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心理看企业的离职管理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员工心理看企业的离职管理(共11篇)

从员工心理看企业的离职管理 篇1

一些专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超过2/3的在职员工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办理自己将来的离职手续。大约有70%左右的人力资源经理则认为,自己在员工企业服务全周期管理上是“虎头蛇尾”,即人职管理出色,但离职过程办理非常草率。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员工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的。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对离职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离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成本。

一、离职成本及风险

1、替代成本

据《财富》杂志2000年报道,一位员工离职之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岗,仅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的1.5倍。仅从招聘来看,以广告费为例,如果在《北京青年报》上登一个8cm× 17cm的招聘广告,仅一个版面就需要2万元。一般情况,做一个豆腐块广告也需要8000元左右。而事实上,在替代成本的高昂代价中,广告费用仅是员工替换成本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录用安置新员工,安排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方面还会化费管理者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如果是核心员工流失,替代成本则更高,因为他有可能带走了关键技术和信息,使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面临瘫痪。

2、怠工成本

如果员工决定离开公司,这是对公司长期不满的一种发泄,对工作自然持消极的态度。即使上班,也是出工不出力,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绩效,而且增加了管理者的难度。消极怠工期间,其职责就需要别人替补。如果怠工者所在的企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生产性企业,可能还要支付事故成本,这样会给员工、个人以及公司带来不应有的间接和直接损失,而且会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面临的风险

公司在支付替代成本和怠工成本的同时,还面临着各种风险。首先是劳动争议风险,劳动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员工去仲裁部门上诉,不但会使公司损失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司形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已经超过了20万件,仅北京就有1万多件。另外,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员工的心 1

理风险。心理风险是指离职员工有可能给公司其他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员工的离职,在职职工可能造成人心动荡。如果处理不好离职员工的心理,他们可能危言耸听,带来恐慌,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

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探询员工离职的心理,从这个角度来关注离职管理。

二、员工离职前的心理特征分析

1、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员工个体关于自己工作及相关工作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失去与获得相关工作的可能性的综合认知。安全感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离职员工不仅有维持现有的职业或专业岗位的不安全,还会有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与自己职业取向不一致引起的不安全。生活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企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不管是被辞退,还是跳槽,都面临着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他们对个人职业的市场前景是否乐观,企业能否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规划是否自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安全感的建立。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影响了工作态度,影响了行为意向,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对公司的认可程度。

2、缺乏公平感

企业员工公平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制度、文化及管理措施是否公平的感受。当员工感到雇佣关系不公平时,会表现出愤恨情绪和低组织承诺,从而导致离职行为。公平感主要是指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性,员工将自己的结果或收益与自己的投入或贡献的比率与参照对象的这一比率相比较,若两个比率相等则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员工主动离职,通常是对组织的满意度较差,而不公平感就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个因素。如果企业在职位管理上不将职位与能力、贡献挂钩;员工薪酬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且薪酬与工作绩效相关度很低;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能反映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真实价值,都可能造成部分员工的公平感下降。

3、缺乏信任感

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它能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意义,以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财富》除了推出“全球500强排行榜”之外,还有一项“最受雇员喜欢的100家公司排行榜”,后者的评价标准除了丰厚收入之外,更看重的评选条件还包括精神上的“收获”,如培训机会,就业机会,公司对雇员本人信任程度和其家庭的关心程度,公司允许雇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机会等等。总之,领导的信任是发掘员工潜力,留住员工的一剂良药。在沃尔玛,每一个经理人都用上了镌有“我们信任我们的员工”字样的钮扣。信任是建立在诚实和相信公司会履行承诺的基础上。然而,一些公司的管理者时常违背组织承诺,给员工造成不信任,心灰意冷的感觉,最后导致员工的离职倾向。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态度,它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没有凝聚力、上司在下属面前没有威信、人心不稳、工作没有积极性等,企业就尤如处于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

4、强烈的挫折感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时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同时为自己提出各方面的目标。如果无法达到自我目标,便会有挫折感。对于离职员工,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据调查,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员工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选择离开和被迫辞职的共同点都是对职业发展的前景持不确定的态度。又担忧在离开企业后,还要经历长时间找工作的过程。这都会影响了员工的情绪,使士气低落。

三、离职管理对策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员工离职率较高。离职率的下降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表现为对企业盈利的贡献。根据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在离职整体中,大约20%的属于必然离职,而必然离职在企业离职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稳定且较低的;而其他8帆的离职都属于可避免的,减少甚至消灭这部分离职就是离职管理的任务和价值所在。任何有效的管理举措都将降低离职所引发的管理成本。而且,在离职管理中重视员工感受,降低员工的痛苦指数,将无形地维护和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1、为员工做好职业指导,帮助其寻找安全感

员工都需要安全感,一旦离职,将面临失业,这就成为员工自身发展中的一

个转折点。离职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中,有时会出现自我估计不足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在了解员工个性特征、兴趣、职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管理者应该切实了解并正确分析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对员工的特长和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力图挽留优秀员工。即使员工去意已决,也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蓝图,这为员工再次就业,找到合适的位置,增加职场安全感和加深对企业的感情都是非常有效的。

2、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

员工离职,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受不到公正的待遇,用离开的方法来渲泄内心的不平。企业面临的员工众多,个人评判的尺度不一,所以,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企业应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这样可以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另外,企业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沟通,设立匿名信箱、申诉电话等建立申诉渠道,让员工倾诉不满情绪,将员工体验到的不公平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尊重员工,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

尊重员工的心理感受是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在雇用关系解除的过程中,企业对待离职员工的态度不仅会对这些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职员工的情绪。如果企业粗暴无礼或者不尊重离职员工,那么,在职员工便有可能认为企业是不可信的,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像企业所期待的那样融洽和紧密。不仅如此,企业是否能够妥善地处理与离职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声誉,从而对企业吸引优秀求职者的能力产生影响。

4、给员工充分的考虑时间,建立离职员工资料

员工的辞职决定有时是一时冲动,或者是在对企业悲观失望的心情中做出的,有一些偏激,难免会考虑不周,对将来工作、生活、发展的打算没有充分的预计。此时,管理者要能与之倾心交谈,使员工冲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管理者的挽留使员工在脆弱的时候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这样,会使员工三思而后行,重新做出决定。另外,管理者还要眼光长远,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建立离职员工资料,保持适当的往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从员工心理看企业的离职管理 篇2

关键词:飞行员,罢飞,心理契约

3月31日,东方航空公司14个航班在飞离昆明后,却不约而同地以“天气原因”为由,选择折返昆明机场,致使1000余人滞留机场。经媒体广泛报道该事件,民航总局的调查取证,一致认定是部分机长选择集体罢飞以示对东航的抗议。

事件的背后是,尽管与飞行员签订无限期固定劳动协议,东方航空公司的做法并没有成为挽留人才的保障,反而阻碍人才自由流动,助长飞行员怠工和离职的风气。形成本次事件,主要是航空公司忽视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问题。

1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这一术语的提出者是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将员工和管理层关系表现为,如果主管采取一种积极的领导方式,雇员就会产生乐观的表现;如果主管保证和尊重雇员的非正式文化规范雇员就会有少的抱怨,而维持高的生产效率。

“心理契约”是雇用双方对雇用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其核心成份是雇用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契约内容包括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员工应该为组织做出贡献、组织给员工的回报等等。

1.1 心理契约的特点

(1)心理契约带有明显的內隐性和主观性。心理契约的内容是员工个体对于组织相互责任的主观认知,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2)心理契约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动态性”是指相对正式的雇佣契约稳定而言,心理契约处于一种不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更与修订的状态。

(3)心理契约具有延伸性。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在雇员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上相互期望和义务的隐含内容就越多。

(4)心理契约具有双向性。“双向性”是指它不同于组织承诺,不只是员工对组织单方面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还应该包括对组织的期望回报。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面投入”的增加,而产生一种心甘情愿地参与组织各项活动的感情。

1.2 心理契约破坏的原因

心理契约是以信任基础的情感契约。员工的心理契约上规定的“义务”没有被企业所满足,当与自己的预期距离相差拉大且组织也并未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时,员工与组织之间就会出现信任危机,此时心理契约也开始动摇进而遭到破坏。

1.3 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

(1)心理契约违背与生产率。心理契约违背与生产率之间呈负相关,其负相关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心理契约违背的程度大小。

(2)心理契约违背与缺勤率。心理契约违背与缺勤率都成正相关,即心理契约违背程度越大,缺勤率就越高。

(3)心理契约违背与流动率。与缺勤率一样,流动率与心理契约的违背呈现正相关。出现有低于期望的事件发生,且对自身在组织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这时员工可能采取退出的行为,包括另行寻找一个新的职位。

2 航空公司飞行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缺乏合理的培训制度。重使用轻培训的观念致使飞行员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提升。与其他技术性工种一样,在航空领域内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且难度大,但在工作过程中飞行员所期望的技能提升承诺没有得到组织兑现。一般来讲,航空公司主要开展一些最基础最基本的以获得相关证照为目的的技术培训,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科研方面的训练少,尤其开展提升培训的更少,培训层次不深,且很少进行复训。

大部分航空公司主要采取以行政管理等级晋升为主,技术等级升迁为辅的职业发展道路,难以为技术专长人才的飞行员提供职业双通道;部分公司虽然建立了技术升迁路径,但也只是局限于冠以“总飞行师”、“总工程师”等传统做法,而没有真正将技术升迁与管理升迁两者同步并行设计、严格限制了角色定位。

薪酬待遇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公司内部分配飞行员驾驶国际航线、国内干线还是支线的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常会出现不公平的结果。原因是,国际航线的收入是国内航线的几倍,国内干线又大大高于支线。但飞支线所受的压力很大,起降频次多,支线机场的设施和地理环境也差,但收入却最少。本次东航事件中,怠工的几条航线均属于国内支线,收入与付出的差距相对较远。

企业文化成为绊脚石。近年来,航空公司进行大规模合并和重组。公司文化在整合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忽视了对原有公司员工合理安排,致使飞行员不能适应新的管理层要求。以东航事件为例,罢飞的航线属于整合前的云南航空公司。据原云南航空企业的人员反映,东航在收购之后紧紧换了一块牌,无法融入东航的企业文化,致使无论是飞行员还是普通员工都没有企业归属感。并且曾经承诺不变的工资标准比原先暗降了很多,对分公司的管理整体陷于混乱的状态。

3 构建心理契约动态管理解决飞行员问题

所谓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主要是指在对组织内现存心理契约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依据对组织和员工在各自发展过程而产生的相互新需求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充分的信息传递机制,而实现组织和员工对彼此责任和义务感知和认知上的平衡。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有以下步骤:

组织现有心理契约盘点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组织内现有员工进行分类,并就每一类型的员工心理契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类。对于飞行员来讲,最主要的是识别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的期望差别。就盘点的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需要组织实际设计出结构性问卷,根据目前的自身期望以及组织满足自己预期的状况,由员工自行填写。

(2)访谈法。访谈法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人员与飞行员进行面对面实质性的交流。如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时,还应该对飞行员的上级和同事进行沟通,具体了解他们在组织中处境的感受以及满意度,和对组织未来的期望。

(3)援引调查。援引调查主要是查阅员工的档案和相关资料,了解飞行员的文化教育状况、工作绩效、人际关系等,由此具体了解员工的人格特点和需求的特点。

(4)关键事件法。通过同行的交流经验,总结出与心理契约显著相关的飞行员行动举止,如频繁地提出换班要求,抱怨驾驶航空航线等等。

发展需求分析是指依据对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以及组织自身的发展过程的把握,而对员工和组织之间彼此需要和期望变化趋势的判断。通过对飞行员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企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结合,及时对双方的变化的需求信息进行传递和交流。

建立沟通机制主要是有效地对员工和组织发生的变化进行双方深入的了解。对于本次事件而言,东方航空公司在收购云南航空公司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将企业所期望的目标和原云南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期望进行深入的交流。

建立心理契约预警机制,化解管理危机。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预警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人力资源危机征兆,并对危机征兆进行诊断,提出预控对策,以化解人力资源危机对正常生产所造成的风险。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预警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对于心理契约违背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如工作差错率、缺勤率、核心员工离职率、旅客有理投诉率、员工不满意度和不公平感等,设定安全和危险区间。

(2)预警分析阶段。预警分析是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的过程,包括监测、识别和诊断环节。

(3)预控对策阶段。预控对策是在预警分析基础上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危机的早期征兆进行矫正与控制的阶段,要求建立预控对策库。可以预先制定危机处理计划,针对飞行员集体跳槽等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寻找控制危机情景发生的方法,并准备相应的计划。

从员工痛苦离职中得到的管理启示 篇3

不是改人之短,而是用人之长

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相反,在别人的敦促和批评下,修正自己的错误,也无疑是一件令人懊恼甚至痛苦的事情。企业家当然希望员工可以尽快地修正自身的缺点,最终把员工打造成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可曾想过,无论管理者的初衷如何,都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一个“你对我错”的刻板印象,最终在员工和企业之间造成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这种对立甚至对抗的关系中,员工不可能快乐。

由此笔者建议,企业家管理员工的最好方式不是修正员工的缺点,而是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优势。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同理,企业中的每位员工也都有他独特的优势与能力。但为何在我们的企业中总是缺少真正的人才,企业家也总是吹毛求疵地指责自己员工的缺点、错误呢?其实并不是企业缺少人才,而是因为企业家们缺少一只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企业家总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人,无限放大一个人的缺点,那他就永远无法真正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最终不能人尽其才地发挥每位员工的价值。俗话说,“改人之短,不如用人之长”,就是这个道理。相信企业发挥每位员工优势所产生的效益要远远高于修正员工错误后得来的效益。

员工不只是执行者更是领导者

没有人愿意成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零部件。相反,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彰显个性与创造的时代,那个“甘于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的想法早已与现代人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目前企业里的新生代员工们,大多是彰显个人价值的80后、90后们,他们更需要在工作岗位中获得足以让他们发挥智慧,一展拳脚的空间。比如在日本丰田公司。每位年轻的员工都打扮得新潮时尚,他们阳光开朗。洒脱自信,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精神上的快乐和充实才能让他们极尽所能地施展智慧,创造效益。再如海底捞,正是那些普通的员工才最终创造了海底捞卓越的服务体系。

那么,怎样才能给员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挥智慧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给员工充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亲身体验中,发挥主人翁意识,更会产生自我兼爱之的快乐。此外,让员工自己做决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自己做出的决策一定会产生最大的执行力。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反对自己,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是对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实行。

然而,决策与执行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企业把二者一分为二,一类人作决策,一类人作执行,就会产生决策容易,执行困难的窘境。由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把员工当成执行者,更要把他们看作是决策者,甚至是领导者。

进步不是‘匿名化’而是“小团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都会本能地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当人失去了关注度和认同感的时候,也就随之失去了中心感,失去了中心感,也就最终失去了安全感。现代人多有焦虑,就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匿名社会,普遍缺少关注度和认同感。

由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有必要给予员工足够、持续的关注度和认同感。首先,企业员工要建立起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既可以采取即时激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举行颁奖仪式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员工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肯定,但当员工做得不好的时候,企业管理者更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员工的想法、希望乃至忧虑要多一些认同,少一些反对。此时,就需要企业不遗余力地消除“匿名化”,而是要精心打造“小团队”。诚然,“匿名化”常被看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中却是要反对“匿名化”的,最好是做到“去匿名化”,因为只有真正做到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才能在员工之间消除猜忌与恐慌,打造一个和谐、顺畅的沟通环境。而“小团队”是相对于大团队而言的,显而易见,大团队管理成本高,且很难提高每位员工的关注度和认同感,相信精明的你一定可以作出孰是孰非的选择。

不要随意给员工贴标签

中国人历来有家长教育的做法,也更善于好为人师。在企业里,领导教育、培训员工随时随地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这里便产生了一个让员工倍感痛苦的管理方式,那就是随意给员工定性、贴标签。正面的标签还好,负面的标签却总是让人感到痛苦。比如说:“你这个人不负责任”、“你这个人没有创新精神”等等。员工如果“有幸”被贴上类似的标签,就会在公司每位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形象和定位,以至于每当人们提起类似贬损之词时,曾被贴上固定标签的员工就会被不自然地对号入座。

换句话说,随意贴标签,行为中还蕴含着一个“自我预言的实现”的心理问题。即当给一个人贴上标签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他本人,都会在后续工作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标签的行为,久而久之,你证明了你的看法,员工也真的成为那样一个人了。

如何正确对员工进行评价,可在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经典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有关“解释风格”理论中找到答案。具体说来,笔者将它总结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普遍的还是特定的。比如“这次策划没创意”和“你缺少创意”,前者是特定的解释,后者是普遍的解释,显然后者让人难受。

第二个维度: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比如“今天你失误了”和“你水平不行”,前者是暂时的。后者是永久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第三个维度: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你今天的处境太糟糕了”和“你缺少安全感”,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同样后者让人难受。

从员工心理看企业的离职管理 篇4

对于员工忠诚度的管理,应该是包括员工被雇佣之前,并持续到员工退休或辞职之后的整个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依时间先后可分为五个阶段:招聘期、员工稳定期、离职潜伏期、辞职期和辞职后期,每一阶段的忠诚度管理都各有侧重,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员工忠诚度;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员工忠诚度是动态可变的,需要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纠正,否则就会导致员工忠诚度的降低甚至丧失。因此,有效的员工忠诚度管理应该是全程的。

其实在现实中也遇到不少这样的老板(具体谁,不需要讲出来,当你看到这篇文字时候,自己去反省下)需要你的时候(免费咨询)把你奉若神明,一天都缠着你.当问题得以解决或者不需要你的时候连问候都没有一句.所以也奉劝一句这样思维格局的经营管理者,今天很肯定告诉你,你一辈子事业注定发展不大,因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在造孽,你这种心态已经注定你不可能发展长久,凝聚帮你创造财富的人缘!也不可能去影响、培养员工对你忠诚.财富来源于认识你的人与你认识的人,相反的你在一次次糟践自己的财富!

招聘期:员工忠诚度的筛选

招聘,作为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第一站,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其“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阶段员工忠诚度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招聘过程中,要以忠诚度为导向,具体措施如下:

1、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

在招聘和甄选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求职者工作能力的考核,如果仔细查看求职者的申请材料并加以分析,还能获得其它有用信息,例如:该求职者曾经在哪些美容院工作过,平均工作时间长短,离职原因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预先排除那些跳槽倾向较大的求职者。

2、注重求职者的价值观倾向

员工忠诚度的高低与其对美容院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看求职者的相关工作技能,还要了解求职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与店面价值观的差异程度以及改造难度等,并将其作为录用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保证员工的高忠诚度,有些店面甚至宁愿放弃雇佣经验丰富但价值观受其他店面影响较深的求职者,而去雇佣毫无经验但价值观可塑性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3、与求职者如实沟通,保持诚信

在招聘和甄选过程中,一些店面特别是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为了能尽快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常常会在与求职者的沟通中夸大业绩和发展前景,并给求职者过高的承诺(如薪水、住房、培训等)。当求职者到了店面之后才发现在求职时的承诺不能兑现,那么店面很可能会失去员工的信任,从而导致员工忠诚度的降低。

员工稳定期:忠诚度的培养

员工稳定期是指从员工正式进入美容院到开始呈现离职倾向前的那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关键阶段,担负着培养员工高忠诚度的重任。

员工对美容院满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对美容院的忠诚度,很难想象一个

对美容院不满意的员工会忠于美容院。因此,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以及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等。但是,满意度高并不表示忠诚度一定高,要建立高忠诚度还必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美容院不可或缺(尽管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的一员,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忠于美容院,才有可能把美容院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下是建立归属感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

1、信息共享

没有人喜欢被蒙在鼓里。员工可获得美容院信息的多少及其重要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而且会影响员工对自己在美容院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如果美容院能够加强内部沟通,做到信息共享,就可以创造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员工自然也就会忠于美容院。

2、员工参与

员工参与美容院决策的范围越广,程度越大,员工对自己在美容院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评价就越高,其归属也就越强烈;如果员工希望参与,而你却不给他这种机会时,员工就会慢慢得疏远管理层和整个美容院,美容院对员工来说也就仅仅是一个“暂居之地”,当然也就谈不上忠于美容院了。

3、团队合作

员工每天上班打交道最多的是其所在的团队,而不是庞大的美容院

整体。相对于整个美容院来说,团队内员工的技能互补性更强,任务的完成更需要员工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因此,员工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其团队意识也就更强烈;同样,团队对于美容院的重要性比个人要更为明显。所以,利用团队的中介作用,美容院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离职潜伏期:员工忠诚度的挽救

随着美容院的发展和员工素质(如工作能力、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周期和其他企业高薪诱惑)的变化,维持员工忠诚度的条件往往也会随之变化。如果美容院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令员工满意的调整,员工忠诚度很可能会下降到足以使员工产生离职念头的程度,员工也就会步入离职潜伏期——从员工开始呈现出离职倾向(如缺勤、迟到、早退的次数明显增多,工作时常常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等)到递交辞职报告的那段时期。

离职潜伏期是员工离开美容院的最后一道“闸门”,所以美容院必须尽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挽救员工,特别是关键员工的忠诚度,防止人才流失,而且挽留成功与否也是检验员工忠诚度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挽救员工忠诚度,首先要找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对发现的离职原因按照合理程度进行归类。然后,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分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认为,任何美容院的员工都可以分为三类:

1、美容院希望能长期留住的员工,例如高智商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有创造力的产品设计人员等;

2、美容院希望能在一段时期内留住的员工,例如具有某种技能、目前供不应求的员工,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成员;

3、美

容院不必尽力挽留的员工,例如美容院很容易招聘、不需要多少培训的员工,目前供大于求的员工等。美容院应主要挽留第1、2类员工。最后,综合考虑离职原因的合理性、员工类别以及美容院的实力等因素,制定挽留员工的具体措施并实施员工挽留。

辞职期: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完善

如果员工挽留失败,则员工将进入辞职期阶段,即从员工递交辞职报告到正式离开美容院的那段时期。在这段时期美容院需要做两件工作:其一是重新招聘合格的人员以填补空缺职位;其二是进行离职面谈。而后者往往被美容院所忽视。

离职面谈,就是指安排一个中立人(如果有实力的美容院最好请专业咨询公司的顾问来进行)与即将离开美容院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离职员工真正的离职原因(可以和前面的美容院员工离职分析结果相对照,来印证分析准确性),以及离职员工对美容院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发现美容院目前在员工忠诚度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缺陷,为美容院今后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完善提供依据。

达到上述目的的假设前提是即将离开美容院的员工会比较客观公正。通过研究发现,即将离职的员工有38%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只有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但在此18个月之后有2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只有12%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因此,要想在离职谈话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例如,选择合适的离职沟通人员,控制面谈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面谈问卷,注意离职员工在谈话过程中的语气和形体语言等。

离职后:员工忠诚度的延伸

员工离开美容院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美容院的背叛,离职后的员工仍然可以成为美容院的重要资源,如变成美容院的拥护者、客户或商业伙伴。因此美容院应该把忠诚度管理的范围延伸到离职后的员工,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充分利用这一低成本资源。

员工离职:给企业管理做个分析 篇5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离职是一种正常现场,但如果企业的离职率过高,那证明企业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员工离职与以下与原因相关:

无可否认,员工的离职,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如带走公司的客户资料,到同行业就职违反竞业协议,带走公司员工等。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有的为员工离职审批设置了重重障碍,有的变相克扣员工工资,有的甚至还运用阴谋诡计迫使员工离职,有的不按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金等,严重的双方还会对簿公堂,搞得两败俱伤。无论从员工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那么,企业应如何做好员工的离职管理工作呢?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张琪老师给出建议如下:

一、领导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据权威机构统计,员工离职因为直接主管的原因高达50%以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领导层,尤其是直接主管如处理事情不公平公正、带头破坏制度及流程、颠倒黑白是非、高高在上、心胸狭隘等,都会导致员工离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人先正己,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层首先要做到,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员工离职,严重的还会导致管理上的被动,到时无论你有多么大的个人魅力,无论你有再高明的沟通技巧,一切都会徒劳无功。

二、关注员工思想动态,预防为主。

人力资源部和直接主管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发现员工有离职的苗头,及时和员工沟通,做到有的放矢。员工经常请假、抱怨增多、不愿接受新工作、在招聘网站更新简历、工作风格与平常有一定的出入等都可能是员工离职前的表现,人力资源部和直接主管要定期或不定期和员工沟通,善于发现员工离职的一些现象,做到有效预防。有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通过关注员工的微博,如发现员工有离职的现象,及时沟通,有针对做出对策,做到了有效预防,这种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三、诚恳进行辞职面谈。

对于提出辞职的员工,直接主管和人力资源部要进行辞职面谈。面谈的目的是尽可能挽留骨干、优秀员工;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促进企业管理改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消除误解或缓解不满情绪,维护公司职场口碑;为员工职业规划提出建议。接到员工的辞职申请,要第一时间响应,对去意已决、无法挽留的员工,要准许辞职,毕竟“强扭的瓜不甜”。面谈千万不能搞得太正式,态度要诚恳,把员工当朋友对待。我以前在企业上班的时候,辞职面谈要么是请离职员工喝一杯咖啡,要么是喝一杯茶,要么是请吃一顿饭,我会善意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还有的离职后又回到了企业工作。

四、重视核心员工的竞业管理。

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签订竞业协议,对于公司的机密资料要加强保密工作。机密资料要有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外泄。如掌握公司机密资料的员工离职,要给予一定的“脱密期”,离职后按竞业协议给予补偿,同时保持必要的联系。

五、做好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工作。

员工离职的原因一般为:薪资不满意、对领导不满意、人际关系不满意、业绩不达标、对绩效考核结果有意见、工作失误、个人原因等,人力资源部要对分门别类进行汇总整理,找到其中的规律,为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实现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

六、人性化办理离职手续。

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离职手续,不要以种种理)变向克扣或拖着不发工资。要召开离职欢送会,对离职员工的优点要予以表扬,曾经的误会要予以消除,对其前景表示祝福。毕竟曾经也是一家人,好合好散最重要。人力资源部要注意保留好相关书面证据,防止发生劳资纠纷风险,如员工辞职申请表、终止劳动合同书、离职通知书、考勤表等。

七、对离职员工进行管理。

人力资源部要对离职员工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定期与离职员工联络,尤其是关键岗位或中高层管理员工,告知公司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还可邀请老员工参加公司的年会,让其感受到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关心。我原来在外企工作时,由于重视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有的离职员工在外面历练后又回到了企业,并且相当稳定,有的为企业介绍了优秀人才,充实了公司人才库。

1:从“爸爸去哪儿”看员工管理 篇6

2013年10月开始,“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节目瞬间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说其老少咸宜,因这个节目,诸多国民重演一家老少齐聚电视机前的盛况。从这个节目中,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管孩子与管员工,一脉相承。

一、有什么样的头儿,就有什么样的兵。

在我的店长课堂上,我曾经一再强调,永远不要埋怨你的员工多么的差劲,因为很多时候,环境的影响很重要,人是可以因环境而改变的。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千里马,而只是伯乐没用对地方。员工的言行举止会因环境而改变,因上司而影响。而“爸爸去哪儿”中,也为我们验证了这一点。

首先是大家都喜欢的Angela,年龄最小,情商很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都很强,这一切,毫无疑问都和她的妈妈有潜移默化的关系,从花絮中掠过的李湘的片段可以看出,她的自信和独立,以及干练的表达能力,都对她的女儿有很大的影响。“石头”,很多人喜欢他,说他是一个懂事,独立,小 小爷们儿,而这些,跟郭涛的性格是分不开的。郭涛的貌似粗线条,爷们儿的个性决定了他儿子的基因。“暖男”天天和“暖男”张亮,既然都能称之为“暖男”,那自然是一脉相承了。父子都有友善,谦逊,互助的一面。同样,有很多人喜欢Kimi,觉得真实,但也有些人认为Kimi不够独立,这固然和男孩子晚熟有一 定关系,所以和比他小的Angela比起来,Kimi总是不够坚强。但爸爸林志颖,真的也脱不了干系。片中一直觉得,Kimi特别像一个小孩子,很小很 小,虽然片中他的成长和进步是最大的,但跟其他几个同龄人相比,还是太不成熟,很多时候只是沉浸于玩具之间,关注的仅仅是“酷不酷”、“帅不帅”。每个孩 子都是天使,而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林志颖对孩子很有爱心,很温暖,但他传递给孩子的无声符号,他所表达给孩子深层教育和影响的东西,真的还不够成熟 和深刻。Cindy是一个善良可爱又敏感的孩子,片中总感觉她在哭,可能也是编导剪辑的缘故吧,她无疑是片中最爱哭的孩子。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她可能天 生就爱哭,但窃以为,从小对她性格的培养和引导,父母有可能做得也是不够的。

总之,每个孩子身上所折射出来的,都是父母的影子。当我们评价某个孩子的时候,其实,父母应该想到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有什么样的头,就有什么样的兵。

二、与其担心,不如相信。

节目中,给我许多惊喜的是小鬼当家的一集,虽然现场有众多编剧导演助理在场,但还是很感慨节目组的大胆。让一帮小屁孩去照顾小屁孩,有点冒险。这个环节中,表现最好的很显然是Cindy,其次是Angela。

我们在员工管理中,经常说要对员工信任和放权。确实,我们常说的超前使用和勇于试错,实在值得参考。

生活中,有太多辛苦的父母和太多晕头转向的老板,跟西方的父母相比,无疑中国的父母是很累的。也许,只是我们过于担心而已。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记得往往是家里孩子多,父母没功夫照料的,这家的孩子往往懂事早,能力强,早早就可以在锅台旁打转,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是逼出来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孩子能做的事情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给他机会,让他尝试,错了也没关系,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尝试过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这些,值得管理者同样思考。

三、真诚大于一切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走红,可以说,“真实”两个字,功不可没。全程24小时无缝拍摄,保证了生活的还原。

没有谁是完美的,明星如此,天使一样可爱的孩子也如此。而节目中,通常让我们感动的,也是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即使是Angela和 Kimi动了手,闹了矛盾,瞬间,两个孩子又可以和好。即使是Angela推了Cindy,Angela也努力去补救,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挽回,虽然结果让 人啼笑皆非。但正是这些真实,造就了真诚,也成就了节目的收视率。孩子之间的交流值得我们成人去学习。管理员工的同时,也是如此。没有谁不会犯错,犯错了,就要去弥补,去挽回,去用真诚来回馈。心与心的交融,大于一切。

四、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唯一。

五个孩子每个都无比可爱,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的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他们的粉丝也各有不同,有喜欢这个的,有喜欢那个的。但说实话,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唯一,不要指望哪个孩子是完美的,更不要指望哪个员工是完美的,都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奢望去复制。

同样,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唯一,每个员工都有其无法比拟的一面,让他把自己擅长的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就好。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7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

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 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能反应。

笔者转述以上观点,并非暗示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当事人都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心理冲突,而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洞悉职工因为长时间工作、不满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工作过于单调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绪,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建立起希望、乐观、感恩、坚韧的心理资本和生活态度,维护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三、运用“21天理论”来推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21天理论”,即人们连续21天从事某项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如果连续 90天从事某项活动,这种习惯就会固化下来成为自觉意识。企业可借鉴这条理论,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对职工进行密集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让安全生产信念在职工内心生根发芽,培育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习惯和良好素养,真正起到预防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员工离职企业制度大全 篇8

一、制定本制度目的与范围

 目的:为明确员工离职作业流程,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加强人力战略管理

 使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二、相关定义

 正常辞职:因员工个人原因,提出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书;合同期满,员工自动提出不再续签合同  公司中止雇佣关系:因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或合同期满,有公司或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书中止雇用关系。

 根据劳动需要,特殊时间段(公司业务紧张)不办理离职手续

三、离职程序

 离职申请:劳动者必须提前一个月向部门领导提出书面辞职申请;

 部门领导需向员工了解辞职原因,并及时跟员工交流,了解其意向

 如员工态度坚决要离职,则由部门领导在辞职报告上签字

 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以部门负责人签署后的辞职报告提交到综合部之日起算

 综合部对员工的离职原因具体了解并综合考虑看是否需要挽留。

 综合考虑,感觉该员工各个方面的都很优秀,则可对其做思想工作,说服员工留下来;如很坚决,则可领取《员工离职申请表》。

 一个月后,离职员工按《员工离职申请表》内容依次办理,综合部负责通知为其办理工作服、办公用品、档案资料等公司物品的收回工作和培训费(不足一月者)、餐费、住宿结算工作;通知财务部结算清借款或者罚单。以上内容交接完毕经交接双方和部门负责人、监交人各方签署意见后,交接工作视为完成。

四、薪资核算

辞职员工统一在离职后的第二个月实际发薪日结算所有薪资。如在该员工离职后因业务差错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则在其薪资里面扣除,由综合部填写《离职员工工资发放通知单》相关负责人签字生效,报给财务,由财务统一扣除发放。

五、离职管理

 未以书面形式提出离职、不辞而别、未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未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致使公司无法办理或迟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的,由员工本人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 员工在未发放奖金及绩效前离职的,自动失去各种奖金评定资格,离职后不再发放任何奖金。

 离职谈话清单,经员工和谈话人共同签字,存入公司员工档案。

六、复职

 凡因违纪而被开除、公司要求终止劳动关系者,公司一律不予再次录用

离职员工的管理对策 篇9

员工的离职固然正常,有时还可以说是企业的一种需要,可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离职者都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不能不承认大部分员工的离职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招募成本、交替成本,还很可能间接地助长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降低此类成本,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从中创出效益来,这就是离职员工管理的魅力所在。

一、有序应对

就算是在新年开门第一天就收到辞职书,人事经理也实在不用为刚发的年终奖而气愤不已。辞职者通常都是在计划后才递交辞呈的,而您此时就必须比之更冷静、更周密,这样才能弥补好这个缺口。仔细分析员工辞职目的和背景后,因人而异进行即时处理。一般来说,根据辞职原因,可将辞职员工分为:

1、趋利型。对现公司也不是很不满意,而是面对外来“诱惑”,如高工资、晋升、培训机会、良好工作环境等,无法抗拒。此类人员占辞职人员中的大多数。因为这类人士通常都较有才能,也就相应地有更高的成就欲望。公司应尽可能地挖掘内部潜力,为真正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及发展方向。他们为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是会大过企业的支出的。如果无潜力可挖,企业亦可顺水推舟。

2、改换环境型。这种员工变换单位是因为不愿意长期地呆在一个环境中,他们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环境,并享受由之带来的新鲜感。企业可以先向其提出内部调换岗位的建议,将之调到更富挑战的位置上去,他们有时较常人更能将压力转化为兴趣。倘若他们执意要追求新感觉,那再留也是留不住的,直接批准其辞职就可以了。

3、负气型。此类人员不太成熟,也许只是因为上级或同事的一句话、一点“冒犯”就气鼓鼓地离开。人事主管有责任对其进行劝解和EQ培训,其后再让其决定去留。

4、家庭型。迫于外力,没有解决办法才辞职。如有的人因搬家后离办公地太远;或因长期加班、驻外,引起家人不满等,为了家庭,需要寻找一个能有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的工作。除了对公司的骨干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帮助外,还是由其离去较好,否则,劳资双方都会觉着得不偿失。

5、试探型。这类员工很有心机,在工作不顺利或不能令上级很满意的情况下,以辞职来投石问路。如果上级挽留,那么就说明对其还算重视,少不了安慰一番;如果上司放行,则印证了自己的感觉,上级确实对其本人很不满意,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抱幻想了。这就看企业是否真的满意其能力了。

6、厌恶型。因讨厌现有公司体系、工作方法或某位上司、同事,而又无力改变。为了摆脱,辞职了事。当企业内部出现了对企业工作方式、工作氛围都不认同的职工时,企业的管理也许真的出现了问题。对这类员工要进行重点谈话后再决定其去留。

7、自我不满型。由于不能胜任工作或信心不足、压力过大,产生了逃避的行为。这种类型大多数出现在新员工中,如果没有任用部门指定的资深员工协助新人在试用期间适应工作环境,他们的离职度最高可达到80%。所以如认为招聘进来的新人确实有潜力,那么公司需要对其进行帮助和鼓励,使之能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如果确属能力不适应,当然即可放弃。

正式职工辞职,一定要求其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典型的做法是,当月工资一发,就有人提出辞职,然后要求快速办理手续。人事经理遇上这种状况,应视辞职人员具体情由而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1)随时可替换者。若辞职人员离开无关紧要。那么,公司何苦一定让其工作一个月呢?(2)一时难替换者。必须要求离职者工作到替补人选到任为止。这时公司可以明确表态:“如果你要想在新的岗位上能安心工作的话,就应在原岗位上善始善终。”相信在日渐成熟的人才市场上,信用机制的约束力会越来越大。(3)握有重要客户或机密者。

一方面要求其继续工作,尽快交接;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手段收回所有客户及有关资料,堵住其“叛逃”的路。(4)临走有破坏企图者。对挖公司墙角的人,要釜底抽薪。在稳住他所经手业务、客户的同时,暗中积极准备接替人选,一俟时机成熟,立刻通知其离开岗位,使之措手不及。

二、离职面谈

通常到了办理离职手续这一阶段,劳资双方对相应的条件、事项已达成了一致。因此离职手续务必又稳又快,以求双方都能尽快适应,这期间也没必要再心存芥蒂了,“好聚好散”对大家都有利。

由于离职者的心态多半是对公司不满,一旦离开后很可能会有诋毁公司的情形发生,对于企业形象会有很大影响。而良好的离职管理,尤其是诚恳的离职面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这种不利的行为。人事主管应如何做好离职面谈呢?

1、面谈前“有备而来”。事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已拿到离职者的个人基本背景、离职申请书、以往考核纪录等资料,并进行仔细分析,以掌握离职真正原因,同时,这也可让离职者感受对面谈者对于当事人的重视程度,为双方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面谈地点应选择轻松、明亮的空间,面谈时间以20至40分钟较为恰当。也不妨以朋友的身份,为其饯行。在放松的环境中更容易交流。

2、面谈中“循循善诱”。可以先帮面谈者倒杯茶水,先行营造轻松的气氛,以善意的动作卸去彼此对立的立场,初步建立互信的关系。同时在面谈的过程当中,应随时察言观色,设法将自己的立场与被面谈者站在同一阵线,专注倾听其抱怨的人或事,面谈者的角色应该是多听少说,适当的提出问题即可。在被面谈者产生防卫的情形时,应该及时地关心他的感受,不要唐突地介入问题,也不要做出任何的承诺。最重要的是使其在放松的心理状况下畅所欲言,说出那些作为员工所不能、不敢倾吐的想法、意见,看到底是管理中的哪些原因会导致员工离职而去。

3、面谈后“闻过则喜”。面谈结束之后,应将面谈纪录汇集整理,针对内容分析出导致离职的内部原因,并且提出改善建议,以防类似情况再度发生,给公司造成损失。

离职面谈不只是与员工的交流弥补,更是企业对自我的深刻反思。在管理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会在深层次上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不少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离职面谈,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员工离职面谈时,专门有辞职面试表格来填写他们的辞职档案,实行程序化管理。着重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怎么做才能留住他。如有的员工在辞职时由于某些原因未如实填写,人力资源部会等他离开后一段时间再问他,那时候可能他已经没有顾虑了,会将自己真实的原因说出来。

三、编织网络

对于人才流失不能消极地听之任之,无论如何,这些流失的人才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他们离开企业之后,并不是就不能开发利用了。我们不主张“困住人才”,但强调应在那些员工离职之后,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把他们变成拥护者、客户或者商业伙伴。

Bain国际顾问公司用“校友”一词来代替“以前的员工”这样的说法,并自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它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相应地,人力资源部里专设一个职位叫“旧雇员关系主管”,就是跟踪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甚至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所以,所有的“校友”经常会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

人才的流动与流失是不可避免的,“终生员工”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个人来讲都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应树立“终生交往”的新观念。将离职员工仍看作是公司的人力资源。因为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给公司传递市场信息,提供合作机会;(2)可以介绍现供职机构的经验教训,帮助公司改进工作;(3)他们在新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会折射出原公司的企

业文化之光;(4)跳槽的优秀员工重返公司效力不仅聘用成本低,而且忠诚度较高。所以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也把离职员工的花名册叫做麦肯锡校友录。其中不乏高级管理人员、CEO、政治家和教授,麦肯锡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商机。

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成因和对策 篇10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相对稳定的、高忠诚度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职员的离职率一直是困扰企业单位的一个难题,在一定的调研的基础上,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归纳,对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对策。关键词:人力资源;离职率;忠诚度

0 前言

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离职率过高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流失人才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研讨。1 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但当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分歧,从而累积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发生了。

根据对一些企业和员工的调查,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1.1 人员聘用上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

宽进宽出往往是招聘工作不细致的直接结果。招聘工作不细致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岗位的任职条件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条件。任职条件的确定需要借助于工作分析,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单一,面试凭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面试一种手段,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3)招聘工作的简单化与制式化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

1.2 没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在人才市场谋求职位的人,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而能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1.3 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很多人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好象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1.4 员工对企业的前途缺乏信心

曾经有报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217人的,选择“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84%。优秀人员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作出判断。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没有发挥空间时,很可能会作出辞职的决定。除上述一些原因外,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奖惩不当,考评晋升不公正,企业人际环境等也是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后果

2.1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2.2 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对于企业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在其他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离职率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员工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适应性企业文化,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3 优秀人才的流失

一个企业里,往往越是市场上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离职率高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比价严重,这无疑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时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应采取的对策

3.1 改变宽进宽出的方式,严把员工进入关

(1)规范甄选面试流程,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有了岗位目标说明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条件有针对性的筛选应聘简历,确定考试、面试的范围。(2)改进面试,采用多种甄选方法。比如,采用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设计好面试评价表;采用多轮面试或评价小组面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3)可采用传统的知识测试和近年国内流行的心理测试。总之,在招聘阶段就要在充分沟通与面试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雇用双方的目标差异,严把员工进入关,从而将员工的离职率在引进人才的第一步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2 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3.3 实现企业文化的同化

企业文化好比人的个性,说明“在我们企业里是如何行事的”,从而使本企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特征。员工的高离职率往往直接起因于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的正面冲突。因此,使员工和企业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培训和组织价值观熏陶,十分必要而迫切。(1)推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原则,适度放下决策权,强调团队建设和工作自主,尽可能凸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者的作用,从而使两者逐步趋

于平衡。(2)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生涯的逐步同化。组织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使这种规划和组织发展生涯相协调。

3.4 重视员工的培训

培训和开发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制度化的、经常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3.5 使员工树立对企业前途的信心

企业员工个人离职申请书 篇11

从毕业至今,进入公司工作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公司各位领导、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公司各位领导、同事。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公司里工作的很开心,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我对于公司这几年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由于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不能胜任公司的职位,在公司的各方面需求上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公司考虑,自己现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最后,顺祝公司发展前程似锦,业务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

上一篇:2006党风上半年总结[党风廉政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座谈交流会发言稿与大学生村官座谈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