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精选8篇)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1

1.由于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在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衍生品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存在差异。与现货信息系统相比,下列信息系统中属于衍生品特有的是()。

A.风控管理系统

B.结算系统

C.账户管理系统

D.做市商系统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期货公司一般部署()套主席系统,负责公司大部分客户的交易、所有客户的结算和风控。

A.1

B.2

C.3

D.4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3.在期货交易的网络中,期货公司交易系统与期货交易所之间通过()连接。

A.专线

B.局域网

C.卫星

D.广域网

您的答案:D,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在股票期权系统中下列属于日终风险控制模块的有()。

A.参数管理模块

B.担保品管理模块

C.报表管理模块

D.违约管理模块

您的答案:C,D,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关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证券公司主要参与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货、股票期权、商品期货等

B.证券公司可以直接开展股票期权业务

C.证券公司可以通过IB方式通过期货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业务

D.证券公司可以直接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但须以IB方式通过期货公司参与商品期货业务

您的答案:B,A,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下列系统属于期货公司内部核心系统的是()。

A.交易系统

B.行情系统

C.结算系统

D.风控系统

您的答案:B,D,A,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7.现货市场交易账户的开立由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而衍生品交易账户的开立由各交易所负责。()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在进行期货交易时,普通投资者可通过网上交易方式进行期货交易,机构客户可通过专线方式连入期货公司进行交易。()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9.逐日盯市指会员每个交易日按期权合约的结算价格及客户的未平仓空头合约数量计算维持保证金,保证收取的维持保证金能够覆盖次一交易日的价格波动风险。()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10.广义的“金融衍生品”是指利率、汇率、权益、信用等基础性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与商品衍生品相对。()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2

一、个人征信行为下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一) 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 或通过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二) 个人征信行为下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个人征信业务是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 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主要涉及的是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在这个业务流程中, 被收集、加工、处理和出售的唯一对象是消费者的个人信用信息, 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问题。我们要在规范个人征信行为下, 保证当事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参与和控制, 赋予信息主体相应的权利, 使信息主体积极主动地保护自身权益。

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提供者在个人信息采集过程中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侵害了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项检查中发现, 通过查看金融机构借记卡、信用卡申领表, 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资料, 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收集个人金融信息时未专门向个人信息主题明确告知和警示收集和处理个人金融信息的目的、方式、类别、内容和留存时限, 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保护措施, 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侵害了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有违《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的规定。实际上, 信息主体个人也习惯认为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 在格式合同中填写个人信息是必然的, 没有选择的余地。

(二) 金融机构征信从业人员对征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容易造成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

一方面, 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项检查中发现, 部分金融机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的口令、密码特别简单, 如用户名为姓名的拼音、密码虽然定期更换, 但是是极为简单和容易破解的“12345678”、“8654321”, 并交替使用, 极容易被非法利用, 造成个人信用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 在日常个人征信业务现场监管中, 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担保等业务中, 未经书面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先查询后补授权书、使用用途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工作人员调离后用户名仍在使用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三) 缺乏便捷高效的征信异议处理程序, 侵害了金融消费者更正异议权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 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 要求更正”, 在实践中, 金融消费者在发现信用记录有错误时, 想提出通过征信异议程序更正是很难的。一方面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一般不会接受消费者的异议申请, 理由是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用信息均是由金融机构提供的, 就是接受了异议申请, 最终也是由信息提供者———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核查, 因此, 遇到向人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申请的消费者, 会建议其向金融机构提出异议;另一方面, 作为金融机构出于上级行考核或者嫌麻烦等原因, 也不愿意让金融消费者提出异议申请, 能拖就拖。

(四) 监管机构对征信业务监管资源有限, 不能实现全面监管

在人民银行对信用报告积极推广应用下, 目前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查询用户数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都日益增大, 为加强征信监督管理, 防范信息泄露, 人民银行每年均会选择2- 3 家金融机构开展征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现场检查虽能反映出许多问题, 但受场地、人员、时间覆盖面的制约, 不能保证及时全面的规避各种违规行为。另外, 虽然个人征信系统异常查询监测系统已经正式运行, 但地市级中支拥有的非现场监测资源仍然比较有限, 不能对金融机构的可疑查询行为进行及时预警和监管。

三、完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建议

(一) 尽快出台与《条例》配套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 改变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局面, 从个人金融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等环节加强了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特别是信息主体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但是《条例》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规定与国外相比还是比较笼统, 原则性规定较多。例如, 我国对于查询权的规定较为抽象, 没有对征信从业人员查询数据的范围、查询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另外, 我国征信立法只是赋予信息主体救济权, 但这项权利的实现需要更多程序性的法律规定。为了进一步推进个人征信业务, 应该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 细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 使《条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二) 加强征信人员培训和教育, 实行严格的征信业务从业资格准入制

从征信业务开展实际以及辖区内发生的几起相关案件看, 要做好征信业务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要从“人”———即征信从业人员的角度抓起, 笔者建议通过建立严格的征信从业资格准入制, 针对不同群体的征信业务人员特点, 开展有效的征信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学习, 取得征信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征信业务工作。例如:对人民银行的征信业管理人员, 重点开展执法培训, 培养依法管理的法制观念, 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 建设一支积极维护公众信用信息权益的征信队伍;对金融机构的征信从业人员, 重点开展保护信用信息安全教育, 提高从业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减少风险操作和违规操作, 打造一批道德品质优良, 业务素质过硬的征信从业人员, 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征信业务中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事件。

(三) 细化征信异议处理流程, 设立独立的征信异议处理服务窗口

针对实践中金融消费者申请征信异议难的问题, 建议通过完善征信异议处理程序, 如在人民银行明确设立征信异议受理处理窗口, 细化异议处理流程, 明确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 (信用信息提供者) 处理时限, 从技术上保障征信异议处理的迅速、便捷, 解决消费者征信异议投诉无门、投诉难的现状。

(四) 加大现场监管力度, 探索多样化的非现场监管手段

一是改进现场检查的方式方法,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以定期抽查与不定期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征信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通过缩小检查范围和确立检查重点, 达到较高的检查效率和检查覆盖面。二是不断探索非现场监测手段, 如征信管理系统设置各级别人民银行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使其方便了解辖内所有查询用户的使用情况, 提取用户查询清单, 并通过技术手段与各金融机构的信贷系统、支付系统、信用卡信息系统相连通, 实时动态监测各用户查询操作发生笔数及查询目的, 提高异常查询的筛选灵敏性。

参考文献

[1]王锐, 熊键, 黄桂琴.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学思考[J].中国法学, 2002, (2) :84.

[2]孙玉荣.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的隐私权的保护[J].法学杂志, 2006, (3) :69.

[3]张鹏.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和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207.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3

关键词:金融公证业务;防范风险;积极作用

金融风险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稳步运行的首要因素,针对金融风险的影响,金融行业需要对自身业务进行总结,了解影响金融风险的各种要素,明确金融公证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推进金融公证工作,发挥公证在金融行业的作用,有效预防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的类型

近年来在经济体系的驱动下,金融风险类型趋于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

1.信用风险

所谓的信用风险指的是欠款人无法按照合同在一定时间内偿还欠款。近年来各大银行的资产信贷量逐渐减少,不良贷款的数量逐渐增多。不良贷款指的是部分不符合贷款要求的项目或得审批认可,导致最终无法偿还欠款。现有的银行不良贷款总的概率占全部贷款数量的20%左右,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超过正常贷款,增加信用风险的存在率。

2.流动风险

流动风险指的是没有足够的现款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导致银行的信誉受到损失,进而形成风险。为了减少流动风险,国家必须在原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漸注入新的资金,维持银行资产的收支平衡。如果不良信贷量越来越多,所有用户都提款,则会导致不良信贷量超过预存基金,甚至会导致破产[1].

3.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银行出现资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盈亏差距大的情况。当前银行的资本利用率仅为5%左右,已经是最低标准。如果财务风险逐渐加大,会造成资金比例失调,银行虚盈实亏的情况,导致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逐渐降低。

4.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市场风险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该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金融风险管理秩序混乱的各种风险。市场风险不仅对金融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支柱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由于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增添了很多管理程序,程序操作失误进而引发多种金融风险。

二、金融公证在防范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金融风险对各行各业的消极影响,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增强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按照比例进行管理,保留原有的信贷规模体系,实行分业管理。以下将对金融公证对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

1.具有预防的作用

所谓金融公证指的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放出的款项有公证机构的公证,符合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公证员需要灵活掌握相关公证知识,按照公证办证规范的要求审查信贷合同是否真实、合法,如果有超过法律允许范围内,或者严重的违规操作的情况需要及时向金融机构建议停止相关业务的操作。对存在异议的项目需要进行详细的核实,在调查过程中减少影响因素的消极作用,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如果审核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则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多方式减少风险。同时需要给予当事人一定的警戒,认识到金融风险对自身和社会的消极影响,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出现[2]。

2.具有可申请强制执行的作用

金融风险涉及到各行各业,债权能否实现是关键,在金融公证中债权文书的公证业务较多。公证员在办理公证过程中需要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最重要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应偿还的债务,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的相关事项。如果合同到期,当事人没有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金融机构可依据公证处办理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凭执行证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具有保证双方利益的作用

在金融公证业务中有双方共同利益,既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利益,又要保证金融事务相对人的利益,公证工作实际上是保证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体现了双方利益的统一。在公证过程中出现抵押方和欠款方不是同一个单位,没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往来,但是欠款方的负责人竟然作为抵押方的委托人同意项目的进行,抵押方受到委托书时比合同签订时间晚了一个月,公证处对该业务进行调查分析,认为该公证内容不符合常规要求,对贷款业务不给予审批,减少经济损失。

4.具有促进市场经济稳步运行的作用

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障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当前金融体系比较脆弱,金融公证业务起到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作用。从当前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部门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低,没有能力偿还相应的债务,导致市场经济运转困难的现象很多。部分借款人有意拖欠银行贷款,甚至借用在企业转型发展逃过银行债务,导致金融管理体系受损,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对资金财产进行公证,通过适当的方式介入核实,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防范多种金融风险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积极调解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已经逐渐成为系统化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公证机构通过对金融事务的公证,核实相关事项,预防金融风险,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稳步运行。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金融风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保证管理体系和防范制度的完善性,需要将金融公证业务落实到实践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各项业务进行核实,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公证机构除了为信贷合同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提供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补救措施的服务,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系。推动金融信贷制度的可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减少金融机构的成本,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翀.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丛·社会科学版,2012(12):90-93.

[2]赵志恒,孙秀梅.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13(13):200-203.

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案例 篇4

2007-04-18 16:39

一、背景介绍

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cy Co.Ltd.下称中铁货代CRIFA)是铁道部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下属的、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公司于1996年成立,目前已有17家分公司,2个合资公司,2个办事处,经营代理网络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及北美地区,业务涉及海铁联运,大陆桥运输、过轨运输及物流服务等,与多家船公司和货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铁货代业务量的增大,以前基于手工作业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2001年,情形更加明显,首先是箱号的查询与核对,箱量的统计与报告,应收应付帐款的对帐变得非常繁琐,有的甚至变得不能为之。另外,每个人掌握的是自己负责的那一块业务,业务信息不能共享,领导为了获得汇总报表,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手工计算。还有,这些业务信息掌握在每个业务员手中,一旦该业务员出差或休假就会造成工作的停顿,还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此种局面不但造成了日常工作的重复劳动及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已经限制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因此,建立一套中铁货代业务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二、需求分析

中铁货代的主要业务有:

1、过境运输,包括过境中国至俄罗斯,过境中国至中亚,过境中国至蒙古,过境中国至朝鲜,过境中国至越南等;、过轨(香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中国到俄罗斯、中亚,朝鲜的货物联运;、进出口运输,海铁联运业务;

5、国内国际物流服务。

三、解决方案与实施

中铁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市场上没有现成的货代软件可供使用,因此决定委托东方网景信息科技公司为中铁开发一套业务信息系统。

东方网景有一套现成的PowerInfo信息系统,能够比较好地实现企业协同、信息共享,它是完全基于BS的程序架构,能够方便地扩展到分公司使用。但其缺点是没有现成的业务流程。经过研究,决定在Powerinfo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中铁公司的所有需求。

(一)系统方案

1、系统采用BS的程序架构,即既要满足何时何地都能办理业务的需要,能够极方便地进行扩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工作站包括各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维护费用。

2、实现信息共享、知识管理、商务智能的需要。

3、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国联部业务操作,(2)物流部业务操作,(3)海运部业务操作,(4)箱管部业务操作,(5)财务的处理,(6)查询统计报表.4、按照业务流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员工授予不同的权限,实现对不同的业务信息进行浏览、修改和审批。

5、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可通过此平台向客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6、实现货代业务供应链上的协同。

由于软件系统完全采用BS结构,大大降低了软件公司的开发成本,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远程维护和修改。

(二)实施步骤

为了系统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由综合技术发展部经理牵头、各部门经理参加的项目小组,公司领导亲自抓落实。并且制定了系统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先开通邮件功能、BBS功能、公司文件管理、员工管理、客户管理等简单功能;第二步:业务操作模块试运行。

第三步: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2002年5月份,系统上线试运行。

(三)系统运行取得的效果

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如下目标:

1、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3、信息共享,知识管理;

4、增强企业协同,增大公司核心竞争力;

5、服务客户,赢得客户。

通过运行该系统,公司2002年业绩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完成箱量34000TEU,运输收入超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172%。

专家点评

本系统是一个集中式的信息处理模型系统,业务上可支持中铁国际货代公司的国际、国内货代业务,国际国内铁路、海铁联运业务。管理上可支持员工业绩考核、内部信息互通,外部客户管理等,其特点是:

1.基础好。本系统是在原有系统PowerInfo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货代业务开发集成的,原有系统的网站、员工管理、客户管理和邮件功能都有成熟的应用基础,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沟通,有力地支持了业务系统的运行。

2.信息共享程度高。由于各业务合作伙伴和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同一个系统中录入、处理业务信息,大量的原始和加工过的信息积淀于数据库中,从而解决了信息孤岛和信息使用混乱的问题。增加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性。

3.合适的信息交流窗口。本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既可以收集内部员工的业务信息,还可以供客户查询货物跟踪信息及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实现货代业务供应链上的协同。

4.系统采用BS的程序架构,即既要满足何时何地都能办理业务的需要,能够极方便地进行扩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工作站包括各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维护费用。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5

【摘要】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纺织企业实现信息实时传递、数据共享的关键。实现企业的物流、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控制过程和审计过程的整合和集成(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应用与实现的效果。本文重点阐述了数据库的设计思想与功能模块设计。

【关键词】 纺织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数据库

一、纺织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纺织企业管理系统的方案要求和系统说明书提出的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出整个系统的结构(划分出子系统或模块),画出系统结构图,确定各个子系统(或模块)的功能和各子系统(或模块)间的接口关系和信息传递。

子系统或模块划分的原则是“高内聚、低耦合”所谓“高内聚”是要求模块内部有紧密联系,所谓“低耦合”是要求每个模块能实现独立的功能,与其他模块相互影响较少。

总体设计的主要工具是系统结构图(又称模块结构图)。系统结构图是一种树型的、反映系统构成和各模块间调用关系的层次图。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具体功能和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设计人员可把系统分为几个相应的子系统,画出整个系统的结构图。

总体设计的文档资料是总体设计的说明书,总体设计的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说明、各子系统的接口和信息联系以及系统联调计划。

二、纺织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结构模块

1.初始化处理

纺织企业财务业务系统初始化模块主要是实现对整个信息系统初始化,该模块可以进行密码设定,建立会计科目,设置原料级次、编码、产品类别(包括纱支批号、布种设置等)、客户设置、部门设置、分配系数、汇率设置等,建立会计科目文件是对系统所用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科目代码进行设置。考虑到企业将来科目扩展的需要,本系统设立三级会计科目代码。成本项目明细核算除可用明细会计科目核算外,在成本核算模块中还通过编码的方式来进一步实现。这里需要重点预先设计的是纺织企业的物码,纺织企业物资种类繁多,在系统中固定资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财产物资的代码又是会计科目的一部分,与各类核算密切相关,而且有特殊性。纺织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等分类特别复杂,15位代码基本能够满足纺织企业核算的需要。因此,在代码设计时,预先设计此类代码,以确定整个代码体系的最佳代码位数。

2.账务处理模块与会计报表模块

会计账务处理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即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结出总分类账余额表,会计报表处理是通过编制报表来反映整个会计核算的过程,因此一般将它和账务处理过程结合在一起。账务处理模块和会计报表模块主要是以现金、银行存款等原始凭证和其他核算过程输出的转账及制凭证作为输入数据,经账务处理的加工后,输入明细汇总表,再经加工形成会计报表。它的处理是一记账凭证为原始数据,通过加工形成明细汇总表、会计报表、成本资料的信息,再经财务分析,输出为决策支持服务的最终会计信息。

3.工资核算模块

是以各分厂、车间人员调动单据、考勤单、扣款单等单据作为输入数据,经工资核算的处理,将工资的转账机制凭证输出到账务处理模块中去,将工资分配表输出到成本核算中去。

4.固定资产模块

是以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等单据作为输入数据,经固定资产核算的处理,将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转账机制凭证输出到账务处理模块中,将累计折旧的分配表、固定资产汇总表输出到成本核算中去。

5.成本核算模块

是以产成品的入库单、出库单、材料分配表、折旧分配表及账务处理模块中明细汇总表的费用科目汇总数作为输入数据,经纺织、织布、染整等各车间的实际成本计算处理,将成本的机制转账凭证输出到账务处理模块中,将成本资料输出到上一层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去,将产成品库存汇总表输出到销售核算模块中去。

6.业务核算模块(进销存)

是核算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入库、出库、月末库存数,其中包括产成品入库后的布种设计、录入、调整、查询、报表及其他入库方式的核算。销售核算是将销售发票、产成品的库存汇总表等作为输入数据,经销售核算的处理,输出销售的机制凭证到账务处理模块中。

7.年初数据录入及帮助模块(略)

四、数据库设计

纺织企业材料品种繁多、工艺流程长、管理极其复杂,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台。本系统采用SQL Se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SQL Sever 2000具备目前业界最高级的安全性,其安装完全利用了Windows2000的集成安全性,这使得在运作环境中锁定服务器的操作更为简单和快捷。SQL Sever2000提供从一个浏览器通过防火墙安全访问数据库的功能。通过联机备份、完全集成的日志传递和增强的故障切换群集,SQL Sever 2000 可以将数据的可靠性增至最大。SQL Sever 2000 复杂的新安全特性为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跨地区分公司的财务数据的监控,可以通过SQL Sever 的复制技术,来实现总公司、分公司和移动办公室之间移动数据和存储过程。

数据库设计首先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详细设计打下基础。然后针对纺织企业业务的需求,通过对纺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相关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将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SQL Sever 2000 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根据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设计名称为FZQY―财务业务系统数据库,从源代码光盘上获得创建这个数据库的SQL脚本,用SQL的查询分析器执行代码。数据库由多个表格组成。

数据库为系统初始化模块建立科目表、科目期初余额表、自动转账模式设计表;建立凭证临时库表、正式凭证库表、凭证汇总表;为成本核算建立材料进货表、半成品出入库表、生产用料表、人工费表、生产成本汇总表、成本查询表、库存管理表、销售表等;为账务处理模块建立登账表、总账查询表、明细账查询表、期末结账表;为银行对账模块建立银行对账单输入表、自动生成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编制报表模块建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为系统维护模块建立新增科目表、口令维护表。

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后,可创建数据库。

利用ADO(Active Date Object)完成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需要添加ADO库。选择Visual Basic 的“Project”菜单中的“References”, 选择Visual Basic “MicrosoftActive Date Object 2.6 library”,选择Visual Basic 中的最高版本。

纺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基于纺织企业业务活动构建系统,防止多个系统重复存储和处理相同业务活动数据。会计信息采集、存储、传递、账务处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继承存储在一个逻辑数据库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是整个企业网络的一部分,直接实时传递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为事中控制事前计划提供保障。纺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业务过程除了信息过程相互继承、会计数据、业务数据集成存储,还应重点控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业务处理过程、业务部门向会计系统传递数据的过程,即纺织企业整个网络做到信息系统实时控制。

各子系统完成各自的核算业务生成各种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子系统登记相关账簿,各子系统可以从总账子系统获得相关的账簿信息,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项目管理等子系统可以从成本核算子系统获得有关成本数据。

五、结束语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6

自我国在2002年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后,信息化工程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属于智力密集型工作,难度大、可视性差、变更频繁,因此信息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加的复杂,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等特点。所以,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在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运用质量控制方法的同时引入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使监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不但节省了人力,更提高了信息化工程的质量。

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依据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该系统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针对日常工作管理、人员管理、项目控制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此系统建立在广域网上,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提交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监理文件等各项业务,向管理者汇报自己每日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员工的各项业务申报工作、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工作量等内容进行评审、检查和统计。

该系统是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一个管理与被管理、发布与执行、审核与提交的互通平台,重点考虑到由于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经常出差、不在企业驻地工作的特性,该系统采用B/S架构,客户端无需配置,使业务管理不受任何地域的局限。只要能够连接互联网,无论员工在何地都可以登录系统,通过系统的各项功能完成几乎所有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企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及管理的成效,同时系统能够满足几百名员工同时进行在线操作。

因此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总体思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系统应符合公司相关业务流程的规定,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使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在系统允许的网段及互联网就可以通过浏览器使用系统[3]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无论用户的规模及分支机构有多庞大,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和升级的工作,所有的操作只需针对服务器进行,这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费用上的消耗。

(3)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按照用户的需求,模块彼此之间尽量以数据连接为主,以特征连接为辅,尽量减弱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增加模块的独立性。既便于系统功能的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4)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

根据系统设计总体思维以及对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出:

(1)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中存在四类角色用户,分别为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部门经理及工程部经理。

(2)由于本系统涵盖功能较多,有些功能是不同角色共同具有操作权限,有些功能只限制特定角色用户才能操作,加上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所以本系统以功能项为主体按照系统需求中要实现的功能把系统划分为以下四大模块:日常工作管理模块、项目工作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

下面分别对不同角色用户的操作权限及系统四大功能模块所具备的各项子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角色即参与者,是具体用例的驱动者。该系统共分为四类角色:

项目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计划的编制及查询、工作日志的编制、审核及查询、监理文件的编制及查询、文件检查任务的执行及确认、关键工序管理的申报、关键工序计划的编制及维护、项目信息的维护、通知公告查看等操作。

监理工程师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日志的编制及查询、工作计划的查询、监理文件的编制及查询、通知公告查看等操作。

部门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计划的`审核、工作调度情况查询、监理文件查询、通知公告查看、关键工序计划的审核、项目信息的创建、维护及查询等操作。

工程部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调度情况查询、通知公告的发布、文件检查计划的发布、关键工序管理的发布及审核、关键工序计划的审核、项目工时统计、员工工时统计、系统用户管理及权限管理等操作。

(2)功能模块设计是结合系统自身的具体特点,在总体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之上对各子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该系统具备4大功能模块分别为:

日常工作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日志管理、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管理及查询管理等功能。具体可以实现编制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审核、编制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审核、工作调度查询、监理文件查询、编制监理文件、发布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查询、工作计划查询、工作日志查询等功能。

项目工作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件检查管理、项目工序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等功能。具体可以实现发布文件检查计划、执行文件检查任务、执行文件检查确认、关键工序管理申报、关键工序审核、关键工序计划管理申报、关键工序计划审核以及项目信息的创建、维护、查询等功能。

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人员工时统计、项目工时统计两大功能,该功能只有工程部经理角色具有操作权限。该功能统计所需的数据主要是从项目经理、工程师角色编制形成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日志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名称、实施人、所用工时这三类数据中进行提取。

员工工时统计,可以使工程部经理在一段时期内对员工工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对,通过数据去分析相同时间内,人员工时差异所反映的问题,作为对人员工作量饱和度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工程部经理可以在该功能下通过选定起止时间,分别输入员工姓名、选择部门名称或工作类型进行不同范围人员的工时统计。

项目工时统计,可以使工程部经理对不同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工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项目工时差别的原因,考虑是否需要对项目人力投入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所产生工时的差异,判断项目目前所处于项目关键期或者处于项目停滞等时期。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两大功能。工程部经理可以通过用户管理功能,实现新增用户、修改用户资料、删除用户、设定用户名、初始密码等基本操作;使用系统的用户由于在公司的级别以及工作内容不同,所以要设计人员权限分配,也就是说不同权限的人员可使用的系统功能是不同的。而且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功能繁多,某一功能操作权限可能仅分配给唯一用户,也可能分配给多个不同角色用户,所以权限管理为方便工程部经理对所有人员设定权限操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7

第一, 开辟虚拟渠道, 对接金融业务。互联网企业依托强大的用户端, 开辟虚拟营销渠道。在此阶段, 互联网企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补足自身在平台效应、支付账户和金融场景上的短板;二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 将流量导入、兑现。

第二, 做实资产端。顺利切入金融领域之后, 互联网企业不再满足于纯渠道上的利润分成, 而开始通过战略合作、收购、申请等方式获取金融牌照, 运用数据资产进行风险定价是互联网企业的主要任务。

第三, 打造财富管理综合平台。经过前两个阶段积累, 互联网企业有了从事金融业的各种基本条件, 包括牌照、专业人才、风控制度等, 此时, 为庞大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摆上桌面。此阶段, 互联网公司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叠加金融产品线, 并对用户分层、精准营销。

这其中, 我国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通常处于第一和第二层面, 即借助自身庞大的客户群, 开拓金融营销渠道或者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业务, 而这需要依托于强大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模式。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系统故障、业务中断, 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需要面对, 甚至更严峻。除了BAT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京东等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大型企业之外, 大多数中小型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通常是采用灾难备份外包的形式。所谓灾难备份外包是依据服务协议, 将灾难备份项目建设和服务的管理责任交给专业的提供灾难备份服务的企业执行。Globe Continuity公司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565家公司使用灾难备份中心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拥有或租用了灾难备份中心公司中, 使用外包灾难备份服务的占56%, 使用自建灾难备份中心的29% , 在外包灾难备份服务基础上同时拥有自己的备份设施的15%。多数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之所以采用外包灾难备份服务主要是希望将灾难备份项目建设和业务连续性管理责任转移交给具有专业资质、能够提供专业灾难备份服务的企业, 认为他们的服务专业性更强, 并且能节约成本。但实际上, 这种形式存在绝大的风险。中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希望通过灾难备份外包实现公司关键业务灾难备份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不仅仅是灾难备份, 它需要将根据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特点和经营模式制定特 色化的业 务连续性 管理体系。灾难恢复在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上升到业务连续性管理 (BCM) 的高度。灾难恢复仅仅能够保证灾难发生之后数据系统的相对完整性, 也就是“一旦灾难发生, 数据丢失量有多少”的问题;而业务连续性管理解决的却是灾难发生之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恢复能力, 也就是“一旦灾难发生,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在多长时间内恢复多少业务”的问题。

相对于灾难恢复, 业务连续性管理更像一个“IT+ 业务 + 管理”的混合体。由于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资产规模、业务性质、客户数量、业务处理能力、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相对灾难恢复而言, BCM的个性化更加鲜明, 也更难套用和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特别是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从第一第二个层面逐步发展至第三个层面, 即“打造财富管理综合平台”, 不断叠加金融产品线更需要开展具有公司业务特征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于中小型互联网金 融企业而言, 既然无法完全依赖灾难备份外包来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 那么究竟如何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中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同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所拥有的资金规模、业务模式等具有较大差别, 不能照搬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模式, 但可以借鉴。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实施中可以借鉴的方面, 我们列举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 职责划分。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实施中通常会定义“某某小组”、“某某小组长”的概念, 然后再将其关联到某个岗位, 这样做前提是银行的人员岗位职责划分明确, 但中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做不到这点。所以在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架构和职责划分时, 我们不建议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像银行那样进行复杂的划分。一般建议公司总经理为最终负责人, 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由公司运营总监全权复杂, 监察稽核总监负责业务连续性相关风险管理、合规建设, 并在BCM框架中负 责管理公 司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策略, 督促各部门完成自己的应急预案并提交监察稽核部门审核,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 (信息科技部、业务部门等) 进行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信息科技部总监负责与外包灾备供应商组织业务连续性灾备演练, 并对涉及到信息科技部的应急响应恢复预案进行维护, 配合检查稽核部进行员 工BCM体系培训。公司行政财务总监负 责后勤工作, 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 负责与外部机构签订相关应急协议, 并在灾难时组织协调, 保障员工食宿、交通、人员安全。公司市场部或公关部负责维护公司与公共媒体管理, 在灾难发生时负责事前事中的沟通的支持寻求。

第二, 灾备外包服务商服务水平协议签订。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灾备通常会选择以外包的形式开展, 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必须依赖于外部公司, 所以在外部服务商的选择和服务水平协议签署上必须严格而细致地考虑到业务连续性 管理相关 条款 , 2011年和2013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 对银行的信息科技外包中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进行了规范。虽然目前监管机构尚未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但互联网金融公司作为金融业的新起之秀, 应该借鉴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的实施经验, 与外包服务商在服务水平协议中明确双方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职责, 并将其纳入演练体系。

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作用 篇8

关键词: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使用;调查

为了解市直机关各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电子文件形成、备份、归档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收回问卷48份。

1 基本情况

1.1 业务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单位普遍使用。在问及您所在的单位是否配备使用有业务信息系统时, 回答“有”42人,占 87.5%; 回答“没有”2人,占 4.17%; 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2 半数单位使用业务信息系统数量不超过6种。在问及所在单位配备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时,回答“1种~3种”11人,占 22.92%;回答“4种~6种”14人,占 29.17%;回答“7种~9种”8人,占 16.67%;回答“10种~12种”7人,占 14.58%;回答“13种~15种”4人,占 8.33%;回答“16种~18种”3人,占 6.25%;回答“>19种”1人,占 2.08%。

1.3 不同层级统一使用的系统中,市级占比最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各层级所占数量时,回答“全国统一使用”29人,占 60.42%;回答“全省统一使用”33人,占 68.75%;回答“全市统一使用”40人,占 83.33%;回答“单位统一使用”35人,占 72.92%;回答“部门单独使用”27人,占 56.25%;回答“其他”8人,占 16.67%。

1.4 公文管理系统占比最高,账务管理次之,人事管理第三。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涉及的具体业务类型时,回答“公文管理”46人,占 95.83%;回答“档案管理”26人,占 54.17%;回答“账务管理”40人,占 83.33%;回答“人事管理”36人,占 75%;回答“资产管理”31人,占 64.58%;回答“车辆管理”18人,占 37.5%;回答“招投标管理”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一” 9人,占 18.75%;回答“其他二”8人,占 16.67%;回答“其他三” 7人,占 14.58%。

1.5 多数单位设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在问及所在单位是否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如信息中心)时,回答“有”34人,占 70.83%;回答“没有”10人,占 20.83%;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6 数据库文件和电子表格文件已超过文本文件,成为电子文件的主要类型。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格式时,回答“文本文件”39人,占 81.25%;回答“电子表格”45人,占 93.75%;回答“电子邮件”11人,占 22.92%;回答“数据库文件”48人,占 100%;回答“视频文件”10人,占 20.83%;回答“音频文件”12人,占 25%;回答“图像文件”18人,占 37.5%;回答“图形文件”19人,占 39.58%;回答“网页文件”5人,占 10.42%;回答“其他”32人,占 66.67%。

1.7 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已经成为共识。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是否进行了备份时,回答“是”44人,占 91.67%;回答“否”0人,占 0%;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8 电子文件多头管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由哪个部门管理时,回答“产生部门自行管理”44人,占 91.67%;回答“系统专门管理机构(如信息中心)”30人,占 62.5%;回答“档案室”12人,占 25%;回答“办公室”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3人,占 6.25%。

1.9 只有半数人会使用本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在问及对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否了解或会使用时,回答“会使用”25人,占 52.08%;回答“了解但不会使用”16人,占 33.33%;回答“不了解也不会使用”7人,占 14.58%。

2 反映出的问题

综上,反映出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子文件的形成、产生,涉及不同层次的多个系统已是普遍情况,统一管理难度大增。二是业务信息系统的多样化与使用人员熟悉系统数量有限形成反差,将影响到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保管。三是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业务信息系统部门的设立,有助于从源头上对电子文件实施管理。但非文本电子文件种类与数量的激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虽然电子文件备份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电子文件多头管理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展调查或建立年报制度,掌握辖区内业务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增量电子文件多数来自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各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层级、类别了解较少。心中无数,家底不清,监管自然费劲。因此,应当通过定期调查,或者建立业务信息系统作用情况年报,来掌握行政辖区内各单位,特别是行政及公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的情况。

3.2 有针对性地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必要的通用业务信息系统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业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部熟悉是不现实的。通过调查和年报,我们可以梳理出某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种通用或公共业务信息系统,请相关机构与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有所了解、掌握和熟悉。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3 推行形成部门保存电子文件,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档案化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形成后及时保存是电子文件管理最有效、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但各业务信息系统对电子文件,或者称之为数据的保管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与方法,与档案管理部门所要求的电子文件管理方式方法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是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一个业务信息系统、一个业务信息系统地摸清该系统的特点,重点是信息数据的格式、结构、类型,再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原则,制定出较为科学,重点是方便有效的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3.4 尝试在信息中心等业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与维护机构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使之成为与档案室并列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保管地。从理论上和习惯上,档案室都应当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地方。电子文件归档后成为电子档案,也应当由档案室集中管理。现实是档案室基本上不接触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档案工作者对业务信息系统知之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了解。部分单位设立的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的思路。这就是在这种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建立单位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这种思路如果能够得以实施,档案室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与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打交道,变为只与这专门机构打交道;从多点控制,变为一点控制。沟通的成本将明显下降,管理的难度将明显降低。

上一篇:初二上册生物复习题有哪些下一篇:四风建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