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规矩不以成方圆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成规矩不以成方圆(精选11篇)

不成规矩不以成方圆 篇1

随着社会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完备,在某些发达城市,天上有飞机翱翔,地上有机动车辆穿行,地底有地铁呼啸,为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国家就制定了《交通法规》,并且还有交警指挥监督交通,才避免和减少一系列的潜在交通危险。那里,国家的法律便为司机和行人立下规矩,才有了井井有条的交通现状。

生活之中,人们之间不免发生争执,不光出此刻陌路邻里间,甚至亲戚朋友间也会有摩擦。由于某些时候人们的意见得不到统一,便会采取一些偏激的手法,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所以《民法通则》就很好的保护了公民的利益,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为公民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做为一个中学生,一个国家的小公民,我们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需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培养。明确自我的行为准则,做一个礼貌的学生。我给自我规定了一个“中学生行为八荣八耻”,大家不妨一看:

以尊老爱幼为荣,以辱老欺幼为耻;

以勤劳勇敢为荣,以懒惰懦弱为耻;

以自强自信为荣,以自暴自弃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欺上瞒下为耻;

以互帮互助为荣,以漠不关心为耻;

以勤俭节俭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以礼貌礼貌为荣,以打架骂人为耻;

以关心家庭为荣,以麻木不仁为耻。

不成规矩不以成方圆 篇2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赏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 指出是什么形象并概括其具体特征。 (2) 结合诗句具体描摹特征加以证明。 (3) 揭示作者的情感, 指出形象的意义。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回后方成都途中所写。

问题:试简要分析诗中形象。

答:刻画了一个从前线归来, 壮志未酬, 借酒消愁的诗人形象。 (步骤一)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 “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 只能以酒消愁。诗人不甘心只做个诗人, 而是希望做一个战士, 到前线为国杀敌, 可是愿望无法实现, 只能写诗饮酒, 后两句包含了作者的不甘和无奈。 (步骤二) 全诗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步骤一) 江水碧绿, 白鸟飘飘, 青山苍翠, 红花绚烂, 勾勒出一幅春光烂漫、生机勃勃的美景。如此美景反而越发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步骤二) 以江南美景反衬出诗人难以排遣的思乡之苦。 (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如使用了艺术手法要点明, 一般为拟人。)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 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 山翠拂人衣。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四两句中的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侵”、“拂”。“侵”字是照、映的意思, “拂”为拂动。 (步骤一) 夕阳照着诗人的足迹, 使人感到那逐渐落下的夕阳似乎在追逐着诗人下山的脚步;“拂”字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山中翠色轻轻拂动诗人的衣衫, 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情。 (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式: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运用的表现手法。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 有时需要解说诗句的意境。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及其表达效果。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问题:试析“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一句的妙处。

答:诗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 春风殷勤地吹拂折下的柳枝, 似有“相惜”之意, “殷勤”之态, 仿佛前来送行的友人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 同时诗人巧妙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 (步骤二) 化无情为有情, 移情于物, 生动而贴切地表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 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 (步骤一) “何处住”, “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丝毫不加雕琢, 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的声音笑貌, 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步骤二) 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步骤三)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篇3

规,指的是圆规;矩,指的是直尺.有了它们,就能作出许多美丽的图形,比如图1中的五角星和太极图.

尺规作图时,用直尺和圆规的次数有限制,甚至直尺连刻度都不要.

[问题与情境]

尺规作图起源于古希腊.为什么只准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图,并且只准用有限次呢?

原来,古希腊数学倡导条件包括作图工具尽量少,而推出的结论则尽量多.希腊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运会项目都有种种规则及器械的限制,以求“更快、更高、更强”,这与数学中约束作图工具意义相同.

如何约束?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直线和圆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尺规,思维、操作就能比试.于是,几何学上用公设的形式规定尺规作图,沿用至今.

作图的每一步都得循规蹈矩(又提到规、矩),确保所求作图形的正确性.下面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为例来看看尺规作图的过程和方法.

已知:线段AB(图2).

求作:线段A′B′,使A′B′=AB.

作法(不要求写出):

(1)如图3,作射线A′C′;

(2)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如图4). 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证明略(证明所求作图形的正确性,一般不必写出来).

作图务必保留作图痕迹,因为它既反映作法也便于观察过程.痕迹建议画轻一点、淡一点.

[开眼界]

用尺规可以四等分圆,这时候,四等分圆与作正方形是一回事.如果只用圆规,又怎么四等分已知圆心的圆呢?

这个问题出自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拿破仑.驰骋疆场的间隙,他对尺规作图如痴如醉.

拿破仑是这样来作的:既然知道圆心(记作O),那么以圆上任意一点A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点B;又以点B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点C;再以点C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点D.接着,分别以点A、D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然后以圆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以OP长为半径,照前面一样画弧,就能把圆四等分.连直尺都不要,是不是很奇妙?

正方形作出来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也作出来了,没想到作正七边形却让数学家束手无策,成为几何四大名题之一.后来阿基米德证明了正七边形根本不可能用尺规作出.是不是只要边数为大于5的质数的正多边形就作不出呢?1796年,年仅19岁的高斯却作出了正十七边形,进而攻克了“哪种正多边形能用尺规作出”这个2 000年里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震撼了整个数学界.

[经典例析]

例1 已知:线段a、b(a > b)(如图5).

求作:线段AB,使AB = a - b.

一般的刻度尺、三角板,只要不用来度量长度,都可以视为直尺.

作法:①作射线AD;

②在射线AD上截取AC = a;

③在线段CA上截取CB = b.

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如图6).

作图过程未必都简单,因而作法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所求作的图形(尽管不要求写出,但会口述还是有必要的,这也有助于形成思维的条理性和全面性).

例2已知:∠AOB(如图7).

求作:∠A′O′B′,使A′O′B′=2∠AOB.

关键在于确定所求作的角的终边位置.

作法(1):①作射线O′A′;

②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③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④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第③步中所画弧于D′;

⑤以点D′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第③步中所画弧于E′;

⑥过点E′作射线O′B′.

∠A′O′B′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8)

作法(2):①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A′,交OB于点C;

②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B′;

③过点B′作射线OB′.

∠A′OB′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9)

试着找出两种作法的内在联系,使作图简单明了.

例3已知:线段a、b和∠α(如图10).

求作:△ABC,使AB = a,AC = b,∠A=∠α.

打开思路的同时,也要注意作图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作法:①作∠DAE=∠α;

②在射线AD、AE上截取AB = a、AC = b;

③连接B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11)

对于较复杂的作图,不必写出其中作线段和角等基本作图的细节,简单概括即可.

例4已知:∠1、∠2(如图12).求作:

(1)∠AOB,使∠AOB = ∠1 + ∠2;

(2)∠COD = 2∠1 - ∠2.

涉及复杂作图时可考虑先画一个草图,以免出错.

作法:(1)①作∠AOC = ∠1;

②以OC为一边,在∠AOC的外部作∠BOC = ∠2.

∠AOB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13)

(2)①作∠COE = 2∠1;

②以OE为一边,在∠COE的内部作∠DOE = ∠2.

∠COD就是所求作的角.(如图14)

弄清所求作的角应在先作的角的内部还是外部.两个角相加,后作的角要作在先作的角的外部;两个角相减,后作的角要作在先作的角的内部,并要指明以哪条边为一边.

[即学即练]

1. 已知:线段a、b,如图15.求作:

(1)线段AB,使AB = a + 2b;

(2)线段CD,使CD = 2a - b.

2. 利用尺规,按下列步骤作图:

①作线段AB;

②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

③以点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与前弧在AB上方交于点C;

④连接AC、BC.

作出的是什么图形?

3. 已知:线段AB、∠α和∠β,如图16.

求作:∠CAB = ∠α,∠CBA = ∠β.

4. 已知:∠1、∠2(∠1<∠2),如图17.求作:

(1)∠AOB,使∠AOB = ∠2 - ∠1;

(2)∠AOB,使∠AOB = 180° - (∠1 + ∠2).

[中考风向标]

1.(2002年·南宁市)如图18,打台球时,用白球沿着虚线方向击打黑球,已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请问黑球经过一次反弹后是否会进入F号洞?请你利用尺规作图来判断.(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证明)

本题在考查作角上别有一番新意,关键是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将白球与黑球看做两点,过这两点作直线交台球桌边缘BC于点M,过M作直线MN⊥AC,在MN右侧作∠F′MN=∠PMN.因为射线MF′过F号洞,所以黑球经过一次反弹后会进入F号洞.

击球入洞需要对杆的角度进行恰到好处的估算,其实质是对几何角度的估算.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4

无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遵守各种法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想这就是市所谓的言传身教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用在教师这一职业上是十分恰当的,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在育人方式、穿着打扮、仪容仪表上,只有老师做到了,做合格了,老师才会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学生。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5

规矩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各个社会主体都必须在规矩的规范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设一个讲规矩的社会,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自然也有赖于各个社会主体的共同推动。

推进依法行政,以制度约束权力,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党和政府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党风政风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和运行规则。上行必然下效,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如果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贪污腐化普遍存在,不仅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更会让整个社会的规矩意识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建设一个讲规矩的社会,核心是从党员领导干部的“讲规矩”做起,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行权利清单,扎紧约束权利的“制度之笼”,让规矩意识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行为自觉。

加强行业规范,提高诚信意识,是这一工程的关键。经济组织因其体量巨大,涉及面极广,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秩序。对经济组织而言,最大的讲规矩便是诚信。三聚氰胺、廋肉精等企业失信行为对社会肌理的损伤是不可估量的,是造成社会诚信滑坡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设一个讲规矩的社会,关键是要加强行业规范,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诚信意识,刮除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诚信毒瘤。

提升个人素养,塑造文明形象,是这一工程的基础。如果把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比喻成散落的珍珠,规矩便是将其串起来的线,避免彼此的冲突碰撞。虽然顶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名号,但国人的不守规矩却屡屡遭受诟病,乘车不排队,随手丢垃圾......司空见惯的小事折射的是个人的素养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建设一个讲规矩的社会,根本上要让规矩意识内化于个人素养中,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6

---自觉作政治上的“明白人”

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和要求中,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这是是对规矩尤其是政治规矩的强调。

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本是校正圆形﹑方形两种不同的工具。

守规矩就要讲党性、讲团结。党性原则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自然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现在我们所说的规矩,可以解释成遵守或养成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行为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是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守规矩要靠自觉,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对自己要求严一些,标准高一些,才是把讲规矩视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懂规矩,到守规矩,是一种自觉,一种成熟,一种忠诚。只有自觉遵守规矩,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才是担当起责任和使命。

守规矩不仅是把工作中自己该做的事主动做好,更要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凡事不等、不靠,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样。对既定决策部署,不折不扣,一抓到底,不敷衍应付;该配合的工作,不遗余力配合好,不推诿不扯皮。“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党员干部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意识:守规矩,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让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不步入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的重要手段。

不成规矩不以成方圆 篇7

针对上面这些违纪现象, 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放任不管, 必须要认真思考出现违纪现象的根本原因, 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学活动。结合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我认为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归纳:

1.教师方面。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不合理, 教学方法单一, 造成学生学习枯燥, 不感兴趣, 甚至是反感;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规范, 讲解声音不清晰, 学生听不懂, 也学不会;师生关系不和谐, 教师总是充当高高在上的指挥者, 以“冷面孔”对待学生。

2.学生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把体育课当成副科不够重视;自尊缺失引发学生对教师的顶撞和学生间的争斗;长期缺乏关注引发学生心不在焉、思想走神的习惯;畏惧心理, 特别是一些女生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怕脏、怕累;个别学生对教师有成见, 不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

3.环境方面。有些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 操场上还是一般的泥土跑道, 练习器材也不配套, 分布不合理, 学生练习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天气因素的影响, 太冷或太热时, 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会降低。

找到了违纪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管理,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狠抓常规, 严格监督执行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学习活动, 必须要制定一些常规, 并在平时严格监督执行。实践证明, 在开学之初, 教师将一些一般性的要求 (比如上课前让学生排队到操场上, 在体育委员的口令下整好队、下课后有秩序的回教室等) 固定下来, 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避免秩序混乱, 而且学生一旦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会长久地发挥作用, 大大降低违纪现象的发生几率。

2.仔细观察, 洞悉一切情况

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最大的不同是上课地点一般是在操场上, 师生间的空间活动范围比较大, 要维持良好的纪律, 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 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 经常巡视全体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 要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及时妥善地处理。如果出现的只是个别学生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不必公开处理, 可以用皱眉、沉默等方法“冷处理”。如果学生做出了明显影响上课进程的违纪行为, 教师必须立即处理, 采取制止、批评, 甚至惩罚的方法。

3.赏罚分明, 教学手段灵活

维持课堂纪律, 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也需要一定的奖励与惩罚。俗话说“罚其十, 不如奖其一”, 在学生有良好表现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奖励,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的奖励方式可以是物质的, 比如可以奖给学生一些小贴纸, 一个小本子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比如是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句表扬的话语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奖励, 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当然,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的方式视学生违纪情节的轻重而分, 可以是暂时让违纪学生离开队伍, 站在一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当众批评、教训等。但不管是哪种惩罚方式,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惩罚的不是学生个人, 而是针对违纪行为。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违纪行为的发生, 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

4.创新教法, 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 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法, 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和方法。确定的教学目标, 编排的教学内容, 要适合学生的体能与技能的差异。同时应多多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等,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纪律, 另一方面, 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5.组织严密, 提高练习实效

瞿宏林教授有句话说得好:“好人, 是没有时间去做坏事的人。”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让学生利用大部分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话, 他就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破坏纪律的事。因此体育教师课前要备课充分, 严密组织课堂内容, 注意课堂编排的新鲜感与新颖度, 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 分小组练习, 让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效果, 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 这样也能有效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6.身体力行, 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教育者、组织者的体育教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课上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爱岗敬业, 热爱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当有违纪行为发生时, 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及时妥善地处理, 尽可能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篇8

学生成长教育是一个广泛的专题,但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除了家庭便是学校,学校环境中班集体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教育要素,班集体发展的高度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是深入和持久的,因此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班集体,首先必须有好的班干部、好的学习氛围、好的制度约束、好的班级结构。要实现这些目标,班级必须要有好的制度建设,靠制度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我结合十二年来担任班主任的体会和经验,谈一谈建设良好班级制度的体会,方法和思路。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定位

首先,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繁重,最复杂的基础工作,没有之一。班主任必须直面三类不同的人物群体,教师,家长与学生,角色定位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班主任时刻深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要团结老师,又要安抚家长,更要平衡学生,身心均要备受磨砺。其次,在外部班主任的职能定位决定了要接受学校多方管理部门监督,学生纪律,学习,安全,教育等等与学生相关的一切要求,规定,活动如同无数支流最终均要汇入班主任这片“大海”,班主任要身体力行,亲历亲为,落实要求,开展活动。在内部,班主任要抓学习,抓纪律,抓育人,像一个大管家,无所不管,看似无所不能,实则外强中干,因为班主任所有的工作是缺乏实际法律保障和支持的,不具有强制性,要靠教育,引导使学生认同,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约束自己行为,还要在学习上有要求,追求进步。这些道理讲出来都对,但贯彻执行就要讲技巧讲方法,否则皆为纸上谈兵。所以班主任在学校扮演的角色与体育运动中的“五项全能”选手类似,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清晰班主任工作环境,理清关系,认清定位,再根据各要素情况探索一条适合班情的管理思路,切忌照搬照用,因循守旧。

其次,班主任对班级制度建设要抱着健康心态。班主任对规则制度建设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现实:哪怕是最简单的一条规则,其教育过程也远比学科中任何一个知识难点的教学要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规则时会受到个人习惯、综合素质、社会环境、交往同伴和家庭教育的很大影响。它不像知识点教学那样,一是一、二是二,理解了就能掌握。另外一点,对于知识点来说,掌握了就可能做对题目,就能得分,但是对于规则来说,不遵守规则反而可能会带来便利或即时的利益。没有形成习惯之前,遵守规则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服从,需要改变学生原有不良习惯,这体现了规则教育的难度。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学生可能都懂了,也会表示要改正错误,我们不应该将学生的表态都理解为敷衍、违心。但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规则意识遭遇习惯、利益的誘惑或同伴的唆使时,往往败下阵来。而且教育的力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衰减的,正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一样。一旦他离开特定的教育环境,回到现实中,在无人监管或者有一些诱导因素时,再次违规不足为奇。所以,在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知道有规则,也知道违规可能带来的惩罚,学生违规,不见得就是“坏”,也不见得是“不懂事”,确实是促使学生违规的因素太多了。

第三,班主任要对学生抱有包容的心态。规则教育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几乎是不需要的,因为他们可以非常自觉地遵守规则。但是这样的“好学生”也会对班主任产生误导,认为学生就应该是这样,来到学校就应该守规矩。我们必须明白,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体素质、个性和悟性差异很大,正如一个班的学生,同样地听课,但成绩差别会很大一样。所以,确实有人不懂规矩,也有个别人有违规的“主观故意”,当然,更多的人只是在“不经意间”违规,通过耐心的教育,会让大多数学生提升规则意识。学生需要教育,规则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个体有差异,但教育和不教育的差别更大。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建立的理念。

第四,班主任要对规则教育的困难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要用一个好习惯替代一个坏习惯,是非常困难的。班主任明白了“明知故犯”“反复无常”其实是教育的常态这个道理,在教育学生时就有了好的心态,也就不会轻易丧失信心、产生职业倦怠感,也会大大减少教育中的失误。好的心态还可以帮助班主任冷静地思考问题,寻找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教育是慢的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物长宜放眼量”,班主任要经常以一些格言勉励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班级规则,形成制度学生共同遵循,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规则的制定是第一阶段,落实是第二阶段,共同成长是第三阶段。班级管理要重视哪些方面的建设呢?

首先,班委是班级建设的大脑,主导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选择一套合适的班委对班级管理发展至关重要,班委选的好,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十分有助于班主任推进贯彻各项管理措施。因此班主任接手班级初期,对班委的推选和任用要认真严谨,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和个性都比较明显,班委选拔方式也不同以往由班主任一言堂决定,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选拔过程方式如何,最终班委都是要经过班主任考核和认定的,一旦确定,就不能再随意调整。

其次,班规是班级建设的骨架,支撑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是班级契约的核心。通常情况下,班规都由班主任提出,在管理中逐步磨合后确立。班主任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班规标准的宽严尺度,虽然任何一项班规提出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道理都是正确的,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环境成长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和性格,班主任不能照搬套用规则,即使这套规则在上一个班取得了成功,因为促使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要素很多,人的因素超三分之二,过去适用的,现在不一定适用,现在用的好的,将来也不能完全照搬照用。班主任要有“因人而异”的认识,灵活多变的策略。

最后,重视非智力因素在班级建设中的影响力。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班级管理营造环境和氛围,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在很多时候,成绩往往是学校和家长评价班级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这对班主任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同时也给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定难度。提高学生成绩,除了给学生关爱以外,不但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还要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成绩:(1)预习方法的指导,凡事预则立。(2)听课方法的指导,提高听课质量和效率。(3)复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在于融会贯通。(4)作业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写作业方法。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各科成绩,不断进步。

三、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重视班集体荣誉,提升班集体凝聚力。个人与集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集体的荣誉和成功靠每一位集体成员的努力,个人的进步和成长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要引导孩子热爱集体,只有热爱集体才有可能激发他们为集体付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又怎么样使他们喜欢集体呢?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把自己当作主人翁,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主动的来关心集体,要视集体为家一样,其次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去感受集体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孩子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发展、潜力的挖掘、才华的展示都离不开集体.班主任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初中班级学生多,孩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性格方 面有的老练,有的胆小,在交际方面,有的大方,有的害羞,有的孩子能歌善舞,有的孩子能说会写,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体育方面好,有的动手能力很强,班主任应该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开展形势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以及学校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让每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力争获得荣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十分有助于班级制度的落实。培养集体荣誉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班主任满怀信心,持之以恒。

第二,塑造教师个人魅力,做一名优秀的领航员。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性情、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熔铸成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首要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获得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信任支持,这样才可能推行落实班级规则,而在学生中拥有广泛的人格魅力,更涉及到规则落实的效果,这是加分项目。一名班主任如果在学生中有抵触对立情绪,这股力量越强大,班级管理越困难。

不讲规矩不成方圆 篇9

——模式作文教学管见

写作教学经过长期的众说纷纭,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和《作文·汉语》中的作文训练部分从文体组合训练(每篇文章重点训练文体的一个侧面的写作技巧)的角度安排练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点交叉安排,各成体系,分头并进。一改过去“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可见,模式作文教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鲜明的可行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此举是正本清源的措施。然而,编者的良苦用心、序列设计的理论依据还不被人们所理解;更有甚者,仍被误为低能儿的雕虫小计,扣上八股文的罪名。为此,我写了四个问题:

1、“模式”是固有的;

2、“方圆”出于“规矩”;

3、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4、教学作文要模式化。为模式作文教学张本。

一、“模式”是固有的“模”,意为“规范”、“法式”,“式”可训为“格式”、“样式”;“模式”就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什么东西差不多都有通行的格式。”(夏沔尊、叶圣陶《文心》)。如“人”这种高级动物的模式是会思维、有语言、能制造工具、会劳动,舍此,就不是“人”。像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的定律、化学中的分子式一样,写作也是一种“东西”,也有它自己的规格和格式。

对此古人早有发现,早有精深的阐述。六经之一的《周易》里,就有“言有序”的话,孔圣人也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总术》一章中说:“才之能通,必须晓术。”这个“术”,就是写作的法则。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谈的是作文模式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宋代的吕本中、元代的郝经、明代的王士祯、清代的沈德潜等众多的诗人、作家、文论家也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规矩”的存在。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的。因此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是内容的问题。因为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了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了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模式。作者抓住了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孙犁《谈结论》拿一件事情来说吧,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生也就是开端了,中间无非是发展、变化,进入高潮,然后事件结束,也就是结局。这实际上就是一切记叙类文章(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情节展开的客观依据,客观基矗有的文章在开端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必要的交待说明,以追溯以往,补叙前因,这即是“引子”、“序幕”了。而在结局之后,为了收束事物,展示未来,有时还可能增写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形式。当然不少文章在实际叙述上,对这种“顺序”有所调动,使其变化,如“高潮”提前,先叙结局,拦腰谈起等等;但无论怎样调动、变化,它也不能离开客观生活的基矗再拿论证一个问题来说吧,任何问题总有它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段话大致上反映了一切论说类文章析事达理的逻辑顺序。很显然,这种结构常式,也是以反映事物(问题)的内部规律、内在联系为依据的。因此,“模式”是客观存在、固有的,而不是任何人主观臆造的。它正如其他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样,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确定不移、反复出现的客观过程,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

那么模式的实质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着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但一类文章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有其共性。文章的“模式”是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所决定的,概括了某一类文章 1的共同本质。至于同一类文章各篇文章的个性,“模式”这个一般就没有包括进去。“因为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了一切个别事物,但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语)这好比人,作为一般只能存在于张

三、李四具体的人中,不能想象在具体的人之外,还有什么一般的人;也不能想象在一般的人之外,存在着个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特点,一般的人,只能概括许许多多的个别人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包括每一个人的所有特点。在我们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有人常拿“文无定法”来否定作文“模式”的存在。不错,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一样,各篇文章的表现形式也应是独一无

二、不相重复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林林总总,要使每个特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特异的表现形式,文章也得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是由文章的个性决定的。拿“文无定法”来否定文章“模式”的人,其错误是把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看到个性,用“个性”来否定“共性”。

二、“方圆”出于“规矩”

作文模式教学之所以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主要在于它本身具有合理性。即不管作者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它总是要反映文章习作本身的一定规律性——“方圆”(写有所就)出于“规矩”(写作模式的训练)。

刘知己在《史通、模拟》一文中说:“夫迷者相效,自古而然。”这就是说按照模式习作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若不仰前贤,何以贻厥后来1不借鉴,怎能有新的发展。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写作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具有写作的基本功,以“象样”为标志。所有基本功都遵循一定的规格、规范。要获得基本功,那就得循“规”蹈

“矩”,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象前人发现“规矩”一样经过无数次重复实践,方能欲“方”可“方”,想“圆”即“圆”,符合规矩。

规律的东西都有普遍性,分格的模式训练全球亦然。我们不妨以美国写作教程《提高写作能力》中例出的实例来说明,它把说明文的结构模式规定为:“

1、中心句;

2、作为证据的细节、例子以及类比、对比等等;

3、结论性句子。”并指出“按照这种形式练习写段落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它促使你思维清楚,组织得好,写得精确。”(摘自《语文学习》八三年第二期)

其实,按照一定的模式习作,不只是奠基础的学生需要,古今中外任何博大精深,创新立异的艺术大师也都曾致力于具有一定模式的基本功训练。

孟子曰:“大匠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巧。”先哲的话是对“模式”训练的反对者们以追“新”求“巧”为由说三道四的最好的批评。超越前人,破“格”而出,那不是写作教学所能奏效的。

这叫我想起了孟子的寓言《揠苗助长》,我们的教师喜爱祖国的花朵,如同宋人爱苗;不顾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在写作教学中,反对“模式”训练,急于追“新”求“巧”,更有似宋人揠苗,欲速不达。

当然,基本功较好了,大体已得其“规矩”了,就可以在“巧”字上下功夫,力求能出“新”出“格”。为“规矩”所囿,很难写出优秀之作。

清代入薛雪说过:“范德机云,吾平生作诗,稿成读之,觉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则不然,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一瓢诗话》)看来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其实不然。范德机追求的是符合规范,薛雪高人一筹,追求的是入格后的创新。内涵不同,阶段各异。“不似——似——不似”,这如同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旧事

物之后新生的事物,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同样要被它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所否定,为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写作中,入格是为了及格和合格,合格后方可以破格。“不似——似——不似”,由模仿到变化,在变化中学会创造。因此说: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模式作文训练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勤学苦练,加以消化,广泛师承,取法众善,逐步掌握,推陈出新。“方圆”出于“规矩”是由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所规定的。

结论是:

有法则体成,无法则论荒。——方东树

规矩,巧之所出,舍规矩而言巧,非大匠教人之道,亦非学者从人之道也。——钱穆

三、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有人把模式作文教学与写作八股文相提并论,那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模式作文教学与八股文训练并非同始终。作文的程序训练,远在八股文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晋时陆机的《文斌》,而后是唐代的以诗赋取士所采用的“贴经”与“应举诗”,再后是北宋改诗赋取士为以“经义”取士。“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转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虽有“破题、颌比、颈比、腹比、后比,结尾”的程式,但“创立制艺,原与论题相仿,不过以经言命题,令天下之题出于正,且为法较严耳。然当时,对仗不必整、证喻不必废、侵下文不必忌。”(见《制艺丛话》卷一三)可见当时提出应考作文的程式,只是改革国家考试的一种措施。八股文的产生据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承化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覆灭,它也就与世长辞了。因此可以说,八股文是模式作文教学的支流、逆流,是短命的怪胎儿。而作文模式教学一直延续到现在,并遍及世界各国。因此八股文不但不能与模式作文教学相提并论,与经义之文也是两码事。

其次,交通规则、学生守则和法律条文等,是大家必须遵守的。它们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或者阶级的意志制定出来的。人们既然可以制定,也就可以修改、补充、废除,当然不是客观规律。但不是说这些规则、条例与客观规律无关。一个正确的法则、条例总是要根据客观规律来制定的;但他们必定与客观规律的性质不同,属于人的意志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作文的模式教学则不然,它是作文教学训练的规律性的反映。我们不但可以认识文章的“模式”和作文教学中的“模式训练”;而且可以利用它提高我们的写作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组织材料,开发智力,发展联想,理清思路,迅速获得写作的基本功。可是,一旦你所用的写作模式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反映文章本身的一定规律时,就改变了那个写作模式的性质,那个写作模式与规则、法律条文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也就没有生命力了。八股文的模式就是这样的模式,八股文的死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考其初始,八股文的提出在总结文章的结构形式上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起、承、传、合”,今天也不能完全抛开。但是,规定的那样死,限制的那样严,只能写八股文,每股只能写一定的文字,特别是其内容只能为“四书五经”作注,代“至圣先师”立言,一切都不能越“雷池”半步,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人为的强加。把主观的东西强加于客观,葬送了一代文人,又怎能不昙花一现、寿终正寝呢?现在的作文模式教学是写作教学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应用,它怎会重蹈明清八股文的覆辙呢?

四、教学作文要模式化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代,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模式化”是写作教学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客观规律,同时无数事实也证明只有“模式化”才能立竿见影,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尊重这个

规律,运用它来为彻底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服务。

具体的做法应是:

1、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写了许多文章,揭示了语文的内在规律。这些成果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学习语文由盲目到自觉的转换条件,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钥匙。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材不同其它学科,“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编写新教材应用足够的有关语文的科学理论作为统领教材的纲,改变以上所用教材仅作以附录的状况。彻底改变把优秀的文章汇集起来,加点注释和思考题就是课本的作法,选文仅作为例文。为了便于“听、说、读、写一齐抓”,新教材应以写作训练的序列为序,“兼收各类各体之文”,然后挖凿文章内在的知识因素,再理出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系列,使写作训练成为主要依靠在写作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序列训练。

2、实行分“模式”训练。正如篮球训练,可以先练传球、带球、投球,后练进攻防守的战略战术一样,写作教学也可以先进行分“模式”训练。即根据某种文体的内部结构,先设计安排单项的训练,分散难点、设立坡度;后进行综合训练,理出该文体习作的程式。以模式为纬,以序列程序为经,“经”“纬”交织,科学设计、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具体做法是:写作课上,讲清模式,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篇10

——五(2)班

一、活动主题: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二、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知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以及团结,勤奋好学的风气。

三、活动过程和内容

女:观望苍穹,北雁南飞,定成一排人字,有规有矩,因此能抵南方而御寒; 男:察看后土,行蚁繁杂,蚂蚁严格分工,有规有矩,因而能化渺小为强力。

合: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这句话就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句话的深刻道理。

女:什么是规矩呢?

女:下面我们请()对规矩进行一个细致的介绍。

男:我们对“规矩”这个词有了一个初步理解。但有的同学觉得,遵守规矩实在是一件麻烦事、头疼事。在他的眼中,规矩是什么?

男:如果说自由是高翔蓝天的风筝,那么规矩便是手中那根线; 女:如果说自由是穿梭峡谷的河流,那么规矩就是流经的航道。男:从这个角度上说,规矩真的是束缚。女(点头表示同意):——是对自由的束缚。

男:可是,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才能平稳的飞翔;

女:溪水在山谷的约束中才能自在地流淌;合:自由,需要适度。女:规矩制约的不仅是你,还有我、他,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男:只有遵守规矩才能使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它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在保护着我们。而遵守规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品行的表现。

女: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人都自觉遵守规矩。男:可是,规矩究竟是一个什么玩意呢?

女:规矩自古有之。国家的制度是法——执法如山; 男:军队的纪律是令——军令如铁。

合:学校的原则是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就是制度、原则、纪律。女:谁来说说你对规矩的看法?

男:刚刚我们充分了解了规矩的内涵。但是,了解只是第一步。

女:遵守规矩,关乎生命。有时一个偶然的疏忽就会引发一场重大事故。男:请聆听故事《艰难的选择》。女:(等待一分钟)请大家说一说。

女:这个故事有些残酷,这个选择的确艰难。

男:有一句话说的好,规则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女:当规则与生命对抗的时候,对个人而言,生命是宝贵的; 男:但对社会而言,规则比生命更重要。合:遵守规则就是保护生命。

男:同学们,也许你的一个严守规矩的行为给别人留下了好印象,甚至也许你的循规蹈矩使你免于一次灾祸,拯救了你的生命。

女:规矩,它教导你如何规规矩矩的生活,教会你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原则,让你学会尊重。男:然而它又不是铁面无私的,它默默地保护着每一个遵守它的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11

《规矩》一书作者高和,著有超级畅销书《接待处处长》《中国式饭局》,长期从事文秘、文宣和行政管理工作,其笔触幽默、朴实、细腻,以往作品既可气势旷达,也兼微妙细节,往往从细微处透视人物的心理世界。近年来出版的众多文学作品,广受好评。而在笔者看来,《规矩》是作者近几年不可多得的佳品。

《规矩》通过主人公城关区区长余二多,因为一件“意外”之事从而开始好运连连的官场升迁故事。与其说作者写的是官场故事,不如说写的是关于“背后”的故事。全书的重点不再是以往那些尔虞我诈、相互倾扎,或者彻彻底底地勾心斗角,而是满满的正能量。正如高和所言:“做一个好公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当官不再是其他作品里面宣扬的那样是一门技术活。作者把“当官”的内核写了出来,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文为本。

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描写当今各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尤其是官场之中遇到的新鲜事。上至中央首长,下至科级干部,既有人事变动带来的激烈竞争,又有社会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还有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弊病。以余二多这个主要角色展开主线,又让各情节环环相扣。故事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结局皆大欢喜又引人深思。

无论文学创作里的官场境遇是怎么样的,无论现实生活中的官场是什么样的,亦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哪里。读者不用猜度,不用妖魔化,正如“规矩”这两个字,“守纪律、讲规矩”。它实实在在,就在人们周围,而并非云里雾里。一部文学作品既代表作家本人,又反映作家眼中的世界。

作者用语幽默,下笔朴实,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正面人物形象,推翻了以往同类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反映社会发展时期以及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触手可及的问题的作品。一些评论者经常提到或者说质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只有中国存在官场题材,而美国、欧洲没有这样的文学作品?其实,此类题材也是文学作品范畴,只是着眼点不同,反而被人为地归结到一个敏感的边缘区域。文学题材重要的是“文学”二字,并非“题材”。任何文学作品,与其说是在写事,不如说是在写人,都在写人性的变化,都在写特定环境里人的表现和思考。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高和创作的《规矩》一书就是希望告诉公仆们,不论职位高低、官职大小,最大的、共同的规矩就是: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银行先进学习心得下一篇:银行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