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命生命读后感(精选12篇)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它紧紧只有一次!
生命是美好的,不管是花花草草,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巴金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价值:让生命发出光芒,让世界更加美好,让宇宙形成一座生命桥。生命持之以恒,它可以决定你一生。我想对那些想不开的人说: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惠特曼。我想对那些觉得生命是自私的人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生命 生命》这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道理。
1 小学生生命观及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小学生生命观及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于2012月11月对杭州部分小学实施调查。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40份, 回收135份, 有效问卷129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果:
1.1 对自我生命的认识:
对于问题“对您来说, 最宝贵的是什么?”, 66%的小学生选择自己的生命, 而34%的小学生选择了最要好的亲人或伙伴、食物、玩具等, 这说明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并未特别看重自己的生命 (如图1) 。
1.2 对死亡的看法:
对于问题“人失去生命后, 是不是可以再活一次?”74%的小学生认为人失去生命后不会再回来, 26%的小学生认识模糊或坚信生命还会再来 (如图2) 。由此可见,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死亡缺乏正确认识。
1.3 对他人生命的态度:
对于问题“当看到或听到有的学生自杀,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 (可多选) ”70%的小学生选择“有些伤心”;15%的学生选择“不关自己的事, 没什么感觉” (如图3) 。由此可见, 多数人对他人生命怀有怜悯, 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对他人生命的态度让人感到心寒。
1.4 生命保护意识:
对于问题“假如你不会游泳, 有一天身边的小伙伴不小心落水了, 你会怎么做?”, 有7%的小学生选择“跳下去救他” (如图4) , 这样盲目的作法实在令人担忧。
1.5 生命教育现状
对于问题“家长或者身边的人告诉过你生命的重要性吗?”调查结果是:48%的家长经常向孩子讲授生命的重要性, 16%的家长从不向孩子讲授生命的重要性。 (如图5) 。对于问题“教师经在课堂上讲过关于生命的知识吗?, 调查结果是:超过20%的教师从未讲授过相关知识” (如图6) 。由此可见, 部分学生家长从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学校生命教育状况也令人堪忧。
2 生命教育课程的认识及实践初探。
2.1 生命教育课程认识
由上述调查可以发现, 当前部分小学生缺乏对生命正确的认识, 而家庭及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又远远不够。那么学校教育应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有学者认为, 生命课程应该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围绕生命的活动和生活的内容而组织。具体而言, 生命教育课程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 关联性。生命教育课程以生命为圆心组织内容。课程要统合学校课程中的品德、科学等课程中分割的学习内容, 使各个领域的学习得以关联起来, 以增加学习的意义及学习的效果。
(2) 日常性。生命教育课程对生命现象的了解遵循更多的是生活自身的逻辑。学生在家庭及学校中实际遇到的生命课题等都是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源。因此, 生命教育课程应最大化地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来进行设计, 使学生面对生命议题有正确的行为表现。
(3) 关怀性。生命教育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从保护生命到优化生命。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实施人性化管理, 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关爱生命, 实现生命价值。
2.2 生命教育课程实践初探
结合谢艺泉的相关研究, 我们把生命教育课程分为三个层次: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发现生命的价值。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可分为三个专题实施该课程, 即:我和它, 我和你们, 我的安全。
对于“我和它”专题, 可采取如下具体做法:
(1) 班级组织观看宝宝出生的影片, 教师最好选择卡通形式的动画, 能清楚表现生命个体的形成、出生过程, 以及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
(2) 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对于低段的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简易的人体构造, 以免孩子之间应不懂男女区别而发生的误会尴尬。
(3) 营造温馨的校园生命环境, 让学生学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在这样的氛围下组织一次班队课, 以知识竞答的方式, 说一说关于生命知道些什么。
对于专题“我和你们”, 旨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 尊重师长, 与人友好。第一,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 请学生列出自己的优点, 同桌互列优点, 老师为学生列出优点。将这些优点集合, 教师提出要求:牢牢记住这些优点, 而且要一直保持下去。第二, 组织观看类似《妈妈, 洗脚》等公益广告和相关电影, 请家长带上孩子一起参加, 加强家校沟通。第三, 生命教育是一门实践课程, 鼓励学生走出学校, 走入田间、走进医院等真实环境, 让学生去听、去看、去感受。
对于“我的安全”专题, 首先, 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知识讲座, 分为几期来做, 贯穿小学低中高段。其次, 学校可以组织模拟地震、火场演练。实践是最好的教材, 有过亲身经历印象最深刻。最后, 教师组织学生召开班会, 讲述近年来小学生生命伤害事件, 引起学生共鸣。
另外, 学校除了以上具体的课程设置之外, 还可以在校园内张贴相关标语, 在走廊一角的休息区放一些相关的书籍, 图文结合能更好地吸引孩子。在一些重大节日, 如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的5·12等, 学校可以联系家庭、社区开展活动,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相关的自我防护的知识。
3 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期, 是事故的“多发区、敏感区”, 所以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选择之一。只有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落实生命教育课程,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摘要:近年来, 小学生生命伤害事件屡发, 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通过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发现, 部分小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保护意识淡薄, 生命教育堪忧。学校积极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增设生命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生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谢艺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J].时代教育, 2009 (Z1) :135-136.
[2]姜大伟, 胡金平.关于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3) :29、40.
[3]李璇.生命教育:中小学生的必修课[J].成才之路, 2011 (16) :16.
报载,某校初二学生,因打赌“看谁的胆子大”,数人集体服安眠药,所幸剂量不大,经抢救脱离危险,才没有酿成悲剧。
报载,某重点高中一年级数名女生,刚入学因不服从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而集体服毒,幸亏发现较早、抢救及时,才把这些花季少女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每每看到这一则则触目惊心的消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都心如刀绞。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上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因自杀而失去生命,自杀已成为当代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因。看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议程,且已是刻不容缓。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让学校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关注学生生命的需求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求:探究的需求、获得新体验的需求、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求、责任承担的需求。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求,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求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在校内开设了“心语吧”,并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教师会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以“心语吧”为平台,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治与疏导,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解决心中烦恼。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其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机率,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关注学生生命的特点
1.创设舒适的环境。舒适的环境,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学生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
2.建造沟通的桥梁。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发展。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渠道沟通的机制。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新父母学校等,向家长宣传家教的经验,介绍家长的家教体会,使家长相互学习,改变教育观念,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教育网络,学校要与社区联系,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服务,营造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引领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个性,在为社区服务的体验中健全个性、完善个性。
3.充实活动的载体。学生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们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取,让学生有发展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我们通过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达到弘扬个性、实现自我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1.实施挫折教育。个体身心健康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压力对提高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益的,挫折能促使个体分析挫折情境及造成挫折的内外因,正確认识、评价自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现在的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遇到挫折便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挫折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适度和适量的挫折教育能使学生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在学生陷入挫折情境而不能自拔时,我们要给予信心和帮助。受挫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成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稳健、更长远。
2.讲述生命故事。“生活即教育”,德育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的、没有时空界限的生活课堂。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教材,提炼学生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反映学生思想面貌的小故事,将是很好的教材。我们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学生生命中细小的浪花,不断地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昨天,老师教我们学了篇课文,《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生命”讲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及静听心跳的三个事例。告诉我们的是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一个道理。我感受到生命很珍贵,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文中说“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使我深有感触。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的腿不能行走,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在家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至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著名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而我,却因为生一点小病又哭又闹,不肯吃药。我和杏林子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别。让我感受到杏林子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敢的迎接困难,非常乐观的看待人生,从而使她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通过读《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以后也一定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我们一定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冯骥才说过:“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我觉得生命要有价值,人生有精彩,就要勇敢拼搏,不做逃兵。要不断坚持,就像“奔跑吧兄弟”节目中Anglebaby一样,不管有多困难,咬紧牙关过去了就算成功。我一次又一次地问我自我: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是雪莱说过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言告诉我,在努力的道路上有坎坷、低潮,咬紧牙关挺过去,雨后彩虹便出现于心中。
花的价值是散发幽幽花香,树的价值是为人们遮风挡雨,小鸟的价值是与蓝天白云相拥。我觉得生命的价值还要关心和帮忙的人,帮教师整理资料,帮同学解答问题,帮贫困儿童捐款捐书,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爸爸告诉我,人生的路很长,不仅仅有学习任务,也有很多完美而有意义的事值得我去欣赏,不要随意错过,比如在旅游中欣赏秀丽的风景,品尝诱人的美食,在与同学、朋友交往发现关爱和友谊。这段时间报纸上连续登几个学生跳楼的事件,我真为他们感到悲痛和悲哀。
雨后彩虹、人生赛道和冬去春来,这些人生哲理能使丑陋的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生命生命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范文(2)
本学期我学习了由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学习,我了解到作者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的大部分遭病魔侵蚀,以致扭曲变形,但她靠着自我的信心和毅力,成为了台湾知名的女作家,她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不仅仅热爱自我的生命,还无私奉献,乐于帮忙他人。她的故事让我明白:生命是奋斗!是奉献!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体现出对自我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尊重。在墙缝中不屈生长的小草,努力破茧而出的蝴蝶,为逃命自断尾巴的壁虎,为保护自我而不断换色的变色龙……它们都在用行动无声的告诉我们,它们是多么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啊!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保护好自我的生命呢?在学校,我们要注意:不能追赶嬉戏,上下楼梯不要拥挤,做操排队要有序,凡是对身体有伤害的行为都不要去尝试;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用水用电安全、网络安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保护好自我不受伤害。要好好锻炼,好好吃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创造生命更深层的价值。
不管是杏林子还是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我从他们身上最大的感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接下来会努力学习,好好珍惜时间,改掉自我拖拖拉拉,三心二意的毛病,让自我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我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范文(3)
前几天,我学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使我感到极大的震撼,触动了我的心灵。
文章主要讲飞蛾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极力鼓动翅膀,那是求生的欲望;一颗掉进墙角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没有水的砖缝不屈向上、茁壮成长,那是它对生命的渴望;作者精听自我的心跳,那一阵阵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那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是杏林子奏响的生命的乐章。
我不由得想起了黄美廉,她从小就得了麻痹症。她的症状十分特殊,无法掌握平衡,手脚经常乱动,医生认为她活可是六岁。在常人看来,她已经失去了说话的本事,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经过手中的笔和大家沟通,考进了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让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去年冬天的一天,天降大雪,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惊人的一幕,楼下的梅花开了,在严寒的风中,在冰冷的雪中傲然挺立、迎雪怒放,朵朵鲜花飘来缕缕清香,那美丽的顽强的生命让我震撼!
生命是灾难区帐篷里的笑脸,生命是枯木抽出的嫩芽,生命是破壳而出的小鸡……塞内卡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资料。”爱因斯坦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控制生命的宽度。
我要从此刻开始,好好学习,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让有限的生命,真正地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范文(4)
今日,我学了《生命生命》这篇散文,作者经过“飞蛾求生”“瓜苗砖缝中求生”“倾听自我心跳”这三件事,对生命有了强烈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可是,我们却能够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有轻于鸿毛,也有重于泰山。有些人整天吃喝玩乐,碌碌无为,他们的生活看似过得很简便安逸,实际上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王二小为了帮忙解放军叔叔打败敌人,把敌人带到了埋伏圈,最终敌人发现上了当,把王二小打死了;海伦·凯勒出生时健康美丽,一岁七个月的时候因为疾病成了失明又聋哑的人,可她人残志不残,在教师和亲人的陪同下,学会了阅读和写作,认识和体会了许多不一样的事物,凭着坚强的意志,最终考入了大学,走进社会。
他们的生命或是短暂,或是残缺不全,可是他们能善待自我的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下取得成功,为人们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样的生命价值不是无价的吗?
读了这篇课文,我也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生命。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学好本领,肩负起属于自我的职责,做一个有用的人。
生命生命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范文(5)
读了《生命,生命》这一篇课文,令我也常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
你明白一群蚂蚁被火围困时,怎样逃生的吗?只见蚂蚁们快速抱成一团,成了一个大圆球,滚着冲出火海!在逃难时外围的蚂蚁一只只丧生于火海之中,大火吞噬着他们的生命,而他们的英勇献身却换来了其他蚂蚁的一丝生机,他们的生命在那一瞬间不再卑微和短暂,它变得伟大!变得那样长久!此刻,我明白了!我最终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舍己为人!
你想过一只蚊子被蜘蛛网粘住是什么样的吗?是等待死亡,还是垂死挣扎?可这只蚊子明知死亡已经找上门来,但他挣扎着,奋力鼓动双翅,似乎他心中的期望之火还未磨灭!一只蚊子在他生命的最终一秒也在挣扎着,试图逃脱,他渴望生命的精神是多么强烈!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放弃期望!
与蚂蚁这种卑微又弱小的生命相比,我们站在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不是变的渺小了?想想生活中,到底有那些人是真正舍己为人了呢?
再与蚊子一比,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加渺小了呢?我们人类在大难临头时,脑子里留下的只是绝望,连一点挣扎都没有。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具备了这些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中我们还是存在距离的。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篇二: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现在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每个孩子还在分数中奔波着,在个学校和各种学习班中奔走着,在德育方面就有所缺失了。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在《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中很好的进行阐述。
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没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所谓教育的生命机制,是指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对象的生命自身。而人大德性的形成,高度依托人以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但如果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大量的客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的活动,就会在和谐的、创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把仁爱、友善、合群融为本性。
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汇自动形成德性,它和主要依托外部教化所形成的德性,在形成过程,主体,原理机制,以及基本形态,所处地位上,都有所不同,依据它的性态,我们称之为素朴的德性。认识素朴的德性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同时也是德育从脱离儿童核心生活的“小德育”向带素朴生活基础的“大德育”回归的关键。1。价值取向的简朴性。2。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3。在儿童的美好生活中发展。4。生产主体是生命自身。5。具有基本性和广泛深刻的支配性。
在习惯的德育和教学的关系中,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1。教学生态的核心地位基于人类发展需求。2。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基于主流社会意志与儿童天性的一致性。3。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在于筒儿童的未来紧密联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篇三: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在4月9日和10日听了两天徐长青工作室主办的全国特级教师观摩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每节课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的投入,说得流利,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教师们只是一个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的服务者、引导者,真正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教育激扬生命》,书中主要讲解的是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在思考,这些老师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彻底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色彩、极富艺术魅力的实践活动,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导演事先设计好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把一节课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主。
二、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同样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灵,还注重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就会动起来,学生就有活力、有朝气,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总之是尽力创造可能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一切能力,就是真正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些也不禁让我感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要敢于放手,只有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篇四: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当分析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茫然地望着你,再提一个问题,学生还是不知所措。本人不禁感叹,孩子们这是怎么了,课余的活泼上哪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万马齐喑”的局面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导致“万马齐喑”这一局面就是因为没有具体落实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唯我独尊”,对学生是牵着牛鼻子走。学生在教师单纯的灌输中,就养成了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自主学习的习惯了。
我想首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说,也是发挥主动性的重要方面。说是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的重要手段。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好文本。
最后,成功激励,促学生爱问。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成功的需求。成功作为目标,它是探索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进一步探索的行为动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大小、对错,教师都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评价,或表扬、或修正、或指导。教师可以经常说这样的话“你真厉害,提出的问题真有深度……”“你可认真呢,连这样的小问题也不放过……”“你很善于动脑筋,你看这个问题能不能这样说……”学生受到肯定,受到鼓舞,不但明白了质疑问难的方向,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越问越会问,越问越爱问。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固然重要,教会学生释疑也必不可少。教师应该结合质疑,渗透释疑的方法:或反复阅读课文,从书上找答案;或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或课外查找书籍,请教高明……实践证明,创设质疑的氛围,将质疑引进课堂,激励学生质疑释疑,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呆板局面,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篇五: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读罢《教育激昂生命》,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
我的课堂是一间故事屋
曾经读过常丽华老师的文章,一直记忆犹新,大体内容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是啊,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是何等幸福。我一定会把故事巧妙的引进课堂,把一个个故事妈妈请进课堂,借助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孩子成长。
我的课堂是一个阅览室
一堂好课应做到:书生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课堂即学堂,书房,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提到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要给足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琐碎,无聊的陶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书读好了,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课堂是一个游戏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动力,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因此,我要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到达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的课堂是一个聊天室
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我会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我的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形成默契,才有愉快的氛围。同时,我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活学生的话题,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使课堂成为“百生争鸣”的“大会堂”。
我的课堂是一个助推器
课堂上教师及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 是世界观的一种, 包括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 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儒家虽然感叹人生的短暂, 感叹生命的有限,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但是又不为人生的有限而悲观沉沦。他们认为人应该珍惜生命、生尽其用, 有所作为, 通过“仁”, 立功、立德、立言而达到不朽。道家对人的生命存在采取了一种外在否定而内在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应该在大自然中体悟生命的欢欣, 获取精神自由。佛家以深沉的目光注视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劝告人们人生难得, 要珍惜生命, 人在没有求得解脱之时, 决不可自暴自弃, 甚至自残生命, 草草了结此生。我国传统生命观都充分肯定并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但是职业切入不同, 儒家着力于提升人的社会生命价值, 道家着力于提升人的自然生命力价值, 而佛家着力于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力。[1]
二、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价值具体在人生领域中表现, 在一定意义上, 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人生价值的价值量的大小, 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还有实现的程度来决定, 例如, 个体的价值是否与整个社会的总理想目标相互一致, 个体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多大的贡献等, 这些决定了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确定及价值量的增减, 也是个人人生拼搏的结果, 社会关系和社会总价值目标对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由一定的制约, 但是这不是个体的宿命, 在一定制约范围内, 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第一, 珍爱生命。加强珍重生命的教育, 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 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功利观、生死观;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眼前的挫折, 从各种经历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升自我。
第二, 善待生命。自杀是一种极端的生命危机, 除此之外, 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浪费生命, 浪费生命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 空虚和无聊可以慢慢的消磨掉一个人的勇气和激情。就像那个中彩票的年轻人一样, 拿着很多钱买豪宅、买豪车、享乐世界, 最终却因为没有奋斗的目标而空虚的自杀在自己的豪宅中。所以大学生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要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 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其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马克思虽然和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 但是他对世界的根本观点, 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人生。首先,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室里、宣传栏、学生宿舍楼等地方进行宣传。其次, 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教育,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国家意识, 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再次,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人文底蕴, 奠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大格局人生格局。最后, 加强感恩教育, 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感恩教育, 不断开发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 知行合一。
其二,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和追求的总目标, 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 追求的目标越明确, 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优点和缺点有所了解, 根据自身特点, 为自己定制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和计划时间, 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其三, 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大学生不仅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 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是一种道德义务。[2]
摘要:生命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是让当代大学生在寻求生命存在效用与意义的基础上, 通过感悟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内涵和真谛, 从而在人生实践中珍爱、敬畏生命, 并将生命价值实现最大化, 文章在探讨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基础上, 针对大学生提出了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生命价值,路径
参考文献
[1]袁峰.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传统文化背景述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
关键词:生命;敬畏;敬畏生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4-03
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自己、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敬畏生命还要学会向死而生,敬畏死亡。因为有死,生命才有了赋予其意义的必要,才有了一种不断进取的力量。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有彬彬有礼,恭恭敬敬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指担心忧虑。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的事物的敬畏。“敬畏”表示的是在面对一种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时所产生的敬畏或谦卑意识。“敬畏生命”的基本含义是,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敬畏生命”即尊重和关怀人及宇宙中与人相关的一切其他生命。
一、敬畏自己的生命
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像植物生命那样生存,像天道自然那样度过人生,顺乎自己的天然本真之性而为,不将自己的生命贬为工具或手段而糟蹋自己的生命。以生命为本,以生命为乐,以生命自身为目的。这就叫做敬畏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敬畏造物主将我们的生命创造出来的本意。敬畏自己的生命具体体现为保护生命,对生命负责。生命对于人而言是至高无尚,神圣不可侵犯的,而生命同时也是具有社会性的。生命是大自然最神奇的作品,尤其是人的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父母的辛勤养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凝聚了多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财富,才有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国家的、家庭的、社会的、人类的。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敬畏自己的生命就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依靠父母,依靠他人都只是暂时的。反对那种失败后就怨天尤人,怪自己运气不好的思想。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二、敬畏一切生命
生命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最复杂的、最玄妙的现象,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与之相媲美。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与生俱来秉有必死的命运,面对无法言表的生命世界及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古圣人言“暴殄天物,害虐蒸民”都是极大的罪恶。世界上的一切物种,都如同人类一样,是上天的造化物,每一种天物都有其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所有动物都有生命,并且有与人类同样的生理机能,还有某种程度的感情,人类应当尊重他们,爱护它们,不要轻易伤害和虐待它们。生命是不是令人敬畏?是不是谁也没有权利随意毁灭生命?善待一切生灵,是不是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准则?
三、敬畏死亡,学会向死而生
死是生的动力。死亡给人以生的可贵和生的尊严,也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有了死亡,人们才会对生命更加敬畏。正是由于有了死,人才追问生的意义,正是由于有了死,人才追求生的辉煌。雅斯贝尔斯认为,人之所以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人最终都要死亡这一事实所决定的。死的必然性和生的有限性使人无比珍惜现实的存在,假如人能够超越死亡,那么,他的生就失去了意义,就会变得无聊。“倘若真的超越了死亡界限,也就是说,人可以永无止境地活下去而不必直面死亡以获得震颤,那么,人就始终处于开端与终结两级:他可以做这件事也可以干那件事,一会是这样,一会是那样,仿佛随时都可以做一切事,但却没有一件是真实的。他会感到生活的无聊,生命的无意义,单个人只是百万人中的一员,为什么他的作为就会有分量呢?任何事都瞬间发生,但很快又被人遗忘了。”别尔嘉耶夫指出:“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意义与终点相关。假如没有终点,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世界上存在着无限的生命,那么在这样的生命中就不会有意义。”既然死亡是任何一个人都要遭遇到的厄运,既然死亡是任何一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宿命,那么,我们就只有认识它、正视它,才能使我们自己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之中,才能在自己生命有限的时间内去追求无限的超越,思考死亡对于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成熟,对于一个人个性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因为对死亡的思考:能够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越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这样就可以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滚滚红尘的束缚和羁绊,从而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做好现实中的死的精神准备。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怕死的,人又是无法躲避开死亡的问题的。由此可见,“对死的思考不但不关闭、反而敞开了人生思考,把它从人生内部事务的安排引向超越的精神追求,促使人为生命寻找一种高于生命本身的根据和意义。”“向死而生”是20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意义做出的哲学阐释。他说:理解了死,才理解了生。意思是只有对生命进行反思,对自我存在进行认同,生和死才会有意义。的确,死是人从诞生的一瞬间就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人类至今仍在探讨的一个命题。西方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我国的先贤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都一直试图找到最终的答案。这样的探索和思考虽不能躲避死亡,实现长生,却能够辨明生之价值。只有知道了生命的脆弱,理解了生命的价值,才会为生命的丧失而哀伤,也才会为生命的跃动而感恩,为生命的奇迹而礼赞。“向死而生”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宿命,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海德格尔把人的这种走向死亡的宿命说成是人的生存内在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并由此出发把人的生存说成是向着死亡的生存,即“向死而生”。人的生命这种“向死而生”是人之为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事实,不论一个人知晓不知晓它,作为一个客观的事实,它都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可更改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无一例外的逃脱不了这种“向死而生”的命运。
“向死而生”告诉我们,热爱生命应当敬畏生命,敬畏生命应当敬畏死亡。因为向死而生,生命才有了赋予其意义的必要,才有了一种不断进取的力量,人类也才会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持续地创造出灿烂文明和辉煌成就。向死而生提醒我们,生命有限,死亡无常。只有把握“生”的每一天、每一年,让积极的心态伴随成长,让个体价值在生的过程中不断彰显,才能够在面对“死”的时候不枉此生。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自杀背后原因[EB/OL].案例来源:中国网.2005-09-28.
[2]刘慧.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5.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7-48.
[4]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29-330.
[5]周国平.安静[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79.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职业院校生命教育内涵及途径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寒假我读了阳光姐姐―伍美珍作品《生命流泪的样子》,里面有两篇故事,但是《生命流泪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生命流泪的样子》讲的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孩盛欣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一个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得她的生活和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过程中,虽然有老师不断的鼓励,但是亲情和友情的烦恼,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最后妈妈还是永远的离开她了,让十二岁的欣怡很伤心,也让她体验到生命和爱的可贵。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日夜为我操心的妈妈,我应该渐渐的成长,让妈妈少为我操心,并且要珍惜生命,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妈妈。
今天晚上,我看了徐老师推荐给我们的视频,那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画面。这个视频讲了一个小孩考试考得很差,妈妈很生气骂了他几句,那个小孩一拍门就离家出走了。
他走到街上,看见好多人在吃东西,心里一直在抱怨妈妈。酒店的老板看他可怜,给了他一碗面,那个小孩吃完了以后跪在老板面前说:“谢谢你,你比我的亲妈还要亲啊。”老板听了很生气地说:“早知道,我就不应该给你吃,我只给了你一碗面,妈妈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来感激我。”小孩听了,立刻回到家,看到妈妈已经晕倒在床上,小孩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听到这里,我特别想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妈妈!妈妈,您辛苦了。”如果不是您的养育,我不可能活到现在呀,您为我们操劳出了白发,您的痛苦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您为了我们可以不要面子,那我们为了学习还需要什么面子呢?如果现在要马上行动的话,我会说:“妈妈,我爱您!”
什么是真情实感呢?我认为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圈子只有那么大,和一群小伙伴玩、学习;和亲人一起生活。只要他们关注生活并把生活中的这些体验、感受、看法真实写出了,这就是真情实感,也就达到了我手写我心的目标了。
怎样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真情实感,体现文章的生命呢?
一、指导学生回忆亲身经历的事并写出感受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如,我轻轻地帮妈妈脱了袜子,再一次用手试了试水温,然后慢慢地把媽妈的脚放在温水中。我摸着她的脚,抚摸着粗糙的皮肤和大脚趾上红肿的水泡,我鼻子一酸,眼睛就红了……通过回忆亲身经历的事,写出了母子情深的感情。可见,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内容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二、指导学生观察并寻找身边材料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指导他们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从大自然中选择材料。作文的每一次命题都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生活有直接密切联系。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才会有真实的观点表达。一篇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是没有生命气息的。
一、尊重生命, 营造和谐的课堂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 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有效地开展生命化教学, 教师首先要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 蹲下身来, 与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相信他们。尤其是针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者——一群刚入学不久、没有什么是非分辨能力的低年级孩子来说, 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 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成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在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 在学生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后, 我让学生针对自己在学校以及在家里应该怎样合理用眼展开讨论。在交流时, 大多数学生都谈到不能看电视, 看电视对眼睛的危害很大。这时, 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我:“老师, 请问您小时候看电视吗?您小时侯是怎样保护眼睛的?”同学们睁大了双眼, 似乎都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我的回答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回答没有看过电视, 学生一定会在心里对老师产生不信任、不真实的感觉;如果回答看了, 又怕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最后, 我决定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回答学生的提问。“我给大家讲讲老师小时侯的故事吧!老师小时侯也和大家一样爱看电视, 爱看动画片。可是, 受电视的吸引, 老师的视力也出现了问题, 眼睛出现了散光现象。”学生纷纷着急:“老师, 什么叫散光?严重吗?”“有点严重, 不过老师去看过医生了, 医生建议我要适当休息眼睛, 不能老盯着电视看”。学生关切地问:“老师, 后来怎样了?”“老师当然听了医生的话, 回家后制定了一份用眼保护计划, 规定了每天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没多久眼睛就渐渐恢复了原来的健康。”学生激动地说:“老师, 您制定的计划是什么?能给我们说说吗?”于是, 我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 当场制定了一份用眼保护计划, 并倡议学生也自己制定这样的一份计划。没想到, 同学们纷纷制定出了健康、合理的用眼保护计划, 而且有的学生还在计划上签名, 表示坚决做到。整个课堂变得热烈而和谐, 所有知识的教授都那么自然, 水到渠成。我强烈地感受到师生心灵交流、互相尊重所产生的力量, 这力量像细流润物无声, 又像瀑布倾泻奔腾。
二、激活生命, 打造开放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开放性是课程实施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 而应该把课堂内容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使之有兴趣的题材上去, 用生动的内容激活学生生命的潜能, 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激情与童趣的课堂。
1. 活动内容的开放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互通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互通性特点, 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空间。
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 就可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地融会到其中, 让学生形成多元发展。课堂中, 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 进行小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背诵关于春天的诗句;可以开展“春天的百灵鸟”歌唱比赛;还可以把眼中的春天画下来。在这样多元、开放的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激情怎能不被激发?个体生命意识怎能不被激活?
2. 活动空间的开放
除了课堂活动内容上的开放以外, 活动空间的开放也能让学生的生命激情得到释放。在教学《风儿吹呀吹》一课时, 我将教学场地挪到了户外, 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空间中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激情。孩子们有的拿着自制的风车在操场上奔跑, 有的挥动着纸飞机, 兴奋不已, 有的将风筝放飞到了高空, 那脸上幸福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这不就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真正关注吗?
三、体验生命, 创造生活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只有注重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 才能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如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 在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 我话锋一转, 问道:“同学们, 你们平时都做到保护环境了吗?”“对于我们身边的校园环境大家究竟保护得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看”。顺势播放教师在校园中抓拍到的不文明行为、不卫生环境。学生一片惊叹声。抓住这一时机, 我紧接着说:“就让我们的环保意愿付诸于行动吧!让我们亲手美化我们可爱的校园吧!”这样, 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 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使《品德与生活》课程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
【小学生生命生命读后感】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生命的美好09-26
小学生珍惜生命演讲内容10-14
我欣赏生命小学作文05-31
珍爱生命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06-03
珍爱生命小学生优秀演讲稿06-04
关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论文09-15
生命的价值500字小学作文09-29
生命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800字06-27
小学二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珍爱生命10-22
中小学生命的演讲稿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