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精选10篇)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1

(一)甲市A公司缺乏资金,该公司经理张某找到在某银行甲市支行路北分理处作主任的朋友朱某要求替其解决资金500万元。朱某此时也正为完不成上级规定的吸储指标而发愁,于是朱某对张某说:“你如果能给分理处揽来500万元存款,我就贷给你。”张某找到甲市B公司的经理刘某言明此事并许诺说:“你如果将500万元存到路北分理处,除分理处给你正常的银行利息外,我还要多给你一年10%的利息。”刘某见将钱存入银行非常保险,且额外多得10%的利息就答应了。刘某指派会计于1995年6月将一张500万元的转账支票交到路北分理处并办理为期一年的存款手续。路北分理处为B公司出具了存款为期一年,年利率为10%的存单。并在该款进账后,将款划到了A公司的账户内。同年7月,B公司收到了路北分理处转来的A公司付给B公司的100万元利息(A公司共付利息125万元,路北分理处扣下25万元)。后由于A公司经营不善,发生严重亏损,无力清偿B公司的500万元本金,B公司便持存单以某银行甲市支行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某银行甲市支行偿付B公司的存款500万元。

(二)甲公司与乙公司于1999年签订一笔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先行支付总价款的20%,余款等货到达后一次性付完,货到后甲公司声称:近期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希望能够宽限一个月,并愿意按照银行的利息率支付相应的利息。乙公司同意,一个月期满后,乙公司找到甲公司,甲公司提出,乙公司交付的货物有大约3%质量存在问题,应先解决此问题后再行支付货款。乙公司将甲方所谓的不合格货物的样品拿回去后,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货物质量没有问题,此时,乙公司似乎已经认识到,甲公司在有意拖延付款时间。准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此问题,但又恐甲没有支付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便胜诉,仍然不能及时收回款项。于是,乙方想查询一下甲公司在银行是否有足够的款项,如果有,可以提起诉前保全。乙公司委派业务员张某、李某到银行询问。在银行,李某称,我们是法院派来调查甲公司财务问题的,希望你们予以协助。银行工作人员就按照李某提供的账号,查证甲公司在银行有流动资金50万元,能够支付所欠的余款。于是,乙公司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并起诉。

(三)甲建筑工程公司1999年10月20日取得营业执照,甲公司欲在A市郊区购买1000亩规划好的商用土地,规划项目是商品房建设。2000年9月,甲公司报送材料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年检,由于涉及到注册资本金的问题,年检手续尚未能及时办完。同时,甲公司与某国有商业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贷款数额为800万元,贷款的使用,是购买A市郊区1000亩土地,建设商品房。乙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甲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商品房,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投资份额分别为80%和20%,利益分配也按照此比例计算。乙公司向当地城市信用合作社申请贷款,贷款期限为4年,用途为商品房开发。,信用社认为贷款用于不动产,即使贷款不能按期归还,不动产的实物仍然存在,贷款几乎不会有风险。于是贷给乙公司200万元。两年后,该项目由于未按照规划图纸施工,被有关部门责令停工。

(四)1996年2月,某银行与甲企业达成借贷合同。合同约定某银行自1996年4月起向甲提供3000万元的贷款,为期3年。甲以价值5000万元的生产设备做抵押,并进行了抵押物登记。1999年4月,贷款到期,甲不能偿还贷款,某银行与甲多次磋商后,于1999年10月达成新的贷款合同用以偿还前一笔贷款。而该合同并未写明此贷款的目的用来清偿前一笔贷款,同时乙为该贷款合同做了担保。甲经过整顿改革仍不能摆脱亏损的局面,某银行要求乙承担保证责任。乙以受到欺诈,不知该贷款目的是用来借新还旧为由提出异议,认为该担保合同无效。

(五)某机械进出口公司需要从以色列进口农用机械,共两种:其一是农用拖拉机;其二是收割机。1999年8月20日,与某商业银行签订两笔贷款协议,贷款金额分别为200万元、250万元,均由北京大兴某农用机械厂作为担保人。贷款期限均为两年,即截止于2001年8月20日。后由于巴、以发生地区冲突,进口收割机的合同不能如期履行。需要延期三个月。借款人机械进出口公司同银行商议变更合同,双方于2000年2月10日达成如下变更协议:第一,关于200万元的贷款,借款人偿还期限改为2001年1月20日,但利息按照原合同约定的利息的80%支付。第二,关于250万元贷款,借款人的还款期限延长至2002年5月20日,利息在原来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增加20%。合同的变更未告知担保人。2001年1月20日,还款期到来后,借款人未能如期偿还贷款,直至2002年6月20日,变更合同约定的第一期、第二期还款义务借款人均未履行。商业银行准备到法院起诉。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2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报出自己的学号.

师: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2整除, 请起立, 并报号.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5整除, 请起立, 并报号.

师:能被2, 5整除数的特征是什么?换言之,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 5整除, 看哪一位就行?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数, 请你举出一些你熟知的数.大胆猜测一下, 如何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号的引入和学生列举生活中熟知的数,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有效地巩固了旧知.)

片段二

教师写“3”, 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 学生判断后, 教师在它的末尾分别添上数字, 出现“30, 301, 3010, 30101, …”, 让学生快速作出判断.由于数位不断增加, 学生要很快作出判断, 越来越感到困难.

换角色, 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多位数, 教师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 (教师故意卖关子)

这时学生便产生了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呢?

师:其实, 并不是老师“神”, 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它的规律那么,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我先不直接告诉大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设计意图:为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通过教师现场的展示,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顿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片段三

1. 将师生比赛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列出来:

75, 120, 312, 1089.

2. 引导观察:

(1) 根据能被2, 5整除数的特征, 只观察个位, 有无特征?应怎样观察呢?

(2)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交流.

(3) 汇报: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规律.

7+5=12

1+2+0=3

3+1+2=6

1+0+8+9=18

(4) 提问: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5) 验证:同桌间互报两个数, 先用计算器验证, 再用规律验证.

(6) 参照课本, 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板书的设计, 为学生发现归纳结论降低了思维坡度.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交流, 为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提供了条件.)

二、反思

1. 激发兴趣想探究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很容易受“能被2, 5整除数的特征”所影响, 学生只看个位进行判断.在学生发现用这种方法判断“不灵”时, 通过教师快速判断, 学生发现比用计算器判断还快,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归纳, 验证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逐步培养了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问题的思考, 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案例中, 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激趣、设疑、点拨、解惑的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观察、讨论、总结、检验、应用、实践、升华, 把新知旧知融会贯通,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2. 创设氛围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 期望通过自己智慧的力量, 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一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而且是充满信心的.教师没有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容器”,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做学习的主人.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氛围,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说的就让他自己说,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就让他自己去探究, 凡是学生能自己总结归纳的就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引导, 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3. 学生猜测需引领

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引导者, 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培养猜测的意识, 还要注意适时引领、指导猜测的方法, 既有效地调节了教学时间, 也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了合理猜测, 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这样, 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避免了盲目性, 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发现, 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案例3 降低税费有窍门 篇3

在购房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涉及到卖房和买房两个重要环节,与这两大环节有关的税费主要包括房产营业税、二手房交易个税以及契税,如果面积超过了规定面积,还有可能会涉及到房产税等。

【典型案例】

家住上海浦东的王先生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换房怎样才能降低税费开支。

王先生在2008年2月份买了一套78平方米左右的两房,目前市场价接近180万元。此房属婚前房产,房产证上只登记了王先生一个人的名字。不过当时买房的时候,申请了公积金贷款,但已于2010年还清。考虑到老房子可能会动迁,所以妻子结婚之后户口仍然留在了娘家原址,并未迁出,宝宝出生之后也随母亲登记在该地址上,所以目前户口本上只有王先生一个人的名字。因为家庭添丁,同时考虑到小孩未来就读问题,他准备在换房的过程中,同时兼顾小孩就读需要。

目前王先生家庭只有一套住房,所以不必面对被限购的问题。但对于王先生家庭来说,为了能够凑到更多的购房资金,他选择出售现有房产。对于这种类型人群,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降低卖房时的税费开支,以及在换房的时候,如何降低贷款成本和契税等。

【操作指南】

对于改善住房的人群来说,所涉及到的税费开支主要包括房产营业税、二手房交易个税以及购房时产生的契税,以及持有环节中有可能会产生的房产税。

避免持有成本

很多人看重房产未来的升值潜力,因此尽可能选择持有。但对于王先生家庭来说,出售自有房产却很有必要。

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降低持有成本。虽然王先生的户口里面只有他一个人,但房产税是以家庭人数来考量的,实际上王先生的家庭为三口之家,那么在缴纳房产税时将以三口人计算。按照王先生的计划,他准备购买一套面积约130平方米的三居室,考虑到此前已经拥有一套70平方米的两房,合并计算其家庭人均面积已经达到66平方米左右,超过60平方米的房产税上限,所以超出部分要征收房产税(具体征税标准可见表1)。但如果售出小房子,则不存在缴纳房产税的情形。

算准时间节点

如果想要节约房产营业税和个税,在操作上就要掐准时间节点。

出售房产时,房产营业税和个税能否减免,这需要达到相应的条件。根据政策规定,出售购买满5年的自有住房,可免征营业税和个税。但在上述案例中,王先生购买房产的时间不满5年,因此现在卖房,显然需要承担房产营业税和个税。

王先生这套房产属于普通住宅,按照现行税率,房产营业税和个税两项相加总共约占总房价的6.55%假定售价为180万元,那么王先生如若选择此时出售房产,需缴纳的税费将达11.79万元。

好在王先生购房时间要达到“满5年”标准,已经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因此建议等待半年过后再出售房产,便可节省11.79万元的税费开支。考虑到目前调控松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即使多等待半年时间,也不必担心房价会大涨带来额外开支。

优选普通住宅

如果购买普通住宅,可降低契税开支。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契税缴纳标准不同。根据现行的纳税标准,购买普通住宅,税率为1.5%,非普通住宅为3%。各个城市普通住宅标准不一,基本条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符合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含)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等。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4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一、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如我们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们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二、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

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必须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例如有的老师在活动中会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孩子有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不能去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三、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材施教。

曾经误认为幼儿健康就是上健康课,其实不是,健康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要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老师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的环境。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5

《指南》着重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重视家园共育。

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引导和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区。本书选取常见的教育误区,结合《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利于促进《指南》的正确实施。

正如本书在(二)社会适应章节,所例举的案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涵涵,一个内向、胆小、缺乏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的`孩子,他是因何原因变成这样,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细心的教师都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涵涵,逐步融入集体,自信大胆。其间的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当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如果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也就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交流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心灵交流努力成为他可以信赖的人。

第二,要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支持,鼓励他们多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伴游戏,多在同伴钱表现自我、树立自信。

第三,要善于发现优点,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细心解读,多赞扬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使幼儿逐渐得到同伴的认可,最终找到自我的价值。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即使幼儿暂时没有回应我们,我们也要坚持与之交流,让孩子慢慢打开心扉。同时也要与家庭密切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最后,我想以昆体良名言,来提醒自己要学会更耐心地观察、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适应群体生活。

“最要紧的是特别当下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要使最初的教育变成一种娱乐。”

教学案例3 篇6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进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进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许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操作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双心中的鞋。教学重点:了解鞋的文背景,鞋的艺术特点,感受鞋的装饰美。教学难点:A、摆脱对原有形象的束缚,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B、根据鞋的特点巧妙的联想及制作,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鞋子实物,制作材料、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教学方法:欣赏、观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发兴趣。

(课前将搜集来的各式各样鞋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摆在桌子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琳琅满目的鞋的世界。)

师: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去参观鞋子商城,看看商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在舒缓、悠扬的乐曲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观。)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鱼贯而人,进入教室的后,仿佛置身于一个鞋的海洋,他们大都会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对起来了。学生在遭遇这些精美展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现出了惊异的表情,姿态、动作,他们的思维一下子便奇迹般的活跃起来。】

(二)直观感受,分析讨论,加深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朔渊远流长的鞋的文化吧。出示课件:赏析与讨论,学生自主探究。①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②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③ 从这些鞋中你能说说它们的功用吗?

(从古代的作品中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鞋的样式。从我国不同民族中分析鞋的特点,从鞋的造型、装饰、结构、色彩几方面交流。

【常言到: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然而审美意识却非人人等同,通过欣赏许多风格迥异的鞋子,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对普通的鞋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一双小小的鞋子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通过欣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仔细判读出了文化的遗存,并经由反刍,消化,表达个人的见解,他们的这种体认是最为深刻入微的。】

(三)观察体验,活跃思维,大胆设想。

① 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分析鞋的结构,了解鞋的装饰。

②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子,但设计却贵在奇思与妙想。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的鞋子,分析、讨论鞋子哪部分最有特点?哪些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高高的鞋跟:带车轮的,长颈鹿的脚,埃及女神的脸„„

奇特的鞋面:楼梯式的,汽车式的,桥梁式的,张开的嘴吧

大大的鞋口:笔筒式的,怪兽的嘴„„(启动学生创新的闸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鞋面的图案装饰:重点欣赏用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所装饰的鞋面。(对毕加索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生活、生长环境、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拓宽学生对美术画家的了解。)

【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鞋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四)自主合作,艺术实践,求异思维。

①观看课件了解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的展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②布置作业:A、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合理进行分工制作,并要求对小组内制作的作品用文字卡片进行说明,介绍鞋子的特点和奇特之处。B、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时而有灵感突现的喜悦,时而有深思后的顿悟。教室内随处激荡着创造的热力,因此教师施以适当的引导后,学生在美术的氛围中,便充分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亲身体验创造的神奇。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的画面展示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免除畏惧心理。】

(五)作品展示,评价反思,文字描写。①自评: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②互评:A、评别出心裁之作。B、评造型巧妙之作。C、评材料运用合理之作。D、色彩鲜明之作。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陡然间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①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鞋子的造型形式多样,构思巧妙之极,我想通过这节课大家一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乐趣了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敢说,敢想,敢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智,便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②布置课后作业:写作文《神奇的鞋子》

师:一双小小的鞋子给人以太多的启迪,也许有些同学在今天的制作完成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或在我们头脑中想象的鞋子的形象将要远比我们制作的要神奇,要新颖。那么今天我们就以《神奇的鞋子》为题写一篇作文,看看哪一个小设计师能在他的作文中运用华丽的语言,把自己的鞋了设计的匪夷所思,与众不同。【将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再次得到升华。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便不会转瞬即逝,这种通过写作来提高想象的方法一定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反思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鞋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本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在学生的创作中,整个教室里呈现出一种高昂的创作激情,大家兴致很高,看着大家一会蹙眉沉思,一会开心微笑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整个活动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但在这个环节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大多都是参考同伴的内容及做法,可见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块领域还需努力开垦,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展其求异性。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那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以必修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可以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观念

坚持“一个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体现自主探究,加强合作交流,渗透人文教育;

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愉快和谐;

建立“一种关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

做到“三个淡化”一—淡化教师说教(重在问题创设);淡化理论灌输(重在自主发现);淡化知识记忆(重在能力培养)。

二、教学设计过程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情境讲究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例中,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其实,引入情境除了可引用游戏外,还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等。事实证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性较强的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蹦极运动。

设置情境:利用投影展示蹦极运动图片。

设下落的时间t秒,人离开参照点“礁石尖端”的位移为s(s=0表示人在礁石点处,向下取负,向上取正),开始下落时,时间t=0,在t∈[4,6]时的变化如下表:

问:在这段时间内,人有几次通过礁石尖端处?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情境创设讲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情境的设计必须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基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根据新学知识、方法特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个包含新知识、新方法或新思维的新问题情境(旧知识、旧方法或习惯思维不能解决的),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方法、习惯思维于新问题情境时便会产生认知冲突,由此产生疑问和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教师再展开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逐步将现实问题转化、抽象成过渡性数学问题,解决过渡性问题时需要使用根的分布知识,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揭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并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数学实质,将过渡性问题引伸成一般的数学问题:蹦极运动在通过平衡位置的窜上与窜下抽象成函数图像,在x轴上下窜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回答目标问题: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和方程根的关系?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境创设讲究围绕问题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动手实践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数学有着直接和重要作用的经验,以及情感性的支持。为了解决提出的目标问题,引导学生回到他们所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相应函数图像和x轴交点问题,得出目标问题在以上情况下的结论,从而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

(1)提出问题。

问题:方程-x3-3x+5=0有根吗?

若有根,有几个根?能确定吗?

(2)探究问题。

师:以上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和方程根的关系?

生: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根的个数就是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

师: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联系又如何?

生:成立。得到知识:

①零点: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②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可知:函数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f(x)=0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

③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f(x),所得实数根就是f(x)的零点。

(3)解决问题。

师:如何求方程-x3-3x+5=0的根?

生:画出函数的图像。

师:与x轴有交点吗?有几个?在哪里?

生:有,一个,(1,2)之间。

师:方程有没有根?有几个?多少?

生:有,一个。

(4)形成经验。

师:在零点两侧函数值符号如何?什么条件下有零点?

生:(归纳得到)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5)发散思维。

①唯一性。

师:方程-x3-3x+5=0的根唯一吗?

生:只有一个。

师:为什么?用什么知识解决?

生:单调性。

②精确性。

师:这个(1,2)范围满意吗?可以更精确吗?

生:(1,1.5)

师:这是下节课的内容。

③知识点:函数零点具有的性质:对于任意函数y=f(x),只要它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则有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函数值变号,如函数f(x)=x2-2x-3=0的图像在零点-1的左边时,函数值取正号,当它通过第一个零点-1时,函数由正变为负,在通过第二个零点3时,函数值又由负变正。在相邻两个零点之间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

(6)知识应用。

例1:设计几个函数,直接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若有,判断零点的个数。

设计意图:判断函数y=f(x)是否有零点或零点有几个,需要准确把握零点的定义,即判断方程f(x)=0是否有实数根或有几个实数根。

例2:设计一个函数,求函数的零点的个数。

设计意图: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及零点个数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用计算机、计算器或笔算出x,f(x)对应值表格;

②做出函数y=f(x)的图像;

③确定y=f(x)的单调性情况;

④将定义域进行分割,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并通过单调性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

三、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所创设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学生成为零点存在条件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切身感受了创造的苦和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案例3深圳发展银行 篇8

1995年夏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吉林召开贯彻《消法》座谈会。我在会上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得不好,一年多了,怎么还没人出来买假货。

我的这一说法主要是指《消法》第49条没有发挥效用,这一条是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服务费用的一倍。”

应该说,《消法》第49条培养出了知名打假人王海。运用惩罚性赔偿法律武器,知假买假打假,求得增加赔偿。他在北京多次买假打假引起关注。这期间,“知假买假不是消费者”的言论鹊起,王海也有困惑。

1996年4月,王海从浙江打来电话,诉说他及各地一些消费者知假买假受挫的情况。当时我很着急,心情就象自己的孩子生了病一样。我对王海说:“不行我就去买假货。”

乐万达商行离我机关很近,都在北京西交民巷,走两步就到,它是租用中国银行离退休干部管理局临街的一间房子卖假画。我去那买了假画,向机关领导报告后,厚着老脸打了这起官司。

我于1996年4月24日、5月10日两次在乐万达商行购买假画。乐万达商行的假字画很多,有假冒齐白石的画,有假冒溥杰的字,有假冒徐悲鸿的画。出于对徐悲鸿的仰慕,出于在立法中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一面之交,我从众多的假画中购买了两幅假冒徐悲鸿的画。

4月24日,我购买的是落款为“卅三年暮春悲鸿写”的独马画,该画的印章为“悲鸿”二字,价款700元。5月10日购买的是落款为“悲鸿”的群马图,该画的印章为“徐”字,价款2200元。

我的想法是,购买假画没有风险,是假画,让它增加赔偿;是真画,我就收藏,也值得。

5月13日,我将起诉乐万达商行的诉状递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为了顺利地求得一纸判决,我注意避开“知假买假不是消费者”的舆论,在起诉书中使用了“怀疑有假,特诉请保护”的词语。疑假与知假虽本意相同,但由于其是新词,可不那么乍眼,稍能躲避知假的争论;且疑假比知假较为准确,就多数消费者的一般情况来说,购买假货时是怀疑有假,而不是确知有假。

为了求得法官的一纸判决,我还在起诉书中表示:“如果胜诉,原告愿将增加赔偿的加倍部分捐献打假基金。”可谓苦心孤诣。在起诉书中,我的诉讼请求有三项:请求人民法院1、没收假画。2、判决被告增加赔偿,计5800元,并赔偿代理费、诉讼交通费。3、判决诉讼费用,包括鉴定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在法庭答辩时称,其向原告出售的两幅国画为临摹仿制品,在店内展示时已标明系仿制品,在出售时亦向原告说明了实情。被告同意原价退货,不同意原告的其他请求。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作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被告亦有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真实信息的义务,被告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在出售商品时履行了上述法定义务。

1996年8日2日,西城区法院做出《民事判决书》。判决书认定被告出售国画时有欺诈行为。判决被告退还购画款2900元,增加赔偿原告购画价款的1倍,计2900元,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和代理人支付的诉讼交通费10元、律师代理费224元。案件受理费242元由被告承担。

该案系我国人民法院首次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经营者因商业欺诈行为而对消费者作出加倍赔偿,也是首次在买卖纠纷案件当中支持原告要求赔偿律师费用的请求。此外,本案还对违法经营者进行了民事制裁。该案的审理结果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推动《消法》实施特别是其第49条的适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实现在起诉状中的诺言,将获取的增加赔偿的加倍部分——2900元捐献给了打假基金。

PS案例教学3 篇9

本教程主要是介绍怎样把照片中角落的一堆鞋子去掉,思路:利用复制相同背景的素材去覆盖原来的地方,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和方法,当然碰到不同的图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本教程需要用到photoshop cs2及

以上版本.原图

最终效果

1、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柜子的鞋子 我们首先把遮住柜子的那部分鞋子去掉。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或者Shift + M,画一个较大的选区,然后点击菜单栏中→选择→变换选区,顺时针旋转选取,使其下边缘与柜子的下边缘重合。点击回车,确定选区。

2、点击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 Alt键,鼠标变为“瞄准”型,在下图中所示处点击,选择源图像点,松开鼠标,鼠标变为方形,按住鼠标左键,慢慢移 动鼠标,擦除遮住柜子的鞋子,注意源图像点也在跟着移 动。这时看到选区的必要了吧,它可以避免选择区外的图像也同样受到图章工具的影响。

3、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或者Shift + M,激活选区后用鼠标向下拖动选区,使其上边缘与柜子的下边缘重合,如下图所示:

4、创建消失点滤镜面板 点击菜单栏中滤镜→消失点滤镜(Vanishing Point),或者Alt + Ctrl + V。进入消失点滤镜(Vanishing Point)窗口,点击左边工具栏中创建面板工具,如下如所示:

5、在地板上,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地板砖十字交汇处开始,沿着缝隙,依次点四个点, 因受到视觉的影响,连成一个梯形,在现实中应该是一个长方形。

6、我们可以托拽上面四条边的中心点,在托拽中,你会发现,对应的线段始终保持现实中的平行关系,换句话说,这就是透视画法的具体应用了,无论你怎么托拽,这个梯形始终保持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比例!我们向左边拉伸面板,使面板完全覆盖左边的鞋子。

7、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点击左边工具栏中的图章工具(Stamp Tool), 按住Alt键点击图像中绿色十字的点或者任何地板砖十字交汇处,选取源图像点,所谓源图像点就是要复制克隆的图像片断。绿色十字变红后,代表选取完成,这时你会发现,你可以控制一片图片,这片图像是源图像点的克隆

8、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9、应用图章工具擦去遮住地板的鞋子

10、将这片十字图像与选区内的任意地板砖十字交汇处相重合,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在鞋子上滑动,你会发现所移 动区域已经被克隆成为源图像点,而且角度和比例不变,自动适应透视画法。选区的作用是防止选区以外的部分也被覆盖

经济学案例3 篇10

行政成本高出世界水平25% 委员疾呼“精官简政”

“我们的民官比已经高达26:1,令人担忧”,在分析其中原因时,任玉岭委员说:“一是干部提拔过快、过宽造成的。二是各级领导干部换得太快。我曾工作的某城市,5年换了5个书记、4个市长,新的书记上任后,便更换一批新领导。新官上来了,老的官又不能退休。精官方能简政,简政必须精官。”姜笑琴委员认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挤占了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现有体制下,干部提拔的驱动力非常强,而约束力不足。有的干部为了提拔,不惜花公款买学历、制造虚假政绩。在这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体制下,机关中沉淀了一批‘只谋官,不谋事’的庸员。更为严重的是,庸官误事,加大了发展成本。”姜笑琴委员说。

讨论题目:

1.分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

2.如何改革我国的行政成本?

3.对于精官简政,你有什么高招?

4.你认为结构臃肿和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5.从财政的角度,分析我国官民比背后存在的问题。

答案:

1、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无论是与我国以前相比,还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行

政成本都偏高,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行政价值观不正确。很多的行政人员“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淡化,首先考虑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而是本地方、本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循私舞弊、行贿受贿、铺张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据报道仅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消费等三大6项每年就达到9000亿元。关于会议浪费、公务接待浪费、豪华办公楼等的事件媒体和杂志披露报道的很多,“26个老百姓养一个官员”、“公款吃喝一年吃掉一个三峡工程”等说法都反映了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现状。(2)我国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人浮于事。由于机构设置过多,部门分工过细,造成职能交叉、互相扯皮、政出多门、关卡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管理成本。有的地方几个机关同时抓一项工作或主管同一个部门,彼此互不通气,各自为战。一些单位站在本位主义的立场上,既不主动理事,又想越权、揽权,权力向下扩张、延伸。仍有一些单位因人设事,设法成立“临时机构”,很多领导的家属亲戚等“吃空饷”,导致精减-膨胀-再精减-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人员膨胀的结果导致行政管理成本增大。(3)人事制度存在缺陷。我国政府对行政官员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包括德能勤绩、素质能力、群众组织关系在内的综合性范畴,行政成本只是一个次要要素。并且在经济增长目标的驱使下,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对地方官员绩效的评估往往主要看GDP和地方财政的增长率,至于付出多少成本,尤其是支付了多少公共财政资金,则缺乏考量,这样一种责任机制、评估机制,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对行政低成本的诉求。(4)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不够。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不高,透明度不够,从而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届领导换一种发展思路,不切实际地摒弃“老班子”的做法,盲目地上“新”项目,做“新”文章,求“新”发展,大搞“政绩工程”,结果什么也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财政开支,增加了群众的负担。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斥巨资搞各种文化节,但却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决策失误导致了财政的巨额损失,造成了行政成本的过度浪费。(5)行政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很多行政单位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比较齐全先进,但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办公,而是用作娱乐,比如上班期间上网打游戏、聊天等,比较散漫,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从而增加了行政成本。(6)财务预算体制存在不足。预算与编制处于一种颠倒状态,不是编制服从预算,而是预算服从编制,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依据,尤其是财政支出项目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弹性空间较大乃至全国政府机关连接在一起,使政务信息、政务文件、规章制度、自然信息、动态要闻、管理制度等各种资源真正地实现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电子政务实施以后,由于行政系统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大量以往必须由手工作业的工作,可以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状态下进行,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6)增强预算刚性约束,限制外留资金分配。首先,要对公共财政经费的支出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对财政预算的数额要作出刚性的规定。对变更预算增加财政支出的项目应进入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坚决纠正手中握有资金权力的人随意批拨财政资金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加强对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需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充分发挥预算的刚性作用,减少分配的随意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特别要严禁预算盘子之外留出大笔资金暗箱操作随意支配。再次是要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支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从而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精简,而在于怎样精简。要彻底摆脱“精简-膨胀”循环怪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撤消、合并,增减行政机构和工作人员以控制行政机关规模,它更是一种着眼于实现行政权力结构合理化、科学分配机关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之间权力的“质”性改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根本目的。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制定严格的用人制度 有了优化、稳定、廉洁、高素质的行政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行使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履行国家的管理职能。政府组织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合理人才结构,应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为指导,建立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

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并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按需设岗,以事定职,以职定人,以责定薪,做到人尽其才;害怕职位竞争而录用平庸之辈是导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拔人才要建立在公正、合理、科学的基础上,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4.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和监督体系 我国已经逐步由人治的方式转变到法治的方式,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治国之道。然而,我国历来存在着讲人情、讲关系,法律出现空白点,无法可依、执法软化的现象得不到根本的改观,这就为帕金森现象提供了发生作用的催化剂。我国要完全实现法治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目前,在我国某些地方,官员以权力压制百姓或者以金钱利诱,强迫其在民主选举中弄虚作假,从而严重破坏了我国民主选举,腐败官员更为猖獗。因此,一定要加快完善法律制度;要加强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特别要加强民主监督,缺乏监督就会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加强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使其能够自觉抵制违反民意的现象,把人民满意、能够体现民意的干部选拔出来,代表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帕金森定律揭示了机构庞杂、冗员增多、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是行政效率增长的对抗性力量,但是,它并不可怕。要使帕金森定律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失灵,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以法律保障为基础,转变观念,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内部的各种职权关系;优化沟通渠道,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迅速;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与觉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提高行政效率的观念,如建立服务型政府等。我们相信,有了能力信心及行动,就能走出帕金森定律的怪圈,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3、我国的一些组织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正是“帕金森现象”的反映。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目前,全国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高达4000多万人,另外,还有500万人依赖于政府的权力实行自收自支。我们的民官比已经高达26:1,与清末的911:1相比,高出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粮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攀升之快,令人堪忧!” 据报载,一位现任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的领导十年前在龙港镇工作过,到县政府机关转了一圈后,又来到这里。他搞不明白的是,十年前的那些办、所今天全部变成了分局,现在局下面有科,科下面还有股,股下面才是办事员。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的局长”,办事的时候却根本指挥不动。这就是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结果是出现了许多异状。还以我国乡镇为例,乡镇是中国最低一级的行政权力机构。但普遍出现了乡镇内机构林立、人满为患的状况。不仅如此,许多乡镇近年来耗费大量资金进行办公设施建设,有的还修起了大广场或豪华的办公楼。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展了乡镇撤并、精简机构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基本完成乡镇撤并工作,乡镇总数由撤并前的46400多个减少到3900多个。如此臃肿的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使得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政企不分,责权不明,谁都负责而最终是谁都不负责,而下属机构、企业便往往在这种责权不明的互相推诿中贻误商机,成为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4、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者很少去计算投入产出比,更没去考虑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总体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缺乏总体协调、总体筹划。因此,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适用性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不高,紧缺人才难找等经典的“帕金森定律”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帕金森现象”蔓延成一种社会病,一种严重的官僚主义。公共机构膨胀,一些庸才充斥着一些部门或单位,而那些德才兼备、扎根基层、埋头苦干者的干部得不到重用。同时,曲意奉承、唯官唯上的歪风愈益泛滥,毒化社会风气,使那些吹捧能手、送礼巧手左右逢源、备受青睐,最终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另外也会导致机构改革一波三折,出现“膨胀失调——紧缩调整——再膨胀失调——再紧缩调整”的反复。这都是追求部门利益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机构膨胀。人员、职位及机构的不断增加,使分工愈加繁复,职能交叉不清,办事环节增多,新增的人员机构还要揽权争利,反过来又促进机

构膨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行政工作效率持续降低。从直觉上,给人造成“官多为患”印象的,还有很多现实的原因。其一,政府部门的布局不合理,东一个、西一个,窗口单位不集中,似乎到处是政府机构;其二,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不仅群众亲身感到政府“门难进,脸难看”,官员太多、人浮于事的新闻报道也时常见诸大众传媒;其三,政府特权太盛,官车到处都是,三公消费惊人,楼堂会所遍地开花,也给群众造成了“官多”的印象。

5、相对于中国大陆13亿多人口的社会管理,无论是绝对数量的近700万公务员,还是5000万左右的财政供养人员,放到世界范围内,或许还能算“官”之最。但是,我国的政府规模确实存在结构性与功能性的问题。在结构性方面,做经济工作的官员、政工及党群干部和用于后勤的自我服务官员,多了一点;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官员、从事公共治安的官员,少了一点。在功能性方面,坚持“官本位”、强调“权利归属”的领导和副职官员多了一点;坚持“民本位”,科学规范环节程序的服务型、真正当“兵”干事的人少了一点。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评价下一篇:幼儿园六一亲子活动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