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辅导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集体辅导(通用8篇)

语文集体辅导 篇1

(2013—2014--1)

为了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拟定本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办法,真正把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九年义务教育尽职尽责,努力奋斗,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贡献光和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我所任教的八年级(1)班和(3)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学习认真、学习劲头足,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信心,且家庭教育严而有方;但另有部分学生基础差,不肯下功夫,不时得过且过,不愿操心、不肯下力气,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而且其家庭对子女管教措施不得力。针对以上情况,必须加强辅导,使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进步。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的常规管理.。

2、认真组织相关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去,使5 0 %的学生参与到培优补差活动中去。

3、通过培优补差,使9 0 %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参加学生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补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5、让学生找回学语文的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传帮带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辅导方式

作业设置上降低难度,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多记忆促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做为重点工作;答题时求质量,多设计学语文的机会,通过优生的示范作用带动积极性。

五、辅导内容

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落实,名篇的背诵;日记和周记的写作与积累。

六、辅导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程设置特点采取下列辅导方式灵活进行:

1、集体辅导:利用辅导课,解决集体存在的问题。

2、个体辅导:利用辅导课或其它空余时间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3、课堂辅导:授课间隙有目标、有意识地解决当时的问题。

4、上门辅导:利用家访或节假日进行重点了解。

七、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及时做好辅导工作。早读和晚自习下班要准时到位。

2、认真制订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定培训人、培训内容。

3、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个别学生知识缺漏下班个别辅导,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不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集体讲课。

4、定期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培训情况。

附:

语文集体辅导 篇2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集体建设,应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阐述

1.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 团体心理辅导源为英文的GroupGuidance, 是心理辅导 (Psychological Guidance) 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团体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

2.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1) 群体动力学理论。一个良好的健康融洽的团队, 可以使团队的所有成员体验到集体中的安全感、责任感, 增强集体凝聚力, 会使所有成员的个体动机需求与团队目标一致, 使得团体行为直接影响到个体行为。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怎样的教育, 都不如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集团给他的教育更多。”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 其影响力、感染力远远大于独立的个体。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比个体咨询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辅导作用。

(2)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的学习过程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体,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模拟创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景, 提供有指导的社会学习情境, 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3) 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等。真诚、和谐、温暖的团体心理气氛有助于个体间建立相互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在健康融洽的整体氛围中个体之间通过相互分享、体验, 在彼此之间相互关爱与帮助中共同克服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 建立安全感, 在这样的和谐团体氛围中可以使个体之间敞开心扉, 增进相互了解, 在沟通中扬长避短。

3.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1) 动力性、感染力、影响广泛。个体通过在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互动促进了信息的彼此传达和自主性的激发, 即团体动力的形成, 而团体动力的形成对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个体之间通过团队动力的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来解决自身问题。

(2) 多重性、咨询高效、省时省力。团体心理辅导不单单是辅导老师对团队个体成员的帮助过程, 更是团队个体彼此之间互助的过程, 即团体心理辅导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行多重的帮助。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 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多角度的看待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分享、相互体验, 从而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发生改变。

(3) 仿真性、形式多样、生动多趣。团体心理辅导在活动过程中模拟了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 形式生动有趣, 增强了个体成员参加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团体活动的积极参与,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作用, 进一步巩固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咨询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集体建设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来自人际交往、就业、自我管理、情感、人生发展及职业选择、学习压力、经济困难、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等心理问题及困惑, 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于2010年11月———2011年2月, 在网上进行了《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近万名学生进行了相关心理问题的网上投票, 有27%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66%的同学表示偶尔出现, 仅有2%的学生表示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问题;当出现心理困惑时, 26%的学生选择寻求家人帮助, 65%的学生选择朋友支持, 仅有5%的学生选择寻求心理咨询, 更有38%的学生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自己消化, 不与任何人交流、沟通;当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心理咨询室时, 有12%的学生表示一个学期甚至更久才去过一次, 更有高达85%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去过心理咨询室。种种调查数据显示, 当大学生面对种种心理困惑的时候, 学生采取的解决问题方式单一, 要么找朋友、家人倾诉, 要么压在心里, 默默承受,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个体咨询发挥作用不够明显。而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可以使个体之间相互启发、诱导, 通过彼此的相互分享与体验, 促使个体在团体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

2.班集体是高校开展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 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均以班集体为单位来组织实施。因此, 一个班集体建设的好坏, 不仅能够影响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也将影响到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及未来的成功发展, 更为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质量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建设。随时教育改革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班级社会职能淡化、班级集体意识淡薄、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自我意识强于集体意识等现象在班集体建设中已较为普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无论怎样的教育, 都不如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集团给他的教育更多。”因此将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 既使个体之间在团体活动中相互体验、相互分享、共同成长、学习, 改变其原有的思维及行为模式, 又促使了建设良好班风、学风及班集体凝聚力的积极作用。

三、团体心理辅导融入班集体建设的作用

1.创建良好班风、增强班级核心力。一个班集体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是经过一个长期凝练与培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辅导员 (班主任)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班级整体氛围无形中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积极、健康、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氛围促使班级个体成员强烈的体验到集体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及满足感, 增强班级的核心力建设;而淡漠、缺乏关爱、缺乏相互交流的班集体氛围, 则会使学生间情感交流不畅、人际关系淡薄、班级集体意识淡化。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班级个体之间相互的交流、沟通, 以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创建良好的和谐、融洽的班风。

2.便于辅导员 (班主任) 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掌握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 通过个体成员的相互参与、共同分享与体验, 以便促使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 在活动中老师能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发现心理问题, 并通过团体活动帮助个体之间相互的交流、沟通, 以此帮助他们达到相互宣泄情绪、答疑解惑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进一步促进班集体建设。

3.提高辅导员 (班主任) 开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学习、生活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大致相同, 其身心发展状态也几乎处在同一层次, 在遇到相关心理问题及困惑时, 也大体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与规律性。而团体心理辅导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多重性、咨询高效, 在班集体建设中, 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既达到了教育辅导的效果, 又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效率。

4.促使大学生在团体互动中促进人格成长。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 通过班级同学的普遍共性问题, 使班级同学之间通过开放式的相互交流、沟通、分享、体验, 以此来改变自身的态度及价值观念, 提高自身的人格成长。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集体建设中应用的注意原则

1.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应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只有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学生的意识形态及情绪, 也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 才能打破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被动接受知识的固有课堂情境,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展活动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此增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实效性。

2.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应模拟真实社会情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具有导向目标和主题内容的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主题与内容越能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越能真实的反映他们当前学习、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 学生反应的就会越积极, 团体辅导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应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 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实际, 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且要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来,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有相应的辅助道具, 活动形式尽可能生动有趣, 使学生专注投入。

3.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应以学生个体的自我健康发展为主要宗旨。团体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以此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其目的不是为了治疗, 而是为了激发学生改变潜在意识及挖掘自身潜在能力, 以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发展。因此,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辅导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一名学生, 尤其是特殊群体及后进学生, 引导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 通过相互分享、体验、学习, 引导其客观的自我认知与接纳, 并积极探索自我, 改变自我认知模式与思维行为方式。

4.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因注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互动。人际关系的困扰是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重要压力来源。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过程中, 应让学生了解、体验到自己不是孤立的个体, 是被他人支持与关注的, 以此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与分享, 所以必须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在活动设置时, 应注重参与讨论的话题是学生范围所能接受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之间互动的氛围。

5.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应在平等、和谐、温暖的氛围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开展过程中, 辅导老师应与学生有同感, 即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地位平等的关系, 要相互接纳、反馈、鼓舞、自我开发, 避免出现“老师教学生”的教导方式。在团体心理辅导中, 老师要放下身份、地位, 以真正的自我与学生相处,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使学生感到自由平等、畅所欲言。体现这种和谐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团体心理辅导老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

高校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前最后的充电器、加油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辅助、促进、推动作用,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用新模式、从心开始, 开启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素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 2005 (10)

[2].陆雪芳.班级管理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5)

[3].黄丽春等.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讨——广东药学院团体心理辅导的调查和研究[J].青年探索, 2003 (2)

[4].陈韩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8)

[5].吴磊等.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06 (30)

[6].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6)

语文集体辅导 篇3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 辅导员 角色定位 实践应对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结合当前高校班级的特点,找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研究,特别是厘清辅导员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角色定位,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需要,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学生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一)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需要辅导员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对于辅导员而言,只有认真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尽心尽力地为学生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秩序才能得到保证。但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讲究工作方法,不注重管理策略,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陷入各类繁琐事务的纠缠之中,甚至会因小失大而最终违背管理初衷。

(二)班集体建设的服务者

当前带有新特点和时代特征的90后成为了高校班级中的主体,他们强调自我价值、主体意识、个人奋斗,注重竞争,追求民主与平等,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正是他们个性的多元和发展空间的拓展需要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从传统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单一化管理转化为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年级的特点而开展有的放矢的指导和服务。

(三)班集体文化的引导者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分制的引进和广泛推广使得学生只要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学分要求就可以顺利毕业,使得班集体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加大,班集体概念淡化。同时,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多样性趋势,导致学生集体观的分离和选择性的增加,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出现,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的建设和班级成员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等班级文化的氛围。

二、学生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应对

(一)大学城背景下的实践应对

1.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强化心理疏导。大学城大都处于城市的远郊地区,离城市中心较远,学生可参加社会实践的场所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且大学城周边环境复杂、管理薄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大学生的城市化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过程,制约了大学生适应城市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为此,在大学城环境下要尤为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学生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抓住最佳时机与学生交流情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解决问题,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2.推行导师制和导生制,加强行为引导。我国目前的大学城从建成至今最多不过10年时间,说不上积淀特有的文化底蕴,传承老校区的文化传统也非易事。加上目前大学城多数教师都住在远离校舍的市区,一栋栋“大楼”是建起来了,“大师”及其精神的发扬却远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大学生的可塑性大,在学习上往往兴趣广泛但不稳定,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在广大学生中设立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专业和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学分制条件下的实践应对

1. 建立有效的班级制度。根据学分制情况下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班级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和完善约束、激励机制。首先要加强行为规范的制定,如制定“入党实施细则”,强化班集体行为,产生良好的群体压力,促使集体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如设立“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产生办法”,对班级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予以奖励,增强每位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班集体的概念。

2.开展灵活多样的班级活动。完全学分制下社团等学生组织迅速发展,对传统班级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班级凝聚力的塑造。一方面要注重开展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使班级同学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另一方面,要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开展班际竞赛、交流、研讨会等,调动各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完善学生寝室的主阵地作用。学生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课余时间都是寝室中度过的。在寝室中,同学们探讨问题、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在学分制下,寝室的氛围对他们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将班级建设的阵地向寝室转移,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开展以营造寝室文化氛围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进而完善和发展班级文化。同时,以学生寝室为立足点,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还可以弥补学分制下以班级作为教育管理单位的不足。

(二)网络环境下的实践应对

1.抓好入学教育和初期管理的黄金时间,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实体互动。利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等班级建设的重要时机,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对班集体充满期望,给学生创造为集体出力的机会,从而增强其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例如,适时开展适合新生特点的集体活动,包括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增进同学间的接触,满足新生对交往的渴望,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拉近同学之间的感情。

2.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和管理。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对班集体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班集体建设的事宜总要依靠班级骨干队伍宣传带动、以身示范。如果班级干部没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会导致参与班级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班级干部的现象。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重要、核心的任务是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干部队伍。可参照学校团委通过举办团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二级学院班干部队伍培养机制,建立高年级班干部带低年级班干部的模式,对班级干部进行“传、帮、带”。同时,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强化班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干部意识,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效践行班干职责,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3.充分利用易班等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易班”(E-CLASS)是一个以上海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包含了新闻、通讯录、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邮箱。通过该网站,高校辅导员、教师及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 交换各种信息及资源、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作为辅导员要主动注册、加入到相关群体中去,参与网上的交流讨论活动,以平等的心态、网民的语言融入学生中去,在易班新平台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舆论导向把握思想动态,使班级网络文化的影响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吴惠. 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角色转换及策略分析[J]. 辅导员工作研究,2009(9).

[2]张雷,张凡. 大学城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文教资料,2010(7).

[3]姜海燕.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对策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4]龚秋月等. 浅议完全学分制下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J]. 出国与就业,2010(10).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篇4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备课模式,大胆尝试“三个三”(既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

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我们定每周二、周四提前备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

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我们在一年以来的集体备课实践中,总结出“三个三”的备课策略,始终不渝地坚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还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羚羊木雕》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地点:育仁中学初中部

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研究科目: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主问题”设计(《羚羊木雕》之主问题设计)

主持:简玮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一、简玮

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集,目的只有一个,即《羚羊木雕》这一课的“主问题”如何设计。大家的发言宜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解读《羚羊木雕》;

(二)是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及其理由。希望大家积极发言,为执教者提供最大帮助。

二、吴弟群

(一)、《羚羊木雕》教材研究

《羚羊木雕》是一篇表现家庭亲情、同学友情以及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的记叙文。对于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与很多学生家庭中所发生的也相类似。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引起许多争论和看法,达到正确认识和处理与父母、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问题。

(二)、设计及理由

1、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此问题设计意图为:

(1)感知全文内容,了解**的起因,父母的态度,同学之间的误会,我的委屈。

(2)了解全文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3)表达的中心

2、你是怎样看待《羚羊木雕》引起的**?

通过对全文内容的了解,分清父母、奶奶、我、万芳在这次**中所持的不同态度,以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分辨是非,同时作为自己该如何完善处理好这场**,一则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二则对父母在事情已经发生后的冷淡处理,造成对孩子心灵的极大伤害表明自己的看法。

三、陈健

(一)、《羚羊木雕》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章,该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而此文体现的则是亲情中不和谐的一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且能联系自己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现状,该文是能很快引起共鸣的,对内容的理解难度也不大。鉴于此,我认为本文重点应定位在对文中出现亲情间的矛盾的理解和讨论,力求有自己更好的解决办法,难点则是在学习中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二)、《羚羊木雕》“主问题”设计

1、通读全文,请你给标题加一个修饰成份的羚羊木雕

(整体感知全文,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

2、在整个过程中,“我”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在朗读中体会)

3、对这场由羚羊木雕引发的家庭冲突,你是怎样看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及情节,同时也可“挑拨”起学生间的争论)。

四、程欢

(一)、《羚羊木雕》之文本解读

一件小小的羚羊木雕,竟然引起轩然大波,而在这场**中受伤最深的却是我自己。本文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我内心的感受:对友谊的无比珍视;在父母的严逼之下取回木雕的无奈;对朋友反悔的悔恨与歉疚„„同时,在这场**中,各个人物鲜明的性格与个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母亲之严厉而不听我的辩解,父亲虽平静却不可抗拒的威严,皆表现出他们重财轻义的思想,这些皆如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让我无法缓一口气,奶奶虽通情达理却又作不了主,只得默默退开的无奈,万芳与我亲密的关系,对朋友的无限仗义;一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乃是得力于作者绘声绘色的神态、语言描写。因此,在把握人物性格时要注意教会学生勾划圈点关键词语批注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并注意勾划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态度,从而认识到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重谊轻财。由于这类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阅读本文时,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调动生活体验,谈谈自己遇到此类事情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比较,找到最完美的途径,并以本文为借鉴,思考在生活中应当如何与父母及朋友相处,在与父母有分歧时,又如何才能采取最满意的方式来解决它,另外,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一大特点乃是采用插叙将三事件滴水不漏、紧凑完整地安排在一起,一气呵成,学生在阅读到此部分时,应适当插入引导学生认识它并了解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羚羊木雕》主问题教学设计

1、默读、重新拟标题(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拟标题引发其学习积极及兴趣。)

2、选读文段,勾划圈点,批注人物性格、分角色朗读。

(提高朗读能力及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争辨:若你遇到此类事情,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一方为父母,一方为“我”,一方为万芳。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激发其兴趣及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并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看问题)

五、曾祥渊

(一)、关于《羚羊木雕》文本解读

该篇文章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第五单元的第2篇,所写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情感体验,蕴籍较深的文章。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小而言之是一个家庭如何达成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沟通交流,以和为美;大而言之,只有家庭的和美才会有社会的和美,国家的和美。文章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人物间的对话,从对话中折射出了对话双方所秉承的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的挖掘,必然建立在对对话的深入品读之上,在有情感涵咏的朗读中加深感悟。文章因为贴近学生,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圈点、勾画,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这时可以一种既规范又开放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锻炼一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说话中,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

(二)、《羚羊木雕》之“主问题”设计

导入:以生活中的小事件引发学生的争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

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出来。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送木雕——“我”要回木雕

理由:文章构思巧妙,插叙是显著特征,此举既把握了文章内容,同时又体现出了文章的巧妙构思。精读品味:扩写几个句子:的妈妈的爸爸的“我”的„„

理由:人物形象的再现是建立在事件的把握之上的。此“主问”是从矛盾双方引发出来的。

拓展延伸:

1、羚羊木雕能否不引发矛盾赠送,理由何在?

2、羚羊木雕送出之后„„

理由:文章叙述的矛盾,学生众说纷纭,可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内化行为,学会与家人、与同学、与他人友好相处。

六、吴俐莉

(一)课题确定《羚羊木雕》

本文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但却没有那种温馨、惬意的感觉,留给人无尽的思考,在孩子的眼中,友谊是神圣的,意大利薄伽丘说“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但作为家长,却忽略孩子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和友谊相比,谁更贵重,如何才能处理好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借助本文作深入的探讨。

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积累,写法借鉴,以及朗读,圈点勾画。

根据本文来看,整体感悟应是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从理清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来讲,可以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重难点是圈点人物的心理、神态、对话,并通过朗读进行体会,进而引发学生的深沉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寻找到解决亲情与友谊的矛盾的最佳途经。

(二)“主问题”初拟:

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整体感知,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2、文中人物的内心有什么深刻的体验?(朗读、品味)

3、文末说“这能全怪我吗?”你对各个人物的做法有什么意见?你认为理想的做法是什么?(深入探究、点评人物)

4、你还有哪些难事讲出来,共寻办法(课外)

七、李建新

(一)解读《羚羊木雕》

这是一篇非常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散文,文章所显现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在一般的家庭里也有经常的表现。父母对财物的看重是无可厚非的,而孩子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值得赞赏的,那么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念呢?文章没有解答,从文章内容来看,也没有明确的方法。不过,作者张之璐对这个问题是有感情倾向的。那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珍视孩子之间的真挚友谊,成人们要检讨自己的功利思想,处理孩子们的之间交往时,要妥当行事,不能伤害孩子水晶般的心灵,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交给学生的,除了文章的写法之外,恐怕就是如何对待同学间的友谊以及怎样巩固加深友谊,至于对家长的规劝,我认为让学生意识到即可,毕竟我们不能把课堂变成声讨会。

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七年级上册中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的位置。第一篇是鲁迅先生的《风筝》,借风筝写自己对弟弟的伤害及人们思想的麻木;第三篇课文《散步》,是作者对两代人的责任感;诗两首分别写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母亲之情;《世说新语》则是展示古代儿童聪明机智的故事。显然,本文放在这样的位置,是让孩子们正确看待亲情和友谊,遇事要多加思考,多与家人商量,才能避免隐患,这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我认为是本文的写法:一是插叙,站在语文的角度,这个要交给学生;二是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很生动,让学生品读这些文字,就能了解父母、奶奶、我、万芳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因此,语言的精读品味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羚羊木雕》的“主问题”设计

见于以下的文本分析,我认为在本文教学时学生的整体感知,要达到了解内容,梳理思路,并通过追问让学生了解插叙方法的目的。“主问题”设置为:(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事情,只要学生能答出父母逼问羚羊木雕的下落——回顾与万芳的友谊——讨回羚羊木雕,此时,即可追问,“回顾友谊”的作者把它放在中间位置,像这种写法在顺序上叫“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若太难,则直接由教师解说)。

第二个主问题放在深入文本阶段,目的是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达到品德熏陶的目的,宜设置为(2)“我”的父母做法好吗?为什么?还可以追问出奶奶的做法,万芳母亲的做法,借此来找到正确处理家庭冲突的办法。

第三个主问题在精读品味阶段,目的是在品味中了解到文章中的描写方法,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可以这样设置:我们刚才了解了父母的做法不太好,(3)那请你找出文章中对人物刻画最好的地方,并谈谈理由,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表演一下。

第四个主问题是拓展延伸阶段时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设置:(4)对“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的事,你能不能替“我”设想一下,怎样做才可以既送礼物,又不影响一家人的亲情?

八、集体酝酿、研讨(略)

九、商定并结论(李屹梅)

问题1:请说说发生在“羚羊木雕”身上的故事。

主问题2:谈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问题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5

 

周次 主持人 研究课题 班级
5 谭爱红 汉语拼音 一年级
7 邓燕飞 5、江雪 二年级
8 赵剑文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三年级
9 陈秋莲 13、穆老师的眼睛 四年级
10 谭爱红 17军神 五年级
11 赵剑文 17*童年的发现 六年级
12 谭爱红 识字(二) 2、自选商场 一年级
13 陈秋莲 识字学词学句(二) 1 二年级
14 谭爱红 25、做风车的故事 三年级
15 邓燕飞 29、无彩池 四年级
16 赵剑文 26、可爱的草塘 五年级
17 邓燕飞 26、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
18 谭爱红 复习课 一年级
19 陈秋莲 复习课 二年级
20 邓燕飞 词语积累运用 三年级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语文集体备课计划的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集体备课计划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讲义 篇6

课题:《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 主讲:

时间:2016年1月18日上午

地点:凯里经济开发区白午小学多媒体教室 课时:4学时

参培教师:白午、铜鼓、同兴全体在职教师 内容:1.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流程 2.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3.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4.如何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流程

(1学时)

一、备前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一般应为教研组长)、主备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事先个人备课。

主备人至少提前三天将备课补充资料、可用课程资源、参考预案等相应材料发至每个参与备课人手中。

二、备课流程:

1.主持人宣布备课开始,并简要说明本次备课的任务、内容、工作分工及时间安排等相应计划。

2.参与备课者轮流大声朗诵教材,所有参与人认真倾听,找出容易读错的字、词,难读的句子,必要时,停下来研讨感情朗读的处理等问题。3.主备人分析教材。此处重点分析教材内容。如果备课内容为课文,不论低中高年级,都要说出所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文章结构(包括分段、段义,分层、层义,文章结构方式等)、写作或表达上的特点等。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后,或在分析过程中,对主备人的分析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对有价值的分析应做必要记录。4.主备人分析备课内容的“教学价值”(也即知识点、能力点、体验点、理解点、训练点等等)。此处,主备人应不分年段,将备课内容的所有教学价值竭泽而渔式地全部归纳整理出来。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5.根据上一步骤归纳整理出的“教学价值”,主备人根据学段目标、学校学生情况、教师教学水平等,确立教学目标。并逐一说明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关系。(此项工作,在大家对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特别熟悉时,也可省略。当然如果不熟悉,则应长期坚持。)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6.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主备人选择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他参与备课者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力争达成共识,或提出多种可行方案,但每一种方案应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认可,方可采用。记录人应重点做好相应记录。

7.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整体教学结构设计及教学基本流程,并分析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参与备课者共同研讨,确定一个或更多最佳流程。对主备人设计意图的分析进行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见解,争取达成共识。记录人做好记录。

8.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板书设计、细节策略、课件应用、教具学具应用、练习设计、作业设计等相应设计或计划,大家讨论。记录人做好记录。9.记录人整理好记录,通过各种方式,发至每个人手中。(提倡用电脑记录,以便整理和共享。)10.至此,主持人宣布主题备课结束。

三、集体备课后的工作:

集体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结构、方法、策略等,重新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

集体备课后,应根据分工,进一步制作、完善、修订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学具等。

至此,一个完整的集体备课流程才算最终完成。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1学时)

一、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的备课检查只注重等方面,而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费时低效,劳民伤财,对上好课基本没有什么帮助。

为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方面做一下改革,尝试创造一种高效、省时、程序明晰、易操作的备课模式,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集体备课的集体智慧把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出来,真正步入信息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多元、多赢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现在的集体备课,虽然也规定了时间,规定了内容,也要求先周备课,但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是不是象征性的进行?是不是在例行公事?老师们工作繁忙,身心疲惫,集体备课时肯定是出工不出力,只是在倾听主备人在那里唠叨、叙述教参上的东西。这不怪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给他时间研讨,只是一味的促使他们抄写备课来应付检查。因为,我们的检查标准就是看老师们的备课书写是否工整、认真、项目、环节是否齐全、课时量是否足等等。老师们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毫无效果,没有多少实用价值。我们教研室的全体人员针对现状,我们感觉,要想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让备课真正有实效,有价值,首先咱们得为老师“减负”,特别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改变费时耗力的手写式教案,实行电子教案,把抄教案的时间用于研讨教材上,评议教法上。强化集体备课,优化备课形式,发挥集体效应,形成资源共享。

二、基本原则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在集体备课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老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当然,在合作中提倡自主探究,把自己的见解、建议、意见、想法、困惑等摆在桌面上,让大家针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老师们明白,讨论你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在找你的茶,而是在帮助你。充分的交流,和谐的讨论有助于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2.实效性:现在咱们进行的是关于阅读教学集体备课的一种探讨和尝试。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继续科学的解读策略,创造性的运用策略。力求从实际出发,在集体研讨中注重“预设”,也就是要充分的备教材,备教法、特别是备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预设学生在本节课中将要取得的收获和知识点的提升。想学生所想,设学生所问。在集体研讨中解决老师们在个人初备时提出的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备课真正成为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3.研究性: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这项活动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善于倾听,乐于思考,长于表达,在研究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但透过教材所了解到的信息是活的;教案是死的,但我们教师操作的过程是活的。在集体研讨形成教案的基础上,老师们的教学风格、语言习惯、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要以形成的集体教案作为参照,老师们在上面进行切合实际的删改、圈划,创造性的进行使用。

三、实施步骤及方法

基本遵循“四步七环节”这一步骤实施备课过程。

“四步”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构建特色”。“七环节”即

1.确定内容。教研组的组织下,主备人提前一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

2.研读教材。每位教师自接到备课任务之日起,要抽时间充分的了解教材,熟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标记出重点词、句、段,结合策略,把本单元的每一课的设计思路打一腹稿,所产生的困惑或建议以及设计盲点记录在“个人初备反馈表”中,对于课文的关键段落、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可以在书上标一标、划一划,并及时把反馈表交给主备人。这一环节是集体研讨是否深入、是否有效地关键环节。

3.集体研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在主备人的召集下针对“个人初备反馈汇总表”上的信息对教材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自发表建议,依照策略,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在这一环节中主备人要做好记录,对于每一位发言人所提出的好的设计建议、看法、想法都要详细记录。这一方面承载着业务检查的凭证,激励教师积极发言,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为主备人形成教案集结材料。

4.整理完善。集体交流之后,在1---2天内,主备人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交流信息做以梳理,形成教学文本预案,打印复印后分发到备课组每个教师手中。

5.操作实践。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对教案再作深入细致的推敲、斟酌、研究,对教案还可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替换,鼓励教师大胆删改、创新运用,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这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抄写负担,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能够在上课前已经走进了文本,真正了解了教材,并能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摒弃了盲目上课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6.教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在休息闲暇之余可以不刻意的交流教学情况。并把猛然间产生的教学感悟、反思记录下来,哪怕就记在课本的一角,哪怕是一句话,或几个字,只要真实、针对性强,都是非常有价值。我们不提倡套话式的反思,说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记住了几个生字”等等庸俗、无谓的语言。

7.检查评价。教导处、教研组要对集体备课的全程进行监控,明确主备人职责,特别关注“个人初备”的反馈信息以及“集体研讨”的积极程度和热烈气氛。主备人每一次对于每一个教师的发言都要做好详细记录,特别是比较有价值的发言要做好标记,并把教师们的发言率作为评价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积极度和认真度,并相应赋分,也可作为业务检查的一项凭证。目的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研讨中来,真正的解放我们自己,真正的摆脱无效的、盲从的、劳民伤财式的抄写行为。

四、注意事项

1.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要遵循“问题导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集体备课要注意灵活性。每个单元要重点研讨单元中的主体课文,也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训练重点灵活制定集体备课内容,突出灵活性、实效性,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3.要做到超前备课。各备课教师在明确了每次的备课内容之后,先于一周进行个人备课,要做到“四有”,即“脑中有策略、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口中有引导”;“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预设”;“四精”即“精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思路、精心挖掘问题、精心设计作业”。

集体备课要防止一言堂。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全组成员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讨论的时候积极主动,集思广益,博取众长。集中讨论时,主备人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建议,不可主备人一言定论,一人定教案。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1学时)

明确备课的方向是前提,而备课方式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集体备课生活化

新课改下,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集体备课不单是纯粹备书面上的教案,我们应尽量搜集生活中的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教师平时应多看报纸,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资料,为以后所教的课文做好准备,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讨论具一定的深度,广度,不至于只停留于教材上,“照本宣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应该走出办公室,走向大自然捕捉生活实景。社会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是一个大语文环境,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形成备课生活化的观念,随时搜索生活中的大语文。这就能为制作课件、教学提供素材,充实课件、课堂的内容。大语文不仅是小语文(即语文课程)的源头,还是小语文的归宿。因此,小语文要以小驭大,就必须开其源、畅其流,使大语文的活水汩汩灌注于小语文。这包括大语文中涌现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语文活动的移植,包括许多与语文相关的研究成果等新观念的吸收,也包括“模拟性语文活动”之外的社会情景中的实际语文活动的开展。社会中的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可能脱离语言形式而赤裸裸地存在。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抬头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广告和招牌,那是在学习广告语言和识别文字;听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广播和流行歌曲,那是在学习广播语言和词曲作品。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沟通学校内外”的目的,实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现在条件好的学校已经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如果条件允许,语文科组还应该每人配备一台数码相机,平时逛街,逛公园,或在外旅游时,多用数码相机捕捉有欣赏价值,有意义的风景、名胜古迹、生活片断等语文素材;然后把它输进电脑,提供给其他老师,在备课时就可以用它作为素材,制作出不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具有个人风格的高效精美的课件。

总之,引进“活水”,使小语文处于充盈常新之中,而不拘守、凝固;走出“雷池”,全方位地向生活开放,在大语文中摸爬滚打,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这种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有效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更能体现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语文教师要把从生活中备到的与语文有关的实际现象集合起来,在集体备课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传统的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和备课观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上述品质的,必须改变,而关键是教师要及时转变备课观念、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所以,老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不同老师的集体备课有不同的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在集体备课时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而中老年教师就要指导青年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青年教师就要帮助他们一起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利用网络信息备课;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

(三)学生应参与集体备课 由于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又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亲历言语实践才能获得,因此,他们是活动的主体。言语实践活动中的言意互转(吸收←→表达),都以学生自我为中心、为归宿,因而他们处于“自主”“自由”的地位,要求教师予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换言之,学生与教师一样同是课程的研制者,实施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参与集体备课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学生活跃的思维可以向老师提出很多点子,老师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点子使老学的质量更高;而老师成熟的经验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成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能做到智慧互补的作用。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往往拥有着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源,而他们往往也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这样语文课堂的空间将会更加深广,教学效果也会更佳。课改专家认为,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或教师教学的材料,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我们学校初一语文有一个题为“感受自然”的综合性活动,有一个班上公开课,老师就让学生参加课件的制作,与他们共同准备,其实班上有好几个电脑高手,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那几个同学根据老师教案的意思制作了一个生动有趣,很有欣赏价值的动漫课件,前来听课的老师、领导知道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都感到非常意外,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通过试讲完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语文科组的老师集中在小组备课室里关上门讨论完教案和课件就完事了,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还包括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中心发言人要先上课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老师要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对于其优点就要学习借鉴,力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尽善尽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通过课后评课来改正缺点,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语文的集体备课是要通过经验加反思来完善的。

如何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

(1学时)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可见,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因此,我们备课组一直非常重视集体备课,集备力争做到踏踏实实,力求实效。全组教师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秉承新课改的实施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理念,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坚持做到了“一个重视”、“一个优化”、“一个反思”。

一、重视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组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设计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教案。通过学习、交流探讨,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十分不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共同讨论教学问题,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自我初备。

也就是集备前的个人准备,可别小看这个人准备,这要求我们必须在集备前熟悉教材,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出教学的亮点。这些都是我们集体备课中能深入有效地交流的保障,如果个人准备的不到位,集体备课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火花闪现,集备必须以个人预备为前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集体合作备课。最后是形成各人各具特色的自备。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教材、钻研教材。

㈡集体交流

1、整合教材,合理取舍。

在开学初的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通读教材,研究各册教材的编排的特点、学习目标,新教材内容多,而且比较活、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如果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效果不会很好,于是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汇零为总,整体提高”。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备课组制订了集体备课的方案。同时,我们在每个单元又确定了重点课文,重点教学内容把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寓言童话,小说,精彩语段集锦等多种文体知识点分散到各个重点课文中,精讲精练、重点突出。这样做能够使教师驾驭熟悉各种课型,各种类型的阅读指导讲实练透,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既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又使学生受益。

2、集思广义,取长补短。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单元都有主讲教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后定稿。

在备课探讨时,我们能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上课前,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坐下来研讨,把个人教案优点整合,以最佳方式把每个知识点完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保证。

3、同题出课,去粗取精。开学至今,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克服开学初事务繁忙的困难,每个人都上了两节同题课。说实话,这个过程确实很辛苦,备课、讲课、听课、评课、还要写反思,怎能不辛苦。可是想想做教师的哪能不辛苦,虽然辛苦,但是我同样也收获着幸福、充实和快乐。我们通过互相听课大家去粗取精,在每一位老师的课上我们都学到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我们在互相学习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一些症结,对教材的理解也比原来深刻了。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看到了彼此学生的表现,从对方学生的身上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回过头到在自己班学生身上寻找不足,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学生。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教师所要期待的。

三、反思提升,促进发展。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抓住反思的最佳时机,进行评课反思,备课组定的集备时间为周三的下午,我们同题课就定在周三下午三、四节上,其余时间就研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抓住反思的最佳时机,避免遗忘,反思评课时,大家都怀着真诚的态度来谈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先是讲课的老师说说自己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得与失,然后大家再评课堂中的闪光点与不足。每一次评课都能让我受益匪浅。而在这样的评课与反思中我又怎能不策马扬鞭呢!真的就感觉到自己进步了,成长啦!也积垫下来许多教学生涯中最为宝贵东西。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激动与幸福之余,还将自己的课后反思形成电子文稿,为自己的教学留下痕迹,当我们有机会再教时是个借鉴,也给看的人留下思考和启迪。

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关注实效与细节。例如,关于如何上好晨读课我们进行专题研讨,具体实施。上初中后学生不愿动口,不愿出声,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晨读时,要求学生必须大声朗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的技巧让学生读准,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校园一片朗朗的读书声,集备中我们更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由于老师们的常年重视学生的书写,尤其是课堂笔记的书写,我们引导学生如何写规范,整洁的笔记,收效很大,我们学年的学生在书写方面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孩子们能乐于写字,会欣赏汉学的书写美,而且大多数孩子自己也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每学期举办一次书写大赛,鼓励学生书写规范字,但是学生们认字量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加强了课外阅读的力度,在认字教学中强调方法的多元化。由于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我们的孩子们乐于读书啦。他们在读书中积累好多好的词汇和成语。在课上课下学生学会了运用这些好词。名著阅读是我们重点推荐的阅读篇目,每学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名著故事大赛,效果显著,尤其是名著故事大赛已举办六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多有创造力的作品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我们想在语文教学中写字和阅读都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两项训练为学生积垫下来的将是终生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做教师最想给学生的东西。

语文弱科生的辅导策略 篇7

苗子是一个典型的语文弱其他科目强的偏科生。他很清楚中考、高考语文都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通过我的努力, 他实现了语文从弱科到强科的转变。现将个人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不断鼓励, 重树信心

期待效应, 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教师期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较高期望值可以让学生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通过和苗子的多次谈话, 我了解到他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语文, 还是由于自己的心理障碍。自小学三年级开始, 他沉默寡言, 作文表达平淡, 父母和老师都觉得他偏科, 他自己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自我。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总是鼓励他, 不要放弃, 要相信自己!既然数学、英语能学得那么好, 证明你很聪明, 语文也一定能学好。现在的问题在于你的学习方法有不当之处。在后面的学习中, 我一方面为他找出语文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 另一方面, 我鼓励他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发言, 每有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

教师长期的跟踪式督促和鼓励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

二.充分利用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哪里, 时间就在哪里, 一个学生的成功就在哪里。兴趣是内驱力。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 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苗子虽然口头表达能力稍欠, 写作水平一般, 看书还是比较多的。只是不喜欢看老师推荐的书目。一开始他喜欢看什么我就跟着他看。再交流读书感受时, 我们有一些共同语言, 为我们之间的友谊增添了基石。再后来逐渐发展到我看什么他也看什么, 他语言积累丰富了, 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增强了。阅读激发了他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语文成绩逐步提高。在语文偏科生的研究中, 师生共同阅读既沟通了师生的情感,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利用分数曲线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时候, 没有好的分数是因为习惯了差的分数, 人都是有自尊的, 每一次差的成绩就是一次对自尊的打击。而内心的优越感、成就感, 会引发人的自觉行动。那么教师一定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用适量学习, 让学生不断享受学习的成果。那么如何利用分数曲线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成功促兴趣, 让学生保有不竭的学习动力呢?

首先, 测试要少。李吉林说:“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做减法, 减去不必要的负担, 减去低效甚至无效的练习, 才有可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有效的整体训练。”负担过重就变得肤浅, 对偏科生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 测试要精。每一次测试, 老师要精选练习。一开始学生做完测试, 老师批阅、评讲, 订正再批阅, 接着还用同一份 (同类型) 试卷考一次, 认真听的学生成绩陡然上升, 没有认真听的孩子成绩上升幅度较小。本来大家认为在同一水平的人也拉开了明显的差距。进步特别大的孩子忽然意识到好好学习就是上课认真听讲, 好成绩是努力得来的。这样既增强了学习信心, 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教育的最终还是要从老师搀着扶着走向学生独立行走———学生自觉学习。

在连续两次的简单测试之后要做一次综合性考试, 题目难度稍稍加大, 在学生日益膨胀的骄傲思想来临之前, 要教育学生保持平常之心, 不可马虎, 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去学习和钻研。利用分数两次逐步上升和一次回落的交替出现, 引领学生保持对偏科科目的兴趣, 从而多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思考、探究, 成绩不断提升。

苗子在经历两次小测试和一次大综合 (期中考试) 之后, 逐渐走进了语文的世界, 开启了他的语文之旅。期末考试考到85分, 他已经从一个偏科生华丽转身为一个全能生。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策略再探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问题;策略研究

G633.3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已演变成教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1]。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果并不乐观,随意性与低效性等诸多问题呈显出来,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发挥设置屏障。正因如此,实施有效性策略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从困局中解救出来是必要的。本文在对相关问题探究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列举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体制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集体备课活动良性运转,很多学校在体制上做出规定,例如时间、地点规定等,但是与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与审核的体制依然缺乏完善性。很对学校将集体备课视为个人备课成效的叠加,例如对个人备课体会采取网络汇总方法,再由一个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构建集体备课教案。

2.合作意识相对低下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与经验上存在差异性。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分享时有所保留。

3.集体备课环节演化成为数不多教师的讲堂

很多學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中,很多教师扮演着旁听者角色,教研组长因为资质深厚的缘故,经常会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侃侃而谈,却没有集思广益,并且部分教师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此时集体备课活动实效性大大折扣。

二、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对策

1.创建优质型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备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重难点传授、练习测评等环节可以存在统一性,但是在备课方式与教案内容方面应该别出心裁,切忌采用“拿来主义”,把他人教案应用自己教学课堂中。在备课机制明确化的情况下,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彰显出规范性特色[2]。负责管理教学的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起到督促作用,并对其备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还要落实备课组长设定工作,使其为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效运转发挥带头与组织作用。建设健全考勤体制,对那些故意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在教改理念推行的教育领域中,为了使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发挥出来,优质型备课机制的建设与推行,为教师构建了互动型、共享型教研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知识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特点,优化教学质量。

2.建设平等型交流平台

平等型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规避了教研组长“独角戏”现象的出现,此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积极阐述主观见解,将自己置身于主动式备课体系中。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我有一个梦想》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组长为教师们设置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引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这一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各抒己见,有教师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有教师做出“协助学生了解作者演讲背景,从文章慷慨激昂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自由、民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朗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章中心概括等能力。”的补充。平等型交流平台的建设,使语文教师更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并且有效的应用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师教学经验相互分享的进程中,教师也积极寻找与文本相关素材,实施课外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极富文学魅力与感召力的演讲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对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发挥推动作用,这均是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发挥的实效性。

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专业化语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也不断总结集体备课收获,汇总教学体会,在沟通与磨合中强化业务素质,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

3.培养教师编写独特教学方案的习惯

培养语文教师编写独特教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使语文备课质量有所保障,使新形势下高素质语文教育工作者被有效的培养出来。

例如,在对《劝学》备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自己教学模式,编写目标明确的、开放型的教案。在教案体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协助学生对荀子及其思想核心有一个全面认识,对“劝”、“见”等实词的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积累通假字与文言虚词,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富有个性化色彩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进教学进程中,打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与教案相关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概念的归纳,使集体备课的功效彰显出来,协助高中生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注入能量。

三、探究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弥补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均得以优化;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此时教师更有动力、能力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事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优质型教科研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此时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运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由全文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语文教育者端正工作态度,遵循有关体制规则,重视经验共享环节,把自己的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其将会与新课程改革要点之间拥有更大的匹配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逄淑萍.在高中教研共同体构建中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38-42.

上一篇:第十二届天健杯策划书下一篇:给排水公司“双联”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