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8篇)
【篇一】
活动目标:
1、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2、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我爱妈妈--教师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告诉幼儿这是老师的妈妈。
请幼儿看看妈妈的照片,每个小朋友都有妈妈,看着妈妈的照片就像看见妈妈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是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引导幼儿对着妈妈的照片个别或集体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2、妈妈的画像教师出示画好的妈妈头像,老师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她虽然有点老了,但在我心里她是最漂亮的妈妈,我为他画了一张漂亮的画像,你们看看像吗?
通过照片和画像的对照,引导幼儿从发型、五官等局部特征进行大致的比较。
3、我为妈妈画像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爱自己的妈妈。我们来为妈妈画张像,画出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儿互相比较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发型和是否戴眼镜等处进行粗略比较。
【篇二】
每年的5月份第二个星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就是母亲节。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温暖的、更是伟大的。为了开展这次活动,我们大一班展开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在周五的早上,我们班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幼儿说说母亲节你最想跟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及最想帮妈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展开了这两个话题,当我提出问题时,顿时,小朋友们举起自己一双双自信的小手,有的说:“祝妈妈节日快乐!”有的说:“祝妈妈母亲节快乐,青春永驻,永远健康!”还有的说:“祝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个个回答,虽然简短、朴实,但却是孩子的一番真诚话语,我表扬了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在下午的活动中,我开展了一个美术活动《我爱妈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妈妈为你做过的一件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并说说理由。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爱,每天都在为你付出,希望你快乐、健康。当然,妈妈有时也很辛苦,说说做哪些事情是比较累的,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妈妈,来减少他们的负担,这样才觉得开心。
为了感谢妈妈,我让小朋友画一幅觉得妈妈会喜欢的画,送给自己最亲的妈妈。刚开始,孩子不知道画什么好,然后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如可以画你的妈妈,你送给她一束鲜花,妈妈应该会喜欢的。也可以画你与妈妈一起手牵手出去玩等。这时,孩子们的思路也开阔起来,在画的时候我看到吴诗婷画了些漂亮的花;还有的大多都画了人物或房子,但走到周思成旁边我却看到了他画了一幅与众不同的画,是一个大的汉堡包,之前我觉得挺奇怪,后来看出了画中的意思,轻轻地问他:“是不是妈妈平时工作累,你要送她喜欢吃的汉堡呢?”孩子看了看我,开心的朝我点了点头。同时,我拿起他的画在班里表扬了他,这位充满想像、爱动脑筋的小男孩。
随后,有些幼儿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但想在图画中为妈妈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然而在老师的协助下,写上了自己想说的话。看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既开心又兴奋。一串串笑声不禁回荡在教室中。
【篇三】
指导思想:俗话说母爱似海,父爱如山。又到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了,又到一年一次的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辛苦养育自己的母亲表达自己深深的爱和感激,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事。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艰辛,培养了孩子的感恩意识。结合大班3月主题《不同的爱好》里的活动:邮票的秘密。孩子们对邮寄信件的过程产生了兴趣,为了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次当邮递员的经历,跟5月份母亲节节日活动相结合。幼儿园每个孩子都送给妈妈一封信(画),由小邮递员去给妈妈们送信。锻炼幼儿语言、社会等领域的能力,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自制邮筒(美术教师)信封每位幼儿1个、幼儿绶带(办公室)胶水、画纸、画笔等(班级教师)邮戳(食堂师傅,萝卜刻)
活动过程:
1.每位幼儿为自己的妈妈画(粘贴等形式)一幅画,表达最妈妈的感恩之情。要求精美成品。
2.把送给妈妈的画装入信封,封好,写好邮寄地址,收信人等。
3.幼儿将写好的信投入小邮筒。
(以上活动提前完成)
4.大班小朋友打开邮筒,分类,盖好邮戳。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被誉为“浙江绿谷”的秀山丽水,是“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而醉美莲都,以莲唯美,游走在丽水、老竹、富岭等地,随处都有莲俏丽的身影。
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自贴近幼儿生活的事或物,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正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莲的最好契机,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莲的美。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丽水地方特色,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感受“莲”文化牵魂的魅力,因此本设计以丽水地区的特色——莲花为主题,开展一节大班幼儿水粉教学活动。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莲的美及莲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名称
醉美莲都——绘莲
三、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莲花,能说出莲花的基本特征。
(二)情感目标
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
(三)技能目标
学会大胆用色和基本的水粉画法,体验水粉作画的乐趣。
四、重难点
(一)重点
掌握水粉作画的活动常规,学会大胆用色。
(二)难点
掌握水粉作画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要求家长星期天带小朋友去莲花池公园观看莲花,对莲花有初步的认识。
(二)材料准备
颜料、水粉笔、绘画纸。
(三)课件准备
课件《莲花》,轻音乐。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伴随着轻音乐,老师用《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作为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绘“莲花”。
(二)观察环节
老师将精心准备的《莲花》课件打开,让小朋友观察课件中的莲花是否跟自己在莲花公园看到的莲花一样,教师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莲花的基本特征并鼓励幼儿与身边的小朋友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小朋友,大家看这朵莲花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引导幼儿从莲花的颜色、形状、荷叶、生活的地方等方面进行讲述。)
老师:除了这朵莲花,老师还准备了很多不一样的莲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莲花吧。
教师小结:简单小结,让幼儿学会欣赏并感受每一朵莲花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绘画环节
1.水粉作画的常规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千姿百态的莲花,现在我们把这些美丽的莲花画下来,好吗?画之前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莲花,怎样才能让画面更美丽。(在进行绘画之前要向幼儿边讲边示范水粉画的活动常规:打水倒水的常规,材料放置位置的常规,换色洗笔的常规等。)
2.绘画过程中的指导
老师:我们刚才观察到的莲花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什么颜色呢?整朵莲花上的颜色都是粉色吗?……(引导幼儿画出莲花的整体轮廓,再将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渗透进去,比如平涂法、底色法等,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水粉画的基本画法。)
3.个别绘画指导
如果有画完一朵莲花就停止画画的小朋友,老师可以引导:“一朵莲花好孤单呀,它们也想像你一样需要很多好朋友。”引导他们使画面更丰富。
引导幼儿:“莲花生活在哪里呀?池塘里除了莲花,还会有什么呢?”(促进幼儿作品的整体画面感,更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四)展示环节
教师将小朋友完成的画裱起来放置在展览区,组成作品展。
(五)评价环节
幼儿评价: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己觉得最喜欢的作品上贴小红花。
教师评价:针对每位小朋友的作品教师都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小红花较少的幼儿,激励他们再接再厉。
教师小结:每位小朋友画的莲花都千姿百态,与众不同。
七、活动延伸
(一)向幼儿介绍莲花的品质和用途,丰富幼儿对莲花的认识
(二)以“莲花”为主题,组织有关莲花的语言活动
(三)美工区中可以涉及莲花的手工制作
八、活动反思与评价
教师事先让家长带幼儿去赏莲花,通过生活中的观察让幼儿对莲花有一个初步认识。教师将莲花引入美术活动中,这样他们在活动中表现欲望就显得特别强,也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通过精美的课件制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莲花的特征,为接下来的绘画做准备。如果仅限于一朵莲花,对于幼儿的视觉冲击感不是特别强,为此教师为幼儿带来了各种姿态的莲花,更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花来,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绘画氛围。除此之外,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幼儿的整体画面感,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展示环节将幼儿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满足幼儿的成就感;评价环节教师利用给最美作品贴红花的方式,给予幼儿自主评价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最后的延伸环节丰富了幼儿对“莲花”的已有认识。
参考文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爸爸戴的各种各样的领带图案和色彩。
2、幼儿感受父亲节的意义,并说出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引导幼儿理解父亲节,尝试用线条组合勾勒绘画,为爸爸制作父亲节礼物。
4、幼儿认识领带的外形、勾勒绘画,并用色彩进行装饰,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父亲节礼物的快乐。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6、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领带实物若干
2、水彩笔、油画棒、卡纸
3、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出示领带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物品吗?
(2)你们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
(3)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
2、教师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1)活动室周围有很多爸爸们的领带,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说一说好不好?
(2)你看到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领带?
3、幼儿讨论:我用什么颜色和图案来画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1)我们今天要自己来做领带送给爱我们爸爸,请你们和好朋友说说用什么颜色和图案来画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2)你要用什么颜色和图案来画领带?
4、教师引导幼儿进入今天主题:父亲节礼物绘画活动——送给爸爸的领带,一出来绘画。
(1)小朋友,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演示绘画步骤以及说明:
a、先画出领带的大体位置形状,再画出领带的花纹图案。
b、画的线条要连贯,花边、图案要清晰、有序、完整。
c、画画的时候画笔只能画在纸上,不能随意涂画到其他地方。
5、幼儿自由发挥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创作,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布置。
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绘画工具,一起开始画父亲节礼物领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
6、教师请幼儿主动与同伴介绍自己的绘画经验和感受,培养幼儿学习欣赏同伴作品。
(1)把设计好的领带挂在绳子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2)大胆的评价同伴的领带:你喜欢这种风格的领带吗?
活动延伸
把画好的领带送给爸爸,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欣赏。
教学反思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老师们应该在活动的一开始,便准备好领带,激发了幼儿活动兴趣。在活动中根据纲要和指南里的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设计了各个环节,并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
2、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父亲节快到了,作为小记者,你有什么打算呢?
2、幼儿分组商讨采访主题
效果分析:
对于父亲节的话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他们的打算有:
1、采访爸爸,了解爸爸的有关信息。
2、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小时侯的信息。
3、采访整个大班的爸爸,统计出爸爸“打呼噜”的有关情况。
4、采访妈妈,了解妈妈眼中的爸爸。
5、采访爸爸的工作,并进行统计。
6、采访小朋友,了解小朋友眼中的爸爸。
7、了解父亲节,孩子想送给爸爸的礼物。
8、收集爸爸的照片,并举行“爸爸照片展”。
9、比帅(把爸爸小时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谁帅。)
接着,孩子开始自由组合,分组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后,小记者开始行动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幼儿园活动,加深了父亲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同时也让当爸爸的男人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自尊!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请每个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
活动一:绘画活动
《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教师进行装饰后布置在班级墙面上。
活动二:综合活动
《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教师可以帮幼儿写上幼儿想说的话,或者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要说的话,每人准备一个信封,写上幼儿提供的地址,寄给妈妈最美好的祝福。
活动三:社会活动
《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比如:幼儿每天晚上帮妈妈捶背、按摩;妈妈可为幼儿讲故事,或进行亲子游戏。
活动四:健康活动
周五各班级邀请妈妈自愿来园参加晨间运动,幼儿与妈妈一起做早操!(人数控制在3位左右)
集体活动
1.许愿树:将所有的爱全部都写在树上。让树实现我们的愿望,传递我们的爱。
2.爱的录音:将一些好听的母爱歌曲记录成MP3。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绘画
很多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做做、玩玩, 他们往往通过形状、色彩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 所以, 我园注重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实验研究, 着重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以下是我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认真制定学习计划, 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命题
5—6岁幼儿的绘画是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 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 多层次、多角度精心设计活动命题, 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1. 按季节制定有趣的命题:
如“春天的游戏”“春天来了”“大家来植树”“美丽的夏装”“看彩虹”“雨中的花伞”“秋天的果园”“落叶”“过年了”“美丽的灯会”等。
2. 选择有一定动作要求、表现人物、动物不同动态的命题:
如“看表演”“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爱美的小猫”“快乐的小鸭”等。
3. 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在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纸形上进行装饰的命题:
“雨中的花伞”、“美丽的夏装”、“可爱的花瓶”等, 贴近幼儿生活的命题活动,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
二、教给幼儿绘画技能, 提高绘画水平
1. 教幼儿学会观察。
艺术来源于社会与自然。教师要吸引、引导幼儿日常观察, 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如, 天上出彩虹了, 季节变化了, 下雨的时候马路上的花伞等。幼儿会很自然地从一般性的观察过渡到专题性观察, 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 幼儿在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色彩等。当后期绘画时, 他们自然会在画面上留住看过的物象, 再加上自己的情趣与联想, 画面就会生动起来。
2. 启发幼儿巧妙的构思。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知的事物来进行构思。如最近电视上水灾的新闻很多, 教师便引导幼儿:“洪水可怕吗?”“洪水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李元构思了一幅画面“洪水来了我不怕”, 画面上洪水围住了鸡舍, 而乌龟搭成一座桥, 帮助小鸡一家离开了鸡舍;飞飞画“我们的家”, 鹅妈妈在背上驮着几只小鹅、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在水中, 他们都有一个不怕水的家;刘思思的“小羊的家”则是羊妈妈领着羊宝宝远离洪水, 来到一片草地, 画中有蓝天、白云, 一片安详, 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愿望。
3. 教师还注重对幼儿进行色彩的训练。
大班幼儿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能力, 所以,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调色原理, 通过调和形成更多的颜色, 认识不同量、色的变化的调配。
先教幼儿明白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经常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观察彩色+白的多少, 使幼儿了解混合色, 明白颜色深浅的变化, 体会色彩的冷暖, 对比明暗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如, 通过画苹果、七色花、落叶等体会不同色系的色彩推移。
在“小小运动员”“秋天的果园”中进行对比色练习。进行二种尝试, 一种是对比色中加入少量的相对色彩, 以达到协调性, 另一种是大面积的绿与小面积红色果子产生的对比效果。
同类色练习则比较自然, 如:“美丽的花瓶”“可爱的长颈鹿”等许多都有同类色练习的内容。在“高高的楼房”这幅作业中, 用深色的楼房点缀暖暖的灯光, 通过这种冷与暖, 深与亮的对比练习, 使幼儿体会“家”的温暖。
同时, 教师还启发幼儿感受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 红色背景像夏天, 火辣辣的热;橘黄色背景有叶子落下的秋意;草绿色像刚发芽的枝芽, 代表春天, 而银灰色背景则很冷, 像冬天等。
三、因材施教, 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同一个活动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难易结合的绘画内容, 让幼儿自由选择。同时, 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 大胆尝试, 不断丰富画面内容, 增加难度, 满足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需要, 从而敢于发现自己, 超越自己, 从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合作机会
与幼儿多沟通, 多听听幼儿的设想。如, 进行装饰画时, 是先打底色还是先涂花纹, 教师没做规定,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去比较和尝试, 发现好的方法, 从而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鼓励幼儿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标新立异的创新, 体现个性特征。
在作画时, 有的幼儿的色彩调得太多了, 用不了, 教师就及时启发他们主动将多余的色彩给其他幼儿。谁的材料不够需要借时, 别的幼儿都主动去帮助他, 使幼儿之间有了合作的机会, 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另外, 教师还安排一些幼儿集体创作的绘画内容。如, “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民族大团结”等主题的全体幼儿共同创作的绘画, 使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将审美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随机进行美术欣赏, 提高鉴赏能力
认识色彩美和形态美是启迪幼儿发现自然美的钥匙。而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为了能对幼儿进行较深入的审美教育, 教师将鉴赏活动随机进行。每次创作后, 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会觉得粗糙、模糊, 不够完善, 而幼儿却能讲述得生动合理。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4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58
很多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做做、玩玩,他们往往通过形状、色彩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所以,我园注重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实验研究,着重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以下是我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命题
5—6岁幼儿的绘画是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多层次、多角度精心设计活动命题,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1.按季节制定有趣的命题:如“春天的游戏”“春天来了”“大家来植树”“美丽的夏装”“看彩虹”“雨中的花伞”“秋天的果园”“落叶”“过年了”“美丽的灯会”等。
2.选择有一定动作要求、表现人物、动物不同动态的命题:如“看表演”“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爱美的小猫”“快乐的小鸭”等。
3.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在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纸形上进行装饰的命题:“雨中的花伞”、“美丽的夏装”、“可爱的花瓶”等,贴近幼儿生活的命题活动,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
二、教给幼儿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1.教幼儿学会观察。艺术来源于社会与自然。教师要吸引、引导幼儿日常观察,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天上出彩虹了,季节变化了,下雨的时候马路上的花伞等。幼儿会很自然地从一般性的观察过渡到专题性观察,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幼儿在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色彩等。当后期绘画时,他们自然会在画面上留住看过的物象,再加上自己的情趣与联想,画面就会生动起来。
2.启发幼儿巧妙的构思。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知的事物来进行构思。如最近电视上水灾的新闻很多,教师便引导幼儿:“洪水可怕吗?”“洪水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李元构思了一幅画面“洪水来了我不怕”,画面上洪水围住了鸡舍,而乌龟搭成一座桥,帮助小鸡一家离开了鸡舍;飞飞画“我们的家”,鹅妈妈在背上驮着几只小鹅、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在水中,他们都有一个不怕水的家;刘思思的“小羊的家”则是羊妈妈领着羊宝宝远离洪水,来到一片草地,画中有蓝天、白云,一片安详,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愿望。
3.教师还注重对幼儿进行色彩的训练。大班幼儿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能力,所以,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调色原理,通过调和形成更多的颜色,认识不同量、色的变化的调配。
先教幼儿明白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经常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黄=橘黄,黄+蓝=绿,红+蓝=紫。观察彩色+白的多少,使幼儿了解混合色,明白颜色深浅的变化,体会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如,通过画苹果、七色花、落叶等体会不同色系的色彩推移。
在“小小运动员”“秋天的果园”中进行对比色练习。进行二种尝试,一种是对比色中加入少量的相对色彩,以达到协调性,另一种是大面积的绿与小面积红色果子产生的对比效果。
同类色练习则比较自然,如:“美丽的花瓶”“可爱的长颈鹿”等许多都有同类色练习的内容。在“高高的楼房”这幅作业中,用深色的楼房点缀暖暖的灯光,通过这种冷与暖,深与亮的对比练习,使幼儿体会“家”的温暖。
同时,教师还启发幼儿感受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红色背景像夏天,火辣辣的热;橘黄色背景有叶子落下的秋意;草绿色像刚发芽的枝芽,代表春天,而银灰色背景则很冷,像冬天等。
三、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难易结合的绘画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大胆尝试,不断丰富画面内容,增加难度,满足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需要,从而敢于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从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合作机会
与幼儿多沟通,多听听幼儿的设想。如,进行装饰画时,是先打底色还是先涂花纹,教师没做规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比较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从而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鼓励幼儿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标新立异的创新,体现个性特征。
在作画时,有的幼儿的色彩调得太多了,用不了,教师就及时启发他们主动将多余的色彩给其他幼儿。谁的材料不够需要借时,别的幼儿都主动去帮助他,使幼儿之间有了合作的机会,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安排一些幼儿集体创作的绘画内容。如,“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民族大团结”等主题的全体幼儿共同创作的绘画,使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将审美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随机进行美术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认识色彩美和形态美是启迪幼儿发现自然美的钥匙。而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能对幼儿进行较深入的审美教育,教师将鉴赏活动随机进行。每次创作后,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会觉得粗糙、模糊,不够完善,而幼儿却能讲述得生动合理。
教师每次将幼儿的绘画作业都进行展示,让教师、家长、其他幼儿共同评价。这样,来自于教师、同伴、家长的评价,潜移默化地使幼儿体会到了他人与自己作品的优秀之处,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了幼儿的鉴赏水平。
【母亲节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感恩母亲节教案09-13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父亲节》10-02
幼儿园母亲节11-17
幼儿园母亲节手工12-04
母亲节手工中班教案07-12
有关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总结06-14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主持词10-05
幼儿园老师祝福母亲节的话语12-06
《荷叶母亲》教案07-24
母亲节幼儿园送给家长的温馨祝福语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