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通用5篇)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新疆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事实再一次证明,分裂**是阻碍新疆发展的绊脚石,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新疆的发展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兄弟情谊。艾提尕尔清真寺住持居玛•塔伊尔大毛拉阿吉坦言:“新疆自古以来就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更是亲如手足,互帮互助,即使不断有分裂破坏,也都无法改变各民族一家亲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谱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壮丽乐章:2008年新疆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倍;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1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解放初的166元提高到19893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2007年GDP比1978年增长16.7倍;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9.5倍;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比1978年增长141.4倍; 2007年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39倍; 200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25.7倍;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31.3倍。与此同时,扶贫攻坚、抗震安居、防病改水、牧民定居、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网络、粮棉直补等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使新疆各族人民广泛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充分表明,新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的最好时期,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既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所在,更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二、事实再次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团结就稳定,就繁荣;分裂就**,就衰败。回顾新疆的历史,凡是社会稳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凡是社会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普遍遭殃。从新疆历史上看,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战乱和纷争;无论是外国势力侵略导致还是境内民族分裂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导致的**和破坏,都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和不幸。在血淋淋的7〃5事件后,人心思定、人心思稳的愿望也就更为强烈;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保持了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新疆的经济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一跃步入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数不胜数的实惠。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更离不开稳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的稳定,则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纵观上个世纪及当今世界,凡是民族问题层出不穷、矛盾尖锐的时期和地区,无不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国家分裂,何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安康。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一次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则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分裂与**则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我国有1亿多少数民族,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有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复兴繁荣之路上越走越宽。如果我们的民族关系产生裂痕、民族团结遭到破坏、民族感情产生疏远,民族复兴之路不仅会越走越窄,而且我们的民族必将一盘散沙、遭受欺侮,我们的国家也会变的孱弱可欺、四分五裂。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维护民族团结,需要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从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点滴培养,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生活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在点滴中积累信任、积累理解、积累团结、积聚向心力。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国内外分裂势力一直在伺机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我们与敌人的斗争是争夺民心的斗争,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斗争,我们珍视什么,敌人就想方设法去污蔑什么;我们维护什么,敌人就想方设法去破坏什么。对此,各族人民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民族团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要研究制定开展民族团结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民族团结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量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工作落实不力或出现民族团结问题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虽然“7〃5”事件的发生对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造成创伤,但却阻挡不了新疆改革、发展的步伐,动摇不了各族干部群众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经历过风雨的新疆各族人民,必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新疆上千年的民族团结历史不容篡改,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不容破坏,只要各民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各民族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就谁也扭转不了,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社会稳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决同“三股势力”破坏新疆繁荣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绝不让制造民族仇恨、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分裂祖国的图谋有可乘之机。

三、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措施防范,努力营造维护社会稳定的大环境

维吾尔族谚语说:一块石头挡不住山洪,团结起来就能众志成城。哈萨克族谚语说:水珠投进海子,生命就会无限,各民族团结起来,就能勇往直前。“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这句在新疆广为传唱的歌词,形象地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渴望团结的心声,体现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优秀品质和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血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紧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必须继续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的反分裂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使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各族人民才有可能安居乐业,新疆的各项事业才有可能繁荣发展,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各民族的大团结,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大局。

切实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工作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士。

(一)全面提高党组织掌控社区的能力。深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重点复杂地段及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工作,对辖区内各类人群、各种组织、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出租房屋等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敏锐地发现、及时反映并协助解决好社区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干部要及时走访居民,发挥居民小组长、巷长、楼长的作用,及时排查各种矛盾纠纷,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社区。

(三)完善群防群治、警民联防机制,建立广泛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每个基层单位都要建立健全群众联防队伍,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面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紧紧抓住“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指导思想,夯实维护稳定的物质基础。维护稳定人人有责,切实维护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但是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经济工作。越是维护稳定任务繁重,就越要抓紧抓好经济建设。只有保持经济较好较快发展的势头,社会稳定工作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一手抓社会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各族人民群众,新疆才能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斗争中最强大的力量和最牢靠的基础,我们要紧紧依靠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在当前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各族群众都要擦亮眼睛、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认清敌我,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上当,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家家争做民族团结的榜样,努力形成人人宣传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局面,努力把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旗帜鲜明地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暴力犯罪活动”这一政治立场,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三股势力”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敌人,其分裂图谋是各族人民群众绝不答应的,是永远不能得逞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各族人民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以坚如磐石的团结彻底粉碎境内外一切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维护新疆稳定大局,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代表的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及前进方向,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立足我国实际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双重含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在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基础上开始的。

1.近代中国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 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

(1)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 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苦难。

从1842年至1901年, 清王朝与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俄条约》、《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订租威海卫专条》、《广州湾租界条约》、《胶东租界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国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主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榨取地, 成为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和疯狂瓜分中国的“狩猎场”, 成为帝国主义的“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对政治、经济、军事主权的出卖, 将中国拖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屈辱苦难的近代中国将何处去?中华民族将何处去?

(2) 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 在黑暗中寻路, 在危难中图强, 在探索中走上了救国图强和民族觉醒的道路。

1839年~1840年, 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关于各国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材料, 其中最主要的有《澳门月报》和《四洲志》。受林则徐嘱托, 在《四洲志》基础上, 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 (共100卷) 撰写工作, 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主流, 它浴血奋战14年,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它却强烈地影响了新加坡、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用鲜血换来的教训说明, 农民阶级虽然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但却不能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的斗争引向胜利。

洋务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结束, 其主要指导者是奕集团的桂良等人和汉族地主军阀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成, 主要活动是求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创建近代海军, 求富——发展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学习西方的风气进一步打开, 它客观上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过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它培养教育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加快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洋务派想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之花, 来嫁接封建主义之木的做法, 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容闳、王韬等人, 他们的维新思想主要是抵御外国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发展民促资本主义工商业, 革新政治, 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君主立宪制。早期改良维新派的思想虽然代表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但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要求独立、自由、富强的愿望, 为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世纪90年代后期,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等人, 他们的维新思想主要是宣传西学, 批判封建旧学, 设新式学堂, 要求改革内政,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实现君主立宪制。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救亡运动,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促进了思想解放,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方案是不能救中国的。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解决中国民族危机的一种尝试。在反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 义和团表现出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形不成强大的阶级力量, 没有提出正确科学的政治纲领和斗争方法, 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1911年的武昌起义, 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寿终正寝,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历史性转折。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辛亥革命是中国在亚洲最先推翻了帝制, 促进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但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国, 又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历史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也表明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也说明在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2.现代中国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也为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当时国际、国内环境下, 坚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 快速向工业化迈进, 并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提出了要以苏为戒, 从中国实际出发, 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现代中国革命史证明, 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以经济特区的设立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确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光辉范例, 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 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是中国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和活力得到空前释放的时期, 是中国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在经济建设方面, 建立起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政治建设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不断完善和发展, 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加强,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文化建设方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事实雄辩地证明, 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使中国人民以更加昂扬、更加自信的精神面貌, 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即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并将实践经验进行升华, 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 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 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进步和伟大觉醒, 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 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内容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构成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苏共亡党之前, 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 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竟占85%。”“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 但归根到底, 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 错误的方针和政策, 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的。”

反思苏联、东欧崩溃, 从反面给中国共产党上了深刻一课, 这就是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同时, 也为十七大召开前理论界和思想界一些不正确的“左”的思想倾向和“右”的思想倾向在识别澄清上上了生动一课, 这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要始终坚持、倍加珍惜和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 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摘要: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词:民族复兴,国强民富,社会和谐,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7-10-25.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48.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70-147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44.

[6]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2.67.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42.571.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篇3

1、伪造历史,2、歪曲历史,3、()。(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编造历史 B.编造内容

3.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域文化经过政治文化整合,确立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们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5.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祸 B.福

6.新疆的宗教人士在信教群众中地位很高,威信高、影响大、具有很强的的号召力。(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群众的觉悟一靠基层干部带,二靠()。(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自己领悟 B.加强宣传教育

8.从整体的社会结构来看,不论是新疆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口中的年轻人比例都占了各自人口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一半左右 B.绝大多数 9.“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这句话是哪位领导人说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胡锦涛 B.邓小平

10.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秩序 B.稳定

.单选题
1.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域文化经过政治文化整合,确立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2.各级党委和各族领导干部,要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迟缓。(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立场动摇 B.立场不动摇

3.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祸 B.福

4.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秩序 B.稳定 5.“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

误”这句话是哪位领导人说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胡锦涛 B.邓小平

6.从整体的社会结构来看,不论是新疆的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口中的年轻人比例都占了各自人口的()。(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一半左右 B.绝大多数

7.群众的觉悟一靠基层干部带,二靠()。(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自己领悟 B.加强宣传教育

8.新疆的宗教人士在信教群众中地位很高,威信高、影响大、具有很强的的号召力。(分数:10 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9.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我们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数:10 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10.建国以来,反动书籍猖獗,这些反动书籍主要有三个内容:

加强班子团结,是单位发展的保证 篇4

涪勘队这些年来班子的团结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领导换了几届,上游局的领导和局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收效不大。由于班子不团结,造成管理混乱,职工思想不统一,自由散漫,各自为阵,工作受影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队领导各行其是,互不支持,开会意见难统一。有时会上作出的决定,下来后无法执行。问及职工对班子的看法,在团结方面的反映最为强烈。这就是涪勘队各方面工作存在问题,发展受到制约的根本原因。

2003年一开年,上游局领导就找涪勘队几位干部谈心,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晓知以理,明其大义,指出了搞好班子团结是促进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告诫大家要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共同搞好工作。

涪勘队的班子成员认真领会了局领导的意见,多次开会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会上班子成员敞开思想谈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交流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班子不团结,主要是互相不服气,相互之间交流太少,没有以大局为重,各行其是,拆台的多,补台的少。由于思想不统一,管理无章法,工作安排无序,给整体工作造成被动的局面。

通过认真的反思和思想交流,班子成员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团结。大家决心摈弃前嫌,同心同德把涪勘队的工作搞好。

在2003年里,涪勘队的班子做到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有问题摆在桌面上一起研究解决。会上作出的决定,那怕个人有看法,也要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商量解决。班子成员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是成员之间交换意见,整合思想,统一认识,二是总结前段工作,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

班子团结了,思想统一了,管理跟上了,各方面的工作安排有条不紊,职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全队上下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开创涪勘队整体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来,涪勘队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队站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好成绩,成果资料较往年有很大的提高,加大了新技术、新设备推广运用的步伐,站风站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职工队伍建设也抓出成效,横向收入大幅度上升,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得以改善,职工的收益有所提高。2003年涪勘队还通过了重庆市建设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的验收。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篇5

这些现象提醒我们, 能在任何环境中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才是一流的企业, 可持续发展应作为企业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仔细研究一下部分国内外长寿企业, 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 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科学的战略态度。虽然, 从表面上看, 企业成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企业失败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其深层次原因都是战略方面的。企业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战略的失败, 战略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战略管理的失败, 战略管理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战略态度的不科学。一个企业树立什么样的战略态度对其能否建立竞争优势, 取得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科学战略态度的内涵

1. 企业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 企业的失败是战略的失败。

战略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空洞的、遥远的话题, 而是一个实在的、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一个企业明天的竞争力往往是今天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果, 是实施今天的战略决策的结果。许多企业认为, 战略对企业来说大而空洞, 企业每天要面临和解决的是大量经营和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战略对企业而言是不重要的。其实, 企业在大量日常经营管理中必然蕴藏着某种规律, 作为企业家, 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眼前看长远, 透过局部看整体, 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现象里看准前进的方向, 才能有准备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才能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从而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否则, 企业会迷失在复杂的现象之中, 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从而失去在市场中的地位甚至被市场淘汰。

2. 企业对战略的态度决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成败。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情, 在其他条件相当甚至自身条件不如别人的情况下, 态度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同样, 对企业战略及其管理问题, 态度也往往是决定要素。企业要把对战略的态度上升到理念、经营哲学的层次, 渗透到每一个细胞中, 切实做到认真研究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化, 认真制定并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战略, 加强对战略的实施等。

3. 无论大小企业都需要战略。

做战略管理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战略管理对小企业比对大企业更重要。相对而言, 大企业的生存环境比小企业稳定性好、确定性高且较易预测, 小企业要能发展下去, 就更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小企业要能动态地适应未来的环境就有必要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能力, 而这些新的资源和能力的形成就必定需要战略管理。

4. 企业的素质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有关键性的作用。

仔细研究一下部分从成功到失败的企业, 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成功是偶然的, 而失败却是必然的, 因为他们是“因机遇而成功, 因素质而失败”。对一个企业来说, 机遇是偶然的, 而素质却是必然的。一个企业素质的高低, 从长期看是战略管理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 就必须潜心研究发展战略, 不应有“发横财”和当“暴发户”的念头。

5. 重视提升执行力。

好的战略方案要有好的执行才能变成现实的竞争力, 不少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虎头蛇尾”, 制定战略时“轰轰烈烈”, 执行战略时“悄无声息”, 结果再好的战略也成为了空话。要提升企业执行力, 企业就要重视并扎扎实实抓基础管理。

6. 重视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

战略管理要从复杂的现象中理出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就必然会出现“舍弃”, 就要树立“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理念, 抓住对企业未来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么到底舍谁取谁?从长远来看, 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选择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在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冲突中, 到底如何选择?系统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它可以帮助选择对长远、整体、本质真正有益的东西, 而这正是进行正确战略决策所需要的。

二、企业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战略态度不科学

企业失败原因虽然多种多样, 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 一是战略不适当, 二是战略执行不力。

造成企业战略不适当的原因有:对外部环境研究不充分, 对内部条件分析不透彻, 对内外部条件的匹配性研究不到位, 对环境变化不敏感从而没有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 企业战略决策机制不科学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企业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呢?说到底就是态度的问题。

造成企业战略执行不力的原因有:战略任务分解不明晰, 组织结构对战略不适应, 缺乏对战略实施的考核、激励、约束和监督, 组织制度不健全, 企业文化不健康, 基础管理混乱等等。同样,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仍是战略态度问题。再好的战略要有强有力的、一丝不苟的执行才能变成现实的竞争力。不少企业确实在制定战略上花了大力气, 对“做什么”是非常重视的, 以为有了战略就有了一切, 对“如何做”就不太关心了。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能不能把该做的事做实、做细、做精、做优, 其实就是由态度决定的。

三、科学的战略态度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要建立竞争优势就必须先建立起竞争力。每个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有可能建立竞争优势, 从而确立并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怎么来的呢?是天生的吗?显然不是。虽然每个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方法不同, 但从根本上看都是实施战略管理的结果。一个企业正是在科学研究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认真选择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并加以实施, 才使得自己能根据环境选择“正确的事”并“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才能逐步形成并提升企业本来没有但能培养的能力, 从而最终在市场上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做到而有的企业做不到这一点?说到底还是战略态度的问题。做好战略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科学和智慧, 更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诱人的, 但实现竞争优势的过程是长期的、枯燥的、痛苦的。如果没有思想上、理念上对战略的深刻、科学、坚实的态度, 就不可能在战略管理工作中“耐得住寂寞”, 在遇到困难时就很容易敷衍了事甚至放弃。科学的战略态度可以“内生为企业的理想信念、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外生为各种方案、计划和措施”, 企业的各种做法其实都来源于对战略的态度。

四、科学的战略态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对而言, 企业将竞争优势保持下去或通过不断建立新的优势来代替原有的优势以获取可持续发展, 比在短期内建立某种竞争优势要难得多。在我国, 近几年有不少企业曾名震一时, 但结果却是昙花一现, 如爱多VCD、秦池集团等, 他们最终未能逃过“炒作——出名——失败”的命运。可持续发展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仍要靠科学的战略态度。

科学的战略态度可以使企业真正潜心研究发展战略, 有利于企业行为长期化。一个有科学战略观的企业才能真正懂得企业的发展靠机遇, 但更靠素质;靠战术, 但更靠战略;靠“如何做”, 但更靠“做什么”;靠利用环境, 但更靠动态地适应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生存下来, 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生存下来呢?说到底就是企业要做好准备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那就要认真研究环境, 探索环境与企业的关系, 预测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 从战略的角度来做好准备。A.O.史密斯之所以能成为百年企业, 就是他自成立以来一直深刻认识到企业和环境的关系, 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从自行车, 输油管道到现在的热水器, 使自身的能力一直和环境处于较好的配合状态, 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A.O.史密斯为什么要多次调整发展方向, 正是他潜心研究发展战略的结果, 相信当时抉择时公司是痛苦的, 但企业对战略的理解告诉他不得不这么做。

科学的战略态度可以促使企业认真抓战略的落实。企业战略是企业对长期发展的科学构想, 但这种构想只有变成现实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战略态度可使企业从思想上认识到“纸上谈兵”和“运筹帷幄”的根本差别, 如果没有好的落实, 再好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 如果有好的落实, 那战略规划就变成了“运筹帷幄”。有了科学的战略态度, 企业执行战略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 这时明智的管理者就会加强企业的制度化建设, 以推动管理的规范化, 从而从根本上逐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最终使企业战略的实施有了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张雪平.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及其思考[J].学海, 2005, 6:205-208.

上一篇:写温暖的初一作文500字下一篇:《胡桃夹子》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