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乐理基础入门知识(精选6篇)
简谱乐理基础入门知识
1.音高
简谱用七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调式中的七个自然音级,即用1、2、3、4、5、6、7来代表do、re、mi、fa、so、la、si,这七个数字就是简谱中的音符。在音符的上方加一个圆点(叫做高音点)表示高一个八度,在音符下方加一个圆点(叫做低音点)则表示低一个八度。若在上方加两个圆点,即表示高两个八度,在下方亦是如此,依此类推。
不带点的音符称为“中音”,带高音点的音符称为“高音”,带低音点的音符称为“低音”。为了演奏(演唱)的方便,一般将乐曲音域的中音区记成不带点的音符(中音),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记谱符号,看得更清楚。
do、re、mi、fa、so、la、si只说明了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没有规定每个音的绝对音高,所以在乐曲开头的地方(和转调的地方)要用调号标明某一个音的高度,以便据此推断其它所有音的音高。调号的形式是“1=C”、“6=A”、“2=D”等;用作调号的音是调式主音,“1=C”就意味着这首乐曲是C大调(或C宫调式,关于民族调式的概念,下面将会介绍),“6=A”意为A小调(或A羽调式),2=D意为D商调式。不过,近来更常见的标记方法是无论什么调式都用“1”来作为调号的基准音,即“1=C”、“1=D”、“1=E”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人们常说一首歌是“C调”、“D调”,就是指“1”的高度;其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反映乐曲的调式,容易在说法上和概念上造成混乱。例如,一首“1=C”的小调歌曲,其调性是a小调(因为主音的高度是A);
临时变化音记号(升、降号)的写法和用法与五线谱完全相伺,可参见前面的章节。
2.时值
简谱以四分音符作为基本音符,通常将四分音符称作“一拍”。在基本音符的后面或是下面的小横线起到改变时值的作用;在基本音符后面的小横线称作“增时线”,每一个增时线代表一个基本音符的时值单位(即一拍),下例分别为一拍、二拍、三拍和四拍:
其中的a对应于五线谱的四分音符,b对应于二分音符,c对应于附点二分音符,d对应于全音符。
在基本音符下面的小横线称作“减时线”,每一条减时线将基本音符的时值减少一半;下例为半拍(即八分音符)和四分之一拍(即十六分音符)的写法:
同五线谱完全一样,简谱也可以用附点来改变基本音符的时值,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简谱没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这两种音符是用增时线来表示的),所以附点只用在四分音符和小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上;附点音符的写法和名称与五线谱是一样的,不必赘述。
3.体止符
简谱用“0”表示休止,0的时值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即一拍)。改变基本音符时值的三种方法,即增时线、减时线和附点,同样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4.五声调式
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关系得出的;假定从do开始,即为:
do→so→re→la→mi,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我们用简谱来叙述(所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简谱知识”这一章中)。
将这五个音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一个五声音阶,音阶内部的音程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名称: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2 3(4)(#4)5 6(b7)(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
角和变宫的七声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徵调式:5 6 b 7 1 2 3# 4 5
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徵调式:5 6 7 1 2 3# 4 5
不同的调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时多留心,从听觉上判断调式并不困难。如果我们要从理论上分析、确定一首音乐作品(这里指的是中国民歌或是用民族调式写成的作品,用大、小调体系或其它欧洲调式写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调式,应该做的事情是(1)找出调式主音:大多数情况下,乐曲是结束在主音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看结束音是什么,再将旋律唱一遍,看看调式是不是围绕这个音进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话,主音就可以确定了;(2)列出调式音阶:将乐曲中出现的所有的音从主音开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为止,这样就列出了这个调式的音阶;(3)确定宫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调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调式的名称,这就需要先知道宫音的位置(从而知道其余各音的名称)。五声调式有一个特点,主音上方、宫音和角音之间有一个大三度音程,由于这个“宫—角大三度”是五声性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断,可以据此找出宫音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列出调式的音阶之后,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大三度,那么它肯定是宫—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宫音。如果在音阶中发现两个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个是由偏音(相对不稳定的音)构成的,需要找出这个偏音,排除一个“虚假”的大三度,再确定宫音的位置;(4)明确了主音、音阶、宫音、调高四个因素之后,就可以说出乐曲的调性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们用它做例子来看一看分析的步骤:
(1)找出主音 在这个例子中,开始的音和结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无疑问的;
(2)列出音阶乐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现的顺序为:5,#4,3,6,2,1,7,共七个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其音阶为:5,6,7,1,2,3,#4,5;(3)确定宫音在这个音阶中有三个大三度,5—7、1—3和2—#4,分析一下旋律,我们可以看出#4只出现了一次,能够肯定不是正音,7虽然出现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强拍位置,只是作为经过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5—7和2—#4是“虚假”的,1—3是宫角大三度,1为宫音;各音的名称为:6 7 1 2 3 #4 5
徵羽 变 宫 商 角 变 徵
宫徵
(4)根据调号“1=G”,可知主音5的音高为D,所以这首曲子是D徵调式,完整地讲,是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D徵调式。
5.小结
就记谱形式而言,简谱与五线谱只有两点不同,即音高和时值的表示方法。由于简谱是从五线谱脱胎而来的,所以在其它方面与五线谱没有什么原则的区别;比如说连线的用法、调式中各音的名称和性质、音程及音程转位等内容,在学习了前面各章之后,都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不过,懂得了这些理性的、理论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视唱或者视奏;要达到那样的目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音准和节奏两方面都掌握感性的经验,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唱歌的声音制作方法
吸入:通过口腔和鼻子垂直向下吸入肺部底部。注意不要抬起肩膀。吸气时,它会在下肋骨附近扩张。在腹侧,膈肌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和向左和向右扩展,而下腹部收缩并且不扩张。背部应该直立,脊柱几乎不动,但它的两侧可以移动,它必须向下和向左和向右扩展。此时,空气向两侧推回并在那里存放,保持它,然后慢慢呼出它。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打开喉咙”意味着喉咙稳定在正确的位置,口腔的盖子向上正向收缩成拱形,舌根松弛,下牙平坦,牙齿打开,下巴放松,后来自然被拉下来,此时喉咙打开了。
唱歌技巧有哪些
不禁要问:我们的音乐教学到底教给了学生些什么?难道就只是教孩子会唱歌曲就行了吗?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如果学生缺乏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积累,如何提高演唱水平及音乐欣赏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一、运用故事激发学生认识唱名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知识的逆反心理。为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我根据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在学生刚接触唱名时,我把《音体美》报上一篇文章里的一个小故事改了一下讲给学生听:在美丽的大山中,有一幢非常漂亮的楼房,里面住着很多动物。一楼住着小老鼠do;二楼住着小花猫re;三楼住着小狗mi……楼房越高,里面的动物就越大,嗓门也越高。这些动物住在一起,发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加形象,我还专门绘制了标有唱名的图片,在讲故事过程中,我讲到哪个动物就拿出图片让学生唱出上面的唱名。这样教学形象、生动,学生乐于接受,在愉悦的情绪中记住了唱名的名称,并为以后识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简单的重复。”“音乐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如何让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只要教师用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智慧。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音乐里的各种记号多的不胜枚举,要掌握这么多的记号,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很大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增强课题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乐理知识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件能够有效的缩短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感知时间。
我编排了这样一个小游戏:我把各种记号制成课件和卡片,多媒体出现那个符号,佩戴相应符号卡片的同学起立,并准确无误的说出该符号的名字,全对得分,反之不得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强,为了不拖本组的后腿,当然会把这些记号牢记在心里。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充分运用网络游戏《快乐的音符》,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游戏,掌握音符的时值和一些基本的音乐符号,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音乐潜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三、创设教学情境,用律动激励掌握时值
音乐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想象来达到理解音乐的目的。为了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我们不妨从学生所熟悉的、理解的身边事情入手,以近求远,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让他们走进音乐。
时值在一首歌(乐)曲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时值的分类比较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等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通常容易混淆,晕头转向。针对这些,我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用身体律动来表现时值的长短。如:学习x x x x时,找出四人组成一组,其他学生读节奏,这四人依次起立击打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快也不能慢。由于学生击打身体时笑料百出,学生乐的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记住了八分音符的时值。
再比如学习“前十六后八”节奏时让学生模仿小鸭子走路并学小鸭子叫“嘎嘎嘎”;学“x—”时模仿青蛙跳并学青蛙叫“呱—”;在学习附点四分音符时,让学生模仿夏天知了的叫声等,这样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也出奇的好。
四、运用熟悉事物提高乐理的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但完全脱手让他们识谱,还有一定难度。这时,我就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把乐谱抄下来挂在黑板上,一小节一小节分析给学生听:2/4拍是什么含义?什么是小节线?什么是附点节奏?旋律线是怎样运行的?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经过老师一分析,学生恍然大悟。这时,我再拿出另一首歌曲让学生分析,学生便会分析的头头是道,还不时会有“小惊喜”出现。
再如:在学唱歌曲《中国娃》时,由于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学唱的很快,我鼓励学生对歌曲的伴奏运用学过的乐理知识分组创编节奏型。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敲敲打打的声音,这时,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我很快发现了4组的秘密:他们用自己的餐盒、文具盒等手边的物品当起了打击乐器。拍子很准,遗憾的是只做了简单的强拍打击,所以噪音大,效果差。看着学生愉悦地表情,怎么办?我悄悄地走过去,首先肯定他们用手边的物品对歌曲进行节奏创编的形式,同时鼓励他们不光要创编强拍还要有弱拍,强弱结合才能让节奏更具有美感与欣赏力。通过我的指导,学生很快创编出一组明快流畅、强弱分明的伴奏,并且使各“乐器”间既富有个性又相互和谐。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乐理知识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鸿沟,而是一条轻松就能趟过的小河。只要我们多学习、多动脑、多研究,用一双慧眼来发现切入点,将困难问题生活化,用爱心触摸学生的心灵,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共鸣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鉴赏所要学的新曲,一定会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及音乐欣赏能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指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根据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和奥地利音乐学者霍恩博斯特尔于1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可以把我国民间乐器分为体鸣乐器(如钟、锣)气鸣乐器(如笙、笛)膜鸣乐器(如鼓)弦鸣乐器(如筝、琵琶)四类。
3、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是何占豪、陈钢。
4、《义勇军进行曲》原是《风云儿女》影片的主题歌,聂耳作曲;《热血》原是影片《夜半歌声》的插曲,冼星海作曲;
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二平均理论的是中国朱载堉。
6、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7、中国的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三大类。
8、八音是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9、六律是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0、聂耳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是《省师附小校歌》
11、素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一生共创作了四部大合唱,它们是《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12、笛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戏曲、说唱、民间器乐的吹管乐器,因多以竹子制造,又叫竹笛。笛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曲笛,以及以伴奏梆子腔而得名的梆笛,曲笛较长,音色柔和;梆笛较短,音色明亮。梆笛比曲笛高四度。
13、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
14、二胡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因有两条弦而得名。我国最著名的二胡乐曲,是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他还创作了《寒春风曲》《听松》两首二胡曲。
15、丝竹乐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最古老的丝竹演奏是琴瑟与萧管的合奏,常为歌唱和舞蹈伴奏。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丝竹乐的特点是乐队小巧,音乐风格轻松、细腻、优雅。
16、《高山流水》此曲现存曲谱于《神奇秘谱》。
17、少数民族的歌唱节日,壮族叫“歌墟”,苗族叫“游方”,侗族叫“坐妹”,蒙古族叫“敖包会”,回族叫“花儿会”,瑶族叫“放浪”。
18、我国各地音乐节日的名称:上海叫“上海之春”,广东叫“羊城音乐花会”,山东叫“泉城之秋”,四川叫“蓉城之秋”,湖北叫“琴台音乐会”,福建叫“武夷之春”,贵州叫“苗岭之声音乐节”,辽宁叫“沈阳音乐周”,黑龙江叫“哈尔滨之夏”。
19、聂耳,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活动家,1912年2月15日生于昆明,原名守信,字子义(亦称紫艺)。
20、音乐作品的高潮,典型的情况下出现在全曲的0.618、5/8或相似值处,同古希腊建筑、雕塑中黄金分割点正相稳合。
21、在遨游于宇宙空间的美国“航行者”太空船上,有一张向外国人发出的.唱片,其中录制的七段音乐中,有一段是用中国乐器古琴,演奏的乐曲《流水》。
22、小夜曲是欧洲人特有的一种表达爱情音乐题材。
23、明代我过出现了描写垓下之战的两首琵琶曲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24、卡拉扬是奥地利(国)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是意大利(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是美国(国)指挥家;小泽征尔是日本(国)指挥家。
25、在我国引入西方音乐第一人是李叔同。
26、“下里巴人”常被当做通俗文艺的代称,与之相对立的“《阳春白雪》”,则被当作高深难学的代名词。
27、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又一次高潮,产生新兴的剧种京剧。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于北京形成的,因此名为京剧。
28、“磬”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打击乐器。
29、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汲取京剧、梆子腔等发展而成。由于它在演唱上以京音代替方言,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曲调流畅,跌宕起伏,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突出风格。著名艺人刘宝全对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30、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
31、人们通常称居住在云南弥勒、昆明一带的彝族人为“阿细”,阿细的男女老少在劳动之余都爱跳,又因为青年男女常在月下跳,故称《阿细跳月》。
32、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是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瑞士国人。
33、莫扎特写了49部交响乐,贝多芬写了9部交响乐;柴可夫斯基写了7部交响曲。
34、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是《音乐小杂志》,于1906年出版。
35、圆舞曲写的最多的,人称“圆舞曲之王”的是奥地利国约翰斯特劳斯;公认的“歌曲之王”的是奥地利国,作曲家舒伯特。
36、交响乐写得最多的是享有“交响乐之父”美称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
二、选择题
1、下面属于梆笛的代表曲目有(AC)。
A、《五梆子》B、《小放牛》C、《喜相逢》D、《鹧鸪飞》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古琴作品的有:(D)
A、《高山流水》《广陵散》B、《酒狂》《梅花三弄》
C、《离骚》《平沙落燕》D、《潇湘水云》《大浪淘沙》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有:(D)
A、马可的《夫妻识字》B、王大化,安波等人的《兄妹开荒》
C、周而复,苏一平《牛永贵挂彩》D、李劫夫《坚决打他不留情》
4、刘天华是我国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革新者。下面属于他的作品有(BC)。
A、《听雨》B、《良宵》C、《烛影摇红》D、《怀旧》
5、在管弦乐队中,“身材最高的乐器,发音最高的乐器,表现力最丰富的乐器分别是(A)
A、低音提琴短笛小提琴B、大提琴长笛钢琴
C、低音提琴短笛钢琴D、大提琴双簧管小提琴
6、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BCD)
A、《小河淌水》云南民歌B、《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
C、《月牙五更》东北民歌D、《嘎达梅林》内蒙民歌
7、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有(C)
A、酒歌是在民间喜庆之日饮酒时所唱的风俗歌曲。我国各民族都有,但名称不同
B、蒙古族的民歌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可概括分为长调和短调
C、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是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来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D、冬不拉弹唱,民歌与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按照艺术风格,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被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B、我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走唱等等
C、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山东梨花大鼓唐山大鼓等
D、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命名的说唱曲种。
9、1934年俄国籍著名作曲家齐尔品在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下面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D)
1.在乐理中基本音叫________中音
2.在基本音下面加点的叫___音?低
3.1-2,2-3,3-4,4-5,5-6,6-7两音之间的距离在乐理上叫做_________。全音音程
4.一个全音包含___个半音?半
5.音的长短是用___________来表示?横线,附点,连线,休止符等
6.写在音符右边的横线叫______增时线
7.写在音符下面的横线叫______减时线
8.音的名称是根据____________来决定的它与全音符的长度比例
9.增时线的延长与减时线的缩短均是以_______为基点的四分音符
10.带有附点的音符叫做_________附点音符
11.十大钢琴家有谁,请随便举几个例奥斯特,鲁宾斯坦,霍罗维茨,古德尔,阿什肯纳齐,波里尼,阿尔赫里奇,巴克豪斯,吉利尔斯,阿劳
12.请举出六大交响曲一两个名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14.谁被称为乐圣?A莫扎特B贝多芬C巴赫D亨德尔B贝多芬
15.谁被称为音乐神童?选项跟上面的一样A莫扎特
16.请问肖邦是哪个国家的人?波兰
1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是什么?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18.十面埋伏是不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是
19.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有什么?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调、和声;力度;
20.<弄臣>是不是威尔弟的四大歌剧之一是
21.力度是指什么?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
22.交响曲《悲怆》的作者是谁?柴可夫斯基
23.AD1700--AD1800时期,音乐界代表人物有哪些?维澳第,莫扎特,贝多芬,胡麦尔,帕格尼尼,伟伯,车尼尔,罗西尼,多尼采蒂,舒伯特,柏林卡,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
24.乐谱上没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竖线,那是什么线?小结线
25.“>”表示什么记号?重音记号
26.“#”表示什么记号?升记号
27.调号是_______的符号?确定调的高度
28.四四拍的意思是什么?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29.瓦茨是哪个国家的著名钢琴演奏家美国
30.著名世界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逝世时是多少岁?71岁
音乐乐理知识
一、填空题
1、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指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根据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和奥地利音乐学者霍恩博斯特尔于1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可以把我国民间乐器分为 体鸣乐器(如钟、锣)气鸣乐器(如笙、笛)膜鸣乐器(如鼓)弦鸣乐器(如筝、琵琶)四类。
3、着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是 何占豪、陈钢。
4、《义勇军进行曲》 原是 《风云儿女》 影片的主题歌,聂耳作曲;《热血》原是影片 《夜半歌声》 的插曲,冼星海作曲;
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二平均理论的是 中国 朱载堉。
6、劳动号子,简称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7、中国的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等三大类。
8、八音是指: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9、六律是指: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0、聂耳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是 《省师附小校歌》
11、素有 “人民音乐家” 之称的着名音乐家冼星海,一生共创作了四部大合唱,它们是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12、笛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戏曲、说唱、民间器乐的吹管乐器,因多以竹子制造,又叫 竹笛。笛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曲笛,以及以伴奏梆子腔而得名的梆笛,曲笛较长,音色柔和;梆笛较短,音色明亮。梆笛比曲笛高 四度。
13、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 华彦钧 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
14、二胡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因有两条弦而得名。我国最着名的二胡乐曲,是阿炳创作的 《二泉映月》。他还创作了《寒春风曲》《听松》两首二胡曲。
15、丝竹乐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最古老的丝竹演奏是琴瑟与萧管的合奏,常为歌唱和舞蹈伴奏。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福建南音” “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丝竹乐的特点是乐队小巧,音乐风格轻松、细腻、优雅。
16、《高山流水》此曲现存曲谱于 《神奇秘谱》。
17、少数民族的歌唱节日,壮族叫“歌墟”,苗族叫 “游方”,侗族叫 “坐妹”,蒙古族叫 “敖包会”,回族叫 “花儿会”,瑶族叫 “放浪”。
18、我国各地音乐节日的名称:上海叫“上海之春”,广东叫 “羊城音乐花会”,山东叫 “泉城之秋”,四川叫 “蓉城之秋”,湖北叫 “琴台音乐会”,福建叫“武夷之春”,贵州叫 “苗岭之声音乐节”,辽宁叫 “沈阳音乐周”,黑龙江叫 “哈尔滨之夏”。
19、聂耳,我国着名作曲家、音乐家、活动家,1912年2月15日生于 昆明,原名 守信,字子义(亦称紫艺)。
20、音乐作品的高潮,典型的情况下出现在全曲的 0.618、5/8或相似值处,同古希腊建筑、雕塑中 黄金分割点 正相稳合。
21、在遨游于宇宙空间的美国“航行者”太空船上,有一张向外国人发出的唱片,其中录制的七段音乐中,有一段是用中国乐器 古琴,演奏的乐曲 《流水》。
22、小夜曲是欧洲人特有的一种 表达爱情 音乐题材。
23、明代我过出现了描写垓下之战的两首琵琶曲是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24、卡拉扬是 奥地利(国)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是 意大利(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是 美国(国)指挥家;小泽征尔是 日本(国)指挥家。
25、在我国引入西方音乐第一人是 李叔同。
26、“下里巴人”常被当做通俗文艺的代称,与之相对立的 “《阳春白雪》”,则被当作高深难学的代名词。
27、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又一次高潮,产生新兴的剧种京剧。它是在 徽戏和汉戏 的基础上于北京形成的,因此名为京剧。
28、“磬”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 打击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打击乐器。
29、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汲取京剧、梆子腔等发展而成。由于它在演唱上以京音代替方言,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 一带。伴奏乐器有: 三弦,二胡。曲调流畅,跌宕起伏,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突出风格。着名艺人 刘宝全 对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30、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 板腔体 和曲牌体 两种。
31、人们通常称居住在云南弥勒、昆明一带的彝族人为“阿细”,阿细的男女老少在劳动之余都爱跳,又因为青年男女常在月下跳,故称 《阿细跳月》。
32、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是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瑞士国人。
33、莫扎特写了 49 部交响乐,贝多芬写了 9 部交响乐;柴可夫斯基写了 7部交响曲。
34、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是 《音乐小杂志》,于1906年出版。
35、圆舞曲写的最多的,人称“圆舞曲之王”的是 奥地利国约翰?斯特劳斯 ;公认的“歌曲之王”的是 奥地利 国,作曲家 舒伯特。
36、交响乐写得最多的是享有“交响乐之父”美称的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
二、选择题
1、下面属于梆笛的代表曲目有(A C)。
A、《五梆子》 B、《小放牛》 C、《喜相逢》 D、《鹧鸪飞》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古琴作品的有:(D)
A、《高山流水》《广陵散》 B、《酒狂》《梅花三弄》
C、《离骚》《平沙落燕》 D、《潇湘水云》《大浪淘沙》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有:(D)
A、马可的《夫妻识字》 B、王大化,安波等人的《兄妹开荒》
C、周而复,苏一平《牛永贵挂彩》 D、李劫夫 《坚决打他不留情》
4、刘天华是我国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革新者。下面属于他的作品有(BC)。
A、《听雨》 B、《良宵》 C、《烛影摇红》 D、《怀旧》
5、在管弦乐队中,“身材最高的乐器,发音最高的乐器,表现力最丰富的乐器分别是(A)
A、低音提琴 短笛 小提琴 B、大提琴 长笛 钢琴
C、低音提琴 短笛 钢琴 D、大提琴 双簧管 小提琴
6、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BCD)
A、《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B、《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
C、《月牙五更》东北民歌 D、《嘎达梅林》内蒙民歌
7、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有(C)
A、酒歌是在民间喜庆之日饮酒时所唱的风俗歌曲。我国各民族都有,但名称不同
B、蒙古族的民歌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可概括分为长调和短调
C、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是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来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D、冬不拉弹唱,民歌与哈萨克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按照艺术风格,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被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B、我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单口唱、对口唱、帮唱、拆唱、走唱等等
C、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山东梨花大鼓唐山大鼓等
D、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命名的说唱曲种。9、1934年俄国籍着名作曲家齐尔品在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下面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D)
A、《四季歌》 B、《嘉陵江上》 C、《游击队歌》 D、《我住长江头》 1.被誉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奠基人的是(C)A 冼星海 B 郑律成 C 聂耳 D 刘天华 2.被誉为“钢琴王子”的是(C)A巴赫 B车尔尼 C李斯特 D莫扎特
3.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什么乐器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A)A.鼓 B.号 C.琴 D.锣
4.下列几项中不属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是(A)A.歌词 B.速度 C.旋律 D.节奏
5.《五月蝉虫唱的好》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民歌(B)A 回族 B 侗族 C 哈萨克族 D 白族 6.下列乐器中属于民族拉弦乐器的是(C)A 小提琴 B 古筝 C 京胡 D 扬琴
7.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是哪国人(D)A 德国 B捷克 C芬兰 D波兰 8.《邀舞》的曲作者是(C)A 鲍罗丁 B 西贝柳斯 C 韦伯 D 柴可夫斯基
9.下列歌唱家中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是(D)A 卡拉斯 B 迪里拜尔 C 卡鲁索 D 卡雷拉斯 10.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C)
A《阳关三叠》 B《潇湘水云》 C《夕阳萧鼓》 D《高山流水》 11.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B)A 聂耳 B 光未然 C 贺绿汀 D 徐沛东 12.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哪国(B)A 德国 B 奥地利 C 荷兰 D 法国
13.将减七和弦的根音降低增一度后,其应为(A)A大小七和弦 B 大七和弦 C 半减七和弦 D小七和弦
14.在主音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大调式还是小调式的关键音级是(B)A.Ⅰ B.Ⅲ C.Ⅴ D.Ⅵ
15.《静夜思》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大诗人(B)的同名思乡抒情诗谱写的歌曲。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骆宾王
16.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创作于60年代,它采用管弦乐的形式,加上简练的解说表现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作者是:(C)A、丁善德 B、徐仪 C、史真荣 D、段时俊
17.挪威杰出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是:(D)A、《在山妖的洞窟中》 B、《阿尼特拉舞曲》C、《奥赛之死》 D、《晨景》
18.法国作曲家比才写作的《小步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第三首),其演奏乐器属于:(A)
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弓弦乐器 D、打击乐器 19.《剪羊毛》是哪个国家的儿童歌曲?(A)A、澳大利亚 B、意大利 C、波兰 D、德国
20.原曲程云,彭修文改编的曲《阿细跳月》,是一首反映云南(B)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乐曲。
A、苗族 B、彝族 C、土家族 D、侗族
21.《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A)
A、3/8拍子 B、6/8拍子 C、2/4拍子 D、4/4拍子
22.《太阳一出照四方》是一首流传于哪个省中部地区的小调?(C)
A、四川 B、贵州 C、湖南 D、江西
23.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引子中采用了哪一首歌曲的音调为素材?(D)
A、《国际歌》 B、《东方红》 C、《太阳出来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4.《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是哪一部歌剧的选曲?(D)
A、《江姐》 B、《白毛女》 C、《刘胡兰》 D、《洪湖赤卫队》 二 判断下列论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20分)
1. 五声调式是指只有五个音级构成的调式(×)
2. /8拍子中整小节休止用全休止符记写(√)
3. 基本音程就是自然音程(√)
4. 五声调式中的宫音有时候也是主音(√)
5. 清乐七声调式的偏音是清角和变宫(√)
6. 凡是不按三度排列的和弦都是转位和弦(×)
7. 低音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
8. 单音程可以转位为单音程,也可以转位为复音程(√)
9. 纯五度、减五度以及增五度都是自然音程(×)
唱歌,就是将歌词中的每个字按照规定的音高和音长唱出来。唱好歌的基本要求就是唱准歌词中的每个字的音高和音长。记录音高和音长的符号(歌谱)有好几种。简谱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简谱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和其它一些符号,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下来,并能使人易学易记。
怎样学习简谱呢?
第一,应明白音高是怎样表示的,并熟练地掌握它。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但不能按数字读,而应按下面对应的拼音读(唱)。
标记: 1 2 3 4 5 6 7 i 唱法: 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这八个高低不同的音,其相邻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有半音和全音之分,其中3与4 和 7与i 之间为半音关系,其余相邻音之间为全音关系。从1到i,每相邻两个音中,后面的比前面的高。例如2比1高,3比2高,4比3高,„„,i比7高。
不要以为你会按拼音读出1234567i这八个音你就会唱这八个音了。“会唱”的标准是你在发这八个音时,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保持正确。记得我上初一时,每堂音乐课开头,老师都要弹着风琴,让我们反复练唱2 3 4 5 6 7 i---i 7 6 5 4 3 2 1---这其实就是在让我们熟悉并掌握这八个音的相对音高。然后再依靠乐器反复练习1 3 5 i---, i 5 3 1---等等。逐步做到能根据一段乐句第一个音的发音,立即准确地发出其它较高或较低的音。我不知道,练准这八个音的音高,除了依靠乐器,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如i比1高八度,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在简谱左上角标着的如1=C的记号称为调号。调号是用以确定歌曲、乐曲(或调子)高度的定音记号。1=C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C音。显然1=D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D音,等等。唱好一首歌,起音的高矮非常关键。起音唱高了,歌曲的最高音就可能唱不上去;起音唱矮了,歌曲的最低音就可能唱不下去。防止偏高偏矮的最佳办法是根据调号利用乐器定音高。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并据此定出歌曲开头音符的音高。例如,歌曲《夕阳红》全曲最高音为i,开头音符为5,那就用最高的嗓门先唱i,接着唱7,6,5,这时的5的音高就是这首歌起音的合适的高度。
第二,应明白音长是怎样表示的,并熟练地掌握它。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音符后面加几条横线就表示这音符的音长延长几倍,如1---表示1延长三倍,即1---的音长是1的四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延长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后加一个附点。如1·的音长是1的1.5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缩短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下面加一条横线,例如1 的音长是1 的音长的一半,2 的音长是2 的音长的一半。这就是说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类似地,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下面有三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等等。
我们把没有音长延长或缩短标记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例如1,2,3等都是四分音符。而把象1-,1---这样的音符分别叫做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把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1 叫做八分音符,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叫做十六分音符等。
第三,应明白简谱是怎样表示休止的。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休止符0的个数或在0的右面加附点,或在0的下面加横线,但不在0的后面加横线。
第四,应学会和坚持打拍子。
在歌曲简谱的左上方有一个分数叫做拍号,如2/4读作四二拍子,其分母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分子2表示每小节(即简谱中相邻两竖线间的部分)为两拍。拍号还有4/4,3/4,3/8等等,其表示的意思也是这样。
拍子,是音乐时间的基本单位。当我们用手从某个高度敲下去,再提上来回到原位时就形成一拍子。敲下去是前半拍,提上来是后半拍。在每首具体乐曲里,相邻两个拍子开始之间的时间距离,或者说每拍的时间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轻重程度有强有弱,并不相同。当轻重的交替具有某种规律的时候,就构成了节拍。不同的节拍,表示出不同的轻重循环关系。在乐谱中,用小节线划分出轻重拍有规律的循环。例如,四二拍子2/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强弱|强弱|„„;4/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 |强 弱 次强 弱|强 弱 次强 弱|„„
在2/4,4/4,3/4这些拍子中,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有时两个八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如12,65 等,即两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一条公共横线。有时四个十六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即四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两条公共横线。在一拍之中,有时只唱一个字,有时要唱两个字或三个字、四个字。学唱时要坚持打拍子,注意哪些字在前半拍唱,哪些字在后半拍唱,做到歌词、歌谱与拍子保持一致。
第五,应明白和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前面说过,一个音符的后面加了一个附点·,这个音符的音长就要延长一半。在四二拍子小节|1 · 2|中,1.是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第一拍+第二拍的前半拍,2是八分音符唱半拍(第二拍的后半拍),合起来共唱两拍。唱起来的感觉是“前长后短”,即附点前的音长,附点后的音短。试练唱如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是一个兵》等,特别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在四二拍子小节|1 2 1|中,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四分音符是切分音,5 6 i 也是切分音。两个十六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八分音符也是切分音。很显然,构成切分音的三个音符1 2 1的音长分别是半拍、一拍、半拍。唱起来的感觉是“中间长,前后短”。试练唱如歌曲《夕阳红》、《幸福在哪里》等,特别注意切分音符的唱法。
第六,从易到难,坚持练唱,必能学会简谱。
有了前面五点最重要的基本知识以后,可以先选出几首曲谱简单又会唱的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东方红”等进行练习读谱,熟悉什么样的音高和音长符号怎么唱。然后再用边听歌曲边打拍子边唱谱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唱准音符的好方法。最后找本介绍乐理的书系统学习更多的简谱知识,并选一些曲谱简单但不会唱的歌曲进行练习。
关键词:音;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50-02
《音》这节课的内容包含音的产生、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新大纲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音》这节课选自教材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分三个学习内容分别是:音的产生、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本节课它是迈进乐理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它贯穿了乐理课以后的整个教学,也为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课程打下基础。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可以把教育教学目标定制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中包含让学生了解音是怎样产生;掌握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乐音和噪音区别;还要熟练掌握乐音的四种性质。
2、根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理念改革的要求,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音乐专业的特点,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将来实际教学工作中。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从而领会音乐四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把乐音的四种性质这一知识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本节课是迈进乐理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此之前有部分学生没有任何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比较欠缺,而且乐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音高和音值尤为重要。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所以把乐音的四种性质做为重点同时也作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因为多媒体制作的音乐课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为使学生即能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所以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基于乐理课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弹唱法、示范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因为学生年轻好动思维活跃,所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形成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整节课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设计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在声音影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音是怎样产生的,告诉学生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由于物体的振而产生。通过对两段不同题材的音乐进行欣赏和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从而对乐理产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
第二个环节讲授新课,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在第二个知识点乐音和噪音的学习上,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乐音和噪音,可以弹奏一段钢琴曲,同时准备三角铁、小军鼓、木鱼等打击乐器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利用听觉听出哪些是音高明显的乐音,哪些是音高不明显的噪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接下来让学生观看两段打击乐器演奏的视频短片,看视频之前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找出有哪些打击乐器?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噪音与乐音乐器是否同样重要,是否存在谁优谁劣?学生看完后再进行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补充、扩展。为了完成情感目标同时融入情感教育,告诉学生在我国戏曲音乐里,打击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本节课第三个知识点是乐音的四种性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更好讲清楚这一点内容,可以加入弹唱法。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让男生和女生分开演唱同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教师弹钢琴作伴奏,通过唱一唱、弹一弹、打一打节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男生与女生音色的不同,男生演唱时声音力度强于女生这就是音量不同,女生唱的速度偏慢男生唱的速度偏快这就是音的长短也就是音值不同,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女生唱歌时音域高一些而男生音域低一点这就是音高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了乐音的四种性质。为了进一步领会乐音四个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与专业有机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了解神门是音乐活动,学以致用,采用一段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视频,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着以培养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一目的,将知识目标进行巩固延伸,也就是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将来教学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利用乐音和噪音的知识,自己设计一节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活动课。目的是让其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让学生们知道噪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音。同时激发学生营造安静的环境,初步环保意识。
以音樂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乐理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年
[2]马俊燕.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解读与实践 [M].教育学报,2013年,(3)
[3]张大均、郭成.课堂教学设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4]熊和平.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教学论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7)
[5]李德林.教学理性探究[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