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风水文化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潮汕的风水文化(通用8篇)

潮汕的风水文化 篇1

潮汕平原地理地势复杂,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地理风水,讲究的是地势山川水陆气流等自然现象与人的吉凶关系。无论创建村庄、庙宇、祠堂、住宅以至坟墓,都要讲究其所处地势的来龙去脉及气流风势,选其美而避其恶,以求安宁吉利。在潮汕民间,也不例外,长期继承这一传统习俗。战争年代老百姓求生存犹不暇,解放后反迷信,这一风俗曾一度较少人重视追求,当今这一习俗还是存在,成为一门较普遍的诀术。

1.潮汕的风水与二次葬习俗

我们就从“七廖下潮州”说起吧。自从唐代的杨筠松在江西创立了风水学中的形势派,他和两位弟子曾

文辿和廖瑀结寮定居的兴国三僚村成了后世风水师心目中的圣地。杨氏后人不传,曾廖两家却是人才辈出,历朝出了几十位国师或钦天监博士,明十三陵就是三僚地师廖均卿等勘择营造的。七廖是三僚廖家七位出名的地师,他们是宋朝的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国玉,明朝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但历史上踏足潮汕的三僚地师何止七廖,三僚还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意思是指潮汕人不仅信风水,而且也懂风水。当然,潮汕地区有好风水,应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潮州的广济城门,讲究建筑的阳刚阴柔之分,体现均衡的建筑风水完美格局

由于潮汕平原的地势地域因素和民风民情的缘故,潮汕自古酷信风水,至今存有大量的风水建筑。仅澄海莲花山,就有“倒插金钗”、“猛虎跳墙”、“黄蜂采花”、“飞凤衔书”、“通天蜡烛”等许许多多风水的典范,其中的“金交椅”又称孩儿坐轿,是北宋新州知州,位列潮州前八贤的张夔墓;“蟠龙吐珠”又称摆盘猪头,是江夏黄氏的祖墓。这些风水宝地几乎每一处都蕴藏着莫测的玄机和神奇的传说。

最能说明潮人惑于风水的现象是所谓二次葬习俗。《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十年或廿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为了得到一处吉穴,或停柩数十年不葬,或葬后扒开启视,或侵坟盗葬,或互殴诉讼。我小时候有一位邻居,生平最大的愿望是为自己找一处好风水,找了十几年,把家都花穷了还没找到。尤其是有钱人家,年老未亡就先请来了风水先生选择墓地,做起“生基”以备死后安葬。风水先生常是带一名随从,为他提伞提“罗庚”,在山野穿来走去寻找吉地,看其来龙去脉,寻找山势、丘陵、高地的伸延所谓的“龙”。研究脉即随龙之水,即“龙之血脉”。还要了解那里的气流,即穴位所处地方风的情况。因选择墓穴主要是风与水,所以谓之“风水”。风水先生选择了几处可以作穴的好地作本钱,有钱人请其选择墓地时,他就有几张牌可出。好的墓地,报酬很高,几十担谷子的酬价者有之。一般人家,人死了已经很凄惨,穷人的丧葬费用已很难应付,就没法请风水先生了,只好由亲邻为其安排适当墓地。族里总有稍懂风水常识的人,也就草草的帮出意见安葬算了。一般上都是看看穴地稍高,向前望去,面前开朗广阔,也即是有“明堂”;有水流从后面一旁弯曲流过前面稍高,又徐徐向一旁流去。前面有横塘聚水更好。小沟渠、水田都有水流,都可作为“龙的血脉”。还有前面的道路和阡陌不能向穴位直冲,要横过才好;还有墓地要避风,不当风头,墓的后部不要有路经过,要离墓后远些。前后左右还有丘陵高地的讲究。每一墓穴前后左右的地势龙脉有关下代儿子房头的命运,多子者各儿子也要知道与出意见,总之戒律很多,还要以罗庚定出坟墓的方位角度,以至择日择时安葬。

解放后,农村选择墓地的情况较少,除了山地丘陵外,平原农村田野中,由集体划出土地作墓地,方向也差不多,坟墓也相挤,也就不能各自选择扩大了。由于提倡火葬,土葬较少些,但没有火葬条件的地方及近山地方的土葬还是不少,所以地理风水的讲究还是存在,只是没有以往那么复杂。

潮汕民间最出名的风水师是一直以来在潮汕民间流传有许许多多风水故事的“虱母仙”何野云,据说他是元末红巾军首领徐寿辉的军师邹普胜,潮阳的仙城和贵屿等很多地方都有其传说。又传说潮汕的很多好风水都让福建林监丞破掉了。林监丞是宋时潮州的知州,平时作威作福,因被回家省亲的龙图阁学士刘静教训而怀恨,决心通过破坏风水去掉潮州的灵气。他的手法很阴毒,比如桑浦山被认为是黄牛地,他就派人在牛喉的地方挖凿一道深沟——这沟现在叫风吹巷。

风水是这样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它和生活息息相关,但你还真不能简单地用一些现代话语对它进行描述。风水掺杂很多迷信的因素,但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却说风水是准科学。建筑学家说风水是一种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学问,人类学家又认为它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哲学家则干脆说风水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皆原则。然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潮人如此不遗余力地去寻求风水的庇护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的文化积淀,使潮州的建筑艺术也同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潮汕地区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民居建筑,景观建筑,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正是完美地体现了潮汕风水与人天和谐的价值。折射着本地区特有的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2.潮汕民居住宅的风水

潮汕聚落的选址和建造都是以“风水”为依据的。“风水学”首先提倡聚居,如(《发微论》)就言住家如四边旷野,不见人烟,或山地独居,总不吉利。从外在社会环境而言,南迁入潮的各宗族之间,宗族和土著之间,经常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冲突;加之明以后沿海倭寇的袭扰与战乱,迫使潮人不得不沿用祖先建造“坞壁”的方式,在潮汕兴建外有沟渠寨墙环绕、内有碉楼望塔守卫的封闭式“围寨”以保护族人。清朝人张海珊在《聚民论》中所言“闽广之间,其俗尤重聚居,多或万余家,少亦数百家”,即指潮汕建寨聚居的风俗。

潮汕人对至于住宅的讲究,因格式已经有了,就是整座屋的方位问题、建筑问题。因是聚族而居,并不是如墓地可以灵活选择,地点的讲究也不那么复杂了。大多是坐北向南或偏西,或偏东;后座比前座高,前庭比后庭阔;不要三个门直冲,通风向阳就算。潮汕住宅非常讲究风水,比如屋外侧顶部山墙塑脊饰甚为讲究,常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五行属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仅限于寺观祠庵采用,这有传统的哲理思想,又受阴阳五行学说与约定俗或的影响。而建筑选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更多的讲究了,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并因此还留下了虱母仙、余半仙等选风水和营造建筑的许多传说。

潮汕人对宅址的选择,无论是城市、农村都极信风水,尤其是山区,也是特别讲究。从民间流传的风水角度来说,比较讲究风水选址。宅址后面,要群山环抱,山势要饱满且平缓,不宜陡峭、逼近宅址。忌讳山腰横贯大路,这叫“刀挂龙须”;也忌讳山窝直冲宅址,这叫“凶煞”。宅址前面宜开阔,近处要有清澈明亮的池塘、江河、山泉,但不能是深潭。水库是有源之水,围绕屋前,曲曲弯弯而去,不能径直流走,称作“聚财”。如果站在门口,要见去水,不见来水。远处要有秀气的群峰,由近及远依次增高。大门的方向要正对那座最高最尖的山峰,但不能群峰“龙脉”直刺门庭。据说这样,子孙代代高升,一代更比一代强。所以潮汕最高的山脉凤凰山区周围的房屋大都朝凤凰髻,它的海拔高度1300余米,为群峰之首。

讲究风水,就是讲究风和水。迷信之中又寓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实际上就是讲究房子的座向。潮州有句俗谚:“在生勿住向北厝(房屋),死后勿葬向北坟。”这是潮州闽剧建筑选择座向的基本原则。在这前提下,三面环山,冬天避开寒冷北风夏天可纳从南海带来的凉爽南风,这是气候面的讲究。生活离不开水,生产也离不开水,水流直从门前而去必定湍急,只有水势迂回方能流速缓慢、清澈,既可饮用,也可净化空气,繁殖鱼类。靠山面水,这是地利方面的讲究,避开之冲山窝,那是为了防止山洪冲击;面前开阔,能使人胸怀阔达。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性格是大有裨益的。

住宅俗称“阳居”,人死后埋葬的坟墓,俗称“阴居”,而人未死先修好的墓穴则称作“生居”。人们认为这“三居”都是人在阳间和阴间居住的地方,同等重要,所以“阴居”和“生居”选择的条件也基本同民居一致。有的人活在世上时,贫无立锥之地,巴望死后让他的灵魂有个舒适的归宿。“阴居”的选择,实际是寄托了活者对死者的哀思和崇敬,也是活者对自己的一种慰籍。至于神佛 “居住”的宫、庙、寺、庵座向的选择,总的来说,也还是仿照民居,把人类居住的习俗转移到对祖宗灵魂神佛信仰上面。迷信职业者正是利用群众这种心理进行迷信活动的。

3.潮汕人如何选择住宅风水

在古老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在潮汕农村,人们对建造住宅十分讲究。从选择风水、动土建筑、上梁落成到进宅居住,都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

在潮汕人心目中,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前途、命运、祸福、成败。因此,选择风水是建宅前的一件大事。“择风水”主要是察看这地基有没有“气”。潮汕风水学对于“气”的重视,包含着一个科学道理。“气”之说是从云气、水气、烟气以及人的呼吸之气概括而来,与生命有很大关系。人体内之气保持生机和力量,使身心得以持续的稳定,大地之气维持万物生长和代谢。故风水对“气”才特别重视,引出“天气”、“地气”、“阴气”、“阳气”、“风气”、“水气”等说法,实质上是追求人身的小宇宙之“气”与周围环境的大自然宇宙之“气”相协调、统一,以保证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平和,从而有能力获得“滚滚财源”。因此,选择风水时特别忌讳“死气”、“煞气”、“泄气”、“漏气”。

如何察看住宅的“气”呢,主要在于察形: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这就将抽象的“气”与自然环境的具体形态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人要认真深入地观察自然形态,便可知“气”之吉凶顺逆,从而推导宅的祸福,选出佳地来。

如何看形?潮汕人通常会请专于此术的风水先生。其实,风水先生察看地形,也不外乎按照所谓的“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来看。“地理五诀”是风水先生选择风水的理论要诀。其实就把自然环境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建筑基址及位置方向。所以对这四大要素的考察和踏勘构成了风水活动的主要内容:宅址如果近山地,则要求这山势饱满而且平缓,不宜太过陡峭;如果近水,应该是有源之水,也不能径直流去,这才能“聚财”。4.潮汕人建造家居的破土动工仪式

选好宅基后,要在上面砌一小神龛,置香案供土地伯公(土地神)。破土动工前,要举行“许土”仪式:即用三牲或五牲,纸钱祭拜土地伯,祈求保佑。设置土地神位之后,从破土开始,就必须以简单祭品(或糖果或饼干)祭祀。

动土时忌挖到棺材、尸骨,因为如果挖到这些,意味着这地方曾经作为“阴宅”,惟恐其灵魂不散,有所骚扰。因此,每当碰上这种情况,就焚香烧纸钱,恭恭敬敬将其迁到别的地方,不可乱扔。

另外,禁忌挖到“太岁”,《论衡.难岁》对此已有过记述。按过去记载“太岁”主凶的书籍,以《续夷坚志》、《酉阳杂俎》描述最为绘声绘色。元好问的《续夷坚志》载:许州人何信叔,他父亲死了,找了一个地方埋葬。当他带领仆人挖地时,挖出了一块肉块,如同面盆那么大。众人十分恐慌,连忙又将它埋上。不久,何信叔就死了。再不久,他的妻子以及亲属一共死了十多人。认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冲撞上了太岁土。《酉阳杂俎.续集》卷二也载:墨县一带有一个叫王丰的,同他兄弟几个人都不相信有“太岁”的说法,曾经在“太岁”的方位上挖坑,挖到一块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于是王丰兄弟便将肉埋上,但怎么也埋不住,王丰等十分害怕。过了一夜,这肉块居然塞满了庭院。王丰兄弟以及家人在几天内都得了暴病而死。

为了避邪祛灾,人们除了设置土地神位外,还产生了一些禳解镇邪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见的:在宅基地上树立一块“石敢当”的石碑。有时候整个村子也会树石,这“石敢当”便常常设置在村落入口处,河边或池塘边,或者门前巷口,三叉路口的直冲处。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向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 蚩尤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又有一说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又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智远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因此后人有诗赞曰:“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

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5.潮汕人建造家居上梁入宅仪式

新宅的建造过程中,如果要立门柱、上大梁,都必须在下面铺上一块红布,包上几枚铜钱。红布用意在于辟邪,而钱币则意味着招财进宝。

新屋落成后,在搬进去居住前必须举行“净油火”和“谢土”仪式。“净油火”时,先用一口大铁锅煮沸一锅花生油,由一人用铁叉托起,一人端酒,进入房子正中,端酒者即喷酒下锅,只见酒落火起,浓烟滚滚。净油火的路线由上而下,先内后外,依次序进行。“净油火”意在将屋里的妖鬼驱逐出房子。因此,操持的人不能说话,不能中途停顿,屋里净毕之后,还要赶出屋外,并把油、酒倒掉,才算完毕。现时一般人家多燃放鞭炮,手持一大串长长的鞭炮,里里外外走遍,跟在拿鞭炮的人后面的另一个人,随手将手中神符贴遍各门窗。

净了油火,紧接着是“谢土”。分别在厅、房、厨等设置神位的地方摆开五牲设祭,并燃喜炮祭拜土地,答谢土地神功劳。祭毕,将五牲赠送工头、师傅,“红桃馃”分给泥瓦匠,以示犒劳。并且设宴请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必须带白糖、糯米和灯、镜等物品前来庆贺主人新居落成之喜。

6.潮汕民居建筑风水--“下山虎”(爬狮)和“四点金”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这是潮汕村寨的大格局更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传统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 “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风水学认为:“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之地,支派皆本于兹。”“自古立大宗子(祠)之处,族人阳宇(宅)四面围位,以便男妇共祀其先。”《潮州府志》也言:潮人“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崇配食,重祀田”。因此,大宗祠理所当然地成了围寨的中心,其它各种建筑须按次序环绕大宗祠而建,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大宗祠的左右是小宗祠,然后是火巷(又称花巷)和厝包(包屋),它们从三面护卫着大宗祠,外围是一座座重叠相连的“下山虎”的三合院和称“四点金”的四合院,最后就是坚固围合的寨墙了,如果不专建寨墙,则最后那首尾相接、朝向中心的围屋就兼顾寨墙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一个内为府第,外有沟渠寨墙环绕的潮汕围寨。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顾名思义,“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总之,有如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 “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的“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如在“下山虎”的前面再加上前座,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四合院“四点金”。

“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得名。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格仔”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间。

“四点金”形体庄重,极象一个以后座的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伸手房”为双臂,“下房”为交手的抱气入怀的人体,它中间敞开的庭院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这种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方正对称的格局极易扩展为宗祠和家庙。潮汕的宗祠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如将“四点金”回廊两侧的“格仔”和天井与后厅之间的“隔闪”(隔断),以及后厅和左右大房的墙统统拆去,使堂与堂,堂与厅之间相连,成为一个以中庭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四厅相向的“亞” 字形空间结构,并在大堂放上祖先灵位及神器,就成了可以祭祖的二进祠堂。王国维在《明堂寝庙通考》中言古代宗庙、明堂、宫寝“皆为四屋相对,中涵一庭或一室”,指的就是这种布局。

从这二进的祠堂开始,通过“四点金”与“下山虎”之间串联并联,即可组成大型民居群落。如在二进祠堂的蹭串联一 “下山虎”就成“三厅祠堂”或“三厅亘”,这样不断串联下去可达“五厅亘”;又因中间的厅是通透的,只用木雕屏风和闪门格扇隔成客厅,以接待重要客人,故中厅也叫官厅(一般客人只在门厅接待),它宗族聚会和举行婚丧寿诞家礼大典的主要场所。祠堂后厅则是摆放列祖列宗的神龛,因此最为高大神圣。举凡族祭、社祭、醮祭、祖宗的生忌日等都要例行祭祀,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大祭。大祭时摆上全猪全羊,其它供品,更是不计其数。老人们穿起了马卦,戴起了礼帽,随着主祭的号令,毕恭毕敬地叩头,经多次鞠躬祭酒和献供之后,鼓乐炮仗齐鸣,好不热闹。

为便于举办大规模的祭拜活动,祠堂厅堂必须阔大。然而,按照“小堂宜团聚,中堂略阔而要方正,大堂宜阔大亦忌疏野。”(《阳宅撮要》)的原则,太过阔大的厅堂就不免“疏野”而不聚气;空间过大阳气太盛,而祖宗的神灵属阴,从祖宗牌位所仰望所见到的天空(“风水学”称为“过白”)不宜太多。因此,为抑制过盛的阳气,潮人就在后厅与天井之间再建一“拜亭”这一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出发,上可抑制神灵前的阳气,使祖宗能够安亭祭祀,还可为祭拜的子孙遮日挡雨,又增加建筑气势。因而,“拜亭”的设置是潮人重宗法制的见证。

潮汕“四点金”和北京四合院比较,可看出二者文化底蕴的不同。它们同为四面闭合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院落圈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宽大的庭院是由一系列房屋和联廊“围”合而成;而潮汕“四点金”则房房相接,左右对称紧凑简练,天井位于中庭,北方宽大的庭院被缩小为狭小方正的天井,好像是“挖”出来的。北京四合院大门都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上,这是因为京都之地皇权甚重制度严密,只有皇帝的宫殿和庙宇的大门能居中面南,故北京“四合院”不能在南面中央开门,而应依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将大门开在西北角(西北为艮,艮为山)或东南角(东南为兑,兑为泽)上,这样才能使“山泽通气”。

先天八卦宋以后才开始在北方流行,对宋以前南迁的“河洛人”影响不大。潮汕“四点金”还是依照宋以前古制,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且居中而面南。这一点可从“四点金”和唐宋四合院的相似性得到印证。传唐代王维所画的《辋川图卷》中的四合院住宅,以及北宋画家乔仲常所作的《后赤壁赋图卷》(美国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中的苏东坡在黄州的宅第,就与潮汕“四点金”如出一辙,可以断言,潮汕“四点金”确实原汤原汁地保存了唐宋四合院的形制与格局。

7.潮汕民居建筑风水--“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

潮汕最著名的大型府第式民居是“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它们也是由“四点金”和“下山虎”按向心围合、中轴对称的原则组合连结而成的。

以一座多进的宗祠为中心,两旁并联两座规模小一点的“四点金”,成为中间大、两边小的三座“四点金”相连,称“三壁连”或“五壁连”两边加上两条火巷和从厝(因从厝和火巷细长似剑,故又称为“双佩剑”)和后包,这样就成了“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是一种形象的称谓,有正体和变体多种形式。潮阳关埠镇下底村的清光绪年间的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就是由“五壁连”衍变成的正体“驷马拖车”。小点的“驷马拖车”由“三壁连”衍变而成。它们以中间的大宗祠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次要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的象征“车”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地从古代走了过来。家族的兴衰,祖宗的荣光,子孙的昌盛在这宏大的建筑物一目了然。

“百鸟朝凰”又称“三座落”、“三厅亘”、“八厅相向”,其主体建筑由两座以上的“四点金”串联,有三进三落或四进四落(八厅相向),不过两边围护的从厝和后包多由一座座“下山虎”相联围护而成,要有总数一百间围绕中心厅堂的“凰”才够规格。如揭西棉湖郭氏大楼,即为清雍正年间贩卖红糖起家的郭来所建的“百鸟朝凰”,该楼占地五千多平米,五进院落,带四条火巷和从厝,后有“去天尺五”的高14米琼楼。建楼之时,由于边角上的一户人家不肯转让,宅地只够盖99间房,为凑足一百之数,郭来特意在井下再挖一间暗房,使之成为真正的“百鸟朝凰”。

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广东省揭阳榕城光禄公祠,曾是官至巡抚的大吏丁日昌寓所,该祠占地六千余平方米,以中间一座二进祠堂为中心,组合成一类于繁体的“興”字形建筑格局,“興”上半部主体建筑有房96间,下半部为东西4个斋房,共计100间,成了名符其实的“百鸟朝凰”。

在潮汕民间素有流传“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词语。说到底是表示潮汕民间百姓的家居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与京城皇宫的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相似。

“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都是以宗祠为中心,左右有护厝和后包围护的中轴对称的“从厝式”民居群落。这是从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宫殿“府第”衍变而来的古老的建筑形式,它那集居住与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他们重视宗法制度的产物,因而保留了一些古代“京都帝王府”的遗制。也放正因为如此,“从厝式”民居才常常被称为“府第式”民居。

“祠宅合一”的“从厝式”民居,如“潮州厝,皇宫起”所言的是潮州的大厝是按照皇宫的模样建设,与宫殿布局相似外,其结构还与古代大型寺院的布局接近。这里所说的“皇宫起”并非指规模如皇宫那样,而是指其装饰豪华并不逊于皇宫。同时“潮州大厝皇宫起”是一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将“驷马拖车”与当代建筑史家传熹年据唐代《戒坛图经》的描述而绘律宗寺院相比较,其格局如出一辙。这是因为从魏晋开始,中原仕族风行“舍宅为寺”之习俗,据《健康实录》载,自东晋康帝至简文帝三十年间,共置寺十二所,其中由仕族舍宅为寺的就有七所,其数竟然过半,以至于出现相邻数座宅第并舍为寺的情形。潮州“忠顺世家”的祖宗之一,唐代的陈邕因在谪居地漳州筑室逾制,设有钟鼓楼台而被诬为“逆谋”,不得不“舍宅为寺”,今漳州的南山圭即是。连王维的 “辋川山庄”,最后也为亡母故“施庄为寺”。从这些事例可知,汉唐时代的王公贵族的“府第”和寺庙是可以互换的,其结构也应是相似的。这就是“驷马拖车” 和唐代大型寺院间接相似的原因。由是,我们似可得出这们的结论,这种既有礼制功能又有居住功能的“从厝式”民居,确实是从宋代以前的“府第”发展衍变而来的。

然而,为什么宋代以前世家大族的居住形式独独在地偏一隅的潮汕及周边地区传存下来呢?这是因为当世家大族在潮汕重新集结的同时,中原仕族却逐渐式微;而江南和三晋等地又由于明清以后个体经济的发展,(即所谓“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原来“比屋而居”大型聚落逐渐为单门独户的“四厢式”民居所取代,虽然,他们在村落意义上还是聚集在一起,但其聚落最多由一些单体四合院无序叠加而成,未能和“从厝式”民居一样形成一个体现封建宗法礼制观念的向心围合、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有序建筑整体。

由是可见,在地偏一隅的潮汕,因其根深蒂固的宗法宗族制度,才使这种能充分体现礼制观念的“府第式”群落得以留存。“京都帝王府”终于成了“潮州百姓家”。

潮州的建筑风水,立足于其历史和地理条件,是有民族和地域的特色,表现潮州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这是很值得总结和借鉴的。最近国家决定拨专款保护市区南门一部分明清民居建筑,也正是体现其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六、结语

众所周知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于一体的学问。概括地说,风水学就是人对环境的优选学。我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就是风水学。风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古老的占卜术,后逐渐从术数中脱胎而出,成为一支独立的学说,知名学者褚良才先生著《易经·风水·建筑》[v]第5页载:“试问,一个居住在„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田,花竹秀而野‟(宋,苏轼诗)和„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清,姚延銮诗)的„风水宝地‟上的人,他的生理、心理难道会不健康、不愉快吗?再试问,一个居住在„污水横流‟、„臭气薰天‟、„烂草遍野‟、„阴暗潮湿‟、„冬寒夏暑‟的„风水凶地‟中的人,他的生理、心理难道会健康、愉快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千百年来,高明的堪舆师为赣州客家人选择住宅基地,正如褚先生的高论,避开了那些阴暗污秽、死气沉沉的“风水凶地”,选择了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风水宝地”,使我们得以兴旺发达(上段作了论证)。

当代许多研究风水学的专家学者,观点已趋向一致,都认为风水学属于建筑学范畴。如王玉德先生在他的宏论中指出:“风水是研究环境和建筑艺术的学问”。褚良才先生在他的宏论中指出:“说到底,风水就是人类居住、生存、繁行、发展的生态环境”。褚先生还引用古今名人名言而加以论证。他说:“关于风水的人为主体——建筑(宅),东汉大学者刘熙在他的名著《释名》中是这样说的:„宅,择也。宅择吉处而营之也。《黄帝内经》也说:夫宅地,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则家族衰微‟。现代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也说:„风水等中国思想精神寄托于建筑之上‟”。《赣南客家画报》载《风水古建与赣南》一文载:“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水探源》一书,著者何晓昕的导师潘谷西教授在该书的序中说:„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产生于农业社会中,是人们渴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自然之间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1989年第一期《自然科学史研究》)。从这些古今名人名言中,足以证实风水正确地说阳宅风水应是属建筑学范畴。所以说堪舆师必须走与建筑设计师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明智的选择,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否则,到了全民实现火葬,统一在由政府指定的坟山安葬骨灰时,就是堪舆师失业之时。

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兼组织委员会主任, 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教授韩增禄先生认为,认真地借鉴和利用风水学说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经天纬地的广阔视野、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和谐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基本原则、身心之和的人文关怀等文化内涵,以及相形取胜、辨方正位、相土尝水、藏风聚气等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对于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优良传统、营造和谐美满的健康住宅、推动中国建筑的文物保护、融合外来建筑的诸多长处、开创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研究的新局面,都是有益而无害的一大善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副所长、研究员、广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一级作家雷铎先生认为风水学的精髓是“大道”。即是利用地形、天文、气象的学问,融入哲学精神,既阴阳辩证的学问,和上天讲和,和大地讲和,尽量做到“顺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四川省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张先进先生认为“风水”属传统的八卦理论,始于人类最初朴素的环境观,它的内核其实就是中国人古老的人居环境,包括水源、林木、阳光、地磁、山脉走向、地形、温度、湿度等多方面自然生态条件有机的结合。张教授说,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之后,“风水建筑”被蒙上迷信的色彩,所以很多人修房造屋要选时辰,杀鸡等,拂去这些迷信的灰尘之后,“风水”有其相当多的可以吸纳和研究的精髓。

同时许许多多的国外学者和科学家们对中国风水学的评论也非常高。

查理Chately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说:“中国阴阳宅风水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 日本的郭中端先生说:“中国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引自[英]Ermestlitel伊特尔,《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

孙保罗(Paulsun)在1992年《纽约太阳会议》上报告说:“风水世界观可溯源于对天文地理的仰观俯察,也包涵着深奥的精神感应。这是一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从而使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其聚居处拥有平实的生活。” 由于风水学有其合理的内核,所以它能够长盛不衰。在当今社会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关系到房地产价值和价格的高低。我们明白了风水的本质和它对人的影响的道理以后,就能自觉而科学地获取好的风水来用之。通过风水知识,合理选址建房屋,通过对住宅、房间的布置装饰取得满意理想的居住环境,达到自己的需求。使你居住在新的生活环境里,使你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帮助你的事业成功.。

风水学虽然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很盛行,但是历代的思想家们都曾经对风水术进行过批判。早在东汉时期,大思想家王充就持激烈的态度猛烈批判了风水术中的迷信思想。明朝的著名的思想家张居正反对风水术中宣传的“葬地能作人祸福”的迷信思想。他引用了《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话来批判了风水术中的迷信思想,说明了“人的凶吉祸福,都是本人所作所以为而招至的。”自古以来,不信风水的开明人士很多,他们在自己的论著和言论中批判风水迷信思想。

风水学在中国历史上世世代代深刻地影响着普通老百姓思想和精神寄托。是有效进行协调人与大自然,人天得以和谐的一门学科。更是诠息人居住宅生态环境深妙奥秘超时空学科。

潮汕的风水文化 篇2

一、潮剧文化

(一) 潮剧源流

潮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 早在明代就有戏文刊行于世。但因潮剧是地方方言戏剧, 因而少有记载, 现存资料仅可追溯到清代中叶而已。关于潮剧源流, 学界的观点莫衷一是, 但从相关的方言俗谚中, 却可见端倪。

谚语“坟空瓮底也有戏”, 讲的即是从明代古墓出土了潮剧戏文的事, 确定了潮剧的形成年代不会晚于明代。这与另一谚语“正字母生白字囝”共同佐证了学者李国平的论证, 即认为:潮剧在明代中叶已形成独特的唱腔和完整的表演形式, 昔年的潮州白字戏是由宋元南戏的一支即正字戏蜕变而成。

(二) 童伶制度

我国各戏曲剧种普遍存在童伶演戏的现象, 历史上潮剧有严格的童伶制度。例如谚语“路条远, 戏囝细”, 就反映了就是潮剧戏班带童伶到乡间演出的长途跋涉之苦。又如“戏角十三, 戏囊三骹, 花旦三十三, 小生五十三, 扮仙衬长衫, 相刣出平担”一句, 是指旧时的穷戏班。因为传统潮剧的小生、小旦、小丑这三个行当都由童伶担任, 童伶“倒嗓”后就得改演别的行当或从台前退到幕后, 只有无法另聘童伶的穷戏班子才会让成年人出演这三个行当。

从不少谚语中可以看出旧时童伶学艺从艺生涯的苦难, 例如以下几例:

1“父母无修世, 卖囝去做戏”:父母前世欠修, 才导致今世贫穷, 要卖儿鬻女到戏班当童伶, 另作“父母无修领, 生囝作戏囝”。

2“老爷姓雷, 戏囝着捶”:“老爷姓雷”, 传说潮剧戏神田元帅本姓“雷”;“戏囝着捶”, 旧时戏班刑罚多, 师父对徒弟稍有不满意都可打骂。童伶就是在打骂中学会表演艺术的。

3“上棚戏囝, 落棚秋瓜囝”:指昔年童伶受尽折磨, 大多面黄肌瘦, 虽然在台上光彩照人, 在台下脸色却如同黄瓜一样。

4“上棚戏囝, 落猪囝”:在戏台上光彩照人的童伶, 下台后就像竹笼里的猪仔一样可怜。

(三) 潮剧行当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体系, 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众多的戏剧人物分类, 成为行当。戏谚“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正是用来形容潮剧剧团演员阵容齐全的。即潮剧行当包括:

四生——小生、老生、花 (丑) 生、武生;

八旦——乌衫旦、闺门旦、衫裙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

老阿兄——指剧中各种杂角。

而各个行当的特点也在戏谚中有所呈现。如声腔上有“补箩惜竹, 花旦惜曲”, 可见花旦重在唱功;又有“乌面嚷横喉”, 突出潮剧舞台上的净角 (“乌面”) 粗犷、浑厚的声型。潮剧唱词道白的语体跟角色也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是生、旦、净多用书面语、读书音, 而丑角多用口语、白话音, 即民间所谓“老丑呾白话” (现在是“有话直说”的意思) 。

另外, 关于各行当的身段, 戏谚中也有提及, 如:“花旦平肚脐, 小生平胸前, 老生平下颏, 乌面平眉目, 老丑四散来”, 讲的是不同行当手部动作的基本位置。又如“花旦射目箭, 小生擎白扇, 乌衫目汁滴, 乌面比架势”, 讲的是各行当的基本功。

妆容方面, 有“乌面画崎眉, 小生、老生雕刀眉, 花旦、乌衫柳叶眉, 老丑、小丑怨鬼眉”描述各行当脸谱的眉形。另外, 用“鼻头贴豆干”来指花花公子、贪官小吏, 也是因为潮剧中这类角色的扮相就是白鼻头。

(四) 演出特点

从戏谚中,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潮剧演出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双棚窗”。“双棚”的演出形式, 即根据剧情的需要, 把舞台隔成两半, 分别演出戏里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的、却有着共同命运的事件, 既避免场次重复, 又显示该戏班的演员阵容雄厚, 唱做齐整——这就是所谓“戏做双棚窗” (现引申为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进行) 。又说“色水大光灯, 好戏‘双棚窗’”, 意思是:戏院里的大光灯最时髦、最漂亮 (“色水”) , “双棚窗”的演出形式很精彩。

二、历史文化

从流传于世的戏谚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潮剧形成发展四百余年中的点滴痕迹, 如盛极一时的名班、红极一时的名角、津津乐道的典故等。

关于戏班的民谚, 有些记录了不同时期海内外深受观众喜爱的潮剧戏班, 如:“无请老正兴, 甜粿无侬舂/请正兴, 甜粿随来舂”“老怡梨, 无看心唔闲”“老源正, 无看心头痛”“老正顺, 无看心头混”, 老正兴、老怡梨、老源正、老正顺都是解放前后盛极一时的潮剧名班。有些戏谚甚至还反映了不同戏班的特色, 如:“怡梨曲, 中一服饰”, 20世纪30年代, 怡梨班以唱腔好著称, 中一班以服饰艳闻名, 各有千秋。又如:“赛宝曲, 老三正服饰”, 20世纪30年代赛宝班的班主对戏曲音乐有一定的造诣, 故而该班的唱腔形成独特的风格, 得到观众的好评。老三正班的班主财力雄厚, 服饰鲜艳, 演员每年统一制作春秋两季服装, 故也得到观众称赞。这些不得不说是对戏班历史的特殊记载。

此外, 一些名角也在戏谚中口耳相传, 使今人仿佛能一睹当年风采, 例如:

1“全棚戏做着阿如兰”:如兰是旧时潮剧名角, 经常上台演出, 故有此说。引申指某人在某一事件里的主导作用。

2“潮清丑, 好口白”:潮清丑是旧时潮剧名丑, 做工唱声俱佳, 尤以口白诙谐有趣, 善于随机应变著称。该谚即用来比喻人说话诙谐有趣, 善于随机应变。

3“口白好过清泉丑”:昔年潮剧舞台上的清泉丑驰名海内外, 故有此说, 指人说话诙谐有趣, 善于随机应变。

戏谚中还有不少闪烁着潮剧戏班、演员智慧的火花的奇闻趣事。如“静过老三正 (现用来形容事情静止或环境气氛寂静;萧条冷落) ”“杨令公撞李陵碑, 看看撞来岂会对脉 (比喻做事情要抓住要害, 看准使狠) ”“老老戏做到吾知挂须 (现指精明到老的人, 做事有时也会出现疏漏或差错) ”“做三出戏看不见人面 (指所做的都是无足轻重的事, 出不了风头、露不了脸) ”等。

三、民俗文化

(一) 民俗事项

在潮汕农村, 潮剧常以广场戏的形式流行于乡间。民谚“望到颈长长, 雨落斗笠当, 棚骹炒乌豆, 骹腿企到酸”, 描绘的正是旧时民众不顾人山人海、户外阴雨、广场无座的艰苦条件, 争相观看潮剧广场戏的盛况。

潮剧广场戏是潮汕农村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节目, 如清中叶资料记载:是时, 不但“仲春祭先祖, 乡坊多演戏” (吴颖《潮州府志》) , 而且“迎神赛会一年且居其半, 梨园婆娑, 无日无之”, 可见当时乡间演出潮剧的盛况。而谚语“拍起锣鼓一百三, 戏班送戏到门骹”“唔敢请伊个戏 (今谓对某人敬而远之、不敢问津) ”等也反映了民间有“请戏”的习俗。此外, “请正兴, 甜粿随来舂”“无请老正兴, 甜粿无侬舂”两句, “老正兴”是旧时潮剧名班, “甜粿”是潮汕地区的一种祭祀糕点, 这两句不仅说明了旧时广场剧和乡间祭祀的关系, 也表现出了潮汕民众对潮剧的喜爱。

潮汕乡间的酬神戏要求晚上的演出有五至六个钟头, 从七点半到半夜一点以后, 因此潮剧有演夜戏的传统, 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这在戏谚中也有反映, 如:“拖生磨旦做亘夜”:“亘夜”:即整夜。以旧时潮剧通宵演出, 比喻辛苦开夜工。相关的还有“好粟在簟底, 好戏落夜看”“好深波会压棚, 好老丑在下半夜”“暗雨留夜, 好戏缓出棚”等等。

(二) 民风民情

除了乡间习俗, 不少戏谚还透露着潮汕民众的民间观念。

一些是来自戏文内容。如“人身猪哥头, 赶人赴彩楼 (比喻人不自量力) ”源于《彩楼记》, “专点潘仁美 (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上所喜爱的事物作出专门的选择) ”源于《摘印》, “孬过金章婆 (比喻人坏到极点) ”源于《金花牧羊》, “爱食好鱼马鲛鲳, 欲娶雅嬷苏六娘 (吃鱼就要吃马鲛鱼和鲳鱼这样的好鱼, 娶妻就要取苏六娘这样的漂亮女子。) ”源于《苏六娘》等, 都是因观众对剧情、人物而产生的认识。

一些来自民众对潮剧行业的认识。如“三分戏品, 七分人品”说明了潮汕人认为演员要有高尚的品德, 才能演好戏。“人做戏, 戏做人”“做戏做世情”说明了潮剧剧情多反映现实生活, 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俗谚有“戏棚上做皇帝”, 意为不是真的, 又有“戏囝生雅外块人”, 意为劝诫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得心存非分之想——可见潮汕人虽说“戏做世情”, 却能明辨虚实, 脚踏实地。旧时许多下南洋谋生的潮籍人士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 取得成功, 与潮汕人本身的务实心理不无关系。

另外, 一些戏谚中还表现了潮汕人扬善弃恶的美德。如“乌面净, 人人恨”, 因潮剧中的净 (即“乌面”) 多扮演反面人物, 故观众深感痛恨。又有“陈世美讨无咸菜”一句, 更为潮汕城乡家喻户晓。溯其源是:解放前某戏班到某村演出潮剧《秦香莲》, 由于该剧主角陈世美发迹之后贪图权贵而抛弃妻子, 很多观众为秦香莲被休弃而同情流泪, 而对陈世美绝情无义的行径则给予唾骂, 导致翌日戏班到村里讨点咸菜下饭时, 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给扮演陈世美的童伶。这一戏谚道出了潮汕民众同情戏中善良人物, 痛恨奸邪的社会心理。

总之, 潮剧戏谚具有明智说理的功能, 背负着潮剧艺术传承的重任, 蕴含着丰厚的潮汕文化内涵。所幸在当今社会, 这些本土戏谚还因其通俗易懂且内蕴丰富而在群众口语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 保护潮剧戏谚, 不仅是在传承语言, 更是在传承文化。

摘要:以潮剧戏谚为对象, 从潮剧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三个方面, 对潮剧谚语进行研究, 解释出潮剧戏谚中所包含的潮汕文化。认为, 潮剧戏谚不仅是潮汕方言的传承, 更是潮汕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戏谚,潮剧,潮汕方言,潮汕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韩星.潮剧源流研究概述[J].汕头大学学报, 2003 (S1) :63-66.

[2]郑绪荣.潮汕俗谚 (下册) [M].公元出版有限公司, 2006:700-715.

[3]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J].文艺研究, 2000 (2) :52-57.

[4]林伦伦.潮汕方言与潮剧的形成[J].语言文字应用, 2000 (4) :73-78.

[5]余流, 王伟深, 邵抑东.潮汕熟语俗典[M].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3:15, 18-19, 35, 36, 61-62, 97-98, 111, 117, 128, 131.

[6]陈韩星.广场戏与潮汕民俗[J].韩山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0 (1) :86-92.

[7]吴迪华.潮剧剧目文本艺术与潮汕民俗文化关系研究[J].大众文艺, 2013 (6) :58-59.

[8]陈国庆.潮汕文化心理在潮汕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3) :5-8.

潮汕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篇3

一、俗语诙谐,借古喻今

潮汕的俗语很多,其中有一些与初中历史知识相联系,这些流传下来的俗语反映了潮汕人民对历史人物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是家乡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潮汕俗语是传统民间文化,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语言的根基,从精神意义上说,它是区域族群感情表达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的直接表现。

如在学习七册(上)(人教版,以下同)第12课“王莽改国号为新”内容时,补充俗语“俏过王莽”,这是他夺位、杀兄长、逼太子孙子自杀的故事。“俏”是假借字,口语中意为得势恃强,澄海人用这俗语形容一个人蛮不讲理,专横跋扈,横行霸道。在第18课《三国鼎立》中,我引用四个俗语故事:有“荆州借久成己业”,意指借用别人的东西后赖着不还,占为己有的行为;有告诫人们逢事不可过早得意,须知祸福难料的“曹操一笑三败”;有不能小看人家无能的“勿看东吴无贤人”;有“阿斗衰尾”,指事物到了没落的地步,比喻在后期不景气的人或事业的命运。在学习八册(上)“抗日战争”时,我引用了讥讽虚张声势、装模作样伎俩的俗语“千兵进城报十万”。这些俗语生动朴实有趣,诙谐新奇,容易记住,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而且有现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学生乐在其中,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它们是潮汕人民智慧的一种体现和在语言创造力上的独特反映,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父辈们的这种精神,并秉承着以代代相传。

二、功夫茶飘香,人文情谊长

初中历史课有多处介绍茶文化。一是七册(下)第三课《开元盛世》中农业方面“江南盛产茶叶”(包括唐朝茶圣陆羽事迹);二是第十课《经济重心南移》中南方农业的发展:茶树的栽培,茶园的新增;三是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中宋代饮茶风气盛行:“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可见,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在历史教材中的社会生活方面所占比重大,而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仪,成为中国与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增强友好关系的纽带。

这很自然地为我介绍潮汕功夫茶文化提供良好的素材与契机。于是,我有选择地结合以上内容,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1)潮汕地区著名的茶叶有哪几种?(2)冲泡功夫茶有哪些步骤?(3)与茶相关的潮汕俗语有什么?(4)功夫茶包含着哪些文化内涵?

在热烈的探讨氛围中,历史不知不觉走进了生活。学生不仅了解功夫茶的常识,而且自自然然地体会到功夫茶那种“聚乡情凝乡谊,促和睦增互爱,开心性启智慧”的内涵。这种精神内涵生生不息,在生活中不断地以她的溢香熏陶、沐泽着人们,使学生感受到谦让、友爱的人文情怀和家乡精神风貌,挚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民居显特色,保护要提倡

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取之学生熟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与经验,可以开启他们对家乡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出具有深厚意义的家乡文化认同意识,使学习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有趣的、有用的和有情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潮汕民居文化内容的渗透时,我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体会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在对七册(下)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中“宋代百姓住房格局”和九册(上)第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中“著名的建筑”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我情不自禁地联系起颇显特色的潮汕民居。俗语“阔过开元寺”是人们用来形容一些较为宽敞的建筑物。那么,潮汕民居自身又有何特点呢?为了让学生对熟悉的家乡环境能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获得较好的体验,在上完“宋代百姓住房格局”后,我以实践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潮汕农村民俗建筑小调查”。首先由老师简介这次小调查的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步骤。接着让学生课后进行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积极拟定出调查方案、提纲:①民居建筑形式有哪些?②民居格局呈现什么特点?③影响村居格局的因素有哪些?④在新农村建设中,新民居的格局有何新特色?⑤村里的民居建筑面临哪些问题或困难?应该如何解决?同时学生又进行了分工合作,有的上网获取信息资料,有的到村里的公厅、祠堂、较大的侨房实地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有的访问村里的老人或父辈。然后,学生整理、编辑摄影资料、图片、文字、口述材料。最后,在课堂上多媒体或书面个性化地展示活动成果,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其乐融融。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精心准备、自主性开拓、互动合作,较好地触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一屋一木的淳朴情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高超的建筑技术,唤起保护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民居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更可贵的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如何解决民居面临的问题(如拆迁、重建规划等)上,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大提高。

四、潮汕精神,熠熠生辉

潮汕地灵人杰,潮汕人民身上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优良品质和精神。 这种精神,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源泉。

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介绍许雪秋领导的黄冈起义;学习“南昌起义”时,介绍“潮汕七日红”;学习“秋收起义”时,联系澎湃领导的大南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潮汕人民的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联系汕头开埠,潮人乘“红头船”漂洋过海、“猪仔贸易”的历史史实和“无可奈何舂甜果”的俗语故事,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潮汕人民勤劳、冒险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犹如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流进年轻的一代。

把潮汕文化渗透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熟悉变得深刻,这样,学生会学得更有兴趣,更感自豪;老师会教得更实在,更有成就感。这是我一如既往地把潮汕地方文化融进历史教学中的缘故。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篇4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出现萎缩。潮汕文化若要在未来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革创新,培养继承优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从新焕发光彩。关键词:潮汕文化 潮剧 潮汕木雕 改革 发展 传承

我的家乡在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汕文化核心人群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辖境的潮语居民。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谈到潮汕文化,不少人会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乐、潮汕英歌、潮汕工艺、潮剧、潮汕民俗、潮汕建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响潮汕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根源。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天灾不断,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培养了潮汕人民不惧艰苦,拼搏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从各乡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潮汕人民迷信,喜欢拜神问卜,但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人信仰缺失导致的。在走投无路,被生活所困时,潮汕人民只有通过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进行自我暗示。在商业方面,潮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由于精明谨慎,善于经商,他们被美誉为“中国犹太人”。现在潮商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属于我们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繁荣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在人们心中占有十足地位的文化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否存活,关系到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潮剧和潮汕木雕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它们的过去与未来正好能反映出当今潮汕文化的发展趋势。

潮剧是潮汕文化中突出的民间表演艺术。也许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有潮剧这个剧种,它不像京剧一般为世人所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的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它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历史故事为模板的一个地方剧种,结合了潮汕的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在8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剧团,他们的表演风采好,剧情、唱腔、配乐和作曲特别耐听,听起来回味无穷,曲韵悠扬,一出出精彩的潮剧让潮汕人们难以忘怀。七八十年代是潮剧最为兴盛的时期,那时候的传媒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潮汕人民都是晚上吃 完饭抬着小凳子去戏院看戏。无论是老人小孩都会被潮剧吸引,到了第二天人们还是会谈论潮剧里的情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有所不同。现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潮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看潮剧慢慢地成了老人们的专利。现在过年的时候,一些乡村还是会搭台请人来表演潮剧,但不难发现,观众大多都是老年人。渐渐地,潮剧被青年一代所遗忘。九十年代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现代文艺的冲击,投资减少,艺术水平降低,人才不断地流失,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潮剧的发展,潮剧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缺少了潮剧,潮汕文化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绽放异彩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护和扶持潮剧的发展,关系到潮汕文化整体的进步。要使潮剧恢复青春活力,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有靠千千万万人民的支持。只有这样,潮剧的未来才有希望。潮剧才能薪火相传,艺术光芒永不熄灭。

潮汕文化丰富多彩,工艺品更是举世闻名。其中,潮汕木雕可谓是最为出众。木雕,是以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紫檀木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艺术设计而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用品,多用于建筑、家具等装饰以及文具、摆设、神像等雕刻。木雕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技艺日趋精湛。潮州木雕始于唐、宋,在明代迅速发展,于清代达到了高峰,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内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现存的大量潮州木雕多数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木雕工匠们在有限的木头上,雕刻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每一个小细节都无可挑剔,艺术功底可见一斑。潮汕木雕在古代的建筑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过去,与祭祀有关的神龛神轿,馔盒、炉罩、烛台等,更是木雕艺人们的用武之地。在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潮汕木雕,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萎缩,木雕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慢慢地淡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由于现代家居样式及制作材料的多样化,木雕在家居中的运用逐渐减少。传统的木雕多用于祠堂,庙宇当中,人们的审美观与传统的文化不相适应。另一个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这门艺术。潮汕木雕日渐失去往日的光芒也反映出了潮汕工艺品的现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潮汕工艺品的消费并不高,大部分传统工艺技术萎缩,人才大量流失,传统工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目前,诸如香包等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潮绣、泥塑、麦杆画等工艺也日渐式微,为此,保护潮汕传统的工艺产业刻不容缓。要将其发扬光大,必须是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只有大力发展潮汕工艺产业,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才能让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变成地区社会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遇到了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我们要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2 就必须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不断维护传统文化不被遗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丰富其精神内涵,使之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潮汕文化为潮汕人民所喜爱。在未来,我们也应该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被人们所接受。潮汕文化中有其值得赞许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如重男亲女、封建迷信的的思想等等。优秀部分我们应当保留,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地去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在历史浪潮中被遗忘。

参考资料来源:

潮汕文化概述

http://baike.baidu.com/view/465613.htm

作者:周伦伦 《谈潮汕文化》

http://

潮汕文化面临的挑战 作者:郑维铭

潮汕@文化词语研究 篇5

潮汕@文化词语研究

在潮汕方言中,“@”字涵盖内容广泛,由“@”字组成的词语丰富多姿.“@”的`名称都与其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祭品,常用于潮汕的岁时节日和一些礼仪习俗;潮汕小食名闻天下,其中“@”就是一种重要的潮汕小食,既有蒸、炸的棵类小吃,又有煮的糅类小吃.需要指出的是,在潮汕,同一种糅在不同地方的名称存在差异,同一种@名称在不同地方所指的@类有所不同;另外,在潮汕,“@”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潮汕民间俗语也与@有关.

作 者:李林浩 杨静 庄慈敏 陈丽莎 肖惠卿 吴佳红 詹锦珠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1关键词:潮汕地区 @ @文化词语

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篇6

来自潮汕地区的我对潮汕文化习俗有一定了解,通过询问长辈、上网查资料等途径简单总结了潮汕地区的“拜神”文化以及结婚时的流程习俗。

潮汕人民的“拜神”文化

潮汕人民热衷于“拜神”想必人尽皆知,人们或有求于神明或保佑家人平安,于是“拜神”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更多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潮汕人民就会在家中拜神明以保佑家人健康,事事顺心。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人们就会拜拜家中的“地主老爷”,以求家宅平安和谐。

八月十五,家家都会在家中桌子上摆好月饼、柚子、大桔、茶叶、糖塔、汤圆等福品赏月,希望月娘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

农历七月十四是人们祭拜孤魂野鬼的时候,这一天,人们总会准备一大锅米饭、水果、许多纸钱,为可怜的孤魂野鬼超度,保佑其早日超生,重新投胎。

腊月二十四那一天称作“老爷上天”,即家中各神位的老爷神婆都上天面见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来家中的情况,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就要用泡有十二种花的清水清洗干净各个神位牌,并准备好大米、糖、一碗水、一套纸质的官袍、一个大大的纸钵,意喻去天上领取财富。这一天家中的水缸一定要储满水,表示财源不断。到了大年初四是神明汇报归来的日子,人们清晨便要早早准备好大米、水、糖,烧香迎接归来的神。

大年三十那天人们准备“好三牲”:鸡鸭鱼猪等,祭拜神明,意喻一年中的事物到最后一天仍然还有很多,正月初一那天也要准备同样的食物祭拜神明,意喻新的一年里温饱富足,有一个好的开端。

结婚流程习俗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各具特色,代表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为求方便,如今结婚习俗日益简化,通过询问长辈我总结了潮汕地区结婚的大概流程习俗。

“下聘”,就要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发饼。这一天,男方带着“十二板贴”(一种传统纸质喜帖)、红包、喜饼、糖条、烟、服饰钱、聘金等到女方家里,女方不能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并给男方一个“腰肚”(装有铜钱、稻谷、结发草、毛巾、大桔)带回家。亲戚会送来鸡蛋猪肉和红包,但一般猪肉和鸡蛋不会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这一天,还要家里的叔叔婶婶亲戚们吃饭。

新形势下潮汕会计文化建设初探 篇7

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形成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包含了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等内容。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我国对于会计文化的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会计文化的内涵也还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对于会计文化的研究是以广义范畴去界定的,认为会计文化应包含有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等四个要素。

由于广义的会计文化包含了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等,所以现代会计文化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协调功能越来越强。会计文化本身作为管理制度的升华,以会计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能够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弥补会计实践刚强管理的不足,使得会计文化能够在会计诚信建设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近几年,为防止会计舞弊,财政部和其他部委联合不断的在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等领域弥补纰漏和弊端,但是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还是不能得到很好根治。我们有必要反省那些在制度之外的因素,比如文化和道德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因为会计工作最终要有“会计人”来完成,必须靠人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由于会计文化能从内在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所以属于制度约束之外与会计人密切相关的会计文化建设构成了会计诚信建设必不可缺的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大力推广。

2 潮汕会计文化建设现状

潮汕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中始终保持了明显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潮汕文化上的保守性、处世上的实用主义和经营上的家族主义特征既秉承了传统会计文化的优点,但有时也阻碍了新会计文化的推进,呈现出对会计文化建设不利的一面。

2.1 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有了明显提高

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以满足会计管理的物资需要为主的那部分文化产物,是会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包含了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工作设施、生活娱乐环境和设施等硬件。近几年随着汕头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外交流的增加,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进程逐步推进,潮汕企业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已取得明显提高。会计人员使用的凭证、账簿、基本实现软件生成,实现了全部或部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会计人员工作环境有明显改善,生活娱乐呈多元化状态,物质文化建设有了明显提高。

2.2 会计行为文化建设亟待改进

会计行为文化是会计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动机和行为环境等。会计行为文化是一种显形文化,体现了会计工作作风、会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状态。

薪酬作为社会人的特征,对会计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发现潮汕企业财务主管的薪酬明显偏低。由于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构成中,汕头央企偏少,地方国企经营效率偏低。外企主要以港澳台东南亚为主,大部分企业属于中小民营企业,家族式经营。这种企业性质构成决定了汕头会计人员的工资薪金不是很高。当前一般民营企业财务主管月薪在5000-8000元左右,薪酬明显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由于自觉薪水和付出甚至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许多会计人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寻求更高的经济报酬。这种心理影响了会计主管人员的稳定度,会计行为短期化明显,跳槽比较普遍。

在会计一般从业者行为中,我们发现由于潮汕文化中的保守主义,导致对外来会计文化存在明显的排斥性。潮汕许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单纯的使用经济手段,忽视其精神需求。企业会计人员对外交流学习机会较少,视野不够开阔,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工作再出色也无法获得提升,不能从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归属感。同时,许多潮汕会计人员本身讲究处事的实用主义,从实际利益出发,不去重视务虚的理论研究。这种务实不务虚的特征,当然有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优点,但同时也让大量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会计实务人士,注重眼前利益,在忙碌的财务工作中,忽视了自身创造性的提高,失去了成长为出色会计领导人员的动力。专业深造上的短缺性导致很多企业的会计行为呈现明显的短视性,会计行为文化建设亟待改进。

2.3 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略有滞后

会计制度文化亦即会计规范体系,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组织体系及管理制度等,它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会计制度文化是制度的制订者将组织中优秀的和倡导的会计精神文化通过以规范的形式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和方式进行束缚。随着我国会计法制的健全,会计准则的完善,潮汕大部分企业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内控的完善也一直在努力实施中。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环境原因,有些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偏离,法制约束力欠佳。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能很好的反馈给制度的制订者,导致有些现存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滞后。

2.4 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比较传统

会计精神文化是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会计价值观念、会计精神、会计职业道德等,其中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特征,有明显的等级观念,注重人伦关系,强调孝道文化,权利集中在父母长辈领导身上。这些特征迎合了传统会计职业需求,但在新形势下也带来了明显不利的一面。许多会计实务人士,在面对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情形时,为顾及领导和同事面子,不会发表反对意见。会计从业人员谨慎意识较强,对不确定事件采取保守态度,保密观念较强,诚信意识不够,会计精神文化建设比较传统。

3 新形势下潮汕会计文化建设几点建议

3.1 继续发展会计物质文化

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目标,就是要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手段,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推广和运用先进的会计新技术、新方法。当前潮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会计物质文化会有更多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出现。潮汕企业在加大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配备符合本组织会计组织实际的先进电算化设施,加大对拥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会计人才的引入。既要有专家,也要有相应软件的基层会计操作人员。要重视会计人员的正常物质需求,提高福利待遇,丰富会计人员的文化娱乐活动,以保证会计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3.2 优化会计行为建设

会计行为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加强对会计行为的引导,强化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促进对会计行为的激励,从而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在潮汕会计行为优化上,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做大做强企业,努力改变家族管理的经营弊端,积极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在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的同时,提升会计的管理职能。在注重经济报酬的同时,积极引导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养。通过教育、激励、竞争等措施将社会、企业、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合理的积极的需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内在需要。努力通过会计模范人物的宣传来引导会计行为优化,调动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对于理想、抱负和工作成就的追求。会计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以激励手段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运用柔性管理激发会计人员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向心力。

3.3 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会计制度文化的的建设目标是在重视人的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建设,并积极探索有效实施会计法律制度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会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当前我国还是要不断的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会计规章制度,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各地方的会计协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要自觉履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职能,协助企业完善会计规章制度,突出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对于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对外交流,和权威会计人士沟通,做出最合理的处理。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应充分利用后续教育机会,加强学习,自觉遵守和履行新的规章制度。要防止注册会计师为留住客户对违规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

3.4 构建富有朝气的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是通过精神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培育一种以诚信为荣,客观公正,积极进取的会计价值观和会计精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管理理论已进入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发展阶段,构建富有朝气的会计精神文化是当前潮汕企业很重要的任务。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会计环境,增强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会计协会要组建自律机制,发展和培育会计价值观,宣传会计职业道德。会计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标准,提高技能,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会计普通从业人员。在努力分析会计人员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基础上,合理调整人员,提升业务水平,使会计人员在和谐的环境下心情愉快的工作,构建富有朝气的会计精神。

参考文献

[1]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2,01.

[2]2012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

香港的风水文化 篇8

撇开“姐弟恋”、“地下情”的桃色成分,也不管最后千亿遗产究竟花落谁家,这些细节至少能让我们窥视到香港风水师行业的一个侧面,也让我们了解到,这座城市对于风水学说的推崇已经达到何种程度。

笃信风水的富豪大亨

根据香港当地的媒体报道,早在龚如心在“馈赠”遗产之前,就已经因为风水服务向陈振聪支付过巨款。每次看风水的费用高达6.88亿元港币,3次服务竟然总共付款20亿元。虽然无从得知这些服务是否真正物有所值,但香港富豪们对风水的笃信程度却从中可见一斑。

据说,香港富豪大多都与风水师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挑选豪宅到购置墓地,从买卖股票到生意谈判,都会征询风水师的意见。虽然未必有陈振聪的上亿收费那么夸张,但风水师每开金口的酬劳也至少都是几十万元的大红包。有风水师病危时,富豪们更会以飞机接载医病,一切开支均由富豪支付。

除了龚如心以外,李兆基、李泽楷、荣智健等等,据说都相当推崇风水。不过,最出名的仍当属香港首富李嘉诚。他不仅一生笃信风水,而且还分门别类,根据不同事项聘请专长不同的风水师,比如聘用善看阴宅风水的蔡伯励看墓地,聘任风水大师“陈伯”挑选日期等。

坊间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李超人”搬家的故事。李嘉诚的旧居深水湾道79号独立屋大宅,向来被视为是好风水的选址,极其有助财运。正是这里,见证了超人一生的风起云涌。但随着李嘉诚迈入老年,财富不再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则是健康和长寿。所以他在新居选址上非常重视有利于健康的因素,最后挑中港岛南区寿臣山村道作为新居地址。

这座寿臣山,以前叫做寿桃山,新宅位置在地图上正好被弯弯曲曲的寿山村道包围着,形状犹如寿星公饱满的额头。深水湾与寿臣山分属水与山,风水学认为“水管财、山管人”,也就是说,好山有利人寿和健康。所以李嘉诚的居所由深水湾搬上寿臣山后,等于是舍水取山,虽然财运将稍逊旧居,却可以在晚年添福添寿。

看重风水的高官艺人

香港的风水文化几乎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据说就连政府高官对此也颇为讲究。有传闻说,前任特首董建华当年没有入住港督府,而是坚持住在自己家中,就是因为嫌港督府风水不佳。后来竞选连任第二届行政长官时,虽然较早就获得足够的提名人数,董建华仍然偏要择定良辰吉日,选择在2月19日正午12时“火生土”,亦即特别有利于参政的时刻,到选举事务处提交报名表。

至于现任特首曾荫权在搬入礼宾府时,据说也曾花费几十万元修砌鱼池,以迁养旺他跃入龙门的几尾金鲤鱼。此外曾荫权一上任时,竟然还自掏腰包找风水师为礼宾府看风水,指点迷津。难怪坊间有这样的笑话,说风水师既已如此重要,或许下届立法会功能界别的议席也应该加上风水师这一行当,让他们能更加彻底地参政议政。

另外,星运起伏无常的艺人,很多也会希望从风水中寻求指点。比如说,郭富城在2004年从发迹地千叶居搬入寿山道榛园后,立即发生桃色录影带事件。郭富城认为是新居风水不佳,于是迅速搬回千叶居。而另一位天王巨星刘德华,虽然在全世界拥有80栋房子,但这十几年来一直住在香港加多利山的豪宅,从不搬家,据说也是因为这栋房子风水极好,会帮助华仔的星运长旺不衰。

入乡随俗的英行美企

最能表现香港“全民风水”的案例,还要属那些远道而来的欧美企业,居然也能在香港入乡随俗,变成风水的粉丝。比如在欧美金融界大名鼎鼎的里昂证券和摩根大通,就分别在香港推出了“风水指数”和“五行基金”。前者是对香港股市楼市的年度展望,而后者则是投资由“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元素所相对应的天然资源。

不过,外企对风水的运用更多还是体现在建筑选址和设计上。比如汇丰银行总行的重建,门囗狮子的移位,大厦的设计建造,银行的开张日期,据说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按照风水布局而运作。其建筑设计师诺曼·福斯特曾公开表示:“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挑战,包括风水师的参与,这个项目的最终设计,表现出汇丰银行的特质。”

关于汇丰的风水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传说,据说由于对面中银大厦的幕墙犹如刀刃般犀利,于是汇丰就在楼顶安装了两台好像重型机枪般的外墙维护吊机,以争锋相对。

如果说汇丰属于英式文化对风水的吸纳,那么迪士尼就是典型的美式文化拥抱风水了。这家于2005年9月启用的主题乐园,在园区很多处都刻意根据风水而设计,包括把公园入口大门改为斜线排列,迪士尼地铁站通往乐园入口及码头的行人路亦改为微弯,以确保能够聚集乐园内的财气,不至于流入大海。

位于乐园旁边的两家迪士尼酒店也无一例外。据香港迪士尼高层说,为了确保正能量可以流动,酒店内的餐厅及酒廊到处都可见到以水为设计主题的装饰,例如水墙及水池等。此外,酒店避开使用“四(死)”字,都没有设四楼。酒店大礼堂的面积,也是吉利的888(代表发发发)平方米。中菜厅“晶荷轩”内,则设有2238(广东话发音为“易易生发”)盏水晶荷花。最后的开幕日期当然也是精挑细选的良辰吉日,最要紧当属专门确定这天不会与主要管理人员“相冲”。

全民风水的城市

其实又何止是这些富豪、高官、明星和名企,香港根本就是一座全民皆风水的城市。香港的百姓人家以及大小企业,几乎都备有“通胜”挂历,生意开张、婚丧嫁娶全都要看看是否是好日子。香港人买房更是对风水好坏非常看重,所以地产中介都懂得些风水原理,有中介行甚至还让所有员工接受风水培训。

面对这样庞大的需求,自然就孕育出大量与风水相关的服务。在香港,风水命理类的书籍可说是出版类的一大奇迹。市面上这类型的书数不胜数,题材涵盖家居风水、易经占卜法、紫微斗数等,指导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生财、旺姻缘、升职加薪、布置屋中家具、放置风水摆设,乃至如何于赌博中赢钱等。

至于著名风水师们的年度运程书,就更加是出版界的重头戏。每年在香港出版的运程书有大约50多种,销量能达到40多万本,如果以每本50元港币计算,就是高达1亿元的总营业额。为了争取更大销量,每年接近年底时,不同出版商以及风水师之间,就会爆发白热化的广告大战,从地铁站、书报摊,到报纸、杂志,到处都是各式运程书的宣传海报。

一些当红的明星风水师,比如苏民峰、麦玲玲、李丞责以及杨天命等,还会在出书前后参加各种推广宣传活动,其曝光频率之高,以及每次活动到场支持的粉丝之多,全都不亚于乐坛的一线歌星。这些明星风水师们还会在电视上主持风水节目,或在报刊杂志上开辟风水专栏,讲解各种风水知识,譬如在新年期间讲解生肖运程、教授观众看家居风水的窍门等。再加上替人看风水以及开班收徒的收费,很多明星风水师的身价很早就已经踏入千万元的级别。

风水师的不菲收入,以及最近龚如心案件中陈振聪的“榜样”作用,正推动香港的风水文化越演越烈。除了自己作为兴趣研究以外,很多香港人开始考虑选择以风水师为职业。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明星风水师们所开的研习班,虽然学费昂贵,动辄数万元,但报名就读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而且有越来越火爆之势。除了民间办班以外,香港大学的持续进修课程,以及由政府资助的工联会等,也都开设了风水班。

【潮汕的风水文化】推荐阅读:

建筑设计中的风水应用05-28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读后感06-11

上一篇:影片《百团大战》观后感下一篇:社联招新笔试题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