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通用8篇)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篇1

 总则

1.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制定本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1.2 企业成立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编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成员:

职责:识别重点部位及关键装置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负责各自部门岗位隐患排查整改纠正;教育培训演练。

1.3 重大隐患释义,是指存在于各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 排查、控制及整改

2.1 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责任,在策划与实施阶段,均应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性分析,排查、确定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直接组织实施各部门对重大隐患排查,频次每周应不少于一次。2.2 各部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重大隐患辨识方法,确认重大隐患。并要开展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档案。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应形成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类别,隐患等级,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隐患整改措施及效果等。2.3 重大隐患排查纳入定期安全检查表范畴,由各部门组织实施。重大隐患整改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2.4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组织进行重大隐患排查与整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 奖励与处罚

3.1 对于在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2 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对企业信誉造成重大影响到责任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篇2

关键词:煤矿,电气火灾,事故分析,防范措施,安全通道,通风系统,供水系统,自救器

0 引言

立胜煤矿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 原名新颖煤矿, 1995年更名为立胜煤矿, 为民营企业。据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该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1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99 m3, 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8.68 m3, 属高瓦斯矿井, 煤层属容易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010-01-05, 立胜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共造成34人死亡[1]。本文将对该起事故的发生时间、事故类别、地点、原因进行分析认定, 进而提出该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1 事故发生时间认定

据证人证言, 经分析认定, 该次事故发生时间为北京时间2010-01-05T12:05。主要依据如下:

(1) 据中间井-20 m水平绞车司机证言, 2010-01-05 12点多接到在中间井-350 m水平的安全副矿长电话, 称下面停电了, 要求从-20 m水平的总开关送电。

(2) 据在调度室看电视的采购员证言, 12:10左右, 接到在中间井-350 m水平安全副矿长电话, 称井下停电了, 需要电工去处理。

(3) 据事故当班调度室值班的生产副矿长证言, 12:30左右, 接到西井-240 m水平推车工电话, 称中间井三道暗立井电缆起火。

(4) -350 m水平停电后, 安全副矿长行至-350 m水平电话机处, 给-20 m水平绞车司机打电话要求送电。在-20 m水平绞车司机告之送不上电后, 安全副矿长向调度室打电话。-20 m水平绞车司机送电操作时间和安全副矿长打电话行走时间, 计5 min, 停电时间应为12:05。

2 事故类别认定

据证人证言、《抢险救援报告》和《尸检报告》, 经分析认定, 该次事故为火灾事故。主要依据如下:

(1) 井下有明火。据中间井-240 m水平推车工证言, 看到三道暗立井内着火;据-240 m水平西井推车工证言, 看到三道暗立井内着火。

(2) 井下有有毒有害、高温烟雾。据中间井-240 m水平推车工证言, 事故发生后闻到橡胶味, 并有烟雾;据东井-20 m水平绞车司机证言, 发现烟雾;据中间井-20 m水平绞车司机证言, 发现烟雾;据《抢险救援报告》, 2010-01-05T15:10, 下井侦察人员在-20 m水平往东井方向侦察30 m, 发现暗井口处冒浓烟, 经检测得气体参数:CO 体积分数为5 000 ×10-6, CH4体积分数为0.8%, CO2体积分数为2.5%, 温度为50 ℃。

(3) 井下未见有冲击波动力破坏痕迹, 未听到爆炸声。据救援报告, 井下未见有冲击波动力破坏痕迹;据《尸检报告》, 25位遇难人员均因窒息死亡;据-240 m水平中间井推车工等证言, 没有听到爆炸声。

3 事故发生地点认定

据证人证言, 经分析认定, 该次事故发生地点为中间井三道暗立井。主要依据如下:

(1) 据-240 m水平中间井推车工等现场逃生人员证言, 事故当班, -240 m水平中间井推车工在-240 m水平里段敷设风筒时停电, 后来外出了解停电情况, 行至-240 m平巷中段闻到橡胶味, 并有烟雾, 在三道暗立井底发现三道暗立井内电缆着火。

(2) 据-240 m水平西井推车工等现场逃生人员证言, 在听到有人喊“中间井起火了”后, 要绞车司机向地面调度室打电话, 去三道暗立井底看, 发现三道暗立井内电缆着火。

(3) 据-240 m水平绞车司机等现场逃生人员证言, 看到着火后, 给-155 m水平绞车司机 (电话812) 打电话, 告诉他着火了, 要他停电。

4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认定

4.1 起火原因的分析认定

据证人证言, 经分析认定, 本次事故的起火原因:中间井三道暗立井内使用非阻燃电缆, 电缆老化、破损, 短路着火, 引起火灾。依据如下:

(1) 据-240 m水平推车工证言, 第一次看到中间井三道暗立井电缆起火, 火不大, 井底有点烟, 但不大,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2) 据机电班班长兼中间井电工证言, 中间井电缆老化, 有破损, 漏电, 多次建议更换但没能更换;据矿长证言, 三道暗立井内有一根电缆, 是橡胶的, 旧的, 非阻燃的。

(3) 据机电班班长兼中间井电工证言, 全矿所有立井未按要求使用铠装电缆。中间井三道暗立井直径为0.8~1.0 m, 用于提升的吊箩外径为0.7 m, 井内没有稳绳, 吊箩在提升过程中径向摆动, 吊箩及伸出吊箩外的大块矸石、木料等经常摩擦、触碰电缆。

(4) 据机电班班长兼中间井电工证言, 中间井三道暗立井电缆由位于-20 m水平的DW80-350馈电开关馈出。该馈电开关工作电压为380 V, 从未进行过漏电保护整定和短路保护整定。

(5) 据DW80-350有关技术资料, DW80-350馈电开关的额定电流为350 A, 没有过载和漏电保护, 只有一种电磁式短路保护, 其保护动作电流分别为400 A、600 A、900 A和1 200 A;按额定电流计算, 其发热功率至少为380 V×350 A=133 kW, 足以引燃电缆等可燃物。

(6) 其它引火源的排除:据-240 m水平推车工证言, 事故发生前, 在三道暗立井内没有闻到焦油及异常气味, 也没有发现温度异常, 因此排除煤自燃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据中间井和西井维修工证言, 事故当班中间井三道暗立井无其它引起火灾的作业。

4.2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分析

据证人证言, 经分析认定,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矿井主要通风机在事故发生前没有运行, 没有独立通风系统, 通风设施不全, 违规串联通风;中间井没有安装供水系统;矿井在-240 m水平以下区域没有形成两个安全出口, 无逃生通道;井下作业人员没有佩带自救器,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依据如下:

(1) 矿井主要通风机在事故发生前没有运行, 没有独立通风系统, 通风设施不全, 违规串联通风。

据西井井长和生产副矿长证言, 立胜煤矿风井安装有主要通风机, 事故发生前未运行。据西井井长证言, 中间井和西井在-240 m水平以下为独眼井, 东井-165 m水平以下为独眼井;东井与中间井-155 m与-165 m间有巷道联通, 西井与中间井在-240 m水平间贯通, 但其间均未设置风门。

中间井三道暗立井发生火灾后, 有毒有害气体没有直接经风井排出, 扩散至中间井-240 m水平以下巷道;火灾初期在井下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及相邻四矿通风系统负压的作用下, 流入东井至四矿回风石门。

(2) 中间井没有安装供水系统。

据生产副矿长证言, 防尘供水管路只在东井底部 (-590) 、西井井底 (-580) 各有一个水仓;中间井没有供水。

(3) 矿井在-240 m水平以下区域没有形成两个安全出口, 无逃生通道;井下作业人员没有佩带自救器。

据生产副矿长证言, 在-240 m水平以下没有形成两个安全出口;据矿长证言, 井下作业人员没有佩带自救器;暗立井内无踏步, 无扶手, 无立脚之处, 当暗立井无法正常提升时, 遇险人员无法逃生。

5 事故防范措施

(1) 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和老化、破损电缆。

(2) 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电器开关和设备;矿井供电系统必须按规定和标准设置漏电、过流和接地保护装置, 并整定和校验[2,3]。

(3) 除掘进工作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 煤矿井下其它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2条步行安全撤至地面的通道[4];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至少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 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矿井各水平必须具有2个安全出口。

(4) 矿井提升设备必须具有煤安标志, 严禁使用吊箩等非标准设备。

(5) 矿井主要通风机不得停止运行;矿井必须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严禁违规串联通风;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通风设施。

(6) 井下必须安装供水系统。

(7)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压缩氧自救器[5,6]。

6 结语

通过分析可得出, 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在2010-01-05T12:05中间井三道暗立井内, 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中间井三道暗立井内一根已老化、破损的非阻燃电缆短路着火;矿井主要通风机在事故发生前没有运行, 没有独立通风系统, 通风设施不全, 违规串联通风;中间井没有安装供水系统;矿井在-240 m水平以下区域无逃生通道;井下作业人员没有佩带自救器。根据事故分析结果提出了预防该类事故的相应措施, 为煤矿企业预防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与信息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

[2]孙继平.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防治的紧迫性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1 (4) :48-51.

[3]孙继平.煤矿电气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1 (1) :1-4.

[4]孙继平.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 2011, 36 (5) :713-717.

[5]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1) :69-71.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事故隐患 防范措施

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与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接触,或者直接深入到各种生产现场。对于环境监测者来说面临着诸多潜藏的危险,以及事故隐患等。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各类事故的隐患及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解和掌握。本文结合多年的环境监测实践经验,对环境监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为环境监测者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环境监测中事故隐患的种类

1.1 现场监测中的事故隐患

对于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发生的空间,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高空类、地面类、水上类、污染物类、器物类。

1.1.1 高空类

环境监测人员在监测烟道气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在烟囱较高的部位开设烟气测孔。在监测企业组织排放的废气时,同样需要将监测孔开设在排气筒较高的部位,进一步监测质量。在监测噪声声源时,对于有些噪声源,有时位于楼房的顶部,甚至车间的顶部,为了便于进行监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爬到较高的位置。如果监测项目属于高空类时,在监测过程中,为了避免给人身造成伤害,一般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1.1.2 地面类

在事故隐患的明显程度方面,地面监测与高空监测相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但是事故隐患不明显不意味着不存在。例如,对建筑工地的建筑噪声进行监测时,环境监测人员时刻面临建筑机械、运输车辆的危害。在监测工厂的噪声时,机械、运输车辆的危害等同样存在。另外,地面上的明沟暗渠、污水处理站的水池等,对人身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1.3 水上类

船上事故和桥上事故共同构成水上类事故隐患。如果采样或监测在船上进行,那么在进行采样或监测时需要提高注意,否则就会面临掉下河的危险。同样在桥上进行采样时,监测人员就会受到桥栏杆维护不及时或者年久失修的危害,甚至将会面临掉下河的危险。另外,在桥上进行采样监测时,当采样器具或监测设备下放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过往船只构成威胁。

1.1.4 污染物类

在监测废气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就会受到废气的侵害。

1.1.5 器物类

通过上述分析,各类机械、高空坠物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人构成伤害。

1.2 实验室中的事故隐患

对于化验室中的事故隐患,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化学品类、气体类、水火类、器物等。

1.2.1 化学品类

在使用、管理剧毒、腐蚀药品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将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1.2.2 气体类

氢气、乙炔等化验室中所用气体,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存放、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发重大事故。

1.2.3 水火类

对化验室进行日常管理时,如果供水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水患。对于电器等易爆物品如果疏于管理,同样会酿成大祸。

1.2.4 器物类

在对玻璃等进行切割时,如果操作不规范,那么人体就容易受到伤害。

2 环境监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现场监测中事故的防范措施

2.1.1 高空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环境监测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根据施工要求,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测试之前,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安全带的可靠性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测试的安全性。如果在车间、楼房顶部进行作业时,为了测试的安全性,需要集中精力,严禁打闹或将身体探到保护网的外侧。

2.1.2 地面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当监测人员测量建筑工地的噪声时,为了确保自身及测试设备的安全,需要注意周围过往的车辆、建筑机械的运行等。到企业进行监测时,留心地面的明沟暗渠,同时注意高空坠落物,必要情况下佩戴安全帽。

2.1.3 水上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利用船只进行水面采样监测时,不要打闹,要坐好或站稳。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分散在船的两侧,进而确保船只的平衡。在河面的桥上进行作业时,需要对桥、栏杆的牢固程度进行检查。如果桥上没有栏杆时,为了进行采样,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向水面投放测试仪器或采样器具之前,需要对周围的情况进行观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投放,防止对人体构成伤害,同时能够避免损坏仪器、器具等。

2.1.4 化学危险品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携带固定剂等化学物品进入现场时,通常情况下需要放牢固,避免化学药品发生倾倒或溢出,同时设置专人看管,防止乱拿。接触固定剂后需要立即洗手。到化工企业、化学品仓库等场所进行监测时,需要遵守规章制度,对于贮槽、贮罐等物品不能随意乱动,在对其进行监测时,可以请求企业的陪同人员提供帮助,进一步规避风险。

2.1.5 污染物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在对烟气、废气等进行监测时,为了防止废气被吸入人体,在这种情况下监测人员要站在测孔的上风向。如果避开存在一定困难时,这是需要佩戴防毒面具。进行事故性监测时,需要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2.1.6 器物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环境监测人员深入到有危险的现场进行监测时,需要佩戴安全帽,进一步对高空坠物等进行预防。进入车间、工地进行作业,需要注意周围的机械等。

2.2 实验室中事故的防范措施

2.2.1 化学品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严格遵守保管、领用制度,对剧毒、腐蚀性药品进行管理,同时按需发货。及时收起发生散落化学药品,并做好相应的解毒处理。

2.2.2 气体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在通风橱内,对有毒气体,以及产生有毒气体的药品进行处理。佩戴防护手套、眼镜等对腐蚀性药品进行取用,操作后需要清洗手。在移动较大的瓶子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一手抓牢瓶颈,另一只手托住底部,走路时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滑落,同时做到轻拿轻放。

2.2.3 水火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化验室的供水系统进行管理,化验人员在下班前需要对水管的关闭情况进行检查。气温较低时,需要对水管做好防冻处理。在对易燃易爆液体进行操作、倾倒时,需要远离火源。打不开盛放器具时,不能用火加热或敲击。

2.2.4 器物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在对玻璃管进行切割,或者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时,为了防止戳、划伤手掌,需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开启安锫瓶时,沿瓶颈先用小砂轮划一圆周划痕,用镊子的手柄进行果断敲击。

3 结束语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通常情况下要触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在监测过程中,只要充分意识到这些事故隐患的危险性,并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阿克木·吾马尔,热孜万古丽·玉努斯.论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能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

[2]王晖.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篇4

风电机组的整机质量及性能与机组部件有关,也与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关。在机组生产时,生产的各道工序如不严格把关可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对风电场机组改造时,如果设计方案考虑不够全面,或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则更可能造成质量问题,使机组性能变差,故障几率增加,甚至还可能因机组改造而带来安全隐患,最终导致机组烧毁、倒塌等重大事故。本文将分析近期发生的一例因改造而引发的机组烧毁事故。

某风电场机组烧毁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16 年5 月,内蒙古某风电场发生了一起机组烧毁事故。该风电场于2006 年开始吊装兴建,于2007 年10 月,该风电场的33 台双馈1.5MW 风电机组全部投运并进入质保服务期,按照合同约定质保期为两年,应在2009 年年底全部出保。在2011 年,该风电场实施了主控和变频器的低电压穿越改造,2015 年5 月至7 月,又再次实施了变频器定子接触器改造。

事发时,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停机过后又报了一次“变频器错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自动跳闸,最终机舱、轮毂、叶片等全部烧毁。事后勘察,塔筒内电缆未见电气打火及其他异常;轮毂也未找到起火的可能;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均处于断开状态,变频器功率模块和低电压穿越部分等未见异常和烧毁;箱变及箱变到变频器接线电缆也未见短路、打火及其他异常。

如图1 所示,事故机组发电机定子接线箱的右侧,与发电机定子接线相对应的三相接线铜排的右侧被击穿,出现了3 个孔。如图2 所示,发电机定子接线盒内部三相的接线电缆烧毁严重,3 相12 根其中有7 根电缆已经断裂,定子接线箱内部有烧熔物。

二、主控信息及事故简要分析 事发前一天,事故机组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其后手动停机。事发当天17 点54 分42 秒,手动复位后;17 点59 分44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18 点09 分47 秒,“变频器错误”自动复位,启机,在18 点14 分49 秒再次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在18 点19 分17 秒,主控报“机舱温度偏高”(主控设定的参数值为50℃);18 点20 分01 秒,机组又报“变频器电网错误”;18 点20 分02 秒,报“变频器断路器断开”;18 点20 分06 秒,“机舱温度过高”(主控设置的参数值为55℃)。

主控在17 点59 分44 秒、18 点14 分49 秒和18 点20分01 秒,分别报过三次“变频器错误”,其对应的变频器信息为:17 点59 分44 秒,变频器报“机侧启动转子三相电流瞬时值过流”,并在励磁后因存在故障机组不能励磁并网;18 点14 分49 秒,变频器报“chopper 开通超时”,即:变频器网侧报故障,在此之前,机组处于正常并网状态;18点20 分01 秒,变频器报“15V 电源故障”,在1 秒之后,即:18 点20 分02 秒,变频器断路器断开。

由主控和事故勘察得到的信息可知:

第一,在报故障的次数和时间间隔上,主控所报的三次 “变频器错误”与变频器内的记录能完全对应。由此说明,主控所报相关信息是可信的。

第二,在18 点14 分49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但变频器断路器未断开,直至18 点20 分02 秒,主控报“变频器断路器断开”时才断开。

第三,由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自动跳闸,以及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和箱内的电缆烧毁状况可知:发电机定子三相在接线箱处拉弧、打火,应是在变频器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均未断开时产生的。

第四,在机组定子接线箱严重打火、过流时,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未能断开,过流严重以至于箱变过流跳闸。

第五,机舱内着火问题:从故障信息看,18 点09 分47 秒“变频器错误”自动复位启机,到18 点14 分49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现场勘察发现变频器功率模块和低电压穿越部分均未损坏或烧毁,说明在主控停机后,或停机后机组转速还很高时,定子接触器断开,变频器脱网。

在18 点14 分49 秒机组停机,其后不到5 分钟,主控报“机舱温度偏高(18 点19 分17 秒)”,又经历49 秒,“机舱温度过高(18 点20 分06 秒)”,其间温度升高5℃。由以上信息可知,在机组停机后,机舱温度不断升高。在变频器脱网后,定子接线箱不再拉弧、打火时,机舱温度还在不断上升,并且温度的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停机过后机舱已有明火产生,起火的时间应在机组停机之前,或停机之后不久产生。

三、事故分析解读出的安全隐患和疑问 机组改造后留下与本次事故相关的缺陷有:

第一,在定子接触器改造时,仅是通过变频器内部改线实现对定子接触器的控制,定子接触器改造厂家没有要求低电压穿越改造厂家修改变频器的控制程序,增加相应的定子接触器控制板件及控制电路。两个改造厂家之间未进行任何沟通和协调。

第二,对于保护措施完善的变频器来讲,当机组并网后,只要定子、转子电缆对地或相间出现较小电流的拉弧、打火,变频器就会迅速脱网,且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都会断开。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定子、转子回路出现短路,通常很难成为起火点。而事故机组的变频器,在发电机定子回路出现严重打火、过流时,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没有及时断开,因其短路、打火还造成了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跳闸,可见事发时发热消耗的功率很大。

第三,一般情况下,当变频器并网后,如果是因变频器报故障停机,那么变频器的断路器应

迅速断开。然而,在18 点14 分49 秒变频器报“chopper 开通超时”时,事故机组的断路器并没有断开,而是18 点20 分01 秒再次报“变频器故障”后,到18 点20 分02 秒,变频器断路器才得以断开。这也说明变频器的控制程序和保护措施不够完善,或事故机组变频器存在某种缺陷和安全隐患。本次事故调查留下的疑问有:

第一,按照事故机组的主控参数设定,当箱变与变频器三相之间的电流差超过70A,主控就应该报“三相电流不平衡”,然而,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处三相均出现了严重拉弧、打火,为何主控没有报“三相电流不平衡”故障?

第二,如果定子接线箱的拉弧、打火是本次事故的起火点,从发电机接线箱到机舱的其他有机可燃物还有相当的距离,火势又如何扩散蔓延到机舱的其他部位?是发电机润滑油管及润滑油泵受热起火扩散?而润滑油泵在定子接线箱的左侧,且距定子接线箱3 个打火孔的距离在1m 以上。第三,是否因发电机轴承内部的油脂受热蒸发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还需进一步求证。如果成立,油脂蒸发的热量来自定子接线箱打火、变频器没有及时脱网定子线圈加热所致,还是在轴承处导电、电击加热,或其他原因造成?仍需进一步分析。

第四,是何种原因造成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内的拉弧、打火?打火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机组在经过风电场的擅自改造后,众多性能已经改变,仅变频器就涉及多个厂家,该机组及变频器已不单属于哪一个厂家的产品,因不了解其性能,又缺乏此类机组的运维经验,加之,在短时间所能收集的信息有限。因此,不能准确锁定此次事故定子接线箱打火的原因及火势得以扩散、蔓延的整个过程。

为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该风电场机组首先应该尽快规范变频器“定子接触器改造”,重点检查变频器改造存在的安全隐患。该风电场机组的原配置状况及特点

该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在国内投运较早,技术也很成熟。在技术引进时,根据与REpower 厂家签订的“Licence 协议”,机组如有任何改动,必须通知REpower 厂家确认,这既是对用户负责,同时又是质量管控不可或缺的环节。

该风电场机组的基本配置为:LUST 直流变桨轮毂系统,丹麦Mita 公司WP3100 主控,德国ALSTOM 公司生产的1.5MW 双馈变频器,通讯控制器为IC500,后台软件为Gateway,以上机组部件均为国外原装进口。这些配置和技术参数均由REpower 厂家确定。主控、变频器均能与通讯控制器的软硬件配套,主控和变频器数据可通过互联网实时地传到设备厂家的公司总部,主控的远程故障诊断工具也较为完善,因此,能便捷地实现“集中监控,区域维修”。

该机型虽然技术成熟、保护电路完善。也正因如此,在维修变频器及机组时,技术难度较大。如果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不够高,往往会因机组故障判断困难造成备件消耗量大,停机次数多等问题;而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严重缺乏;充分了解、运用和体会到该机型优点的从业人员更少。因此,该机型并不普遍被业主看好,这可能是业主实施机组改造的原因之一。机组改造的原因及隐患

一、机组改造的原因及问题

国家电监会于2012 年3 月1 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并网风电机组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过电压能力。”

为了适应电网的要求,该风电场也实施了低电压穿越、数据上传和功率管理改造。于是,把Mita 公司WP3100 主控及面板(人机界面)全部更换、ALSTOM 变频器的控制板件全部更换,并增加低电压穿越部分。同时,因主控更换、数据上传和功率管理要求,通讯控制器IC500

与后台Gateway 软件也全部更换。

经过对变频器、主控和环网改造之后,尽管达到了部分目的,但改变了原机组的整体性能,更给现场机组维修、远程故障诊断和安全检查等带来了不便,机组运行安全和运行质量难以保证。

二、机组的现场改造其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机组改造的实施过程欠科学与严谨,应是此次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机组在进行低电压穿越把原ALSTOM 变频器的控制板件全部更换,完全改变了原机的控制逻辑和安全保护,致使质量优异、保护措施完善的变频器性能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此外,这些机组的大规模改造都是在现场进行,工作条件差,改造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严谨程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改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带来问题和安全隐患。

例如:某风电场在实施“轮毂电池更换”整改方案时,厂家派了专职人员到风电场更换轮毂电池,而这些人员因为没有机组维修经验,不会对机组进行检查。当更换了9 台轮毂电池后,设备厂家维修技术人员因处理机组故障来到现场,顺便对更换后的机组作了检查,结果发现:有2 台分别有一支叶片不能电池顺桨,还有一台有2 支叶片不能电池顺桨。从该事例可以看出,如没有专业人员的检查,从表面上看现场整改的实际效果,是为了机组安全;而实际情况则是更换电池之后,机组安全性降低。结语

在实施风电机组的技术革新与风电场机组改造时,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篇5

目 目 录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XX 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3 月 8 日,位于江苏省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总投资额 2000 万元,注册资本 518 万元人民币。公司占地面积 6670m2,建筑面积 1198m2。公司现有员工 11 人,其中管理人员 2 人,技术人员 2人,安全员 1 人。主要对改性沥青进行加工、销售。

XXXX 公司主要涉及沥青储存和改性沥青的加工生产,沥青由专用的汽车槽车运来,通过储罐专用泵,经沥青输送管道,输送至储罐储存。生产时经泵打入到反应釜,在反应釜中加入 SBS 助剂,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改性沥青,泵入改性沥青成品罐作为成品出售,本项目工艺流程简单成熟,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主要为原料沥青(石油沥青),改性剂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丁苯橡胶)。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辨识,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剧毒化学品。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辨识,本项目原料沥青、SBS(丁苯橡胶)及产品改性沥青属于丙类火灾危险介质。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进行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本项目沥青属于Ⅱ级(高度危害)介质。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国务院令 445 号)辨识,本项目不涉及易制毒化学品。

根据《高毒物品目录》(2003 版)辨识,本项目不涉及高毒物品。

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 版)辨识,本项目不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根据《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国务院令 190 号)辨识,本项目不涉及监控化学品。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 号),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 号),本项目不涉及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和《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 号)的规定,本项目生产工艺不属于危险化工工艺。

根据《关于规范化工企业自动控制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苏安监〔2009〕109 号)的规定,本项目无高危储存设施。

根据《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 版)》辨识,本项目不涉及重点可燃性粉尘。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本项目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灼烫、窒息、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噪声、粉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重大安全隐患的来源及现状 2017 年 12 月 13 日及 2017 年 12 月 15 日,姜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 XXXX 公司进行了安全检查,分别下发了《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文件号:泰姜安监责改{2017}51206 号。共计检查出隐患 6 项,具体如下:

1、企业无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竣工投产前,企业未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2、企业办公楼北侧新建罐区建设项目无安全设施设计; 3、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 4、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防火堤高度不足且部分破损出现缺口; 5、办公楼北侧新建的两个储罐与办公楼安全间距不足; 6、办公楼北侧新建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

针对我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贵局对我公司下发了现场处理决定:

1、责令你单位暂时停止使用老罐区、新罐区内储罐及其配套的设备设施; 2、事故隐患排除后,经我局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针对泰州市姜堰区安监局下发的《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所列的 6 项安全隐患,以及其他一些存在的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公司邀请安全、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对我公司现状进行了实际勘察,结合我公

司的生产情况,拟对公司内部部分装置设备重新布置,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公司生产装置重新进行规划、设计,采用停用部分储罐,将部分建筑的外墙改为防火墙等方式,以期通过本次改造,使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得以有根本性的好转。

三、重大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XXXX 公司的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见表 1。

表 1

XXXX 公司存在问题及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表 序号 存在问题及隐患 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 可能造成 后果 备注 一、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1 企业无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竣工投产前,企业未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企业办公楼北侧新建罐区建设项目无安全设施设计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防火堤高度不足且部分破损出现缺口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办公楼北侧新建的两个储罐与办公楼安全间距不足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办公楼北侧新建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二、其他存在的安全隐患

沥青改性车间距北侧导热油炉间距不足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沥青改性车间距南侧配电房间距不足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南侧导热油炉房距食堂防火间距不足 火灾、爆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根据泰政规【2012】11 号文《关于印发泰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XXXX 公司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较多,“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等隐患已构成重大安全隐患,按照姜堰区安监局现场处理决定书的要求,企业已停产整改。

为了保证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XXXX 公司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技术文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编制了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对生产产品的品种、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等均不发生变化,重点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及企业自查自纠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及整改。并落实隐患整改治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安全措施、整改期限,资金投入等。通过整改从源头上排除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1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防止和减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区安监局《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泰姜安监现决[2017]51206 号)的要求,对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使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安全运行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运行。

4.2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公司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并与设计院初步对接,确定了整改方案,具体事故措施见表 2.表 2

存在问题及隐患整改方案 序号 存在问题及隐患 整改措施 备注 一、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1 企业无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竣工投产前,企业未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1、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公司老罐区进行安全设施设计。

2、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按要求进行施工,项目竣工后正式投产前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企业办公楼北侧新建罐区建设项目无安全设施设计 办公楼北侧罐区全部停用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1、老罐区目前共有 4 只储罐,成两排布置,将其中东北角储罐停用,西南角储罐改为消防水罐; 2、将老罐区原有防火堤拆除,在距

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 离储罐外壁 4.0m 处新建防火堤。

3.将老罐区中东北角储罐停用,西南角储罐改为消防水罐,其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能够满足要求。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防火堤高度不足且部分破损出现缺口 将老罐区原有防火堤拆除,在距离储罐外壁 4.0m 处新建高度为防火堤办公楼北侧新建的两个储罐与办公楼安全间距不足 将办公楼北侧两只储罐停用办公楼北侧新建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 将办公楼北侧两只储罐停用

二、其他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沥青改性车间距北侧导热油炉间距不足 将沥青改性车间北侧中间罐区内保留 1 只直径 6m 的中间储罐,其余全部停用沥青改性车间距南侧配电房间距不足 将沥青改性车间南侧外墙改为防火墙南侧导热油炉房距食堂防火间距不足 将南侧导热油炉房西侧外墙改为防火墙

XXXX 公司整改完成后其厂区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如下:

表 3

XXXX 公司安全间距分析表 序号 装置设施 名称 周边情况 规范 距离 实际 距离 结论 方位 设施名称 引用规范 1 北侧导热油炉房(丙类)

东 厂界围墙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14)3.4.12 5m 7.2m 符合 2 南 沥青改性车间(丙类)

《 建 筑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GB50016-2014)3.4.1、3.4.8 10m 18.1m 符合 3 西 传达室(民建)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14)表 4.2.1 注 6 10m 11m 符合

序号 装置设施 名称 周边情况 规范 距离 实际 距离 结论 方位 设施名称 引用规范 4 北 厂界围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2 5m 0mn 符合,非强制条款 5 沥青改性车间(丙类)

东 厂界围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2 5m 30.5m 符合 6 南 配电房(丙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 注 2 不限 0.5m 符合,车间一侧为防火墙 7 西 老罐区丙类储罐(总容器4000m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注 4 15m 17.1m 符合 8 东北 北侧导热油炉房(丙类)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14)3.4.1、3.4.8 10m 18.1m 符合 9 老罐区丙类储罐(总容器4000m3

东 沥青改性车间(丙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注 4 15m 17.1m 符合 10 南 消防泵房(丁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20m 20m 符合 11 西南 办公楼(民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注 3 25m 18.3m 不符合 12 北 厂界围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2 5m 7.5m 符合 13 南侧导热油炉房(丙类)

东南 老罐区丙类储罐(总容器4000m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注 3 37.5m 39m 符合

序号 装置设施 名称 周边情况 规范 距离 实际 距离 结论 方位 设施名称 引用规范 14 南 事故应 急池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1 无要求 8.4 符合 15 西 食堂(民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 注 2 4m 5m 符合 16 北 办公楼(民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1 注 2 4m 6m 符合 XXXX 公司整改完成后其老罐区储罐布置防火间距:

表 4

XXXX 公司安全间距分析表 序号 装置设施 名称 周边情况 规范 距离 实际 距离 结论 方位 设施名称 引用规范 1 西北侧沥青储罐(丙类)

东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21m 符合 2 西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4m 不符合 3 南 消防水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无要求 3m 符合南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21m 符合 4 东南 东南侧沥青储罐(丙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2 0.4D= 5.6m 10m 符合 5 北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14.5m 符合 6 东南侧沥青储罐(丙类)

东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4m 不符合 7

西 消防水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无要求 3m 符合

序号 装置设施 名称 周边情况 规范 距离 实际 距离 结论 方位 设施名称 引用规范(GB50016-2014)

南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4m 不符合 9

北 防火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5 1/2H=7m 31.5m 符合 10

西北 东南侧沥青储罐(丙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2 0.4D= 5.6m 10m 符合 4.3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我公司针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资金投入预算单情况见表 4,本次整改资金来自提取的安全费用及其结余,不足部分由公司自有资金中补充。

表5

隐患整改资金投入预算表 序号 存在的隐患 金额(万元)企业无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项目竣工投产前,企业未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5 2 企业办公楼北侧新建罐区建设项目无安全设施设计 5 3 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4 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防火堤高度不足且部分破损出现缺口 4 5 办公楼北侧新建的两个储罐与办公楼安全间距不足-6 办公楼北侧新建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 5

沥青改性车间距北侧导热油炉间距不足 2 8 沥青改性车间距南侧配电房间距不足 2 9 南侧导热油炉房距食堂防火间距不足 2 总计 25 1、表中所需资金为估算值,应根据实际支出调整。

2、当企业提取、结存的安全费用不足以满足整改所需支出时,总经理必须优先安排资金支持,确保隐患整改所需资金到位。

3、整改需要的人力由项目组直接调动,优先安全整改项目,整改所需材料如公司仓库内有库存时可优先使用。

4、需要采购的物资优先到位,安全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及元件用材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4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我公司针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如表 6。

表 6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小组成员 姓名 工作小组职务 部门/职务职称 主要职责

组长 法宝代表人 负责组织协调隐患整改工作及方案实施、负责整改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 总经理 负责隐患整改方案的实施及安全措施的落实

安全 安全员 负责整改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组员 设备 负责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组员 财务 负责整改资金的筹备及落实 4.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根据隐患整改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预计在 2018 年 6 月 10 日之前完成。具体隐患整改计划见表 7。

表 7

隐患整改计划表 序号 存在的隐患 计划完成时间 责任人 备注 1 制定隐患整改方案 2018.3.5

隐患整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 2018.3.10

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并通过评审 2018.4.20

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储罐与储罐之间安全间距不足,罐区防火堤与储罐安全间距不足,老罐区与西侧办公楼和东侧改性沥青车间安全间距不足 2018.5.20

老罐区(办公楼东侧、改性沥青车间西侧)防火堤高度不足且部分破损出现缺口 2018.5.20

办公楼北侧新建的两个储罐与办公楼安全间距不足 2018.5.20

办公楼北侧新建储罐区未设置防火堤 2018.5.20

沥青改性车间距北侧导热油炉间距不足 2018.5.20

沥青改性车间距南侧配电房间距不足 2018.5.20

南侧导热油炉房距食堂防火间距不足 2018.5.20

组织专家验收 2018.6.10

4.6

整改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我公司在安全隐患整改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触电、车辆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严防事故的发生。

4.6.1

防火灾、爆炸的安全措施 在沥青储罐清洗、置换、开罐相关管道拆除过程中,因沥青是丙类可燃液体,遇点火源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沥青储罐内有从沥青中逸出的轻烃

组分气相,其浓度达到混合爆炸极限时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在沥青储罐清洗、置换、开罐及管道拆除过程中,必须做好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1、利用沥青槽车将储罐内、中间罐及其管道内剩余的沥青收集。

2、严把清洗、置换关。储罐、中间罐的清洗、置换必须制定清洗、置换方案,清洗、置换方案除了要明确置换程序、方法、时间、人员及安全作业措施外,还应明确清洗、置换的验收标准,验收人员等。

3、严格拆除前的安全验收。在装置清洗、隔离、残余物料处理、配电系统处置等工作完成后,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拆除前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4、人员进入设备内部清洗、临时用电作业等,必须按 GB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中有关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的管理要求,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实施。

5、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点区域进行氧气含量分析,办理动火作业相关许可手续,落实好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

4.6.2

防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拆除所用设备必须完好,所有转动设备的传动部位均要安装安全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机械运动而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

4.6.3

防触电对策措施 1、所有的电器设备都必须做好接地、接零保护。

2、所有的电器设备都必须有漏电保护措施。

3、对设备设施加强维护,检查绝缘的可靠性。

4、临时电气线路敷设、用电设备安装完成后在使用前,在具有危险的电气系统上作业,需要停、送电时,都必须办理电气作业许可证。

5、出现电气设备故障时由现场专业电工排除,电工带电作业由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6、对电气设备检修时,先切断电源,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告牌,停电作业履行停、复电手续。

7、整改用临时电源必须办理工作票,由专业电工接线。

4.6.4

施工现场进出的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化管理。

2、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

3、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必须配戴好安全帽、穿好劳动保护鞋和工作服。

4.6.5

作业许可证制度 1、任何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明火的一切作业时,都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在具有危险的电气系统上作业,需要停、送电时,都必须办理电气作业许可证。

3、许可证由项目组安全负责人签发,另有要求的还必须报项目组组长审批。

4、许可证中必须明确负责许可证项目的负责人。

5、签发许可证前,签发人必须到认可的所有区域检查核实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合格后在现场签发。

6、需办理许可证的必须在作业前提出申请。

7、许可证只在限定的时间和区域内有效。

8、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的,需重新办理许可证。

4.6.6

施工现场防护措施 1、各类施工人员必须树立高度责任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进入现场施工前,应由安全部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并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施工时,每周一早晨进行安全活动,并且做好活动记录,设专人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2、施工期间,动火、用电手续必须齐全。动火点设置专门看火人,使用的电线必须定期检查。电焊工手把线、电加热块电线、照明线使用安全电压,并在电线上安装触电安全器。

3、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

4、氧气瓶、乙炔气瓶、工具的摆放按施工平面布置,设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时定期检查。氧气瓶、乙炔气瓶分别放置不同位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周围不得有火源及易燃、易爆物。

5、现场的消防设施、用具必须完备,消防道路畅通。电焊机、气瓶周围,必须设置足够的灭火器,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如需夜间作业必须倍加注意安全,现场照明要好。避免工人过度疲劳或带病上岗,以免出现人身伤亡事故。

4.6.7

起重吊装作业技术措施 1、起重指挥人员、司索人员(起重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起重作业中,起重指挥人员应执行以下规定:

①按规定的指挥信号进行指挥; ②及时纠正吊装作业人员的错误行为; ③正式起吊前采取进行试吊方法,主要检查试吊中机具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将构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再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后正式吊装;

④吊装过程中,任何人作到不擅自离开岗位; ⑤指挥吊运、下放吊钩或吊物时,确保下部人员、设备的安全。

3、起重作业中,司索人员(起重工)应执行以下规定:

①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 ②吊装前,应保证吊车作业区地面平整,有足够的强度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垫道木或垫板; ③根据重物的具体情况和吊装方案要求选择合适的吊具与吊索并保证正确使用; ④吊物捆绑牢靠,吊点和吊物的重心应在同一垂直线;捆绑余下的绳头,应紧绕在吊钩或吊物之上;多人绑挂时,应由一人负责指挥; ⑤禁止随吊物起吊或在吊钩、吊物下停留; ⑥人员与吊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放置吊物就位时应用拉绳或撑竿、钩子辅助就位; ⑦道木垫板的面积至少大于支腿的 4 倍。

4.7

整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处置方案 XXXX 公司在整改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原使用的沥青生产、储存装置,在整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火灾、爆炸、窒息、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等。

4.7.1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 特征 危险性分析:发生着火现象,若火情失控,可能酿成大量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 事故发生的区域、装置:沥青储罐区、沥青改性车间及其中间罐区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沥青泄漏。

应急组织组长:陈华。职责:组织本单位各部门人员扑灭初期火灾,疏散、清点人数。

成员:现场作业人员。职责:协助组长进行现场应急。扑灭初期火灾,将所在危险区域

与职责 内的员工及时有序地疏散至指定的安全集合点。

预防 措施 1.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有清洗、置换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作业前首先清除动火点周围的易燃、可燃物质。

3.动火作业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持证人员执行。

4.动火作业前必须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5.作业前对参加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现场处置方法 1.扑灭初期火灾:对于初期小火,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使用附近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因用电导致的火灾,应先切断电源)。扑灭后及时报告指挥中心。

2.报告:火势较大用灭火器难于扑灭时,则立即启动附近的消防手动报警按钮,消防控制室接到报警后安排人员至现场检查并同时向本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3.撤离:若火情失控,则应组织员工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同时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向 119 报警(情况危急时可直接向 119 报警)。

4.应急救援:现场灭火组接警后,迅速核实火警信息,组织应急人员携带灭火器材,并利用就近的消防栓进行扑救;安排人员了解、查看是否有人被困,及时施救受困人员,同时,安排专人迎接消防车辆。

注意 事项 1.救人优先,火场施救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火警时不要乘坐电梯,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路再去灭火。

3.在警戒未解除前,禁止任何人员再次进入着火区域或离开安全集合地,除非已得到现场指挥人员或区域负责人的同意。

现场报告 电话 公司电话:

火警:110

医疗救助:120; 4.7.2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 特征 危险性分析:在机械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撞伤、碰伤、绞伤、夹伤、打击等伤害。机械伤害会使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断肢、骨折,甚至会造成死亡。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机械伤害(撞伤、碰伤、绞伤、夹伤、骨折)、物体打击 事故发生的区域、装置:机械设备及设施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设备存在隐患,设备发出异常声音;安全防护不健全或形同虚

设;修理、检查机械时,未断电检修,电源处未挂警示牌等;违章作业,随便进入危险作业区;不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等。

应急组织与职责 组长:陈华。职责:组织现场应急,及时报告和报警。

成员:现场作业人员。职责:听从组长指挥,协助作好现场应急工作。

预防 措施 1、制定各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把规程的内容传达给相关人员。

2、所有操作机械的人员均需要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3、经常对各种机械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能正常被使用。

现场处置方法 1、当发现有人受伤后,应立即关闭运转机械,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2、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

3、如受伤人员有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

注意 事项 1、机械外伤一般直接损伤有事并不严重,但由于伤后抢救处理不当,往往会加重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受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3、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

4、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现场报告 电话 公司电话:

火警:110

医疗救助:120; 4.7.3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 特征 危险性分析:由于电气线路老化、绝缘损坏、临时用电不规范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导致发生触电事故。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触电、电弧灼伤 事故发生的区域、装置:电气设施用电、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外壳等场所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开关跳闸、绝缘破损

应急组织与职责 组长:陈华。职责:组织现场应急,及时救治、报告和报警。

成员:现场作业人员。职责:听从组长指挥,作好现场应急工作。

预防 措施 1.非电工作业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用电装置。

2.电力设备及劳保工具需按国家规范要求定期检查保养。

3.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进行隔离保护。

4.供电系统正确采用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零和工作零线分开;设备的金属修过采用接地保护措施。

5.用电设备有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查测试。

6.在有触电危险的部位或场所张贴醒目的图形文字或标志。

7.临时用电必须办理手续,由专业电工实施。

现场处置方法 1.脱离电源 1.1 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的方法 1.1.1 立即拉下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1.1.2 如距离开关较远,则立即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有木柄的斧子砍断电源线。

1.1.3 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的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1.1.4 用干燥的木棍、衣服、手套、绳索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1.2 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的方法 1.2.1 立即通知有关供电部门作停电处理。

1.2.2 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下电源开关。

1.2.3 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2.现场急救(原则上应由医生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进行)

2.1 如触电者伤势不严重,应让伤者休息,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就医。

2.2 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跳,应让其舒适、安静地平卧,解开衣服,使空气流通。同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医院就医。

2.3 如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做进一步的抢救。

2.4 如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迅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医院就医。在送医院的途中,不得停止急救,直至医生的到来。

注意 事项 1.救护人员在触电者带电的情况下进行救护时,不可用手或金属及其他潮湿的工具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用绝缘工具。救护人员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止自己触电。

2.应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造成其他的伤害如摔伤。

3.如触电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4.非专业救护人员不可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现场报告 电话

公司电话:

火警:110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方案(白酒) 篇6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宁夏连湖古峡酒业有限公司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案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排查公司是否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特制订本方案。

二、成立排查小组 组长: 成员:

三、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为重点,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和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

四、排查形式和范围

由排查小组根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编制检查表对公司所有范围进行排查,重点对设备设施、作业方式进行排查

五、排查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白酒储存、勾兑场所未规范设置乙醇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2、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3、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六、控制措施

1、在排查中当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按照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进行“双报告”制度,2、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应当及时向安监局报告,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3、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5、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6、在检查中发现我公司无重大事故隐患时,我公司更应该加强管理,确保以后的生产工作中也无重大事故隐患。

宁夏连湖古峡酒业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篇7

1.1 高压开关柜的简要说明

高压开关柜的物理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柜体和断路器,而其中柜体又由壳体、端子(分路保护器)、电器元件(包含绝缘件)、连线还有各种机构组成。另外,柜内电器元件分为一次、二次,其中一次电器元件为主回路设备,例如常见的开关主体、电流互感器(简称CT)、接地开关、绝缘件、主母线及电压互感器(简称PT)等等均是 ;二次电器元件又称为辅助设备或者二次设备,常见的一般有继电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根据断路器的安装方式可以将高压开关柜分为手车式和固定式,手车式又称为移开式。这种可互换的手车柜增强了供电可靠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用,且因为适用的电流、电压不同而型号繁多。本文主要研究中置式手车柜KYN18—12高压开关柜,分析其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相适应的对策。

1.2 中置式手车柜 KYN18 — 12

首先KYN18—12高压开关柜是完全程度上的关门操作,主要是在柜内接收和分配电能并且对电路进行保护、控制及监察,它对电力系统的具体要求为三相交流50Hz且额定电流有五个不同档次在630A到3150A之间,额定电压为12k V。考虑到焊接和组装、导磁因素,柜体材料一般采用冷轧钢板、镀锌钢板、不锈钢及铝板等,且制作过程中注意用接地薄钢板将柜体隔离为主母线室、电缆继电器室、小车室及仪表室,且各个小车室要设置单独的连通柜顶的通道,这是为了确保在柜内由于不明原因导致压力过大时压力气体能通过自行打开的柜顶活动盖板定向排放,避免了工作人员因为误入带电间隔区域而引起的伤亡事故。

1.3 KYN18—12 的特殊

KYN18—12柜的柜体 有设置齐 全的五防闭锁装置,且与其他多数高压开关柜主动防护不同的是它的五防是被动的。其结构包括柜体和可移开部件(简称小车),其柜体实行严格密封,完全按照关门操作,四个独立小室之间装配有随着手车进出可以自行打开和关闭的活门机关设置,拉出手车后活门自行闭合 ;其小车左右轨道和中部分别设置遮帘板机构及运动导向装置、接地装置及防脱限位机构和悬挂轨道。另外,就断路器的绝缘性质而言,不同于其他高压开关柜复合绝缘,KYN18—12采用空气绝缘。

2 KYN18—12 高压开关柜存在的潜在危险

2.1 常见的事故隐患及其危害分析

2.1.1 绝缘隐患

KYN18—12高压开关柜在设计、制作、安装、检修、试验、运行、维护整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潜在危险,这些隐患常常会导致线路烧坏,设备损毁,严重的还会引起人员触电伤亡和火灾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绝缘隐患 [1],不管是带电部位自身还是带电部位与接地体之间,都会存在绝缘隐患,注意这里的接地体包括柜体、接引地下线、操作拉杆等。绝缘水平过低严重的会引起爆炸事故,而绝缘污浊和绝缘强度弱是导致绝缘介质水平过低的主要原因,绝缘污浊是指因为受到灰尘、烟雾或者腐蚀性气体的影响使得高压开关柜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要知道,KYN18—12高压开关柜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 :空气温度必须介于 -25℃到40℃之间,24h内测得的平均温度不得超出35℃ ;相对湿度24h内平均值不得超出95% ;高度不得超出1千米。而一旦周围环境变得污浊,KYN18-12高压开关柜绝缘层表面就容易被腐蚀,从而产生导电物,给绝缘带来负面影响。绝缘强度弱是指由于绝缘层老化,配出线路出现接地、短路,相关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导致的绝缘性能降低的状况,一旦低于可承受的最低弱点限制就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1.2 质量和工艺缺陷

KYN18—12高压开关柜设备制作、装备和检修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也是一大隐患。各种工艺质量会严重影响KYN18—12高压开关柜的整体性能。如果仅仅只有部分材料或者元件达到规定标准,那么整体性能绝对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工艺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有紧固螺丝不符合要求,配置后的尺寸超过规定要求 ;一些底板未按要求作特殊处理从而影响电场分布 ;部分联锁设置有缺陷,合分闸未做明显区分等等。尽管这些都是细微的小问题,但这些缺陷一旦存在就常常会在实际工作中扩大事故的影响力。

2.1.3 安装隐患

KYN18—12高压开关柜的安装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如果安装不当很容易就会发生机械故障,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发生事故。

2.2 危害影响

KYN18—12高压开关柜对环境的高要求和污浊的运行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绝缘等级低下是其主要的潜在危险,忽视设备、忽视质量、忽视安装及检修过程、忽视维护是其一大隐患。绝缘劣化加上缺陷影响是导致高压开关柜不能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要减少这些隐患带来的损失需要从根源找到相适应的防范对策。

3 有利的防范对策

3.1 具体的几种防范对策

3.1.1 周围环境

在安装设备时,必须确保设备运行周围环境满足一定的温度、湿度、高度和气体等条件。尽量保证绝缘层的绝缘能力,防止生成导电物。

3.1.2 采购质量

严格按照质量、工艺规定要求采购设备,并进行一定的监测以确保材料、机械设备达到一定标准,满足主要元器件技术指标高,性能优越,使用寿命够长久等条件。

3.1.3 持证上岗

严格遵守电工手则操作,要求设备操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合理地进行接地设备的安装工作,注意安装环境符合标准、安装地点无振动和冲击等现象。安装完毕的设备必须在完成所有可触及部位的验电和接地后才能进入柜内实行维护作业。

3.1.4 专人验收

安排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检修和维护等工作,注意验收事项,尤其注重柜内部结构的验收工作,例如四个小独室、泄压通道、活门与机构等主要部位,避免整改。未通过验收的柜体不得安装。可定期进行维护和安全操作方面的技术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要求。

3.1.5 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细微到每个螺丝都要检查仔细,尤其是柜内附属设备,及时发现消除内部缺陷。操作异常是应该及时采取停运措施并进行安全隔离,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才可投入工作。

3.1.6 定期检查

合理布局,定期检查电器元件及线路的老化程度,及时检修,并安装容易显示的警报器。

4 总结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26-01

1 精神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患者情况分析:患有精神疾病的的病人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来自病人的精神症状。有些病人不受控制,在病态的思维下进行活动,潜意识中不受支配,这就会产生很多状况,比如说,幻听幻觉、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妄想症、伤人、摧毁财物等怪异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病的病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且拒绝住院治疗,而且精神病人都会想的特别多,以至于造成思想顾虑隐患。有很多正在康复期的病人,回忆失去的东西,惦念家里的杂物或者工作,害怕没有人来接出院等顾虑,自然而然加剧了病情,或者因产生自卑感而自杀的隐患。再者就是精神病人自身躯体方面的安全隐患。人体的结构复杂,有时候很多病症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病人无法及时正常反应,医护人员也无法了解,因此得到延误治疗[1] 还有就是那些老年人,因为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失去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这很容易让病人受伤。

1.2 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因为精神病人是特殊疾病,病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时会失去理智拒绝治疗和护理人员发生矛盾,相比较其他科室,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多,更为辛苦。同时护理人员也存安全隐患,如工作没有够强的责任心,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些隐患不仅会影响病人还会导致医院风气恶劣。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严格遵守或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医院管理情况分析:其实很多隐患都和医院管理有联系,比如,医院缺乏对新上任的人员的培训,不给新人一些必要的安全实践。由于精神病人不受大脑控制,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如,伤人、毁坏财物、逃跑、自杀等行为。由此可以得出[2],在护理过程中,当班人员不仅要坚守岗位,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医院来说,医护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不足,无疑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另外,护士在精神病院工作,每天要面对各种危险事件,夜班频繁,待遇较低,这无疑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社会上对护理这行的评价也不好,护理人员又受到思想上的影响,导致护士频频离开医院,进而导致剩下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再者,医院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也是一大弊端。目前很多专科医院还是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给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提供了更系统的观察和治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常常会使病人感到生活无趣、单调,想早点脱离这个环境,从而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及整体素质

2.1.1 要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加强医院的医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排解。护理人员应平常注重业务技术训练,强化训练,医院要经常进行应急预备案的实战演练,这样能很好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以此保障病人安全。

2.1.2 加强护士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管理是对护理人员保护的基础,也是对病人优质服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医院应有规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然后进行各种演练,在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尽量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要做到预防为主,事情发生之前控制事态。

2.1.3 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意识要极其重视。医院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法律讲堂,在医院图书室里多增加些关于法律方面的书,以便让护理人员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好的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2.2 分工明确,规范护理流程: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尽量平均工作量,严格执行和遵守护理的工作流程。在医疗上,护理人员要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如,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所以要给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不然超负荷劳动会出现事故,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3 完善病房設施条件,加强环境的安全管理:对于精神科这种特殊科室,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很必要的。比如说,医院里发现门、窗、锁等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要及时报备然后进行修复。再者就是对那些重要设备用完之后要锁上,做安全检查,不要让病人有接触钥匙的机会,以防以防病人趁机夺走或用私藏的工具撬锁。同时,对病人的刻意讨好、刻意接近不要排斥,但要警惕。

2.4 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及完善,注意环节控制: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爱心和耐心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封闭式管理病房,护理人员要认真交接班,对特殊患者要根据情况特别进行交接,护理人员一定要看着病人吃到肚里面,然后到半个小时后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再者就是,医院要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的隐患,结合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来改善护理安全措施[3],医院要制定《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交接班制度》等,规范工作的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加强夜间查房的工作,系统观察护士的自律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关键,而护理人员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积极支持护理工作,多为护理提供发展机会,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因为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经常出现冲动、伤人、毁坏财物等特殊行为,在这情况下,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护理人员的危险性很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做好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医疗技术,值得临床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 闫成美,李丽,李妮.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安全隐患[J].中华护理杂志,2003,3(34):274.

[2] 穆娜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7(8):20-21.

[3] 胡启华,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4,10(30):689-690.

上一篇:350字小学作文篇有趣的运动会下一篇: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