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共9篇)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1

笔者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结构。然而,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如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即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是好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对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导“疑”。预习能为听课做好准备,也是获得上新课主动权的最佳手段。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预习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学生通过预习,找到疑难点,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难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大的收益是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中每个Module的Workbook里面都有一篇比较长的Reading text,这些Reading均是课本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在实践的几年中,所带的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月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主要通过培

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牛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助,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我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做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做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②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③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践效果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践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本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变得爱思考爱发问了。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听、说、思考,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几乎天天上英语课,课上能直接感受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平淡枯燥、呆板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压抑和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愉快的教学气氛,轻松的学习心态,有趣的语言环境能促使学生去获取更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由于学生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有时并非是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并非因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习,很多情况会根据教师同他们的亲疏而决定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个学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确很有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消除厌倦情绪,帮助理解记忆,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对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科一定会有好感。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他们对英语特点,尽量用英语讲课,创设学英语的氛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使用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形象化的动作。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简笔画、唱英语歌、做游戏、情景会话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关心和鼓励学困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自学之门的金钥匙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在教学词汇时,教师可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简单的短篇故事,来找出生单词,讲究区别和记忆等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是进行英语自学的保证

在教学中,突出的是“听说领先”,生动活泼的会话表演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中,特别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使他们明白阅读一篇课文要从哪里入手,重、难点是哪些内容,和突破它们的关键点。经过长期的操练养成习惯后,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课前自学时要求学生记住下一节生词、短语,会翻译,能借助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整篇课文,找出关键句、难点句,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发现问题。让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坚持课前自学,对下一节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有帮助。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点自学的时间,比如让他们自学生词、自读和翻译课文等,在教师的授课时有条理地记笔记等。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大胆开口、勇于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写机。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复习、加强记忆、过好单词和背诵关。整理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和学就变成一件乐事,教师愿教、学生乐学。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外,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把英语学习带到课外去,多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多听磁带、看录像带,看英文影视剧等。学标准的语音语调,控制好语速,训练听说能力。阅读一些好的课外读物,从中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摘抄英语知识;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学写不同体裁的短文,锻炼写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课堂这个入口,把学生推入运用英语知识的海洋,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里,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五、让学生体会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自学路上求索

平时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主要是检查他们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及时表扬做得好一些的学生,帮助和鼓励差一点的学生,多使用激励语言,给他们希望和力量。教会他们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多做自学经验交流,谈彼此的心得体会,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动力和加速度。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学习,相互提高。“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靠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和实施,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教会学生如何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英语兴趣出发, 阐述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自学能力,兴趣,方法,习惯,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N].英语周报·小学初中教师版.

[4]英语教学中的课外活动[N].英语周报·小学初中教师版.

谈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5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英语的基础,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极其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效率低下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会主动学习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太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到了高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教师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以致有些学生到了大学仍然不能进行必要的自学: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尤显重要。笔者现就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目标,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目标是学习的驱动力,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有这些都少不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为此,笔者除了努力提高授课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辅之以英语朗诵、歌咏比赛、讲故事、英语单词比赛、英语拼读游戏等课外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单词和句型的方法,对尖子生严格要求,注意提高,对英语薄弱的学生耐心辅导,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迎头赶上。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觉学习的习惯

学生如果能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其成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但是学生的自学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复一日、持久耐心地引导和培养。而教师建立起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机制大体需要三个阶段:

1. 教师控制下的学生预习

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对于如何自学,学些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都不大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进行自学。作业的内容要详细,词汇、语法、句型以及课文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要做到有作业就要有检查。通过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这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依据。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养成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进行必要的自学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凡是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

2. 目标达成下的学生自学

在教师控制下的自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至少说,学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比如,预习的作业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看了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删去不做,而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预习时容易忽视的,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时,我们给学生安排的讨论题目是: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health or beauty?Why?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1 Tales ofthe unexplained时我们让学生预习这样的问题:Do you believe in unexplainedthings such as UFOs,Yetis and monsters?Why?Why not?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大有益处。而且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如果认真准备,他们不但可以使用大量的新教材而且可到许多学过的知识,这又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 彻底放开的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实施,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而不应对他们加以限制,可以让他们通过手中的参考资料进行自学,然后带着问题和教师进行探讨。教师此时的任务,一是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对他们的学习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听说读写力争面面俱到;二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还要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不断的鼓励,让他们始终有种成就感。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立足课内,丰富课外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时间紧,所以教师除了立足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扩大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从而最终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词汇量不够,二是语法不够系统熟练,三是知识面不够宽广。为此,我们精心指导学生用好词典和基本语法书两根重要拐杖。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重在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文章的体裁、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隐含的意义等。而在课外,我们则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涉猎,使他们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加大英语听、读的输入量,多听英语录音、广播,多看英语电视。英语录音、广播和电视节目形象,生动,语言地道,信息丰富’,节奏明快,有助于培养注意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听、读输入的基础上,培养说、写的表达能力。在说、写练习的基础上,将所听和所读的语言材料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联想性、创造性的输出表达。当然,他们要处理好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给学生以猎枪,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金钥匙。在高中阶段,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单凭课堂上的内容还远远不够,更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学的能力,才能早日摆脱“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被动局面。而且,揭示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找到一条符和学生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的学习的“捷径”,是广大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如果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学习策略的研究,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使其达到学习方法的最优化,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张勇军

【摘要】: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积极有效的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以外,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相对而言,学生自学难度大。但只要教法适当,笔者认为数学的自学能力还是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培养与完善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就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悟出了几点想法。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人的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是表面地、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当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逐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二、善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在解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粗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这一步,还需提高要求,深入理解书本上的内容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抓住精

神实质,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知道应用了哪些旧知识。甚至能想出不同书上的其它解法等。同时还能去探索一下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么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又是什么?结论能否加以推广?条件有否多余?甚至能觉察出例题或习题中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等,面对这些要求,这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是满堂灌输的方式来授课,而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有效的提问,使学生的思考不断的深化,思维不断地得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得到了发展,那么,在他们解答书本以外的问题时,必然会举一反三。这对他们的数学自学能力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法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要着眼于长远目标,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获得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阅读的方法。在指导阅读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提纲式”和“点画式”两种方法,提纲式即让学生利用教师拟定或自拟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这样知道了阅读顺序,懂得了思考路线,逐步就会搞清应怎样去读数学书。点画式就是在阅读时边看书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句、词、解题方法或不懂的地方用圈点画线、批语等形式画出来,以便讨论时交流。这样的阅读具有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效果。

2、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有顺序、抓重点、常比较等,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后,引导学生先观察实物的整体,再着重观察点、线、面的特征,并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

3、操作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操作中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还要求把它与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列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含义。

4、质疑问难的方法。质疑问难首先要让学生有疑可问,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寻找问题:(1)知识的来源(即新旧知识的关系)。(2)解决方法(为什么这样解决)。(3)知识的归类。(4)知识的运用等。其次要引导学生释疑,通过阅读、做题等,想一想其中的道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5、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旧知、动手操作、实践调查、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总之,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必须善于调动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愿学、善学,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和课题研究》魏清泉 [3]《中学数学研究》陈清松.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2008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5

俗话说“授人以‘鱼’三餐饱,授人以‘渔’一生享”。是的,给予别人一种能力将会给他一生受用无穷。我想,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是看他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金钥匙,也就是说,你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 填鸭式”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使用的方法,其结果必然是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过去的语文教学只看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这节课我要给学生什么知识,训练学生什么能力以及怎样去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

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

楚、明白。2.在记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教学时,揭示以上规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只用了一堂课,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接着,我又用了一课时,叫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两条规律,试分析“习作选”上的同类文章。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工具”,独立实践很快就把文章的时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我便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由于开展了自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多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的方法。

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一课,我就要求学生写写班内最有特点的学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了。我又设计了短文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检查学生的能力提高如何,短文的题目是:“记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作业效果较好。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将相和》、《晏子使楚》这些写人的文章,我就重点训练学生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进行写人记事的能力;

学习了《草原》就重点练训学生描写景物特点的能力;学习了《白杨》就重点训练学生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借物喻人的能力;学习了诗歌就培训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就在一节课一节课中逐渐形成了。

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每一节课中增长了知识,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独立的实践,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做任何事情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像给学生吃米糊似的,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我便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由于开展了自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多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的方法。

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一课,我就要求学生写写班内最有特点的学

生的形象,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表述方式很熟悉,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就展示在我面前:有顽皮好动的男孩子,有勤奋好学的好班长,有乐于助人的同学、、、、、、学生笔下描写的人物细腻生动,他们对于写作也充满了兴趣。再如《再见了,亲人》、《草船借箭》、《桥》等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写好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阅读后,我设计了“记两件小事”的写作训练。要求第一件事一定用对话形式写实际生活中的一件事,第二件事一定用描写环境、动作、神态及人物语言的方法写出人物品质,但选材一定要真实。结果学生写出了内容丰富、生动的好文章。

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们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的提高。

多读:1.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去校图书馆阅览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用权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2.每星期抽一、二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目的。

多写:笔勤出好文。我们班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学还坚持写日记。这样,每周动三次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改革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

写作量一大,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二是认真记录;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强评讲。

亲自“下水”:教师跟学生一起作文,是无声的战鼓,最能激励、启发学生。同时能发现写作时,可运用哪些学生学过的知识技能加以指导;能发现写作时的重、难点加以帮助。

认真记录:学生初稿我都认真记录下优缺点,便于面批,评讲时用。

当面批改:为了使批改更有效,我见缝插针,挤出每堂下课十分钟,面批一、二人,中午上课前面批五、六人,两天就可面批二分之一,且批改效果好。

加强评讲:(1)读好的例文;(2)找出病句、病节抄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学当“小医生”为其“治病”。(3)学生互相评阅。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6

摘要:自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自学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并注重对学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其二,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的。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拆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悬念,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得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备课是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个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加足思维的“马力”。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上个星期,我校去春游,学校为我们五、六年级准备了380份食品,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每个年级可以分多少份?”学生读完题目之后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可以把380份平均分给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可以分得380÷2=190份”,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之后,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这时第二位学生站了起来说:“我不同意这种分发,请问:你怎么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相等呢?如果一个年级有180人,另一个年级有200人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已经有些辩论的味道了。我就顺势引导:“既然平均分不是很合理,那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认为就应该按照班级的人数来分,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就说:“实际上五年级有学生194人,六年级有学生186人。”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开放课堂,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

恰当的诱发性的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情境,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

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又如: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复习旧知:1分米=0.l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并结合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l米=0.10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二、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 “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⑵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⑶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赘還?。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如:教师在教学后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下节课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我想,这样有创造性的提议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郑其恭、李冠乾主编,《教师的能力结构》,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张楚廷著,《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6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前预习,查字典,错题整理

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英语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同时也需要英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四种基本的学习技能来重新设计, 即强调学生应: (1) 学会求知; (2) 学会做事; (3) 学会合作; (4) 学会发展。四个学会的核心则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首要的就是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求知。古人说得好:“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 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我们这一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自学能力, 参与了教学过程, 学生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 才会对学习过程充满感情, 不再排斥, 不再觉得枯燥乏味,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具备了扎实的自学能力, 他就可以独立思考, 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后步入社会, 学生就可以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独立探索, 发现解决问题, 才能满足和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才能永不落后。

接下来就探讨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领悟和尝试。

(1)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良好自学能力的前提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一旦失去兴趣, 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 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起主动开发的潜能,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从而培养积极自学探索的能力。我们老师教学时要以此作为突破, 以鼓励为主,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精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 在实践中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 用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应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情境氛围, 培养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英语。

1) 多开展单词拼写接龙比赛和朗读比赛, 比赛可以创造一种学以致用的氛围,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和朗读兴趣。当学习购物、打电话、谈论活动等日常交际用语时, 尽量使用情景教学, 这样学生兴趣增强了, 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高。

2) 上课时多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如唱歌、表演、模仿秀、配音等, 从而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 培养学生多接触英语课外知识, 把英语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杜子华指出“对于学英语, 看一部美国电影比在美国生活十天还有效”。英语电影中有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规则, 而且对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4)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和知识特点,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激励,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应多鼓励英语学得较吃力的学生, 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 鞭策他们温故知新, 迎头赶上, 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并使他们充分发挥“领头羊”学习标兵的作用, 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2)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很强, 他们很善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抽象概括、归纳综合和分析演绎。课前预习为他们独立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增加了学习的有效性, 有助于培养英语的自学能力。

1) 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课前划出生词、短语所在的句子, 并预习理解句子意思, 找出主题句和中心段落, 借助词典和参考资料理解课文, 发现问题, 完成有关课文的习题。

2)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先熟记要教的生词, 多读几遍要学的课文或对话, 培养语感, 训练辨读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记好笔记,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老师讲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预习也应进行一定的考核和检查, 如检查小组查找的资料是否完整正确、抽查默写单词和背诵、请学生带读单词或课文等等。

3) 培养学生查词典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自学能力, 是顺利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利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来帮助阅读理解;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查词典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新课中的生词、习语或谚语、短语等。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查出一些重要语言点的释义。词条中的英语释义和例句是精华部分, 不可忽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交流所预习的内容, 互相讨论补充。学生通过查词典自己动手, 不但丰富了语言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

(3) 吃一堑, 长一智——利用错题资源提高反思能力。学生主动进行错题收集, 建立起自己的思维障碍库, 自我分析, 改正错误, 巩固已学知识, 培养检查、补救的习惯,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习更主动、更有效。老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 从反思的结果中再认知。整理错题集, 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做错题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错题集应具备兼容性, 基础性质的内容要求学生都要做好整理及纠错。抄下考卷或作业的原句,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正误答案, 注明原因 (如记忆、拼写、语法、审题、运用等) , 从而进行有关知识或能力的补缺补漏。对于高一层次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把课外作业中认为有价值的题目整理出来。这一点要求具有开放性。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 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锻炼, 主体地位突现, 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 为学生以后在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中能够游刃有余奠定基础。指导学生经常对错题集进行翻阅温习, 比较错解与正解的差异、错题产生的共性原因和错题特点、找准学习的薄弱环节和知识的薄弱点,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对容易出错、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还要演练, 连带复习相关知识, 使知识点更加牢固。为了更好地利用错题资源, 我们还可以在错题集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错题的功能, 去伪存真, 在错题中淘“金”。指导学生把错题改编作例题, 设计问题串或姊妹题, 让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推理条件或结论中细节的差别, 培养批判性思维, 反思效果更加深刻。编制试卷, 阶段复习时, 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编制复习试卷, 考查易错点, 并给出解答。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揣摩出题者的心理, 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且, 在小组工作时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 以强带弱,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又培养了和他人合作的能力。我相信经过长期的这一自主学习任务的开展, 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宝贵的“题典”,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对学习内容的主次把握, 做好笔记, 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们教师, 应放眼于学生的将来, 更新教学观念, 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尽力调动学生, 掌握自学方法, 探索知识的规律, 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只有会求知、会做事、会合作, 才会发展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自学方法, 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永忠.剖析错因, 反思教学[J].教学通报, 2003 (10) .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8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一需;授之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不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好学习指导工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培养提高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生中最具价值的本钱。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更新,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必须终身学习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的需要。只有从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从行动上才会积极地投入。

二、指导自学方法

自学就是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它是内心的需要,是追求知识的一种渴望。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因此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设想面向学生授课,就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也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发现自己知识中的欠缺,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这种方法既有针对性又省时高效。一般说来,学生面对学习内容往往感到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这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明确地告诉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三、做好自学笔记

自学笔记就是学生在自学英语课文时,要求学生摘抄文中出现的大量词组,同时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也要摘抄下来,写在作业本上。这样做可以督促学生边阅读边做笔记,起到加强记忆的效果。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就在学生作业本上批注。养成做自学笔记的习惯需要慢慢来,但要持之以恒。开始,有一部分手懒的学生不愿动笔。针对这个问题,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必须把学习到的知识落实到笔头,强迫他们不仅动脑,还要动手,消除他们的惰性。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大量的自学笔记,能准确地把握重点,并且用红笔标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对此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号召其他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不断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四、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

课外练笔是课堂学习最有益的补充。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而且只有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单词、词组、句式、语法活学活用,变成自己的东西。要求学生在笔头练习时充分运用新知识,不断巩固。我们学完每个单元,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下面是我们在学习完倒装后,学生习作中的一篇:

Once upon a time, there lived an old couple.they led a simple but happy life. Often did they walk outside after meals.

One day, the old man was walking alone in a narrow street when he found that lying on the ground was a wounded bird. He brought it back home carefully and took good care of it. When it recovered from injury, so grateful was the bird that it spoke to the old man,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kind-hearted man. Had it not been for your help, I would die now. In return for this, I will give you a feather each day, which can turn into one coin. It is quite enough for you and your wife to live on.” Happy indeed was the woman who heard this.

After a few days, the old man went outside himself. Then in came the bird, which came to give the feather. However, the woman caught the bird all of a sudden and tried to pull off all its feathers, say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I become rich. The more coins I get, the happier I will be.” Away flew the bird suddenly and not a single coin did the feather change into.

No sooner had the old man arrived home than he found out what his wife had done.so angry was the old man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

Greedy as the woman was, little did she get.

重视课外练笔,努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我在英语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知识技能大赛中有一人获得一等奖。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了好习惯的欲望就像汽车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的规律,这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应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慢慢经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习惯,掌握了自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完成。

Crrqmnp谈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9

【摘 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学能力预学议学 导学练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白学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T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学生把老师讲过的东西一旦忘记,白己不会翻书,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讲,课后自觉重温例题,然后完成作业,这一些自学方法,因此成绩提高很慢。

为了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变“学会”为“会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预学

新课开始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我质疑、思疑、解疑、记疑。具体做法是:

1、以趣话诱预学。赞可夫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增强预学的自觉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为学生提供路标和向导。阅读提纲常以设问或点拨的形式,紧扣重点,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

3、教学方法助预学。预学时,要求学生手里拿者笔,眼、脑、手并用,按照阅读提纲逐段默读,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的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易懂的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精读。参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将课文的脉络及要点写出来并记下“不大懂”和“一点不懂”的问题。对于后进生还要单独“点拨”,使其达到预学的目的。

二、议学

教师将学生预学中提出的.不解问题,按照教学要求拟成议学序题或提纲,组织学生开展议论、争辩或讨论。常用的形式有:

1、针对性议学,即对课文中某些重、难点和易漏、易混、易误、易疑之处,让学生同座或前后座议一议,以便相互启发、分辨和释疑。

2、穿插性议学,即在自学的某个环节上,教师将阻碍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提交给全班学生争议,用以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3、阶段性议学,即学完一个单元后,联系参观、调查和学生思想,运用所学内容开展“解疙瘩”讨论,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辩论性议学,即将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集中起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准备发育稿,在班内公开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

5、演讲性议学,即在期末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将所学理论拟成专题,让学生白选、写稿,公开演讲,民主评分,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实践证明,要组织好议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不能只当“裁判员”对各种不同的议论进行最终判决,而应该做“引路人”,用自己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深思广议,做到“四要”:一要普抛线,用插话、提示、点拨、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提纲议论,不走题,不冷场。二是巧激争辩,让学生的思路的要道口画龙点睛地反激一下,使学生的争议处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三要鼓励求疵,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现有结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实行“挑刺有奖”政策。四要允许存疑,对学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学术界又无定论的问题,采取存疑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窗口,让他们课后去研究,享受和发现创造的快乐。

三、导学

经过议学,学生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期待老师给以讲解。抓住这一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的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导学的方式有很多,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突破“五性”:

1、示范性。古人云,授人一鱼,顿餐之食;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导学不能就题论题地提示一下或讲讲答案了事,要通过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不仅要用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对科学知识的深厚兴趣给学生以示范教育,而且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对学生“诱、启、导”,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惑。

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理解困难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旧知识的关键点、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前后各节之间、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只有抓住“三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导引,擂“响鼓”,打“重锤”,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3、启发性。针对不同的方法激疑设问,把学生引向“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在学生的智力矛盾达到一定温度(时机)时再点拨,促使其智慧的火花燃烧。

4、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成语、谚语、寓言、笑话进行类比或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了有趣,思之有味。

5、鼓动性。选用准确、鲜明、形象和充满感情的语言,谈吐清楚,铿锵有力,歌颂富有激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

四、练学

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化并转化为应用能力。

1、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指导学生写出单元小结,用图表或书面语言列出单元的知识逻辑序列和知识纵横结构,使之系统化,便于复习和掌握。

2、拟题。课后指导学生白拟练习题,测试题和单元复习题,相互解答,评卷。教师不搞“标准答案”,只在方法上引导学生通过拟题解题练习,学会命题、解题、阅卷、评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撰文。在期中或期末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联系社会、学校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撰写立意新颖、事理交融、短小精悍的小论文,作为学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调查。根据教学需要确定调查内容,要求学生拟好调查提纲,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进行调查,详细记录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民主评议记分。学生经过多次练习,不仅学会了调查方法,锻炼了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学会了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正确理解政策,激发了开创拓新精神。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四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增添了教学生机,形成了课堂活跃,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成效的良性循环。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他们将来成材,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

[2] 周健《转变观念,改变教法》《中学政治》

[3]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点滴体会》

上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学习总结下一篇:最长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