全能性的银行。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密切,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银行不仅对公司实行资本参与,直接控股,而且还是大量中小股东股票托管人,在小股东没有兴趣参加股东大会的情况下,代表行使股东表决权。这种融资筹资体制和股权结权,就决定了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中的主导作用。银行运用其表决权,在监事会里派驻代表,借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德国的银行应当看成是监督控制企业的主要实施者,虽然不能简单地银行说了算,但是,银行在这种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居重要地位。

德国用来控制公司的主要是下列四种关系和机制:一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关系;二是直接以资本参股、控股,成为股东之一;三是分散股东的股票代管人,被授予股票代理权,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四是银行向公司监事会派代表。

2.德国公司的监事会,其权力和地位在董事会之上。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董事会的经营,选任董事会成员,决定董事的去留,向董事会提供咨询等,并在必要时召开股东大会。德国公司的监事会,相当美英等国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的构成,一般有3、9、15人组成,最多不超过21人。重要的资本所有者,在监事会中有代表席位。

德国公司的董事会执行监事会决议,向监事会负责,一般董事会少于10人,每个董事都有业务责任行使一项职能和管理一个企业(不允许不懂事的董事存在),董事由选任并签订合约,其报酬由监事会决定。德国的董事会相当美英等国的高级经理人员,是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的执行机构。

3.德国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有其特点,股权相对集中,最大的股东是非金融公司、创业家族、保险公司和银行等一些组织。德国银行向公司投资持股,约占国内上市公司股票总额的9%,个人托管储存在银行的股票,达4115亿马克,两者相加约占德国国内上市公司股票的50%左右(1988年)。按德国的传统做法和有关法律,拥有公司10%的股权的股东,有权在监事会中占有一个席位。例如,德意志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有12人,他们与其下属在大公司的监事会中共占有400个席位。这些大股东对公司的经理人员有直接的影响力和干预权。当公司经营不善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会进行干涉,甚至改组董事会。银行凭借自身资金和人才,通过向公司贷款和派驻监事等,能够较容易的获得内部信息,从而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监督。

4.职工参与管理,共同决策,在德国是有历史传统的。从19世纪开始德国就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工人和职员有权平等地与企业家共同决定工资和劳动条件。”职工是特殊的专用资本(即人力资本)的提供者,是公司利益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人力资本投入企业应有权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现在,全国有2200多万雇员,实行职工参与制的单位共有雇员1860万人,占雇员总额的85%。

5.在德国有关法规规定,职工应以一定比例的代表参加监事会、董事会。500人以下的公司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要占1/2的比重,公司超过500人的,监事会中雇员选举或工会任命的监事要占1/2。在德国,雇员被承认是企业高度专用资本(即人力资本)的提供者,在公司中是利益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雇员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拥有合法的地位,参与共同决策。职工参与制的作用有四:其一,职工有自己的代表进入监事会、董事会,有发言人、利益代表者,可减少劳资对立和摩擦。其二,职工参加监事会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原则的体现,社会市场经济突出的特征是强调经济社会性倾向,从社会角度加以整合,职工参与制度,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化。其三,职工参与制使公司决策公开化,进而走上科学化,公开有利于监督,科学化防止失误。其四,职工参与制,有利于防止外来接管。

德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突出的特征是强调经济社会性倾向,从社会角度加以整合,职工参与决定的企业制度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化。雇员参与和共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利于利益共同体的构造,有利于减少劳资摩擦与对立,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防止和抵制外来接管,稳定公司管理的延续,也因公司决策公开化,而更有利于监督。

四、立于“主银行”体系上的日本公司管理模式

日本公司的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主银行”体系基础上的内部人控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1.日本在金融体制上,是“主银行”体制,银行在社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日本二战后的经济起飞,在融资方式上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次要的。企业贷款的重大比例,资本金的重要股份和一些管理投入(派入的董事)都来自银行。银行不仅资本进入企业,除贷款外,持有股份达40%,而且管理、监督人才也进入企业,银行派人的董事素质一般较高,这样就使金融法人与企业法人结成较发达的专业化协调关系,社卧性精神得以强化。以资本和业务关系为纽带形成企业系列。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鲜明的主银行特色。

2.日本是以法人持股为主的股份经济。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法人持股比重达75%以上,个人持股比重只有24%左右,被视为“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机构持股,相互持股结构,法人股东形成默契,成为支持经营者的重要力量,使各个法人股东企业的经营者形成的集团监控、主宰着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在法人持股中银行持股占40%左右,公司持股约30%。这种法人机构高比重持股,使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有自己的特色和效能。

其一,在日本法人机构持股有两大特点。一是持股目的是取得支配权,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法人持股是把股票作为支配权证券使用,是战略性的长期投资,不是把股票作为利润证券来购买,谋取短期利差。稳定长期持股,牢牢掌握公司支配权。上市公司股票积极流通的约l/3,这适应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防止外部“入侵”和“敌意收购”,对保持公司的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建立友好稳定的股东队伍,是预防兼并的一道防线。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即限制兼并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二是连锁持股,法人机构之间,横向、纵向、双向、交叉持股,这样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状持股、控股、参股,导致了集团化和系列化的企业关系。日本的公司不仅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而且大公司、有名的六大集团如劝业、富士、三井、三菱等都以银行为核心。

其二,法人持股,持股公司互派或兼任董事,公司董事会的组成成员,实际上是诸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集合体,是个“董事长俱乐部”。董事长俱乐部有利于交流信息,提高决策质量,提高竞争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在构成上一般有内部董事(约占75%)和外部董事(约占25%)组成,外部董事通常来自相关企业和银行。日本主银行监督控制和法人机构稳定持股、有利于保护经理人员受证券资本市场的压力和干扰,从而忠于职守,且易从长期角度进行决策,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日本的机构监督代替了市场监督的一些功能。当公司在财政上发生困难,主银行和相关机构会派员或采取措施,参与公司的改造、重组。这样经理人员主要是受机构约束和控制,而较少受资本市场约束。日本的机构监督有效的代替了市场监督。主银行监督、机构监督有利于保护经理人员不受资本市场压力,从而长期、稳定经营,从长期角度进行决策,保证公司的稳定性。

3.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同用工制度“终身雇佣制”、工资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体制下,从一般职工到高级雇员,都是终身受聘用,并根据工作时间、学历、业务技术能力加薪和晋升。经理人员的选择,主要是从公司内部和银行人员中选候选人,公司有一套内部晋职竞争机制。这就形成了一种内部的制约、协调、竞争、激励机制。从人际关系上看,日本公司雇员之间,关系密切,很注重协调。在决策方式上是由常务董事组成的常务会集体决策,在决策之前一般采取“票议制”和“事前疏通’’上下左右进行沟通,这样的决策不仅减少失误,而且易于理解和实施。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再加上内部职工持股制度,把职工紧紧地与企业连接在一起。从社长到经理的职业意识,使他们认为职工是办好企业的基础,如果职工不积极工作,企业就不能发展,更谈不上对社会作贡献,给股东以好的回报。因而他们重视努力为职工提供发挥能力的机会,再加上生涯教育、再教育制度、住宅制度、保险制度等,使职工有满足感,归属感。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以职工为基轴而运行,与美国公司以股东为中心不同,与德国职工的参与共谋制也不一样。

日本主银行体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存在消极作用。银行、机构相互交叉持股,可以挡住证券市场对各自的压力,使收购、兼并、敌意接管难以实现。但敌意接管可以消除内部人控制、保守、老化等企业发展的障碍,使企业新生;内部人控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容易使经理人员为了维持原框框、保持既得利益、职位等而倾向于延缓公司重组、硬着头皮十下去,甚至拒绝重整这可能导致公司业绩恶化,再加上财务上包庇使危险增大,一旦管理阶层无力支撑,垮的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批。1997一l 998年亚洲危机袭击日本,日本的金融体系先垮下来,而且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大批。

第三节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模式,经过近400年的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组织构造和运行机制上,日益科学规范化,效率大大提高。在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方面,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外部控制为主的模式和以银行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为主的模式,不同特色的管理体制模式各有千秋。吸取国际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特点,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任务。

一、典型案例及其制度批判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约束和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企业规范、高效运行的关键,是公司的生命。请看下列几个案例。

1.五个典型的案例。(1)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于1980年代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濒临倒闭的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大刀阔斧改革,使该厂扭亏为盈,成为全行业的盈利冠军。在他的领导下组建的长江动力集团,在10年中利税增长了100倍,跻身于全国500强的行列,经济界誉为“超常发展”。他也因此走红武汉大地,成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七届执委常委,再加上本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共有9顶红帽子。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家,1995年4月突然失踪了,携巨款逃往菲律宾。此时才发现,他领导下的长江动力集团20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是亏损的,负债达8000万元。长江动力集团早在1992年在菲律宾注册资金50万美元的电力公司是用于志安个人户头设立的,3年左右挖走国有资金达5000万美元。逃之夭夭。

(2)安徽蚌埠卷烟厂前党委书记、厂长李邦福,成功创制了“黄山”牌香烟而声名大噪,头戴“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桂冠。1994年7月携巨款出逃。

(3)南京无线电有限责任公司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包际宇,把一个200多人的小厂办成一个拥有2亿多资产,1700多工人的一个中型企业、大公司,在近3年不到的时间里,以权谋私,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公司搞成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一个项目就损失2800万元。包际宇的问题,本公司职工早有发觉,职工和工会主席向主管局告了三年,主管局不查不管,最后告到南京市党纪委,才查清判处无期徒刑结案。

(4)海南省琼成源股份公司前董事长马玉和,1997年2月制造假财务报表,该公司1996年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金6.57亿元,内容严重失实,虚构利润5.4亿元,虚构公积金5.74亿元。经过近两年才查清结案,因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判刑3年。

(5)四川红光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何行毅、总经理焉文翠、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制造假财务报表,把两个濒临停产生产线,冒充优质资产,“包装”上市,欺骗国家骗取上市资格,欺骗公众骗取4.10亿元资金。1996年“包装”上市时,盈利5400万元,实际亏损1.03亿元,造假1.57亿元;1997年上半年亏损6500万元,虚报盈利1674万元,虚报8174万元;1998年中报实际亏损2.2952亿元,虚报亏损1.98亿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还多报上市费用166万元。这样一伙人,在上市不到一年半,将发行股票筹集来的4.10亿元花得精光。

2.这些事件产生的制度原因。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现和查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贪婪丑行的自我暴露;二是职工群众的举报和斗争。这些事件没有一个是党和政府纪律、监察部门发现和查出的,更没有一起是公司专职监察机构监事会发现、监察出来的。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对待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激愤地批判他们是“道德败坏”、“政治腐败”、“管理腐败”、“腐化堕落”、“蛀虫”、“个人品德恶劣”等等。但光有道德的批判是不够的,要从道德的批判转向、提高到制度批判上来,要从体制、制度上分析原因。第一,制度上有漏洞,监察无力。1993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格里茨来华考察时已经发现:中国一些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通过组织内联、合资等方式,将本企业的资产转移出去,变成自己的私产。西方把这种现象称为“自发的或非正式的私有化”。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存在漏洞,我们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企业产权主体缺位,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有些党政监察机构软弱无力,有些政府主管部门长期充当腐败者和以权谋私者的保护伞,麻木不仁,一些监察机构警惕性差,责任心差,职工群众冒着受打击报复的危险举报揭发,他们无动于衷。南京无线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包际宇的问题,职工和工会干部因举报遭受打击报复,上告3年、艰苦斗争。直到包际宇判刑结案了,那个政府主管局的新班子的领导,在记者采访时还说“对前任局领导的工作我们不好说什么”。简直到了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地步。第二,权力集中,没有制约。以长江动力集团公司于志安为例,他大权独揽,集党委书记、董事长、11 总经理于一身,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他是上级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受托人,具有出资者、代理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集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于一身,“公司又是无上级企业”,于志安出国总是独来独往,连翻译都不带,他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签了什么合同?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问。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于志安硬是不让查账,也没有人敢查他的账。国有资本的主人,国家股大股东,你在哪里?产权主体不到位,产权主体空位,出资者的约束、监督,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苍白无力。还是那条真理:权力没有制衡,必然坏事,带来灾难。第三,“内部人控制”失控。我国的股份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的弊端又延续到股份公司里来,而且有失控现象。我们不少的股份制企业,出资人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所有者主体没有到位,经营者控制了企业相当大的权力,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权力更大。我们的资本证券市场、经理人才市场的发展不充分,监督力较弱,可以监督经营者绩效的中介机构素质又不高,再加上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形同虚设,经营者权力膨胀,内部人控制,出现失控,“自发私有化”现象就必然出现,导致国有、公司资产流失。所以外国经济学家说,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可是只要得到上级信任的厂长经理的控制权,又往往是全世界最大的。

我们的任务是要从体制、制度上进行监督,企业内部民主监督,国家立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党内纪律组织监督,定期审计监督,最重要的是资本所有者监督,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我们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构造独立于政府的经营性的公有资本代表人作为产权主体,去监督经营者,以法律和制度的手段,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激励他们去努力实现资本增值,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来保障产权。

二、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设计

在现代,世界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是在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调节配置资源的时代,生产和经济的现代化与体制的市场化是密不可分的。股份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最佳微观基础,是理想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存在形式。股份公司经过几百年实践,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设计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模式。下面几个问题要解决好。

1.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哪种最好?难作定论,各有其优点,也都有其缺点。世界更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在本质上有共性,各国又有自己的特色。在设计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时,要借鉴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吸取其长处。如美英等国的市场导向,外部控制,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力市场的强有力而且有效的社会指导、制约和监督,历史和实践证明是成功有效的。日本的“主银行”体制,银行法人、机构法人高比例持股,内部控制。稳定的企业关系,在日本经济的起飞和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德国的双重委员会、职工参与和共同决策,不仅反映和体现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又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公司绩效。

2.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性障碍。我国正由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开放和发展证券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从市场经济格局,到股份公司、证券市场都要体现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市场经济、股份公司、证券市场,与西方国家不同,与改革转轨的东欧与俄罗斯等国家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我国搞股份制、证券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要难得多。

这个特点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它构成我们改革中的制度优势,又形成了改革的制度性障碍。

从制度优势来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人民政权的力量所在。在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保证根本目标的实现。任何国家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国家政府在实现其经济、社会职能中才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特殊性质,要求保持公有制 12 的主体地位,这是国家兴旺,人民共同富裕的根基和保障。公有制和公有经济,有利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关键问题。

从制度性障碍来分析,公有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国和其他国家公有经济运行的几十年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公有经济由于是集体共有,公字当头,公有经济的行为主体容易模糊、泛化甚至空位。因而约束机制难以硬化,普遍的弊端是“人人所有,人人不关心;个个是主人,个个不负责”。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无人负责,无人关心,流失、侵蚀、浪费现象严重没人心痛。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在具体运行中,还有难以控制的冒险冲动,因为它的行为主体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往往是负盈不负亏。现在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失误,经营行为的背理,高层经理人员公司消费膨胀,证券市场狂热的投机和冒险,究其原因都与此有关。

3.金融体制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直接相关。如果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处次要地位,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从证券市场取得,而且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和管理,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多采取市场导向型和以外部控制为主的模式。如果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企业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且银行业与证券业是混合经营,银行法人与公司法人相结合,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一般是采取以银行为基础的以内部控制为主的模式。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融资方式上实行的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次,实行主办银行制度(银行与企业双方签订协议,主办银行要按照信贷原则解决企业大部分合理的资金需要,同时对企业重大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企业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发展前景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现在的状况是资本市场不发达,证券市场刚起步规模小,功能初步显现,从现在起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和规范证券市场,创造市场和社会督导公司的环境和条件。

1995年7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的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就在法律法规上限制了银行向企业的渗透、参与,因而银行对企业的督导、监控也是有限的。这种金融体制,决定了中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可能是银行导向型的。

4.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构架。综合考虑以下这些因素:我国的金融体制、企业的融资渠道;国有资产的三级管理经营体制和股份公司公股占主体的股权结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等,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基本构架主要是:

首先,从总体模式来说,应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督导作用的模式。在发展机构持股、共同基金发展、银行参股企业的基础上,强化内部专业监控机制,吸取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两者的优点。

其次,从公司法到公司章程,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作了科学的规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经理人员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并对各个机构的具体职权、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界定。

其三,股份公司设双委员会机构,即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对两会构成成员作了原则规定。在董事会成员中,设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以强化社会督导功能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确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制衡、监督制度。

其四,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存。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会的社会定位是社会政治、群众性团体,其职能是保证政治方向,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工人选举代表参加管理,参与决策。

其五,培育经理人力市场。在企业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的同时,经营者也要进入市场。上市公司即整个公司全方位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公司和经营者同时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受市场检验,受社会评价、监督。通过经理人力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凭资格入市,凭才干竞争,按绩效确定报酬,按标准考评,竞争上岗。竞争淘汰。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现状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参考国际经验,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经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能、各得其所。各个行为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利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确保股东的权益。

目前,我国1200多家上市公司,都按有关法规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到位,股东大会的职权未能充分行使,个别有形式化倾向。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件及其决策,具有最终决定权。关系公司前途和命运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审议董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公司资本的增减、利润分配方案、公司章程的修改等,都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决定。现在实施的情况是,除了重视利润分配方案的审议外,其他职权没有认真履行。个别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有形式化倾向。1995年一汽金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只5人参加,深圳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到会者只有4人,创股东大会之最。

出现这些问题,有来自主客观的原因。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公有法人股占的比重太高,国有、公有大股东“一股独大”垄断的现象普遍存在,股份制的基本原则难以到位,中小股东的权利难得到保护,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盛行、决策失误多。二是二级市场换手率高,短期投资者比例大,他们只关心股价涨跌,不关心公司长期发展。三是国有资本投资主体不明确、没到位。没有股东意识强烈、认真负责精神、行为规范的股东群体,难以充分行使股东大会职权,从而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的制衡机制。

2,董事会的构成和行为不规范。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中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司经营发展战略,选聘好高层经理,要对股东尽职勤勉,维护股东权益,正确决策使公司绩效提高,不断发展。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董事会不独立,与控股股东在资产、财务、人事、机构、业务方面五不分,受大股东操纵;董事不能履行忠实、诚信、勤勉义务;董事不懂事,难以履职尽责。

3。监事会的职权没有到位,有的形同虚设。监事会,是公司的监察委员会,是对公司的董事、经理人员的报告、业务活动实行监督的机构,行使监督职能。由于监事会人员构成、资格、专业能力和制度因素,监事会没有发挥监督、监察的职能。像“双鹿电器”、“胶带股份”、“永久股份”、“原野公司”的原主要负责人的贪污、受贿、违法案件,都是群众举报、检察机关立案查出来的,几乎没有一桩案件是公司监事会发现的。这很值得深思。

同时应该指出,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职权的规定也有不足之处。如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只有“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的权力,而没有具体惩戒条款和强制措施。这样的监督机构的权力是有限的,无力的,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4.经理的权力缺乏制约,董事长与总经理职权混淆。按照公司法规定经理层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具体执行者,受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查阅若干上市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发现,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董事会研究讨论经理工作的很少,而经理擅自改变股东大会、董事会有关投资方案和有关决议的 14 事屡有发生,经理职权越界、错位。总经理大权独揽,制约和监督不力。

按照我国的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股东的总代表,即老板。总经理是董事会选聘的雇员,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身份不同,职权不同。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身两任,正面效应是权力集中统一,提高运作效率,但是负面效应明显,身份混淆,职权混乱,不利所有权、法人财产权、日常经营权分离。董事长的战略决策职能,会混淆而削弱,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制衡机制就会落空。

5.“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不顺。“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的地位、作用和职能是《企业法》及其相配套的《条例》规定的。股份公司应该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办事,调整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重新定位。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完善我国股份公司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应该学习和借鉴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按国际惯例办事,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按照2002年1月7日两委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把下列工作做好,关系理顺。

1.首先要调整股权结构,把国有股的比重降下来。科学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产权结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我国1200多家上市公司,从总体上说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的比重太高,国有股加上国有法人股约占70%以上,有的高达80%。只有将国有股的比重降下来,才能消除国有大股东垄断的局面,从而使制衡机制到位,多元结构、多投资主体共谋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2.理顺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体系,明确行使国有股权主体。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论是新组建的,还是国有企业改建的,国有资本一般占主体,按现行法规和试点经验,国有资产实行三个层次的管理经营体制。

第一层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是国资局或国资办)对国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宏观的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从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

第二层次,经营性的国有资产产权经营公司,即投资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控股公司。由国资委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其性质是公司制的企业,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投资管理公司与企业是股东(出资者)与公司法人的关系,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

第三层次,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企业,它是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行使法人财产权的公司法人,是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是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措施,也是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前提条件。

3.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和强化制衡机制。公司的资本是出资者的,股东拥有资本所有权所赋予的三大权利:一是投资受益权;二是重大决策权;三是选择经营者的权力。公司最终控制权在股东大会,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所有权。通过股东大会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们信赖的董事会管理经营,一旦董事会成立并受托来经营管理公司,就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有充分的自主权,就是最大的股东也不能以单个股东的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直接指手画脚,不管是国有股东、法人机构股东,还是自然人股东都是平等的股东,有话到股东大会去说、按程序去行动。

董事和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必须忠于职守,诚信勤勉,熟悉业务,有相应的才干、经验和决策能力。董事一般是各方股东的代表,也应吸收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董事会下要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复核等专门委员会,且有独立董事参与。公司可以有类别股东及不同利益。但是,公司不能有类别董事,董事一旦进入董事会,就要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体现全体股东的意志,不能仅为个别股东服务。董事会在行使法人财产权时,要受股 15 东所有权制约,不得超越股东授权范围行事。

总经理是董事会聘任的,是一种有偿委任的雇用关系,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一旦受聘,就拥有公司内部的管理权和代理权,并有义务和责任依法经营好公司。这是诚信义务的要求。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活动进行监督,并根据经营绩效进行奖惩。董事会与总经理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位置不同,身份不一样。董事长是“老板”,总经理是雇员;一个是托管人,一个是受托人。董事长不宜兼任总经理,防止委托代理关系、制衡机制失效。

4.健全完善监事会,强化监督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不仅要有监事,而且要设立监事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设有利于强化公司的监督、制衡机制。我国公司法中的监事会,不同于德国的监事会(决策机构),也不同于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外派监事会。

要使监事会真正发挥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必须在监事会成员资格、专业素质、人员构成比例、制度、权能上作具体明确的界定。

5.理顺“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新三会”、“老三会”并存及其相互关系,这是我国股份公司所特有的。这是优势,又是难点。

首先,是“新三会”、“老三会”的社会定位。“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基本组织构架。按公司法的规定规范“新三会”的组织结构、职能和制约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越性的体现。“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企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特征之一,又是我国政治制度在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新老三会,在股份公司中同时并存,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条件。把两者的关系理顺,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其二,处理“新三会”和“老三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先要明确股份公司的经济性质,它是从事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不是社会政治团体,更不是政权组织。再要分清新老三会各自的性质和目标,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它是社会政治团体,反映和代表党和工人群众的利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它是股份公司内部的纯经济性组织,主要反映和代表公司内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意志和利益,要对公司发展、营运承担全部经济责任。而老三会不需、也没条件。

其三,协调新老三会的关系,老三会发挥作用的方式、途径要调整。党组织的领导、保证、监督、堡垒作用要坚持,但不一定设专职和专门机构;工会、职代会主要是维护工人利益,应选派代表参与公司共同决策。

6.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对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上市公司应保持其独立性不受控股股东操纵和影响,在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

五、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探索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而且在许多问题上有明显的进展和创新。

1.健全对经营者监督制约法律制度,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现代股份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经营者的权限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经营者滥用权力的危险自然也不断增加,这样,对股东等公司的利害关系人的保护问题,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这不仅关系股东、公司的利益,也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为股份公司是公众公司,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公司董事滥用权力,其危害就不仅仅是限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关乎股东等当事人的问题,有的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全局。对权力滥用的禁止,只有依靠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经营者权限不断扩大的同时,各国公司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寻求对策,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机制。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股份制较成熟的国家,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基本是按照三权分立 16 的原则设置的,其中监事会(或监察人)是常设的监督机构,专事监督职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业务监督和会计监督,前者是对公司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监督监察;后者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监督监察。而且赋予监事会以比较充分和有效的权力。例如日本,在公司的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监事会(监察人)的权限主要有:①对董事的业务执行进行监察;②有出席董事会并陈述意见的权利,甚至规定不通知监事会,董事会的决议原则上无效;③对董事的违法行为有请求停止权,在违法行为有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之虞时,监察人可以直接或者通过法院进行制止;④有代表公司诉讼的权利。

2.限制大股东的权力,给中小股东以法律保护。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大股东拥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决定一切,独断独行,不利甚至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法律的本质是保护弱者。各国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大股东的权力,给中小股东以法律保护。现在主要在四个方面作起。一是在董事会中设社会董事(或非股东董事)吸收社会贤达名流人士进董事会,使中小股东在董事会中有代言人。二是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一些国家的公司法规定,当持股数达到一定比例,对该股东不再采用一股一票制,而限制其投票权。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司法(1989年)规定,任何股东,不论拥有多少股票,最多只能享有20%的投票权。三是采用累积投票制。即每一股东可以投出的选票数等于候选董事的总数乘以所持有股份总数,并且,每一股东将其拥有的表决权集中投给自己信赖的董事,也可以分散投向数人。累积投票制,可能给中小股东控制权,尤其是在需要选举董事较多的情况下,更有积极作用。四是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一般情况下股东大会的召开,由董事会决定。股东大会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重要场所,在特定的情况下,董事会可能不予召开“应该召开”的股东大会,一些国家的公司法赋予股东、中小股东“召开股东大会请求权”。为了防止股东、中小股东滥用“召开股东大会请求权”,同时又规定了限制条件。日本公司法规定持股6个月,持股数量达公司总股本的3%以上的股东,有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请求权。我国台湾公司法规定,持股期限为一年,比例是3%以上,方有召开股东大会请求权。我国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有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请求权,在持股时间上没有限制条件。10%的规定太高对中小股东不利,持股时间不限制是有利于公司购并,但易弓1发投机。股东、中小股东提议,如果董事会仍不召开股东大会,德国公司法作出明确规定,法院可以授权给提出要求的股东们召集大会或公布题目,且召集费用由公司负责承担。我国有关公司法规规定,股东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提交董事会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不得故意拖延或制造障碍。

3.股东表决权的委托(信托)制度。这是指股东把股份在法律上的权利在一定期限内,以不可撤销的方式,将表决权受权或委托所指定的受托人行使。委托书的管理制度,既是经营者维持经营权的工具,又是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途径。有的国家还允许通过合法途径征集委托表决权。通过这种方式,受托人可以用相对集中的表决权,对大股东进行制约,达到保护中小股东的目的。

4.加强监事会建设,保证监事会独立行使权限。为了保证监事会独立、有效地行使监督监察权和监督行为的公正性,各国都在不断的强化监督制度。主要措施有:一是重视监事会成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强调人品,另一方面强调专业,特别是财务监督的能力,还强调社会监事注重财务监督的特殊作用;二是延长监事的任期,如日本,把监察人的任期比董事的任期延长一年,以强化监察人的作用;三是监事会的成员的报酬,由股东大会决定,消除监事会受董事会控制和从属董事会的缺陷。

5.股东对公司董事和董事会的要求越来越高。股东将其资产而且是巨额资产委托给董事、董事会经营,要求董事、董事会把公司经营好,这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合理合法的。股东希望什么样的董事和董事会呢?美国股东喜欢的董事会,集中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能给股东带来较高的回报,收益率达到20%以上;⑦有较高的独立性,自主科学决策,内部董事 17 少,外部董事多,外部董事审查财务;③有本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④薪金收入中要有股权支付,它与拥有公司股份有异曲同工之妙,使董事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一致;⑤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董事不应唯唯诺诺,要有深刻的洞察力。

第四节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独立董事制度20世纪60年代逐步形成,80年代发展,90年代普遍被采用。现代公司制企业,具有社会性,即“公司社会责任”。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取利益和赚钱为唯一目的,应负有社会责任。所以有公众公司之称。公司资本社会化,出资者社会化,负有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性,是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为防止大股东利用绝对控制权谋私和防止内部人控制,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企业制度创新之必需。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上市公司要普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列出了时间表。

一、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意义

为什么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这是为了企业制度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规范运作,提高质量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提高公司质量。从理论上讲,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和董事会,是应该代表全体股东掌握和用好任命经理、重大投资、收购兼并等重大控制权。但国内外实践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为了处理好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质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良好有效的选择。

2.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公司专业化运作,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独立董事的特长之一,就是他们是各方面的专家、独立董事能以其专业化的知识和独立判断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改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价值。

3.引进独立董事,能强化董事会的制衡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掌握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董事受制于经理层,这是各国公司的通病。我国可能更甚,国有大股东“一股独大”、“一股独霸”,公司董事又多是“代表董事”(大股东的代表,有的还是官员),非理性行为更甚。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有利于制约机制形成,治疗这种公司病,从而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二、独立董事及其任职条件

何谓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意为该董事不是公司职员,但却是董事会成员,又相对独立于控股股东之外,对大股东不唯命是从。

1.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担任独立董事的基本条件:(一)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备担任上市公董事的资格;(二)具备《指导意见》所要求的独立性;

(三)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四)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五)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是独立董事必须具有独立性。《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独立性规定了七条,概括起来是:

其一是独立的财产关系。在财务上产权、股权上与公司没关系; 其二是独立的人格。有一颗独立的良心,正直公正,不能缺钙,独立判断,不受任何人、18 任何机构干预;

其三是独立的业务。在业务上与公司没有关系;

其四是独立的利益。与公司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利益关系; 其五是独立运作。独立于公司其他董事和经理层。

3.独立董事的选聘。我国规定上市公司都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2002年6月前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2名独立董事,2003年6月前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要至少占1/3。

独立董事由股东大会选聘。独立董事任期与其他董事相同,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但是不得超过6年。

三、独立董事的职权

为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除应当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上市公司还应当赋予独立董事以下特别职权:

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

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4.提议召开董事会;

5.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

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独立董事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当对以下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 1.提名、任免董事;

2.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薪酬问题;

3.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员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来往,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

4.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项;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独立董事应当对上述事项发表以下几类意见之一:同意;保留意见及其理由;反对意见及其理由;无法发表意见及其障碍。如有关事项需要披露,独立董事的意见应同时披露。

四、独立董事制度的国际经验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大公司,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一些大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构成,独立董事的比例还相当高。据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世界主要企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都比较高,其中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参见教材P222表5—1 纽约证交所六大公司董事会构成)

各国实践的结果,效果很好。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财务经理协会等机构1999年6月发布的一份名为《财务报告舞弊案》的调查报告统计: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少,非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多。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只占28%,非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占43%;舞弊公司只有41%有审计委员会,非舞弊公司占63%有审计委员会。

第五章工作和休息休假 篇5

第一节 楚辞的名称和来源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一句词不知起于何时。《史记》在张汤的传中已经提到它,可能至晚也是汉初就有的。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楚辞”和汉赋,体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它们的句法形式、结构组织、押韵规律都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再从音乐的关系上看,虽然都是不歌而诵,但汉赋同音乐的距离比“楚辞”更远些。所以司马迁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可见辞与赋本来是有区别的。由于汉赋是直接受“楚辞”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文体,在习惯上汉代人多以辞赋并称,把屈、宋之辞与牧乘、司马相如的赋等同起来。于是辞与赋的概念混淆了,从此以后,屈原的作品甚至全部楚辞都称之为赋了。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不应混为一谈。至于后人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实不符,都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区别开来。

“楚辞”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因素,决不是偶然的。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就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远在周初,江汉汝水间的民歌如《诗经》中的《汉广》、《江有汜》等篇都产生在楚国境内。其他文献也保存了不少的楚国民歌,如《子文歌》、《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见《说苑》中《至公》、《正谏》、《善说》三篇。)等都是楚国较早的民间文学,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后来便成为《楚辞》的主要形式。更重要的还是楚国民间的巫歌。楚国巫风盛行,民间祭祀之时,必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祭坛上女巫装扮诸神,衣服鲜丽,佩饰庄严,配合音乐的节奏载歌载舞,很像戏剧场面。这就是那时巫风的具体表现。这种原始宗教的巫风对屈原的作品有直接影响。《离骚》的巫咸降神,《招魂》的巫阳下招,以及《楚辞》中凡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贵品德的象征,如高冠长佩,荷衣蕙纕,乃至丰富的神话故事的运用等,都是最好的说明。所以《吕氏春秋?侈乐篇》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楚辞”就是这种带有巫音色彩的诗歌。

还有楚国的地方音乐对“楚辞”也有一定的影响。春秋时,乐歌已有“南风”、“北风”之称。钟仪在晋鼓琴而“操南音”,被誉为“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见襄公十八年《左传》。钟仪事见成公九年《左传》)。从此以后,楚歌、楚声和楚舞一直为楚人所喜爱,见于文献记载者不少。这是很自然的。战国时楚国地方音乐极为发达,其歌曲如《涉江》、《采菱》、《劳商》、《薤露》、《阳春》、《白雪》等,“楚辞”的作者都已提及,“楚辞”虽非乐章,未必可歌(《九歌》经屈原改写后,是否用原来乐调歌唱,不能知道。)。但它的许多诗篇中都有“乱”辞,有的还有“倡”和“少歌”,这些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楚辞》中保存这些乐曲的形式,就说明它同音乐的关系非常接近。当然由于作者是楚人,他们所接受的音乐的影响也多半是属于楚国地方的。同时,与此有关而影响于“楚辞”的那就是楚国的方言。楚国的方言有特殊的意义,也有特殊的音调。《楚辞》中的方言极多,如“扈”、“汩”、“凭”、“羌“、“侘傺”、“婵媛”之类,参考古注及其他文献还可以理解。至于当时音调的读者早已失传。汉宣帝时,九江(今安徽寿县,楚最后国都)被公能诵读《楚辞》,至隋代,还有释道骞也善读《楚辞》,“能为楚声,音韵清切”(《汉书?王褒传》及《隋书?经籍志》)。后来唐人还继承他的读法。可见懂得《楚辞》中楚声的人隋唐间还有。不过这对《楚辞》的影响是次要的,主要还是民间文学和地方音乐的关系。

总之,楚国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又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二者融合为一,汇为文化的巨流,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的素材,为文学创作提供充分的有利条件。就在这个优越的文化基础上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楚辞》这样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7),名平,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为楚怀王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怀王起初很信任他。但那时楚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在内政上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也表现为外交上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前者以怀王稚子子兰等楚国的贵族集团为代表,后者以屈原为代表。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正在起草之际,上官大夫为了探听宪令内容,就想夺过去看,屈原不与,上官大夫反诬蔑屈原泄漏机密,恃才矜功。怀王不察,遂疏屈原。秦惠王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进行阴谋诡计。张仪许怀王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绝齐交。怀王既绝齐,又不得地,大怒,发兵攻秦,先后皆大败,丧师失地。齐既不来救,韩魏复出兵攻楚,怀王不得已,乃使屈原使齐,恢复邦交。局势暂时稳定下来。诗人洞察形势,认为非联齐不能抗秦。在政治上与腐朽的旧贵族集团相对立,坚决同他们作斗争。而怀王昏庸懦怯,为群小所包围,终于走亲秦道路,放逐了屈原。这时楚国内政腐败,外交失策,又连年为秦所战败,怀王遂再度受欺,入秦而不返。顷襄王继位,以弟子兰为令尹,对秦完全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诗人痛恨子兰劝怀王入秦,子兰复谮毁屈原,襄王怒而迁之于江南。诗人在长期流放中忧心国事,没有一刻忘了回去。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抒发忧愤的感情,并揭露、指斥群小违法乱纪、壅君误国之罪,乃自投汨罗江而死。

诗人有高贵的品质和干练的才能。他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抱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十分自负地想为楚王做一个统治上的带路人。他的政治理想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不外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诗人在他的诗篇中都曾一再郑重地表明,而且称之为“美政”。但这些并不是空话,诗人曾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在任左徒时实践了自己的主张。比如《离骚》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可见屈原为了治理国事,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材,希望将来有用。当他奉命草拟宪令,而反对派的旧贵族就千方百计来破坏它。只这两件事就足以说明诗人所谓“美政”的基本内容和它的中心思想。而这种思想的本质是反对贵族的传统特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所以在国内必然会引起斗争。

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先后,企图“及前王之踵武”。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地说:“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几绩。”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同他们斗争到底,九死不悔。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他的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是二十五篇,这可能是刘向校定的篇数。它的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二十五篇。《大招》的作者,王逸疑不能明。《招魂》一篇司马迁认为屈原所作,而王逸却定为宋玉。可见屈原的作品汉代人的看法已不一致。至于后人为了加入《招魂》、《大招》等篇,而把《九歌》任意删并,以求合于二十五篇之数,那是极不妥当的。

关于屈原作品中的真伪问题,后人纷纷讨论,各执一说。现在看来,《大招》一篇显然是模仿《招魂》写的,而词采远远不及,可以肯定不是屈原所作。《渔父》一篇司马迁在屈原传中本是作为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来叙述,并不把它看作屈原的作品。所以王逸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因此《渔父》不应算在屈原作品二十五篇之内也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远游》、《卜居》以及《九章》中的《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也有人认为后人所依托,但缺乏充分根据。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众说分歧是不足怪的。

第三节 离骚

《离骚》(《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二说虽不同,但都可以讲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溶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在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甚至由它来统一中国。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处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诗人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这是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的。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既说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与人民性。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妇媭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聘兮,来吾导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傍徨地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劝他不要“博謇好脩”,应该明哲保身。但诗人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于是,追求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他去叩帝阍,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这天下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信任也是不可能的。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请他们指示出路。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诗人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于是决心出走。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终于留下来了。诗人通过这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他与爱国感情和实现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后决心一死以殉自己的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诗人当时所可能选择的一条道路,以死来坚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的道路。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拔扈。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它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不愧

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离骚》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悟,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哪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以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媭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离骚》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深刻的思想内容,纯熟的艺术技巧在屈原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充分的表现。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但这个总题名不是诗人所自定,而是后人辑录时所加。朱熹所谓“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从《九章》各篇内容来看,这种说法是符合事实的。《九章》各篇的创作年代,大概以《惜诵》为最早,它是作者被谗见疏以后所作。《抽思》是怀王时作者流放汉北所作,故诗中有“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之句。其余七篇都是作者在顷襄王时被放于江南所作。其中《哀郢》为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秦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涉江》中的地名和时令紧承《哀郢》而来,是诗人溯江北上,入于湖湘以后所作。《橘颂》中有“生南国兮”一语,疑亦是诗人在江南途中所作,表面上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怀沙》、《惜往日》都是屈原自沉以前不久作的,后者是屈原的绝笔,是他最后一首述志诗。此外《思美人》、《悲回风》二篇作于何时不能确定,所可知者,前者大概是再放初春所作,后者则作于再放的某年秋间。

《九章》与《离骚》一样,是诗人在同腐朽的贵族集团进行激烈的斗争中产生的。因此,它也同《离骚》一样,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在《抽思》中诗人写道: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诗人独处“异域”的孤寂苦闷的心情和对郢都的怀念,是表现得如此深挚动人,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夏夜不寐,辗转反侧,魂梦萦绕故都的痛苦表情。诗人热爱祖国的心情越到晚年就越强烈,当郢都被敌人攻破时,诗人在《哀郢》中回忆当年被迫离郢的情景,如云“出国门而轸怀”,“望长楸而太息”,“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最后则“登大坟以远望,聊以舒吾忧心”,真是一步一回首,一步一伤神。他在九年不复的放逐中,面对着残破的祖国河山,内心的痛苦是无可名状的。但诗人仍坚持返回故国的愿望,所以在《哀郢》的“乱辞”中写道: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人时刻都没有忘怀祖国,也时刻没有忘怀人民,特别是在长期的流放中,实际是生活在人民中间的,在郢都破灭后,诗人事实上成为难民群中的一个。因此,他就更加深切地了解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诗人这种同情人民、拯救人民的心也就成为他热爱祖国,不肯远离“故乡”的动力。

诗人在《涉江》中还具体描写了流放中的艰苦生活,但诗人并没有灰心退缩,反而更加顽强,更加坚毅不屈。他郑重宣言:“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由于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进一步地认识了“党人”的腐朽丑恶的本质,因而对他们的鞭挞更加有力,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更加深刻:

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怀沙》

《九章》的强烈的政治性,强烈的抒情意味与《离骚》基本一致。诗人眼看着祖国的命运就要被“党人”断送,他的心情就越发不能平静。所以表现在《九章》中的感情有时比《离骚》还更激烈。但《九章》中幻想夸张的手法较少,主要是使用直接倾泻和反复吟咏的方法来表现其奔放的激情,因之它比《离骚》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如《哀郢》、《涉江》、《怀沙》等篇都是纪实之辞,作者放逐生活历历可见。《九章》的语言十分华美,富于表现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感情。形式上《九章》散而不乱,跌宕有致,语气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地结合,是《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奇文。它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见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作者在篇中所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中,保存了不少的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天问》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全用诘问语气,然参差错落,灵活变化,并不觉得单调。

《天问》的创作年代,据篇末“薄暮雷电,归何忧”、“伏匿穴处,爰何云”及“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几句看来,王逸认为是诗人放逐后所作是正确的。又《天问》后半篇多引历史故实以为鉴戒,与《离骚》陈词重华的用意相同,估计它们的写作时间相去不会太远。

《招魂》也是一篇奇文,是屈原放于江南时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现在应该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认为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全文以中间巫阳招魂词为主体,前有叙文,后有乱辞。招魂辞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做语尾。“些”和“兮”都是楚国的方言,而用“些”字又是楚国巫觋禁咒语的旧习。诗人正是把民间流行的习惯语言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关于本篇的主旨,除旧说宋玉招屈原外,还有屈原招怀王和他自己招自己两说。我们基本上同意后一说。招魂本是楚国当时的巫风。而从谢灵运《山居赋》的“招惊魂于殆化,收危形于将阑”和杜甫《彭衙行》的“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等语句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招生魂的遗风。

屈原放逐江南后,思想中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根本原因就是《离骚》提出的是否离开祖国的问题,这就造成他“愁懑山泽,魂魄放逸”的精神状态。诗人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极力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和故乡居室、饮食、音乐之美,不仅赖以坚定自己不肯离开祖国的意志,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进用的愿望。这与《离骚》的上下求索、眷恋故乡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铺张那些物质享受,虽然不一定属于诗人自己,却是他曾与楚王“图议国事”,经常出入游宴的处所,耳闻目见的事物。这正是诗人的苦心孤诣之所在,不是什么俳谐之文。有人认为《招魂》是以文滑稽,那是轻看了这篇作品的。《招魂》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叙丰富,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它的铺写方法对后来汉赋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离骚》、《天问》都曾提到它。据传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馀每篇各主祀一神。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九歌》中有的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有的写人们对神的热烈祀赞,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就是。它们庄严富丽的情调,与《诗经》的颂诗相近,但比颂诗生动活泼而有情致。《九歌》又有神与神、人与神相爱的描写,这是原始宗教“人神杂糅”的一种遗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就是十分优秀的恋歌。《湘君》是湘夫人的独唱,《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都是表现他们互相追求终于不遇的复杂变化的心情;《山鬼》写神女去同爱人相会,但爱人却没有来。诗中极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恨、怀疑、忧伤的情绪。《大司命》、《少司命》和《河伯》或写愿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愁,或写同游九河、是暮忘归的快乐,都是很好的抒情诗。

此外,《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全诗概括而又生动地描写了战斗的经过,刻划出卫国壮士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并加以热烈的礼赞。《国殇》风格刚健悲壮,语言朴素,色彩单纯,声调激越,与内容和谐一致,是《九歌》中风格突出的一首。

《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关系。《九歌》中的多数诗篇大抵韵味隽永,语言精美,善于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人物容貌动作的描绘和内心感情的抒写十分完美地统一起来,有一些片段长期为后人所传诵。例如: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夫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他如《山鬼》以深山中特有的景物描摹女主人公的美丽和她的深挚的感情,《少司命》写神灵往来倏忽所引起的悲欢离合的情绪,也都具有深切感人的力量。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的诗人为后世所景仰的。千百年来,人民没有忘记他。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决心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精神的再现;千百年来,在人民反抗强暴、维护正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中,我们也看到了诗人精神的再现。诗人的人格和诗人用心血写成的爱国诗篇,更滋育了后世的进步文人作家。许多进步文人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屈原爱国思想的影响,并且从他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中汲取了力量。汉初,遭遇与屈原相似的贾谊,他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表示了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司马迁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人,他不仅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力表扬了屈原,并且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记》的写作。另外还有不少人离谗忧国,以“悼骚”、“感骚”为题来作赋著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屈原的精神。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李白、杜甫都景慕屈原之为人。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浪子和诗人,他“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肯定了屈原的不朽。杜甫忧国爱民的思想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继承者。他的诗歌也是努力向屈原学习的,所以他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在我国古代,还有不少诗人在民族危亡年代写下了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屈原精神的影响。

屈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从形式来看,他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声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体裁,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楚辞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裁,在屈原手中它很好地起了文学的战斗作用,但作为楚辞的直接影响,却是在汉初特定的土壤上产生的铺张扬厉的大赋,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是走到了楚辞的反面。在文学创作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前人早已指出。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杜甫的《佳人》等,以及许多的咏史、咏怀、感遇的诗篇,都是直接间接受了屈原这种作风的启发的。至于《离骚》、《招魂》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像李白就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作品,把握了楚辞的精神,因此在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唐代另一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受屈原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极力推崇楚辞,称为战国时代的“风”、“雅”,“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是对的。楚辞影响的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

第六节 宋玉

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韩诗外传》、《新序》等书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都太简单,且彼此互相抵牾,未必是可靠的材料。唯一可靠的,现在看来还只有司马迁在《屈原列传》末尾所说的几句话:“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参照宋玉的作品,宋玉是一个屈原的后辈,他向屈原学习,从事楚辞创作。而出身低微,出仕后并不得意:这大体上是可以肯定的。宋玉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赋十六篇,其篇目已不可考。然《楚辞章句》有《招魂》和《九辩》,《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招魂》非宋玉所作,已详前节。其馀十二篇,除《九辩》外,都是后人所依托,决不可信。《古文苑》中六篇,前人指为伪作,已成定论。《文选》中五篇由于它们的艺术成就较高,且对后世文学有不小影响,如“巫山云雨”、“曲高和寡”等,成为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成语。因此,尽管前人作了不少的辨伪工作,提出了许多可疑的理由,但也还有人相信是真的。我们认为《文选》中所谓宋玉赋的体制、风格和语言都与楚辞迥异,倒和汉赋相近,这从辞赋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宋玉的时代是很难出现的。而且这五篇赋都作第三者叙述口气,又直称“楚王”、“楚襄王”,明为后人假托之词,不是宋玉自作。综上所述,宋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九辩》一篇,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九辩》是一篇优秀的楚辞作品。王逸认为宋玉“闵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大概是一种揣测之词,事实上屈宋未必有什么师生关系。《九辩》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例如说:“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世雷同而炫耀兮,何毁誉之昧昧。”诗人对社会的黑暗是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的。因此,他明白表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但宋玉没有屈原那样激烈的感情,所以调子很低沉。像诗中“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等句,又可以看出他性格卑顺软弱的一面。

《九辩》在《楚辞》中也是一首长诗,共二百五十五句,其中虽颇多袭用屈原作品中的词句,但在艺术上仍有它的独创性。作为抒情诗,它不是以直接倾泻诗人内心的激情来感染读者,而是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像开头的一段: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忄广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上一篇:两分钟精简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点点滴滴,感恩父母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