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2025-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精选8篇)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1

常用公文写作技巧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 张茂叶

一、请示的写作要求

概念与分类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事项”。

请示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①请示的理由。这部分十分重要,它是请示的依据和出发点,是能否得到满意批复的关键,一定要充分说明理由。②请示的具体事项及要求。这部分有什么就写什么,要明确、具体。③结语。一般用“妥否,请批示”等语。

写作要求

1、请示的理由要充分有力,请示的

事项和要求要明确。对请示事项的理由要实事求是,具有说服力,不能虚报。注意行文语言,选用词语要谦敬、分寸得当,一般不用请马上、请立即等词语。

2、请示要一文一事。切忌在一篇请示中同时请示若干个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问题,如在一个请示件中罗列了很多不相关的请示内容,请示的事项无法分清主次缓急,上级机关无从审批或因请示中某一件事不能解决,使得整个请示搁置下来,影响请示事项的及时批复。

3、切忌多头主送。请示要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机关或主管部门行文,一般只报一个主送机关。如多头主送,容易造成责任不明,互相推诱,或领导机关的批复不一致。如县妇联向省妇联写请示,同时也让设区市妇联知悉,则可用抄报的形式。请示不能送领导个人,不抄送下级机关。

4、请示和报告的内容不能混淆。请示与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

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上行文。其区别是:

行文目的不同。请示需要上级对下级有明确的批复;报告

则是下情上达,上级领导机关只作为阅知件,不作答复。

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允许先斩后奏;报

告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行文。

行文内容不同。请示主要写带有迫切需要上级批示的事项;报告只是汇报事项。请示中可以有报告事项,但报告中不可夹带有请示事项。在行文过程中请示与报告这两个文种混用和不分的情况经常发生。有的该用请示用了报告,有的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有的请示件标题用“关于xxx的请示报告”,这都是极不规范的。

二、报告的写作要求

概念与分类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 的询问。”

报告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报告的原由,即为什么写报告;二是报告的事项,用

“现将??报告如下:”之类的转接语引出报告的事实和问题,这部分要突出重点,做到点面结合;三是结束语,可根据报告内容的不同写明”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

报告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随文报告、答复报告和建议报告。

综合报告。是下级机关为了使上级机关全面了解下级机关各方面情况,便于上级机关掌握全局,指导工作而写的公文。综合报告的主要特点是:汇报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比较全面,一般和工作总结结合起来。综合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报告起因和报告内容两部分。报告起因即说明为什么要写报告,报告起因一定要集

中、概括、简要直陈。有时就是几句话,报告起因与报告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用语,往往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报告内容,是报告正文的主体,一般要写明完成任务、进行工作、处理事情的依据、过程、措施以及结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与安排。报告正文的结尾用语一般用“特此报告”表述。

专题报告。是为了向上级着重汇报某项工作和某个问题,以使上级了解情况,做出指示而写的公文。专题报告的显著特点是,报告的内容专一。专题报告可分为:反映某项工作

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意见的专题报告;为总结某项工作而形成的经验性的专题报告;为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或工作而召开会议所形成的会议专题报告;工作中有了错误,需要向上级机关检讨所形成的检讨性专题报告;对某一事情或某种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调查,专题报告。

各种专题报告的格式大体一致。正

文内容,由于专题报告种类不同,在写法上有所差异。一般说来,专题报告的正文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三是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正文开头一般先详细叙述新情况产生的缘由、情况和问题等作为“依据”,然后用“为了??”等句式点名主题,再用“现??如下”句作为过渡语,转入分旨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随文报告。是指报送文件或物件时随件附文。它的范围

比较明确,写法也较简单,一般只对报送的文件、物件作简要说明。

答复报告。是被动回答上级询问的一种随机性呈报,正文开头一般先引用上级来文作为“依据”,然后用“现将??报告如下。”一句点明”意图主旨”兼作过渡语,转入分旨部分的详细叙述。答复报告结尾处常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做结语。

建议报告。是主动向上级提出建议要求批转的一种祈使性上行文,一旦被批

转后,便可作为下行文下发。正文开头应先逐一说明本建议的“事实依据”、“理论依据”、“目的主旨”和“意图主旨”等,然后用“具体建议如下”一句过渡语转入用“一、二、三”序号列项,或用小标题分列的分旨要素。建议报告的结束语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

写作要求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即使是综合报告,也要重点突出几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简略带过。

2、要有分析,不能只罗列现象,要着力揭示问题的实质,分析

发展趋势。

3、要注意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即报告的内容要有新意,要注

意时效性。

4、内容要真实可靠,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报喜也要报忧,讲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和不足。

5、注意一文一事,不要夹带请示事

项,简明扼要,文字精炼。

三、通知的写作要求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按内容性质和写作方法不同可分为:①用于颁布行政法规的公布性通知,②用于批转下级机关来文的批转性通知,③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来文的转发性通知,④用于对下级机关发布指示的批示性通知⑤告知一般事项的一般性通知,⑥会议通知。其内容构成一般由“原由”和“具体事项”组成。“原由”要讲清目的;“具体事项”的内容要直截了当明确具体,有的很简短,另起一段写明所要求的事项即可。

通知的适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高灵活及时不受单位级别限制,无论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群众团体都可以使用。同时,它行文简便、写法灵活、种类多样,写作方式可以不拘一格,长篇、短

篇、大事、小事都可以根据需要制发通知。

四、总结的写作要求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并从中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和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公文。

分类和作用

1、总结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总结可以分为若干类。

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按性质可分为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习总结等。

按时间可分为月份总结、季度总结、总结等。

2、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公文,其作用具体

如下:

1、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项工作,不论是个人或群体去

进行,都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所进行的事业通过总结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2、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外部制约,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罚而招致失败。而要找寻、发现客观规律,就需要总结。

3、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指这个人能否承担某项工作气执行某项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解决、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二者常常是揉合在一起的,相得益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总结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4、总结是团结群众,争取领导支持的好渠道。一项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必须进行总结。总结能全面深入地回顾、检查,对成绩与不足、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评价,使大家认识统一。这样的总结群众心服口服,把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同时,通过总结把成绩、经验、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向领导汇报,能引起领导重视,争取领导的更大的支持和指导。

格式与内容

总结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落款四部分。

1、标题。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公文式的标题,由“机关名称+时间+事由+文种”构成,例如;或由“时间十事由+文种”构成,例如;由“事由十文种”构成等。另一种是新闻式标题,这种标题侧重在经验总结上,由引题、正题和副题构成,它要求切实有力地反映出总结的内容和特点。

2、导语。导语是总结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概述基本情况,包括交代总结所涉及的时间、地点、机关和背景;概述基本经验、点明中心思想、引用数据、主要成就或问题等。导语要求紧扣中心,简洁精练,有吸引力。

3、正文。正文是总结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一般要写明以下几个问题:

工作情况。即进行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方法和步骤,有哪些效果,取得了什么成绩。

经验和体会。即工作中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取得成绩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这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在全文中占主导地位,写时要注意主次和详略,注意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问题和教训。即工作中遇到哪些问题,给工作带来哪些损失和影响。这部分着重分析问题、教训的存在以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如果是着重反映问题的总

结,则应把问题和教训当作重点来写。

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提出一些新的奋斗目标,以表示决心,展望前景,鼓舞斗志。

4、落款。总结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机关总结的署名,一般不放在落款处,而写在标题中或标题下。有的总结随文发送,所以总结上不署名。个人总结署名,一般写于正文后的右下方。

写作要求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认识总结的重要性,要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2、找出规律,揭示本质。总结的目的,是面向未来,避免今后工作的盲目性。为此就必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总结才具有指导今后工作的实际意义。

3、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进行总结时,对主要工作或有体会的工作要有所侧重,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罗列现象、堆砌材料、玩文字游戏。

4、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总结要求内容真实。事实准,不走样;数字准,不笼统;论断准,无漏洞;文风正,不浮夸。不能凭想当

然进行总结;不能以偏概全,夸大其辞;不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能张冠李戴,拼凑编造;也不能随意拔高,借题发挥。

5、写出特色,写出新意。要总结新经验,突出特色。不能搞通用化、老一套、观点材料缺少新意的总结。

6、条理分明,结构严谨。综合性总结,内容多,篇幅长。因此,安排结构一定要严谨,层次一定要分明,通篇一定要连贯。另外还要注意语言准确,修辞方法运用恰当。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公文。

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调查报告则是调查结果的书面形式。调

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凡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实际

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分类和作用

1、调查报告的种类。常见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四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抨击时弊的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作用

为上级机关全面了解情况提供真实材料。调查报告不是

一般的了解情况,而是经过周密系统的调查之后,对客观事物深刻感受获得的真实情况。

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政策提供依据。调查报告不是对真实情况不加选择的反映,而是对调查来的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从中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

是介绍先进经验的手段。在调查报

告中,不仅有真实情况的反映和认识而且有包合作者对情况的判断、评价以及由此得出的相应结论,从而形成比较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有利于互通有无、相互学习。

格式与内容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多种形式:

单行标题。由调查对象、事由和文种构成。例如:《600名女大学生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

多行标题。用简明、醒目的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例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例2:《发展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xx市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小商品出口大有潜力可挖》。

提问式标题。是单行标题的特殊形式,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调查后的结论概括成一个问题。例如:《XX村妇女是如何

走向富裕的》。

2、正文。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前言

①前言的表现形式。前言,即调查报告的开头,一般有四种写法:

第一种: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介绍,点明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二种:概述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总领全文。

第三种:用议论开头,点明所要调查的问题的重要性。第四种: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对所调查对象的介绍。②前言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深刻有力。

主体。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干部分,充分表现主题之所在。通常用小标题来显示主体部分的内容。

①主体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调查多个对象时,按照调查的顺序逐点来写,既分别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又从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

第二种:根据调查对象发展过程各阶段的阐述,从事物前后情况的对比中体现出调查报告所要阐明的观点或规律。

第三种:调查某一对象的性质,按照事物的内在特点去写,从各个侧面或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事物的复杂面貌。

第四种:调查两个不同的对象,按照它们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工作结果的不同对比去写,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②主体的写作要求。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结尾。结尾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有以下四种形式:①总括全文以加深读者印象。

②由点到面指出所调查问题实际的普遍意义。

③提出建议给读者以建议性指导。

④省略结尾。

结尾,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精练概括,明确肯定。

写作要求

1、认真调查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基础,对调查

报告来说,尤为重要。

2、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材料首先是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其次是对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整理后找出规律性的实质问题,使材料更加典型,更能表现主题。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2

一、通知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批转、转发公文。

通知的种类不同, 其结束语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批转、转发性通知只要在正文说明批转或转发的文件名称和发文机关的意见等基本事项就可以了, 一般不需要再写结语;如果要进一步阐明发文机关的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则以“请按通知要求办理”“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为结束语。

发布性通知主要用于发布有关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办法、措施。正文内容写完即结束, 可以不单独写结语。

指示性通知主要用于上级机关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些事项, 在通知中要交代任务, 提出工作原则和要求, 让受文单位贯彻执行, 具有强制性与行政约束力。因在内容上已有具体要求, 所以不用单独写结语。

一般事务性通知主要用于告知某一事项或传达某一信息或通知有关单位或人员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如需要强调时最常用的结语是“特此通知”“以上通知, 望遵照执行”;结尾处还可以再次明确通知主题或作必要的说明, 如“……的具体办法另行通知”;有的事务性通知在正文事项写完就可结束。

二、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人物、推介先进经验。表彰性通报要表明行文机关对通报表彰对象的态度, 提出表彰决定, 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常用“……决定给予……通报表扬, 并号召向……学习”, “要求……”等结尾。

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单位或个人影响较大、典型性较强的错误或问题。结尾处要提出告诫, 引申出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加强整改, 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或有的放矢地提出希望和要求, 如“望有关部门引以为戒, 防止……”;也可用“特此通报”作结。

情况通报用于传达重要精神或知照重要情况。一般在正文末尾提出指导性意见, 或针对情况提出希望和要求, 可以不单独写结语。

三、公告、通告

公告与通告都属于周知性公文。公告的作者通常是国家领导机关, 而通告的作者可以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作者范围比公告广泛。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无论是知照性公告还是祈使性公告, 都具有发布的内容重要, 时限比较紧急, 发布机关级别高的要求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各省市人民政府及人大等, 级别不够的单位只有获得授权后才能发布公告) , 所以在公告的正文之后, 一般都用“现予公告”“特此公告”作为结束语, 除了以此表示发布的是重要重大事项外, 祈使性公告还有要求遵守有关规定的意思。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规定性通告是向社会有关方面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 对公众有一定的制约性。常用“特此通告”“此告”作结。

知照性通告是向社会有关方面公布需要周知的事项, 并不提出具有约束性的执行要求, 只在结尾写明执行日期、要求或希望。

禁管性通告公布一些令行禁止类事项, 常以“特此通告”作结语, 以示强调, 引起公众注意的效力。

四、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工作报告主要汇报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的全部工作情况或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 常用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 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有不妥, 请指示”作结。

情况报告即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的报告, 一般用来汇报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重大性、特殊性、突发性事件, 在一定范围内带有倾向性的情况等, 可用“以上报告妥否, 请指示”“特此报告”“有何指示, 请电告”作结。

答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这类报告的内容要体现针对性, 上级询问什么, 就答复什么。答复报告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

意见、建议性报告提出建议, 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给下级机关的工作报告, 常以“以上报告, 如无不妥, 请批转各部门执行”“请予批转”“如无不妥, 请批转”等请求式用语作结。

报送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物件或有关材料的报告。结尾用“请审阅”“请审阅批准”“请查收”。有时报告结尾也可以省略习惯用语。

五、请示、批复

请示与批复是党政机关公文中为数不多的双向对应文种, 只要下级部门有请示, 上级部门就一定会有批复。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下级机关在遇到超出自己权利范围、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超出自己认识范围的事项时, 都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 以求获得批准、帮助。下级机关提出请示是为了使请求事项得到答复, 因此在正文之后, 要以期复请求语来结尾, 这是请示必不可少的内容。

请求指示的请示是当下级机关对该不该办、该怎么办某件事没有把握时, 就要请求上级给予指示。常用“以上请示当否, 请指示”, “是否妥当, 请批复”作结。

请求批准的请示, 如项目、方案、规划、审批指标、费用、物品等是下级机关办理公务时在物质上、权限上感到不足无法办理时, 请求上级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帮助。结尾用“特此请示”, “请批复”。

如果是情况紧急的请示, 应在标题上写明“紧急请示”, 在提出请求事项后, 常以“专此请示, 恳请批复”作结, 以表明事情的紧迫性。

请示结束语必须规范、醒目。常用的还有:“妥否 (可否、是否可行) , 请批示”、“如可行, 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以上请示, 请批准”、“请予审批”、“请核批”、“特此请示”。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只要是有请示, 无论是请求指示的、请求批准的, 上级机关不管是否同意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都必须在审核后给请示单位一个回复。

批复常用结语为:“此复”、“特此批复”。有时也可省略, 自然收尾。

六、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可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作为上行文, 主要是对某一主要问题或某一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看法, 呈报上级批准或批转执行;作为下行文主要是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阐明指导方针, 提出具体意见;作为平行文, 主要是向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提出咨询, 阐明主张或征求意见, 提供建议给对方作为参考。因此, 意见的种类不同, 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适当的结束语。

如果是指导性意见、实施性意见, 通常采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 建议批转各地执行”“以上意见, 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作结。

呈报性意见、建议性意见结束语一般用“以上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以上意见供参考”。

商洽性意见通常采用“以上意见, 如无不妥, 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作结。

鉴定性意见通常写完主体部分的结论即可结束, 不再另写结语。

七、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部署性、法规政策性决定由于政策性强, 有明显的规定性和指导性, 事项具体, 要求坚决贯彻执行, 结语常用“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处置性决定, 就是处理、布置并告知具体事项的决定, 其内容如表彰先进、处理问题、设置机构、安排人事等。有些表彰先进的决定要在正文的末尾发出号召, 提出希望;处理问题的决定则以指出教训作结, 起到警戒作用。

八、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按照函的用途可分为申请函、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和告知函。

申请函在告知请求事项后要提出请求, 大多采用“可否, 请复函”“请予支持”“请予批准”“请核准”作结语, 也可用“请大力协助为盼”“望准予……是荷”。

商洽函在提出问题或就某一问题提出协商解决办法后, 常用“请研究函复”“以上意见, 请予函复”“请函复”作结, 以期待得到对方的答复或帮助。

询问、答复函:这是一种上下级之间或同级之间都可以使用的函。询问函一般用“特此函达”“恳请函复为盼”“请复函”“盼复”“请即复函”作结;答复函则用“此复”“专此函复”“特此函复”“谨作答复”作结。

告知函只是让对方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 一般不需要答复, 结尾常用“特此函告”“特此函达”。

九、纪要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由于纪要需要准确概括会议内容, 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会议精神, 所以在纪要的结尾部分一般要包括纪要上报和下发的单位, 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议内容。

纪要的结尾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无。若正文部分文意已尽, 可不再另写结尾。有的结尾常常列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或指出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或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表示谢意等。

由此看来, 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比一般的应用文更加严谨、规范, 其语言表达更加庄重、洗练, 在公文的专用词语中, 就有一类是结尾用语。在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实践中, 大多数的结语与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行文要求有密切关系, 它表明了发文机关的意愿, 如上行文的结语往往是向上级机关表达请求指示批准, 下行文的结语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 平行文结语更多带有商榷的意思。特别是“请示”这样的呈报性上行文, 结语是正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 了解常用党政机关公文结语的写作要求, 是写好党政机关公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号, 2012年4月) .

[2]林培明主编.现代通用应用文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3.

[3]王粤钦主编.新编应用写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4]李振辉主编.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3

[关键词]公文写作教学 简化技巧 探讨

[作者简介]李国英(1969- ),女,河南唐河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秘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河南平顶山467001)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48-02

公文是法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撰写的表达其工作实施意图与措施,并具有一定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处理公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鲜明的政策性和严肃的法定性。因此在简练为文方面,公文较其他文体有更严格的要求,既要符合“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标准,又要达到“言简

意赅、文约事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公文写作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使学生掌握简化公文的技巧。

一、准备工作的技巧

“凡事预则立”。写作教学的实践证明,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对简化公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动笔前,要在充分领会制文意图和公文主旨的基础上,对所写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广泛地收集材料。在广泛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公文主旨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材料,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词汇、语句都要舍弃。这样才能避免写作中因不着边际而空话连篇,或因无充分的材料支撑而主题不丰满。例如,模拟写作“在校庆3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学生先收集有关会议议题、与会者、开会时间、开会地点和有关会议的保障等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设法了解与会者的身份,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物,比如上级领导、来宾、特邀人员、老同志等等,以增强写作的针对性。通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他们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其次,整理写作思路。这是动笔前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的结构与质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路。因此,写作前要先理顺思路,对于任务急、篇幅短的公文,多采取打腹稿的办法;而对于复杂的公文最好先列提纲。动笔前,对于公文的层次、段落、篇幅的长短都事先考虑清楚,把大小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都列出来,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提纲。重要公文,尤其是多人参与写作的公文,如工作报告之类,提纲应尽可能列得详细一些。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像样的公文。

二、开门见山的技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出于对开头的重视,许多学生在开篇时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制造出一定的氛围后才切入正题,结果不是显得头重脚轻,就是整篇文章不乏繁文缛词。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开头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进行铺垫,而是愈简洁愈好。开头应当点题或揭示公文的内容走向,并领起下文。

1.概述情况。这种方式要求开头简明扼要、切题地介绍有关情况或背景。报告、会议纪要、总结等常用此法开头。

2.说明根据。开头即引用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法律、法规,常以“根据”“遵照”“按照”等词语领起下文,鲜明标示出行文有据,表明公文内容的权威性。通知、批复、规章等常这样开头。

3.直陈目的。开头常用“为了”“为”等领起下文。法规、规章、决定、通知等公文常用此方式。

4.交代原因。开头常用“由于”“因为”“鉴于”等领起下文,也可直接陈述发文原因。

5.阐明观点。开头先提出观点,或者点明主旨,接着加以解释说明,以引起读者的重视。

6.表明态度。开头直截了当地对批转、转发或发布的文件或者有关的事项、会议表明态度,做出评价,提出看法。批转、转发性通知多如此开头。

7.引述来文。开头引述对方来文、来电的标题、文号,然后引出下文。公文中的复函、批复普遍使用此方式开头。

8.提出问题。开头提出问题,提示公文的主旨或主要内容,以引起阅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各类调查报告常用这种方式开头。

三、提炼语言的技巧

公文的作用主要是传递信息与指令,其实用性的目的要求公文用语必须简洁,即用比较精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从而使受文者一目了然,而不必在无谓的文字阅读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初学者往往因为缺乏经验找来很多参考材料,觉得哪句话都好,一概采用,结果文章写得很长还不切中要害。

1.运用概括性语言。尽可能用最少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婚姻法》第三章第27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歧视。”而修改之前的法律条文是这样的:“夫对于其妻所抚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对于其夫所抚养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虐待或歧视。”修改后的条文用16个字代替原条文40个字。前面只用“继父母与继子女”7个字就概括了原条文前两句33个字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之间”两个字,就使原条文中只是单向性规定“继父母对继子女不得虐待或歧视”改成“继父母与继子女双向都不得虐待或歧视”。

2.尽量使用短句。公文中除了在阐发道理,说明事物性质、状态,叙述复杂或精细的事物时用长句外,其他多用短句。长句的成分较多,读者常常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明白句子的含义,不符合公文讲究实效的特点。而用短句,简短的几个字,意思就能表达清楚,且文笔简练、流畅。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大量的短句,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万众一心,发愤图强”等。此外,使用缩略句,如“经与财政局商榷”;使用无主句,如“请示收悉答复如下”,都可以达到简化公文的效果。

3.使用专用词语。在长期的公务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一套常用的规范化、定型化、格式化的词语,这就是公文专用语。这些词语的使用,有助于文章表述得简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的话,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没变。常用的专用词语有开头用语、承启用语、结尾用语、称谓用语、经办用语、引叙用语、表态用语、批转用语、征询用语等。在写作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种和写作要求选择使用。

4.多用单音节词。这是公文对文言词语的继承,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即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也是公文用语权威性和庄重性的体现。如“共识”代替“共同的认识”;“已经”代替“已经经过”。通过以下公文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音节词的用法(以下是经学生修改后的公文,有下划线的字都是删去的,括号中的字是添加或者改正的)。

“查我们祖国具有极其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图书,在过去国民党匪帮反动统治时期,往往官僚商人互相勾结,偷盗贩运出口,以(致)使我们(国)这些文化遗产蒙受莫大的损失。现在,(今)反动政权(业)已经被推翻,海上陆上运输(均)已经畅通行使,没有阻碍了,为了防止这些珍贵文物图书继续失散起见,特别制定了一份《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的暂行办法》,随着这个命令颁发下去,希即转令所属各有关单位遵照办理为要。”其中,用“我国”取代“我们国家”,用“官商”取代“官僚商人”,用“盗运”取代“偷盗贩运”,用“业已”取代“已经被”,用“海陆”取代“海上陆上”等,这些单音节词的替代不仅没有改变文章的内容,而且使文章显得更加严谨、庄重。

四、运用数字的技巧

善用数字简化文字表述是简化公文的一种好方法,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字在简化公文方面所起的作用。来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五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年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目前中国的电话用户已达到8.2亿户,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是2001年的2倍;移动电话4.5亿户,是2001年的3倍;互联网用户突破1.2亿户,是2001年的4倍;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200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5倍;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费达到3.84万亿元,是2001年的6倍。2005年信息产品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2%,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这是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先生在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其中包含绝对数、平均数、百分数、对比数和倍数。绝对数可以简明清晰地说明各种通讯工具的数量;平均数表现了通讯业的发展水平;百分数表明了加入世贸后通讯业的工作成绩和变化的情况;对比数和倍数在比较入世前后通讯业不同发展程度的时候,可收到强烈的、鲜明的效果,是用文字叙述所不能达到的。通过分析,学生不仅认识了数字的重要性而且学习了各种数字在公文中的用法。

为了言简的需要,在公文中常对一些特定内容的长句,以数词手法进行高度浓缩,使之言简意赅。比如,把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采用这种浓缩句式的方法,应当注意切勿为浓缩而浓缩使句意难懂,甚至带来歧义。

数字的使用固然能起到简化公文的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则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从而适得其反。在学生习作中常常会出现数字不实、数字“打架”、数字增减时用词不准确、数字书写不规范等现象。比如增加数字时往往把增加到多少写成增加了多少,前者是原数加上增加数,后者则只表明增加数,不能混淆。

所以,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数字,首先,要注意核实数字的准确性,选取最具说服力的数字,不要形成数字罗列;其次,不要孤立引用数字,要做纵向或者横向的比较,以增加使用效果。

五、修改的技巧

“三分写,七分改”,修改是公文写作的最后一道程序。通过修改,使文章符合“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标准,从而达到简化公文的目的。在写作教学中,应本着“宁求精不求多”的原则,让学生在对公文一次次修改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的要领,做到熟能生巧。

修改的重点是16个字: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第一,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与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正确、深刻、鲜明和集中。第二,改动材料。累赘的,要删减;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第三,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联结不紧凑、交代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第四,润色语言。一是消肿,将多余的字、词、句、段删掉;二是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分;三是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修改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读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笔修改。二是冷处理。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冷静地思索一番,或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然后再拿出来修改,往往可以发现其中的毛病。三是集体会诊。稿子写成之后,请大家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颇。四是求助高手。可请写作经验丰富者帮助修改。在修改时最忌讳的是抱残守缺、固执己见,怕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挑剔、修改。应当懂得,若想在写作方面有长进,就必须要反复修改,尤其要乐于让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此外,用增加附件的办法,使用成语、格言、比喻的手法等,也可以达到简化公文的目的。当然,简化公文的技巧不止这些,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和积累。

[参考文献]

[1]陈功伟.最新公文精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郭冬.当秘书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秦浩波.浅谈公文的语言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4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一, 1, 命令 命令的结构包括标题,令号(或发文字号),正文,落款.命令标题的写作通 常有三种组成,一种是标准的行政公文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一种 是省略发文事由的标题.还有一种是用发文机关及其负责人职务名称与文种构成的标 题.令号是以命令签署人的任职期限为周期编排的顺序号.行政令,奖惩令等通常列 发文字号.命令正文的语言要干脆果断,体现“令行禁止”的特点.命令的落款由发 文机关名称,签署人姓名以及发文日期组成.2,决定 决定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公文,决定的结构包括:(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与文种.(2)正文.一般由制发文件的依据,决定事项与执行要求三大部分组成.(3)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3,公告 公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公告的标题可以采用标准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可以采用省略 事由的写法,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公告的正文有时只需写公告事项和结语,一二句 话就行.也有的公告正文则分成公告缘由,公告事项,公告结语三个部分.公告的发 文机关应当写全称.如果标题中包含了发文机关,落款处的发文日期也可以写在标题 正下方,用括号括起来.4,通告 通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落款.标题有三种常用写法;一种是标准的公文标 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一种是省略事由的写法;第三种是省略 发文机关的写法.通告的正文分成通告缘由,通告事项,通告结语三个层次.通告结 语有时很简单,写“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等就行了.有时则需 要加上一些特殊要求.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报告的撰写

1/3

通告的落款视情况而定, 标题中没有发文机关的, 此处应写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标题中已写明发文机关的,则只需写发文日期,这种情况下,发文日期还可以写在标 题下方,用括号.5,通知 通知又分为以下几类: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告;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会议通知.通知的结构包括:(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与文种.用于发布,转发 批转文件的通知,要求写明发文机关,发文形式(颁发,印发,转发,批转等), 被发布和转发批转文件的标题,文种.(2)主送机关.(3)正文.(4)发文机关 与成文日期.6,报告(1)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2)分类: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3)正文结构:导语,报告事项,建议,结语.二,请示,批复的撰写 1,请示 标题多采用完整的标题形式或省略发文机关的写法,不管怎样,标题中一定要 写明具体的请求事项,使受文的上级机关 一目了然.

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

示事项和结语三个层次.结语一般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或转 批)”,“可否,请指示”等.结语单独成段.2,批复 批复的写作很简单.它的基本类型是“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批复是很 严肃的公文,所以通常都是以版头文件的格式发出.三,函和会议纪要的撰写 1,函

2/3

函有公函与便函之别.公函涉及的事项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行文郑重,多 采用带版头的正式公文格式发文.便函用于一般事务工作,格式简便,用带抬头的信 笺,落款处加盖公章就可以了.正规的公函应当由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印章,发文时间以及主题词等 格式组成.2,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基本类型由标题,时间,正文组成.(1)标题通常用会议名称和文 种构成.(2)纪要时间可以写在标题下面,也可放在全文结束之后.(3)会议纪要 的正文一般包括会议基本情况,会议内容和结尾三部分.基本情况包括会议召开的时 间,地点,参加单位或人员,主持者,会议议题等.会议内容包括会议讨论的事项, 主要观点和意见,决议等.结尾可以提要求,发号召,说希望,也可以在会议内容之 后戛然而止,显得干脆利落.

3/3


公文写作常用套路 篇5

体系建设方面(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

一、以专业化和实战化为导向,打造巡防工程。以“警情导巡、信息导防”理念,把巡防力量向街面倾斜投入,挤压犯罪空间。优化巡防模式,重点对市区繁华商业街,开发式小区,城郊接合部以及治安复杂等易发案部位划成10个网络化巡防区域,实现城区以及城郊结合部的巡防全覆盖。

二、以实体化和社会化为导向,打造居安工程。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社区警务室,融入群防群治功能,把服务群众和服务实战相结合,更加注重实战服务能力。全面推进“警调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推进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建设,加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整治力度。

三、以规范化和自治化为导向,打造管控工程。由一把手挂帅,组织开展社会信息采集工作。深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同步规划新建小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格重点行业场所的治安管控,提升公安机关严管能力。严格执行寄递业信息实名制,督促落实安检制度。

四、以集成化和多元化为导向,打造天网工程。借助民防工程,建成10个高空视频监控,与1000多个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构建起立体式、全方位的一体化监控网络。启动城乡防控一体化社会视频接入共享平安,积极整合800多家社会单位自建的10000多个视频探头,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支持。

一、搭建一个平台。(市委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xx工作架构平台。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宣传发动)

二、强化两项保障。(强化队伍保障、强化经费保障)

三、完善三项机制。(根据要求可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

专项行动方面(如打霸拔钉等)

一、精心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由公安为牵头部门,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公安部门,研究制定了XX方案,明确了行动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具体要求。召开动员部署会,确保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推进。

二、充分准备,强化基础排摸。按照XX工作方式,开展地毯式的排摸,并建立信息档案。强化对盲点、重点二次排查,确保无遗漏。共排查出XXX。

三、严管严治,强化集中打击。一方面,开展集中统一行动。连续开展了X

次集中行动,加大查处力度,有力打击xx行为。另一当面,强化重点攻坚。进一步落实警力,成立攻坚小组,对重点XX进行专门打击。(成果描述)

四、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引导。坚持“舆论先行,宣传开道”,邀请记者不间断的随警报道,持续跟踪、高频报道,加大该不法行为的曝光率。发动全警、群众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发放和张贴宣传资料,进一步营造了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氛围。

一、科学组织,构建良好工作格局。(动员、明确责任、制定方案或机制)

二、执行有力,强势推进专项行动。(一把手挂帅、民警落实到位、其他部门协助有力)

三、精确出击,选好立威标杆。(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扩大战果)】

贯彻精神方面(如三项纪律等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思想落实到位。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认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贯彻执行方案,提出明确要求。

二、丰富教育形式,确保要求执行到位。将XX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各地结合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开会传达和网上学习相结合,将XX迅速传达到每一位民警,做到内植于心、外践于行。

三、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内部管理到位。各部门认真梳理薄弱环节,重点排查XX不稳定的情况,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介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

一、紧扣主题,着力增强思想自觉。(集中学习、安排讲座、自学)

二、广开言路,深入查摆问题。(领导谈心、征求意见、加强走访)

三、即知即改,坚决整改问题。(抢先改、系统改、持续改)

四、丰富载体,积极营造氛围。】

抓某项工作方面(如一哥最爱的公安志编纂)

一、狠抓三个到位,全力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保障到位,人员保障到位,经费保障到位)

二、强化三个环节,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培训环节,强化查询环节,强化检查环节)

常用公文写作词语 篇6

常用排比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 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 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 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 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 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

02贰:常用短语合适的动词+准确的名词=常用短语

☑ 立足出发点、找准切入点、认清发力点、把握着重点、明确落脚点;

☑ 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03叁: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04肆:常用名词

☑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实践中……

盖房子的“砖块”已经抛给大家了,下面再来给大家简单介绍四款“毛坯房”的框架结构: 文稿提纲 示例1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

xx

工作制度化。以优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以提质加速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以立此存照为借鉴,积极推进xx工作规范化。文稿提纲 示例2

一、注重质量,积极推进xx服务规范化。

二、建立体系,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

三、规范办文,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四、强化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有序化。

五、统筹兼顾,积极推进xx工作正常化。文稿提纲 示例3

一、理思路,订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新水平

二、抓业务,重实效,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重协调,强进度,尽快展现工作新成果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7

联合国维和公文是指在维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文字材料。公文是传达联利团指令、布置和开展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工作、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是维和工作和生活中最主要、最正规的沟通方式和渠道。

维和公文类型的划分标准不一。按照行文方向划分, 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下行文指联利团向下属各维和分队下达的形势简报、指示、通知等;上行文指下属各维和分队向联利团各部门发送的请示、报告、报表等。平行文则指各维和分队之间的行文, 如函件、通知等。

(一) 下行文之形势简报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 (UNMIL)

KEY POINTS FROM FORCE COMMANDER'S MORN-ING BRIEF

联利团

联利团司令晨报要点

Date:Friday, 11March2011.

日期: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1. SITUATION. (形势)

The general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has been generally calm.本地区整体安全形势平稳

2. REGIONAL SITUATION/JMAC. (地区形势)

a.COTE D'IVOIRE. (科特迪瓦)

Violence continues to mount in Cote d'Ivoire. (暴力持续升级)

a.GUINEA. (几内亚)

Replacement of Regional Prefects appointed by the military junta.

军政府指定的地区行政长官更替

(二) 上行文之报告 (医疗报告)

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 (UNMIL)

联利团 (医疗报告)

Date:26-March-2010

Name:xxx

Age:36yrs old

ID NO.

Rank:

Nationality:

History:病史

A 36 yr 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a case of gunshot wound to his Right and Left thighs.

36岁, 男性, 左右大腿枪伤, 送至我院急诊科

Physical Examination:查体情况

血压BP130/80%%%心率HR 80 bpm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15

Head and neck:bilateral reactive pupils equally.

头颈:双侧瞳孔反射对称

Chest:Good Air entry bilateral, no added sounds.

胸部:双侧呼吸音清晰, 无杂音

Heart:normal S1, S2.no added sound.

心脏:舒张期和收缩期无杂音

Abdomen:soft lax abdomen no tenderness.

腹部:腹部柔软, 无痛感

Extremities:

四肢:

RT thigh:entry wound 5*5 mm, exit wound 1*1 cm, no active bleeding, tense thigh and visible deformity, palpable peripheral pulses

Lt Thigh:entry wound through the upper medial aspect of the left thigh 1.5*1.5 cm, no exit wound, no active bleeding, and palpable peripheral pulses.

右侧大腿:伤口入口5*5mm, 伤口出口1*1cm, 无活动性出血, 大腿肌肉紧张, 可见变形, 可触及动脉搏动。

Investigations:影像检查

SKELETAL SURVAY%X-RAY:X光检查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HE RT PROXIMAL AND MIDDLE FEMUR WITH THE SHRAPNELS PRESENT IN THE THIGH, SHRAPNELS PRESENT IN THE LEFT THIGH AND NO FRACTURE

右腿股骨中断粉碎性骨折, 右大腿发现弹片, 左大腿也发现弹片, 但无骨折。

RECOMMENDATION:建议

The patient condition requires urgent evacuation to level4 hospital for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ixator under fluoroscope and possible angiogram, pt should travel in lying position with medical escorts.

病人的状况需要紧急转送至4级医院, 以便在透视下进行外部固定, 转送时, 病人应保持仰卧, 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三) 平行文之邀请函

UNMIL PAKENGR 15 CO/UNMIL联利团巴基斯坦工兵15连指挥官

08/22/2011

It gives me immense pleasure to inform you that Pakistan Contingent is celebrating its 64th Independence and Eid Day on 1 September 2011.A Ceremony has been planned in Monrovia (Camp Clara) to celebrate this event.On behalf of Contingent Commander, I earnestly require your esteemed presence on this occasion.Invitation Card and programme of events is attached, covering time and place for the Ceremony.We will be looking forward for your attendance.

译:我很荣幸地通知您巴基斯坦分队将于2011年9月1日庆祝第64个独立日。庆祝仪式将在蒙罗维亚 (克拉拉军营) 举行。我谨代表分队指挥官, 诚恳地邀请您光临仪式现场。邀请卡及活动安排请见附件, 其中并包括仪式的时间和地点。期待您的光临。

warm regards.

Lieutenant Colonel:xxx

Telephone Number:9081, 7535, 7528

二、联合国维和常用公文的文体特征

(一) 语篇特征

作为一种正式的应用文体, 联合国维和常用文书往往具有非常规范的格式, 所以格式规范化就是联合国维和常用文书的文体特征之一。从上面的3个例子可以发现, 维和公文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标题; (2) 称呼; (3) 日期, 有时包括发件人和收件人; (4) 正文; (5) 致敬语; (6) 签字, 签字包括职务、军衔等。

(二) 句法特征

维和公文在句法上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正式、礼貌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多用长而复杂的句子。

与普通英语文体相比, 维和公文常用一些长而复杂的句子, 这是正式文体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复杂长句中的从句对主句进行补充、限制、修饰和解释, 使句意的表达更加完整和严谨, 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2. 多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使用充分体现正式、礼貌、委婉、客观的特点。维和行动常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分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其常用公文就应该非常客观, 注意外事礼貌程度。被动语态的使用可以避免直呼其名或直接提及对方, 维护交际双方的尊严, 显得礼貌而得体。

3. 词汇特征。

(1) 广泛使用缩略语。维和公文的词汇首先具有军事英语词汇的特点, 那就是广泛使用缩略语。缩略语既简练又可以保密, 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缩略语包括首字母缩略, 如CO (commanding officer) , BP (blood pressure) , HR (heart rate) , 还包括单词前几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 如Lt.Col (Lieutenant Colonel) , Pakengr (Pakistan Engineer) 等。 (2) 多用正式词汇 (大词、雅词) 。在用词上, 维和公文常用一些大词、雅词, 这是与英语非正式文体用词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如在上面的邀请函中, 连续用了immense pleasure (无比快乐) , earnestly require (恳请) , esteemed presence (大驾光临) 等几个非常正式又雅致的词汇, 凸显了邀请人的礼貌和文化涵养。

三、结束语

维和公文是英语应用文体的一种, 是在维和及其他与外军合作环境中的日常的书面信息交流工具。当前, 应用性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军队院校尤其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发展的趋势, 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力求在“应用型”上做文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也要与军事专业挂钩, 培养学员运用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获取军事专业前沿信息、进行学术和对外文化交流等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对维和公文类型和文体特征的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为扩展军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培养学员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信息的能力做出一点尝试和努力。

摘要:本文以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中常用的公文为例, 按照行文方向, 对联合国维和常用公文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说明, 并从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分析了联合国维和常用公文的语言特点, 旨在加强军事英语教学, 尤其是军事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维和公文,类型,文体特征

参考文献

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 篇8

关键词:高职;公文;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66-02

“公文”首先是应用文。“应用写作”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文秘等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要素之一,更是当今社会大多数公职人员必备的写作技能和文化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实用写作功底的深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对学生就业和其个人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公文写作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教学系统和模式,树立精品意识,精益求精地开展课程建设和创新教学思路,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搞好課程建设是探究公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我院《应用写作》课程以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生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而形成特色。法律文秘专业是河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组成员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材料组织能力为目的,以特色教学模式为载体,在不断探索理论教学的有效模式基础上,为使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课程组教师利用课内外和假期以及实习时间,对学生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用写作训练。这种训练,可一直延续到学生结束课堂教学之后至毕业之前。各种仿真写作练习的实验,对提高学生各种应用文体的实际写作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经过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方法得当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同时,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强化了文本电子化应用的训练,学生练习,可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课程组总结课程建设经验,经充实和完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实用应用写作》,该书获得了全国公文研究会论著三等奖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科研成果一等奖,使课程体系更加成熟。

二、公文写作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应用写作课程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公文制作。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往往只教给学生一堆写作理论,包括主题、材料、结构以及语言要求等,但对怎样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达到相关要求和写作目的,学生却是一片茫然,因此,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总是难以得到提高。公文写作主要是为了解决个人或社会的实际问题,是“有事而发”,无事不发。写作主体只有不断对社会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掌握大量材料,研究发现其本质规律,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按照公文的法定格式,才能形成实际需要的公文文本。实际上,要达到公文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制作某种文体的格式技巧,更重要的在于认识应用写作的规律,准确地将其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算懂得了公文写作的特点,也才能真正写好公务文书。基于此,教师应在公文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去搜集、调查、研究并不断提出质疑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要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并要在公文写作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将传统单一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开放性的模拟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提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一是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进行培养。学习生活是学生接触实际的主要方面,在公文写作教学中要着重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和经历的大事,都要求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如开展一项活动前后,就要求写活动方案和总结;学校组织大型活动,要求写计划、方案、简报和报告。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的作用在引导和督促,集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制作出具体的文本。经过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大量积累,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必然会体验到一个对应用写作理论深刻领会和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二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写作训练。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搜集相关专题材料,采取做卡片、剪报、记笔记等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通过老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建立起一种有效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互相交流,不但掌握了实际写作方法,而且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三是情境模拟,强化训练。根据不同专业设计出不同的情景进行模拟仿真教学,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模式,用以弥补学生对实际工作了解的不足。经过有意设计的情景,使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氛围中有目的地锻炼深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学生亦为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与教师同处于主导地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和研究性学习及公文写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公文是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规的现行执行效用,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格式、语言,需要履行法定程序的文书。在教学时对它的实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课堂理论的讲解,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大量实际训练,不可能制作出合乎要求的公文。因此,这样的实训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安排、循序渐进,以巩固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目的作专门的实训指导。通过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际训练,让学生掌握公文材料的搜集和处理,具体文种的写作,公文语言的运用,公文的处理。要求每个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要按照老师的训练安排,完成相关的作业要求,最后写出实训报告或总结。公文写作的教学一般为应用写作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必须经过理论、实践多次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计划课时外,另安排一周期末综合实训。形式采用模拟组织专项活动,要求学生制作活动方案(计划)、请示、报告、函、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将实训成绩计入该课程学期总成绩。教师在结束本学期课程时,还要对学生提出公文写作训练要求。要求学生毕业前,都要结合本人在校学习期间的具体实践活动,反复进行公文写作“再实践”。毕业实训时有关文书写作项目评定的成绩,作为该生毕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实用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到了显著的实际效果,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应用写作规律,并真正在能力上产生质的飞跃,这种功效必然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刘秀敏,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管理系副教授,高级秘书,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研汉语言文学、汉语口语教育及应用和应用写作等。

上一篇:产品营销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