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复习教案(精选7篇)
1. Now letslook at the words in the three boxes.
Let some Ssread the words in the boxes.
S1: the,this, that…
S2: yellow,green, purple…
S3: T-shirt,hat, trousers…
2. Now can you make sentences in the chart with thewords in the three boxes?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ingle or plural formof the words. First, you can make ten sentences.
Ss ask questions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es thenwrite down the words in the chart.
3. Let some Ss read their questions. Then check theanswers.
4. Let Ss say the rules:
① the/this/that + 表的颜色形容词 +名词单数
② the/these/those +表的颜色形容词 +可数名词复数
5. Now letsmake another ten sentences on your workbook.
Ⅴ. Practice
1.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3b. Theyre nice things. Doyou want to buy them? Suppose you are a sales boy or girl your partner wants tobuy them.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prices about these things in pairs.
2. Who can make a model?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structure:
① How much + is + the/this/that(等限定词) + 表颜色的形容词 + 名词单数?
② How much + are +the/these/these(等限定词) + 表颜色的形容词 + 可数名词复数?
S1: How muchis the hat?
S2: Its fivedollars.
S1: How muchare the socks?
S2: Theyrethree dollars.
3. OK. Now first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prices aboutthe thing in the picture. Then write the sentences in the chart.
4. Ss 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chart. The let someSs read their questions and answers.
Ⅵ. Pair work
1. Work with your partner. You look at the pictures in3b for a minute and then close your books. Your partner asks you questions andyou try to answer his/her questions.
2. Ss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about things inthe picture.
Homework
1. Review the Grammar Focus after class.
2. Make six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the schoolthings you have.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关键词:初三复习;语文;知识
语文复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把握好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对于语文复习,采取阶段性的复习手法,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对于初三语文复习来说,早点进行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
一、早开始,早梳理
将教学和复习结合起来,能够将时间利用起来,避免了教师因为害怕没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而迅速、草率地讲完新课,而一边复习一边上课,两者结合,学生的压力也相对小了许多。积压起来一起复习会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情,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总觉得内容太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或者总觉得自己落下了某个知识点,而这个知识点肯定会在考试中出现,因而时常心中忐忑不安,紧张不已。因此,从进入初三就开始复习是最好的方法。
二、全面复习
语文复习离不开语文课本,对于语文课本上的考纲,应该严格执行,对于知识点要求完整地进行整理。对于初一初二课本的古诗文、古诗在上课前默写、背诵一两篇,一个学期结束后,就能够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古文的记忆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按照考纲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力。在全面复习中,多阅读、少做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量会增加,而答题技巧也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了训练。
三、结合考试题型,由浅到深复习
语文考试题型是十分多样化的,如果将所有的题型融合起来进行训练十分的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可以将六册语文书融合起来,用大分类来分六册语文书,按照每个分类进行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然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不可盲目做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的时候,找出大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然后找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题目应该由浅到深,逐渐递增。若是一开始就是难度偏大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字、词、句。
四、掌握要点,找出关键
语文复习中,知识点的掌握十分重要,考试经常围绕着知识点来出题,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直接导致在考试中拿分不高。所以,在复习当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于考试题目,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解答题目的技巧和思路。
在复习中,学生很容易感觉到疲惫,所以需要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用一些故事性的资料、趣味性的图片来进行语文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通过竞赛法、知识抢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当然,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时不时在课堂上举行辩论赛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查找资料,对于问题的分析也会更上一层楼。
初三语文阶段性的复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在复习当中,不能走马观花、丢三落四,要做到全面,对于知识点要重点讲解。考纲当中的每一个内容都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小箐中学)
盐酸和Cl-硫酸和SO42- 区别Cl-和4AgNO3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
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有关物质的颜色:
1、 古代科学家 :①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②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 古代文学家:① 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3、 建筑特色
罗马式建筑 特点: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如:麦加大清真寺
哥特式建筑 特点: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巴黎圣母院
中国古典建筑 特点: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如:故宫
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文主义。因此,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文物及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② 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④哥白尼(波兰)、布鲁诺(意大利)、伽利略(意大利)、开普勒(德)——“太阳中心学说”
1.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 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 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 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 注意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
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2.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3. 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5. 乙酸=醋酸:CH3COOH。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尿素:CO(NH2)2
四、溶液
1.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2. 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 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3. 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关键词: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 师: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 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 还有补充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 1) 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 2) 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 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 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 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 为什么? 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 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 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 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 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 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 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 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点击课件: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 学生动手做.
3. 交流,启发: 请画的最快的同学 说 一 说 画 图 形 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 画图技巧揭示: 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 指导: 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 = 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 下底 = a.
评析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 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 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 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特殊的情况也存在: 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 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 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 1) 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 2) 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 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 1) 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 2) 半圆的周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直径; 半圆的面积 = 圆的面积÷2
评析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 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中考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中考阅读强化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中考复习)10-08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10-24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字词07-05
中考政治重点人教版12-2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中考提纲09-07
2024年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五07-15
人教版初三语文复习教案06-03
人教版高二英语下复习教案11-23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11-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