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精选11篇)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篇1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失眠患者中的大多数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心理因素虽然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但只要患 者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它又可以成为克服疾病的有利武器.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谈几 点用心理调节来克服失眠的方法(1)放松情绪法: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 放松情绪法: 放松情绪法 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即失眠—恐惧—紧张—失眠— 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因此患了失眠症后, 放松情绪, 冷静地接受现实 至关重要,同时要认识到失眠时,只要能做到心身放松,即便是整夜不眠,也无大碍,高僧 经常静坐(卧)不眠却能长寿就是证明.(2)松笑导眠法: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六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 松笑导眠法: 松笑导眠法 吸气时,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 ——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 位散松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 2~3 次.(3)逆向导眠法:对思维杂乱无法入静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导眠法.就寝后,不是去 逆向导眠法: 逆向导眠法 准备入睡,而是舒坦地躺着,想一些曾经历过的愉快事件,并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 杂念难以入眠时,不但不去控制杂念,反而接着“杂念”去续编故事,而故事情节应使自己感 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编得越长越久远越好.这些有意的回想与“编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对 “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眠.(4)紧松摇头法:仰卧床上后,先行双上肢收缩用劲,持续 10 秒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感 紧松摇头法: 紧松摇头法 觉,重复 3 次后,同法依次做下肢,头,面部和全身的紧张后放松训练.待彻底放松后,微 闭双眼,将头部以正位向左右摇摆,摆身为 5~10°摆速为 1~2 秒一次,一边摆一边体会整 个身体越来越松散深沉, 摇摆的幅度和速度也渐小, 这样的自我摇摆仿佛婴儿睡在晃动的摇 篮中,睡意很快就会来临.以上几种心理调节方法,对于纠正失眠,改善睡眠,确有很好的疗效,失眠患者不妨一 试,尤其是由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采用以上方法加以调节,其疗效会更为显彰.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篇2

要改变这种状态, 缓解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 固然要靠外介条件的改变, 而体育教师主动意识的提升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 也是调节自己心理压力的主要方式。正是为此, 现就体育教师如何对自己心理压力进行自我调节发表一点意见。

1 认知重组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示, 人的观点和信念会影响对压力时间的评价和解释, 而认知评价是产生压力过程中重要的中介变量[1]。在相同压力事件下,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压力感, 那是该压力事件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 此不同的意义来自于不同的认知评价。

体育教师要不断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受传统观念影响, 人们轻视体育, 对从事这一教育工作的体育教师也看不起。有许多体育教师也妄自菲薄, 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消极, 如:“我不行”、“别人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由于别人用不着我给他们办事, 所以就不想跟我来往”等。这些认知评价是体育教师自己附加给自己的, 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标签”。体育教师要主动撕开这些标签, 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件及他人, 给自己合理的目标定位, 避免极端化、夸张化、概括化。

2 改变行为特征

因为性格、环境等因素,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呈现出某些较稳定的特征。费瑞德曼和罗森曼 (Friedman·Rosenman) 按性格类型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两类:A型行为和B型行为[2]。其中A型行为的人时间压迫感很强, 总想在最少的时间里安排尽可能多的任务。没有耐心, 不安于现状, 且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B型行为的人有耐心, 时间压力感不很强, 闲散时不感到内疚, 做事不匆匆忙忙且采取温和的措施, 不强求出人头地。研究表明, A型行为与心理压力有较高的相关性[4]。A型行为的人显得比B型行为的人压力更大, 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较差, 更难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让很多体育教师具有A型行为特征。因此,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行为特征, 并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 使自己的行为糅合A型和B型的特点。如竞争意识过强的体育教师试着谦让, 时间压迫感很强的体育教师要学会张弛有度;而没有时间观念或行为退缩的体育教师也要调整行为特征。

3 资源扩展和利用

资源是用来实现目标的条件和个人特征 (Hohfoll, 1989) 。缓解心理压力的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有效和充足的资源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必备条件[3]。

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个人的乐观、自我效能感、控制点等心理资源[4]。研究发现, 乐观者比悲观者能较好地评价和应对压力事件或情境。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行动的动机, 认知能力以及达成目标的行动能力所特有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自信心差, 在压力事件或情境面前难以有效应对。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则能调节压力的程度。内控性强的人认为个人的行为、个性和能力是事件发展的决定因素;外控性强的人认为事件的结局主要由运气、社会背景、其它等外部因素决定。体育教师要重视内部资源的积累, 要培养乐观的个性, 可以通过和学生分享他们的进步、记录成功事件等形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建立对压力事件或情境的控制感, 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更好的缓解压力。

外部资源是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和物理的支持, 即社会支持, 包括情绪的、信息的、物质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可能来自家人、朋友、师长、学校等社会关系。不同的人其社会关系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一样, 则社会支持也不一样, 较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对职业压力事件或情境的伤害性评估。有效地社会支持也可以为个体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其它支持, 降低个体对职业压力威胁性的感受, 从而减轻压力事件或情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体育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要和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和朋友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 保持和外界稳定的联系等, 在面对压力时学会倾诉、主动沟通、寻求帮助。

4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会不断地遇见各种事件和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或有效解决, 就会成为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 消耗着体育教师的心理能量[3]。这是由于这些问题或事件具有应当解决的因素, 而体育老师认为自己不具备解决它们的能力和主动意识。如果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经过挑战、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 解决问题的成功反过来又能增加自我效能感。[4]反之, 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因此, 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是消除自己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当然, 这并不是说, 体育教师只有全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才会消除职业压力。对一些体育教师日常碰到的问题或事件, 无论自己怎样努力, 也不可能解决, 就要认真分析、妥为安排, 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不能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因此, 体育教师常常会面对大量的问题:学生管理问题、自己专业发展问题、生活问题等等。具体的问题要区别对待, 要分析问题的出现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同时选择最佳的方法, 然后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 体育教师要及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不拖拉问题, 不让问题拖自己的后腿, 不给自己心理上留下负担。

5 科学安排时间

科学安排时间也是体育教师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方面。时间紧张是许多体育教师感到紧张和压力的原因之一。他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这与工作负荷量有关, 其实也与时间管理有关。时间学的研究表明, 很多人不是时间不够, 而是没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帕瑞托 (Pareto) 原理揭示很多人在时间管理上让不重要的多数问题占用了多数时间, 而重要的少数问题只占用了少数时间。这些情况在体育教师身上很常见, 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浪费时间的因素,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49.[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49.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83.[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83.

[3]陈纪方, 王洪延.社会心理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104-105.[3]陈纪方, 王洪延.社会心理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104-105.

失眠的3大心理调节策略 篇3

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焦虑。对偶尔的几次失眠造成的头疼、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总是感到忧心忡忡,耿耿于怀。他们每天工作都是无精打采,抱怨说:"唉!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今天简直没法工作!"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天什么也别想,一定要睡个好觉!"但是,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他们有的已经试过许多方法,吃药、练气功、听音乐、或者拼命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结果都不奏效。

如何让失眠者心理不再受此干扰,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别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

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最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精力一样充沛。而失眠患者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他不理解睡觉是为了保证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为了睡觉,也就是说:睡觉并不是人生的目标。另外,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2-4个小时,其他是有梦睡眠,如果人真的一夜不睡,3天就可以让人的精神崩溃,5天就可以导致死亡,但有的人说好多年都没怎么睡觉,可是他思维仍很正常,所以他的失眠问题并不是想象得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其次,失眠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睡眠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20分钟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入睡了。有的人特别怕睡不着觉,有的总怕半夜醒来难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又对自己的害怕感到紧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正常人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半夜醒来,不同的是,正常人并没有害怕和排斥的想法,不反省和讨厌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放松。

第三,不要刻意的补覺。

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没有睡好,白天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不如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放松心情,尤其是睡觉前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地思考状态,多做一些散步、爬楼梯、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

高一新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节 篇4

高一学生由于带着不同的心态入学,在心理上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摩擦,产生各种不良心理,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一、骄傲心理

有一部分新生在初中是佼佼者,考分较高,以胜利者的姿态拿到通知书,这期间家长的满意自得、老师的赞许表扬、其他同学的艳羡嫉妒,很容易产生骄傲心理,仿佛将来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于是就滋生骄傲情绪,看不起别的同学,自以为是,凡事唯我独尊,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受不得半点挫折和失败。

要克服骄傲心理,首先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要正确对待自己,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亮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次要明白成绩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还要有多方面的能力,有高尚的品德,不能单纯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第三要学会动态的分析问题,不能因为一时的领先就忘记竞争的激烈,新年级就是新的起跑线,新一轮竞争才刚开始,暂时的领先不等于最后的胜利,要戒骄戒躁、锐意进取,争取新的胜利。

二、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起点不高,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在其它方面条件比不上其他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容易出现上课无精打采,下课不合群,言语不多,心事重重。自卑心理是阻碍进步的大敌,必须尽快解决。

要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怎得见彩虹,受挫正是成长的好时机。其次要学会从挫折中受益,受挫折正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第三要坚定信心,自负产生骄傲,自卑丧失信心,自信才能使理想之船起航。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以一时论成败!

三、失落心理

很多同学在初中都是班级的佼佼者、老师的宠儿、同学羡慕的对象,而到了高一,由于大家都很优秀,自己也成了班级中普通的一员,再也没有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光环失落,这样的落差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失落一旦成为一种心理,就不再是一时的感受,就成为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要克服失落心理,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外有能人,既要会领导别人,也要接受别人领导。在换了新环境之后,一切都是一个新起点,成绩和辉

煌都已成为过去时,要迅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投入到班级的活动中,与同学们正常交往,在不断的进步中失落感就能消除了。其实按部就班的有序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是排解失落的最好良药。

四、嫉妒心理

有的同学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是冷嘲热讽就是自我封闭,不与同学合作,我行我素,不愿意帮助别人,生怕别人赶上或超过自己。这种狭隘的嫉妒心理危害极大,通常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

要克服嫉妒心理就是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竞争是为了双赢,而不是你死我活。靠使手段、下绊子,抑制别人来突显自己不是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善于帮助同学,从其他人的长处着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和同学共同进步,这样的互利共勉才是亮丽的人生奋进线。其次要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现代社会不仅有竞争,而且有合作,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合作意识的人很难有所成就,树立了团队意识和精神,就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就能克服嫉妒心理。

五、焦虑心理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难度增大,作业负担加重,学习竞争更加激烈,使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学习方法不能迅速适应,成绩下降,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重重,睡不着,常失眠,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既影响了听课效率,情绪又不好,失去了应有的欢笑和青春活力。

自我心理调节怎么做? 篇5

1、找到控制压力反应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你却能控制自己对待这一打击的态度。所以,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洞察你自己的心声。许多人对一些情形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应。我们应多聆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考。

2、尝试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心理学家认为,保持冷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而每天早或晚进行20分钟的盘腿静坐或自我放松术,则能创造一种内心平衡感。这种屏除杂念的静坐冥想能降低血压,减少焦虑感。有一项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烦躁的人每天花10分钟静坐,集中注意数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渐变缓慢。10个星期后,他们的心理紧张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此外,按摩对减轻压力感也非常有效。

3、懂得平衡你的生活许多妇女抱怨说她们时间老是不够用,事情也老干不完。这种焦虑和受压感对许多人来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应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当你为琐事而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是无济于事的,你应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写下来。每天早起10分钟,把自己感受写满3页16开的纸,事后不要修改,也无需再重读。过一段时间当你把自己的烦恼都表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头脑清楚了,也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这种自我交谈方法能帮助你解决好多问题。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篇6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 %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手淫等自慰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②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不良认知和认知歪曲是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他将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和无”的思维五种形式。③情绪:不良情绪很多,主要有大喜大悲、紧张焦虑、寂寞烦躁、自卑自责、抑郁沮丧、自私霸道等,它们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④挫折:失败和挫折会打击青年人的信心,使他们遭受悲哀、沮丧、烦恼、厌倦、抑郁、痛苦、灰心等不良情绪体验。⑤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挑食、贪食、懒惰等,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生活情感相背离,其外在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准则,常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并给自己带来痛苦。⑦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心学习。⑧能力和社会适应:独生子女的问题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又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出现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策略 篇7

一、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城乡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由杭州市教育工会、杭州市教育研究所联合主持了一项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 调查显示杭州市有1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 其中小学教师9%, 初中教师15.6%, 高中教师13.4%。

二、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工作及心理压力大

工作繁重, 心理压力大, 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 还要扮演学生“心理垃圾桶”的角色;教育工作的示范性, 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要求教师博大精深, 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 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 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2.自我心理素质欠佳

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不够。据调查, 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 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 产生恐惧心理, 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 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 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 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 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思想。他们在长期的没有自我, 不要索取, 只有无私奉献的教学过程中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3.职业倦怠引起的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问题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这个年龄段的教师, 在业务上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且已经能独挡一面。但他们在工作中, 经历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的状态, 他们连续的、紧张的、持久的处于一种压力下而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从而产生诸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的不正常心理。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 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 任务永远不会结束, 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回报, 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策略

1.发展兴趣爱好

教师要善于挤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有了强健的体魄, 一些烦恼相应的也就会减少。另外, 像琴棋书画, 吹拉弹唱等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刻意发展, 一来能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 二来还能陶冶情操。在现有的条件下, 要学会寻找快乐, 自我调节, 从而缓解不良情绪。

2.改善人际关系

事实证明, 在一些活动中能有效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能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能宣泄不良情绪, 又能掌握交往技巧, 还能增强自信。

3.提升专业素质

积极学习, 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一项措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才能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也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开阔视野, 才能增强抵抗不良情绪的能力

4.悦纳教师职业

虽然教师这一职业有各种各样压力困难, 但是这一职业毕竟是特殊的职业, 教师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 更是育人,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就要有吃苦的准备, 也要有吃苦的精神, 自己主动降低对职业的期望值, 悦纳教师职业。

5.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学校, 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 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 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 给予合理的期望和信任, 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领导予以人文关怀全面关心支持教师等。

新妈咪产后自我心理调节 篇8

招数一:创造健康的产后恢复环境

当你从医院回家后,可以通知亲朋过段时间来探望。关掉你的电话。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招数二:适度运动保持快乐心情

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这不仅能够转移注意力,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宝贝或者烦心的事情上,更可以使体内自发产生快乐元素,使妈咪的心情从内而外地快乐起来。

不要用传统的方式对待新妈咪——不能下地、不能出门、不能干活、连电视也不能看,这些都会使新妈眯越发地感觉到生活乏味单调,加剧抑郁情绪。

招数三:珍惜每一个睡眠机会

妈咪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个觉。有时候,即便半个小时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当宝贝安然入睡时,妈咪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紧时间睡觉,哪怕是闭目养神呢。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关掉你的电话,不要让它惊扰了妈咪的好梦。

招数四:自我心理调适

有了宝贝后,妈咪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宝贝的期望值也会更接近实际,甚至对生活的看法也会变得更加实际,坦然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妈咪摆脱消极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看杂志、听音乐等,在自己的爱好中忘记烦恼。

招教五:换位思考,彼此理解

因为新添了小宝贝,新爸爸会感到压力很大,他们会更勤奋地工作,新妈咪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对家庭的奉献,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劳苦功高”。而丈夫也应该理解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宝贝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不能全丢给妻子。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对彼此的不满放在心里。

招数六:帮助与寻求帮助

失眠的自我心理调节 篇9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不仅是需要强壮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则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养学生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艰巨的学习、纷繁复杂的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了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现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能够正确对待自我。能够悦纳自我,抱有自信,乐观向上。

(2)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3)能够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和睦。

(4)能够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必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与社会“角色”一致,反应强度和刺激强度一致,行为一贯和统一)。

三、具体措施。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4)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

(5)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6)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7)要慎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心理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8)创设融洽的集体环境,营造健康、民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如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调节的土壤的话,那么除了温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否则,不良的社会集体,低劣、庸俗的网吧,就必然诱惑着意志薄弱,因此必须营造融洽的集体环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9)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10)取得家长的配合,深化心理品质教育。

本实验中,学校和老师担当起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职责,如果不取得家长的配合,许多工作很难开展,有时会把学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良好心理品质毁于一旦。因此,实验时要与家长密切联系,把实验进展告诉家长,家长再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学校。同时,还采取家访方式,与家长商讨教育学生的最佳方式。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如劳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同时规范并强化各项行为训练,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训,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1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三、研究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阶段实验计划,召开实验教师会议,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

2、在红领巾广播站施行开设专题讲座。

三月份

1、开教师会议,讨论低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指导重点。各班报送心理疏导联络员一名。

2、出台教师学生言谈常用语,布置实验教师落实。

四月份

1、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个案、工作心得,共商研究重点和策略。

2、深入班级检查言谈常用语落实情况,做好记载进行反馈。

五月份

1、课题例会:“我在班级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中的一些做法。”

2、实验老师与班主任进行信息反馈,共商心理辅导重点生疏导问题。

六月份

1、实验教师总结研究中的体会和收获,撰写总结,上交教导初。

心理学c证自我意识调节辅导教案 篇10

——谈谈初中生的情绪情感

慈溪市新城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及产生情绪的原因。

2、能力训练目标 使学生审视和分辨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学会调控情绪的好方法。

3、情感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进行积极的认知,时刻保持一种乐观、愉快、积极的好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强化“快不快乐在自己”的理念,学会心理上的自助。

三、教学过程

1、活动准备(1)情绪卡片:恐惧、胆怯、悲哀、烦躁、得意、惊喜、陶醉、兴奋(2)钢琴伴奏(伴奏带),两位情绪先生客串,脸谱、卡片制作(3)每个学生2块牌(红、黑),分别表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4)多媒体课件制作(5)活动场地布置:

2、活动过程(轻音乐放松心情,放映第一张幻灯片,做好上课的准备)【课前操】:每一小组代表一音符,全体起立做好准备工作,老师唱谱子,同学作出反应,整个流程象弹钢琴。(旨在热身,进入状态)

【情绪初体验】

彩虹有七色,请同学用一种颜色形容现在的心情。心情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今天我要借这七色彩虹来和大家谈谈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游戏1:全体学生以2人为一组,甲学生张开手掌,手心向下,乙学生伸出食指,触到甲手心处,大家听着钢琴声,一旦音乐停止,甲学生立刻去抓乙学生的食指,而乙学生则要迅速抽回,以防被抓住,看谁获胜。(几轮游戏下来,让学生谈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问:

1、乙同学准备状态时的感受、逃脱时的感受、被抓住时的感受。

2、甲同学准备状态时的感受、没有抓住对方手指时的感受、抓住对方手指时的感受。

教师归纳:这种紧张、焦急、高兴的感受就是情绪,一般地说,我们把高兴、喜悦、快乐等称之为积极情绪,而把紧张、恐惧、愤怒等称之为消极情绪。(两情绪先生作为嘉宾请上台来向大伙问好)

【细品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游戏2:请一位学生上来,老师逐个抽取情绪卡片,卡片背对着全班同学,上来的同学根据卡片的“情绪词语”表演,让大家猜出是哪个词语,猜中逐个贴到黑板上。(感觉像到了幸运52现场)

学生们在看到同学表演时,喜欢怎样的表情而不喜欢看到怎样的表情?(学生纷纷作答)

积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有利,对学习、生活都有触动作用。消极情绪:对健康不利,有损于我们的身心、干扰着学习、生活。而往往人们明知道消极情绪不好,却在许多的生活、学习中总会抱有消极情绪。

幻灯片出示10题现象题目,请同学对照自己平时的做法与感受做出回答(用红黑牌表示):

A 当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时,会垂头丧气,觉得很丢人,没有斗志;

B 受到老师批评后,心里感到很委屈,觉得老师对我没好感; C 考试临近,显得坐立不安,焦虑害怕; D 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 E 不愿意去参加演讲比赛,怕讲不好丢脸; F 看到别人进步,很是嫉妒,认为别人运气好; G 黑夜,独自不敢外出;

H 对父母有意见,一赌气就不理他们; I 经常与同学闹意见,争吵打闹; J 在陌生的环境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对上述现象,如果你有一半以上回答是“YES”,说明你常在用消极情绪“折磨”自己,这可够痛苦的了,我们来看看积极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B——老师严格要求我,说明我有发展潜力(感谢、自信)C——不就是一次考试吗?我经历的考试多了(镇定、乐观)E——这就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兴奋、踊跃)

F——这是别人努力的结果,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欣赏、钦佩)

教师归纳:比较两种心态,显然喜欢后者,消极情绪往往让人缺乏斗志,长此以往肯定不好,可为什么会有这些消极的想法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绪呢?教师请几个组的代表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原因: A、B、看来,我们还是不成熟啊,那么各种消极情绪看来在我们这个年龄是避免不了得,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调节。“镜由心造”,我们可以象积极先生一样以积极的想法代替消极的想法,只要我们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消极的认知(想法)决定的; 请少年时期情绪的不稳定性决定的。【交流亲身经历】

(消极先生上,闷闷不乐,诉说他的烦心事。在座同学献计献策,展开互帮互助,共献爱心。之后也让同学之间交流各自烦心的事,分享情绪故事)

【保鲜心情方法种种】

教师小结:哎,真可谓当局者迷,我们同学的想法建议都非常好!看来我们的心情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想法去对待日常不顺心的事情,就一定会时刻拥有一个好心情。从中我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其实已经有了悦纳自我的种种方法,当你陷入困境时,可以怎样来得到调节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各自的好方法都介绍给大伙,最后由教师归纳成几点)a.语言提醒法 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对调控自身还是很有力的,能起到自制作用,这种语言可以是名言警告,也可以是亲戚朋友的赠言。b.情绪转移法 如一时情绪难以稳定,你可暂时大它搁置在一边,而去听一段音乐,练几页书法,看一段相声,读几页名著,或者打一回球下一盘棋。总之,干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从而忘却烦恼,转移注意,起到缓解甚至消除消极情绪的作用。c.情绪宣泄法 即通过适度的情绪宣泄,把积聚的能量释放出来,达到恢复情绪平衡的作用。方式可以写日记,摔枕头,找人倾诉甚至痛哭等。

d.悦纳自己:多想自己的长处,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持自信乐观。

有了这些好办法,一旦心里有情绪了,马上拿出来用上,这样肯定奏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情境你该怎么办?

1、当你面对他人的批评、责难时,不要选择委屈,……

2、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选择伤心、气愤,……

3、当你和家人有误会时,不要选择难过,……

4、当有人对你不满时,不要选择生气,……

5、当你对他人表现不满时,不要选择愤怒,……

6、当你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时,不要选择着急,……

7、当你做错事情时,不要选择内疚,……

8、当你对新环境不适应时,不要选择退却,…… 【泛舟快乐海洋】

教师: 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消极情绪随之而来,这是正常的事,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情,让我们荡起双浆永远泛舟在快乐的海洋。齐唱《 幸福拍手歌 》(嘉宾上,消极先生换了头套,和所有同学一起载歌载舞)(附)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哪大家一齐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脚呀,看哪大家一齐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伸伸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伸伸腰,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伸伸腰呀,看哪大家一齐伸伸腰。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挤挤眼儿,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挤挤眼儿,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挤挤眼儿呀,看哪大家一齐挤挤眼儿。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肩呀,看哪大家一齐拍拍肩。

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The Self adjusting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Infants’ Teachers Formation

Guo Chao-ying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Infants’ Teachers.The Infants’ Teachers must maintain own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first must give to own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o pay attention highly, and must change the oneself unreasonable cognition positively, goes to some questions by positively the point of view which meets facing in the work and the life, when faces the pressure the academic society divulges the mood, the relief pressure, the academic society establishes oneself society support program in the life.

Keywords: Infants’ Teachers;Psychologic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53-02

引言

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于2010年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认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而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保证。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身心都是健康的。因此,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幼儿在学前阶段以及将来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含义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而且还包括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呢,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有怎样的变化呢?

(一)以往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路奇2006年采用SC L- 90 症状自评量表, 对武汉市102 名一线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 发现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形势相当严峻[1]。贺敏在2009年抽取四川省幼儿教师1200名,考察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结果发现四川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抑郁、焦虑两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无明显差异性,其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2]。2009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余姚市2023名教师(包括幼儿园)进行的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些研究都表明了幼儿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二)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缓慢增加。

2013年汪海彬等人采用“横断历史研究”这种特殊的元分析方法,选取1979至2012年间18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分析5826名幼儿园教师在该量表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SCL-90 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正相关(0.15~0.51), 年代可以解释9 个因子2%至26%的变异,9个因子均值的增加量为0.06~0.26(效果量d为0.14~0.51),这表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缓慢增加;(2)SCL-90中5个因子(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的标准差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0.18~0.27),这表明不同幼儿园教师群体在这5个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在逐年增大。[3]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缓慢增加。

三、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从所梳理的近十年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献来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症状和职业行为问题几个方面。

(一)生理症状。

生理的症状主要是躯体化上的。反映在身体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二)心理症状。

心理上的症状主要是情绪上的,情绪抑郁和焦虑。抑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表象。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及对孩子安全、健康等異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心身疾病。

nlc202309012224

(三)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职业活动中主要表现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当他们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成就感下降,按照心理健康定义来看,严重职业倦怠的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对幼儿教师普遍缺乏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对幼儿教师普遍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带带孩子玩,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而实际上,幼儿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难度是很大的。幼儿教师付出多,但得不到社会正确的认可,经济地位低,社会地位也低,势必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认识与态度作为“公众认识”的重要部分,也具有影响教师工作情绪的的重要作用。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以及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制度。

1.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幼儿教师早上8点前就得到幼儿园,下午一般5点才能结束工作。从早到晚基本上没有多少闲暇时间,他们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2.工作量过大。许多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往往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负责生活、安全、活动、卫生等工作。幼儿园要经常迎接上面领导分配的任务,老师们非常辛苦。案头工作多,教玩具要不断更新,还有幼儿园的档案工作也比较复杂,园本课程也要做,而且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这些都让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相当大。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力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会不同程度地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幼儿园对教师管理制度。

社会发展,人们理念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目标日渐整合,幼儿园教师管理精细化,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评多,使幼儿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幼儿教师喘不过气来,感到很累。

(三)家庭的压力。

幼儿教师大都是女性,他们面临着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工作单位要求其扮演好一个幼儿教师角色,家庭中要扮演好家庭角色。且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工作中脑力加体力,常常使她们疲惫不堪。这对她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性。

五、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一)改变自己不合理认知。

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所以我们烦恼,不是因为我们的遭遇,而是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我们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自己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当我们遇到影响心情或压力事件事时,要善于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那么我们就不至于很困扰,进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认识自己,不断学习。

有研究表明:公安警察、教师、医护人员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经常反思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之下,又能发展什么。工作有成就感,才会觉得自身有价值,从而更积极地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提升了自己之后,对幼儿教师职业也会有更新更高的认识,也能更加胜任幼教工作,那将提升成就感,从而提升對自己的认可,也将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学会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1.宣泄情绪。

《黄帝内经》中写道:“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体验会伤害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合理宣泄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是以不损人害己为前提,以适合自己为首选,以悦己怡人为上选,以经济方便为原则。合理宣泄方式有:一是找人倾诉。怎么找人倾诉呢,可以找你信任的人,你喜欢的人,关心你的人。二是自我宣泄。自我宣泄必须是健康的宣泄,比如跑步、打篮球等等。10分钟的散步能导致随后2小时的精力充沛。运动产生的内啡肽,是快乐的生化基础。

2.释放压力。

压力太大,长时间没有释放,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躁,导致严重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些方面来合理释放压力:

一是静思。静思泛指那些使人以某种方式集中注意,以阻断原有的思绪、焦虑或意识流的心理技术。

当我们想放松,但又很难排除脑子里那些令自己烦恼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静思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是深呼吸。或者加暗示指导意念。缓慢地深吸一口气,保持10秒,同时想“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慢慢吸入我的身体,……”。然后通过口腔缓慢地,分三次呼出去,呼气时想“一切烦恼”(或其他不适)都一齐呼出体外,……”。

三是肌肉放松训练。基本步骤:第一步: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没有噪音和干扰的房间,让学生舒服地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第二步: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练习,如双手-双臂-脚-下肢-头部-躯干。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自己社会支持。

有专家研究39到69年龄的人,以10分成三段,研究了社会支持与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三个阶段的死亡率都随着社会支持率的增高而降低。社会支持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广泛宽厚的社会支持会帮助我们走出心灵沼泽地。

参考文献:

[1]路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贺敏.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汪海彬、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

上一篇:夜晚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下一篇:玉环县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