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1

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以模拟破案的情景展开对编码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破案推理素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教科书按照举一反三的编排思路,探索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了解编码的一些规则、方法和意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的编码方式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和作用。

2.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位学生编一个学号,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教学重点:

了解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的编码方式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好吗?游戏之前,老师先提个要求,游戏过程中要做到快、静、齐。我先说第一个游戏规则:我说“1”,男同学站起来,我说“2”女同学站起来,我们看看哪个同学反应快。“1、1、2、1、2、2„„”我们换一种规则:我说“1”,全体同学起立,我说“2”全体同学坐端正,听好了“1、2、2、1、1、2、2„„”

师:大家都做的很好,在游戏的第一个规则中,数字“1”表示什么?在游戏的第二个规则中,数字“1”又表示什么?

师:那数字“1”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1”在不同的地方含义相同吗? 师:同学们不仅游戏做得好,还知道同一数字在不同的地方含义不同,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的另一个含义——编码。

二、情境激趣,初窥编码

1.破案情境,激趣导学

出示福尔摩斯和柯南图片,你想破案吗? 出示情境图第一部分

说一说,都看懂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能确定谁是犯罪嫌疑人吗? 2出示情景图第二部分

假如你是探长,怎样根据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这两条线索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呢?

三、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成员写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观察号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交流号码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2.反馈:汇报小组探究成果 3.指代表汇报。4.师小结

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多少位数字?别小看这18位数字,它里面可藏着很多信息哟!师:身份证号码里还有一个信息,就是它的最后一位数字,它是校验码。用来校验身份证的正确性。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身份证号码的编排。它是由行政区划代码、顺序码、校验码四个基本信息组成。行政区划代码有6个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表示城市;县(区)。出生日期码有8个数字,分别表示年、月、日。顺序码有3个数字,它的最后一位上的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它的最后一位数字,它是校验码。用来校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有时也用X表示。

(师出示资料:身份证号码在生活中的作用及用数码表示的优越性): 身份证有这么多作用,你们将来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

5、根据身份证号码排除两名嫌疑人。

6.根据银行卡的编码方式,根据信息判断谁是犯罪嫌疑人。(第五个)

四、学以致用,设计学号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身份证号码的编码方法和意义。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做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我们学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课件出示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18个班,共703名学生。我们先来看看,学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你认为哪些是一定要的,哪些是可以删减的?我们已经确定了编码中要包含的信息,如何用数字来体现这些信息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完成设计方案。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其实,数字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大家看屏幕(放课件)。你的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事物,请你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事物,给它编码。

板书设计:

编码

学生身份证号码:22011220080825XXXX

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唯一 规范 合理

《编 码》导学案 预 学 单

学习目标:通过预习能够对身份证号码有初步的了解。

具体内容:

1.小调查:

爷爷的身份证号码:()

奶奶的身份证号码:()

爸爸的身份证号码:()

妈妈的身份证号码:()

2.通过调查我知道了什么?

共 学 单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成员观察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找一找号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交流号码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发现我们的身份证号都有()位;

其中()数字是相同的;

其中()数字我比较熟悉,因为这是();

我知道其中()数字的意思是()

练 学 单

1.数学书92页第二题,按照淘气编号的规则,200904172表示的是哪名同学?

2.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身份证号码的编码方法和意义。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做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我们学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课件出示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18个班,共703名学生。我们先来看看,学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你认为哪些是一定要的,哪些是可以删减的?我们已经确定了编码中要包含的信息,如何用数字来体现这些信息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完成本小组成员的编码设计。

延 学 单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2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里常常以对象的“最优”为研究目标, 如求路程最短、运费最省、投入最少、产量最大、利润最多等, 这些问题中贯穿了一种统筹的数学思想——优化。“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所研究目标与“最优”有关;二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优化。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

1. 教师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自身知识不足。笔者曾在培训教师过程中做过调查, 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没有学过或接触过“最优化”内容。在小班教学中, 部分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把握不足, 不够清晰, 因此不少教师对这部分都难以把握教学的难易度。

(2) 对教材中“优化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教学环节不清晰。教材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 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这种方案加以概括提升, 从而找出规律。由于部分教师本身的知识不足, 对教材中的“优化”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出现环节不清、过程拖沓、重难点难以突破等现象。

(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主导为主, 脱离学生主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一内容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探索、发现, 就直接采用教授法, 代替学生思考。事实证明, 在这种教学法中, 学生不能体验和感知“优化”, 因此不能明显感觉到优化方案的优势, 且缺乏必要的探索和感知, 只能单纯地机械记忆知识。

2.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 要求学生动手自主探索, 在发现不同问题解决策略的基础上, 再进行优化, 从而寻找出更优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与小班化的教学环境相结合, 利用小班化环境, 开展现场教学的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同伴分享等过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知识, 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分析, 使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较深、较广的拓展, 从而有助于自身知识的建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为例, 谈谈小班化数学“优化”教学的策略。

二、“烙饼问题”“优化”策略探索

1. 理论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如何通过体验、感知、对比、发现、筛选等方法, 选出最佳的方法, 这就是“优化”。

新课程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小班的特点, 优生在本课需要达到的目标是能自主动手操作, 自主发现烙饼中的数学优化原理, 把烙多少张饼转化为烙多少个面来研究, 并分析概括, 最终统筹优化出最优方案, 以感知数学的魅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中等偏后的孩子, 只需要学会3张饼的优化烙法, 并能计算所需要的时间, 也能通过动手尝试、迁移, 实现对小数量的类似事件的解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能掌握3张饼的具体优化烙法, 并通过教师引导, 发现烙饼的数学原理, 简单体会最优方案, 初步体验合理优化, 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 教材解析。

“烙饼问题”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 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 提取出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情境:“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三分钟, 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 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初步体会运筹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 策略例析。

学校结合班级特点, 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数学广角中的“优化”教学思想专门进行了“扎实课堂”的教学研讨和探索。

笔者在教学“烙饼问题”的过程中, 以“烙饼”为主题, 始终围绕“优化”思想, 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 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 得出:“张数×2÷每次烙的面数 (次数) ×每次时间”, 继而展开教学, 验证公式,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 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1) 优化情境, 问题设计简洁明快。改变以往教学中从小数据开始探索, 发现规律的教学方式, 而另辟蹊径, 从数学思想的高度直接出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大数量情境。

例如, “张老板就开了家烙饼店, 每次只能烙2张饼, 2面都要烙, 每面烙3分钟, ”“接到了一笔大生意, 要41张饼, ”提问:“最快多少时间烙完?”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写一写, 算一算, 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 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同时, 直接独立思考解题的教学方式, 也为小班中的优生创造了发展的平台。此外, 两人小声讨论, 之后再让写出算式的孩子来解释含义, 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内涵, 让学生相互帮助, 这就为中等及后进生的学习搭建了阶梯。

例如, “3张饼, 每次都满锅, 最少几分钟, 要烙几次?”“哪种省时?省在哪里?”“4张饼, 怎样烙每次都满锅?可以采用怎样的组合来烙?”

抓住不同烙法的关键不同之处, 层层递进, 先是满锅、省时, 再是方便, 有的放矢, 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势和缺点, 从而学会分辨、选择。

(2) 优化烙饼的操作过程。由于“烙饼问题”难度较大, 必要的探索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方法, 但如果都操作, 必然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

例如, 在烙饼验证过程中, 采用逐步优化操作环节, 改变写一个算式验证一个的方式, 而是采用先写出1张、2张、3张的算式, 再一起写出多张饼的计算公式, 然后逐一进行验证的方法, 通过1张、2张, 渗透“满锅”思想, 即公式成立的条件是要保证每次都有2张饼在锅里, 如果不是满锅, 即张数×2÷每次烙的面数≠整数, 则需要修正 (次数多一次) ;3张渗透“满锅”和“省时”的思想;而后续的多张饼的烙法, 则脱离动手操作, 让学生回顾前面的基本烙法, 建立数学模型, 思考应采用怎样的组合方式。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全体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利用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保证全员动手试一试, 有助于基本方法的掌握, 而在基本方法掌握的基础上, 又省略了不必要的繁琐环节, 利用数学建构, 建立基本模型, 优化组合, 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烙饼方法多次优化。在烙饼的过程中, 方法虽然是相似的, 都要满锅最省事, 但在都满锅的情况下, 我们还需要从生活实际的方便性来进一步考虑, 此时的优化就更加上升了。

例如, 烙3张饼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优化出两种基本的烙法, 并在黑板上演示出两种不同的烙法, 进行对比:2张同时烙和3张交替烙, 哪种方法更能提高效率, 节省时间。

烙法1:烙法2:

让学生观察, 讨论, 时间节省在哪里?发现烙法1两张同时烙后, 第3张饼无法达到满锅, 而烙法2通过拿进拿出交替的方法, 每次都保证2张饼在锅里, 只需要3次就可以烙完, 达到了节省时间的目的。

烙多张饼时, 有意识地将偶数和奇数区分开来, 分层次地进行方法的探索。例如, “4张饼可以采用怎么的组合来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构, 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采用先偶数张, 再奇数张, 发现:双数采用2+…+2组合;单数可采用3+2+…+的组合。

同时, 在探究张数6、9这些特殊的数字时, 进行再次优化, 当学生发现在6张的时候, 既可以2+2+2也可以3+3时, 用问题“老板更喜欢2+2+2的烙法, 为什么?”来激发学生思考, 继而结合小游戏比一比, 发现在同样时间的情况下, 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加喜欢同时烙的方法, 而较少采用交替的方法, 除了要考虑节省时间, 还要考虑方法的方便性, 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两种不同烙法的优缺点, 从而使之学会辨别、挑选。

同样是优化的方法, 在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优势, 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一步上一个台阶。

三、小班化“优化”教学策略的效果

1. 教师心中有数, 教学游刃有余。

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采用数学思想进行指导优化策略, 继而用数学建模进行建构, 使教师对“烙饼问题”如何优化做到了心中有数, 由此, 再结合小班特点, 组织教学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学。

2. 教学结构清晰, 学生轻松收获。

教学板块清晰, 情境反馈发现: (1) 计算公式的提出有利于学生采用理性的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来思考, 大部分学生都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也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可以支撑的方法; (2) 不同烙法的分类、组合形式的提出, 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具体而形象的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尤其对于中等及后进生来说, 帮助他们找到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研讨中, 同时还发现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讨和探究的地方: (1) 数学优化策略、优化思想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结合小班的特色, 进行有效地渗透, 才能更好地帮助不同学生实现不同水平的后续发展? (2)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问题的设计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 使之更加精简而又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孙来勤, 曹兰芹.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绩效分析及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3.

[2]罗巧华.感受数学优化思想的魅力——《数学广角——找次品》[J].小学教学设计, 2009, (11) .

[3]张学杰.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打电话”教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4) .

[4]刘清秀.数学优化问题分类例析[J].第二课堂, 2009, (4) .

苏教版四上《习作6》教学设计 篇3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卡通人物,瞧,深受你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来了。课件逐一出示下列卡通人物图像:

2. 你还知道哪些卡通人物,请你以“( )的( )”的句式说一说。

3. 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谁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讲一讲他(她)的故事。

4. 我就选择“××的故事”作为题目,行不行?请大家看《习作6》的第2自然段。(学生看书、交流后, 在原来的板书“卡通人物”前后,教师红笔增添板书:“新编、故事”,即“新编卡通人物故事”)

二、 比素材,感悟方法

1. (课件出示图片:兔巴哥、秃鹫)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这只兔巴哥和秃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1) 学生即时创编,2~3位学生交流。

(2) 接下来,我再请一位同学读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也给他打分,并谈谈读后感受。

一天,免巴哥坐在洞口津津有味地啃着美味的胡萝卜,天空中忽然飞来一只秃鹫。秃鹫长着镰刀似的嘴巴,光秃秃的脑袋和灰而无神的眼睛。它对准兔巴哥俯冲了下来,但兔巴哥继续啃着它的胡萝卜,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儿。这只秃鹫冲到洞口对兔巴哥说:“我要把你带回家煮着吃。”兔巴哥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说:“好啊,不过你先等一等,我进去冲个澡再出来。”秃鹫想:“反正它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不如我就在上面等它出来直接抓回家煮着吃,不用再洗了,嘻嘻。”就这样,秃鹫在洞口等呀等,迟迟不见兔巴哥上来。突然,它听见兔巴哥在洞里唱道:“我正在舒舒服服地洗澡,上面有只笨秃鹫在等着我……”秃鹫被激怒了,气得掉转脑袋“嗖”的一声钻入了兔洞,只听“咚”的一声,秃鹫被兔巴哥后腿一脚踢断翅膀,踹到半空,摔了个半死,半天回不过神来,兔巴哥趁机逃走了。

2. 同学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藏在文中的写人“四要素”被你们一一道破,如果你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你的文章就会非常具体、生动,吸引读者。

三、 编故事,指导构思

1. 你打算为哪个卡通人物新编故事呢?你可选择原有的卡通人物,也可选择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来新编故事。需要帮助的,可看一看老师的大屏幕和自己的预习表格,以此给你带来灵感和帮助。

2. 学生交流,当众点评。

3. 小组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手段带来的方便、快捷。2.以“回文数”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给予学生以数学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用计算器探索“回文数”的有关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游戏的名字和规则是“倒过来读”。学生练习:

我好看、细心大胆、我为人人、僧游云隐寺、前门大碗茶、秀山清水清山秀。【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一方面调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为新知作好铺垫。】

2.小故事 :学生:“斗鸡山上山鸡斗。”老师:“龙隐洞中洞隐龙。” 对得很巧。这是一幅回文对联。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做的文字游戏其实是语文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回文”(板书),它的特点是正着读和倒着读都是言之成理,通顺的。它的种类很多,在对联中有回文联,诗词中有回文诗。下面我们再来读几个数,(板书686、78987)倒过来读仍是原数,这样的数很多,你们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板书)今天,我们就带着计算器一起走进“回文数”的世界。

三、探索研究: 1.出示:1×1 = 11×11=

111×111=

(1)第2、3题要求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2)向学生说明读数的方式。(3)分析、比较三式的特点。(4)出示:1111×1111= 要求:不用计数器计算,想一想,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验证)

(5)学生按照发现的规律尝试写出一个算式。2.认识奇妙的特征数“2178”

(1)谈话:在回文中有“回文联”(举例说明),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回文模式。(2)出示:2178×4= 要求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分析算式的特点。

介绍关于这个算式被发现的小故事。(3)出示:21978×4= 219978×4=

分析这两个算式与例题的关系。学生用计数器算出结果。学生小结规律。

(4)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推广。3.(1)出示一首“回文诗”: 不可一日无此君,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无此君不可一日,此君不可一日无,君不可一日无此。

(2)要求学生朗读诗句并讨论分析这首“回文诗”的特点。(3)出示: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①要求:前三题用计数器算出结果。②讨论:积与因数的关系。

③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回文诗、回文联导出三个例题,在分析认识回文诗、回文联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计算器,对所教的三个例题进行同化、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回文数”猜想。

(1)游戏:学生任意出一个两位数,教师将其变成一个回文数。要求学生看清楚转化的过程。

(2)学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3)汇报、交流。

(4)小结:“回文数”猜想的内容和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问题的讨论、交流,去发现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用计算器计算,找出规律后在进入下一个神秘屋。(1)49×7= 22×22= 26×26= 121×111= 111×111×111= 137×73×13×11×14=

(2)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33×6666667

(3)12×63= 123×63= 1234×63= „„

123456789×63=

四、课堂总结: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5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理解概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倍数和因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略)

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先来动手操作一下。

1.实践操作(操作略)

2.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2.议一议:你有没有发现找3的倍数的小窍门?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5.判断练习。

(1)17的最小倍数是34。„„„„„„„„„„„„()

(2)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6是倍数。„„„„„„„„„„„„„„„„„()

强调:在说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时,必须说成谁是谁的倍数或谁是谁的因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找36的因数。

2.交流和评价。

(1)想乘法算式。(2)想除法算式。

1×36=36

36÷1=36

1和36都是36的因数。1和36都是36的因数。

2×18=36 ┉┉

┉┉ 36÷6=6

6是36的因数。

36的因数有()。

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3.用这样的方法,找找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

4.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征?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9的因数有(),从小到大9的5个倍数分别是()。10的因数有(),从小到大10的5个倍数分别是()。

2.你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0的因数()。

40以内6的倍数()。

7的倍数()。

3.连一连。4 8 12 16 32 48 56

8的倍数 48的因数。

五、全课总结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6

本节课是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会正确运用。我从老师家引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习,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小组探究找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计算客厅、厨房、卫生间、及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算餐厅面积时,生说12平方厘米,他是边长4,用周长公式做的。我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引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而后,用小判官巩固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走进生活,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安排上,我有些前松后紧,学生探究过长,效果不佳。合作要求应具体到人,一组一图。再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

听取老师们的评议,我感触很深。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接近12分),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对学生的提问和访谈看,学生能较好地举例解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布鲁纳表象模式理论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历三个认知发展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符号式再现表象。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7

1“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特点

1.1 信息化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1.1.1 计算机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市6 744家“四上”单位中,99.6%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计算机,计算机拥有覆盖率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四上”单位共拥有计算机42.3万台,平均每百家企业拥有计算机6 266台,较2014年增加294台,增幅达4.9%。

1.1.2 互联网接入基本实现全覆盖

99.6%的“四上”单位使用互联网,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98.5%的企业通过宽带连接互联网,比2014年提高2.5个百分点。

1.1.3 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占所有“四上”单位的88.2%,比2014年提高3.8个百分点。“四上”单位拥有信息技术人员4.23万人,平均每百家企业拥信息技术人员627人,较2014年增加147人,增幅达30.6%。信息技术人员占“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比重达3.0%,较2014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信息技术人员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四上”单位信息技术人员平均水平。

1.1.4 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最高

调查显示:有4 265家企业拥有网站,网站拥有率达63.2%。从规模看,大型企业网站拥有率最高,达94%,中、小、微企业的拥有率分别为71.7%、61.6%、41.5%。分行业看,网站拥有率最高的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达92.2%;其次较高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5%)、教育(8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1.1%)。

1.2 信息化投入结构日趋优化

1.2.1 信息化投入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四上”单位2015年信息化投入84.16亿元,比2014年增加13.85亿元,增长幅度达19.7%。

1.2.2 信息化投入以一次性硬件投入为主,一次性软件投入为辅

2015年信息化一次性投入金额达60.67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72.1%。其中一次性硬件投入43.93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52.2%;一次性软件投入16.74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19.9%。“四上”单位信息化日常运营维护投入达23.49亿元,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27.9%。从信息化投入构成的变化来看,一次性软件投入占“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比重较2014年增加5.4个百分点,表明“四上”单位在一次性软件方面的信息化投入进一步增加,信息化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1.3 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

1.3.1“互联网+”更多、更广地参与企业活动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拥抱互联网。调查显示:99.6%的企业有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比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93.3%的“四上”单位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在企业互联网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其次,“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较多的活动有网上银行、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对内对外招聘,占“四上”单位的比重分别为76%、62.2%、60.9%、49.8%。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互联网来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提供客户服务、与政府机构互动、进行员工培训等,参与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为39.5%、37.5%、30.4%、29.7%。

1.3.2 大型企业“互联网+”的比重更高、形式更加多样

从单位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差异较大。调查的13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有10种活动大型企业参与单位比重超过45%,远高于其他规模企业。除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上银行外,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较多的是对外或者对内招聘(78.1%)、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76.4%)、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70.0%)、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70.0%),分别高于全市“四上”单位参与单位比重28.3、14.2、9.1、30.5个百分点。另外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较多的活动有:提供客户服务(54.5%)、员工培训(53.6%)、拨打互联网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49.8%)、与政府机构互动(45.1%),其中大型企业拨打互联网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的单位比重高于全市“四上”单位比重28.5个百分点。

1.3.3 互联网广告等新兴网络宣传推广方式越来越受企业青睐

在宣传推广方面,企业的互联网意识日益增强,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高达89.8%,比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企业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推广方式越来越多样和分散,采取独立网站进行宣传的企业占“四上”单位总数比重最高,达43.0%,不到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推广企业的一半;其次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广告进行宣传推广,占比分别为34.7%和31.6%。与2014年比较看,采用独立网站和电子邮件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略有下滑,比2014年分别下降1.1和0.4个百分点;互联网广告、社交网络或即时通讯社交工具、搜索引擎等新兴网络宣传推广方式越来越受“四上”单位的青睐,采用其进行宣传推广的“四上”单位比重分别比2014年提高1.7、3.0和2.9个百分点。

1.4 电子商务活动日趋活跃

1.4.1 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长

2015年,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四上”单位有859家,比2014年增加89家。其中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588家、电子商务采购的企业511家,占全部“四上”单位的比重分别为8.7%、7.6%。2015年“四上”单位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6.88亿元,比2014年增长57.5%。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为401.51亿元,同比增长92.0%;电子商务采购额为4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

1.4.2 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最多,建筑业电子商务采购额最多

当前,电子商务销售和采购活动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最大,达285.64亿元,同比增长176.3%,占全部电子商务销售额的71.1%;其次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分别为49.53亿元、27.21亿元、27.15亿元;建筑业电子商务采购额最大,达到307.04亿元,同比增长70.8%,占全部电子商务采购额的74.5%,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分别为62.61亿元和19.58亿元。

1.4.3 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四上”单位电子商务交易主力军

调查显示,“四上”单位中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的比重更高。大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47.60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销售额的61.7%,比2014年增长160.9%;实现电子商务采购额322.77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采购额的78.3%,比2014年增长63.5%。国有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75.66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销售额的68.66%,比2014年增长190.5%;实现电子商务采购额345.75亿元,占“四上”单位电子商务采购额的83.87%,比2014年增长48.1%。

单位:%

1.5 信息化管理内部差异明显

1.5.1 单位规模与信息化程度呈正相关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管理,还是物流配送、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大、中型企业(单位)在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小、微企业(单位)。

1.5.2 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信息化程度最高

在被调查企业中,财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达到89.3%,明显高于其他环节。这说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核心。除财务管理外,购销存、人力资源和客户关系的信息化程度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分别为46.6%、36.6%和35.7%。

1.5.3 不同行业间信息化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分行业看,除财务管理外,制造业企业购销存和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程度较高,分别为53.4%和3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的信息化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分别为55.3%和51.8%;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息化管理主要用于购销存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购销存管理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达到71.1%和57.8%,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四上”单位占比分别达到43.0%和42.0%,此外,住宿和餐饮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占4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信息化管理侧重于物流配送,使用的企业高达40.7%,其他服务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也达到44.4%。

2“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

2.1 信息化投入偏少

2015年,“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0.5%。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个行业大类信息化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1%外,其余13个行业大类信息化投入明显偏低,特别是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信息化投入仅占各自行业营业收入的0.3%、0.3%和0.2%,远低于全市“四上”单位信息化投入平均水平。

2.2 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

“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仍以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上银行、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等信息交换和获取应用为主,单位没有主动的融入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单位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较高的,如:提供客户服务、在线提供产品、发布消息或即时消息、员工培训等活动应用的“四上”单位比例不高,均低于“四上”单位总数的40%。特别是占“四上”单位总量70%的小微企业(单位)多项互联网活动应用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近两年“四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的占比情况发现,应用各项活动的“四上”单位占全市“四上”单位总数的比重变动极小,“四上”单位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展缓慢。

2.3 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

除财务管理外,“四上”单位应用信息化参与购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单位比重均不到40%,应用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的“四上”单位比重更低,不足20%。信息化管理多侧重于单位经营的某个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多数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改造,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大效能。

3 加快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很多单位信息化建设缓慢主要原因。单位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化技术、生产管理、资金投入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单位融资渠道,提高单位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单位信息化发展的融资成本;政府方面应继续落实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减轻企业税负,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相关扶持政策等,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2 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识

信息化能够支撑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其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渗透和运用,深刻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开拓出诸如软件业、科技咨询业、数字出版业、会展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新领域、新业态。信息技术在采购、库存、订单、配送、洽谈、支付和结算等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客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促进商业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单位要加强对单位领导者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树立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标兵,加强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交流,让单位了解和看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效益,政府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技术、人才支持服务,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氛围。

3.3 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互联网+”产业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地提升单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单位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广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成功案例,不断探索单位“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发展路径。鼓励单位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鼓励单位创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量;鼓励单位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高单位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摘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长沙“四上”单位信息化发展情况表明:长沙“四上”单位信息化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信息化投入结构日趋优化、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电子商务活动日趋活跃、信息化管理内部差异明显,仍然存在信息化投入偏少、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来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识,推动单位“互联网+”融合发展。

关键词:“四上”单位,信息化,互联网,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胡少维,高俊衡.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及趋势判断[J].中国经济信息,2004(6).

[2]徐永刚.杭州服务业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0(8).

[3]冯晨晶.浅析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

四上数学复习题作业 篇8

12月22日数学作业

姓名:

学号:

1.著一个鸡蛋需要9分钟,一个锅一次最多可以煮15个鸡蛋,那么煮15个鸡蛋至少需要几分钟?

2.烧饼店的锅一次最多可以烙4张饼,如果烙一张需要5分钟,那么烙8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3.小华跟妈妈学炒鸡蛋,妈妈告诉她炒鸡蛋有以下几项: 拾蛋1分钟,敲蛋1分钟,搅蛋1分钟,切葱1分钟,烧热锅2分钟,烧热油2分钟,炒蛋5分钟。小华做这道菜至少需要几分钟?

4.每个同学折一只千纸鹤要用5分钟,5个同学同时折10只千纸鹤要用()分钟。5.烙1张牛肉饼要用6分钟(正反面各烙3分钟),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可以烙两张饼,那么 烙3张牛肉饼至少要用几分钟?

6.早晨起床后,妈妈要为家人准备早餐(煮粥要用电饭锅,煮鸡蛋用煤气灶)。

洗鸡蛋2分钟

煮鸡蛋8分钟

煮粥20分钟

洗漱4分钟

洗米2分钟

梳头2分钟

妈妈怎么安排做事的顺序用的时间最短?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7.阳光超市销售部同时来了三个洽谈业务的人。甲需要25分钟,乙需要30分钟,丙需要20分钟。要使三人等候的时间最短,销售经理应按怎样的顺序安排三人洽谈业务?

8.先笔算,并选乘、除各一题验算。

312 ÷ 78= 405÷15= 253×56= 503×21=

858÷39= 450÷30= 138×20= 960×23 =

54×312= 24×318=

数学四上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

5、—

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试一试。

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 电 梯的上升与下降等

五,巩固与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

[板书设计]:

100。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

5、+

6、+

12、+-

2、-

3、-

15、-123都是负数。

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篇10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体、主要内容、课文叙述顺序结构 4.细读课文:词语、句子意思;读好词语、读好三个场景,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动笔批注),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不解地方。5.从课题开始,学习第一段落:(1)关注题目中的“中华”,从课题入手,提出当时的中华是怎样的?在1——6自然段中找,作标注;读对话,了解中华不振。(2)引读第一段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6.写字

7.可以安排听写生字 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班级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学习第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领悟表达方法及文本结构(运用衬托中的反衬修辞手法,过渡句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思考自己的读书志向。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认识反衬手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再次感知内容思路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闯进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

思考:上面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研读文本,课内外结合,体会“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到底发生什了一件什么事让少年周恩来真正理解中华不振?其中哪些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

1.自学:自己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1)画出自己感受到特别深的语句,想一想,把体会写在书本上。(2)自主探究,语言中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画出词语,透过词语是否感受到“中华不振”。(3)说说这样写、用这样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反衬:这是衬托中的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利用主要事物相反的或相异的其他事物作陪衬。这修辞与对比有区别,在于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表明的是对立现象,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作用:写法突出主题;用词精准等)(4)尝试读出场景的画面、真实的感情。2.小组交流

(1)事情: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悟出:

哭诉——得意扬扬

指望给撑腰——训斥(不但不„„反而)(无奈,中华不振)

(2)把自己的朗读读给同学们听(3)提出不了解的问题议一议(4)准备交流展示

3.展示汇报、互动互助(朗读应有):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围观的中国人——。但是,——,——?只能——。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补充典型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中国人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歧视,受到如此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

三、静思冥想,迁移情感

1.从租界回来,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2.交流写话内容

3.深化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四、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志向远大

周恩来,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最起码的公道;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一个洋人专横跋扈;更忘不了一群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饱受欺辱,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伸张正义,他正在认真思考!

(一)感情朗读最后段落,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齐读——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国土上有冤难伸,为此他立志——(学生读课题)

2.他忘不了洋人在我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中国巡警却欺压自己的同胞,为此他立下一生的誓言——(学生读课题)

3.深化感悟: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在年青时代就努力进取,他在赴日本留学前夕,曾写下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齐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4.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交流)

5.我们班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齐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6.看看这段落同样运用衬托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同学为明理、做官、挣钱、吃饭而读书,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回顾全文,谈感受,亮收获

赏析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已学过《赵州桥》); 学习人物品质:“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铿锵有力等地方体会人物品质。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他铿锵有力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评价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评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立志()。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我要为()而读书。3.用“原指望”和“不但不„„反而”连起来写话。4.布置读关于写周总理建国后为国操劳的故事书。

七、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上一篇:浅谈人居环境设计论文下一篇:一起来看流星雨音乐